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茂华:系统重要性银行迎重磅监管

2021年11月19日15:35    作者:周茂华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周茂华

  2021年10月1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重磅出炉《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和首批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这标志着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落地。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稳健程度关系到我国经济金融安全,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核心部分。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的发布和差异化监管政策的施行,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带来重要影响。

  监管逐步完善落地

  从全球来看,受2008年次贷危机影响,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提出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概念。2011年,FSB发布了首批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此后每年更新一次。在首批29家银行名单中,中资银行只有中国银行一家入选,2015年入围名单的中资银行数量上升至4家。2020年11月的最新一期名单有30家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位列第二组,农业银行位列第一组。

  从国内来看,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在与国际接轨中逐步完善落地。2018年11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识别、附加监管与恢复处置的总体制度框架。

  2019年11月,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起草《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2020年12月,《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正式发布(以下简称《评估办法》)。《评估办法》对“系统重要性”做出重要界定:“系统重要性是指金融机构因规模较大、结构和业务复杂度较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较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难以替代的关键服务,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而无法持续经营,可能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程度。”《评估办法》的出台,代表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监管框架进一步完善。

  按照上述界定,我国从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四个维度(指标权重各占25%)确立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国内银行进行量化评估、打分和筛选,最终锁定19家商业银行。

  19家商业银行依据其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分为五组,第一组8家,包括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第二组4家,包括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三组3家,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第四组4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这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资产总额超过205万亿元,约占国内商业银行体系总资产的60%。从覆盖面看,19家商业银行涵盖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可以看出,这19家银行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是对《指导意见》的具体细化、落实,是加快补齐监管短板和完善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重要举措。

  展望未来,我们看到,目前第五组暂无银行纳入,这为未来系统重要性级别更高的银行预留了空间。同时,近年来,我国非银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制度和框架,将为完善其他非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打下前站”。下一步,我国有望逐步建立其他非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提升国内监管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的出台,对入选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而言,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监管约束提升

  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系统重要性银行除了满足一般性资本、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监管要求外,还需满足一定附加资本和杠杆率要求。其中,附加资本要求由核心一级资本满足,系统重要性银行一到五组分别适用0.25%、0.5%、0.75%、1%和1.5%的附加资本要求。附加杠杆率(商业银行符合规定的一级资本净额与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要求由一级资本满足,五组分别适用0.125%、0.25%、0.375%、0.5%和0.75%(附加资本要求的一半)的要求。

  从数据来看,目前入选的19家银行基本满足附加资本要求,且央行设置达标缓冲期,不会对整体银行经营和补充资本构成明显压力,但附加资本要求可能会一定程度上降低部分银行的资产扩张步伐,总体而言,对于核心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相对有利。

  提升市场声誉

  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不仅意味着这些银行具有系统重要性,还意味着这些银行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其业务将更加规范,促使这些银行的市场声誉进一步提升,继而为银行吸储及再融资带来便利。同时,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还会提升其市场信用评级,有助于降低银行融资成本。

  提升经营效率

  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意味着这些银行需要将风险防范、业务规范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这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经营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系统重要性银行需要在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和风险防控水平、提升资本运营效率、优化资产和负债结构、创新服务和有效满足实体需求等方面着力。

  增强金融系统稳定性

  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系统重要性银行资产规模占国内银行业的六成,业务覆盖面广,政策执行力较强,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和传导效率。同时,这19家银行在市场上具有风向标作用,有助于引导市场形成对货币政策的正确预期。

  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系统重要性银行稳健经营是国内金融体系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这些银行实施附加资本、公司治理、大额风险暴露、信息披露与报送、制定恢复与处置计划等方面的监管要求,有利于强化其资本内在约束机制,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其风险抵御、吸收能力。并且,监管部门持续跟踪监测、开展压力测试,有助于系统重要性银行有效识别风险,建立早期纠正机制,增强自救能力,从而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文自《金融博览•财富》,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作者介绍:任职于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擅长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研究,也有多年利率衍生品及外币债券交易经验 目前是多家专业媒体撰稿人和评论员。)

责任编辑:陈嘉辉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经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