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梦碎,英伟达能否借助“元宇宙”再次攀上高峰?

收购梦碎,英伟达能否借助“元宇宙”再次攀上高峰?
2022年11月01日 15:52 商学院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英伟达的救赎

  “挖矿”热潮退去,股价步入低谷,借助元宇宙,英伟达可否“再攀高峰”

  文|沈思涵 石丹

  2022年10月12日,英伟达旗舰显卡RTX 4090宣布开售,建议零售价 12999 元起,这是继2022年9月20日英伟达重磅推出RTX 40系列GPU后面市的首批产品。由于RTX 40系列采用了更为先进的Ada Lovelace架构,因此RTX 4090旗舰显卡的性能比之上代产品提升达到2~4倍之多。

  如此大幅度的升级,也使得英伟达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独立显卡领域的优势地位,但性能猛涨的同时,价格也在水涨船高。其中,RTX 4090显卡起售价高达12999元,相比前一系列发售价上涨约1000元,16G和12G版的RTX 4080零售价分别高达9499元和7199元,而前一代的RTX 3080起售价仅为5499元。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资本市场对于英伟达9月20日那场重磅发布会却异常冷淡,甚至当日股价下跌超1.5%至131.76美元/股。

  2021年11月,英伟达曾乘着元宇宙的东风,股价达到333.76美元/股的历史最高点,最高市值为8600亿美元。然而今年以来,英伟达在二级市场遭遇了“滑铁卢”,其市值缩减66.5%至3104亿美元(截至美东时间10月21日收盘),距离2021年的高点已经“腰斩”。

  产品技术遥遥领先,股价市值却“跌跌不休”,英伟达的症结何在

  

  矿潮退去

  近年来,虚拟币市场的火热顺带着曾把英伟达RTX 30系显卡一并带上了高价位,游戏市场甚至出现“一卡难求”的现象,但新一代RTX 40系显卡想要复制这一盛况却机会渺茫。

  2021年底,英伟达RTX 30系列显卡一经上市,就有大量“矿工”溢价疯抢,把市面上的RTX 30系显卡全部买下,无一例外地投入到“挖矿”行列当中。比如原本定位中端的RTX 3060Ti显卡,官方定价 2999 元,在最高峰时价格暴涨近乎破万元,其他定位更高的显卡甚至溢价三倍起步。

  这也让英伟达赚得盆满钵满。根据研究机构Wedbush Securities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此前“挖矿”大热的6个季度里,英伟达平均每个季度从矿卡中获得约8亿美元收入,6个季度下来至少多赚48亿美元。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随着挖矿热潮的结束,市场对于高端显卡的需求明显下滑,而英伟达的业绩自然就要承受被“反噬”的代价。

  英伟达2022年二季度营收为67亿美元,环比跌幅19%;净利润为6.56亿美元,环比下降59%,降回到两年前同期水准。同时,该季度英伟达的游戏业务营收为20.4亿美元,环比下降了44%。业绩下滑的矛头指向了最为核心的游戏业务。

  在TMT产业时评人张书乐看来,游戏业务的低迷在于显卡的“超发”和性能的“过剩”,以及尽管摩尔定律还发挥作用,但在性能跃升却不会带来革命性的体验下,用户迭代硬件变缓、游戏业务低迷的状态难以逆转。虽然新显卡的产品性能表现强劲,但在当前普遍硬件性能过剩的状态下,这种近乎极客需求的产品,更多的是亮肌肉,而不是抢市场。

  众所周知,英伟达游戏业务的收入主要来自游戏显卡和矿机所需的高算力显卡。但祸不单行,PC和加密货币市场如今都处于下行轨道,这对英伟达显卡销售造成了很大压力。

  调研机构Gartner报告指出,2022年全年全球PC出货量将出现9.5%的同比下跌,市占率排名前五的联想、惠普、戴尔、宏碁和苹果出货量都出现下滑。该报告预测,在2021年达到出货量巅峰之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需求红利已经消耗殆尽,留给PC市场的将是一段漫长的蛰伏期。

  至于加密货币市场方面,由于以太坊等加密货币的矿机工作量都在下降,挖矿业对高端GPU的需求在未来肯定会减少,而前期开足马力扩产则给相应的厂商造成了严重库存压力。

  在看到这一系列悲观预期之后,英伟达也通过实际行动尽可能减少自己的损失。7月初,有消息指出英伟达已告知台积电,将会在今年下半年削减下一代RTX 40系列GPU产品的5nm晶圆订单。无独有偶,英伟达的老冤家AMD也在同一时间被爆削减2万片6nm GPU晶圆订单。两大巨头闻风而动,足见GPU显卡供过于求、库存高企的焦虑现状已经摆在眼前。

  虽然英伟达发布了性能更为出色的RTX 40系列显卡,但在PC市场和加密货币市场双双颓靡的影响下,英伟达在游戏业务上的业绩预期势必不容乐观。针对相关话题,《商学院》记者采访英伟达相关联系人,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对此,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指出,“英伟达显卡性能虽然强悍,但目前显卡市场需求滑坡,并可能长期低迷,即使推出性能更好的产品,也很难实现此前的需求热潮。高档显卡的需求将回归传统应用场景,挖矿等曾炒高显卡价格的因素短期不复存在。”

  

  出口受限

  挖矿热潮退去对于英伟达高性能GPU产品销售的影响显而易见,但影响英伟达的并非仅限于此。随着美方的一纸通告公布,英伟达的产品销售情况也随之出现变数。

  8月31日,英伟达表示,由于美方实施了一项新的出口许可证要求,因此英伟达停止向中国内地和香港出口两种用于人工智能工作的顶级计算芯片,此次管制涉及英伟达A100和即将出货的H100两款高端GPU芯片。

  这一消息对于英伟达来说显然很“受伤”,毕竟中国是英伟达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根据英伟达财报显示,过去一年里,英伟达从中国区就获得了71.11亿美元的收入,占公司营收比例达到26.4%。受出口限制消息影响,英伟达9月1日的股价重挫7.66%,市值随即蒸发288亿美元。

  但事情立马又出现了一丝转机。9月1日,英伟达又发声明称已获得美国政府批准,可在2023年3月前继续向美国客户出口(到中国)的产品提供A100,2023年9月前继续履行A100和H100的订单。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相关产品出口中国有了“缓冲期”,但“缓冲期”过后,英伟达仍必须有美国政府的许可才能向中国市场出口相关产品。

  实际上,此次英伟达被限制的GPU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显卡,而是非常高端的商用芯片,即A100和H100,这两款芯片都是专门针对AI、数据分析和HPC应用场景研发的,也是市场上可获取的最高性能GPU产品之一。按照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的原话,就是“用20块H100 GPU,就可以承托全球互联网的流量”,由此不难看出H100芯片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GPU高端场景的应用基本上都由英伟达的A100覆盖,而在今年3月份H100发布后,国内主流厂商也都已经基本预定。如若这两款芯片接下来受到进一步的禁令限制,国内相关公司或将会加快考虑寻求替代方案。

  “中国市场如果缺少了英伟达高端的AI GPU芯片产品技术,一时间会陷入完全无国产GPU产品可供替代的境地。但是从长期来看,这可能会使中国GPU自主替代产品发展速度变得更快。因此从长期看来,出口受限一旦加剧,那么英伟达失去的不仅仅只是几个客户这么简单,随着国内相关厂商的崛起,英伟达还可能会失去整个中国市场对于它的依赖。”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指出。

  收购梦碎

  自1993年成立以来,英伟达已经走过近30年的激荡岁月。在业界看来,英伟达是GPU产品的首创者,也是AI技术的急先锋。可即便如此,在黄仁勋眼里,英伟达的商业版图依然不够庞大。他曾希望吞并移动处理器行业霸主ARM,从而让英伟达彻底立于不败之地,只可惜这场收购梦最终未能如愿。

  时间回到2020年9月13日,英伟达高调宣布将以400亿美元从软银手中收购ARM公司,如若交易顺利,这将是半导体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对于这一举动,黄仁勋显得尤为兴奋,他甚至表态称收购ARM是“一生仅有一次的机会”。

  然而,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2022年2月8日,英伟达无奈宣布终止收购ARM的计划。同时按照协议,英伟达向软银支付的12.5亿美元定金不再退还,将计入软银本财年第四季度利润。

  事实上,尽管此前英伟达对收购一事信心满满,但来自外界的担忧和阻力却持续加码。不仅英特尔、高通、微软和谷歌等众多科技巨头都明确表示反对,还有各国监管方同样也有着行业垄断方面的担忧。

  其中,欧盟、ARM总部所在国英国乃至英伟达最大的市场所在地中国,都对收购一事表达出高度一致的反对意见。而即便是英伟达总部所在的美国,也基于自身产业健康的角度表示并不赞同,这样会导致“一家独大”的商业操作。

  在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滕冉看来,各国集中担忧的重点就在于,“ARM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IP提供商,在芯片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ARM被英伟达收购,就可能失去在半导体IP授权业务中的中立地位,从而不利于英伟达竞争对手的发展。”

  正如滕冉所言,英伟达收购ARM之所以会招来如此大的监管压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收购双方优势占尽,尤其是ARM具有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一旦其被英伟达收购,足以形成“强者通吃”的格局。

  目前,ARM架构的芯片已经应用在了手机、电脑、汽车乃至许多工厂的设备之上,苹果、高通、三星、华为、联发科等巨头在生产芯片时都需要经过ARM的授权。而能让ARM的商业模式运作至今的基础就是它的中立性,即ARM只设计架构,不生产芯片,因此不会和任何上述公司产生竞争。

  倘若英伟达收购了ARM,就会打破原有的中立性。即便英伟达一再表态不会打破这种中立,可问题在于,英伟达本身就与ARM的诸多客户存在着竞争关系,因此无论英伟达如何“自证清白”,都很难同时让所有对手信服。

  

  紧追风口

  最近一年来,元宇宙已经成为众多科技巨头最为关注的领域。无论是Facebook改名Meta并宣布转型打造“元宇宙公司”,还是微软收购动视暴雪构建“元宇宙平台”,都是希望能够在元宇宙领域占得先机。而对于英伟达来说,同样不愿错失这个机会。

  2021年11月9日,黄仁勋展示了新一代工具软件Omniverse,称其为“工程师的元宇宙”。在英伟达设想的未来中,凡是真实宇宙有的东西,都能借助Omniverse和GPU算力装进虚拟世界,给人们提供了一把通往元宇宙的钥匙。发布当天,乘着元宇宙东风的英伟达股价创下新高,达到323美元/股,市值也达到7800亿美元。

  不同于其他的元宇宙玩家,英伟达主要服务的是生产者,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工具,比如可以创作虚拟形象的Avatar Cloud Engine、3D搜索引擎DeepSearch AI等等。这些软件工具越是好用,就越会吸引更多开发者进入英伟达的生态,进而采购英伟达的硬件产品,从而推动英伟达的业绩增长。

  然而,理想很美好,资本市场却“用脚投票”。回看最近一年来,英伟达的股价可谓是“跌跌不休”。很显然,英伟达虽然已经搭上元宇宙这趟快车,但要依靠“元宇宙”概念重新炒热股价已不可行。在张书乐看来,此前英伟达作为互联网科技的一个“基础建筑商”,并不被太过度估高。但在挖矿热带动的显卡销售爆发下,造成了英伟达的既定出货动作畸形和整体头脑膨胀,最终在挖矿热的骤然降温下,进入到一个极为尴尬的状态中,也直接影响到了其股价。

  张孝荣指出,“股价的一时低迷不会对英伟达的长期发展规划造成影响。相较于其他企业布局元宇宙,英伟达的优势仍然在于领先的GPU技术,这是英伟达的立身之本。无论是AI、云计算、数据分析还是高性能计算都离不开GPU技术的强力支持,同时,凭借GPU技术和AI能力上的优势,英伟达也能在元宇宙赛道中充当基础硬件供应商的角色。”

  可以说,作为全球领先的GPU和AI平台厂商,英伟达在元宇宙领域的综合优势仍然明显高于多数竞争对手,但面对Meta、高通、微软、苹果这类领先的科技巨头在元宇宙底层架构上的布局,英伟达同样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在不久的将来,英伟达能否借助“元宇宙”再次攀上高峰,一切有待时间检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思阳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03 曙光数创 872808 28.8
  • 11-02 永顺泰 001338 6.82
  • 11-02 宏景科技 301396 40.13
  • 11-01 有研硅 688432 9.91
  • 11-01 天振股份 301356 6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