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供应主导 2019年原油涨势将“一波三折”
供应主导 2019年原油涨势将“一波三折”

  自从页岩油革命开始,国际原油在长周期上陷入产能过剩和供应修复的循环过程。多数情况下,供应端变化主导原油行情,在供应端没有更多“故事”可讲时,需求端平淡对利空的放大作用会显现。目前OPEC+减产执行率成为决定2019年能否扭转原油供应预期的关键,若能实质性完成减产100万桶/日的目标,将起到维持供需平衡和稳定油价的效果。原油基本面多空交织,经历一轮冲高回落的行情,基本面、政策面和消息面各种因素都逐步被市场消化,进而反映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综合研判,预计国际原油将受供应端变化主导,呈现宽幅振荡的走势。 行业概况 OPEC发布了2017年度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球原油探明储量降至1.483万亿桶,较2016年减少0.4%;OPEC14个成员国的原油探明储备为1.214万亿桶,比上年下降了0.3%;OPEC在全球原油总储量中所占比重从81.8%升至81.9%。报告指出,2017年OPEC原油出口量平均为2486万桶/日,比2016年减少40.6万桶/日,降幅为1.6%。其中,OPEC向亚太地区日均输出原油1556万桶,与前几年基本持平;向欧洲日均出口原油464万桶,同比增加24万桶;北美从OPEC日均进口原油321万桶,较上年减少8.2万桶。需求方面,2017年全球炼油产能增加10.4万桶/日至9693万桶/日,主要原因是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产能扩张。2017年全球炼油总产量达到8370万桶/日,同比增长1.6%,其中亚洲和北美增幅最大。 图为国际原油走势 图为世界原油供需平衡 供给侧 EIA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超过沙特和俄罗斯,在1973年之后时隔45年再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2018年2月美国原油产量超过沙特,6月产量高于俄罗斯,预计在2018—2019年美国原油产量将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二叠纪盆地Permian是美国原油产区的中流砥柱,在页岩油产量中占比高达45.6%。二叠纪盆地是位于得克萨斯西部和新墨西哥州东南部的大型沉积盆地,受益于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出现,使其成为页岩油生产成本最低的核心产区。目前二叠纪盆地尚处于开发的中前期,EIA预测两年内该产区页岩油产量将会稳步增长。2017年二叠纪油田平均产量为252.9万桶/日,到2018年底将大幅增至340万桶/日,2019年料将达到390万桶/日。此外,墨西哥湾深海油田产量占美国原油总供应的16%—18%,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有望贡献更多的原油产能。页岩油开采成本呈不断降低的趋势,基本确定2018—2019年美国原油产量仍将保持增长,在原油年产量上站稳最大产油国的位置。 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显示,页岩油的持续开发将使美国超越全球其他主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到2025年美国可能贡献全球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增长的大约一半。IEA在《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提出,页岩油革命继续撼动原油和天然气市场供应,使美国能够成为全球最大油气生产国,到2025年,全球五分之一的原油和四分之一的天然气将来自美国。IEA还预测,到2040年,美国将分别占据全球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增长的近75%和40%。预计页岩水力压裂技术将进一步推动产量增长,令美国页岩油供应增长一倍以上,到2020年代中期达到920万桶/日。根据IEA的核心前景预测,美国页岩油产量在2020年代中期将稳定下来,由于资源限制最终在2030年代减少150万桶/日。由此可知,美国页岩油未来将长期保持增产态势,在原油供应端形成压力,供应过剩构成一个主要的利空因素。 美国活跃石油钻井数被视为未来原油产量的一个重要先行指标。美国油服公司Baker Hughes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7日当周,美国活跃石油钻井数减少10座至877座,录得近两年内最大单周降幅,但仍远高于去年同期的751座。此外,当周美国活跃天然气钻井数增加9座至198座,油气活跃钻井总数为1075座。2018年迄今,美国石油和天然气活跃钻井平均总数为1023座,有望创下2014年以来新高。Simmons & Co预计,2018年美国油气钻井平均总数为1031座,2019年将达到1092座,2020年将达到1227座。 受益于页岩油技术革命,美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2018年9月美国原油产量上升12.9万桶/日至1147.5万桶/日,连续第四个月刷新历史最高纪录,8月为1134.6万桶/日。EIA短期能源报告显示,2018年美国原油平均产量为1070万桶/日,2019年将达到1170万桶/日,新增产量主要由页岩油贡献。美国七大页岩油产区中,位于得克萨斯州及新墨西哥州东南的二叠纪盆地,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及区位优势产量迅速增长,9月该地区页岩油产量达到342万桶/日。在当前油价足以覆盖井口盈亏成本的情况下,油田运营商仍有继续增产的意愿。 但与此同时,美国本土炼厂的需求并未出现显著增加。Midland产区周边炼厂需求约为67万桶/日,其中对轻质原油的需求约为40万—50万桶/日,且到2019年底没有产能扩张计划。炼油能力较为集中的美湾及中西部地区炼厂仍以加工中重质原油为主,大量过剩的轻质原油转向欧洲及亚太地区出口。二叠纪产区页岩油运输的物流瓶颈逐步显现,目前该地区原油运力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在本地炼厂消化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保持当前较高的产量增速,或存在大幅累库的风险。 图为美国原油产量 图为美国石油炼化能力 从管道建设计划上看,Midland-to-Sealy、BridgeTex和Permian Express三条管道均有所扩张。2018上半年Permian地区管道运输能力约为258万桶/日,到年底将达到338万桶/日,2019年三季度前无新增扩容计划,2020年年初二叠纪整体实现560万桶/日左右的管道运力。公路运输需求旺盛,由于卡车司机短缺,运营车队纷纷提价,目前运往美湾地区的费用高达17—20美元/桶。铁路运输能力在30万桶/日的水平,成本约为8美元/桶。2018年9月以后,预计二叠纪盆地的页岩油外输需求将达到300万—310万桶/日,如果按照每月5万—6万桶的速度增产,到2019年初几乎全部运力都将被占用,管道扩建进度相对于页岩油增产预期仍然捉襟见肘。原油运输的物流瓶颈问题,直接导致二叠纪产区的基准价格Midland对WTI另外两个集散地Cushing和MEH深度贴水,且幅度随着产量提高而加深,令产油商无法从高油价中获利。据此合理推断,油田运营商或选择减慢新井建设及推迟完井,二叠纪盆地页岩油产量边际增速将有所放缓。 然而,市场对美国原油供应增速的预期明显不足。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原油消费国,同时新晋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自从页岩油革命以来,美国原油产量几乎一直在加速提升,2018年产量从5月的1070万桶/日迅速飙升100万桶/日至10月的1170万桶/日。真正限制美国原油产量的是运力不足问题,页岩油主产区二叠纪盆地从二季度开始陷入管道运输瓶颈。此前市场普遍认为,由于输油管道运力限制,美国原油产量将在2018年夏季触顶,并在2019年内保持平稳。但后来证明这一预期与事实不符。原计划2019年一季度完工的Sunrise石油管道在10月提前投产,额外提供了约50万桶/日的运力;管道公司使用减阻剂增加管道流量;动用公路铁路交通。运力的增加使得美国页岩油得以再次扩大生产规模。宣布制裁伊朗至今,美国原油净进口量锐减近200万桶/日,对平衡美国贸易逆差产生显著的效果,因此对美国而言维持现在的原油产量水平较为有利。 图为OPEC原油产量 沙特是国际原油供应端的绝对主力,拥有OPEC最多的原油储备产能,也是OPEC执行产量调控政策至关重要的筹码。早在美国退出核协议之初,OPEC成员国备用产能共计340万桶/日,单沙特的富余产能就超过200万桶/日,约占OPEC总量的59.4%,最大可持续生产能力约为1200万桶/日。此前由于美国制裁伊朗的威胁,沙特全力增产以弥补可能出现的供应缺口,最终导致了严重的供应过剩。彭博社调查显示,在沙特的贡献下,10月OPEC原油产量增加43万桶/日至3333万桶/日,创下2016年11月,即OPEC与非OPEC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以来的最高纪录。作为OPEC第一大原油生产国,2018年10月沙特原油产量增加15万桶/日至1068万桶/日,低于沙特自身估计的1070万桶/日,但达到彭博社1962年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未来美国会敦促沙特提高产量,但考虑到沙特再次减产的决心,且近20年来沙特原油产量几乎未曾超过1100万桶/日,其向市场提供的原油数量易减难增。 除OPEC成员国增产之外,非OPEC产油国原油产量也在持续飙升。俄罗斯作为非OPEC产油国的代表,原油产量超过1000万桶/日,但其能调动的储备产能仅为25万桶/日,可供给市场的原油较OPEC更为有限。2018年10月俄罗斯原油产量增至1141万桶/日,亦创历史最高纪录。俄罗斯总统普京称:“油价维持在60美元/桶对俄罗斯而言是最合适的,过高的油价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少麻烦。”可见,油价60美元/桶或是其心理价位。相比沙特,俄罗斯对低油价的容忍度更高。事实上,在2018年油价剧烈波动中,俄罗斯原油产出一直相对稳定。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表示,当前的油价对产油国和原油进口国是比较合适的,去年年底前俄罗斯原油产量都将保持稳定,将在2019年开始调整产量。 关注其他产油国方面。尽管国家持续动荡,利比亚原油产量仍创五年来新高。201810月利比亚原油产量增加17万桶/日至122万桶/日,在OPEC成员国中产量增幅最大,创2013年以来该国原油产量历史最高纪录。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表示,该国原油平均产量已达到127.8万桶/日,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若国内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原油产量尚有数十万桶的上升空间。利比亚安全局势一直是原油市场中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武装分子对油田和港口的频繁袭击下,其原油产量却意外地顽强增长。考虑到利比亚形势依然严峻,不能排除进入不可抗力状态的情况,加剧短线盘面波动性。此外,委内瑞拉原油供应中断的危机是另一重要原因。委内瑞拉饱经恶性通胀的摧残,近期重新大选及美国制裁威胁等政治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投资石油采掘产业的资金大量撤离,担忧难以交付足够的石油,造成了非自愿性停产。 需求端 2018年油价的剧烈波动更多是由市场对供应端变化的预期导致,需求端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原油供应端缺乏新题材的同时,需求端的不确定性正在提升。 美国炼厂开工率季节性特征明显,通常2—4月为传统检修期,开工率维持在75%—85%。夏季出行高峰期来临后,随着成品油消费量大增,炼厂开工率升至90%以上,此后逐渐趋于回落,直到年末取暖季的到来,炼厂开工将有所好转。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受益于化工原料需求和物流运输的推动,中国原油需求将会出现增长,并在2030年达到7亿吨/年的高点,同期原油年产量将稳定在2亿吨左右。中海油在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中国富余炼油产能将达到1.36亿吨/年,中国原油需求预计将在2030—2040年达到峰值。 OPEC在最新公布的报告中称,未来全球石油消费增速放缓,叠加竞争对手产出增多,预计2019年世界对OPEC原油的需求量将有所下滑。这是OPEC首次对2019年油市进行预测,暗示尽管OPEC与非OPEC产油国严格执行减产,但国际原油将重回相对性的供应过剩。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市场普遍担忧全球原油供应过剩,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资深业内人士表示,最近油价的深度下跌反映出未来需求不断恶化的预期,根本原因是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 2017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令市场对原油需求持乐观预期,然而美国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又给能源市场的前景蒙上阴影,IMF等机构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表示担忧。OPEC在报告中指出,如果贸易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叠加政治不确定性因素,将对投资、消费和资本流动造成拖累,进而对国际原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图为全球GDP实际增长率预测 图为中国GDP实际增长率预测 进入2018年四季度以来,国际原油机构对后市需求增长的证明或证伪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以国际能源署为代表的乐观派认为,剔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全球原油需求依然强劲,未来需要供应更多的原油。长期来看,产油国应加大油田设施建设,投入更多资金进行勘探、开采及运力拓展。另一边,以OPEC为代表的悲观派则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认为前期高油价已经对需求造成抑制。OPEC在月报中预测,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较2018年将会下降90万桶/日,并将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由136万桶/日下调至129万桶/日。 图为OECD原油需求量 多数情况下,供应端变化主导原油行情,在供应端没有更多故事可讲时,需求端平淡对利空的放大作用则会显现。 随着二叠纪产区输油管道的加速扩张,运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2019年美国原油产量将重拾高增长态势。同时,为应对油价大幅下挫,OPEC+产油国达成2019年上半年的减产协议,新的轮动周期重启。目前OPEC+减产执行率成为决定明年能否扭转原油供应预期的关键,若能实质性完成减产100万桶/日的目标,料将起到维持供需平衡和稳定油价的效果。预计国际原油将受供应端变化主导,呈现宽幅振荡的走势,WTI原油运行区间在50—63美元/桶,Brent运行区间在57—71美元/桶。 库存 EIA数据显示,2018年截至12月7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120.8万桶,至4.42亿桶;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地区原油库存增加114.8万桶,精炼油库存减少147.5万桶,汽油库存增加208.7万桶。随着边际需求开始转弱,原油库存或重新累积,在没有更多故事可讲的情况下,库存成为油价的核心影响因素。根据以往经验,当原油特别是成品油库存回升时,若供应端仍维持紧俏,油价可能继续上涨;但如果基本面逻辑偏空,则油价大概率止涨走跌。在过去18个月产油国减产的努力下,目前OECD商业原油库存处于过去10年较低水平,低库存无疑对原油产生支撑,因此现阶段原油尚不具备深度回撤的条件。 图为EIA美国原油库存 图为API美国原油库存 图为OECD原油库存 制裁伊朗 早在2018年5月9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调至最高级别,其中能源领域相关制裁的宽限期为180天,在11月4日结束。据此,特朗普政府向全世界原油进口国施压,要求在11月4日前将伊朗原油出口数量降为零,届时美国将重新恢复对伊朗的全面制裁。当时彭博社分析称,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将导致原油市场供应量减少近250万桶/日。为达到制裁伊朗的同时不影响油市平衡的目的,特朗普政府督促沙特增加原油产量至200万桶/日,以弥补可能出现的供应缺口。 2018年6月22日召开的OPEC会议是2011年以来内部分歧最大的一次会议,焦点集中在美国施加的外部压力和成员国内部的利益冲突。特朗普政府要求沙特提高原油产量,以抵消制裁伊朗对原油供应的干扰。但事实上,各成员国闲置原油产能差异巨大,参与减产协议的产油国仅有少数能够从增产中获利。沙特和俄罗斯强调维持国际原油市场的长期稳定,另一部分产油国则面临油价下跌带来现实的经济损失。6月23日OPEC与非OPEC产油国达成一致意见,宣布从7月1日起适当提高原油产量,以维持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根据2016年年底达成的原油减产协议,OPEC和非OPEC产油国减产额度为120万桶/日,5月减产计划履行率超额达到147%,OPEC会议决定将减产执行率降至100%的正常水平。随后沙特释放出强有力的增产信号,表示OPEC正在全力生产尽可能多的石油,以满足全球原油需求,消除供应短缺的可能性。 自2018年11月5日开始,美国对伊朗新一轮经济制裁全面生效,主要针对伊朗能源行业和石油贸易等领域。2018年10月伊朗原油产量减少1万桶/日,至342万桶/日,创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预计2018年伊朗原油平均出口量为224万桶/日。美国制裁已经导致伊朗原油出口锐减三分之一,但伊朗原油出口量减少100万桶/日,数量远不及此前预期。特朗普政府此前一直声称,目的是将伊朗原油出口量降为零,但最终宣布颁发一定豁免。获得进口伊朗原油豁免权的八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印度、韩国、日本、希腊、意大利和土耳其。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解释为,原油买家减少的进口量超过奥巴马时期采购量的20%,即可获得为期180天的临时性豁免,美国欲通过制裁伊朗原油出口来实现最大程度的遏制与打压,并不想由此伤害依赖伊朗原油的朋友与盟国。 不可否认,特朗普的策略和行为是本轮国际原油超预期下跌的重要推手。特朗普最近的言论称,更偏好油价走低。沙特已经帮助美国拉低油价,美国将不会对沙特表现强硬。去年夏天特朗普政府多次强调,目标是将伊朗原油出口量降为零,并强烈敦促沙特提高原油产量,以弥补制裁伊朗造成的原油供应缺口。基于美国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的前提,沙特带领OPEC+产油国竭尽全力提高产量,最终导致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事实上,最终美国大方地给予八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伊朗原油的豁免权,且事先并未向盟友沙特做出任何暗示。在此期间,记者遇害事件又令特朗普抓住沙特王室的软肋,在对沙特立场的声明中,特朗普称无论案情的真相如何,沙特都是重要的盟友,并表示美国有意与沙特保持密切合作,后者已经积极回应让油价达到合理水平的要求。 针对OPEC+重启减产,特朗普在推特上谴责OPEC人为推高油价,认为基于供应的油价应该低得多,甚至发表OPEC剥削全世界的激进言论。投资者普遍认为,美国新晋世界第一大产油国,过低的油价不利于页岩油出口。但实际上,在输油管道和港口码头全面建设之前,运力不足造成内陆产区原油对美湾原油存在贴水。由于内陆价差的存在,高油价并不意味着美国出口原油必然获利,甚至会伤害页岩油产业的发展前景。利弊权衡之下,美国原油工业的根本利益是在国际原油市场中占有的份额,而非利用高油价从中渔利。特朗普政府真正的战略意图是,通过地缘政治制造油价的反复波动,产量一增一减中迫使OPEC让出市场份额。业内有说法称,特朗普先生是2018年最伟大的原油交易员,从这个意义上是不无道理的。 减产协议 2017年1月,OPEC+成员国开始减产,以缓解原油供应严重过剩的局面。在OPEC及非OPEC产油国通力合作下,OECD商业原油库存降至5年内均值水平以下,减产计划的目标实现,年中全球原油供需格局达到再平衡。2018年6月,随着油价触及3年半以来高点,产油国减产幅度超出预期后同意恢复部分产出。然而,近期原油转向技术性熊市,迫使OPEC+考虑重新启动减产。OPEC最大产油国沙特提议,需要在10月的产量水平上削减100万桶/日,因为全球原油市场今年可能再度面临供给过剩。原油市场情绪从先前恐慌供应短缺转变为担忧产能过剩,主要归结为产量的超预期飙升,库存的不断累积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当然也存在市场过度反应的因素。在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后,2018年11月OPEC原油产量减少16万桶/日,至3311万桶/日,成员国减产执行率上升至120%。 产油国三巨头中,原油减产计划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美国和沙特之间。站在沙特的立场上,现有高产量无疑是沉重的负担。低油价造成的利润损失,增产带来的费用增加,显然都是沙特不愿接受的,希望通过减产的途径重新稳定油价。美国站在坚决反对OPEC减产的立场上,特朗普发推特称,“希望OPEC维持当前的原油产量,世界不需要也不想要更高的油价”。2018年11月俄罗斯原油平均产量由10月的1141万桶/日下降至1137万桶/日,下一步无论是削减产量以恢复价格,还是维持产量保市场份额,对俄罗斯而言并不会造成深度影响。OPEC部分成员国对新的减产措施持积极态度。阿联酋表示,绝对不会增加原油产量,100%的减产执行率不再是推荐的策略。科威特表示,下一步会减少原油供给,以维持油市平衡。阿曼石油部长称,原油面临供应过剩的风险,10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对OPEC+是合适的。 OPEC又一次面临两年前的难题:若决定延续减产计划,将进一步激发页岩油产量攀升;若维持原油生产现状,则对OPEC产油国利益造成现实的损害。相比可能丧失的市场份额,油价暴跌是OPEC+产油国更加无法接受的。最终在维也纳年度会议上,以沙特和俄罗斯为代表的OPEC及非OPEC产油国达成协议,决定从2019年1月开始削减原油产量120万桶/日。其中,OPEC成员国减产份额为80万桶/日,非OPEC产油国减产40万桶/日。OPEC将以2018年10月原油产量水平作为基准,初步设定期限为6个月,并在4月再次评估。据路透社报道,2019年1月沙特原油出口量预计为730万桶/日,将在2018年11月的水平上大幅减少100万桶/日。此前市场普遍认为,OPEC+提出的方案不高于100万桶/日,本次减产规模超出预期。但OPEC一度未能敲定具体数字,推迟发布减产决定,反映出其干预市场的能力有所减弱,或成为OPEC正在失去影响力的信号。此外,伊朗因制裁不会加入减产协议,利比亚希望寻求豁免,卡塔尔退出OPEC,均对局面造成一定的影响。无论如何,OPEC将不遗余力执行减产计划以稳定油市,对近期国际原油的低迷走势产生提振。 油轮追踪机构Petro-Logistics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月OPEC减产协议生效前,沙特原油出口量已经触及纪录高位。2018年11月沙特原油平均出口量为810.5万桶/日,高于10月的749.1万桶/日。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表示,过去沙特原油产量保持稳步上升,但鉴于油价出现连续下跌,沙特计划从2018年12月开始减产50万桶/日,当月原油出口量亦将环比下降,沙特12月的减产计划将导致全球原油供应量降低近0.5个百分点。减产协议生效后,预计12月沙特原油出口量降至760万桶/日,今年1月将进一步降至700万桶/日。 尽管OPEC+达成的减产规模超出市场预期,但美国的坚决反对和OPEC内部貌合神离,给如何实施减产协议带来很大不确定性,进而抑制油市重拾看涨情绪。高盛指出,由于2018下半年缺乏明确的减产,国际原油市场存在惊人的过剩;若想油价实现可持续性反弹,需要有赖于减产执行得力及库存下降的确实证据。摩根士丹利则称,虽然OPEC+达成减产大幅缓解了未来供应过剩的程度,但短时间内油价不太可能再次达到2018年10月初创下的近四年来高位。 卡塔尔“退群” 卡塔尔宣布,从2019年1月1日起将退出OPEC组织。OPEC表示,尊重卡塔尔做出的决定。卡塔尔能源大臣称,卡塔尔在退出后将不会遵守OPEC的规定,对OPEC减产协议的影响非常小;退出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基于技术和战略性考量。2018年的OPEC会议是卡塔尔参加的最后一次会议。自1961年以来,卡塔尔一直是OPEC的正式成员国,至今已经58年。目前卡塔尔原油产量在OPEC中排名第11位,占OPEC总产量的1.83%,占全球原油产量的0.64%。OPEC月报显示,2018年10月卡塔尔原油产量为60.9万桶/日。对比沙特和俄罗斯上千万桶级别的产量,这一数字仅仅相当于零头。从能源结构上看,卡塔尔虽然原油产量不高,但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国。卡塔尔天然气储量高达24.5万亿立方米,目前出口量为7700万吨/年,占全球出口总量的30%。卡塔尔退出的主要目的是规避OPEC对其的约束,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计划到2024年将LNG出口量提升至1.1亿吨。受制于原油产量,卡塔尔退群事件对全球原油供应格局影响较为有限,更多是市场情绪上的作用。 卡塔尔是第一个退出OPEC的海湾地区国家。有国际舆论认为,卡塔尔选择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退出,意味着全球最大的石油组织OPEC内部开始出现裂缝。卡塔尔油长宣称,此举和沙特等国对卡塔尔的经济封锁无关。2017年6月,沙特等四国以支持恐怖主义为由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并对其实施禁运封锁,至今外交关系仍陷入僵局。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资讯一名主管Andy Critchlow表示,“这绝对是一个大事件,在我跟踪OPEC的20年里,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对OPEC的未来构成系统性风险。”他甚至讲道,“OPEC已经名存实亡,它现在是沙特和俄罗斯两个产油大国的组织。” 虽然俄罗斯名义上不属于OPEC成员国,但它是与该组织结盟的最大产油国。事实上,近年来OPEC正在被边缘化,国际原油的关键决定权已经落入美国、俄罗斯和沙特三巨头手中。在卡塔尔退出后,OPEC将剩余14个成员国,分别是:沙特、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利比亚、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加蓬、刚果。 观点总结 自从页岩油革命开始,国际原油在长周期上陷入产能过剩和供应修复的循环过程。基于原油价格对供应端变化预期的反应,OPEC产油国减产和美国页岩油增产形成此消彼长的轮动机制。进入2018年后,美国二叠纪盆地产区一度面临运输瓶颈,导致内陆价差迅速扩大,未完井数量不断攀升。当时市场普遍认为,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受阻,将迎来一段时间的停滞期。年中在美国制裁伊朗的威胁下,以沙特为首的OPEC产油国三季度大幅增产。最终伊朗原油出口量降为零的预期未能兑现,市场风向从供应短缺转向供应过剩,从而完成了2016—2018年间的轮动周期。随着二叠纪产区输油管道的加速扩张,运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2019年美国原油产量将重拾高增长态势。同时,为应对油价大幅下挫,OPEC+产油国随即达成2019上半年的减产协议,新的轮动周期重启。目前OPEC+减产执行率成为决定明年能否扭转原油供应预期的关键,若能实质性完成减产100万桶/日的目标,料将起到维持供需平衡和稳定油价的效果。 国际能源署IEA署长菲斯·比罗尔警告称,“由于脆弱的全球经济和动荡的地缘政治,我们正在进入油市不确定性前所未有的阶段”。 原油基本面多空交织,经历一轮冲高回落的行情,基本面、政策面和消息面各种因素都逐步被市场消化,进而反映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EIA预计,2018年WTI和Brent原油价格分别为65.18美元/桶和71.4美元/桶,预计2019年WTI和Brent原油价格分别为54.19美元/桶和61美元/桶。 综上所述,预计国际原油将受供应端变化主导,呈现宽幅振荡的走势,运行区间WTI原油在50—63美元/桶,Brent在57—71美元/桶。 注:本文有删减[详情]

期货日报 | 2019年01月02日 07:59
盘点2018,十大热点;展望2019,十大猜想!
期货日报 | 2019年01月02日 07:20
股指:2018执手相看泪眼 2019守得云开见月明?
股指:2018执手相看泪眼 2019守得云开见月明?

  基本面分析 经济有待改善,基本面底尚未来临 2018年国内经济表现欠佳,产出端受到需求端拖累出现持续回落,至三季度已经步入主动去库存阶段。需求方面的减速主要是基建投资的拖累,房地产虽相对稳定,但已经难以提供经济动能的增量。外需方面是主要的避险情绪来源,虽然年内对基本面的实际负面影响显现不足,但对经济仍是潜在拖累。 需求方面,2018年总体呈现明显的走弱态势。目前极低的库存带来补库需求,推动房地产企业增加投入。库存一旦回升,企业层面继续投入的动力将会减小,因此房地产投资持续加速的潜力不高。但不能排除决策层重新“放开”房地产市场的可能性,这也是未来重要的政策松动方向之一。这一点对房地产板块将是一个潜在的政策利好。 基建投资明显回落是拖累总体投资需求的最重要因素。而随着政策的推进,四季度开始基建投资增速已经有所恢复,预计至少至2019年年中基建仍有可能持续好转,总体投资将逐步改善。但是随着投资项目的空间缩小和政府资金来源的限制,资产端和负债端的约束越来越强,从中长期来看基建投资并非经济增长的引擎,依然只是缓解经济下行程度的稳定器。 外需方面受到中美贸易冲突的负面影响,但“抢出口”也令出口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行,尤其是对美国出口。2019年外需尤其是对美出口或会出现更明显的萎缩。从结构上看,涉及外贸商品的产业链,和抗冲击能力更弱的中小企业将受到更明显的影响。发达国家从三季度开始出现一些扩张放慢的迹象对未来的外需利空。人民币自贬值对外贸有一定的支撑但优势有限,且汇率难以出现快速大幅的贬值,无法对冲其他负面冲击。综合来看,外需难有增长,中长期看依然是重要的风险点。 通胀方面,2018年以来下游消费价格持续缓慢上行,猪肉、蔬菜油价等对部分时间段通胀水平有扰动。总体上看自身的内生通胀压力并不强。未来CPI中的猪肉价格上行幅度可能超预期,国际油价波动仍有不确定性,贸易冲突导致的输入型通胀风险不容忽视。中长期看,货币金融、消费等因素均仍不支持通胀持续上行,因此,CPI结构性上行的压力有所上升但并不严重,尤其是核心通胀大概率保持稳定。 PPI方面,总体来看供给侧改革对上游产品价格的正面影响依然存在,但是推升PPI的力度已经开始缩小。未来PPI依然重点要关注国际能源价格局势的变动。国内在经济偏弱的情况下其他商品价格难有大幅波动。另外贸易冲突对农产品的冲击也需要警惕。 产出端上游由于受到供给侧改革以及环保政策等的影响明显,虽然行业整体产出增速下降甚至负增长,但是供改带来的行业集中等因素也保证了企业有一定的盈利,尤其是黑色产业链相关行业。另外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取消等冲击对汽车制造业影响明显。专业设备和电子行业维持高增长表明经济转型在继续。总体来看,去库存仍在路上,短周期的主动去库存持续至2018上半年,对需求的响应或在年中前后出现,周期上看经济增长或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可以预见的是,供改行业了利润增速可能将会继续下降,同时受到年内经济趋弱的影响,2019年中前后的年报行情或受到抑制。 虚拟经济好转,实体融资有待改善 总体来看,2018年以来虚拟经济层面延续了近一两年以来的金融去杠杆。从二季度开始这一趋势已经出现一定的放慢,尤其是表内杠杆增速开始回升,表现为银行系统对实体经济的总体债权增速回升,这也反应了表外收缩之后,杠杆向表内转移的情况。影子银行规模的下降与表外去杠杆互为因果,反映了央行货币政策的转变。但是实体经济融资环境改善依然有限,融资利率下行不大,同时连续的违约事件导致信用利差明显上升,中小盘股等信用条件较弱的板块尤其受此打击。对市场而言,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流动性支持方面,表外去杠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A股下跌的程度,尤其是在上半年叠加资管新规等因素的影响下。同时在市场走弱的情形下,存量资金更注重博弈和交易波段而非趋势。 市场融资成本下降,资金总体流出 资金方面,银行间市场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年内均有一定流出,陆股通在国内股市调整过程中持续流入,偏股型基金的数量增长放慢,年初开始新成立偏股型基金持续减少,融资买入金额持续下降,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卖出则继续维持在极低水平。 政策底已然出现,等待基本面底 国内政策方面,监管政策中的资管新规是年内最大的风险点之一,对市场产生明显的利空影响,加剧二季度市场走弱。三季度后期股票质押融资业务风险暴露明显增加,导致决策层成立股权质押纾困基金,以应对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财政政策方面,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减税方案开始实行。贸易政策上,中美在11月暂时达成协议不采取新的贸易限制措施。货币政策边际放松,逐步修复年初过渡的表外去杠杆,但从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传导流动性的信用扩张途径依然受限。 海外市场中,美国的政策依然偏紧,资产负债表持续收缩,但2019年的紧缩速度将会放慢。欧洲央行预计在四季度停止QE,2019年下半年开始加息。美国特朗普政府年初开始减税并取得一定成效,助推了美国经济复苏。 估值水平持续下降,市场预期仍悲观 从估值水平上看,2018年市场总体估值持续降低,上证指数滚动市盈率降至两年多低位,创业板滚动市盈率则在六年低位附近,确实具有了一定的长期配置价值。可能有部分抄底资金在10月和11月进入中证500指数等中小板块,相关指数的成交量出现一定放大,但由于总体表现较弱,市场预期依然偏悲观。 潜在风险因素仍存,警惕避险情绪传导 2019年美国经济将出现一定的放缓。短周期来看,库存变动、期现利差变动等均预示着美国的经济基本面已经走过了最好的时间段。美联储持续的紧缩对对美股估值的负面影响正在体现。2019年美国股市上行的步伐将会进一步放慢,且不排除出现深度调整的可能性,外部因素对国内市场的传导影响不可忽视。 技术分析 沪深300指数整体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均线分散向下排列,MACD也成向下发散走势且绿柱成扩散形态,不过下方3010一线支撑位还没有打破,IF自年初以来延续下跌走势,中期形态继续振荡概率仍较大,下方关注前低附近支撑力度。 上证50指数整体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均线分散向下排列,MACD也成向下发散走势且绿柱成扩散形态,2350一线支撑也已经下破,相较其他两大股指更加弱势。 中证500指数整体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均线系统相对其他两大指数较强,MACD也成向下发散走势且绿柱成扩散形态但力度不那么明显,关键点位上4350一线已经下破,但是4140以及3950两线都有支撑存在。 综述 上证50前几日再创新低2319点,跌破了前期低点平台,形成向下突破的态势,说明基金年底前赎回套现压力较大。后市如果上证50不能止跌企稳,大盘难言见底。目前上证50还在补跌过程之中,因此,大盘后市走势仍不太乐观。在没有具体重大利好政策出台前,市场仍将维持弱市寻底的格局。利空的因素需要时间消化,短期内股市振荡下行概率较高。 2019年的股市,上半年经济短周期底部可能将会确认,届时市场或完成二次探底,下半年有出现中期反弹的可能,全年总体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但长期趋势尚未扭转,反弹高度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表现,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强度等。技术面上看,目前市场总体位于底部区间附近,但仍有待夯实。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注:本文有删减 [详情]

期货日报 | 2019年01月02日 07:20
有色金属:2018风雨飘摇 2019暗潮涌动
有色金属:2018风雨飘摇 2019暗潮涌动

  行情回顾 铝:2018年,由于需求走弱,叠加采暖季限产不及预期,沪铝表现不及2017年,外盘影响显著。3月底,美国宣布对俄铝高管进行制裁,沪铝冲上年内高点15565元/吨。7月份,美铝西澳工人罢工,期铝走强。随后铝价逐步从15000一线缓慢回落。2018年伦铝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3月底,伦铝一飞冲天,达到6年高位2718美元/吨。8月,美铝西澳分公司工人宣布罢工,领境外氧化铝价格再度走强,提振伦铝。10月,伦铝大幅走强,随后逐步走弱。 锌:2018年由于锌精矿供应增加,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宏观经济增速继续放缓,沪锌尽吐去年涨幅。伦锌亦出现大幅回调。 铅:2018年,因环保检查影响,沪铅并没有出现像沪锌那样大幅下跌的行情,而是出现宽幅振荡的走势。外盘伦铅大跌,尽吐去年涨幅。 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但存在下行压力 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上半年,我国经济数据表现良好。但是,从7月份开始,我国宏观经济指标变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从GPD同比增速来看,2018年3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为6.50%,低于去年同期的6.8%。展望明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平稳运行,GDP增速或有小幅下降的可能。 目前国际宏观环境依然不稳定,还是要注意突发的宏观事件对有色金属价格造成的影响。 供应端:合规产能继续增加,但幅度有限 铝:从供应端来看,虽然政策性基金将令带有自备电厂的电解铝企业成本提高,但2019年氧化铝的供应或将呈现过剩的态势,氧化铝价格或将回落,电解铝的生产成本或有所下降,而电解铝新增产能亦有所增加,供应端将会对铝价造成一定的压力。 2019年,Alunorte氧化铝厂将恢复满负荷生产,同时也有一些新增产能,如EGA和魏桥的项目建成,境外氧化铝供应紧缺成都或将缓解,造成价格下降,继而不利于国内氧化铝企业出口,而国内氧化铝新增产能亦有投放,2019年我国氧化铝市场供应或出现过剩,氧化铝上行动力不强,预计2019年氧化铝价格运行区间为2700—3500元/吨。预计2019年电解铝供应依旧充足,基差将维持负值状态。 锌:锌精矿加工费逐步上行,精炼锌冶炼厂利润逐步改善,但由于国内环保检查依然严格,预计炼厂在利润丰厚的情况下还是难以满负荷生产,2019年精炼锌的供应可能难以出现明显的增加。然全球锌精矿产量将继续增加,将令锌价中期承压。且预计2019年汽车市场或表现平淡,房企资金压力依然存在,利空锌价。预计在2019年上半年库存将继续维持低位,锌市的跨期套利或还存在机会。 铅:2019年再生铅供应占比或进一步增加,这将对铅价形成利空。随着再生铅产能的逐步投放, 2019年上期所铅库存或逐步回升。外盘方面,预计2019年铅精矿供应不会出现明显增加,所以外盘铅库存将继续处于低位。 需求端:总体表现或不及2018年 铝:预计后期未段扎的铝及铝材出口量将依然维持高水平,进一步消化国内的库存。由于美国对中国加征了钢铝关税,导致不少企业赶制订单出口,2019年钢铝关税的效果或逐步显现,从而导致铝型材出口增速回落至正常水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停止增长,预计2019年全年汽车销量为2800万辆,与2018年持平,即零增长。因此,预计2019年汽车市场或表现平淡。预计2019年房地产跳空将继续进行,房企资金压力依然存在,利空铝市需求,建议关注后期相关政策的出台。 跨期价差方面,2018年的跨期价差均值为-76.51元/吨,强于2017年均值-114.04元/吨。展望2019年,如果供应不出现明显收缩,铝市跨期价差将继续维持在70—80元/吨。 铅:2019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铅酸蓄电池的出口或将继续回落。需求端总体表现或与2018年大致相同。 后市展望 铝:供应端会对电解铝造成压力,2019年铝市需求表现或趋冷,国际宏观形势依然变幻莫测。预计2019年沪铝将呈现振荡偏弱的态势,运行区间13000—14500元/吨。伦铝亦呈现振荡偏弱的态势,运行区间1750—2150美元/吨。 锌:总体来看,2019年锌市下游的需求表现可逊于2018年。另外,国际宏观局势的不稳定也会对锌价造成利空影响。预计2019年伦锌振荡偏弱,运行区间2400—2700美元。就国内而言,由于环保政策的存在,锌精矿转化呈锌锭的过程依然不顺畅,偏低的库存可能还会对锌价形成一定支撑。预计沪锌走势亦振荡偏弱,运行区间18000—22000元/吨。 铅:再生铅产能逐步增加,需求难见明显增长,预计2019年沪铅振荡偏弱,运行区间17000—19500元。外盘方面,由于全球铅精矿供应总体未见明显增加,预计2019年伦铅振荡运行,运行区间1700—2400美元。沪伦比值将收缩,跨市反套或存在机会。(作者单位:广州期货)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详情]

期货日报 | 2019年01月02日 07:20
供应主导 2019年原油涨势将“一波三折”(下)
供应主导 2019年原油涨势将“一波三折”(下)

  随着二叠纪产区输油管道的加速扩张,运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2019年美国原油产量将重拾高增长态势。同时,为应对油价大幅下挫,OPEC+产油国达成2019年上半年的减产协议,新的轮动周期重启。目前OPEC+减产执行率成为决定明年能否扭转原油供应预期的关键,若能实质性完成减产100万桶/日的目标,料将起到维持供需平衡和稳定油价的效果。预计国际原油将受供应端变化主导,呈现宽幅振荡的走势,WTI原油运行区间在50—63美元/桶,Brent运行区间在57—71美元/桶。 库存 EIA数据显示,2018年截至12月7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120.8万桶,至4.42亿桶;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地区原油库存增加114.8万桶,精炼油库存减少147.5万桶,汽油库存增加208.7万桶。随着边际需求开始转弱,原油库存或重新累积,在没有更多故事可讲的情况下,库存成为油价的核心影响因素。根据以往经验,当原油特别是成品油库存回升时,若供应端仍维持紧俏,油价可能继续上涨;但如果基本面逻辑偏空,则油价大概率止涨走跌。在过去18个月产油国减产的努力下,目前OECD商业原油库存处于过去10年较低水平,低库存无疑对原油产生支撑,因此现阶段原油尚不具备深度回撤的条件。 图为EIA美国原油库存 图为API美国原油库存 图为OECD原油库存 制裁伊朗 早在2018年5月9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调至最高级别,其中能源领域相关制裁的宽限期为180天,在11月4日结束。据此,特朗普政府向全世界原油进口国施压,要求在11月4日前将伊朗原油出口数量降为零,届时美国将重新恢复对伊朗的全面制裁。当时彭博社分析称,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将导致原油市场供应量减少近250万桶/日。为达到制裁伊朗的同时不影响油市平衡的目的,特朗普政府督促沙特增加原油产量至200万桶/日,以弥补可能出现的供应缺口。 2018年6月22日召开的OPEC会议是2011年以来内部分歧最大的一次会议,焦点集中在美国施加的外部压力和成员国内部的利益冲突。特朗普政府要求沙特提高原油产量,以抵消制裁伊朗对原油供应的干扰。但事实上,各成员国闲置原油产能差异巨大,参与减产协议的产油国仅有少数能够从增产中获利。沙特和俄罗斯强调维持国际原油市场的长期稳定,另一部分产油国则面临油价下跌带来现实的经济损失。6月23日OPEC与非OPEC产油国达成一致意见,宣布从7月1日起适当提高原油产量,以维持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根据2016年年底达成的原油减产协议,OPEC和非OPEC产油国减产额度为120万桶/日,5月减产计划履行率超额达到147%,OPEC会议决定将减产执行率降至100%的正常水平。随后沙特释放出强有力的增产信号,表示OPEC正在全力生产尽可能多的石油,以满足全球原油需求,消除供应短缺的可能性。 自2018年11月5日开始,美国对伊朗新一轮经济制裁全面生效,主要针对伊朗能源行业和石油贸易等领域。2018年10月伊朗原油产量减少1万桶/日,至342万桶/日,创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预计2018年伊朗原油平均出口量为224万桶/日。美国制裁已经导致伊朗原油出口锐减三分之一,但伊朗原油出口量减少100万桶/日,数量远不及此前预期。特朗普政府此前一直声称,目的是将伊朗原油出口量降为零,但最终宣布颁发一定豁免。获得进口伊朗原油豁免权的八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印度、韩国、日本、希腊、意大利和土耳其。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解释为,原油买家减少的进口量超过奥巴马时期采购量的20%,即可获得为期180天的临时性豁免,美国欲通过制裁伊朗原油出口来实现最大程度的遏制与打压,并不想由此伤害依赖伊朗原油的朋友与盟国。 不可否认,特朗普的策略和行为是本轮国际原油超预期下跌的重要推手。特朗普最近的言论称,更偏好油价走低。沙特已经帮助美国拉低油价,美国将不会对沙特表现强硬。去年夏天特朗普政府多次强调,目标是将伊朗原油出口量降为零,并强烈敦促沙特提高原油产量,以弥补制裁伊朗造成的原油供应缺口。基于美国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的前提,沙特带领OPEC+产油国竭尽全力提高产量,最终导致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事实上,最终美国大方地给予八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伊朗原油的豁免权,且事先并未向盟友沙特做出任何暗示。在此期间,记者遇害事件又令特朗普抓住沙特王室的软肋,在对沙特立场的声明中,特朗普称无论案情的真相如何,沙特都是重要的盟友,并表示美国有意与沙特保持密切合作,后者已经积极回应让油价达到合理水平的要求。 针对OPEC+重启减产,特朗普在推特上谴责OPEC人为推高油价,认为基于供应的油价应该低得多,甚至发表OPEC剥削全世界的激进言论。投资者普遍认为,美国新晋世界第一大产油国,过低的油价不利于页岩油出口。但实际上,在输油管道和港口码头全面建设之前,运力不足造成内陆产区原油对美湾原油存在贴水。由于内陆价差的存在,高油价并不意味着美国出口原油必然获利,甚至会伤害页岩油产业的发展前景。利弊权衡之下,美国原油工业的根本利益是在国际原油市场中占有的份额,而非利用高油价从中渔利。特朗普政府真正的战略意图是,通过地缘政治制造油价的反复波动,产量一增一减中迫使OPEC让出市场份额。业内有说法称,特朗普先生是2018年最伟大的原油交易员,从这个意义上是不无道理的。 减产协议 2017年1月,OPEC+成员国开始减产,以缓解原油供应严重过剩的局面。在OPEC及非OPEC产油国通力合作下,OECD商业原油库存降至5年内均值水平以下,减产计划的目标实现,年中全球原油供需格局达到再平衡。2018年6月,随着油价触及3年半以来高点,产油国减产幅度超出预期后同意恢复部分产出。然而,近期原油转向技术性熊市,迫使OPEC+考虑重新启动减产。OPEC最大产油国沙特提议,需要在10月的产量水平上削减100万桶/日,因为全球原油市场今年可能再度面临供给过剩。原油市场情绪从先前恐慌供应短缺转变为担忧产能过剩,主要归结为产量的超预期飙升,库存的不断累积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当然也存在市场过度反应的因素。在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后,2018年11月OPEC原油产量减少16万桶/日,至3311万桶/日,成员国减产执行率上升至120%。 产油国三巨头中,原油减产计划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美国和沙特之间。站在沙特的立场上,现有高产量无疑是沉重的负担。低油价造成的利润损失,增产带来的费用增加,显然都是沙特不愿接受的,希望通过减产的途径重新稳定油价。美国站在坚决反对OPEC减产的立场上,特朗普发推特称,“希望OPEC维持当前的原油产量,世界不需要也不想要更高的油价”。2018年11月俄罗斯原油平均产量由10月的1141万桶/日下降至1137万桶/日,下一步无论是削减产量以恢复价格,还是维持产量保市场份额,对俄罗斯而言并不会造成深度影响。OPEC部分成员国对新的减产措施持积极态度。阿联酋表示,绝对不会增加原油产量,100%的减产执行率不再是推荐的策略。科威特表示,下一步会减少原油供给,以维持油市平衡。阿曼石油部长称,原油面临供应过剩的风险,10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对OPEC+是合适的。 OPEC又一次面临两年前的难题:若决定延续减产计划,将进一步激发页岩油产量攀升;若维持原油生产现状,则对OPEC产油国利益造成现实的损害。相比可能丧失的市场份额,油价暴跌是OPEC+产油国更加无法接受的。最终在维也纳年度会议上,以沙特和俄罗斯为代表的OPEC及非OPEC产油国达成协议,决定从2019年1月开始削减原油产量120万桶/日。其中,OPEC成员国减产份额为80万桶/日,非OPEC产油国减产40万桶/日。OPEC将以2018年10月原油产量水平作为基准,初步设定期限为6个月,并在4月再次评估。据路透社报道,2019年1月沙特原油出口量预计为730万桶/日,将在2018年11月的水平上大幅减少100万桶/日。此前市场普遍认为,OPEC+提出的方案不高于100万桶/日,本次减产规模超出预期。但OPEC一度未能敲定具体数字,推迟发布减产决定,反映出其干预市场的能力有所减弱,或成为OPEC正在失去影响力的信号。此外,伊朗因制裁不会加入减产协议,利比亚希望寻求豁免,卡塔尔退出OPEC,均对局面造成一定的影响。无论如何,OPEC将不遗余力执行减产计划以稳定油市,对近期国际原油的低迷走势产生提振。 油轮追踪机构Petro-Logistics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月OPEC减产协议生效前,沙特原油出口量已经触及纪录高位。2018年11月沙特原油平均出口量为810.5万桶/日,高于10月的749.1万桶/日。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表示,过去沙特原油产量保持稳步上升,但鉴于油价出现连续下跌,沙特计划从2018年12月开始减产50万桶/日,当月原油出口量亦将环比下降,沙特12月的减产计划将导致全球原油供应量降低近0.5个百分点。减产协议生效后,预计12月沙特原油出口量降至760万桶/日,今年1月将进一步降至700万桶/日。 尽管OPEC+达成的减产规模超出市场预期,但美国的坚决反对和OPEC内部貌合神离,给如何实施减产协议带来很大不确定性,进而抑制油市重拾看涨情绪。高盛指出,由于2018下半年缺乏明确的减产,国际原油市场存在惊人的过剩;若想油价实现可持续性反弹,需要有赖于减产执行得力及库存下降的确实证据。摩根士丹利则称,虽然OPEC+达成减产大幅缓解了未来供应过剩的程度,但短时间内油价不太可能再次达到2018年10月初创下的近四年来高位。 卡塔尔“退群” 卡塔尔宣布,从2019年1月1日起将退出OPEC组织。OPEC表示,尊重卡塔尔做出的决定。卡塔尔能源大臣称,卡塔尔在退出后将不会遵守OPEC的规定,对OPEC减产协议的影响非常小;退出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基于技术和战略性考量。2018年的OPEC会议是卡塔尔参加的最后一次会议。自1961年以来,卡塔尔一直是OPEC的正式成员国,至今已经58年。目前卡塔尔原油产量在OPEC中排名第11位,占OPEC总产量的1.83%,占全球原油产量的0.64%。OPEC月报显示,2018年10月卡塔尔原油产量为60.9万桶/日。对比沙特和俄罗斯上千万桶级别的产量,这一数字仅仅相当于零头。从能源结构上看,卡塔尔虽然原油产量不高,但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国。卡塔尔天然气储量高达24.5万亿立方米,目前出口量为7700万吨/年,占全球出口总量的30%。卡塔尔退出的主要目的是规避OPEC对其的约束,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计划到2024年将LNG出口量提升至1.1亿吨。受制于原油产量,卡塔尔退群事件对全球原油供应格局影响较为有限,更多是市场情绪上的作用。 卡塔尔是第一个退出OPEC的海湾地区国家。有国际舆论认为,卡塔尔选择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退出,意味着全球最大的石油组织OPEC内部开始出现裂缝。卡塔尔油长宣称,此举和沙特等国对卡塔尔的经济封锁无关。2017年6月,沙特等四国以支持恐怖主义为由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并对其实施禁运封锁,至今外交关系仍陷入僵局。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资讯一名主管Andy Critchlow表示,“这绝对是一个大事件,在我跟踪OPEC的20年里,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对OPEC的未来构成系统性风险。”他甚至讲道,“OPEC已经名存实亡,它现在是沙特和俄罗斯两个产油大国的组织。” 虽然俄罗斯名义上不属于OPEC成员国,但它是与该组织结盟的最大产油国。事实上,近年来OPEC正在被边缘化,国际原油的关键决定权已经落入美国、俄罗斯和沙特三巨头手中。在卡塔尔退出后,OPEC将剩余14个成员国,分别是:沙特、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利比亚、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加蓬、刚果。 观点总结 自从页岩油革命开始,国际原油在长周期上陷入产能过剩和供应修复的循环过程。基于原油价格对供应端变化预期的反应,OPEC产油国减产和美国页岩油增产形成此消彼长的轮动机制。进入2018年后,美国二叠纪盆地产区一度面临运输瓶颈,导致内陆价差迅速扩大,未完井数量不断攀升。当时市场普遍认为,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受阻,将迎来一段时间的停滞期。年中在美国制裁伊朗的威胁下,以沙特为首的OPEC产油国三季度大幅增产。最终伊朗原油出口量降为零的预期未能兑现,市场风向从供应短缺转向供应过剩,从而完成了2016—2018年间的轮动周期。随着二叠纪产区输油管道的加速扩张,运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2019年美国原油产量将重拾高增长态势。同时,为应对油价大幅下挫,OPEC+产油国随即达成2019上半年的减产协议,新的轮动周期重启。目前OPEC+减产执行率成为决定明年能否扭转原油供应预期的关键,若能实质性完成减产100万桶/日的目标,料将起到维持供需平衡和稳定油价的效果。 国际能源署IEA署长菲斯·比罗尔警告称,“由于脆弱的全球经济和动荡的地缘政治,我们正在进入油市不确定性前所未有的阶段”。 原油基本面多空交织,经历一轮冲高回落的行情,基本面、政策面和消息面各种因素都逐步被市场消化,进而反映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EIA预计,2018年WTI和Brent原油价格分别为65.18美元/桶和71.4美元/桶,预计2019年WTI和Brent原油价格分别为54.19美元/桶和61美元/桶。 综上所述,预计国际原油将受供应端变化主导,呈现宽幅振荡的走势,运行区间WTI原油在50—63美元/桶,Brent在57—71美元/桶。 注:本文有删减[详情]

期货日报 | 2019年01月01日 22:34
2018年国内期市盘点
2018年国内期市盘点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元年。放眼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给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国内期货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并未放缓:2018年,原油期货上市,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外商投资期货公司股比上限放宽,国内期货市场已经形成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回首国内,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期货业继续本着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快速发展:品种创新取得骄人成绩,“保险+期货”试点成效显著,商品期交所场外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2018年12月初,股指期货临时性交易限制措施再度松绑,恢复常态化交易可期。 期市成交有所回暖  期权交投活跃 2018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整体呈回暖趋势。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30.29亿手,同比下降1.54%,累计成交额210.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0%。其中,商品期货成交量30.02亿手,占总成交量的99.10%,成交额184.70万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7.61%。值得一提的是,原油期货3月下旬上市以来累计成交额占全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额的6.04%,是今年国内期市成交额增长的主要贡献者。金融期货累计成交量0.27亿手,累计成交额26.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3%和6.22%,分别占全国市场的0.90%和12.39%。全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经历连续两年下滑后,2018年止住颓势,有所回暖。 具体到交易所,上期所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13.84%和9.33%,降幅明显,螺纹钢期货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大幅下降是主要原因。郑商所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增长分别增长39.55%和78.88%,其中苹果、PTA、甲醇、棉花等品种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大幅增长。大商所累计成交量同比下降10.84%,累计成交额同比上升0.36%,与全国市场情况趋同。 2018年国内期权市场交投活跃,期权成交量不断放大。一方面,2018年股市振荡下行,市场避险情绪激增,在股指期货交易受限的情况下,50ETF期权成交量增长迅猛。10月22日,50ETF期权成交量达到创纪录的373万手,认购期权成交量首次突破200万手。另一方面,商品期权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2018年,豆粕期权日均成交量10.5万手,日均持仓量46万手;白糖期权日均成交量3.8万手,日均持仓量23.3万手;铜期权上市以来日均成交量2.9万手,日均持仓量3.5万手。总体来看,期权市场成交和持仓快速增长,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未来将在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中扮演更亮眼的角色。 原油期货上市开启期市国际化新征程 2018年3月26日,筹划17年之久的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INE)上市,成为2018年国内期货市场的“重头戏”。原油期货是我国首个引入境外交易者的期货品种,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开启走向国际化的新征程。原油期货上市以来,市场反映良好。截至2018年11月底,原油期货日均成交量15万手(单边),日均持仓量3万手以上,成为亚洲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原油期货合约,在全球范围内已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第三大原油期货交易市场。随着市场的稳定运行,INE原油期货获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境外投资者对其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积极参与其中,INE原油期货的法人客户持仓量、成交量占比稳定在10%左右。 INE原油期货建立起了反映亚太地区石油供需关系的价格基准,有利于国内相关企业有效管理市场风险,有助于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INE原油期货打破了国际石油市场以单一美元计价的局面,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参与我国市场,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进而有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另外,INE原油期货也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原油产能合作。“一带一路”连接着东亚和欧洲两大能源消费区,中间是中亚、西亚和北非等能源富集区,密切联系了能源消费国与生产国。INE原油期货使这种联系变得更为紧密,对于深化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大有裨益。 铁矿石、PTA引入境外交易者  国际代表性提升 原油期货上市以后,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也相继走上国际化征程。5月4日,铁矿石期货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11月30日,PTA期货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与原油期货不同,铁矿石期货、PTA期货均是已经运行多年的成熟品种,成交规模大、市场认可度高、有着相当的产业影响力。这两个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是在保持原有合约、基础制度、核心技术系统、核心清算和风控模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境外交易者通过境内期货公司参与交易。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铁矿石年进口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70%左右。PTA期货不仅是我国独有的期货品种,还是全球首个聚酯产业链期货品种。虽然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都是国内成熟品种,但之前受相关规则限制,境外交易者无法直接参与交易,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无法全部参与到同一个市场中交易,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的国际影响力受限。引入境外交易者有利于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使我国铁矿石、PTA期货价格更能反映全球现货市场的供需和价格水平,提升国际代表性,从而推动形成新的国际定价基准。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具有良好的现货基础和产业链支撑,其国际化大大增强了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期货业开放政策落地   “引资”“引智”协同并进 8月24日,证监会发布《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从当日起,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可向证监会提出申请,持有期货公司股比不超过51%,3年后股比不受限制。 目前国内仅有银河期货、摩根大通期货两家合资期货公司。其中,银河期货的外资股东是苏格兰皇家银行,持股比例为16.68%;摩根大通期货的外资股东是摩根大通,持股比例为49%。外商投资期货公司股比限制放宽政策落地后,未来外商控股期货公司有望实现零的突破。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提速,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预计会有更多外商寻求与国内期货公司合作。 “引资”的同时还应注重“引智”。外商进入中国期货市场会对国内衍生品服务商带来一定冲击。由于市场发展路径不同,外商对衍生品应用比较熟练,中资期货公司以后可能要面临真刀真枪的竞争。另外,外商投资期货公司有望引入境外股东先进经营理念、风控技术、产品体系、信息系统等,将进一步改善服务,提升管理水平。国内期货公司可借鉴外商成熟的管理经验,推动转型升级、跨界融合。外部竞争会成为国内期货公司转型升级的动力,也为国内期货公司转型提供了空间。“引资”“引智”协同并进,我国期货行业国际化之路会越走越远。 2年期国债期货上市  股指期货交易安排调整 8月17日,2年期国债期货在中金所上市交易,标志着我国基本形成覆盖短期、中期、长期的国债期货品种体系。2年期国债是中短期国债的标杆,2年期国债期货的上市,进一步丰富了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公开透明、连续有效的国债期货价格最能提高现货市场价格发现效率。2年期国债期货上市后,将形成2年、5年、10年关键期限国债期货品种体系,进一步提高国债市场收益率曲线在期限结构和利差结构等方面定价的有效性,为市场提供更加可靠、有效的资金价格信号,助力货币政策更迅速、有效地传导。 12月2日,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中金所对股指期货交易安排作出调整,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标准下调,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下调,日内过度交易监管标准调整为单个合约50手。此次调整是继2017年连续两次调整后的第三次调整,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接近恢复。股指期货交易自2015年受限以来,成交量和持仓量大幅萎缩,流动性骤然下降,市场功能无法有效发挥。恢复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有利于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价格发现和资产配置三大核心功能充分发挥,促进资本市场更加健康发展。另外,随着A股相继纳入MSCI指数和富时罗素指数,未来A股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交易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和长线资金进入股市,符合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战略部署。 期货和期权扩容  衍生品体系日趋完善 2018年,我国共上市原油期货、纸浆期货、乙二醇期货和2年期国债期货4个期货新品种,并推出了铜期货期权。期货和期权品种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开放、多元的衍生品体系日益完善。 近些年,我国商品期货品种不断丰富,基本涵盖了有色、黑色、能源化工及农产品等行业。继2010年我国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后,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和5年期、10年期、2年期国债期货陆续推出,金融期货品种也不断丰富。期权品种逐年扩容,现有50ETF期权、豆粕期权、白糖期权及铜期权。目前,我国上市的期货和期权品种数量达61个,其中商品期货51个、金融期货6个、期权4个。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期货市场作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的市场,未来将在有效防范价格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国是全球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和消费国,很多基础原材料和农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同时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需要风险管理的行业数量也非常多。而当前我国上市的期货和期权品种还不够,尚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丰富、完善的期货和期权品种体系是一个高效期货市场的基本标志之一,随着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推进,未来期货市场将会继续上市更多符合实体经济需要、市场条件具备的期货和期权品种。 “保险+期货”扩容   仓单和互换助力服务实体 自首次开展“保险+期货”试点至今已有3年时间。据统计,2018年,国内期货公司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围绕大豆、玉米、鸡蛋、白糖、棉花、苹果、天然橡胶等农产品开展了上百个试点项目,覆盖农业种植面积数百万亩。大商所在2018年推出涵盖“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共支持开展99个试点项目。上期所2018年拿出专项资金7200万元,支持开展32个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项目。郑商所2018年支持开展40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除棉花和白糖外,将苹果品种也纳入试点范围,覆盖区域扩大到新疆、云南、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广西等9个省(区)。 另外,商品期交所还在积极探索向场外市场延伸。2018年5月28日,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上线,这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延伸,将推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联动发展。截至2018年12月,上线品种已涵盖铜、铝、铅、锌、镍、锡,累计交易额突破500亿元。未来该平台将继续稳步扩大标准仓单可交易品种,丰富交易模式,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并拓展服务实体经济领域,开展非标仓单交易和场外衍生品研究,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12月19日,大商所商品互换业务正式上线,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再添有力工具。从国外经验看,场外市场发展对中央清算有一定的依赖作用,但目前国内一直没有实现场外交易的场内清算,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突出,信用风险较高。商品互换业务的推出将有效改变这一情况。引入银行、证券公司及风险管理公司作为交易商,为场外业务提供一个集中清算平台,有助于解决商品场外市场信用风险问题。 资管新规实施  期货资管发展方向明确 10月22日,证监会发布实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以下统称资管新规)。 资管新规的发布实施对期货资管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决定了期货资管日后的发展方向。其中,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将有两方面的重要变化:一方面,期货公司与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等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监管规则得到统一,消除了监管套利,促进了期货公司与其他经营机构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期货资管队伍资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产品定义更加复杂,产品设立门槛越来越高,期货资管监管越来越精准。 短期来看,资管新规会对期货资管总体发展带来一定影响。目前期货资管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产品发售问题,通道业务如果受到大幅影响,期货资管将丧失银行、代销机构等重要的资金来源。另外,资管新规中的一些规定对目前业务量急剧萎缩的期货资管来说存在一定难度。不过,从长期来看,未来期货资管要回归本源、回归主业,将实现以自主管理带动财富管理,寻找并展现期货资管的独有优势。经过三四年的发展,期货公司自身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资管产品和基金管理人,同时也结合期货行业本身的价格发现和期现结合特点,衍生出很多创新性资管产品。未来,随着市场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分工细化,资管业务回归自主管理是大势所趋。 投教工作稳步推进  期货人才培养卓有成效 2018年,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继续稳步推进。一方面,中期协在线上引进了纽约金融商学院、欧洲期货交易所的精品课程体系,打造出我国期货及衍生品行业最权威、最完善的网络学习平台。目前,该平台共涉及期货基础知识、法规与职业道德等10大系列183类课程,每年平台的课程学习时数逾30万课时。另一方面,中期协线下还通过专项资金积极展开高端人才培训、期现结合培训、期权投资策略培训、高管培训、营业部经理轮训等项目,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目前,全国共拥有29家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第三批投教基地的申请工作也在积极展开。 与此同时,高校期货人才培养也卓有成效。各大期交所联合地方期货业协会、高校的合作培养项目均取得了不错进展。以大商所为例,2018年,大商所从教材编制、课程内容完善、推动多方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全年大商所联合期货公司及地方协会在44所高校开展了49个高校期货人才培育项目,不断夯实行业人才发展基础。 此外,由中期协和中金所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金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及衍生品知识竞赛已经收官,大赛延续了往届的火热局面,国内外参赛高校1100余所,参赛人数超过3万。同时,郑商所与中期协在2018年共同举办了首届“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并联合期货公司走进高校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进行投资者教育宣传辅导。活动期间共有297所高校成为大赛合作单位,举办投资者教育进校园活动167场,参赛学生11202人。 一系列的投资者教育和人才培养活动有助于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及国际化高端专业人才。[详情]

期货日报 | 2019年01月01日 22:31
2018年全国期市交易额同比增长12.2%
期货日报 | 2019年01月01日 22:27
期货日报评出2018年国内期市十大新闻
期货日报 | 2019年01月01日 22:26
管理期货策略2019年仍是私募首选?
期货日报 | 2019年01月01日 22:22
2019年国内期市猜想
2019年国内期市猜想

  展望2019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美贸易摩擦仍面临不确定因素。我国期货市场将在机遇与挑战中砥砺前行,力求在国际化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一方面,2019年,更多期货品种有望引入境外交易者,期货经营主体将逐步扩大在境外的业务布局,市场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将逐步完善;另一方面,期货市场将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迎来发展新机遇,期货期权品种将持续扩容,期货风险管理业务不断创新,服务实体能力进一步增强。 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中国经济稳字当先 2019年,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下行风险加大,增长速度预计进一步放缓。美国经济见顶,预计有所回落。首先,2018年年底,美国10年期国债与2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创下近10年来新低。国际经验表明,“10-2”利差是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先行指标,利率曲线的扁平化可能预示着美国经济增速未来会有回落。其次,减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减弱,高利率对房地产等产业的影响逐步显现,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给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削弱。最后,美联储利率政策存在不确定性。2019年美联储加息预期很明确,但是具体加息次数仍然未知。美联储加息对新兴市场将产生外部溢出效应,可能成为诱发新兴市场新一轮货币危机的导火索,从而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欧洲方面,形势严峻,整体并不乐观。各国经济发展失衡、英国脱欧及地缘风险加剧,都可能使欧洲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国内方面,2018年我国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2019年,经济发展“稳”字当先,工作重点将围绕“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展开。政策方面,宏观调控强调“逆周期调节”和“稳定总需求”,重心将从前两年的供给侧调结构转向需求侧、逆周期。具体来说,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有望出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也将出现较大幅度增加。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调下会松紧适度,有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同时,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预计金融机构将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降低其融资成本。 供需利好逐渐弱化  大宗商品易跌难涨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以及去杠杆引发的经济阵痛,使得期货市场行情一波三折。黑色系品种方面,钢铁行业已经在2018年完成“十三五”的1.5亿吨去产能目标,受环保限产政策的影响,行业在相当长一部分时间处于高利润状态。一季度,市场价格整体下跌,主要原因是螺纹钢、铁矿石、焦炭库存创新高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去杠杆引发的市场悲观情绪。二三季度由于库存持续下降,超过市场预期,伴随央行降准、中美贸易摩擦局势缓和以及基建需求的上升,钢材价格又持续上涨。从四季度开始基建需求下滑,消费预期悲观,价格又出现下跌。农产品方面,豆粕同样因为中美贸易摩擦演绎了“过山车”行情,豆油价格则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低。 展望2019年,在供需利好逐渐弱化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易跌难涨。黑色系方面,需求塌陷将导致其价格继续保持低位。目前来看,供给方面存在边际放松的迹象。从需求来说,汽车行业增速低迷、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大,且伴随着持续的政策压力,未来房地产开工率将下滑。能源产品方面,原油价格走势至关重要。原油在2018年第四季度经历了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美国豁免对伊朗制裁,使得市场预期迅速转变。2019年,对于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仍在持续。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页岩油主产区管道的逐步开通,将使得被抑制的页岩油产量冲击全球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供给将增长。此外,受贸易紧张局势和其他因素影响,需求可能出现疲软势头。农产品方面,南美大豆播种已经完成,预计未来供应充足。但受非洲猪瘟影响,下游需求减弱。受多种因素影响,豆粕期货价格将出现下行走势。 先发品种以点带面  国际化新品种蓄势待发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与我国期货市场的不断成熟,期货市场国际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2018年是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元年,原油期货鸣锣上市,铁矿石期货以及PTA期货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原油期货上市以来,市场运行稳健,境外交易者有序参与,功能发挥良好,为其他品种的国际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原油及铁矿石作为首批国际化期货品种,具有“以点带面”的重要作用,期货品种国际化将带动整个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第一,我国期货品种上市时间有先后之分、成熟程度迥异,原油期货的品种建设经验将给其他品种国际化提供借鉴。铁矿石期货作为期货市场的存量品种,其国际化的运作经验会为其他存量品种国际化积累经验。第二,期货品种国际化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促进投资者的国际化。“引进来”就是通过国际化品种引进境外投资者,“走出去”就是期货公司借助国际化品种开展境外业务,同时让中国价格逐步参与到国际定价机制中去。未来,为了更快地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期货交易所在国际化品种创新方面将会有新的突破:上期所以原油期货的稳步发展为契机,推动投资者结构的国际化,将推动铜、螺纹钢、20号胶等期货品种的对外开放进程;郑商所2015年已经推出了甲醇的保税交割业务,借鉴PTA期货的成功经验,可以考虑甲醇期货引入境外投资者;大商所可考虑推动棕榈油、黄大豆2号等作为开展国际化业务的农产品期货品种。 深化开放布局境外  强化合规防范风险 目前,期货经营机构根据自身的国际化战略进行了相应的布局。大商所为配合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化,在新加坡设立了首个境外代表处,以加强与新加坡方面的联系。此外,大商所还注册了全球法人识别代码,便于交易所国际化业务的顺利开展。上期所原油等部分品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一定关联,目前正筹划在境外设立交割库等工作。中金所欲将自身的期货品种设计制度移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在未来组成自己的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向发达市场学习先进经验。郑商所也将在新加坡设立境外代表处并获得了批复,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的筹备工作。此外,我国境内多家期货公司也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进行了初步的国际化布局。 2019年,以“走出去”和“引进来”为抓手,期货经营机构将开展更多境外业务。“引进来”方面,最重要的对外开放形式就是直接引入境外投资者,让我们的规则、合约、制度为境外投资者所接受。“走出去”方面,境内交易所可以通过和境外交易所的合作,实现产品的互挂、互通、互联。境内期货公司通过设立、收购、参股境外期货经营机构,能够提升跨境服务能力,满足我国从商品输出大国向资本输出大国战略转型的需要。现阶段,世界格局多变,外部环境变数大。期货经营机构“走出去”的过程中,在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尊重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制度,深入学习当地监管规定,做到合法经营;另一方面,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积极提高自身能力,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 期货法亟待推出  监管理念需谋变 2018年,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的期货立法已完成起草工作,并进入全国人大立法的下一个程序,尽快推出期货法意义重大。一方面,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与法制建设不同步,需要完善相应监管条例。纵观金融市场,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领域均有相关法律,虽然我国在期货市场建设之初便开始推动期货立法,但是直至今日仍未推出。目前我国对于期市的监管仅有《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一项行政法规,随着期货创新业务以及国际化业务的深入推进,现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期货立法已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期货市场国际化需要相应的国际化规则与之配合,需要更加贴近国际监管方式和理念。如果不能使“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体制接轨,那么自身发展也会受限。 在期货市场国际化进入“快车道”的当前阶段,处理好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问题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中国期货市场起步较晚,相应的法律及监管制度等市场基础设施还有很多不足。我国期货市场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前提下,积极学习国际规则,与国际惯例更好接轨,为境外投资者的“引进来”创造更多的便利。具体来说,应遵循两点原则:一是择优而用。在相关立法和监管制度方面,要借鉴国外先进并且成功的经验,“择其善者而从之”。二是理解包容。境外投资者要理解各自所在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内地在制度方面的差别,境内监管层及交易所也要考虑境外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及客观问题,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期权品种扩容  衍生品市场结构日益完善 2018年我国期权市场持续快速发展,金融期权方面,上证50ETF期权历经3年多的发展逐渐成熟。在股市持续低迷的行情下,2018年10月22日,其成交量达到373万手,创历史新高,发挥了重要的避险功能。商品期权方面,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豆粕价格波动剧烈,豆粕期权市场流动性提升。白糖期权在白糖价格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活跃度也稳步上升。商品期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很好地实现了套期保值与风险对冲功能。2018年9月21日,我国首个工业品期权铜期权挂牌上市,填补了国内工业品期权空白,丰富了风险管理工具的品类。截至2018年12月29日,铜期权累计成交量超过119万手,累计成交总额达到82.89亿元,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2019年,期权市场品种有望持续扩容。玉米期权、棉花期权、沪深300股指期权、天然橡胶期权以及黄金、白银、镍、锌、铝等市场需求较强烈的期权品种都有望取得突破。商品期权的持续扩容,不仅能满足企业风险管理的多元化需求,而且对于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也功不可没。一方面,期货投资者、产业企业可以利用期权工具为现货和期货进行“再保险”。实体企业未来可以将期权嵌入贸易环节,形成逐步完善的含权贸易,有利于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此外,已上市的商品期货品种推出配套期权,可以对现有期货品种进行补充,通过二者的联合提高期货与期权市场的流动性,构成更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避险工具。另一方面,期权产品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更加精巧的投资工具,建立起现货、期货和期权价格之间的网状关系,三个市场价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使价格发现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 金融期货创新提速  外汇期货呼声渐高 2019年,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品种创新将进一步提速,现有金融产品品种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其中,30年期国债期货已于2018年12月18日开展全市场仿真交易,距离正式上市更近一步。 现阶段推出30年期国债期货意义重大。一方面,我国目前已经推出2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基本覆盖了短中长期的利率曲线结构。推出30年期国债期货,可以补全超长端利率结构的覆盖缺失,有助于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曲线。另一方面,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债期货的发展将为大型金融机构提供相关产品的有效定价。但是,应该注意到,目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短期利率期货品种期限都在1年期以下。相对于30年期的超长国债期货而言,我们更需要推出1年期甚至更短期限的短期利率期货,这不仅可以满足规避短期利率波动风险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金融期货创新提速的同时,业内对于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的呼声也逐渐高涨。第一,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市场普遍对人民币前景看好,已有多家交易所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产品。人民币外汇期货关系着人民币定价话语权,人民币定价权岂容旁落他人。第二,考虑到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及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必将逐步扩大,我国迫切需要推出外汇期货来满足投资者的避险及投资需求。第三,国际化的期货品种需要外汇期货保驾护航。境外投资者在参与境内期货交易时,以外汇作为保证金,但资金在不同时点出入,会面临人民币的汇率波动风险,这会影响境外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原油和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化之路。因此,我国需要推出自己的外汇期货,为我国外汇市场提供有效的风险规避工具,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把握人民币定价权。 场内场外协同发展  风险管理回归本源 2019年,期货公司将大力发展风险管理业务,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随着期货行业的发展,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期货公司更好地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期货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当前内忧外患双重压力下,实体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不断增长,如何通过期货市场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是今后期货经营机构发展的重点所在。对于交易所来说,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保证市场公正、公开、公平,努力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得市场保持流动性、创造更低的交易成本以及稳定的交易平台,让期货定价更有效率。对于期货公司来说,增强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的能力,就是要走进实体,对企业经营的各环节进行深入了解,进一步掌握实体企业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研发优秀合规的产品,不断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手段。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立业之本,而风险管理业务是当前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期货市场经营主体在风险管理业务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交易所方面,大商所已于2018 年12月19日上线商品互换业务,此举有助于国内企业更便利地参与到场内、场外市场,丰富企业的套期保值工具,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风险管理模式;上期所于2018年5月28日上线标准仓单交易平台,有助于形成合理的上期基差报价,可以促进期货市场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另外,不少期货公司已经形成了如含权贸易、基差交易以及利用“保险+期货”进行精准扶贫等多种模式,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保险+期货”显成效  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 近3年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与落实,“保险+期货”频繁出现在期货业的相关文件中,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保险+期货”模式是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及套期保值功能与保险公司丰富的保险产品研发优势、客户基础优势相结合,利用期货市场转移价格风险的能力,规避价格波动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保险+期货”是期货公司进行专业扶贫的一种有效手段。2018年,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从2017年的20个项目拓展到41个试点项目,涵盖新疆、云南、广西等9个省区;大商所试点也有较大的发展,在投入资金方面,2016年为2000万元,2017年为7000万元,而2018年的预算达到了3亿元。此外,鸡蛋品种也成为新的项目品种。“保险+期货”模式覆盖的品种与范围不断扩大,为相关企业与农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风险管理服务,获得了良好成效。 2019年,我国将对“保险+期货”模式进行延伸探索,加快建设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具体而言,中央将加大对收入险的试点投入。收入保险既可防范自然风险,又可防范价格风险,是未来农业保险的主导形态。美国农作物的保费收入,有八成以上来自于农作物的收入保险。近年我国也已开始进行收入险试点,但是还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还没有大范围开展收入保险。探索收入保险的试点体系,有助于促进农业保险体系向多层次发展。借鉴欧美成熟市场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对于交易所来说,要积极探索新型衍生期货,如气象指数期货等;对于期货公司来说,要积极与保险公司深入交流与合作,争取尽早推出有效的收入保险产品。 新规意在长远发展  资管业务需顺势转型 资管新规的落地收窄了期货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期货资管的业务规模不断萎缩,对期货公司现行资管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有些期货机构“剑走偏锋”,风控意识薄弱、主动管理意识不足,种种迹象表明资管业务在现阶段的发展并不成熟,期货资管业务要回归主业。资管新规抑制多层嵌套、通道、非标业务,降低流动性风险,其出台有利于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引导资金回归理性,对规范现行资产管理业务市场有着积极作用。此外,新规可能会推动投资者转向投资主动管理、净值型产品,对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有一定的利处。长期来看,新规有利于促进期货行业的健康发展。 期货资管业务未来的发展有两个趋势:其一,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向自主管理业务转型。要着力打造主动管理型产品,逐步恢复开展以主动管理和财富管理为核心的净值型业务,完善相应策略的研究。在目前资管规则不断完善、监管力度持续趋紧的背景下,期货资管业务去通道化、去杠杆化的要求明确,期货资管要摒弃监管套利及粗放的经营模式,逐步开展自主管理业务以及财富管理为核心的净值型业务,提升合规意识。其二,为其他外部机构提供风险控制的外包服务。资管业务除了向自主管理业务转型外,可以发挥自身风险管理的优势,为其他外部机构提供风险控制的外包服务。这既有利于在细分领域树立品牌,实现弯道超车,又可扩大经纪业务规模,带来手续费及利息收入。[详情]

期货日报 | 2019年01月01日 22:15
供应主导 2019年原油涨势将“一波三折”
供应主导 2019年原油涨势将“一波三折”

  自从页岩油革命开始,国际原油在长周期上陷入产能过剩和供应修复的循环过程。多数情况下,供应端变化主导原油行情,在供应端没有更多“故事”可讲时,需求端平淡对利空的放大作用会显现。目前OPEC+减产执行率成为决定2019年能否扭转原油供应预期的关键,若能实质性完成减产100万桶/日的目标,将起到维持供需平衡和稳定油价的效果。原油基本面多空交织,经历一轮冲高回落的行情,基本面、政策面和消息面各种因素都逐步被市场消化,进而反映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综合研判,预计国际原油将受供应端变化主导,呈现宽幅振荡的走势。 行业概况 OPEC发布了2017年度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球原油探明储量降至1.483万亿桶,较2016年减少0.4%;OPEC14个成员国的原油探明储备为1.214万亿桶,比上年下降了0.3%;OPEC在全球原油总储量中所占比重从81.8%升至81.9%。报告指出,2017年OPEC原油出口量平均为2486万桶/日,比2016年减少40.6万桶/日,降幅为1.6%。其中,OPEC向亚太地区日均输出原油1556万桶,与前几年基本持平;向欧洲日均出口原油464万桶,同比增加24万桶;北美从OPEC日均进口原油321万桶,较上年减少8.2万桶。需求方面,2017年全球炼油产能增加10.4万桶/日至9693万桶/日,主要原因是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产能扩张。2017年全球炼油总产量达到8370万桶/日,同比增长1.6%,其中亚洲和北美增幅最大。 图为国际原油走势 图为世界原油供需平衡 供给侧 EIA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超过沙特和俄罗斯,在1973年之后时隔45年再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2018年2月美国原油产量超过沙特,6月产量高于俄罗斯,预计在2018—2019年美国原油产量将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二叠纪盆地Permian是美国原油产区的中流砥柱,在页岩油产量中占比高达45.6%。二叠纪盆地是位于得克萨斯西部和新墨西哥州东南部的大型沉积盆地,受益于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出现,使其成为页岩油生产成本最低的核心产区。目前二叠纪盆地尚处于开发的中前期,EIA预测两年内该产区页岩油产量将会稳步增长。2017年二叠纪油田平均产量为252.9万桶/日,到2018年底将大幅增至340万桶/日,2019年料将达到390万桶/日。此外,墨西哥湾深海油田产量占美国原油总供应的16%—18%,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有望贡献更多的原油产能。页岩油开采成本呈不断降低的趋势,基本确定2018—2019年美国原油产量仍将保持增长,在原油年产量上站稳最大产油国的位置。 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显示,页岩油的持续开发将使美国超越全球其他主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到2025年美国可能贡献全球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增长的大约一半。IEA在《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提出,页岩油革命继续撼动原油和天然气市场供应,使美国能够成为全球最大油气生产国,到2025年,全球五分之一的原油和四分之一的天然气将来自美国。IEA还预测,到2040年,美国将分别占据全球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增长的近75%和40%。预计页岩水力压裂技术将进一步推动产量增长,令美国页岩油供应增长一倍以上,到2020年代中期达到920万桶/日。根据IEA的核心前景预测,美国页岩油产量在2020年代中期将稳定下来,由于资源限制最终在2030年代减少150万桶/日。由此可知,美国页岩油未来将长期保持增产态势,在原油供应端形成压力,供应过剩构成一个主要的利空因素。 美国活跃石油钻井数被视为未来原油产量的一个重要先行指标。美国油服公司Baker Hughes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7日当周,美国活跃石油钻井数减少10座至877座,录得近两年内最大单周降幅,但仍远高于去年同期的751座。此外,当周美国活跃天然气钻井数增加9座至198座,油气活跃钻井总数为1075座。2018年迄今,美国石油和天然气活跃钻井平均总数为1023座,有望创下2014年以来新高。Simmons & Co预计,2018年美国油气钻井平均总数为1031座,2019年将达到1092座,2020年将达到1227座。 受益于页岩油技术革命,美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2018年9月美国原油产量上升12.9万桶/日至1147.5万桶/日,连续第四个月刷新历史最高纪录,8月为1134.6万桶/日。EIA短期能源报告显示,2018年美国原油平均产量为1070万桶/日,2019年将达到1170万桶/日,新增产量主要由页岩油贡献。美国七大页岩油产区中,位于得克萨斯州及新墨西哥州东南的二叠纪盆地,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及区位优势产量迅速增长,9月该地区页岩油产量达到342万桶/日。在当前油价足以覆盖井口盈亏成本的情况下,油田运营商仍有继续增产的意愿。 但与此同时,美国本土炼厂的需求并未出现显著增加。Midland产区周边炼厂需求约为67万桶/日,其中对轻质原油的需求约为40万—50万桶/日,且到2019年底没有产能扩张计划。炼油能力较为集中的美湾及中西部地区炼厂仍以加工中重质原油为主,大量过剩的轻质原油转向欧洲及亚太地区出口。二叠纪产区页岩油运输的物流瓶颈逐步显现,目前该地区原油运力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在本地炼厂消化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保持当前较高的产量增速,或存在大幅累库的风险。 图为美国原油产量 图为美国石油炼化能力 从管道建设计划上看,Midland-to-Sealy、BridgeTex和Permian Express三条管道均有所扩张。2018上半年Permian地区管道运输能力约为258万桶/日,到年底将达到338万桶/日,2019年三季度前无新增扩容计划,2020年年初二叠纪整体实现560万桶/日左右的管道运力。公路运输需求旺盛,由于卡车司机短缺,运营车队纷纷提价,目前运往美湾地区的费用高达17—20美元/桶。铁路运输能力在30万桶/日的水平,成本约为8美元/桶。2018年9月以后,预计二叠纪盆地的页岩油外输需求将达到300万—310万桶/日,如果按照每月5万—6万桶的速度增产,到2019年初几乎全部运力都将被占用,管道扩建进度相对于页岩油增产预期仍然捉襟见肘。原油运输的物流瓶颈问题,直接导致二叠纪产区的基准价格Midland对WTI另外两个集散地Cushing和MEH深度贴水,且幅度随着产量提高而加深,令产油商无法从高油价中获利。据此合理推断,油田运营商或选择减慢新井建设及推迟完井,二叠纪盆地页岩油产量边际增速将有所放缓。 然而,市场对美国原油供应增速的预期明显不足。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原油消费国,同时新晋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自从页岩油革命以来,美国原油产量几乎一直在加速提升,2018年产量从5月的1070万桶/日迅速飙升100万桶/日至10月的1170万桶/日。真正限制美国原油产量的是运力不足问题,页岩油主产区二叠纪盆地从二季度开始陷入管道运输瓶颈。此前市场普遍认为,由于输油管道运力限制,美国原油产量将在2018年夏季触顶,并在2019年内保持平稳。但后来证明这一预期与事实不符。原计划2019年一季度完工的Sunrise石油管道在10月提前投产,额外提供了约50万桶/日的运力;管道公司使用减阻剂增加管道流量;动用公路铁路交通。运力的增加使得美国页岩油得以再次扩大生产规模。宣布制裁伊朗至今,美国原油净进口量锐减近200万桶/日,对平衡美国贸易逆差产生显著的效果,因此对美国而言维持现在的原油产量水平较为有利。 图为OPEC原油产量 沙特是国际原油供应端的绝对主力,拥有OPEC最多的原油储备产能,也是OPEC执行产量调控政策至关重要的筹码。早在美国退出核协议之初,OPEC成员国备用产能共计340万桶/日,单沙特的富余产能就超过200万桶/日,约占OPEC总量的59.4%,最大可持续生产能力约为1200万桶/日。此前由于美国制裁伊朗的威胁,沙特全力增产以弥补可能出现的供应缺口,最终导致了严重的供应过剩。彭博社调查显示,在沙特的贡献下,10月OPEC原油产量增加43万桶/日至3333万桶/日,创下2016年11月,即OPEC与非OPEC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以来的最高纪录。作为OPEC第一大原油生产国,2018年10月沙特原油产量增加15万桶/日至1068万桶/日,低于沙特自身估计的1070万桶/日,但达到彭博社1962年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未来美国会敦促沙特提高产量,但考虑到沙特再次减产的决心,且近20年来沙特原油产量几乎未曾超过1100万桶/日,其向市场提供的原油数量易减难增。 除OPEC成员国增产之外,非OPEC产油国原油产量也在持续飙升。俄罗斯作为非OPEC产油国的代表,原油产量超过1000万桶/日,但其能调动的储备产能仅为25万桶/日,可供给市场的原油较OPEC更为有限。2018年10月俄罗斯原油产量增至1141万桶/日,亦创历史最高纪录。俄罗斯总统普京称:“油价维持在60美元/桶对俄罗斯而言是最合适的,过高的油价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少麻烦。”可见,油价60美元/桶或是其心理价位。相比沙特,俄罗斯对低油价的容忍度更高。事实上,在2018年油价剧烈波动中,俄罗斯原油产出一直相对稳定。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表示,当前的油价对产油国和原油进口国是比较合适的,去年年底前俄罗斯原油产量都将保持稳定,将在2019年开始调整产量。 关注其他产油国方面。尽管国家持续动荡,利比亚原油产量仍创五年来新高。201810月利比亚原油产量增加17万桶/日至122万桶/日,在OPEC成员国中产量增幅最大,创2013年以来该国原油产量历史最高纪录。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表示,该国原油平均产量已达到127.8万桶/日,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若国内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原油产量尚有数十万桶的上升空间。利比亚安全局势一直是原油市场中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武装分子对油田和港口的频繁袭击下,其原油产量却意外地顽强增长。考虑到利比亚形势依然严峻,不能排除进入不可抗力状态的情况,加剧短线盘面波动性。此外,委内瑞拉原油供应中断的危机是另一重要原因。委内瑞拉饱经恶性通胀的摧残,近期重新大选及美国制裁威胁等政治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投资石油采掘产业的资金大量撤离,担忧难以交付足够的石油,造成了非自愿性停产。 需求端 2018年油价的剧烈波动更多是由市场对供应端变化的预期导致,需求端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原油供应端缺乏新题材的同时,需求端的不确定性正在提升。 美国炼厂开工率季节性特征明显,通常2—4月为传统检修期,开工率维持在75%—85%。夏季出行高峰期来临后,随着成品油消费量大增,炼厂开工率升至90%以上,此后逐渐趋于回落,直到年末取暖季的到来,炼厂开工将有所好转。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受益于化工原料需求和物流运输的推动,中国原油需求将会出现增长,并在2030年达到7亿吨/年的高点,同期原油年产量将稳定在2亿吨左右。中海油在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中国富余炼油产能将达到1.36亿吨/年,中国原油需求预计将在2030—2040年达到峰值。 OPEC在最新公布的报告中称,未来全球石油消费增速放缓,叠加竞争对手产出增多,预计2019年世界对OPEC原油的需求量将有所下滑。这是OPEC首次对2019年油市进行预测,暗示尽管OPEC与非OPEC产油国严格执行减产,但国际原油将重回相对性的供应过剩。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市场普遍担忧全球原油供应过剩,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资深业内人士表示,最近油价的深度下跌反映出未来需求不断恶化的预期,根本原因是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 2017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令市场对原油需求持乐观预期,然而美国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又给能源市场的前景蒙上阴影,IMF等机构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表示担忧。OPEC在报告中指出,如果贸易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叠加政治不确定性因素,将对投资、消费和资本流动造成拖累,进而对国际原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图为全球GDP实际增长率预测 图为中国GDP实际增长率预测 进入2018年四季度以来,国际原油机构对后市需求增长的证明或证伪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以国际能源署为代表的乐观派认为,剔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全球原油需求依然强劲,未来需要供应更多的原油。长期来看,产油国应加大油田设施建设,投入更多资金进行勘探、开采及运力拓展。另一边,以OPEC为代表的悲观派则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认为前期高油价已经对需求造成抑制。OPEC在月报中预测,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较2018年将会下降90万桶/日,并将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由136万桶/日下调至129万桶/日。 图为OECD原油需求量 多数情况下,供应端变化主导原油行情,在供应端没有更多故事可讲时,需求端平淡对利空的放大作用则会显现。 随着二叠纪产区输油管道的加速扩张,运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2019年美国原油产量将重拾高增长态势。同时,为应对油价大幅下挫,OPEC+产油国达成2019年上半年的减产协议,新的轮动周期重启。目前OPEC+减产执行率成为决定明年能否扭转原油供应预期的关键,若能实质性完成减产100万桶/日的目标,料将起到维持供需平衡和稳定油价的效果。预计国际原油将受供应端变化主导,呈现宽幅振荡的走势,WTI原油运行区间在50—63美元/桶,Brent运行区间在57—71美元/桶。 库存 EIA数据显示,2018年截至12月7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120.8万桶,至4.42亿桶;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地区原油库存增加114.8万桶,精炼油库存减少147.5万桶,汽油库存增加208.7万桶。随着边际需求开始转弱,原油库存或重新累积,在没有更多故事可讲的情况下,库存成为油价的核心影响因素。根据以往经验,当原油特别是成品油库存回升时,若供应端仍维持紧俏,油价可能继续上涨;但如果基本面逻辑偏空,则油价大概率止涨走跌。在过去18个月产油国减产的努力下,目前OECD商业原油库存处于过去10年较低水平,低库存无疑对原油产生支撑,因此现阶段原油尚不具备深度回撤的条件。 图为EIA美国原油库存 图为API美国原油库存 图为OECD原油库存 制裁伊朗 早在2018年5月9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调至最高级别,其中能源领域相关制裁的宽限期为180天,在11月4日结束。据此,特朗普政府向全世界原油进口国施压,要求在11月4日前将伊朗原油出口数量降为零,届时美国将重新恢复对伊朗的全面制裁。当时彭博社分析称,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将导致原油市场供应量减少近250万桶/日。为达到制裁伊朗的同时不影响油市平衡的目的,特朗普政府督促沙特增加原油产量至200万桶/日,以弥补可能出现的供应缺口。 2018年6月22日召开的OPEC会议是2011年以来内部分歧最大的一次会议,焦点集中在美国施加的外部压力和成员国内部的利益冲突。特朗普政府要求沙特提高原油产量,以抵消制裁伊朗对原油供应的干扰。但事实上,各成员国闲置原油产能差异巨大,参与减产协议的产油国仅有少数能够从增产中获利。沙特和俄罗斯强调维持国际原油市场的长期稳定,另一部分产油国则面临油价下跌带来现实的经济损失。6月23日OPEC与非OPEC产油国达成一致意见,宣布从7月1日起适当提高原油产量,以维持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根据2016年年底达成的原油减产协议,OPEC和非OPEC产油国减产额度为120万桶/日,5月减产计划履行率超额达到147%,OPEC会议决定将减产执行率降至100%的正常水平。随后沙特释放出强有力的增产信号,表示OPEC正在全力生产尽可能多的石油,以满足全球原油需求,消除供应短缺的可能性。 自2018年11月5日开始,美国对伊朗新一轮经济制裁全面生效,主要针对伊朗能源行业和石油贸易等领域。2018年10月伊朗原油产量减少1万桶/日,至342万桶/日,创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预计2018年伊朗原油平均出口量为224万桶/日。美国制裁已经导致伊朗原油出口锐减三分之一,但伊朗原油出口量减少100万桶/日,数量远不及此前预期。特朗普政府此前一直声称,目的是将伊朗原油出口量降为零,但最终宣布颁发一定豁免。获得进口伊朗原油豁免权的八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印度、韩国、日本、希腊、意大利和土耳其。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解释为,原油买家减少的进口量超过奥巴马时期采购量的20%,即可获得为期180天的临时性豁免,美国欲通过制裁伊朗原油出口来实现最大程度的遏制与打压,并不想由此伤害依赖伊朗原油的朋友与盟国。 不可否认,特朗普的策略和行为是本轮国际原油超预期下跌的重要推手。特朗普最近的言论称,更偏好油价走低。沙特已经帮助美国拉低油价,美国将不会对沙特表现强硬。去年夏天特朗普政府多次强调,目标是将伊朗原油出口量降为零,并强烈敦促沙特提高原油产量,以弥补制裁伊朗造成的原油供应缺口。基于美国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的前提,沙特带领OPEC+产油国竭尽全力提高产量,最终导致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事实上,最终美国大方地给予八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伊朗原油的豁免权,且事先并未向盟友沙特做出任何暗示。在此期间,记者遇害事件又令特朗普抓住沙特王室的软肋,在对沙特立场的声明中,特朗普称无论案情的真相如何,沙特都是重要的盟友,并表示美国有意与沙特保持密切合作,后者已经积极回应让油价达到合理水平的要求。 针对OPEC+重启减产,特朗普在推特上谴责OPEC人为推高油价,认为基于供应的油价应该低得多,甚至发表OPEC剥削全世界的激进言论。投资者普遍认为,美国新晋世界第一大产油国,过低的油价不利于页岩油出口。但实际上,在输油管道和港口码头全面建设之前,运力不足造成内陆产区原油对美湾原油存在贴水。由于内陆价差的存在,高油价并不意味着美国出口原油必然获利,甚至会伤害页岩油产业的发展前景。利弊权衡之下,美国原油工业的根本利益是在国际原油市场中占有的份额,而非利用高油价从中渔利。特朗普政府真正的战略意图是,通过地缘政治制造油价的反复波动,产量一增一减中迫使OPEC让出市场份额。业内有说法称,特朗普先生是2018年最伟大的原油交易员,从这个意义上是不无道理的。 减产协议 2017年1月,OPEC+成员国开始减产,以缓解原油供应严重过剩的局面。在OPEC及非OPEC产油国通力合作下,OECD商业原油库存降至5年内均值水平以下,减产计划的目标实现,年中全球原油供需格局达到再平衡。2018年6月,随着油价触及3年半以来高点,产油国减产幅度超出预期后同意恢复部分产出。然而,近期原油转向技术性熊市,迫使OPEC+考虑重新启动减产。OPEC最大产油国沙特提议,需要在10月的产量水平上削减100万桶/日,因为全球原油市场今年可能再度面临供给过剩。原油市场情绪从先前恐慌供应短缺转变为担忧产能过剩,主要归结为产量的超预期飙升,库存的不断累积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当然也存在市场过度反应的因素。在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后,2018年11月OPEC原油产量减少16万桶/日,至3311万桶/日,成员国减产执行率上升至120%。 产油国三巨头中,原油减产计划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美国和沙特之间。站在沙特的立场上,现有高产量无疑是沉重的负担。低油价造成的利润损失,增产带来的费用增加,显然都是沙特不愿接受的,希望通过减产的途径重新稳定油价。美国站在坚决反对OPEC减产的立场上,特朗普发推特称,“希望OPEC维持当前的原油产量,世界不需要也不想要更高的油价”。2018年11月俄罗斯原油平均产量由10月的1141万桶/日下降至1137万桶/日,下一步无论是削减产量以恢复价格,还是维持产量保市场份额,对俄罗斯而言并不会造成深度影响。OPEC部分成员国对新的减产措施持积极态度。阿联酋表示,绝对不会增加原油产量,100%的减产执行率不再是推荐的策略。科威特表示,下一步会减少原油供给,以维持油市平衡。阿曼石油部长称,原油面临供应过剩的风险,10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对OPEC+是合适的。 OPEC又一次面临两年前的难题:若决定延续减产计划,将进一步激发页岩油产量攀升;若维持原油生产现状,则对OPEC产油国利益造成现实的损害。相比可能丧失的市场份额,油价暴跌是OPEC+产油国更加无法接受的。最终在维也纳年度会议上,以沙特和俄罗斯为代表的OPEC及非OPEC产油国达成协议,决定从2019年1月开始削减原油产量120万桶/日。其中,OPEC成员国减产份额为80万桶/日,非OPEC产油国减产40万桶/日。OPEC将以2018年10月原油产量水平作为基准,初步设定期限为6个月,并在4月再次评估。据路透社报道,2019年1月沙特原油出口量预计为730万桶/日,将在2018年11月的水平上大幅减少100万桶/日。此前市场普遍认为,OPEC+提出的方案不高于100万桶/日,本次减产规模超出预期。但OPEC一度未能敲定具体数字,推迟发布减产决定,反映出其干预市场的能力有所减弱,或成为OPEC正在失去影响力的信号。此外,伊朗因制裁不会加入减产协议,利比亚希望寻求豁免,卡塔尔退出OPEC,均对局面造成一定的影响。无论如何,OPEC将不遗余力执行减产计划以稳定油市,对近期国际原油的低迷走势产生提振。 油轮追踪机构Petro-Logistics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月OPEC减产协议生效前,沙特原油出口量已经触及纪录高位。2018年11月沙特原油平均出口量为810.5万桶/日,高于10月的749.1万桶/日。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表示,过去沙特原油产量保持稳步上升,但鉴于油价出现连续下跌,沙特计划从2018年12月开始减产50万桶/日,当月原油出口量亦将环比下降,沙特12月的减产计划将导致全球原油供应量降低近0.5个百分点。减产协议生效后,预计12月沙特原油出口量降至760万桶/日,今年1月将进一步降至700万桶/日。 尽管OPEC+达成的减产规模超出市场预期,但美国的坚决反对和OPEC内部貌合神离,给如何实施减产协议带来很大不确定性,进而抑制油市重拾看涨情绪。高盛指出,由于2018下半年缺乏明确的减产,国际原油市场存在惊人的过剩;若想油价实现可持续性反弹,需要有赖于减产执行得力及库存下降的确实证据。摩根士丹利则称,虽然OPEC+达成减产大幅缓解了未来供应过剩的程度,但短时间内油价不太可能再次达到2018年10月初创下的近四年来高位。 卡塔尔“退群” 卡塔尔宣布,从2019年1月1日起将退出OPEC组织。OPEC表示,尊重卡塔尔做出的决定。卡塔尔能源大臣称,卡塔尔在退出后将不会遵守OPEC的规定,对OPEC减产协议的影响非常小;退出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基于技术和战略性考量。2018年的OPEC会议是卡塔尔参加的最后一次会议。自1961年以来,卡塔尔一直是OPEC的正式成员国,至今已经58年。目前卡塔尔原油产量在OPEC中排名第11位,占OPEC总产量的1.83%,占全球原油产量的0.64%。OPEC月报显示,2018年10月卡塔尔原油产量为60.9万桶/日。对比沙特和俄罗斯上千万桶级别的产量,这一数字仅仅相当于零头。从能源结构上看,卡塔尔虽然原油产量不高,但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国。卡塔尔天然气储量高达24.5万亿立方米,目前出口量为7700万吨/年,占全球出口总量的30%。卡塔尔退出的主要目的是规避OPEC对其的约束,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计划到2024年将LNG出口量提升至1.1亿吨。受制于原油产量,卡塔尔退群事件对全球原油供应格局影响较为有限,更多是市场情绪上的作用。 卡塔尔是第一个退出OPEC的海湾地区国家。有国际舆论认为,卡塔尔选择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退出,意味着全球最大的石油组织OPEC内部开始出现裂缝。卡塔尔油长宣称,此举和沙特等国对卡塔尔的经济封锁无关。2017年6月,沙特等四国以支持恐怖主义为由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并对其实施禁运封锁,至今外交关系仍陷入僵局。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资讯一名主管Andy Critchlow表示,“这绝对是一个大事件,在我跟踪OPEC的20年里,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对OPEC的未来构成系统性风险。”他甚至讲道,“OPEC已经名存实亡,它现在是沙特和俄罗斯两个产油大国的组织。” 虽然俄罗斯名义上不属于OPEC成员国,但它是与该组织结盟的最大产油国。事实上,近年来OPEC正在被边缘化,国际原油的关键决定权已经落入美国、俄罗斯和沙特三巨头手中。在卡塔尔退出后,OPEC将剩余14个成员国,分别是:沙特、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利比亚、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加蓬、刚果。 观点总结 自从页岩油革命开始,国际原油在长周期上陷入产能过剩和供应修复的循环过程。基于原油价格对供应端变化预期的反应,OPEC产油国减产和美国页岩油增产形成此消彼长的轮动机制。进入2018年后,美国二叠纪盆地产区一度面临运输瓶颈,导致内陆价差迅速扩大,未完井数量不断攀升。当时市场普遍认为,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受阻,将迎来一段时间的停滞期。年中在美国制裁伊朗的威胁下,以沙特为首的OPEC产油国三季度大幅增产。最终伊朗原油出口量降为零的预期未能兑现,市场风向从供应短缺转向供应过剩,从而完成了2016—2018年间的轮动周期。随着二叠纪产区输油管道的加速扩张,运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2019年美国原油产量将重拾高增长态势。同时,为应对油价大幅下挫,OPEC+产油国随即达成2019上半年的减产协议,新的轮动周期重启。目前OPEC+减产执行率成为决定明年能否扭转原油供应预期的关键,若能实质性完成减产100万桶/日的目标,料将起到维持供需平衡和稳定油价的效果。 国际能源署IEA署长菲斯·比罗尔警告称,“由于脆弱的全球经济和动荡的地缘政治,我们正在进入油市不确定性前所未有的阶段”。 原油基本面多空交织,经历一轮冲高回落的行情,基本面、政策面和消息面各种因素都逐步被市场消化,进而反映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EIA预计,2018年WTI和Brent原油价格分别为65.18美元/桶和71.4美元/桶,预计2019年WTI和Brent原油价格分别为54.19美元/桶和61美元/桶。 综上所述,预计国际原油将受供应端变化主导,呈现宽幅振荡的走势,运行区间WTI原油在50—63美元/桶,Brent在57—71美元/桶。 注:本文有删减[详情]

盘点2018,十大热点;展望2019,十大猜想!
盘点2018,十大热点;展望2019,十大猜想!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元年。放眼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给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国内期货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并未放缓:2018年,原油期货上市,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外商投资期货公司股比上限放宽,国内期货市场已经形成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回首国内,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期货业继续本着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快速发展:品种创新取得骄人成绩,“保险+期货”试点成效显著,商品期交所场外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2018年12月初,股指期货临时性交易限制措施再度松绑,恢复常态化交易可期。 期市成交有所回暖  期权交投活跃 2018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整体呈回暖趋势。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30.29亿手,同比下降1.54%,累计成交额210.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0%。其中,商品期货成交量30.02亿手,占总成交量的99.10%,成交额184.70万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7.61%。值得一提的是,原油期货3月下旬上市以来累计成交额占全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额的6.04%,是今年国内期市成交额增长的主要贡献者。金融期货累计成交量0.27亿手,累计成交额26.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3%和6.22%,分别占全国市场的0.90%和12.39%。全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经历连续两年下滑后,2018年止住颓势,有所回暖。具体到交易所,上期所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13.84%和9.33%,降幅明显,螺纹钢期货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大幅下降是主要原因。郑商所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增长分别增长39.55%和78.88%,其中苹果、PTA、甲醇、棉花等品种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大幅增长。大商所累计成交量同比下降10.84%,累计成交额同比上升0.36%,与全国市场情况趋同。2018年国内期权市场交投活跃,期权成交量不断放大。一方面,2018年股市振荡下行,市场避险情绪激增,在股指期货交易受限的情况下,50ETF期权成交量增长迅猛。10月22日,50ETF期权成交量达到创纪录的373万手,认购期权成交量首次突破200万手。另一方面,商品期权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2018年,豆粕期权日均成交量10.5万手,日均持仓量46万手;白糖期权日均成交量3.8万手,日均持仓量23.3万手;铜期权上市以来日均成交量2.9万手,日均持仓量3.5万手。总体来看,期权市场成交和持仓快速增长,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未来将在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中扮演更亮眼的角色。 中美贸易摩擦一波三折  市场面临诸多挑战 当地时间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总值约600亿美元规模的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揭开了中美贸易摩擦序幕。至年底,中美贸易摩擦一波三折,中美双方进行了多轮磋商。12月初,中美两国元首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晤,并就中美经贸问题达成共识。双方决定,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立即着手解决彼此关切问题。中美贸易摩擦给中美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了一定冲击,国内期货市场也受到一些影响。就农产品而言,贸易摩擦从供给端影响相关商品价格。我国每年消费的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受我国对美国采取的反制措施影响,2018年豆类期货价格波动剧烈。对工业品来说,贸易摩擦则从需求端影响其价格。鉴于美国对大量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长期来看,我国出口必然会受到影响,工业品需求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贸易摩擦不仅对国内商品价格造成影响,全球商品价格也受到一定冲击,在贸易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波动也会传导至国内市场。更为深远的影响是,在全球经济复苏态势还不稳固的情况下,贸易摩擦加重了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悲观预期。另外,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也会带来一定影响。在当前美元体系的背景下,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之路面临诸多挑战。 原油期货上市开启期市国际化新征程 2018年3月26日,筹划17年之久的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INE)上市,成为2018年国内期货市场的“重头戏”。原油期货是我国首个引入境外交易者的期货品种,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开启走向国际化的新征程。原油期货上市以来,市场反映良好。截至2018年11月底,原油期货日均成交量15万手(单边),日均持仓量3万手以上,成为亚洲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原油期货合约,在全球范围内已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第三大原油期货交易市场。随着市场的稳定运行,INE原油期货获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境外投资者对其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积极参与其中,INE原油期货的法人客户持仓量、成交量占比稳定在10%左右。INE原油期货建立起了反映亚太地区石油供需关系的价格基准,有利于国内相关企业有效管理市场风险,有助于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INE原油期货打破了国际石油市场以单一美元计价的局面,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参与我国市场,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进而有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另外,INE原油期货也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原油产能合作。“一带一路”连接着东亚和欧洲两大能源消费区,中间是中亚、西亚和北非等能源富集区,密切联系了能源消费国与生产国。INE原油期货使这种联系变得更为紧密,对于深化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大有裨益。 铁矿石、PTA引入境外交易者  国际代表性提升 原油期货上市以后,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也相继走上国际化征程。5月4日,铁矿石期货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11月30日,PTA期货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与原油期货不同,铁矿石期货、PTA期货均是已经运行多年的成熟品种,成交规模大、市场认可度高、有着相当的产业影响力。这两个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是在保持原有合约、基础制度、核心技术系统、核心清算和风控模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境外交易者通过境内期货公司参与交易。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铁矿石年进口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70%左右。PTA期货不仅是我国独有的期货品种,还是全球首个聚酯产业链期货品种。虽然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都是国内成熟品种,但之前受相关规则限制,境外交易者无法直接参与交易,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无法全部参与到同一个市场中交易,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的国际影响力受限。引入境外交易者有利于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使我国铁矿石、PTA期货价格更能反映全球现货市场的供需和价格水平,提升国际代表性,从而推动形成新的国际定价基准。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具有良好的现货基础和产业链支撑,其国际化大大增强了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期货业开放政策落地“引资”“引智”协同并进 8月24日,证监会发布《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从当日起,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可向证监会提出申请,持有期货公司股比不超过51%,3年后股比不受限制。目前国内仅有银河期货、摩根大通期货两家合资期货公司。其中,银河期货的外资股东是苏格兰皇家银行,持股比例为16.68%;摩根大通期货的外资股东是摩根大通,持股比例为49%。外商投资期货公司股比限制放宽政策落地后,未来外商控股期货公司有望实现零的突破。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提速,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预计会有更多外商寻求与国内期货公司合作。“引资”的同时还应注重“引智”。外商进入中国期货市场会对国内衍生品服务商带来一定冲击。由于市场发展路径不同,外商对衍生品应用比较熟练,中资期货公司以后可能要面临真刀真枪的竞争。另外,外商投资期货公司有望引入境外股东先进经营理念、风控技术、产品体系、信息系统等,将进一步改善服务,提升管理水平。国内期货公司可借鉴外商成熟的管理经验,推动转型升级、跨界融合。外部竞争会成为国内期货公司转型升级的动力,也为国内期货公司转型提供了空间。“引资”“引智”协同并进,我国期货行业国际化之路会越走越远。 2年期国债期货上市  股指期货交易安排调整 8月17日,2年期国债期货在中金所上市交易,标志着我国基本形成覆盖短期、中期、长期的国债期货品种体系。2年期国债是中短期国债的标杆,2年期国债期货的上市,进一步丰富了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公开透明、连续有效的国债期货价格最能提高现货市场价格发现效率。2年期国债期货上市后,将形成2年、5年、10年关键期限国债期货品种体系,进一步提高国债市场收益率曲线在期限结构和利差结构等方面定价的有效性,为市场提供更加可靠、有效的资金价格信号,助力货币政策更迅速、有效地传导。12月2日,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中金所对股指期货交易安排作出调整,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标准下调,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下调,日内过度交易监管标准调整为单个合约50手。此次调整是继2017年连续两次调整后的第三次调整,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接近恢复。股指期货交易自2015年受限以来,成交量和持仓量大幅萎缩,流动性骤然下降,市场功能无法有效发挥。恢复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有利于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价格发现和资产配置三大核心功能充分发挥,促进资本市场更加健康发展。另外,随着A股相继纳入MSCI指数和富时罗素指数,未来A股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交易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和长线资金进入股市,符合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战略部署。 期货和期权扩容  衍生品体系日趋完善 2018年,我国共上市原油期货、纸浆期货、乙二醇期货和2年期国债期货4个期货新品种,并推出了铜期货期权。期货和期权品种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开放、多元的衍生品体系日益完善。近些年,我国商品期货品种不断丰富,基本涵盖了有色、黑色、能源化工及农产品等行业。继2010年我国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后,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和5年期、10年期、2年期国债期货陆续推出,金融期货品种也不断丰富。期权品种逐年扩容,现有50ETF期权、豆粕期权、白糖期权及铜期权。目前,我国上市的期货和期权品种数量达61个,其中商品期货51个、金融期货6个、期权4个。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期货市场作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的市场,未来将在有效防范价格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国是全球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和消费国,很多基础原材料和农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同时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需要风险管理的行业数量也非常多。而当前我国上市的期货和期权品种还不够,尚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丰富、完善的期货和期权品种体系是一个高效期货市场的基本标志之一,随着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推进,未来期货市场将会继续上市更多符合实体经济需要、市场条件具备的期货和期权品种。 “保险+期货”扩容仓单和互换助力服务实体 自首次开展“保险+期货”试点至今已有3年时间。据统计,2018年,国内期货公司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围绕大豆、玉米、鸡蛋、白糖、棉花、苹果、天然橡胶等农产品开展了上百个试点项目,覆盖农业种植面积数百万亩。大商所在2018年推出涵盖“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共支持开展99个试点项目。上期所2018年拿出专项资金7200万元,支持开展32个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项目。郑商所2018年支持开展40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除棉花和白糖外,将苹果品种也纳入试点范围,覆盖区域扩大到新疆、云南、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广西等9个省(区)。另外,商品期交所还在积极探索向场外市场延伸。2018年5月28日,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上线,这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延伸,将推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联动发展。截至2018年12月,上线品种已涵盖铜、铝、铅、锌、镍、锡,累计交易额突破500亿元。未来该平台将继续稳步扩大标准仓单可交易品种,丰富交易模式,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并拓展服务实体经济领域,开展非标仓单交易和场外衍生品研究,更好满足市场需求。12月19日,大商所商品互换业务正式上线,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再添有力工具。从国外经验看,场外市场发展对中央清算有一定的依赖作用,但目前国内一直没有实现场外交易的场内清算,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突出,信用风险较高。商品互换业务的推出将有效改变这一情况。引入银行、证券公司及风险管理公司作为交易商,为场外业务提供一个集中清算平台,有助于解决商品场外市场信用风险问题。 资管新规实施  期货资管发展方向明确 10月22日,证监会发布实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以下统称资管新规)。资管新规的发布实施对期货资管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决定了期货资管日后的发展方向。其中,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将有两方面的重要变化:一方面,期货公司与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等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监管规则得到统一,消除了监管套利,促进了期货公司与其他经营机构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期货资管队伍资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产品定义更加复杂,产品设立门槛越来越高,期货资管监管越来越精准。短期来看,资管新规会对期货资管总体发展带来一定影响。目前期货资管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产品发售问题,通道业务如果受到大幅影响,期货资管将丧失银行、代销机构等重要的资金来源。另外,资管新规中的一些规定对目前业务量急剧萎缩的期货资管来说存在一定难度。不过,从长期来看,未来期货资管要回归本源、回归主业,将实现以自主管理带动财富管理,寻找并展现期货资管的独有优势。经过三四年的发展,期货公司自身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资管产品和基金管理人,同时也结合期货行业本身的价格发现和期现结合特点,衍生出很多创新性资管产品。未来,随着市场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分工细化,资管业务回归自主管理是大势所趋。 投教工作稳步推进  期货人才培养卓有成效 2018年,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继续稳步推进。一方面,中期协在线上引进了纽约金融商学院、欧洲期货交易所的精品课程体系,打造出我国期货及衍生品行业最权威、最完善的网络学习平台。目前,该平台共涉及期货基础知识、法规与职业道德等10大系列183类课程,每年平台的课程学习时数逾30万课时。另一方面,中期协线下还通过专项资金积极展开高端人才培训、期现结合培训、期权投资策略培训、高管培训、营业部经理轮训等项目,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目前,全国共拥有29家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第三批投教基地的申请工作也在积极展开。与此同时,高校期货人才培养也卓有成效。各大期交所联合地方期货业协会、高校的合作培养项目均取得了不错进展。以大商所为例,2018年,大商所从教材编制、课程内容完善、推动多方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全年大商所联合期货公司及地方协会在44所高校开展了49个高校期货人才培育项目,不断夯实行业人才发展基础。此外,由中期协和中金所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金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及衍生品知识竞赛已经收官,大赛延续了往届的火热局面,国内外参赛高校1100余所,参赛人数超过3万。同时,郑商所与中期协在2018年共同举办了首届“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并联合期货公司走进高校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进行投资者教育宣传辅导。活动期间共有297所高校成为大赛合作单位,举办投资者教育进校园活动167场,参赛学生11202人。一系列的投资者教育和人才培养活动有助于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及国际化高端专业人才。 展望2019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美贸易摩擦仍面临不确定因素。我国期货市场将在机遇与挑战中砥砺前行,力求在国际化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一方面,2019年,更多期货品种有望引入境外交易者,期货经营主体将逐步扩大在境外的业务布局,市场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将逐步完善;另一方面,期货市场将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迎来发展新机遇,期货期权品种将持续扩容,期货风险管理业务不断创新,服务实体能力进一步增强。 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中国经济稳字当先 2019年,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下行风险加大,增长速度预计进一步放缓。美国经济见顶,预计有所回落。首先,2018年年底,美国10年期国债与2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创下近10年来新低。国际经验表明,“10-2”利差是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先行指标,利率曲线的扁平化可能预示着美国经济增速未来会有回落。其次,减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减弱,高利率对房地产等产业的影响逐步显现,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给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削弱。最后,美联储利率政策存在不确定性。2019年美联储加息预期很明确,但是具体加息次数仍然未知。美联储加息对新兴市场将产生外部溢出效应,可能成为诱发新兴市场新一轮货币危机的导火索,从而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欧洲方面,形势严峻,整体并不乐观。各国经济发展失衡、英国脱欧及地缘风险加剧,都可能使欧洲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国内方面,2018年我国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2019年,经济发展“稳”字当先,工作重点将围绕“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展开。政策方面,宏观调控强调“逆周期调节”和“稳定总需求”,重心将从前两年的供给侧调结构转向需求侧、逆周期。具体来说,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有望出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也将出现较大幅度增加。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调下会松紧适度,有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同时,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预计金融机构将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降低其融资成本。 供需利好逐渐弱化  大宗商品易跌难涨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以及去杠杆引发的经济阵痛,使得期货市场行情一波三折。黑色系品种方面,钢铁行业已经在2018年完成“十三五”的1.5亿吨去产能目标,受环保限产政策的影响,行业在相当长一部分时间处于高利润状态。一季度,市场价格整体下跌,主要原因是螺纹钢、铁矿石、焦炭库存创新高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去杠杆引发的市场悲观情绪。二三季度由于库存持续下降,超过市场预期,伴随央行降准、中美贸易摩擦局势缓和以及基建需求的上升,钢材价格又持续上涨。从四季度开始基建需求下滑,消费预期悲观,价格又出现下跌。农产品方面,豆粕同样因为中美贸易摩擦演绎了“过山车”行情,豆油价格则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低。展望2019年,在供需利好逐渐弱化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易跌难涨。黑色系方面,需求塌陷将导致其价格继续保持低位。目前来看,供给方面存在边际放松的迹象。从需求来说,汽车行业增速低迷、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大,且伴随着持续的政策压力,未来房地产开工率将下滑。能源产品方面,原油价格走势至关重要。原油在2018年第四季度经历了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美国豁免对伊朗制裁,使得市场预期迅速转变。2019年,对于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仍在持续。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页岩油主产区管道的逐步开通,将使得被抑制的页岩油产量冲击全球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供给将增长。此外,受贸易紧张局势和其他因素影响,需求可能出现疲软势头。农产品方面,南美大豆播种已经完成,预计未来供应充足。但受非洲猪瘟影响,下游需求减弱。受多种因素影响,豆粕期货价格将出现下行走势。 先发品种以点带面  国际化新品种蓄势待发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与我国期货市场的不断成熟,期货市场国际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2018年是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元年,原油期货鸣锣上市,铁矿石期货以及PTA期货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原油期货上市以来,市场运行稳健,境外交易者有序参与,功能发挥良好,为其他品种的国际化积累了宝贵经验。原油及铁矿石作为首批国际化期货品种,具有“以点带面”的重要作用,期货品种国际化将带动整个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第一,我国期货品种上市时间有先后之分、成熟程度迥异,原油期货的品种建设经验将给其他品种国际化提供借鉴。铁矿石期货作为期货市场的存量品种,其国际化的运作经验会为其他存量品种国际化积累经验。第二,期货品种国际化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促进投资者的国际化。“引进来”就是通过国际化品种引进境外投资者,“走出去”就是期货公司借助国际化品种开展境外业务,同时让中国价格逐步参与到国际定价机制中去。未来,为了更快地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期货交易所在国际化品种创新方面将会有新的突破:上期所以原油期货的稳步发展为契机,推动投资者结构的国际化,将推动铜、螺纹钢、20号胶等期货品种的对外开放进程;郑商所2015年已经推出了甲醇的保税交割业务,借鉴PTA期货的成功经验,可以考虑甲醇期货引入境外投资者;大商所可考虑推动棕榈油、黄大豆2号等作为开展国际化业务的农产品期货品种。 深化开放布局境外  强化合规防范风险 目前,期货经营机构根据自身的国际化战略进行了相应的布局。大商所为配合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化,在新加坡设立了首个境外代表处,以加强与新加坡方面的联系。此外,大商所还注册了全球法人识别代码,便于交易所国际化业务的顺利开展。上期所原油等部分品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一定关联,目前正筹划在境外设立交割库等工作。中金所欲将自身的期货品种设计制度移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在未来组成自己的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向发达市场学习先进经验。郑商所也将在新加坡设立境外代表处并获得了批复,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的筹备工作。此外,我国境内多家期货公司也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进行了初步的国际化布局。2019年,以“走出去”和“引进来”为抓手,期货经营机构将开展更多境外业务。“引进来”方面,最重要的对外开放形式就是直接引入境外投资者,让我们的规则、合约、制度为境外投资者所接受。“走出去”方面,境内交易所可以通过和境外交易所的合作,实现产品的互挂、互通、互联。境内期货公司通过设立、收购、参股境外期货经营机构,能够提升跨境服务能力,满足我国从商品输出大国向资本输出大国战略转型的需要。现阶段,世界格局多变,外部环境变数大。期货经营机构“走出去”的过程中,在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尊重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制度,深入学习当地监管规定,做到合法经营;另一方面,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积极提高自身能力,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 期货法亟待推出  监管理念需谋变 2018年,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的期货立法已完成起草工作,并进入全国人大立法的下一个程序,尽快推出期货法意义重大。一方面,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与法制建设不同步,需要完善相应监管条例。纵观金融市场,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领域均有相关法律,虽然我国在期货市场建设之初便开始推动期货立法,但是直至今日仍未推出。目前我国对于期市的监管仅有《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一项行政法规,随着期货创新业务以及国际化业务的深入推进,现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期货立法已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期货市场国际化需要相应的国际化规则与之配合,需要更加贴近国际监管方式和理念。如果不能使“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体制接轨,那么自身发展也会受限。在期货市场国际化进入“快车道”的当前阶段,处理好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问题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中国期货市场起步较晚,相应的法律及监管制度等市场基础设施还有很多不足。我国期货市场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前提下,积极学习国际规则,与国际惯例更好接轨,为境外投资者的“引进来”创造更多的便利。具体来说,应遵循两点原则:一是择优而用。在相关立法和监管制度方面,要借鉴国外先进并且成功的经验,“择其善者而从之”。二是理解包容。境外投资者要理解各自所在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内地在制度方面的差别,境内监管层及交易所也要考虑境外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及客观问题,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期权品种扩容  衍生品市场结构日益完善 2018年我国期权市场持续快速发展,金融期权方面,上证50ETF期权历经3年多的发展逐渐成熟。在股市持续低迷的行情下,2018年10月22日,其成交量达到373万手,创历史新高,发挥了重要的避险功能。商品期权方面,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豆粕价格波动剧烈,豆粕期权市场流动性提升。白糖期权在白糖价格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活跃度也稳步上升。商品期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很好地实现了套期保值与风险对冲功能。2018年9月21日,我国首个工业品期权铜期权挂牌上市,填补了国内工业品期权空白,丰富了风险管理工具的品类。截至2018年12月29日,铜期权累计成交量超过119万手,累计成交总额达到82.89亿元,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2019年,期权市场品种有望持续扩容。玉米期权、棉花期权、沪深300股指期权、天然橡胶期权以及黄金、白银、镍、锌、铝等市场需求较强烈的期权品种都有望取得突破。商品期权的持续扩容,不仅能满足企业风险管理的多元化需求,而且对于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也功不可没。一方面,期货投资者、产业企业可以利用期权工具为现货和期货进行“再保险”。实体企业未来可以将期权嵌入贸易环节,形成逐步完善的含权贸易,有利于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此外,已上市的商品期货品种推出配套期权,可以对现有期货品种进行补充,通过二者的联合提高期货与期权市场的流动性,构成更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避险工具。另一方面,期权产品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更加精巧的投资工具,建立起现货、期货和期权价格之间的网状关系,三个市场价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使价格发现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 金融期货创新提速  外汇期货呼声渐高 2019年,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品种创新将进一步提速,现有金融产品品种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其中,30年期国债期货已于2018年12月18日开展全市场仿真交易,距离正式上市更近一步。现阶段推出30年期国债期货意义重大。一方面,我国目前已经推出2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基本覆盖了短中长期的利率曲线结构。推出30年期国债期货,可以补全超长端利率结构的覆盖缺失,有助于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曲线。另一方面,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债期货的发展将为大型金融机构提供相关产品的有效定价。但是,应该注意到,目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短期利率期货品种期限都在1年期以下。相对于30年期的超长国债期货而言,我们更需要推出1年期甚至更短期限的短期利率期货,这不仅可以满足规避短期利率波动风险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在金融期货创新提速的同时,业内对于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的呼声也逐渐高涨。第一,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市场普遍对人民币前景看好,已有多家交易所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产品。人民币外汇期货关系着人民币定价话语权,人民币定价权岂容旁落他人。第二,考虑到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及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必将逐步扩大,我国迫切需要推出外汇期货来满足投资者的避险及投资需求。第三,国际化的期货品种需要外汇期货保驾护航。境外投资者在参与境内期货交易时,以外汇作为保证金,但资金在不同时点出入,会面临人民币的汇率波动风险,这会影响境外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原油和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化之路。因此,我国需要推出自己的外汇期货,为我国外汇市场提供有效的风险规避工具,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把握人民币定价权。 场内场外协同发展  风险管理回归本源 2019年,期货公司将大力发展风险管理业务,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随着期货行业的发展,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期货公司更好地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期货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当前内忧外患双重压力下,实体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不断增长,如何通过期货市场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是今后期货经营机构发展的重点所在。对于交易所来说,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保证市场公正、公开、公平,努力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得市场保持流动性、创造更低的交易成本以及稳定的交易平台,让期货定价更有效率。对于期货公司来说,增强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的能力,就是要走进实体,对企业经营的各环节进行深入了解,进一步掌握实体企业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研发优秀合规的产品,不断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手段。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立业之本,而风险管理业务是当前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期货市场经营主体在风险管理业务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交易所方面,大商所已于2018 年12月19日上线商品互换业务,此举有助于国内企业更便利地参与到场内、场外市场,丰富企业的套期保值工具,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风险管理模式;上期所于2018年5月28日上线标准仓单交易平台,有助于形成合理的上期基差报价,可以促进期货市场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另外,不少期货公司已经形成了如含权贸易、基差交易以及利用“保险+期货”进行精准扶贫等多种模式,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保险+期货”显成效  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 近3年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与落实,“保险+期货”频繁出现在期货业的相关文件中,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保险+期货”模式是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及套期保值功能与保险公司丰富的保险产品研发优势、客户基础优势相结合,利用期货市场转移价格风险的能力,规避价格波动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保险+期货”是期货公司进行专业扶贫的一种有效手段。2018年,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从2017年的20个项目拓展到41个试点项目,涵盖新疆、云南、广西等9个省区;大商所试点也有较大的发展,在投入资金方面,2016年为2000万元,2017年为7000万元,而2018年的预算达到了3亿元。此外,鸡蛋品种也成为新的项目品种。“保险+期货”模式覆盖的品种与范围不断扩大,为相关企业与农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风险管理服务,获得了良好成效。2019年,我国将对“保险+期货”模式进行延伸探索,加快建设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具体而言,中央将加大对收入险的试点投入。收入保险既可防范自然风险,又可防范价格风险,是未来农业保险的主导形态。美国农作物的保费收入,有八成以上来自于农作物的收入保险。近年我国也已开始进行收入险试点,但是还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还没有大范围开展收入保险。探索收入保险的试点体系,有助于促进农业保险体系向多层次发展。借鉴欧美成熟市场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对于交易所来说,要积极探索新型衍生期货,如气象指数期货等;对于期货公司来说,要积极与保险公司深入交流与合作,争取尽早推出有效的收入保险产品。 新规意在长远发展  资管业务需顺势转型 资管新规的落地收窄了期货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期货资管的业务规模不断萎缩,对期货公司现行资管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有些期货机构“剑走偏锋”,风控意识薄弱、主动管理意识不足,种种迹象表明资管业务在现阶段的发展并不成熟,期货资管业务要回归主业。资管新规抑制多层嵌套、通道、非标业务,降低流动性风险,其出台有利于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引导资金回归理性,对规范现行资产管理业务市场有着积极作用。此外,新规可能会推动投资者转向投资主动管理、净值型产品,对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有一定的利处。长期来看,新规有利于促进期货行业的健康发展。期货资管业务未来的发展有两个趋势:其一,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向自主管理业务转型。要着力打造主动管理型产品,逐步恢复开展以主动管理和财富管理为核心的净值型业务,完善相应策略的研究。在目前资管规则不断完善、监管力度持续趋紧的背景下,期货资管业务去通道化、去杠杆化的要求明确,期货资管要摒弃监管套利及粗放的经营模式,逐步开展自主管理业务以及财富管理为核心的净值型业务,提升合规意识。其二,为其他外部机构提供风险控制的外包服务。资管业务除了向自主管理业务转型外,可以发挥自身风险管理的优势,为其他外部机构提供风险控制的外包服务。这既有利于在细分领域树立品牌,实现弯道超车,又可扩大经纪业务规模,带来手续费及利息收入。(作者: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胡俞越 王志鹏 杨画画) [详情]

股指:2018执手相看泪眼 2019守得云开见月明?
股指:2018执手相看泪眼 2019守得云开见月明?

  基本面分析 经济有待改善,基本面底尚未来临 2018年国内经济表现欠佳,产出端受到需求端拖累出现持续回落,至三季度已经步入主动去库存阶段。需求方面的减速主要是基建投资的拖累,房地产虽相对稳定,但已经难以提供经济动能的增量。外需方面是主要的避险情绪来源,虽然年内对基本面的实际负面影响显现不足,但对经济仍是潜在拖累。 需求方面,2018年总体呈现明显的走弱态势。目前极低的库存带来补库需求,推动房地产企业增加投入。库存一旦回升,企业层面继续投入的动力将会减小,因此房地产投资持续加速的潜力不高。但不能排除决策层重新“放开”房地产市场的可能性,这也是未来重要的政策松动方向之一。这一点对房地产板块将是一个潜在的政策利好。 基建投资明显回落是拖累总体投资需求的最重要因素。而随着政策的推进,四季度开始基建投资增速已经有所恢复,预计至少至2019年年中基建仍有可能持续好转,总体投资将逐步改善。但是随着投资项目的空间缩小和政府资金来源的限制,资产端和负债端的约束越来越强,从中长期来看基建投资并非经济增长的引擎,依然只是缓解经济下行程度的稳定器。 外需方面受到中美贸易冲突的负面影响,但“抢出口”也令出口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行,尤其是对美国出口。2019年外需尤其是对美出口或会出现更明显的萎缩。从结构上看,涉及外贸商品的产业链,和抗冲击能力更弱的中小企业将受到更明显的影响。发达国家从三季度开始出现一些扩张放慢的迹象对未来的外需利空。人民币自贬值对外贸有一定的支撑但优势有限,且汇率难以出现快速大幅的贬值,无法对冲其他负面冲击。综合来看,外需难有增长,中长期看依然是重要的风险点。 通胀方面,2018年以来下游消费价格持续缓慢上行,猪肉、蔬菜油价等对部分时间段通胀水平有扰动。总体上看自身的内生通胀压力并不强。未来CPI中的猪肉价格上行幅度可能超预期,国际油价波动仍有不确定性,贸易冲突导致的输入型通胀风险不容忽视。中长期看,货币金融、消费等因素均仍不支持通胀持续上行,因此,CPI结构性上行的压力有所上升但并不严重,尤其是核心通胀大概率保持稳定。 PPI方面,总体来看供给侧改革对上游产品价格的正面影响依然存在,但是推升PPI的力度已经开始缩小。未来PPI依然重点要关注国际能源价格局势的变动。国内在经济偏弱的情况下其他商品价格难有大幅波动。另外贸易冲突对农产品的冲击也需要警惕。 产出端上游由于受到供给侧改革以及环保政策等的影响明显,虽然行业整体产出增速下降甚至负增长,但是供改带来的行业集中等因素也保证了企业有一定的盈利,尤其是黑色产业链相关行业。另外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取消等冲击对汽车制造业影响明显。专业设备和电子行业维持高增长表明经济转型在继续。总体来看,去库存仍在路上,短周期的主动去库存持续至2018上半年,对需求的响应或在年中前后出现,周期上看经济增长或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可以预见的是,供改行业了利润增速可能将会继续下降,同时受到年内经济趋弱的影响,2019年中前后的年报行情或受到抑制。 虚拟经济好转,实体融资有待改善 总体来看,2018年以来虚拟经济层面延续了近一两年以来的金融去杠杆。从二季度开始这一趋势已经出现一定的放慢,尤其是表内杠杆增速开始回升,表现为银行系统对实体经济的总体债权增速回升,这也反应了表外收缩之后,杠杆向表内转移的情况。影子银行规模的下降与表外去杠杆互为因果,反映了央行货币政策的转变。但是实体经济融资环境改善依然有限,融资利率下行不大,同时连续的违约事件导致信用利差明显上升,中小盘股等信用条件较弱的板块尤其受此打击。对市场而言,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流动性支持方面,表外去杠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A股下跌的程度,尤其是在上半年叠加资管新规等因素的影响下。同时在市场走弱的情形下,存量资金更注重博弈和交易波段而非趋势。 市场融资成本下降,资金总体流出 资金方面,银行间市场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年内均有一定流出,陆股通在国内股市调整过程中持续流入,偏股型基金的数量增长放慢,年初开始新成立偏股型基金持续减少,融资买入金额持续下降,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卖出则继续维持在极低水平。 政策底已然出现,等待基本面底 国内政策方面,监管政策中的资管新规是年内最大的风险点之一,对市场产生明显的利空影响,加剧二季度市场走弱。三季度后期股票质押融资业务风险暴露明显增加,导致决策层成立股权质押纾困基金,以应对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财政政策方面,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减税方案开始实行。贸易政策上,中美在11月暂时达成协议不采取新的贸易限制措施。货币政策边际放松,逐步修复年初过渡的表外去杠杆,但从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传导流动性的信用扩张途径依然受限。 海外市场中,美国的政策依然偏紧,资产负债表持续收缩,但2019年的紧缩速度将会放慢。欧洲央行预计在四季度停止QE,2019年下半年开始加息。美国特朗普政府年初开始减税并取得一定成效,助推了美国经济复苏。 估值水平持续下降,市场预期仍悲观 从估值水平上看,2018年市场总体估值持续降低,上证指数滚动市盈率降至两年多低位,创业板滚动市盈率则在六年低位附近,确实具有了一定的长期配置价值。可能有部分抄底资金在10月和11月进入中证500指数等中小板块,相关指数的成交量出现一定放大,但由于总体表现较弱,市场预期依然偏悲观。 潜在风险因素仍存,警惕避险情绪传导 2019年美国经济将出现一定的放缓。短周期来看,库存变动、期现利差变动等均预示着美国的经济基本面已经走过了最好的时间段。美联储持续的紧缩对对美股估值的负面影响正在体现。2019年美国股市上行的步伐将会进一步放慢,且不排除出现深度调整的可能性,外部因素对国内市场的传导影响不可忽视。 技术分析 沪深300指数整体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均线分散向下排列,MACD也成向下发散走势且绿柱成扩散形态,不过下方3010一线支撑位还没有打破,IF自年初以来延续下跌走势,中期形态继续振荡概率仍较大,下方关注前低附近支撑力度。 上证50指数整体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均线分散向下排列,MACD也成向下发散走势且绿柱成扩散形态,2350一线支撑也已经下破,相较其他两大股指更加弱势。 中证500指数整体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均线系统相对其他两大指数较强,MACD也成向下发散走势且绿柱成扩散形态但力度不那么明显,关键点位上4350一线已经下破,但是4140以及3950两线都有支撑存在。 综述 上证50前几日再创新低2319点,跌破了前期低点平台,形成向下突破的态势,说明基金年底前赎回套现压力较大。后市如果上证50不能止跌企稳,大盘难言见底。目前上证50还在补跌过程之中,因此,大盘后市走势仍不太乐观。在没有具体重大利好政策出台前,市场仍将维持弱市寻底的格局。利空的因素需要时间消化,短期内股市振荡下行概率较高。 2019年的股市,上半年经济短周期底部可能将会确认,届时市场或完成二次探底,下半年有出现中期反弹的可能,全年总体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但长期趋势尚未扭转,反弹高度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表现,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强度等。技术面上看,目前市场总体位于底部区间附近,但仍有待夯实。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注:本文有删减 [详情]

有色金属:2018风雨飘摇 2019暗潮涌动
有色金属:2018风雨飘摇 2019暗潮涌动

  行情回顾 铝:2018年,由于需求走弱,叠加采暖季限产不及预期,沪铝表现不及2017年,外盘影响显著。3月底,美国宣布对俄铝高管进行制裁,沪铝冲上年内高点15565元/吨。7月份,美铝西澳工人罢工,期铝走强。随后铝价逐步从15000一线缓慢回落。2018年伦铝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3月底,伦铝一飞冲天,达到6年高位2718美元/吨。8月,美铝西澳分公司工人宣布罢工,领境外氧化铝价格再度走强,提振伦铝。10月,伦铝大幅走强,随后逐步走弱。 锌:2018年由于锌精矿供应增加,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宏观经济增速继续放缓,沪锌尽吐去年涨幅。伦锌亦出现大幅回调。 铅:2018年,因环保检查影响,沪铅并没有出现像沪锌那样大幅下跌的行情,而是出现宽幅振荡的走势。外盘伦铅大跌,尽吐去年涨幅。 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但存在下行压力 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上半年,我国经济数据表现良好。但是,从7月份开始,我国宏观经济指标变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从GPD同比增速来看,2018年3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为6.50%,低于去年同期的6.8%。展望明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平稳运行,GDP增速或有小幅下降的可能。 目前国际宏观环境依然不稳定,还是要注意突发的宏观事件对有色金属价格造成的影响。 供应端:合规产能继续增加,但幅度有限 铝:从供应端来看,虽然政策性基金将令带有自备电厂的电解铝企业成本提高,但2019年氧化铝的供应或将呈现过剩的态势,氧化铝价格或将回落,电解铝的生产成本或有所下降,而电解铝新增产能亦有所增加,供应端将会对铝价造成一定的压力。 2019年,Alunorte氧化铝厂将恢复满负荷生产,同时也有一些新增产能,如EGA和魏桥的项目建成,境外氧化铝供应紧缺成都或将缓解,造成价格下降,继而不利于国内氧化铝企业出口,而国内氧化铝新增产能亦有投放,2019年我国氧化铝市场供应或出现过剩,氧化铝上行动力不强,预计2019年氧化铝价格运行区间为2700—3500元/吨。预计2019年电解铝供应依旧充足,基差将维持负值状态。 锌:锌精矿加工费逐步上行,精炼锌冶炼厂利润逐步改善,但由于国内环保检查依然严格,预计炼厂在利润丰厚的情况下还是难以满负荷生产,2019年精炼锌的供应可能难以出现明显的增加。然全球锌精矿产量将继续增加,将令锌价中期承压。且预计2019年汽车市场或表现平淡,房企资金压力依然存在,利空锌价。预计在2019年上半年库存将继续维持低位,锌市的跨期套利或还存在机会。 铅:2019年再生铅供应占比或进一步增加,这将对铅价形成利空。随着再生铅产能的逐步投放, 2019年上期所铅库存或逐步回升。外盘方面,预计2019年铅精矿供应不会出现明显增加,所以外盘铅库存将继续处于低位。 需求端:总体表现或不及2018年 铝:预计后期未段扎的铝及铝材出口量将依然维持高水平,进一步消化国内的库存。由于美国对中国加征了钢铝关税,导致不少企业赶制订单出口,2019年钢铝关税的效果或逐步显现,从而导致铝型材出口增速回落至正常水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停止增长,预计2019年全年汽车销量为2800万辆,与2018年持平,即零增长。因此,预计2019年汽车市场或表现平淡。预计2019年房地产跳空将继续进行,房企资金压力依然存在,利空铝市需求,建议关注后期相关政策的出台。 跨期价差方面,2018年的跨期价差均值为-76.51元/吨,强于2017年均值-114.04元/吨。展望2019年,如果供应不出现明显收缩,铝市跨期价差将继续维持在70—80元/吨。 铅:2019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铅酸蓄电池的出口或将继续回落。需求端总体表现或与2018年大致相同。 后市展望 铝:供应端会对电解铝造成压力,2019年铝市需求表现或趋冷,国际宏观形势依然变幻莫测。预计2019年沪铝将呈现振荡偏弱的态势,运行区间13000—14500元/吨。伦铝亦呈现振荡偏弱的态势,运行区间1750—2150美元/吨。 锌:总体来看,2019年锌市下游的需求表现可逊于2018年。另外,国际宏观局势的不稳定也会对锌价造成利空影响。预计2019年伦锌振荡偏弱,运行区间2400—2700美元。就国内而言,由于环保政策的存在,锌精矿转化呈锌锭的过程依然不顺畅,偏低的库存可能还会对锌价形成一定支撑。预计沪锌走势亦振荡偏弱,运行区间18000—22000元/吨。 铅:再生铅产能逐步增加,需求难见明显增长,预计2019年沪铅振荡偏弱,运行区间17000—19500元。外盘方面,由于全球铅精矿供应总体未见明显增加,预计2019年伦铅振荡运行,运行区间1700—2400美元。沪伦比值将收缩,跨市反套或存在机会。(作者单位:广州期货)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详情]

供应主导 2019年原油涨势将“一波三折”(下)
供应主导 2019年原油涨势将“一波三折”(下)

  随着二叠纪产区输油管道的加速扩张,运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2019年美国原油产量将重拾高增长态势。同时,为应对油价大幅下挫,OPEC+产油国达成2019年上半年的减产协议,新的轮动周期重启。目前OPEC+减产执行率成为决定明年能否扭转原油供应预期的关键,若能实质性完成减产100万桶/日的目标,料将起到维持供需平衡和稳定油价的效果。预计国际原油将受供应端变化主导,呈现宽幅振荡的走势,WTI原油运行区间在50—63美元/桶,Brent运行区间在57—71美元/桶。 库存 EIA数据显示,2018年截至12月7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120.8万桶,至4.42亿桶;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地区原油库存增加114.8万桶,精炼油库存减少147.5万桶,汽油库存增加208.7万桶。随着边际需求开始转弱,原油库存或重新累积,在没有更多故事可讲的情况下,库存成为油价的核心影响因素。根据以往经验,当原油特别是成品油库存回升时,若供应端仍维持紧俏,油价可能继续上涨;但如果基本面逻辑偏空,则油价大概率止涨走跌。在过去18个月产油国减产的努力下,目前OECD商业原油库存处于过去10年较低水平,低库存无疑对原油产生支撑,因此现阶段原油尚不具备深度回撤的条件。 图为EIA美国原油库存 图为API美国原油库存 图为OECD原油库存 制裁伊朗 早在2018年5月9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调至最高级别,其中能源领域相关制裁的宽限期为180天,在11月4日结束。据此,特朗普政府向全世界原油进口国施压,要求在11月4日前将伊朗原油出口数量降为零,届时美国将重新恢复对伊朗的全面制裁。当时彭博社分析称,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将导致原油市场供应量减少近250万桶/日。为达到制裁伊朗的同时不影响油市平衡的目的,特朗普政府督促沙特增加原油产量至200万桶/日,以弥补可能出现的供应缺口。 2018年6月22日召开的OPEC会议是2011年以来内部分歧最大的一次会议,焦点集中在美国施加的外部压力和成员国内部的利益冲突。特朗普政府要求沙特提高原油产量,以抵消制裁伊朗对原油供应的干扰。但事实上,各成员国闲置原油产能差异巨大,参与减产协议的产油国仅有少数能够从增产中获利。沙特和俄罗斯强调维持国际原油市场的长期稳定,另一部分产油国则面临油价下跌带来现实的经济损失。6月23日OPEC与非OPEC产油国达成一致意见,宣布从7月1日起适当提高原油产量,以维持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根据2016年年底达成的原油减产协议,OPEC和非OPEC产油国减产额度为120万桶/日,5月减产计划履行率超额达到147%,OPEC会议决定将减产执行率降至100%的正常水平。随后沙特释放出强有力的增产信号,表示OPEC正在全力生产尽可能多的石油,以满足全球原油需求,消除供应短缺的可能性。 自2018年11月5日开始,美国对伊朗新一轮经济制裁全面生效,主要针对伊朗能源行业和石油贸易等领域。2018年10月伊朗原油产量减少1万桶/日,至342万桶/日,创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预计2018年伊朗原油平均出口量为224万桶/日。美国制裁已经导致伊朗原油出口锐减三分之一,但伊朗原油出口量减少100万桶/日,数量远不及此前预期。特朗普政府此前一直声称,目的是将伊朗原油出口量降为零,但最终宣布颁发一定豁免。获得进口伊朗原油豁免权的八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印度、韩国、日本、希腊、意大利和土耳其。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解释为,原油买家减少的进口量超过奥巴马时期采购量的20%,即可获得为期180天的临时性豁免,美国欲通过制裁伊朗原油出口来实现最大程度的遏制与打压,并不想由此伤害依赖伊朗原油的朋友与盟国。 不可否认,特朗普的策略和行为是本轮国际原油超预期下跌的重要推手。特朗普最近的言论称,更偏好油价走低。沙特已经帮助美国拉低油价,美国将不会对沙特表现强硬。去年夏天特朗普政府多次强调,目标是将伊朗原油出口量降为零,并强烈敦促沙特提高原油产量,以弥补制裁伊朗造成的原油供应缺口。基于美国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的前提,沙特带领OPEC+产油国竭尽全力提高产量,最终导致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事实上,最终美国大方地给予八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伊朗原油的豁免权,且事先并未向盟友沙特做出任何暗示。在此期间,记者遇害事件又令特朗普抓住沙特王室的软肋,在对沙特立场的声明中,特朗普称无论案情的真相如何,沙特都是重要的盟友,并表示美国有意与沙特保持密切合作,后者已经积极回应让油价达到合理水平的要求。 针对OPEC+重启减产,特朗普在推特上谴责OPEC人为推高油价,认为基于供应的油价应该低得多,甚至发表OPEC剥削全世界的激进言论。投资者普遍认为,美国新晋世界第一大产油国,过低的油价不利于页岩油出口。但实际上,在输油管道和港口码头全面建设之前,运力不足造成内陆产区原油对美湾原油存在贴水。由于内陆价差的存在,高油价并不意味着美国出口原油必然获利,甚至会伤害页岩油产业的发展前景。利弊权衡之下,美国原油工业的根本利益是在国际原油市场中占有的份额,而非利用高油价从中渔利。特朗普政府真正的战略意图是,通过地缘政治制造油价的反复波动,产量一增一减中迫使OPEC让出市场份额。业内有说法称,特朗普先生是2018年最伟大的原油交易员,从这个意义上是不无道理的。 减产协议 2017年1月,OPEC+成员国开始减产,以缓解原油供应严重过剩的局面。在OPEC及非OPEC产油国通力合作下,OECD商业原油库存降至5年内均值水平以下,减产计划的目标实现,年中全球原油供需格局达到再平衡。2018年6月,随着油价触及3年半以来高点,产油国减产幅度超出预期后同意恢复部分产出。然而,近期原油转向技术性熊市,迫使OPEC+考虑重新启动减产。OPEC最大产油国沙特提议,需要在10月的产量水平上削减100万桶/日,因为全球原油市场今年可能再度面临供给过剩。原油市场情绪从先前恐慌供应短缺转变为担忧产能过剩,主要归结为产量的超预期飙升,库存的不断累积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当然也存在市场过度反应的因素。在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后,2018年11月OPEC原油产量减少16万桶/日,至3311万桶/日,成员国减产执行率上升至120%。 产油国三巨头中,原油减产计划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美国和沙特之间。站在沙特的立场上,现有高产量无疑是沉重的负担。低油价造成的利润损失,增产带来的费用增加,显然都是沙特不愿接受的,希望通过减产的途径重新稳定油价。美国站在坚决反对OPEC减产的立场上,特朗普发推特称,“希望OPEC维持当前的原油产量,世界不需要也不想要更高的油价”。2018年11月俄罗斯原油平均产量由10月的1141万桶/日下降至1137万桶/日,下一步无论是削减产量以恢复价格,还是维持产量保市场份额,对俄罗斯而言并不会造成深度影响。OPEC部分成员国对新的减产措施持积极态度。阿联酋表示,绝对不会增加原油产量,100%的减产执行率不再是推荐的策略。科威特表示,下一步会减少原油供给,以维持油市平衡。阿曼石油部长称,原油面临供应过剩的风险,10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对OPEC+是合适的。 OPEC又一次面临两年前的难题:若决定延续减产计划,将进一步激发页岩油产量攀升;若维持原油生产现状,则对OPEC产油国利益造成现实的损害。相比可能丧失的市场份额,油价暴跌是OPEC+产油国更加无法接受的。最终在维也纳年度会议上,以沙特和俄罗斯为代表的OPEC及非OPEC产油国达成协议,决定从2019年1月开始削减原油产量120万桶/日。其中,OPEC成员国减产份额为80万桶/日,非OPEC产油国减产40万桶/日。OPEC将以2018年10月原油产量水平作为基准,初步设定期限为6个月,并在4月再次评估。据路透社报道,2019年1月沙特原油出口量预计为730万桶/日,将在2018年11月的水平上大幅减少100万桶/日。此前市场普遍认为,OPEC+提出的方案不高于100万桶/日,本次减产规模超出预期。但OPEC一度未能敲定具体数字,推迟发布减产决定,反映出其干预市场的能力有所减弱,或成为OPEC正在失去影响力的信号。此外,伊朗因制裁不会加入减产协议,利比亚希望寻求豁免,卡塔尔退出OPEC,均对局面造成一定的影响。无论如何,OPEC将不遗余力执行减产计划以稳定油市,对近期国际原油的低迷走势产生提振。 油轮追踪机构Petro-Logistics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月OPEC减产协议生效前,沙特原油出口量已经触及纪录高位。2018年11月沙特原油平均出口量为810.5万桶/日,高于10月的749.1万桶/日。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表示,过去沙特原油产量保持稳步上升,但鉴于油价出现连续下跌,沙特计划从2018年12月开始减产50万桶/日,当月原油出口量亦将环比下降,沙特12月的减产计划将导致全球原油供应量降低近0.5个百分点。减产协议生效后,预计12月沙特原油出口量降至760万桶/日,今年1月将进一步降至700万桶/日。 尽管OPEC+达成的减产规模超出市场预期,但美国的坚决反对和OPEC内部貌合神离,给如何实施减产协议带来很大不确定性,进而抑制油市重拾看涨情绪。高盛指出,由于2018下半年缺乏明确的减产,国际原油市场存在惊人的过剩;若想油价实现可持续性反弹,需要有赖于减产执行得力及库存下降的确实证据。摩根士丹利则称,虽然OPEC+达成减产大幅缓解了未来供应过剩的程度,但短时间内油价不太可能再次达到2018年10月初创下的近四年来高位。 卡塔尔“退群” 卡塔尔宣布,从2019年1月1日起将退出OPEC组织。OPEC表示,尊重卡塔尔做出的决定。卡塔尔能源大臣称,卡塔尔在退出后将不会遵守OPEC的规定,对OPEC减产协议的影响非常小;退出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基于技术和战略性考量。2018年的OPEC会议是卡塔尔参加的最后一次会议。自1961年以来,卡塔尔一直是OPEC的正式成员国,至今已经58年。目前卡塔尔原油产量在OPEC中排名第11位,占OPEC总产量的1.83%,占全球原油产量的0.64%。OPEC月报显示,2018年10月卡塔尔原油产量为60.9万桶/日。对比沙特和俄罗斯上千万桶级别的产量,这一数字仅仅相当于零头。从能源结构上看,卡塔尔虽然原油产量不高,但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国。卡塔尔天然气储量高达24.5万亿立方米,目前出口量为7700万吨/年,占全球出口总量的30%。卡塔尔退出的主要目的是规避OPEC对其的约束,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计划到2024年将LNG出口量提升至1.1亿吨。受制于原油产量,卡塔尔退群事件对全球原油供应格局影响较为有限,更多是市场情绪上的作用。 卡塔尔是第一个退出OPEC的海湾地区国家。有国际舆论认为,卡塔尔选择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退出,意味着全球最大的石油组织OPEC内部开始出现裂缝。卡塔尔油长宣称,此举和沙特等国对卡塔尔的经济封锁无关。2017年6月,沙特等四国以支持恐怖主义为由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并对其实施禁运封锁,至今外交关系仍陷入僵局。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资讯一名主管Andy Critchlow表示,“这绝对是一个大事件,在我跟踪OPEC的20年里,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对OPEC的未来构成系统性风险。”他甚至讲道,“OPEC已经名存实亡,它现在是沙特和俄罗斯两个产油大国的组织。” 虽然俄罗斯名义上不属于OPEC成员国,但它是与该组织结盟的最大产油国。事实上,近年来OPEC正在被边缘化,国际原油的关键决定权已经落入美国、俄罗斯和沙特三巨头手中。在卡塔尔退出后,OPEC将剩余14个成员国,分别是:沙特、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利比亚、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加蓬、刚果。 观点总结 自从页岩油革命开始,国际原油在长周期上陷入产能过剩和供应修复的循环过程。基于原油价格对供应端变化预期的反应,OPEC产油国减产和美国页岩油增产形成此消彼长的轮动机制。进入2018年后,美国二叠纪盆地产区一度面临运输瓶颈,导致内陆价差迅速扩大,未完井数量不断攀升。当时市场普遍认为,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受阻,将迎来一段时间的停滞期。年中在美国制裁伊朗的威胁下,以沙特为首的OPEC产油国三季度大幅增产。最终伊朗原油出口量降为零的预期未能兑现,市场风向从供应短缺转向供应过剩,从而完成了2016—2018年间的轮动周期。随着二叠纪产区输油管道的加速扩张,运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2019年美国原油产量将重拾高增长态势。同时,为应对油价大幅下挫,OPEC+产油国随即达成2019上半年的减产协议,新的轮动周期重启。目前OPEC+减产执行率成为决定明年能否扭转原油供应预期的关键,若能实质性完成减产100万桶/日的目标,料将起到维持供需平衡和稳定油价的效果。 国际能源署IEA署长菲斯·比罗尔警告称,“由于脆弱的全球经济和动荡的地缘政治,我们正在进入油市不确定性前所未有的阶段”。 原油基本面多空交织,经历一轮冲高回落的行情,基本面、政策面和消息面各种因素都逐步被市场消化,进而反映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EIA预计,2018年WTI和Brent原油价格分别为65.18美元/桶和71.4美元/桶,预计2019年WTI和Brent原油价格分别为54.19美元/桶和61美元/桶。 综上所述,预计国际原油将受供应端变化主导,呈现宽幅振荡的走势,运行区间WTI原油在50—63美元/桶,Brent在57—71美元/桶。 注:本文有删减[详情]

2018年国内期市盘点
2018年国内期市盘点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元年。放眼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给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国内期货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并未放缓:2018年,原油期货上市,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外商投资期货公司股比上限放宽,国内期货市场已经形成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回首国内,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期货业继续本着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快速发展:品种创新取得骄人成绩,“保险+期货”试点成效显著,商品期交所场外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2018年12月初,股指期货临时性交易限制措施再度松绑,恢复常态化交易可期。 期市成交有所回暖  期权交投活跃 2018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整体呈回暖趋势。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30.29亿手,同比下降1.54%,累计成交额210.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0%。其中,商品期货成交量30.02亿手,占总成交量的99.10%,成交额184.70万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7.61%。值得一提的是,原油期货3月下旬上市以来累计成交额占全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额的6.04%,是今年国内期市成交额增长的主要贡献者。金融期货累计成交量0.27亿手,累计成交额26.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3%和6.22%,分别占全国市场的0.90%和12.39%。全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经历连续两年下滑后,2018年止住颓势,有所回暖。 具体到交易所,上期所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13.84%和9.33%,降幅明显,螺纹钢期货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大幅下降是主要原因。郑商所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增长分别增长39.55%和78.88%,其中苹果、PTA、甲醇、棉花等品种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大幅增长。大商所累计成交量同比下降10.84%,累计成交额同比上升0.36%,与全国市场情况趋同。 2018年国内期权市场交投活跃,期权成交量不断放大。一方面,2018年股市振荡下行,市场避险情绪激增,在股指期货交易受限的情况下,50ETF期权成交量增长迅猛。10月22日,50ETF期权成交量达到创纪录的373万手,认购期权成交量首次突破200万手。另一方面,商品期权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2018年,豆粕期权日均成交量10.5万手,日均持仓量46万手;白糖期权日均成交量3.8万手,日均持仓量23.3万手;铜期权上市以来日均成交量2.9万手,日均持仓量3.5万手。总体来看,期权市场成交和持仓快速增长,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未来将在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中扮演更亮眼的角色。 原油期货上市开启期市国际化新征程 2018年3月26日,筹划17年之久的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INE)上市,成为2018年国内期货市场的“重头戏”。原油期货是我国首个引入境外交易者的期货品种,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开启走向国际化的新征程。原油期货上市以来,市场反映良好。截至2018年11月底,原油期货日均成交量15万手(单边),日均持仓量3万手以上,成为亚洲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原油期货合约,在全球范围内已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第三大原油期货交易市场。随着市场的稳定运行,INE原油期货获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境外投资者对其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积极参与其中,INE原油期货的法人客户持仓量、成交量占比稳定在10%左右。 INE原油期货建立起了反映亚太地区石油供需关系的价格基准,有利于国内相关企业有效管理市场风险,有助于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INE原油期货打破了国际石油市场以单一美元计价的局面,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参与我国市场,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进而有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另外,INE原油期货也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原油产能合作。“一带一路”连接着东亚和欧洲两大能源消费区,中间是中亚、西亚和北非等能源富集区,密切联系了能源消费国与生产国。INE原油期货使这种联系变得更为紧密,对于深化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大有裨益。 铁矿石、PTA引入境外交易者  国际代表性提升 原油期货上市以后,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也相继走上国际化征程。5月4日,铁矿石期货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11月30日,PTA期货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与原油期货不同,铁矿石期货、PTA期货均是已经运行多年的成熟品种,成交规模大、市场认可度高、有着相当的产业影响力。这两个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是在保持原有合约、基础制度、核心技术系统、核心清算和风控模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境外交易者通过境内期货公司参与交易。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铁矿石年进口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70%左右。PTA期货不仅是我国独有的期货品种,还是全球首个聚酯产业链期货品种。虽然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都是国内成熟品种,但之前受相关规则限制,境外交易者无法直接参与交易,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无法全部参与到同一个市场中交易,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的国际影响力受限。引入境外交易者有利于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使我国铁矿石、PTA期货价格更能反映全球现货市场的供需和价格水平,提升国际代表性,从而推动形成新的国际定价基准。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具有良好的现货基础和产业链支撑,其国际化大大增强了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期货业开放政策落地   “引资”“引智”协同并进 8月24日,证监会发布《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从当日起,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可向证监会提出申请,持有期货公司股比不超过51%,3年后股比不受限制。 目前国内仅有银河期货、摩根大通期货两家合资期货公司。其中,银河期货的外资股东是苏格兰皇家银行,持股比例为16.68%;摩根大通期货的外资股东是摩根大通,持股比例为49%。外商投资期货公司股比限制放宽政策落地后,未来外商控股期货公司有望实现零的突破。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提速,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预计会有更多外商寻求与国内期货公司合作。 “引资”的同时还应注重“引智”。外商进入中国期货市场会对国内衍生品服务商带来一定冲击。由于市场发展路径不同,外商对衍生品应用比较熟练,中资期货公司以后可能要面临真刀真枪的竞争。另外,外商投资期货公司有望引入境外股东先进经营理念、风控技术、产品体系、信息系统等,将进一步改善服务,提升管理水平。国内期货公司可借鉴外商成熟的管理经验,推动转型升级、跨界融合。外部竞争会成为国内期货公司转型升级的动力,也为国内期货公司转型提供了空间。“引资”“引智”协同并进,我国期货行业国际化之路会越走越远。 2年期国债期货上市  股指期货交易安排调整 8月17日,2年期国债期货在中金所上市交易,标志着我国基本形成覆盖短期、中期、长期的国债期货品种体系。2年期国债是中短期国债的标杆,2年期国债期货的上市,进一步丰富了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公开透明、连续有效的国债期货价格最能提高现货市场价格发现效率。2年期国债期货上市后,将形成2年、5年、10年关键期限国债期货品种体系,进一步提高国债市场收益率曲线在期限结构和利差结构等方面定价的有效性,为市场提供更加可靠、有效的资金价格信号,助力货币政策更迅速、有效地传导。 12月2日,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中金所对股指期货交易安排作出调整,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标准下调,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下调,日内过度交易监管标准调整为单个合约50手。此次调整是继2017年连续两次调整后的第三次调整,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接近恢复。股指期货交易自2015年受限以来,成交量和持仓量大幅萎缩,流动性骤然下降,市场功能无法有效发挥。恢复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有利于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价格发现和资产配置三大核心功能充分发挥,促进资本市场更加健康发展。另外,随着A股相继纳入MSCI指数和富时罗素指数,未来A股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交易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和长线资金进入股市,符合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战略部署。 期货和期权扩容  衍生品体系日趋完善 2018年,我国共上市原油期货、纸浆期货、乙二醇期货和2年期国债期货4个期货新品种,并推出了铜期货期权。期货和期权品种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开放、多元的衍生品体系日益完善。 近些年,我国商品期货品种不断丰富,基本涵盖了有色、黑色、能源化工及农产品等行业。继2010年我国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后,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和5年期、10年期、2年期国债期货陆续推出,金融期货品种也不断丰富。期权品种逐年扩容,现有50ETF期权、豆粕期权、白糖期权及铜期权。目前,我国上市的期货和期权品种数量达61个,其中商品期货51个、金融期货6个、期权4个。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期货市场作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的市场,未来将在有效防范价格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国是全球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和消费国,很多基础原材料和农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同时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需要风险管理的行业数量也非常多。而当前我国上市的期货和期权品种还不够,尚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丰富、完善的期货和期权品种体系是一个高效期货市场的基本标志之一,随着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推进,未来期货市场将会继续上市更多符合实体经济需要、市场条件具备的期货和期权品种。 “保险+期货”扩容   仓单和互换助力服务实体 自首次开展“保险+期货”试点至今已有3年时间。据统计,2018年,国内期货公司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围绕大豆、玉米、鸡蛋、白糖、棉花、苹果、天然橡胶等农产品开展了上百个试点项目,覆盖农业种植面积数百万亩。大商所在2018年推出涵盖“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共支持开展99个试点项目。上期所2018年拿出专项资金7200万元,支持开展32个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项目。郑商所2018年支持开展40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除棉花和白糖外,将苹果品种也纳入试点范围,覆盖区域扩大到新疆、云南、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广西等9个省(区)。 另外,商品期交所还在积极探索向场外市场延伸。2018年5月28日,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上线,这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延伸,将推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联动发展。截至2018年12月,上线品种已涵盖铜、铝、铅、锌、镍、锡,累计交易额突破500亿元。未来该平台将继续稳步扩大标准仓单可交易品种,丰富交易模式,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并拓展服务实体经济领域,开展非标仓单交易和场外衍生品研究,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12月19日,大商所商品互换业务正式上线,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再添有力工具。从国外经验看,场外市场发展对中央清算有一定的依赖作用,但目前国内一直没有实现场外交易的场内清算,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突出,信用风险较高。商品互换业务的推出将有效改变这一情况。引入银行、证券公司及风险管理公司作为交易商,为场外业务提供一个集中清算平台,有助于解决商品场外市场信用风险问题。 资管新规实施  期货资管发展方向明确 10月22日,证监会发布实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以下统称资管新规)。 资管新规的发布实施对期货资管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决定了期货资管日后的发展方向。其中,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将有两方面的重要变化:一方面,期货公司与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等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监管规则得到统一,消除了监管套利,促进了期货公司与其他经营机构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期货资管队伍资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产品定义更加复杂,产品设立门槛越来越高,期货资管监管越来越精准。 短期来看,资管新规会对期货资管总体发展带来一定影响。目前期货资管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产品发售问题,通道业务如果受到大幅影响,期货资管将丧失银行、代销机构等重要的资金来源。另外,资管新规中的一些规定对目前业务量急剧萎缩的期货资管来说存在一定难度。不过,从长期来看,未来期货资管要回归本源、回归主业,将实现以自主管理带动财富管理,寻找并展现期货资管的独有优势。经过三四年的发展,期货公司自身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资管产品和基金管理人,同时也结合期货行业本身的价格发现和期现结合特点,衍生出很多创新性资管产品。未来,随着市场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分工细化,资管业务回归自主管理是大势所趋。 投教工作稳步推进  期货人才培养卓有成效 2018年,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继续稳步推进。一方面,中期协在线上引进了纽约金融商学院、欧洲期货交易所的精品课程体系,打造出我国期货及衍生品行业最权威、最完善的网络学习平台。目前,该平台共涉及期货基础知识、法规与职业道德等10大系列183类课程,每年平台的课程学习时数逾30万课时。另一方面,中期协线下还通过专项资金积极展开高端人才培训、期现结合培训、期权投资策略培训、高管培训、营业部经理轮训等项目,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目前,全国共拥有29家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第三批投教基地的申请工作也在积极展开。 与此同时,高校期货人才培养也卓有成效。各大期交所联合地方期货业协会、高校的合作培养项目均取得了不错进展。以大商所为例,2018年,大商所从教材编制、课程内容完善、推动多方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全年大商所联合期货公司及地方协会在44所高校开展了49个高校期货人才培育项目,不断夯实行业人才发展基础。 此外,由中期协和中金所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金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及衍生品知识竞赛已经收官,大赛延续了往届的火热局面,国内外参赛高校1100余所,参赛人数超过3万。同时,郑商所与中期协在2018年共同举办了首届“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并联合期货公司走进高校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进行投资者教育宣传辅导。活动期间共有297所高校成为大赛合作单位,举办投资者教育进校园活动167场,参赛学生11202人。 一系列的投资者教育和人才培养活动有助于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及国际化高端专业人才。[详情]

2018年全国期市交易额同比增长12.2%
2018年全国期市交易额同比增长12.2%

      中期协日前发布的2018年全国期货市场交易情况显示,2018年全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约为30.29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10.82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54%和增长12.20%。    从各个交易所来看,2018年全年,上期所累计成交量约为11.75亿手,累计成交额约为81.54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84%和9.33%,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8.81%和38.68%;上期能源累计成交量约为2650.9万手,累计成交额约为12.74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0.88%和6.04%;郑商所累计成交量约为8.18亿手,累计成交额约为3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55%和78.88%,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7.00%和18.13%;大商所累计成交量约为9.82亿手,累计成交额约为52.19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84%和增长0.36%,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2.42%和24.76%;中金所累计成交量为2.72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6.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3%和6.22%,分别占全国市场的0.90%和12.39%。    2018年期货市场成交额创新高    “2018年我国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并没有超过2017年,但仍在30亿手上方,与2017年基本持平,表明期货期权市场整体表现平稳。”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王骏表示,2018年我国期货市场的成交额超过2017和2016年水平,并且超过210万亿元,创了近三年的新高,说明新品种上市增加了市场规模,同时整体商品价格回升也提高了市场规模。    “分析成交额增长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板块在2018年出现了成交额的大幅飙升,同比巨增272%,同时软商品板块在2018年出现了成交额的大幅增长,同比回升26%。”王骏说。    同时,王骏表示,饲料养殖板块和有色金属板块成交量的小幅增长,以及金融期货板块成交额的较快增长也贡献了全年期货市场成交额。    “分类别来看,2018年黑色产业链与有色金属成交额合计基本上占到全市场成交总额的46.5%,螺纹钢、焦炭、铁矿石和铜依然是中国投资者最喜欢的品种,另外今年金属镍也吸引到大量资金。”建信期货高级分析师何卓乔分析对记者表示,“原油品种的上市为能源化工类别增添生力军;新品种苹果在农产品板块中异军突起。”    国际原油价格大跌牵动相关板块品种    从品种走势来看,何卓乔表示,受全球经济分化影响,2018年上半年,通胀预期引领工业品期货和部分农产品期货大幅走高,下半年,风险偏好的变化导致商品期货高位套现需求强烈。    作为能化板块上游品种的原油期货,在前三季度一路振荡上涨,价格逼近600元/桶,但进入第四季度之后,受市场原油供给充裕、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带来需求疲弱等影响,油价开始大幅回调,降幅高达40%。    “2018年,能化板块下游的PTA、甲醇、PP、塑料等品种走势也跟随原油价格先涨后跌。”申万期货研究所表示,其中,PTA波动剧烈,全年波幅达到2658点。    在原油走弱的同时,黑色系期货一改前两年强劲势头,在2018年第四季度走势低迷。“2018年10月份之后,在商品期货领域高位套现的不仅有能源化工系期货,黑色系期货中的代表品种螺纹钢、热卷、焦炭、焦煤、铁矿石和动力煤期货也未能幸免,跌幅普遍在15%至25%之间。”建信期货研发部黑色研究员翟贺攀表示。    钢材期货和铁矿石期货方面,翟贺攀说,受10月份以后美股与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引发商品市场利空氛围浓厚等因素影响,上半年钢材期货价格整体上先抑后扬,下半年冲高后大幅回落。铁矿石期货全年走势也表现为上半年冲高后大幅回落,下半年整体上先涨后跌。   今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严峻    “2019年原油期货价格大概率先低后高,主要关注原油减产国的减产行动和央行流动性缩紧下的经济疲软问题。”申万期货研究所表示。    钢材期货和铁矿石期货方面,据翟贺攀预测,2019年钢铁市场供给或转向适度宽松格局,钢价再度大幅上涨的动能将明显弱化。此外,在铁矿石供给稳步上升、需求相对平稳的格局下,预计2019年铁矿石也将跟随钢价重心下移,但不排除来自阶段性高炉和烧结限产造成的短期下滑,以及供给端发货量和到港量明显下降造成的短期走高。    “浆价下行预期也会增加。”建信期货能源化工研究团队研究员郑玮认为,2019年,国内外供给发生变化和宏观经济不景气共同影响将增加纸浆期货价格下行预期。    农产品方面,金瑞期货称,在2018年底临储玉米的补充下,2019年玉米供应预期增加,加之非洲猪瘟疫情减少需求预期,预计2019年玉米价格区间以振荡为主,大幅上涨预期减弱。    2019年成交规模有望再上升    何卓乔对记者表示,展望2019年,在全球经济同步回落,但美元指数在央行货币政策差异和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下仍偏强运行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或将保持下行趋势。    申万期货研究所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比较大,消费的趋势性回落态势仍难以改变,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都可能面临减速的局面,出口则面临全球需求明显回落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导向较为积极,减税降费和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可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陆续落地,国内经济转型发展可能提供更多经济增长动力和效率的提升,且油价预计维持当前合理水平,美联储加息大概率放缓,中美贸易关系边际改善。由此预测2019年中国经济经历前半年的下探后,有望在后半年企稳,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也将受到相应同步影响。    王骏则表示,2019年我国将上市更多期货期权新品种,或将给期货期权市场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连续交易品种相应增加、产业客户对冲系统性风险需求上升、投资者参与市场热点的积极性继续上升等因素也有望助推今年市场成交规模再上升。     [详情]

期货日报评出2018年国内期市十大新闻
期货日报评出2018年国内期市十大新闻

      一、商品期货国际化破冰,三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    3月26日,我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在上期能源上市,由此开启了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新征程。在原油期货探索期货市场国际化市场运作和监管经验的基础上,5月4日、11月30日,铁矿石期货、PTA期货先后引入境外交易者。更多成熟商品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正在研究推进中。    二、外商投资期货公司股比限制放宽    8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期货业进一步向外商敞开大门。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可依据相关规定,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持有境内期货公司股比不超过51%,3年后股比不受限制。    三、“保险+期货(权)”试点规模扩大、效果明显    2月初发布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2018年,国内三家商品期交所均加大了“保险+期货”试点的支持力度,试点品种、数量、规模及覆盖区域大幅扩大;期货经营机构也在加大模式创新,试点硕果累累。除在农产品领域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外,期货行业还在研究将这一模式引入工业品领域。    四、场内与场外融合取得新进展    2018年,国内期货行业在促进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融合发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3月底,郑商所在其综合业务平台试运行仓单交易和基差贸易。5月28日,上期所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上线运行,首批交易品种为铜、铝,随后又增加铅、锌、锡、镍等4个品种。12月19日,大商所正式上线商品互换业务。此外,《证券期货业场外市场交易系统接口》金融行业系列标准年初发布实施,完善后的中国证券期货市场衍生品交易主协议年末发布,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库也在年末上线。    五、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管理办法实施    10月22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发布实施。办法及其配套规则细化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监管要求,基本统一了监管标准,并设置过渡期,作出了“新老划断”的柔性安排。    六、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交易再进一步    12月2日,中金所调整股指期货交易安排: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标准分别下调至10%、10%、15%;日内过度交易监管标准调整为单个合约50手,套保交易开仓量不受此限;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四点六。这是继2017年两次调整后的第三次调整,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交易再进一步。    七、铜期权上市,商品期权从农产品扩至工业品    9月21日,我国首个工业品期权——铜期权上市。这是我国继豆粕、白糖期权后推出的又一个商品期权品种。与此同时,天然橡胶期权、棉花期权和玉米期权上市提速。12月28日,棉花期权、玉米期权、天然橡胶期权合约公开征求意见,商品期权进一步扩容在即。    八、创新和优化加快,期货品种体系更加丰富    2018年,我国期货品种创新和优化步伐加快。除原油期货外,2年期国债期货、纸浆期货、乙二醇期货先后上市交易。燃料油期货、线材期货经优化后重新挂牌交易。至此,我国上市期货品种达57个,期货品种体系进一步完善。而更多立项期货品种正在积极研究推进。    九、“连续活跃”试点品种扩充,套保效率大幅提升    2018年,促进合约连续活跃试点品种在PTA、动力煤、豆粕、玉米、铁矿石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至镍、黄金、甲醇等品种。三家商品期交所通过降低不活跃合约手续费、免收不活跃合约平今仓手续费,在目标合约上引入做市商等方式,来改善目标合约的流动性。这一系列举措实施以来,上述试点品种“3、7、11”合约流动性大为改善,套保效率明显提升。    十、商品期交所境外布局深化,新加坡办事处设立    2018年,为配合市场开放,国内期货交易所积极深化境外布局,大力推进境外注册和境外机构设立。目前,上期所、郑商所、大商所均已在新加坡设立办事处。上期能源和大商所已在香港证监会注册为自动化交易服务(ATS)提供者,可向当地市场参与者提供电子平台交易服务。     [详情]

管理期货策略2019年仍是私募首选?
管理期货策略2019年仍是私募首选?

      刚刚过去的2018年,私募行业经历了多重考验,多数策略“折戟沉沙”,但管理期货策略却有不错的表现,部分私募机构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布局,获得了良好的回报。    管理期货策略由于品种丰富,行情相对独立于股市,交易方式灵活,交易成本较低,因而较股票多头策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期货类私募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关键在于优化策略,不断丰富自身的策略库。只要能够开发多种类型的交易策略,获取多种收益来源,再加上严格而专业的风险管理,期货类私募必会迎来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望2019年,多数私募认为,整体宏观环境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市场波动性将显著提高。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交易,更多商品及期权品种上市,将为相关策略注入更多活力。    行情低迷、监管趋严、资金收紧,2018年私募行业面临多重压力,多数私募策略都经受了严酷的考验,管理期货策略却异军突起。2019年如约而至,展望新的一年,管理期货策略仍被多数私募机构看好。   量化类私募处变不惊  管理期货策略拔得头筹    尽管今年私募的日子普遍不好过,但“多家愁”的同时还有“几家欢喜”。根据朝阳永续的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11月,股票多头策略平均亏损11.14%,宏观对冲策略平均亏损4.45%,而管理期货策略的平均收益是4.24%,股票市场中性策略是2.63%。期货日报记者采访多家私募机构后也发现,管理期货策略是2018年的绝对赢家。    上海向日葵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投资经理梁正表示,2018年表现比较好的是管理期货和股票中性策略,它们都是做空的工具,因此,这两个策略在去年整体向下的市场环境中能获得不错的盈利。    此外,数据还显示,CTA策略2018年表现最好的月份是3月,单月的平均收益为2.69%;其次是8月,单月平均收益2.44%;再次是11月,单月平均收益1.8%。对比这3个月的南华商品指数,3月和11月商品市场整体都是下行的。“这更印证了该策略在下跌的过程中获得收益,做空机制是很重要的原因。”梁正说,因为期货“T+0”和多空双向的交易机制,所以公司特别喜欢这类策略,既配置了CTA趋势类策略,也配置了套利型策略,这些策略对公司的收益贡献比较大。    从全市场的角度来看,双隆投资总经理兼投研总监马俊表示,债券投资、CTA策略2018年均取得不错的回报,股票策略中多头策略表现较差,市场中性策略在上半年有不错的表现。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市场动荡,金融衍生品双向交易特征得以显现。“公司2018年在策略布局上注重全品种的非参数化策略和机器学习算法的深度介入,股指期货CTA策略表现最为亮眼,其次是商品期货和期权策略。”    除了双向交易机制,亿信伟业董事长郝丹认为,2018年CTA策略表现比较好的原因还有市场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价格的扰动因素增多。当权益类市场出现趋势性风险时,CTA核心策略做多波动率的优势在市场不确定环境下,有了很好的发挥空间。“公司2018年年初基于对宏观经济的分析以及对股指期货贴水的考虑,股市和债市投资较少,重点布局了商品期货和期权市场,以CTA策略为主。”他说。    富善投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林成栋也表示,量化绝对收益策略整体表现较好,其中CTA策略表现较为突出,主要受益于宏观环境不确定性提高,商品整体波动比较大。量化CTA策略尤其是趋势追踪策略,在2018年下半年有比较好的表现,公司在策略方面也布局了CTA策略和股票指数增强策略。    由于波动率的提升和股市整体下行,2018年相对来说中性策略和CTA策略表现较好,但易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徐宵青认为也要区分来看。中性策略主要是上半年一些以量价因子为主的机构表现不错,但7—9月市场整体流动性降至极低水平,整体表现也不佳。CTA策略则是两级分化严重,一些优秀的量化机构和主观团队年平均收益在10%以上,较差的回撤还是比较大。    “在2018年年初整体看多全球市场波动率的大背景下,我们比较看好股票多空、债券多空、CTA和期权多头策略等看多波动率的策略,不是很看好股票多头,内部在策略布局时也延续了这样一个思路。”徐宵青说,其中趋势跟踪CTA这类策略在海外通常被称作危机中的Alpha,在2018年股票市场表现不佳的情况下,较好地抓住了在上半年及年尾的两波大级别行情。    管理期货策略方面,弈泰资产创始人胡志刚认为,去年主观管理期货策略表现好的原因主要是国内外宏观形势多变,事件频发。在这样的情景下,主观基金经理如能准确解析一个事件,进而抓住一波行情,收益是非常可观的。相反,很多依赖历史统计规律重复出现的量化策略,则被多变的宏观走势反复“打脸”,出现策略波动大、收益并不可观的情况。“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在持续的内部成长积累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依靠全市场多策略来获得多种盈利逻辑和多个盈利来源的策略布局。2018年,公司期货方面偏高频的跨期套利策略表现突出,其他偏低频的期货趋势、强弱对冲、统计套利等策略均有小幅正收益。”他说。    事实上,2018年量化类的私募产品表现较好,包括股票中性、管理期货和期权策略,淘利资产董事长兼首席投资总监肖辉认为,这是因为它们和传统股票多头形成了互补。“公司以趋势为主的CTA策略在2018年3月、4月和11月都抓住了机会,另外商品多因子策略大大扩充了交易品种,也抓住了很多化工品种的行情。”他说,但像1—2月市场波动非常小,考验各家私募的风控能力。CTA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如何去规避风险,让净值回撤更小,这对风控的要求会更高。    他还表示,2018年在A股市场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下,期权策略有了其发挥空间。但是2月份市场波动率暴涨等极端行情对期权策略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单纯卖波动率的期权策略会面临比较大的回撤,总体还是要看具体策略配置以及风控能力。“期权方面,利用在风险控制、期权定价以及系统上的优势,我们期权策略产品实现了较高的年化收益,即使在2月份市场波动率急速拉升的不利行情下,期权产品平均回撤也非常小。”肖辉说。   波动率放大工具增多  管理期货策略会更好    2019年已到,私募机构经历了2018年的“艰难跋涉”,都已做好了再出发的准备。    展望新的一年,徐宵青告诉期货日报记者,2019年总体来说GDP增速回落是大概率事件,叠加贸易摩擦,股市还需经历风险继续释放阶段,明年A股市场大概率不会出现普涨行情,但结构性机会会有所增加。2019年,期货相关策略依旧值得期待。随着美联储加息缩表和我国去杠杆逐步推进,整体经济形势还有待观察,短期来看,基本面难有支撑市场上行的因素和条件。大宗商品是反映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因此依旧可以作为重点投资领域关注,程序化CTA、商品套利等相关策略会有很多投资机会。    马俊同样表示,2019年随着经济回落得到确认,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跟随需求出现一定的回落,波动率放大概率较高。随着期货各品种波动率放大,相信商品期货CTA会有更好的表现。由于各种金融衍生品工具不断发展和创新,管理期货等相关策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林成栋认为,2019年整体宏观环境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资产配置角度要重点关注量化的绝对收益类策略。“期货层面,我们认为2019年商品整体重心会下移,波动较2018年应该略有提升,工业品可能会有较大的波动,存在趋势性行情机会。整体上,2019年市场表现会优于2018年。”他说,全球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地缘政治摩擦不断,全球各类资产波动显著提高,预计2019年波动性会较大。    CTA策略的盈利能力对波动性较为依赖,波动逐渐上升时非常有利于策略盈利。“期货策略方面,我们将采用更综合的长短周期趋势策略混合基本面量化策略的策略组合。因为明年整体宏观环境不确定性仍较大,市场波动也大,但未必是单边行情,多类策略复合可以提升策略组合对多种行情的适应能力。”林成栋说。    肖辉也看到了2019年量化类策略的利好,尤其是伴随股指期货交易进一步放开,以及更多商品及期权品种上市,将为相关策略注入活力。    首先,在市场方向不明确的情况下,绝对收益策略将有较大的优势。股票中性策略方面,股指期货进一步放开之后,资金效率得到提高,股指期货的流动性进一步向好,相对看好策略未来表现。期权品种的增加,特别是指数期权品种的上市,也将给策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收益率曲线。“2019年将是量化投资崛起的一年。”他说。    其次,商品期货方面,目前工业品的价值高估,农产品价值低估,所以从估值角度来看,做空工业品、做多农产品安全边际较高。“但作为程序化交易团队,我们更关注商品各品种的波动率,不论未来是通胀还是通缩,CTA趋势策略都可以通过捕捉趋势而获得盈利。现在国内期货品种不断丰富完善,更有利于CTA策略的发挥,商品期货仍是大类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品种。在当前经济周期逐渐见顶、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放缓的情况下,期货相关的投资策略在2019年将有更多机会。”肖辉说,公司将在趋势策略和商品多因子策略稳定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着力扩充因子库。    再次,期权品种的增加,为期权策略打开了更多空间,在策略规模容量以及策略收益、稳定性方面也将更好。    谈及2019年的投资布局和策略优选,郝丹表示,公司将基于三个逻辑。    第一,基于宏观环境变化的政治博弈逻辑。2019年从全球宏观环境分析,不确定性风险依然是最大的特点,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贸易摩擦将延续,地缘冲突风险也会进一步上升,这种变化将使2019年金融市场依旧保持高波动。    第二,基于实体经济变化的商品供需关系逻辑。2019年全球实体经济增速大概率会下一个台阶,需求决定价格,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会受到明显抑制,整体可能维持弱势。同时,从短周期角度分析,2016年以来的三年周期,估计到2019年年底会出现转折,经济企稳概率较大。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应该考虑到政策对冲对相关商品价格的提振作用。    第三,基于金融去杠杆背景下的流动性逻辑。2019年是完成防范金融风险三年攻坚战的关键一年,过去常年保持在15%左右的M2增速所带来的资产价格流动性溢价,会受到明显冲击。流动性收缩背景下,权益类资产不会是最优选项。    “依据上述三个逻辑,我们2019年整体的投资布局是:谨慎看好股票市场,积极参与大宗商品市场,稳定期权市场投入,适度配置债券市场。“他认为,期货相关策略选择将以能覆盖市场波动性需求和阶段性的单边趋势策略为主。首先,CTA策略和期权应该是首选。其次,随着股票市场趋稳和股指期货交易恢复常态,股指期货的对冲策略更适合大资金稳健投资需要。另外,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角度考虑,公司会提前布局相关利率类期货的策略研究、预测和建模。    “2019年预计是期权大发展的一年,股票期权和商品期权都可能有新的品种上市,而且交易限制放松。因此,我们也在逐步向期权类的衍生品市场投入更多资源。”郝丹补充说。    除了市场环境之外,资金也是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胡志刚认为,2018年年初以来,全球流动性收紧后,2019年全球经济可能面临更低的增速。流动性收紧幅度更大、财政刺激效果较快消退的美国,增速回落将更显著,与其他地区增长差重新收敛。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央行,将以更慢的速度退出宽松政策。经济基本面走弱和流动性持续宽松将带来债市牛市。2018年股市资金供给的收缩,是市场深度下跌的原因之一。供给的释放和需求的紧缩,将使供需缺口收窄,商品价格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因此,新一年的总体策略是顺资金之势。    胡志刚表示,具体来看,公司在产品上将继续坚持全市场多策略的投资理念,一方面各策略团队继续打磨优化各自的单策略,另一方面细化和加强策略的分析、评估、配置和风控能力,让公司在策略研发和策略组合管理上更加成熟。期货策略上,不断开发及优化中高频期货策略,实现平滑曲线的同时,提高风险调整后的收益。“随着股指期货交易的放开,公司也会在股指期货新策略开发及老策略扩容上持续发力。”他说。    “与市场行情轮动相同,没有一个策略收益率能够连续两年保持在首位。”梁正表示,比较稳健的套利或市场中性策略是资产配置的一个基础,需要保持相当比例的配置。新的一年,公司依然会重点布局CTA策略,然后结合持仓周期、交易品种等来做综合的判断。    “CTA策略需要有比较连续的趋势和相对较高的波动。从宏观角度看,波动又跟库存有一定关系,往往是在库存处于极低或极高状态时,波动会放大。在目前状况下,我们认为商品的趋势性应该是比较明显的,在库存相对处于极端位置的情况下,波动率会比较高。”梁正说。   期货类私募前景可期  未来将迎更多机会    一直以来,期货类私募一直是市场中的小众,但近年来管理期货策略表现稳定,吸引了越来越多机构的关注。“过去期货类策略小众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与过去的投资者结构有关系。过去投资者以散户为主,专业度不强,对商品期货的接受度普遍不高。资管新规出台之前无风险收益率偏高,投资者追求短期稳定的收益,导致期货类私募受关注程度不高。二是近年来的商品策略广义上来说没有2015年之前那么好做,除了2016年CTA有一波大的行情以外,2017年在量化领域只有一些日内的商品高频策略能获取一定收益。”徐宵青说,未来股指期货的放开以及更多商品期货品种的推出,会丰富管理人的策略和投资标的。当然这也对管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管理人对自己的模型、对品种的研究更深入和细化,才能持续为投资人创造收益。    从国外经验来看,据林成栋介绍,国外衍生品市场与权益市场比值显著高于国内。CTA策略在国外资产配置中配置比例通常在10%—15%,国内目前此类衍生品相关另类策略占比偏低,主要是国内投资者之前的二级市场主要经验集中在权益类资产。当经历了一定的经济周期之后,投资者开始关注多资产配置价值,期货类私募也会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目前国内衍生品市场稳步发展,随着品种国际化以及新品种不断推出,衍生品相关的策略,无论是策略容量还是策略种类,都会不断丰富。”他说。    “从这3年股市的行情走势来看,股票多头作为国内投资者最熟悉的一类策略,收益来源过于单一,过于依赖大盘出现牛市或类似的走势。”胡志刚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期货策略由于品种丰富,行情相对独立于股市,交易方式灵活,交易成本较低,因而较股票多头策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只要能够开发多种类型的交易策略,获取多种收益来源,再加上严格而专业的风险管理,期货类私募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    郝丹认为,2019年将是期货类私募迎来稳健发展的一年。2019年期货市场容量将更大,商品期货将有更多合约上市。期货类资产本身又与权益类资产相关性较小,同时又具有双向交易的特点,通过多策略组合,有利于对冲现货市场的风险,可以满足大资金风险管理的需求。    “现在已经发行备案的商品期货基金规模在500亿元左右,无论是和国外同行比较,还是和股票市场比较,规模都偏小,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他说,但市场是以业绩说话的,期货类私募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关键在于优化策略,不断丰富自身的策略库。目前,期货类私募交易策略同质化现象突出,这也是市场缺少“长跑”冠军的原因之一。期货类私募还要加强交易风险的管控,特别是在风险叠加背景下,长线资金对于安全性的追求高于对收益率的要求,私募产品出现的风险案例与交易风控有很大关系。另外,期货类私募要加强队伍合规化建设,私募管理的各环节、各流程同样要符合资管新规的规范要求。    随着利用衍生品的私募机构越来越多,肖辉认为,未来将没有传统期货类私募的定义,期权和现货都会是重要参考和投资标的。特别是随着股指期货的放开,原有的商品交易策略一般都会加上股指期货以及指数期权等投资标的,以增加策略收益,降低净值的波动。数据驱动及人工智能技术,将是未来量化投资及风险控制的重要推动力。    期货类策略除了交易手段丰富、交易限制较少外,梁正认为,期货包含了金融期货、债券期货、商品期货,如果只能选择一个市场来做类似大类资产配置,那选择期货市场完全能够满足对于大类资产配置,或者说分散多元化投资的要求。    “一直以来,部分机构提到CTA策略总觉得风险比较大,其实风险的高低都是由基金管理人自身把控的,可以通过仓位、对冲等方式来控制。”他说,值得注意的是,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成立,它们原有的主动管理能力是对于货币类、债券类的把握,因此会对公募基金或者券商的债券、货币部门形成一定的冲击。但是银行往往缺乏衍生品管理的能力,未来优秀的、稳健的CTA策略,或者其他衍生品策略管理人将更有能力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投资细分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详情]

2019年国内期市猜想
2019年国内期市猜想

  展望2019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美贸易摩擦仍面临不确定因素。我国期货市场将在机遇与挑战中砥砺前行,力求在国际化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一方面,2019年,更多期货品种有望引入境外交易者,期货经营主体将逐步扩大在境外的业务布局,市场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将逐步完善;另一方面,期货市场将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迎来发展新机遇,期货期权品种将持续扩容,期货风险管理业务不断创新,服务实体能力进一步增强。 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中国经济稳字当先 2019年,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下行风险加大,增长速度预计进一步放缓。美国经济见顶,预计有所回落。首先,2018年年底,美国10年期国债与2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创下近10年来新低。国际经验表明,“10-2”利差是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先行指标,利率曲线的扁平化可能预示着美国经济增速未来会有回落。其次,减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减弱,高利率对房地产等产业的影响逐步显现,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给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削弱。最后,美联储利率政策存在不确定性。2019年美联储加息预期很明确,但是具体加息次数仍然未知。美联储加息对新兴市场将产生外部溢出效应,可能成为诱发新兴市场新一轮货币危机的导火索,从而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欧洲方面,形势严峻,整体并不乐观。各国经济发展失衡、英国脱欧及地缘风险加剧,都可能使欧洲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国内方面,2018年我国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2019年,经济发展“稳”字当先,工作重点将围绕“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展开。政策方面,宏观调控强调“逆周期调节”和“稳定总需求”,重心将从前两年的供给侧调结构转向需求侧、逆周期。具体来说,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有望出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也将出现较大幅度增加。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调下会松紧适度,有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同时,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预计金融机构将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降低其融资成本。 供需利好逐渐弱化  大宗商品易跌难涨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以及去杠杆引发的经济阵痛,使得期货市场行情一波三折。黑色系品种方面,钢铁行业已经在2018年完成“十三五”的1.5亿吨去产能目标,受环保限产政策的影响,行业在相当长一部分时间处于高利润状态。一季度,市场价格整体下跌,主要原因是螺纹钢、铁矿石、焦炭库存创新高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去杠杆引发的市场悲观情绪。二三季度由于库存持续下降,超过市场预期,伴随央行降准、中美贸易摩擦局势缓和以及基建需求的上升,钢材价格又持续上涨。从四季度开始基建需求下滑,消费预期悲观,价格又出现下跌。农产品方面,豆粕同样因为中美贸易摩擦演绎了“过山车”行情,豆油价格则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低。 展望2019年,在供需利好逐渐弱化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易跌难涨。黑色系方面,需求塌陷将导致其价格继续保持低位。目前来看,供给方面存在边际放松的迹象。从需求来说,汽车行业增速低迷、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大,且伴随着持续的政策压力,未来房地产开工率将下滑。能源产品方面,原油价格走势至关重要。原油在2018年第四季度经历了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美国豁免对伊朗制裁,使得市场预期迅速转变。2019年,对于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仍在持续。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页岩油主产区管道的逐步开通,将使得被抑制的页岩油产量冲击全球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供给将增长。此外,受贸易紧张局势和其他因素影响,需求可能出现疲软势头。农产品方面,南美大豆播种已经完成,预计未来供应充足。但受非洲猪瘟影响,下游需求减弱。受多种因素影响,豆粕期货价格将出现下行走势。 先发品种以点带面  国际化新品种蓄势待发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与我国期货市场的不断成熟,期货市场国际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2018年是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元年,原油期货鸣锣上市,铁矿石期货以及PTA期货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原油期货上市以来,市场运行稳健,境外交易者有序参与,功能发挥良好,为其他品种的国际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原油及铁矿石作为首批国际化期货品种,具有“以点带面”的重要作用,期货品种国际化将带动整个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第一,我国期货品种上市时间有先后之分、成熟程度迥异,原油期货的品种建设经验将给其他品种国际化提供借鉴。铁矿石期货作为期货市场的存量品种,其国际化的运作经验会为其他存量品种国际化积累经验。第二,期货品种国际化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促进投资者的国际化。“引进来”就是通过国际化品种引进境外投资者,“走出去”就是期货公司借助国际化品种开展境外业务,同时让中国价格逐步参与到国际定价机制中去。未来,为了更快地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期货交易所在国际化品种创新方面将会有新的突破:上期所以原油期货的稳步发展为契机,推动投资者结构的国际化,将推动铜、螺纹钢、20号胶等期货品种的对外开放进程;郑商所2015年已经推出了甲醇的保税交割业务,借鉴PTA期货的成功经验,可以考虑甲醇期货引入境外投资者;大商所可考虑推动棕榈油、黄大豆2号等作为开展国际化业务的农产品期货品种。 深化开放布局境外  强化合规防范风险 目前,期货经营机构根据自身的国际化战略进行了相应的布局。大商所为配合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化,在新加坡设立了首个境外代表处,以加强与新加坡方面的联系。此外,大商所还注册了全球法人识别代码,便于交易所国际化业务的顺利开展。上期所原油等部分品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一定关联,目前正筹划在境外设立交割库等工作。中金所欲将自身的期货品种设计制度移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在未来组成自己的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向发达市场学习先进经验。郑商所也将在新加坡设立境外代表处并获得了批复,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的筹备工作。此外,我国境内多家期货公司也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进行了初步的国际化布局。 2019年,以“走出去”和“引进来”为抓手,期货经营机构将开展更多境外业务。“引进来”方面,最重要的对外开放形式就是直接引入境外投资者,让我们的规则、合约、制度为境外投资者所接受。“走出去”方面,境内交易所可以通过和境外交易所的合作,实现产品的互挂、互通、互联。境内期货公司通过设立、收购、参股境外期货经营机构,能够提升跨境服务能力,满足我国从商品输出大国向资本输出大国战略转型的需要。现阶段,世界格局多变,外部环境变数大。期货经营机构“走出去”的过程中,在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尊重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制度,深入学习当地监管规定,做到合法经营;另一方面,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积极提高自身能力,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 期货法亟待推出  监管理念需谋变 2018年,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的期货立法已完成起草工作,并进入全国人大立法的下一个程序,尽快推出期货法意义重大。一方面,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与法制建设不同步,需要完善相应监管条例。纵观金融市场,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领域均有相关法律,虽然我国在期货市场建设之初便开始推动期货立法,但是直至今日仍未推出。目前我国对于期市的监管仅有《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一项行政法规,随着期货创新业务以及国际化业务的深入推进,现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期货立法已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期货市场国际化需要相应的国际化规则与之配合,需要更加贴近国际监管方式和理念。如果不能使“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体制接轨,那么自身发展也会受限。 在期货市场国际化进入“快车道”的当前阶段,处理好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问题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中国期货市场起步较晚,相应的法律及监管制度等市场基础设施还有很多不足。我国期货市场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前提下,积极学习国际规则,与国际惯例更好接轨,为境外投资者的“引进来”创造更多的便利。具体来说,应遵循两点原则:一是择优而用。在相关立法和监管制度方面,要借鉴国外先进并且成功的经验,“择其善者而从之”。二是理解包容。境外投资者要理解各自所在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内地在制度方面的差别,境内监管层及交易所也要考虑境外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及客观问题,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期权品种扩容  衍生品市场结构日益完善 2018年我国期权市场持续快速发展,金融期权方面,上证50ETF期权历经3年多的发展逐渐成熟。在股市持续低迷的行情下,2018年10月22日,其成交量达到373万手,创历史新高,发挥了重要的避险功能。商品期权方面,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豆粕价格波动剧烈,豆粕期权市场流动性提升。白糖期权在白糖价格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活跃度也稳步上升。商品期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很好地实现了套期保值与风险对冲功能。2018年9月21日,我国首个工业品期权铜期权挂牌上市,填补了国内工业品期权空白,丰富了风险管理工具的品类。截至2018年12月29日,铜期权累计成交量超过119万手,累计成交总额达到82.89亿元,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2019年,期权市场品种有望持续扩容。玉米期权、棉花期权、沪深300股指期权、天然橡胶期权以及黄金、白银、镍、锌、铝等市场需求较强烈的期权品种都有望取得突破。商品期权的持续扩容,不仅能满足企业风险管理的多元化需求,而且对于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也功不可没。一方面,期货投资者、产业企业可以利用期权工具为现货和期货进行“再保险”。实体企业未来可以将期权嵌入贸易环节,形成逐步完善的含权贸易,有利于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此外,已上市的商品期货品种推出配套期权,可以对现有期货品种进行补充,通过二者的联合提高期货与期权市场的流动性,构成更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避险工具。另一方面,期权产品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更加精巧的投资工具,建立起现货、期货和期权价格之间的网状关系,三个市场价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使价格发现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 金融期货创新提速  外汇期货呼声渐高 2019年,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品种创新将进一步提速,现有金融产品品种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其中,30年期国债期货已于2018年12月18日开展全市场仿真交易,距离正式上市更近一步。 现阶段推出30年期国债期货意义重大。一方面,我国目前已经推出2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基本覆盖了短中长期的利率曲线结构。推出30年期国债期货,可以补全超长端利率结构的覆盖缺失,有助于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曲线。另一方面,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债期货的发展将为大型金融机构提供相关产品的有效定价。但是,应该注意到,目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短期利率期货品种期限都在1年期以下。相对于30年期的超长国债期货而言,我们更需要推出1年期甚至更短期限的短期利率期货,这不仅可以满足规避短期利率波动风险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金融期货创新提速的同时,业内对于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的呼声也逐渐高涨。第一,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市场普遍对人民币前景看好,已有多家交易所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产品。人民币外汇期货关系着人民币定价话语权,人民币定价权岂容旁落他人。第二,考虑到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及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必将逐步扩大,我国迫切需要推出外汇期货来满足投资者的避险及投资需求。第三,国际化的期货品种需要外汇期货保驾护航。境外投资者在参与境内期货交易时,以外汇作为保证金,但资金在不同时点出入,会面临人民币的汇率波动风险,这会影响境外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原油和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化之路。因此,我国需要推出自己的外汇期货,为我国外汇市场提供有效的风险规避工具,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把握人民币定价权。 场内场外协同发展  风险管理回归本源 2019年,期货公司将大力发展风险管理业务,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随着期货行业的发展,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期货公司更好地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期货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当前内忧外患双重压力下,实体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不断增长,如何通过期货市场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是今后期货经营机构发展的重点所在。对于交易所来说,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保证市场公正、公开、公平,努力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得市场保持流动性、创造更低的交易成本以及稳定的交易平台,让期货定价更有效率。对于期货公司来说,增强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的能力,就是要走进实体,对企业经营的各环节进行深入了解,进一步掌握实体企业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研发优秀合规的产品,不断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手段。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立业之本,而风险管理业务是当前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期货市场经营主体在风险管理业务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交易所方面,大商所已于2018 年12月19日上线商品互换业务,此举有助于国内企业更便利地参与到场内、场外市场,丰富企业的套期保值工具,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风险管理模式;上期所于2018年5月28日上线标准仓单交易平台,有助于形成合理的上期基差报价,可以促进期货市场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另外,不少期货公司已经形成了如含权贸易、基差交易以及利用“保险+期货”进行精准扶贫等多种模式,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保险+期货”显成效  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 近3年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与落实,“保险+期货”频繁出现在期货业的相关文件中,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保险+期货”模式是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及套期保值功能与保险公司丰富的保险产品研发优势、客户基础优势相结合,利用期货市场转移价格风险的能力,规避价格波动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保险+期货”是期货公司进行专业扶贫的一种有效手段。2018年,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从2017年的20个项目拓展到41个试点项目,涵盖新疆、云南、广西等9个省区;大商所试点也有较大的发展,在投入资金方面,2016年为2000万元,2017年为7000万元,而2018年的预算达到了3亿元。此外,鸡蛋品种也成为新的项目品种。“保险+期货”模式覆盖的品种与范围不断扩大,为相关企业与农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风险管理服务,获得了良好成效。 2019年,我国将对“保险+期货”模式进行延伸探索,加快建设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具体而言,中央将加大对收入险的试点投入。收入保险既可防范自然风险,又可防范价格风险,是未来农业保险的主导形态。美国农作物的保费收入,有八成以上来自于农作物的收入保险。近年我国也已开始进行收入险试点,但是还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还没有大范围开展收入保险。探索收入保险的试点体系,有助于促进农业保险体系向多层次发展。借鉴欧美成熟市场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对于交易所来说,要积极探索新型衍生期货,如气象指数期货等;对于期货公司来说,要积极与保险公司深入交流与合作,争取尽早推出有效的收入保险产品。 新规意在长远发展  资管业务需顺势转型 资管新规的落地收窄了期货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期货资管的业务规模不断萎缩,对期货公司现行资管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有些期货机构“剑走偏锋”,风控意识薄弱、主动管理意识不足,种种迹象表明资管业务在现阶段的发展并不成熟,期货资管业务要回归主业。资管新规抑制多层嵌套、通道、非标业务,降低流动性风险,其出台有利于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引导资金回归理性,对规范现行资产管理业务市场有着积极作用。此外,新规可能会推动投资者转向投资主动管理、净值型产品,对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有一定的利处。长期来看,新规有利于促进期货行业的健康发展。 期货资管业务未来的发展有两个趋势:其一,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向自主管理业务转型。要着力打造主动管理型产品,逐步恢复开展以主动管理和财富管理为核心的净值型业务,完善相应策略的研究。在目前资管规则不断完善、监管力度持续趋紧的背景下,期货资管业务去通道化、去杠杆化的要求明确,期货资管要摒弃监管套利及粗放的经营模式,逐步开展自主管理业务以及财富管理为核心的净值型业务,提升合规意识。其二,为其他外部机构提供风险控制的外包服务。资管业务除了向自主管理业务转型外,可以发挥自身风险管理的优势,为其他外部机构提供风险控制的外包服务。这既有利于在细分领域树立品牌,实现弯道超车,又可扩大经纪业务规模,带来手续费及利息收入。[详情]

供应主导 2019年原油涨势将“一波三折”(上)
供应主导 2019年原油涨势将“一波三折”(上)

  自从页岩油革命开始,国际原油在长周期上陷入产能过剩和供应修复的循环过程。多数情况下,供应端变化主导原油行情,在供应端没有更多“故事”可讲时,需求端平淡对利空的放大作用会显现。目前OPEC+减产执行率成为决定2019年能否扭转原油供应预期的关键,若能实质性完成减产100万桶/日的目标,将起到维持供需平衡和稳定油价的效果。原油基本面多空交织,经历一轮冲高回落的行情,基本面、政策面和消息面各种因素都逐步被市场消化,进而反映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综合研判,预计国际原油将受供应端变化主导,呈现宽幅振荡的走势。 行业概况 OPEC发布了2017年度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球原油探明储量降至1.483万亿桶,较2016年减少0.4%;OPEC14个成员国的原油探明储备为1.214万亿桶,比上年下降了0.3%;OPEC在全球原油总储量中所占比重从81.8%升至81.9%。报告指出,2017年OPEC原油出口量平均为2486万桶/日,比2016年减少40.6万桶/日,降幅为1.6%。其中,OPEC向亚太地区日均输出原油1556万桶,与前几年基本持平;向欧洲日均出口原油464万桶,同比增加24万桶;北美从OPEC日均进口原油321万桶,较上年减少8.2万桶。需求方面,2017年全球炼油产能增加10.4万桶/日至9693万桶/日,主要原因是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产能扩张。2017年全球炼油总产量达到8370万桶/日,同比增长1.6%,其中亚洲和北美增幅最大。 图为国际原油走势 图为世界原油供需平衡 供给侧 EIA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超过沙特和俄罗斯,在1973年之后时隔45年再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2018年2月美国原油产量超过沙特,6月产量高于俄罗斯,预计在2018—2019年美国原油产量将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二叠纪盆地Permian是美国原油产区的中流砥柱,在页岩油产量中占比高达45.6%。二叠纪盆地是位于得克萨斯西部和新墨西哥州东南部的大型沉积盆地,受益于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出现,使其成为页岩油生产成本最低的核心产区。目前二叠纪盆地尚处于开发的中前期,EIA预测两年内该产区页岩油产量将会稳步增长。2017年二叠纪油田平均产量为252.9万桶/日,到2018年底将大幅增至340万桶/日,2019年料将达到390万桶/日。此外,墨西哥湾深海油田产量占美国原油总供应的16%—18%,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有望贡献更多的原油产能。页岩油开采成本呈不断降低的趋势,基本确定2018—2019年美国原油产量仍将保持增长,在原油年产量上站稳最大产油国的位置。 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显示,页岩油的持续开发将使美国超越全球其他主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到2025年美国可能贡献全球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增长的大约一半。IEA在《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提出,页岩油革命继续撼动原油和天然气市场供应,使美国能够成为全球最大油气生产国,到2025年,全球五分之一的原油和四分之一的天然气将来自美国。IEA还预测,到2040年,美国将分别占据全球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增长的近75%和40%。预计页岩水力压裂技术将进一步推动产量增长,令美国页岩油供应增长一倍以上,到2020年代中期达到920万桶/日。根据IEA的核心前景预测,美国页岩油产量在2020年代中期将稳定下来,由于资源限制最终在2030年代减少150万桶/日。由此可知,美国页岩油未来将长期保持增产态势,在原油供应端形成压力,供应过剩构成一个主要的利空因素。 美国活跃石油钻井数被视为未来原油产量的一个重要先行指标。美国油服公司Baker Hughes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7日当周,美国活跃石油钻井数减少10座至877座,录得近两年内最大单周降幅,但仍远高于去年同期的751座。此外,当周美国活跃天然气钻井数增加9座至198座,油气活跃钻井总数为1075座。2018年迄今,美国石油和天然气活跃钻井平均总数为1023座,有望创下2014年以来新高。Simmons & Co预计,2018年美国油气钻井平均总数为1031座,2019年将达到1092座,2020年将达到1227座。 受益于页岩油技术革命,美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2018年9月美国原油产量上升12.9万桶/日至1147.5万桶/日,连续第四个月刷新历史最高纪录,8月为1134.6万桶/日。EIA短期能源报告显示,2018年美国原油平均产量为1070万桶/日,2019年将达到1170万桶/日,新增产量主要由页岩油贡献。美国七大页岩油产区中,位于得克萨斯州及新墨西哥州东南的二叠纪盆地,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及区位优势产量迅速增长,9月该地区页岩油产量达到342万桶/日。在当前油价足以覆盖井口盈亏成本的情况下,油田运营商仍有继续增产的意愿。 但与此同时,美国本土炼厂的需求并未出现显著增加。Midland产区周边炼厂需求约为67万桶/日,其中对轻质原油的需求约为40万—50万桶/日,且到2019年底没有产能扩张计划。炼油能力较为集中的美湾及中西部地区炼厂仍以加工中重质原油为主,大量过剩的轻质原油转向欧洲及亚太地区出口。二叠纪产区页岩油运输的物流瓶颈逐步显现,目前该地区原油运力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在本地炼厂消化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保持当前较高的产量增速,或存在大幅累库的风险。 图为美国原油产量 图为美国石油炼化能力 从管道建设计划上看,Midland-to-Sealy、BridgeTex和Permian Express三条管道均有所扩张。2018上半年Permian地区管道运输能力约为258万桶/日,到年底将达到338万桶/日,2019年三季度前无新增扩容计划,2020年年初二叠纪整体实现560万桶/日左右的管道运力。公路运输需求旺盛,由于卡车司机短缺,运营车队纷纷提价,目前运往美湾地区的费用高达17—20美元/桶。铁路运输能力在30万桶/日的水平,成本约为8美元/桶。2018年9月以后,预计二叠纪盆地的页岩油外输需求将达到300万—310万桶/日,如果按照每月5万—6万桶的速度增产,到2019年初几乎全部运力都将被占用,管道扩建进度相对于页岩油增产预期仍然捉襟见肘。原油运输的物流瓶颈问题,直接导致二叠纪产区的基准价格Midland对WTI另外两个集散地Cushing和MEH深度贴水,且幅度随着产量提高而加深,令产油商无法从高油价中获利。据此合理推断,油田运营商或选择减慢新井建设及推迟完井,二叠纪盆地页岩油产量边际增速将有所放缓。 然而,市场对美国原油供应增速的预期明显不足。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原油消费国,同时新晋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自从页岩油革命以来,美国原油产量几乎一直在加速提升,2018年产量从5月的1070万桶/日迅速飙升100万桶/日至10月的1170万桶/日。真正限制美国原油产量的是运力不足问题,页岩油主产区二叠纪盆地从二季度开始陷入管道运输瓶颈。此前市场普遍认为,由于输油管道运力限制,美国原油产量将在2018年夏季触顶,并在2019年内保持平稳。但后来证明这一预期与事实不符。原计划2019年一季度完工的Sunrise石油管道在10月提前投产,额外提供了约50万桶/日的运力;管道公司使用减阻剂增加管道流量;动用公路铁路交通。运力的增加使得美国页岩油得以再次扩大生产规模。宣布制裁伊朗至今,美国原油净进口量锐减近200万桶/日,对平衡美国贸易逆差产生显著的效果,因此对美国而言维持现在的原油产量水平较为有利。 图为OPEC原油产量 沙特是国际原油供应端的绝对主力,拥有OPEC最多的原油储备产能,也是OPEC执行产量调控政策至关重要的筹码。早在美国退出核协议之初,OPEC成员国备用产能共计340万桶/日,单沙特的富余产能就超过200万桶/日,约占OPEC总量的59.4%,最大可持续生产能力约为1200万桶/日。此前由于美国制裁伊朗的威胁,沙特全力增产以弥补可能出现的供应缺口,最终导致了严重的供应过剩。彭博社调查显示,在沙特的贡献下,10月OPEC原油产量增加43万桶/日至3333万桶/日,创下2016年11月,即OPEC与非OPEC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以来的最高纪录。作为OPEC第一大原油生产国,2018年10月沙特原油产量增加15万桶/日至1068万桶/日,低于沙特自身估计的1070万桶/日,但达到彭博社1962年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未来美国会敦促沙特提高产量,但考虑到沙特再次减产的决心,且近20年来沙特原油产量几乎未曾超过1100万桶/日,其向市场提供的原油数量易减难增。 除OPEC成员国增产之外,非OPEC产油国原油产量也在持续飙升。俄罗斯作为非OPEC产油国的代表,原油产量超过1000万桶/日,但其能调动的储备产能仅为25万桶/日,可供给市场的原油较OPEC更为有限。2018年10月俄罗斯原油产量增至1141万桶/日,亦创历史最高纪录。俄罗斯总统普京称:“油价维持在60美元/桶对俄罗斯而言是最合适的,过高的油价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少麻烦。”可见,油价60美元/桶或是其心理价位。相比沙特,俄罗斯对低油价的容忍度更高。事实上,在2018年油价剧烈波动中,俄罗斯原油产出一直相对稳定。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表示,当前的油价对产油国和原油进口国是比较合适的,去年年底前俄罗斯原油产量都将保持稳定,将在2019年开始调整产量。 关注其他产油国方面。尽管国家持续动荡,利比亚原油产量仍创五年来新高。201810月利比亚原油产量增加17万桶/日至122万桶/日,在OPEC成员国中产量增幅最大,创2013年以来该国原油产量历史最高纪录。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表示,该国原油平均产量已达到127.8万桶/日,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若国内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原油产量尚有数十万桶的上升空间。利比亚安全局势一直是原油市场中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武装分子对油田和港口的频繁袭击下,其原油产量却意外地顽强增长。考虑到利比亚形势依然严峻,不能排除进入不可抗力状态的情况,加剧短线盘面波动性。此外,委内瑞拉原油供应中断的危机是另一重要原因。委内瑞拉饱经恶性通胀的摧残,近期重新大选及美国制裁威胁等政治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投资石油采掘产业的资金大量撤离,担忧难以交付足够的石油,造成了非自愿性停产。 需求端 2018年油价的剧烈波动更多是由市场对供应端变化的预期导致,需求端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原油供应端缺乏新题材的同时,需求端的不确定性正在提升。 美国炼厂开工率季节性特征明显,通常2—4月为传统检修期,开工率维持在75%—85%。夏季出行高峰期来临后,随着成品油消费量大增,炼厂开工率升至90%以上,此后逐渐趋于回落,直到年末取暖季的到来,炼厂开工将有所好转。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受益于化工原料需求和物流运输的推动,中国原油需求将会出现增长,并在2030年达到7亿吨/年的高点,同期原油年产量将稳定在2亿吨左右。中海油在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中国富余炼油产能将达到1.36亿吨/年,中国原油需求预计将在2030—2040年达到峰值。 OPEC在最新公布的报告中称,未来全球石油消费增速放缓,叠加竞争对手产出增多,预计2019年世界对OPEC原油的需求量将有所下滑。这是OPEC首次对2019年油市进行预测,暗示尽管OPEC与非OPEC产油国严格执行减产,但国际原油将重回相对性的供应过剩。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市场普遍担忧全球原油供应过剩,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资深业内人士表示,最近油价的深度下跌反映出未来需求不断恶化的预期,根本原因是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 2017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令市场对原油需求持乐观预期,然而美国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又给能源市场的前景蒙上阴影,IMF等机构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表示担忧。OPEC在报告中指出,如果贸易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叠加政治不确定性因素,将对投资、消费和资本流动造成拖累,进而对国际原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图为全球GDP实际增长率预测 图为中国GDP实际增长率预测 进入2018年四季度以来,国际原油机构对后市需求增长的证明或证伪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以国际能源署为代表的乐观派认为,剔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全球原油需求依然强劲,未来需要供应更多的原油。长期来看,产油国应加大油田设施建设,投入更多资金进行勘探、开采及运力拓展。另一边,以OPEC为代表的悲观派则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认为前期高油价已经对需求造成抑制。OPEC在月报中预测,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较2018年将会下降90万桶/日,并将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由136万桶/日下调至129万桶/日。 图为OECD原油需求量 多数情况下,供应端变化主导原油行情,在供应端没有更多故事可讲时,需求端平淡对利空的放大作用则会显现。[详情]

2019年大宗商品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
2019年大宗商品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

  本文试图通过康波周期和朱格拉周期理论探寻美国经济周期的顶部和中国经济周期的底部,并利用库存周期寻找大类资产走势的配置机会。预计2019年我国房地产行业政策监管依然偏紧,同时由于房地产市场下跌的连锁效应对于经济的影响过强,所以调整的过程必然是缓慢而有序的。 2019年,美国经济可能在三季度见顶,届时美元和美股有回落的可能。大类资产配置方面,从我国房地产市场来看,由于房地产市场体量过大杠杆率过高,预计2019年政策监管依然偏紧,同时由于房地产市场下跌的连锁效应对于经济的影响过强,所以调整的过程必然是缓慢而有序的,价格或是缓慢振荡下行的走势。大宗商品方面预计2019年原油价格的中枢在60—80美元/桶,同时各行业价格开始止跌反弹的顺序可能是化工行业-煤炭行业-有色行业。其中化工行业上涨的起点可能在2019年1季度初,煤炭行业由于库存处于低位,最晚在2019年1季度左右结束,有色行业在2019年二季度上旬左右。 全球经济周期展望 一轮康波周期为50年左右,目前全球正处于第五轮康波周期中的萧条周期。回溯历史发现,萧条周期一般有以下三特点:萧条周期比较容易发生较大的金融危机,并且这阶段发生的危机有持续时间较长且恢复期较慢的特点;每一轮萧条周期都比较容易出现较为强势的政治人物来打破旧的框架,开创新的经济周期,例如普京和特朗普;历史经验表明,萧条周期中资产价格普遍波动都较为剧烈,并且在下行过程中的反弹阶段,力度和持续时间也弱于其他阶段的周期。 美国经济周期顶部探寻 2019年三季度开启新的周期,届时经济增速有回落的可能 通过历史经验发现,美国平均经济周期为10年左右,利用设备投资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对美国经济周期进行测算,可以发现,一个旧的经济周期的结束意味着设备投资占GDP的比重到达了最高点,此时经济发展良好,劳动力市场紧俏,工人薪资持续上浮到达顶点,同时这也意味着经济走到了周期的末端,有触顶回落的可能。本轮美国经济周期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预计到2019年三季度结束,叠加萧条阶段资产价格下行的冲击,2019年三季度或成为美国经济增速下行的一个拐点。 美元周期或在2019年到达顶点后回落 统计从1982年至今的6轮美联储加息周期的规律,可以发现其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旦进入加息周期便不会终止;时长在1—2年;加息幅度在3—4个点;加息次数在8次左右。目前美国正处于第6轮加息周期中,加息次数已经达到6次,根据历史经验判断,2019年美联储尚存在0.25个点的加息空间和1次加息机会,所以预计第6轮加息周期将在2019年年初结束。换句话说,美元指数在2019年年初将会有较为强势的加息周期作支撑。 从美元自身的周期来看,目前美元指数处于从2011年开启的一轮上行周期中。美元指数每8年左右会经历一次趋势性的行情,根据这个规律,此轮从2011年开始的加息周期将持续上涨至2019年见顶然后回落,这与我们通过加息周期得出关于美元价格于2019年见顶的结论相印证。 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2019年原油价格展望:价格中枢或在60—80美元/桶之间,暂无向上突破的动力 通过对比2008—2014年和2014年至今两轮原油价格走势,可以发现:走势方面有趋同性,两轮原油价格走势有非常强的相似性,方向是下跌-回升-振荡;刺激油价上涨的逻辑没变,抬升原油价格原因始终是OPEC减产协议、美国对伊朗制裁和中东地缘政治;油价下跌的逻辑发生改变,2008年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下跌拖累原油价格下行,2014年是由于美国页岩油管道问题的解决,供给大幅增加带动原油价格下跌。 总体来看,影响原油价格涨跌的逻辑已经改变,2019年影响的原油价格主线将会是由供给端主导,走势方面可能会维持振荡格局,在60—80美元/桶之间波动,暂无向上突破的动力。 2019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展望:价格缓慢振荡下行,波动不会过于剧烈 从居民负债和房地产市场存量来看,有三个原因可能会拖累2019年房地产价格的下行:一是居民杠杆率过高。居民部门债务比重逐年上升,中国家庭部门杠杆率高达110%,已经超越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二是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租售比依然较低,为1.7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5的租售比。当前中国住宅静态租赁回报率明显偏低,从这个角度看,利用杠杆购买房地产的投资回报较低。同时,在政府定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调下,买卖房价的流动性被限制,随着投机资金的撤出,房价大概率有回调的可能。三是房地产市场体量过大,房价的调整必然是缓慢且有序的。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总市值为460万亿元左右,而中国累计发行社融规模只有173万亿元左右,是目前发行的货币总量的2.5倍,如果房地产市场价格发生10%左右的波动,释放资金量将高达40万亿元,相当于中国股市的总市值,蕴含的财富效应和连锁反应是巨大的,所以预计2019年房地产市场政策依然偏紧,房价的调整将会是缓慢且有序的。 2019年大宗商品价格展望:在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中,库存周期对于价格的指导作用比较明显 研究库存周期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商品价格阶段性的高点和低点。首先, 从煤炭行业来看,受到环保政策以及基建政策的激励,需求有所好转,但产量调整的速度慢于销售的增长,企业进入被动补库存的阶段,价跌量涨。历史上煤炭行业库存周期一般会维持23个月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价格下滑,库存上涨,但经历了之前6年的库存出清,目前煤炭库存仍处于历史低位。所以根据测算,本轮煤炭行业主动去库存的阶段最晚可能到2019年一季度末结束。随着此阶段的结束,库存回落至低点,或会迎来煤炭价格一轮新的上行。 其次来看化工行业。根据库存周期理论,目前化工行业处于被动去库存的阶段,价跌量涨。从历史数据来看,去库存的阶段一般是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整体产能效率的而过程。化工品平均去库存的时间大约在10个月,目前从第一轮主动去库存开始已经过去几个月,根据库存周期的原理,预计化工品下一轮库存的低点可能在2019年2月发生,此时或会迎来化工品价格的止跌反弹。 最后,来看有色金属行业。金属行业一般去库存的周期略长,为17月左右。本轮主动去库存从2016年12月开始,预计到2019年二季度初,会达到去库存的低点,也可能是有色行业新一轮上涨的起点,可见在2019年大宗商品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 图为2008—2014年与2014年至今两轮原油价格走势对比[详情]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金融周期持续收缩(上)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金融周期持续收缩(上)

      预计2019年全球金融条件将逐步收紧,利率水平提升将对各类资产重新定价,同时提升企业的融资成本。具体来看,美国经济动能减弱,需关注美联储政策是否出现调整;欧元区将谨慎地退出QE,但是有保留刺激政策的可能;日本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基调不变,但是已经开始调整;新兴市场国家紧跟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2019年受美元的压制作用将逐步减弱,但是经济依旧脆弱;2019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保持松紧适度,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包括适当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同时将促进各项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三大攻坚战仍为重点。           全球金融周期逐步紧缩    2018年,全球经济同步复苏节奏被打断,美国经济一枝独秀,而其余国家经济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放缓,使得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挑战,与之伴随的风险事件频发:贸易摩擦多发、欧洲政局一波三折、新兴市场陷入危机、地缘政治风险频发等。在全球风险情绪升温、经济动能减弱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的环境中,我们认为,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同时,由于全球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进入正常化阶段以及流动性逐步收紧,将导致金融周期持续收缩。    从经济增长方面来看,OECD领先指数显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均面临下行压力。同时,2018年11月,国际权威机构下调了对于2018年和2019年的经济预期,其中,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为6.3%,低于2018年预期值6.5%;对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速也有所下调。由此可见,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是市场和机构的共识。    2019年,全球整体通胀水平仍将持续抬升。由于各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中,各国的通胀问题也出现分化。发达经济体将出现小幅回落,比如,美国和英国,但是持续宽松的欧洲和日本通胀会有微弱上行,而新兴市场国家将温和上行,中国CPI将温和抬升至2.4%左右。从整体趋势上来看,全球通胀会出现温和上行,但是通胀压力不大。    从供应量上来看,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供应增速已有所放缓;从价格方面来看,加息意味着全球资金成本的抬升。整体呈现“量降价升”趋势,全球金融周期逐步由宽松转向紧缩。金融周期紧缩会带来融资成本的提升和流动性的紧张。在过去全球低利率的环境中,企业通过举债经营,债务偿还压力不大,但是随着债务量的累积以及未来利率水平的提高,未来在利率水平提升的趋势下,企业偿还债务的成本提高,特别是高收益债。近期已经可以看到,美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高收益债的利差开始回升,并且TED利率的回升也表明市场资金趋紧。   各国的货币政策正常化    2018年,各国货币和财政政策均出现一定调整,其中货币政策的变化更明显,主要发达经济体逐步趋于货币政策正常化,长期的低利率环境逐步改变。我们认为,这一趋势将在2019年表现得更明显,全球通胀压力相对有限,需要注意通缩风险。    近期,包括美联储在内的众多机构均关注利率期限结构,特别是10年期和2年期的期限利差,这一指标在此轮加息中得到市场的格外重视。美联储已释放鸽派信号,市场也大幅下调对2019年的加息预期,叠加美联储主席鲍威尔2019年将通过新闻发布会调节市场预期,在此情形下,经济进入衰退的时间或晚于预期。总体来看,美国经济在2019年出现下行压力,但是经济增速仍会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仍高于潜在经济增速,经济需要逐步回归到合理区间。    根据市场预测,美联储可能最早在2019年春季停止加息,表明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同样处于两难境地,而现在失业率处于长期的历史低点,美联储或更关注通胀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通胀上行压力之下渐进加息至2019年年中,直至利率到达中性,但是之后或因经济增长回落、金融风险积累而暂停加息进程。根据美联储2018年9月议息会议点阵图,2019年预计加息3次。2018年,美联储执行的是“加息+缩表”方式收紧流动性,考虑到加息带来的融资成本提升,以及对新兴市场国家带来的风险,我们认为,2019年美联储加息节奏或放缓,或减少为2次,但是缩表规模可能会进一步加快。    欧洲经济增长在2019年将趋于稳定。从欧洲近几年的增长动能来看,分别受益于油价下行、全球经济同步复苏、货币宽松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改善。2018年,欧洲整体经济出现一定放缓。展望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放缓,而货币政策又逐步退出宽松,油价虽有下行,但是空间较为有限;外部环境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欧洲与美国也存在贸易谈判问题。考虑到经济增长构成主要是居民消费和投资,欧洲经济对内需的依赖将增强。    欧央行虽然退出QE,但是也更关注经济增长,所以退出QE不代表宽松或刺激政策的结束,欧央行将采用其他方式。在货币政策正常化以后,欧洲对于财政的依赖将明显增强,其影响将大于2018年。2018年10月,IMF报告显示,欧元区主要国家2019年的财政赤字和盈余均有所下降。需要关注意大利债务问题、德国大选和欧央行行长换届等问题。    日本将继续保持货币政策宽松,但是操作空间相当有限。货币宽松的主要原因是日本通胀依然远低于2%的目标,日本央行不断推迟达到目标通胀的时间,而现有薪资水平也难以对通胀构成压力,总体货币政策还是保持宽松的基调。操作空间有限主要体现在日本是全球发达经济体中货币政策最宽松的国家,但是2018年下半年以来日本开始逐步对政策进行调整。我们认为,后续的宽松政策将逐步改变,主要原因是日本央行购债规模持续累积,购债空间越来越小,并且负利率对金融机构的副作用一直在累积。其实,在2018年日本央行就已经逐渐开始削减购债规模,减少购买次数,虽然央行称调整购债并不是缩减宽松,但是市场预计在2019年7月的议息会议上日本央行或放弃负利率。    对于财政政策,由于日本政府将在2019年10月再度上调消费税税率,可以视为其政紧缩力度加大的标志。基于历史经验来看,消费税上调将对消费形成抑制作用。为应对这一次冲击,日本已经计划出台10万亿日元的刺激方案应对税率变化,包括对汽车、住房等进行减税和购物补贴,而日本的政府债务已经位于全球前列。因此,日本的财政政策可回旋余地有限,税率的提高还会直接影响2019年的通胀预期水平。    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加息和收紧流动性时,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多数处于跟随状态,以应对汇率贬值压力。新兴市场国家虽然整体尚未达到欧美的过热阶段,但是也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并且抵抗风险能力差异较大。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双赤字国家,如巴西、印尼、墨西哥等。    展望2019年,新兴市场在2018年的“危”或有转机。2018年压制新兴市场的美元和美债在2019年或发生边际变化,受经济惯性和美联储加息的影响,美债利率可能继续上行;美元相对于其他国家竞争力逐步减弱,升值空间有限,美国压力有所缓解。贸易摩擦不确定性依然较高,各国之间爆发新的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加大,但是中美双方的贸易问题可能会给新兴市场提供作为“第三方”的贸易机会。    以政策之盾防内外之患    从2018年年初开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而,随着全球贸易摩擦的发酵,逆全球化悄然生根,同时在我国严监管政策的指导下,金融持续严监管和去杠杆。总的来说,我国在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其影响是带来了我国金融周期呈现紧缩态势,整体经济也呈现小幅下滑,其中内需的不足更是引发市场对经济压力的担忧。不过,后期随着各项政策及时调整,以及在六个“稳”的总方针下,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    展望2019年,全球增长同步放缓已成共识,内部需求压力也将不断加大。在内忧外患下,我国经济将面临更大压力。因此,在巩固前期已有成果的前提下,各项政策的调整将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最重要的盾牌。    外患:艰难困苦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主要的扰动因素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增加了我国改革的难度,同时加重了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这一因素的影响在2019年仍将延续。    外需放缓: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由此将降低外需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外部需求放缓源自于全球经济放缓和金融周期呈现收紧态势。从全球来看,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2019年经济增速均预计放缓,自然会对我国的出口产生明显的影响。然而,全球流动性持续紧缩,无论是美国的主动加息,还是新兴市场国家被动跟随,均进一步抑制了经济增长。    逆全球化思潮:逆全球化思潮的延续令市场担心全球面临“金德尔伯格陷阱”,这将减少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今年以来,由美国所引导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采用规则修正主义等,使得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投资信心受损,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增加。    虽然中美双方决定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两国谈判取得一定进展,但仅是将目前的10%关税不再提高到25%。后续出现极端情况爆发多领域摩擦的可能性不大,而全面缓和也不符合美国对于中美关系的重新定义。整体来看,决定中美贸易关系的重要变量将是202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在此背景下,中美贸易谈判或以不断走向缓和的态势发展。    内忧:玉汝于成    2018年,我国经历了金融周期收紧和内需不足的双重压力。    压力一:在延续2017年去杠杆的政策背景下,由于金融条件快速收缩,导致我国实体企业现金流恶化、融资难度加大,令企业运营困难,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步履维艰。据研究统计,民营企业对新增就业贡献率高达90%,所以民营企业困境关系到了国计民生的问题。在2018年10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更是将稳就业放在“六稳”首位,显示出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    压力二:今年以来,消费和投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速。展望2019年,金融周期收紧有望缓解,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但内需不足仍是我国面临的困局,尤其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将持续给经济带来压力。    消费增速弱势运行    2018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不断创新低;城镇和乡村累计同比也呈现下降态势,显示我国消费需求呈现不足态势。虽然近几年新生业务成长较快,但是网上零售销售自2018年2月以来呈现大幅下滑态势,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从2015年2月最开始的8.2%上升至了2018年10月的17.5%。由此可以看出,2018年消费整体呈现下行态势。同时,由于消费升级,传统的必需品增速也出现了回落,而从消费升级分类品种来看,由于整体占比较小,对消费增速的提升难以起到实质性支撑。    从限额以上消费品占比较大的四类消费品(粮油、石油、房地产和汽车类)来看,除石油及制品当月同比呈现持续向上的态势,其他三类均为下降态势,其中汽车类消费呈现大幅下降态势,并且2018年中同比数值创有数据以来最大负增长。另外,有市场认为,2018年由于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了限制,房地产相关商品消费下行也对消费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我们剔除了房地产和汽车外限额零售同比,以避免两类消费品对限额以上零售同比产生影响,但是我们发现此数据和剔除汽车外限额以上零售同比走势较为一致。因此,可以看出,2018年以来,消费整体下行主要受汽车类消费下降的影响,而房地产相关商品零售同比虽呈现下行态势,但是并未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2018年消费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我们认为,2019年消费仍将弱势运行,甚至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针对消费升级的品种而言,由于整体占消费总量的比重较低,对消费增速的提振难以带来显著作用。另外,对于占比较高的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品,在2018年的上行主要是受到原油价格的上涨,而在2018年10月原油价格呈现大幅下跌行情,所以对于2019年的消费持续上行难以预见。    第二,预计房地产相关消费负面效应在2019年显现。由于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连续下行,并且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自2017年9月开始呈现负增长,在政策持续偏紧的背景下,还要面临前期高基数的影响,均将对2019年房地产下游商品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另外,消费升级也与三四线城市棚改货币化有关,棚改货币化安置使得三四线居民进行了购房、建材消费和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升级,而这一趋势在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减弱下将难以持续。    另外,在前期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刺激下,汽车消费增长使得汽车消费市场透支,也逐渐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换。从汽车消费政策推广来看,未来消费重点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但是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消费总量较低,很难推动汽车消费的上升。因此,2019年汽车消费仍有下行压力。据乘联会预计,2019年乘用车市场仅实现1.2%的增长。    第三,从人口结构变化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来看,对未来消费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人口结构问题从2010年之后开始引起市场关注,具有消费能力的人口数量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迅速下降;老龄化问题从2015年开始逐渐凸显,老年人虽然具有消费能力,但是在消费养老保健和医疗方面的支出能力较为有限,导致整体消费较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8年下降幅度较大,同时RPI(商品零售价格)累计同比则呈现出持续上行态势,由此将对居民的消费意愿造成抑制。    投资下行压力持续    从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2018年投资下行压力给经济增速带来较大的拖累。三大类投资增速在2018年均创下历史或阶段性低点,基本面数据比预期较弱,特别是基建投资遭遇了滑铁卢,主要原因在于基建投资受制于去杠杆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受制于房价的约束。基建的底部运行和房地产的下行共同成为投资难以上行的主因。不过,制造业投资呈现稳步复苏态势,对整体投资下行有所支撑。    展望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较2018年有所回落,压力预计来自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而基建投资我们预计会有小幅回升。    第一,基建投资有望小幅提升。基建投资回升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2018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对加大基建投资补短板的要求,要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不过,我们认为,基建发挥效果比较有限。首先,此前对于政府隐性债务和违规举债等问题进行了严格规定,地方政府的发力空间有限;其次,此轮基建投资的主要方向为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省份的经济体量有限,相应的地方财政对应的基建投资规模也不会很大;最后,资金来源受举债限制,地方政府举债能力有限,同时还面临减税带来财政压力。总之,基建项目有望小幅提升或维持现有水平,但是难以整体对经济起到回升或好转的作用。展望2019年,在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基建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政府赤字率或突破3%,以腾挪更大的空间。    第二,房地产投资高增速难持续。2019年房地产政策有望放松。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房地产调控在2018年贯穿始终,此轮调控已经实行了两年多,成效明显。一二线城市的“限购、限贷、限售、限价、限商”的五限政策使得房价上涨得到有效遏制,投机需求被挤出。    展望2019年,房地产投资表观高增速难持续,房地产政策在后期有望放松。高增速难以持续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土地市场逐渐降温,土地成交额已经出现回落,而土地购置费往往滞后于土地成交额,所以土地成交走弱意味着土地购置费下降,这将对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带来压力;二是房地产企业负债率较高,通过证监会行业分类可以看出,上市房地产企业负债率持续上行,2018年第三季度上升至80.3%,流动比率呈现持续下行态势,所以在行业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对整体房地产的扩张形成制约;三是房企融资情况不容乐观,但是略有改善。    总体来看,2019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或略有放缓,房地产政策有望放松。房地产作为我国常年使用的经济调控工具,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为保证经济在长期预期范围内平稳运行,房地产政策或有局部放松的可能。                         [详情]

砥砺奋进 把握机遇再出发
砥砺奋进 把握机遇再出发

      海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期货)是海通证券控股的专业期货公司,始终秉持“勇担责任、矢志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围绕适应实体经济风险管理、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发展需求,持续创新拓展业务领域。经过十余年发展,海通期货在服务实体经济、深化创新探索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以经纪业务、投资咨询、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多元化综合服务体系,承担起重要的服务实体、投资者教育等职责,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海通期货是业内领先的期货公司之一,是国内三大期货交易所会员、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全面结算会员、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会员、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期权交易参与人,并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作为一家券商控股的期货公司,海通期货控股股东为海通证券。海通期货总经理吴红松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中唯一未被更名、注资的大型证券公司,自2007年以来,海通证券总资产和净资产一直位居国内证券行业前列。海通期货的发展将充分借力股东背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多年来,海通期货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以“勇担责任、矢志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依托母公司海通证券强大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人才集聚平台、技术领先平台、业务创新平台和科学管理平台,持续创新拓展业务领域,加快转型发展。截至2018年12月,海通期货下辖45家服务网点遍及全国主要城市,同时,风险管理公司上海海通资源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资源)为客户提供各类风险管理服务,香港子公司为客户提供全球衍生品市场服务。    而今迈步从头越    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旗帜鲜明、掷地有声。日前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从期货市场来看,在我国改革开放再出发之际,期货市场也迎来了对外开放的元年,伴随着原油、铁矿石、PTA期货国际化相继顺利起航,《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落地实施,同时,期货市场品种体系日渐丰富,投资者结构持续完善,股指期货常态化可期,可以说当前期货市场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海通期货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经过十余年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以经纪业务、投资咨询、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多元化综合服务体系。过去,期货公司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多重红利;在新时期,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面对实体经济日益增长的风险管理需求,以及外资持股期货公司进入后激烈的竞争格局,这些都对期货公司提出了新要求。对此,吴红松表示,海通期货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忧患意识警醒自己,正所谓“而今迈步从头越”,在牢牢守住风险底线的同时,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创新服务模式,切实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加快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下走得更稳、走得更远,为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和保障。   服务实体初心不改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期货市场探索发展30周年,海通期货不断前行,行稳致远。回望发展历程,海通期货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助力实体企业发展。在进入新时期后,业态环境发生改变,实体企业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对期货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吴红松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海通期货始终坚守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心。当前形势下,期货公司必须紧跟市场发展趋势,深入了解实体企业需求,充分发挥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实体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海通资源是海通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排头兵”。2018年,为进一步提升海通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海通期货对其进行了增资,增资后海通资源注册资本为5亿元,综合实力更强。作为海通资源董事长,吴红松表示,以此为契机,海通资源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期现风险管理的基本定位,稳步开展各类风险管理业务,在提供定价服务、协助风险管理、推动企业转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截至目前,海通资源共计为800多家产业客户、贸易商及机构提供期货风险管理服务,其中服务民营企业560多家;累计现货采销近100亿元,期货交易成交额近800亿元,场外衍生品名义本金突破160亿元。通过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工具,海通资源充分整合实体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并将合作进一步拓展到企业上下游,在严密把控货物价格风险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海通资源总经理何相生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某大型化工加工企业主要通过进口船运的方式采购聚丙烯(PP),并加工销售。采购价格需要到港后方能确定,而成品则采用预售模式,并在下达采购订单时至整个船运期间开始进行预售。对于加工商来说,由于船运期间采购成本未定,但相应的成品已与下游确定了销售价格,故而运输途中的价格上涨风险将成为企业管理风险的重点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海通资源通过深入研究企业船运周期及结算方式,灵活运用场外期权与期货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在运输、销售途中的价格进行保护,更好地帮助企业锁定利润。    在具体方案设计中,海通资源将整体船运合理分配为三个阶段:简单运输周期,延误风险准备周期和均价结算周期。在简单运输周期,通过合理运用欧式期权为企业的预售上保险,采购价格上涨超过行权价则赔付,采购价格下跌则放弃行权。由于购买的是看涨期权,在到期日海通资源将持有相应多头头寸。在延误风险准备周期,由于船运会产生延误的可能性,所以需要预留约二周的时间做延误准备。企业需在第一阶段到期前(最晚为到期日)通知海通资源是否有延误,如果不通知则视为没有延误,直接进入第三阶段。在均价结算周期,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结算方式为到港日当周加前后各一周的均价。在此期间的均价上涨风险,海通资源通过逐日平仓多头头寸来对冲,复制在此期间的均价上涨收益。若均价上涨,海通资源补偿企业均价上涨的差额,用以弥补预售价格倒挂的亏损。若均价下跌,则利用预售货物产生的超额收益部分弥补对海通资源的亏损,视同于在此期间,企业做了一笔完全套保,实现了有效的风险管理。    服务实际经济是金融的天职,然而现实中实体企业的真实需求往往表现出个性化及复杂性的特征,无法利用简单的套保来解决个性化问题。海通期货致力于服务实体企业,切实深入企业调研了解需求,并结合自身优势,为企业个性化定制风险管理方案。同时,本项目运用场外期权与期货工具相结合的方式,为实体企业提供“一条龙”风险管控措施,助力实体企业更好地管理风险,锁定利润。    创新协同发展    吴红松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海通期货坚持真正走到客户中去,依托股东优势,加强业务协同,不断创新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方案,真正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和客户共同成长。    2018年,海通期货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立足期货主业,服务实体,通过全面梳理期货工具与优质资源,提取业务关联、资源关联,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协同证券母公司打造了涵盖风险对冲、成本优化、技术合作、资金合作等多板块数十种服务,并通过组合形成个性化方案,充分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仅2018年1—11月,海通期货以现有及潜在产业客户为基础,共计协同证券母公司完成债券融资18单,并带动IB业务权益翻番,达到历史新高度。    据了解,2018年海通期货为证券母公司增加协同收入超过1亿元,目前和集团、风险管理公司以及内部的创新协同发展已成为海通期货利润增长的新引擎。在风控方面,创新协同发展自初期就接受集团风控与期货风控的严格把关,以“精准发掘实体需求、合理服务实体要求”的展业标准,把关每一笔业务,审视每一次探索,指导每一步前行。海通期货按照“行稳致远”的要求,始终如一地坚守初心,全力打造实体服务的新旗舰。    备战新品种  拥抱国际化    2018年12月10日,乙二醇期货合约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乙二醇作为聚酯的主要原料,具有下游需求量大、进口依存度高、价格波动剧烈等特点,因而产业链上下游对于乙二醇期货上市的呼声不断。在上市之前,海通期货研究团队撰写了乙二醇期货上市投资备查手册,帮助客户了解乙二醇新品种基础知识、合约相关细则、期货工具运用方法等等。同时,海通期货举办了两场乙二醇新品种线上培训活动,两场线下推介活动,就期货合约内容、产业链基本面相关知识等和客户进行了交流,上述活动受到了各方高度评价,为后期业务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海通期货研究团队深入产业链调研,了解聚酯产业链实体企业的诉求,积极拓展乙二醇产业客户,在调研过程中对聚酯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提供了套期保值风险管理咨询和培训。    国际化方面,随着股指期货上市交易,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获准参与,海通期货国际业务开始起航。8年来,海通期货在国际业务领域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发展道路。2018年,伴随着期货市场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海通期货进一步拥抱国际化,不断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    据了解,海通期货依托于在国内市场坚实的客户基础,客户群体从国内主要保险、证券、银行、基金等大型金融机构,拓展到QFII、RQFII等多元外资背景客户,一步步积累了包括QFII、产业、国际私募管理机构、对冲基金、二代客户、国际商贸公司等在内的各类型客户,交易品种几乎覆盖国内期货交易所的所有品种。    经过多年积累,海通期货拥有一支既富理论造诣、又经受过市场锤炼的专业化服务团队,他们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国内外资本市场长期从业经验、崇高的职业操守和对衍生品事业的高度热情,从销售、研究、运营等各个层面为客户量身打造个性化服务方案,建立了“专人专项、高效精细”团队式精英服务。同时,海通期货凭借业内领先的IT系统,快捷的交易速度、强大的处理能力,以及高效、个性化的服务,帮助国际客户更加安全放心地进行交易。    此外,海通期货积极利用香港子公司平台,不断加大发展境外业务的力度。目前海通期货香港子公司可进行期货合约交易及就期货合约提供意见,具备为各类型期货市场客户服务的能力,在服务境内客户参与境外市场及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勇担责任做行业典范    吴红松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海通期货始终将社会责任视为公司重要的组成部分,致力于为各方创造价值,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为国家扶贫攻坚积极贡献自身力量,则是海通期货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按照党中央号召和证监会要求,海通期货在协会、交易所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和保险公司、银行等合作,发挥风险管理专长,重在通过“造血”的方式,将产业扶贫同扶智、扶志紧密结合,不断加大资金与人力投入,真正帮助当地产业发展、农户脱贫,为扶贫工作积极贡献海通力量。    2018年,海通期货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包括参与中期协“长期再携手”活动,捐资助力陕西延长县红薯经济产业发展,参与由工行牵头的金融联合创新活动,为陕西延长县捐资用于开展苹果“保险+期货”项目,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效。同时,海通期货积极参与各大商品交易所“保险+期货”项目,为多个国家级贫困县提供定制化的场外期权风险管理服务。此外,在“扶贫扶智”方面,海通期货在国家级贫困县开展多场金融培训。    截至目前,海通期货在协会、交易所等大力支持下,与延长县等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累计为11个国家级贫困县提供定制化的场外期权风险管理服务,覆盖橡胶、白糖、鸡蛋、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项目名义本金超过3.6亿元。在此过程中,海通期货累计向贫困地区投入近1400万元,争取各大商品交易所支持约1100万元,公司自有资金开展场外期权约30万元,同时,直接向贫困县捐款约200万元,工会采购贫困地区产品约40万元。上述帮扶项目及资金在当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认可。此外,海通期货持续开展各项投资者教育工作,把投资者教育渗透到公司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努力培养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期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未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海通期货将牢牢坚守服务实体的初心,严守风险底线,持续打造合规高效的行情、交易、服务平台;深入实体企业,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研究、套保、定价等服务;优化交易策略,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优质的资管产品;强化业务协同,与证券母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等联动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把握开放机遇,借助香港子公司“国际化”平台,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详情]

新年寄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年寄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原油期货上市交易,铁矿石期货、PTA期货先后引入境外交易者,期货业扩大开放政策落地,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经形成。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再出发、迈向新征程的起始之年。值此新年到来之际,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王明伟、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姜岩、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陈华平、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李正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董事长胡政、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董事长孙才仁通过《期货日报》发表新年寄语,在新的一年里,深化改革和创新,扩大开放,建设工具齐备、功能发挥充分、运行安全高效的期货市场,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期货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姜岩: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跬步千里、砥砺前行。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上海期货交易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期货市场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展的广大投资者、会员公司、金融机构、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和美好的祝福!    2018年,上期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中国证监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进上期所“三五规划”落地,推出了首个国际化品种原油期货,上市了保税380燃料油期货、纸浆期货及铜期权,上线了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一主两翼”多层次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一年来,市场稳健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市场国际化取得突破,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能力日渐增强。    2019年,上期所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进博会期间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会党委的决策部署,不忘初心、攻坚克难,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将防范化解风险摆在第一位,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把为实体经济服务、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和上市新的衍生品,进一步丰富产品层次,加快推进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建设一个衍生品工具齐备、功能发挥充分、运行安全高效的期货市场,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期货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    郑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陈华平:    天地春晖近,日月开新元。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郑州商品交易所全体员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郑商所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和良好的祝愿!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过去的一年,在中国证监会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会党委决策部署,以提高产品运行质量为主线,强党建、严管理、推开放、促发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对外开放取得重要突破,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赓续前行,奋楫争先。新的一年,郑商所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的“三大任务”,把“六稳”要求贯彻到郑商所工作各方面,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下大气力狠抓产品、业务、监管和技术创新,加快推进郑商所市场对外开放,努力推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衷心祝愿2019年期货市场取得更大发展成绩!衷心祝愿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李正强: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大连商品交易所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大连期货市场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祝福!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大商所成立2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并寄语大商所5周年,也是大商所实现由单一、封闭商品期货交易所向多元、开放综合性衍生品交易所战略转型的决胜之年。一年来,大商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证监会系统2018年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保稳定、抓管理、促转型”,着力推进各项重大改革创新:铁矿石期货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商品互换业务顺利上线,大商所初步实现“多元开放”战略转型,形成了既有期货又有期权与互换、既有场内又有场外、既有境内客户又有境外客户的市场发展新格局;乙二醇期货成功上市,玉米期权上市获批,生猪期货立项,现有合约规则持续优化,大商所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进一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推出“农民收入保障计划”,推进高校期货人才培育项目,产业服务和市场培育迈上新台阶。    新担当承载新时代,新作为闪耀新征程。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面对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复杂形势和国际贸易新情况新格局,新的一年,大商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中国证监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按照“巩固、充实、提升”的工作方针,牢记习总书记嘱托,担当作为,砥砺奋进,深化战略转型成果,开启全面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新征程,更好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市场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政:? ?    万象更新辞旧岁,砥砺奋进谱新篇。过去一年,金融期货市场建设和中金所事业发展得到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和中金所全体干部员工一道,向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祝愿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改革潮涌,激荡神州,2018年是波澜壮阔、值得铭记的一年。举国上下隆重庆祝了改革开放40周年,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奋进新时代的步伐愈加从容坚定、铿锵有力。中金所全体员工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备受激励,作为共同书写改革开放更加壮丽新史诗的建设者感到无比自豪。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年来,在中国证监会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中金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稳妥有序地对股指期货交易安排进行优化调整,促进市场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成功上市2年期国债期货,为进一步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提供有力支持,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开放和脱贫攻坚战略等方面也取得了建设性成果,为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做出了应有贡献。我们深知,金融期货事业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我们深信,中流击水非奋楫不能进。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义无反顾、日夜兼程,在不懈奋斗中勇敢向前。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再出发、迈向新征程的起始之年。中金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锐意进取,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推进金融期货市场改革开放,拿出一批实实在在的措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更好服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运行,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    中国期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王伟明: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期货业协会向所有关心支持中国期货及衍生品行业健康发展,支持关心协会工作的各界朋友及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和祝福!    2018年是中国期货市场稳步发展的一年,是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在中国证监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期货业协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自律、服务、传导”为基本职能,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服务国家“三大攻坚”战略等各项工作要求,在行业自律、会员服务、人才培养、投资者教育、信息技术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必将是期货市场进一步深化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一年。我们将全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做好会员自律管理和服务,投资者权益保护,切实围绕实体经济需求、监管转型、风险防范、会员发展等各项工作,努力营造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的自律管理环境,为我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    律回春渐,新元肇始。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向长期支持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以及广大投资者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最诚挚的祝福!    岁月流转,镌刻下中国期货市场不断发展的足迹。201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稳妥推进,原油期货上市交易,铁矿石期货、PTA期货相继引入境外交易者,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迈出坚实步伐。    2018年,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在证监会的统一领导下,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政治站位,持续强化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队伍建设。顺应金融市场新形势和新要求,着力提升监测监控工作科技化水平,深化细化和加强期货市场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期货市场和期货机构监测指标体系,丰富和延伸监测领域,有效服务全面从严监管和对外开放。    新的一年,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将继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践行“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证监会党委决策部署,继续以服务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为着眼点,拿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聚焦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不断增强服务大局的主观能动性和实战能力,为中国期货市场改革开放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详情]

原油:2018变脸之迅速 2019寒冬过后春天会否到来?
原油:2018变脸之迅速 2019寒冬过后春天会否到来?

       2018年,原油价格走势可谓波澜壮阔,前三个季度的牛市行情只用一个多月就出现了快速的回撤,本以为国际油价上演了“我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的折返行情,谁知在供应压力之下,OPEC+的减产协议也未能挽救跌势,12月中旬WTI领跌再下一城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油价还有地下室,而就在2018年最后几个交易日油价又上演近乎10%的单日大涨,市场变脸之迅速让人感叹。     回顾整个2018年,主要的矛盾点仍然集中在供给端,供给端又围绕着增产和减产进行博弈。增产的主力军仍然是美国,其次是沙特和俄罗斯,以及低调做人的伊拉克等输出国,减产的主力军是伊朗和委内瑞拉。需求端主要矛盾点来自于中美的贸易摩擦引发的宏观环境加速恶化和汽柴油需求的分化。库存的问题在于,上半年良好的去库存势头没能在下半年守住,库存的大幅度增加出乎市场意料。而进入年末宏观层面经济忧虑对投资者心理影响进一步扩大了油价波动,行情不稳定也使得基金经理们比较难操作,减仓避险使得原油价格暴涨暴跌的次数更加的频繁。 2018年的原油市场已经告一段落,本文从供需、宏观、价格、资金行为和投资者心理来对2019年原油价格走势进行展望。 供需层面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供应端毫无疑问陷入了囚徒困境。不管是EIA、IEA还是OPEC,均在其报告中指出了当前市场的悲观,未来价格到底会如何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OPEC和俄罗斯的合作程度,OPEC+未来的减产执行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价格的走势。当前原油市场的供给端,话语权都集中在美沙俄这三个国家当中。 其中,美国是增产的一方,这个确信无疑,并且在未来美国的原油产量仍将会继续大幅增长。到2019年,随着美国输油管道的成型,美国原油将会大量充斥市场。 沙特目前来看是坚定的减产方,在12月份产量下滑50万桶的同时,沙特将继续努力推动OPEC国家的减产行动。目前来看,OPEC的减产执行率应该会比较好,沙特也已经坚定了减产的决心,其他国家也有望通过削减产量来维持国内财政支出的平衡。 俄罗斯是这三个国家的摇摆方,最终的减产执行率还是值些怀疑的,俄罗斯从一开始就在产量削减上存在问题,现在更是说因为冬季的原因导致减产困难。俄罗斯产量在未来下滑是肯定的,但估计难以削减到规定的额度。 2019年,原油供给端的故事将主要围绕这三个国家进行,未来不管OPEC+做出何种努力,全球供给的整体增长是难以改变的事实,尽管OPEC+的减产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这一结果的到来。根据EA和EIA的数据,EA对未来的预期相对乐观,认为供给增长将会在90万桶/天左右,EIA就相对的悲观,认为供应增长将达到200万桶/天。     供应端的增长是事实,2019年需求增速放缓恐怕也难以改变。 虽然中美两国都在酝酿着减税政策,但是中美的贸易摩擦和英国脱欧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的原油需求。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大背景下,19年的原油需求难有乐观表现。 另外,汽柴油裂解价差的分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球需求的增长。虽然柴油裂解价差一直相对较好,但汽油裂解价差已经差到不能再差了,特别是中国汽车需求停止增长更是为汽油市场蒙上了阴影,伴随着美国轻质原油的增产和OPEC中质重质原油的减产,未来这种汽柴油之间的分化恐怕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对于炼厂来说,过剩的汽油将会严重拖累炼厂利润,炼厂的整体开工率自然也就难以大幅度的增长。 根据三大机构及EIA的数据显示,明年的需求增长将在130万桶/天左右,比2018年的增长速度下滑大约30万桶/天。如果按照EIA的悲观预测,原油市场2019年仍会呈现供应过剩局面。     通过对供应端和需求端的分析可以发现,2019年原油市场的表现主要变量仍然在供应端。OPEC+减产执行情况、美国增量以及伊朗制裁等不确定性让供应端充满了变数。 但原油市场的季节性又让投资者对2019年一季度的油价触底反弹充满期待,全球炼厂开工率回升将带动需求回暖,而且2018年9月以后原油市场持续超预期的累库之后,随着1月份开始执行减产协议,库存压力有望就此减缓,供需局面得到改善,这为油价止跌反弹创造了机会。 宏观经济拖累需求前景 全球经济的发展是原油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对经济的担忧会令原油市场出现恐慌。在经济高涨时期,供给的变化通常是利多有效利空无效。当供给出现了增加,看多情绪浓重的市场会选择忽略,而当供给减少时,市场信息会被不断的炒作,价格便会继续攀升。当经济低迷时正好相反,多头想要扭转价格的颓势就需要更多减产并且落到实处才可以。         对于未来的经济预测,大摩还是认为相对的观,尤其是2019年,大摩预计美国经济的发展将会远远低于市场预期,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也是同比下滑,这就是全球宏观情绪最近担忧的事情。随着近期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之间暗潮涌动,经济的低迷预期被持续的放大,未来,或许仍然没法将宏观经济作为油价利多的因素之一。   道琼斯指数       对2019年全球经济的表现来看预期普遍悲观,新兴国家的经济降速已经是既成事实且难有改观,同样以道琼斯为代表的股市崩盘风险因其巨大的不确定性困扰市场。尤其是在投资者信心脆弱阶段,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都极容易引发市场恐慌。从2018年12月宏观经济层面对油价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股市创纪录的月度跌幅重挫油价可以看出,总体而言2019年宏观经济层面很难给油市注入走强能量。 油价对原油产业的反作用 回顾2018年9月,当布伦特油价突破80美元大关之后,全世界的原油主要输出国几乎都全力增产,纷纷录下创记录的产量。高油价为原油增产提供了充足马力,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灾难性的下跌。高油价会刺激原油产量。同样的反过来低油价呢?显然没有人愿意便宜卖油。目前WTI最低探至接近42美元,布伦特在减产协议背景下表现略好但也低至50美元,从原油价格空间上看40、50是绝对的低油价范围,2015年的低油价时代并未走远,看看美国页岩油的成本支撑、原油主要输出国们的财政平衡成本、另外还有我国成品油定价体系里40美元的地板价等等,总之油价跌至当前低位为后期筑底行情提供了另一个比较“硬”的理由。 地缘政治、大国博弈到达新高度 在共和党中期选举拿下参议院之后,特朗普有机会继续执行他的中东政策,未来的地缘政治环境,可能会更加不太平。 未来的中东,仍将是不可控因素的主要来源。沙特的卡舒吉事件从美国的处理方式来看毫无疑问是其对中东地区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伊朗问题也是未来行情变化的不可控因素,半年的豁免之后,美国是否会履行诺言将伊朗的出口量降至0。倘若美国遵守诺言,不排除伊朗会做有更为激烈的反应来进行报复。 除此之外就是中美、美俄之间的大国较量充满了变数,总之,2019年的地缘政治和大国博弈将会变得更加复杂,中俄土伊与西方阵营的对立很难缓解,而这也正是油价难以去量化判断的地方。 对此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评论道:“全球超过70%的能源投资将由政府推动。因此,传递出的信息很明确:全球能源的命运依赖于政府所做出的决策和政策。”原油绝不仅仅是商品,它背后承载了大国间的利益博弈。因此最终的价格走势还需要密切关注国际政治关系的演变。 资金行为和投资者心理对油价的作用 2018年11月原油市场出现了3次单日大跌行情,事后市场解读大量的虚值看跌期权被迫在期货市场做卖出保护,巨大卖压击垮市场触发止损盘进一步加剧了下跌。可见金融市场自身的力量已经对油价产生了重大影响。12月18日原油再次大跌,对此国际投行认为,石油市场中的程序化交易是油价持续暴跌真凶,此类交易通常基于价格模式进行买卖,忽略基本面的信息,这可能会放大价格的单向移动,因为程序化交易专注于追随市场趋势,简单来讲是尝试寻找阻力最小的方向突破,若没有人勇敢地站出来逆市交易,在多头缺失的情况下,市场确实极度容易被“情绪”带跑。从而生成极端行情。显然在当前阶段下,连续的暴跌已经让尝试抄底的资金变得更为谨慎,宏观经济忧虑和供应过剩等利空在投资者心里不断放大,让投资者难以对市场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估。基于以上因素尽管价格已经打至低位,油价的复苏仍然变得日益困难,因为投资者的信心需要时间来逐步恢复。 行情展望 2018年四季度的暴跌行情已经扭转了过去3年来的慢牛格局,笔者认为2019年一季度原油价格将以筑底寻反弹为主,二季度或有年内高点出现,随后的三四季度将再度转弱。整体而言价格大概率将会遵循季节性走势进行,即一、二季度总体会相对强势,但三、四季度油价将以回落为主。 在这个季节性基础上,再叠加上OPEC减产的利好和对于未来市场变化的预期。2019年,笔者认为主要矛盾点还是集中在供应端,但是目前的问题是,供应端的变量目前来看比较难预测,因此2019年的变量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1.基准行情:OPEC+减产执行良好,整体执行率在80%左右,美国依然是原油产量的主要增产方,委内瑞拉供给稳定,伊朗产量继续下滑,上半年在OPEC供应收缩的带动下,全球供需维持着基本的平衡。由于价格的回升,下半年减产执行率开始有些松动,但整体仍维持在60%以上。这种情况之下,预计2019年布伦特油价四个季度的均值大约在61、66、63、59美元。 2.极端利多:伊朗问题持续发酵,美国对伊朗的出口严防死守,OPEC+减产执行率良好,且美国产量增长的速度大幅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取得一定的进展,全球市场开始供需趋紧,现货贴水不断升高。这种情况之下,预计2019年布伦特油价四个季度的均值大约在64、72、69、66美元。 3.极端利空:伊朗问题没有实质性变化,美国继续给予进口国豁免权,美国原油产量大幅增长,其他地区产量也出现增长的趋势,OPEC+减产执行率只有60%左右,各产油国减产执行情况不理想。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全球宏观环境进一步恶化,原油需求受到极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之下,预计2019年布伦特油价四个季度的均值大约在60、56、53、50美元。(作者单位:海通期货)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详情]

新年寄语: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新年寄语: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内忧外患,2018年已经收官, 跨年寒潮“压轴”席卷大江南北, 依然一笑作春温, 我们皆是逆旅行人。     2018年初,各大券商展望“新年新高度”, 只可惜,猜中开头却无一猜中结尾。 中金“2018十大预测”错了九个半, 投资A股两位数(负)收益实现。       “感谢某公号转载我的预测,让大家知道像我这样的普通中国人,在2018年年初对世界和中国有怎样的憧憬、在年底又有怎样的失落。”中金王汉锋一席回应,陪我们一起度过了“戏剧”般的一年。   这一年,俄罗斯世界杯激情燃烧夏季, 中美贸易摩擦“硝烟”升起, 特朗普能折腾又会演戏, G20中美达成经贸共识又埋下伏笔。   这一年,全球“口红效应”又现, 美股是否“M顶”引发了口水战。 国内地产从“过热”趋于冷静, “炒房团”各地难再见。   这一年,资管新规尘埃落定, 私募参与场外个股期权仍被暂停,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资产管理行业终究要回归本质。     风水不停轮流转, 今年股民率先倒在阵前,  “债券狗”们窝里偷着乐, 不经意间,管理期货策略惊艳四座。       期货品种成交量略清淡。 “阿尔法狗”逼迫人工高频往回走, 量化策略一点一滴打江山, 市场主角日新月异正在改变。   这一年,“吃瓜”群众没少围观。 苹果、PTA行情十分惹眼, 文华财经收费头条占个遍, 外资私募捋起袖子把活儿开干。   这一年,保税380燃料油挂牌上市, 2年期国债低调撒花, 股指恢复常态路上已走三步, 铜期权、纸浆、乙二醇先后到台前。   这一年,是期货市场国际化的头一年, 原油终于“开花结果”欢天喜地, 铁矿石、PTA把脚步迈起, 境外机构有的进场、有的学习。   期货公司经纪业务在下滑, 资管政策趋严锋芒只好收敛, 风险管理公司一马当先敢把大梁担, 国际业务继续稳步向前。   金融收紧向实体经济转换, 尽管路途仍有重重考验, 但带领中国经济脱虚向实, 政府决心一如壮士断腕。   十年一梦,有梦想、最闪亮, 2018年没有金融危机只有恐慌情绪, 2019年的航船已经起航, 你悬着的心是否依然未敢安放?       黑天鹅、灰犀牛,债务违约常常有, 有风险、要警惕,经济何时有转机? 美股高挂半空中,A股难言何时底, 一句话,我们处在不确定的时代里。       原油跌,中石化苦难言, 锅归谁?真相还待浮出水面。 新一年,股指操作留出空间, 最大分歧莫属黑色小伙伴。   看前方,20号胶在挥手, 国际化继续走,贸易摩擦何时休? “年终礼包”,玉米、棉花与天胶共迎, 三大期权征求意见,恭祝新年喜相逢!   2019年,中金所有看点, 国债期货翘首把银行、保险盼, 股指期货恢复常态有点儿慢,  相关指数期权能否先扬帆?   做交易,每天都得自我体检, 人工智能全面在线, AI挥起武器一战再战, 四大行进军私募大戏即将上演。   私募江湖向来风云多变幻, 过去一年多数哭惨, 知名私募纷纷清盘, 新一年,看天吃饭还是背水一战?     世事如此多艰。 有敞口,衍生品帮你管理风险, 俱往矣, 期货行业还得再攻坚克难。       钟声一响,2018年已经打包装箱。再见了,2018年!虽然你又带走了一年的青春,但你也为我们留下了人生的经验。   这一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美贸易摩擦这一历史性事件,让我们国家在宏观经济层面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许谈判是一条“长征之路”,也许前方道长且阻,而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和国运都将紧紧相连。   苏轼有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平平常常是一辈子,上天入地也是一辈子,不如豁达、再豁达一点。   2019年,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性,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挑战。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烈日灼心怎敌壮志凌云?愿你有感受幸福的柔软,也有跨越屏障的刚强,砥砺奋进、继续向前!(本文部分图片为光大期货副董事长田亚林摄)     [详情]

2018年玉米市场岁末“寒意浓” 2019年又会怎样?
2018年玉米市场岁末“寒意浓” 2019年又会怎样?

       2018年末的农产品市场,颇有几分寒意。2018年,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诸多变化,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更是让农产品市场经历了不小的跌宕起伏。年底将至,随着中美和谈的回暖期到来,玉米等农产品承压下跌,利空氛围使期货行情承担较大空头压力。2019年,分位于太平洋东西两侧的巨人博弈又将进入新篇章,尽管仍然有诸多不确定性,但未来必然还将成为主导农产品市场起伏的重要元素。送别2018,迎来2019,作为当前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玉米又将会演绎出怎样的故事,市场仍在拭目以待。 生产面 2019年,预计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必然会出现实质性减少,黑龙江省玉米大豆种植将开启新的格局和篇章。 为更好优化产业结构,弥补我国大豆产量水平薄弱的短板,2018年我国就已计划重新调整大豆、玉米的种植结构。重点计划改变和修正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大豆种植比例。但鉴于中美贸易摩擦时,我国农户已经着手开始春播规划,并且2017年玉米种植收益另也确实带动了农户积极性,相关的规划和要求公布时效上略有滞后,导致当年未能达到足够的修正效果。随着2018年我国大豆、玉米补贴政策出台,黑龙江省大豆补贴上升至320元/亩,玉米补贴则仅有25元/亩。若按此水平计算,种植大豆收益将略好于玉米,至少会同玉米持平。如果2019年仍旧按照这样的补贴政策施行,2019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必然将出现一定程度调减。作为我国大豆种植的最优势产区,黑龙江省有数百万乃至千万亩玉米种植面积相应转变为大豆面积。参考统计局2018年玉米数据,我国玉米生产面积6.32亿亩,测算下,保守预计2019年我国玉米面积或在6.2亿亩以上,产量减少300—500万吨。 不过,实际的变动程度还将充分考量未来一段时间相关农产品的市场盈利状况,会有变数存在。其一,如果至春节前后,我国东北新玉米售卖状况依然不佳,价格不能很好转变为有效收益,则可能使农户心理进一步受挫,转而在2019年选择种植大豆积极性上升,导致玉米面积进一步缩水;其二,至春播前,中美贸易关系出现实质性转折和重大利好,中美大豆贸易关系回归如初,这或导致我国短时间内暂时进放松大豆格局的调控,同时相应减少大豆补贴水平,种植户不得不仔细重新考量大豆和玉米的种植收益关系。当然还可能会有一些天气因素在内。综合对比来看,第一种可能性发生概率似乎更高一些,实际情况有待进一步等待和确认。 相关额外因素对生产面以及行情的影响 除了政策外,近两年对玉米市场影响比较敏感的就是天气,尤其再生产过程中。近几年来,虽然厄尔尼诺拉尼娜等现象不断反转,但实际上,全球主要农业产区受影响最明显的是全球气温不断升高,以及带来的天气干燥和干旱效应。2018年我国玉米生产就遭遇了较为明显的旱灾,但好在部分地区种植面积提升,因此多数机构仍倾向玉米受损程度可控,总体产量未明显下降。2019年,这样的干旱题材可能还会发生,尤其在辽宁、华北一些容易经常性发生高温且少雨的产区,尤其一些灌溉薄弱的产区,天气炒作将给玉米期货带来一些看多的机会。除此以外,考虑今年秋冬季节我国华北、东北一带降水量较低,因此有待关注春节前后相关地区的降雨雪情况,以及是否可能在春汛期间发生过湿或者涝害,这又将对粮食流通以及种植品种选择形成叠加效果。 需求面 近几年,受我国饲料消费以及玉米深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玉米整体需求水平不断提升。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我国玉米需求每年呈明显增加的趋势。综合来看,其年度增量在2000万吨左右,其中饲料需求增量高于深加工消费。2017年,我国玉米的饲用工业需求占了总量的近9成。2018年部分机构调整了历年的玉米产需数据,虽然各机构给出的分析数据有一定差距,但预计2018年饲用玉米需求带动13000万—19000万吨,工业消耗在7000万—8000万吨之前。如果按照以往增长幅度,叠加种用及其它消耗,2019年我国玉米需求水平可能达到2.4亿—2.7亿吨。从各机构数据统计情况看,业内普遍认为2019年我国玉米产需缺口在3000万—5000万吨。 玉米需求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猪瘟疫情或打压玉米需求增加预期。 下半年来,非洲猪瘟疫情不断发酵,2019年生猪产业很可能导致玉米需求悲观化。虽然从目前官方数据中,整体看疫情对我国生猪的存栏、补栏等影响有限,但最近有机构考察过程中发现,一些疫情较重的地区,其目前生猪养殖现状非常不乐观。调查数据显示个别区域生猪存栏量或锐减50%以上,生猪价格甚至跌破5元/斤。由于生猪限运等因素,待宰生猪一直育肥到400多斤但仍看不到局势转机。恶劣不堪的现状,导致部分养殖户信心丧失,一些已经开始宰杀生猪并减少存栏水平来使猪场维持运转,生猪补栏意愿更是降至冰点。 目前猪瘟的疫情已经从产区蔓延至销区,全国性扩散蔓延形势严峻,生猪禁运措施使产销区猪价差距进一步拉大,受制于资金链等因素,必然将加速规模较小的养殖单元认亏离场,而存栏生猪减少后对饲用玉米的影响预计将在2019年进一步显现。即便业内广泛认为生猪行业的衰弱将带动禽类养殖兴旺,一定程度上弥补饲用玉米的缺口,但至今仍缺乏足够有效的数据来予以证实。疫情影响下,生猪养殖企业和个人仍在行业的寒冬中苦苦挣扎。 目前一些机构的年报中,已经将我国2019年饲用玉米需求由过去几年的年增幅1000多万吨,下调至增幅数百万吨。如果再悲观一些,2019年饲用玉米需求量或难再形成增幅,饲用玉米消费量或维持与2018年较为同等的规模。 但转机也并非没有。除了当前疫情的控制手段,2019年国家是否会出台相应措施来维持行业运转也存在一定可能。比如加快生猪的国有行为冷冻储备,建设冷库来保持产区猪肉的存量,这将有助维系生猪产业的资金链,并且带动行业实现有效周转,提振养殖信心。早先业内已有类似传闻,但实际进展有待年后进一步观察。 近几年,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广泛布局,深加工新增产能预期提升成为玉米需求的一只强心剂。但新增产能是否能够全面转为新增需求,有待研判。2018年,国际木薯粉价格暴涨,玉米淀粉价格优势显露,国内淀粉出口势头强劲。但最近东南亚木薯粉价格也开始进入回落期,并且受制于糖料等行情影响,传闻泰国等一些国家开始加大木薯的种植和生产,预计2019年,国际木薯粉价格仍有进一步回落的压力。反观我国,过去一段时间,国内玉米原粮价格持续上涨,部分深加工加工利润开始缩水,2019年,在原粮价格高企模式下,玉米淀粉较木薯粉是否仍有价格竞争优势,值得商榷,但如果国家参考往年出台相应补贴政策则另当别论。另外一个相关联的燃料乙醇行业发展前景也很不错,考虑我国积极推进燃料乙醇的应用,按照汽油中10%的添加水平,未来几年我国燃料乙醇需求仍有较大的缺口。但这样的缺口很有可能被庞大的去库存稻谷所挤占,而且之前有传闻我国可能会从美国将进口数百万万吨乙醇,这样来看的话,玉米在乙醇需求发挥的空间似乎并不大。 所以综合来看,2019年我国玉米需求水平潜力或有限,某些行业和领域的需求可能需要打折计算。 中美关系和玉米进口 不管供需如何,2019年玉米的行情一定绕不开中美贸易关系。 从G20峰会后媒体公布的部分粮食贸易协定轮廓看,未来我国可能会采购相当一部分美国玉米及相关产品,数据显示约2000万吨,这也是导致我国玉米期货全面下行的重要原因。最近,我国储备企业已经着手采购300万吨美玉米用作国储,此外前几日我国还调整了一系列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降低了杂粕等产品的关税税费。所以不难想象,2019年,不管是不是采购美国货,我国农产品进口政策有望宽松。 对于玉米市场而言,采购数百万吨储备用玉米,对当下行情不构成直接影响。但考虑到大麦、高粱、DDGS等替代品目前对我国玉米仍具备较明显的价格优势,预计2019年进口环节还将给我国玉米行情带来阶段性压力。 从时间阶段看,当下至春播之前,国内玉米仍有上市销售和变现的需要,站在农户售粮角度考虑,实质性的进口行为恐怕不会发生。同时考虑到我国仍有近8000万吨临储玉米存在去库存需要,在尽量不影响玉米市场的前提下,相关产品的进口计划可能以小批量、多批次的形式逐渐流入。虽然新玉米价格难以抵挡进口优势,但2019年能够与进口玉米品种形成同台对手局面的很可能是临储玉米,在价格等方面的博弈上应该也许不会太被动。 理性谨慎看待中美贸易关系 G20峰会以来,中美贸易谈判已历史近一个月,目前来看,双方也都展现了善意之举,我国重新进口美豆,特朗普也不在叫嚣给中国提高关税压力。但从目前来看,似乎尚未达到妥善解决双方诉求的程度。受和谈影响,国内豆粕一路下跌,但CBOT大豆却没能一路上涨,这或者反映了资本对中美贸易关系实质性改善仍比较谨慎。前不久的孟晚舟事件以及美国积极主导推动的和日本等国家的单边贸易谈判来看,当前美国政府可能仍有自己的小算盘。 从国家发展和博弈层面说,我国不可能不考虑自己市场而进口大量甚至过剩的美国农产品;美国政客又是否会充分考虑美国农民以及经济层面的诉求,放弃有色眼镜和强硬立场转为合作共赢,也很难预料。希望到3月份谈判结束时实现美观的成果,但这也并非表明未来不会发生变数。而如果真得发生变化,对玉米行情来说,可能将形成一轮新的阶段性牛市。 综合来看,虽然产需缺口仍在,但受需求端变化以及进口等因素影响,2019年我国玉米整体供需局面或较之前预期进一步宽松,但各环节又都存在各种变数。鉴于当下中储粮入市展开玉米收储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深加工补贴等利好,玉米行情又获暖风。且目前农户售粮心理也未出现完全崩塌,现货玉米行情或难发生更大的回落,至春节前,玉米价格或小幅波动发展。2019年,市场将迎来临储粮拍卖、玉米及替代品进口以及猪瘟发酵等事件,在不同时间段将给市场走势带来新的影响。没有高价,抑制高价。考虑到未来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过分看多或者看空市场似乎都不太可取,在缺乏足够风控和保值的手段前,适时把握进场时机及时获利不失为一种好的操作思路。(作者单位:中华粮网)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详情]

2019有望破局 纸浆要走出泥潭?
2019有望破局 纸浆要走出泥潭?

     2018年是宏观经济风险集中爆发的一年,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全面爆发的一年,造纸行业遭遇“寒冬”。但2019年将是破局的一年,经济形势有望触底反弹,造纸行业在下游补库预期下,需求得到提振,纸浆价格也有望走出泥潭。 一、2018年造纸业寒风萧瑟 1.造纸业总量运行情况 截至2018年10月份,我国造纸行业生产累计数据:纸及纸板9735万吨,较去年同期产量减少897万吨,下降8.4%;截至9月份,纸浆1053万吨, 较去年同期产量减少225万吨,下降16%;纸制品4236万吨,较去年同期产量减少1219万吨,下降22.3%。 产业经济指标方面,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8年1—10月规模以上制浆造纸及纸制品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明显差于去年,特别集中在利润和库存: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166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461亿元,下降11.1%;全行业利润完成657亿元,比去年同期数据减少192亿元,下降22.6%;全行业总库存608亿元,比去年同期数据增加118亿元, 增长24.1%。     对市场行情影响很大的数据是企业库存,2018年基本上全年都在增加,而过去的年份,5、6、7、9月份一般是下降的,从而使得库存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纸浆进口方面,累计到10月份,共计进口纸浆2079万吨,同比去年1944万吨,增加135万吨,增幅6.9%;其中漂针浆累计进口827.43万吨,同比去年659.28万吨,增加168.15万吨,增幅25.5%;漂阔浆累计进口949.06万吨,同比去年856.36万吨,增加92.7万吨,增幅10.8%。 2.产业链价格综述 在总量明显萎缩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在价格方面,整个产业链几乎全面回落。 下游方面:华夏太阳铜版纸(105g)市场价从年初的7425元/吨下跌至目前的6450元/吨,下跌975元/吨,跌幅13.2%;华夏太阳双胶纸(70-100g)市场价从年初的7575元/吨下跌至目前的6550元/吨,下跌1025元/吨,跌幅13.5%;晨鸣纸业白卡纸(250g)市场价从年初的6550元/吨,下跌至目前的4800元/吨,下跌1750元/吨,跌幅26.3%;玖龙箱板纸(126g)市场价从年初的5820元/吨下跌至目前的5420,下跌400元/吨,跌幅9.3%;玖龙瓦楞纸(100g)市场价从年初的4620元/吨下跌至目前的4370元/吨,下跌250元/吨,跌幅5.4%。 原材料市场方面:从木浆的平均价来看,华南地区的木浆均价年初为7000元/吨,目前均价为6100元/吨,下跌900元/吨,跌幅12.9%;其中银星报价由7100元/吨下跌至目前的6100元/吨,下跌了1000元/吨,跌幅14.1%;进口盘报价相对比较平稳,但近期明显下行,银星CFR报价有年初的860美元/吨下跌至目前的780美元/吨,下跌80美元/吨,跌幅9.1%;废纸方面,江浙沪黄板纸统货由年初的2150元/吨下跌至目前的1880元/吨,下跌270元/吨,跌幅12.6%。相反,溶解浆市场表现坚挺,溶解浆价格指数全年表现平稳,甚至由年初的7600元/吨上涨至目前的7680元/吨,所以有大量的纸浆产能转换为溶解浆产能。   二、宏观经济疲弱、纸制品需求下降 1.全球宏观经济驱弱 曾经“一枝独秀”的美国经济也出现了疲软的迹象 2018年,全球整体增长明显放缓,美国经济相对而言“一枝独秀”。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较2017年明显放缓,发达和新兴经济体的PMI自2017年年底均开始见顶回落。但发达国家经济增速相较于新兴市场有所加速,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经济增速的强劲。 而美国之所以能维持相对高增长,主要得益于税改。但需要注意的是,减税对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刺激,之后可能都将有所弱化,这在美国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中已经有所体现。美股走弱也体现了这种预期。 全球经济均表现不佳 从最新的3季度数据来看,全球均表现不佳。2018年欧元区经济增速放缓,净出口是拖累经济增长主因。2017年欧元区经济表现强劲,全年实际GDP同比增长2.30%,达到过去十年最高水平。2018年以来,欧元区经济增速趋缓,前三季度欧元区实际GDP环比增长分别为0.4%,0.4%,0.2%,结束了自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稳定在0.7%的强势增长。2018年日本经济增速有所下降。 新兴国家方面,目前均陷入相对低增长的泥潭。印度表现相对较好,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的表现很差。来自中国的需求减弱,对这些国家影响非常大。 中国宏观经济面临诸多下行压力 虽然每年我们都会调侃“今年是很艰难的一年”,但最后都比较平稳的度过。而2018年确实是最近几年来经济压力最大的一年。 强烈“去杠杆”使财政和货币“双双紧缩”,对经济总需求产生了影响,民营企业融资难现象增加。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外需预期受到较大冲击,成为市场看空中国经济的最大负面因素,而2018年消费和投资需求双双走弱,则又加剧了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担心。 2018年是美联储加息节奏和强度比较高的一年,美联储持续的加息带来强势的美元,而2018年中国经济周期弱于美国,由此导致了人民币较大的贬值压力和国际资本外流压力。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加将会带来国际资本的外流,由此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比较大的压力。 2.纸制品需求下滑,但数据逻辑需要厘清 从国内来看,目前国内三大纸浆库存点保定、青岛和常熟的库存均处于非常高的位置,三地总库存累计141万吨,同比去年的59.5万吨,增加了81.5万吨,同比增长了137%。 从全球角度看,木浆的库存也在明显累积,全球几大港口的木浆库存累计已经达到2013年以来的新高。 三、纸浆供需情况长期看好 1.国内需求有望缓步回升 新年度的需求提升,有可能会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真实需求的稳定增长;二是库存周期的变动。 真实需求:纸是一个需求分布非常广泛的终端消费品,其很难受到单个行业的兴衰影响,很多细分制品还具有刚需属性,因此其整体需求具体刚性。 宏观经济方面,明年的形式比今年要好。今年是国内经济风险集中暴露的一年,“去杠杆”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实体经济受到重创。而明年则是逐步去解决经济风险的一年。市场的复苏主要还是看内需,特别是终端消费这块,有可能受到政府的相关刺激消费的政策推动。 库存周期:从目前的PMI数据来看,整个制造业均处于去库存阶段,一是因为需求不足,二是因为融资困难。而国家,目前的针对性政策也是体现在这两个方面,有可能扭转市场的预期。一旦实体经济从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补库存的需求再现,迸发的库存需求会非常明显。 2.纸浆供应后期趋紧 按PPPC的统计,漂针浆在经过过去几年的产能大幅度增长后,随后的2019年将主要小幅的增长,而到2020年,产能可能步入负增长。而漂阔浆在过去的几年,产能增长更加迅速,包括国内企业的很多产能的投入,但在2019年将步入低增长的年份。而在很多投产的产能中,还有一部分将转向溶解浆的生产。 因此,从这些情况来看,全球的需求增速只要保持在1%左右,就能实现供需方面的紧平衡。 而根据Euromonitor的分析,全球木浆的平均生产成本在634美元/吨,合计人民币成本5075元/吨。一般来说漂针浆的成本要明显高于漂阔浆。预计漂针浆的成本会在5300—5400元/吨的区间,视人民币汇率波动。 国内的环保政策,也从供应端削减了大量的不合规的木浆或非木浆产能,也减少了外废的供应量,对整体纸浆的供应端形成利好。 3.贸易摩擦成为最大风险点 中美贸易摩擦进行到目前,实际上可以看到:两国既有共同的核心利益,又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两国的核心利益是正常的贸易需求。美国的中国产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刚性的,特别是在其他国家没有能力提供如此大供应的情况下。所以,两个超级大国的正常贸易需求,是不可能被忽视的,这是后期贸易谈判缓和的基础。 两国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于中国不断的发展,触动了其既得利益。针对中国的一些国家政策,美国有抵触情绪,其想遏制中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科技方面的快速追赶策略以及地缘政治方面的布局。这方面又是中国不可能放弃的基本利益。 四、行情展望 如上所述,笔者对纸浆的未来走势持乐观态度,主要基于对宏观经济的乐观判断和未来纸浆供需情况偏紧的预期。而这些理由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变量就是宏观经济的走势。 如果宏观经济缓步走出泥潭,那投射到造纸产业链,将是下游企业的需求变好,企业订单增加,开始建库存,而造纸企业的库存开始去化,纸浆的库存也逐步去化的一个过程。 在较差的情况下,经济不振,出口继续萎靡,包装纸受到重创,文化纸有一定的损失,而生活用纸继续小幅增长,整体呈现减少的情况,市场将向下考验国际市场的成本支撑,漂针浆价格最低向4000/吨靠拢。 一般的情况,出口受阻,内需得到稳定或提振,国内的需求有望小幅恢复,整体市场并不过剩,漂针浆价格有望突破6000,向6500迈进。 乐观情况,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双方满意的共识,纸浆价格有突破7000的可能。(作者单位:长江期货)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详情]

甲醇:2018跌宕起伏“四部曲” 2019底部形成价上移
甲醇:2018跌宕起伏“四部曲” 2019底部形成价上移

     1行情回顾     2018年,郑州商品交易所甲醇期货指数整体上呈现先涨后跌的走势。全年高点为3501元/吨,低点为2305元/吨,均价为2854元/吨。   具体走势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   阶段1:振荡下行(2018年1—3月)。受下游煤制烯烃利润不佳大面积停车、“气荒”停车的气头甲醇装置陆续复产等因素的影响,甲醇的供需结构在2018年初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期货价格因此振荡下行。一季度,甲醇期货指数由最高3034元/吨跌至最低2594元/吨,下跌440元/吨,跌幅为14.50%。   阶段2:单边上涨(2018年4—8月)。二季度国际原油价格开始加速走高,化工品的成本重心因此上移。在此期间,受美国加息的影响,人民币相对美元持续走弱,导致甲醇的进口成本上升;加之由于油价过高,东南亚生物柴油消费旺盛,中东地区的甲醇开始大量流入东南亚市场,国内甲醇进口量持续下降,需要大量的国内货源弥补华东地区的缺口。受此影响,国内的甲醇港口库存处于低位,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甲醇期货价格因此单边上涨。由2594元/吨的低点涨至3501元/吨这一甲醇上市以来的高点,上涨907元/吨,涨幅达到34.97%。   阶段3:高位振荡(2018年9月)。进入9月份,随着进口的恢复,港口库存开始增加,供应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但是在原油持续新高和烯烃刚性采购的支撑下,甲醇期货指数在3200—3500元/吨的区间内呈现高位振荡的走势。   阶段4:单边下跌(2018年10月至12月)。四季度,国际原油暴跌导致化工品价格大幅下挫。此外,甲醇进口逐渐恢复,而华东甲醇制烯烃由于消费淡季、利润不佳等因素停车,供需错配问题严重。在成本塌陷、供需失衡的共同作用下,甲醇价格持续下跌,由3501元/吨最低跌至2305元/吨,下跌1196元/吨,跌幅达到34.16%。   2因素解读 供应篇 1.进口有望恢复到800万吨以上的水平       2018年,受人民币持续贬值(年内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由6.2764贬值至6.9670,贬值11%,即进口成本上升11%。),东南亚需求旺盛(2016—2017年东南亚甲醇价格比国内高平均10美元/吨,2018年则为31美元/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甲醇进口套利窗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关闭的状态,这直接造成国内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国内的便宜货源,而不是价格更高的进口货。此外,由于美国对伊朗进行制裁,银行处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开始收紧从伊朗进口商品的信贷(伊朗是我国甲醇进口的最大来源地,2018年前11月,国内33.75%的进口甲醇来自伊朗),这限制了国内从伊朗进口甲醇的量。       受上述因素的影响,2018年国内甲醇进口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截止2018年11月,国内进口甲醇6711814.58吨,较去年同期下降911973.71吨,下降11.96%。根据今年国内月度甲醇进口情况来看,即使十二月份进口甲醇的套利空间再次开启,当月甲醇的进口量也难以超过70万吨,因此今年甲醇进口量低于750万吨是大概率事件。相应的,由于国外需求良好,今年国内甲醇出口量大幅上升。前11个月,国内出口甲醇267719.62吨,较去年同期上升141457.03吨,上升112.03%。     2018年,全球计划投产甲醇775.5万吨/年的产能,实际上伊朗Kaveh和Bushehr的两套共395万吨/年的装置和印度的16.5万吨/年的装置均没有投产,截至年底国外甲醇的产能在5600万吨/年的水平。2019年,全球新增甲醇产能626.5万吨,产能增速达到11.19%,全年市场供应将会呈现增加的态势。由于中东和南美地区的甲醇产能大多没有配套产能,因此其甲醇主要以外销为主,而中国是其主要的销地。明年国外产能进一步增加,意味着国外货源充裕。其次,2018年国际原油价格在2—3季度持续创出近几年新高,这刺激了东南亚地区生物柴油的消费,分流了中东地区的甲醇出口,但是随着油价的暴跌,生物柴油的需求将会相应下降,明年东南亚的甲醇需求将会下降,这导致更多的货源会流入国内市场。再次,人民币持续的贬值导致了进口成本上升,这是今年二季度进口甲醇量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市场预期明年美国加息将会变缓,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则相应持稳(虽然国内经济存在较大下行压力,但是政府目前更多的是通过降税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相应的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只是通过TMLF等温和、灵活的手段调节市场,这说明后期货币政策将会相对稳健),因此人民币贬值或将放缓,外汇对于进口的影响将会减弱。最后,中美在贸易问题上已经达成部分共识,贸易摩擦最激烈的时期也已经过去,这对于国内的进口也将形成一定的刺激作用。 基于上述判断,我们认为明年国内的甲醇进口量将会上升,恢复到800万吨的进口量是大概率事件,华东市场出现2018年甲醇阶段性供应不足问题的可能性较低。 2. 去库存进程缓慢       2018年2—3季度,由于进口量下降,国内生产企业开工处于低位,华东地区出现了货源紧俏的情况,港口库存持续处于低位。进入8月份,随着进口量和国内供应的恢复,港口库存开始不断增加。由于价格持续上升,今年下游企业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作用下,提前备货,甲醇出现了旺季不旺的状态,港口库存不断积压。因此,四季度港口并没有出现往年的去库存现象,这是甲醇价格持续暴跌的重要原因。截止2018年底,华东甲醇的港口库存为45.18万吨,往年则不足30万吨,处于较高水平。由于港口去库存进程缓慢,华东地区的供应仍然充裕。       除了华东港口的甲醇库存处于高位,目前国内其他地区的甲醇库存也普遍偏高。截止2018年底,西北、西南、华南地区的甲醇库存分别为18.4万吨、6.75万吨和8.87万吨,均处于较高水平。   整体来看,由于供大于求,国内甲醇库存整体处于高位,市场去库存的压力较大,这对甲醇价格形成了较强的压制,是短期内制约甲醇价格上涨的最重要原因。   3.国内供应:利润压缩,开工将会降低       2018年,煤制、焦炉气制甲醇企业的配套环保装置落实、加之政府环保力度减弱,环保因素对于甲醇的生产影响减弱。其次,由于天然气储备力度增强,天然气制甲醇在冬季的生产受到的影响小于去年。加之二、三季度甲醇价格持续上涨,企业利润丰厚,生产积极性上升。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8年国内甲醇生产企业的平均开工负荷为64.36%,为近几年的较高水平(2015年为58.11%;2016年为59.57%;2017年为61.62%)。         2018年,国内新增甲醇产能为575万吨/年,国内的甲醇产能达到了8400万吨/年的水平。由于甲醇产能增加、开工负荷上升,2018年国内甲醇产量再创新高,产量增速也为近三年的高点。据卓创资讯的数据,2018年国内甲醇产量达到5486.4万吨,产量增速达到21.15%。       据统计,2019年国内拟投产的甲醇产能达到805万吨左右,如果全部顺利投产,国内的甲醇总产能将会达到9200万吨/年左右的水平。上述新增甲醇装置中,部分装置有配套下游,但是仍有部分装置会向市场投放货源,这会加剧国内的供应压力。除此之外,随着煤改气工程的不断深化,天然气供应瓶颈问题正在逐渐解决,冬季工业用气不足对于甲醇供应的影响呈现递减的态势。与此相同,由于政府将之前”一刀切“的环保整治转变为了错峰生产,因此环保对于焦炉气制甲醇的影响也在不断减弱。往年年底出现的气制、焦炉气制甲醇装置大面积停产的现象将会难以出现。不仅如此,随着国内甲醇产能的不断增加,各工艺供应逐渐稳定,国内甲醇供应偏紧的问题已经在不断缓解,取而代之的是行业的整体利润正在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甲醇行业结构将会面临调整,甲醇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甲醇生产企业的开工负荷将会不断下降,甚至逐步被淘汰。         随着年底甲醇价格的不断下跌,西北地区的煤制甲醇生产利润已经跌至极低水平。截止2018年年底,内蒙古地区煤制甲醇的生产利润在200元/吨附近,而2018年最高时利润接近1400元/吨,近5年的平均生产利润为800元/吨左右。随着生产利润的不断降低,甲醇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断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在生产利润不修复的前提下,后期甲醇的负荷将会不断下降。不仅如此,明年国内新增甲醇产能集中在一、二季度投产,如果甲醇的利润得不到修复,新增产能投产或将推迟。   4.小结   整体来看,明年国内甲醇进口量或将恢复,国内甲醇产能总量也将会进一步增加,国内市场整体供应呈现充裕的状态。不过,随着市场供应由紧趋松,行业整体的利润则会相应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开工负荷将会下降,实际产量或将不及产能增速。特别是短期内甲醇行业利润偏低,在成本不出现大幅下挫的前提下,行业利润急需市场修复,这决定了目前甲醇的下行空间有限,底部已经基本形成。 需求篇       甲醇的下游需求领域纷杂,但是整体上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煤制烯烃、甲醇燃料为代表的新兴需求领域;另一部分为甲醛、二甲醚、醋酸、MTBE为主的传统需求。2014年以来,随着煤制烯烃技术的不断成熟,煤制烯烃产能急剧上升,在甲醇下游消费的比重也在不但扩大。整体来看,目前甲醇的下游消费近一半是煤制烯烃,其消费增速也主要来自煤制烯烃为主的新兴需求。传统需求方面,受环保、利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甲醛、二甲醚的消费呈现逐渐下滑的态势,传统下游对于甲醇的需求提升有限。   1.新兴需求增速放缓       甲醇和煤制烯烃之间的价格博弈是近几年影响甲醇价格走势的重要原因。当甲醇价格持续上涨的时候,煤制烯烃的利润不断被压缩,当达到临界值或者进入消费淡季的时候,煤制烯烃特别是外采甲醇的烯烃装置将会停车,甲醇的需求大幅走弱,价格持续走跌。而当甲醇价格相对烯烃价格下跌幅度更大的时候,煤制烯烃的利润则不断修复,之后的负荷则会上升,甲醇价格重新进入上涨周期。   9月,外采甲醇制烯烃已陷入大幅亏损之中,这是后期华东烯烃企业停车、甲醇暴跌的直接原因。但是随着2018年四季度甲醇价格的下跌,目前外采甲醇制烯烃的利润已经得到了修复,随着新年的到来,前期停车的富德、新兴等装置都有复产的可能,这意味着甲醇的需求将会重新上升。         2019年,国内拟投产的煤制烯烃装置有360万吨,煤制烯烃领域甲醇潜在的需求增量在1000万吨左右,高于2019年甲醇的新增产量。但是2019年是全球聚烯烃的投产大年,其中国内新增PE产能315万吨/年,国外新增PE产能413万吨/年;国内新增PP产能530万吨/年,国外新增PP产能203万吨/年。随着全球聚烯烃产能的扩张,聚烯烃行业的供应将会宽裕,利润则将会相应的下滑。其次,由于全球原油价格持续走低,煤制烯烃的价格优势减弱,油制烯烃对于煤制烯烃的冲击极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2019年国内煤制烯烃的需求增速或将下滑,对于甲醇的实际需求增速将会低于产能增速。不仅如此,由于行业的利润下滑,煤制烯烃能够承受高价甲醇能力也将相应减弱,这限制了甲醇的上涨高度。   除此之外,由于全球原油供需重新陷入过剩的局面,加之全球经济增速下滑,2019年全球原油的重心将会低于2018年。在这种情况下,其他能源对于原油及其下游成品油的替代作用将会减弱,这对于甲醇汽油、生物柴油等甲醇的新兴下游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传统下游保持稳定       甲醛方面,近些年受环保以及房地产限购的影响,甲醛行业的开工率处于低位。不过,从2018年政府的政策导向来看,环保巡查力度有所减弱,因此笔者认为明年环保对于甲醛的影响将会降低。除此之外,山东菏泽放开了房地产限购政策,2019年国内房地产行业或将出现稳中有升的局面,甲醛的终端需求有望回暖。基于上述两点,可以认为2019年甲醛的开工负荷或将有所回升,对于甲醇的需求则相应增加。   二甲醚方面,由于国内掺烧二甲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其消费受到限制,而纯烧由于在国内不是正常燃料,因此运用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二甲醚近几年的消费呈现极度萎缩的状态,在2019年这种局面仍然很难改变。   醋酸方面,由于终端需求化纤、医药表现良好,因此醋酸不论是开工负荷还是行业利润水平一直是近几年甲醇传统下游中表现最好的。2019年,国内聚酯产能大量投放,醋酸的需求也将相应上升。不过,考虑到醋酸新增产能有限,开工在2018年已经处于高位,因此2019年国内醋酸领域对于甲醇的需求增量相对有限。   MTBE方面,2019年国内新增MTBE产能250万吨,如果全部投产对于甲醇的需求增量为90万吨。MTBE主要作为汽油的添加剂使用,但是近些年其他替代能源的出现对于MTBE的需求形成了冲击。不过,2019年全球油价偏低的预期已经基本形成,乙醇汽油等替代能源对于传统汽油的需求冲击减弱,MTBE或将能够维持目前的需求水平。   上述领域之外,DMF、BDO等需求占比有限,对于甲醇的实际需求难有推动。   整体来看,甲醇的传统下游由于行业周期处于下滑周期,因此在2019年很难有较大的起色。其对于甲醇的需求难有较大增量,但是阶段性的停产或季节性因素对于甲醇将会产生一定的短期影响。   3后市预测   2019年国内甲醇的供应将会呈现增加的态势,而需求增速则相对有限,整体的供需格局弱于2018年。加之,考虑到国际油价在2019年的重心低于2018年,化工品受到拖累,价格上行空间将会被大幅压缩。因此预计2019年国内甲醇的价格顶部在3000元/吨左右。   短期来看,虽然2019年原油价格难以回升到2018年的高价,但是考虑到OPEC已经明确表示将会减产,并且美国页岩油的成本在40美元/桶附近,因此笔者认为油价已经处于低价区,这意味着化工品成本端重心上移的可能性较大。此外,目前煤制甲醇生产企业的利润处于极低水平,而下游煤制烯烃的利润已经有所修复,因此甲醇的供需格局已经发生了转变,目前的价格已经是甲醇的底部,年后或将开启涨势。(作者单位:金石期货)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详情]

原油大起大落 黑色不甘“示弱”:2018,谁领风骚!
原油大起大落 黑色不甘“示弱”:2018,谁领风骚!

     日前,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2018年全国期货市场交易情况。据最新资料,2018年全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约为30.29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10.82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54%和增长12.20%。 从各个交易所来看,今年全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量约为11.75亿手,累计成交额约为81.54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84%和9.33%,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8.81%和38.68%;上海国际能源中心累计成交量约为2650.9万手,累计成交额约为12.74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0.88%和6.04%;郑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约为8.18亿手,累计成交额约为3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55%和78.88%,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7.00%和18.13%;大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约为9.82亿手,累计成交额约为52.19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84%和增长0.36%,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2.42%和24.76%;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2.72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6.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3%和6.22%,分别占全国市场的0.90%和12.39%。 2018年期货市场成交额创新高 “2018年我国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并没有超过2017年,但仍在30亿手上方,与2017年基本持平,表明整体期货期权市场表现平稳。”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骏认为,2018年我国期货市场的成交额超过2017和2016年水平,并且超过210万亿元创了三年的新高,说明新品种上市增加了市场规模,同时整体商品价格回升也提高了市场规模。 “分析成交额增长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板块在2018年出现了成交额的大幅飙升,同比巨增272%,同时软商品板块在2018年出现了成交额的大幅增长,同比回升26%。”王骏说。 同时,王骏表示,饲料养殖板块和有色金属板块成交量的小幅增长,以及金融期货板块成交额的较快增长也贡献了全年期货市场成交额。 “分类别来看,2018年黑色产业链与有色金属成交额合计基本上占到全市场成交总额的46.5%,螺纹钢、焦炭、铁矿石和铜依然是中国投资者最喜欢的品种,另外今年金属镍也吸引到大量资金,”建信期货高级分析师何卓乔对记者表示,“原油品种的上市为能源化工类别增添了生力军;新品种苹果在农产品板块中异军突起。” 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牵动相关板块品种大跌 从品种走势来看,何卓乔表示,受全球经济分化影响,2018年上半年,通胀预期引领工业品期货和部分农产品期货大幅走高,下半年,风险偏好的变化导致商品期货高位套现需求强烈。 作为能化板块上游品种的原油期货,在前三季度一路震荡上涨,SC接近600元/桶,但进入第四季度之后,受市场原油供给充裕、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带来需求疲弱等影响,油价开始大幅回调,降幅高达40%。 “今年,能化板块下游的PTA、甲醇、PP、塑料等品种走势也跟随原油价格先涨后跌。”申万期货研究所分析表示,其中,PTA波动剧烈,全年波幅达到2658点。 在原油走弱的同时,黑色系期货一改前两年强劲势头,在今年第四季度走势低迷。“2018年10月份之后,在商品期货领域高位套现的不仅有能源化工系期货,黑色系期货中的代表品种螺纹钢、热卷、焦炭、焦煤、铁矿石和动力煤期货也未能幸免,跌幅普遍在 15%至 25%之间。”建信期货研发部黑色研究员翟贺攀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钢材期货和铁矿石期货方面,翟贺攀表示,受10 月份以后美股与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引发商品市场利空氛围浓厚等因素影响,上半年钢材期货价格整体上先抑后扬,下半年冲高后大幅回落。铁矿石期货全年走势也表现为上半年冲高后大幅回落,下半年整体上先涨后跌。 明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相对严峻 “2019年原油期货价格大概率先低后高,主要关注原油减产国的减产行动和央行流动性缩紧下的经济疲软问题。”申万期货研究所表示。 钢材期货和铁矿石期货方面,据翟贺攀预测,2019 年钢铁市场供给或转向适度宽松格局,钢价再度大幅上涨的动能将明显弱化。此外,在铁矿石供给稳步上升、需求相对平稳的格局下,预计 2019 年铁矿石也将跟随钢价重心下移,但不排除来自阶段性高炉和烧结限产造成的短期下滑,以及供给端发货量和到港量明显下降造成的短期走高。 “浆价下行预期也会增加。”建信期货能源化工研究团队研究员郑玮认为,2019年,国内外供给发生变化和宏观经济不景气共同影响将增加纸浆期货价格下行预期。 农产品方面,金瑞期货发文称,在2018年底临储玉米的补充下,2019年玉米供应预期增加,加之非洲猪瘟疫情减少需求预期,预计2019年玉米价格区间以振荡为主,大幅上涨预期减弱。 2019年成交情况会如何? 何卓乔对记者表示,展望2019年,在全球经济同步回落,但美元指数在央行货币政策差异和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下仍偏强运行的情况下,大宗商品市场整体或将保持下降趋势。 申万期货研究所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比较大,消费的趋势性回落态势仍难以改变,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都可能面临减速的局面,出口则面临全球需求明显回落的压力。但另一方面,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导向较为积极,减税降费和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可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陆续落地,国内经济转型发展可能提供更多经济增长动力和效率的提升,且油价预计维持当前合理水平,美联储加息大概率放缓,中美贸易关系边际改善。由此预测2019年中国经济经历前半年的下探后,有望在后半年企稳,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也将受到相应同步影响。 王骏则表示,2019年我国将上市更多期货期权新品种,或将给期货期权市场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连续交易品种相应增加、产业客户对冲系统性风险需求上升、投资者参与市场热点的积极性继续上升等因素也将助推明年市场成交规模有望再上升。     [详情]

2018期货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8期货市场调查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