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差异化吸引消费者是直播带货持久之道
文|刘丽丽 8号楼工作室
上半年最后一波电商大促“618”即将到来,实际上各大平台促销活动已经悄然开始。从央视主持人到带货大V,从演员到流量明星,各路神仙纷纷入场直播。火爆的直播销售背后实际上还是一场价格大战,至少在目前阶段确实如此。
不管是董明珠、罗永浩们亲自上场吆喝,还是千万粉丝主播加持,目前对于消费者来说,都不如全网最低价的吸引力大。低价甚至赔本销售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这样的场景又能持续多久?直播带货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5G新产业》作者盘和林认为,价格战有助于培养市场和用户习惯,但企业要冷静思考自己的未来定位,回归到产品品质差异化,而不仅仅是价格。要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砍价模式会存在,但也会审美疲劳,有价值有品位的实现差异化的直播在往上走,5G时代的到来会给行业带来巨大想象空间,会有新的应用场景出现。
识局:现在直播带货基本上都是打价格战,这种情况能持续吗?
盘和林:这里面可能有很多种因素,比方说有厂家出于各种目的,包括和推广、广告结合起来,但是如果作为一个真正的销售渠道,想可持续,最终还是要回归利润和成本为单位的。我觉得这个可能目前是应急之下,比方说商业可能没有赚到钱,但可能结合了广告和各方面的策略,这也是个考量。
以后5G网络真正普及之后,视频各方面可能变成随时随地。现在不管是价格驱动也好,还是其他各方面,毕竟看到了与传统渠道完全不同的网络放大效应。
比如,董明珠在京东好像是7点多个亿的销售,人数上次是3点几个亿,有1600万人先后进了她的直播室,最高同时在线100万人。这个是传统渠道做不到的。
但最终它会像电商一样,回归到常态化。价格肯定跟实体店还是有差异的,因为它毕竟消除了很多中间环节。从这一块节约下来的成本能够形成一定的价格优势,但这里面厂家会权衡,线上线下如何平衡,如何摆脱这种冲击,可能厂家会有一些销售体系上的改变。
未来直播是一个特别好的实体经济销售的重要场景。但这些东西都会接受市场的检验,光是靠声誉和原来的名气是不能持久的。包括董明珠以后也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初期是有名气就行,现在靠价格战能玩,大家还去做品牌吗?某种程度上是被挟裹的。
要思考这个问题,未来品牌之路怎么样走?政府多思考一下这些对产业链的影响,可能会比县长区长直接带货要有价值的多。
整体说来,需要反思,销售下沉之外,千万不要搞成品质下沉,或者导向引到价格去了,这对产业是不利的。
企业要冷静思考自己的未来定位,还是建议企业回归到自己的产品品质差异化,对客户的吸引度,而不仅仅是价格。价格战的话只能说是优化了渠道之后可以让利给消费者。一味的超出这个界限打价格战没有意义,反而对企业不利,对企业的整个销售体系经营体系不利。
但市场会有自我调节,比如,当年电商就是价格战,现在的电商不会了。一般一个产业的形成,开始就是这样的,培育消费者习惯。无论共享单车也好,或者是原来的电商平台也好,任何一个行业开始的时候就是用价格战杀出一条血路,所以我们也不必对价格过于担心,或者说过于看不起。等这个产业,尤其是技术,到了一定程度,很多人都会被卷进来,这是好事。它会培养更广泛的用户习惯。
识局:未来主播的阵营是不是也会进一步分化,差距拉大?或者定位进一步明晰?
盘和林:现在主播可能有两种,一种就是像董明珠这样,给自己企业产品代言,还有一种就是李佳琦这种,要做选品,是一个中间商的角色。以后可能后者会更多。会成行成市,这是好事,这样广大中小企业的产品就没必要自己再打造主播。
实际上制造一个网红的成本非常高,不是每个人都有董明珠这么强大的IP。这是稀缺资源,是市场上极少数的顶流,只有非常少的头部企业会这样做。可能像李佳琦这种,会帮助更多企业能参与到这个市场链条里。直播带货可能会改变很多企业现有的体系。
以后直播会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分工,也会进一步形成风格。本质上直播还是个注意力经济,如何围绕这一块来做,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课题,但以后可能会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细化。这一块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因为大家都往这边走。
比方说有的是专业直播,还有像董明珠、罗永浩本身自带流量的,会有不同,但总体说,以后肯定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个人很鲜明的IP的话,可能引起不了大家的注意。
网络它有很鲜明的特征,如果你不是头部、没有个性特征的话,那很可能是没有流量的。网络跟门店还不一样,门店在一个好的位置,不管怎么样多少还是有一些客流的。但网络不存在容量的问题,比如说一个门店承受不了太多客流,它总得外溢一部分,但网络的话真的可能就是马太效应,胜者通吃,可以把所有流量吸到某一个人身上去。
识局:现在很多厂商都试水直播,甚至一些toB的产品也下场参战,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盘和林:其实,直播的成本看起来很低,但对于很多实体经济来说,实际上门槛是非常高的。整个实体经济没有必要一味的去凑热闹,还是做好自己的东西。当然这里面有思维的方向,还是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你要分清楚你的直播优势在哪里,流量优势在哪里,IP怎么做,而不是说只要做一下直播就能够带货的。
原来培育一个网红的成本相对低,但是现在多个人同时的话,流量是有排他性的。比如,有三个人同时直播,就有高下。同样的,原来可能一般的场景鼓捣一下,不需要太高的素质,能砍价就能带货,以后可能这种差异化可能会更明显,对主播的要求也会更高。
这个行当已经被催熟,再加上新技术的来临,也会进一步触发。这是好事,整个来说直播以后可能产业链的分工会更明晰,比方说,直播会成行成市,实体经济未必都用自己的主播,就相当于在网络上的一个商超渠道,把货放在那就行。这里面最终会有市场检验。
但我认为这种渠道和形式对实体经济是利大于弊的。但是目前也有一些问题,就是同质化、打价格战,最后引发品牌的低端化,目前对整个行业实际上是不利的,也很难持久。企业想往直播走,还是要避免。
整个来说,直播销售跟线上线下其他渠道没有本质不同,本质上还是用质量、客户体验各个方面取胜,还是要扎实做好这些东西,光是靠价格战带不来忠诚的客户。
识局:直播是否会对企业的线下销售渠道带来冲击,应该怎么平衡线上和线下关系?
盘和林:现在对企业经营能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直播对原有价格体系、销售体系的冲击怎么样,会给企业带来很严峻的挑战。比如,某个企业,100个亿是生存的空间。直播带货能不能越过这个空间?如果越过了这个空间,原来的渠道都可以改变,关掉都可以。如果没有越过的话,实际上线上线下还是有矛盾的,这种冲突怎么去平衡,怎么去解决?这仅仅是一个角度。
还包括售后怎么做,传统渠道有售后、投诉等机制,可能整个组织构架都需要改变,对企业的经营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这不是变化、不是优化,而是一个全新的变革。但没办法,这是趋势,你不变,最后连变的机会都没有。
企业第一个要明确,直播是非常贵的。这个贵体现在哪个地方?看起来只要有个手机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并不带来流量。这后面是一系列复杂的IP产品的市盈率价格体系,不是架一个手机就可以的。跟原来的互联网的模式相似,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这个大家应该是深有感触的。不是说开个网站做个线上业务就有流量的,这是必须要明确的,不要去凑热闹。
第二,长久的话,线上线下没有本质不同,就是围绕客户的价值体验。
第三,平衡好线上线下。至少在线上没有成为主渠道的时候,如何不冲击自己的主渠道。比如,线下没有,某一款完全只有线上,这样区隔出来,不冲击那一块,但本质上消费者也没有笨到这个程度,像有些啤酒在酒吧就比市场上的贵,实际上消费者也并不是不知道,只不过某些场景产品而已,但可以做适度区隔。还是回到这所有的环节,就只有一条,老老实实提供消费者价值。
消费者价值肯定不止价格一个维度。价格是消费者价值实现的一个维度,但绝对不止这个,而且实事求是的说,现在整个来说还是供给过剩、消费需求不足的,所以怎么样告别原来的规模经济,差异化的吸引消费者,可能是直播的本质,也是直播持久的那个部分。
像董明珠他们的出现,除了个人IP强大,自带流量的转换之外,实际上也是原来合伙砍价模式大家审美疲劳了,突然出现这些带有一定质量内容的,还是有很旺盛的生命力。
知识类型的直播最近有所上升,有价值有品位的一些可能短期来说看起来流量会低一点,但实际上我认为是往上走,而且它的转换价值和各方面可能也比原来的好,对企业的经营策略会好,我觉得还是往这方面走。开始的时候热闹的甚至有点低俗的,或者合伙砍价的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最终可能还是回归到有内涵有内容的直播,大家愿意看,在这个过程中也体验了一些东西,未来直播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升级。
识局:直播销售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盘和林:大家都想做直播,也尝试了不少,但大部分尝试的流量并不好。这里面只有头部的一部分会好一些。未来可能会变成一个资源特别集中的市场。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就是这样,也是它的特征,但是整个来说以后也还是有机会的。除了大的头部,细分市场的头部也可以,区域市场的头部也可以,这里面会有很广阔的生存空间。打铁还需自身硬,主要是看你自身能力和水平。
市场只要往前走,这些东西是自然而然会萌发生长出来的,不需要操心太多。最后就是看能力,以创新来寻找市场缝隙。我们比较乐观的看待这个市场的潮流往前走。
这次疫情催生、激发了这个产业,或者说是按下了快进键,但本质上就是要往这方面走的。尤其是新技术来临的时候,就像当年智能手机一来,很多产业想不变都不可能。
企业要正视这种改变,如果你不往这走,可能三五年后,或者比这个时间还短,就会面临问题。5G的速度来得多快,今年基站建设很快,可能现实中不一定是实验室做的那么完美,但语音跟应用已经没什么问题。这个时代一来,低时延高带宽,还有海量的机器连接,我们原来想象不到的物联网,或者实现不了的,因为4G的局限性,到5G比较普及,会飞速进展。他来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所以企业现在不变革,以后就会被淘汰。我们处于变革前夜,企业要积极拥抱新变化,尤其在稳住现在基本盘的时候,要往前走。
海量机器链接,不是人的链接,万物互联。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有可能在家里,有很多屏幕,打开车就有一个屏幕,这个屏幕是联系起来的,而且观感的颗粒度低,几乎跟真实的没什么区别。然后会有很多种大数据,各种各样的维度,体验更强了,强到什么程度我们无法想象,这么显著的差异,会生成很多应用场景,很多全新的应用产品。
直播可能还会有更多变化,我们现在还无法完全预料。我相信未来直播形式会更丰富,比如互动方面,现在只是文字,假如技术进步和各方面发展,整个应用场景我们会有想象不到的。比如,大数据会把观众分门别类,凑热闹的、购买可能较高的,一下就区分出来。甚至未来直播不仅是销售,还是客户体验、客户互动的一个新产品。
未来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不是一阵风,直播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在里边,技术会赋予它全新的生命,整个数字技术的进步,会赋予它全新的空间,它还有市场适应的能力,会更加完善,有无限的想象在里边。要始终相信我们人和市场有修正的能力。总的来说,未来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到来。
责任编辑:霍琦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联系人:孙剑嵩
- 邮箱:building8@staff.sina.com.cn
- 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