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珺出任工行党委副书记!曾是六大行唯一“70后”行长,发表过多本金融著作

2024-04-30 16:13:56 作者:林羽 收藏本文
A- A+

  2024年4月30日上午,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局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中国工商银行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刘珺同志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据悉,刘珺将补位工行行长一职,在走完相关流程后,其任职资格待监管核准。

  回顾过往职业经历,出生于1972年的刘珺可谓是年轻有为。自1993年人大毕业后,刘珺加入光大银行,开启银行生涯;2014年8月,年仅42岁的刘珺加入光大集团董事会,并出任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两年后,刘珺结束20余年的银行生涯,赴任中投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2020年5月,刘珺回归银行业,出任交通银行行长一职,彼时他是国有大行中唯一一位“70后”行长。

  此前,知名经济学家向松祚曾评价他称,刘珺是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对西方经济学和金融理论相当熟悉,他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勤于笔耕。据了解,刘珺研究范围涉及产业结构、金融市场建设、金融衍生品等多个方向,曾著有《新经济范式的非典型与非均衡》、《金融论衡》、《新金融论衡》等书。

  海归博士投身金融业30余年,曾是六大行唯一“70后”行长

  公开资料显示,刘珺,男,1972年出生,现年52岁,甘肃通渭人,中共党员。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曾任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并兼任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监事长。

  刘珺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拥有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东北州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自人大毕业后,刘珺加入光大银行,开启银行生涯。在光大银行最初7年间,刘珺自国际业务部外汇交易员岗位起步,后历任国际业务部筹资处及代理行处副处长、国际业务部代理行处处长、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兼代理行处处长。

  2000年12月,刘珺被派往香港,担任光大银行香港代表处首席代表。后历任资金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资金部总经理、投行业务部总经理、金融市场中心总经理之职,主导过最早的银行理财业务。

  2009年9月,刘珺进入光大银行党委班子,出任党委委员、行长助理;2010年,刘珺被提拔为光大银行副行长、总行机关党委副书记,彼时,年仅38岁的刘珺成为光大银行最年轻的副行长;2014年,刘珺加入光大集团董事会,出任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2016年10月,刘珺结束光大集团20余年的职业生涯,赴任中投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

  2019年,刘珺作为校友代表,以中投副总的身份出席人大财金2019年毕业典礼,他以“让理性判断力烛照数字化时代的已知和未知”为题发表致辞,并回顾了他在“光大时期”深度参与的几项里程碑事件。

  2020年5月,刘珺回归银行业,“南下”出任交通银行行长一职。值得一提的是,彼时他是国有大行唯一一名“70后”行长。

  2021年12月,刘珺担任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监事长;2022年6月28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审议批准了《关于选举刘珺先生为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的议案》,同意选举刘珺为交通银行副董事长。截至目前,刘珺在交行工作已经近四年。

  在刘珺担任交行行长期间,交行不良贷款率逐年走低。具体来看,2020年,该行不良率为1.67%;2021年1.48%;2022年1.35%;2023年1.33%。与此同时,该行不良拨备覆盖率在2020年时仅143.87%,而在2023年末达到195.21%。

  交行从2019-2022年实施“三年资产质量攻坚战”,2023年是该行“资产质量巩固年”。刘珺曾在今年3月举办的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脚下资产质量土壤是比较实的。交行这四年,正好保持了资产质量的趋好和财务利润相对稳定,甚至跑出了市场平均速度之上的利润增速。”

  另外,交行最新2024年一季报显示,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32%,较上年末继续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97.05%,较上年末持续上升1.8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工行迎来系列人事变动。2月,原行长廖林晋升为该行董事长后,工行行长之位一直空缺至今,现将得以补位。目前,工行领导班子为:党委书记、董事长廖林;党委副书记刘珺;执行董事、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王景武;副行长张伟武、段红涛、姚明德,拟任副行长张守川;高级业务总监熊燕、宋建华、田枫林。

  被评价为年轻有为的银行家,曾发表多本金融方面著作

  在过往的公开活动中,刘珺展现出十分扎实的学术实力,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行长,曾撰写多本高质量的专业著作,包括《新经济范式的非典型与非均衡》、《金融论衡》、《新金融论衡》等。

  知名经济学家向松祚曾评价称,刘珺是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对西方经济学和金融理论相当熟悉,他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勤于笔耕。同时,他还曾点评道,《金融论衡》涉及经济学经典理论、金融理论、货币政策、新制度安排和发展模式,刘珺从一个重视实践的银行家角度,提出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新颖见解,值得理论研究者和实际政策决策者重视和反思。

  在多次活动中,刘珺探讨的话题涉及产业结构、金融市场等多个专业领域,演讲中往往“引经据典”,并且多数时间为脱稿演讲,同时英文极为流利,具有国际视野。

  在2023年报中,刘珺致辞称:“朝乾夕惕,笃行不怠;栉风沐雨,玉汝于成。2024年,交行将洞察时与势,在稳与进的动态平衡中稳固盈利能力。统筹质与量,在立与破的顺畅转轨中做好‘五篇大文章’。善用危与机,在防与治中进一步提升风险经营力。疏浚源与流,在存量与增量的渐进调整中积聚发展新动能。”

  此前,他曾在交行业绩发布会上指出,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员,要发挥“头雁”作用,真正担当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要发挥金融的减震功能,而非是共振功能,充分发挥金融供给对需求的牵引作用,设计符合客户更高要求的金融产品。

  此外,刘珺还曾自称是一位乐观主义者,在2023年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上,刘珺表示:“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未来可能会比今天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刘珺担任过多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学术委员,一直以来,他积极参与母校活动,发表过多次演讲。

  在2019年人大财金毕业典礼上,刘珺曾作为优秀校友代表致辞,活动中,刘珺提出许多金句,比如,“做正确的事情永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因为前者是价值观,后者是方法论”、“让理性判断力成为关键时候选择的导航器”、“习惯在变化的环境里动态实现自己的目标”。

  强调在数字化时代重塑核心竞争力,没有数据就没有发言权

  刘珺强调在数字化时代重塑核心竞争力,他表示,在数字化时代,科技不只是催化剂或者赋能者,科技就是一切,并且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加速度的,对金融的作用尤其明显。

  他认为,金融科技的本质是否改变抑或科技是否改变金融的本质尚难定论,但今时之金融已非往昔之金融。科技既重塑金融的基础架构和逻辑框架,而且重新定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和交付方式,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在不断冲击金融中介存在的基础,智能投资、量化投资也不断挑战人类智能对人工智能的防御与掌控。所以,一定要有数据思维和科学视角,以数据为基础,“没有数据就没有发言权”。

  刘珺还曾表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发生,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完成任务几无可能,甚至低速的状态都很少见。数字经济的特点是小众、多元、共享,与之对应的是迭代、互动、多任务化。所以,现在的工作目标一定是移动靶,而且是多向移动靶,要求我们在快速运动中准确高效地完成工作,动态调整和动态实现的能力要求之高不可小觑。”

  此外,他曾在去年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指出,科技对产业革命性重塑的作用愈发凸显。无论是CHATGPT、量子计算以及核聚变等方面的突破,在这些变化中均可以看到实体经济科技含量在增加,要求围绕着科技创新产生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将为金融业提供新的机遇。

  谈及绿色发展,刘珺曾在2023年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上表示:“金融业支持绿色发展义不容辞,如今,绿色金融的概念仍在不断扩展延伸。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提供多种ESG金融产品;全球可持续标准不断完善,助推了ESG理念的金融实践。从应为角度来说,金融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交换,本质上就是要引导资源向重点领域配置,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无可厚非。”

  谈及人民币国际化,刘珺表示,经济全球化下半场的数字经济时代,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力量来驱动。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实力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持续提高。

  谈及货币政策,刘珺认为,货币政策需要重视数字经济时代下通货膨胀的新特征、新变化。数字经济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多表现在“供给侧”,与需求萎缩造成的通货膨胀降低、经济低迷不同,数字经济所带来的通货膨胀抑制效应是和效率提升、供应增加相伴的,且具有持续性,因而是一种“有益”的通货紧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文章关键词:

作者

林羽

林羽

金融原创方向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邮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电    话: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