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样布局背后有何深意?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样布局背后有何深意?
2021年12月08日 15:07 媒体滚动

原标题: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样布局背后有何深意? 来源:上观新闻

“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这一承诺,堪称全球应对环境变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碳中和对中国到底有何深刻意义?

全国性碳市场即将建立,

普通人可以买卖吗?

交易有何风险?

碳资产管理这条全新万亿赛道如何?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副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米志付,负责全国碳市场系统建设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怎么说。

发达国家“生产外包”实现碳达峰,咱学不来

当前,很多发达国际已经实现碳达峰。如英国、德国分别在上世纪70年代初、70年代末实现碳达峰,美国则是2007年,它们承诺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是2050年。

米志付说:“这些发达国家实现碳达峰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制造业外包,即将钢铁生产、火力发电这些高污染、高排放的制造业企业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享有产品的最终价值,但不用承担减排责任。”

“这对发展中国家并不公平。”他认为,从全球一体化的角度而言,碳排放的局部转移又造成了新的断层,对全球减排意义并不大。

中国要在更短的时间里实现碳中和,制造业外包的方法行不通,只能依靠发展新能源和绿色科技等方法,凭借自身力量实现减排,压力远比其他国家大得多。

米志付说:“要实现碳中和就不得不给化石能源的使用设限,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优化能源结构。”但在米志付看来,“非化石能源发展空间是有限的。如果未来储能技术更加成熟,能够解决风电和太阳能不稳定的问题,将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中国为什么要逼自己这么紧?

首先,碳中和关于国家能源安全。

米志付说:“推动碳中和,就是争夺未来的生存权与发展主导权。”

与此同时,率先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正在试图建立碳边界和贸易壁垒。

对中国而言,这将对铝材出口等高碳行业带来新的压力。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倒逼的大背景下,高耗能行业必须加快绿色转型的步伐,这是相关行业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碳市场政策风险较大,欧盟经验值得吸取

为实现碳中和,除了发展新能源、碳捕捉、碳封存等绿色技术外,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碳排放也将成为重要手段。

“碳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宾晖透露,“全国碳市场启动后,首批2200多家电力企业将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上进行登记开户。电力行业之后,建材行业可能会纳入该体系,‘十四五’期间,石化、化工、钢铁、民航等八大高耗能行业都将逐步纳入碳市场。”

“因为配额是政府分配的,所以它和政府碳排放总量的减排目标直接相关。”米志付解释说,政府根据减排目标,确定市场的碳排放限额目标,而后向企业主体分配碳排放权;企业拿到碳排放权以后,通过减排或交易的方式完成政府限额要求。

这就意味着,作为“人造市场”,碳市场和一般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有很大区别,并且这一市场的政策风险相对较高。

成立于2005年欧洲碳市场启动至今,已经运转16个年头,覆盖30个国家,控排量约占欧盟45%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欧洲碳市场,除了控排企业之外,金融机构、个人都可以参与碳市场交易。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跨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且目前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欧盟碳市场有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也有教训值得吸取。

例如2005 年,由于政府错误估算碳排放量,所发放的排放权超过实际排放量4%,没有一个产业的排放权处于短缺状态,钢铁、造纸、陶瓷等企业排放权发放量甚至超过实际排放量的20%,让碳市场失去了约束和控制碳排放总量的意义。

此外,由于第一阶段排放权是免费发放给企业的,并且电力行业发放过多,导致电力行业把多余的排放权放到市场上出售,获取暴利。米志付提醒,这些风险值得中国碳市场警惕。

谢谢

观看

来源:科技会客厅

编辑:丸子同学、66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0 亨迪药业 301211 --
  • 12-09 百诚医药 301096 79.6
  • 12-09 禾迈股份 688032 557.8
  • 12-08 风光股份 301100 27.81
  • 12-08 永安期货 600927 17.9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