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健康保险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行业大咖共议发展之路

2023-03-23 19:25:55 作者:丁一 收藏本文
A- A+

  中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普惠健康保险已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推动普惠健康险高质量发展,由新浪财经、中关村长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与新浪健康保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3普惠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于3月23日在北京举办。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原司长熊先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朱俊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坤,浙江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徐伟伟,药物经济学专家、中国药学会药经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吴久鸿等重磅嘉宾出席并发表演讲,共议普惠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之路。

  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巨大

  作为普惠健康保险的探索和实践之一,惠民保自2015年在深圳推出试点之后,近年来呈现井喷式发展。

  据统计,截至2022年的12月31日,全国29省159个地区共有232款(含33款全国版)惠民保产品,约1.58亿人次参保,参保保费约180亿元。

  “惠民保在争议中继续发展”,朱俊生在演讲中分析了惠民保四大发展特征:

  一是,惠民保市场持续扩大。开办惠民保的地市数量不断增加,生效产品数量及覆盖人群不断扩大,件均价格与总保费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二是,参保率有所提高,老年人和既往症人群参保率较高;

  三是,产品责任不断健全,“医保内+医保外+特药”成为最主流的责任结构;

  四是,赔付率与赔付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理赔年龄大都集中在高龄段,既往症人群占比远高于健康体。

  朱坤也在演讲中指出,“门槛低、保费低、利润低;起付线高、封顶线高、报销比例高”的三低三高特点,决定了惠民保不是一款简单的商业健康保险,是具有一定公益性的这商业健康保险。

  “惠民保是有市场空间、有发展潜力的”朱俊生强调,惠民保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得保障,应该成为绝大数中低收入家庭必备的医疗险。

  “高光”背后存在“隐忧”

  如同硬币的另一方面,惠民保发展并非只有“高光”,也有不少“隐忧”。惠民保会不会陷入死亡螺旋、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等问题也引发了参会嘉宾的热烈讨论。

  对于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熊先军在演讲中指出了三大问题:一是定位问题,惠民保以“赚钱”为目的还是以“普惠”为目的;二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惠民保如何避免“逆向选择”;三是,控费问题,惠民保在医保谈判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朱俊生在演讲中,也详细分析了六大问题:一是,制度建设有待加强,中央政府尚未对惠民保作出明确的指导,这就带来了地方政府态度的分化;二是,承保老年人与既往症人群,赔付风险加大;三是,参保率维持高位的不确定性增强,带来死亡螺旋风险;四是,政府约定赔付率,降低了机构持续参与意愿;五是,产品设计与基本医保衔接不紧密,有待优化;六是,对创新药覆盖不足,保障程度有限。

  对此,朱俊生提出了七方面建议:一是,出台中央文件,支持惠民保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明确支持使用个人账户资金购买惠民保,提升参保率、降低营销成本,提升可持续性;三是,优化产品设计,合理设计保障责任和保费,以确保“普惠性”和“保本微利”;四是,促进惠民保与创新药深度融合,包括构建数据平台、探索创新支付模式、优化与完善特药清单制定机制;五是,促进数据共享,提升数据透明度;六是,提升投保理赔便利性;七是,完善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宋源珺

文章关键词:

作者

丁一

丁一

关注金融行业的方方面面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邮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电    话: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