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的启示:数字化必然趋势下的产业生态新挑战

“双循环”的启示:数字化必然趋势下的产业生态新挑战
2020年10月01日 00:33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双循环”的启示:数字化必然趋势下的产业生态新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及生产链条都面临着被重塑的挑战,而“双循环”就是一条启迪之路。

  9月27日,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0中国智造业年会”上,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IO、IoT事业部总裁张小懿指出,今年以来消费渠道倾向的变化对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他表示,今年国内电商渠道的销售占比在持续上升,所有品类合计占比约超过40%,部分如小家电等品类,线上占比一度达到70%-80%。

  张小懿进而分析,这要求供应链响应更快,物流更加智能、节点设置更加科学,用户要更快接收到服务——效率要求更高,但成本还不能提升,对制造后端、产品研发等环节提出了巨大挑战。

  而电商+制造积累的在线数据为厂商提供机会。以前厂商离用户较远,如今在技术支持下,厂商能够看到用户反馈,将所有数据在平台汇总后,可以对研发带来大数据的启发,并进行服务改善、效率提升等的推动。

  在过去,这些看起来只是加分项的内容,如今可能正成为必选项,决定着制造业厂商未来长远发展的路径,疫情只是从侧面催化了其进程。

  疫情期间“双循环”的启示

  不只是某个品类或者品牌觉察到线上化的倾斜,整个电商渠道在疫情期间的表现可谓一枝独秀。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会执行董事、总行副行长兼企业、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部联席董事总经理谢雯注意到了两组数据:据统计局公布,今年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6%;此外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同比下降3%,而跨境电商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增速是28.7%。

  “可以说线上化、数字化改变了制造业的整个生态,也将是未来主要增长点。”她指出,借助线上销售渠道,制造企业掌握了大量一手消费者的需求资料。将这些信息能够真正实现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自动化,达到在整个生态链上资源、时间和空间的最佳匹配。

  同时,基于这些一手消费资料,电商对消费者的需求会十分敏感,通过主动对接制造业,可以产生更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设计。

  这一理念其实早被提出,只是从尝试到彻底接纳并优化,如今已经变得尤为迫切。

  小米金融供应链金融总经理岳凯分析道,产业数字化在2015年开始被提出,其间企业一直在做加法。“经历这次疫情会发现,很多企业面临一些区域供货商停工,导致整个供应链必须用数字化管理代替人工管理才能节省成本,进而保障整个供应链安全。”

  因此他认为,疫情催生出的一个趋势是,以前产业数字化是加分项,现在则成为了必须选项。

  而随着消费升级,定制化、小批量生产会是未来产业另一必然趋势,随着未来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订单数量越来越少,必然给后端带来很大压力。

  “中小型企业如何应对C2M模式?只能进行数字化改造。”岳凯指出,以前可能很多厂商定制化程度高,但精细化部署成本略高却速度慢,不过现在会发现,大量低成本的部署出现,并在快速成长。

  业务范畴遍及全球的联想集团遇到的挑战可能更加繁杂。据公司全球制造工程负责人王晓岚在前述年会上表示,联想集团被要求在新形势下快速让工厂的能力更强大。“因为我们80%的供应商都在中国本土,加上疫情影响,对在全球的供应能力带来考验。”

  随着快速转产需求出现,大数据的能力匹配是必然趋势。但联想同时在思考,市面上涌现的诸多新技术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能对业务产生价值。

  重塑供应链

  在确定性的路径之下,疫情似乎只是加速了这种变革的深化,并且这种改变要从厂商的国内体系蔓延到全球整个部署体系的匹配上。

  拼多多副总裁狄拉克就指出,“因为疫情期间全球产能不足,国内复工复产后,国外开始受疫情影响,导致订单退单非常多。这对出口型企业的挑战非常大,他们如何找到新的订单?”

  同时,这类企业传统的能力主要在于生产制造,国内销售渠道很多,但产品是否适合国内消费者又成为一个问题。

  “外贸型企业如何应对疫情是一个艰巨的问题,拼多多组织了很多活动,首先希望能够推动有订单销量,第二帮助企业在线上渠道布局,这包括渠道本身带来的价值,以及希望把对消费者的洞察反馈给制造业。”狄拉克表示,这实际上是以打造新的城市需求为切入点,来拉动新的供应端。

  据介绍,公司下一步希望,能够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更好帮助中国制造业能有自己的品牌,助力中国逐渐成为品牌强国。

  京东京造总经理汤恒晟也发现,目前很多外贸业务为主的公司在主动看国内订单是否有机会、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转型能力。

  他指出,恰恰在当前这个看起来艰难的阶段,对于外贸制造业转型来说将是巨大的机会。当然目前的挑战也很明显。

  “在过去20-30年里,外贸型公司更多是国外品牌的进口部门,其组成有短板。核心缺乏人才、组织能力。”汤恒晟进一步分析,外贸企业需要快速切换模式,这将是自有品牌的契机,也是电商的契机。而外贸企业的自身优势可以在此过程中更快发挥出来。

  “在疫情期间,电商携手制造业的中国制造模式可以说是无可取代。”谢雯总结道,这是生态共同发展带来资源最佳匹配的实证。

  (作者:骆轶琪 编辑:张伟贤)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刘玄逸

制造业 疫情 新冠肺炎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3 厦门银行 601187 6.71
  • 10-09 科思科技 688788 106.04
  • 10-09 地铁设计 003013 13.43
  • 10-09 澳弘电子 605058 18.23
  • 10-09 日久光电 003015 6.5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