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评2021年11月PMI数据

2021年12月01日16:10    作者:鲁政委  

  文/鲁政委(鲁政委为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蒋冬英

  在“保供稳价”政策支持下,制造业供给约束放松,供需双升且价格下行,经济“滞胀”局面有所缓解。具体而言:

  11月生产指标较前月回升3.6个百分点至52.0%,回升幅度远超季节性,折射“保供稳价”政策效应显现。电厂日均供煤大于耗煤,存煤水平抬升压降煤炭价格,以煤炭为原材料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带动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较前月回落19.2和12.2个百分点。伴随供给约束放松,此前受供给压制较为明显的中小型企业景气回升,而大型企业景气回落,大中小企业之间的景气分化程度有所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10月中下旬爆发的疫情延续至11月,服务业PMI继续下行或再度拖累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展望未来,近期新变种病毒“奥密克戎”传播抬升了全球疫情防控压力,在当前疫情防控措施下,“奥密克戎”并不具备大范围传播基础。由此,一旦“奥密克戎”在全球大范围传播,我国供给优势或再度凸显,生产和出口活动韧性强化。同时,在防控压力抬升的背景下,服务业修复前景不容乐观,短期内经济“服务化”进程或面临停滞。

  事件:

  2021年10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为50.1%,前值49.2%,市场的预期值为49.7%,我们的预期值为49.5%;官方非制造业PMI为52.3%,前值52.4%。综合PMI为52.2%,前值50.8%。

  点评:

  进入11月,制造业PMI上而非制造业PMI下,二产强于三产格局再度凸显。其中,制造业供需双升而价格回落,制造业“滞”与“胀”的难题有所缓解。据此,本文结合PMI数据分析经济数据的“喜”与“忧”。

  一、增长的“喜”:经济“滞胀”缓解

  伴随能耗双控影响弱化且保供稳价政策效应显现,制造业增长韧性再次显现。11月制造业PMI较前月回升0.9个百分点至50.1%,重返荣枯线上。其中,经济增长的供给矛盾改善最为显著。具体而言:

  从供给约束缓解看,11月制造业生产较前月回升3.6个百分点至52.0%,扭转了2021年6月以来的五连降局面。其中,工作日天数多增及“保供稳价”政策支持是制造业生产活动大幅反弹的基础。具体来看:由于制造业PMI为环比指标,受工作天数影响较大。在国庆假期的影响下,11月工作日天数通常较10月多增,由此导致制造业生产指标易上难下。数据显示,近10年来11月制造业PMI生产环比下降的次数仅有三次,上行的幅度均值为0.4%。需要指出的是,本月制造业生产环比增加值为3.6%,远超季节性回升的力度。10月制造业PMI生产为2009年1月以来的最低值(2020年2月除外),为11月反弹奠定了超低基数。更为重要的是,“保供稳价”系列政策组合拳效应显现,本轮生产大幅反弹。

  伴随保供稳价政策效应显现,11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较前月回落19.2和12.2个百分点,通胀风险缓解。10月以来,煤炭“保供稳价”政策集中出台,煤炭产量回升而价格大幅回落。根据发改委[1],“11月份以来全国统调电厂日均供煤达到81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30%,近期连续数日突破900万吨,最高达到943万吨历史峰值。电厂供煤大于耗煤日均超过170万吨,最高达到293万吨,存煤水平进一步提升”。煤炭供需缺口收窄,煤炭价格环比大跌带动以煤炭为原材料的相关行业价格回落。统计局信息显示,11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显著回落。结合我国工业品价格看,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品价格环比走势基本一致,由此不难预测,11月PPI环比下降带动工业品价格同比增速回落,参见图表2。

  伴随供给约束缓解,大中小企业分化格局有所缓解,带动制造业就业改善。在能耗双控影响下,中小型企业供给约束显著高于大型企业。随着供给约束缓解,中小型企业景气度分别较前月回升2.6和1.0个百分点,而大型企业景气度较前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大户,伴随中小企业景气度回升,11月制造业就业指标较前月回升0.1个百分点至48.9%。同时,中型、小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分别较前月回升1.9和2.5个百分点,而大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则较前月回落1.8个百分点至2020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

  展望未来,新变种病毒“奥密克戎”在中国以外地区传播或再度强化我国供给优势,出口韧性再度凸显。11月新出口订单较前月回升1.9个百分点至48.5%,为2021年4月以来的最高值,折射出口需求好转。近期,新变种病毒引发全球市场担忧,尽管当前尚未有充分数据展示该病毒的致死率,但世卫组织报告称“奥密克戎”在全球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很高。这或意味着,全球疫情防控前景再度收紧。在当前疫情防控措施下,奥密克戎在我国不具备大范围传播的基础,这或再度强化我国生产供给优势。

  二、制造业:增长的“忧”:疫情反复扰动非制造业

  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疫情始终是非制造业修复道路的一大障碍。10月中下旬以来,疫情散点式爆发对非制造业的影响持续至11月。具体从服务业PMI看,11月服务业PMI较前月回落0.5个百分点至51.1%,降至2021年8月以来的最低值。同时,业务活动预期较前月下行0.3个百分点至58.2%,为2021年8月以来的最低值。

  当前,伴随新变种病毒“奥密克戎”的出现,全球疫情防控压力抬升;叠加2022年1月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我国疫情防控压力抬升。疫情防控措施难以大幅放松,第三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难以显著回升。具体从三大产业增速看,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第二产业增速开始超过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进入到2021年,在低基数效应和疫苗接种的加持下,第三产业增速回暖并超出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抬升。进入到2021年第四季度,疫情散点式爆发叠加新变种病毒,第三产业修复前景不容乐观,经济“服务化”进程面临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展望未来,新变种病毒叠加疫情防控压力上升,服务业仍将在疫情的压制下难以大幅反弹。

  注:

  [1]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电厂存煤突破1.43亿吨,可用23天,超过常年水平”,(2021年11月23日),【2021年11月30日】,http://www.gov.cn/xinwen/2021-11/23/content_5652639.htm

  (本文作者介绍: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