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群发展的特点与借鉴

美国城市群发展的特点与借鉴
2021年12月02日 00:21 媒体滚动

原标题:美国城市群发展的特点与借鉴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美国城市群的发展特点

    (1)核心带动的城市群发展模式

    美国东北部城市群是典型的核心带动发展模式。

    一是纽约核心作用突出。作为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神经中枢,纽约占据了区域核心地位。其他核心城市也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着与纽约的错位发展之路。区域内的产业分布呈现出多元和互补的格局。而这些城市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纽约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

    二是区域分工格局合理。纽约作为全美的金融和商贸中心,有着最为发达的商业和生产服务业,为这一地区提供多种重要的服务。波士顿集中了高科技产业、金融、教育、医疗服务、建筑和运输服务业,其中高科技产业和教育是波士顿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形成了与“硅谷”齐名的高科技聚集地,成为世界著名的电子、生物、宇航和国防企业中心。费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结构比较多样化。华盛顿作为全美政治中心和世界大国首都,在国际经济中有着重要影响。巴尔的摩市区与华盛顿特区的接近使得它分享了很多联邦开支和政府采购合同。

    三是多元化产业聚集趋势。波士顿、巴尔的摩、费城等城市都有各自的优势产业,若孤立地看,每个城市主导产业都是唯一的,只是形成了若干优势产业群落,但是产业集群的集聚特点并不十分明显。通过区域内的产业调整和协作,城市群在总体上形成了在更高层面上的部门多元化产业群落。

    四是航运中心地位突出。美国城际交通运输体系主要以高速公路为主导,极大地增强了城市间的经济往来。港口发展一直是这一区域的基础。纽约港是美国东部最大的商港,重点是发展集装箱运输;费城港主要从事近海货运;巴尔的摩港作为矿石、煤和谷物的转运港;而波士顿港则是以转运地方产品为主的商港,同时兼有渔港的性质。这些港口通过有序分工,构成了一个分工合理、运营灵活的美国东海岸港口群。

    (2)齐头并进的城市群发展模式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有大中城市35个之多,但并无一个城市居于绝对核心地位,以芝加哥为主体的多个中心城市在功能上各有所长、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形成齐头并进的城市群发展特征。

    一是产业集中度高。该城市群的产业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导,区域内制造业集聚趋势十分明显,而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该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和结构,也影响了城市分布形态,使该区域内城市呈现总体集中、城市密度大的城市布局。五大湖南岸形成大致呈东西方向伸展的工业和城市密集地带,被称为“美国经济地理枢轴”的“横轴”。制造业及其就业人口比重均居全国首位,均占全国的1/4。

    二是区域合作性强。由于该城市群城市的主导产业单一,专业化程度很高,因此单个城市必须依赖整个生产网络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得五大湖的城市经济协作十分紧密,形成综合性中心大都市与中小型城市、卫星城相互结合、配套同步发展的均衡城市体系。

    三是产业互补作用明显。二战后,五大湖城市群以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为发展新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必备的雄厚科研力量,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传统制造业形成了较强的互补作用,有效地抵消了制造业下滑对城市群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

    (3)多中心格局大都市区发展模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新趋势——多中心格局大都市区显著增长。一是从单一中心到多中心城市。洛杉矶城市布局是以组团模式发展起来的,打破了市区和郊区的传统规则,是典型的同核城市群。整个城市的工业城、商业城甚至大学城犬牙交错,没有市区、郊区之分。空间结构上,洛杉矶全市由8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松散地组成,由300个次城市构成,每个次城市各自形成一个小中心,成为平面化的城市。这种人口、就业的分散化发展模式,使其成为了美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分散化、多中心的大都市区。

    二是从区域中心到全球性中心城市。二战前,洛杉矶只是南加州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太平洋沿岸经济进入繁荣期,太平洋国家取代欧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洛杉矶于上世纪60-80年代较早地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日益呈现国际化特征,与日本东京一起构成太平洋经济圈的“都中之都”。

    美国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过度开发导致资源面临枯竭,需要从区外输入大量资源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交通拥挤和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发展空间受到制约。企业外迁造成城市政府财税锐减,导致单一产业城市渐趋衰退等。

    经验与借鉴

    美国城市群发展在全球居领先水平,借鉴其成功经验,对推动中国城市群发展有所帮助。

    (1)发挥“大城市群”带动作用

    美国大城市群沿海沿边分布比较均匀,东部沿大西洋的城市群、东北部沿边境五大湖和西部沿太平洋的加州,这些城市群经济总量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再由这些大城市群向内陆辐射,这样就形成了全国均衡发展的动力源。根据统计数据,这三大城市群的GDP总量约占全美国GDP的70%。美国城市群与中国城市群对于全国的经济贡献率,有着巨大差异。中国三大城市群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对全国经济贡献率只有40%,表明我国城市群对于国家GDP的贡献率明显偏低。特别是京津冀城市群贡献率只有10%左右,很难带动广大北方地区的区域主体发展。

    (2)创新城市合作模式

    城市群的发展主要是区域内核心城市之间的合作。两个城市同城化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完全融合,归并为一个城市。第二种是都市圈的城市之间是紧密的合作关系,涉及各城市的重要问题都要进行协商,当做一个整体来推进。第三种模式是“双城记”,区域内核心城市保留各自的行政级别,但是在各自规划、发展等重要的问题上都会为对方考虑,把对方作为紧密的合作伙伴。

    我国城市群内的联系与合作仍然受制于行政区,未能建立起多样化的协作分工体系,需要政策的规范与引导。如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包括石家庄、保定、唐山、沧州、张家口、秦皇岛、廊坊、承德等9个地级以上城市。但是区域内仅北京、天津的发展水平相当高,聚集与扩散作用无法辐射到承接能力低的中小城市,整体城市群处于效率不高的状态下,很难体现城市群发展战略的作用。因此,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的城市群尚处于城市合作的初级阶段,急需在体制和政策上创新使得城市群各级政府在更广领域内达到理想的合作,尽快朝着资源共享、环境共建、城市互通、产业互动、政策互惠方向推进,共同提高城市群的竞争力。

    (3)增强城市群功能互补

    城市群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形成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体系,达到深化和发展核心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联系。只有合作型的竞争才能体现城市群的整体力量,并且城市群内合作是城市群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天津与北京相邻,国家要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性都市,天津发展将会遇到政策和资源层面的困难,但这并不是关键制约因素。事实上,洛杉矶就是在与传统中心城市旧金山的竞争合作中发展成为全球性城市的。在首都经济圈合作中,天津可以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借助城市群经济的共生作用,通过与京冀在制造业、服务业方面的一体化互补发展,在高端制造、港口与物流、金融业务创新、科技研发转化等领域承担首都经济圈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功能,以此实现天津城市发展目标。

    (4)提升城市群核心优势

    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是拥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与产业集群,它是城市群发展的强有力支撑。美国城市群正是通过主导产业及产业集群的发展来影响和控制周边地区发展的。从世界城市群发展实践分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是城市群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它在不断增强城市群竞争力和巩固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中,可以通过群内外或群之间的差异成因比较研究,打破群内分割,共享基础设施,借助有效的产业整合创建城市群独特的优势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合理且高效的产业结构,从而获得城市群高效持续发展的能力。

    (5)强化城市群规划引导作用

    美国城市群都很重视区域规划,尤以纽约区域为代表。1922年纽约大都市区成立区域规划协会,分别于1929年、1948年和1966年发表了三份地区规划,从而为纽约大都市区几十年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作为专业中介组织,协会提出的都是协作式规划,其目的是把各个关键利益的代表聚集在一起,政府机构只是其中的一方。当然,规划过程的结果最后还是需由政府部门来法规化。这种模式既不需要合并地方政府,也不需要将其权力大量分割出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06 物产环能 603071 --
  • 12-06 华研精机 301138 --
  • 12-03 嘉和美康 688246 39.5
  • 12-02 梦天家居 603216 16.86
  • 12-02 百济神州 688235 192.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