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寻乌县:“生态伤疤”变身“绿色银行”

江西寻乌县:“生态伤疤”变身“绿色银行”
2021年11月05日 09:15 媒体滚动

原标题:江西寻乌县:“生态伤疤”变身“绿色银行” 来源:中国水利报

  □通讯员 陶丽琴 曾晶

  毗邻广东的江西省寻乌县,不仅有对港对深供水的东江源头,还有一处游客打卡地——上甲生态旅游区。1.4万亩的花草树木把这里妆点得郁郁葱葱,站在山顶放眼望去,一排排油茶树舒展绿叶迎风摇摆,一群蜜蜂在花丛中翩翩飞舞……这个昔日的废弃矿山,已然变成美不胜收的花果园。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寸草不生、满目疮痍的废弃稀土矿山。由于对稀土资源的过度开发,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南方沙漠”的称号随之而来。

  寻乌县近年来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抓住赣州市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机遇,先后投入9.55亿元开展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有效破解废弃矿山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常态治理难题。如今,废弃矿山重披绿装,污染河流已清澈见底,这一化茧成蝶的探索被全国各地广泛借鉴。

突破传统模式统筹推进建设

  南方稀土废弃矿山,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为国家创造大量外汇的历史见证,但稀土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却一直是难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寻乌县为支援国家建设,近半个世纪里大规模开采稀土,造成矿区内生态环境恶化,次生地质灾害频发。修复矿区、还历史“欠账”,一直是压在寻乌33万人民心头的“痛点”。

  因此,在申报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试点项目时,寻乌县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对标,把文峰乡柯树塘和涵水片区两个废弃矿山治理项目作为重点,并下决心把项目区打造成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试点示范样板,让曾经的“痛点”变成“亮点”。

  实际上,废弃矿山治理困难重重,不仅投入巨大,而且也没有成熟的技术路线。寻乌县创新思路,突破传统模式,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在项目推进上,打破原来生态修复治理“碎片化”模式,把过去由水利、水保、环保、林业、矿管、交通等部门分开实施的项目,统一打包规划推进;资金筹措上,在中央补助资金的基础上整合各类资金,为项目推进备足“粮草”;技术路线上,探索推进“三同治”模式,把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起来,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分区治理,采取“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整体保护、综合治理。

“三同治”探索科学治理新路

  在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试点实践中,寻乌县探索了一整套废弃稀土矿山生态治理新模式。

  山上山下同治实现治理时间同步。在山上采取地形整治、边坡修复、截水拦沙、植被复绿等措施,消除矿山崩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在山下主要开展填筑沟壑、修建生态挡墙、砌筑河沟格宾生态护岸,修建沉沙池、排水沟,建设梯级人工湿地、生态水塘等工作,治理水土流失。

  地上地下同治实现治理空间覆盖。在地上集中连片平面建设光伏发电设施,配套植草、排水等水土保持措施;零星分散平面通过外运客土、撒施石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因地制宜种植油茶、竹柏、百香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斜坡面采取穴播、条播、撒播、喷播等多种形式恢复植被。地下采用截水墙、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措施,截拦引流地下污水至地面生态水塘、人工湿地进行生物削氮减污治理。

  流域上下同治实现治理效果稳定。上游稳沙固土、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实现稀土尾砂、水质氨氮源头上游封固减量;下游通过清淤疏浚、洁水净流,砌筑生态挡护工程、建设梯级人工湿地、完善水土终端处理设施等综合治理措施,实现末端目标控制。流域上下游围绕治理目标协同治理,实现了小流域治理效果持续稳定。

  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三同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寻乌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强度由剧烈降为轻度,水土流失量降低了90%;植被生态质量大幅度提升,植被覆盖率由10.2%提升至95%,植物品种由原来的少数几种草本植物增加到百余种草灌乔植物;河流水质逐步改善,河流淤积减少,水流畅通,水体氨氮含量削减了89.76%,河沟水质大为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显著改良,原来的稀土尾砂土壤酸化、水肥不保,有机质含量几乎为零,经过客土、增施有机肥和生石灰改良表土后,适合百余种草灌乔植物生长,过去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断链逐步修复,“沙漠”已成“绿洲”。

综合施策打通生态价值转化通道

  以废弃稀土矿山治理为抓手,寻乌县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产品价值转换路径,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治理的绿色发展道路,将昔日的“环境痛点”转化为今日的“生态亮点”和“绿色银行”。

  “生态+工业”方面,寻乌县治理石排连片稀土工矿废弃地,开发建设工业园区用地7000亩,实现“变废为园”,打造工业用地平台。目前,已有50家企业入驻,新增就业岗位近万个,年直接收益5.12亿元以上,促进了产业生态化结构形成。同时,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在治理区投资3.4亿元建设两个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达35兆瓦,年发电量3875万千瓦时,年收入达3970万元。

  “生态+扶贫”方面,寻乌县改造低质低效林105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800多亩,利用矿区整治土地,发展油茶、竹柏、百香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2600多亩。在矿区种植各种经济作物,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达到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

  “生态+文旅”方面,寻乌县着力打造旅游观光、体育健身胜地,改造提升G206国道至废弃稀土矿区道路7公里,建设自行车赛事广场4800平方米及自行车赛道13.5公里,完善观景平台及游步道设施,计划统筹推进民宿旅游、集训拓展、田园花海、矿山遗迹、科普体验、休闲观光、自行车赛事等文旅项目建设,与青龙岩旅游风景区连为一体,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变景为财”。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1年11月05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江西省 同治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08 盛美上海 688082 85
  • 11-08 新点软件 688232 48.49
  • 11-05 灿勤科技 688182 10.5
  • 11-05 万祥科技 301180 12.2
  • 11-05 恒光股份 301118 22.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