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溯源

原标题:“海淀”溯源

  ▌朱祖希

  屡见于史书记载的高梁河和水,便是发育在金钩河和水故道上的两条古河道。以后,又由于控制大兴隆起的南苑—通县断裂活动,隆起不断抬升,并迫使穿越大兴隆起的水逐渐往西南迁移至今永定河的位置,即永定河在出山南流绕过大兴隆起之后,才转而东流。

  永定河在南迁过程中所遗留下的故道,以及在地貌形态上形成的牛轭湖、低洼地等遗迹,便成了日后修筑园囿的自然基础。

  古清河位于城区的西北,即从石景山开始,向东北方向流经西黄村、巨山村、南坞、海淀、清河,至沙子营汇入现今的温榆河。其故道河槽明显,河面一般宽3至4千米,最宽处可达5千米,最窄处也有1.7千米。据C14年代测定为7200(±150)年。

  永定河在南迁之后,古清河便逐渐断流,并在湮废了的古河道上,留下了众多的湖沼、低洼地。日后在海淀镇以西所见的淀泊和巴沟低地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对此,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在元朝上都路制使朵里真所撰的碑文中,即称“丹稜沜”,而土人却称之为“海淀”。

  “淀”是对华北平原北部浅湖的一种通称。旧日北京京畿曾有东淀、西淀、三角淀、溻河淀、延芳淀等,号称“九十九淀”。所谓“海淀”,可理解为“其淀大如海”之意。明代蒋一葵在其所著的《长安客话》中这样写道:“水所聚曰淀。高梁桥西北十里,平地有泉,滮洒四出,淙汩草木之间,瀦为小溪,凡数十处。北为北海淀,南为南海淀。”又说:“延而南五里为丹稜沜。”王嘉谟则在《丹稜沜记》中这样说:“河东南流,入于淀之夕阳,延而南者五里,旁与巴沟邻,曰丹稜沜。沜之大以百顷,十亩瀦为湖,二十亩沉洒种稻,厥田上上。湖圜而驶,于西可以舟……”

  起初,经营这一片浅湖、洼地的人们,必然要选择附近的高地来居住,而今日海淀镇的所在,正是其理想之处。就这样,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经营,在这里开辟了荷塘、稻田,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的风光。离此以西的数里之外,又有万寿山、玉泉山等平地浮起,其后更有西山蜿蜒。远山近水,交相掩映。于是便有人描写这里:“远树参差,高下攒簇,间以水田,町畻相接,盖神皋之佳麓,郊居之胜选也。”

  自元至明,“海淀”二字兼为湖泊和聚落的通称,而“丹稜沜”则是文人间用于湖泊的别名,其所以有此典雅的别名,正说明这一带的湖泊已经渐渐变成文人骚客的游闲之区。其原因之一就是在元初建成大都之后,海淀去都城的距离较前大为缩短。城中来此郊游之人,也就日渐增多。到了明代更是如此。(6)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02 力诺特玻 301188 --
  • 11-01 镇洋发展 603213 5.99
  • 11-01 隆华新材 301149 10.07
  • 11-01 天亿马 301178 48.66
  • 11-01 巨一科技 688162 4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