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吴清: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原保险市场 发展潜力巨大
吴清: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原保险市场 发展潜力巨大

吴清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原保险市场,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分别还只是全球水平的58%和75%,应该说发展潜力还非常巨大。[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4日  09:40
周延礼:中国保险未来五到十年仍可保持10%-15%的增速
周延礼:中国保险未来五到十年仍可保持10%-15%的增速

周延礼表示,因为在全球保险业增长都是低速的,而我们是高速增长,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未来五到十年仍然可以保持10%-15%的增速。[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4日  10:37
安盛信利保险史德平:上海再保险中心是非常好的愿景
安盛信利保险史德平:上海再保险中心是非常好的愿景

Peter Schmidt(史德平)表示,上海再保险中心是一个非常好的愿景,我们将会进一步共同支持这一愿景的实现。为了满足中国未来的保险需求,我们都需要有非常良好的监管环境,要高效透明并且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4日  11:48
周延礼:回顾中国保险业历经40年的发展 是巨大的跨越
周延礼:回顾中国保险业历经40年的发展 是巨大的跨越

保险业如何走这条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大家可能看到今天的中国保险市场,没有看到以前保险市场的过去,一步一步走过来实际也是非常艰辛的路程。”周延礼称。[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6日  16:00
洪波:把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诸多挑战作为突破口
洪波:把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诸多挑战作为突破口

洪波指出,同时我们也看到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专业再保险公司数量相对有限;再保险市场供给存在结构性不足;再保险市场在技术力量、承保能力、全球定价权和话语权方面,和国际发达再保险市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等等。[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6日  16:19
张仁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保险和再保险企业责无旁贷
张仁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保险和再保险企业责无旁贷

张仁江表示,我们海外利益的规模在不断壮大,在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复杂的海外风险。这种风险既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也有巨灾风险、社会风险、管理风险。[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6日  16:37
常青:再保险的商业模式在从风险分散向风险咨询转型
常青:再保险的商业模式在从风险分散向风险咨询转型

常青表示,再保险业和直保行业一起,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我觉得再保险业我们是甘心当隐形英雄的。[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6日  10:38
于巍东:细化风险管理标准 实现建筑质量风险量化分级
于巍东:细化风险管理标准 实现建筑质量风险量化分级

于巍东表示,下一步要更加细化完善风险管理公司的服务标准,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质量风险点的筛查,实现建筑质量风险量化级的分级,以达到提高建筑质量的最终目的。[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6日  16:38

日程安排

  • 11月04日上午

  • 11月04日下午

  • 11月05日

  • 08:30-09:00

    签到

    09:00-09:02

    开幕

    09:02-09:11

    会领导致辞

    09:11-09:20

    市领导致辞

    09:20-09:40

    全球再保险专家证书颁发证书

    09:40-09:45

    外籍专家代表发言

    09:45-09:50

    首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启动仪式

    09:50-10:05

    茶 歇

    10:05-10:25

    嘉宾主旨演讲
    周延礼

    10:25-10:45

    嘉宾主旨演讲
    李有祥

    10:45-11:00

    发挥国际化优势,助力上海再保险中心建设
    洪波

    11:00-11:15

    发挥国家再保险职能,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张仁江

    11:15-11:30

    再保险市场的中国逻辑
    常青

    11:30-11:45

    产品创新——IDI为国家建设保驾护航
    于巍东

    11:45

    论坛闭幕

  • 13:30-17:30

    分论坛——太平集团

    13:30-17:30

    分论坛——中再集团

    13:30-15:00

    研讨会——优普救援

    13:30-15:00

    商务会议——汉诺威再保险

    15:30-18:00

    分论坛——场外活动——善诊

    15:30-18:00

    分论坛——法国再保险

    13:30-18:00

    商务洽谈

  • 09:00-12:00

    分论坛——慕尼黑再保险

    09:00-12:00

    商务洽谈——善诊

    10:00-12:00

    分论坛——东大经纪

    12:00-13:30

    午餐

    13:30-18:00

    讲座——中怡经纪

    09:00-18:00

    商务洽谈

最新新闻

于巍东:细化风险管理标准 实现建筑质量风险量化分级
于巍东:细化风险管理标准 实现建筑质量风险量化分级

  新浪保险讯 “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于11月4日在上海举行,法国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于巍东出席并发表题目为《产品创新——IDI为国家建设保驾护航》主题演讲。 法国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于巍东 于巍东表示,下一步要更加细化完善风险管理公司的服务标准,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质量风险点的筛查,实现建筑质量风险量化级的分级,以达到提高建筑质量的最终目的。我们通过建筑质量潜在缺陷这个保单,在这个基础上开发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有关保险产品,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我们的创新。 以下为演讲原文: 今天上午由于时间关系可能大概讲一下,如果不能详细讲,今天下午我们有分论坛,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参加下午的分论坛的讨论。 首先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根据《拿坡仑法典》1768条,以这个为基础建立开发的产品。这个产品在法国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但是发展的不是很好。他因为发展的不好,主要是非强制性产品,主要是受到了开发商强力的抵制,所以这个产品效用发展不好。1969年到70年代,法国的经济发展是强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法国经济发展是非常好,同时也是大兴土木的时间。这个时候就发现基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这样已经建成项目的赔损非常厉害。因此1978年法国议会通过投票建立了一套法案,把建筑质量存在缺陷保险定为强制性保险。 在全球目前来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定为强制性保险,所以我们要做这个“一带一路”,要是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这个产品也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个产品。因为很多国家列为强制性保险。 刚才我说了大概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列为强制性保险,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已经通过了立法,把这个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也作为一个强制性保险,还有的国家正在通过立法。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通过立法的形式把这项保险作为一个强制性保险。 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都保什么样?比如有的地方是保住宅建筑、市政项目还有工业项目什么都可以,但是因为他是一个强制性保险,所以每个国家在执行这个的时候,根据每个国家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建筑质量潜在缺陷在住宅方面,比如以加拿大还有美国,美国只是一个州作为强制性的保险,其他的国家都是属于市场推行。日本还有中国的上海,可以明确地说上海在我们国家是第一个通过地方立法,把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列为强制性保险的第一个省市。北京其实和他立法启动时间差不多,但是他的实际推行是在今年11月正式推行起来,比上海晚的多。 还有在住宅建筑和商业建筑,是在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一共六个州,有五个州是实施这个,在实施所有的建筑类型以及市政工程只有这两个国家。 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一个非常特殊的点,在传统保险里面一般保险人跟被保险人签署保单以后,就看是否出险,出险的及时赔付。但是在这个保单非常强调风险的事先管控,因为做医生也好,其实医生有两个职责,第一个职责是预防疾病,第二个职责才是当病人生病以后积极给病人进行治疗。这个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也是本着这个哲理,也就是说他在事先就积极进行风险管控。比如保险公司在招标投标成功以后,就积极地马上开始购买保单,保险公司在签署保单以后马上认定我们的风险管理公司,这个风险管理公司是专业的建筑工程咨询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对勘察、设计以及建筑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估,在这个基础上风险管理公司提供RD0报告,这个报告保险公司至关重要,因为保险公司基本定价其实跟这个有直接联系。 大家不要以为每一个项目都经过了勘探、设计、施工等等,虽然介入的人很多,经过了多道关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发生各种风险的苗头还是普遍存在的。在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公司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并对整改方案进行评估,对材料、工艺都进行审核,在这个基础上向保险公司提供RD1到RD5的报告。比如我们现在咱们的建设部代表国家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这个就把我们的风险点从简单的施工地,延长到了购置现场。在此基础上风险管理公司提供了符合设计施工要求的RD6报告以后,这个项目才能正式竣工。他跟我们传统保险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以防控为主,事先风控。 在中国其实开始的时候是上海北京同时,但是上海进展的比较快。2005年已经进入我国政策的调研,2006年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4个城市进行过试点,这也是大家共同努力;2012年上海进行了首轮的试点;2016年第二轮试点;2017年住建部推出九省市的试点;2017年深圳部分区域展开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试点工作;2019年11月北京的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正式落地。 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在上海走在全国最前沿,从2011年的4月我们参加到立法过程中,通过人大一审、二审最后三审的时候通过,然后进行了条款设计等等,包括共同体的建立,然后再正式出台。上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主要是以《上海市监督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第19条,也就是说这是2012年3月生效的,以这个作为具体的规定。 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经历了这么多,大家可以从中看到首张的保单是在2012年的11月,第一轮试点2015年10月到期。从2016年5月,也就是50号文正式发布,在2016年的10月份我们正式开始了第二轮的试点。 深圳是2016年由深圳市住建局、保监局与深圳市有关单位共同开展了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研究,由福田区开始的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项目的试点。现在不光是福田区,罗湖区和光明新区也开始了,但是都是以区为单位。北京市开始的时间和上海市基本一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推行的没有上海那么快,最后在今年的11月我们正式出单,实际上真正的实际出单是本月,比上海还是晚了一点。 我们刚才讲了在国际上的一个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图,这个单属于我们中国本地化的一张图,我们在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里面实际的阶段。在施工方招标完成后建设单位投保,投保以后刚才我们说到了RD0的报告就由风险管理机构出具。这个保单应该在施工许可证拿到之前,就应该投保这个保单。风险管理机构一旦被任命马上进入工作,尤其是在施工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国际上一个很大的区别,我们从北京和上海都有两年期的观察期,主要是根据我们中国的国情,因为我们要尽量把保费压到最低,而且这两年开发商还基本都在,这样如果有了质量问题他们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还有一个就是施工单位也还在场。这种情况下根据和住建部门多方的沟通,最后确定我们在中国目前来讲有两年的观察期。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十年的保险公司对广大的消费者进行十年的保险赔付责任。 这个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到底能给我们的建筑质量,能够确实做到改善建筑质量的问题吗?因为这是长期的业务,现在在中国我们没有数据能够表明,但是我们用国外的数据是可以的,这两个图表明确表明。一个图表是从损失的事件上,另外一个表是从损失事件的金额上,从两个表都明确表明在通过实施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以后,建筑质量的明显改善。 我们在中国主要是经过住建部门以及行业共同的不懈努力,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在中国得到了基本认可。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加上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机构,我们的共同努力,我觉得这个地方确实能够做到事先的风险防控、事后的积极理赔,以及对责任方的责任追踪,确实能够改善我们的建筑质量。 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更加细化完善风险管理公司的服务标准,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质量风险点的筛查,实现建筑质量风险量化级的分级,以达到提高建筑质量的最终目的。我们通过建筑质量潜在缺陷这个保单,在这个基础上开发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有关保险产品,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我们的创新。 我在这里说的就是简单的介绍,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在下午有一个分论坛,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6日 16:38
张仁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保险和再保险企业责无旁贷
张仁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保险和再保险企业责无旁贷

  新浪保险讯 “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于11月4日在上海举行,中国财产再保险总经理张仁江出席并发表题目为《发挥国家再保险职能,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 中国财产再保险总经理 张仁江 张仁江表示,我们海外利益的规模在不断壮大,在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复杂的海外风险。这种风险既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也有巨灾风险、社会风险、管理风险。一些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投资,偏重于高风险的地区,在亚非拉地区的投资超过90%。同时也集中于高风险的行业,主要在道路交通和能源资源方面的投资,占到了64%以上。 张仁江指出,各种风险也是相互交叉的,前述的这六大风险在我们中国企业的投资里是相互交叉,应该说风险也是非常复杂的。对于这样一些风险,我们如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于中国企业的话,保险和再保险企业应该是责无旁贷。 以下为演讲原文: 各位领导、嘉宾: 大家上午好! 我与大家共同分享的主题就是再保险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从两方面来说:一个方面是保险业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大背景,另一方面就是中再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开展的工作。 一、首先从大背景来看,应该说“一带一路”的建设正在走深走实,2013年习近平主席倡导了“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座谈会上,习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总结到: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他也强调高度重视境外风险防范,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0910) 2017年底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资产总额已经超过了6万亿美元,并且平均每年以20%多的增速增长。2018年中国对外承保工程新签合同总额达到2418亿美元,在“一带一路”上我们投资合作的情况,从2015年-2018年来看,每年投资的总额非金融类的直接投资,和我们保险再保险密切相关的已经每年超过150亿美元。连续几年新签订的合同,在“一带一路”上新签的一些承包工程的合同,每年都超过一千多亿美元。 这说明我们海外利益的规模在不断壮大,在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复杂的海外风险。这种风险既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也有巨灾风险、社会风险、管理风险。一些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投资,偏重于高风险的地区,在亚非拉地区的投资超过90%。同时也集中于高风险的行业,主要在道路交通和能源资源方面的投资,占到了64%以上。 另外各种风险也是相互交叉的,刚才说的这六大风险在我们中国企业的投资里是相互交叉,应该说风险也是非常复杂的。 对于这样一些风险,我们如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于中国企业的话,保险和再保险企业应该是责无旁贷。2017年4月,原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指出保险业作为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自身特点决定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天然的优势,能为“一带一路”跨境合作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与服务,减轻我国企业“一带一路”的后顾之忧,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再作为中国国内再保险的主渠道,我们服务“一带一路”应该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二、接下来跟大家汇报一下中再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所开展的一些工作。 1.突出主业、着力创新,全方位提供了“一带一路”的风险保障。 中再应该是为中国“一带一路”提供保险最主要的公司之一,近年来我们通过合约和临分的方式,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018年我们为国际市场提供了约人民币3万亿元的风险保障,保险范围覆盖了常规的险种和特殊险种。 2.着力创新,贡献本土化的风险解决方案。 中国企业走出去绑架勒索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也是大家的痛点。2017年中再首创了国人国宝的解决方案,重点为中国企业及海外员工提供绑架、勒索和赎金的保险保障。同时为了解决风险防范问题,我们与国内五家领先的安保公司成立了安保共同体,并达成了独家的一些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为重庆市整个走出去备案的41家企业,共2346名海外员工,提供了910亿的安全保障。也为中国铁建、中国石油等重要的国内企业,给3100名海外员工提供了近4000亿的风险保障。 3.对接需求,升级风险保障产品和服务。 我们在推出国人国宝首个产品之后,又在去年落地了国内首个中文产品(音),同时我们还在预防风险上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服务,发布了海外绑架风险报告和地图,同时发布了境外绑架事件的应对实务手册。 4.搭建平台,推动行业共同体建设。 我们在中国银保监会的带领下参与了国内“一带一路”共保体的课题研究,第二方面参与了“一带一路”国际平台的建设。2017年我们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持下,由我们的新加坡分公司牵头并作为管理机构,建立了新加坡“一带一路”的联合体。在联合体下面有三个小组能够为“一带一路”提供最大的承保能力,达到15.45亿美元。在今年我们又推动成立了新加坡政治暴力险的共保体,可以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2.5亿美元的承保能力。 也就是在刚刚结束的新加坡再保险大会上,新加坡的财政和教育部长在大会的发言当中对中国和新加坡再保险方面的合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赏。 另外我们正在推动建立英国“一带一路”保险的合作机制,现在我们已经跟英国财政部下属的“一带一路”推进委员会加强合作,正在筹建“一带一路”英国共保体。 5.我们建立线上互通的服务平台。 这两年我们连续在保险科技方面进行了“一带一路”平台的项目建设,主要在“一带一路”方面的平台建设,一个是“再·通”平台,一个是“再·医”平台。通过这两个平台,我们可以实现线上的咨询和风险的预警,以及一些培训,并在线上提供一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6.深化合作,布局全球服务网络。 为了解决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当地保险出单的一些问题,我们与“一带一路”上的海外的31家保险机构建立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关系,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能够为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海外利益提供当地的一些服务渠道。另外我们在2017年8月也借助到金砖五国峰会的时候,倡议并建立了金砖五国的保险和再保险的合作支撑体系,和金砖五国最大的直保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了金砖五国的保险和再保险合作机制。 另外近几年我们与南非、葡萄牙、西班牙、巴西、巴拿马等国家,最大或领先的一些保险公司也签署了相应的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我们在海外的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到五大州。 2018年中再收购了乔设(音)保险集团,境外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扩充。我们借助于乔设(音)在国际方面的一些经验,还有他的产品和技术优势,目前也和国内国际共同互补,一起为“一带一路”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保障。 7.加强和国际的交流,倡导行业伙伴共同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 近几年来中再在国际方面的交流可以说越来越多,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在国际倡导了一些高端的国际合作的论坛,另一方面我们也参与到国际方面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些探讨。通过这样一些交流,我们在国际方面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给中国走出去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一些风险保障。 最后因为中再所做的工作毕竟有限,我们愿意与国内和国际同行共同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6日 16:37
洪波:把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诸多挑战作为突破口
洪波:把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诸多挑战作为突破口

  新浪保险讯 “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于11月4日在上海举行,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副总经理、太平再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波出席并发表题目为《发挥国际化优势,助力上海再保险中心建设》主题演讲。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副总经理、太平再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波 洪波表示,目前上海已经聚集了众多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具备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上海保险交易所搭建起了保险、再保险、保险资管三大交易体系和国际再保险交易系统创新保险平台,这些均为上海聚集再保险机构、推动再保险创新、打造国际再保险中心提供了重要基础。 洪波指出,同时我们也看到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专业再保险公司数量相对有限;再保险市场供给存在结构性不足;再保险市场在技术力量、承保能力、全球定价权和话语权方面,和国际发达再保险市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等等。我们注意到上海正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大部署,加快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并将之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口。 以下为演讲原文: 非常高兴参加首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我谨代表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向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国太平作为唯一一家管理总部位于香港的中管金融企业,自1929年在上海创办起已经走过90年的发展历程,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60万名内外勤员工,24家境内外子公司和2000余家各级营业机构的大型跨国金融集团,业务范围涵盖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两天以后的11月6日,中国太平将迎来创新90周年的自信,一直以来中国太平始终将再保险业务作为集团经营的核心板块,始终积极参与全球再保险市场发展。目前集团旗下的太平再保险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亚洲市场的核心再保险公司之一,连续多年稳居香港再保险市场第一位。今年第23届亚洲保险大奖的颁奖典礼上,太平再保险公司也荣获大奖。 作为扎根中国的全球再保险参与者,中国太平深刻感受到全球再保险市场的不断变化,和中国再保险的迅速发展。借此机会,围绕合作共赢的会议主题,我代表中国太平与大家分享几点关于全球和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的看法。 首先中国太平坚信世界再保险发展离不开中国,开放的中国也一定可以为全球再保险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全球再保险行业发展相对平稳,但也面临着增长动力不足的现实挑战。过去两年受气候变化的因素影响,全球巨灾频发,对再保险行业承保业绩带来严重影响。2017、2018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达到2190亿美元,在全球前五十大再保险公司中,2017年有超过七成的承保亏损,2018年也约有一半的承保亏损。 2017年全球再保险市场资本总量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之后连续两年保持稳定,有利于费率改善。截止到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财险费率连续七个季度回暖,特别是财产险受巨灾冲击,费率走强的趋势较为明显。 在此背景下新的来自中国业务的快速增长十分有助于全球再保险市场加快复苏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2018年中国市场分出(5940)中国始终秉承开放共赢的态度,坚持向全球开放再保险市场。 目前在中国内地市场活跃的离岸再保险合约,分保接受人500多家。2018年离岸再保险公司和外资再保险公司分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60%。同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催生了庞大的保险市场和投融资需求,将吸引全球险资继续聚集中国市场。 随着近期一系列金融业扩大开放新举措的出台,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已经按下了加速键,中国再保险市场必将迎来政策和业务的双重利好。中国太平十分欢迎全球再保险同仁更多走进中国市场,愿意与全球再保险同仁共同参与到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建设中来,深化合作、共同发展、共享成果。 其次,中国太平认为上海一定可以成为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又一个重要中心,并衷心希望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能够成为全球再保险人定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上海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金融改革创新的先行区,上海自贸区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目前上海已经聚集了众多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具备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上海保险交易所搭建起了保险、再保险、保险资管三大交易体系和国际再保险交易系统创新保险平台,这些均为上海聚集再保险机构、推动再保险创新、打造国际再保险中心提供了重要基础。 同时我们也看到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专业再保险公司数量相对有限;再保险市场供给存在结构性不足;再保险市场在技术力量、承保能力、全球定价权和话语权方面,和国际发达再保险市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等等。我们注意到上海正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大部署,加快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并将之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口。 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要发展再保险市场,探索设立一带一路再保险承保共同体和运营平台。 为此我们建议: 1.监管部门推动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功能作用,大力支持再保险企业提供再保险产品供给和技术创新能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支持加快再保险市场发展,增强中国保险企业参与全球保险与再保险资源配置的能力,提高在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影响力。 2.上海市能够积极利用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创新优势,在再保险业跨境结算、资金流动、境外投资等方面先行先试,全方位推进上海保险业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加快建成立足中国、面向亚太、辐射全球的国际再保险中心。 3.上海市能够借鉴国际经验,加强配套机制的建设,构建公平合理的营商环境,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更多聚集再保险机构和金融保险人才,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使上海成为连接国内外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枢纽城市。 4.我们更希望此次的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作为国内首届全球再保险年会,能够坚持办下去,为全球再保险人,特别是关注中国市场的国际再保险人提供战略对话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深化全球保险和再保险合作、推动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加快推动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中国太平将全力支持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今年初中国太平确立了集团新时代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加快集团上海总部基地的建设,打造集团全球运营服务保障基地和境外机构的重要管理平台,并将打造集团境内再保险中心作为上海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与上海市打造再保险中心建设不谋而合。下一步我们将立足集团上海战略平台,发挥跨境综合金融和国际化优势,加快推进在上海的再保险机构布局,与上海有关方面加强资本层面的合作,将境内的再保险法人机构总部迁到上海,共同推进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发展。 同时发挥太平在保险熟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优势,联合国际国内合作伙伴,在上海设立亚太再保险研究中心,作为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的智库机构,力争将太平再保险打造成为中国再保险市场与全球再保险人的联系纽带,在更广泛领域、更高层次与国际再保险同业加强合作,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助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6日 16:19
周延礼:回顾中国保险业历经40年的发展 是巨大的跨越
周延礼:回顾中国保险业历经40年的发展 是巨大的跨越

  新浪保险讯 “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于11月4日在上海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出席并发表题目为《中国保险业发展回顾与展望》主题演讲。 “保险业如何走这条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大家可能看到今天的中国保险市场,没有看到以前保险市场的过去,一步一步走过来实际也是非常艰辛的路程。”周延礼称。 周延礼表示,作为一个保险从业人员,我们回顾保险业的发展也是如此。1959年国内的业务全面停办,1949年到1959年,1959年以后开始停办,一直到1979年才开始恢复业务。经过这40多年又有快速发展,发展到19.5万亿的总资产,承担的风险保额7700多万亿,这是巨大的跨越。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 周延礼 以下为演讲原文: 题目刚才主持人已经宣布了,回顾一下我们保险业。这是我自己拍的一张照片,从这里开始讲起。一开始先讲几个数据,一个是19.5亿的总资产,这是保险业的家底。第二个保险风险保额7700万亿。刚才我在致辞当中也讲到我们有7家保险公司进入世界五百强。另外大家会问这样的问题:保险业如何走这条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我今天想和尤其是境外的甚至远道而来的嘉宾们分享。大家可能看到今天的中国保险市场,没有看到以前保险市场的过去,一步一步走过来实际也是非常艰辛的路程。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就站在观礼台上看到仪仗队走过的时候,前面第一个国旗是中国共产党党旗,第二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三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这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而取得的成就。一个国家不会无缘无故地从一个一贫如洗的过去,走到今天繁荣发展的第二大世界经济体、第一大的进口国、第二大的外资吸收国。所以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世界市场的地位,从经济贸易、外资的收入,都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发展。 作为一个保险从业人员,我们回顾保险业的发展也是如此。1959年国内的业务全面停办,1949年到1959年,1959年以后开始停办,一直到1979年才开始恢复业务。经过这40多年又有快速发展,发展到19.5万亿的总资产,承担的风险保额7700多万亿,这是巨大的跨越。 这里强调几家保险公司,比如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中国太平洋等这些保险公司都进入了世界五百强。我们中国再保险公司也是亚洲最大的保险公司,在全球的再保险行业当中也有一席之地。在香港太平再保险公司也很不容易,也是一个上市公司。 通过这些可以得出一个结论:70年沧桑剧变,70年的春华秋实,70年人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致敬新中国,致敬民族开放伟大复兴的道路。 这个照片是当天晚上的夜景,这个国旗是巨型的国旗,后面是LED显示屏。我在这个位置上拍下来非常壮观,你在现场看和看电视的效果绝对不一样,展示中国人的自信、自豪、自强的这样一种效果。 这个是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锦标赛上得了冠军,29号得了冠军,回到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1号上到花车上。女排是在最后一个花车,她们向观众致意,显示出她们在世界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下面我想重点讲讲保险业总资产的情况,这个过程中有几个时间点给大家回顾一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0月20号成立的,成立过程经过了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报的文件,报到中央人民政府经过批准成立的。1950年逐步完善一些制度,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组织条例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推进了保险事业的发展。1951年探索了一个强制的保险险种,也就是火车的货物运输保险。同时在对各类保险业务的探索也不断深入,尤其是在做好强制保险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在这个过程当中,1951年的4月24号,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出《关于颁布财产强制保险条例》,批准有六大险种纳入强制保险的范围,包括强制的财产保险、铁路的车辆、船舶的旅客意外等伤害保险条例等等,这些都是发布国务院令的形式发布的规则。 1951年6月5号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召开第一届监事会议,组建了公司承担海内外业务的管理机构。 1953-1957年开始停顿,1953年起中国开始计划经济,保险业发展受到一定阻碍。 1953年在第三次全国保险会议上开始整顿城市业务,停办了农村的业务,开始机构的整顿,有一些该撤销的就撤销了。 过程当中1955年我们停办了部分国有企业的强制保险,过程当中国有企业的强制保险业务受到很大的影响。 1956年全国召开了第五次保险会议,决定将业务重点转向农村,重点恢复了农村的保险业务,稳步推进了农村解决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产品和服务。 1957年停办了所有的强制保险业务。 1958年中国开始搞大跃进,那时候对保险业务的影响非常大的,保险工作基本已经消失了。 1959年全面停办了国内业务。 虽然停办国内业务,但是也有一些口岸城市比如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保留了五个分公司,经办国际业务。这些国际业务主要是和船舶运输、航空、铁路运输等国别贸易之间有关系。 1978-1991年的时候逐步推开保险业务全面恢复,保险市场逐步开启了多元化时代。 进入到80年代之后,198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当时把保险的内容也纳入进来了。 1981年12月4号批准了香港民安保险深圳分公司的成立,就是原来太平保险集团的机构。现在这个公司已经不存在了,当时也是算境外的保险机构,也有里程碑意义的。 1983年颁布的《财产保险合同条例》。 1985年《保险企业管理条例》。这些条例预示着保险市场有法可依的发展阶段的到来。 1986年7月,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这是国内的第二家国有控股的保险公司。 1987年江东银行成立了保险部,发展到今天就是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 1988年平安保险在深圳成立,成为国内首家股份制保险公司。 1991年10月19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批准开始起草制定了新的保险法,以前全都是条例规则,全都是以国务院令的形式颁布一些保险市场管理的一些规定。从1991年开始我们逐步进行起草保险法的过程。 1992年-1997年,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试点工作开始了,1992年就是友邦保险公司进入中国来,也就是到上海,1992年9月28号。市场化的销售体制也是在那个过程当中逐步建立起来,1992年正好是中国对外开放起步阶段,那个时候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讲话,对整个过程当中推动保险业的发展对外开放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这一年同时以上海浦东为龙头,也就是今天所在的区域,一些城市都相继对外开放。这个过程当中个人代理人制度也开始试点,在上海推广开来,彻底结束了过去保险业主要以团体业务为主的局面,外资的保险中介机构开始逐步地在中国推广开来,市场化的营销体制也逐步地建立。这个得益于1992年友邦带来的个人代理人的模式。 1993-1994年,我们批准了首个外资的保险中介机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 1993年3月18号,批准成立了上海第一家公共行,叫东方公共行(音)。 1992年我们也编制了中国第一张寿险的生命表,这个对于寿险产品定价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个时候国内的中介市场发展也比较快,比如像天津的北方公共行,还有浙江的公共行等。这些都是随着外资的准入,国内这些中介机构逐步建立起来。 1995年经过四年多的调研,广泛征求国内外同行的意见,我们经过全国人大讨论通过了1995年的保险法的颁布,这是有历史意义的。1995年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决定扩大保险市场,原来上海作为试点城市,又扩大广州作为试点城市。另外1995年我们又对生命表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调整,又形成了1990-1993年版的中国人寿保险的经验生命表。这是中国人寿保险的生命表,不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还有一些体制改革的做法,1996-1997年中国人保集团发生体制性的变革,成立了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设有中保人寿、中保再保险等三个子公司。 同时1996年我们批准了国内有五家保险公司营业,包括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等这些相继都成立了。 1998年成立了保监会,对保险业进行了监管,那个是1997年年末召开的国家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作出的决定,1998年11月18号正式挂牌成立。正好在那个过程当中我们总结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一些影响,来成立的保监会。 这个过程我们一路走来,经过几次重大事件。2001年中国加入WTO,将保险业做出了高水平、宽领域、分阶段的开放程度,国务院同时颁布了外资保险公司的管理条例,保险公司也公布了保险业加入WTO一些管理规定,外资按照WTO承诺的这些管理规则。另外同年9月我们发布了在广东省进行机动车辆保险费率改革的一些试点,同时也颁布了很多保险代理机构的管理规定、保险经纪公司的管理规定等等,首次发布了《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及监管指标的管理规定》。这应该说是保监会1998年成立之后在不断地完善保险市场的监管规则,当时强调市场能力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 2002年因为我们加入WTO就批准了六家公司的进入。 2003年又做出了一系列发展措施,比如我给大家梳理一下: 推进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保险费率全国推开。放宽分支机构的经营区域,省市自治区都有机构,都可以通过专业的保险中介机构设立营销服务部的形式,在辖区内开展业务。拓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保险公司投资企业的债券范围原来有四大行业,还有在债券评级方面,原来有双A级的。投资比例原来都做出了比例性的要求。另外增加了一些经营主体,支持股份制的保险机构发展服务网点,把中介机构审批纳入日常监管,全年共审批了保险机构分支机构数量不小的316家,保险专业机构922家,主要是一些代理机构比较多一点。 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尝试推进保险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中国人保2003-2004年分别在香港纽约等挂牌上市。这些都是推动了保险业不断地管理水平上台阶,按照现在企业制度的建设做出了新管理方式。 2005年批准了22家新公司的开业,这22家新公司都是在监管不断地完善制度体系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市场准入的要求。这个过程当中对再保险的要求制定了再保险业务的管理规定,同时对保单标准化的工作也做出了一些指引,同时对一些重大案件、责任的追究以及保险监管的问责办法还有保险外汇的资金运用的管理办法等,这些都逐步完善,使我们的保险监管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制定了ABC三套商业车险的条款,这是中国行业协会第一次发布了商业车险ABC三套业务条款,供保险公司选择使用。 2005年通过市场化推进保险业,在这三年间保费收入提高2.4倍,财产险和人身险这个保费那个时候分别达到1200多亿(接近1300亿)和3600多亿(接近3700亿)的水平,上了很大的台阶。在这个过程当中高速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认可。 2006年出台了国十条,2006年6月26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业内对保险业发展空间抱有殷切的期望。 2007年因为我们有前一段时间的积累,特别是资金运用这方面的管理办法,应该得到了很好的体现。2007年投资收益在历史上是最高的年份,我们都超过了7%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应该是非常难得的。当时我们也提出了速度、效益、诚信、规范这样一个发展原则,使我们的保险业能够健康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把保险法赋予的要成立的保险保障基金,我们把保障基金的新管理规定包括成立保险保障基金的机构我们都建立起来了。 2010年之后加强了一些风险管理治理,特别是银行保险有关性的规定等方面,我们都做了一些新的监管要求。 2011年之后实行新的会计准则,以及对万能险等都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哪些可以进入保费,哪些可以不在保费规范的范围等等都做了详细规定。 2012年之后不断地推进保险业示范化改革,当时是放开前端、管住后端。这之后不久保监会发布了第二代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规划,让大家按照新的监管制度体系进行运行。 2014年之后国务院又出台了第二份国十条,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6年和2014年的这两个文件,提出的目标是有很大区别的。2006年是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重点发展养老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2014年主要是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同时对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前景都做了一些规划。比如那个时候我们保险业增长的幅度怎么样、保险深度怎么样、保险密度、保险市场规模什么样的,我们都做了详细规定。 2015年我们对个人的税收优惠型的健康保险业务也都发布了一些监管办法,同年我们对互联网保险相关业务也发布了一些管理办法。这个之后涉及到国家的监管体制改革,接下来就是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分别撤销成立了银保监会。 通过这个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保险业从哪来,现在处在什么位置上,下一步怎么样走。因为保险是经济领域很重要的一块,在国内GDP占比的情况这个比例可以看得出来,从这个图表当中大家可以知道。大家也可以有兴趣的拍拍照。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不具体讲了。 保险业与GDP是什么关系?保险业我们定位救济补偿、风险防范、风险管理、资金融通等一些功能,在这个过程当中把握保险业在GDP发展过程当中作为经济的稳定器、助推器如何发挥作用,我们提出这方面一些总体规划,让大家看一看保险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如何。 另外近十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发展一路平稳增长,没有出现一些大起大落。从2009-2019年的发展,今年增长也是非常强劲的。通过过去近九年的时间可以看出过去平稳增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说明我们从保险监管、防范风险、保险公司运作,个别风险会有,但是系统性的风险有效进行了化解,保证保险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保险深度密度情况说明保险业普及的情况,主要是发达国家等等这方面的情况。另外2012年到2018年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可以展示出保险在互联网领域新科技一方面情况。 2019年1-9月份最新的数据,我们现在增长幅度12.58,3.4万亿。今年突破4万亿,也可以做一个期待。总资产突破20万亿也没有问题。 我们前三季度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情况非常平稳的,前三大家都做了这样一个分析。但是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可回避了,二八现象。大的公司增长高度集中,用现在的话说头部企业高度集中,中小企业经营相对来说困难。但是对于我们再保险来讲这绝对是机会,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分散风险,他们需要资本金,你给提供再保险的承保能力,就是给他增加资本金。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可以。 另外看财产型领域,保费增幅还是非常可观的,每一家公司的增幅非常平稳的。 互联网保险的分布情况,时间关系这个不能向大家多解释。互联网保险服务的领域将来越来越广泛,主要解决了一些同质化的问题、产品设计的问题、保险条款的问题还有理赔的问题,甚至还有营销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通过互联网的服务可以得到解决。 我为什么在这里讲互联网多一点?主要是下一步中国保险业的转型升级动能转换关键就是要用科技推动,所以在这特别强调互联网保险服务保险科技的应用,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发展的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新的科技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十八次会议集体学习的时候,特别强调把区块链技术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对于保险业来讲加强信用管理。这几个特点,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性等等,这对加强数据管理、信用管理等等具有推动作用。 另外农险是下一步发展目标,现在农险是财产险第二大险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银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林业部专门发了文件,这项工作就是刘主任亲自抓的。所以我们在这里有很多对农作物这些产品我们都需要深入进行研究。 另外我们农业保障的水平也是逐年提高,现在非常健康发展的态势,下一步还要继续努力。11月8号全国政协主要领导亲自听我们的汇报,我会有6分钟发言,我一定讲好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故事,让更高级的层次了解保险业在农业农产品服务、提供食品保障方面所做的一些突出工作。 另外赔付率的情况,这些数据都可以给大家。 还有医疗保险,现在保险业增长幅度最大的就是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增速都是30%这种速度。现在我们在基本医疗、公务员的补充企业的补充医疗、社会补充医疗、商业保险等等这些多层次的健康保险的体系,对于医疗保障体系特别重要,特别需要我们商业保险提供这方面的服务。[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6日 16:00
常青:再保险的商业模式在从风险分散向风险咨询转型
常青:再保险的商业模式在从风险分散向风险咨询转型

  新浪保险讯 “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于11月4日在上海举行,慕尼黑再保险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常青出席并发表题目为《再保险市场的中国逻辑》主题演讲。 慕尼黑再保险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常青 常青表示,对于再保险市场的中国逻辑有三个点想做分享: 首先,中国的再保险业相对于中国其他的金融服务业来讲,我们的开放程度已经在最前列,这是不容易的,希望我们整个的行业能够珍惜这一点。当然我依然相信我们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再依然是再保险的主渠道,但是我们希望这样的开放程度能够继续保持。 然后,再保险业和直保行业一起,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我觉得再保险业我们是甘心当隐形英雄的,我们不希望有太多的媒体曝光,也不希望有太多的仪式,但是我觉得我们每一分钱、每一分资本都是在为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做努力。 最后,再保险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是在从一个风险分散向风险咨询的转型,这个过程中对保险业怎么样能够做更好的支持,对我的客户怎么样能够有更好的支持,这是我们一直在做努力的一个方向。 以下为演讲原文: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题目看起来是个很大的题目:中国逻辑。15分钟的时间不可能把这些都讲清楚,我只准备了很少的6张,前2张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整个再保险在目前中国的定位问题,中间2张跟大家分享一下国际上可能两个最重要的有关再保险业的话题。最后2张有关再保险在中国的商业模式问题,跟大家一起做个探讨。 如果大家现在看整个金融保险业的开放程度,如果以再保险公司的角度,再保险业的开放,目前在中国应该说是开放程度最高的。大家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拿2018年作为例子来讲,如果看总分出的话,差不多外资的再保公司已经能够占到50%。如果看非寿险业的分出,外资已经超过了50%。毫无疑问再保险业在中国整个金融保险业里面,开放程度最高的。 如果我用四个纬度来看目前中国的再保险市场,这四个纬度就是技术、服务、创新、人才。个人意见是我们的中资和外资,在这四个纬度上面应该是有一个相对有序而且是相对平衡的竞争局面。大家说相对平衡或者有序你怎么认为的?当然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的再保险业显然不是很赚钱的行业。如果我们的再保险业现在这样的状况,像直保一样过度竞争的话,显然对于整个中国的保险业都不是好事情。当然在中资我的客户之间也有很多分保的安排,我个人表示理解,当然我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在两个不同的方式之间,在监管的区隔上面能够有一些不同的考虑。 实际上很有意思的是刚才有详主任做演讲的时候,也把我这里的两个例子提了。第一个就是海力士的案子,第二个是天津。如果大家看这两个案子,这是我们最近几年里最重要的两个保险业和再保险业的赔付案例。 第一个海力士(音)的案子里面,再保渠道的整个赔付在97%左右,境内外的再保险公司的赔付差不多达到了84%,我们的数字是7.3亿美元,但是这个不一定完全准确。 第二个是天津,整个再保赔付至少要到70%。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我们今天大家坐的这个酒店的位置,实际上离想当年上海地铁4号线损失的位置只有几百米。我现在看周主席我想到当时是周局长,我们曾经一起开再保有关4号线的协调会,这也是另外一个例子,说明再保险业为中国的直保所做的这些努力,应该说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整体保险业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再保险从来不要求大家给锦旗,我们也从来不在台上发支票,但是再保险业一直做这样的默默支持。 我刚才从国际上再保险业怎么样支持实体经济,大家可以看到如果全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话题,大家看这个左边,这是现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里面最重要的三个话题,第一个就是先台议定书(音)、第二个是整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三个是巴黎林书(音)。在所有的这些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实现过程当中,都需要保险业特别是国际再保险业能够做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因为再保险业的全球化的运营特征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成熟解决方案,可以支持无论是公营机构或者政府部门,还是私人企业甚至个人,能够应对这样的一些风险。如果想让我们的经济真正做到可持续化,首先就要能够应对这些风险。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再保险业能够做很多事情的。如果我们把国际的话题引申到中国,整个中国的再保险业在这方面和政府部门、和我们的保险公司客户应该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我们也需要整个保险业的努力。 创新应该说是全球最重要的话题,在再保险业上连这些头部公司,我们的确在创新方面是做出了很多投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慕尼黑我的总部,我们现在可能有200多位专门来做这样的创新和数据分析的人员,他们并不是传统的核保人或者理赔人员,也不是做业务的推广,他们就是专职在做创新和数据分析,大数据方面的工作。在这方面我们在国内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大家可能也了解我们在国内从集团的角度新设了一家咨询公司,我们的想法也是希望能够把创新的一些话题和我们传统的再保业务能够有有机结合,换句话说为我们的直保公司客户提供更多的、更多样化的一些解决方案。后面有关这方面的咨询方案介绍,我还会再给大家有一张专门的片子。 我下面讲的慕再对全球趋势这样的雷达,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在慕再的外网上面我们有一份报告,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报告,他把整个我们行业面临的一些新技术趋势分成四个大类。比如最左边的客户中心化到整个世界互联、再到人工智能,到最后是哪些可以到行业的新技术。很有一些的一些话题,和我们传统的保险大家所接触到的东西还不是完全一样,所以我觉得在创新方面我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能够参加我们明天在早晨,我们也在这里有一个分论坛,我的同事们可能会就创新话题能和大家做一些更深入的沟通。 最后两页我想谈一谈本人就有关在中国再保险业的一些商业模式的思考。我觉得在中国做业务,一件很重要的因素是监管因素。如果我们现在画这样的三个因素的模式,在德国监管很重要,但是不会把它作为单独的要素考虑商业模式,但是我觉得在中国监管要素很重要。特别是如果大家注意到有详主任的演讲,他也透露出一些未来的可能3-5年当中,从整个再保险业包括直保公司怎么做再保险方面,他也提供了一些思路。 就整个市场结构、监管趋向和客户痛点,这三个组合在一起是商业模式。有几点和大家分享的: 1.大家都了解目前在国内整体的新经济体对保险业有非常深度的介入,在未来的确我们的市场会发生一些结构性变化,当然我不好预判这个时间什么时候,但是新经济体他们的一些跟我们传统上做保险不同的模式,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2.如果我们谈到监管,个人或者包括我代表慕再,也的确希望从监管的角度能够对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够提供更多的容忍度。换句话说大家现在都了解从国际监管业的发展都有监管沙盒的概念,我希望特别是在创新领域,我们的监管部门能够给我们行业一定容错的程度。在这样容错程度里面,我们的行业能够做更多的创新。通过再保险业支持原保险业,最终支持的是我们的被保险人,支持的是我们的实体经济。 当然如果谈到客户的痛点,可能比较重要的是要治那些未痛之痛。如果现在的直保行业有三个层面的痛点,第一个层面我叫做“显痛”,明显的痛,我觉得车险就是明显的痛。再保险业包括慕再也可以说殚精竭虑地在想怎么样帮助大家把车险做的更好。 如果我说现在有一些“隐痛”,现在的健康险里面的百万医疗包括特药的一些保险,现在还处于如火如荼的阶段。但是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已经可能算有点隐痛了。现在大家有很多自媒体的报道,前段时间也读到一篇有关百万医疗的自媒体报道,他在里面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讲我们这些百万医疗的产品在很多公司怎么做定价呢?这个定价叫做毛定净品(音)。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家是做保险的或者再保险的同仁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操作模式,如果我们的定价简单地是基于我们怎么和竞争对手竞争某种产品的话,可能在这个产品上甚至是在这个市场区隔上,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这样的一些隐痛的东西,可能大家要引起重视。 如果我想讲还有哪些是“未痛”,还没有发生的痛。慕再在过去几年花很大的精力探讨比如说类似于网络保险这样的一些新兴的险种,以及一些特别在风险累积方面我们还不是很熟悉,甚至还需要去吸取很多经验的这样的险种。目前这些险种在国内可能还没有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在未来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发展点。同时在大家的直保公司的现有保单里面,我们保险业有一个词就是静默的网络险的承保。是不是这些我们现在已有的保单里面完全对我们根本未知甚至我们不太了解风险累积状况的这样一些网络保障,是不是已经做了保障?这些所谓未痛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一起和行业、和我们的客户一起探讨。 最后我们的看法是目前我们的再保险业更多可能还是基于风险分散,甚至是基于跟风险分散相关的一些产品这方面的开发,这还是主要的商业模式。但是在未来几年里面,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整个再保险的商业模式是要有一个转型,这样的转型是从风险分担向风险咨询。我刚才讲到我们在本地已经设了咨询公司,包括在总部有一个全球的咨询部门,他们对咨询模式有一些很细致的分析,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可能没有办法跟大家就每一方面做详尽的介绍,希望以后有机会能跟大家再做进一步的探讨。 我想做一个重点的小结,有三点和大家做分享: 1.中国的再保险业相对于中国其他的金融服务业来讲,我们的开放程度已经在最前列,这是不容易的,希望我们整个的行业能够珍惜这一点。当然我依然相信我们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再依然是再保险的主渠道,但是我们希望这样的开放程度能够继续保持。 2.再保险业和直保行业一起,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我觉得再保险业我们是甘心当隐形英雄的,我们不希望有太多的媒体曝光,也不希望有太多的仪式,但是我觉得我们每一分钱、每一分资本都是在为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做努力。 3.再保险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是在从一个风险分散向风险咨询的转型,这个过程中对保险业怎么样能够做更好的支持,对我的客户怎么样能够有更好的支持,这是我们一直在做努力的一个方向。 最后我想说非常感谢我们的主办方来做的这样一个会议,我希望能够越做越好。有些同事可能知道我是2002-2008年六年在上海,上海对于我来说是最好的一段时光,所以我也想说谢谢上海,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6日 10:38
安盛信利保险史德平:上海再保险中心是非常好的愿景
安盛信利保险史德平:上海再保险中心是非常好的愿景

  新浪保险讯 11月4日消息,“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今日在上海举行,安盛信利保险亚太、中东非洲、拉美及信用保证险业务首席执行官Peter Schmidt(史德平)代表外外籍专家发言。 安盛信利保险亚太、中东非洲、拉美及信用保证险业务首席执行官 Peter Schmidt Peter Schmidt(史德平)表示,上海再保险中心是一个非常好的愿景,我们将会进一步共同支持这一愿景的实现。为了满足中国未来的保险需求,我们都需要有非常良好的监管环境,要高效透明并且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Peter Schmidt(史德平)透露,昨天下午的会议上我们也探讨了这一点,可是更加重要的是关于人才。应该说在座的有许多都是行业精英和人才,我们需要不断地共同培养新一代的保险人才,保险、再保险、风险管理还有金融行业的人才,不仅仅在上海,在全中国都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应该说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关注点。 以下为史德平致辞原文: 史德平:各位早上好!尊敬的吴清副市长、尊敬的上海保险交易所董事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 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所有的专家做发言。也代表我的公司安盛信利保险,我想要表达我们将会继续在中国开展投资,并且在上海进一步地开展投资。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因为这是第一次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我们也在参与这一历史时刻,十分祝贺上海保险交易所取得巨大的进展,而且我也期待参与更多的业内探讨。 我们在介绍当中已经听过了许多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回顾过往从1998年的时候,那个时候中国的保险行业规模并不大,保费的规模也并不大。但是今天中国现在的市场已经成为第一大的保险市场,未来将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保险市场。这就告诉我们不仅仅需要国际会议,而且是需要非常扎实的、非常发达、非常健全的再保险中心。 接下来发展方向是什么?上海再保险中心是一个非常好的愿景,我们将会进一步共同支持这一愿景的实现。为了满足中国未来的保险需求,我们都需要有非常良好的监管环境,要高效透明并且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昨天下午的会议上我们也探讨了这一点,可是更加重要的是关于人才。应该说在座的有许多都是行业精英和人才,我们需要不断地共同培养新一代的保险人才,保险、再保险、风险管理还有金融行业的人才,不仅仅在上海,在全中国都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应该说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关注点。 此外我们还要继续鼓励金融服务要素市场的聚集,比如昨天我们也讲了金融科技和再保险也可以进行非常好的融合,中国在金融科技方面已经有了大幅的进展。另外风险是要全球流动才能让我们更加多元,大家能够共同应对这些风险。 我们必须要增加整个保险行业的形象,去提升大家对于在中国保险的信心,这是我们可以走出的第一步。保险的价值是无价的,对整个社会、对经济发展是无价的,对于人们的扶植也是无价的,当遇到灾难的时候它可以作为减缓器。还有许多在这个领域的工作我们将要继续开展,我们需要解决新兴的一些风险,比如网络的风险等等。另外还有养老金,另外健康保险等等这些挑战,我们有许多的工作要做,所以我期待着和大家一起携手,和我的企业、和所有在座的同仁共同应对这些挑战,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4日 11:48
周延礼:中国保险未来五到十年仍可保持10%-15%的增速
周延礼:中国保险未来五到十年仍可保持10%-15%的增速

  新浪保险讯 11月4日消息,“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今日在上海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出席并发表致辞。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 周延礼 周延礼表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保险业也离不开对外开放。保险业作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最大的金融行业之一,通过深层次地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据银保监会统计显示,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成为全球保费增长主要的贡献者。在全球最重要的新兴市场,我们是新兴大国。因为在全球保险业增长都是低速的,而我们是高速增长,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未来五到十年仍然可以保持10%-15%的增速。 以下为周延礼致辞原文: 周延礼:本来应该让翁书记先讲,因为他是东道主地主在这里,所以我在某种程度上等一会儿表示感谢就可以了。 尊敬的吴清副市长、翁祖亮书记、解冬主任,来自全球的保险、再保险机构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担任首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的名誉主席,应该感谢曾董事长给予我这个头衔,也是非常荣幸。首先我代表大会的主办方对来自全球的200多家参会机构和600多名参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时我们要衷心感谢上海市委市政府、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包括市金融办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被授权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正式活动,这个很不容易,应该感谢吴市长的关心支持,是中国保险业首次进入进博会行业的活动当中,这是巨大的荣幸。对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极为长远!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保险业也离不开对外开放。保险业作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最大的金融行业之一,通过深层次地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据银保监会统计显示,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成为全球保费增长主要的贡献者。在全球最重要的新兴市场,我们是新兴大国。因为在全球保险业增长都是低速的,而我们是高速增长,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未来五到十年仍然可以保持10%-15%的增速。 2018年全国保费收入3.8万亿,在世界五百强有七家中国内地的保险公司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另外要加上香港一家,再加上台湾一家,差不多有九家。在境内的保险机构分出的保费规模1800多亿,同比增长约17%,约占全球的再保险市场的份额8%。这和我们保费规模在世界的占位基本相匹配的,我们中国的保费规模在世界全球保费规模占11%-12%之间。 与此同时外资保险机构与中国保险业共享发展,分享我国的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红利。截止到2019年二季度末,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一共设立了59家外资保险机构和131家代表处,绝大部分都在上海。世界五百强中的外国保险公司均已经进入中国的保险市场,外资保险公司在华的资产总额大约占7%。 上海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上海也是我国保险业先行先试的试点城市,是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1992年国家就批准外资在上海设立了保险机构,就是友邦保险公司,第一家在这里设立的。首家外资保险机构,美国友邦在上海设立分公司之后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应,对于我们改革开放推进工作产生了示范样本。我记得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亲自参与和见证了很多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特别是对外开放整个市场的政策制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上海已经一跃成为全球的金融要素最为齐全、金融总量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这不是我们说的,是根据英国有一个智库集团发布的全球金融指数综合排名当中,上海连续三年列举第五位。国务院也批准设立全国性的保险要素市场,也就是上海保交所正式落户上海,这一段时间我先后去了三次。成为关于推动形成再保险定价交易中心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在聚集市场机构、创新交易规模、提升交易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得益于上海市委市政府金融局的关心支持。本次大会将以合作共赢、共建全球风险治理的共同体作为会议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全球经济错综复杂,挑战日益严峻,不确定的风险日益增多,全球社会时代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因素日益增加,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具有天然开放合作共赢的基因,依托承保能力、数据积累和全球化的经验优势,可以构建多层次的风险分散体系,减缓巨额损失对全球保险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将发挥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保险业稳定发展的解压阀和稳定器,加强国际再保险领域的合作,构建全球风险治理的共同体,有利于促进风险治理全球协作、风险损失全球分散、治理经验全球共享,为人类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应对方案,实现互助共赢。 保险业可以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长期稳定风险管理和保障作用,保险市场发展的空间十分广泛,今天到会的许多境内外机构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良好的行业信用、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再保险合作的良好关系,忠心希望你们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合作共赢,为金融市场提供更多多元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为全球风险治理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4日 10:37
周延礼:加强国际再保险合作 促进风险治理全球协作
周延礼:加强国际再保险合作 促进风险治理全球协作

  原标题:周延礼:加强国际再保险合作 有利于促进风险治理全球协作  记者:黄蕾 11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首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上表示,加强国际再保险领域的合作,构建全球风险治理的共同体,有利于促进风险治理全球协作、风险损失全球分散、治理经验全球共享,为人类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应对方案,实现互助共赢。 周延礼指出,2018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3.8万亿元,有9家中国的保险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境内保险机构分出的保费规模1800多亿元,同比增长约17%,约占全球再保险市场份额8%。这和中国保费规模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情况基本相匹配,中国的保费规模占全球保费规模的11%至12%。 周延礼称,上海是我国保险业先行先试的试点城市,是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共设立了59家外资保险机构和131家代表处,大部分都在上海。世界500强中的外国保险公司均已经进入中国的保险市场,外资保险公司在华的资产总额约占7%。 周延礼表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上海已一跃成为金融要素具备齐全、金融总量特别活跃的地区之一。 根据相关方发布的报告,在全球金融指数综合排名方面,上海连续三年列居第5位。 周延礼表示,在关于推动形成再保险定价交易中心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市场机构创新交易规模提升交易效率等方面,上海保交所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周延礼强调,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不确定风险日益增多。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具有天然开放合作共赢的基因。依托承保能力、数据积累和全球化的经济优势,可以构建多层次的风险分散体系,减缓巨额损失,对全球保险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详情]

上海证券报 | 2019年11月04日 10:34
吴清: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原保险市场 发展潜力巨大
吴清: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原保险市场 发展潜力巨大

  新浪保险讯 11月4日消息,“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今日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出席并发表致辞。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 吴清 吴清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原保险市场,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分别还只是全球水平的58%和75%,应该说发展潜力还非常巨大。当前在银保监会等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我们将从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创新,集聚优势资源,增强市场功能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入手,加快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金融科技中心、国际保险公司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和结算,形成国际一流的金融生态系统。 以下为吴清致辞全文: 吴清:尊敬的周主席、翁书记、曾董事长,各位专家、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首次举办的全球再保险年会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首先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对本次会议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来自海内外的两百多位专家、参加的机构、600多名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也借此机会向大家长期以来对上海国际金融建设的长期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际战略,在各相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我们正朝着基本建成与国际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目标冲刺。从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创新、集聚优势资源、增强市场功能、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入手,加快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国际保险中心、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和结算中心,以及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并且形成国际一流的金融生态系统。国际保险中心是我们刚才讲到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当中六个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再保险是实现保险中心建设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和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原保险市场,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分别目前只是全球水平的58%和75%,应该说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同时我们周边的一些国家,像日本、韩国这样一些国家都分别是全球第三大和第七大的原保险市场,而且也都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也存在着很高的分保的需求。 所有这些都为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上海已经集聚了众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再保险交易要素完备。有115家保险公司在上海经营业务。受托管理的资产规模在全国超过了一半,上海保险交易所作为创新要素市场,达到了国际再保险平台依托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打通跨境资金轻结算通道。 三、国家增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并且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将进一步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扩大开放,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拓展新空间。 前不久国务院金融委推出的创新十一条,也为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带来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将进一步打造境内外市场主体共同参与、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与其他金融市场有效衔接的再保险市场体系。建设主体丰富、市场开放、风险可控,与我国保险市场规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再保险中心。围绕这样的目标,上海将在银保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和广大的金融机构的支持指导下,主动融入国际再保险市场,从再保险机构开展离岸再保险交易试点、完善再保险登记系统功能,提升再保险市场创新和承保能力,优化再保险发展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再保险人才高地等方面,不断提高国际金融中心配置全球再保险资源的能力,提升保险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更高品质的生活这样的功能。 今天上海保险交易所联合陆家嘴金融城在这里召开国际再保险会议,是上海对标国际成熟市场的一次先行先试,是扩大上海在国际再保险市场的影响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领先地位的具有重要的举措,也希望通过与会各位的共同努力,集聚全球再保险的专家、再保险的机构,大家共同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完善上海金融市场的功能,进一步凸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辐射力。我们也将持续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全球再保险机构在上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也欢迎大家到上海来投资兴业。 最后祝愿参会的各家机构、各位专家合作顺利、事业蒸蒸日上,也祝愿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在上海能够一切都如意,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4日 09:40
吴清:打造国际保险公司 形成国际一流金融生态系统
吴清:打造国际保险公司 形成国际一流金融生态系统

  原标题: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原保险市场 发展潜力巨大 财联社记者:丁艳 财联社11月4日讯,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在“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上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原保险市场,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分别还只是全球水平的58%和75%,应该说发展潜力还非常巨大。当前在银保监会等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我们将从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创新,集聚优势资源,增强市场功能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入手,加快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金融科技中心、国际保险公司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和结算,形成国际一流的金融生态系统。[详情]

财联社 | 2019年11月04日 09:35
于巍东:细化风险管理标准 实现建筑质量风险量化分级
于巍东:细化风险管理标准 实现建筑质量风险量化分级

  新浪保险讯 “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于11月4日在上海举行,法国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于巍东出席并发表题目为《产品创新——IDI为国家建设保驾护航》主题演讲。 法国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于巍东 于巍东表示,下一步要更加细化完善风险管理公司的服务标准,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质量风险点的筛查,实现建筑质量风险量化级的分级,以达到提高建筑质量的最终目的。我们通过建筑质量潜在缺陷这个保单,在这个基础上开发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有关保险产品,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我们的创新。 以下为演讲原文: 今天上午由于时间关系可能大概讲一下,如果不能详细讲,今天下午我们有分论坛,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参加下午的分论坛的讨论。 首先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根据《拿坡仑法典》1768条,以这个为基础建立开发的产品。这个产品在法国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但是发展的不是很好。他因为发展的不好,主要是非强制性产品,主要是受到了开发商强力的抵制,所以这个产品效用发展不好。1969年到70年代,法国的经济发展是强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法国经济发展是非常好,同时也是大兴土木的时间。这个时候就发现基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这样已经建成项目的赔损非常厉害。因此1978年法国议会通过投票建立了一套法案,把建筑质量存在缺陷保险定为强制性保险。 在全球目前来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定为强制性保险,所以我们要做这个“一带一路”,要是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这个产品也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个产品。因为很多国家列为强制性保险。 刚才我说了大概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列为强制性保险,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已经通过了立法,把这个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也作为一个强制性保险,还有的国家正在通过立法。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通过立法的形式把这项保险作为一个强制性保险。 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都保什么样?比如有的地方是保住宅建筑、市政项目还有工业项目什么都可以,但是因为他是一个强制性保险,所以每个国家在执行这个的时候,根据每个国家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建筑质量潜在缺陷在住宅方面,比如以加拿大还有美国,美国只是一个州作为强制性的保险,其他的国家都是属于市场推行。日本还有中国的上海,可以明确地说上海在我们国家是第一个通过地方立法,把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列为强制性保险的第一个省市。北京其实和他立法启动时间差不多,但是他的实际推行是在今年11月正式推行起来,比上海晚的多。 还有在住宅建筑和商业建筑,是在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一共六个州,有五个州是实施这个,在实施所有的建筑类型以及市政工程只有这两个国家。 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一个非常特殊的点,在传统保险里面一般保险人跟被保险人签署保单以后,就看是否出险,出险的及时赔付。但是在这个保单非常强调风险的事先管控,因为做医生也好,其实医生有两个职责,第一个职责是预防疾病,第二个职责才是当病人生病以后积极给病人进行治疗。这个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也是本着这个哲理,也就是说他在事先就积极进行风险管控。比如保险公司在招标投标成功以后,就积极地马上开始购买保单,保险公司在签署保单以后马上认定我们的风险管理公司,这个风险管理公司是专业的建筑工程咨询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对勘察、设计以及建筑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估,在这个基础上风险管理公司提供RD0报告,这个报告保险公司至关重要,因为保险公司基本定价其实跟这个有直接联系。 大家不要以为每一个项目都经过了勘探、设计、施工等等,虽然介入的人很多,经过了多道关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发生各种风险的苗头还是普遍存在的。在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公司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并对整改方案进行评估,对材料、工艺都进行审核,在这个基础上向保险公司提供RD1到RD5的报告。比如我们现在咱们的建设部代表国家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这个就把我们的风险点从简单的施工地,延长到了购置现场。在此基础上风险管理公司提供了符合设计施工要求的RD6报告以后,这个项目才能正式竣工。他跟我们传统保险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以防控为主,事先风控。 在中国其实开始的时候是上海北京同时,但是上海进展的比较快。2005年已经进入我国政策的调研,2006年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4个城市进行过试点,这也是大家共同努力;2012年上海进行了首轮的试点;2016年第二轮试点;2017年住建部推出九省市的试点;2017年深圳部分区域展开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试点工作;2019年11月北京的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正式落地。 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在上海走在全国最前沿,从2011年的4月我们参加到立法过程中,通过人大一审、二审最后三审的时候通过,然后进行了条款设计等等,包括共同体的建立,然后再正式出台。上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主要是以《上海市监督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第19条,也就是说这是2012年3月生效的,以这个作为具体的规定。 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经历了这么多,大家可以从中看到首张的保单是在2012年的11月,第一轮试点2015年10月到期。从2016年5月,也就是50号文正式发布,在2016年的10月份我们正式开始了第二轮的试点。 深圳是2016年由深圳市住建局、保监局与深圳市有关单位共同开展了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研究,由福田区开始的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项目的试点。现在不光是福田区,罗湖区和光明新区也开始了,但是都是以区为单位。北京市开始的时间和上海市基本一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推行的没有上海那么快,最后在今年的11月我们正式出单,实际上真正的实际出单是本月,比上海还是晚了一点。 我们刚才讲了在国际上的一个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图,这个单属于我们中国本地化的一张图,我们在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里面实际的阶段。在施工方招标完成后建设单位投保,投保以后刚才我们说到了RD0的报告就由风险管理机构出具。这个保单应该在施工许可证拿到之前,就应该投保这个保单。风险管理机构一旦被任命马上进入工作,尤其是在施工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国际上一个很大的区别,我们从北京和上海都有两年期的观察期,主要是根据我们中国的国情,因为我们要尽量把保费压到最低,而且这两年开发商还基本都在,这样如果有了质量问题他们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还有一个就是施工单位也还在场。这种情况下根据和住建部门多方的沟通,最后确定我们在中国目前来讲有两年的观察期。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十年的保险公司对广大的消费者进行十年的保险赔付责任。 这个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到底能给我们的建筑质量,能够确实做到改善建筑质量的问题吗?因为这是长期的业务,现在在中国我们没有数据能够表明,但是我们用国外的数据是可以的,这两个图表明确表明。一个图表是从损失的事件上,另外一个表是从损失事件的金额上,从两个表都明确表明在通过实施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以后,建筑质量的明显改善。 我们在中国主要是经过住建部门以及行业共同的不懈努力,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在中国得到了基本认可。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加上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机构,我们的共同努力,我觉得这个地方确实能够做到事先的风险防控、事后的积极理赔,以及对责任方的责任追踪,确实能够改善我们的建筑质量。 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更加细化完善风险管理公司的服务标准,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质量风险点的筛查,实现建筑质量风险量化级的分级,以达到提高建筑质量的最终目的。我们通过建筑质量潜在缺陷这个保单,在这个基础上开发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有关保险产品,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我们的创新。 我在这里说的就是简单的介绍,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在下午有一个分论坛,谢谢大家![详情]

张仁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保险和再保险企业责无旁贷
张仁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保险和再保险企业责无旁贷

  新浪保险讯 “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于11月4日在上海举行,中国财产再保险总经理张仁江出席并发表题目为《发挥国家再保险职能,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 中国财产再保险总经理 张仁江 张仁江表示,我们海外利益的规模在不断壮大,在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复杂的海外风险。这种风险既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也有巨灾风险、社会风险、管理风险。一些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投资,偏重于高风险的地区,在亚非拉地区的投资超过90%。同时也集中于高风险的行业,主要在道路交通和能源资源方面的投资,占到了64%以上。 张仁江指出,各种风险也是相互交叉的,前述的这六大风险在我们中国企业的投资里是相互交叉,应该说风险也是非常复杂的。对于这样一些风险,我们如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于中国企业的话,保险和再保险企业应该是责无旁贷。 以下为演讲原文: 各位领导、嘉宾: 大家上午好! 我与大家共同分享的主题就是再保险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从两方面来说:一个方面是保险业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大背景,另一方面就是中再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开展的工作。 一、首先从大背景来看,应该说“一带一路”的建设正在走深走实,2013年习近平主席倡导了“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座谈会上,习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总结到: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他也强调高度重视境外风险防范,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0910) 2017年底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资产总额已经超过了6万亿美元,并且平均每年以20%多的增速增长。2018年中国对外承保工程新签合同总额达到2418亿美元,在“一带一路”上我们投资合作的情况,从2015年-2018年来看,每年投资的总额非金融类的直接投资,和我们保险再保险密切相关的已经每年超过150亿美元。连续几年新签订的合同,在“一带一路”上新签的一些承包工程的合同,每年都超过一千多亿美元。 这说明我们海外利益的规模在不断壮大,在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复杂的海外风险。这种风险既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也有巨灾风险、社会风险、管理风险。一些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投资,偏重于高风险的地区,在亚非拉地区的投资超过90%。同时也集中于高风险的行业,主要在道路交通和能源资源方面的投资,占到了64%以上。 另外各种风险也是相互交叉的,刚才说的这六大风险在我们中国企业的投资里是相互交叉,应该说风险也是非常复杂的。 对于这样一些风险,我们如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于中国企业的话,保险和再保险企业应该是责无旁贷。2017年4月,原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指出保险业作为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自身特点决定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天然的优势,能为“一带一路”跨境合作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与服务,减轻我国企业“一带一路”的后顾之忧,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再作为中国国内再保险的主渠道,我们服务“一带一路”应该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二、接下来跟大家汇报一下中再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所开展的一些工作。 1.突出主业、着力创新,全方位提供了“一带一路”的风险保障。 中再应该是为中国“一带一路”提供保险最主要的公司之一,近年来我们通过合约和临分的方式,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018年我们为国际市场提供了约人民币3万亿元的风险保障,保险范围覆盖了常规的险种和特殊险种。 2.着力创新,贡献本土化的风险解决方案。 中国企业走出去绑架勒索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也是大家的痛点。2017年中再首创了国人国宝的解决方案,重点为中国企业及海外员工提供绑架、勒索和赎金的保险保障。同时为了解决风险防范问题,我们与国内五家领先的安保公司成立了安保共同体,并达成了独家的一些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为重庆市整个走出去备案的41家企业,共2346名海外员工,提供了910亿的安全保障。也为中国铁建、中国石油等重要的国内企业,给3100名海外员工提供了近4000亿的风险保障。 3.对接需求,升级风险保障产品和服务。 我们在推出国人国宝首个产品之后,又在去年落地了国内首个中文产品(音),同时我们还在预防风险上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服务,发布了海外绑架风险报告和地图,同时发布了境外绑架事件的应对实务手册。 4.搭建平台,推动行业共同体建设。 我们在中国银保监会的带领下参与了国内“一带一路”共保体的课题研究,第二方面参与了“一带一路”国际平台的建设。2017年我们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持下,由我们的新加坡分公司牵头并作为管理机构,建立了新加坡“一带一路”的联合体。在联合体下面有三个小组能够为“一带一路”提供最大的承保能力,达到15.45亿美元。在今年我们又推动成立了新加坡政治暴力险的共保体,可以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2.5亿美元的承保能力。 也就是在刚刚结束的新加坡再保险大会上,新加坡的财政和教育部长在大会的发言当中对中国和新加坡再保险方面的合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赏。 另外我们正在推动建立英国“一带一路”保险的合作机制,现在我们已经跟英国财政部下属的“一带一路”推进委员会加强合作,正在筹建“一带一路”英国共保体。 5.我们建立线上互通的服务平台。 这两年我们连续在保险科技方面进行了“一带一路”平台的项目建设,主要在“一带一路”方面的平台建设,一个是“再·通”平台,一个是“再·医”平台。通过这两个平台,我们可以实现线上的咨询和风险的预警,以及一些培训,并在线上提供一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6.深化合作,布局全球服务网络。 为了解决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当地保险出单的一些问题,我们与“一带一路”上的海外的31家保险机构建立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关系,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能够为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海外利益提供当地的一些服务渠道。另外我们在2017年8月也借助到金砖五国峰会的时候,倡议并建立了金砖五国的保险和再保险的合作支撑体系,和金砖五国最大的直保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了金砖五国的保险和再保险合作机制。 另外近几年我们与南非、葡萄牙、西班牙、巴西、巴拿马等国家,最大或领先的一些保险公司也签署了相应的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我们在海外的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到五大州。 2018年中再收购了乔设(音)保险集团,境外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扩充。我们借助于乔设(音)在国际方面的一些经验,还有他的产品和技术优势,目前也和国内国际共同互补,一起为“一带一路”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保障。 7.加强和国际的交流,倡导行业伙伴共同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 近几年来中再在国际方面的交流可以说越来越多,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在国际倡导了一些高端的国际合作的论坛,另一方面我们也参与到国际方面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些探讨。通过这样一些交流,我们在国际方面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给中国走出去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一些风险保障。 最后因为中再所做的工作毕竟有限,我们愿意与国内和国际同行共同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详情]

洪波:把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诸多挑战作为突破口
洪波:把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诸多挑战作为突破口

  新浪保险讯 “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于11月4日在上海举行,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副总经理、太平再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波出席并发表题目为《发挥国际化优势,助力上海再保险中心建设》主题演讲。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副总经理、太平再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波 洪波表示,目前上海已经聚集了众多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具备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上海保险交易所搭建起了保险、再保险、保险资管三大交易体系和国际再保险交易系统创新保险平台,这些均为上海聚集再保险机构、推动再保险创新、打造国际再保险中心提供了重要基础。 洪波指出,同时我们也看到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专业再保险公司数量相对有限;再保险市场供给存在结构性不足;再保险市场在技术力量、承保能力、全球定价权和话语权方面,和国际发达再保险市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等等。我们注意到上海正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大部署,加快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并将之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口。 以下为演讲原文: 非常高兴参加首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我谨代表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向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国太平作为唯一一家管理总部位于香港的中管金融企业,自1929年在上海创办起已经走过90年的发展历程,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60万名内外勤员工,24家境内外子公司和2000余家各级营业机构的大型跨国金融集团,业务范围涵盖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两天以后的11月6日,中国太平将迎来创新90周年的自信,一直以来中国太平始终将再保险业务作为集团经营的核心板块,始终积极参与全球再保险市场发展。目前集团旗下的太平再保险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亚洲市场的核心再保险公司之一,连续多年稳居香港再保险市场第一位。今年第23届亚洲保险大奖的颁奖典礼上,太平再保险公司也荣获大奖。 作为扎根中国的全球再保险参与者,中国太平深刻感受到全球再保险市场的不断变化,和中国再保险的迅速发展。借此机会,围绕合作共赢的会议主题,我代表中国太平与大家分享几点关于全球和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的看法。 首先中国太平坚信世界再保险发展离不开中国,开放的中国也一定可以为全球再保险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全球再保险行业发展相对平稳,但也面临着增长动力不足的现实挑战。过去两年受气候变化的因素影响,全球巨灾频发,对再保险行业承保业绩带来严重影响。2017、2018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达到2190亿美元,在全球前五十大再保险公司中,2017年有超过七成的承保亏损,2018年也约有一半的承保亏损。 2017年全球再保险市场资本总量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之后连续两年保持稳定,有利于费率改善。截止到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财险费率连续七个季度回暖,特别是财产险受巨灾冲击,费率走强的趋势较为明显。 在此背景下新的来自中国业务的快速增长十分有助于全球再保险市场加快复苏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2018年中国市场分出(5940)中国始终秉承开放共赢的态度,坚持向全球开放再保险市场。 目前在中国内地市场活跃的离岸再保险合约,分保接受人500多家。2018年离岸再保险公司和外资再保险公司分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60%。同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催生了庞大的保险市场和投融资需求,将吸引全球险资继续聚集中国市场。 随着近期一系列金融业扩大开放新举措的出台,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已经按下了加速键,中国再保险市场必将迎来政策和业务的双重利好。中国太平十分欢迎全球再保险同仁更多走进中国市场,愿意与全球再保险同仁共同参与到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建设中来,深化合作、共同发展、共享成果。 其次,中国太平认为上海一定可以成为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又一个重要中心,并衷心希望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能够成为全球再保险人定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上海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金融改革创新的先行区,上海自贸区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目前上海已经聚集了众多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具备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上海保险交易所搭建起了保险、再保险、保险资管三大交易体系和国际再保险交易系统创新保险平台,这些均为上海聚集再保险机构、推动再保险创新、打造国际再保险中心提供了重要基础。 同时我们也看到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专业再保险公司数量相对有限;再保险市场供给存在结构性不足;再保险市场在技术力量、承保能力、全球定价权和话语权方面,和国际发达再保险市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等等。我们注意到上海正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大部署,加快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并将之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口。 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要发展再保险市场,探索设立一带一路再保险承保共同体和运营平台。 为此我们建议: 1.监管部门推动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功能作用,大力支持再保险企业提供再保险产品供给和技术创新能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支持加快再保险市场发展,增强中国保险企业参与全球保险与再保险资源配置的能力,提高在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影响力。 2.上海市能够积极利用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创新优势,在再保险业跨境结算、资金流动、境外投资等方面先行先试,全方位推进上海保险业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加快建成立足中国、面向亚太、辐射全球的国际再保险中心。 3.上海市能够借鉴国际经验,加强配套机制的建设,构建公平合理的营商环境,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更多聚集再保险机构和金融保险人才,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使上海成为连接国内外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枢纽城市。 4.我们更希望此次的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作为国内首届全球再保险年会,能够坚持办下去,为全球再保险人,特别是关注中国市场的国际再保险人提供战略对话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深化全球保险和再保险合作、推动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加快推动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中国太平将全力支持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今年初中国太平确立了集团新时代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加快集团上海总部基地的建设,打造集团全球运营服务保障基地和境外机构的重要管理平台,并将打造集团境内再保险中心作为上海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与上海市打造再保险中心建设不谋而合。下一步我们将立足集团上海战略平台,发挥跨境综合金融和国际化优势,加快推进在上海的再保险机构布局,与上海有关方面加强资本层面的合作,将境内的再保险法人机构总部迁到上海,共同推进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发展。 同时发挥太平在保险熟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优势,联合国际国内合作伙伴,在上海设立亚太再保险研究中心,作为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的智库机构,力争将太平再保险打造成为中国再保险市场与全球再保险人的联系纽带,在更广泛领域、更高层次与国际再保险同业加强合作,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助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详情]

周延礼:回顾中国保险业历经40年的发展 是巨大的跨越
周延礼:回顾中国保险业历经40年的发展 是巨大的跨越

  新浪保险讯 “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于11月4日在上海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出席并发表题目为《中国保险业发展回顾与展望》主题演讲。 “保险业如何走这条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大家可能看到今天的中国保险市场,没有看到以前保险市场的过去,一步一步走过来实际也是非常艰辛的路程。”周延礼称。 周延礼表示,作为一个保险从业人员,我们回顾保险业的发展也是如此。1959年国内的业务全面停办,1949年到1959年,1959年以后开始停办,一直到1979年才开始恢复业务。经过这40多年又有快速发展,发展到19.5万亿的总资产,承担的风险保额7700多万亿,这是巨大的跨越。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 周延礼 以下为演讲原文: 题目刚才主持人已经宣布了,回顾一下我们保险业。这是我自己拍的一张照片,从这里开始讲起。一开始先讲几个数据,一个是19.5亿的总资产,这是保险业的家底。第二个保险风险保额7700万亿。刚才我在致辞当中也讲到我们有7家保险公司进入世界五百强。另外大家会问这样的问题:保险业如何走这条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我今天想和尤其是境外的甚至远道而来的嘉宾们分享。大家可能看到今天的中国保险市场,没有看到以前保险市场的过去,一步一步走过来实际也是非常艰辛的路程。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就站在观礼台上看到仪仗队走过的时候,前面第一个国旗是中国共产党党旗,第二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三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这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而取得的成就。一个国家不会无缘无故地从一个一贫如洗的过去,走到今天繁荣发展的第二大世界经济体、第一大的进口国、第二大的外资吸收国。所以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世界市场的地位,从经济贸易、外资的收入,都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发展。 作为一个保险从业人员,我们回顾保险业的发展也是如此。1959年国内的业务全面停办,1949年到1959年,1959年以后开始停办,一直到1979年才开始恢复业务。经过这40多年又有快速发展,发展到19.5万亿的总资产,承担的风险保额7700多万亿,这是巨大的跨越。 这里强调几家保险公司,比如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中国太平洋等这些保险公司都进入了世界五百强。我们中国再保险公司也是亚洲最大的保险公司,在全球的再保险行业当中也有一席之地。在香港太平再保险公司也很不容易,也是一个上市公司。 通过这些可以得出一个结论:70年沧桑剧变,70年的春华秋实,70年人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致敬新中国,致敬民族开放伟大复兴的道路。 这个照片是当天晚上的夜景,这个国旗是巨型的国旗,后面是LED显示屏。我在这个位置上拍下来非常壮观,你在现场看和看电视的效果绝对不一样,展示中国人的自信、自豪、自强的这样一种效果。 这个是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锦标赛上得了冠军,29号得了冠军,回到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1号上到花车上。女排是在最后一个花车,她们向观众致意,显示出她们在世界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下面我想重点讲讲保险业总资产的情况,这个过程中有几个时间点给大家回顾一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0月20号成立的,成立过程经过了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报的文件,报到中央人民政府经过批准成立的。1950年逐步完善一些制度,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组织条例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推进了保险事业的发展。1951年探索了一个强制的保险险种,也就是火车的货物运输保险。同时在对各类保险业务的探索也不断深入,尤其是在做好强制保险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在这个过程当中,1951年的4月24号,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出《关于颁布财产强制保险条例》,批准有六大险种纳入强制保险的范围,包括强制的财产保险、铁路的车辆、船舶的旅客意外等伤害保险条例等等,这些都是发布国务院令的形式发布的规则。 1951年6月5号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召开第一届监事会议,组建了公司承担海内外业务的管理机构。 1953-1957年开始停顿,1953年起中国开始计划经济,保险业发展受到一定阻碍。 1953年在第三次全国保险会议上开始整顿城市业务,停办了农村的业务,开始机构的整顿,有一些该撤销的就撤销了。 过程当中1955年我们停办了部分国有企业的强制保险,过程当中国有企业的强制保险业务受到很大的影响。 1956年全国召开了第五次保险会议,决定将业务重点转向农村,重点恢复了农村的保险业务,稳步推进了农村解决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产品和服务。 1957年停办了所有的强制保险业务。 1958年中国开始搞大跃进,那时候对保险业务的影响非常大的,保险工作基本已经消失了。 1959年全面停办了国内业务。 虽然停办国内业务,但是也有一些口岸城市比如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保留了五个分公司,经办国际业务。这些国际业务主要是和船舶运输、航空、铁路运输等国别贸易之间有关系。 1978-1991年的时候逐步推开保险业务全面恢复,保险市场逐步开启了多元化时代。 进入到80年代之后,198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当时把保险的内容也纳入进来了。 1981年12月4号批准了香港民安保险深圳分公司的成立,就是原来太平保险集团的机构。现在这个公司已经不存在了,当时也是算境外的保险机构,也有里程碑意义的。 1983年颁布的《财产保险合同条例》。 1985年《保险企业管理条例》。这些条例预示着保险市场有法可依的发展阶段的到来。 1986年7月,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这是国内的第二家国有控股的保险公司。 1987年江东银行成立了保险部,发展到今天就是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 1988年平安保险在深圳成立,成为国内首家股份制保险公司。 1991年10月19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批准开始起草制定了新的保险法,以前全都是条例规则,全都是以国务院令的形式颁布一些保险市场管理的一些规定。从1991年开始我们逐步进行起草保险法的过程。 1992年-1997年,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试点工作开始了,1992年就是友邦保险公司进入中国来,也就是到上海,1992年9月28号。市场化的销售体制也是在那个过程当中逐步建立起来,1992年正好是中国对外开放起步阶段,那个时候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讲话,对整个过程当中推动保险业的发展对外开放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这一年同时以上海浦东为龙头,也就是今天所在的区域,一些城市都相继对外开放。这个过程当中个人代理人制度也开始试点,在上海推广开来,彻底结束了过去保险业主要以团体业务为主的局面,外资的保险中介机构开始逐步地在中国推广开来,市场化的营销体制也逐步地建立。这个得益于1992年友邦带来的个人代理人的模式。 1993-1994年,我们批准了首个外资的保险中介机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 1993年3月18号,批准成立了上海第一家公共行,叫东方公共行(音)。 1992年我们也编制了中国第一张寿险的生命表,这个对于寿险产品定价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个时候国内的中介市场发展也比较快,比如像天津的北方公共行,还有浙江的公共行等。这些都是随着外资的准入,国内这些中介机构逐步建立起来。 1995年经过四年多的调研,广泛征求国内外同行的意见,我们经过全国人大讨论通过了1995年的保险法的颁布,这是有历史意义的。1995年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决定扩大保险市场,原来上海作为试点城市,又扩大广州作为试点城市。另外1995年我们又对生命表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调整,又形成了1990-1993年版的中国人寿保险的经验生命表。这是中国人寿保险的生命表,不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还有一些体制改革的做法,1996-1997年中国人保集团发生体制性的变革,成立了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设有中保人寿、中保再保险等三个子公司。 同时1996年我们批准了国内有五家保险公司营业,包括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等这些相继都成立了。 1998年成立了保监会,对保险业进行了监管,那个是1997年年末召开的国家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作出的决定,1998年11月18号正式挂牌成立。正好在那个过程当中我们总结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一些影响,来成立的保监会。 这个过程我们一路走来,经过几次重大事件。2001年中国加入WTO,将保险业做出了高水平、宽领域、分阶段的开放程度,国务院同时颁布了外资保险公司的管理条例,保险公司也公布了保险业加入WTO一些管理规定,外资按照WTO承诺的这些管理规则。另外同年9月我们发布了在广东省进行机动车辆保险费率改革的一些试点,同时也颁布了很多保险代理机构的管理规定、保险经纪公司的管理规定等等,首次发布了《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及监管指标的管理规定》。这应该说是保监会1998年成立之后在不断地完善保险市场的监管规则,当时强调市场能力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 2002年因为我们加入WTO就批准了六家公司的进入。 2003年又做出了一系列发展措施,比如我给大家梳理一下: 推进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保险费率全国推开。放宽分支机构的经营区域,省市自治区都有机构,都可以通过专业的保险中介机构设立营销服务部的形式,在辖区内开展业务。拓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保险公司投资企业的债券范围原来有四大行业,还有在债券评级方面,原来有双A级的。投资比例原来都做出了比例性的要求。另外增加了一些经营主体,支持股份制的保险机构发展服务网点,把中介机构审批纳入日常监管,全年共审批了保险机构分支机构数量不小的316家,保险专业机构922家,主要是一些代理机构比较多一点。 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尝试推进保险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中国人保2003-2004年分别在香港纽约等挂牌上市。这些都是推动了保险业不断地管理水平上台阶,按照现在企业制度的建设做出了新管理方式。 2005年批准了22家新公司的开业,这22家新公司都是在监管不断地完善制度体系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市场准入的要求。这个过程当中对再保险的要求制定了再保险业务的管理规定,同时对保单标准化的工作也做出了一些指引,同时对一些重大案件、责任的追究以及保险监管的问责办法还有保险外汇的资金运用的管理办法等,这些都逐步完善,使我们的保险监管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制定了ABC三套商业车险的条款,这是中国行业协会第一次发布了商业车险ABC三套业务条款,供保险公司选择使用。 2005年通过市场化推进保险业,在这三年间保费收入提高2.4倍,财产险和人身险这个保费那个时候分别达到1200多亿(接近1300亿)和3600多亿(接近3700亿)的水平,上了很大的台阶。在这个过程当中高速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认可。 2006年出台了国十条,2006年6月26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业内对保险业发展空间抱有殷切的期望。 2007年因为我们有前一段时间的积累,特别是资金运用这方面的管理办法,应该得到了很好的体现。2007年投资收益在历史上是最高的年份,我们都超过了7%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应该是非常难得的。当时我们也提出了速度、效益、诚信、规范这样一个发展原则,使我们的保险业能够健康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把保险法赋予的要成立的保险保障基金,我们把保障基金的新管理规定包括成立保险保障基金的机构我们都建立起来了。 2010年之后加强了一些风险管理治理,特别是银行保险有关性的规定等方面,我们都做了一些新的监管要求。 2011年之后实行新的会计准则,以及对万能险等都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哪些可以进入保费,哪些可以不在保费规范的范围等等都做了详细规定。 2012年之后不断地推进保险业示范化改革,当时是放开前端、管住后端。这之后不久保监会发布了第二代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规划,让大家按照新的监管制度体系进行运行。 2014年之后国务院又出台了第二份国十条,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6年和2014年的这两个文件,提出的目标是有很大区别的。2006年是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重点发展养老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2014年主要是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同时对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前景都做了一些规划。比如那个时候我们保险业增长的幅度怎么样、保险深度怎么样、保险密度、保险市场规模什么样的,我们都做了详细规定。 2015年我们对个人的税收优惠型的健康保险业务也都发布了一些监管办法,同年我们对互联网保险相关业务也发布了一些管理办法。这个之后涉及到国家的监管体制改革,接下来就是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分别撤销成立了银保监会。 通过这个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保险业从哪来,现在处在什么位置上,下一步怎么样走。因为保险是经济领域很重要的一块,在国内GDP占比的情况这个比例可以看得出来,从这个图表当中大家可以知道。大家也可以有兴趣的拍拍照。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不具体讲了。 保险业与GDP是什么关系?保险业我们定位救济补偿、风险防范、风险管理、资金融通等一些功能,在这个过程当中把握保险业在GDP发展过程当中作为经济的稳定器、助推器如何发挥作用,我们提出这方面一些总体规划,让大家看一看保险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如何。 另外近十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发展一路平稳增长,没有出现一些大起大落。从2009-2019年的发展,今年增长也是非常强劲的。通过过去近九年的时间可以看出过去平稳增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说明我们从保险监管、防范风险、保险公司运作,个别风险会有,但是系统性的风险有效进行了化解,保证保险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保险深度密度情况说明保险业普及的情况,主要是发达国家等等这方面的情况。另外2012年到2018年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可以展示出保险在互联网领域新科技一方面情况。 2019年1-9月份最新的数据,我们现在增长幅度12.58,3.4万亿。今年突破4万亿,也可以做一个期待。总资产突破20万亿也没有问题。 我们前三季度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情况非常平稳的,前三大家都做了这样一个分析。但是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可回避了,二八现象。大的公司增长高度集中,用现在的话说头部企业高度集中,中小企业经营相对来说困难。但是对于我们再保险来讲这绝对是机会,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分散风险,他们需要资本金,你给提供再保险的承保能力,就是给他增加资本金。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可以。 另外看财产型领域,保费增幅还是非常可观的,每一家公司的增幅非常平稳的。 互联网保险的分布情况,时间关系这个不能向大家多解释。互联网保险服务的领域将来越来越广泛,主要解决了一些同质化的问题、产品设计的问题、保险条款的问题还有理赔的问题,甚至还有营销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通过互联网的服务可以得到解决。 我为什么在这里讲互联网多一点?主要是下一步中国保险业的转型升级动能转换关键就是要用科技推动,所以在这特别强调互联网保险服务保险科技的应用,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发展的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新的科技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十八次会议集体学习的时候,特别强调把区块链技术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对于保险业来讲加强信用管理。这几个特点,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性等等,这对加强数据管理、信用管理等等具有推动作用。 另外农险是下一步发展目标,现在农险是财产险第二大险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银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林业部专门发了文件,这项工作就是刘主任亲自抓的。所以我们在这里有很多对农作物这些产品我们都需要深入进行研究。 另外我们农业保障的水平也是逐年提高,现在非常健康发展的态势,下一步还要继续努力。11月8号全国政协主要领导亲自听我们的汇报,我会有6分钟发言,我一定讲好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故事,让更高级的层次了解保险业在农业农产品服务、提供食品保障方面所做的一些突出工作。 另外赔付率的情况,这些数据都可以给大家。 还有医疗保险,现在保险业增长幅度最大的就是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增速都是30%这种速度。现在我们在基本医疗、公务员的补充企业的补充医疗、社会补充医疗、商业保险等等这些多层次的健康保险的体系,对于医疗保障体系特别重要,特别需要我们商业保险提供这方面的服务。[详情]

常青:再保险的商业模式在从风险分散向风险咨询转型
常青:再保险的商业模式在从风险分散向风险咨询转型

  新浪保险讯 “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于11月4日在上海举行,慕尼黑再保险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常青出席并发表题目为《再保险市场的中国逻辑》主题演讲。 慕尼黑再保险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常青 常青表示,对于再保险市场的中国逻辑有三个点想做分享: 首先,中国的再保险业相对于中国其他的金融服务业来讲,我们的开放程度已经在最前列,这是不容易的,希望我们整个的行业能够珍惜这一点。当然我依然相信我们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再依然是再保险的主渠道,但是我们希望这样的开放程度能够继续保持。 然后,再保险业和直保行业一起,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我觉得再保险业我们是甘心当隐形英雄的,我们不希望有太多的媒体曝光,也不希望有太多的仪式,但是我觉得我们每一分钱、每一分资本都是在为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做努力。 最后,再保险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是在从一个风险分散向风险咨询的转型,这个过程中对保险业怎么样能够做更好的支持,对我的客户怎么样能够有更好的支持,这是我们一直在做努力的一个方向。 以下为演讲原文: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题目看起来是个很大的题目:中国逻辑。15分钟的时间不可能把这些都讲清楚,我只准备了很少的6张,前2张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整个再保险在目前中国的定位问题,中间2张跟大家分享一下国际上可能两个最重要的有关再保险业的话题。最后2张有关再保险在中国的商业模式问题,跟大家一起做个探讨。 如果大家现在看整个金融保险业的开放程度,如果以再保险公司的角度,再保险业的开放,目前在中国应该说是开放程度最高的。大家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拿2018年作为例子来讲,如果看总分出的话,差不多外资的再保公司已经能够占到50%。如果看非寿险业的分出,外资已经超过了50%。毫无疑问再保险业在中国整个金融保险业里面,开放程度最高的。 如果我用四个纬度来看目前中国的再保险市场,这四个纬度就是技术、服务、创新、人才。个人意见是我们的中资和外资,在这四个纬度上面应该是有一个相对有序而且是相对平衡的竞争局面。大家说相对平衡或者有序你怎么认为的?当然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的再保险业显然不是很赚钱的行业。如果我们的再保险业现在这样的状况,像直保一样过度竞争的话,显然对于整个中国的保险业都不是好事情。当然在中资我的客户之间也有很多分保的安排,我个人表示理解,当然我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在两个不同的方式之间,在监管的区隔上面能够有一些不同的考虑。 实际上很有意思的是刚才有详主任做演讲的时候,也把我这里的两个例子提了。第一个就是海力士的案子,第二个是天津。如果大家看这两个案子,这是我们最近几年里最重要的两个保险业和再保险业的赔付案例。 第一个海力士(音)的案子里面,再保渠道的整个赔付在97%左右,境内外的再保险公司的赔付差不多达到了84%,我们的数字是7.3亿美元,但是这个不一定完全准确。 第二个是天津,整个再保赔付至少要到70%。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我们今天大家坐的这个酒店的位置,实际上离想当年上海地铁4号线损失的位置只有几百米。我现在看周主席我想到当时是周局长,我们曾经一起开再保有关4号线的协调会,这也是另外一个例子,说明再保险业为中国的直保所做的这些努力,应该说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整体保险业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再保险从来不要求大家给锦旗,我们也从来不在台上发支票,但是再保险业一直做这样的默默支持。 我刚才从国际上再保险业怎么样支持实体经济,大家可以看到如果全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话题,大家看这个左边,这是现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里面最重要的三个话题,第一个就是先台议定书(音)、第二个是整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三个是巴黎林书(音)。在所有的这些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实现过程当中,都需要保险业特别是国际再保险业能够做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因为再保险业的全球化的运营特征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成熟解决方案,可以支持无论是公营机构或者政府部门,还是私人企业甚至个人,能够应对这样的一些风险。如果想让我们的经济真正做到可持续化,首先就要能够应对这些风险。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再保险业能够做很多事情的。如果我们把国际的话题引申到中国,整个中国的再保险业在这方面和政府部门、和我们的保险公司客户应该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我们也需要整个保险业的努力。 创新应该说是全球最重要的话题,在再保险业上连这些头部公司,我们的确在创新方面是做出了很多投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慕尼黑我的总部,我们现在可能有200多位专门来做这样的创新和数据分析的人员,他们并不是传统的核保人或者理赔人员,也不是做业务的推广,他们就是专职在做创新和数据分析,大数据方面的工作。在这方面我们在国内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大家可能也了解我们在国内从集团的角度新设了一家咨询公司,我们的想法也是希望能够把创新的一些话题和我们传统的再保业务能够有有机结合,换句话说为我们的直保公司客户提供更多的、更多样化的一些解决方案。后面有关这方面的咨询方案介绍,我还会再给大家有一张专门的片子。 我下面讲的慕再对全球趋势这样的雷达,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在慕再的外网上面我们有一份报告,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报告,他把整个我们行业面临的一些新技术趋势分成四个大类。比如最左边的客户中心化到整个世界互联、再到人工智能,到最后是哪些可以到行业的新技术。很有一些的一些话题,和我们传统的保险大家所接触到的东西还不是完全一样,所以我觉得在创新方面我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能够参加我们明天在早晨,我们也在这里有一个分论坛,我的同事们可能会就创新话题能和大家做一些更深入的沟通。 最后两页我想谈一谈本人就有关在中国再保险业的一些商业模式的思考。我觉得在中国做业务,一件很重要的因素是监管因素。如果我们现在画这样的三个因素的模式,在德国监管很重要,但是不会把它作为单独的要素考虑商业模式,但是我觉得在中国监管要素很重要。特别是如果大家注意到有详主任的演讲,他也透露出一些未来的可能3-5年当中,从整个再保险业包括直保公司怎么做再保险方面,他也提供了一些思路。 就整个市场结构、监管趋向和客户痛点,这三个组合在一起是商业模式。有几点和大家分享的: 1.大家都了解目前在国内整体的新经济体对保险业有非常深度的介入,在未来的确我们的市场会发生一些结构性变化,当然我不好预判这个时间什么时候,但是新经济体他们的一些跟我们传统上做保险不同的模式,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2.如果我们谈到监管,个人或者包括我代表慕再,也的确希望从监管的角度能够对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够提供更多的容忍度。换句话说大家现在都了解从国际监管业的发展都有监管沙盒的概念,我希望特别是在创新领域,我们的监管部门能够给我们行业一定容错的程度。在这样容错程度里面,我们的行业能够做更多的创新。通过再保险业支持原保险业,最终支持的是我们的被保险人,支持的是我们的实体经济。 当然如果谈到客户的痛点,可能比较重要的是要治那些未痛之痛。如果现在的直保行业有三个层面的痛点,第一个层面我叫做“显痛”,明显的痛,我觉得车险就是明显的痛。再保险业包括慕再也可以说殚精竭虑地在想怎么样帮助大家把车险做的更好。 如果我说现在有一些“隐痛”,现在的健康险里面的百万医疗包括特药的一些保险,现在还处于如火如荼的阶段。但是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已经可能算有点隐痛了。现在大家有很多自媒体的报道,前段时间也读到一篇有关百万医疗的自媒体报道,他在里面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讲我们这些百万医疗的产品在很多公司怎么做定价呢?这个定价叫做毛定净品(音)。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家是做保险的或者再保险的同仁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操作模式,如果我们的定价简单地是基于我们怎么和竞争对手竞争某种产品的话,可能在这个产品上甚至是在这个市场区隔上,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这样的一些隐痛的东西,可能大家要引起重视。 如果我想讲还有哪些是“未痛”,还没有发生的痛。慕再在过去几年花很大的精力探讨比如说类似于网络保险这样的一些新兴的险种,以及一些特别在风险累积方面我们还不是很熟悉,甚至还需要去吸取很多经验的这样的险种。目前这些险种在国内可能还没有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在未来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发展点。同时在大家的直保公司的现有保单里面,我们保险业有一个词就是静默的网络险的承保。是不是这些我们现在已有的保单里面完全对我们根本未知甚至我们不太了解风险累积状况的这样一些网络保障,是不是已经做了保障?这些所谓未痛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一起和行业、和我们的客户一起探讨。 最后我们的看法是目前我们的再保险业更多可能还是基于风险分散,甚至是基于跟风险分散相关的一些产品这方面的开发,这还是主要的商业模式。但是在未来几年里面,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整个再保险的商业模式是要有一个转型,这样的转型是从风险分担向风险咨询。我刚才讲到我们在本地已经设了咨询公司,包括在总部有一个全球的咨询部门,他们对咨询模式有一些很细致的分析,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可能没有办法跟大家就每一方面做详尽的介绍,希望以后有机会能跟大家再做进一步的探讨。 我想做一个重点的小结,有三点和大家做分享: 1.中国的再保险业相对于中国其他的金融服务业来讲,我们的开放程度已经在最前列,这是不容易的,希望我们整个的行业能够珍惜这一点。当然我依然相信我们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再依然是再保险的主渠道,但是我们希望这样的开放程度能够继续保持。 2.再保险业和直保行业一起,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我觉得再保险业我们是甘心当隐形英雄的,我们不希望有太多的媒体曝光,也不希望有太多的仪式,但是我觉得我们每一分钱、每一分资本都是在为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做努力。 3.再保险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是在从一个风险分散向风险咨询的转型,这个过程中对保险业怎么样能够做更好的支持,对我的客户怎么样能够有更好的支持,这是我们一直在做努力的一个方向。 最后我想说非常感谢我们的主办方来做的这样一个会议,我希望能够越做越好。有些同事可能知道我是2002-2008年六年在上海,上海对于我来说是最好的一段时光,所以我也想说谢谢上海,谢谢大家![详情]

安盛信利保险史德平:上海再保险中心是非常好的愿景
安盛信利保险史德平:上海再保险中心是非常好的愿景

  新浪保险讯 11月4日消息,“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今日在上海举行,安盛信利保险亚太、中东非洲、拉美及信用保证险业务首席执行官Peter Schmidt(史德平)代表外外籍专家发言。 安盛信利保险亚太、中东非洲、拉美及信用保证险业务首席执行官 Peter Schmidt Peter Schmidt(史德平)表示,上海再保险中心是一个非常好的愿景,我们将会进一步共同支持这一愿景的实现。为了满足中国未来的保险需求,我们都需要有非常良好的监管环境,要高效透明并且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Peter Schmidt(史德平)透露,昨天下午的会议上我们也探讨了这一点,可是更加重要的是关于人才。应该说在座的有许多都是行业精英和人才,我们需要不断地共同培养新一代的保险人才,保险、再保险、风险管理还有金融行业的人才,不仅仅在上海,在全中国都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应该说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关注点。 以下为史德平致辞原文: 史德平:各位早上好!尊敬的吴清副市长、尊敬的上海保险交易所董事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 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所有的专家做发言。也代表我的公司安盛信利保险,我想要表达我们将会继续在中国开展投资,并且在上海进一步地开展投资。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因为这是第一次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我们也在参与这一历史时刻,十分祝贺上海保险交易所取得巨大的进展,而且我也期待参与更多的业内探讨。 我们在介绍当中已经听过了许多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回顾过往从1998年的时候,那个时候中国的保险行业规模并不大,保费的规模也并不大。但是今天中国现在的市场已经成为第一大的保险市场,未来将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保险市场。这就告诉我们不仅仅需要国际会议,而且是需要非常扎实的、非常发达、非常健全的再保险中心。 接下来发展方向是什么?上海再保险中心是一个非常好的愿景,我们将会进一步共同支持这一愿景的实现。为了满足中国未来的保险需求,我们都需要有非常良好的监管环境,要高效透明并且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昨天下午的会议上我们也探讨了这一点,可是更加重要的是关于人才。应该说在座的有许多都是行业精英和人才,我们需要不断地共同培养新一代的保险人才,保险、再保险、风险管理还有金融行业的人才,不仅仅在上海,在全中国都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应该说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关注点。 此外我们还要继续鼓励金融服务要素市场的聚集,比如昨天我们也讲了金融科技和再保险也可以进行非常好的融合,中国在金融科技方面已经有了大幅的进展。另外风险是要全球流动才能让我们更加多元,大家能够共同应对这些风险。 我们必须要增加整个保险行业的形象,去提升大家对于在中国保险的信心,这是我们可以走出的第一步。保险的价值是无价的,对整个社会、对经济发展是无价的,对于人们的扶植也是无价的,当遇到灾难的时候它可以作为减缓器。还有许多在这个领域的工作我们将要继续开展,我们需要解决新兴的一些风险,比如网络的风险等等。另外还有养老金,另外健康保险等等这些挑战,我们有许多的工作要做,所以我期待着和大家一起携手,和我的企业、和所有在座的同仁共同应对这些挑战,谢谢大家![详情]

周延礼:中国保险未来五到十年仍可保持10%-15%的增速
周延礼:中国保险未来五到十年仍可保持10%-15%的增速

  新浪保险讯 11月4日消息,“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今日在上海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出席并发表致辞。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 周延礼 周延礼表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保险业也离不开对外开放。保险业作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最大的金融行业之一,通过深层次地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据银保监会统计显示,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成为全球保费增长主要的贡献者。在全球最重要的新兴市场,我们是新兴大国。因为在全球保险业增长都是低速的,而我们是高速增长,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未来五到十年仍然可以保持10%-15%的增速。 以下为周延礼致辞原文: 周延礼:本来应该让翁书记先讲,因为他是东道主地主在这里,所以我在某种程度上等一会儿表示感谢就可以了。 尊敬的吴清副市长、翁祖亮书记、解冬主任,来自全球的保险、再保险机构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担任首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的名誉主席,应该感谢曾董事长给予我这个头衔,也是非常荣幸。首先我代表大会的主办方对来自全球的200多家参会机构和600多名参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时我们要衷心感谢上海市委市政府、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包括市金融办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被授权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正式活动,这个很不容易,应该感谢吴市长的关心支持,是中国保险业首次进入进博会行业的活动当中,这是巨大的荣幸。对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极为长远!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保险业也离不开对外开放。保险业作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最大的金融行业之一,通过深层次地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据银保监会统计显示,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成为全球保费增长主要的贡献者。在全球最重要的新兴市场,我们是新兴大国。因为在全球保险业增长都是低速的,而我们是高速增长,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未来五到十年仍然可以保持10%-15%的增速。 2018年全国保费收入3.8万亿,在世界五百强有七家中国内地的保险公司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另外要加上香港一家,再加上台湾一家,差不多有九家。在境内的保险机构分出的保费规模1800多亿,同比增长约17%,约占全球的再保险市场的份额8%。这和我们保费规模在世界的占位基本相匹配的,我们中国的保费规模在世界全球保费规模占11%-12%之间。 与此同时外资保险机构与中国保险业共享发展,分享我国的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红利。截止到2019年二季度末,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一共设立了59家外资保险机构和131家代表处,绝大部分都在上海。世界五百强中的外国保险公司均已经进入中国的保险市场,外资保险公司在华的资产总额大约占7%。 上海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上海也是我国保险业先行先试的试点城市,是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1992年国家就批准外资在上海设立了保险机构,就是友邦保险公司,第一家在这里设立的。首家外资保险机构,美国友邦在上海设立分公司之后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应,对于我们改革开放推进工作产生了示范样本。我记得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亲自参与和见证了很多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特别是对外开放整个市场的政策制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上海已经一跃成为全球的金融要素最为齐全、金融总量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这不是我们说的,是根据英国有一个智库集团发布的全球金融指数综合排名当中,上海连续三年列举第五位。国务院也批准设立全国性的保险要素市场,也就是上海保交所正式落户上海,这一段时间我先后去了三次。成为关于推动形成再保险定价交易中心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在聚集市场机构、创新交易规模、提升交易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得益于上海市委市政府金融局的关心支持。本次大会将以合作共赢、共建全球风险治理的共同体作为会议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全球经济错综复杂,挑战日益严峻,不确定的风险日益增多,全球社会时代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因素日益增加,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具有天然开放合作共赢的基因,依托承保能力、数据积累和全球化的经验优势,可以构建多层次的风险分散体系,减缓巨额损失对全球保险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将发挥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保险业稳定发展的解压阀和稳定器,加强国际再保险领域的合作,构建全球风险治理的共同体,有利于促进风险治理全球协作、风险损失全球分散、治理经验全球共享,为人类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应对方案,实现互助共赢。 保险业可以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长期稳定风险管理和保障作用,保险市场发展的空间十分广泛,今天到会的许多境内外机构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良好的行业信用、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再保险合作的良好关系,忠心希望你们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合作共赢,为金融市场提供更多多元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为全球风险治理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周延礼:加强国际再保险合作 促进风险治理全球协作
周延礼:加强国际再保险合作 促进风险治理全球协作

  原标题:周延礼:加强国际再保险合作 有利于促进风险治理全球协作  记者:黄蕾 11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首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上表示,加强国际再保险领域的合作,构建全球风险治理的共同体,有利于促进风险治理全球协作、风险损失全球分散、治理经验全球共享,为人类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应对方案,实现互助共赢。 周延礼指出,2018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3.8万亿元,有9家中国的保险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境内保险机构分出的保费规模1800多亿元,同比增长约17%,约占全球再保险市场份额8%。这和中国保费规模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情况基本相匹配,中国的保费规模占全球保费规模的11%至12%。 周延礼称,上海是我国保险业先行先试的试点城市,是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共设立了59家外资保险机构和131家代表处,大部分都在上海。世界500强中的外国保险公司均已经进入中国的保险市场,外资保险公司在华的资产总额约占7%。 周延礼表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上海已一跃成为金融要素具备齐全、金融总量特别活跃的地区之一。 根据相关方发布的报告,在全球金融指数综合排名方面,上海连续三年列居第5位。 周延礼表示,在关于推动形成再保险定价交易中心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市场机构创新交易规模提升交易效率等方面,上海保交所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周延礼强调,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不确定风险日益增多。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具有天然开放合作共赢的基因。依托承保能力、数据积累和全球化的经济优势,可以构建多层次的风险分散体系,减缓巨额损失,对全球保险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详情]

吴清: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原保险市场 发展潜力巨大
吴清: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原保险市场 发展潜力巨大

  新浪保险讯 11月4日消息,“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今日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出席并发表致辞。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 吴清 吴清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原保险市场,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分别还只是全球水平的58%和75%,应该说发展潜力还非常巨大。当前在银保监会等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我们将从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创新,集聚优势资源,增强市场功能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入手,加快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金融科技中心、国际保险公司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和结算,形成国际一流的金融生态系统。 以下为吴清致辞全文: 吴清:尊敬的周主席、翁书记、曾董事长,各位专家、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首次举办的全球再保险年会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首先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对本次会议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来自海内外的两百多位专家、参加的机构、600多名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也借此机会向大家长期以来对上海国际金融建设的长期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际战略,在各相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我们正朝着基本建成与国际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目标冲刺。从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创新、集聚优势资源、增强市场功能、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入手,加快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国际保险中心、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和结算中心,以及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并且形成国际一流的金融生态系统。国际保险中心是我们刚才讲到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当中六个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再保险是实现保险中心建设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和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原保险市场,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分别目前只是全球水平的58%和75%,应该说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同时我们周边的一些国家,像日本、韩国这样一些国家都分别是全球第三大和第七大的原保险市场,而且也都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也存在着很高的分保的需求。 所有这些都为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上海已经集聚了众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再保险交易要素完备。有115家保险公司在上海经营业务。受托管理的资产规模在全国超过了一半,上海保险交易所作为创新要素市场,达到了国际再保险平台依托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打通跨境资金轻结算通道。 三、国家增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并且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将进一步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扩大开放,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拓展新空间。 前不久国务院金融委推出的创新十一条,也为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带来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将进一步打造境内外市场主体共同参与、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与其他金融市场有效衔接的再保险市场体系。建设主体丰富、市场开放、风险可控,与我国保险市场规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再保险中心。围绕这样的目标,上海将在银保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和广大的金融机构的支持指导下,主动融入国际再保险市场,从再保险机构开展离岸再保险交易试点、完善再保险登记系统功能,提升再保险市场创新和承保能力,优化再保险发展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再保险人才高地等方面,不断提高国际金融中心配置全球再保险资源的能力,提升保险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更高品质的生活这样的功能。 今天上海保险交易所联合陆家嘴金融城在这里召开国际再保险会议,是上海对标国际成熟市场的一次先行先试,是扩大上海在国际再保险市场的影响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领先地位的具有重要的举措,也希望通过与会各位的共同努力,集聚全球再保险的专家、再保险的机构,大家共同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完善上海金融市场的功能,进一步凸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辐射力。我们也将持续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全球再保险机构在上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也欢迎大家到上海来投资兴业。 最后祝愿参会的各家机构、各位专家合作顺利、事业蒸蒸日上,也祝愿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在上海能够一切都如意,谢谢大家![详情]

吴清:打造国际保险公司 形成国际一流金融生态系统
吴清:打造国际保险公司 形成国际一流金融生态系统

  原标题: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原保险市场 发展潜力巨大 财联社记者:丁艳 财联社11月4日讯,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在“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上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原保险市场,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分别还只是全球水平的58%和75%,应该说发展潜力还非常巨大。当前在银保监会等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我们将从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创新,集聚优势资源,增强市场功能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入手,加快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金融科技中心、国际保险公司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和结算,形成国际一流的金融生态系统。[详情]

首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召开 周延礼等嘉宾出席
首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召开 周延礼等嘉宾出席

   新浪财经讯 为进一步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再保险市场高质量发展,国内首届全球再保险续转年会——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将于11月3日至5日在上海召开。 本次会议主题为“合作共赢 构建全球风险治理共同体”。本次会议由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上海保险交易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陆家嘴管理局共同主办,包括陆家嘴再保险论坛和交易商大会两个板块,其中交易商大会是国内首次召开、面向全球的再保险磋商交流活动。 会议将深入发掘保险在风险管理、服务社会治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保障需求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全球保险人可以探讨大量有待深度挖掘和拓展的保险创新领域,共同扩大再保险在金融领域的作用及影响力。同时,每一位对行业有深度思考的从业者都可以站在思想前沿,分享个人洞见,共同探讨再保险在应对世界经济变化方面的角色,不断提升再保险在服务世界经济发展、对冲大型风险中的独特优势。[详情]

专题评论加载中...

微博/微信扫一扫

论坛信息

论坛时间:2019年11月4日 09:00-18:00
论坛地点:上海鲁能JW万豪侯爵酒店
主办单位: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上海保险交易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陆家嘴管理局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