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大溃败!韩流为什么被中国抛弃了?

集体大溃败!韩流为什么被中国抛弃了?
2021年07月06日 07:30 大猫财经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作者|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quan)

  2000年,北京工体,5个“杀马特男孩”嗨翻了北京城。

  上座率创下工体之最,场内场外聚集了近10万粉丝,一场演出,震惊了观众和媒体,人们记住了H.O.T.。

  同年,在1000公里外的韩国汉城,《蓝色生死恋之秋日童话》以54.4%的收视率成为了韩国当年的收视冠军,谁也没想到喜剧演员出身的宋慧乔和宋承宪爆了。

  随后,“双宋CP”漂洋过海进入中国,先是成为音像店最受欢迎的碟片,后又开始陆续登陆荧屏,韩剧三件宝,“车祸、癌症、治不好”在16集的《蓝色生死恋》里面都集齐了,俊熙、恩熙、泰锡开始狂赚中国人的眼泪。

  2002年,是中韩建交十周年,在这一年里面,中国大陆在播的韩影剧集有67部之多,在当年的收视高峰时段,全国有21个电视频道播放《蓝色生死恋》。

  如果说H.O.T.是韩流入侵的开始,那么2002年的韩剧则让韩流席卷全国。

  只是一部影视剧那么简单么?

  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韩国,9家银行和3个财团倒闭,1998年,金大中当选韩国总统,为了缓解金融危机,金大中提出以“发展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为立国之本,举国之力发展文化,“韩流”成为了一种商品,韩国向世界范围内输出“男神”、“女神”。

  不得不说,这是相当有用的。

  2002年,韩国文化产业销售总额达18万亿韩元,占韩国当年GDP的2.89%,文化产品的海外出口额达到了5亿美元,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

  名利双收。

  当然,文化渗透,可不仅仅是输入几部韩剧而已。

  在韩流之外,韩国产品也开始大力进入中国市场,而且有了韩流的加持和背书,韩货也开始流行起来,LG、三星、爱茉莉太平洋、现代、乐扣乐扣等韩国品牌,都成为了中国消费者的心头好。

  而韩国也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济州岛也因此对中国人免签,中国游客成为韩国旅游业主要的收入来源,在高峰期,年接待游客的一半,是中国游客,而免税店的销售额的7成,由中国游客贡献。

  在电子、化工领域,LG Display、LG化学、韩华化学、浦项大宇、三星电机等,在华销售额都在10%以上。

  为啥这么火呢?

  一方面,东亚文化圈内,中韩文化相近,又有历史渊源,天然有亲近感。

  另一方面,韩国政府的公关能力确实厉害,毕竟文化产品进口有配额,但韩国影视剧每年都能能有指标,而且还不少,甚至不少中韩合拍剧,可以落地为国产剧,国内资本也投资了不少韩国娱乐公司,优爱腾也成为韩剧大本营。

  没办法,中韩蜜月时代,韩国在中国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在2015年的“93阅兵”中,成为“中国人民老朋友”不久的朴槿惠,站位仅次于普京。

  韩国的官员都承认,“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确实要非常感谢中国”。

  从家庭剧、历史剧到偶像剧,从韩剧、电影到综艺节目,从演员、歌手到偶像组合,追剧、追更、追星,成为了不少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16年,《太阳的后裔》爆火,又一个“双宋CP”爆红,此时韩剧的“三件宝”,已经是“长腿、养眼加土豪”,女主角仍然是在中国很火的“乔妹”宋慧乔,而男主角变成了“新晋男神”宋仲基,拍剧来了真情实感,两人情感从戏里走到戏外,后来更是演变成了一场离婚狗血大戏,宋仲基还因在发展韩流中的特殊拨款,闹出了和朴槿惠的“绯闻”。

  但这部剧,也成为韩剧在中国最后的爆款。

  2016年,迎来了薛定谔的“限韩令”,最成功的“韩流”,成为在中国最早“关门”的行业。

  这场大溃败大概要从2016年的萨德说起,始作俑者乐天终于亲自尝下了自酿的苦果,超市、百货等业务在中国节节败退,而一众韩系品牌的溃败也接踵而至。

  中国人正在抛弃韩国货。

  本月底,韩国的LG手机,将正式停止生产和销售,LG正式退出手机市场。

  说实话,在非智能机时代,手机拼颜值,LG的手机也是不输的,超薄的设计和不俗的配色,再加上韩国当红明星玄彬、金泰熙等的代言,卖得也不错的,只是在智能机时代,它落伍了。

  而取代LG的是三星,大屏幕真的是爽,最高峰的市占率超过20%,其市场领先地位一直保持到2016年的“爆炸门”。而到了2018年,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不足1%,后来,三星在天津、惠州等地的工厂关闭,手机生产全线退出中国(戳链接阅读)

  韩系化妆品同样在国内市场遇冷。

  当年因韩剧兴起而进入中国的菲诗小铺、伊蒂之屋、思亲肤等中低端品牌,曾对国产化妆品产生了很大的打击,但是现在,韩系化妆品要撤离中国的传言一直没有断过,虽然辟谣多次,但是亏损、闭店已经成为主旋律。

  韩系化妆品的黄金时代,早就结束了。

  汽车也不例外,韩系汽车自2016年开始,就迈入整体销量下滑的通道,2021年开年,在中国市占率低至2.5%,经历了客户流失、经销商退网,2020年时北京现代的销量已经跌到15名开外了,而在巅峰时期,北京现代曾跨入百万级别销量,@。

  今年初,北京朝阳区的一个北京现代4S店,把曾经的展厅的大部分租给了特斯拉,而自己只偏居一隅,门店只能放下3辆车。

△图源:@车评社△图源:@车评社

  市场的丛林法则,怎一个惨字了得,这些韩系品牌的黄金年代,都没抵得上一个“宋慧乔周期”。

  因萨德而起,但是又不能单单归因于萨德。

  为啥呢?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滤镜碎了。

  最初,韩系品牌的流行,除了其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以外,大部分人对于韩货都是有一定滤镜的,比如韩剧的美化、进口产品的光环甚至韩国明星的代言,通常会让人觉得韩货品质更好,而在韩货入华后,其实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傲慢,而这种傲慢在滤镜下也显得“与众不同”。

  但是,抛开滤镜,韩货才暴露出本质来:价格比国产贵,质量却比国产差。

  比如手机,在非智能机时代的Anycall是真能打的,但是智能机时代的三星显然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全球性的电池爆炸,让三星的品质现了原形,而且在中国市场展示出来的区别对待的嘴脸,也让中国消费者对三星彻底失望。

  成熟的中国消费者们用钱投票,“以前我可能没得选,但现在,我有华米OV”。

  再比如韩妆,中低端韩妆靠低价和多样性打败了不少国货,而现在,正经的大牌里面,根本没有韩妆的地位;而且在韩国,不少假冒的化妆品只卖给中国人,从口碑上就败了,韩国旅游也再见吧。

  “专坑中国人”的想法在整个韩国也并不少见,毕竟中国在韩国人眼里,就是“钱多、人傻、速来”。

  韩国明星们也喜欢“吃饭砸锅”,张娜拉在中国很火吧,回到韩国上节目说,“没钱就来中国”;那个用小拇指当麦克风的李贞贤,在中国有大批粉丝,也不少圈钱,但是也没耽误她说出“山贼论”。

  自己作死,那真是谁也拦不住。

  而且,在民间,中国人对韩国的观感也越来越差,一些迷之操作让国人的厌韩情绪更加高涨。

  韩剧出现中国品牌,都能被韩国人骂翻天,一些韩剧里面还暗搓搓地影射中国,而一直强调“文化立国”的韩国人,在文化上总有一种巧取豪夺的意思,无论是“端午”的争端还是榫卯的争议,乃至于泡菜文化的来源,都能吵上一阵。

  同样的东西,都能找到低价高质的替代品,没有诚意,早就该被市场淘汰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尹悦

韩剧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16 大族数控 301200 --
  • 02-14 西点药业 301130 --
  • 02-11 纽泰格 301229 20.28
  • 02-11 金徽股份 603132 10.8
  • 02-10 威贸电子 833346 9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