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居民不花钱,什么情况?|| 关注

谨防居民不花钱,什么情况?|| 关注
2022年07月04日 17:20 财经头条

////

储蓄现金,减少消费投资,修复负债表,这是要过冬的节奏啊。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中产先生”

作者:你们的中产先生

这事儿有点难办吧。

01

6月30日,央行发布了二季度三个群体的问卷调查报告,分别是:

银行家、企业家和居民储户。

三份报告分别从宏观经济的热度、经营景气和盈利、收入与就业方面反映不同群体对当下经济的感受和未来的经济预期。

一句话字来概括就是:

有点冷。

通胀压力,成本升高,需求疲软,企业家也不愿融资加大投入。

宏观经济有点冷,居民端表现出来的就是不愿消费,储蓄意愿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上个季度我们其实写过这个居民储户数据,当时形容居民储蓄意愿是创20年新高,这个月已经是有统计以来新高达到58.3%,比上季度又增加3.6个百分点。

所以,最近很多媒体都在问的那个问题:

到底还有没有报复性消费?

这个央行的调查报告也许可以给出一部分答案,对于58.3%的人来说,肯定消费没有去年多了。

这并不是好事。

02

所以,《证券时报》发声了:

谨防居民储蓄倾向高企掣肘经济复苏势头。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谨防居民不花钱。

虽然这话听起来有点揶揄的味道,但说实在的文章我看了,写得还挺不错的,况且《证券时报》咖位不低,也有风向标的意思。

消费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

从加入WTO前后,国家的政策就是鼓励资本积累然后投资出口拉动经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惜长期压低利率,消费一直没有重视。

后来的房产和基建,其实还是投资的思路,特别是房地产,一把透支了30年的现金流,对消费的挤压更大。

如今疫情持续到第三年,就业和收入都不太好,特别的是信心和预期受到影响:

前有30年房贷挤压现金流,后有收入和就业下降来掣肘,消费的时候就要掂量掂量了。

再看一眼这个表,这其实已经不单是消费的问题,很多现金流充足的人也选择不投资多储蓄,还有修复负债表,今年流行的提前还房贷就是一个例子。

储蓄现金,减少消费投资,修复负债表,这是要过冬的节奏啊。

结语

从个人来看,这种做法没有什么错,如果说现在还有余力修复负债表过冬的人,其实是幸运的。

但是从国家的角度,自然不希望有消费能力的人过冬,而是多消费把经济活跃起来。

确实有点难办。

经济周期,大宗影响,国际局势……叠加起来的影响并不是短期就能改善的,但是有个切入点就是疫情影响。

我们看上面的图表,数据和信心下滑最严重的节点就在2020年初和2022年初,都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说明了一个事情:

疫情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最为直接。

所以,提振消费,激活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从疫情防控切入,再联系一下前提取消星号和各地取消常态化核酸,是不是就能明白了。

旅游平台的数据说,取消星号当天,旅游搜索量增长超300%,酒店搜索量翻番,机票搜索量增长60%,火车票搜索量增长150%……

这是一个好消息,最近各地疫情又有一点增加,可能又到了考验政策定力的时候了。

希望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联系入群 | 加微信:Damian0601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产先生”(ID:zhongchanxiansheng),原标题为《谨防居民不花钱,什么情况?》,原文发布于2022年07月01日。无冕财经已获得转载授权,并稍作编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疫情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06 弘业期货 001236 --
  • 07-06 中科蓝讯 688332 --
  • 07-05 劲旅环境 001230 34.51
  • 07-04 派特尔 836871 5.6
  • 07-04 华盛锂电 688353 98.3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