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改造提升“升级版”助推发展高质量 来源:国际商报
■ 洪丽敏 齐 思
从化工产业到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从传统制造业到数字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建平台、调结构、聚产业、促转型,引领经济蝶变跃升。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增长动力等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升级,如何挖掘内生动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以改造提升为抓手,用提质提效和跨越发展作最佳诠释。今年前7个月,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25.6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98%;规上工业利润78.86亿元,同比增长8.56%;财政总收入52.4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82%和43.33%;财政税收收入60.77亿元,同比增长46.97%。
安全生产 转型升级
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
在大众看来,化工产业总是与污染、安全等问题挂钩,难免有环境之痛和隐患之忧。早在2016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就积极响应浙江省全面启动化工产业改造提升的号召,打响化工产业改造提升战。
守好底线方能谈发展,对于化工产业来说,安全就是底线。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形成“1+X”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企业自查、日常督查、联合检查、专项检查”四级安全生产检查机制,督促企业围绕风险辨识和精准管控开展全面自查。在该机制下,风险隐患早发现、早规避,为生产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此外,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提升杭州湾安全环保智慧监管平台,建立安全环保应急指挥中心,融合应急、环保、专家及第三方等力量,赋能化工行业数字化监管,利用大数据分析对采集数据进行研判预知风险。目前,已构建覆盖园区112家化工及相关配套企业的监管体系,以数据和视频“两张网”为核心手段,实现线上精准监测预警、线下联动闭环处置。
做好安全生产,不仅在于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亦需做好生产源头的风险把控。浙江巍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连续釜式、连续塔式、连续微通道和管式反应等方面的专利或专有技术,是全球最大的三氟甲苯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型企业。2020年公司营收超10亿元,主营业务增长率达99.24%。公司通过建设全球首套万吨级年通量微通道连续流集成系统,实现了本质安全。
“这个设备是我们自己研发,2019年年底正式投产,可以大大降低反应持液量。夸张点来理解就是原本一颗氢弹爆炸的效果通过这个装置相当于一瓶可乐爆炸的效果,反应体积减小,安全性大大提高。”浙江巍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虞佳凯介绍。
守底线是基础,拉高线则是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更高追求。经开区持续巩固传统化工细分领域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先优势,积极引导化工产业向新材料、现代医药方向转型延伸。2017年,在改造提升全面展开的同时,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启动实施以新材料、现代医药等为主的八大产业集群培育,目前,按照“一个产业链发展规划、一个产业链工作专班、一批产业链支持政策、一个产业链发展空间平台、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一批产业研究院(产业链共性技术支持平台)、一批产业链高端人才、一支产业链专业招商队伍、一个产业链发展分工责任机制、一个产业链年度工作计划”这“十个一”工作机制推进产业集群培育。
短短几年时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刷新了大众对于其以传统化工为主的产业印象,摇身一变成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高地。以“链式思维”求发展,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加大产业链配套力度,积极举办了中科院膜材料高层研讨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去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不仅获得了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示范单位,上虞区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平台更是成功入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
厚积薄发之下,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自然水到渠成。目前,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已有115家新材料企业,高新技术企业54家。今年上半年,新材料产业产值410.96亿元,同比增长42.57%;销售收入340.11亿元,同比增长40.74%;利润32.45亿元,同比增长44.58%;税收收入21.22亿元,同比增长32.38%。
数智改造 提高价值
打造智慧园区新标杆
走进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家电事业部“未来工厂”,智能AGV小车有序运送物料,机械臂精准高效完成操作……据介绍,卧龙家电事业部“未来工厂”项目整体数字化程度达90%以上,是空调电机行业国内外首个关键生产过程无人化智能工厂。
“我们正在推动三个‘数字化’,即产品数字化、工厂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赋能和创新服务。其中,‘两个转型’是产品数字化的重点,即向提供电机动力系统解决方案转型,向提供电机全生命周期服务解决方案转型。我们希望,未来数字化产品业务收入占整个电机板块收入的比例要增长到50%,物联网服务业务收入增长到10%。”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企业正在从传统制造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数字化已渗透到卧龙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数字卧龙”已经成为企业的新标签。今年3月和4月,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国家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分别前往企业调研,并勉励其要在数字经济综合应用上取得更多创新成果。
卧龙的实践是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自改造提升1.0版初获成效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马不停蹄启动了“数字化、智慧化”为重点的化工改造2.0版。一方面,经开区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装备改造,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公共服务管理的数字化水平,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由点及面,从小到大,在企业数字化改造阵营壮大的同时,一个以两个中心+N类应用为主要功能的智慧园区悄然崛起。智慧园区以经开区特色应用为重点建设内容,包括经济运行、智慧招商、竞跑实战等七大场景。根据一张图,相关部门即可进行精准管理分析。去年年底,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智慧化工园区项目成功入选浙江省数字化转型“观星台”优秀应用,将通过平台展示向全省推广,供各地学习借鉴。此外,杭州湾上虞经开区还获评“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入选浙江省首批化工产业大脑试点化工园区(集聚区)名单等。
从“试验”走向“示范”,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数字化改造成效明显,现已实现智能化诊断、DCS集散控制系统改造全覆盖,59家企业改造方案通过评审并启动实施,18家企业完成微反应、管式反应工艺智能化改造,20家企业(车间)完成“六新”改造,11家企业完成无人车间改造。
“我们将加快智慧园区大脑升级扩容,赋能化工行业数字化监管,年底前视频融合会商系统完成化工企业全覆盖,为全省、全国智慧园区建设提供上虞模式、上虞方案。”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建军表示。
亩均领跑 精益生产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3月,杭州湾上虞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刚摘获浙江省亩均领跑者(高新区)荣誉。近日,在浙江省商务厅通报公布的2020年全省开发区考核评价结果中,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综合排名再进2位,位列第9位;发展质量排名同步提升,位列全省第2位。排名进阶再次印证了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发展质效的提升。
作为先进地区开发区,土地资源紧缺是发展的矛盾所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以“亩均论英雄”作为发展新逻辑,突破资源限制,实现发展破题。在改造提升中,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制定出台了国内首个精细化工改造提升57条工作标准,至2019年1月,上虞区内散落的全部化工企业均迁入经开区,实现“一园式”发展。
对于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来说,2018年年底搬迁到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是一个全新机遇。借助搬迁契机,龙盛加快了集约化、智能化改造升级的步伐。通过生产车间的重建,生产工艺的优化,公司用更少的用地实现了更大的产出。2019年,公司亩均产值超300万元。
“通过这次搬迁,我们由原来零散的400多亩地缩减到30多亩,原先6个车间减少到2个,整体产能不变,效率大大提升。”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旭斌介绍:“原先污水处理、仓储等都需要自己配套,占地面积很大。现在政府实行‘一园式’发展,这些都不用考虑了,污水处理系统、储罐罐区、仓库等园区里都有现成的,对企业效率的提高是非常大的!”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18年,上虞出台了相关文件推动工业项目“标准地”试点工作,明确了企业投资项目亩均税收控制指标等“硬约束”,对容积率、投资强度、产出标准、能耗标准、环境标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积极引导企业向亩均要效益。
除了正面激励,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也进一步强化了倒逼机制,积极推动“四未一低”优化,针对供而未用、低效用地和逾期建设的企业和项目开展专项督查,形成监管制度,倒逼企业加快建设项目或清退已出让用地。
当然,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倒逼机制并非一味地清退,针对供而未用和低效用地,经开区招商部门加强跟踪帮扶和牵线搭桥,积极引荐实力强的企业或为企业介绍合适的项目,引导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加快用地盘活和新项目落地。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一场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大潮”奔腾不息。“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坚决担起大平台、主战场责任,发力奋进,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省、全市、全区‘重要窗口’建设大局提供更多优质素材。”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蒋金祥表示。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