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去年末实现保费收入307亿!平均参保率15.3%,井喷式发展后如何实现可持续经营?

2023-06-26 18:41:17 作者:金融研究院 收藏本文
A- A+

  自2020年井喷式出现,惠民保已经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业态和模式。

  近日,中再寿险编制发布的《惠民保的内涵、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惠民保已累计上市408款,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150个城市;累计实现2.8亿投保人次,累计保费收入约307亿元。

  《报告》认为,惠民保是一种政商融合模式,政府支持能够在非强制参保下最大程度确保参保率,但同时也会引发惠民保商业属性式微、保险公司持续参与动力不强的问题。

  去年末累计保费收入约307亿,

  已覆盖150个城市

  2021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首次提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概念,用来描述行业惯用的“惠民保”。随着惠民保险的发展,其概念被扩大化,不仅包括城市定制型业医疗保险,还包括一些“省版惠民保”甚至“全国版惠民保”。

  从地域覆盖上看,《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惠民保已累计上市408款(同一城市在不同年度的产品算为不同的产品),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150个城市。

  与此同时,截至去年12月31日,惠民保累计实现2.8亿投保人次(同一被保险人在不同年度投保同一产品的次数累计计入),累计保费收入约307亿元。

  注:根据《惠民保的内涵、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整理

  按生效时间统计,2021年生效的惠民保销量为0.96亿件,保费收入为97亿元;2022年前6月生效的惠民保销量为0.8亿件,保费收入为90亿元;2022年全年生效的销量约为1.15亿件,保费收入约为124亿元。

  另外,从产品数量看,截至去年12月31日,生效年在2021年的惠民保产品共有117款,生效年在2022年的产品共有156款,各地开发惠民保产品的热情持续高涨。

  值得注意是,上述156款产品的分布区域仍然以东部沿海地区惠民保大省为主,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四川和山东五省产品占比接近60%。此外,内陆地区的内蒙古和青海两省也实现了惠民保的零突破。

  去年平均参保率为15.3%,

  每年仍有20%-30%的人群退出

  从惠民保参保率情况看,《报告》显示,在剔除省级项目后整体看,2022年惠民保平均参保率为15.3%,与2021年的15.2%基本持平。

  另外,2022年惠民保参保率的中位数在5%~10%区间内,将近一半的惠民保业务参保率超过10%。同时,参保率超过30%的产品共有10个,除珠海和深圳外,其他产品均来自于浙江省。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指出,省级惠民保项目的参保率通常低于地市级项目,2022年省级惠民保项目的平均参保率仅为3%,低于地市级的15%。

  与此同时,平均参保率随城市级别的降低而降低,一线城市平均参保率较高主要是由于深圳惠民保产品定位的是“类大病医保”产品,且实行了政府代扣缴费的方式,因此参保率一直维持在极高的水平(超过60%),去掉其之后一线城市的平均参保率为17%,仍然高于其他城市线。

  具体来看,一线城市参保率为24%;新一线城市为14%;二线为16%;三线为13%;四线为12%;五线为8%。

  此外,《报告》也提醒,虽然惠民保总参保人数续年稳定,但每年仍有20%-30%的人群退出,这需要共保体付出更多的成本获取新客来弥补脱退人群,这也直接导致了2022年多地延长投保期。

  对于惠民保业务而言,由于其定位是解决灾难性医疗风险,绝大多数参保人为发生医疗巨灾风险的少数人进行融资,导致其获赔率通常低于5%,即使多地通过降低免赔额来提升获赔率,提升的量级也非常有限,较低的获赔率必定会导致没有获赔的大多数人缺乏感知,进而不再续保。

  “我们认为参保效率逐年降低的风险没法彻底解决,只能通过系统化的续保管理动作而部分缓解。”《报告》指出。

  关于理赔情况,该《报告》则表示,不同惠民保产品赔付率差异较大,赔付结构也不尽相同。多个有赔付率要求的项目,其2021年赔付率满足要求,绝大多数项目的赔付率不超过100%,也有个别项目赔付率高达170%;而从理赔的年龄结构来看,理赔大都集中在高龄段,中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间实现了代际补贴。

  体现“社会公平”原则,

  需划清政府和商业主体间的权责边界

  在《报告》看来,一般的商业保险坚持风险同质原则,首先通过核保手段识别出风险水平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进行承保,然后根据这些人群不同的风险水平设置不同的风险保费水平,这背后体现的基本原则是“精算公平”。

  而惠民保体现的公平性则是“社会公平”,在该原则下,保费水平不和风险水平挂钩,或是人人相等,亦或是和收入水平相关。基于此,惠民保运作的原理就从风险同质原则转变为代际补贴(或称为代际转移支付)原则。

  《报告》认为,因为惠民保在内在原理上和传统商业保险不同,它面临的可持续运营的风险也不同。惠民保的核心风险是人群结构的偏差,由于惠民保采用的并非社会保险一样强制参保的机制,一旦实际参保人群的结构和预期不一致,比如高年龄人群或者带病体人群占比较高,则项目面临亏损风险。

  因此,惠民保公平性原则的实现需要政府机构在提升参保率、优化参保结构上有政策支持和手段支持,比如通过个人账户的开放降低民众的支付压力。

  此外,惠民保是一种政商融合模式,政府支持能够在非强制参保下最大程度确保参保率,但同时也会引发惠民保商业属性式微、保险公司持续参与动力不强的问题。

  《报告》指出,惠民保的内涵决定了我们无法从根本上回避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难题,但缓解这一难题的思路比较清晰:一方面是让民众充分理解并认同惠民保的代际转移机制、或者是通过将惠民保的定位从“巨灾风险保障”向“健康管理聚合平台”延展来留住年轻人和健康体;另一方面是划清政府和商业主体之间的权责边界,保证惠民保具有较强的商业属性,给予商业主体充分的参与积极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宋源珺

文章关键词:

作者

金融研究院

金融研究院

金融研究院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邮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电    话: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