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直播

主旨演讲

周小川:中国储蓄率下降表明内需增强
周小川:中国储蓄率下降表明内需增强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3日  13:57
周小川谈经济热点:为何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
周小川谈经济热点:为何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3日  16:46
周小川:全球经济形势呈现不确定性和资源错配特点
周小川:全球经济形势呈现不确定性和资源错配特点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3日  10:58
周小川: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提前到来的机遇
周小川: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提前到来的机遇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3日  11:08
周小川:新兴市场汇率和资本外流问题中国也要警惕
周小川:新兴市场汇率和资本外流问题中国也要警惕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3日  11:27
周小川:消费信贷快速发展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
周小川:消费信贷快速发展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3日  11:19
袁家军:浙江研究行动方案纾解上市公司股权平仓风险
袁家军:浙江研究行动方案纾解上市公司股权平仓风险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3日  10:05
袁家军:浙江将全力处置P2P网贷风险 全力追赃挽损
袁家军:浙江将全力处置P2P网贷风险 全力追赃挽损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3日  10:23
袁家军:浙江将注重降低民营融资成本 定向支持小微
袁家军:浙江将注重降低民营融资成本 定向支持小微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3日  10:12
袁家军:浙江全力化解民企流动性风险 降低负债水平
袁家军:浙江全力化解民企流动性风险 降低负债水平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3日  10:21
陆克文:中国的经济未来应该是由小企业决定的
陆克文:中国的经济未来应该是由小企业决定的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3日  10:45
姜建清:中国银行业走的是一条没有前行者可效仿之路
姜建清:中国银行业走的是一条没有前行者可效仿之路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3日  11:29
周江勇:杭州发展金融业重在金融科技等三个领域
周江勇:杭州发展金融业重在金融科技等三个领域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3日  12:01
吴朝晖:科教创新是数字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动力之源
吴朝晖:科教创新是数字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动力之源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3日  12:20
王建沂:鼓励部分高质量行业以集聚的形式有序走出去
王建沂:鼓励部分高质量行业以集聚的形式有序走出去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3日  12:28
朱从玖:前三季度浙江省经济整体高于预期好于全国
朱从玖:前三季度浙江省经济整体高于预期好于全国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3日  10:02

最新新闻

周小川:警惕消费贷快速增长带来的信用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8年11月09日 02:14
乔依德:金融科技除了提高效益也带来了新风险新挑战
乔依德:金融科技除了提高效益也带来了新风险新挑战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出席主场峰会三“新经济峰会”并演讲。 乔依德表示,金融科技除了提高效益、创造新业务,它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带来了新的挑战。最明显的是P2P,大家知道跑路跑得很多。因为有了新的科技,有了洗钱、违法、欺骗手段更加隐蔽,它的负面影响涉及面比以往广得多,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另外,个人隐私更容易被泄露,造成负面影响。现有的监管体系跟手段,对此还不能适应,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乔依德在演讲中提到,金融科技对改变我们的金融生态、改变金融机构的功能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这里面还是要强调最后一点:它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是什么?金融就是根据不同实体的不同需求,将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上进行有效的配置。因为不同的实体,包括企业,包括个人,有的是有充裕的资金,他现在不用,有的是需要资金,金融就起了这个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有效的配置。无论金融科技怎么发展,金融的本质是不应该忘记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乔依德:各位来宾,下午好! 非常感谢大会邀请我来参加,特别是感谢钱塘江金融研究院峰会的主办方邀请我来做一个发言。 我在准备发言的时候,看到钱塘江论坛有一个宗旨,九个字:“新金融、新科技、新经济”,我认为这个宗旨提炼得非常好,既有前瞻性,同时抓住了经济面临转折的基本特征。 我们一般理解“新金融”,从一个实用的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上午我们也谈了很多,我想从更广阔的背景下谈新金融是怎么发生的,主要先从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这十年当中全球金融格局有哪些变化,然后再具体谈金融科技。 我们进行了梳理,我们认为全球金融格局有七个重大的变化,我用“七个前所未有”表述:第一,各国中央银行的作用前所未有地增大了,现在跟十年以前相比,大部分发达国家进行了QE,也有人说中央银行从一个最后贷款人变成了最后交易商,它发了大量的货币。另外金融危机以后,我们也知道对每一个金融机构的监管是不够的,还要对系统进行监管,所以金融危机以后提出了“宏观审慎”的概念,中央银行在这当中起了主要作用。像我们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人民银行以前完全不涉及监管,现在也或多或少涉及到监管,因为你要真正成为最后贷款人,你对下面的金融实体要有所了解。我认为这是中央银行的作用前所未有地增大了;第二,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前所未有显著化和复杂化。以往也有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影响到其他国家,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重大,当然美联储表示要加息缩表,全球资金都向美国涌过去,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变化;第三,在危机以后,各个国家将金融监管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里面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一个国家对自己的金融监管都加强了;二是在国际上,监管的协同加强了。全球也提出要全球金融安全网,包括四个方面:(1)外汇储备;(2)双边货币互换;(3)区域金融安全;(4)IMF作为核心的领导全球的金融安全;第四,全球债务杠杆率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全球平均金融杠杆率,2017年达到24%,是全球债务跟全球的GDP相比,已经大大超过在金融危机以前2008年的231。其中发展中国家债务上升得很快,还有非金融机构的企业债上升得比较快,我们国家的债务上升得也是很快;第五,全球跨境资本的流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变化上,总量在减少,但是它的结构变化了,发达国家资金的跨境流进流出减少,而发展中国家增加了。跨境资本的总类当中有变化,直接投资增加了,债券投资和银行贷款下降了;第六,新型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当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地位包括话语权、外汇储备的增加、金融交易额、新兴经济体的地位都增加了;第六,各种新的科技对金融行业的推进作用,对金融生态和功能的影响前所未有。 上面这七个重大的变化,我觉得其本质深刻地反映了国际社会对金融危机的一种应对,为什么央行作用大了?因为它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第二,全球的金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向中国过去几年,每年对全球GDP的增长差不多贡献了三分之一,其他的新兴国家加在一起,差不多超过50%;第三,新兴科技的高速发展,这个重大的变化已经还将继续对全球经济、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金融或者说金融科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上个月在印度尼西亚巴黎岛召开了201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在这个年会上,世界银行和IMF启动了金融科技巴黎倡议,印度尼西亚总统也参加了倡议仪式,四行行长都参加了。倡议的名称就叫“成功抓住金融科技的机会”,它的出发点就是帮助成员国抓住迅猛发展的金融科技机会,同时防止潜在的风险。倡议包括12条政策建议,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具体讲,我讲几条印象比较深的:第一,倡议充分肯定了金融科技的积极作用,包括普惠金融,包括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我想强调一下这一点,虽然以往好几年大家谈“金融科技”谈得很多,但这一次是全球两个最高的、最有权威性国际经济组织提出了这样的倡议,而且在会议上通过,把“金融科技”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地位,我觉得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第二,倡议提出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宽带、移动数据服务、数据存储、支付和清算服务;第三,倡议希望要加强竞争,形成一个公开、自由、非垄断的市场,决策者应注意市场集中的风险,应该培育关键基础设施的标准化、互用性及使用的公平投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加强竞争,要防止垄断;第四,倡议认为要修改我们现在的金融监管的框架,对于新的机构、产品、活动产生了新的问题,原有的监管框架应该进行必要的调整;最后一点,鼓励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我觉得这12条,国内宣传的好像还不是很多,但是央行《申明》当中也提到金融科技巴黎倡议。巴黎倡议提出“金融科技”,以后也会成为G20专门研究的内容,在G20下面有很多工作小组,比如对跨境资本、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现在金融科技也作为G20一个专门研究小组的内容。 下面我将具体谈一下金融科技是如何影响金融生态和功能。 今天上午蚂蚁金服的董事长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演讲,详细阐释了蚂蚁金服服务实体经济、对技术创新支持、对农业的支持,我想从横向的金融行业的功能角度来看看金融科技能发挥什么作用。 第一,在不改变现有金融生态和经营模式的情况下,金融科技改善或影响了各个具体行业的现状。这是从横面上讲的,大的金融形态不改变,但由于金融科技的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说金融机构提高经营效率,有于互联网,前台、后台,金融机构都提高了效率,降低成本,客户可以自己网上购买保险产品、进行理赔,今天上午也讲了证券买卖,降低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另外是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水平,有于大数据、人工智能采集了大量数据,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风险点;另外,使得客户能获得更便捷、更高质量的服务。比如说犹豫人脸识别,使得客户的远程开户成为可能,对客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第二,创造了新的业务,全新的金融生态。比如说P2P,绕过了以往的传统的金融中介,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借贷平台。另外,以往没有移动支付,有于我们的科技。另外是新型的宽景支付,因为现在跨境支付都是要通过Swst(音),用区块链可以绕过它,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复杂的问题,如果你用美元,还是不行,你必须要到美国进行清算,还是有很大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业务金融生态,我不知道阿里巴巴有没有人在这里,我有一个建议,除了商业上的应用,还可以做政策上的探索,比如说现在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比较头痛的跨境资本很难管理,你能不能采用区块链,对跨境资本进行管理,这是造福于各个中央银行的。再比如说SDR,中国2016年年底加入STR,但是现在的STR应用很困难,能不能用区块链推动STR跨境支付、跨境应用?这都是可以探讨的。 第三,新的科技正在摸索之中,前景还不能确定,最明显的就是比特币或者是数字货币,搞了很多,很起劲,但前景到底怎么样?我认为还是很难说。在这次巴黎会议上,现在中央银行大家可能不注意这件事情,他们现在已经提出了以后不称为数字货币或者加密货币,而称为数字资产和加密资产。我查了央行的新闻稿,它现在就是说加密资产,不用加密货币,原因是什么?为了避免误解,我们现在一般说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但现在说的比特币等等都不是政府的信用债,包括现在美国做的稳定币,就是一个货币跟美元挂钩计价,包括跟人民币计价,这都不能真正意义上的信用货币。所以这一点,提请大家注意。 第四,金融科技除了提高效益、创造新业务,它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带来了新的挑战。最明显的是P2P,大家知道跑路跑得很多。因为有了新的科技,有了洗钱、违法、欺骗手段更加隐蔽,它的负面影响涉及面比以往广得多,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另外,个人隐私更容易被泄露,造成负面影响。现有的监管体系跟手段,对此还不能适应,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总而言之,金融科技对改变我们的金融生态、改变金融机构的功能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这里面我还是要强调最后一点:它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是什么?我的理解是金融就是根据不同实体的不同需求,将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上进行有效的配置。因为不同的实体,包括企业,包括个人,有的是有充裕的资金,他现在不用,有的是需要资金,金融就起了这个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有效的配置。无论金融科技怎么发展,金融的本质是不应该忘记的。 最后,我再谈一下金融科技应该如何助推大湾区的建设。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是心有余悸的,因为每到一个地方,别人说要对当地的发展提什么意见,我总是比较害怕,怕讲不好。主办方也希望我能讲一点,我说恭敬不如从命,我想从外面的角度提一些思路,但实际上我一直觉得当地人最有发言权。因为我上午到的比较晚,我听了你们书记讲的后半段,他讲了很多,讲得很好,有很多很好的想法。 下面我简单从开拓思路的角度,提一些想法: 第一,杭州提出了一个口号,要成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我看报纸准备发言稿的时候,我说雄心很大,也很好。所以我认为要提高对于发展金融科技、数字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要从我们国家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认识,同时要从国际环境变化的高度来认识。 在这个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注意国际上的动态,你不要自己搞一套,以后你自己再走出去就会很困难,特别是对于隐私权,可能我们以往的重视还不够。你在国内,也许马马虎虎,如果你走出去,问题就比较大。我觉得“走出去”很重要,这是我们从旧动能转变为新动能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我今天早上刚回来,前几天在摩洛哥开会,我们了解下来,中国现在“走出去”还存在很多问题,烂尾工程也很多,而且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制造业,缺少核心技术、核心的关键的东西,我们只能跟着别人走。同时,法国一个汽车跟摩洛哥签约,他的总裁也在会议上讲我们不知道汽车零件,汽车零件都让别人造,我们有技术能把各种零件装配起来,我们知道汽车应该是怎样的。我想想我们国家现在就缺这一点,你搞零部件可以,现在真的除了吉利通过收购以外,其他汽车行业传统工业真正“走出去”能带动上下游的,几乎没有。但我们现在搞金融科技,搞数字经济,我们现在的差距跟国外还不是很大,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我们应该提高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第二,大湾区的建设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当中去。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我理解现在国家主要有三个重点: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二是京津冀,三是长三角一体化。当然,杭州湾区怎么主动融入?我认为还是很重要。我看材料当中也讲到嘉兴G60,我在上海看到松江G60,我想是一回事,一条公路。今天上午美国科学院院士讲到波士顿周围有128公路,128公路做得也不错,周围有很多大学,向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所以我认为杭州湾的建设,还是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第三,做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想到一件事情,五六年以前杭州市长到外面去,别人就问杭州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能够培养出阿里巴巴,我印象很深,他就说我们什么也没有做,我们创造好的经商环境,它自己就起来了。他的话,我一直记到现在,我想政府的职能并不是一定要投资、要注资很多东西,要创造好的经营的环境,我想浙江这方面是走在前面的。另外,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的关系,不多说,大家议论很多。这里面我提到一个事情,上星期我看到深圳市前副市长张世平(音)一篇文章,讲深圳是怎么发展的,他是这样说的“民营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国有企业发挥基础作用”。我当时一看,很出挑,他把民营企业作为新经济的主体。但是前两天总书记接近民营企业座谈会当中有一句话,他说民营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这个话跟张世平的距离也不是很大了。为什么?大家知道创新会带来巨大的成功,也有巨大的风险,它跟个人、企业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民营企业去做,你能知道风险在哪里。强调这一点,我认为很对,今天上午美国院士也讲了,我看了图表,也说明民营企业在数字经济当中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或者用总书记的话就是重要主体作用,前深圳市副市长提出了主体作用,当然意思是一样的。 最后,我提一个建议,关于人才培养。上午也讲了很多,我就提到几个注重:第一,注重以项目带动。你有项目,人家就会来,你没项目,来了也没用。我也访问过搞金融的,很头痛,要做一个新的业务,它要审批,请人家来,工资都是几百万、上百万,坐等申请,等了一年两年,还不知道是否能批下来。所以一定要用项目落实来带动人;第二,注重领军人物。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领军人物是非常关键的;第三,注重自己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 最后我再回到钱塘江论坛的主旨“新金融、新科技、新经济”,我归纳一下,“新金融”是一个切入点,“新科技”是一个支撑,为什么新金融可以成为切入点?我认为这跟金融的形态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金融交易量大,创造大量的数据,金融又是流动的,这对我们新的科技、移动支付都带来了很多应用前景。最后的结果?由于新金融、新科技,带动整个新经济的发展。我相信如果抓住这样的主旨,大杭州湾在数字经济上一定能够得到迅猛的发展。 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4日 12:13
杨凯生:我国企业经营重要问题是债务太多资本不充分
杨凯生:我国企业经营重要问题是债务太多资本不充分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出席主场峰会三"新经济峰会"并演讲。 杨凯生表示,要真正解决好人们现在常常反映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研究和分析清楚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特点及问题。对这些特点和问题,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对银行信贷和债务融资的依赖是过度的。我国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债务性融资太多,而资本的投入不充分、补充不及时。 杨凯生在演讲中提到,一,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债务融资、贷款借钱都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但无论什么企业都不能完全靠无本经营、少本经营,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负债水平必须合理。二,银行和金融机构一定要努力改进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效率,积极为各类企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因为只有经济好了,只有企业好了,银行才能好,金融才能好。三,企业资本金的补充机制的完善寄希望于下一步改革的深化,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凯生: 今天想谈谈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怎么样为经济金融的长期稳健运行构建更坚实的基础? 关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大家感到经济下行的压力不小,一些企业经营遇到了困难。特别是最近我国的股市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和下滑,金融风险也有所暴露,加之中美贸易战的前景尚难预料,所以都有点担心。首先,我认为有忧患意识是好事,在当前经济运行的内外部环境中,确实有不少不确定因素,不能盲目乐观,粗枝大叶。其次。我也觉得还是要冷静的看形势,全面的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找准问题。找准对策。 三天前(10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分析研究了当前的经济形势,部署了当前经济工作。两天前(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主持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和了解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就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意见建议。政治局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做了分析。总的一是肯定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是平稳的,是稳中有进的,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物价基本稳定,制造业投资在回升,进出口仍在较快增长,秋粮丰收,新增就业已完成全年目标,居民收入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是好的一面。二是也指出了当前经济运行遇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这就是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政治局会议和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都明确指出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是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各种矛盾和问题碰头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对这些问题一一的作出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要求。我感到我们作为从事经济金融理论研究的也好,还是从事企业经营、经济实务管理的也好,都应按照中央的精神和总书记的要求,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比如说其长期因素是什么?短期因素是什么?内部因素是什么?外部因素是什么?客观因素是什么?主观因素是什么?要真正下功夫分析深分析透。如果说长期因素、外部因素、客观因素,我们做具体工作的一时还有点难以完全解决和消除的话,那么对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观因素、内部因素、短期因素,就应该下功夫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把它们找准,把解决它们的办法和路径找对。只有这样,今后才能尽可能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才能避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例如目前金融市场出现的风险问题之一,就是一些上市企业股东股权质押融资后不能到期偿本还息了,这不仅带来了银行等债权人的风险,也还会造成或可能造成企业股权的转移,一些企业家打拼多年办起来的企业可能会因此失去。还有一些企业发行的债券出现了违约现象,投资人面临着损失。同时,在这些融资活动中,一些债权人还相互提供担保,链条式的提供担保,这也使得当一个企业出现偿债困难时就连累了其他企业,等等。这些风险的表现形式也许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和企业的借贷行为、融资活动有关系。要防范和处置好我国金融运行中的这些风险,就要研究和分析清楚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特点及问题。要真正解决好人们现在常常反映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需要研究和分析清楚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特点及问题。对这些特点和问题,固然可以从多方面来探究,但我一直认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对银行信贷和债务融资的依赖是过度的。毫无疑问一个企业,无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企业,一个企业无论是规模大的还是中小型的,要经营特别是要发展,是需要资金支撑的,这些资金可以是企业所有者(股东、老板)的资本投入,也可以是从银行等其他人那里借来的债务性融资。我国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债务性融资太多,而资本的投入不充分、补充不及时。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上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流动资金的需要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而带来的国有企业资金吃国家大锅饭、效率不高的问题,实施了“拨改贷”的改革,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所需要的各类资金改为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来解决。这对明确资金使用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从那时开始,国有企业的资本补充的渠道变窄了。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出现的大批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十分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得十分迅速,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其中的不少企业办起来之后,在发展过程中,股东老板的资本的补充也是缺乏的,不够的。因此可以说,我国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这些年来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扩大,主要依靠的是债务融资所提供的资金支撑,这带来的问题就是企业的杠杆率、负债率的不断攀升,就是企业的财务成本不断的增加,就是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企业的偿本付息能力就必然下降,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就随之下降,金融风险也就随之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与这一点,也就是与企业资本金的短缺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要总结经验,要汲取教训,要想明白目前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缺的究竟是资本还是资金?如果要把企业办好,要让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那主要靠借钱,靠债务融资,靠高杠杆行不行?现在有些企业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们除了要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改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效率来促进解决之外,是否还需要从另一个层面,也就是从企业的资本管理角度来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已经从管人、管事、管资产进入了以管资本为主的一个新阶段,这是很正确的改革取向。建议在管资本的内容中下一步要更加细化对有关国有企业财务约束的办法。要进一步明确这不仅仅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层的约束,也是对企业所有者的约束,因为要真正把我们需要持有的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就必须有资本责任意识,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的向这些企业注入资本,要把这作为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来研究、来推进。 民营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要深入领会总书记3月1日讲话中所指出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一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粗放,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负债过高”的问题,要主动约束自身的负债水平,要让自己企业的资本金、净资产与企业的规模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只有这样企业对市场波动,对外部冲击的应对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经营发展的自主能力才能提高,企业产权、企业家财富的安全性才能提高。 总之,我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看法就是,一,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债务融资、贷款借钱都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但无论什么企业都不能完全靠无本经营、少本经营,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负债水平必须合理。二,银行和金融机构一定要努力改进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效率,积极为各类企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因为只有经济好了,只有企业好了,银行才能好,金融才能好。三,企业资本金的补充机制的完善寄希望于下一步改革的深化,例如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等等。四,我们现在遇到的这些困难和问题,正如总书记3月1日讲话中所讲的,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那么发展中的困难一定可以通过发展来克服,前进中的问题一定可以在前进中来解决,成长中的烦恼一定可以在成长中消除。我对这些充满信心。[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4日 09:19
证监会刘健钧:新经济时代创业投资需实现七大转化
证监会刘健钧:新经济时代创业投资需实现七大转化

  中国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副主任刘健钧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副主任刘健钧在主场峰会“新经济峰会”上指出,新经济时代创业投资需实现七大转化。 一、新经济三大使命呼唤大力发展创业投资 刘健钧认为,在我国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探索“新经济与创业投资”的关系和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刘健钧提出,从目标导向看,我国的新经济需要肩负起三大使命: 第一大使命是将我国经济发展的组织形态,由“大企业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在传统经济时代,主宰经济命脉的主要是大企业。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小企业在信息捕捉、创新转型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增强,众多创业型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总体上众多创业型中小企业的经济贡献率已经超过大企业,美国管理学泰斗德鲁克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指出,现代经济就其组织形态而言,已经是“创业型经济”。 第二大使命是将我国经济发展的动能支撑,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在传统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靠劳动力、资源等要素驱动。然而,随着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新组织管理形态的涌现,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 第三大使命是将我国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由比较优势向全球领先优势转变。在传统经济时代,某个国家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就能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定的主动地位。然而,随着国际竞争在全球范围内的白热化,拥有全球领先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刘健钧强调,要推动我国的新经济向纵深发展,有效实现上述三大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因为,在众多投融资制度中,唯有创业投资才能为众多创业型中小企业提供“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权益资本支持和创业管理服务,唯有创业投资才能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型动能转换,唯有创业投资才能支撑中国获得全球领先国家优势。 二、有力支持新经济发展,创业投资需实现七大转化 刘健钧指出,要有力支持新经济发展,创业投资需实现七大转化:  第一,资本来源机构化。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支持创业的投资制度创新”,不仅需要敢于承担高风险,而且需要具有长期投资耐心。因此,最适合机构投资者投资。但是,从总体看,我国创业投资基金的资本构成主要以个人为主,这种局面带来了三大问题:一是制约了创业投资基金的资本来源;二是由于个人投资者缺乏等待长期回报的耐心,导致创业投资基金很难进行中长期投资;三是由于个人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使得创业投资基金必须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用于维护投资者关系。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加快实现资本来源机构化:一是推动更多商业保险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投资创业投资基金;二是积极培育创业投资母基金;三是鼓励家族基金以家庭基金办公室等机构化形式投资到创业投资基金。 第二,投资阶段中早期化。前些年,不时有人批评我国创业投资机构热衷于投资成熟企业,做“摘桃子”的事。为有力支持创业型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动,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型动能转换,培育全球领先国家竞争优势,创业投资应该努力增加对中早期期创业企业的投资,多做“种桃树”的事业,更好发挥“苖莆”功能。对创业投资机构而言,也只有将投资阶段往中早期转移,才能避免“众多资金追逐少量成熟项目”的过度竞争局面,努力开发创业投资领域的一片片蓝海。 第三,投资领域专业化。要实现投资阶段中早期化,除了前面讲到的要实现资本来源机构化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努力实现投资领域专业化。我国目前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领域多为综合性、全能性的,甚至与股权投资基金同质化竞争,这种格局如何能够培育出发现中早期创业企业价值的眼光?如何培育出专业化管理品牌?而在国外成熟市场,创业投资基金和狭义股权投资基金的专业化分工是很清晰的:狭义股权投资基金主要专注于从事财务性并购投资;创业投资专注于投资中早期创业企业,而为了能够独具慧眼地发现中早期创业企业的价值,往往又专注于自己非常熟悉的行业。所以,无论是从实现投资阶段中早期化、更好支持创业创新考虑,还是从培育创业投资管理品牌考虑,都需要加快实现投资领域专业化。 第四,投资管理精细化。创业投资为了有效支持创业创新,还能有效防范高风险,并给投资者带来应有的回报,就必须在投资管理上做精做细三个环节的功课:一是必须在投资项目筛选环节,做周密的尽职调查,将风险不可控的项目排除掉;二是必须在投资安排环节时,借助差异化的股权安排、分阶段投资、适当组合投资等方式,预先防范风险;三是在投资后管理环节,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增值服务和项目监控,切实帮助企业并控制住风险。显然,要做精做细上述三个环节的功课,就必须实现投资管理精细化。 第五,资本退出多元化。创业投资作为一种财务投资活动,从满足投资者财务回报要求考虑,基金必须适时退出,进而实现“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因此,拓宽投资退出通道至关重要。在创业投资资本退出的五种通道中,通过IPO退出无疑是最重要的通道之一。所以,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将持之以恒地推进IPO退出通道的便利化。但是,由于“投资规模巨大而IPO规模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市场也不宜过度依赖IPO退出,而是要预先谋划,积极开拓,通过协议转让、将所投资企业被整体收购等多元通道,实现资本退出多元化。 第六,基金运作规范化。近年来,非法集资、集资诈骗、利益输送等金融乱象丛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重视,所以,各金融监管部门均加强了监管。不少业内同志抱怨说,金融乱象主要是P-P闹的,怎么让股权和创投基金也跟着吃药!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行业,不是股权和创投基金没事,而是这些年P-P闹事闹的有些大,把社会关注点从前些年的股权和创投基金集资诈骗案转移到了P-P。直到今年,上海阜兴集团借用100多只股权基金搞集资诈骗和集团内利益输送,实际控制人朱一栋逃至境外失联,才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从2009年天津即开始暴发股权基金非法集资潮,到后来非法集资漫延到北京、深圳、湖北、江苏、浙江、陕西等地,到今年上海暴发阜兴集团股权基金集资诈骗案,这一个个金融运行中的毒瘤,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导致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为确保股权和创业投资行业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真正肩负起“支持创业创新,促进长期资本形成”使命,股权和创业投资行业必须尽快实现基金运作规范化。 第七,管理运营低成本化。创业投资要有力支持创业创新、推进技术驱动型动能转换、培育全球领先国家竞争优势,就必须轻装上阵。因此,需要加快实现管理运营低成本化。一是加快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完善创业环境,降低创业投资基金在“募、投、管、退”各个环节的交易成本;二是在规范运作前提下,通过适度差异化监管,避免市场机构承担过高的监管成本;三是加快完善创业投资基金税收政策体系,降低创业投资基金的税负成本。[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3日 17:49
周小川谈经济热点:为何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
周小川谈经济热点:为何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论坛上分享了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 周小川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全球经济形势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也是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的话,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以下是周小川演讲实录: 周小川:尊敬的袁省长,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 上午好! 我荣幸受到钱塘江论坛的邀请,能在这里发一个言。 开会之前,他们希望我讲一讲金融科技,确实也是我很关心的题目。但是我一看这个场合很大,另外我感觉金融科技,年轻人讲肯定比我讲得好。我还是从过去做金融学会的角度,讲一讲国际经济金融的形势和挑战,给大会提供一点背景方面的情况。同时,也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听了袁省长和陆克文先生的讲话,我感觉很受启发。一个,更多了解了浙江的经济金融,也了解了大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整个国际走势的看法。我们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方方面面多得很,我们只能就几个问题谈一下当前对我们所形成的一些挑战和需要经济金融界更多需要分析研究的方面。经济金融界历来非常重视研究和分析的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各项金融决策、金融交易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说今年有什么特点呢,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也就是说,从雷曼兄弟关闭破产到现在十周年,所以国际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十周年的讨论。包括这十年中,我们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要是发生的话,应该采用哪些对策,特别从十年回头看要考虑哪些事情做得对,在危机应对方面以及复苏方面哪些做得对,哪些可能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个特点,由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知道最近国际货币基金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下调了对明年的预期。应该说全球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是基于多个因素的,有很多因素大家都已经熟悉。这次在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大家突出了两个新的角度: 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它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也是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的话,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那么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一种现象是过去宏观经济分析和数学模型较少触及的领域,也是对我们经济金融分析的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特点,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具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我们说一种计算方法,就是说一旦有了贸易战,一旦有了关税壁垒,那么贸易量就会减少。有一些过去能做的贸易就会停下来,或者量会减少。有一些根据比较优势所做出的投资现在不做了,这个账是比较容易算的,我们说这是一种表层的账,或者说算鼻子底下的这一层账。但更深刻地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了,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过去的最优配置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会导致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从全球来讲和具体国家来讲,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1992年“十四大”的时候,就开始提出了中国之所以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因为考虑到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从那时候起就开始重视了所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计算,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想当今国际上的经济分析也会注重这一点,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发达国家如果是为了就业考虑,重拾过去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它必须要把生产要素向这个方向去分配。其中也包括资金,因为有一些生产能力过去不存在了,已经消失了,你还要去恢复它。 当然也可能它是能够制造一些就业,但是很大可能是一种资源的误配置。也就是说,最终做下来,最后过若干年还是体会到它是没有什么效益的。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资源的误配置、浪费,或者资源配置效益下降。所以这种分析方式是需要提请注意的,这其中也包括所谓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分配。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条件下,供应链的形成,大家在供应链多个环节都寻找最优的配合,每一个环节都希望找效益最好、产出最高,质量也好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成本最低的可能性。但一旦有了贸易保护主义,有的环节选不了最优的就选择一些次优连结构,不优的供应链结构,这样就会导致整个经济增长潜力下退。 大家要担心当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问题,世界经济也存在着新的不平衡。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美国短期利率提高的同时,美国长期利率,特别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没有同步的上升。这个问题现在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按照传统的概念来讲,当短期利率提高以后,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也会提高。如果中长期收益率提高以后,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有更多。 比如对于金融资产的价格影响会更加显著,对于边际利率会有更明显的提高,利差也会有所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感觉到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会比想象得更大一些。我们也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从全球经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两个月前左右,世界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也就是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等,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但是不是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说大家可能非常关注的有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南非,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原因。俄罗斯可能早一些,从乌克兰事件以后,那时候就开始出现卢布的贬值。阿根廷,前一段时间才顺利解决了重返国际市场发债的举动,但它历史包袱很重,但阿根廷出现了非常明显阿根廷比索贬值、资本外流,同时它的短期利率提高已经用到了非常极致的程度,最开始40%,再50%,现在要到60%的短期利率。但是不是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一个疑问,我们也看到土耳其、南非。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国内因素,但他们也在稍微较小程度上进入了这个行列。这里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等。 因此,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这个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是值得非常明确加以关注的。可能有些国家是由于自己特殊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些都是特殊的个例,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终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相互影响,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也带来冲击,我们要做出明确的分析,这样的话才有更准确的判断。不管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能找出更好的对策,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说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资本外流或者资本流动是联系到各个国家储蓄率问题,所以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那时候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他的一个重要解释就是,美国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储蓄率过高,所以他们有“储蓄剩余”,用到了美国,压低了美国利率,是的美国造成了很多机构用零收付低利率,给买不起房子的人做了房贷,导致了次贷危机。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是联系到了储蓄率的。储蓄率这个事情也有广泛的联系,和中国也是有密切的关系。亚洲国家普遍国民储蓄率是比较高的,储蓄率又分为家庭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家庭和企业的储蓄率。 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当然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我们内需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加以密切的估计。其中一个就是隔代之间储蓄率的变化,也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储蓄率的高低也和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趋向有关系。中国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比较好的作为,很大程度也是由于中国储蓄率比较高。储蓄率高,有一些资金投资于国内效率低于投资于国际,投资于“一带一路”沿岸地区。 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投资的便利化所带来的资本流动既有正面的内容,也有负面的内容,也有大家担心的内容。资本流动可能有价格驱动的,其中也包括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哪儿投资回报高,在哪儿形成生产能力,就体现出比较优势的因素。包括我们所说的“一带一路”中很多合作项目,有很多都是价格驱动的,也都是民营经济为主的做法。但也有一部分资本流动是信心驱动的,信心驱动的,信心会影响大家对增长的判断,对于增长潜力的判断,对投资回报的判断,以及对资金安全的判断。 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动会产生很多需要关注的内容。刚才提到新兴市场的变化,也都是和资本流动背后的动因,以及我们对它们的分析认识是有关系的。我们说全球化所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是说我们主张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国际货币基金过去也说投资自由化,对资本流动应该尽量的不加以管制。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有一些新兴市场受到无辜的负面冲击。当时美元流动性也短缺,出现很多问题,慢慢大家会重新估计这个问题。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目前对于资本项目的调解,或者说资本项目一定程度的管制,是持有更灵活的态度,认为大家是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一定说死了,也不一定说发达国家的模式能够适应于新兴市场,适应于发展中国家。 这是国际金融方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现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拿什么观点来看待中国呢,也是需要有不同的分析。另外全球来讲,在亚洲金融风波期间所形成的所谓“华盛顿共识”以及那时候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观点,和这一轮全球危机复苏过程中形成的观点有所区别。对于中国来讲面临两个方面,相互可能有一定矛盾的选择。 一个是我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但在外国人看来,毕竟中国是外汇储备非常强大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所以看法也不一样。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国际化的机遇说实在也是提前到来的,也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说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传统的硬通货不太稳定,不断的出问题,流动性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周围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当时是从韩国开始,纷纷要求和中国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以及提供流动性和提供稳定、信心的支持。这样的话,就开始了所谓人民币本币互换的过程。而这个本币互换的过程在人民银行来讲,当时叫做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这个便利。 2014年之后,由中国政府开始采纳了所谓国际化的提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说实在,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做法。对于一个只有少数新兴市场大国的货币未来有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要求是货币能够自由使用,可兑换程度相对较高,当然不一定说百分之百,但使用的自由程度要比较高。否则大家用你作为国际货币的替代品,大家也是不会太认真考虑的。而且这个也不是一个强制的过程,也是市场参与者自己选择的过程。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接受人民币进入IMF的一揽子货币,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以后,等于也是在全球不断观察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关心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好地平衡我们对于资本流动的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选择。 全球一个新的现象,应该说从本世纪,大概05、06年以后,美国开始使用金融制裁的手段。当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也曾经有很多各方面制裁,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但过去不怎么用金融的制裁,最近十几年开始逐渐出现所谓金融制裁。金融制裁以后,也会对于全球交易货币的选择、储备货币的选择,以及对资本流动管理都带来新的挑战。 这些都是一些新的现象,今年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是WTO改革。因为中国习主席多次讲到,特别是在去年达沃斯讲话中讲到,中国是坚持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秩序。同时,我们也支持WT0争端解决机制,贸易就不可能没有争端,有争端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 今年以来,看到全球各种论坛上的声音都在说,大家对WTO工作效率还是有所担忧的,也知道多哈回合搞了这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结果,因此WTO改革的呼声在不断提高,同时也进入各种国际论坛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加紧研究。同时我们也明确的认为,WTO的改革不要是个别哪些国家的声音说了算,必须是多边的讨论、多边的共识和多边的决议来完成WTO的改革。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和WTO改革密切相联系的金融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是什么。我们说目前来讲,它还是IMF(国际货币基金)、FSB(金融稳定理事会)和BIS(国际清算银行)为主的,在研究制定讨论新的规则。包括银行业《巴塞尔3》,还包括许多指标。 这些多边规则的制定,一般来说都是向G20汇报,经过G20领导的认可。因此,我们也可以从WTO的状况及其改革,影射到金融界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和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类似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点,在很多论坛和会议上都强调,我们要避免下一次危机,下一次金融危机。也有人说,我们有可能还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概率,会有下一轮的危机,说法不一样。最新的观察,说除了危机,有一些过去所共同面临的原因和触发,诸如高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不平衡,诸如资产泡沫以外,大家还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十年左右的QE(量化宽松)之后,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相当泛滥,这样促使资产价格有异常的现象。这个异常越大的话,它调整的风口越大。因此对于资产价格调整,大家是非常警惕,也把它看成是触发危机的一个因素。 再一个是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FinTech,陆克文先生专门谈到了。一方面是许多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效率,改进了效率,改进了供给。但同时也有一些活动会出现新的挑战,有可能游走于现有监管之外,有可能有新的风险。有可能金融科技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频率,我们在一些资产市场中明确出现了所谓高频交易、程序化的交易。而这些内容大家担心它们是否在某些程度上会脱离经济基本面,是否更容易出现一些大起大落。大家也注意到英国市场上所谓发现的“闪崩现象”,也有人估计新科技的出现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大家加强分析研究,加以警惕。 对于亚洲国家来讲,我们有一个好处是20年前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波,在亚洲金融风波中有不少经验教训。有些经验教训并没有得到非常认真和彻底的思考和总结,但是多多少少亚洲国家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都做了不少的自我调整。这些调整使得我们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受到的风波相对较小,从亚洲国家来讲,可以把亚洲金融风波和2008年这一轮金融风波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使我们能够有效的防范下一轮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 我就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3日 16:46
周小川谈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最怕的事是传染
周小川谈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最怕的事是传染

  周小川谈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最怕的事是传染,中国要警惕 澎湃新闻记者 林倩  周小川 11月3日,第二届钱塘江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中国金融学会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 周小川在主旨演讲中讲到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两个月前左右,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等,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 周小川认为,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这个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是值得明确加以关注的。 “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周小川在会上表示,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也带来冲击,要做出明确的分析,这样的话才有更准确的判断。不管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能找出更好的对策,不能掉以轻心。 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资本外流或者资本流动是联系到各个国家储蓄率问题。 据周小川透露,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内需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加以密切的关注。 储蓄率的高低也和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趋向有关系。周小川认为,中国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比较好的作为,很大程度也是由于中国储蓄率比较高。储蓄率高,有一些资金投资于国内效率低于投资于国际,投资于“一带一路”沿岸地区。 在这一轮全球危机复苏过程中,周小川认为,中国面临两个方面的选择。 一是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 二是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国际化的机遇说实在也是提前到来的,也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空间。 周小川进一步解释道,这个空间就是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传统的硬通货不太稳定,不断的出问题,流动性得不到解决,所以周围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纷纷要求和中国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以及提供流动性和提供稳定、信心的支持。这样的话,就开始了所谓人民币本币互换的过程。 以下为周小川演讲原文 尊敬的袁省长,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 上午好! 我荣幸受到钱塘江论坛的邀请,能在这里发一个言。 开会之前,他们希望我讲一讲金融科技,确实也是我很关心的题目。但是我一看这个场合很大,另外我感觉金融科技,年轻人讲肯定比我讲得好。我还是从过去做金融学会的角度,讲一讲国际经济金融的形势和挑战,给大会提供一点背景方面的情况。同时,也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听了袁省长和陆克文先生的讲话,我感觉很受启发。一个,更多了解了浙江的经济金融,也了解了大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整个国际走势的看法。我们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方方面面多得很,我们只能就几个问题谈一下当前对我们所形成的一些挑战和需要经济金融界更多需要分析研究的方面。经济金融界历来非常重视研究和分析的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各项金融决策、金融交易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说今年有什么特点呢,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也就是说,从雷曼兄弟关闭破产到现在十周年,所以国际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十周年的讨论。包括这十年中,我们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要是发生的话,应该采用哪些对策,特别从十年回头看要考虑哪些事情做得对,在危机应对方面以及复苏方面哪些做得对,哪些可能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个特点,由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知道最近国际货币基金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下调了对明年的预期。应该说全球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是基于多个因素的,有很多因素大家都已经熟悉。这次在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大家突出了两个新的角度: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它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也是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的话,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那么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一种现象是过去宏观经济分析和数学模型较少触及的领域,也是对我们经济金融分析的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特点,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具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我们说一种计算方法,就是说一旦有了贸易战,一旦有了关税壁垒,那么贸易量就会减少。有一些过去能做的贸易就会停下来,或者量会减少。有一些根据比较优势所做出的投资现在不做了,这个账是比较容易算的,我们说这是一种表层的账,或者说算鼻子底下的这一层账。但更深刻地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了,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过去的最优配置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会导致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从全球来讲和具体国家来讲,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1992年“十四大”的时候,就开始提出了中国之所以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因为考虑到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从那时候起就开始重视了所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计算,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想当今国际上的经济分析也会注重这一点,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发达国家如果是为了就业考虑,重拾过去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它必须要把生产要素向这个方向去分配。其中也包括资金,因为有一些生产能力过去不存在了,已经消失了,你还要去恢复它。 当然也可能它是能够制造一些就业,但是很大可能是一种资源的误配置。也就是说,最终做下来,最后过若干年还是体会到它是没有什么效益的。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资源的误配置、浪费,或者资源配置效益下降。所以这种分析方式是需要提请注意的,这其中也包括所谓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分配。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条件下,供应链的形成,大家在供应链多个环节都寻找最优的配合,每一个环节都希望找效益最好、产出最高,质量也好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成本最低的可能性。但一旦有了贸易保护主义,重返国际市场发债有了关税和投资壁垒之后不可能,有的环节选不了最优的就选择一些次优连结构,不优的供应链结构,这样就会导致整个经济增长潜力下退。 大家要担心当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问题,世界经济也存在着新的不平衡。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美国短期利率提高的同时,美国长期利率,特别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没有同步的上升。这个问题现在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按照传统的概念来讲,当短期利率提高以后,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也会提高。如果中长期收益率提高以后,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有更多。 比如对于金融资产的价格影响会更加显著,对于边际利率会有更明显的提高,利差也会有所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感觉到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会比想象得更大一些。我们也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从全球经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两个月前左右,世界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也就是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等,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但是不是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说大家可能非常关注的有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南非,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原因。俄罗斯可能早一些,从乌克兰事件以后,那时候就开始出现卢布的贬值。阿根廷,前一段时间才顺利解决了重返国际市场发债的举动,但它历史包袱很重,但阿根廷出现了非常明显阿根廷比索贬值、资本外流,同时它的短期利率提高已经用到了非常极致的程度,最开始40%,再50%,现在要到60%的短期利率。但是不是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一个疑问,我们也看到土耳其、南非。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国内因素,但他们也在稍微较小程度上进入了这个行列。这里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等。 因此,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这个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是值得非常明确加以关注的。可能有些国家是由于自己特殊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些都是特殊的个例,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终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相互影响,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也带来冲击,我们要做出明确的分析,这样的话才有更准确的判断。不管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能找出更好的对策,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说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资本外流或者资本流动是联系到各个国家储蓄率问题,所以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那时候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他的一个重要解释就是,美国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储蓄率过高,所以他们有“储蓄剩余”,用到了美国,压低了美国利率,是的美国造成了很多机构用零收付低利率,给买不起房子的人做了房贷,导致了次贷危机。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是联系到了储蓄率的。储蓄率这个事情也有广泛的联系,和中国也是有密切的关系。亚洲国家普遍国民储蓄率是比较高的,储蓄率又分为家庭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家庭和企业的储蓄率。 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当然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我们内需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加以密切的估计。其中一个就是隔代之间储蓄率的变化,也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储蓄率的高低也和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趋向有关系。中国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比较好的作为,很大程度也是由于中国储蓄率比较高。储蓄率高,有一些资金投资于国内效率低于投资于国际,投资于“一带一路”沿岸地区。 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投资的便利化所带来的资本流动既有正面的内容,也有负面的内容,也有大家担心的内容。资本流动可能有价格驱动的,其中也包括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哪儿投资回报高,在哪儿形成生产能力,就体现出比较优势的因素。包括我们所说的“一带一路”中很多合作项目,有很多都是价格驱动的,也都是民营经济为主的做法。但也有一部分资本流动是信心驱动的,信心驱动的,信心会影响大家对增长的判断,对于增长潜力的判断,对投资回报的判断,以及对资金安全的判断。 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动会产生很多需要关注的内容。刚才提到新兴市场的变化,也都是和资本流动背后的动因,以及我们对它们的分析认识是有关系的。我们说全球化所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是说我们主张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国际货币基金过去也说投资自由化,对资本流动应该尽量的不加以管制。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有一些新兴市场受到无辜的负面冲击。当时美元流动性也短缺,出现很多问题,慢慢大家会重新估计这个问题。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目前对于资本项目的调解,或者说资本项目一定程度的管制,是持有更灵活的态度,认为大家是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一定说死了,也不一定说发达国家的模式能够适应于新兴市场,适应于发展中国家。 这是国际金融方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现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拿什么观点来看待中国呢,也是需要有不同的分析。另外全球来讲,在亚洲金融风波期间所形成的所谓“华盛顿共识”以及那时候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观点,和这一轮全球危机复苏过程中形成的观点有所区别。对于中国来讲面临两个方面,相互可能有一定矛盾的选择。 一个是我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但在外国人看来,毕竟中国是外汇储备非常强大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所以看法也不一样。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国际化的机遇说实在也是提前到来的,也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说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传统的硬通货不太稳定,不断的出问题,流动性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周围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当时是从南行开始,纷纷要求和中国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以及提供流动性和提供稳定、信心的支持。这样的话,就开始了所谓人民币本币互换的过程。而这个本币互换的过程在人民银行来讲,当时叫做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这个便利。 2014年之后,由北京政府开始采纳了所谓国际化的提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说实在,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做法。对于一个只有少数新兴市场大国的货币未来有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要求是货币能够自由使用,可兑换程度相对较高,当然不一定说百分之百,但使用的自由程度要比较高。否则大家用你作为国际货币的替代品,大家也是不会太认真考虑的。而且这个也不是一个强制的过程,也是市场参与者自己选择的过程。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接受人民币进入IMF的一揽子货币,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以后,等于也是在全球不断观察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关心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好地平衡我们对于资本流动的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选择。 全球一个新的现象,应该说从本世纪,大概05、06年以后,美国开始使用金融制裁的手段。当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也曾经有很多各方面制裁,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但过去不怎么用金融的制裁,最近十几年开始逐渐出现所谓金融制裁。金融制裁以后,也会对于全球交易货币的选择、储备货币的选择,以及对资本流动管理都带来新的挑战。 这些都是一些新的现象,今年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是WTO改革。因为中国习主席多次讲到,特别是在去年达沃斯讲话中讲到,中国是坚持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秩序。同时,我们也支持WT0争端解决机制,贸易就不可能没有争端,有争端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 今年以来,看到全球各种论坛上的声音都在说,大家WTO工作效率还是有所担忧的,也知道多哈回合搞了这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结果,因此WTO改革的呼声在不断提高,同时也进入各种国际论坛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加紧研究。同时我们也明确的认为,WTO的改革不要是个别哪些国家的声音说了算,必须是多边的讨论、多边的共识和多边的决议来完成WTO的改革。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和WTO改革密切相联系的金融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是什么。我们说目前来讲,它还是IMF(国际货币基金)、FSB(金融稳定理事会)和BIS(国际清算银行)为主的,在研究制定讨论新的规则。包括银行业《巴塞尔3》,还包括许多指标。 这些多边规则的制定,一般来说都是向G20汇报,经过G20领导的认可。因此,我们也可以从WTO的状况和及其改革,影射到金融界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和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类似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点,在很多论坛和会议上都强调,我们要避免下一次危机,下一次金融危机。也有人说,我们有可能还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概率,会有下一轮的危机,说法不一样。最新的观察,说除了危机,有一些过去所共同面临的原因和触发,诸如高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不平衡,诸如资产泡沫以外,大家还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十年左右的QE(适量宽松)之后,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相当泛滥,这样促使资产价格有异常的现象。这个异常越大的话,它调整的风口越大。因此对于资产价格调整,大家是非常紧密,也把它看成是触发危机的一个因素。 再一个是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FinTech,陆克文先生专门谈到了。一方面是许多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效率,改进了效率,改进了供给。但同时也有一些活动会出现新的挑战,有可能游走于现有监管之外,有可能有新的风险。有可能金融科技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频率,我们在一些资产市场中明确出现了所谓高频交易、程序化的交易。而这些内容大家担心它们是否在某些程度上会脱离经济基本面,是否更容易出现一些大起大落。大家也注意到英国市场上所谓发现的“闪崩现象”,也有人估计新科技的出现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大家加强分析研究,加以警惕。 对于亚洲国家来讲,我们有一个好处是20年前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波,在亚洲金融风波中有不少经验教训。有些经验教训并没有得到非常认真和彻底的思考和总结,但是多多少少亚洲国家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都做了不少的自我调整。这些调整使得我们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受到的风波相对较小,从亚洲国家来讲,可以把亚洲金融风波和2008年这一轮金融风波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使我们能够有效的防范下一轮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 我就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谢谢大家。[详情]

澎湃新闻 | 2018年11月03日 14:27
周小川:新兴市场货币明显贬值会否冲击中国值得警惕
周小川:新兴市场货币明显贬值会否冲击中国值得警惕

  周小川: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明显贬值会否冲击中国值得警惕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朱艺艺 杭州报道 在11月3日的第二届(2018年)钱塘江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分享了对于国际经济形势的特点及对中国面临挑战的看法。 周小川认为,今年国际经济形势有以下特点: 第一个,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 从雷曼兄弟关闭破产到现在十周年,国际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十周年的讨论,包括这十年中,我们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应该采用哪些对策,特别从十年回头看要考虑哪些事情做得对,在危机应对方面以及复苏方面哪些做得对,哪些可能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由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下调了对明年的预期。 全球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是基于多个因素的,这次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突出了两个新角度: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它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就会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 从一种计算方法来看,一旦有了贸易战,一旦有了关税壁垒,那么贸易量就会减少,过去能做的贸易就会停下来,或者量会减少,一些根据比较优势所作出的投资就不做了,这是一种表层的账,但更深刻的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从全球和具体的国家而言,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此外,他还提到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问题。认为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非常值得关注。 周小川强调,“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但是不是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他举例说明,“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南非等国家的货币问题都有各自的原因。俄罗斯可能早一些,从乌克兰事件以后就开始出现卢布的贬值。阿根廷前一段时间才顺利解决了重返国际市场发债的举动,但它的历史包袱很重,同时它的短期利率提高已经用到了非常极致的程度,最开始40%,再到50%,现在要到60%的短期利率。但是不是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看到土耳其、南非,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国内因素,但他们也在稍微较小程度上进入了这个行列。这里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等。” 周小川认为,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带来冲击,需要更加警惕。 可能有些国家是由于自己特殊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些都是特殊的个例,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终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相互影响,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 周小川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主要有两个挑战,一个是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的挑战;另一个,人民币国际化机遇的背后,是不是存在一些挑战,存在一些创造金融危机的空间。[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8年11月03日 14:27
周小川:金融危机最怕传染 亚洲有应对经验
周小川:金融危机最怕传染 亚洲有应对经验

  中国基金报记者 房佩燕整理 在今天早上举办的第二届(2018)钱塘江论坛主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做了主题演讲,分享了他对于目前国际经济金融的形势和挑战的方面的看法和思考,包括目前的实践进展,以及接下来我们面临的任务挑战。 主要观点如下: 1、今年有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所以国际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十周年的讨论。第二个特点,由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 2、在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大家突出了两个新的角度: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它是怎么走的。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另外一个特点,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具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影响。 3、关于贸易争端:更深刻地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了,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过去的最优配置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会导致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从全球来讲和具体国家来讲,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4、关于美联储加息问题:按照传统的概念,当短期利率提高以后,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也会提高。如果中长期收益率提高以后,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有更多。比如对于金融资产的价格影响会更加显著,对于边际利率会有更明显的提高,利差也会有所扩大。从全球经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等。 5、金融危机最怕的事就是怕传染。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 6、全球一个新的现象,大概05、06年以后,美国开始使用金融制裁的手段。金融制裁以后,也会对于全球交易货币的选择、储备货币的选择,以及对资本流动管理都带来新的挑战。 7、今年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是WTO改革。我们也可以从WTO的状况和及其改革,影射到金融界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和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类似问题。 8、我们要避免下一次危机,下一次金融危机。最新的观察,说除了危机,有一些过去所共同面临的原因和触发,诸如高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不平衡,诸如资产泡沫以外,大家还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十年左右的QE(适量宽松)之后,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相当泛滥,这样促使资产价格有异常的现象。这个异常越大的话,它调整的风口越大。因此对于资产价格调整,大家是非常紧密,也把它看成是触发危机的一个因素。 以下为周小川的演讲原文,记者整理分享给大家; 周小川:尊敬的袁省长,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 上午好! 我荣幸受到钱塘江论坛的邀请,能在这里发一个言。 开会之前,他们希望我讲一讲金融科技,确实也是我很关心的题目。但是我一看这个场合很大,另外我感觉金融科技,年轻人讲肯定比我讲得好。我还是从过去做金融学会的角度,讲一讲国际经济金融的形势和挑战,给大会提供一点背景方面的情况。同时,也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听了袁省长和陆克文先生的讲话,我感觉很受启发。一个,更多了解了浙江的经济金融,也了解了大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整个国际走势的看法。我们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方方面面多得很,我们只能就几个问题谈一下当前对我们所形成的一些挑战和需要经济金融界更多需要分析研究的方面。经济金融界历来非常重视研究和分析的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各项金融决策、金融交易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说今年有什么特点呢,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也就是说,从雷曼兄弟关闭破产到现在十周年,所以国际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十周年的讨论。包括这十年中,我们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要是发生的话,应该采用哪些对策,特别从十年回头看要考虑哪些事情做得对,在危机应对方面以及复苏方面哪些做得对,哪些可能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个特点,由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知道最近国际货币基金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下调了对明年的预期。应该说全球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是基于多个因素的,有很多因素大家都已经熟悉。 这次在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大家突出了两个新的角度: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它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也是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的话,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那么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一种现象是过去宏观经济分析和数学模型较少触及的领域,也是对我们经济金融分析的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特点,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具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我们说一种计算方法,就是说一旦有了贸易战,一旦有了关税壁垒,那么贸易量就会减少。有一些过去能做的贸易就会停下来,或者量会减少。有一些根据比较优势所做出的投资现在不做了,这个账是比较容易算的,我们说这是一种表层的账,或者说算鼻子底下的这一层账。但更深刻地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了,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过去的最优配置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会导致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从全球来讲和具体国家来讲,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1992年“十四大”的时候,就开始提出了中国之所以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因为考虑到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从那时候起就开始重视了所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计算,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想当今国际上的经济分析也会注重这一点,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发达国家如果是为了就业考虑,重拾过去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它必须要把生产要素向这个方向去分配。其中也包括资金,因为有一些生产能力过去不存在了,已经消失了,你还要去恢复它。 当然也可能它是能够制造一些就业,但是很大可能是一种资源的误配置。也就是说,最终做下来,最后过若干年还是体会到它是没有什么效益的。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资源的误配置、浪费,或者资源配置效益下降。所以这种分析方式是需要提请注意的,这其中也包括所谓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分配。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条件下,供应链的形成,大家在供应链多个环节都寻找最优的配合,每一个环节都希望找效益最好、产出最高,质量也好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成本最低的可能性。但一旦有了贸易保护主义,重返国际市场发债有了关税和投资壁垒之后不可能,有的环节选不了最优的就选择一些次优连结构,不优的供应链结构,这样就会导致整个经济增长潜力下退。 大家要担心当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问题,世界经济也存在着新的不平衡。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美国短期利率提高的同时,美国长期利率,特别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没有同步的上升。这个问题现在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按照传统的概念来讲,当短期利率提高以后,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也会提高。如果中长期收益率提高以后,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有更多。 比如对于金融资产的价格影响会更加显著,对于边际利率会有更明显的提高,利差也会有所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感觉到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会比想象得更大一些。我们也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从全球经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两个月前左右,世界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也就是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等,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但是不是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说大家可能非常关注的有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南非,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原因。俄罗斯可能早一些,从乌克兰事件以后,那时候就开始出现卢布的贬值。阿根廷,前一段时间才顺利解决了重返国际市场发债的举动,但它历史包袱很重,但阿根廷出现了非常明显阿根廷比索贬值、资本外流,同时它的短期利率提高已经用到了非常极致的程度,最开始40%,再50%,现在要到60%的短期利率。但是不是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一个疑问,我们也看到土耳其、南非。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国内因素,但他们也在稍微较小程度上进入了这个行列。这里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等。 因此,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这个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是值得非常明确加以关注的。可能有些国家是由于自己特殊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些都是特殊的个例,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终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相互影响,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也带来冲击,我们要做出明确的分析,这样的话才有更准确的判断。不管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能找出更好的对策,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说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资本外流或者资本流动是联系到各个国家储蓄率问题,所以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那时候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他的一个重要解释就是,美国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储蓄率过高,所以他们有“储蓄剩余”,用到了美国,压低了美国利率,是的美国造成了很多机构用零收付低利率,给买不起房子的人做了房贷,导致了次贷危机。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是联系到了储蓄率的。储蓄率这个事情也有广泛的联系,和中国也是有密切的关系。亚洲国家普遍国民储蓄率是比较高的,储蓄率又分为家庭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家庭和企业的储蓄率。 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当然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我们内需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加以密切的估计。其中一个就是隔代之间储蓄率的变化,也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储蓄率的高低也和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趋向有关系。中国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比较好的作为,很大程度也是由于中国储蓄率比较高。储蓄率高,有一些资金投资于国内效率低于投资于国际,投资于“一带一路”沿岸地区。 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投资的便利化所带来的资本流动既有正面的内容,也有负面的内容,也有大家担心的内容。资本流动可能有价格驱动的,其中也包括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哪儿投资回报高,在哪儿形成生产能力,就体现出比较优势的因素。包括我们所说的“一带一路”中很多合作项目,有很多都是价格驱动的,也都是民营经济为主的做法。但也有一部分资本流动是信心驱动的,信心驱动的,信心会影响大家对增长的判断,对于增长潜力的判断,对投资回报的判断,以及对资金安全的判断。 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动会产生很多需要关注的内容。刚才提到新兴市场的变化,也都是和资本流动背后的动因,以及我们对它们的分析认识是有关系的。我们说全球化所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是说我们主张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国际货币基金过去也说投资自由化,对资本流动应该尽量的不加以管制。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有一些新兴市场受到无辜的负面冲击。当时美元流动性也短缺,出现很多问题,慢慢大家会重新估计这个问题。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目前对于资本项目的调解,或者说资本项目一定程度的管制,是持有更灵活的态度,认为大家是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一定说死了,也不一定说发达国家的模式能够适应于新兴市场,适应于发展中国家。 这是国际金融方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现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拿什么观点来看待中国呢,也是需要有不同的分析。另外全球来讲,在亚洲金融风波期间所形成的所谓“华盛顿共识”以及那时候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观点,和这一轮全球危机复苏过程中形成的观点有所区别。对于中国来讲面临两个方面,相互可能有一定矛盾的选择。 一个是我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但在外国人看来,毕竟中国是外汇储备非常强大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所以看法也不一样。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国际化的机遇说实在也是提前到来的,也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说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传统的硬通货不太稳定,不断的出问题,流动性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周围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当时是从南行开始,纷纷要求和中国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以及提供流动性和提供稳定、信心的支持。这样的话,就开始了所谓人民币本币互换的过程。而这个本币互换的过程在人民银行来讲,当时叫做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这个便利。 2014年之后,由北京政府开始采纳了所谓国际化的提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说实在,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做法。对于一个只有少数新兴市场大国的货币未来有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要求是货币能够自由使用,可兑换程度相对较高,当然不一定说百分之百,但使用的自由程度要比较高。否则大家用你作为国际货币的替代品,大家也是不会太认真考虑的。而且这个也不是一个强制的过程,也是市场参与者自己选择的过程。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接受人民币进入IMF的一揽子货币,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以后,等于也是在全球不断观察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关心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好地平衡我们对于资本流动的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选择。 全球一个新的现象,应该说从本世纪,大概05、06年以后,美国开始使用金融制裁的手段。当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也曾经有很多各方面制裁,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但过去不怎么用金融的制裁,最近十几年开始逐渐出现所谓金融制裁。金融制裁以后,也会对于全球交易货币的选择、储备货币的选择,以及对资本流动管理都带来新的挑战。 这些都是一些新的现象,今年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是WTO改革。因为中国习主席多次讲到,特别是在去年达沃斯讲话中讲到,中国是坚持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秩序。同时,我们也支持WT0争端解决机制,贸易就不可能没有争端,有争端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 今年以来,看到全球各种论坛上的声音都在说,大家WTO工作效率还是有所担忧的,也知道多哈回合搞了这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结果,因此WTO改革的呼声在不断提高,同时也进入各种国际论坛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加紧研究。同时我们也明确的认为,WTO的改革不要是个别哪些国家的声音说了算,必须是多边的讨论、多边的共识和多边的决议来完成WTO的改革。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和WTO改革密切相联系的金融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是什么。我们说目前来讲,它还是IMF(国际货币基金)、FSB(金融稳定理事会)和BIS(国际清算银行)为主的,在研究制定讨论新的规则。包括银行业《巴塞尔3》,还包括许多指标。 这些多边规则的制定,一般来说都是向G20汇报,经过G20领导的认可。因此,我们也可以从WTO的状况和及其改革,影射到金融界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和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类似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点,在很多论坛和会议上都强调,我们要避免下一次危机,下一次金融危机。也有人说,我们有可能还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概率,会有下一轮的危机,说法不一样。最新的观察,说除了危机,有一些过去所共同面临的原因和触发,诸如高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不平衡,诸如资产泡沫以外,大家还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十年左右的QE(适量宽松)之后,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相当泛滥,这样促使资产价格有异常的现象。这个异常越大的话,它调整的风口越大。因此对于资产价格调整,大家是非常紧密,也把它看成是触发危机的一个因素。 再一个是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FinTech,陆克文先生专门谈到了。一方面是许多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效率,改进了效率,改进了供给。但同时也有一些活动会出现新的挑战,有可能游走于现有监管之外,有可能有新的风险。有可能金融科技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频率,我们在一些资产市场中明确出现了所谓高频交易、程序化的交易。而这些内容大家担心它们是否在某些程度上会脱离经济基本面,是否更容易出现一些大起大落。大家也注意到英国市场上所谓发现的“闪崩现象”,也有人估计新科技的出现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大家加强分析研究,加以警惕。 对于亚洲国家来讲,我们有一个好处是20年前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波,在亚洲金融风波中有不少经验教训。有些经验教训并没有得到非常认真和彻底的思考和总结,但是多多少少亚洲国家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都做了不少的自我调整。这些调整使得我们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受到的风波相对较小,从亚洲国家来讲,可以把亚洲金融风波和2008年这一轮金融风波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使我们能够有效的防范下一轮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 我就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谢谢大家。 [详情]

中国基金报 | 2018年11月03日 14:01
周小川:中国储蓄率下降表明内需增强
周小川:中国储蓄率下降表明内需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论坛上分享了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发表讲话称,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当然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我们内需的增强。 以下是周小川演讲实录: 周小川:尊敬的袁省长,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 上午好! 我荣幸受到钱塘江论坛的邀请,能在这里发一个言。 开会之前,他们希望我讲一讲金融科技,确实也是我很关心的题目。但是我一看这个场合很大,另外我感觉金融科技,年轻人讲肯定比我讲得好。我还是从过去做金融学会的角度,讲一讲国际经济金融的形势和挑战,给大会提供一点背景方面的情况。同时,也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听了袁省长和陆克文先生的讲话,我感觉很受启发。一个,更多了解了浙江的经济金融,也了解了大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整个国际走势的看法。我们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方方面面多得很,我们只能就几个问题谈一下当前对我们所形成的一些挑战和需要经济金融界更多需要分析研究的方面。经济金融界历来非常重视研究和分析的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各项金融决策、金融交易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说今年有什么特点呢,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也就是说,从雷曼兄弟关闭破产到现在十周年,所以国际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十周年的讨论。包括这十年中,我们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要是发生的话,应该采用哪些对策,特别从十年回头看要考虑哪些事情做得对,在危机应对方面以及复苏方面哪些做得对,哪些可能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个特点,由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知道最近国际货币基金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下调了对明年的预期。应该说全球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是基于多个因素的,有很多因素大家都已经熟悉。这次在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大家突出了两个新的角度: 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它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也是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的话,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那么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一种现象是过去宏观经济分析和数学模型较少触及的领域,也是对我们经济金融分析的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特点,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具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我们说一种计算方法,就是说一旦有了贸易战,一旦有了关税壁垒,那么贸易量就会减少。有一些过去能做的贸易就会停下来,或者量会减少。有一些根据比较优势所做出的投资现在不做了,这个账是比较容易算的,我们说这是一种表层的账,或者说算鼻子底下的这一层账。但更深刻地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了,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过去的最优配置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会导致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从全球来讲和具体国家来讲,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1992年“十四大”的时候,就开始提出了中国之所以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因为考虑到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从那时候起就开始重视了所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计算,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想当今国际上的经济分析也会注重这一点,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发达国家如果是为了就业考虑,重拾过去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它必须要把生产要素向这个方向去分配。其中也包括资金,因为有一些生产能力过去不存在了,已经消失了,你还要去恢复它。 当然也可能它是能够制造一些就业,但是很大可能是一种资源的误配置。也就是说,最终做下来,最后过若干年还是体会到它是没有什么效益的。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资源的误配置、浪费,或者资源配置效益下降。所以这种分析方式是需要提请注意的,这其中也包括所谓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分配。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条件下,供应链的形成,大家在供应链多个环节都寻找最优的配合,每一个环节都希望找效益最好、产出最高,质量也好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成本最低的可能性。但一旦有了贸易保护主义,有的环节选不了最优的就选择一些次优连结构,不优的供应链结构,这样就会导致整个经济增长潜力下退。 大家要担心当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问题,世界经济也存在着新的不平衡。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美国短期利率提高的同时,美国长期利率,特别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没有同步的上升。这个问题现在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按照传统的概念来讲,当短期利率提高以后,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也会提高。如果中长期收益率提高以后,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有更多。 比如对于金融资产的价格影响会更加显著,对于边际利率会有更明显的提高,利差也会有所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感觉到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会比想象得更大一些。我们也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从全球经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两个月前左右,世界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也就是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等,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但是不是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说大家可能非常关注的有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南非,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原因。俄罗斯可能早一些,从乌克兰事件以后,那时候就开始出现卢布的贬值。阿根廷,前一段时间才顺利解决了重返国际市场发债的举动,但它历史包袱很重,但阿根廷出现了非常明显阿根廷比索贬值、资本外流,同时它的短期利率提高已经用到了非常极致的程度,最开始40%,再50%,现在要到60%的短期利率。但是不是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一个疑问,我们也看到土耳其、南非。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国内因素,但他们也在稍微较小程度上进入了这个行列。这里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等。 因此,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这个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是值得非常明确加以关注的。可能有些国家是由于自己特殊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些都是特殊的个例,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终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相互影响,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也带来冲击,我们要做出明确的分析,这样的话才有更准确的判断。不管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能找出更好的对策,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说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资本外流或者资本流动是联系到各个国家储蓄率问题,所以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那时候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他的一个重要解释就是,美国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储蓄率过高,所以他们有“储蓄剩余”,用到了美国,压低了美国利率,是的美国造成了很多机构用零收付低利率,给买不起房子的人做了房贷,导致了次贷危机。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是联系到了储蓄率的。储蓄率这个事情也有广泛的联系,和中国也是有密切的关系。亚洲国家普遍国民储蓄率是比较高的,储蓄率又分为家庭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家庭和企业的储蓄率。 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当然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我们内需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加以密切的估计。其中一个就是隔代之间储蓄率的变化,也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储蓄率的高低也和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趋向有关系。中国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比较好的作为,很大程度也是由于中国储蓄率比较高。储蓄率高,有一些资金投资于国内效率低于投资于国际,投资于“一带一路”沿岸地区。 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投资的便利化所带来的资本流动既有正面的内容,也有负面的内容,也有大家担心的内容。资本流动可能有价格驱动的,其中也包括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哪儿投资回报高,在哪儿形成生产能力,就体现出比较优势的因素。包括我们所说的“一带一路”中很多合作项目,有很多都是价格驱动的,也都是民营经济为主的做法。但也有一部分资本流动是信心驱动的,信心驱动的,信心会影响大家对增长的判断,对于增长潜力的判断,对投资回报的判断,以及对资金安全的判断。 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动会产生很多需要关注的内容。刚才提到新兴市场的变化,也都是和资本流动背后的动因,以及我们对它们的分析认识是有关系的。我们说全球化所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是说我们主张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国际货币基金过去也说投资自由化,对资本流动应该尽量的不加以管制。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有一些新兴市场受到无辜的负面冲击。当时美元流动性也短缺,出现很多问题,慢慢大家会重新估计这个问题。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目前对于资本项目的调解,或者说资本项目一定程度的管制,是持有更灵活的态度,认为大家是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一定说死了,也不一定说发达国家的模式能够适应于新兴市场,适应于发展中国家。 这是国际金融方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现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拿什么观点来看待中国呢,也是需要有不同的分析。另外全球来讲,在亚洲金融风波期间所形成的所谓“华盛顿共识”以及那时候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观点,和这一轮全球危机复苏过程中形成的观点有所区别。对于中国来讲面临两个方面,相互可能有一定矛盾的选择。 一个是我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但在外国人看来,毕竟中国是外汇储备非常强大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所以看法也不一样。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国际化的机遇说实在也是提前到来的,也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说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传统的硬通货不太稳定,不断的出问题,流动性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周围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当时是从韩国开始,纷纷要求和中国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以及提供流动性和提供稳定、信心的支持。这样的话,就开始了所谓人民币本币互换的过程。而这个本币互换的过程在人民银行来讲,当时叫做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这个便利。 2014年之后,由中国政府开始采纳了所谓国际化的提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说实在,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做法。对于一个只有少数新兴市场大国的货币未来有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要求是货币能够自由使用,可兑换程度相对较高,当然不一定说百分之百,但使用的自由程度要比较高。否则大家用你作为国际货币的替代品,大家也是不会太认真考虑的。而且这个也不是一个强制的过程,也是市场参与者自己选择的过程。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接受人民币进入IMF的一揽子货币,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以后,等于也是在全球不断观察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关心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好地平衡我们对于资本流动的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选择。 全球一个新的现象,应该说从本世纪,大概05、06年以后,美国开始使用金融制裁的手段。当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也曾经有很多各方面制裁,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但过去不怎么用金融的制裁,最近十几年开始逐渐出现所谓金融制裁。金融制裁以后,也会对于全球交易货币的选择、储备货币的选择,以及对资本流动管理都带来新的挑战。 这些都是一些新的现象,今年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是WTO改革。因为中国习主席多次讲到,特别是在去年达沃斯讲话中讲到,中国是坚持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秩序。同时,我们也支持WT0争端解决机制,贸易就不可能没有争端,有争端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 今年以来,看到全球各种论坛上的声音都在说,大家对WTO工作效率还是有所担忧的,也知道多哈回合搞了这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结果,因此WTO改革的呼声在不断提高,同时也进入各种国际论坛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加紧研究。同时我们也明确的认为,WTO的改革不要是个别哪些国家的声音说了算,必须是多边的讨论、多边的共识和多边的决议来完成WTO的改革。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和WTO改革密切相联系的金融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是什么。我们说目前来讲,它还是IMF(国际货币基金)、FSB(金融稳定理事会)和BIS(国际清算银行)为主的,在研究制定讨论新的规则。包括银行业《巴塞尔3》,还包括许多指标。 这些多边规则的制定,一般来说都是向G20汇报,经过G20领导的认可。因此,我们也可以从WTO的状况及其改革,影射到金融界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和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类似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点,在很多论坛和会议上都强调,我们要避免下一次危机,下一次金融危机。也有人说,我们有可能还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概率,会有下一轮的危机,说法不一样。最新的观察,说除了危机,有一些过去所共同面临的原因和触发,诸如高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不平衡,诸如资产泡沫以外,大家还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十年左右的QE(量化宽松)之后,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相当泛滥,这样促使资产价格有异常的现象。这个异常越大的话,它调整的风口越大。因此对于资产价格调整,大家是非常警惕,也把它看成是触发危机的一个因素。 再一个是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FinTech,陆克文先生专门谈到了。一方面是许多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效率,改进了效率,改进了供给。但同时也有一些活动会出现新的挑战,有可能游走于现有监管之外,有可能有新的风险。有可能金融科技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频率,我们在一些资产市场中明确出现了所谓高频交易、程序化的交易。而这些内容大家担心它们是否在某些程度上会脱离经济基本面,是否更容易出现一些大起大落。大家也注意到英国市场上所谓发现的“闪崩现象”,也有人估计新科技的出现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大家加强分析研究,加以警惕。 对于亚洲国家来讲,我们有一个好处是20年前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波,在亚洲金融风波中有不少经验教训。有些经验教训并没有得到非常认真和彻底的思考和总结,但是多多少少亚洲国家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都做了不少的自我调整。这些调整使得我们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受到的风波相对较小,从亚洲国家来讲,可以把亚洲金融风波和2008年这一轮金融风波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使我们能够有效的防范下一轮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 我就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3日 13:57
王建沂:鼓励部分高质量行业以集聚的形式有序走出去
王建沂:鼓励部分高质量行业以集聚的形式有序走出去

  王建沂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浙江省工商联主席王建沂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王建沂表示,今年以来,浙江的经济运行整体平稳,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稳中有变,民营经济也是如此。 王建沂提到几点思考时说,第一条,把握浙江“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认真准遵从“五大发展理念”,静气凝神,瘦身健体,审慎投资、审慎经营,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探索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二是把握大有可为战略机遇期,遵从开放发展的理念,紧跟“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三是鼓励部分产能过剩的高质量行业,以产业内上下游抱团发展、集聚的形式有序“走出去”。四是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网点建设。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当中,在遵循宏观外汇政策前提下,完善各种内保外贷、外保内贷等业务模式和风险管控机制,有效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扶植境外产业合作园区和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合作需求。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建沂:尊敬的姜建清主席,尊敬的朱省长,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我是浙江省工商联的王建沂,也是富通集团有限公司的王建沂。应大会组委会的要求,希望我围绕民营实体制造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这个课题作一个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去年12月,首届钱塘江论坛成功举行,时隔一年,我们又相聚在这里继续围绕“新金融、新经济、新科技”等主题,聚焦聚力浙江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的“四大”建设,广泛交流和深刻探讨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这里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浙江省工商联浙江省商会的情况。浙江省工商联成立于1952年,全省现有工商联组织101个。浙江是全国有民营企业家人士担任省级工商联主席的四个试点省份之一,目前全省工商联共有会员单位约30万个,各类商会协会组织3040余家。省工商联直属商会45家,省外、省级浙江商会38家,在全国省市区都建有浙江商会,形成了覆盖面广、建设规范、作用明显的机制体制,服务了浙商群体约800万人。 目前,浙江约有607万户市场主体,私营企业200万户,个体工商户约407万户,平均每十个浙江人中就有1个是老板;每29个浙江人中,就有一家是企业家。 浙江是开放的先行地,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强调民营经济强就是浙江强,民营企业好就是浙江好。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企业投资、项目开工、企业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一百天”,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制制度和环境基础。 当下,浙江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约56%的税收,约65%的生产总值,约77%的外贸出口,约80%的就业岗位,约90%的新增就业岗位。浙江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字连续20年名列全国第一,民营经济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践行者和受益群体。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民营经济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 昨天11月2号,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召开了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了55名新时代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常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今年以来,浙江的经济运行整体平稳,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稳中有变,民营经济也是如此。虽然我们的发展面临着不确定因素和挑战不断增多,困难也不断的增加,下行压力也非常大,但是我们认为浙商继承了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老的“四千精神”,有着“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精神和信心。 我们浙江有信心也有底气应对未来挑战和竞争,进入新时代,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为我们总结了新时代浙商精神,就是创业精神、创新精神、担当精神、合作精神、法治精神、奋斗精神,基本诠释如下:一是弘扬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二是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三是弘扬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三四是弘扬开放大气的合作精神;五是弘扬诚信守法的法治精神;六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 面向未来,围绕今天的主题,围绕着民营实体制造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这个课题提两条不成熟的思考: 第一条,把握浙江“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认真准遵从“五大发展理念”,静气凝神,瘦身健体,审慎投资、审慎经营,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探索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浙江的块状经济具有非常典型的特征,浙江的块状经济造就了浙江走在了前列,浙江转型升级有很大一部分的动因就是经济的转型升级。我们也在探索选择有代表性的行业通过纵向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横向联合供应链,产业链配套企业同时应用智能制造,将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结合也是一个进步、将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结合也是一次进步,将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结合也是一项进步,我认为3.0、3.5也是进步。 探索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探索生产制造组织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探索市场商务的创新,我们相信利用中国的单一的巨大的13亿多人口的市场,一定能面向全球的竞争力。 二是把握大有可为战略机遇期,遵从开放发展的理念,紧跟“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产业合作区和境外合作园区的建设。跟随“一带一路”走出去,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产能合作区和境外园区的建设。近年来浙江紧紧抓住全球价值链产业链重组的机会,加快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我们重视和鼓励民营实体经济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探索在境外境内产能合作区和产业园区。同时,也平衡好浙商回归的问题。建议重视“一带一路”沿线位置重要,人文环境与我国相似,且经济发展强大的国家,如东南亚、东亚等国家境外合作产业园区的建设,优先考虑上述国家和地区部署境外产能园区和境外合作园区建设,给予一定政策支持,推动先行先试,形成经验后逐步推广复制。 三是鼓励部分产能过剩的高质量行业,以产业内上下游抱团发展、集聚的形式有序“走出去”。同时适度布局一批能代表当下中国制造、浙江制造水准的示范性先进制造业项目,提升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位和美誉度,适度的布局GMP。 四是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网点建设。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当中,在遵循宏观外汇政策前提下,完善各种内保外贷、外保内贷等业务模式和风险管控机制,有效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扶植境外产业合作园区和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合作需求。 面向新时代,浙江的民营企业一定会遵从心无旁鹜的创新创造,踏踏实实的办好企业的全面参与大湾区、大花园、大、大都市区重大战略实施和建设,担当新使命,迈向新征程,主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恭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3日 12:28
周小川:警惕消费贷快速增长带来的信用风险
周小川:警惕消费贷快速增长带来的信用风险

  警惕消费贷快速增长带来的信用风险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在钱塘江论坛上对中国一部分年轻人提前消费、借贷消费的现象表达了担忧。几乎同时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也提到了短期消费贷款增速过快的问题。 周小川是在分析中国储蓄率从高峰下降了几个百分点时认为内需增强。但他提出了一个“隔代现象”,即隔代之间的储蓄率变化,老一辈偏向储蓄,而新一代则偏向消费,从而使得储蓄率会呈现趋势性下降。储蓄率下降有很多原因,比如金融理财、地产投资分流等等,储蓄率下降还伴随着居民家庭杠杆率的快速提升,2013-2017年,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由33%升至49%。 其中,非常明显的是短期消费贷款在住户部门债务中占比不断提升,2008-2017年末,该比例从7.3% 增至16.8%,而且呈现加速趋势。比如2017年,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速下降,短期消费贷款增速大幅上升。2017年1月,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9.9%,至 2017年10月已增至40.9%。 对于短期消费贷款的异常增长,《报告》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三个:首先,在整体利差处于低位的情况下,银行有动力投放收益更高的消费信贷。其次,近年来购房开支骤增透支了部分居民的消费能力,使其转向利用短期消费贷款维持消费水平。最后,部分购房者利用消费贷等产品规避首付比的限制。 事实上,这只是纳入统计范围内的金融机构产生的数据,互联网金融、民间借贷、典当行 等也是居民获取资金的途径。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便利性和低成本,业务呈现井喷态势。《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2017年, P2P等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59%。 可以看出,信贷消费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住房价格泡沫化带来的个人消费信贷需求,一部分人缺乏首付资金依靠消费贷款,一部分人因为按揭支出超出家庭合理支出水平,迫使他们不得不依靠信用消费维持正常生活。其次,金融自由化的趋势导致金融市场竞争激烈,过度推销信用消费,不断用分期付款或者其他方式诱惑消费者养成新的信贷消费习惯。 这也体现了过去几年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现状:地产和金融异常繁荣,并迫使家庭部门不断增加杠杆。 周小川认为消费信贷借助于新金融科技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青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事实上,这并不新奇,在其他国家走向富裕的过程中都曾出现过,即年青一代被消费文化主导,出现“挣得少,花得多”现象。 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已经表现出了这些特征。这会影响中国的劳动效率,并对经济结构产生影响:年轻人更喜欢从事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年青一代有更强烈消费的欲望,与年长者相比,缺乏储蓄概念,出现月光族、啃老族等,现在更进一步,则是通过信用借款透支消费。 中国经历了一个持续长达40年的增长周期,人们以为,房价总是会上涨,因此敢于透支性购房;年青一代也会认为就业稳定且收入会持续增长,因此,透支性消费只不过是提前享受,或者迫于外部环境的一种社会投资。问题在于,经济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资产价格、就业、个人收入会因为宏观环境出现波动,这是无法抗拒的市场规律。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结构调整的阶段,这意味着经历长期高速增长后,会迎来转型升级的新旧交替,资产价格、就业等会出现不确定性。在这个阶段,更需要强调基于专业能力的奋斗,以提高生产效率。或许我们不应该对新一代在努力工作方面要求苛刻,但是,超出个人能力的加杠杆消费如果普遍化,则很容易产生信用风险。经济转型期,应该避免过度的杠杆消费,避免产生新的金融风险与社会问题,这也需要对金融机构的过度营销进行约束,防止年轻人信贷消费继续蔓延。[详情]

乔依德:金融科技除了提高效益也带来了新风险新挑战
乔依德:金融科技除了提高效益也带来了新风险新挑战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出席主场峰会三“新经济峰会”并演讲。 乔依德表示,金融科技除了提高效益、创造新业务,它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带来了新的挑战。最明显的是P2P,大家知道跑路跑得很多。因为有了新的科技,有了洗钱、违法、欺骗手段更加隐蔽,它的负面影响涉及面比以往广得多,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另外,个人隐私更容易被泄露,造成负面影响。现有的监管体系跟手段,对此还不能适应,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乔依德在演讲中提到,金融科技对改变我们的金融生态、改变金融机构的功能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这里面还是要强调最后一点:它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是什么?金融就是根据不同实体的不同需求,将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上进行有效的配置。因为不同的实体,包括企业,包括个人,有的是有充裕的资金,他现在不用,有的是需要资金,金融就起了这个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有效的配置。无论金融科技怎么发展,金融的本质是不应该忘记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乔依德:各位来宾,下午好! 非常感谢大会邀请我来参加,特别是感谢钱塘江金融研究院峰会的主办方邀请我来做一个发言。 我在准备发言的时候,看到钱塘江论坛有一个宗旨,九个字:“新金融、新科技、新经济”,我认为这个宗旨提炼得非常好,既有前瞻性,同时抓住了经济面临转折的基本特征。 我们一般理解“新金融”,从一个实用的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上午我们也谈了很多,我想从更广阔的背景下谈新金融是怎么发生的,主要先从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这十年当中全球金融格局有哪些变化,然后再具体谈金融科技。 我们进行了梳理,我们认为全球金融格局有七个重大的变化,我用“七个前所未有”表述:第一,各国中央银行的作用前所未有地增大了,现在跟十年以前相比,大部分发达国家进行了QE,也有人说中央银行从一个最后贷款人变成了最后交易商,它发了大量的货币。另外金融危机以后,我们也知道对每一个金融机构的监管是不够的,还要对系统进行监管,所以金融危机以后提出了“宏观审慎”的概念,中央银行在这当中起了主要作用。像我们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人民银行以前完全不涉及监管,现在也或多或少涉及到监管,因为你要真正成为最后贷款人,你对下面的金融实体要有所了解。我认为这是中央银行的作用前所未有地增大了;第二,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前所未有显著化和复杂化。以往也有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影响到其他国家,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重大,当然美联储表示要加息缩表,全球资金都向美国涌过去,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变化;第三,在危机以后,各个国家将金融监管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里面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一个国家对自己的金融监管都加强了;二是在国际上,监管的协同加强了。全球也提出要全球金融安全网,包括四个方面:(1)外汇储备;(2)双边货币互换;(3)区域金融安全;(4)IMF作为核心的领导全球的金融安全;第四,全球债务杠杆率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全球平均金融杠杆率,2017年达到24%,是全球债务跟全球的GDP相比,已经大大超过在金融危机以前2008年的231。其中发展中国家债务上升得很快,还有非金融机构的企业债上升得比较快,我们国家的债务上升得也是很快;第五,全球跨境资本的流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变化上,总量在减少,但是它的结构变化了,发达国家资金的跨境流进流出减少,而发展中国家增加了。跨境资本的总类当中有变化,直接投资增加了,债券投资和银行贷款下降了;第六,新型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当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地位包括话语权、外汇储备的增加、金融交易额、新兴经济体的地位都增加了;第六,各种新的科技对金融行业的推进作用,对金融生态和功能的影响前所未有。 上面这七个重大的变化,我觉得其本质深刻地反映了国际社会对金融危机的一种应对,为什么央行作用大了?因为它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第二,全球的金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向中国过去几年,每年对全球GDP的增长差不多贡献了三分之一,其他的新兴国家加在一起,差不多超过50%;第三,新兴科技的高速发展,这个重大的变化已经还将继续对全球经济、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金融或者说金融科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上个月在印度尼西亚巴黎岛召开了201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在这个年会上,世界银行和IMF启动了金融科技巴黎倡议,印度尼西亚总统也参加了倡议仪式,四行行长都参加了。倡议的名称就叫“成功抓住金融科技的机会”,它的出发点就是帮助成员国抓住迅猛发展的金融科技机会,同时防止潜在的风险。倡议包括12条政策建议,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具体讲,我讲几条印象比较深的:第一,倡议充分肯定了金融科技的积极作用,包括普惠金融,包括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我想强调一下这一点,虽然以往好几年大家谈“金融科技”谈得很多,但这一次是全球两个最高的、最有权威性国际经济组织提出了这样的倡议,而且在会议上通过,把“金融科技”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地位,我觉得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第二,倡议提出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宽带、移动数据服务、数据存储、支付和清算服务;第三,倡议希望要加强竞争,形成一个公开、自由、非垄断的市场,决策者应注意市场集中的风险,应该培育关键基础设施的标准化、互用性及使用的公平投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加强竞争,要防止垄断;第四,倡议认为要修改我们现在的金融监管的框架,对于新的机构、产品、活动产生了新的问题,原有的监管框架应该进行必要的调整;最后一点,鼓励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我觉得这12条,国内宣传的好像还不是很多,但是央行《申明》当中也提到金融科技巴黎倡议。巴黎倡议提出“金融科技”,以后也会成为G20专门研究的内容,在G20下面有很多工作小组,比如对跨境资本、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现在金融科技也作为G20一个专门研究小组的内容。 下面我将具体谈一下金融科技是如何影响金融生态和功能。 今天上午蚂蚁金服的董事长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演讲,详细阐释了蚂蚁金服服务实体经济、对技术创新支持、对农业的支持,我想从横向的金融行业的功能角度来看看金融科技能发挥什么作用。 第一,在不改变现有金融生态和经营模式的情况下,金融科技改善或影响了各个具体行业的现状。这是从横面上讲的,大的金融形态不改变,但由于金融科技的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说金融机构提高经营效率,有于互联网,前台、后台,金融机构都提高了效率,降低成本,客户可以自己网上购买保险产品、进行理赔,今天上午也讲了证券买卖,降低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另外是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水平,有于大数据、人工智能采集了大量数据,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风险点;另外,使得客户能获得更便捷、更高质量的服务。比如说犹豫人脸识别,使得客户的远程开户成为可能,对客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第二,创造了新的业务,全新的金融生态。比如说P2P,绕过了以往的传统的金融中介,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借贷平台。另外,以往没有移动支付,有于我们的科技。另外是新型的宽景支付,因为现在跨境支付都是要通过Swst(音),用区块链可以绕过它,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复杂的问题,如果你用美元,还是不行,你必须要到美国进行清算,还是有很大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业务金融生态,我不知道阿里巴巴有没有人在这里,我有一个建议,除了商业上的应用,还可以做政策上的探索,比如说现在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比较头痛的跨境资本很难管理,你能不能采用区块链,对跨境资本进行管理,这是造福于各个中央银行的。再比如说SDR,中国2016年年底加入STR,但是现在的STR应用很困难,能不能用区块链推动STR跨境支付、跨境应用?这都是可以探讨的。 第三,新的科技正在摸索之中,前景还不能确定,最明显的就是比特币或者是数字货币,搞了很多,很起劲,但前景到底怎么样?我认为还是很难说。在这次巴黎会议上,现在中央银行大家可能不注意这件事情,他们现在已经提出了以后不称为数字货币或者加密货币,而称为数字资产和加密资产。我查了央行的新闻稿,它现在就是说加密资产,不用加密货币,原因是什么?为了避免误解,我们现在一般说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但现在说的比特币等等都不是政府的信用债,包括现在美国做的稳定币,就是一个货币跟美元挂钩计价,包括跟人民币计价,这都不能真正意义上的信用货币。所以这一点,提请大家注意。 第四,金融科技除了提高效益、创造新业务,它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带来了新的挑战。最明显的是P2P,大家知道跑路跑得很多。因为有了新的科技,有了洗钱、违法、欺骗手段更加隐蔽,它的负面影响涉及面比以往广得多,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另外,个人隐私更容易被泄露,造成负面影响。现有的监管体系跟手段,对此还不能适应,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总而言之,金融科技对改变我们的金融生态、改变金融机构的功能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这里面我还是要强调最后一点:它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是什么?我的理解是金融就是根据不同实体的不同需求,将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上进行有效的配置。因为不同的实体,包括企业,包括个人,有的是有充裕的资金,他现在不用,有的是需要资金,金融就起了这个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有效的配置。无论金融科技怎么发展,金融的本质是不应该忘记的。 最后,我再谈一下金融科技应该如何助推大湾区的建设。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是心有余悸的,因为每到一个地方,别人说要对当地的发展提什么意见,我总是比较害怕,怕讲不好。主办方也希望我能讲一点,我说恭敬不如从命,我想从外面的角度提一些思路,但实际上我一直觉得当地人最有发言权。因为我上午到的比较晚,我听了你们书记讲的后半段,他讲了很多,讲得很好,有很多很好的想法。 下面我简单从开拓思路的角度,提一些想法: 第一,杭州提出了一个口号,要成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我看报纸准备发言稿的时候,我说雄心很大,也很好。所以我认为要提高对于发展金融科技、数字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要从我们国家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认识,同时要从国际环境变化的高度来认识。 在这个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注意国际上的动态,你不要自己搞一套,以后你自己再走出去就会很困难,特别是对于隐私权,可能我们以往的重视还不够。你在国内,也许马马虎虎,如果你走出去,问题就比较大。我觉得“走出去”很重要,这是我们从旧动能转变为新动能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我今天早上刚回来,前几天在摩洛哥开会,我们了解下来,中国现在“走出去”还存在很多问题,烂尾工程也很多,而且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制造业,缺少核心技术、核心的关键的东西,我们只能跟着别人走。同时,法国一个汽车跟摩洛哥签约,他的总裁也在会议上讲我们不知道汽车零件,汽车零件都让别人造,我们有技术能把各种零件装配起来,我们知道汽车应该是怎样的。我想想我们国家现在就缺这一点,你搞零部件可以,现在真的除了吉利通过收购以外,其他汽车行业传统工业真正“走出去”能带动上下游的,几乎没有。但我们现在搞金融科技,搞数字经济,我们现在的差距跟国外还不是很大,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我们应该提高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第二,大湾区的建设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当中去。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我理解现在国家主要有三个重点: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二是京津冀,三是长三角一体化。当然,杭州湾区怎么主动融入?我认为还是很重要。我看材料当中也讲到嘉兴G60,我在上海看到松江G60,我想是一回事,一条公路。今天上午美国科学院院士讲到波士顿周围有128公路,128公路做得也不错,周围有很多大学,向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所以我认为杭州湾的建设,还是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第三,做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想到一件事情,五六年以前杭州市长到外面去,别人就问杭州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能够培养出阿里巴巴,我印象很深,他就说我们什么也没有做,我们创造好的经商环境,它自己就起来了。他的话,我一直记到现在,我想政府的职能并不是一定要投资、要注资很多东西,要创造好的经营的环境,我想浙江这方面是走在前面的。另外,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的关系,不多说,大家议论很多。这里面我提到一个事情,上星期我看到深圳市前副市长张世平(音)一篇文章,讲深圳是怎么发展的,他是这样说的“民营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国有企业发挥基础作用”。我当时一看,很出挑,他把民营企业作为新经济的主体。但是前两天总书记接近民营企业座谈会当中有一句话,他说民营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这个话跟张世平的距离也不是很大了。为什么?大家知道创新会带来巨大的成功,也有巨大的风险,它跟个人、企业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民营企业去做,你能知道风险在哪里。强调这一点,我认为很对,今天上午美国院士也讲了,我看了图表,也说明民营企业在数字经济当中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或者用总书记的话就是重要主体作用,前深圳市副市长提出了主体作用,当然意思是一样的。 最后,我提一个建议,关于人才培养。上午也讲了很多,我就提到几个注重:第一,注重以项目带动。你有项目,人家就会来,你没项目,来了也没用。我也访问过搞金融的,很头痛,要做一个新的业务,它要审批,请人家来,工资都是几百万、上百万,坐等申请,等了一年两年,还不知道是否能批下来。所以一定要用项目落实来带动人;第二,注重领军人物。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领军人物是非常关键的;第三,注重自己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 最后我再回到钱塘江论坛的主旨“新金融、新科技、新经济”,我归纳一下,“新金融”是一个切入点,“新科技”是一个支撑,为什么新金融可以成为切入点?我认为这跟金融的形态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金融交易量大,创造大量的数据,金融又是流动的,这对我们新的科技、移动支付都带来了很多应用前景。最后的结果?由于新金融、新科技,带动整个新经济的发展。我相信如果抓住这样的主旨,大杭州湾在数字经济上一定能够得到迅猛的发展。 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详情]

杨凯生:我国企业经营重要问题是债务太多资本不充分
杨凯生:我国企业经营重要问题是债务太多资本不充分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出席主场峰会三"新经济峰会"并演讲。 杨凯生表示,要真正解决好人们现在常常反映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研究和分析清楚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特点及问题。对这些特点和问题,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对银行信贷和债务融资的依赖是过度的。我国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债务性融资太多,而资本的投入不充分、补充不及时。 杨凯生在演讲中提到,一,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债务融资、贷款借钱都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但无论什么企业都不能完全靠无本经营、少本经营,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负债水平必须合理。二,银行和金融机构一定要努力改进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效率,积极为各类企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因为只有经济好了,只有企业好了,银行才能好,金融才能好。三,企业资本金的补充机制的完善寄希望于下一步改革的深化,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凯生: 今天想谈谈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怎么样为经济金融的长期稳健运行构建更坚实的基础? 关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大家感到经济下行的压力不小,一些企业经营遇到了困难。特别是最近我国的股市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和下滑,金融风险也有所暴露,加之中美贸易战的前景尚难预料,所以都有点担心。首先,我认为有忧患意识是好事,在当前经济运行的内外部环境中,确实有不少不确定因素,不能盲目乐观,粗枝大叶。其次。我也觉得还是要冷静的看形势,全面的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找准问题。找准对策。 三天前(10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分析研究了当前的经济形势,部署了当前经济工作。两天前(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主持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和了解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就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意见建议。政治局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做了分析。总的一是肯定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是平稳的,是稳中有进的,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物价基本稳定,制造业投资在回升,进出口仍在较快增长,秋粮丰收,新增就业已完成全年目标,居民收入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是好的一面。二是也指出了当前经济运行遇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这就是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政治局会议和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都明确指出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是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各种矛盾和问题碰头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对这些问题一一的作出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要求。我感到我们作为从事经济金融理论研究的也好,还是从事企业经营、经济实务管理的也好,都应按照中央的精神和总书记的要求,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比如说其长期因素是什么?短期因素是什么?内部因素是什么?外部因素是什么?客观因素是什么?主观因素是什么?要真正下功夫分析深分析透。如果说长期因素、外部因素、客观因素,我们做具体工作的一时还有点难以完全解决和消除的话,那么对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观因素、内部因素、短期因素,就应该下功夫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把它们找准,把解决它们的办法和路径找对。只有这样,今后才能尽可能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才能避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例如目前金融市场出现的风险问题之一,就是一些上市企业股东股权质押融资后不能到期偿本还息了,这不仅带来了银行等债权人的风险,也还会造成或可能造成企业股权的转移,一些企业家打拼多年办起来的企业可能会因此失去。还有一些企业发行的债券出现了违约现象,投资人面临着损失。同时,在这些融资活动中,一些债权人还相互提供担保,链条式的提供担保,这也使得当一个企业出现偿债困难时就连累了其他企业,等等。这些风险的表现形式也许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和企业的借贷行为、融资活动有关系。要防范和处置好我国金融运行中的这些风险,就要研究和分析清楚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特点及问题。要真正解决好人们现在常常反映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需要研究和分析清楚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特点及问题。对这些特点和问题,固然可以从多方面来探究,但我一直认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对银行信贷和债务融资的依赖是过度的。毫无疑问一个企业,无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企业,一个企业无论是规模大的还是中小型的,要经营特别是要发展,是需要资金支撑的,这些资金可以是企业所有者(股东、老板)的资本投入,也可以是从银行等其他人那里借来的债务性融资。我国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债务性融资太多,而资本的投入不充分、补充不及时。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上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流动资金的需要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而带来的国有企业资金吃国家大锅饭、效率不高的问题,实施了“拨改贷”的改革,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所需要的各类资金改为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来解决。这对明确资金使用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从那时开始,国有企业的资本补充的渠道变窄了。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出现的大批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十分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得十分迅速,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其中的不少企业办起来之后,在发展过程中,股东老板的资本的补充也是缺乏的,不够的。因此可以说,我国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这些年来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扩大,主要依靠的是债务融资所提供的资金支撑,这带来的问题就是企业的杠杆率、负债率的不断攀升,就是企业的财务成本不断的增加,就是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企业的偿本付息能力就必然下降,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就随之下降,金融风险也就随之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与这一点,也就是与企业资本金的短缺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要总结经验,要汲取教训,要想明白目前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缺的究竟是资本还是资金?如果要把企业办好,要让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那主要靠借钱,靠债务融资,靠高杠杆行不行?现在有些企业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们除了要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改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效率来促进解决之外,是否还需要从另一个层面,也就是从企业的资本管理角度来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已经从管人、管事、管资产进入了以管资本为主的一个新阶段,这是很正确的改革取向。建议在管资本的内容中下一步要更加细化对有关国有企业财务约束的办法。要进一步明确这不仅仅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层的约束,也是对企业所有者的约束,因为要真正把我们需要持有的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就必须有资本责任意识,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的向这些企业注入资本,要把这作为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来研究、来推进。 民营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要深入领会总书记3月1日讲话中所指出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一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粗放,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负债过高”的问题,要主动约束自身的负债水平,要让自己企业的资本金、净资产与企业的规模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只有这样企业对市场波动,对外部冲击的应对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经营发展的自主能力才能提高,企业产权、企业家财富的安全性才能提高。 总之,我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看法就是,一,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债务融资、贷款借钱都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但无论什么企业都不能完全靠无本经营、少本经营,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负债水平必须合理。二,银行和金融机构一定要努力改进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效率,积极为各类企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因为只有经济好了,只有企业好了,银行才能好,金融才能好。三,企业资本金的补充机制的完善寄希望于下一步改革的深化,例如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等等。四,我们现在遇到的这些困难和问题,正如总书记3月1日讲话中所讲的,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那么发展中的困难一定可以通过发展来克服,前进中的问题一定可以在前进中来解决,成长中的烦恼一定可以在成长中消除。我对这些充满信心。[详情]

证监会刘健钧:新经济时代创业投资需实现七大转化
证监会刘健钧:新经济时代创业投资需实现七大转化

  中国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副主任刘健钧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副主任刘健钧在主场峰会“新经济峰会”上指出,新经济时代创业投资需实现七大转化。 一、新经济三大使命呼唤大力发展创业投资 刘健钧认为,在我国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探索“新经济与创业投资”的关系和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刘健钧提出,从目标导向看,我国的新经济需要肩负起三大使命: 第一大使命是将我国经济发展的组织形态,由“大企业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在传统经济时代,主宰经济命脉的主要是大企业。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小企业在信息捕捉、创新转型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增强,众多创业型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总体上众多创业型中小企业的经济贡献率已经超过大企业,美国管理学泰斗德鲁克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指出,现代经济就其组织形态而言,已经是“创业型经济”。 第二大使命是将我国经济发展的动能支撑,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在传统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靠劳动力、资源等要素驱动。然而,随着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新组织管理形态的涌现,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 第三大使命是将我国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由比较优势向全球领先优势转变。在传统经济时代,某个国家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就能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定的主动地位。然而,随着国际竞争在全球范围内的白热化,拥有全球领先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刘健钧强调,要推动我国的新经济向纵深发展,有效实现上述三大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因为,在众多投融资制度中,唯有创业投资才能为众多创业型中小企业提供“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权益资本支持和创业管理服务,唯有创业投资才能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型动能转换,唯有创业投资才能支撑中国获得全球领先国家优势。 二、有力支持新经济发展,创业投资需实现七大转化 刘健钧指出,要有力支持新经济发展,创业投资需实现七大转化:  第一,资本来源机构化。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支持创业的投资制度创新”,不仅需要敢于承担高风险,而且需要具有长期投资耐心。因此,最适合机构投资者投资。但是,从总体看,我国创业投资基金的资本构成主要以个人为主,这种局面带来了三大问题:一是制约了创业投资基金的资本来源;二是由于个人投资者缺乏等待长期回报的耐心,导致创业投资基金很难进行中长期投资;三是由于个人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使得创业投资基金必须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用于维护投资者关系。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加快实现资本来源机构化:一是推动更多商业保险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投资创业投资基金;二是积极培育创业投资母基金;三是鼓励家族基金以家庭基金办公室等机构化形式投资到创业投资基金。 第二,投资阶段中早期化。前些年,不时有人批评我国创业投资机构热衷于投资成熟企业,做“摘桃子”的事。为有力支持创业型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动,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型动能转换,培育全球领先国家竞争优势,创业投资应该努力增加对中早期期创业企业的投资,多做“种桃树”的事业,更好发挥“苖莆”功能。对创业投资机构而言,也只有将投资阶段往中早期转移,才能避免“众多资金追逐少量成熟项目”的过度竞争局面,努力开发创业投资领域的一片片蓝海。 第三,投资领域专业化。要实现投资阶段中早期化,除了前面讲到的要实现资本来源机构化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努力实现投资领域专业化。我国目前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领域多为综合性、全能性的,甚至与股权投资基金同质化竞争,这种格局如何能够培育出发现中早期创业企业价值的眼光?如何培育出专业化管理品牌?而在国外成熟市场,创业投资基金和狭义股权投资基金的专业化分工是很清晰的:狭义股权投资基金主要专注于从事财务性并购投资;创业投资专注于投资中早期创业企业,而为了能够独具慧眼地发现中早期创业企业的价值,往往又专注于自己非常熟悉的行业。所以,无论是从实现投资阶段中早期化、更好支持创业创新考虑,还是从培育创业投资管理品牌考虑,都需要加快实现投资领域专业化。 第四,投资管理精细化。创业投资为了有效支持创业创新,还能有效防范高风险,并给投资者带来应有的回报,就必须在投资管理上做精做细三个环节的功课:一是必须在投资项目筛选环节,做周密的尽职调查,将风险不可控的项目排除掉;二是必须在投资安排环节时,借助差异化的股权安排、分阶段投资、适当组合投资等方式,预先防范风险;三是在投资后管理环节,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增值服务和项目监控,切实帮助企业并控制住风险。显然,要做精做细上述三个环节的功课,就必须实现投资管理精细化。 第五,资本退出多元化。创业投资作为一种财务投资活动,从满足投资者财务回报要求考虑,基金必须适时退出,进而实现“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因此,拓宽投资退出通道至关重要。在创业投资资本退出的五种通道中,通过IPO退出无疑是最重要的通道之一。所以,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将持之以恒地推进IPO退出通道的便利化。但是,由于“投资规模巨大而IPO规模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市场也不宜过度依赖IPO退出,而是要预先谋划,积极开拓,通过协议转让、将所投资企业被整体收购等多元通道,实现资本退出多元化。 第六,基金运作规范化。近年来,非法集资、集资诈骗、利益输送等金融乱象丛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重视,所以,各金融监管部门均加强了监管。不少业内同志抱怨说,金融乱象主要是P-P闹的,怎么让股权和创投基金也跟着吃药!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行业,不是股权和创投基金没事,而是这些年P-P闹事闹的有些大,把社会关注点从前些年的股权和创投基金集资诈骗案转移到了P-P。直到今年,上海阜兴集团借用100多只股权基金搞集资诈骗和集团内利益输送,实际控制人朱一栋逃至境外失联,才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从2009年天津即开始暴发股权基金非法集资潮,到后来非法集资漫延到北京、深圳、湖北、江苏、浙江、陕西等地,到今年上海暴发阜兴集团股权基金集资诈骗案,这一个个金融运行中的毒瘤,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导致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为确保股权和创业投资行业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真正肩负起“支持创业创新,促进长期资本形成”使命,股权和创业投资行业必须尽快实现基金运作规范化。 第七,管理运营低成本化。创业投资要有力支持创业创新、推进技术驱动型动能转换、培育全球领先国家竞争优势,就必须轻装上阵。因此,需要加快实现管理运营低成本化。一是加快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完善创业环境,降低创业投资基金在“募、投、管、退”各个环节的交易成本;二是在规范运作前提下,通过适度差异化监管,避免市场机构承担过高的监管成本;三是加快完善创业投资基金税收政策体系,降低创业投资基金的税负成本。[详情]

周小川谈经济热点:为何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
周小川谈经济热点:为何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论坛上分享了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 周小川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全球经济形势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也是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的话,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以下是周小川演讲实录: 周小川:尊敬的袁省长,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 上午好! 我荣幸受到钱塘江论坛的邀请,能在这里发一个言。 开会之前,他们希望我讲一讲金融科技,确实也是我很关心的题目。但是我一看这个场合很大,另外我感觉金融科技,年轻人讲肯定比我讲得好。我还是从过去做金融学会的角度,讲一讲国际经济金融的形势和挑战,给大会提供一点背景方面的情况。同时,也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听了袁省长和陆克文先生的讲话,我感觉很受启发。一个,更多了解了浙江的经济金融,也了解了大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整个国际走势的看法。我们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方方面面多得很,我们只能就几个问题谈一下当前对我们所形成的一些挑战和需要经济金融界更多需要分析研究的方面。经济金融界历来非常重视研究和分析的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各项金融决策、金融交易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说今年有什么特点呢,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也就是说,从雷曼兄弟关闭破产到现在十周年,所以国际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十周年的讨论。包括这十年中,我们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要是发生的话,应该采用哪些对策,特别从十年回头看要考虑哪些事情做得对,在危机应对方面以及复苏方面哪些做得对,哪些可能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个特点,由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知道最近国际货币基金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下调了对明年的预期。应该说全球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是基于多个因素的,有很多因素大家都已经熟悉。这次在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大家突出了两个新的角度: 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它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也是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的话,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那么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一种现象是过去宏观经济分析和数学模型较少触及的领域,也是对我们经济金融分析的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特点,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具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我们说一种计算方法,就是说一旦有了贸易战,一旦有了关税壁垒,那么贸易量就会减少。有一些过去能做的贸易就会停下来,或者量会减少。有一些根据比较优势所做出的投资现在不做了,这个账是比较容易算的,我们说这是一种表层的账,或者说算鼻子底下的这一层账。但更深刻地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了,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过去的最优配置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会导致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从全球来讲和具体国家来讲,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1992年“十四大”的时候,就开始提出了中国之所以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因为考虑到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从那时候起就开始重视了所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计算,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想当今国际上的经济分析也会注重这一点,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发达国家如果是为了就业考虑,重拾过去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它必须要把生产要素向这个方向去分配。其中也包括资金,因为有一些生产能力过去不存在了,已经消失了,你还要去恢复它。 当然也可能它是能够制造一些就业,但是很大可能是一种资源的误配置。也就是说,最终做下来,最后过若干年还是体会到它是没有什么效益的。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资源的误配置、浪费,或者资源配置效益下降。所以这种分析方式是需要提请注意的,这其中也包括所谓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分配。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条件下,供应链的形成,大家在供应链多个环节都寻找最优的配合,每一个环节都希望找效益最好、产出最高,质量也好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成本最低的可能性。但一旦有了贸易保护主义,有的环节选不了最优的就选择一些次优连结构,不优的供应链结构,这样就会导致整个经济增长潜力下退。 大家要担心当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问题,世界经济也存在着新的不平衡。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美国短期利率提高的同时,美国长期利率,特别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没有同步的上升。这个问题现在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按照传统的概念来讲,当短期利率提高以后,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也会提高。如果中长期收益率提高以后,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有更多。 比如对于金融资产的价格影响会更加显著,对于边际利率会有更明显的提高,利差也会有所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感觉到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会比想象得更大一些。我们也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从全球经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两个月前左右,世界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也就是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等,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但是不是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说大家可能非常关注的有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南非,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原因。俄罗斯可能早一些,从乌克兰事件以后,那时候就开始出现卢布的贬值。阿根廷,前一段时间才顺利解决了重返国际市场发债的举动,但它历史包袱很重,但阿根廷出现了非常明显阿根廷比索贬值、资本外流,同时它的短期利率提高已经用到了非常极致的程度,最开始40%,再50%,现在要到60%的短期利率。但是不是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一个疑问,我们也看到土耳其、南非。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国内因素,但他们也在稍微较小程度上进入了这个行列。这里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等。 因此,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这个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是值得非常明确加以关注的。可能有些国家是由于自己特殊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些都是特殊的个例,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终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相互影响,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也带来冲击,我们要做出明确的分析,这样的话才有更准确的判断。不管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能找出更好的对策,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说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资本外流或者资本流动是联系到各个国家储蓄率问题,所以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那时候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他的一个重要解释就是,美国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储蓄率过高,所以他们有“储蓄剩余”,用到了美国,压低了美国利率,是的美国造成了很多机构用零收付低利率,给买不起房子的人做了房贷,导致了次贷危机。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是联系到了储蓄率的。储蓄率这个事情也有广泛的联系,和中国也是有密切的关系。亚洲国家普遍国民储蓄率是比较高的,储蓄率又分为家庭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家庭和企业的储蓄率。 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当然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我们内需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加以密切的估计。其中一个就是隔代之间储蓄率的变化,也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储蓄率的高低也和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趋向有关系。中国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比较好的作为,很大程度也是由于中国储蓄率比较高。储蓄率高,有一些资金投资于国内效率低于投资于国际,投资于“一带一路”沿岸地区。 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投资的便利化所带来的资本流动既有正面的内容,也有负面的内容,也有大家担心的内容。资本流动可能有价格驱动的,其中也包括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哪儿投资回报高,在哪儿形成生产能力,就体现出比较优势的因素。包括我们所说的“一带一路”中很多合作项目,有很多都是价格驱动的,也都是民营经济为主的做法。但也有一部分资本流动是信心驱动的,信心驱动的,信心会影响大家对增长的判断,对于增长潜力的判断,对投资回报的判断,以及对资金安全的判断。 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动会产生很多需要关注的内容。刚才提到新兴市场的变化,也都是和资本流动背后的动因,以及我们对它们的分析认识是有关系的。我们说全球化所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是说我们主张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国际货币基金过去也说投资自由化,对资本流动应该尽量的不加以管制。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有一些新兴市场受到无辜的负面冲击。当时美元流动性也短缺,出现很多问题,慢慢大家会重新估计这个问题。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目前对于资本项目的调解,或者说资本项目一定程度的管制,是持有更灵活的态度,认为大家是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一定说死了,也不一定说发达国家的模式能够适应于新兴市场,适应于发展中国家。 这是国际金融方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现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拿什么观点来看待中国呢,也是需要有不同的分析。另外全球来讲,在亚洲金融风波期间所形成的所谓“华盛顿共识”以及那时候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观点,和这一轮全球危机复苏过程中形成的观点有所区别。对于中国来讲面临两个方面,相互可能有一定矛盾的选择。 一个是我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但在外国人看来,毕竟中国是外汇储备非常强大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所以看法也不一样。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国际化的机遇说实在也是提前到来的,也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说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传统的硬通货不太稳定,不断的出问题,流动性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周围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当时是从韩国开始,纷纷要求和中国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以及提供流动性和提供稳定、信心的支持。这样的话,就开始了所谓人民币本币互换的过程。而这个本币互换的过程在人民银行来讲,当时叫做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这个便利。 2014年之后,由中国政府开始采纳了所谓国际化的提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说实在,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做法。对于一个只有少数新兴市场大国的货币未来有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要求是货币能够自由使用,可兑换程度相对较高,当然不一定说百分之百,但使用的自由程度要比较高。否则大家用你作为国际货币的替代品,大家也是不会太认真考虑的。而且这个也不是一个强制的过程,也是市场参与者自己选择的过程。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接受人民币进入IMF的一揽子货币,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以后,等于也是在全球不断观察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关心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好地平衡我们对于资本流动的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选择。 全球一个新的现象,应该说从本世纪,大概05、06年以后,美国开始使用金融制裁的手段。当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也曾经有很多各方面制裁,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但过去不怎么用金融的制裁,最近十几年开始逐渐出现所谓金融制裁。金融制裁以后,也会对于全球交易货币的选择、储备货币的选择,以及对资本流动管理都带来新的挑战。 这些都是一些新的现象,今年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是WTO改革。因为中国习主席多次讲到,特别是在去年达沃斯讲话中讲到,中国是坚持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秩序。同时,我们也支持WT0争端解决机制,贸易就不可能没有争端,有争端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 今年以来,看到全球各种论坛上的声音都在说,大家对WTO工作效率还是有所担忧的,也知道多哈回合搞了这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结果,因此WTO改革的呼声在不断提高,同时也进入各种国际论坛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加紧研究。同时我们也明确的认为,WTO的改革不要是个别哪些国家的声音说了算,必须是多边的讨论、多边的共识和多边的决议来完成WTO的改革。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和WTO改革密切相联系的金融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是什么。我们说目前来讲,它还是IMF(国际货币基金)、FSB(金融稳定理事会)和BIS(国际清算银行)为主的,在研究制定讨论新的规则。包括银行业《巴塞尔3》,还包括许多指标。 这些多边规则的制定,一般来说都是向G20汇报,经过G20领导的认可。因此,我们也可以从WTO的状况及其改革,影射到金融界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和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类似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点,在很多论坛和会议上都强调,我们要避免下一次危机,下一次金融危机。也有人说,我们有可能还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概率,会有下一轮的危机,说法不一样。最新的观察,说除了危机,有一些过去所共同面临的原因和触发,诸如高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不平衡,诸如资产泡沫以外,大家还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十年左右的QE(量化宽松)之后,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相当泛滥,这样促使资产价格有异常的现象。这个异常越大的话,它调整的风口越大。因此对于资产价格调整,大家是非常警惕,也把它看成是触发危机的一个因素。 再一个是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FinTech,陆克文先生专门谈到了。一方面是许多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效率,改进了效率,改进了供给。但同时也有一些活动会出现新的挑战,有可能游走于现有监管之外,有可能有新的风险。有可能金融科技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频率,我们在一些资产市场中明确出现了所谓高频交易、程序化的交易。而这些内容大家担心它们是否在某些程度上会脱离经济基本面,是否更容易出现一些大起大落。大家也注意到英国市场上所谓发现的“闪崩现象”,也有人估计新科技的出现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大家加强分析研究,加以警惕。 对于亚洲国家来讲,我们有一个好处是20年前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波,在亚洲金融风波中有不少经验教训。有些经验教训并没有得到非常认真和彻底的思考和总结,但是多多少少亚洲国家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都做了不少的自我调整。这些调整使得我们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受到的风波相对较小,从亚洲国家来讲,可以把亚洲金融风波和2008年这一轮金融风波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使我们能够有效的防范下一轮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 我就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谢谢大家。[详情]

周小川谈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最怕的事是传染
周小川谈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最怕的事是传染

  周小川谈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最怕的事是传染,中国要警惕 澎湃新闻记者 林倩  周小川 11月3日,第二届钱塘江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中国金融学会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 周小川在主旨演讲中讲到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两个月前左右,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等,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 周小川认为,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这个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是值得明确加以关注的。 “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周小川在会上表示,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也带来冲击,要做出明确的分析,这样的话才有更准确的判断。不管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能找出更好的对策,不能掉以轻心。 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资本外流或者资本流动是联系到各个国家储蓄率问题。 据周小川透露,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内需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加以密切的关注。 储蓄率的高低也和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趋向有关系。周小川认为,中国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比较好的作为,很大程度也是由于中国储蓄率比较高。储蓄率高,有一些资金投资于国内效率低于投资于国际,投资于“一带一路”沿岸地区。 在这一轮全球危机复苏过程中,周小川认为,中国面临两个方面的选择。 一是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 二是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国际化的机遇说实在也是提前到来的,也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空间。 周小川进一步解释道,这个空间就是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传统的硬通货不太稳定,不断的出问题,流动性得不到解决,所以周围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纷纷要求和中国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以及提供流动性和提供稳定、信心的支持。这样的话,就开始了所谓人民币本币互换的过程。 以下为周小川演讲原文 尊敬的袁省长,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 上午好! 我荣幸受到钱塘江论坛的邀请,能在这里发一个言。 开会之前,他们希望我讲一讲金融科技,确实也是我很关心的题目。但是我一看这个场合很大,另外我感觉金融科技,年轻人讲肯定比我讲得好。我还是从过去做金融学会的角度,讲一讲国际经济金融的形势和挑战,给大会提供一点背景方面的情况。同时,也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听了袁省长和陆克文先生的讲话,我感觉很受启发。一个,更多了解了浙江的经济金融,也了解了大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整个国际走势的看法。我们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方方面面多得很,我们只能就几个问题谈一下当前对我们所形成的一些挑战和需要经济金融界更多需要分析研究的方面。经济金融界历来非常重视研究和分析的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各项金融决策、金融交易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说今年有什么特点呢,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也就是说,从雷曼兄弟关闭破产到现在十周年,所以国际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十周年的讨论。包括这十年中,我们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要是发生的话,应该采用哪些对策,特别从十年回头看要考虑哪些事情做得对,在危机应对方面以及复苏方面哪些做得对,哪些可能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个特点,由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知道最近国际货币基金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下调了对明年的预期。应该说全球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是基于多个因素的,有很多因素大家都已经熟悉。这次在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大家突出了两个新的角度: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它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也是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的话,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那么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一种现象是过去宏观经济分析和数学模型较少触及的领域,也是对我们经济金融分析的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特点,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具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我们说一种计算方法,就是说一旦有了贸易战,一旦有了关税壁垒,那么贸易量就会减少。有一些过去能做的贸易就会停下来,或者量会减少。有一些根据比较优势所做出的投资现在不做了,这个账是比较容易算的,我们说这是一种表层的账,或者说算鼻子底下的这一层账。但更深刻地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了,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过去的最优配置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会导致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从全球来讲和具体国家来讲,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1992年“十四大”的时候,就开始提出了中国之所以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因为考虑到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从那时候起就开始重视了所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计算,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想当今国际上的经济分析也会注重这一点,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发达国家如果是为了就业考虑,重拾过去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它必须要把生产要素向这个方向去分配。其中也包括资金,因为有一些生产能力过去不存在了,已经消失了,你还要去恢复它。 当然也可能它是能够制造一些就业,但是很大可能是一种资源的误配置。也就是说,最终做下来,最后过若干年还是体会到它是没有什么效益的。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资源的误配置、浪费,或者资源配置效益下降。所以这种分析方式是需要提请注意的,这其中也包括所谓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分配。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条件下,供应链的形成,大家在供应链多个环节都寻找最优的配合,每一个环节都希望找效益最好、产出最高,质量也好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成本最低的可能性。但一旦有了贸易保护主义,重返国际市场发债有了关税和投资壁垒之后不可能,有的环节选不了最优的就选择一些次优连结构,不优的供应链结构,这样就会导致整个经济增长潜力下退。 大家要担心当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问题,世界经济也存在着新的不平衡。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美国短期利率提高的同时,美国长期利率,特别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没有同步的上升。这个问题现在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按照传统的概念来讲,当短期利率提高以后,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也会提高。如果中长期收益率提高以后,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有更多。 比如对于金融资产的价格影响会更加显著,对于边际利率会有更明显的提高,利差也会有所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感觉到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会比想象得更大一些。我们也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从全球经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两个月前左右,世界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也就是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等,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但是不是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说大家可能非常关注的有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南非,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原因。俄罗斯可能早一些,从乌克兰事件以后,那时候就开始出现卢布的贬值。阿根廷,前一段时间才顺利解决了重返国际市场发债的举动,但它历史包袱很重,但阿根廷出现了非常明显阿根廷比索贬值、资本外流,同时它的短期利率提高已经用到了非常极致的程度,最开始40%,再50%,现在要到60%的短期利率。但是不是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一个疑问,我们也看到土耳其、南非。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国内因素,但他们也在稍微较小程度上进入了这个行列。这里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等。 因此,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这个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是值得非常明确加以关注的。可能有些国家是由于自己特殊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些都是特殊的个例,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终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相互影响,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也带来冲击,我们要做出明确的分析,这样的话才有更准确的判断。不管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能找出更好的对策,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说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资本外流或者资本流动是联系到各个国家储蓄率问题,所以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那时候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他的一个重要解释就是,美国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储蓄率过高,所以他们有“储蓄剩余”,用到了美国,压低了美国利率,是的美国造成了很多机构用零收付低利率,给买不起房子的人做了房贷,导致了次贷危机。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是联系到了储蓄率的。储蓄率这个事情也有广泛的联系,和中国也是有密切的关系。亚洲国家普遍国民储蓄率是比较高的,储蓄率又分为家庭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家庭和企业的储蓄率。 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当然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我们内需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加以密切的估计。其中一个就是隔代之间储蓄率的变化,也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储蓄率的高低也和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趋向有关系。中国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比较好的作为,很大程度也是由于中国储蓄率比较高。储蓄率高,有一些资金投资于国内效率低于投资于国际,投资于“一带一路”沿岸地区。 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投资的便利化所带来的资本流动既有正面的内容,也有负面的内容,也有大家担心的内容。资本流动可能有价格驱动的,其中也包括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哪儿投资回报高,在哪儿形成生产能力,就体现出比较优势的因素。包括我们所说的“一带一路”中很多合作项目,有很多都是价格驱动的,也都是民营经济为主的做法。但也有一部分资本流动是信心驱动的,信心驱动的,信心会影响大家对增长的判断,对于增长潜力的判断,对投资回报的判断,以及对资金安全的判断。 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动会产生很多需要关注的内容。刚才提到新兴市场的变化,也都是和资本流动背后的动因,以及我们对它们的分析认识是有关系的。我们说全球化所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是说我们主张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国际货币基金过去也说投资自由化,对资本流动应该尽量的不加以管制。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有一些新兴市场受到无辜的负面冲击。当时美元流动性也短缺,出现很多问题,慢慢大家会重新估计这个问题。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目前对于资本项目的调解,或者说资本项目一定程度的管制,是持有更灵活的态度,认为大家是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一定说死了,也不一定说发达国家的模式能够适应于新兴市场,适应于发展中国家。 这是国际金融方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现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拿什么观点来看待中国呢,也是需要有不同的分析。另外全球来讲,在亚洲金融风波期间所形成的所谓“华盛顿共识”以及那时候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观点,和这一轮全球危机复苏过程中形成的观点有所区别。对于中国来讲面临两个方面,相互可能有一定矛盾的选择。 一个是我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但在外国人看来,毕竟中国是外汇储备非常强大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所以看法也不一样。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国际化的机遇说实在也是提前到来的,也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说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传统的硬通货不太稳定,不断的出问题,流动性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周围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当时是从南行开始,纷纷要求和中国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以及提供流动性和提供稳定、信心的支持。这样的话,就开始了所谓人民币本币互换的过程。而这个本币互换的过程在人民银行来讲,当时叫做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这个便利。 2014年之后,由北京政府开始采纳了所谓国际化的提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说实在,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做法。对于一个只有少数新兴市场大国的货币未来有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要求是货币能够自由使用,可兑换程度相对较高,当然不一定说百分之百,但使用的自由程度要比较高。否则大家用你作为国际货币的替代品,大家也是不会太认真考虑的。而且这个也不是一个强制的过程,也是市场参与者自己选择的过程。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接受人民币进入IMF的一揽子货币,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以后,等于也是在全球不断观察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关心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好地平衡我们对于资本流动的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选择。 全球一个新的现象,应该说从本世纪,大概05、06年以后,美国开始使用金融制裁的手段。当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也曾经有很多各方面制裁,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但过去不怎么用金融的制裁,最近十几年开始逐渐出现所谓金融制裁。金融制裁以后,也会对于全球交易货币的选择、储备货币的选择,以及对资本流动管理都带来新的挑战。 这些都是一些新的现象,今年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是WTO改革。因为中国习主席多次讲到,特别是在去年达沃斯讲话中讲到,中国是坚持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秩序。同时,我们也支持WT0争端解决机制,贸易就不可能没有争端,有争端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 今年以来,看到全球各种论坛上的声音都在说,大家WTO工作效率还是有所担忧的,也知道多哈回合搞了这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结果,因此WTO改革的呼声在不断提高,同时也进入各种国际论坛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加紧研究。同时我们也明确的认为,WTO的改革不要是个别哪些国家的声音说了算,必须是多边的讨论、多边的共识和多边的决议来完成WTO的改革。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和WTO改革密切相联系的金融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是什么。我们说目前来讲,它还是IMF(国际货币基金)、FSB(金融稳定理事会)和BIS(国际清算银行)为主的,在研究制定讨论新的规则。包括银行业《巴塞尔3》,还包括许多指标。 这些多边规则的制定,一般来说都是向G20汇报,经过G20领导的认可。因此,我们也可以从WTO的状况和及其改革,影射到金融界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和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类似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点,在很多论坛和会议上都强调,我们要避免下一次危机,下一次金融危机。也有人说,我们有可能还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概率,会有下一轮的危机,说法不一样。最新的观察,说除了危机,有一些过去所共同面临的原因和触发,诸如高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不平衡,诸如资产泡沫以外,大家还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十年左右的QE(适量宽松)之后,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相当泛滥,这样促使资产价格有异常的现象。这个异常越大的话,它调整的风口越大。因此对于资产价格调整,大家是非常紧密,也把它看成是触发危机的一个因素。 再一个是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FinTech,陆克文先生专门谈到了。一方面是许多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效率,改进了效率,改进了供给。但同时也有一些活动会出现新的挑战,有可能游走于现有监管之外,有可能有新的风险。有可能金融科技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频率,我们在一些资产市场中明确出现了所谓高频交易、程序化的交易。而这些内容大家担心它们是否在某些程度上会脱离经济基本面,是否更容易出现一些大起大落。大家也注意到英国市场上所谓发现的“闪崩现象”,也有人估计新科技的出现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大家加强分析研究,加以警惕。 对于亚洲国家来讲,我们有一个好处是20年前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波,在亚洲金融风波中有不少经验教训。有些经验教训并没有得到非常认真和彻底的思考和总结,但是多多少少亚洲国家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都做了不少的自我调整。这些调整使得我们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受到的风波相对较小,从亚洲国家来讲,可以把亚洲金融风波和2008年这一轮金融风波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使我们能够有效的防范下一轮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 我就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谢谢大家。[详情]

周小川:新兴市场货币明显贬值会否冲击中国值得警惕
周小川:新兴市场货币明显贬值会否冲击中国值得警惕

  周小川: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明显贬值会否冲击中国值得警惕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朱艺艺 杭州报道 在11月3日的第二届(2018年)钱塘江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分享了对于国际经济形势的特点及对中国面临挑战的看法。 周小川认为,今年国际经济形势有以下特点: 第一个,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 从雷曼兄弟关闭破产到现在十周年,国际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十周年的讨论,包括这十年中,我们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应该采用哪些对策,特别从十年回头看要考虑哪些事情做得对,在危机应对方面以及复苏方面哪些做得对,哪些可能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由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下调了对明年的预期。 全球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是基于多个因素的,这次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突出了两个新角度: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它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就会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 从一种计算方法来看,一旦有了贸易战,一旦有了关税壁垒,那么贸易量就会减少,过去能做的贸易就会停下来,或者量会减少,一些根据比较优势所作出的投资就不做了,这是一种表层的账,但更深刻的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从全球和具体的国家而言,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此外,他还提到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问题。认为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非常值得关注。 周小川强调,“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但是不是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他举例说明,“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南非等国家的货币问题都有各自的原因。俄罗斯可能早一些,从乌克兰事件以后就开始出现卢布的贬值。阿根廷前一段时间才顺利解决了重返国际市场发债的举动,但它的历史包袱很重,同时它的短期利率提高已经用到了非常极致的程度,最开始40%,再到50%,现在要到60%的短期利率。但是不是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看到土耳其、南非,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国内因素,但他们也在稍微较小程度上进入了这个行列。这里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等。” 周小川认为,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带来冲击,需要更加警惕。 可能有些国家是由于自己特殊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些都是特殊的个例,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终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相互影响,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 周小川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主要有两个挑战,一个是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的挑战;另一个,人民币国际化机遇的背后,是不是存在一些挑战,存在一些创造金融危机的空间。[详情]

周小川:金融危机最怕传染 亚洲有应对经验
周小川:金融危机最怕传染 亚洲有应对经验

  中国基金报记者 房佩燕整理 在今天早上举办的第二届(2018)钱塘江论坛主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做了主题演讲,分享了他对于目前国际经济金融的形势和挑战的方面的看法和思考,包括目前的实践进展,以及接下来我们面临的任务挑战。 主要观点如下: 1、今年有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所以国际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十周年的讨论。第二个特点,由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 2、在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大家突出了两个新的角度: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它是怎么走的。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另外一个特点,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具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影响。 3、关于贸易争端:更深刻地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了,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过去的最优配置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会导致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从全球来讲和具体国家来讲,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4、关于美联储加息问题:按照传统的概念,当短期利率提高以后,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也会提高。如果中长期收益率提高以后,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有更多。比如对于金融资产的价格影响会更加显著,对于边际利率会有更明显的提高,利差也会有所扩大。从全球经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等。 5、金融危机最怕的事就是怕传染。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 6、全球一个新的现象,大概05、06年以后,美国开始使用金融制裁的手段。金融制裁以后,也会对于全球交易货币的选择、储备货币的选择,以及对资本流动管理都带来新的挑战。 7、今年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是WTO改革。我们也可以从WTO的状况和及其改革,影射到金融界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和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类似问题。 8、我们要避免下一次危机,下一次金融危机。最新的观察,说除了危机,有一些过去所共同面临的原因和触发,诸如高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不平衡,诸如资产泡沫以外,大家还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十年左右的QE(适量宽松)之后,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相当泛滥,这样促使资产价格有异常的现象。这个异常越大的话,它调整的风口越大。因此对于资产价格调整,大家是非常紧密,也把它看成是触发危机的一个因素。 以下为周小川的演讲原文,记者整理分享给大家; 周小川:尊敬的袁省长,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 上午好! 我荣幸受到钱塘江论坛的邀请,能在这里发一个言。 开会之前,他们希望我讲一讲金融科技,确实也是我很关心的题目。但是我一看这个场合很大,另外我感觉金融科技,年轻人讲肯定比我讲得好。我还是从过去做金融学会的角度,讲一讲国际经济金融的形势和挑战,给大会提供一点背景方面的情况。同时,也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听了袁省长和陆克文先生的讲话,我感觉很受启发。一个,更多了解了浙江的经济金融,也了解了大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整个国际走势的看法。我们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方方面面多得很,我们只能就几个问题谈一下当前对我们所形成的一些挑战和需要经济金融界更多需要分析研究的方面。经济金融界历来非常重视研究和分析的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各项金融决策、金融交易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说今年有什么特点呢,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也就是说,从雷曼兄弟关闭破产到现在十周年,所以国际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十周年的讨论。包括这十年中,我们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要是发生的话,应该采用哪些对策,特别从十年回头看要考虑哪些事情做得对,在危机应对方面以及复苏方面哪些做得对,哪些可能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个特点,由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知道最近国际货币基金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下调了对明年的预期。应该说全球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是基于多个因素的,有很多因素大家都已经熟悉。 这次在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大家突出了两个新的角度: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它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也是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的话,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那么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一种现象是过去宏观经济分析和数学模型较少触及的领域,也是对我们经济金融分析的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特点,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具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我们说一种计算方法,就是说一旦有了贸易战,一旦有了关税壁垒,那么贸易量就会减少。有一些过去能做的贸易就会停下来,或者量会减少。有一些根据比较优势所做出的投资现在不做了,这个账是比较容易算的,我们说这是一种表层的账,或者说算鼻子底下的这一层账。但更深刻地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了,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过去的最优配置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会导致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从全球来讲和具体国家来讲,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1992年“十四大”的时候,就开始提出了中国之所以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因为考虑到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从那时候起就开始重视了所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计算,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想当今国际上的经济分析也会注重这一点,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发达国家如果是为了就业考虑,重拾过去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它必须要把生产要素向这个方向去分配。其中也包括资金,因为有一些生产能力过去不存在了,已经消失了,你还要去恢复它。 当然也可能它是能够制造一些就业,但是很大可能是一种资源的误配置。也就是说,最终做下来,最后过若干年还是体会到它是没有什么效益的。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资源的误配置、浪费,或者资源配置效益下降。所以这种分析方式是需要提请注意的,这其中也包括所谓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分配。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条件下,供应链的形成,大家在供应链多个环节都寻找最优的配合,每一个环节都希望找效益最好、产出最高,质量也好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成本最低的可能性。但一旦有了贸易保护主义,重返国际市场发债有了关税和投资壁垒之后不可能,有的环节选不了最优的就选择一些次优连结构,不优的供应链结构,这样就会导致整个经济增长潜力下退。 大家要担心当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问题,世界经济也存在着新的不平衡。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美国短期利率提高的同时,美国长期利率,特别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没有同步的上升。这个问题现在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按照传统的概念来讲,当短期利率提高以后,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也会提高。如果中长期收益率提高以后,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有更多。 比如对于金融资产的价格影响会更加显著,对于边际利率会有更明显的提高,利差也会有所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感觉到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会比想象得更大一些。我们也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从全球经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两个月前左右,世界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也就是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等,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但是不是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说大家可能非常关注的有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南非,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原因。俄罗斯可能早一些,从乌克兰事件以后,那时候就开始出现卢布的贬值。阿根廷,前一段时间才顺利解决了重返国际市场发债的举动,但它历史包袱很重,但阿根廷出现了非常明显阿根廷比索贬值、资本外流,同时它的短期利率提高已经用到了非常极致的程度,最开始40%,再50%,现在要到60%的短期利率。但是不是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一个疑问,我们也看到土耳其、南非。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国内因素,但他们也在稍微较小程度上进入了这个行列。这里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等。 因此,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这个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是值得非常明确加以关注的。可能有些国家是由于自己特殊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些都是特殊的个例,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终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相互影响,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也带来冲击,我们要做出明确的分析,这样的话才有更准确的判断。不管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能找出更好的对策,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说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资本外流或者资本流动是联系到各个国家储蓄率问题,所以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那时候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他的一个重要解释就是,美国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储蓄率过高,所以他们有“储蓄剩余”,用到了美国,压低了美国利率,是的美国造成了很多机构用零收付低利率,给买不起房子的人做了房贷,导致了次贷危机。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是联系到了储蓄率的。储蓄率这个事情也有广泛的联系,和中国也是有密切的关系。亚洲国家普遍国民储蓄率是比较高的,储蓄率又分为家庭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家庭和企业的储蓄率。 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当然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我们内需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加以密切的估计。其中一个就是隔代之间储蓄率的变化,也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储蓄率的高低也和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趋向有关系。中国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比较好的作为,很大程度也是由于中国储蓄率比较高。储蓄率高,有一些资金投资于国内效率低于投资于国际,投资于“一带一路”沿岸地区。 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投资的便利化所带来的资本流动既有正面的内容,也有负面的内容,也有大家担心的内容。资本流动可能有价格驱动的,其中也包括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哪儿投资回报高,在哪儿形成生产能力,就体现出比较优势的因素。包括我们所说的“一带一路”中很多合作项目,有很多都是价格驱动的,也都是民营经济为主的做法。但也有一部分资本流动是信心驱动的,信心驱动的,信心会影响大家对增长的判断,对于增长潜力的判断,对投资回报的判断,以及对资金安全的判断。 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动会产生很多需要关注的内容。刚才提到新兴市场的变化,也都是和资本流动背后的动因,以及我们对它们的分析认识是有关系的。我们说全球化所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是说我们主张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国际货币基金过去也说投资自由化,对资本流动应该尽量的不加以管制。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有一些新兴市场受到无辜的负面冲击。当时美元流动性也短缺,出现很多问题,慢慢大家会重新估计这个问题。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目前对于资本项目的调解,或者说资本项目一定程度的管制,是持有更灵活的态度,认为大家是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一定说死了,也不一定说发达国家的模式能够适应于新兴市场,适应于发展中国家。 这是国际金融方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现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拿什么观点来看待中国呢,也是需要有不同的分析。另外全球来讲,在亚洲金融风波期间所形成的所谓“华盛顿共识”以及那时候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观点,和这一轮全球危机复苏过程中形成的观点有所区别。对于中国来讲面临两个方面,相互可能有一定矛盾的选择。 一个是我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但在外国人看来,毕竟中国是外汇储备非常强大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所以看法也不一样。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国际化的机遇说实在也是提前到来的,也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说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传统的硬通货不太稳定,不断的出问题,流动性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周围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当时是从南行开始,纷纷要求和中国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以及提供流动性和提供稳定、信心的支持。这样的话,就开始了所谓人民币本币互换的过程。而这个本币互换的过程在人民银行来讲,当时叫做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这个便利。 2014年之后,由北京政府开始采纳了所谓国际化的提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说实在,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做法。对于一个只有少数新兴市场大国的货币未来有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要求是货币能够自由使用,可兑换程度相对较高,当然不一定说百分之百,但使用的自由程度要比较高。否则大家用你作为国际货币的替代品,大家也是不会太认真考虑的。而且这个也不是一个强制的过程,也是市场参与者自己选择的过程。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接受人民币进入IMF的一揽子货币,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以后,等于也是在全球不断观察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关心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好地平衡我们对于资本流动的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选择。 全球一个新的现象,应该说从本世纪,大概05、06年以后,美国开始使用金融制裁的手段。当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也曾经有很多各方面制裁,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但过去不怎么用金融的制裁,最近十几年开始逐渐出现所谓金融制裁。金融制裁以后,也会对于全球交易货币的选择、储备货币的选择,以及对资本流动管理都带来新的挑战。 这些都是一些新的现象,今年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是WTO改革。因为中国习主席多次讲到,特别是在去年达沃斯讲话中讲到,中国是坚持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秩序。同时,我们也支持WT0争端解决机制,贸易就不可能没有争端,有争端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 今年以来,看到全球各种论坛上的声音都在说,大家WTO工作效率还是有所担忧的,也知道多哈回合搞了这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结果,因此WTO改革的呼声在不断提高,同时也进入各种国际论坛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加紧研究。同时我们也明确的认为,WTO的改革不要是个别哪些国家的声音说了算,必须是多边的讨论、多边的共识和多边的决议来完成WTO的改革。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和WTO改革密切相联系的金融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是什么。我们说目前来讲,它还是IMF(国际货币基金)、FSB(金融稳定理事会)和BIS(国际清算银行)为主的,在研究制定讨论新的规则。包括银行业《巴塞尔3》,还包括许多指标。 这些多边规则的制定,一般来说都是向G20汇报,经过G20领导的认可。因此,我们也可以从WTO的状况和及其改革,影射到金融界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和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类似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点,在很多论坛和会议上都强调,我们要避免下一次危机,下一次金融危机。也有人说,我们有可能还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概率,会有下一轮的危机,说法不一样。最新的观察,说除了危机,有一些过去所共同面临的原因和触发,诸如高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不平衡,诸如资产泡沫以外,大家还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十年左右的QE(适量宽松)之后,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相当泛滥,这样促使资产价格有异常的现象。这个异常越大的话,它调整的风口越大。因此对于资产价格调整,大家是非常紧密,也把它看成是触发危机的一个因素。 再一个是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FinTech,陆克文先生专门谈到了。一方面是许多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效率,改进了效率,改进了供给。但同时也有一些活动会出现新的挑战,有可能游走于现有监管之外,有可能有新的风险。有可能金融科技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频率,我们在一些资产市场中明确出现了所谓高频交易、程序化的交易。而这些内容大家担心它们是否在某些程度上会脱离经济基本面,是否更容易出现一些大起大落。大家也注意到英国市场上所谓发现的“闪崩现象”,也有人估计新科技的出现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大家加强分析研究,加以警惕。 对于亚洲国家来讲,我们有一个好处是20年前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波,在亚洲金融风波中有不少经验教训。有些经验教训并没有得到非常认真和彻底的思考和总结,但是多多少少亚洲国家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都做了不少的自我调整。这些调整使得我们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受到的风波相对较小,从亚洲国家来讲,可以把亚洲金融风波和2008年这一轮金融风波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使我们能够有效的防范下一轮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 我就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谢谢大家。 [详情]

周小川:中国储蓄率下降表明内需增强
周小川:中国储蓄率下降表明内需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论坛上分享了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发表讲话称,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当然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我们内需的增强。 以下是周小川演讲实录: 周小川:尊敬的袁省长,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 上午好! 我荣幸受到钱塘江论坛的邀请,能在这里发一个言。 开会之前,他们希望我讲一讲金融科技,确实也是我很关心的题目。但是我一看这个场合很大,另外我感觉金融科技,年轻人讲肯定比我讲得好。我还是从过去做金融学会的角度,讲一讲国际经济金融的形势和挑战,给大会提供一点背景方面的情况。同时,也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听了袁省长和陆克文先生的讲话,我感觉很受启发。一个,更多了解了浙江的经济金融,也了解了大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整个国际走势的看法。我们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方方面面多得很,我们只能就几个问题谈一下当前对我们所形成的一些挑战和需要经济金融界更多需要分析研究的方面。经济金融界历来非常重视研究和分析的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各项金融决策、金融交易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说今年有什么特点呢,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也就是说,从雷曼兄弟关闭破产到现在十周年,所以国际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十周年的讨论。包括这十年中,我们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要是发生的话,应该采用哪些对策,特别从十年回头看要考虑哪些事情做得对,在危机应对方面以及复苏方面哪些做得对,哪些可能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个特点,由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知道最近国际货币基金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下调了对明年的预期。应该说全球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是基于多个因素的,有很多因素大家都已经熟悉。这次在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大家突出了两个新的角度: 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它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也是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的话,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那么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一种现象是过去宏观经济分析和数学模型较少触及的领域,也是对我们经济金融分析的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特点,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具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我们说一种计算方法,就是说一旦有了贸易战,一旦有了关税壁垒,那么贸易量就会减少。有一些过去能做的贸易就会停下来,或者量会减少。有一些根据比较优势所做出的投资现在不做了,这个账是比较容易算的,我们说这是一种表层的账,或者说算鼻子底下的这一层账。但更深刻地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了,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过去的最优配置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会导致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从全球来讲和具体国家来讲,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1992年“十四大”的时候,就开始提出了中国之所以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因为考虑到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从那时候起就开始重视了所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计算,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想当今国际上的经济分析也会注重这一点,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发达国家如果是为了就业考虑,重拾过去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它必须要把生产要素向这个方向去分配。其中也包括资金,因为有一些生产能力过去不存在了,已经消失了,你还要去恢复它。 当然也可能它是能够制造一些就业,但是很大可能是一种资源的误配置。也就是说,最终做下来,最后过若干年还是体会到它是没有什么效益的。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资源的误配置、浪费,或者资源配置效益下降。所以这种分析方式是需要提请注意的,这其中也包括所谓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分配。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条件下,供应链的形成,大家在供应链多个环节都寻找最优的配合,每一个环节都希望找效益最好、产出最高,质量也好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成本最低的可能性。但一旦有了贸易保护主义,有的环节选不了最优的就选择一些次优连结构,不优的供应链结构,这样就会导致整个经济增长潜力下退。 大家要担心当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问题,世界经济也存在着新的不平衡。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美国短期利率提高的同时,美国长期利率,特别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没有同步的上升。这个问题现在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按照传统的概念来讲,当短期利率提高以后,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也会提高。如果中长期收益率提高以后,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有更多。 比如对于金融资产的价格影响会更加显著,对于边际利率会有更明显的提高,利差也会有所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感觉到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会比想象得更大一些。我们也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从全球经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两个月前左右,世界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也就是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等,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但是不是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说大家可能非常关注的有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南非,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原因。俄罗斯可能早一些,从乌克兰事件以后,那时候就开始出现卢布的贬值。阿根廷,前一段时间才顺利解决了重返国际市场发债的举动,但它历史包袱很重,但阿根廷出现了非常明显阿根廷比索贬值、资本外流,同时它的短期利率提高已经用到了非常极致的程度,最开始40%,再50%,现在要到60%的短期利率。但是不是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一个疑问,我们也看到土耳其、南非。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国内因素,但他们也在稍微较小程度上进入了这个行列。这里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等。 因此,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这个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是值得非常明确加以关注的。可能有些国家是由于自己特殊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些都是特殊的个例,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终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相互影响,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也带来冲击,我们要做出明确的分析,这样的话才有更准确的判断。不管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能找出更好的对策,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说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资本外流或者资本流动是联系到各个国家储蓄率问题,所以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那时候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他的一个重要解释就是,美国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储蓄率过高,所以他们有“储蓄剩余”,用到了美国,压低了美国利率,是的美国造成了很多机构用零收付低利率,给买不起房子的人做了房贷,导致了次贷危机。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是联系到了储蓄率的。储蓄率这个事情也有广泛的联系,和中国也是有密切的关系。亚洲国家普遍国民储蓄率是比较高的,储蓄率又分为家庭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家庭和企业的储蓄率。 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当然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我们内需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加以密切的估计。其中一个就是隔代之间储蓄率的变化,也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储蓄率的高低也和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趋向有关系。中国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比较好的作为,很大程度也是由于中国储蓄率比较高。储蓄率高,有一些资金投资于国内效率低于投资于国际,投资于“一带一路”沿岸地区。 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投资的便利化所带来的资本流动既有正面的内容,也有负面的内容,也有大家担心的内容。资本流动可能有价格驱动的,其中也包括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哪儿投资回报高,在哪儿形成生产能力,就体现出比较优势的因素。包括我们所说的“一带一路”中很多合作项目,有很多都是价格驱动的,也都是民营经济为主的做法。但也有一部分资本流动是信心驱动的,信心驱动的,信心会影响大家对增长的判断,对于增长潜力的判断,对投资回报的判断,以及对资金安全的判断。 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动会产生很多需要关注的内容。刚才提到新兴市场的变化,也都是和资本流动背后的动因,以及我们对它们的分析认识是有关系的。我们说全球化所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是说我们主张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国际货币基金过去也说投资自由化,对资本流动应该尽量的不加以管制。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有一些新兴市场受到无辜的负面冲击。当时美元流动性也短缺,出现很多问题,慢慢大家会重新估计这个问题。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目前对于资本项目的调解,或者说资本项目一定程度的管制,是持有更灵活的态度,认为大家是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一定说死了,也不一定说发达国家的模式能够适应于新兴市场,适应于发展中国家。 这是国际金融方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现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拿什么观点来看待中国呢,也是需要有不同的分析。另外全球来讲,在亚洲金融风波期间所形成的所谓“华盛顿共识”以及那时候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观点,和这一轮全球危机复苏过程中形成的观点有所区别。对于中国来讲面临两个方面,相互可能有一定矛盾的选择。 一个是我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但在外国人看来,毕竟中国是外汇储备非常强大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所以看法也不一样。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国际化的机遇说实在也是提前到来的,也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说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传统的硬通货不太稳定,不断的出问题,流动性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周围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当时是从韩国开始,纷纷要求和中国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以及提供流动性和提供稳定、信心的支持。这样的话,就开始了所谓人民币本币互换的过程。而这个本币互换的过程在人民银行来讲,当时叫做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这个便利。 2014年之后,由中国政府开始采纳了所谓国际化的提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说实在,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做法。对于一个只有少数新兴市场大国的货币未来有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要求是货币能够自由使用,可兑换程度相对较高,当然不一定说百分之百,但使用的自由程度要比较高。否则大家用你作为国际货币的替代品,大家也是不会太认真考虑的。而且这个也不是一个强制的过程,也是市场参与者自己选择的过程。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接受人民币进入IMF的一揽子货币,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以后,等于也是在全球不断观察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关心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好地平衡我们对于资本流动的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选择。 全球一个新的现象,应该说从本世纪,大概05、06年以后,美国开始使用金融制裁的手段。当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也曾经有很多各方面制裁,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但过去不怎么用金融的制裁,最近十几年开始逐渐出现所谓金融制裁。金融制裁以后,也会对于全球交易货币的选择、储备货币的选择,以及对资本流动管理都带来新的挑战。 这些都是一些新的现象,今年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是WTO改革。因为中国习主席多次讲到,特别是在去年达沃斯讲话中讲到,中国是坚持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秩序。同时,我们也支持WT0争端解决机制,贸易就不可能没有争端,有争端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 今年以来,看到全球各种论坛上的声音都在说,大家对WTO工作效率还是有所担忧的,也知道多哈回合搞了这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结果,因此WTO改革的呼声在不断提高,同时也进入各种国际论坛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加紧研究。同时我们也明确的认为,WTO的改革不要是个别哪些国家的声音说了算,必须是多边的讨论、多边的共识和多边的决议来完成WTO的改革。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和WTO改革密切相联系的金融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是什么。我们说目前来讲,它还是IMF(国际货币基金)、FSB(金融稳定理事会)和BIS(国际清算银行)为主的,在研究制定讨论新的规则。包括银行业《巴塞尔3》,还包括许多指标。 这些多边规则的制定,一般来说都是向G20汇报,经过G20领导的认可。因此,我们也可以从WTO的状况及其改革,影射到金融界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和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类似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点,在很多论坛和会议上都强调,我们要避免下一次危机,下一次金融危机。也有人说,我们有可能还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概率,会有下一轮的危机,说法不一样。最新的观察,说除了危机,有一些过去所共同面临的原因和触发,诸如高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不平衡,诸如资产泡沫以外,大家还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十年左右的QE(量化宽松)之后,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相当泛滥,这样促使资产价格有异常的现象。这个异常越大的话,它调整的风口越大。因此对于资产价格调整,大家是非常警惕,也把它看成是触发危机的一个因素。 再一个是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FinTech,陆克文先生专门谈到了。一方面是许多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效率,改进了效率,改进了供给。但同时也有一些活动会出现新的挑战,有可能游走于现有监管之外,有可能有新的风险。有可能金融科技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频率,我们在一些资产市场中明确出现了所谓高频交易、程序化的交易。而这些内容大家担心它们是否在某些程度上会脱离经济基本面,是否更容易出现一些大起大落。大家也注意到英国市场上所谓发现的“闪崩现象”,也有人估计新科技的出现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大家加强分析研究,加以警惕。 对于亚洲国家来讲,我们有一个好处是20年前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波,在亚洲金融风波中有不少经验教训。有些经验教训并没有得到非常认真和彻底的思考和总结,但是多多少少亚洲国家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都做了不少的自我调整。这些调整使得我们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受到的风波相对较小,从亚洲国家来讲,可以把亚洲金融风波和2008年这一轮金融风波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使我们能够有效的防范下一轮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 我就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谢谢大家。[详情]

王建沂:鼓励部分高质量行业以集聚的形式有序走出去
王建沂:鼓励部分高质量行业以集聚的形式有序走出去

  王建沂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浙江省工商联主席王建沂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王建沂表示,今年以来,浙江的经济运行整体平稳,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稳中有变,民营经济也是如此。 王建沂提到几点思考时说,第一条,把握浙江“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认真准遵从“五大发展理念”,静气凝神,瘦身健体,审慎投资、审慎经营,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探索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二是把握大有可为战略机遇期,遵从开放发展的理念,紧跟“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三是鼓励部分产能过剩的高质量行业,以产业内上下游抱团发展、集聚的形式有序“走出去”。四是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网点建设。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当中,在遵循宏观外汇政策前提下,完善各种内保外贷、外保内贷等业务模式和风险管控机制,有效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扶植境外产业合作园区和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合作需求。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建沂:尊敬的姜建清主席,尊敬的朱省长,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我是浙江省工商联的王建沂,也是富通集团有限公司的王建沂。应大会组委会的要求,希望我围绕民营实体制造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这个课题作一个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去年12月,首届钱塘江论坛成功举行,时隔一年,我们又相聚在这里继续围绕“新金融、新经济、新科技”等主题,聚焦聚力浙江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的“四大”建设,广泛交流和深刻探讨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这里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浙江省工商联浙江省商会的情况。浙江省工商联成立于1952年,全省现有工商联组织101个。浙江是全国有民营企业家人士担任省级工商联主席的四个试点省份之一,目前全省工商联共有会员单位约30万个,各类商会协会组织3040余家。省工商联直属商会45家,省外、省级浙江商会38家,在全国省市区都建有浙江商会,形成了覆盖面广、建设规范、作用明显的机制体制,服务了浙商群体约800万人。 目前,浙江约有607万户市场主体,私营企业200万户,个体工商户约407万户,平均每十个浙江人中就有1个是老板;每29个浙江人中,就有一家是企业家。 浙江是开放的先行地,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强调民营经济强就是浙江强,民营企业好就是浙江好。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企业投资、项目开工、企业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一百天”,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制制度和环境基础。 当下,浙江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约56%的税收,约65%的生产总值,约77%的外贸出口,约80%的就业岗位,约90%的新增就业岗位。浙江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字连续20年名列全国第一,民营经济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践行者和受益群体。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民营经济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 昨天11月2号,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召开了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了55名新时代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常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今年以来,浙江的经济运行整体平稳,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稳中有变,民营经济也是如此。虽然我们的发展面临着不确定因素和挑战不断增多,困难也不断的增加,下行压力也非常大,但是我们认为浙商继承了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老的“四千精神”,有着“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精神和信心。 我们浙江有信心也有底气应对未来挑战和竞争,进入新时代,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为我们总结了新时代浙商精神,就是创业精神、创新精神、担当精神、合作精神、法治精神、奋斗精神,基本诠释如下:一是弘扬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二是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三是弘扬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三四是弘扬开放大气的合作精神;五是弘扬诚信守法的法治精神;六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 面向未来,围绕今天的主题,围绕着民营实体制造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这个课题提两条不成熟的思考: 第一条,把握浙江“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认真准遵从“五大发展理念”,静气凝神,瘦身健体,审慎投资、审慎经营,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探索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浙江的块状经济具有非常典型的特征,浙江的块状经济造就了浙江走在了前列,浙江转型升级有很大一部分的动因就是经济的转型升级。我们也在探索选择有代表性的行业通过纵向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横向联合供应链,产业链配套企业同时应用智能制造,将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结合也是一个进步、将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结合也是一次进步,将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结合也是一项进步,我认为3.0、3.5也是进步。 探索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探索生产制造组织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探索市场商务的创新,我们相信利用中国的单一的巨大的13亿多人口的市场,一定能面向全球的竞争力。 二是把握大有可为战略机遇期,遵从开放发展的理念,紧跟“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产业合作区和境外合作园区的建设。跟随“一带一路”走出去,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产能合作区和境外园区的建设。近年来浙江紧紧抓住全球价值链产业链重组的机会,加快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我们重视和鼓励民营实体经济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探索在境外境内产能合作区和产业园区。同时,也平衡好浙商回归的问题。建议重视“一带一路”沿线位置重要,人文环境与我国相似,且经济发展强大的国家,如东南亚、东亚等国家境外合作产业园区的建设,优先考虑上述国家和地区部署境外产能园区和境外合作园区建设,给予一定政策支持,推动先行先试,形成经验后逐步推广复制。 三是鼓励部分产能过剩的高质量行业,以产业内上下游抱团发展、集聚的形式有序“走出去”。同时适度布局一批能代表当下中国制造、浙江制造水准的示范性先进制造业项目,提升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位和美誉度,适度的布局GMP。 四是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网点建设。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当中,在遵循宏观外汇政策前提下,完善各种内保外贷、外保内贷等业务模式和风险管控机制,有效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扶植境外产业合作园区和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合作需求。 面向新时代,浙江的民营企业一定会遵从心无旁鹜的创新创造,踏踏实实的办好企业的全面参与大湾区、大花园、大、大都市区重大战略实施和建设,担当新使命,迈向新征程,主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恭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详情]

吴朝晖:科教创新是数字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动力之源
吴朝晖:科教创新是数字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动力之源

  吴朝晖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浙江大学校长吴朝辉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吴朝晖表示,世界已经进入创新的新阶段,新阶段呈现全球化、协同化和网络化的格局。在这个格局当中基于全球化的加速,基于知识的创新型,第二创新协同化催生了科技集成全链条格局的形成,第三创新的网络化塑造了资源汇聚开放式创新体系。在这三方当中,体现了创新3.0生态系统,体现了四个特点:特点一、网络连接;特点二,交融汇聚;特点三,起点有限;特点四,共建共享。 在创新生态当中各个主体通过协同联动,放大增效效应,从而形成具有动态适应能力的独特生态优势,这突出表现在网络技术进一步创新,整合创新和联动创新,以及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并且体现了这个技术和产业经济高度融合。 吴朝晖指出,信息网络技术是支撑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内涵的新一代数字经济,信息经济技术将驱动数字经济下一轮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加速了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并加速推动数字解决结构的分化和经济的调整。同时信息的前沿技术与相关技术进一步发展,将推动数字经济向各领域推动。比如说生物,产业链条、产业价值协调发展。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吴朝晖:很高兴来参加钱塘江论坛,刚才听了各位领导的报告讲话以后,很有启发,学了不少东西。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围绕着大湾区高质量的发展,从两个维度跟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思考。哪两个维度呢,一个是从数字经济驱动和科教创新两个维度。 一、数字经济是浙江大湾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家知道从全球经济的发展格局来看有很多湾区,包括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而我们在总结和回顾这些世界级的湾区基本发展规律可以得到,这些湾区的形成都是抢抓了世界全球经济发展变革的格局,实现了创新性的发展。比如说纽约湾区,它强抓了全球贸易的大发展,较早的实现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世界级金融和贸易中心。比如说东京湾区,它抢抓了全球制造业升级变革,进入了一大批研发机构和产品测试集聚为主的新阶段,从而实现了世界级的制造、金融和贸易中心。同时我们看到了旧金山湾区其实是顺应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硅谷经济,从而成为全球的产品中心。 我们在思考和归纳这些湾区建设时,都认识到过去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模式、发展模式,同时也看到有强大的科教资源支撑。 面向未来,我们人类正处于百年未变的大格局,随着第二次机器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纵深推进,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智能赋能时代和智能增强时代正在到来。我们展望到2030年来看社会的变革,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未来人机将共存,物理世界和虚拟的信息世界将更加交互并行。人和物理世界的两元空间将变成人、物理空间、机器智能、智能机器,虚拟信息世界的试验空间。而在试验空间当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将重构,社会形态和产业结构将重组,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将逐步演化和重组。我认为从突出的表现是数字经济浪潮席卷着下一轮的发展。 在智能增强时代的数字经济发展,它将更加凸显其普适的价值,将更加显示出数字经济的智慧特征,以及它将更加显示出数字经济颠覆的意义。大家知道数字经济和浙江、杭州还是很有缘份的,在2016年杭州的G20峰会上,20国集团发表了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的倡议书,从这个倡议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是这样描述的:数字经济是指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以现代化的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讯技术等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 从这个表述来看,数字经济和数据、信息和知识、数字化的载体、网络紧紧相关,并以推动效益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为主要侧重点的经济活动。在2017年可强总理的政府报告当中也提到了,基于“互联网+”之上的生物提升,加速推进数字经济的快速成长,让我们的企业,让普通百姓能受惠。 数字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型企业,以及初创企业所研究的重大问题。可以看到数字经济无论是阿里研究院和腾讯研究院,分别出台报告,关于数字经济的展望。 从它的展望我们看到,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并成为优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支撑。它将推动从原来基于IT技术进入数字DT技术为标志,进入一个以互联网融合创新为主要抓手,既包括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增量市场,同时也包括了以传统产业转型,结合盘活存量市场巨大的市场规模。 所以我们认为在面向赋能和智能增强时代的数字经济,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形态,那就是向更高质量的迈进。其体现方式,数据信息成为驱动经济的关键因素,速度成为竞争的关键,需求、供给、界限将日益模糊,跨界竞争在打破行业规律。另外,重构了价值网络,大规模个性定制将成为主流。在大量信息网络免费基础上,增值收费模式将兴起,人、机、物三位主体深入,迎来更高质量的数字经济的发展。 归结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我把它归纳成“八个化”:一,经济活动和数字经济所连接的经济活动呈现在和人、大众的紧密协和,共享性和普适化将加强;二,产业形态融合化和服务化在加强,从而推动了产业更大程度的相互渗透和融化成为常态;三,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在线化、cloud化,信息技术将成为其经济结构特征的重要平台,特征极为明显。最后两个化是产业组织平台化和生态化,从而使得价值创造的模式向链条式、网络化转型,从而改变了原来线性模型向网络模型的重大变革,从而在整个价值链全系统当中优化其价值。 浙江大湾区应该抓住这次浪潮,以数字经济作为主要主战线,形成全球湾区的重要站点。刚才江勇书记也谈了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的优势,换句话说,数字经济可以作为重要抓手来推动浙江大湾区建设成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因为现在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的发展,已经完全不同于20年前。不同于硅谷当时的形成,也不同于当时纽约、东京的情况。所以我们认为数字经济可以为浙江大湾区异军突起、弯道超车,提供战略机遇。其表现在快速能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以及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以及推进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激发。 在这方面,我们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产业增速方面,以及科技金融等方面在全国在浙江这个板块当中,增幅是全国第一的。另外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蚂蚁金服等,既有数字化的世界级,还有像浙江大学等创新企业。 另外,浙江大湾区可以为数字经济呈现提供更好的场所,体现在区位优势、创新集聚、区域治理以及空间陆海空协调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湾区经济一般是靠海比较多,靠湾比较多,空间集聚。在这样一轮数字化浪潮之中,空间集聚和Cyber space互动将加速。 二、科教创新是数字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动力之源 我们观察到了世界已经进入创新的新阶段,新阶段呈现全球化、协同化和网络化的格局。在这个格局当中基于全球化的加速,基于知识的创新型,第二创新协同化催生了科技集成全链条格局的形成,第三创新的网络化塑造了资源汇聚开放式创新体系。在这三方当中,体现了创新3.0生态系统,体现了四个特点:特点一、网络连接;特点二,交融汇聚;特点三,起点有限;特点四,共建共享。 在创新生态当中各个主体通过协同联动,放大增效效应,从而形成具有动态适应能力的独特生态优势,这突出表现在网络技术进一步创新,整合创新和联动创新,以及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并且体现了这个技术和产业经济高度融合。 同时,我们认为信息网络技术是支撑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内涵的新一代数字经济,信息经济技术将驱动数字经济下一轮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加速了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并加速推动数字解决结构的分化和经济的调整。同时我们看到信息的前沿技术与相关技术进一步发展,将推动数字经济向各领域推动。比如说生物,产业链条、产业价值协调发展。 有些学者也这样认为,数字经济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支撑的经济时代,是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产物,其充分体现了这类经济的高附加值,以及高质量。大家都很清楚“大数据”,大数据核心问题是打通物和物、物和人、人和人、人与活动、活动和活动之间全链条、全过程的信息通道。在这些问题上,信息都是一样的。第二,它催生了跨界融合、垂直整合、平台共享、特众的商业模式,在很多领域有应用,比如智慧城市。大家也知道“云计算”,改变了经济领域当中计算机+软件的独特模式,使得云平台+数据,再加上终端的模式转变。 大家也看到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我们云计算平台从云端走向终端,走通了边端,从而形成更大程度上平台互动。 同时我们看到人工智能成为新一轮基于大数据之后的赋能推进技术。无论是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混合人机交互智能的不断突破,使得信息技术和实体技术保持持续的融合,从而推动一些传统行业赋能升级。有人对这个判断,人工智能出来之后并不能替代大数据的应用,加速大数据应用。从阶段的方向来看,IT到DT,以及到人工智能,它是并行发展的阶段,不是替代阶段。特别在中国的经济,更应如此,信息技术不仅和传统技术、工业技术融合发展为主力,另外信息技术随着互联网发展和大数据发展之后,将成为比较独特的数字经济主要载体。 在经济形态当中,人的作用更重要。打通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体系,对数字经济来说,两个体系的打通至关重要。这个过程当中,人是这种经济形态最重要的特征,因为人产生知识。所以我们需要发展高端创新人才的引领,这体现在强化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这里就包括了战略科学家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以及智库,以及企业家。那么对高校来讲,要不断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要开展通、专、跨的通识教育,强调知识、能力、数字、人格并重的现代未来通识人才、拔尖型人才。并且打造开放的教育体系,塑造终身学习机制,并且要不断探索新式办学空间,网上教育资源。 最后,分享一下关于浙江大学如何参加融入浙江大湾区建设。浙江大学是按照国家部署,在不久的将来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时间18次来校指导工作,给学校确立了总的要求,总的目标是坚定不移向着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总目标。并且向浙江大学提出了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总要求。 我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确定了“三步走”战略,以及确定了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大学定位。浙江大学是一个综合型的大学,我们有7个校区,7个学部,36个院系,涉及60个一级学科、300多个二级学科,除了军事学之外,浙江大学所有学科都覆盖。我们的学科不仅齐全,而且我们的学科水平都很高,据去年第四次学科评估,60个一级学科当中有39个一级学科被评为A类优秀,居全国高校最多。我们的优秀率达到2/3,另外据国际ESI排名,浙江大学很多学科现在已经进入世界前100名,有些进入世界前50名,有些已经进入世界前20名。 浙江大学是个研究型大学,我们的研究生规模超过本科生,在校研究生超过了3万。我们的科研经费去年超过40亿,我们为国家产业做了巨大贡献。据“十二五”以来,浙江大学作为牵头单位共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科技进步一等奖五项,发明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十七项,这些指标都是远远排在中国高校前列。 同时,我们是一个创新型大学,不断响应国家创新驱动的号召,使得浙江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能够持续走在中国前列。浙江大学目前按照“双一流”建设推进“五大战略”:一、推进学生为本的一流教育教学;二、推动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三、推动一流学科的创新发展;四、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推动实施全球开放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影响力,并且对内服务于国家和重大区域发展的战略,所以浙江大学诞生和发展于浙江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是浙江最具代表性的创新创业的代表之一。学校始终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服务浙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支撑我们下一轮大湾区建设。所以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和浙江大湾区建设同向而行,另外我们制定了浙江大学“四区联动”,利用浙江大学五个校区等办学体系,更好的融入浙江大湾区建设。我们构建了“四区联动”的格局,第一个区是以科创大走廊为核心,打造国际科技创新区,以舟山和宁波校区为主轴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区,以及海宁国际校区为基础的国际科技资源开放创新区,以及以温州和台州为联动的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 围绕这“四个圈”的建设,来实施六大四通战略,凝练“一廊、三区、十平台”的重点任务,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舟山校区、宁波校区、海宁国际校区,并且构建十个平台,为湾区建设添砖加瓦。 各位朋友,同志们,时代在召唤,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通过打通金融和人才、资本和资本,来融合创新和创业联动,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的驱动和科技创新的引领,必将进一步推动浙江大湾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字湾区,谢谢大家。[详情]

周江勇:杭州发展金融业重在金融科技等三个领域
周江勇:杭州发展金融业重在金融科技等三个领域

  周江勇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周江勇表示,新时代杭州发展金融业重点就是强调三个领域:一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金融业云计算平台、数据驱动性金融、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区块链技术公司等新兴业态,探索金融与互联网、移动通讯、数据科技、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的金融+创新模式,不断巩固金融科技领域的先发优势。 二是财富管理。支持银行理财、信托理财、公募基金等传统财富管理方式的发展,大力推动私募基金、资产管理、家族办公室等新兴财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高财富保全增值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财富管理机构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态体系。 三是跨境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为跨境贸易提供支付与结算服务,为跨境电商进出口企业提供全产业链的互联网融资服务,努力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新金融服务枢纽。在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中,发挥杭州的独特作用,奠定杭州的独特地位。 以下为演讲实录: 周江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钱塘江畔,群贤毕至,精英荟萃,首先我代表杭州市委市政府对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的到来,对钱塘江第二届论坛的举办,对大家一直以来对杭州的关心支持表示祝贺,表示欢迎,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论坛机会,我就讲两个方面,一是讲讲杭州;二是向大家介绍杭州的金融业。 “东南行盛,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自古就是一个好地方。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今天的杭州更是呈现出了历史与现实交会的独特韵味,山水与人文融合的别样精彩。刚才陆克文先生在演讲时也对杭州有很多好评,我们也非常感动。确实,杭州很美,我想这里简述为四点:今天的杭州,城市能级全面提升。去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556亿元,人均GDP已经达到1.8万美元,达到了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特别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预计今年全市数字经济线上主营收入突破1万亿元,占全市经济比重超过50%,每年还以20%的速度在增长。对于经济贡献的拉动也超过50%,涌现出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等一大批数字经济的龙头企业、领军企业。 今天的杭州文化魅力隽永悠远,杭州有8千年的跨湖桥文化、2200年的建城史,还有实证中华5千年的良渚古城文化遗址。有西湖、大运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白居易、苏东坡等名人大家都在杭州留下了珍贵的人文遗产,吴越国和南宋皇朝都先后定都杭州,马可波罗曾赞叹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 今天的杭州生态环境清秀优美,杭州山明水秀,晴好雨奇,西湖风光闻名天下,西溪湿地富有野趣,京杭大运河纵观南北,钱塘江穿城而过,千岛湖烟波浩渺,天目山古木苁蓉,山水相依,湖城河壁,拥江而立,成为真山真水“园中城”的典范。 今天的杭州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我们成功举办G20杭州峰会,2022亚运会已正式进入“杭州时间”,让杭州站上了国际的舞台,推动城市国际化水平实现了新的飞跃。杭州已经连续七年入选了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入选了联合国全球15个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第一个全球性的综合性的国际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永久落户杭州,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杭州。 钱塘江从名字的角度开个玩笑讲,它本身就姓“钱”,千百年来一直就是中国最重要财富的集聚地。这些年来,杭州持续快速发展与金融业的迅速崛起密不可分,杭州金融发展更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撑支持。 这里我想谈四点,与大家交流。 一、杭州金融业发展基础扎实,动力强劲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杭州金融产业从小到大,金融服务功能从单一走向多元,金融资源配置从全省走向全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至少体现四个特点:1.势力雄厚。2017年全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055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4%。杭州金融综合竞争力列全国所有城市第五位,特别是金融科技领域与北京、旧金山、上海、伦敦、纽约、深圳等并列世界的第一梯队。蚂蚁金服在金融科技全球百强榜当中排名第一。2.生态良好。拥有钱江财富管理核心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等一批金融业态平台,集聚各类金融服务机构3500家,资产管理规模超1万亿元,形成了金融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3.充满活力。杭州的“银、证、保”持牌金融机构齐全,金融业态体系层次完善,初步形成以传统金融业为主导,新兴金融业蓬勃发展的大金融产业格局,是国内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二、杭州发展金融业态度坚定,方向明确 金融兴,则杭州兴;金融强,则杭州强。杭州对金融业一直高度重视,我们的目标是要全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钱塘江金融港湾,具体就是要建设“三个中心”:一是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以齐全的金融市场、集聚的金融机构、周到的金融服务,在更高平台上参与国际资本的竞争;二是全国一流的财富管理中心。发挥社会资金充裕、高净值人群集中的优势,打通财富创造与增值、财富保全、财富全程链条,吸引全国财富集聚杭州,让资本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更好的创造价值,提升效应;三是国际金融科技中心。高起点打造全金融科技优势企业的集群,高效率助力传统金融机构的科技革新,形成杭州金融业独特核心优势。 三、杭州发展金融业重点突出,举措有力 新时代杭州发展金融业重点就是强调三个领域:一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金融业云计算平台、数据驱动性金融、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区块链技术公司等新兴业态,探索金融与互联网、移动通讯、数据科技、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的金融+创新模式,不断巩固金融科技领域的先发优势;二是财富管理。支持银行理财、信托理财、公募基金等传统财富管理方式的发展,大力推动私募基金、资产管理、家族办公室等新兴财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高财富保全增值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财富管理机构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态体系;三是跨境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为跨境贸易提供支付与结算服务,为跨境电商进出口企业提供全产业链的互联网融资服务,努力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新金融服务枢纽。在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中,发挥杭州的独特作用,奠定杭州的独特地位。 最后一方面,金融企业在杭州投资发展空间广阔,潜力无限。杭州可以说是金融发展的一片蓝海,资本集聚的高低,创新创业的沃土。这里有良好的创业环境,随着2022年亚运会的临近,杭州将迎来城市建设的加速期,重大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大,光是交通项目,我们提出“5433”工程,安排了300多个项目,总投资将超过5千亿元。我们还将致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重点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量子技术、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工厂物联网、机器换人等专项行动,这些战略举措的背后蕴藏着是巨大的投资、合作、发展的机遇。 这里有浓郁的创新氛围,第一个支持手机支付生活缴费,第一个支持信用借还,第一个实现公交移动支付,第一个支持高速人工车道移动支付等等的“第一”。体现的是人们生活的变化,更折射出杭州金融创新的无限活力。由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云栖工程院等一大批创新平台,有区块链、大数据增信、智能投顾、网络数据安全等领域的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为金融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和强烈的内在驱动。 这里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杭州围绕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全力打造金融资源集聚发展带,形成新金融产业和新金融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一湾、多镇、多点”的空间支撑体系,这为杭州金融业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战略平台,也为金融企业带来了新的难得的发展机遇。这里还有优越的政务环境,我们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出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政策意见,制定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努力为企业家和投资者创造最优的环境,提供最好的服务,使杭州成为创业乐土、创业天堂、人间天堂。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新时代的新杭州,金融发展大有可为,我们真诚期待各位金融界专家学者、精英人士、企业家多来杭州考察,投资兴业。让我们携手并进,在共谋新经济、共推新科技、共建新金融的不懈奋斗中,逐浪弄潮,成就辉煌。 最后,预祝第二届钱塘江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详情]

姜建清:中国银行业走的是一条没有前行者可效仿之路
姜建清:中国银行业走的是一条没有前行者可效仿之路

  姜建清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姜建清表示,当前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已经远超全球银行同业,走的是一条没有前行者可仿效的探索之路,未来所面临的困难之多、挑战之多、风险之多一点也不亚于改革开放的前40年。与庞大规模体量如影相伴的是巨大的风险管控和资本补充压力。 姜建清提到,迈入新时代后,要把握新趋势,完善现代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方法与工具,及时识别和化解各种风险,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确保不发生重大的系统性风险,实现中国金融高质量的转型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以下为演讲实录: 姜建清:谢谢礼辉行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能够在美丽的钱塘江畔再次与大家相聚。我在这里代表论坛主席团对第二届钱塘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也是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诚挚的欢迎。 非常高兴在美丽的钱塘江畔再次与大家相聚。我谨代表论坛主席团对第二届钱塘江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诚挚欢迎! 今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全世界人口最多、贫困人口也最多的国家,励精图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不仅对中国,而且在世界人类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的形势下,回顾总结40年金融改革开放经验,对下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40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中国金融的改革发展;未来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的深化改革开放。下面,我谈四点意见。 一、金融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 40年来,中国金融业的繁荣稳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和保障。40年来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2.2%,高出服务业年均实际增速1.7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1%提高到2017年的7.9%。GDP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2.7万亿,增长了227倍;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7.26万亿,增长了151倍;外汇储备从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3.14万亿美元,增长了1.88万倍。银行存款从1978年的115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64.1万亿元,增长了1420倍。信贷增长也是巨大的。1978年,各项贷款1890亿元,至2017年达到120.1万亿元,增长了634倍。 从1979年开始,在邓小平“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指引下,中国银行业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上个世纪末,中国的银行业被称为“技术上已经破产”,通过改革转型发展,浴火重生,如今中国银行业规模、效益与质量,金融市场广度与深度,金融监管体系、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2017年底,中国银行业法人机构数超4300家,从业人员409余万人;总资产超过了250万亿人民币,居全球第一位,盈利水平(ROA约为0.92%,ROE约为12.56%)及资本质量(NPL约为1.74%,拨备率约为181.42%)都居于全球可比同业前列。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中国有126家银行入榜,按一级资本排名的前十大银行中,中国四家大型商业银行名列前茅。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居全球第二位,债券市场的市值居全球第三位,保险业按保费收入居全球第二位。40年来,中国金融业的改革的宝贵经验和成果,值得认真总结。 二、金融改革开放的经验体会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果断决策和全力推动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二是创新和开放是金融改革的根本经验。40年来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贯穿于全过程。八十年代银行与财政分家,改由银行承担建设资金主渠道作用,之后多元金融体系的建立,解决了经济建设资金从哪里来的难题。九十年代金融法制化、市场化的推进,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全面推进系列性改革,保证了金融宏观稳定,着手解决企业和金融双重软约束难题。2000年后,推进了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创新运用了中央银行和国家资产负债表,成功处理了国有银行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完善了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国金融改革实践将成为我国金融史乃至世界金融史上的经典案例。 三是市场化机制的构建贯穿于金融改革整个过程。加强市场约束和风险内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软约束”陋习,提升效率效益,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建立强有力的监管体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改革后的金融体系成功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考验,并籍此提升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全球金融业面对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今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十周年。十年来,全球经济和金融结构不平衡依然没有改变,并且面临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今年以来全球呈现出政治经济走势的高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的高冲突风险、金融市场的高波动性。美国单边主义挑起了贸易冲突,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十年来,曾被指责为全球金融危机根源的问题依然严重。为救助危机导致了全球流动性的泛滥,债务杠杆居高不下。2018年首季全球债务已攀升至247万亿美元新高,占全球GDP比重上升到了318%,远超出150%警戒线水平,其中非金融机构债务升至186万亿美元。金融业“大而不能倒”逆势而行,全球主要经济体前五大银行的市场占比齐刷刷地提高到50%甚至90%以上,只有中国在逆向而行。影子银行虽然结构变化,但增势未减,保守定义的影子银行规模从2010年的28万亿增加到目前的45万亿美元,控制了全世界13%的金融资产。十年来,金融业面临数据信息技术变革的新周期。金融科技借助技术优势构筑场景,持续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和提升效率。改变了金融交易的载体、渠道和技术,打破了传统的金融行业界限和竞争格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格局正处于大变革的历史阶段。思维方式固化,习惯路径依赖,不适应数据信息时代生存环境的金融机构将成为竞争的失利者。 四、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高质量跨步迈入新时代 (一)金融要受益经济并反哺经济 实体经济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应对风险的坚强后盾,国民福利活力源泉和金融发展的坚固基石。中国金融业以往的发展成就,在于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金融发展不能忘本,这个本就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不能健康发展,金融经营就不会稳健发展。脱离实体经济进行盲目创新和自我循环,不可能行稳致远。当前金融业态、市场体系、金融工具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变化,货币传导的途径随之产生变化,市场资金短缺不完全是总量原因也是结构扭曲造成。要通过政策规范、监管约束,市场引导,使货币投放能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滴灌”,同时防止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的重新抬头。纠正部分金融企业脱实向虚,背离服务实体经济职能,背离金融本质创新的倾向。使银行业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金融要持续改革开放和坚持创新 中国金融业以往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改革创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金融也要实现高质量的转型发展更需深化改革开放,金融改革永远在路上。 通过改革创新,改变直接间接融资比例,逐步扭转以银行为主导的资源配置结构。改变杠杆率递增、资金边际效益递减状况。推进金融要素的市场化定价机制,提升资金配置效率。推进包容性金融,通过政府、财政和金融资源的紧密结合,制定扶持普惠金融和小微企业的有效制度,提高金融薄弱环节的资金可及性,走出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重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推进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创新。银行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和商业银行经营原则,走出一条资产与资本相平衡、质量与效益相兼顾、成本与效率相统筹的发展道路。加快数字化金融转型。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支持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流动。 (三)坚定不移抓好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 中国国有银行40年的改革历史中,近一半的时间在与不良资产作斗争,教训极为深刻、刻骨铭心。要清醒认识金融业的脆弱性,只有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保证了金融稳定,才能推进经济繁荣。当前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已经远超全球银行同业。我们走的是一条没有前行者可仿效的探索之路,未来所面临的困难之多、挑战之多、风险之多一点也不亚于改革开放的前40年。与庞大规模体量如影相伴的是巨大的风险管控和资本补充压力。迈入新时代后,要把握新趋势,完善现代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方法与工具,及时识别和化解各种风险,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确保不发生重大的系统性风险,实现中国金融高质量的转型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详情]

周小川:新兴市场汇率和资本外流问题中国也要警惕
周小川:新兴市场汇率和资本外流问题中国也要警惕

  周小川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金融学会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周小川表示,从全球经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两个月前左右,世界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也就是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等,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但是不是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周小川表示,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这个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是值得非常明确加以关注的。可能有些国家是由于自己特殊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些都是特殊的个例,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终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相互影响,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也带来冲击,我们要做出明确的分析,这样的话才有更准确的判断。不管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能找出更好的对策,不能掉以轻心。 以下是周小川演讲实录: 周小川:尊敬的袁省长,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 上午好! 我荣幸受到钱塘江论坛的邀请,能在这里发一个言。 开会之前,他们希望我讲一讲金融科技,确实也是我很关心的题目。但是我一看这个场合很大,另外我感觉金融科技,年轻人讲肯定比我讲得好。我还是从过去做金融学会的角度,讲一讲国际经济金融的形势和挑战,给大会提供一点背景方面的情况。同时,也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听了袁省长和陆克文先生的讲话,我感觉很受启发。一个,更多了解了浙江的经济金融,也了解了大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整个国际走势的看法。我们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方方面面多得很,我们只能就几个问题谈一下当前对我们所形成的一些挑战和需要经济金融界更多需要分析研究的方面。经济金融界历来非常重视研究和分析的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各项金融决策、金融交易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说今年有什么特点呢,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也就是说,从雷曼兄弟关闭破产到现在十周年,所以国际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十周年的讨论。包括这十年中,我们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要是发生的话,应该采用哪些对策,特别从十年回头看要考虑哪些事情做得对,在危机应对方面以及复苏方面哪些做得对,哪些可能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个特点,由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知道最近国际货币基金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下调了对明年的预期。应该说全球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是基于多个因素的,有很多因素大家都已经熟悉。这次在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大家突出了两个新的角度: 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它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也是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的话,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那么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一种现象是过去宏观经济分析和数学模型较少触及的领域,也是对我们经济金融分析的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特点,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具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我们说一种计算方法,就是说一旦有了贸易战,一旦有了关税壁垒,那么贸易量就会减少。有一些过去能做的贸易就会停下来,或者量会减少。有一些根据比较优势所做出的投资现在不做了,这个账是比较容易算的,我们说这是一种表层的账,或者说算鼻子底下的这一层账。但更深刻地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了,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过去的最优配置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会导致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从全球来讲和具体国家来讲,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1992年“十四大”的时候,就开始提出了中国之所以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因为考虑到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从那时候起就开始重视了所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计算,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想当今国际上的经济分析也会注重这一点,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发达国家如果是为了就业考虑,重拾过去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它必须要把生产要素向这个方向去分配。其中也包括资金,因为有一些生产能力过去不存在了,已经消失了,你还要去恢复它。 当然也可能它是能够制造一些就业,但是很大可能是一种资源的误配置。也就是说,最终做下来,最后过若干年还是体会到它是没有什么效益的。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资源的误配置、浪费,或者资源配置效益下降。所以这种分析方式是需要提请注意的,这其中也包括所谓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分配。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条件下,供应链的形成,大家在供应链多个环节都寻找最优的配合,每一个环节都希望找效益最好、产出最高,质量也好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成本最低的可能性。但一旦有了贸易保护主义,有的环节选不了最优的就选择一些次优连结构,不优的供应链结构,这样就会导致整个经济增长潜力下退。 大家要担心当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问题,世界经济也存在着新的不平衡。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美国短期利率提高的同时,美国长期利率,特别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没有同步的上升。这个问题现在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按照传统的概念来讲,当短期利率提高以后,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也会提高。如果中长期收益率提高以后,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有更多。 比如对于金融资产的价格影响会更加显著,对于边际利率会有更明显的提高,利差也会有所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感觉到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会比想象得更大一些。我们也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从全球经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两个月前左右,世界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也就是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等,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但是不是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说大家可能非常关注的有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南非,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原因。俄罗斯可能早一些,从乌克兰事件以后,那时候就开始出现卢布的贬值。阿根廷,前一段时间才顺利解决了重返国际市场发债的举动,但它历史包袱很重,但阿根廷出现了非常明显阿根廷比索贬值、资本外流,同时它的短期利率提高已经用到了非常极致的程度,最开始40%,再50%,现在要到60%的短期利率。但是不是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一个疑问,我们也看到土耳其、南非。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国内因素,但他们也在稍微较小程度上进入了这个行列。这里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等。 因此,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这个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是值得非常明确加以关注的。可能有些国家是由于自己特殊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些都是特殊的个例,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终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相互影响,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也带来冲击,我们要做出明确的分析,这样的话才有更准确的判断。不管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能找出更好的对策,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说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资本外流或者资本流动是联系到各个国家储蓄率问题,所以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那时候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他的一个重要解释就是,美国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储蓄率过高,所以他们有“储蓄剩余”,用到了美国,压低了美国利率,是的美国造成了很多机构用零收付低利率,给买不起房子的人做了房贷,导致了次贷危机。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是联系到了储蓄率的。储蓄率这个事情也有广泛的联系,和中国也是有密切的关系。亚洲国家普遍国民储蓄率是比较高的,储蓄率又分为家庭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家庭和企业的储蓄率。 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当然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我们内需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加以密切的估计。其中一个就是隔代之间储蓄率的变化,也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储蓄率的高低也和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趋向有关系。中国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比较好的作为,很大程度也是由于中国储蓄率比较高。储蓄率高,有一些资金投资于国内效率低于投资于国际,投资于“一带一路”沿岸地区。 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投资的便利化所带来的资本流动既有正面的内容,也有负面的内容,也有大家担心的内容。资本流动可能有价格驱动的,其中也包括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哪儿投资回报高,在哪儿形成生产能力,就体现出比较优势的因素。包括我们所说的“一带一路”中很多合作项目,有很多都是价格驱动的,也都是民营经济为主的做法。但也有一部分资本流动是信心驱动的,信心驱动的,信心会影响大家对增长的判断,对于增长潜力的判断,对投资回报的判断,以及对资金安全的判断。 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动会产生很多需要关注的内容。刚才提到新兴市场的变化,也都是和资本流动背后的动因,以及我们对它们的分析认识是有关系的。我们说全球化所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是说我们主张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国际货币基金过去也说投资自由化,对资本流动应该尽量的不加以管制。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有一些新兴市场受到无辜的负面冲击。当时美元流动性也短缺,出现很多问题,慢慢大家会重新估计这个问题。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目前对于资本项目的调解,或者说资本项目一定程度的管制,是持有更灵活的态度,认为大家是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一定说死了,也不一定说发达国家的模式能够适应于新兴市场,适应于发展中国家。 这是国际金融方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现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拿什么观点来看待中国呢,也是需要有不同的分析。另外全球来讲,在亚洲金融风波期间所形成的所谓“华盛顿共识”以及那时候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观点,和这一轮全球危机复苏过程中形成的观点有所区别。对于中国来讲面临两个方面,相互可能有一定矛盾的选择。 一个是我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但在外国人看来,毕竟中国是外汇储备非常强大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所以看法也不一样。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国际化的机遇说实在也是提前到来的,也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说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传统的硬通货不太稳定,不断的出问题,流动性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周围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当时是从韩国开始,纷纷要求和中国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以及提供流动性和提供稳定、信心的支持。这样的话,就开始了所谓人民币本币互换的过程。而这个本币互换的过程在人民银行来讲,当时叫做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这个便利。 2014年之后,由中国政府开始采纳了所谓国际化的提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说实在,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做法。对于一个只有少数新兴市场大国的货币未来有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要求是货币能够自由使用,可兑换程度相对较高,当然不一定说百分之百,但使用的自由程度要比较高。否则大家用你作为国际货币的替代品,大家也是不会太认真考虑的。而且这个也不是一个强制的过程,也是市场参与者自己选择的过程。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接受人民币进入IMF的一揽子货币,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以后,等于也是在全球不断观察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关心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好地平衡我们对于资本流动的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选择。 全球一个新的现象,应该说从本世纪,大概05、06年以后,美国开始使用金融制裁的手段。当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也曾经有很多各方面制裁,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但过去不怎么用金融的制裁,最近十几年开始逐渐出现所谓金融制裁。金融制裁以后,也会对于全球交易货币的选择、储备货币的选择,以及对资本流动管理都带来新的挑战。 这些都是一些新的现象,今年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是WTO改革。因为中国习主席多次讲到,特别是在去年达沃斯讲话中讲到,中国是坚持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秩序。同时,我们也支持WT0争端解决机制,贸易就不可能没有争端,有争端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 今年以来,看到全球各种论坛上的声音都在说,大家对WTO工作效率还是有所担忧的,也知道多哈回合搞了这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结果,因此WTO改革的呼声在不断提高,同时也进入各种国际论坛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加紧研究。同时我们也明确的认为,WTO的改革不要是个别哪些国家的声音说了算,必须是多边的讨论、多边的共识和多边的决议来完成WTO的改革。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和WTO改革密切相联系的金融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是什么。我们说目前来讲,它还是IMF(国际货币基金)、FSB(金融稳定理事会)和BIS(国际清算银行)为主的,在研究制定讨论新的规则。包括银行业《巴塞尔3》,还包括许多指标。 这些多边规则的制定,一般来说都是向G20汇报,经过G20领导的认可。因此,我们也可以从WTO的状况及其改革,影射到金融界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和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类似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点,在很多论坛和会议上都强调,我们要避免下一次危机,下一次金融危机。也有人说,我们有可能还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概率,会有下一轮的危机,说法不一样。最新的观察,说除了危机,有一些过去所共同面临的原因和触发,诸如高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不平衡,诸如资产泡沫以外,大家还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十年左右的QE(量化宽松)之后,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相当泛滥,这样促使资产价格有异常的现象。这个异常越大的话,它调整的风口越大。因此对于资产价格调整,大家是非常警惕,也把它看成是触发危机的一个因素。 再一个是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FinTech,陆克文先生专门谈到了。一方面是许多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效率,改进了效率,改进了供给。但同时也有一些活动会出现新的挑战,有可能游走于现有监管之外,有可能有新的风险。有可能金融科技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频率,我们在一些资产市场中明确出现了所谓高频交易、程序化的交易。而这些内容大家担心它们是否在某些程度上会脱离经济基本面,是否更容易出现一些大起大落。大家也注意到英国市场上所谓发现的“闪崩现象”,也有人估计新科技的出现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大家加强分析研究,加以警惕。 对于亚洲国家来讲,我们有一个好处是20年前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波,在亚洲金融风波中有不少经验教训。有些经验教训并没有得到非常认真和彻底的思考和总结,但是多多少少亚洲国家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都做了不少的自我调整。这些调整使得我们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受到的风波相对较小,从亚洲国家来讲,可以把亚洲金融风波和2008年这一轮金融风波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使我们能够有效的防范下一轮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 我就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谢谢大家。[详情]

周小川:消费信贷快速发展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
周小川:消费信贷快速发展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论坛上分享了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 周小川表示,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资本外流或者资本流动是联系到各个国家储蓄率问题,所以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那时候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他的一个重要解释就是,美国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储蓄率过高,所以他们有“储蓄剩余”,用到了美国,压低了美国利率,是的美国造成了很多机构用零收付低利率,给买不起房子的人做了房贷,导致了次贷危机。 周小川认为,因此资本流动是联系到了储蓄率的。储蓄率这个事情也有广泛的联系,和中国也是有密切的关系。亚洲国家普遍国民储蓄率是比较高的,储蓄率又分为家庭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家庭和企业的储蓄率。 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当然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我们内需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加以密切的估计。其中一个就是隔代之间储蓄率的变化,也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储蓄率的高低也和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趋向有关系。中国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比较好的作为,很大程度也是由于中国储蓄率比较高。储蓄率高,有一些资金投资于国内效率低于投资于国际,投资于“一带一路”沿岸地区。 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投资的便利化所带来的资本流动既有正面的内容,也有负面的内容,也有大家担心的内容。资本流动可能有价格驱动的,其中也包括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哪儿投资回报高,在哪儿形成生产能力,就体现出比较优势的因素。包括我们所说的“一带一路”中很多合作项目,有很多都是价格驱动的,也都是民营经济为主的做法。但也有一部分资本流动是信心驱动的,信心驱动的,信心会影响大家对增长的判断,对于增长潜力的判断,对投资回报的判断,以及对资金安全的判断。 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动会产生很多需要关注的内容。刚才提到新兴市场的变化,也都是和资本流动背后的动因,以及我们对它们的分析认识是有关系的。我们说全球化所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是说我们主张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国际货币基金过去也说投资自由化,对资本流动应该尽量的不加以管制。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有一些新兴市场受到无辜的负面冲击。当时美元流动性也短缺,出现很多问题,慢慢大家会重新估计这个问题。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目前对于资本项目的调解,或者说资本项目一定程度的管制,是持有更灵活的态度,认为大家是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一定说死了,也不一定说发达国家的模式能够适应于新兴市场,适应于发展中国家。 这是国际金融方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现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拿什么观点来看待中国呢,也是需要有不同的分析。另外全球来讲,在亚洲金融风波期间所形成的所谓“华盛顿共识”以及那时候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观点,和这一轮全球危机复苏过程中形成的观点有所区别。对于中国来讲面临两个方面,相互可能有一定矛盾的选择。 一个是我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但在外国人看来,毕竟中国是外汇储备非常强大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所以看法也不一样。 以下是周小川演讲实录: 周小川:尊敬的袁省长,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 上午好! 我荣幸受到钱塘江论坛的邀请,能在这里发一个言。 开会之前,他们希望我讲一讲金融科技,确实也是我很关心的题目。但是我一看这个场合很大,另外我感觉金融科技,年轻人讲肯定比我讲得好。我还是从过去做金融学会的角度,讲一讲国际经济金融的形势和挑战,给大会提供一点背景方面的情况。同时,也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听了袁省长和陆克文先生的讲话,我感觉很受启发。一个,更多了解了浙江的经济金融,也了解了大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整个国际走势的看法。我们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方方面面多得很,我们只能就几个问题谈一下当前对我们所形成的一些挑战和需要经济金融界更多需要分析研究的方面。经济金融界历来非常重视研究和分析的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各项金融决策、金融交易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说今年有什么特点呢,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也就是说,从雷曼兄弟关闭破产到现在十周年,所以国际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十周年的讨论。包括这十年中,我们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要是发生的话,应该采用哪些对策,特别从十年回头看要考虑哪些事情做得对,在危机应对方面以及复苏方面哪些做得对,哪些可能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个特点,由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知道最近国际货币基金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下调了对明年的预期。应该说全球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是基于多个因素的,有很多因素大家都已经熟悉。这次在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大家突出了两个新的角度: 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它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也是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的话,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那么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一种现象是过去宏观经济分析和数学模型较少触及的领域,也是对我们经济金融分析的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特点,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具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我们说一种计算方法,就是说一旦有了贸易战,一旦有了关税壁垒,那么贸易量就会减少。有一些过去能做的贸易就会停下来,或者量会减少。有一些根据比较优势所做出的投资现在不做了,这个账是比较容易算的,我们说这是一种表层的账,或者说算鼻子底下的这一层账。但更深刻地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了,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过去的最优配置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会导致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从全球来讲和具体国家来讲,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1992年“十四大”的时候,就开始提出了中国之所以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因为考虑到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从那时候起就开始重视了所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计算,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想当今国际上的经济分析也会注重这一点,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发达国家如果是为了就业考虑,重拾过去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它必须要把生产要素向这个方向去分配。其中也包括资金,因为有一些生产能力过去不存在了,已经消失了,你还要去恢复它。 当然也可能它是能够制造一些就业,但是很大可能是一种资源的误配置。也就是说,最终做下来,最后过若干年还是体会到它是没有什么效益的。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资源的误配置、浪费,或者资源配置效益下降。所以这种分析方式是需要提请注意的,这其中也包括所谓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分配。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条件下,供应链的形成,大家在供应链多个环节都寻找最优的配合,每一个环节都希望找效益最好、产出最高,质量也好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成本最低的可能性。但一旦有了贸易保护主义,重返国际市场发债有了关税和投资壁垒之后不可能,有的环节选不了最优的就选择一些次优连结构,不优的供应链结构,这样就会导致整个经济增长潜力下退。 大家要担心当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问题,世界经济也存在着新的不平衡。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美国短期利率提高的同时,美国长期利率,特别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没有同步的上升。这个问题现在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按照传统的概念来讲,当短期利率提高以后,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也会提高。如果中长期收益率提高以后,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有更多。 比如对于金融资产的价格影响会更加显著,对于边际利率会有更明显的提高,利差也会有所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感觉到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会比想象得更大一些。我们也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从全球经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两个月前左右,世界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也就是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等,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但是不是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说大家可能非常关注的有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南非,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原因。俄罗斯可能早一些,从乌克兰事件以后,那时候就开始出现卢布的贬值。阿根廷,前一段时间才顺利解决了重返国际市场发债的举动,但它历史包袱很重,但阿根廷出现了非常明显阿根廷比索贬值、资本外流,同时它的短期利率提高已经用到了非常极致的程度,最开始40%,再50%,现在要到60%的短期利率。但是不是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一个疑问,我们也看到土耳其、南非。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国内因素,但他们也在稍微较小程度上进入了这个行列。这里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等。 因此,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这个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是值得非常明确加以关注的。可能有些国家是由于自己特殊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些都是特殊的个例,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终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相互影响,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也带来冲击,我们要做出明确的分析,这样的话才有更准确的判断。不管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能找出更好的对策,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说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资本外流或者资本流动是联系到各个国家储蓄率问题,所以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那时候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他的一个重要解释就是,美国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储蓄率过高,所以他们有“储蓄剩余”,用到了美国,压低了美国利率,是的美国造成了很多机构用零收付低利率,给买不起房子的人做了房贷,导致了次贷危机。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是联系到了储蓄率的。储蓄率这个事情也有广泛的联系,和中国也是有密切的关系。亚洲国家普遍国民储蓄率是比较高的,储蓄率又分为家庭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家庭和企业的储蓄率。 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当然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我们内需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加以密切的估计。其中一个就是隔代之间储蓄率的变化,也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储蓄率的高低也和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趋向有关系。中国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比较好的作为,很大程度也是由于中国储蓄率比较高。储蓄率高,有一些资金投资于国内效率低于投资于国际,投资于“一带一路”沿岸地区。 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投资的便利化所带来的资本流动既有正面的内容,也有负面的内容,也有大家担心的内容。资本流动可能有价格驱动的,其中也包括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哪儿投资回报高,在哪儿形成生产能力,就体现出比较优势的因素。包括我们所说的“一带一路”中很多合作项目,有很多都是价格驱动的,也都是民营经济为主的做法。但也有一部分资本流动是信心驱动的,信心驱动的,信心会影响大家对增长的判断,对于增长潜力的判断,对投资回报的判断,以及对资金安全的判断。 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动会产生很多需要关注的内容。刚才提到新兴市场的变化,也都是和资本流动背后的动因,以及我们对它们的分析认识是有关系的。我们说全球化所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是说我们主张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国际货币基金过去也说投资自由化,对资本流动应该尽量的不加以管制。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有一些新兴市场受到无辜的负面冲击。当时美元流动性也短缺,出现很多问题,慢慢大家会重新估计这个问题。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目前对于资本项目的调解,或者说资本项目一定程度的管制,是持有更灵活的态度,认为大家是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一定说死了,也不一定说发达国家的模式能够适应于新兴市场,适应于发展中国家。 这是国际金融方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现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拿什么观点来看待中国呢,也是需要有不同的分析。另外全球来讲,在亚洲金融风波期间所形成的所谓“华盛顿共识”以及那时候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观点,和这一轮全球危机复苏过程中形成的观点有所区别。对于中国来讲面临两个方面,相互可能有一定矛盾的选择。 一个是我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但在外国人看来,毕竟中国是外汇储备非常强大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所以看法也不一样。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国际化的机遇说实在也是提前到来的,也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说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传统的硬通货不太稳定,不断的出问题,流动性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周围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当时是从南行开始,纷纷要求和中国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以及提供流动性和提供稳定、信心的支持。这样的话,就开始了所谓人民币本币互换的过程。而这个本币互换的过程在人民银行来讲,当时叫做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这个便利。 2014年之后,由北京政府开始采纳了所谓国际化的提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说实在,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做法。对于一个只有少数新兴市场大国的货币未来有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要求是货币能够自由使用,可兑换程度相对较高,当然不一定说百分之百,但使用的自由程度要比较高。否则大家用你作为国际货币的替代品,大家也是不会太认真考虑的。而且这个也不是一个强制的过程,也是市场参与者自己选择的过程。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接受人民币进入IMF的一揽子货币,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以后,等于也是在全球不断观察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关心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好地平衡我们对于资本流动的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选择。 全球一个新的现象,应该说从本世纪,大概05、06年以后,美国开始使用金融制裁的手段。当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也曾经有很多各方面制裁,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但过去不怎么用金融的制裁,最近十几年开始逐渐出现所谓金融制裁。金融制裁以后,也会对于全球交易货币的选择、储备货币的选择,以及对资本流动管理都带来新的挑战。 这些都是一些新的现象,今年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是WTO改革。因为中国习主席多次讲到,特别是在去年达沃斯讲话中讲到,中国是坚持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秩序。同时,我们也支持WT0争端解决机制,贸易就不可能没有争端,有争端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 今年以来,看到全球各种论坛上的声音都在说,大家WTO工作效率还是有所担忧的,也知道多哈回合搞了这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结果,因此WTO改革的呼声在不断提高,同时也进入各种国际论坛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加紧研究。同时我们也明确的认为,WTO的改革不要是个别哪些国家的声音说了算,必须是多边的讨论、多边的共识和多边的决议来完成WTO的改革。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和WTO改革密切相联系的金融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是什么。我们说目前来讲,它还是IMF(国际货币基金)、FSB(金融稳定理事会)和BIS(国际清算银行)为主的,在研究制定讨论新的规则。包括银行业《巴塞尔3》,还包括许多指标。 这些多边规则的制定,一般来说都是向G20汇报,经过G20领导的认可。因此,我们也可以从WTO的状况和及其改革,影射到金融界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和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类似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点,在很多论坛和会议上都强调,我们要避免下一次危机,下一次金融危机。也有人说,我们有可能还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概率,会有下一轮的危机,说法不一样。最新的观察,说除了危机,有一些过去所共同面临的原因和触发,诸如高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不平衡,诸如资产泡沫以外,大家还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十年左右的QE(适量宽松)之后,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相当泛滥,这样促使资产价格有异常的现象。这个异常越大的话,它调整的风口越大。因此对于资产价格调整,大家是非常紧密,也把它看成是触发危机的一个因素。 再一个是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FinTech,陆克文先生专门谈到了。一方面是许多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效率,改进了效率,改进了供给。但同时也有一些活动会出现新的挑战,有可能游走于现有监管之外,有可能有新的风险。有可能金融科技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频率,我们在一些资产市场中明确出现了所谓高频交易、程序化的交易。而这些内容大家担心它们是否在某些程度上会脱离经济基本面,是否更容易出现一些大起大落。大家也注意到英国市场上所谓发现的“闪崩现象”,也有人估计新科技的出现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大家加强分析研究,加以警惕。 对于亚洲国家来讲,我们有一个好处是20年前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波,在亚洲金融风波中有不少经验教训。有些经验教训并没有得到非常认真和彻底的思考和总结,但是多多少少亚洲国家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都做了不少的自我调整。这些调整使得我们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受到的风波相对较小,从亚洲国家来讲,可以把亚洲金融风波和2008年这一轮金融风波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使我们能够有效的防范下一轮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 我就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谢谢大家。[详情]

周小川: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提前到来的机遇
周小川: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提前到来的机遇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论坛上分享了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 周小川表示,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国际化的机遇说实在也是提前到来的,也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说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传统的硬通货不太稳定,不断的出问题,流动性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周围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当时是从韩国开始,纷纷要求和中国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以及提供流动性和提供稳定、信心的支持。这样的话,就开始了所谓人民币本币互换的过程。而这个本币互换的过程在人民银行来讲,当时叫做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这个便利。 2014年之后,由中国政府开始采纳了所谓国际化的提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说实在,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做法。对于一个只有少数新兴市场大国的货币未来有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要求是货币能够自由使用,可兑换程度相对较高,当然不一定说百分之百,但使用的自由程度要比较高。否则大家用你作为国际货币的替代品,大家也是不会太认真考虑的。而且这个也不是一个强制的过程,也是市场参与者自己选择的过程。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接受人民币进入IMF的一揽子货币,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以后,等于也是在全球不断观察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关心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好地平衡我们对于资本流动的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选择。 以下是周小川演讲实录: 周小川:尊敬的袁省长,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 上午好! 我荣幸受到钱塘江论坛的邀请,能在这里发一个言。 开会之前,他们希望我讲一讲金融科技,确实也是我很关心的题目。但是我一看这个场合很大,另外我感觉金融科技,年轻人讲肯定比我讲得好。我还是从过去做金融学会的角度,讲一讲国际经济金融的形势和挑战,给大会提供一点背景方面的情况。同时,也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听了袁省长和陆克文先生的讲话,我感觉很受启发。一个,更多了解了浙江的经济金融,也了解了大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整个国际走势的看法。我们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方方面面多得很,我们只能就几个问题谈一下当前对我们所形成的一些挑战和需要经济金融界更多需要分析研究的方面。经济金融界历来非常重视研究和分析的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各项金融决策、金融交易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说今年有什么特点呢,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也就是说,从雷曼兄弟关闭破产到现在十周年,所以国际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十周年的讨论。包括这十年中,我们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要是发生的话,应该采用哪些对策,特别从十年回头看要考虑哪些事情做得对,在危机应对方面以及复苏方面哪些做得对,哪些可能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个特点,由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知道最近国际货币基金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下调了对明年的预期。应该说全球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是基于多个因素的,有很多因素大家都已经熟悉。这次在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大家突出了两个新的角度: 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它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也是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的话,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那么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一种现象是过去宏观经济分析和数学模型较少触及的领域,也是对我们经济金融分析的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特点,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具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我们说一种计算方法,就是说一旦有了贸易战,一旦有了关税壁垒,那么贸易量就会减少。有一些过去能做的贸易就会停下来,或者量会减少。有一些根据比较优势所做出的投资现在不做了,这个账是比较容易算的,我们说这是一种表层的账,或者说算鼻子底下的这一层账。但更深刻地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了,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过去的最优配置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会导致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从全球来讲和具体国家来讲,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1992年“十四大”的时候,就开始提出了中国之所以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因为考虑到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从那时候起就开始重视了所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计算,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想当今国际上的经济分析也会注重这一点,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发达国家如果是为了就业考虑,重拾过去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它必须要把生产要素向这个方向去分配。其中也包括资金,因为有一些生产能力过去不存在了,已经消失了,你还要去恢复它。 当然也可能它是能够制造一些就业,但是很大可能是一种资源的误配置。也就是说,最终做下来,最后过若干年还是体会到它是没有什么效益的。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资源的误配置、浪费,或者资源配置效益下降。所以这种分析方式是需要提请注意的,这其中也包括所谓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分配。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条件下,供应链的形成,大家在供应链多个环节都寻找最优的配合,每一个环节都希望找效益最好、产出最高,质量也好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成本最低的可能性。但一旦有了贸易保护主义,有的环节选不了最优的就选择一些次优连结构,不优的供应链结构,这样就会导致整个经济增长潜力下退。 大家要担心当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问题,世界经济也存在着新的不平衡。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美国短期利率提高的同时,美国长期利率,特别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没有同步的上升。这个问题现在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按照传统的概念来讲,当短期利率提高以后,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也会提高。如果中长期收益率提高以后,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有更多。 比如对于金融资产的价格影响会更加显著,对于边际利率会有更明显的提高,利差也会有所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感觉到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会比想象得更大一些。我们也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从全球经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两个月前左右,世界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也就是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等,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但是不是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说大家可能非常关注的有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南非,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原因。俄罗斯可能早一些,从乌克兰事件以后,那时候就开始出现卢布的贬值。阿根廷,前一段时间才顺利解决了重返国际市场发债的举动,但它历史包袱很重,但阿根廷出现了非常明显阿根廷比索贬值、资本外流,同时它的短期利率提高已经用到了非常极致的程度,最开始40%,再50%,现在要到60%的短期利率。但是不是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一个疑问,我们也看到土耳其、南非。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国内因素,但他们也在稍微较小程度上进入了这个行列。这里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等。 因此,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这个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是值得非常明确加以关注的。可能有些国家是由于自己特殊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些都是特殊的个例,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终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相互影响,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也带来冲击,我们要做出明确的分析,这样的话才有更准确的判断。不管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能找出更好的对策,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说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资本外流或者资本流动是联系到各个国家储蓄率问题,所以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那时候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他的一个重要解释就是,美国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储蓄率过高,所以他们有“储蓄剩余”,用到了美国,压低了美国利率,是的美国造成了很多机构用零收付低利率,给买不起房子的人做了房贷,导致了次贷危机。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是联系到了储蓄率的。储蓄率这个事情也有广泛的联系,和中国也是有密切的关系。亚洲国家普遍国民储蓄率是比较高的,储蓄率又分为家庭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家庭和企业的储蓄率。 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当然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我们内需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加以密切的估计。其中一个就是隔代之间储蓄率的变化,也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储蓄率的高低也和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趋向有关系。中国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比较好的作为,很大程度也是由于中国储蓄率比较高。储蓄率高,有一些资金投资于国内效率低于投资于国际,投资于“一带一路”沿岸地区。 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投资的便利化所带来的资本流动既有正面的内容,也有负面的内容,也有大家担心的内容。资本流动可能有价格驱动的,其中也包括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哪儿投资回报高,在哪儿形成生产能力,就体现出比较优势的因素。包括我们所说的“一带一路”中很多合作项目,有很多都是价格驱动的,也都是民营经济为主的做法。但也有一部分资本流动是信心驱动的,信心驱动的,信心会影响大家对增长的判断,对于增长潜力的判断,对投资回报的判断,以及对资金安全的判断。 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动会产生很多需要关注的内容。刚才提到新兴市场的变化,也都是和资本流动背后的动因,以及我们对它们的分析认识是有关系的。我们说全球化所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是说我们主张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国际货币基金过去也说投资自由化,对资本流动应该尽量的不加以管制。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有一些新兴市场受到无辜的负面冲击。当时美元流动性也短缺,出现很多问题,慢慢大家会重新估计这个问题。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目前对于资本项目的调解,或者说资本项目一定程度的管制,是持有更灵活的态度,认为大家是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一定说死了,也不一定说发达国家的模式能够适应于新兴市场,适应于发展中国家。 这是国际金融方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现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拿什么观点来看待中国呢,也是需要有不同的分析。另外全球来讲,在亚洲金融风波期间所形成的所谓“华盛顿共识”以及那时候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观点,和这一轮全球危机复苏过程中形成的观点有所区别。对于中国来讲面临两个方面,相互可能有一定矛盾的选择。 一个是我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但在外国人看来,毕竟中国是外汇储备非常强大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所以看法也不一样。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国际化的机遇说实在也是提前到来的,也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说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传统的硬通货不太稳定,不断的出问题,流动性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周围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当时是从韩国开始,纷纷要求和中国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以及提供流动性和提供稳定、信心的支持。这样的话,就开始了所谓人民币本币互换的过程。而这个本币互换的过程在人民银行来讲,当时叫做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这个便利。 2014年之后,由中国政府开始采纳了所谓国际化的提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说实在,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做法。对于一个只有少数新兴市场大国的货币未来有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要求是货币能够自由使用,可兑换程度相对较高,当然不一定说百分之百,但使用的自由程度要比较高。否则大家用你作为国际货币的替代品,大家也是不会太认真考虑的。而且这个也不是一个强制的过程,也是市场参与者自己选择的过程。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接受人民币进入IMF的一揽子货币,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以后,等于也是在全球不断观察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关心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好地平衡我们对于资本流动的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选择。 全球一个新的现象,应该说从本世纪,大概05、06年以后,美国开始使用金融制裁的手段。当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也曾经有很多各方面制裁,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但过去不怎么用金融的制裁,最近十几年开始逐渐出现所谓金融制裁。金融制裁以后,也会对于全球交易货币的选择、储备货币的选择,以及对资本流动管理都带来新的挑战。 这些都是一些新的现象,今年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是WTO改革。因为中国习主席多次讲到,特别是在去年达沃斯讲话中讲到,中国是坚持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秩序。同时,我们也支持WT0争端解决机制,贸易就不可能没有争端,有争端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 今年以来,看到全球各种论坛上的声音都在说,大家对WTO工作效率还是有所担忧的,也知道多哈回合搞了这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结果,因此WTO改革的呼声在不断提高,同时也进入各种国际论坛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加紧研究。同时我们也明确的认为,WTO的改革不要是个别哪些国家的声音说了算,必须是多边的讨论、多边的共识和多边的决议来完成WTO的改革。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和WTO改革密切相联系的金融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是什么。我们说目前来讲,它还是IMF(国际货币基金)、FSB(金融稳定理事会)和BIS(国际清算银行)为主的,在研究制定讨论新的规则。包括银行业《巴塞尔3》,还包括许多指标。 这些多边规则的制定,一般来说都是向G20汇报,经过G20领导的认可。因此,我们也可以从WTO的状况及其改革,影射到金融界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和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类似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点,在很多论坛和会议上都强调,我们要避免下一次危机,下一次金融危机。也有人说,我们有可能还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概率,会有下一轮的危机,说法不一样。最新的观察,说除了危机,有一些过去所共同面临的原因和触发,诸如高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不平衡,诸如资产泡沫以外,大家还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十年左右的QE(量化宽松)之后,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相当泛滥,这样促使资产价格有异常的现象。这个异常越大的话,它调整的风口越大。因此对于资产价格调整,大家是非常警惕,也把它看成是触发危机的一个因素。 再一个是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FinTech,陆克文先生专门谈到了。一方面是许多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效率,改进了效率,改进了供给。但同时也有一些活动会出现新的挑战,有可能游走于现有监管之外,有可能有新的风险。有可能金融科技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频率,我们在一些资产市场中明确出现了所谓高频交易、程序化的交易。而这些内容大家担心它们是否在某些程度上会脱离经济基本面,是否更容易出现一些大起大落。大家也注意到英国市场上所谓发现的“闪崩现象”,也有人估计新科技的出现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大家加强分析研究,加以警惕。 对于亚洲国家来讲,我们有一个好处是20年前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波,在亚洲金融风波中有不少经验教训。有些经验教训并没有得到非常认真和彻底的思考和总结,但是多多少少亚洲国家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都做了不少的自我调整。这些调整使得我们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受到的风波相对较小,从亚洲国家来讲,可以把亚洲金融风波和2008年这一轮金融风波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使我们能够有效的防范下一轮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 我就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谢谢大家。[详情]

周小川:全球经济形势呈现不确定性和资源错配特点
周小川:全球经济形势呈现不确定性和资源错配特点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论坛上分享了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 周小川表示,当前经济金融界呈现两大特点,分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以及全球经济形势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这次在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大家突出了两个新的角度: 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它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也是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的话,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那么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一种现象是过去宏观经济分析和数学模型较少触及的领域,也是对我们经济金融分析的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特点,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具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我们说一种计算方法,就是说一旦有了贸易战,一旦有了关税壁垒,那么贸易量就会减少。有一些过去能做的贸易就会停下来,或者量会减少。有一些根据比较优势所做出的投资现在不做了,这个账是比较容易算的,我们说这是一种表层的账,或者说算鼻子底下的这一层账。但更深刻地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了,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过去的最优配置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会导致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从全球来讲和具体国家来讲,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以下是周小川演讲实录: 周小川:尊敬的袁省长,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 上午好! 我荣幸受到钱塘江论坛的邀请,能在这里发一个言。 开会之前,他们希望我讲一讲金融科技,确实也是我很关心的题目。但是我一看这个场合很大,另外我感觉金融科技,年轻人讲肯定比我讲得好。我还是从过去做金融学会的角度,讲一讲国际经济金融的形势和挑战,给大会提供一点背景方面的情况。同时,也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听了袁省长和陆克文先生的讲话,我感觉很受启发。一个,更多了解了浙江的经济金融,也了解了大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整个国际走势的看法。我们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方方面面多得很,我们只能就几个问题谈一下当前对我们所形成的一些挑战和需要经济金融界更多需要分析研究的方面。经济金融界历来非常重视研究和分析的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各项金融决策、金融交易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说今年有什么特点呢,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也就是说,从雷曼兄弟关闭破产到现在十周年,所以国际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十周年的讨论。包括这十年中,我们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要是发生的话,应该采用哪些对策,特别从十年回头看要考虑哪些事情做得对,在危机应对方面以及复苏方面哪些做得对,哪些可能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个特点,由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知道最近国际货币基金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下调了对明年的预期。应该说全球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是基于多个因素的,有很多因素大家都已经熟悉。这次在讨论全球经济形势的过程中,大家突出了两个新的角度: 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大家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它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也是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这样的话,就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那么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一种现象是过去宏观经济分析和数学模型较少触及的领域,也是对我们经济金融分析的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特点,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具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我们说一种计算方法,就是说一旦有了贸易战,一旦有了关税壁垒,那么贸易量就会减少。有一些过去能做的贸易就会停下来,或者量会减少。有一些根据比较优势所做出的投资现在不做了,这个账是比较容易算的,我们说这是一种表层的账,或者说算鼻子底下的这一层账。但更深刻地讲,一旦贸易不那么自由了,投资有了壁垒了,过去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所能做的最优配置,现在有些做不了了。过去的最优配置做不了了,就要寻找次优的配置,甚至是不优的资源配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会导致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从全球来讲和具体国家来讲,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效率的损失。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1992年“十四大”的时候,就开始提出了中国之所以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因为考虑到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从那时候起就开始重视了所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计算,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想当今国际上的经济分析也会注重这一点,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发达国家如果是为了就业考虑,重拾过去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它必须要把生产要素向这个方向去分配。其中也包括资金,因为有一些生产能力过去不存在了,已经消失了,你还要去恢复它。 当然也可能它是能够制造一些就业,但是很大可能是一种资源的误配置。也就是说,最终做下来,最后过若干年还是体会到它是没有什么效益的。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资源的误配置、浪费,或者资源配置效益下降。所以这种分析方式是需要提请注意的,这其中也包括所谓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分配。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条件下,供应链的形成,大家在供应链多个环节都寻找最优的配合,每一个环节都希望找效益最好、产出最高,质量也好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成本最低的可能性。但一旦有了贸易保护主义,重返国际市场发债有了关税和投资壁垒之后不可能,有的环节选不了最优的就选择一些次优连结构,不优的供应链结构,这样就会导致整个经济增长潜力下退。 大家要担心当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问题,世界经济也存在着新的不平衡。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美国短期利率提高的同时,美国长期利率,特别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没有同步的上升。这个问题现在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按照传统的概念来讲,当短期利率提高以后,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也会提高。如果中长期收益率提高以后,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有更多。 比如对于金融资产的价格影响会更加显著,对于边际利率会有更明显的提高,利差也会有所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感觉到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会比想象得更大一些。我们也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从全球经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两个月前左右,世界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问题。也就是大家看到若干个比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很明显的贬值,出现资本外流,有些国家通过提高利率等,或者资本管制的办法来防止现象的恶化。但是不是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说大家可能非常关注的有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南非,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原因。俄罗斯可能早一些,从乌克兰事件以后,那时候就开始出现卢布的贬值。阿根廷,前一段时间才顺利解决了重返国际市场发债的举动,但它历史包袱很重,但阿根廷出现了非常明显阿根廷比索贬值、资本外流,同时它的短期利率提高已经用到了非常极致的程度,最开始40%,再50%,现在要到60%的短期利率。但是不是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一个疑问,我们也看到土耳其、南非。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国内因素,但他们也在稍微较小程度上进入了这个行列。这里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等。 因此,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这个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是值得非常明确加以关注的。可能有些国家是由于自己特殊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些都是特殊的个例,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终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相互影响,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但要警惕。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会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传染性,会不会对中国也带来冲击,我们要做出明确的分析,这样的话才有更准确的判断。不管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能找出更好的对策,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说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资本外流或者资本流动是联系到各个国家储蓄率问题,所以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那时候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他的一个重要解释就是,美国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储蓄率过高,所以他们有“储蓄剩余”,用到了美国,压低了美国利率,是的美国造成了很多机构用零收付低利率,给买不起房子的人做了房贷,导致了次贷危机。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是联系到了储蓄率的。储蓄率这个事情也有广泛的联系,和中国也是有密切的关系。亚洲国家普遍国民储蓄率是比较高的,储蓄率又分为家庭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家庭和企业的储蓄率。 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当然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我们内需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加以密切的估计。其中一个就是隔代之间储蓄率的变化,也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储蓄率的高低也和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趋向有关系。中国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比较好的作为,很大程度也是由于中国储蓄率比较高。储蓄率高,有一些资金投资于国内效率低于投资于国际,投资于“一带一路”沿岸地区。 因此,我们说资本流动,投资的便利化所带来的资本流动既有正面的内容,也有负面的内容,也有大家担心的内容。资本流动可能有价格驱动的,其中也包括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哪儿投资回报高,在哪儿形成生产能力,就体现出比较优势的因素。包括我们所说的“一带一路”中很多合作项目,有很多都是价格驱动的,也都是民营经济为主的做法。但也有一部分资本流动是信心驱动的,信心驱动的,信心会影响大家对增长的判断,对于增长潜力的判断,对投资回报的判断,以及对资金安全的判断。 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动会产生很多需要关注的内容。刚才提到新兴市场的变化,也都是和资本流动背后的动因,以及我们对它们的分析认识是有关系的。我们说全球化所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是说我们主张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国际货币基金过去也说投资自由化,对资本流动应该尽量的不加以管制。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有一些新兴市场受到无辜的负面冲击。当时美元流动性也短缺,出现很多问题,慢慢大家会重新估计这个问题。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目前对于资本项目的调解,或者说资本项目一定程度的管制,是持有更灵活的态度,认为大家是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一定说死了,也不一定说发达国家的模式能够适应于新兴市场,适应于发展中国家。 这是国际金融方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现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拿什么观点来看待中国呢,也是需要有不同的分析。另外全球来讲,在亚洲金融风波期间所形成的所谓“华盛顿共识”以及那时候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观点,和这一轮全球危机复苏过程中形成的观点有所区别。对于中国来讲面临两个方面,相互可能有一定矛盾的选择。 一个是我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但在外国人看来,毕竟中国是外汇储备非常强大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所以看法也不一样。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国际化的机遇说实在也是提前到来的,也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说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传统的硬通货不太稳定,不断的出问题,流动性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周围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当时是从南行开始,纷纷要求和中国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以及提供流动性和提供稳定、信心的支持。这样的话,就开始了所谓人民币本币互换的过程。而这个本币互换的过程在人民银行来讲,当时叫做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这个便利。 2014年之后,由北京政府开始采纳了所谓国际化的提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说实在,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做法。对于一个只有少数新兴市场大国的货币未来有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要求是货币能够自由使用,可兑换程度相对较高,当然不一定说百分之百,但使用的自由程度要比较高。否则大家用你作为国际货币的替代品,大家也是不会太认真考虑的。而且这个也不是一个强制的过程,也是市场参与者自己选择的过程。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接受人民币进入IMF的一揽子货币,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以后,等于也是在全球不断观察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关心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好地平衡我们对于资本流动的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选择。 全球一个新的现象,应该说从本世纪,大概05、06年以后,美国开始使用金融制裁的手段。当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也曾经有很多各方面制裁,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但过去不怎么用金融的制裁,最近十几年开始逐渐出现所谓金融制裁。金融制裁以后,也会对于全球交易货币的选择、储备货币的选择,以及对资本流动管理都带来新的挑战。 这些都是一些新的现象,今年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是WTO改革。因为中国习主席多次讲到,特别是在去年达沃斯讲话中讲到,中国是坚持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秩序。同时,我们也支持WT0争端解决机制,贸易就不可能没有争端,有争端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 今年以来,看到全球各种论坛上的声音都在说,大家WTO工作效率还是有所担忧的,也知道多哈回合搞了这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结果,因此WTO改革的呼声在不断提高,同时也进入各种国际论坛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加紧研究。同时我们也明确的认为,WTO的改革不要是个别哪些国家的声音说了算,必须是多边的讨论、多边的共识和多边的决议来完成WTO的改革。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和WTO改革密切相联系的金融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是什么。我们说目前来讲,它还是IMF(国际货币基金)、FSB(金融稳定理事会)和BIS(国际清算银行)为主的,在研究制定讨论新的规则。包括银行业《巴塞尔3》,还包括许多指标。 这些多边规则的制定,一般来说都是向G20汇报,经过G20领导的认可。因此,我们也可以从WTO的状况和及其改革,影射到金融界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和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类似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点,在很多论坛和会议上都强调,我们要避免下一次危机,下一次金融危机。也有人说,我们有可能还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概率,会有下一轮的危机,说法不一样。最新的观察,说除了危机,有一些过去所共同面临的原因和触发,诸如高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不平衡,诸如资产泡沫以外,大家还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十年左右的QE(适量宽松)之后,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相当泛滥,这样促使资产价格有异常的现象。这个异常越大的话,它调整的风口越大。因此对于资产价格调整,大家是非常紧密,也把它看成是触发危机的一个因素。 再一个是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FinTech,陆克文先生专门谈到了。一方面是许多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效率,改进了效率,改进了供给。但同时也有一些活动会出现新的挑战,有可能游走于现有监管之外,有可能有新的风险。有可能金融科技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频率,我们在一些资产市场中明确出现了所谓高频交易、程序化的交易。而这些内容大家担心它们是否在某些程度上会脱离经济基本面,是否更容易出现一些大起大落。大家也注意到英国市场上所谓发现的“闪崩现象”,也有人估计新科技的出现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大家加强分析研究,加以警惕。 对于亚洲国家来讲,我们有一个好处是20年前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波,在亚洲金融风波中有不少经验教训。有些经验教训并没有得到非常认真和彻底的思考和总结,但是多多少少亚洲国家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都做了不少的自我调整。这些调整使得我们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受到的风波相对较小,从亚洲国家来讲,可以把亚洲金融风波和2008年这一轮金融风波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使我们能够有效的防范下一轮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 我就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谢谢大家。[详情]

陆克文:中国的经济未来应该是由小企业决定的
陆克文:中国的经济未来应该是由小企业决定的

  陆克文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第26任澳大利亚总理、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主席陆克文出席论坛并演讲。 陆克文表示,金融行业不仅是银行,而且是具有竞争力的其他各种平台,都应该服务于中国经济。中国的经济未来应该是由小微企业、小企业来决定的,因为小微企业可以成长为小企业、中型企业、国内的领导者,甚至是全球的冠军。 陆克文在演讲中提到,在杭州大湾区,目前已经建立了创新创业的国内声誉。上海,对于西方来说已经知晓了一百多年。杭州有美丽的西湖,有阿里巴巴,还是G20的主办地,这已经被世界所知晓。宁波也是浙江省非常重要的一个港口城市,而且在中国也有其声誉。因为宁波、温州、杭州,这些都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地方,都在大力的发展高新科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协同效应。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陆克文:袁省长,朱副省长,周小川先生,在座的浙江朋友们,全国的朋友们,国外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的邀请,大家早上好! 我知道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说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澳洲也有一个传统的说法,“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老陆说中国话”。今年春天,我刚刚来过杭州,我和夫人一起在西湖划船,也在灵隐寺和方丈喝茶谈论世界的宗教和文化,给我带来很深刻的影响。 今年秋天我很高兴再来杭州,来到钱塘江边参加钱塘江论坛,和大家讨论中国经济的未来。感谢浙江省政府,钱塘江金融院,也要感谢我的老朋友江建清先生邀请我到这儿来。浙江改革开放的时候,浙江敢想敢做敢闯,敢于创新、敢试错、敢担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杭州大湾区的建设,杭州的金融科技创新,杭州的国际化发展都很了不起。 在这里讨论新金融、新科技和新经济未来,再合适也不过了。 我想起了距今40年前的1978年的中国,我当时学习汉语。在大学里,学习了一个公理:从事实中寻找真理。我还记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知道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中国对国际市场的开放,以及对于检评的成绩非常惊人。我记得第一次来到中国工作时是1984年,在当时刚刚三中全会结束不久之后,我当时在澳大利亚大使馆工作,处理的一份文件就是包括十二届三中全会的一份报告,叫做城市改革。城市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对中国的农业实施以价格为基础的改革,并且将它推广到中国经济的其他领域。 中国从早期开始一直存在着一对矛盾,一是市场价格,而一方面是国家的计划经济,这两者之间一致存在着矛盾。从大体上来说,中国在过去40年的成功是基于很多领域的市场价格机制。从农业领域到制造业领域,到服务领域现在也包括了金融服务领域。金融服务是我们今天这次论坛的核心主题,我们知道在完全的市场价格和国有企业决策之间,也存在着一对矛盾。这对矛盾也是非常天然的,因为市场价格关怀资源在经济体当中有效分配。 我们知道大多数个体消费者和新企业都是按照这个规则来运作,从大体上来讲,国营企业承担着不同社会或经济的使命。在过去40年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最主要的发展,最主要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几乎所有新的就业在中国都是由中国私营企业所创造的,我认为这是过去40年当中最最核心的经验教训。 而说到市场经济规律,它可以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这种机制不仅仅指引了历史经济发展,而且也应该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指针,这就是为什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当中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这个决定在全世界人民的眼中看来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记得这个决定是这样说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我对于国内经济和政治有足够的了解所以我知道要做出这个决策在2013年情况下是非常艰难的决策。这个决策表现出了在国内取得的共识,是刚才说到的中国经济理论和实践之中存在的两个传统。那就是市场价格驱动着私营企业的发展,而国家的计划又奠定了国营企业的核心位置。 我们知道外国人已经分析了2013年当中这些文件政策核心理念。我们看到其中最核心的原则是说到市场价格中央的核心作用。对于中国来说,这是对中国产品和服务市场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中国农业行业、制造业、服务业,都需要强大的竞争。这样的话,市场价格才能够更好的运作。因为只有有了充足的竞争,我们才能有竞争中立性。为了得到竞争的中立性,同样的规则必须适用于中国新企业、国营企业外资企业,对三者要一视同仁。因此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策当中,最最重要的领域,最最核心关键的领域就是关于竞争政策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外贸和投资改革。 另外也包括金融领域的改革,外国人对此有着非常仔细审慎的解读。在西方,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舞台,创造一系列规则法规,这样的话企业可以在公平的舞台上竞争,提供最好的产品,最低廉的价格给消费者福利。因为这也是代表着资源最有效的配置,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尽可能减少浪费。如果我们放眼全球世界,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最成功的经济体都是最开放,以及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这是我们在全球所看到的。 另外一些表现最差的经济体,就是那些最封闭的,管制最严重的,也就是会偏袒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行业。我认为这种逻辑对于金融服务行业也同样适用。对于那些存钱的人,他们的利率应该受到市场压力的影响,所以他们才能够按照一个有吸引力的利率,有动力存钱。反过来说,有一些人想通过信贷杠杆的方式为他们以及家人采购一些生活用品。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理应得到市场上最好的利率和贷款条件。对于私营企业来说,不管私营企业也好,国家国营企业也好,他们也需要资金才能保持可持续的发展。 而对于个人贷款的利率,也应该把贷款当中所包含的风险予以定价,这样才能打击那些没有市场强大基础的运营。如果信贷是出于市场原因而建立的,比方说出于政治原因而建立的,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结构性的风险就会出现,这些不良的企业会导致不良贷款。而如果不良贷款存量过大的话,就会导致系统性问题,这对于个人经济机制来说也是一种风险。 十年之前,我们看到全球金融危机,美国首发的。可以看到当时美国由于出现资产泡沫导致这样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政策目前在去杠杆,去杠杆对于长期稳定性和中国金融体系繁荣有好处的,对于中国整体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去杠杆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都是痛苦的过程,我们也同意在这个过程当中,为了避免去杠杆导致的问题,我们首先是要用市场的规则来管理信贷。 这就引到我要说的下一个问题,金融科技,以及浙江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又要说说浙江省以及杭州大湾区的发展。大湾区是北及北京、西达杭州、东及宁波及舟山,我想我的地理没有问题,对于杭州湾的描述是对的。对于这个地区来说有什么机遇和挑战,如何才能取得成功?说到金融科技的未来,因为阿里巴巴和腾讯做了非常前沿的工作,中国已经取得了很瞩目的优势。不仅仅是中国在电商方面取得了成功,而且我们看到在电子金融方面也出现了指数性的增长,不仅仅有阿里的支付宝,当然支付宝使得大家不再用现金支票、信用卡等体系,用移动支付的方式就去完成物品和服务的支付。另外,我们还有蚂蚁金服这样的公司,为很多小微企业在发展业务过程中提供贷款。 亚马逊是全球在电商平台方面的竞争对手,但目前来说,蚂蚁金服或者中国其他信贷服务体系发展还比较少。目前我们还有一个全新的东西,面临着区块链、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中国在这个领域发展非常迅猛。尽管很多国家都面临着争论,包括在中国,那就是我们需要制定合适的隐私法来保护企业和消费者信贷系统。在这些领域当中,包括数字商业、数字金融和区块链,我们也相信这些在未来全球金融技术市场当中肯定会发生各种不同的竞争者互相竞争的情况。 在杭州,当然我们也有一些新的大企业,比如说我们有阿里巴巴,有支付宝,还有蚂蚁金融等,这对于杭州来说是好事情,这些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当然杭州有这些优势。像上海,它本身已经被世界知道,这是一座全球性的城市。 现在我们直接通过杭州大湾区和上海连接在一起,这个战略性的概念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我先前到访过广州香港和澳门的湾区,当然这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性的定位,它是一个高科技定位的湾区,而且腾讯就在那儿。现在阿里巴巴在杭州,杭州大湾区本身就提供了一种竞争优势。那就出现一个问题,杭州大湾区和其他湾区相比的话有哪些竞争优势呢? 从我个人澳大利亚金融服务行业经验,我们也有世界上四大资本管理服务,我们应该考虑“三大主要因素”:一稳定和可预测的法律系统,二是对于本地以及国际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高质量的生活,三是本地政府和省政府的支持。就法律的属地而言,我强烈建议杭州大湾区的朋友们能够尽量的使用国际争端的仲裁法,不是使用当地的法庭系统,因为这对于全球的商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更加公平、更加快速,而且是成本更低的争端解决机制。 宜居性因素。杭州正在加强环境保护,进一步拓展对教育、培训的投资。比如说浙江大学就发展得非常好,当然还有其他很多院校。还有杭州的住房宜居性,这些都是我们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是金融行业人员都想要获得的。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不仅有首都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有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在杭州大湾区,需要确保我们是跟其他区域当中运营的国内国际金融服务企业共同发展,做出的决定应该是内外一致的,对国际企业也是公平的。中国现在也有相关的世贸组织和自由贸易区的职责和义务,希望这些在杭州大湾区也得以充分实施。 我们觉得,应该和世界上的最佳实践进行竞争。在金融服务行业,应该说杭州是没有什么可以畏惧的,杭州大湾区能够建立起开展金融业务最边界、最高效,最可预见的区域。对于国际和国外的金融机构都是如此。当然,这需要向国内外金融服务企业保证,他们能自由获取所需的资本。如果他们不能获得这样保障的话,显然他们就不会来这里进行投资开展业务。 这些是老陆给各位谦逊地提出建议,有关我们在杭州大湾区这一重要区域,未来开展金融技术发展的一些建议。 中国在过去40年当中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次,中国经济转型的速度和规模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在过去40年当中,中国发生的一切是独一无二的,举世瞩目的。而且对中国人民来说,也是从中受益匪浅,很多中国人都是亲眼目睹了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老干部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应该对中国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而对于市场改革,世界是如何看待的呢,就是改革的进程不能停,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对于所有人来说有一个真理或许听起来不太舒服,等到市场改革停滞的时候,有时候是出于可以理解的政治原因,但这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经济改革愿景以及蓝图已经被制定,而且我们也在紧密地追踪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中国在未来经济增长方面也面临着其他一些挑战。包括我们国内也面临着持续争议,一方面是民营企业家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党和政府的权利,两者之间还是会有些争议的存在。 还有一大因素也会影响我们增长环境,就是去杠杆的这些措施。还有一点,我们应该在去杠杆过程当中加强对于信贷的控制,还有有关市场原则,我们必须遵循。还有一点,中美之间贸易战还会有更多的因素出现。在这里我想说,如果对于中美出现贸易战,美国肯定会身受其害,对于中国和美国的听众,我都会这么说。我不知道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在本月举行的G20峰会具体走向如何,我们并不知晓。但是贸易战的结果显然对于全球,对于中国的经济走向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我相信这同样也会影响到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在过去几个月当中,我们也听到了习近平主席和刘鹤副总理在过去几周当中,对于中国支持民营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就业和改善其生活标准方面,做出了明确的指示,而且中国私营企业也应该有信心发展。 我们的金融行业不仅是银行,而且是具有竞争力的其他各种平台,都应该服务于中国经济。中国的经济未来应该是有小微企业、小企业来决定的,因为小微企业可以成长为小企业、中型企业、国内的领导者,甚至是全球的冠军,而中国的经济未来就取决于接下来有多少个阿里巴巴,有多少个未来的腾讯,以及未来的海尔。 当然中国国内经济能力还是需要有其高效的金融服务行业支持,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服务。这样的话,中国肯定能为整个区域乃至全世界提供金融服务。 这是我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时提出的金融行业改革,在这一方面,我们做出的重要决定面临着风险和机遇。在澳大利亚,我们是在1983年就这么做了,总体而言,我们的决策还是不错的。一方面促进了金融服务行业,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总体经济发展。但是每一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有不同的政治环境,这些问题最终将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是否能够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能力。 我们在澳大利亚的经验表明,如果能良好发展国内金融行业,显然能服务于国内的企业和消费者。我们觉得对于国内行业而言,不应该实施保护主义。 总结。在杭州大湾区,目前已经建立了创新创业的国内声誉。上海,对于西方来说已经知晓了一百多年。杭州有美丽的西湖,有阿里巴巴,还是G20的主办地,这已经被世界所知晓。宁波也是浙江省非常重要的一个港口城市,而且在中国也有其声誉。因为宁波、温州、杭州,这些都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地方,都在大力的发展高新科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协同效应。 国际营销。我们依然需要开展国际营销,才能让世界更准确地了解杭州大湾区。但我觉得可以做到这一点,但需要开展一些工作。在经过几十年之后,我们才知道美国旧金山湾区,硅谷也是如此,所以大湾区要让世界所知晓还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我们在这项工作中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它肯定能够支撑中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一大支柱。 所以在2013年,我们做出了一个决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进行转型,基于市场的原则。所以,这需要我们认识到中国本身就是全球经济贸易投资金融和技术体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是开放的,必须要打开大门。 因此,我相信在杭州考虑到数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建都也在杭州,苏东坡和其他的诗人也是在杭州,人才辈出。我们有悠久历史,也有非常光明的前景。 谢谢大家,祝愿杭州前景光明,谢谢。[详情]

袁家军:浙江将全力处置P2P网贷风险 全力追赃挽损
袁家军:浙江将全力处置P2P网贷风险 全力追赃挽损

  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袁家军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袁家军出席论坛并演讲。 袁家军表示,浙江省委省政府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主动防范划界金融风险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健全天罗地网金融风险监控系统,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全力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全省的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一是全力化解民企流动性风险,我们把防范化解民营企业金融风险作为当前一项最紧迫的任务来抓。9月12号,人民银行与浙江省政府召开了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布推介会,目前已有6家企业成功发行50亿元企业债。省财政出资50亿元,组建省融资担保公司,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和信贷融资提供担保。加快实施出险企业“瘦身”方案,督促出险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降低负债水平,尽快化解风险。 二是全力破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当前我省有些上市公司面临股权质押平仓风险,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研究制定疏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困难的行动方案,采取政府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保险资金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等多种方式,疏解平仓风险。 三是全力处置P2P网络借贷风险。我们按照“严控增量、严打违法、严控存量,强化社会稳定、强化舆情管控”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推广杭州“一企一案一策一专办”的做法,实行专办实体化和领导包干制,引导机构无风险退出,并全力追赃挽损,P2P网贷风险高发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四是全力抓好去不良工作。截止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率降至1.27%,比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曾经问题最严重的温州通过大力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9月末的不良率也降到了1.44%,比最高的4.68%降低了3.24个百分点。 第四,我们坚定不移打造新兴的金融中心,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以下为演讲实录: 袁家军: 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尊敬的周小川:主席,尊敬的姜建清主席,尊敬的理查德.福斯特先生,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时为九月,序属三秋,九月时节,我们又相聚在钱塘江畔,共同出席第二届钱塘江论坛。聚焦距离高质量、竞争力和现代化,携手共创新金融、新科技、新经济,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我谨代表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和5600万浙江人民对本届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钱塘江论坛浙江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创新发展交流合作的大平台。去年的首届钱塘江论坛不仅促成了全球新金融最强大脑的思想碰撞,也促进了产融学的跨界交流与合作共赢。今天的第二届钱塘江论坛相比去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论坛的主题更加鲜明。本届论坛把主题定位“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完全契合当前中国和浙江发展时机,与论坛宗旨“新金融、新科技、新经济”互为诠释和支撑,代表未来发展方向。 二是产融对接更加紧密。本届论坛更加聚焦产业与金融的互动,围绕金融支持八大万亿产业,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等热点领域,开展探讨交流,推动务实合作,构建金融产业对接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 三是嘉宾层次更加高端。本届论坛邀请来自15个国家的200多位重量级嘉宾出席并参与演讲和分享,其中既有像陆克文先生这样的国际政要、国际金融组织高管,又有全球知名的科学家、企业家各领域高端人士,彰显了论坛的国际化水平。特别是这次论坛的背景和时机也十分重要,当前在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 刚刚过去的11月1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民企的座谈会,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强调要从“六个方面”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昨天,浙江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召开非公经济人士表彰大会,推动浙江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今天我们举办这次论坛,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11月1号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浙江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我们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导向,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用金融之水灌溉实业之田。截止今年9月末,浙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了10.2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2万亿元,增速是15%。总量、增量和增速,分别居全国的第三、第二和第一位。 在金融支持下,在广大浙商努力下,浙江民营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今年1-9月,全省新设民营企业31.1万户,增长15.3%。民营企业的总数达到了199万户,民间投资增长17.2%,占全省投资的64.4%,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1.9%占全省出口的78%。我们的主要做法特是“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把降低民企融资成本作为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的重要举措,坚持上下联动、多管齐下,让企业轻装上阵。目前,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呈下降趋势,1-9月为5.54%。其中9月当月为5.59%,8月当月为5.6%,分别环比下降0.01和0.14个百分点。10月17日,我们实施第四批企业降稳减赋的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确保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降低。 二是注重金融定向支持小微企业。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数量占了88.1%,我们持续加大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9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万亿元,贷款余额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的首位。我省的台州市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走出了一条民营资本兴办民营银行,民营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路子,获得李克强总理的点赞。比如台州银行凭借“三看、三不看”的信贷调查技术,这个“三看、三不看”就是: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有效解决小微授信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小微贷款余额占比50%以上,而它的不良率仅为0.65%。 三是注重支持金融市场主体的升级。我们始终坚持强企业、强市场,省市县联动,政民企联动,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优质企业,全力支持市场主体的转型升级。大力事实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推动企业加快由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的转变。去年,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96家。今年前三季度新增22家,其中境内15家,占全国新增数量的17.2%。 155家境内上市公司实施并购238次,金融是1026亿元。大力实施培育本土跨国公司“雄鹰行动”,加快培育一批千亿级企业,吉利、物产中大、阿里巴巴名列世界500强。大力实施培育隐型冠军、单打冠军的“雏鹰行动”,新增细分行业隐型冠军27家,累计达到了70家。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今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09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6724家。到2022年,高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万家,科技型的小微企业总数要达到6万家。 第二,我们坚持金融服务,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浙江省委省政府紧扣“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坚决打好金融风险防控、低收入百姓增收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谋划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打出一套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为此,我们积极调整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充分发挥金融对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的支撑作用,确保重大战略落地见效。 一是强化金融支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我们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主线,围绕之江实验室、城市大脑、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等引领性、标志性建设项目,大力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金融需求。 今年1-9月,全省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贷款增长了57.2%,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贷款增长了36.5%。数字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856亿元,增长14.8%。 二是强化金融支持“四大建设”。浙江的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和大都市区建设,我们称为“四大建设”,是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大平台。我们制定实施“四大建设行动计划”,突出抓好智慧高速公路、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截止9月末,全省境内中长期贷款余额5.57万亿元,增长22.3%,基础设施领域的贷款余额是1.62万亿元,增长17%。 三是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三农”是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我们加大金融对“三农”的定向支持力度,有力支撑了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和青年回农村。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建设也大力的推进,截止9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51万亿元,同比增长9.1%。全省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了99.8%,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 第三,我们坚决打好金融防控攻坚战,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防止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是地方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浙江省委省政府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主动防范划界金融风险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健全天罗地网金融风险监控系统,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全力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全省的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一是全力化解民企流动性风险,我们把防范化解民营企业金融风险作为当前一项最紧迫的任务来抓。9月12号,人民银行与浙江省政府召开了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布推介会,目前已有6家企业成功发行50亿元企业债。省财政出资50亿元,组建省融资担保公司,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和信贷融资提供担保。加快实施出险企业“瘦身”方案,督促出险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降低负债水平,尽快化解风险。 二是全力破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当前我省有些上市公司面临股权质押平仓风险,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研究制定疏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困难的行动方案,采取政府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保险资金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等多种方式,疏解平仓风险。 三是全力处置P2P网络借贷风险。我们按照“严控增量、严打违法、严控存量,强化社会稳定、强化舆情管控”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推广杭州“一企一案一策一专办”的做法,实行专办实体化和领导包干制,引导机构五风险退出,并全力追赃完损,P2P网贷风险高发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四是全力抓好去不良工作。截止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率降至1.27%,比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曾经问题最严重的温州通过大力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9月末的不良率也降到了1.44%,比最高的4.68%降低了3.24个百分点。 第四,我们坚定不移打造新兴的金融中心,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金融助力新科技落地,引领新经济腾飞,三者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打造网络金融安全、金融科技金融产业、移动支付等一体化发展的新兴金融中心,重点是打造“一湾、一城、一省”: “一湾”,就是钱塘江金融港湾。目前金融港湾核心区以集聚金融机构总部20多家,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集聚2300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资产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1万亿。我们将对标全球知名金融中心,重点吸引财富管理机构、私募投资机构、金融大数据机构、金融要素市场等新金融业态集聚发展。 “一城”,是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之城。杭州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沿重镇,我们将支持杭州加快区块链产业园、金融科技实验室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支付,大数据征信等金融科技支柱产业,加快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 “一省”,就是移动支付之省。纵观当今世界现金交易逐渐减少,信用卡交易风光不再,移动支付社会已经到来。杭州是移动支付的龙头,支付宝的诞生地和大本营,也是eWTP电子贸易世界的中枢,致力于打造全球化的数字丝绸之路。我们将积极推动全省各地学杭州,全面推进移动支付的普及应用,力争到2020年实现中心城市全部覆盖,县级城市基本覆盖。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们这个钱塘江,看它的偏旁部首有“金”,有“土”,还有“水”,按照中国的五行,土生金、金生水,生生不息,钱朝东北。 希望在座各位金融家、企业家、学者专家,以本届钱塘江论坛为新的起点,携手合作,督促共进,共同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我们将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掌上办事和掌上办公,以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为广大实业企业和金融机构营造最佳的营商环境。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详情]

袁家军:浙江全力化解民企流动性风险 降低负债水平
袁家军:浙江全力化解民企流动性风险 降低负债水平

  袁家军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袁家军出席论坛并演讲。 袁家军表示,浙江省委省政府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主动防范划界金融风险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健全天罗地网金融风险监控系统,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全力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全省的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一是全力化解民企流动性风险,我们把防范化解民营企业金融风险作为当前一项最紧迫的任务来抓。9月12号,人民银行与浙江省政府召开了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布推介会,目前已有6家企业成功发行50亿元企业债。省财政出资50亿元,组建省融资担保公司,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和信贷融资提供担保。加快实施出险企业“瘦身”方案,督促出险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降低负债水平,尽快化解风险。 二是全力破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当前我省有些上市公司面临股权质押平仓风险,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研究制定疏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困难的行动方案,采取政府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保险资金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等多种方式,疏解平仓风险。 三是全力处置P2P网络借贷风险。我们按照“严控增量、严打违法、严控存量,强化社会稳定、强化舆情管控”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推广杭州“一企一案一策一专办”的做法,实行专办实体化和领导包干制,引导机构无风险退出,并全力追赃挽损,P2P网贷风险高发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四是全力抓好去不良工作。截止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率降至1.27%,比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曾经问题最严重的温州通过大力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9月末的不良率也降到了1.44%,比最高的4.68%降低了3.24个百分点。 第四,我们坚定不移打造新兴的金融中心,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以下为演讲实录: 袁家军: 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尊敬的周小川:主席,尊敬的姜建清主席,尊敬的理查德.福斯特先生,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时为九月,序属三秋,九月时节,我们又相聚在钱塘江畔,共同出席第二届钱塘江论坛。聚焦距离高质量、竞争力和现代化,携手共创新金融、新科技、新经济,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我谨代表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和5600万浙江人民对本届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钱塘江论坛浙江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创新发展交流合作的大平台。去年的首届钱塘江论坛不仅促成了全球新金融最强大脑的思想碰撞,也促进了产融学的跨界交流与合作共赢。今天的第二届钱塘江论坛相比去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论坛的主题更加鲜明。本届论坛把主题定位“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完全契合当前中国和浙江发展时机,与论坛宗旨“新金融、新科技、新经济”互为诠释和支撑,代表未来发展方向。 二是产融对接更加紧密。本届论坛更加聚焦产业与金融的互动,围绕金融支持八大万亿产业,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等热点领域,开展探讨交流,推动务实合作,构建金融产业对接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 三是嘉宾层次更加高端。本届论坛邀请来自15个国家的200多位重量级嘉宾出席并参与演讲和分享,其中既有像陆克文先生这样的国际政要、国际金融组织高管,又有全球知名的科学家、企业家各领域高端人士,彰显了论坛的国际化水平。特别是这次论坛的背景和时机也十分重要,当前在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 刚刚过去的11月1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民企的座谈会,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强调要从“六个方面”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昨天,浙江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召开非公经济人士表彰大会,推动浙江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今天我们举办这次论坛,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11月1号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浙江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我们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导向,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用金融之水灌溉实业之田。截止今年9月末,浙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了10.2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2万亿元,增速是15%。总量、增量和增速,分别居全国的第三、第二和第一位。 在金融支持下,在广大浙商努力下,浙江民营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今年1-9月,全省新设民营企业31.1万户,增长15.3%。民营企业的总数达到了199万户,民间投资增长17.2%,占全省投资的64.4%,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1.9%占全省出口的78%。我们的主要做法特是“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把降低民企融资成本作为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的重要举措,坚持上下联动、多管齐下,让企业轻装上阵。目前,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呈下降趋势,1-9月为5.54%。其中9月当月为5.59%,8月当月为5.6%,分别环比下降0.01和0.14个百分点。10月17日,我们实施第四批企业降稳减赋的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确保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降低。 二是注重金融定向支持小微企业。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数量占了88.1%,我们持续加大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9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万亿元,贷款余额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的首位。我省的台州市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走出了一条民营资本兴办民营银行,民营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路子,获得李克强总理的点赞。比如台州银行凭借“三看、三不看”的信贷调查技术,这个“三看、三不看”就是: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有效解决小微授信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小微贷款余额占比50%以上,而它的不良率仅为0.65%。 三是注重支持金融市场主体的升级。我们始终坚持强企业、强市场,省市县联动,政民企联动,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优质企业,全力支持市场主体的转型升级。大力事实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推动企业加快由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的转变。去年,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96家。今年前三季度新增22家,其中境内15家,占全国新增数量的17.2%。 155家境内上市公司实施并购238次,金融是1026亿元。大力实施培育本土跨国公司“雄鹰行动”,加快培育一批千亿级企业,吉利、物产中大、阿里巴巴名列世界500强。大力实施培育隐型冠军、单打冠军的“雏鹰行动”,新增细分行业隐型冠军27家,累计达到了70家。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今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09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6724家。到2022年,高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万家,科技型的小微企业总数要达到6万家。 第二,我们坚持金融服务,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浙江省委省政府紧扣“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坚决打好金融风险防控、低收入百姓增收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谋划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打出一套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为此,我们积极调整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充分发挥金融对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的支撑作用,确保重大战略落地见效。 一是强化金融支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我们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主线,围绕之江实验室、城市大脑、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等引领性、标志性建设项目,大力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金融需求。 今年1-9月,全省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贷款增长了57.2%,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贷款增长了36.5%。数字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856亿元,增长14.8%。 二是强化金融支持“四大建设”。浙江的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和大都市区建设,我们称为“四大建设”,是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大平台。我们制定实施“四大建设行动计划”,突出抓好智慧高速公路、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截止9月末,全省境内中长期贷款余额5.57万亿元,增长22.3%,基础设施领域的贷款余额是1.62万亿元,增长17%。 三是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三农”是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我们加大金融对“三农”的定向支持力度,有力支撑了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和青年回农村。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建设也大力的推进,截止9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51万亿元,同比增长9.1%。全省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了99.8%,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 第三,我们坚决打好金融防控攻坚战,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防止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是地方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浙江省委省政府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主动防范划界金融风险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健全天罗地网金融风险监控系统,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全力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全省的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一是全力化解民企流动性风险,我们把防范化解民营企业金融风险作为当前一项最紧迫的任务来抓。9月12号,人民银行与浙江省政府召开了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布推介会,目前已有6家企业成功发行50亿元企业债。省财政出资50亿元,组建省融资担保公司,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和信贷融资提供担保。加快实施出险企业“瘦身”方案,督促出险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降低负债水平,尽快化解风险。 二是全力破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当前我省有些上市公司面临股权质押平仓风险,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研究制定疏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困难的行动方案,采取政府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保险资金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等多种方式,疏解平仓风险。 三是全力处置P2P网络借贷风险。我们按照“严控增量、严打违法、严控存量,强化社会稳定、强化舆情管控”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推广杭州“一企一案一策一专办”的做法,实行专办实体化和领导包干制,引导机构五风险退出,并全力追赃完损,P2P网贷风险高发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四是全力抓好去不良工作。截止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率降至1.27%,比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曾经问题最严重的温州通过大力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9月末的不良率也降到了1.44%,比最高的4.68%降低了3.24个百分点。 第四,我们坚定不移打造新兴的金融中心,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金融助力新科技落地,引领新经济腾飞,三者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打造网络金融安全、金融科技金融产业、移动支付等一体化发展的新兴金融中心,重点是打造“一湾、一城、一省”: “一湾”,就是钱塘江金融港湾。目前金融港湾核心区以集聚金融机构总部20多家,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集聚2300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资产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1万亿。我们将对标全球知名金融中心,重点吸引财富管理机构、私募投资机构、金融大数据机构、金融要素市场等新金融业态集聚发展。 “一城”,是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之城。杭州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沿重镇,我们将支持杭州加快区块链产业园、金融科技实验室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支付,大数据征信等金融科技支柱产业,加快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 “一省”,就是移动支付之省。纵观当今世界现金交易逐渐减少,信用卡交易风光不再,移动支付社会已经到来。杭州是移动支付的龙头,支付宝的诞生地和大本营,也是eWTP电子贸易世界的中枢,致力于打造全球化的数字丝绸之路。我们将积极推动全省各地学杭州,全面推进移动支付的普及应用,力争到2020年实现中心城市全部覆盖,县级城市基本覆盖。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们这个钱塘江,看它的偏旁部首有“金”,有“土”,还有“水”,按照中国的五行,土生金、金生水,生生不息,钱朝东北。 希望在座各位金融家、企业家、学者专家,以本届钱塘江论坛为新的起点,携手合作,督促共进,共同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我们将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掌上办事和掌上办公,以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为广大实业企业和金融机构营造最佳的营商环境。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详情]

袁家军:浙江将注重降低民营融资成本 定向支持小微
袁家军:浙江将注重降低民营融资成本 定向支持小微

  袁家军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袁家军出席论坛并演讲。 袁家军表示,在金融支持下,在广大浙商努力下,浙江民营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今年1-9月,全省新设民营企业31.1万户,增长15.3%。民营企业的总数达到了199万户,民间投资增长17.2%,占全省投资的64.4%,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1.9%占全省出口的78%。我们的主要做法特是“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把降低民企融资成本作为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的重要举措,坚持上下联动、多管齐下,让企业轻装上阵。目前,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呈下降趋势,1-9月为5.54%。其中9月当月为5.59%,8月当月为5.6%,分别环比下降0.01和0.14个百分点。10月17日,我们实施第四批企业降稳减赋的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确保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降低。 二是注重金融定向支持小微企业。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数量占了88.1%,我们持续加大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9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万亿元,贷款余额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的首位。我省的台州市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走出了一条民营资本兴办民营银行,民营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路子,获得李克强总理的点赞。比如台州银行凭借“三看、三不看”的信贷调查技术,这个“三看、三不看”就是: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有效解决小微授信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小微贷款余额占比50%以上,而它的不良率仅为0.65%。 三是注重支持金融市场主体的升级。我们始终坚持强企业、强市场,省市县联动,政民企联动,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优质企业,全力支持市场主体的转型升级。大力事实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推动企业加快由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的转变。去年,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96家。今年前三季度新增22家,其中境内15家,占全国新增数量的17.2%。 以下为演讲实录: 袁家军: 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尊敬的周小川:主席,尊敬的姜建清主席,尊敬的理查德.福斯特先生,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时为九月,序属三秋,九月时节,我们又相聚在钱塘江畔,共同出席第二届钱塘江论坛。聚焦距离高质量、竞争力和现代化,携手共创新金融、新科技、新经济,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我谨代表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和5600万浙江人民对本届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钱塘江论坛浙江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创新发展交流合作的大平台。去年的首届钱塘江论坛不仅促成了全球新金融最强大脑的思想碰撞,也促进了产融学的跨界交流与合作共赢。今天的第二届钱塘江论坛相比去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论坛的主题更加鲜明。本届论坛把主题定位“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完全契合当前中国和浙江发展时机,与论坛宗旨“新金融、新科技、新经济”互为诠释和支撑,代表未来发展方向。 二是产融对接更加紧密。本届论坛更加聚焦产业与金融的互动,围绕金融支持八大万亿产业,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等热点领域,开展探讨交流,推动务实合作,构建金融产业对接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 三是嘉宾层次更加高端。本届论坛邀请来自15个国家的200多位重量级嘉宾出席并参与演讲和分享,其中既有像陆克文先生这样的国际政要、国际金融组织高管,又有全球知名的科学家、企业家各领域高端人士,彰显了论坛的国际化水平。特别是这次论坛的背景和时机也十分重要,当前在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 刚刚过去的11月1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民企的座谈会,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强调要从“六个方面”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昨天,浙江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召开非公经济人士表彰大会,推动浙江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今天我们举办这次论坛,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11月1号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浙江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我们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导向,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用金融之水灌溉实业之田。截止今年9月末,浙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了10.2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2万亿元,增速是15%。总量、增量和增速,分别居全国的第三、第二和第一位。 在金融支持下,在广大浙商努力下,浙江民营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今年1-9月,全省新设民营企业31.1万户,增长15.3%。民营企业的总数达到了199万户,民间投资增长17.2%,占全省投资的64.4%,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1.9%占全省出口的78%。我们的主要做法特是“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把降低民企融资成本作为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的重要举措,坚持上下联动、多管齐下,让企业轻装上阵。目前,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呈下降趋势,1-9月为5.54%。其中9月当月为5.59%,8月当月为5.6%,分别环比下降0.01和0.14个百分点。10月17日,我们实施第四批企业降稳减赋的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确保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降低。 二是注重金融定向支持小微企业。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数量占了88.1%,我们持续加大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9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万亿元,贷款余额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的首位。我省的台州市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走出了一条民营资本兴办民营银行,民营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路子,获得李克强总理的点赞。比如台州银行凭借“三看、三不看”的信贷调查技术,这个“三看、三不看”就是: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有效解决小微授信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小微贷款余额占比50%以上,而它的不良率仅为0.65%。 三是注重支持金融市场主体的升级。我们始终坚持强企业、强市场,省市县联动,政民企联动,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优质企业,全力支持市场主体的转型升级。大力事实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推动企业加快由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的转变。去年,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96家。今年前三季度新增22家,其中境内15家,占全国新增数量的17.2%。 155家境内上市公司实施并购238次,金融是1026亿元。大力实施培育本土跨国公司“雄鹰行动”,加快培育一批千亿级企业,吉利、物产中大、阿里巴巴名列世界500强。大力实施培育隐型冠军、单打冠军的“雏鹰行动”,新增细分行业隐型冠军27家,累计达到了70家。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今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09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6724家。到2022年,高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万家,科技型的小微企业总数要达到6万家。 第二,我们坚持金融服务,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浙江省委省政府紧扣“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坚决打好金融风险防控、低收入百姓增收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谋划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打出一套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为此,我们积极调整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充分发挥金融对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的支撑作用,确保重大战略落地见效。 一是强化金融支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我们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主线,围绕之江实验室、城市大脑、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等引领性、标志性建设项目,大力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金融需求。 今年1-9月,全省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贷款增长了57.2%,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贷款增长了36.5%。数字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856亿元,增长14.8%。 二是强化金融支持“四大建设”。浙江的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和大都市区建设,我们称为“四大建设”,是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大平台。我们制定实施“四大建设行动计划”,突出抓好智慧高速公路、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截止9月末,全省境内中长期贷款余额5.57万亿元,增长22.3%,基础设施领域的贷款余额是1.62万亿元,增长17%。 三是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三农”是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我们加大金融对“三农”的定向支持力度,有力支撑了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和青年回农村。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建设也大力的推进,截止9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51万亿元,同比增长9.1%。全省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了99.8%,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 第三,我们坚决打好金融防控攻坚战,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防止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是地方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浙江省委省政府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主动防范划界金融风险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健全天罗地网金融风险监控系统,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全力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全省的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一是全力化解民企流动性风险,我们把防范化解民营企业金融风险作为当前一项最紧迫的任务来抓。9月12号,人民银行与浙江省政府召开了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布推介会,目前已有6家企业成功发行50亿元企业债。省财政出资50亿元,组建省融资担保公司,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和信贷融资提供担保。加快实施出险企业“瘦身”方案,督促出险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降低负债水平,尽快化解风险。 二是全力破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当前我省有些上市公司面临股权质押平仓风险,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研究制定疏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困难的行动方案,采取政府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保险资金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等多种方式,疏解平仓风险。 三是全力处置P2P网络借贷风险。我们按照“严控增量、严打违法、严控存量,强化社会稳定、强化舆情管控”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推广杭州“一企一案一策一专办”的做法,实行专办实体化和领导包干制,引导机构五风险退出,并全力追赃完损,P2P网贷风险高发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四是全力抓好去不良工作。截止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率降至1.27%,比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曾经问题最严重的温州通过大力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9月末的不良率也降到了1.44%,比最高的4.68%降低了3.24个百分点。 第四,我们坚定不移打造新兴的金融中心,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金融助力新科技落地,引领新经济腾飞,三者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打造网络金融安全、金融科技金融产业、移动支付等一体化发展的新兴金融中心,重点是打造“一湾、一城、一省”: “一湾”,就是钱塘江金融港湾。目前金融港湾核心区以集聚金融机构总部20多家,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集聚2300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资产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1万亿。我们将对标全球知名金融中心,重点吸引财富管理机构、私募投资机构、金融大数据机构、金融要素市场等新金融业态集聚发展。 “一城”,是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之城。杭州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沿重镇,我们将支持杭州加快区块链产业园、金融科技实验室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支付,大数据征信等金融科技支柱产业,加快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 “一省”,就是移动支付之省。纵观当今世界现金交易逐渐减少,信用卡交易风光不再,移动支付社会已经到来。杭州是移动支付的龙头,支付宝的诞生地和大本营,也是eWTP电子贸易世界的中枢,致力于打造全球化的数字丝绸之路。我们将积极推动全省各地学杭州,全面推进移动支付的普及应用,力争到2020年实现中心城市全部覆盖,县级城市基本覆盖。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们这个钱塘江,看它的偏旁部首有“金”,有“土”,还有“水”,按照中国的五行,土生金、金生水,生生不息,钱朝东北。 希望在座各位金融家、企业家、学者专家,以本届钱塘江论坛为新的起点,携手合作,督促共进,共同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我们将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掌上办事和掌上办公,以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为广大实业企业和金融机构营造最佳的营商环境。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详情]

袁家军:浙江研究行动方案纾解上市公司股权平仓风险
袁家军:浙江研究行动方案纾解上市公司股权平仓风险

  袁家军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袁家军出席论坛并演讲。 袁家军表示,浙江省委省政府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主动防范划界金融风险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健全天罗地网金融风险监控系统,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全力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全省的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一是全力化解民企流动性风险,我们把防范化解民营企业金融风险作为当前一项最紧迫的任务来抓。9月12号,人民银行与浙江省政府召开了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布推介会,目前已有6家企业成功发行50亿元企业债。省财政出资50亿元,组建省融资担保公司,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和信贷融资提供担保。加快实施出险企业“瘦身”方案,督促出险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降低负债水平,尽快化解风险。 二是全力破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当前我省有些上市公司面临股权质押平仓风险,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研究制定疏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困难的行动方案,采取政府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保险资金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等多种方式,疏解平仓风险。 三是全力处置P2P网络借贷风险。我们按照“严控增量、严打违法、严控存量,强化社会稳定、强化舆情管控”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推广杭州“一企一案一策一专办”的做法,实行专办实体化和领导包干制,引导机构无风险退出,并全力追赃挽损,P2P网贷风险高发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四是全力抓好去不良工作。截止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率降至1.27%,比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曾经问题最严重的温州通过大力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9月末的不良率也降到了1.44%,比最高的4.68%降低了3.24个百分点。 第四,我们坚定不移打造新兴的金融中心,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以下为演讲实录: 袁家军: 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尊敬的周小川:主席,尊敬的姜建清主席,尊敬的理查德.福斯特先生,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时为九月,序属三秋,九月时节,我们又相聚在钱塘江畔,共同出席第二届钱塘江论坛。聚焦距离高质量、竞争力和现代化,携手共创新金融、新科技、新经济,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我谨代表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和5600万浙江人民对本届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钱塘江论坛浙江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创新发展交流合作的大平台。去年的首届钱塘江论坛不仅促成了全球新金融最强大脑的思想碰撞,也促进了产融学的跨界交流与合作共赢。今天的第二届钱塘江论坛相比去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论坛的主题更加鲜明。本届论坛把主题定位“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完全契合当前中国和浙江发展时机,与论坛宗旨“新金融、新科技、新经济”互为诠释和支撑,代表未来发展方向。 二是产融对接更加紧密。本届论坛更加聚焦产业与金融的互动,围绕金融支持八大万亿产业,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等热点领域,开展探讨交流,推动务实合作,构建金融产业对接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 三是嘉宾层次更加高端。本届论坛邀请来自15个国家的200多位重量级嘉宾出席并参与演讲和分享,其中既有像陆克文先生这样的国际政要、国际金融组织高管,又有全球知名的科学家、企业家各领域高端人士,彰显了论坛的国际化水平。特别是这次论坛的背景和时机也十分重要,当前在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 刚刚过去的11月1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民企的座谈会,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强调要从“六个方面”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昨天,浙江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召开非公经济人士表彰大会,推动浙江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今天我们举办这次论坛,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11月1号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浙江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我们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导向,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用金融之水灌溉实业之田。截止今年9月末,浙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了10.2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2万亿元,增速是15%。总量、增量和增速,分别居全国的第三、第二和第一位。 在金融支持下,在广大浙商努力下,浙江民营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今年1-9月,全省新设民营企业31.1万户,增长15.3%。民营企业的总数达到了199万户,民间投资增长17.2%,占全省投资的64.4%,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1.9%占全省出口的78%。我们的主要做法特是“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把降低民企融资成本作为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的重要举措,坚持上下联动、多管齐下,让企业轻装上阵。目前,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呈下降趋势,1-9月为5.54%。其中9月当月为5.59%,8月当月为5.6%,分别环比下降0.01和0.14个百分点。10月17日,我们实施第四批企业降稳减赋的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确保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降低。 二是注重金融定向支持小微企业。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数量占了88.1%,我们持续加大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9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万亿元,贷款余额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的首位。我省的台州市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走出了一条民营资本兴办民营银行,民营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路子,获得李克强总理的点赞。比如台州银行凭借“三看、三不看”的信贷调查技术,这个“三看、三不看”就是: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有效解决小微授信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小微贷款余额占比50%以上,而它的不良率仅为0.65%。 三是注重支持金融市场主体的升级。我们始终坚持强企业、强市场,省市县联动,政民企联动,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优质企业,全力支持市场主体的转型升级。大力事实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推动企业加快由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的转变。去年,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96家。今年前三季度新增22家,其中境内15家,占全国新增数量的17.2%。 155家境内上市公司实施并购238次,金融是1026亿元。大力实施培育本土跨国公司“雄鹰行动”,加快培育一批千亿级企业,吉利、物产中大、阿里巴巴名列世界500强。大力实施培育隐型冠军、单打冠军的“雏鹰行动”,新增细分行业隐型冠军27家,累计达到了70家。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今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09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6724家。到2022年,高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万家,科技型的小微企业总数要达到6万家。 第二,我们坚持金融服务,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浙江省委省政府紧扣“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坚决打好金融风险防控、低收入百姓增收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谋划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打出一套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为此,我们积极调整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充分发挥金融对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的支撑作用,确保重大战略落地见效。 一是强化金融支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我们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主线,围绕之江实验室、城市大脑、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等引领性、标志性建设项目,大力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金融需求。 今年1-9月,全省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贷款增长了57.2%,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贷款增长了36.5%。数字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856亿元,增长14.8%。 二是强化金融支持“四大建设”。浙江的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和大都市区建设,我们称为“四大建设”,是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大平台。我们制定实施“四大建设行动计划”,突出抓好智慧高速公路、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截止9月末,全省境内中长期贷款余额5.57万亿元,增长22.3%,基础设施领域的贷款余额是1.62万亿元,增长17%。 三是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三农”是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我们加大金融对“三农”的定向支持力度,有力支撑了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和青年回农村。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建设也大力的推进,截止9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51万亿元,同比增长9.1%。全省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了99.8%,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 第三,我们坚决打好金融防控攻坚战,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防止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是地方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浙江省委省政府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主动防范划界金融风险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健全天罗地网金融风险监控系统,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全力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全省的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一是全力化解民企流动性风险,我们把防范化解民营企业金融风险作为当前一项最紧迫的任务来抓。9月12号,人民银行与浙江省政府召开了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布推介会,目前已有6家企业成功发行50亿元企业债。省财政出资50亿元,组建省融资担保公司,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和信贷融资提供担保。加快实施出险企业“瘦身”方案,督促出险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降低负债水平,尽快化解风险。 二是全力破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当前我省有些上市公司面临股权质押平仓风险,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研究制定疏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困难的行动方案,采取政府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保险资金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等多种方式,疏解平仓风险。 三是全力处置P2P网络借贷风险。我们按照“严控增量、严打违法、严控存量,强化社会稳定、强化舆情管控”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推广杭州“一企一案一策一专办”的做法,实行专办实体化和领导包干制,引导机构五风险退出,并全力追赃完损,P2P网贷风险高发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四是全力抓好去不良工作。截止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率降至1.27%,比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曾经问题最严重的温州通过大力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9月末的不良率也降到了1.44%,比最高的4.68%降低了3.24个百分点。 第四,我们坚定不移打造新兴的金融中心,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金融助力新科技落地,引领新经济腾飞,三者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打造网络金融安全、金融科技金融产业、移动支付等一体化发展的新兴金融中心,重点是打造“一湾、一城、一省”: “一湾”,就是钱塘江金融港湾。目前金融港湾核心区以集聚金融机构总部20多家,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集聚2300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资产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1万亿。我们将对标全球知名金融中心,重点吸引财富管理机构、私募投资机构、金融大数据机构、金融要素市场等新金融业态集聚发展。 “一城”,是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之城。杭州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沿重镇,我们将支持杭州加快区块链产业园、金融科技实验室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支付,大数据征信等金融科技支柱产业,加快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 “一省”,就是移动支付之省。纵观当今世界现金交易逐渐减少,信用卡交易风光不再,移动支付社会已经到来。杭州是移动支付的龙头,支付宝的诞生地和大本营,也是eWTP电子贸易世界的中枢,致力于打造全球化的数字丝绸之路。我们将积极推动全省各地学杭州,全面推进移动支付的普及应用,力争到2020年实现中心城市全部覆盖,县级城市基本覆盖。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们这个钱塘江,看它的偏旁部首有“金”,有“土”,还有“水”,按照中国的五行,土生金、金生水,生生不息,钱朝东北。 希望在座各位金融家、企业家、学者专家,以本届钱塘江论坛为新的起点,携手合作,督促共进,共同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我们将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掌上办事和掌上办公,以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为广大实业企业和金融机构营造最佳的营商环境。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详情]

朱从玖:前三季度浙江省经济整体高于预期好于全国
朱从玖:前三季度浙江省经济整体高于预期好于全国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从玖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从玖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同比增长7.5%,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良好的增长态势,整体呈现出高于预期,好于全国,领跑东部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与此同时,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多。浙江经济运行也面临不少挑战,必须高度重视,主动应对,积极作为。 以下是朱从玖致辞发言: 主持人(朱从玖):尊敬的陆克文先生、周小川主席、姜建清董事长、袁家军省长,各位来内外的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与各位新老朋友再次相会在钱塘江畔,相聚在第二届钱塘江论坛。去年,首届钱塘江论坛在这里成功举行,吸引了200多位业界知名人士,3600多位嘉宾参与。通过探讨新金融与新科技、新业态的互动对接,共同推动浙江大湾区的创新发展。钱塘江论坛立足新时期大湾区,放眼“一带一路”全球化,致力于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交流,观点分享的重要平台,贡献于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论坛。 当前,浙江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再深化,切实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同比增长7.5%,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良好的增长态势,整体呈现出高于预期,好于全国,领跑东部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与此同时,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多。浙江经济运行也面临不少挑战,必须高度重视,主动应对,积极作为。 今年的钱塘江论坛以“迈向高质量之路”为主题,将以开放的胸襟迎全球智慧,为新时期发展出谋划策,以勇立潮头之势聚力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培育新动能,携手新金融、新科技、新经济,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关心下,今天的钱塘江论坛在这里开幕了,希望与会各位演讲者,会议嘉宾围绕论坛主题畅所欲言,充分交流。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本届论坛一定能够广泛凝聚智慧和共识,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助力高质量发展带来深刻的启迪和有益的帮助。 接下来,主论坛的演讲正式开始。首先让我们热烈欢迎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先生致辞,大家欢迎。[详情]

第二届(2018)钱塘江论坛将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召开
第二届(2018)钱塘江论坛将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召开

  新浪财经讯 10月29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将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旨在面向未来,抓住高质量发展的浙江转型之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聚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培育新动能,携手新金融、新科技、新经济,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二届钱塘江论坛将邀请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来自15个国家的近200位国内外重量级嘉宾出席论坛并做演讲与分享。主论坛预计参会人数将达1200人,参会总人次将超过5000人次。 第二届钱塘江论坛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杭州市人民政府指导,浙江省金融业发展促进会和浙江钱塘江金融研修院主办,天堂硅谷、正泰集团、浙商银行、敦和资管、富通集团、浙江金控、海亮集团、复星国际、蚂蚁金服、吉利控股、泰隆银行和传化集团共同承办,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特别承办,萧山区金融办、钱江世纪城管委会、国际金融协会(IIF)协办。 本届论坛议程丰富、内容精彩纷呈,包括1个主论坛、1个发布会、2个闭门会议、6个主场峰会。 11月3日上午的主论坛,省市政府主要领导,第26任澳大利亚总理、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主席陆克文,中国金融学会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钱塘江论坛主席、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富通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建沂,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和医学院联合主席、知名人工智能专家理查德·福斯特等重量级嘉宾将发表主旨演讲。钱塘江论坛联席主席、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从玖,第二届钱塘江论坛执行主席、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将分别主持主论坛活动。 11月3日下午,论坛首次安排一场发布会,将集中发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湖州市、衢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成果,浙江省打造新型贸易中心成果,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专项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等一批我省经济金融发展取得的最新成果。 11月3日下午到11月4日上午, 6个主场峰会将分两批拉开帷幕。11月3日下午的3个主场峰会分别是:浙商银行主办的中国经济与金融峰会,主题是“浙商转型 金融助力”;敦和资管主办的大类资产配置峰会,主题是“贸易摩擦及资管新规时代的大类资产配置”;钱塘江金融研修院和中国创投委联合主办的新经济峰会,主题是“数字经济推动大湾区新发展”。11月4日上午的3个主场峰会包括:天堂硅谷主办的金融科技峰会,主题是“资本助力金融科技”;正泰集团主办的智慧能源峰会,主题是“打造‘智慧能源+绿色城市’新生态”;富通集团主办的“一带一路”峰会,主题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投资与发展”。[详情]

论坛信息

论坛时间:2018年11月2日至4日
论坛地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指导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杭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浙江省金融业发展促进会、浙江钱塘江金融研修院

往届论坛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