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生活在网上 20后生活在云上

00后生活在网上 20后生活在云上
2020年12月29日 07:00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吴晓波频道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创造车轮

  什么是技术?

  图灵奖得主艾伦·凯给过一个另类的定义:技术就是你出生时尚不存在的东西。(Technology is anything that wasn’t around when you were born.)

  也就是说,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技术”一词的外延也是不同的。

  轮子,在所有现代人看来都只是轮子,不是什么技术——毕竟它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移动互联网,在80后眼中是一种技术,在00后眼中却只是寻常;云技术——我们还这样称呼它,到了20后口中可能就成了生活的基础设施。

  这句定义,又被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改成了反讽:

  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3.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虽是玩笑,却不乏真实例证。

  1977年,DEC(小型机时代的霸主)创始人肯·奥尔森曾说: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在家中拥有一台电脑。就在他说这话的前一年,苹果成立;再前一年,微软成立。

  1992年,英特尔CEO安迪·格鲁夫曾说,个人无线通讯装置的想法是“一个贪婪驱使的白日梦”。就在他说这话的当年,诺基亚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GSM手机。

  行业大佬们对新技术的质疑并非毫无道理,1977年的个人电脑、1992年的手机,离及格线还很遥远。所以艾伦·凯的同事,另一位计算机科学家丹尼·希利斯会说:技术是尚未实现的一切。(Technology is everything that doesn’t work yet.)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一种你出生时尚不存在的东西,在它逐步实现的过程中,你要用多久接纳它?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有一个原始人,脑海中形成了“轮子”的初步构想,决定把它造出来。

  第一天,圆盘和木棍之间接口异常,装不到一起。

  第二天,装好的圆盘一大一小,导致原地陷入死循环

  第三天,车身太重,搭载一点东西车轴就会超负荷

  第四天,上路实测,遇到大坑,宕机

  第五天,初步平整路面后,大坑没了,但小坑的颠簸仍会导致丢包

  第六天,再度平整路面,回来发现车轴被bug蛀断了……

  第七天,一切终于就绪,原始人决定休息一天。

  他是人类历史早期的产品经理(兼开发与测试),可能实际上用了七年而不是七天。在其他文明里没能留下姓名,但在中华文明里,因为他的这款产品,“天下号之为轩辕氏”。

  黄帝造车,也非旦夕之功。想给岁月以文明,总要给文明一点岁月(时间)。换做是你,在第二天车轮原地打转的时候,是会笑话他呢,还是会“认出了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来看几个正在发生的“创造车轮”的故事。

  农业的车轮

  整个欧洲,夜晚最亮的是哪里?伦敦?巴黎?

  不,是荷兰南荷兰省的乡村。

  巴黎的夜晚是这样的:

  而荷兰乡村的夜晚是这样的:

  明暗交接,是不是有种赛博朋克的感觉?一位住在南荷兰省代夫特的网友说,这里夜晚的天都是黄色的。

  在卫星图像上看是这样:

  这不是给人类照明的灯光,而是玻璃温室里给植物照明的灯光。

  《国家地理》杂志曾经撰文介绍荷兰的农业,题为《弹丸小国喂饱世界》。如此形容并不算十分夸张,荷兰的耕地面积不到中国的百分之一,而2019年农产品出口额却是中国的1.3倍,位列全球第二(第一是美国)

  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呢?

  文中举了一个例子,2014年,番茄在荷兰的种植面积共计2.68万亩,而产量是992080吨,平均亩产超过37吨,是中国的近十倍。

  不仅如此,在荷兰每产出一公斤番茄仅耗水9.2升,是中国的1/30,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也低于中国。

  科学育种、岩棉栽培、精准滴灌、垂直农业(一株番茄6米高)、智能温室、LED补光……技术为农业装上了车轮。

  荷兰农业并不完美,例如存在严重的光污染问题。虽然如此,作为“种菜民族”的成员,我们仍然羡慕荷兰。

  羡慕了两年之后,突然发现,这些技术我们也有了——“中国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综合能耗比“荷兰文洛型”低一半以上

  在寿光与阿里云共同打造的数字蔬菜工场,部分品种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20吨,产量提升4-6倍,生产周期却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

  水肥浇灌、通风光照、温度湿度酸碱度,全部交由智能控制系统,一个农户通过手机可以管理5个大棚。

  寿光的年日照时数是荷兰的1.7倍,虽然有时也需要人工补光,但不用像荷兰那么丧心病狂。反倒是一些喜阴的作物,需要专门遮光——当然,这也是系统自动完成。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轮子已经造出来了,推广还要多久?寿光有十几万个大棚,并不是个个都如样板工场一般。中国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不到10%,并不是处处都如寿光一般。

  “不就是玻璃温室嘛。”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这样司空见惯地说。

  工业的车轮

  你更相信老师傅的大脑和手,还是更相信工业大脑和机械臂?这是一个世界观问题。例如日本的匠人文化,就有浓浓的“手作”情结。

  日剧《半泽直树》

  如何看待,又决定了如何对待。19世纪,英国多地爆发卢德运动,工人们担心机器取代人力,导致自己失业,因此频繁破坏自动化纺织设备。

  如今也是这样,老师傅们要么不相信AI,要么担心AI取代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因此抵触着智能化改造。

  但我们终究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真香”案例。

  攀钢-西昌钢钒的钢铁大脑项目启动之前,六七种成分的合金,每种成分加多少要靠计算器一个一个算,板材表面检测就靠肉眼去看,后来项目上线,老师傅们变得“软硬通吃”,线上操作,吨钢生产能节省一公斤原料。

  瀚蓝环境的AI垃圾焚烧锅炉,使操作时间节省80%,蒸汽稳定性提升23%,改变了老师傅们五班三倒、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工作方式。瀚蓝的一位总监还说:算法解决了人类经验传承的问题。年轻员工也能烧出老师傅的感觉。

  ET工业大脑进驻中策橡胶,建立模型后推荐老师傅们改变一个使用多年的温度参数,实验发现良品率确实提高了不少。

  技术也为工业装上了车轮。看到成效后,老师傅们往往选择拥抱技术,因为他们同样是“匠人”——匠人精神不是只信自己一双手,而是想把手中的事做到极致。有利器,该用就用。

  这是人工智能的胜利吗?至少在阿里云看来,这是人类经验的胜利。

  三年前,曾有这样一则新闻,阿里云招聘了一批10年经验的工人老师傅,职务是“ET大脑工业训练师/ET大脑业务专家”。这批老师傅的工作,就是把自身经验传授给AI。

  或许AI的算力远超人脑,但它首先要知道该去算什么。即便是AlphaGo,也不是诞生之初就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是通过弈城围棋网、樊麾、李世石、柯洁一路训练出来的。算法需要数据喂养。

  除了聘请老师傅,阿里云的工程师也会走进企业,现场学习。水泥工业大脑打造之初,就有过这样一段故事。

  阿里云GTS的开发工程师洪林,曾向某水泥厂的老师傅请教技术细节,但每次对方讲到一半,就会戛然而止,抬头凝思。终于在一次喝酒畅谈时,对方吐露了心事:“你们都智能了,我们怎么办?我们又不会干别的!”

  那天,洪林就一边喝酒,一边给老师傅讲什么是AI,什么是工业大脑和城市大脑。喝了很多,也讲了很多,最后彼此扶着走回去。

  第二天,老师傅把自己图文并茂的笔记本递给了洪林,说:“我这辈子的经验,都在这里了。我想了很久,你们这个是好事情。”

  在水泥工业大脑投产前,老师傅不放心,提出让AI和人工比一比。看到结果后,他又像庆功似的拍了拍洪林:我输了就说明这条路走对了,咱们喝酒去。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些人,有些国家,年岁渐长,但心态不老。愿技术不辜负他们。

  城市的车轮

  此时此刻说“技术为城市装上了车轮”,难免有些奇怪,自1886年汽车诞生以来,城市就运行在车轮之上。

  但即使对于90后、00后而言,近几十年,“城市的车轮”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的——我们出生时周遭就有汽车,只是,没有这么这么多汽车。

  1990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为550万辆;2000年,1600万辆;2010年,7800万辆;2020年9月,2.7亿辆。

  或者换一种形容:成都是目前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第二的城市(第一是北京),有520万辆汽车,接近1990年整个中国的水平。

  多了这么多汽车,能不堵嘛。

  多了这么多汽车,能不堵吗?

  如果技术能解决交通问题,那确实是再一次为城市装上了车轮。2019年成都市居民日出行总量约3822万人次,平均通勤距离11公里,若是每人都能在路上节省1分钟,那整座城市就省出了72.7年来做更有价值的事。

  成都营门口立交

  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打造“城市大脑”,希望通过云技术和人工智能,改善交通、市政等难题。

  在成都,这个大脑叫做TOCC(交通运行协调中心)

  TOCC将航空、铁路、公路、轨道、公交、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14大类数据实时化,日均新增GPS数据超过2亿条,过车数据3000万条,交通数据规模全国第一。

  TOCC分析处理这些数据之后,就可以及时预警、指挥、调度、疏导,缓解特定区域的交通拥堵。

  数据打通后,还有很多额外功能。例如高铁深夜到站,大量下车旅客需要输送,但此时轨道交通已经停运,怎么办呢?以前,纯靠交管部门估算需求后调度出租车,调少了乘客不满,调多了司机不满。

  如今,有了各种客运数据,TOCC就可以实现精准调度。而且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可以通过“司机小秘书”App看到实时的区域订单热力,热力下降后就不必再赶过去。

  疫情期间,TOCC还在72小时内上线了“成都市公路疫情检疫站登记系统”和“成都检疫站交通监管和辅助决策系统”,让检疫车辆的通行耗时从2分钟缩短至30秒,提高了通行效率,也减轻了防疫人员的工作强度。

  作为汽车保有量第二的城市,成都的交通拥堵排名目前在全国前十开外,殊为不易——这可是一份竞争非常激烈的榜单,因为各大城市,都卯足了劲让自己变得更智慧。

  时代的车轮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过去一种技术从诞生到完善再到过时,要跨越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人生;如今,每一个人的人生里,都能见证几代技术从诞生到过时。

  我们就这样不断在“惊叹→习惯→惊叹→习惯”的循环中向前走去。

  现在,我再问你一次:对于一种你出生时尚不存在的东西,在它逐步实现的过程中,你要用多久接纳它?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蒋晓桐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5 天能股份 688819 --
  • 01-04 浩欧博 688656 --
  • 12-31 传智教育 003032 --
  • 12-31 重庆银行 601963 --
  • 12-30 征和工业 003033 23.2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