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群: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着眼“内需大循环”

2022年07月04日11:27    作者:廖群  

  意见领袖 | 廖群

自2020年5月中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受到了国内外各界关注。两年来,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始终贯穿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当中,对于世界经济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治理中心首席专家廖群接受采访,从国际局势、疫情防控、国内大市场等角度,解读如何加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涵是什么?

  2020年党中央提出这一新发展格局,是审时度势的科学之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力推行“贸易战”,这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我国只能坦然应对,加速推进国内循环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应有增长。 

  第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2021年,我国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80962元、31206元和39139元,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差距较大。欲在今后20-30年内达到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必然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

  第二,要加速内需循环。加速内需循环就是加快内需的正向或向上的运动速度,也即消除内需运动的各种市场障碍,促使内需在更大范围内更通畅地运动,进而促进内需循环。我国经济以内需为主导,循环空间巨大,所以扩大内循环应成为“国内国外双循环”的主体。

  第三,“两个循环”要相互促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促进外需循环的应有之意。所以,强调内需循环的重要性,并不等于不重视外需循环,应力保“两个循环”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以外需循环的质量提升实现内需循环产业和技术升级。

  在疫情的反复扰动下,内外循环均面临不少压力。在全球视角下,目前“双循环”还有哪些方面有待突破?疫情冲击后的修复路径是怎样的?

  当前,受俄乌冲突、美国加息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供应链受损、物价攀升,给内、外循环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国家“动态清零”方针在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和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对冲了内、外循环受影响的程度,并为疫情好转迅速恢复内、外循环复苏以及实现“稳经济”目标奠定了基础。

  面对内、外循环面临的困难,应在内循环复苏方面取得突破。首先要坚定信心,全力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稳增长的关系。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原则下,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各地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使内循环能够得到迅速的恢复。其次,对内循环受影响最严重的两个环节,即供给端的服务业和需求端的服务性消费,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扶助措施打好内循环复苏的基础。同时,对外循环的复苏,应加快出口与外部投资的技术升级和经贸体制的规则升级,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全球经贸规则高端的地位和话语权,防止出口及相关投资流失。 

  世界各国都在为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做准备。我国更应未雨绸缪,规划好内外循环的修复途径。从内、外角度看应先内循环、后外循环;从总需求角度看应先消费(尤其是服务性消费)、后固定资产投资(以信息基础设施和绿色经济投资为要);从总供给角度看应先服务业、后工业、再农业;从机构角度看应先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后中型企业、再大型企业;从行业角度看应先民生行业、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再其他传统行业。鉴于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只要把握时机、科学决策、积极应对,从6月起我国经济形势就会有明显好转,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仍可保持在4%到5%之间。

  近期中央提出《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这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系是什么?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意在去除市场壁垒,充分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提升效率和加快生产与商品要素流通的功能,从市场流通机制上加速经济的内、外双循环。

  从《意见》提出的主要举措来看,无论是强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还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造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以及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等,都是为了生产与商品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更顺畅地流通,即加速内循环。

  两大举措对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具有特殊的意义。第一,《意见》将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作为首要任务,从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的市场规则提出明确要求。构建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关键是平等保护、全面保护、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重点是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建设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目的在于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些统一化的市场规则正是加速内外循环的基础支撑。

  第二,《意见》提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中之重。《意见》要求清理废除各地区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政策、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等,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所在,而这也正是加速内、外双循环的内在要求。

  对于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哪些具体的建议?

  加速内循环,现阶段应以三大加速为目标。一是加速市场机制的优化。增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民营企业的活力,同时在劳动力/人才、资金/资本、土地、科学/技术与商品/服务等各个领域打破现有的地区、行业及层级壁垒,形成统一、竞争、有序、开放的市场流通体系。二是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在信息革命和绿色革命中已处于领先地位,今后将向信息社会和绿色社会升级。这一升级催生信息/绿色消费和投资,而信息/绿色消费和投资又衍生出并改造一系列的新产业与新产品,是内循环的新兴力量。三是加速地区结构的升级。城市群兴起,则内需随人口聚集而重新配置于城市群,是空间意义上内循环的新兴力量。我国正在兴起十九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珠三角(现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已具相当规模,但与世界级城市群的规模与发展程度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加速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在出口方面,应加快内循环中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产品,如5G、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家具及家电、无人机等开拓全球新市场;在进口方面,应吸收更大规模与更加多样化的国外产品,除了能源、粮食及其他原材料等商品外,进口更多科技产品和高档消费品,提高内需的质量。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责任编辑:宋源珺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内需大循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麦趣尔纯牛奶不合格上热搜 被检出丙二醇 爆料!范冰冰最终还是被投行男收获了芳心 散播南京银行谣言 西部证券首席傅鸣非被治安处罚 林采宜院长,别再出来恶心老百姓了! 2400亿!三大航史上最大订单为何花落空客,对航空业意味着什么 印媒:在中国4年,“所有偏见都被颠覆” 游戏主播PDD唱了《向天再借五百年》被索赔10万,作曲家回应 日媒:岸田文雄称G7设定俄石油交易价格上限将是现价一半 纽约这是要“造反”了? 中国把大单给了空客,美国人为何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