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银行

最近关于银行的话题有点多,其实这些乡镇银行,农商行都是属于可以被牺牲的外围银行,股东也都是各地没有神仙履历和背景的山魔水怪发起成立,没出问题,就让它们在各自地盘内配享香火,一出事,派组天兵出去灭了就了事,毕竟五百年都出不了一个惹大祸的孙猴子。

所以,我对于各种关于哪里的钱存进去取不出来,哪里人的存款变成了保险,哪里的储户被工作人员套走资金求告无门之类的新闻,根本没当回事,这些都是跟日常交通事故一样,属于统计学范围内必然会发生的概率性偶发小事故,没人会因为飞机会掉下来就把航空航天给停了,也没有人会因为车会撞死人就要回到大家都坐轿子出行的古代,所以,银行被挤兑,钱被转走这些小事,都不会改变金融机构的走向和趋势。

但就像你因为害怕飞机老往下掉就会减少乘机次数,害怕车总是翻就不再开车出门一样,那钱存进银行老是没了,也会引起信任危机,到最后,真正有风险的,往往不是取不回钱的受害者,而是开储营业的金融机构和制定游戏规则的监管机构。毕竟自然状态下的人类本身是没有金钱概念也可以完全不需要银行提供服务的,现在之所以会出现金钱,金融和五花八门的资产炒作,纯粹是人类发展到了无聊极致之后给自己找的一种精神刺激,类似于抽烟喝酒吸毒,你可以有这个欲望,但若真把这个欲望给掐了,人类依然还能生存繁衍,只是提供这些调剂刺激欲望的服务需求没了,所以,最受打击的,不是烟民酒鬼和瘾君子,而是烟厂酒厂和毒贩子。同理,金融体系的崩塌,最后受伤的不是没钱了的储户,而是银行,没人需要金融服务,他们就得失业丢饭碗。而普通储户,他们从古至今也都不知道被骗过多少回,吃过多少亏了,也不在乎再多吃这一次亏,反正以后长点心不再信也就行了,但这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却是毁灭性的致命打击,因为一切交易皆源于信任的开始,没了信任,后面也就再也没生意可做了。

以前银行身前有一长溜的贴身保镖护卫着:p2p,信托,金融小贷以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替死,但随着时间推移,身前卫士们接连牺牲战死,目前,已到了银行真身自己必须无保护措施赤裸裸地冲在最前线的境地,出事,只是早晚的事情,

人们只知道搞金融开银行的很赚钱,却没人记得搞金融开银行其实自古就是风险最大的行当。曾经有个叫邓通的人,深受皇帝宠幸,相师看过邓通的面相之后直接断定他会老来饿死,皇帝大怒:在朕的地盘里,怎么还可能会让宠臣出现饿死的可能?为了对抗天命,皇帝想出了一招:赐邓通一座铜山,并且允许他有铸币权,老子让你印钱花,看谁能饿死你!就是这么豪横的皇帝,终究还是没有保住邓通不饿死,邓通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可考的最早不得好死的搞金融的人。其后什么胡雪岩之类的,那是一茬接一茬,有多少底层韭菜被连根割,同样也有多少高端金融鹰犬遭遇兔死狗烹的下场。

中国第一家股份制民营银行的五十多位发起人原始股东,有半数都中途出了问题,破产的破产,坐牢的坐牢,而这还是在中国经济最景气周期里出现的事故,若到了下半场,只会有更多的悲剧等着接力上演。

搞金融的,都对一个专有名词特别熟悉:含金量。以前货币发行需要有等量的黄金储备当保证金,做为一种增信工具让民众对你的货币有信心。但现在早已没人谈含金量,更没人在意钱里面还有没有含金量的问题了。虽然各国央行名义上都还有不少黄金储备放在金库里,但货币的发行与供应,早已与黄金储备脱了钩。

现在中国的货币里面,含土量、含楼量早已超越了含金量。

本来早期的中国货币,含工量,含农量,甚至含商量都曾经很浓厚,唯独就是没有含土量和含楼量这个指标。只是九十年代那波惨痛的国企倒闭潮,让银行不堪重负,后来不得不把这些不良资产剥离出来,成立了专门的不良资产处理公司,银行才得以重生,但这也导致了它们具有强烈的恐工症,此后的银行发明了联保制度,让想贷款的企业互相串联起来担保,而也正是此时开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启动,而房地产有实物抵押,特别符合银行胃口,自此,喊土量,含楼量开始进入货币DNA里成为最重要的有机组合。因为这个转变,2000年前后的企业很不受银行待见,BAT里面没有一分钱和银行有关,它们全部靠拿风险投资的钱而做成了而今的中流砥柱。可笑的是,到了后面银行醒悟过来开始重新拥抱工业体系,准备在货币里面增添含工量时,工业的高速发展又早已过了巅峰期,失去了最强食利期。

现在的中国工业,并不差钱,差的是有效投资。风电、光伏新能源之类的项目,动不动就百亿投资,但它们最终却只为几毛钱的终端电价而砸巨资,不考虑各种运营成本和利息,你就算单纯回本,区区几毛钱一度的电,又需要多少年才能攒回这动不动就几十亿几百亿的投资?同样的,造车行业也是百亿起步,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思维,共享经济概念之类的,都以不盈利圈用户再到股市圈钱套现的模式运作,虽然没有银行资金的参与,但整个运作过程却是需要持续消耗有效资金的,而负收益的窟窿始终需要真金白银去填,不管是投资人的钱还是用户的钱,最终消耗的还是从金融机构里面流出来的货币资金。长期无法产生正向收益回报,哪怕这些钱本身与金融机构无关,但它一样会掏空金融机构的家底,降低货币内在价值的含金量,提升货币价值的含水量。

银行们抛弃了含工量,含农量的两大指标后,开始疯狂增加含楼量和含土量。地产开发商们敢于肆无忌惮地举牌疯狂囤地,全部来源于银行的无保留支持和信用背书,十亿不过瘾,一百亿,一千亿,然后就是一万亿的放。恒大会短时期内积累到两万亿的债务,谁给的胆子?银行,谁开的口子?银行,谁捅的漏子?还是银行。中国石油那么大一家企业,它的负债也不过才五六千亿规模,而单单恒大一家的贷款,就已经超越了不少特大央企的规模。银行资金的工农商味越来越淡,土楼味却越来越浓,现在的人民币,几乎一吨重量都抠不出十公斤金线,却能从中称出三四百公斤的泥土外加三四百公斤的钢筋混凝土,剩下两三百公斤里有一多半是工业成分,一小半是商业,剩下的就是农业和其他的边边角角。

在土地快速增值,房价急速飙涨的前期,银行吃到了甘蔗最甜的那段,中国的银行会集体霸占全球总市值榜头几把交椅,会被吹为宇宙行,全靠房地产的功劳,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吹大泡沫,让它在阳光下闪耀着七彩光芒。可惜,土味太重的钞票终究无法维系长期幻化的美丽图景,房价的坍塌毫无征兆,像雪崩,又像泥石流,更像地震海啸,头年恒大还在高高兴兴的大额现金分红,让无力参与的股民和房奴们心里嫉妒又羡慕,同时更坚定了今生无论如何也要买一套房子的愿望,誓与许老板同富裕,他赚大钱大家跟在他身后赚小钱,讵料不过半年时间却风云突变,把所有的跟风者都一网打尽,连小虾米也不放过。

土能生金,也会埋金。这个时候人们才怔怔的发现,银行出来的人民币其实不是花花绿绿的人民币,而是镇元子观中树上结下的人参果,眼看得着果实,也闻得到财富散发出来的香气,唯独缺缘享受那诱人的果实,没有专用工具,摘不到果子,用蛮力敲打摇晃,果子掉下来了,却马上入土无踪,还是等于白干空忙。财富的幻灭,让许多人积攒的果实瞬间化为乌有,每个踩雷中枪的人都像一只只可怜的小松鼠,大半辈子勤勤恳恳辛辛苦苦搬松子藏栗子,满以为从此会有一个不挨饿的冬天,殊不知,最终却还是逃不过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魔咒。

可怜的底层民众惊慌失措无所归依,机构们同样也不好过,强者为狼,好像它们可以横行整个山林无所顾忌,其实它们也一样害怕严冬酷暑,底层动物撑不住了,上层动物也一样会失去食物链的庇佑,需要挣扎在生死存亡的艰难环境里。而今,银行守着飘散着浓厚土味楼味的债权,心里同样在犯怵发虚,一如九十年代面对各种工业烂账那样的无奈和无助。

当初,地产商们集体躺平违约,银行可以假装与己无关,都默不出声,后来,开发商烂尾楼越积越多,甚至后台不硬股东不强的城商行乡镇银行已经爆雷了,大银行们依然还可以默不作声假装与己无关。最后,烂尾楼的业主们终于忍无可忍,开始陆陆续续地联合发表声明要断供断贷,银行顿时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了,立刻都站出来发表声明,这个时候,它们已经被逼到墙角,再无转圜空间,已无置身事外的资本。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银行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21 北路智控 301195 --
  • 07-20 晶华微 688130 62.98
  • 07-20 常润股份 603201 30.56
  • 07-19 英诺特 688253 26.06
  • 07-19 华大九天 301269 32.69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