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挺起民族强大的脊梁

创新,挺起民族强大的脊梁
2021年12月02日 04:26 媒体滚动

原标题:创新,挺起民族强大的脊梁 来源:沈阳日报

  时近岁末,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下称沈阳所)喜事连连。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曾在沈阳所工作30年的顾诵芬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当选院士名单,沈阳所项目总设计师、“鹘鹰”飞机常务副总设计师、飞行器新概念结构航空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向明当选——沈阳所第七位院士诞生了。

  走出七位院士、摘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沈阳所60年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也让沈阳所跃上时代创新新高度。

  “用忠诚书写使命担当,用奉献坚守执着事业,用创新突破挑战极限,用接续奋斗实现蓝天梦想”。 60年来,沈阳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创新挑战极限”是奇迹创造的“独门绝技”之一。高高擎起创新大旗,实现了中国战斗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不断跨越,在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的同时,沈阳所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从无到有”,创新成就优秀的国家战略执行者

  1961年8月沈阳所成立之时,摆在面前的是一道难题:在“一无所有”中生产出中国自己的超音速飞机。此时,创新成了完成国家使命、破解难题的唯一选择。(下转10版)  (上接1版,创新,挺起民族强大的脊梁)

  1965年3月,歼8飞机研制正式立项。此时,依然“一无所有”的沈阳所带着“一定要研制出中国自己设计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的军令状,奏响了创新的乐曲。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首飞成功。在推出歼8飞机同时,沈阳所结出创新硕果——中国第一个《零件设计原则》《飞机设计员手册》和《图纸技术文件管理制度》等设计原则、规范、制度形成,建立了中国飞机设计体系。自此,沈阳所迎来了自主创新研制战斗机时代。

  20世纪80年代,歼8Ⅱ飞机研制成了沈阳所主要任务。顾诵芬带领全所科研人员创造性地工作,仅用4年时间,实现了歼8Ⅱ飞机首飞成功。中国迈进了自主创新研制第二代战斗机时代。

  2003年末,中国自主创新研制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首飞成功,沈阳所设计技术实现了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跨越。

  随后,沈阳所开启了逐梦海天的征程——歼15舰载机自主创新研制。在“一无所有”中立项,到实现首次着舰和舰上起飞,创造了发展的世界纪录。

  1985年,歼8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1年,歼8Ⅱ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歼15飞机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近日,“90后”顾诵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了沈阳所的创新。他坦言:“一无所有”激发了沈阳所人创新的热情和持续的创新实践,从而完成了国家赋予的使命。

  从“一无所有”依靠创新启航,在创新中抢占C位,沈阳所跃上了国家创新新高度。创新60年,沈阳所构筑的是中国空中安全的万里长城,挺起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大开大阖平台,创新跃上时代新高度

  11月5日,沈阳所两个部门——体系部和创新总体部迎来了成立一周年生日。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两个部门用自己的成果为成立一周年“献礼”:推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提出面向未来发展的新领域。

  深刻地洞悉客户需求,让产品更体现“实用与精良”;着眼于未来战场,抢占世界未来发展高地,让产品更先进更智慧,沈阳所向创新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一路高歌猛进。

  历史在传承中发展,沈阳所创新实现了一个新飞跃,迈入了系统性创新时代。

  建立了创新技术平台。瞄准实战、未来战争,融入先进理念及技术,形成设计方法和方案大集成平台,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直逼国际先进水平。

  构建了强大的创新保障体系。推出“1+3+1”科研架构新模式,保障创新水平不断走向新高。

  完善了全产业链创新。实现了“四个协同”——“南北协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厂所协同”,迈向设计制造一体化;“行业协同”——打通产业全链条;“全国协同”,汇聚四海之力。以沈阳为创新基本点,面向全国布局无数个创新点,面向未来构建无数条创新线,最终编织一个全覆盖创新网,创新更有力量。

  打通了创新高端人才成长通道。“三航人才”“四百工程”等优秀人才成长之路,让高端创新人才呈现“大江奔流”之势,为创新注入了不竭力量之源。

  创新理念获得大提升。继推出了《设计理念1.0》以后,沈阳所《设计理念2.0》正在形成之中。这是一个创新的重大变化——由技术创新向系统工程思维创新转变,带来了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将系统化工程应用于设计之中,这是一种方法论创新,意味着沈阳所的创新向思维创新高度迈进,寻找到了与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一致的道路。”体系部部长白杨曾参与《设计理念1.0》编制的全过程。

  建立连接未来创新通道。面向未来研制,该所成立了解决最前沿问题组织,由“三航人才”及博士占主体的创新总体部是探索未来的“尖兵连”。“这里特别推崇创新,鼓励敢想敢干敢于冒险,允许犯错误,为的是迎接未来挑战。”创新总体部副部长王言伟说出了创新总体部成立的目的。“从组织架构、设计理念、人才储备、激励机制等多方面齐头并进,沈阳所迈向了系统创新新时代。”谈及沈阳所创新历程,所长刘志敏感慨不已。

  系统创新时代,迎来了沈阳所“井喷式”发展:

  60年来,沈阳所先后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成果奖约600项,曾在“十三五”时期表现得特别抢眼:荣获国家科技发明奖1项,国防级技术奖20项,航空工业集团级奖项60项,累计申报专利1171项。创新核心指标预研进步突出:“十三五”时期预研比“十二五”时期数量翻一番、体量翻两番。沈阳所创新厚度大为增强。

  然而,沈阳所更看中这个荣誉:“创新特区试验示范区”。再一次站在历史的潮头,成为创新的引领者,沈阳所展示了国家级研究所的新担当。

  追求卓越:创新成为一种高度自觉

  11月26日,创新总体部部长助理、90后刘仲的行动轨迹:8点,团队6人一起交流前一个晚上大家收集的几个技术热点;9时接待来自高校的一位博士,探讨人工智能选题;下午,与某研究所商议一个重大选题;23时,开始阅读30个公众号等新媒体,包括至少三个英语公众号;24时入睡。他说:“每天寻找新东西,收获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11月26日,创新总体部总体团队副队长郭卿超浏览了近百个涉及新技术、新方向、新知识等创新问题。“从早晨8点,到晚上11点,我等于浸泡在创新的大海之中。虽然很累,但快乐无比。”郭卿超说。

  工作强度不断提升,创新强度空前加大,在沈阳所近3000名员工,有着与刘仲、郭卿超一样工作的节奏和一样的感受。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因素,于未知之中寻找已知东西,创新是使命使然,更是追求卓越的选择。”谈及将创新化为自觉行为,80后郭卿超如是说。

  在航空报国大文化下,沈阳所正在形成一种新文化——以追求卓越为核心的创新文化。

  “工作即创新,创新即工作,创新无所不在。”白杨感同身受地说。

  当创新成了本能,并与追求卓越相结合时,便生成一种无比快乐的事情。所以,白杨可以每年自觉地把加班时间延长数百小时;90后刘仲可以把带孩子当成转换创新的一个新场景;郭卿超可以在每个深夜,还在思考技术前沿问题;刘艳可以边做饭,边想技术突破的方法……

  “实现被动向主动、有意识向无意识的深刻转变,创新文化带给沈阳所变化是深刻的,凝聚的力量是无限的。”沈阳所党委书记奚继兴如是说。

  创新文化点燃了沈阳所持久的创新激情,固化成为沈阳所日常的行动,成就的是沈阳所新的辉煌,书写的是沈阳所一份份不负时代亮眼的答卷。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国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沈阳市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06 物产环能 603071 --
  • 12-06 华研精机 301138 --
  • 12-03 嘉和美康 688246 39.5
  • 12-02 梦天家居 603216 16.86
  • 12-02 百济神州 688235 192.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