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轩:“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 “十五五”时期要逐步地减少

王志轩:“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 “十五五”时期要逐步地减少
2021年12月03日 11:45 新浪财经

  12月3日,2021新浪财经金麒麟论坛·ESG峰会隆重举行,主题为“ESG投资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峰会汇聚30余位关心ESG发展的政、商、学界重磅嘉宾,就ESG投资赋能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等7个议题展开研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专职副理事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作了主题为《新型电力系统是通向碳中和的桥梁》的演讲。

  在演讲中,王志轩分析了中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构建的“1+n”政策体系。

  他指出,在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文件中的第五部分,其中专门谈到了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提高电网对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调控能力。

  他认为,提高电网对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调控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严格地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也就是单位GDP或者是单位价值量的能源消费的强度,要合理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第二,严格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费,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要逐步地减少。

  第三,积极地发展非化石能源。要实施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行动,而可再生能源的替代主要还是要通过电能的替代。

  • 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发展要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这也是新能源的一个特点。
  • 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要加快培育、发展配售电环节的独立的市场主体,要推进电网体制的改革,要加快形成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的支撑新增电力装机的发展机制,要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的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

  最后,王志轩强调,碳中和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而且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的全面的变革。能源低碳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而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通向碳中和的桥梁。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今天跟大家一起交流的是“新型电力系统是通向碳中和的桥梁”。

  我就讲八句话。第一,低碳电力发展和电能替代是实现碳中和的决定性措施。

  碳中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专业报告中,对它的定义是“在规定的时期内,人为二氧化碳的移除,在全球范围内抵消人为二氧化碳的排放的时候,就为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也称之为碳中和”。如果是温室气体中和的话,那么就称作为“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但是在现实中,在一些文章或者表述的时候,有的是把二者混为一谈,

  为了实现碳中和,减少化石能源,尤其是(减少)煤炭的使用是根本的措施,这是因为人为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利用中大量地排放二氧化碳,而人为的从大气中移除的二氧化碳是指直接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将其持久地存储在地质、陆地或者海洋或者固定到产品之中。比如说我们通过了植树造林形成的新增加的森林蓄积量。

  天然气虽然也是化石能源,但是同等热值的天然气与煤炭相比,二氧化碳的排放约为煤炭的60%。相对于煤和石油,它就是低碳的化石能源。虽然生物质燃烧的过程也排放二氧化碳,但是生物质本身的碳也是从大气中吸收而来的,所以生物质能称作为碳中性能源。

  根据我国2014年向联合国提交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清单,能源活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经济活动的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重约为72%和87%,可见能源活动是碳排放的重中之重。而从大气中移除的二氧化碳或者叫温室气体,它也只占到我们整个温室气体里面的10%左右。因此总体要减碳,我们必须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初步分析,2020年能源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概是99亿吨。

  低碳电力的发展和电能替代是实现碳中和的决定性措施,电力二氧化碳的排放占到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2%,工业占30%,建筑占15%,交通占12%,其它占1%,这是一个大概的比例。但是从大概的比例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电力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比重是最大,而且要解决其它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也主要是要通过电能的替代来实现。因此,低碳电力的发展和电能替代,它是实现碳中和的决定性措施。

  第二句话是我国能源低碳发展成效显著,但仍然是高碳的系统,而且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非常高。我国的能源消费中以煤炭为主,尽管比例不断地下降,但2020年煤炭的消费量仍然占56.8%,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的消费量比例是在不断地提高,现在占比达到了24.3%。另外,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约75%,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约43%。当然我们从这个图里面也可以看出来,2013年以来,我们煤炭的消费量基本上就达到了峰值平台。从比例上来说是逐年下降的,图上也可以显著地看出来,清洁能源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句话,新能源发电成效巨大,但仍然是一个高碳的电力系统。我国长期以来是煤电为主、水电为辅的二元电力结构,这主要指的是2010年之前。从2005年和2010年前后开始,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到2020年末,全国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2亿千瓦,其中煤电10.8亿千瓦,水电3.7亿千瓦,核电0.5亿千瓦,但是煤电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比重要比2010年分别下降了18和15个百分点。到2021年的10月底,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10.02亿千瓦,比2015年底实现了翻番,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了43.5%,比2015年底提高了10.2个百分点。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分别达到了2.99亿千瓦、2.82亿千瓦和3534万千瓦,均持续保持了世界第一。到了2020年底,非化石能源的装机比重已经达到了45%,发电量达到了34%,比2005年分别提升了21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

  第四句话是一次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比重,发电用煤占煤炭的比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这三个指标都是正向指标,它都是在不断地提高,潜力仍然很大。因为从历史和现实中来看,发达国家的煤炭大概90%多都用于发电了,我国占比是55%,当然我国的煤炭用途还有很多,它不光是作为能源,还是作为原料和材料等等。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我国已经达到了26%左右,这个指标与发达国家是基本持平的,甚至是比发达国家比重还要高。主要原因当然是我们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在提高。还有一个很主要的事实就是,发达国家的终端能源消费里面,天然气的比重很高,比起我们国家几乎要高近20个百分点,我们现在大概天然气占6%左右,这也是我们终端能源里面电能占比高的原因之一。

  第五句话,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来促进实现碳中和。大家也经常听到,习主席在国际场合也多次讲到,中国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构建了“1+N”的政策体系。“1”是什么?就是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这已经公开发布了。另外,国务院也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我们把它可以称作为1+N政策体系的“N”之首。还有其它的,比如说能源的、钢铁的、电力的等等这些,将会陆续发布。

  在“1+N”政策体系的“1”里提到的原则是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和防范风险。其中在第五部分中提出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也是十九大提出来的新时代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一个要求。在第五部分里面,它实际上提到五大块,其中有一块里面专门谈到了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提高电网对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调控能力。

  根据现在已经发布的相关文件,我简单分析了一下有关能源部分的要求,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节约优先,要严格地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也就是说单位GDP或者是单位价值量的能源消费的强度,要合理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家注意,前面有“合理”二字。要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总量控制制度,我认为一个字可能都不应该落下,也不能够再增加,它主要是对二氧化碳的总量控制是建立制度,但是还是要统筹建立。还有一点就是要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节约的能源应该是最清洁的能源,当然前提是处理好发展和节约的关系。要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领域、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特别现在还有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水平的提高。新型基础设施里面,比如说大量的数据中心,现在相对地讲也都是能耗大户,怎么能够提高它们的能效,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严格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费,有几个关键点。一个是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要逐步地减少,石油的消费在“十五五”时期进入峰值平台期,它不是说某一年,它可能是一个多年的平台期。要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严控煤电装机规模,这是非常明确的一个要求。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积极地发展非化石能源。一是要实施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行动,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主要还是要通过电能的替代,因为可再生能源只有通过电能才能更加有效的使用。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因地制宜开发水能,因为水能,我们基本上也开发得差不多了,当然还有一些,最后还有大概一两亿千瓦。另外,对于核电,我们的政策是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能。

  第四个方面就是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发展要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这也是新能源的一个特点。因为它是能量密度相对比较低,但是它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在发展分布式时,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要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的应用,要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灵活性改造就是说只要它能够在运行的时候,具有更灵活的调节性能,让它有更低的负荷调节能力,比如说一个机组可以让它从百分之百的负荷调到百分之三十甚至到二十。当然根据机组的情况不一样,灵活性调节的幅度也是不一样的。另外,要统筹地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的发展。这里面谈的氢能,未来指的是绿氢,什么是绿氢呢?主要是可再生能源制氢,而不是通过化石能源制氢。为什么要推进氢能?我个人理解,主要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时候,将来大部分富余的可再生能源要转化为氢,也作为重要的备用。

  第五个方面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在电力体制改革里主要是几点,我简要地提一下。要加快培育、发展配售电环节的独立的市场主体,要推进电网体制的改革,要加快形成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的支撑新增电力装机的发展机制,要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的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另外,从有利于节能的角度,深化电价改革。最近我们国家应该说在电价改革的步伐方面要进一步加快,这些都是体现了1+N政策体系的一些原则性的要求。

  第六句话,我简单地给大家报告一下,“十四五”(2030年—2035年)电力发展的一些主要指标,这个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所做的一些研究,它并不是国家规划的指标。一个是全社会用电量,在2025、2030、2035年大概分别会达到9.5万亿、11.3万亿和12.6万亿千瓦时。我们在2020年的时候是7.5万亿千瓦时。风电装机在这三个年的节点上分别达到4亿、6亿和10亿,太阳能的装机分别达到5亿、9亿和15亿。常规水电达到3.9亿、4.4亿和4.8亿。核电达到2.8亿、1.3亿和1.8亿。气电达到1.5亿、2.35亿和3亿。电能消费比重(终端能源里面电能消费),我们现在是26%左右,到2025年达到31%,2030年达到35%,2035年达到39%。可以看出来,要想碳中和、低碳发展,终端能源消费里面的电能的比重会不断地提高,这也是因为电能本身的生产是由新能源、无碳,也就是叫零碳、近零碳、低碳的能源所生产的,所以,电能在未来将逐步是我们用能的主要方式。

  第七句话是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有很大的难度。这主要是从正确处理能源的安全、绿色和经济关系的角度讲的,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能源三角。习主席多次讲到了,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我们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是一场硬仗,因为发达国家他们用60年时间,我们用30年时间,而且我们是从高碳系统要向零碳、碳中和来过渡,所以习主席也讲到了,这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从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以及经济效益这三个方面宏观上来看,我们现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还是发展中国家。另外,我们能源转型之后,因为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煤炭就开始减,用石油替代煤炭,后来用天然气替代石油,而我们恰恰现在还是以煤炭为主。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包括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从电力系统来说,我们的电力需求还是非常旺盛,刚才简要地汇报了一下,我们2020年7.5万亿千瓦,如果到了2050年的话,估计我们还会要翻一番,原因就是低碳还是要通过提高电能的利用来实现。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大量地使用新能源,但是新能源有一个随机性、不稳定性和间断性的特点。怎么办?白天有太阳,晚上没有,当然下雨光伏也受到影响,风电也受风大风小的影响,算总电量虽然有,但是电力不是太稳定,关键时候电力无保障。

  另外,关于转型的系统性经济性问题。新能源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创新,应该说在经济性能上大为提高,有很多同志都讲我们现在可以实现平价上网甚至更低,但是这主要指的是到了上网环节,终端用户使用的话,还要考虑电力系统的总成本。从系统上讲,现在特别是保证能源安全的系统成本,现在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

  还有,对电力系统,我们现在是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世界上最强的电力系统,但是面临着新能源大量使用的挑战,还有个逐步改造和适应性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人均用电量基本上已经是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我们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尤其是人均生活用电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这也就是未来我们在用电的结构上也会要有很大的一个变化。

  第八句话,需要研究未来采取的创新性技术措施。当然随着新能源发展的推进和碳中和的深入,新技术会不断地涌现。但是从现在来看,相关需求的技术很多。我在PPT中仅仅罗列了一部分。比如说新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理论以及规则,也需要研究。科学合理的输电网与配电网的架构,以及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以及战略备用能源和新技术之间的协调问题,以及新的功能和定位。还有多能互补及综合能源服务技术,还有新型电力系统的调度及电力需求响应的技术,高精度的太阳能、风电的功率预测技术。如果说我们真要是能够比较精准地预测到风电和太阳能的不稳定性的话,我们也会采取更好的技术,更好的应对的方式,更经济的方法。还有各种储能的技术以及设备,还有应用的场景,所谓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安全监控技术。煤电灵活性改造技术、热电联产的煤电与城市供热系统的改造技术,煤电与生物质,包括污水处理后的这种污染物,我们叫活性污泥的掺烧的处理技术,二氧化碳的移除及利用,即经常讲的CCUS技术及设备。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新型电气设备,比如说一些直流以及新型的用电器具的开发相关的技术和设备。还有以电能来制取氢能和氨,氨也是一种能源,它的技术及产业链和供应链,用大量的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制氢,我认为是未来特别需要的,也是用于包括储能和战略备用的一个方面,还有电能替代技术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包括充电桩等等。

  最后,结论。

  第二,提高对碳中和的认识,碳中和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这也是习主席讲的,而且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的全面的变革。第二,能源低碳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而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通向碳中和的桥梁。第三,要全国统筹,发挥制度优势,要在保证国家安全,包括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等的前提下实现碳中和。第四,创新是推动碳中和的根本动力。第五,人人都要而且都可以为碳中和作出贡献。

  最后,我想简要介绍一篇文章,这是我写的,就是《关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论纲》,是关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顶层设计思考。这篇文章大概有6000字左右,是在《瞭望东方周刊》的约稿,通过新华客户端发的。9月份发的,两个月的浏览量已经达到了180多万。因为这里面主要是对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一些思考,如果大家想看的话,我认为在互联网上很容易能够找到,谢谢大家。

  —结束—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简介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理念,传播ESG的企业实践行动和榜样力量,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ESG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企业评级的提升。

  依托ESG评级中心,新浪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新浪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携手中国ESG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通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樊文佳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07 明月镜片 301101 --
  • 12-06 迪阿股份 301177 116.88
  • 12-06 华研精机 301138 26.17
  • 12-06 物产环能 603071 15.42
  • 12-03 嘉和美康 688246 39.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