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热议银行理财:提升多元资产配置能力 加强金融科技支撑

业内热议银行理财:提升多元资产配置能力 加强金融科技支撑
2021年11月21日 14:26 财联社

  实习记者 徐川

  资管新规过渡期行将结束,2022年将成为银行理财启航元年。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银行业已获批开业的理财公司达21家,发行存续理财产品近8500只,余额达13.7万亿元。

  在近期举行的“2021中国银行业财富管理论坛”上,银保监会原副部长级干部于学军指出,总体来看,大部分理财公司通过组建专门监管团队、搭建管理系统、明确会计准则、账户体系等措施,落实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的要求。

  展望未来,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副书记、秘书长刘峰认为,大型理财公司将汇聚产品体系、投资研究、投顾能力、系统搭建等优势,预计行业可能呈现“马太效应”。

  提升多元资产配置能力

  “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是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建设的核心能力之一。”交银理财董事长涂宏表示,目前,国内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主要以固收类为主,规模平均占比近90%,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发展不足,ESG等产品发行进展相对较慢。

  浙商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景峰亦持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在投资标的层面,理财子公司具有“强固收、弱权益”特点。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是银行的传统业务,拥有成熟的管理流程,因此在债权类资产的开发投资、管理上形成了绝对优势,且以持有到期为主、交易型为辅,因此债券、非标债权是理财子公司最重要的投资标的。

  景峰进一步表示,但在中高风险的权益类证券、另类资产等方面,理财子公司目前并不擅长,而且优秀的权益类资产研究投资团队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短期内理财子公司较难迅速实现权益类资产占比的大幅提升。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共有16款存续中的银行理财子权益类产品,目前仅有兴银理财发行了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

  兴业银行副行长陈锦光认为,未来银行理财应突破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的单一产品体系,加大第三方产品引入和甄选,打造开放式的精选产品平台。

  面对净值波动给产品配置带来的挑战,兴银理财总裁顾卫平认为,银行理财子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投资的组合管理,做好每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研究,在配置上相对均衡。

  他建议称,在产品设计上将产品封闭的久期拉长,帮投资者解决“追涨杀跌”的问题。同时,银行理财子要与银行财富部门加强配合,让每个财富管理经理充分了解产品特征,并在销售时向投资者解释清楚,加强投资者教育。

  资管机构应加强科研能力

  当前,提升金融科技输出能力成为银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金融科技手段在建设理财平台、完善风控体系、加强智能投研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兴业银行副行长陈锦光表示,将持续投入金融科技,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力量,为客户提供远程服务、精准营销、智能投顾、产品定制、智能风控等智能化服务。

  “财富的代际传递对财富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涂宏认为,全球财富管理机构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正经历从运营效率提升驱动的流程线上化,到以科技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当前银行理财子公司IT建设已经深入到各个环节的建设中,没有一个环节能离开IT的支持。

  上投摩根基金总经理王大智亦表示,“疫情加速了金融公司融入数字化、科技化的大趋势,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到投资中。”在他看来,在科技上的投入差距,可能是未来区别行业赢家和输家的关键,尽管投入成本高昂,但数字化和科技化有助于大幅提升行业的运行效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

资产 金融科技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3 喜悦智行 301198 --
  • 11-23 洁雅股份 301108 --
  • 11-22 芯导科技 688230 134.81
  • 11-22 鼎阳科技 688112 46.6
  • 11-22 观想科技 301213 31.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