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局|李稻葵谈政府工作报告:货币扩张和财政扩张是同步的

2020-05-24 09:11:12 作者:刘丽丽 收藏本文
A- A+

  文|刘丽丽 8号楼工作室

  划重点:

  此次特殊国债数额背后的考量应该是留有余地的,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直接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这里面的考量,就是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困。

  特别国债券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货币扩张的举措。

  反对央行和财政部私定终身,那就是赤字的货币化了,既没有必要,而且也使不得。

  今年的货币扩张和财政扩张是有机的、同步的,不要把这两个事情分开。

  政府工作报告里说要保持汇率基本稳定,也是表达了一个决心。

  利率下行肯定会传递,理财产品的利率下降是很自然的。

  要增加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这是抓住市场的脉搏了。

  尽快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是谋长远的重要之策。

  “非常务实,今年毕竟是重大的风险挑战之年,而且两会时间推迟了这么久,是非常谨慎的,会上很多报告都大规模压缩了,讨论也减少了形式主义的东西,直奔主题,这是今年最主要的变化。”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这样说起今年开会的感受。

  对于代表委员们的会议生活状态,他坦言,“都是全封闭,专心致志开会,像我这样家在北京的委员,也绝对不能回家,大家都住在驻地,只能晚饭后在院子里转一转。”他认为,这样开会实际上是提高了效率。

  关于正在热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他表示,此次特殊国债数额背后的考量是留有余地的,直接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说明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困。今年的货币扩张和财政扩张是有机的、同步的,“反对央行和财政部私定终身,那就是赤字的货币化了,既没有必要,而且也使不得。”未来应尽快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才是谋长远的重要之策。

  识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并通过特殊转移支付,将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和您5月中旬曾提出的“发行1.5万亿元特别国债”的说法,基本上不谋而合,只是额度略少。您如何解读这个新政策?

  李稻葵:首先要关注数量,其次是关注支付方式。特别国债的数量比很多人的预期要少一点,之前我的预计是1.2-1.5万亿,现在只有1万亿。

  此次特殊国债数额背后的考量应该是留有余地的,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不知未来半年或明年是不是还有新的不确定性出现,疫情会不会反复,境外输入会不会反弹,国际贸易、外资会不会出现新的动荡?美方会不会又出难题?第一阶段贸易谈判的协议会不会有变?明年外贸出口形势会不会恶化?所以,留一些点弹药,以防不测。

  特殊转移支付的方式,和之前预计的不太一样。原来预计可能要拿一部分给金融机构作为资本金,增加资本充足度,这次并没有,而是直接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这里面的考量,我相信就是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困。

  因为地方政府最知道谁家困难,谁家不困难,他有这个信息,他知道哪些群体最需要援助,哪些相对而言不需要援助。所以这次从方式上讲是一个很好的分权的办法,不是中央政府直接在北京制定方针,然后再给各个需要援助的群体。中央政府看不准,地方政府看得比较清楚。

  从历史上看,这种转移支付是不多见,是特事特办。

  识局:报告还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您认为可能会有什么措施和操作会陆续出台?

  李稻葵:从数据来看,最近三四年我们的广义货币增长速度是低于名义GDP的。这几年,我们的货币政策事实上是比较保守的,甚至说是收缩的。去年中国经济不能算是一个非常快的增长年。今年要扭转这个趋势。相信广义货币增长速度肯定要超过名义GDP,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怎么做?估计大量的还是会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包括央行会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各种债券,也包括特别国债券,央行不是直接去财政部买,是在二级市场上买。比如,商业银行都在公开市场上买特别国债券,买了以后他们可能缺钱,就再卖给央行,央行把现金交给这些银行,大概是这么一个机制。

  所以,特别国债券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货币扩张的举措。发出来的1万亿特别国债券,也包括3.75万亿的地方债,最后或多或少的还是要由央行买走。

  也应该如此,但不是央行直接去财政部买。我反对的是央行和财政部私定终身,私下买,那个不好。那就是赤字的货币化了,既没有必要,而且也使不得。那样的话,就等于把中国人民银行和人民币的公信力打破了。央行手里拿了一大批没有经过市场定价的财政部的债券,这就是美国的玩法了,这个我们玩不起,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

  要强调的是,今年的货币扩张和财政扩张是有机的、同步的,不要把这两个事情分开。

  识局:报告提到,“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您认为这句话释放了什么信号?

  李稻葵:今年的人民币汇率,实际上可能面临着巨大冲击。如果美国的疫情控制稍微好一点,基本稳定,那么美国的金融市场就开始稳定了,主要是债券市场,现在股市已经很好,如果债券上再稳定的话,很多资金就会从美国市场跑到国外来了,跑到中国来。因为他们觉得美国的市场不可能再涨了,美国的债券利率太低了,就会寻求高利率的债券,这时候就把人民币汇率顶上去了。

  相反,如果美国的金融形势、经济形势不稳定,或者贸易谈判不顺利,各种加关税,人民币就会受压。

  今年汇率还是面临很大挑战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说,要保持汇率基本稳定,是一个很重要的表态,就是我们会干预的,不能让他随便波动。因为汇率如果控制不住,会影响世界经济,还有国际金融界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其实这句话也是表达了一个决心。

  识局:有经济学家预测存款基准利率很快就会下调,您怎么看?

  李稻葵:现在老百姓大部分已经不是靠存款利率,都是在看理财产品的利率,应该理解为理财的利率。理财的利率是随行就市,完全市场决定的。

  报告里提到,要促使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有明显下降。就是说央行一定会通过商业银行扩大贷款,让企业更容易融资。企业更容易融资,利率下行肯定会反过来传递,传导到理财产品的利率,下降是很自然的,确实会下降。

  识局:新增的3.7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会对市场有比较大的影响吗?

  李稻葵:会不会导致流动性紧缩?我认为不会。因为今年央行会最终成为这些地方债的购买者,流动性会相应增加。这些专项债券不会由现有金融机构全盘购买,央行肯定会在二级市场上操作。所以对流动性冲击有限,股票市场应该放心,这个不会冲击流动性。

  会不会抬高利率呢?也不至于抬高利率,因为这个专项债来了以后,地方政府下面的很多投资平台就相对宽松了,资金宽松一点。地方政府往往是通过投资平台或者银行去借钱,专项债来了以后,很多地方政府就用专项债去搞建设了,所以事实上对银行贷款,对信托的需求,至少来自于地方政府的会有所下降。这个反过来对企业是好事情。

  对于债市来说,应该是利好消息。债市的规模会扩大,央行或多或少会进来回购,从商业银行机构里回购。对债市的交易而言是好事,交易会很活跃,利率可能会下行。

  识局:报告还提到了“两新一重”,包括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其中还特别提到,“要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

  李稻葵:这是个亮点。新型城镇化指的是什么?现在很多外来务工人员,还有城市居民,他们实际上很多还是要回到县城去生活的。比如我家阿姨,跟着我们十几年了,在老家已经买了房子,再过几年退休就会回老家。她对老家熟悉,生活费用也不高,相对可控。在城里打工多年,挣了点钱的外来务工人员工,不工作了以后一定会回老家的。老家一般是三四线城市。

  还有他们的亲属,比如在老家生活的父母,年纪大了,也希望进城生活,农村医疗条件不如城里。

  所以三四线城市现在是农村居民和部分在一二三线城市打工,快退休的这部分60后的归宿,这个我认为抓得很准。这条是跟着市场走的,跟着百姓的需求走的。

  这一部分城市要增加他们的人口吸纳能力,该修路的要修路,地下管网该修要修,包括通讯设施、小区改造。我认为这条抓得很准,这是抓住市场的脉搏了,是很好的亮点。

  识局:今年要编制“十四五”规划。这些新政策可能会对“十四五”规划有什么影响?

  李稻葵:这次疫情之后,加上美国的反全球化浪潮,让大家搞明白一件事情,就是中国经济要发展,外需现在靠不住了。而且我们也是大个子了,我们实体经济规模已经世界第一,所以靠外需靠不住了。我们马上就要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里毕业,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了,再搞出口加工是不行的。

  我相信“十四五”规划要提出新的理念,也是我长期在呼吁的,就是想方设法通过城镇化来提升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

  我们现在是4个亿的中等收入人群,这4个亿,我测算花15年时间可以翻番到8亿,那么到2035年如果我们达到8亿中等收入人群的话,中国市场将巨大无比,是全世界第一。那时我们内需就很稳固,自发增长的动力非常强。8亿中等收入人群是什么概念?是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中等收入人群总数的1.5倍,比他们还多50%。这就非常厉害了。

  相信这会提上议事日程。其实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有侧面的表述,做大市场,挖掘市场潜力,这是一脉相承的。希望这些能够在“十四五”规划里体现出来。

  我今年就提了一个提案,就是建议国家尽快制定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计划。

  首先,中等收入人群是社会的稳定力量,是消费的主力,也是劳动力来源的主力,他们受过很好的教育。现在我们是4个亿,世界第一,但还不够稳固。如果能翻一番翻到8个亿,就稳固了。

  怎么办呢?抓三点。一个城镇化,一个是减税,减个人所得税,第三个是区域调整,各个区域发挥龙头城市和重点城市的作用,扩大城市规模,区域规划要到位。

  我认为这是谋长远的重要之策,非常重要。中国还有4亿人口能够进入到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要适当给他们减税,对中国人是利好,对全世界也是利好。我们可以买全世界的产品,这是一个凝聚国内国外各界人士的提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赵慧芳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