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经济30年(1997-2001)——思维创新: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中国市场经济30年(1997-2001)——思维创新: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2023年04月30日 07:06 市场资讯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思维创新,远远不止灵光乍现的“金点子”,远不止拍脑袋式的另辟蹊径,而是一场真正需要基于战略远见进行本原洞察进而指导一切的思考与行动。

  出品:中外管理传媒社长、总编 杨光

  时代综述

  没有机制创新,就谈不上所有创新。因为你根本没有机会,没有空间,甚至不会有动念。而有了机制,有了机会,有了空间,企业家精神的迸发基础,便已具备。接下来,就看企业家对市场及其潜力,对自身满足市场的潜力,有没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也就是当你面对机会时,你能不能抓住机会,甚至创造机会。虽然彼时爆发了东南亚经济危机,但中国经济的外循环还远未充分融入全球,而内循环的改革红利正在勃发,因而中国企业的高速发展才刚开始,中国企业的市场拓展也空前活跃。其中中国企业的营销创新,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而营销创新进而市场创新的背后,其实是思维创新。

  在这个“雏鹰展翅恨天低”的时代,思维是不是充分市场化,并具有战略眼光提前布局,便是企业快速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引擎。

  当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已然生龙活虎,同时对于海外市场也开始跃跃欲试,甚至开始大胆试水时,中国加入WTO融入全球产业链,并接受全球化的洗礼,便已时机成熟。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脚步,也即将开始。

  然而,市场经济既然是大浪,也就不可避免要呛水,特别是初入江海时。在这一阶段的试水中,不少试水市场化的中国企业也呛了不少水。像率先扛起民族大旗而曾风靡中国的长虹电视,在彩电大战中的“彩管收购事件”,使企业直接造成了22亿元的经济损失。市场经济下指望垄断上游资源就可以“清理门户”的江湖旧思维,已无法应对海纳百川的新市场。不只长虹,当时有一批思维创新的市场化企业,虽开辟了一个时代的先河,但也迅速退出历史舞台。曾经风光无限舍我其谁的“央视标王”相继崩盘,一哄而起又良莠不齐的保健品企业大量倒闭,核心技术缺失下“价格战”必然此起彼伏……

  总之,各种风潮波澜壮阔般兴起随后却又一落千丈的戏剧性事件,在这个阶段频频发生。这,恰恰是思维创新时代的必然显现——营养必然上浮泡沫,活跃必然催生浮躁。但瑕不掩瑜,虎落平阳仍不失英雄本色。

  而大浪淘沙之下,这一阶段有两家企业逐渐崭露头角,并先后成为了中国企业界的巍巍昆仑。一个是做B端的华为,一个是做C端的海尔。他们共同的一点,都是这一时期就懂得深耕企业文化创新。

  此时的华为,虽然不温不火,但任正非已经极富远见性地意识到了企业价值观对于组织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于是组织中国第一批信奉市场化运营的人资专家,诞生了传为传世经典的《华为基本法》——未来,这部基本法与华为这家公司,哪一个更为秉笔后人津津乐道尚不可知。而出名更早的海尔,已经不只是局限内部管理创新,更开始了从经营实践到传播实践同时“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探索:不仅大胆海外建厂,还首次借助哈佛开讲企业文化先行的“休克鱼”理论。

  可以说,华为与海尔共同开创了中国企业“可持续”思维创新的先河。在这一时期,云泥相伴,也高下立判。思维创新,远远不止灵光乍现的“金点子”,远不止拍脑袋式的另辟蹊径,而是一场真正需要基于战略远见进行本原洞察进而指导一切的思考与行动。(杨光)

  时代大事记

  1997年2月19日

  邓小平逝世。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倡导的改革开放与缔造的市场经济,第一次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在世界上都产生了名垂千古的影响。他的人生与作为,也正最充分、最深刻地体现了思维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1997年7月—11月

  中国政府以负责任的态度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作为全球金融贸易中心的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是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一,化解了中国自身快速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逐渐融合中必然出现的历史包袱。这正是最好的“思维创新”。

  1997年

  秦池酒业“勾兑酒”事件曝出,导致企业崩盘。但与此同时,以爱多为代表的VCD影碟机又席卷全国,900多家厂商展开降价。在思维创新阶段,急功近利的“点子策略”能如何快速成就企业,也就能如何快速葬送企业。

  1997年

  巨人集团因巨人大厦烂尾欠债2.5亿元,企业宣告破产,风云一时的史玉柱倒下;三株因老年用户服用产品后意外死亡,事件发酵至失去市场信任,80亿巨头迅速落败出局;太阳神亏损1.59亿元,宣告了因多元化战略失败而全面破产。由于中国企业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还较青涩,导致思维创新活跃有余而底蕴不足。

  1998年

  时任总理朱镕基提出三年完成国企改革目标,哪怕前方是“地雷阵”或“万丈深渊”,也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因国企改革和企业重组,激发了重新配置资源的市场活力,同时也引发了国企下岗潮。而大量民营企业也借此良机延揽到了大量国企人才,进入了迅速发展壮大的快车道。

  1998年7月3日

  党中央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沿袭了5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彻底取消。中国房地产产业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1998年

  中国互联网大潮兴起。搜狐网、新浪网、网易、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创立。其时,搜狐、新浪、网易这三大门户网站的创建,为无数中国人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而在随后的新世纪,触角更为丰富的阿里、腾讯、京东,相继颠覆和重塑了众多产业。

  1999年8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同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当同年美国的炸弹落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时,中国在“未来”需要用实打实的硬功夫与西方掰手腕,就已经被注定了。而这个硬功夫,核心就是高科技,翅膀就是产业化。

  1999年9月

  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聚焦了国有企业的使命任务,推动了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999年

  吕梁用中科创业操纵股市,被资本市场称为“中科系”,“庄家经济”出现。同年,德隆起步,在证券市场上被称作“德隆系”。在此阶段,一些企业和个人,将“歧途”视为“思维创新”,而在任何时代,失去基本公平的经济形式,都将面临危机。

  2000年

  厦门远华走私案告破。鲁迅说过:“打开窗子,清新的空气进来,苍蝇、灰尘、臭气也跟着进来”。这些事件,一次次提醒中国企业,在思维创新的同时,必须树立和塑造健康的合规文化和意识。然而,直到2023年电视剧《狂飙》走红,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法治化道路,以及对中国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认知,在远华案20年后,依然任重道远。

  2000年10月10日

  美国正式签署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中国企业全球化再次提速,“走出去”的思维逐渐深入人心。

  2000年10月11日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召开,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新世纪开始,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站在跨世纪时点,不仅总结了8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取得的初步成果,同时“小康社会“的来临也预示着:中国人民面临温饱、中国经济面临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升级。

  2001年7月13日

  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对于中国许多产业来说,无疑是大发展的绝好机会。于是,中国房地产业、建筑业、道路交通等产业迎来爆发式发展。

  2001年11月9日

  从零开始造车的吉利,在坚持4年后,终于获得了汽车准入牌照。这也标志着中国民营车企正式融入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圈,也让造车业更加生机勃发。

  2001年12月11日

  经过15年的谈判,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中国企业真正要融入全球经济了。而全球化时代思维创新的第一步,就是要融入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中。

  “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作为国内最早(没有之一)为广大中国企业家及高管团队,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赋能的首席管理资讯与资源服务平台品牌,被与会者评价为“三天会解决我一年”

  恳谈会时代主题

  1997年

  第六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会议报告内容都围绕着“今后企业怎么办”这个主题进行了研讨。全国人大时任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的企业要树立“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目标,否则就没有长久的竞争力。人类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谁占领了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而企业家,就是创业者、创新者,企业没有永久成功者,只有一时的成功,必须注意学习。“一块芯片和一个解码器的成本不在材料上,其实很便宜,关键是在加工技术、专利和技术诀窍(Know-how)上,产品的知识成本将越来越高。”成思危特别强调,企业要自觉、要自律、要创新、要学习。

  1998年

  第七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

  以“企业经营大思路”为主题。值得一提的是,海尔集团时任CEO张瑞敏也第一次走上恳谈会的讲台,提出了“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促销只是一种手段,但营销是一种真正的战略”“要有用技术创新创造市场的观念”“市场的细分化经营管理很重要”“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产品”“要不断地自我否定”“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出口战略”“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要建立学习型组织”等观点,引发强烈反响。

  1999年

  第八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

  由于中国即将入世,那么中国企业到底该如何迎新挑战?要打破“常识”,其实就是要跳出过去的成功经验,站在全新的战略高度和视角,审视当下的这个时代。有管理学者提出:昨天让你成功的经验,明天就是你失败的根源。日本萧条与东南亚危机证明了“死抱‘经验’不放必然是死路一条”。在未来,市场的变化会更快,我们的周围将不会再有什么“常识”可用,一切要靠创新。还要不受本行业常识的影响,大力吸收外界的常识,在推翻“常识”之后,树立“不断推翻常识”的意识。

  2000年

  第九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

  2001年即将到来,中国面临的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挑战,同时还有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挑战,这绝不仅仅是冲击,更是一场革命。全国人大时任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主题演讲中提到“中国企业该如何创新”的问题,特别强调“我们必须要系统地解决自身系统的问题”。同时,“民营企业如何二次创业”、“企业是否真的看懂了资本”、“网络能为传统企业做什么”等议题,都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2001年

  第十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

  嘉宾主题鲜明地提出:“入世后,中国企业怎么办”。其中,参与入世谈判的专家表示:人们再也不能“混日子了”,并且要心态入世,理念入世,“外强”的进犯才使我们有了近身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这就是“鲶鱼效应”,企业必须要准备走出去,做好、做强、做大、做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副总裁孙礼达在演讲中提出:GE百年不衰,靠的是应变,应变的核心是企业不断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衡量它的唯一标准是业绩。著名经济学家樊纲等知名学者也强调:利润永远是标准,其基础永远是成本和质量。

  时代企业:海尔集团

  1997年深秋,海尔掌舵人张瑞敏,在代表中国企业家第一个走上哈佛讲台前夕,优先第一次走上了“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的讲台。包括哈佛和后来历次演讲在内,这次在《中外管理》的演讲,被他认为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演讲”。不仅如此,这也是一次极具时代性与前瞻性的演讲,更是一次极具哲学思辨与商业前瞻的演讲。因为,张瑞敏这次在恳谈会演讲的主题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海尔将之前“真诚到永远”的广告语通过思维创新,落实到了用户都看得到的层面。就是在这段时期,海尔发明了著名的“地瓜洗衣机”,成为了商学院的经典案例:第一次让老百姓和企业界都切实领略到了“客户导向”的真谛:“企业不是为了制造产品,而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张瑞敏在国内家电营销激战正酣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没有淡季市场,只有淡季思想”,将“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落实到了更切实的市场创新。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张瑞敏在美国南卡大胆建厂而备受质疑时,第一次明确反诘:“你们只看到了走出去的风险,却没有看到不走出去的风险”,将“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展现到了更前瞻的战略创新。企业家精神重在创新。而创新,首先来自思路创新。

  这场演讲,后来影响了海尔1/4个世纪,影响了中国企业1/4个世纪。而且这个影响,还在继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婉莹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05 德尔玛 301332 --
  • 05-05 蜂助手 301382 --
  • 05-05 华纬科技 001380 --
  • 05-04 慧智微 688512 20.92
  • 05-04 航天南湖 688552 21.17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