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新鲜事 | 备受热议的员工制家政企业,是怎么一回事?

打工新鲜事 | 备受热议的员工制家政企业,是怎么一回事?
2021年11月30日 10:14 工人日报

近日,各地针对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引发关注。什么是员工制家政企业?为什么要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它对促进我国家政业提质扩容有何种意义?快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政策速览

什么是员工制家政企业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意见指出,适应转型升级要求,着力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

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根据用工方式参加相应社会保险。大力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制家政企业是指直接与消费者(客户)签订服务合同,与家政服务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已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均认可为缴纳社会保险费),统一安排服务人员为消费者(客户)提供服务,直接支付或代发服务人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并对服务人员进行持续培训管理的企业。员工制家政企业应依法与招用的家政服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月足额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家政服务人员不符合签订劳动合同情形的,员工制家政企业应与其签订服务协议,家政服务人员可作为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自愿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保险。

灵活确定员工制家政服务人员工时。家政企业及用工家庭应当保障家政服务人员休息权利,具体休息或者补偿办法可结合实际协商确定,在劳动合同或家政服务协议中予以明确。

对员工制家政企业实行企业稳岗返还和免费培训。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员工制家政企业按规定返还失业保险费,为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提供免费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

重点城市率先支持员工制家政企业发展。北京、上海等大中型以上城市要率先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加大社保补贴力度,利用城市现有设施改造作为员工制家政服务人员集体宿舍。各地支持有条件的员工制家政企业提供职工集体宿舍,园区配建职工宿舍优先面向员工制家政服务人员。

(来源:中国政府网)

15部门联手培育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

为促进家政服务业品牌化、规范化发展,近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教育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求,到2023年,每个“领跑者”城市培育3家以上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制家政服务员占比超过50%),社区家政网点服务能力覆盖率达到90%以上,10%的家政从业人员接受过家政相关学历教育。

《实施方案》提出,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落实相关政策,为员工制家政企业从业人员提供住房保障,制定推行合同示范文本,推行家政服务新模式。同时,持续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推动家政进校园,培育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深入开展岗位培训。提高家政从业人员待遇,实行技能等级认定,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提供更好体检服务,给予公共服务便利及保障,提高职业保障水平。

《实施方案》明确,设立家政社区服务网点,提高社区家政供需对接效率,为重点人群提供家政服务,推动家政院校进社区。此外,打造知名家政品牌,开展家政服务机构评价,积极开展优质家政企业交流活动。

(来源:工人日报记者 于灵歌)

北京市公开征集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

为推动北京市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落实家政兴农工作要求,助力乡村振兴,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近日,北京市人社局与市发改委、市商务局联合印发《关于公开征集北京市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2022年度)名单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公开征集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通过在家政服务行业推行员工制,实现市场主体自律守信、规范经营的同时,力争打造家政服务劳务品牌。

本次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的征集范围,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由专业人员进入家庭住所、或通过固定场所对孕产妇、婴幼儿、老人、病人、残疾人等提供照护以及保洁、烹饪等有偿服务,满足家庭生活照料需求的服务行业。只要是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从事家政、居家养老、社区照料、病患陪护服务等经营活动的企业就可以提出申请。这些企业统称为家政服务企业。

经最终确定的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可以向注册地人社部门申请实行特殊工时许可,以及失业保险金返还、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相关政策,也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回炉培训补贴。同时,还可以向注册地区住建委(房管局)申请协调解决职工集体宿舍,并向税务部门申报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

(来源:工人日报记者 甘皙)

江苏出台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建设规范

11月23日,江苏省发布《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建设规范》,从劳动合同、服务协议、工资支付、社会保险、技能培训、从业体检等方面对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建设进行规范。

该《规范》由江苏省家庭服务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提出。江苏省总工会为此安排10万元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江苏省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家政服务企业广泛采用的中介制,由中介公司为家政员和客户提供居间中介服务,与双方签订居间服务合同,家政员的劳动报酬,由用户直接支付给家政员,而员工制是由家政企业与家政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实行员工制有助于明确家政公司、家政服务员和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维护三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家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该负责人表示,制定全省统一的建设规范,引导企业由中介制向员工制转变,是现实需要。

《规范》规定家政企业应按月给家政服务员发放工资,提供每周不少于连续24小时的休息时间;应给家政服务员缴纳社保费;每年至少为在岗家政服务人员提供一次培训;应定期组织家政服务员到具备二级以上资质的医疗机构体检;应依法建立工会,并同步组建女职工委员会,每年对35岁以上女职工进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

“实行员工制后,虽然企业经营成本短期内会有所提高,但可以解决从业人员稳定性不足等问题,提升公司服务质量。”南京快易洁清洗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宁认为,推行员工制,让从业人员有“单位”,可以有效规范家政服务业的经营管理。

(来源:工人日报记者 黄洪涛)

背景概述

江苏省此前家政服务业调研:

员工制家政企业仅占1成,家政工参保少

江苏省财贸轻纺工会、省家庭服务业协会,2019年11月发布江苏省家政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状况及职工“权益维护情况”调研结果。调研显示,江苏省中介制家政企业占比近九成,行业亟待职业化、规范化发展。

调研显示,江苏省家政服务行业相关法律法规、配套政策尚不健全。行业用工方式多元,用工状况混乱。占总数近九成的企业在用工管理上是中介制,运行方式为企业为家政员和客户提供居间中介服务,与双方签订居间服务合同;只有近一成的家政企业实行员工制,由企业直接与消费者或客户签订服务合同,与家政服务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

员工制企业中,采取全员单一劳动合同型的不到5%,其余95%采取员工制与非员工制混合、并行管理,对录用劳动合同型、服务协议型职工设定年龄、工种、工龄、技能等不同准入条件。

在职工劳动关系及劳动权益情况方面,调研显示,家政员总体收入低,增长趋势缓。近八成样本职工2018年全年工资在7万元以下,其中5万元以下的近一半。一线员工年平均流失率在50%左右。

此外,参加商业保险的多,参加社会保险的少,从业者参保任重道远。87%的企业没有全员购买家政服务综合保险。多数规范的家政企业会为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上社保,为签劳动协议的家政服务人员购买家政综合保险等商业保险。中小型家政企业多数在用户要求下或者为部分家政服务人员购买家政商业保险,基本上不上社会保险。

调研报告建议,尽快制定江苏省家政服务条例;推进诚信平台建设,维护家政服务人员知情权、委托权;创新家政行业工会组建方式、组织体制,把家政服务职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提升全省家政行业职工整体素质等。在维护家政员合法权益方面,特别建议针对女性占90%的状况,建立女职工特殊权益保障机制,同时建议统一为家政员建立上户下户交通意外和入户服务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制度。

(来源:工人日报记者 王伟)

小家政如何托起大民生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要求到2023年,每个“领跑者”城市培育3家以上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在提质扩容、规范化发展进程中,家政行业还面临哪些困境?如何在政策支持下健康有序发展?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调研。

多样化家政服务成为刚需

今年8月,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90后女生刘雨晨,成为一个“新手”妈妈。由于缺少照顾新生儿的经验,小两口决定请一位月嫂。从如何喂养婴儿,到婴儿洗澡流程,不仅新生儿得到了月嫂的专业护理,刘雨晨也学到了很多照顾新生儿的经验。

“一方面,我们是双职工家庭,孩子的父亲工作非常忙,家里的老人也不能长时间留在北京,照顾孩子很缺人手;另一方面,也考虑到想用更科学的方式养育小孩,让她能够养成好习惯,吃得更营养,身体更健康。”谈起选择月嫂的原因,刘雨晨告诉记者。

随着当下许多年轻人观念转变、收入水平增长,以及工作、家庭难以兼顾的客观状况,月嫂、育婴师、保姆等家政服务逐渐被更多人需要。记者在某招聘网站发现,在北京地区,招聘家政人员接送孩子、看孩子、做饭、保洁、照顾老人的需求量都比较大。

此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居家养老需求也在逐年增多,请专业的家政人员照顾老人、做康复护理等需求也在增加。

“整个市场对家政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家政服务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刚需,并且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北京家政服务协会理事、北京唐顿世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陈哲介绍,目前,公司业务基本以住家养老这种需求的订单为主,每月大概会有三四百个订单。从整个市场来看,像保洁、整理收纳等小时工的订单量就更多了。

从一两年服务期的住家养老、育婴育幼,到清理油烟机、全屋清扫等简单的小时工服务,家政需求已经覆盖到人们日常居家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业人员存在2000万人缺口

近年来,家政需求日益旺盛,然而家政服务供给量仍存在较大缺口,供需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不平衡。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已达3000万人,但仍存在2000万人左右的缺口。

“在家政行业中,与整体的从业人员缺口相比,更缺少的是职业素养高的阿姨。”陈哲介绍,目前市场上,经过系统培训,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服务意识到位的家政服务人员还较为欠缺。

据陈哲观察,一方面家政市场越来越大,人们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家政从业者们也切身地感受到从业人员数量、整体素质已经跟不上市场发展需求。

“从家政服务的需求端来看,用户的平均年龄在逐年下降,但是对于从业者而言,他们的年龄却在逐年上升。”陈哲告诉记者,目前,家政从业人员年龄主要分布在60后到85前之间,85后、90后的年轻人从事家政行业的人数还较少,很多年轻人并不愿意从事家政行业。

日前,引发网友热议的话题“00后当保姆会被看不起吗”,也揭示了家政行业的发展现状。对于“00后当保姆”的个例,许多网友表示理解,但是年轻人入职家政行业的职业选择,仍然以其“另类”色彩,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择业观。一些网友表示,“从长远来看,还要考虑职业前景问题”“担心这个职业不被尊重”。职业认可度不高、传统观念制约、职业发展缺乏上升通道等现状,成为制约家政行业发展的瓶颈。

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实行员工制

为推动家政行业有序发展,近年来一批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根据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提出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推动家政进社区、打造知名家政品牌、持续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家政从业人员待遇等9方面重点任务。

据相关业内专家介绍,员工制与中介制是目前家政服务业的两种主要商业模式。在中介制家政企业中,家政服务人员不是公司正式员工,公司为客户和家政服务人员提供居间服务。在员工制家政企业中,公司与家政服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五险一金”,公司统一安排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服务,并进行持续培训管理,有利于提升从业者的稳定性和获得感。

“目前,市场上实行中介制的家政企业居多。在家政服务业实行员工制等政策的鼓励下,我们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陈哲表示,目前,公司内的家政服务人员有员工制、培训制、挂靠制三类。对于实行员工制的阿姨,除了会进行统一培训之外,还会提供包括保险等更多保障。

除了鼓励支持员工制,各地对家政行业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广东省广州市,人社、民政、卫健等民生服务集中到基层家政服务站,引导正规、优质家政企业进驻,发展特色家政服务与产品。其中,居家服务、母婴照护、养老护理、医疗康复等服务,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家政需求。近期,四川省、天津市滨海新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山东省菏泽市等多地举办家政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在各地掀起学习、提升家政服务技能的热潮。

(来源:光明日报)

评论之声

为员工制家政定标准

让劳动者安心消费者放心

近日,江苏省家庭服务业协会发布《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建设规范》,从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社会保险、工资支付、技能培训、从业体检、诚信记录等方面对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建设进行规范。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建设规范性“团体标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服务也逐步进入了千家万户,家庭服务业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与此同时,因家庭服务业基本上实行的是中介制,加之相关法律法规、配套政策不健全不完善,家政员一旦因工伤等问题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其合法权益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

用“员工制”取代“中介制”,一直被认为是解决家政业问题的一剂良方。中介制家政企业,只为用户与家政员提供居间服务,企业通过职业介绍获取收益,家政员的劳动报酬由用户直接支付。员工制家政企业,直接与消费者(客户)签订服务合同,与家政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统一安排家政员为消费者(客户)提供服务,直接支付或代发家政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并对其进行持续培训管理。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于家政服务企业而言,员工制让劳动者成为企业的一员,会让劳动者的职业归属感大幅提升,减少流动性,也有利于促进劳动者提升技能和服务水平。对于消费者来讲,一旦与家政员发生纠纷,可以找家政企业进行解决,有利于维护自身的权益。

近年来,在政策的支持下,一些家政服务企业已经开始向员工制转型。但由于家政服务领域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较多,且存在服务标准不统一,家政员权益不明确等问题,急需建立行业规范,引导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这次由江苏省家政行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发起、江苏省家庭服务业协会发布的《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建设规范》,通过明确相关标准和程序,引导和规范员工制家政企业发展,更好地保障好落实好家政员的各项合法权益。

坚持问题导向,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推进家政企业规范发展以及维护家政员合法权益出发,出台具体明确的规范加以约束和规制,既是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相信随着这一“团体标准”的落地实施,能够让家政服务业劳动者更安心工作,让消费者更放心接受服务。

(来源:中工网)

找好保姆不能只“靠运气”

前不久,一则“00后当保姆会被看不起吗”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发帖说,毕业面试了一份住家阿姨的工作,7500元一个月休4天,包吃包住,对工作待遇很满意,但是怕被身边同学朋友知道了看不起。对此,许多网友纷纷跟帖鼓励,认为好的保姆家政人员市场供不应求,凭自己挣钱很“香”。还有网友表示,这是职业观念的解放,保姆已经向着职业化发展,收入也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与家政服务业相关的热点新闻还有一条。北京日前在全市范围内公开征集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最终确定的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可以申请享受失业保险金返还、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免征增值税等政策。

这些话题折射出家政行业的新变化。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日益增强,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以及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居家养老、康复护理、育婴育幼、烹饪保洁等家政服务需求呈现刚性增长,消费者的家政服务需求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多样化和个性化,行业向规范化、职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的动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选择进入家政行业,整理收纳师、健康照护师等新职业也应运而生。

家政服务业是以人为核心的行业,从业人员往往需要进入甚至居住在雇主家庭提供服务,除专业技能外,对其职业道德、个人诚信等方面的要求也很高。但长期以来,家政服务业处于“小、乱、散”的局面,“不规范”“找不到”“不满意”的现象突出,寻找放心满意的家政服务员往往只能靠运气或者口口相传,这一生活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当前,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痛点,比如如何增加家政服务的有效供给?怎样更好保障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劳动者干得安心、消费者用得放心?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怎样才能更加畅通?

从工作抓手上看,发展员工制企业和推动家政进社区等是重要着力点。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对家政服务业品牌化、规范化发展作出进一步部署,提出了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推动家政进社区、打造知名家政品牌、持续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推动家政领域信用建设等9方面重点任务。令人期待的是,按照上述方案,到2023年,每个“领跑者”城市将培育3家以上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制家政服务员占比超过50%),社区家政网点服务能力覆盖率达到90%以上,10%的家政从业人员接受过家政相关学历教育。

家政服务业事关千家万户福祉,既是朝阳产业,也是爱心工程。相信随着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走向深入,行业发展活力将进一步激发,找好保姆将不再只靠运气,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将得到更好满足。

本期编辑:刘小燕 程莉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服务业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02 梦天家居 603216 --
  • 12-01 东芯股份 688110 30.18
  • 12-01 迪哲医药 688192 52.58
  • 11-30 通灵股份 301168 39.08
  • 11-30 家联科技 301193 30.7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