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首席:中国经济韧性强大 不要把子弹全部打光

东方证券首席:中国经济韧性强大 不要把子弹全部打光
2020年03月30日 04:21 新浪财经综合

 全球疫情持续蔓延,普通人如何配置资产?新浪理财大学,听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毒蝙蝠=黑天鹅+灰犀牛:疫情影响分析》,给你疫情下资产配置的最优解!

 原标题:“中国经济韧性强大,不要把子弹全部打光”

  来源:国际金融报

  我们都在见证历史。这场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已在全球大范围流行,经济领域做出的反应超出越来越多人的判断。不少人开始在想,是不是我们对这次疫情的认识过于肤浅了,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深刻地分析它对这个世界带来的深刻变化?

  全球股市,以暴跌和熔断来对这些疑问做出回答。美股两周内出现4次熔断,欧洲市场没有抵抗就进入了熊市,熔断成为不少市场的主题词。悲观笼罩。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格局会因此而变化吗?中国又是否可以延续过去的高速发展?又是否能够利用这次危机修复自我,赢得更多未来的空间?如果你是一个投资者,又该如何自处?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就这些话题,独家专访了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

  “美国动用的政策工具已接近危机时候的状态。美联储的两次降息,给市场带来一种惊恐的感觉”

  《国际金融报》:今年真是多事之“春”,两周内美股4次熔断。不少网友说见证了历史,股神巴菲特也说他活了89年才遇到这样的场面。这些调侃的话里,透着心酸与悲观。您怎么看待美国股市遭遇的这一现象?

  邵宇:最近这两周,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特别见证到了美国市场的剧烈波动模式。从政策应对的力度看,美国动用的政策工具已接近危机时候的状态。不光是迅速把利率降至零,且超乎市场预期。同时,美联储还重启了商业票据融资机制,也就是由央行直接购买商业票据。现在恐怕也要购买货币市场基金。欧洲央行方面,也宣布启动7000多亿欧元的量化宽松,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才动用的一些重要融资政策。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政策确实是应对危机或者准危机的一个状态。当然我们知道这背后的原因还是疫情的深度影响。

  《国际金融报》:您认为美股最近的持续暴跌,是对美国经济前景缺乏信心,还是短期受疫情影响的因素更大些?

  邵宇:对全球而言,大家对这个疫情都存在一定的误判或者说掉以轻心,直到美国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才开始动员起来。欧洲基本上一开始是放任或者是放弃的状态,受到质疑后又做了一些调整。总体而言,德国相对严一点,英国或南欧国家相对松一点。

  这样来看,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隐秘性都非常高,时间窗口可能就已关闭,全球大流行的趋势难以抑制住。我们稍微勾勒一下这段时间线,整个疫情的快速扩展实际上是在2月26日,数据开始飙升。这周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油价剧降,油价的崩溃是大家在争夺有限市场时动用了终极价格战的结果。整个2月26日这一周威克斯指数都是剧降的。

  石油价格及疫情的双重因素,对美股形成非常大的打击。于是美联储进行盘中降息(美东时间3月3日,美股开盘后下跌,半小时后,美东时间上午10:00,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后来又有了第二次降息(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美联储宣布紧急降息100个基点,将其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下调至0-0.25%)。这给市场带来一种惊恐的感觉。

  “全球经济可能进入下行趋势,还没有明确工具能阻止这个趋势”

  《国际金融报》:站在全球角度,您如何看待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

  邵宇:新冠疫情相当于“黑天鹅”,有着突然性。而且,我们在病毒的巨大威胁下并没有充分的准备和充足的医疗资源支持。二者叠加,可能会比较大地挫伤经济,全球经济可能会进入到一个衰退状态。全球经济增长低于2%,我们就认为是经济衰退。按照现在的进展,全球经济零增长,甚至负增长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然由于病毒肆虐,金融市场的反应可能会更剧烈一点,再加上美股经历10年的长牛,这其中有很多ETF加杠杆的操作。这次的冲击,连带石油价格的致命冲击,就会使高杠杆低信用等级的ENT公司,包括一些新兴公司的债券出现连锁崩溃。我们觉得很快就会看到大型金融机构,包括油气公司向政府发出求救的信号。有点像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的趋势。如果美联储真的看到这个风险,说明这个风险已超乎想象。因为第一次50个BP的降息,本身就对市场有很大的刺激,接着迅速又降了100个BP把基准利率打到零,同时祭出7000多亿美元的量化宽松。那也就是美联储现在两手一摊说,我该做的事已做完。当然他还会进行更多的购买计划,但对市场而言,反倒引发了更大的恐慌。所以巴菲特说:“活了89岁,主要的熔断都是这两天见到的。”之后会有多少次现在还难以判断,看起来还没有明确的工具能够阻止这个趋势。

  “全球蔓延对中国形成回流效应。要使更多实体经济获得流动性支持,真正做到脱虚向实”

  《国际金融报》:您如何看待这场疫情对中国的冲击?我们该采取怎样的策略?

  邵宇:首先看金融市场,其实我们已经历两轮市场冲击,2月3日这一轮是我们自己的疫情高峰,这两周又受到全球疫情的反向冲击。对于我们来说,重点在于采取什么样的对冲政策,去对中国经济进行相应保护。在今年的环境下,大概率是全球衰退再加上金融危机,最终可能汇聚成完美风暴的状态。如果现在不是2008年的金融压力而是类似1929年这种冲击的话,我们不得不做更多的防御来保护经济。

  《国际金融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抓紧”。您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抓好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哪些是最紧要的?

  邵宇:对中国而言,好消息就在于我们已控制住。现在疫情防控的重点转向境外输入型,但防控也要加大力度,因为它会集中在几个大的口岸,对这些地方的经济活动和医疗资源也会形成一定压力。所以对中国而言,一边在强调复工,一边在强调对输入型风险进行精细防控。中国经济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但根据一二月份高频数据来看,我们大概率是负增长趋势。因为二季度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中国可能会形成一个回流效应。这样来看,整个二季度一些关键的服务性领域也会受到相应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做以下工作:首先要客观评判。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可以决定投出去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力度。同时,如果今年以就业为先、以扶贫攻坚为先、以实现小康为先,就要更追求经济质量。因此政策也要做一些相应的对冲。比如做一些基建包括新产业、公共服务的投资,这都是必要的,但应该不会达到类似像2008年4万亿元那样的量级。我们也可以适当发行一些抗疫国债,支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采取一些财政办法支持中小企业、支持经济增长、支持投资。从货币政策来说,当前中国的流动性并不短缺,当然也意识到随着海外疫情蔓延,资金的流出可能会对我们的金融造成一定压力。当务之急是使更多的实体经济获得流动性支持,而不是把流动性驱赶到资产价格领域中,这样才能够做到真正的脱虚向实。

  “大家关心这次疫情会不会成为压倒全球化最后一根稻草;生产国更需要抱团取暖”

  《国际金融报》:更长线点看,您如何看待这场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格局会做出怎样的改变?

  邵宇:中长期来看,全球经济格局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这次疫情会不会成为压倒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家都非常关心。因为毕竟这个周期跟2003年疫情的上升周期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全球走在城市化和全球化风口,整个都是向上的,疫情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我们把全球分成三个大的国家集团,一个是消费者集团,比如像欧洲的南欧还有美国;第二个生产者集团,像日韩、德国等,中国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归在这里;第三个是资源国集团,像俄罗斯、沙特等供应原油、矿石产品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比较大的变化,资源性国家就会被削弱。因为油价的下降代表财富的损失。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其价值、汇率、国家经济潜能、石油供应量都与需求联系在一起。总体看,资源国的能力会变得非常脆弱。

  对于生产国而言,像日韩、德国、中国的话,就面临抱团取暖的问题。因为这些生产国有相应的市场也有相应的产业链,所以如果在未来的疫情发展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互补或者合作,或者形成更大范围的资源贸易区,它就是一个抱团取暖的好办法。

  “以更为开放的心态吸纳外商投资,为外企的疫情修复提供更多支持,反而会强化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

  《国际金融报》:中国前2个月外贸进出口4.12万亿元,您怎么看待外贸数据的变化?全球贸易格局是否会因此而变化?中美年前达成的贸易谈判协议,是否会受影响?

  邵宇:我们已注意到外贸数据的下降,从疫情形势来看,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现在主要影响还是供给,就是产业链在供应端能不能接续上来,但未来看的话恐怕是需求,因为疫情会导致全球经济活动、社交活动,以及消费活动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从而导致需求不足。比方说石油,石油受益于需求,如果全球经济放缓甚至衰退的话,对石油或者制成品的需求自然就下降。在这个情况下,贸易可能会受到一些冲击,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

  《国际金融报》:疫情会重新调整全球产业链吗?我们应该担心产业因疫情而向国外转移吗?我们又该做哪些工作防止出现类似情况?

  邵宇:疫情中期的影响会更加复杂,我们会讨论它会不会影响到我们全球产业链的布局。以iPhone为例,那么它的产业链上游设在美国,一些精密的原器件是在日韩、中国台湾,在中国大陆进行原器件的配套,最后组装并且完成销售。不管是日韩的疫情还是中国大陆的复工程度,可能会使产品的交货效率或速度有所降低。而在未来疫情平息后,这个产业链的布局是不是会考虑更多地分散到北美或越南这些地方。我们觉得向发达国家进行分散的话,可以理解。但是它能不能够提供有性价比的产品,还很难说。

  同时也看到,其实在全球化下,疫情的冲击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这样来看,评估到中国产业链较快的恢复速度,我们相信还会有大量的产业愿意进入到中国。因为毕竟中国对疫情的控制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如果中国以更为开放的心态去吸纳外商投资,鼓励他们做更多的投资,给予他们一些精准复工方面的支持,使他们在中国的修复程度最快,比在其他国家受到的冲击要小,反倒可以加强中国产业链在未来全球的地位。

  “固本培元,经济恢复的状态会更好一点”

  《国际金融报》:不少媒体和专家都在猜测,中国经济增速会放缓,这一放缓会是趋势线的吗,还是疫情中的暂时应急反应?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经济会经历一个V型反转,继续强劲运行,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邵宇:相比第一季度,后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都会有一定的弹性。我们觉得应该要加强整个经济的修复工作,通过逐步调理,可以使经济恢复得更好一点。现在看起来受冲击最大的当然是服务业,像餐饮、旅游、线下电影等受较大冲击。而随着人群的再度聚集,这些行业有一定的修复机会。不过,这些行业大概需要一两个季度以后才能慢慢恢复回来。

  给予这样一个行业现金流的过程,就会涉及到就业,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财政或者货币支持。比如,增强流动性贷款,降低社保成本,减少税费以及相应的租金,就显得非常迫切。因为他们对保住就业,保住经济增长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有更强的抗打击能力,有更多的反弹或缓冲空间。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事首先要做好,控制好我们的疫情,稳定、稳健地复工,保持就业,保持一定的增长动力,对一些短板加大些投资。同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中国友好的国家给予相应支持,包括物资、医疗、经验的分享,包括一些适当的投资,包括对一些关键资产的储备或购买。因为实际上,短期来看全球经济的衰退难以避免,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要守正出奇,做好我们自己事情的同时对未来也要战略性配置,这都是一些关键的步骤。

  “我们的空间、可以动用的资源比其他国家更大。不要把子弹全部打光,慢慢拓宽未来的发展空间”

  《国际金融报》:目前中国各地都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投资,有分析人士、经济学家或者媒体,都将其称为“新基建”。据统计,仅长三角三省一市公布的用于基建或其他发展的资金就达17万亿元。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您会担心出现“4万亿”那样的后果吗?

  邵宇:这与之前“4万亿”这种大规模刺激是不同的。我们看到这次新基建的内容主要是两块:一方面确实是基建,比方说铁路、城际交通、地铁等,另一方面大部分涉及到的是产业,像5G、人工智能,它本身就是产业政策再加基础设施的一个叠加。它有一定的内在逻辑。众所周知,能否打开属于我们自己的基于4G或5G创造发明的一个发展空间,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有很大影响。这个时候,做类似于基础设施的布置,对于未来空间的打开一定是有帮助的。我们让产业政策跟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行,这些投资是必要的,他们的量级是可控的。

  从历史经验看,大规模刺激曾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高企的房价以及不断上升的金融杠杆以及债务,或形成一定的风险堆积。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觉得要量力而行,不要把子弹全部打光。因为现在判断衰退或者危机到什么程度,还为时过早。这个取决于疫情在根本上是否得到遏制。我们的疫情已控制住,我们的空间、可以动用的资源,比其他国家更大。但我们不能很快耗掉这个空间,我们要把弹药留下来。未来的平滑可能会更重要一点。

  “中国经济韧性非常强大,弥补好未来发展的短板,就能在变化莫测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际金融报》: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人民尤其是湖北和武汉地区人民,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进行了艰苦的“战疫”,中国经济也遭遇着一场考验。您怎么看待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2003年相比,今年的影响又有哪些不同?

  邵宇:我们正在经历城市化高峰的一个过程,这个时候也看到我们的公共服务、卫生资源是不够的。举个例子,新加坡有600万人口,它的诊所有800多家;上海的话,是2500万人口,它的发热门诊是100多家,北京可能还不到100家,这意味着我们的公共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像养老、医疗包括大规模的交通系统,还有智能城市,也许是未来发展重点。

  对武汉而言,也是如此。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也是一个1000万人的大型都市和都市圈结构。如果能够在公共服务这块弥补好的话,我相信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能走得更加可持续、更加健康。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弹性,是我们整个经济弹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国际金融报》:如果请您对中国经济再做一个更深入的评价,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潜力和希望?中国经济的韧性在哪里,短板又在哪里?

  邵宇:中国经济的韧性非常强大。我们的疫情率先控制住了,所以未来来看,我们的消费在缓慢修复,产业链和制造业非常强。为其他国家提供支持与援助,中国能够做出最为有力的贡献。这也有利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并且提供相应的弹性。

  我们的短板在哪里?很明确,短板首先在于我们的公共服务,我们要把这块短板补上,给这些超级人群、超级城市以更多公共服务平台,给予更多支持,以抵抗可能会出现的医疗卫生方面的风险。另一个短板体现在中国制造业集群比较集中在中下端。在顶层技术方面,我们需要做更多研发,或者通过购买股权来获得所需要的技术,使得产业链更完善,使得中国的供给能力更强大。这样,就会给中国未来的经济升级带来更多帮助。如果能够弥补好这些短板,更有效地利用好发展空间,相信我们就能在未来变幻莫测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李思阳

中国经济 疫情 新冠肺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08 安宁股份 002978 27.47
  • 04-02 越剑智能 603095 --
  • 04-01 成都先导 688222 20.52
  • 03-31 华盛昌 002980 14.89
  • 03-31 上能电气 300827 21.6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