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茶文化故事征文 | 忆富溪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 | 忆富溪
2021年11月29日 10:27 媒体滚动

爱上茶,从读茶诗开始。“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每读书、独处,我会为自己沏茶一小壶。常常北方冬日里,临窗而坐,我于袅袅清香中遐想,或在那一走神儿后,会意一笑。然后,低首,杯中绿叶仿佛是刚刚从对面脊瓦薄雪中飞临而至的春天。而此时此刻,舒展于我杯里的,是一叶黄山毛峰。素瓷中碧玉如小舟荡漾,涟漪在我心,一圈一环的漫延将我的思绪带到那次富溪茶乡之游。

那日逆着春天的脚步,我从北向南。拂过我脸颊的风是从安徽大地吹来的吧,每一缕都捎来了黄山上茶树的葱郁。一进入皖境,我就希望我分身有术,因为出产六安瓜片、敬亭绿雪、屯溪绿茶、霍山黄芽等安徽名茶的地方我都想看看。唐代李白、明代潘世美、清代汪士慎等诗人都为徽茶写过著名诗句。而来过富溪乡的朋友告诉我,李白在敬亭山品茶写下的“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之景致富溪乡亦有。此行我选择去富溪与茶叶亲密接触,是因为我对徽茶的认识始自这里出产的黄山毛峰。

眼前山峦亘古不变,黄山茶亦高名悠远,可追溯到1200年前的盛唐时代。那时距富溪乡不远的黄山隶属歙州,后属徽州。《徽州府志》载黄山茶“兴于明之隆庆”。且黄山茶驰名海外,日本荣西禅师著《吃茶养生记》云:“黄山茶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也。”明代时黄山茶不仅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大提高,品种也日益增多,黄山毛峰茶的雏形基本形成。今天黄山毛峰在华夏大地是家喻户晓的传统名茶。

那一刻,我就在黄山毛峰的故乡,富溪!村落黛瓦白墙被漫山的茶树簇拥着。石阶与炊烟一起向高处升起,似乎都想摘取那最高处的茶树叶。草溪河水端庄婀娜地将人家、山、山径和茶树清澄映照。村庄静悄悄的,时闻犬吠鸡鸣,间或三两孩童嬉闹。大人们此刻都在山上忙着采茶,而我的心也先于我的脚步飞到了山上。

茶树因山势生长,有的地方像梯田一样,簇拥的绿一排排,似琴弦,风是乐师。我仿佛看见自己在树间缝隙行走,遇一小石为座,左手端背,右手持柄,与虫鸣为伍。而手中的杯子只是粗朴的陶泥手工捏制。身处丛林,我无需杯上描花绘云书清雅词句,我已在清雅中。“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皎然诗句所言不虚。

想必中国茶文化中,以茶涵养淡泊宁静旨趣不仅仅是因为茶饮淡甘清冽,而且也与茶生长在深山有关。在富溪,我还看见竹子和茶树相伴生长的情形。看来郑板桥那首《题画》诗中所写竹茶同框是真实存在的。自然涵养了人的性情,悠远的华夏文明中,茶与竹的交互通过诗歌形成了一股清泉,滋养着一代一代人向美向善的心灵。而茶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文人的推波助澜。正是陆羽等一辈辈文人墨客,将茶从大锅汤饮,变为细品慢尝。“旋扫太初岩顶雪,细烹阳羡贡余茶。古铜瓶子腊梅花。”多么优雅的意境!

陶醉着,我又被高处几位红衣碎花采茶女吸引。她们身材曲致丰满,脸庞结实美丽。我看不见她们的眼睛,想象中的顾盼更加魅人心魄。她们娴熟而轻灵地摘着茶叶,劳动的样子可真好看。我细观身边的茶叶,呈微微卷翘状,如雀舌鸣啭,色泽绿中泛黄,且有银毫显露,正是采摘的好时节。“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簧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勤劳的人们,也得到了茶的滋养和回报,生活颇为富足。

再向上眺望,白雾飘渺。阳崖之上的茶树,有飞升之神态。云缕缭绕中,我不禁猜测,那第一粒茶树种子来自瑶池仙境,并为古今文雅之士发现其超然品质,借之或涵养性情,或增添诗兴,或参悟人生。而普通人家,围茶叙话,亦是人间美好。

齐凤艳(辽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黄山市 茶文化 李白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01 迪哲医药 688192 --
  • 12-01 东芯股份 688110 --
  • 11-30 家联科技 301193 30.73
  • 11-30 通灵股份 301168 39.08
  • 11-29 泽宇智能 301179 43.9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