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作者: 金叶子
[ 在刘小钰看来,传统上,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限制了数据的流动性和利用效率。对企业而言,数据资产通证化不仅可以实现资产变现,提供新的收入来源,增加经营效益,更重要的是,还能提供新的融资渠道,通过数据资产通证化项目,吸引投资者参与,满足融资需求。 ]
数据要素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赋能其他传统生产要素发展的同时,开展了以数据产品为标的的交易行为,随着企业数据资源入表实施以及“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的公布,数据要素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
2024年1月1日起,财政部制定印发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这意味着数据要素从会计报表上开始显性化,过去被企业费用化处理的数据资产在资产负债表内有了表达。
此外,国家数据局也有新动作。《“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于近期公布,提出到2026年底,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数据交易规模增长1倍,场内交易规模大幅提升等。
不过,数据具有规模报酬递增、非竞争性、低成本复用的特点,且目前存在数据供给质量不高、流通机制不畅、应用潜力释放不够等问题,这些都是数据要素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数据要素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据统计,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超过9%。另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初步测算,全国企业数据要素支出规模约3.3万亿元。如果考虑数据资产评估、质押、融资等衍生市场,整体规模可能超过30万亿元。
数据资源对于企业特别是数据相关企业的价值创造等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投资者、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等有关各方均关注数据资源的利用情况。
达观数据CEO陈运文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企业和政府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缺乏数据,而是数据过剩和数据使用的问题。他解释,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基于数据的使用。企业内的数据有各种类型,大多是以文字资料沉淀下来的,这些文字资料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但大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哪些数据是可以挖掘分析加以利用的。除了企业内部数据,也有外部公开数据,但现在都还未能充分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
星环科技创始人、CEO孙元浩在去年年末举办的全球数商大会上告诉第一财经,如今来到数据要素时代,各行各业用户有海量的数据,但是这个数据怎么样变成数据要素,其实是需要技术中立的第三方来去挖掘这部分价值的。
随着数据入表走向台前,数据资源确权、数据产品成本归集、数据资产确认、公共数据运营模式入表等问题成为数商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以数据资源确权为例,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数据二十条”,创新性地提出了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确权路径。但在企业实践中,企业通过公开渠道自主采集的数据、企业业务中积累但涉及顾客个人信息的数据,甚至是企业采购的数据等各种不同渠道的数据来源如何确权,如何明确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依然是摆在数据资产入表面前的第一大难题。
数据资产确认方面,由于个人和企业活动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企业持续不断地进行数据采集、清洗、加工和生产,甚至数据产品在满足特定需求之后也依然需要不断投入去满足顾客对于检索、风险事件预警等资讯时效性的要求,这一业务模式导致数据产品达到预计使用状态的时点难确认。
上海数据交易所研究院研究员赵丽芳认为,数据资源确权方面,建议社会各界继续加强关于“三权”的研究,为“三权”的实践路径提供制度保障。企业也要从自身角度出发规范化、合规化数据加工相关的流程,尤其是采集方式、购买合同、数据内容、加工流程等可能产生合规风险的环节,必要时可以请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协助确权。“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合法合规,保护公共安全和相关市场主体的隐私安全,其次是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
她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人认为业务积累的数据资源可以先评估后入表,这是错误的观念,这部分数据资源的价值可以体现在产品的售价,但不能以评估价列示于资产项。“建议企业和审计机构应该审慎判断数据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使用场景,重点考察数据产品时效性特点,不应盲目以数据业务的持续性作为数据资产的确认标准。”
除了数据入表,数据要素应用场景也将大幅拓展。
在2023年12月29日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介绍即将公开印发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时说,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消费、流通、分配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目前存在数据供给质量不高、流通机制不畅、应用潜力释放不够等问题,制定“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因为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不同、数据资源的基础不同、场景需求不同,数据要素发挥作用的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沈竹林说,按照“有基础、有场景、有需求”的原则,结合各行业发展实际,先期选取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后续还会不断补充、推出新的应用场景。
沈竹林说,将联合有关部门、地方开展政策性试点,在试点中推动解决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中面临的供给不足、流通不畅、应用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探索研究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具体落地举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
地方政策迅速跟上
近期,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
去年12月1日,广州发布《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产权分置运行机制,强化数据权益保护力度”“培育统一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有序高效流通交易”“完善数据收益分配制度”等。
去年12月5日,浙江发布《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指南》,这是国内首个针对数据资产确认制定的省级地方性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为数据资产入账、入表提供了坚实基础,及时填补该领域标准空白;同日,《青岛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发布;12月6日,海南印发《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上海数据交易所也于近日发布《数据资产通证化上海路线图》,首提DCB(Data-Capital bridge)数据资产“一桥、两所、两轴”架构,促进有关各方展开数据资产通证化的探索和实践。
“一旦数据资产入表和实现有效评估,就意味着企业在会计报表上有了表达,就有了实体经济活动的支撑。”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助理刘小钰认为,如果数据要素与传统的资本要素相叠加,也就是当企业将优质的数据资产盘活,使得数据资产可以像传统的股票、债券等一样,在市场上进行流通交易的时候,其经济价值才能得以真正释放。
在刘小钰看来,传统上,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限制了数据的流动性和利用效率。对企业而言,数据资产通证化不仅可以实现资产变现,提供新的收入来源,增加经营效益,更重要的是,还能提供新的融资渠道,通过数据资产通证化项目,吸引投资者参与,满足融资需求。传统的融资方式存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多个中间环节,而通证化项目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点对点交易,省掉了中间环节,直接降低了融资成本。
责任编辑:王许宁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