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他们这样做

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他们这样做
2021年09月15日 18:15 媒体滚动

原标题: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他们这样做 来源:中国旅游报

重庆磁器口古镇 中国旅游报记者陈晨 摄重庆磁器口古镇 中国旅游报记者陈晨 摄

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办、国办近日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

《意见》提出,切实保护能够体现城市特定发展阶段、反映重要历史事件、凝聚社会公众情感记忆的既有建筑,不随意拆除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古民居。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加大文物开放力度,利用具备条件的文物建筑作为博物馆、陈列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在保持原有外观风貌、典型构件的基础上,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

《意见》要求,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建设文化展示、传统居住、特色商业、休闲体验等特定功能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活力。在保护基础上加强对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工作,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其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

近年来,一些城市通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方式,促进了城乡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在此,与广大读者分享重庆、上海的具体实践。

重庆:艺术产业为特色街区赋能

重庆是一座底蕴深厚、风貌独特的城市,巴渝文化、红色文化、开埠文化在这里汇集,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同时,独特的山地地形让重庆拥有了别具一格的山城风貌。随着城市的发展,重庆形成了成片的特色街区,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到来。

近年来,重庆对位于主城区的磁器口、山城巷等多个特色街区进行更新升级,在保留历史遗迹和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引入艺术产业,将艺术和特色街区的在地文化相结合,推动老建筑的活化利用,深度挖掘街区的旅游潜力,让老街区焕发出新生机,为重庆都市旅游增加了新看点和新亮点。

保护活化二合一

特色街区容光焕发

重庆将城市特色街区分为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风貌区。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历史风貌的区域,如磁器口、金刚碑等;传统风貌区是侧重反映传统风貌或地方特色的建筑群、街区,如山城巷等。重庆根据街区本身属性,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新改造。

磁器口古镇对部分文物和老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并依托独特地貌修建了一批水码头、吊脚楼、檐廊街等山城风貌的建筑,凸显本地传统风貌。现在的磁器口古镇,游客可行走在旧日驿道,探索千年古镇奇趣;重温山城记忆,读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人文;欣赏侠气涂鸦作品,在古镇霓虹中品味现代潮流时尚;在吊脚楼舞台感受传统与科技的融合,将城市特色商品“一网打尽”。

而山城巷这样的传统风貌区则保留了外国教堂、海派建筑、传统民居等风格多样的建筑,在原有建筑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和微更新,将废弃空间和部分民居改造成商业设施的同时,保留现有居民区,让老居民的日常生活本身成为山城巷“传统风貌”展示的一部分,给游客独特的旅游体验。山城巷相关负责人介绍,老街区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也是人文意义上的,老居民就是山城巷的一部分,将山城巷和周围片区的老居民保留在此,也是保留了城市的人文记忆。

保护和活化利用双管齐下,让承载在地文化的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风貌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具有旅游价值的特色街区。

艺术产业入驻

提升特色街区商业和旅游价值

2021年6月,磁器口后街开街,引入了“ArTech Hub艺术磁场 ”《时光印记》沉浸式艺术展、上海三联书店、磁悦里汉服一条街、山地酒吧一条街、瓷文化主题街区、酒行会馆非遗体验馆等涉及艺术、文创、文化、餐饮、娱乐等的商业业态,成为旅游要素齐备的旅游目的地。

依托古镇独有的地形与建筑风貌,磁器口后街以“重庆记忆博物馆,巴渝生活新封面”为项目定位,以“集中式商业中心+开放式独立街区”组合,打造了“爬山城”“逛老街”“品创意”三大文化主题动线,不仅引入“文创+旅游”的沉浸式消费体验,还通过特色文化店铺、主题空间、艺术活动与文化产品等形式,让游客感受更多元的文旅体验。

位于渝中区枇杷山老社区的一厂影视园,在保留原有老厂房的旧时代工业风貌和部分民国名人旧居的同时,加入现代影视元素,打造影视主题街区。目前园区已吸引虎牙直播、地窖酒吧、罐头创意工作室以及各类影视工作室等入驻,形成了以西南影视艺术创作产业集群、特色视听影视体验为亮点的创意商业街区。

山城巷致力于烟火气和国际化并存,策划引入系列文化主题活动。推出荒野花园花卉灯光秀、母城文化影像展、傅榆翔油画雕塑作品巡回展等艺术展,让艺术创意和互动体验融入都市生活,打造有温度的人文旅居艺术街区。2021年单日最高接待人数近2万人次。

艺术产业入驻特色街区之后,提供多元化、有品质的艺术体验消费场景,着力强化旅游体验,带动了更多商业业态入驻街区,强化了文旅产业的集聚。通过文旅商融合,让街区的商业价值和旅游价值得到了深度呈现。

传统人文+现代艺术

特色街区发展后劲儿十足

传统人文和现代艺术碰撞出新的产业火花,丰富了特色街区的内涵,也给特色街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坐落在嘉陵江边的北碚区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清康熙年间兴街,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鼎盛,商业繁荣,陆运密集、船运发达,“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其生动写照。在抗战时期这里更是成为大家云集的文化胜地,老舍创作鸿篇巨作《四世同堂》中的《惶惑》和《偷生》时,常来金刚碑江边散心喝茶寻找灵感;梁实秋来往于北碚和金刚碑之间,撰写了20多篇散文随笔并以《雅舍小品》命名出版;梁漱溟的“勉仁书院”在此兴办,张之江在这里建立了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

2017年,北碚区政府与重庆九街集团共同启动了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修复工程。工程竣工后,这里将成为一个既有原汁原味古村风貌,又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品鉴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在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修缮过程中,施工单位尽可能保留原物风貌,将传统工艺与新型材料相结合,保证古建筑群的完整性、美观性和实用性。同时,施工时对每一栋古建筑还进行了区别化设计,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 重庆九街集团董事长冉巍介绍。

冉巍表示,游客越来越关注文化和文史内容。他们将充分挖掘文史资料,希望让人伫立在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的任何一个空间,都能阅读到数百年的光阴故事。

据介绍,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预计今年底开街。虽然目前尚未正式开放,但已经挂牌“重庆电影集团金刚碑影视城拍摄基地”,印加黎明乐队、植染手工、城市向上音乐团队、绘画艺术家王波工作室、金夫人国风摄影工作室等偏影视拍摄、轻文艺型商业已入驻街区。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重庆在打造开放更多特色街区的同时,将强化艺术展陈、文化演艺等艺术项目的落地,让艺术产业为特色街区赋能。(陈潜 姜蕴玲)

上海:让建筑讲好历史故事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思南公馆、杨浦发电厂……这些特色建筑深深烙印在上海人脑海里,因为它们不仅承载着一段段渐行渐远的历史掌故,更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生命与记忆。始于2018年的“建筑可阅读”活动,日渐成为上海用活都市旅游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文化正能量的有效抓手。如今,“建筑可阅读”不仅融入了市民的休闲生活,让更多游客触摸到城市的文化印记、感受到城市温度,而且成为上海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双向赋能平台。

水岸联动

邂逅浦江两岸的建筑之美

说起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由52栋风格各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组成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不仅见证了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国门的屈辱历史,也辉映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起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辉煌篇章。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的对面,是浦江东岸陆家嘴金融风貌区,坐落着上海标志性建筑物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现代建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城市的轮廓线。

从2018年起,上海市不断提升浦江两岸休闲品质,全线贯通滨江步道,以文旅融合、水岸联动的形式,让市民游客通过阅读滨江两岸的建筑感受独特的上海城市文化肌理。

搭乘浦江游船赏两岸风景,是众多外来游客的第一选择。一艘张灯结彩的“船长一号”游船徐徐驶过东方明珠电视塔,柔美的解说词在夜色中荡漾:在船的左前方,浦江东岸的金茂大厦、上海中心等摩天高楼直插云端,邻近的浦东世博园、艺仓美术馆、民生码头等公共文化空间,连接着城市的未来。右前方的浦江西岸,则是上海的摩登岁月,外滩开埠史、码头文化、世博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处处是怀旧与时尚的隔空对话……

随着“建筑可阅读”活动的深化,沪上一些旅游企业围绕水岸联动做文章,推出水陆旅游线路,带领游客阅读建筑、阅读上海。例如,浦江游览游轮公司携手teamLab推出了全新经典线路,游客除了可以去打卡“网红”无界美术馆,还可以登上黄浦江五星级游船——“水晶公主号”游轮,以全新视角邂逅浦江两岸的建筑之美。

城市“考古”

从老洋房民居感受城市温度

在推动“建筑可阅读”活动中,人们发现除了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外,上海还有万国民居建筑博览群。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建红介绍说:“衡复风貌区是上海都市旅游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是‘活着’的民居型万国建筑博物馆群,共计有950幢优秀历史建筑、1774幢保留历史建筑、2259幢一般历史建筑,总面积7.66平方公里,是上海保护规模最大的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是上海城市文脉的发源地和承载区。”

武康路是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精致缩影,可以称作是一座开放式的历史建筑博物馆。2020年年底,为了让更多的市民游客能够走进建筑、了解建筑,由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牵头,组织相关企业开展了一场“建筑可阅读”系列城市行走活动。

行走活动以“阅读上海近代建筑风格——认识武康路上的万国建筑”为主题。行走路线以武康大楼为起点,沿途经过原意大利总领事官邸、密丹公寓、威尔金逊花园、柯灵故居、武康路100弄等,由毕业于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专业的应伊琼现场讲解。多年来一直从事历史建筑修缮工作的应伊琼,从专业的角度解说各类建筑特点,带领大家捋清西班牙式、英式、法式等不同住宅建筑的风格,受到游客的欢迎。

“色彩明亮的拉毛墙面、拱券门廊、红瓦屋顶、木质屋架,英国式花园住宅,带有螺旋曲线装饰的西班牙式小洋房,简洁精巧却也不失装饰艺术韵味的现代式公寓,还有法国的文艺复兴风格以及上海为数不多的地中海式花园住宅……”应伊琼一一道来,并深入解读建筑风格背后的城市发展历程,为大家讲述藏于武康路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让游客听得入迷。

据了解,此次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策划的“建筑可阅读”系列城市行走“考古”式活动,还依托陆家嘴读书会的优质资源,通过介绍建筑类的相关书籍,如《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上海武康路建筑地图》等,结合实地探访,让市民游客获得从书本到现场的全新城市体验。

红色实景课堂

让工业建筑和观众“情感对话”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旅游业蒙受损失。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旅行社的本地游、红色旅游和城市微游产品日益走红,“建筑可阅读”活动也更加广受欢迎。申城东北角以杨浦滨江一带为代表的工业建筑也在各方努力下,与上海市民游客展开了“情感对话”。

“国棉十七厂以前是裕丰纱厂,那时候,再往东是定海路桥,有亚细亚火油公司仓库,西面是杨树浦发电厂……”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推动的红色实景党课,为杨浦滨江的工业建筑增加了“温度”。

“国棉十七厂所在的上海杨浦区,曾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厂、发电厂、煤气厂等中国民族工业的十多个第一,杨浦滨江岸线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如今,有了可以沿着红色跑道奔跑的健身场,有了可以眺望黄浦江的网红打卡地‘绿之丘’,有了孩子们踩着滑板车玩耍的游乐园,老工业区还迎来年轻的在线新经济……昔日‘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一条‘生产之江’成为人人可共享的‘生活之江’。”2019年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铜奖获得者孙国英向参加“微游”的游客们解说时如数家珍。

“杨浦滨江的最大亮点与最独特优势,就是工业遗存。历史被保留下来,这一城市会客厅就拥有了百年共鸣。最开始,一些老企业并不同意把废弃的塔吊、金属设备留在现场,想拆除带走,我们相关工作人员将设计理念一一告知,才有了从‘锈’到‘秀’的转变、‘古’与‘今’的对话。”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如今,百年制皂厂中,废水处理管道变成了时光隧道,废水池成了下沉式空间;一个工厂外墙上爬山虎与墙壁已“共存共生”,也作为城市记忆保留了下来。今年上半年,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亮相。始建于1884年、更名于1902年的“祥泰木行”旧址被整修成为公共开放空间,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看书喝咖啡,还能找回历史记忆。在“城市乡愁”互动展区里,里弄里的砖瓦痕迹,旧改留下的红色木门、灰色砖墙、锈迹铁网、弄堂门牌,都在讲述变迁里的光阴故事。

颇受游客欢迎的金牌导游孙国英说:“红色实景党课是让市民游客‘走进’建筑最鲜活的方式。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其与现代社会功能衔接,可以让建筑‘活’起来,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增添发展的新印记。我们阅读法国梧桐树下的老洋房、石库门里弄,阅读一处处名人故里、历史遗存,阅读亭台楼阁桥寺塔,阅读嵌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地标……当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在现今日常生活中被激活,建筑,就是历史与当下最好的连接,成为上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

孙国英的个人感悟,恰好道出了上海持续开展“建筑可阅读”活动的深远意义。(倪怡雯)

编辑:徐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重庆市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17 星华反光 301077 61.46
  • 09-16 华尔泰 001217 10.46
  • 09-16 君亭酒店 301073 12.24
  • 09-16 中捷精工 301072 7.46
  • 09-15 多瑞医药 301075 27.2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