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为拓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证监会组织开展交易所债券市场信用保护工具的试点,探索通过信用增信工具,支持民营企业融资。近期首批四单已经推出,其中三单为非上市企业。[详情]
国泰君安、中信证券两家大型券商已在近日依托其承销的交易所民营企业公司债与投资机构签订信用保护合约,完成首批上海证券交易所信用保护工具业务。这意味着继银行间市场推出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之后,交易所信用保护工具也落地。[详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工作推进中,部分金融机构从各自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更好支持民营企业。从银行角度看,钱理红认为,首先要明确配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经济资本占用原则,在经济资本占用上给予政策倾斜;其次是建议尽快将试点扩展到山东附近,也就是民企比较集中的区域;再次是进一步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详情]
为进一步改善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北京银保监局筹备组、北京证监局、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金融局等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详情]
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详情]
在北京举行的“北京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会”上,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与中关村3家民营企业及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公司等签订“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合作意向书,标志着“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在中关村正式落地。[详情]
参会的机构人士认为,支持工具通过市场化方式,在支持民企融资、提振市场信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修复民企的正常融资渠道。参会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均表态积极参与支持工具的实施,不少机构也启动了目标企业梳理或已形成了项目储备。[详情]
该支持工具主要是由担保工具、增信工具、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组合的工具箱,其中信用风险缓释CRM工具是该工具箱重大创新之一,相当于对债券的保险,有助于控制、分散风险,改善融资。除工具箱外,地方政府可通过发行纾困债和成立基金进行股权受让的方式来支持企业。[详情]
10月26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对近期金融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进行解读,其中,重点深入地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的背景、运作方式进行了剖析。[详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根据督查发现和企业关切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确定建设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促进政府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详情]
联合资信认为,此次发布的政策在细节上虽然不是特别清晰,但是对政策支持民企的范围有基本的认定。国务院常务会议提的是“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央行是“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加上从中债增信新创设的民企债券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可以推测,行业龙头、地区龙头、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具有先进技术、成长性较好、符合国家产业支持和鼓励范围的。[详情]
“从上周起个税专项抵扣征求意见稿发布、金稳会召开化解金融风险专题会议等政策的密集出台表明高层态度,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利于缓解股权质押及民营企业再融资问题。目前来看政策宽信用或将强于市场预期,相关政策的落地可能会对宽信用的传导形成实质性改善,需关注信用债融资状况改观程度。”10月23日,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固收总监表示。[详情]
为缓解民企融资困境、防范债券市场系统性风险,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将组织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民企债券发行,为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的民企缓解融资压力。[详情]
自上周来中国政令迭出驰援困境中的民营企业,目前正快速朝着真金白银的落地阶段推进。据不愿具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央行计划向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提供100亿元人民币,为民企发债提供增信支持。[详情]
高信用等级民营企业将首先受益,此举能提高债券融资成功率,有效缓解流动性问题,增强抵御经济波动的能力;而中低信用等级民企的债券也有望改善市场预期,并通过信用增进机构的信用增进措施逐步恢复乃至提升市场对其所发债券的信心。[详情]
,央行通过流动性支持,创设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支持工具,对经营较好、但暂时性遇到流动性难题的民企,通过市场化方式注入流动性,解决民企债、股、贷连环信用挤压问题,部分解决民企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央行的这一招变形QE,是货币政策财政化的一招,是保汇率背景下,定向稳住民企基本盘的一招,也是宏观调控空间不足下的无奈之招。[详情]
为改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人民银行今年6月增加了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现决定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发挥其定向调控、精准滴灌功能,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详情]
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对有市场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部署根据督查发现和企业关切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详情]
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在政策层面,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是当前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具体政策举措。[详情]
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人民银行昨日又出新招。人民银行官网22日晚间发布消息,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同时宣布新添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支持小微、民营企业融资。[详情]
这一政策直接指向今年以来融资的实际结构困难,具有进一步疏通信用的实质作用,所以对于信用资产,特别是民企龙头是确定利好;政策目前依然着力于稳定,利率稳是前提,基本面的压力暂时还没有完全释放,所以利率风险可控,利率上限明确,短期可能做多意愿走弱,但是从跨年角度依然可以做平曲线。[详情]
11月份以来,已有多家民企上市公司通过增资、出让债权、接受战略入股等方式逐步走出困局,银行也积极与上市公司签订《银企合作意向协议》解决融资难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伴随部分公司股价逐渐跌至估值底部,市场化资本积极抢筹被此前股市下跌“误伤”的企业。11月8日,A股出现两起举牌上市公司案例,而10月份并无举牌事件。分析人士指出,多路资金驰援,有助于上市公司走出低谷,改善企业治理,有利于价值的中长期提升。 各方积极纾困 10月份以来,针对民营企业股权质押、债务风险、融资难等问题的政策政策密集发布,中央和地方政府、国有资本及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纷纷参与其中。 在北京、深圳、成都、杭州、珠海、中山等地出台的纾困救助方案中,计划总金额超过1000亿元。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通知,计划出资设立千亿元资管计划,纾困股权质押。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的纾困资金总规模已超2000亿元。 伴随纾困资金逐步到位,民企“脱困”步入加速通道。11月以来,多家民企上市公司通过增资、出让债权、接受战略入股等方式逐步走出困局。例如,康得新11月7日公告称,控股股东康得集团与张家港城投、东吴证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张家港城投及东吴证券作为战略投资者,拟出资27亿人民币通过承接债权的方式或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帮助大股东康得集团。 银行也积极与上市企业展开合作,解决民企融资难问题。近一个月来以来,已有5家上市公司与银行签订《银企合作意向协议》。例如,大北农与华夏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加强投融资合作,后者拟为前者提供合作额度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的融资服务。 举牌再现 伴随部分企业逐渐跌至估值底部,市场化资本积极抢筹被此前股市下跌“误伤”的企业。今年8月以来,二级市场举牌案例寥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8月、9月均只发生了两起举牌事件,10月没有一起举牌事件。11月8日发生两起举牌事件,分别为新丝路进取一号投资合伙企业举牌珠海中富和上海垚阔举牌*ST尤夫。 珠海中富11月8日公告称,新丝路进取一号在10月17日至11月7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增持公司6428.52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增持目的系看好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及其潜在价值。珠海控股股东捷安德实业正陷入破产、拍卖资产困境。今年8月,捷安德实业由于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资不抵债,被法院裁定破产。根据最新披露,捷安德实业名下持有珠海中富股份通过公开竞价被国青公司竞得。 另一被举牌上市企业*ST尤夫也陷入股权质押的泥淖。*ST尤夫11月8日公告,截至11月7日收盘,上海垚阔以自有资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份达到199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上海垚阔的发起人包括泰州市金太阳能源有限公司、中融信托、上海翼客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其成立目的是帮助上市公司恢复经营,并通过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获取未来收益。 新富资本研究中心分析人士指出,两次举牌集中出现在11月份,从侧面反映了市场对当前监管导向的理解,即鼓励并购重组,未来类似举牌行为还可能持续出现。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不高的中小盘股、出现短期流动性问题的公司更容易受资本青睐。 公司“换血”提质 联讯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朱俊春指出,资本驰援上市公司的原则是支持有前景、有技术、有市场但受资本市场波动和股权质押影响,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优质上市公司。随着参与纾困队伍的不断壮大,预计受救助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两个群体:一是拥有核心技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战略新兴产业;二是在细分行业中具有一定地位,具有较强盈利能力但短期现金流紧张的民营优质企业。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上市公司估值出现明显分化,虽有些公司价格仍被高估,但不少公司股价经过连续下跌,已经处于低位。此外,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的数量和规模都有明显增长,未来回购的力度还将持续。“股份回购有利于维护股价稳定和中长期上涨,相信外部资本会选择一些处于价格底部的企业。” 新富资本研究中心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比例远超去年,说明从产业资本的角度来看,很多上市公司价值到了低谷,具备投资价值,未来还会出现更多举牌案例。 朱俊春指出,不断有资本“组团”驰援上市公司,有助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降低经济去杠杆过程中的阵痛。微观层面,这一方面帮助上市公司缓解流动性压力,保障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地方政府、国企、金融机构等多元资本,有效改善公司治理问题,“换血”提质,利于公司价值的中长期提升。对各路资本而言,入主受困短期流动性问题的上市公司,同样意味着投资渠道的拓宽和投资标的的增加。 “债权方面的援助如债权承接、借款支持等方式,能够缓解今年民营资本融资困境;股权方面的援助如国资战略入股,不仅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可能也有不小的助力。”朱俊春表示。[详情]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一行两会、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等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细则,力求“几家抬”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口,11月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为各项政策的落定增加了砝码。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大金融支持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决定开展专项行动,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部署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这些政策条条对症下药,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目前融资困局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融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金融机构缺乏放贷的动力,账期长,被上游政府部门、国有大企业拖欠账款,因缺乏有效的担保而被各种融资渠道拒之门外等问题。并且,通过量化指标来确保政策的落地,对一些具体工作也给出了时间表。 具体部署围绕三方面展开: 一、加大金融支持环节力度,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1、拓宽融资渠道。将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担保品范围,从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扩至1000万元。从大型企业授信规模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增加小微企业贷款。创新融资工具,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支持更多小微企业开展股权、债券融资。 2、要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解决不愿贷、不敢贷问题。明确授信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引导金融机构适当下放授信审批权限,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与内部考核、薪酬等挂钩。对小微企业贷款基数大、占比高的金融机构,给予监管正向激励。 3、要力争主要商业银行四季度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比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整治不合理抽贷断贷,清理融资不必要环节和附加费用,严肃查处存贷挂钩等行为。同时采取措施做好信贷风险防范。 二、开展专项行动,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 根据会议,此次专项行动的主要目标是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具体将由国办牵头督办,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审计部门要介入。 1、凡有此类问题的都要建立台账,对欠款“限时清零”。 2、严重拖欠的要列入失信“黑名单”,严厉惩戒问责。 3、对地方、部门拖欠不还的,中央财政要采取扣转其在国库存款或相应减少转移支付等措施清欠。 4、大力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大幅提升商业债务违约成本,严禁发生新的欠款。清欠情况明年春节前向国务院报告。 三、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 1、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要以支农支小融资担保为主业,重点支持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 2、降低融资成本。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担保费率不高于省级机构费率水平。中央财政对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担保费率等成效明显的地方给予奖补。 3、实行风险分担,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责任比例原则上均不低于20%,银行不得因此减少实际放款数额。 4、鼓励各地对支农支小担保业务占比高、增长快的机构给予风险补偿,探索建立以财政出资为主的多元化资金补充机制,确保政府性融资担保可持续经营。 第一财经记者 徐燕燕[详情]
新浪财经讯 11月9日消息,中国央行营管部(下称“央行营管部”)联合北京银保监会筹备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下称“北京证监局”)和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称“北京金融局”)召开“北京地区民营企业融资座谈会”,介绍金融部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听取民营企业融资服务需求。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中信建投证券公司等北京地区10家银行和证券公司代表参会,并共同发出倡议,支持民营企业多渠道融资。10余家民营企业代表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央行营管部、北京银保监局筹备组、北京证监局、北京金融局负责同志先后讲话,从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债券和股权融资支持、政策性融资担保等多个方面,介绍了近期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东兴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代表围绕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和产品创新情况发言。博晖创新、石基信息、海兰信等民营上市公司代表反映了融资现状、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关建议。 今年以来,受多种内外部因素影响,民营企业经营出现了一些困难,风险暴露增多,导致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偏好下降,民企融资难度上升。针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北京地区民营企业融资情况总体好于全国,但融资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关风险依然需要高度关注、及时解决。 针对相关问题,央行营管部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增强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无论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小型银行,对于符合条件的再贷款、再贴现申请,均即时受理,加快办理,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积极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相关政策,力推首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尽快发行,同步梳理第二批符合条件的民企名单。积极参与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相关工作。 座谈会上,10家银行和证券公司代表向北京金融同业发出倡议: 一是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对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不抽贷、不断贷。 二是将政策优惠传导至民营企业,切实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积极参与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相关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 四是加强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积极参与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相关工作,妥善应对部分控股股东股票质押比例较高的民营上市公司面临的平仓风险。 五是优化民营企业金融生态环境,培育有效融资需求。 此次座谈会是“北京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前期央行营管部联合相关部门通过印发专项实施意见、组织专题会展、召开工作推进会、编辑专题会刊等多种方式,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形成了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金融生态和社会环境。[详情]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大北农公告,与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民生银行、中关村融资担保公司签署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意向合作协议》。协议将进一步改善融资现状,促进公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详情]
据中国网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介绍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字实录如下: 袭艳春: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本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金融稳定局局长周学东先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先生;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先生。下面就先请潘功胜先生作介绍。 潘功胜:各位记者朋友大家早上好!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发展。10月22日,国务院研究部署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今天这个吹风会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国务院决定的最新政策进行解读和宣传。 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出现了经营和融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国务院多次进行了专题研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10月22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有市场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再贷款、再贴现的支持力度,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的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促进民营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是推动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这也是我们今天解读的一项政策的重点。通过信用风险缓释,为部分债券发行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增信支持,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发展。 二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经四次实施定向降准,最近的一次是10月15日,释放了7500亿的增量资金,主要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两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的额度一共是3000亿元,其中最近的一次是10月22号;再一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的额度1500亿,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 三是注重银行的内部传导,督促银行完善内部制度安排,激发各级行和各级员工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积极性。除人民银行之外,有关部门也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出台了减税降费、融资担保、监测考核、简政放权、支持创新、优化信用体系建设等多项政策措施,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发展。 总体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取得了积极进展。到9月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8.1%,比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速高约5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普惠口径的小微贷款增加约9600亿元,增量相当于去年全年的1.6倍。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发挥债券、信贷、股权等多渠道的融资功能,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一是发挥债券市场的引领作用。运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做好信用增进服务,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带动民营企业整体融资氛围的改善。 二是稳定银行的信贷支持。督促银行落实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加大对银行贷款投放的监测考核和督察检查力度。对于经营良好、暂遇流动性困难的企业,要求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断贷。 三是继续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鼓励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工作。鼓励地方积极创新扶持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鼓励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审慎经营、规范经营、依法经营,建立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制度,提高专业化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高对经营资源的吸附能力。 在此借今天机会代表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媒体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于我们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袭艳春:谢谢潘功胜先生的介绍,下面我们开始答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的问题是今天要以债券市场为突破口,通过设立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缓解企业融资难,请潘行长具体介绍一下这个政策。另外,对政策创新的主要考虑是什么?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潘功胜:大家对于我刚才在开场白中所讲到的,当前我国经济总体的运行状况应该是平稳的,总体上保持一个平稳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经济运行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就是一些民营企业出现了违约事件,金融市场和部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风险的偏好有所下降,而且这种风险偏好的下降,在金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定的“羊群效应”,一些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遇到了融资困难。这样的一种情况单纯依靠市场力量进行自我校正,短期内可能很难产生效果,所以有必要对金融市场的非理性预期和行为进行引导,这是我们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第一个考虑。 第二个考虑,矫正市场的“羊群效应”和一些非理性行为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大家很清楚,债券市场具有公开、透明、传导效力高的特征,定价非常市场化,它对其他金融市场预期的引导能力也比较强。所以选择债券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对于改善市场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积极意义。选择这样一个突破口,有助于改善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偏好和融资氛围,阻断或者是弱化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出现的“羊群效应”和非理性行为,所以它也是带动修复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信贷融资等等其他的融资渠道的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以上就是10月22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的背景和为什么从债券市场入手的一种考虑,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周局长您好,资管新规出台已有近半年时间,近期银保监会、证监会又分别发布了银行理财、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的配套细则。目前看这些政策效果如何,下一步将推动哪些工作?谢谢。 周学东:谢谢记者的提问。资管新规是4月底时推出的,大家都知道,治理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资管新规是一个关键措施,近期相关部门又陆续制定了配套细则。9月底,银保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管理办法,最近又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0月22日,证监会也发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和运作规定。央行在7月20日出台了资管新规的执行通知,就过渡期内资管业务的相关政策安排作出了规定,引导金融机构有序转型。 政策出台以来,治理影子银行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大家看到,过去比较显著的资金空转、以钱炒钱、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增长过快等乱象得到了遏制,这是我们的政策初衷,站在今天看,初衷依然没有改变,治理影子银行的决心和大方向没有改变。但是在过渡期内,我们也适时做出一些微调,使得节奏和力度有所调整,使得金融机构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从8月底的数据看,资管规模出现了一个稳中有降的特点,但总体平稳,未出现断崖式的下降。银行表外非保本理财余额22.3万亿元,比资管新规出台前下降了2.1%;资金信托余额约20万亿元,比新规出台前下降7.7%;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余额24.8万亿元,较新规出台前下降10.9%,而一直运作相对规范的公募基金,余额较新规出台前增长8.9%。总体来看,政策出台后,过去资管业务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控制,同时也没有出现断崖式下降。 下一步,将继续把握稳妥推进的思路,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鼓励金融机构按照资管新规和配套细则的要求,加快发行符合资管新规的新产品,同时坚持打破刚性兑付、净值化管理、限制期限错配、不搞层层嵌套等原则,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资管市场会实现更加健康的发展,谢谢。 潘功胜:刚才周局长对这个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我认为,压缩影子银行规模和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方向是正确的,同时会在实施过程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经济日报记者:我想问一下潘行长,在人民银行推出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后,市场比较关注这个工具具体怎么运作,能否请潘行长仔细为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潘功胜:谢谢,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这个概念对很多同志来说比较陌生一点,但是相关产品在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存续了很多年了。 这个工具就像前几天人民银行对外发布的简短的新闻中所报道的,在具体运作上是由央行通过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担保增信等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但是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其中投资人在购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时候,相当于在购买债券的同时,购买了一份违约保险,这是第一点关于这个工具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含义,我想给大家介绍的。 在运作上,支持工具是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和运作,我们初期选择的专业机构是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什么在这个项目的起始之初选择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这家公司是目前在中国是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份额最大的一家机构,而且这个公司已经成立了十年了,它在债券市场信用增进和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具有较强的信用风险识别管理和控制能力,这是我们为什么在项目起始之初选用这家公司的考虑。 除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之外,我们也在研究选择其他的专业机构参与这个计划,同时我们也会鼓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信用增进公司等商业机构,基于商业原则开展类似的业务,这是想给大家报告的第二点。 第三点,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工具完全按照市场化的运作,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完全实施市场化运作,实施风险管理。刚才我给大家报告的,设立这个工具主要是带动整个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融资氛围的一种改善,所以这个工作支持的目标和重点,就是要支持我刚才讲的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但是有市场、有发展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这样民营企业,这是对这个政策目标的一个要求,但是在主体的运作上,是完全市场化的,所以我们也实施了严格的管理。 在这点上我们有这么几个要点:第一,对于参与工具的各方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安排和风险共担机制。 第二,要发挥债券市场的主承销商作用。一般是商业银行比较多,还包括地方信用增进机构,这些机构会按照商业原则组成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联合发行体,也不是中债增进一家来做。 在少数情况下,有可能需要发债主体提供必要的抵押和担保,同时我们也会和地方政府合作,发挥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监督作用,这是第二个在风险控制方面的要点。 第三,就是这些实施机构,比如中债增信,在选择企业方面是完全市场化的。在企业有意愿的基础上,由专业机构评估是否给企业发行这样的产品,这是完全由实施机构,比如中债增信或其他的商业机构自主决定的。支持工具不确定企业名单,这是第三个要点。 第四,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价格形成是完全市场化的,产品的发行要通过公开路演、簿记建档等市场化过程确定它的发行价格,所以价格的形成是完全市场化的。 第五,实施机构,比如说中债增信这样的机构,会基于大数定率,就像保险公司一样,对债券发行人的违约概率进行严格精算,再结合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可能的定价区间,通过风险收益模型来测算损益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对企业发债提供支持。 以上,我给大家介绍了具体的操作,我们是完全基于市场化方式去操作,并管理它的风险,所以我们认为这个风险是可控的。 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我想请问央行有没有估计过目前现有的规模的工具可以覆盖多大范围、多少规模的一个民营企业的债券。因为人民币有一些贬值的压力,今天早上下行也是比较明显,所以想问一下我们怎么看近期人民币的走势,有一些市场人士觉得可能对美元7是一个关键的点位,您怎么回应这种看法?谢谢。 潘功胜:谢谢你的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就是支持工具大概能够形成多大的规模?如果初期提供的初始资金大概是一百亿,它有一个杠杆比例,假如说按照1:8的比例测算的话,它可能会形成八百亿规模。此外,我刚才说的也不光是中债增信自己在做,中债增信会和其他市场机构,包括债券主承销商、地方商业银行、地方增信公司、保险公司等等会组成产品发行的联合体。我们假定其他主体也按照这个比例,提供八百亿规模的话,可能就会形成1600亿的规模,这是一个初步的估算。我们也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也就是说,我们会观察和评估这个规模对于目前民营企业融资氛围的改善效果,以决定会不会再进一步扩大规模。这是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 关于第二个问题,实际上第二个问题不是我们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我是外汇局局长,问到这个问题我想也有必要在这里讲几句,这个问题我想讲这么几个观点: 第一,近期的人民币汇率变化主要是对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的一个反映,大家知道,今年以来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元走强,新兴经济体出现金融动荡,加上贸易摩擦对市场情绪造成了一定的扰动,所以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美联储今年已经连续加息了三次,美元指数今年以来差不多上涨了5%,新兴市场的货币指数下降了11%,人民币有所贬值主要是国际金融市场美元加息、美元指数增强、国际金融市场扰动以及贸易摩擦等形成这样一个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人民币在新兴市场货币中表现还是总体稳健的,我们可以做一些比较。今年以来受外部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很多新兴经济体货币是大幅贬值的。我刚才报告的美元指数升了5%,新兴经济体货币指数下降了11%,欧元下降了4.9%,英镑下降了4.6%,还有很多新兴经济体货币贬的很厉害,新兴经济体平均的货币指数都下降了11%。人民币从年初到现在下降了5.9%,这样横向比较一下,人民币无论是和新兴经济体货币进行比较,还是和其他发达经济体货币进行比较,应该说它有贬值,但还是比较稳定的货币。从10月份来看,美元指数10月份以来到昨天上升了1.6%,欧元跌了1.7%,英镑跌了1%,人民币中间价到昨天是跌了1%。大家可以横向比,无论和发达经济体货币比较,还是和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进行比较,人民币有所贬值,但仍然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货币。 第三点我想说的是,人民银行也积极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稳定预期,比如说我们在不断地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机制,保持汇率的弹性;同时我们也针对外汇市场顺周期的行为,已经并将继续积极采取宏观审慎政策等措施来稳定外汇市场预期。 第四,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不会搞竞争性贬值,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的扰动,这个观点人民银行已经重申了很多次了,我今天在这儿再重申一次。 第五个观点,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稳健,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财政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今年国际收支也是大体平衡,昨天外汇局已经发布了相应的数据,外汇储备充足。这些因素为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提供一个基本面的支撑。 同时,近些年来,在应对汇率和外汇市场波动的过程中,人民银行、外汇局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政策工具,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那些试图做空人民币的势力,几年之前我们都交过手,彼此也非常熟悉,我想我们应该都记忆犹新。 我刚才讲了五个方面的观点,总结一下,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想问潘行长近一段时间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深化小微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想问潘行长,评价或者介绍一下从目前来看之前出台的政策的效果怎么样,对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的效果怎么样。下一步政策的发力点会在哪里?谢谢。 潘功胜: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和相关部门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几家抬”思路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 比如说我们实施定向降准,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中长期的资金,我们今年以来已经四次降准,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的额度,今年已经做了两次,第一次是1500亿,10月22号又增加了1500亿,同时我们将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债券、贷款纳入到央行合格担保品的范围,并在人民银行宏观审慎评估的框架中增加了对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的评估的参数。 银保监会也强化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贷款投放的监督监测和考核,财税部门今年也出台了向金融机构发放小微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的政策,这是非常大的一项政策,同时财政部也成立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主要服务的对象是民营和小微企业。 同时强调督促商业银行疏通内部传导的机制,在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呈现出一定的边际改善,反映在数据上,贷款投放稳步提升,9月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8%,各项贷款增长13%,它比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长速度高出约5个百分点。贷款支持面也持续地扩大,授信的小微户数比上年末增长了23%,总体贷款利率有所下行。 中央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下一步关键是怎么样将这些政策真正地落实到位,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疏通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机制,来用好、落实好这样一揽子政策,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比如我们要发挥这些政策的合力,金融、财税这些政策“几家抬”,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层层压实责任,建立长效的融资机制安排。 第二,夯实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督促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内部资源,优化内部安排,包括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与员工收入分配的关系,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内部经济资本的安排、尽职免责、内部的信贷授权等等,打通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因为商业银行是中央的相关政策和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接触的一个界面,所以它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们推动政府部门优化地方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小微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南华早报记者: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今年以来其实央行也有很多的支持银行对民企还有中小微的融资的一些措施,但是还没有完全解决民企、中小微他们融资的一些困难,尽管有央行的支持和引导也是有很多商业银行不愿意对民企贷款,我想问一下央行对于这个说法有什么意见?就是民企没有办法从商业银行得到融资,尽管央行也有支持这方面的发展。 第二个问题是有很多分析说中美贸易摩擦对于中国的金融系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请问央行在现在有没有看到这方面的风险有增加?谢谢。 潘功胜: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对于小微企业融资来说,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我们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今年在这个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怎么样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很关键。比如我们刚才讲的,如何改善民营企业违约风险有所上升、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风险偏好下降的氛围,我们从债券市场入手设置了新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这只是其中的一项而已。 同时这里面一个很关键的就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我们国家出台的一些对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的一些支持政策,需要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去传导。这就是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政策安排对于传导的效力和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我刚才所说的,因为商业银行的基层行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接触的界面,怎样使这些基层行有更多动力和积极性去做这些事情,所以它内部的一些制度安排是很重要的,比如说绩效考核,每一个金融机构都有绩效考核,这个考核和员工的收入、基层行收入是什么关系,它的内部资金的转移定价是怎么安排的,内部经济资本分配是怎么安排的,还有是不是只要做到尽职就可以免责,这些制度安排会影响基层银行和员工愿不愿意去做这个事情。 第二个就是内部的信贷资源配置,内部授权、信贷授权和审批是怎么安排的,能不能使基层行和基层的客户经理有权利做这样的事情。再比如说在技术安排上,银行在民营、小微企业方面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上与一些国企、房地产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传统客户是有很大差别的。因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数量大、面很广,所以怎样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商业银行怎样提高客户获取能力、风险评估能力和信贷投放效率是个技术性的问题,还需要在这些方面做些改善、探索,使基层行和基层的员工会“贷”。 应该说,中国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探索,也有很多经验,怎样使这些方法的运用更加规模化和专业化,同时能够很好地控制住风险,保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能够可持续,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仅把目光聚焦在当前的问题上,还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模式。这是回答你问题的内容。 纪志宏:关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稍微补充一句,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自身也要提高自身素质、专业化水平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有的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确实非常弱、经营的稳定性也比较差。刚才潘行长也讲到,过去有的民营企业融资可能也太容易,扩张也有过快的一面,所以我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政府、金融系统和企业本身共同努力。 潘功胜:刚才纪司长补充的这一点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开场白里讲到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要审慎经营、规范经营、依法经营,要建立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报告制度,提高专业化能力和水平,提高对金融资源的吸引能力。 我昨天在民生银行的一个会议上,也讲到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同时也需要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双向发力。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讲到中美贸易摩擦。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宽泛,我还是聚焦在我自己的领域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对外汇市场来说,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对外汇市场和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是总体可控的。我们可以用“六个稳定”来概括。一是我国外贸增长依然稳定,海关已经发布了数据,前三季度按人民币计价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9%。第二是利用外资依然稳定,联合国贸发会议最近发了一份报告,2018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同比下降41%,但我国吸引外资规模同比增长6%,这是第二个稳。第三个稳就是企业跨境融资依然稳定,9月末的数据还没有发布,6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较3月末增长1.5%,而且,外债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今年通过债券市场投资中国国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的资金流入是非常多的。第四个稳定就是企业对外投资依然稳定,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了一个理性和有序的发展局面,今年前9个月,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是同比增长5.1%。第五个稳定是个人购汇依然稳定,这个大家可能与2015年、2016年那个时候有一个明显的比较,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个人购汇规模同比下降7%。第六个稳定就是人民币汇率在新兴市场货币中的表现依然稳定。关于中美贸易摩擦在外汇市场和跨境资本流动方面的影响,我用以上“六个稳定”来概括。昨天外汇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也给大家就这些内容做了解读。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明显上升,包括贸易摩擦、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走强、新兴市场风险上升等等,这些都给全球经济、国际贸易以及金融市场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也是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比如说IMF,都普遍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国际收支依然保持自主平衡,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对于外部金融市场变化、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所产生的一些影响,我们会继续加强监测、深入评估、积极应对,谢谢。 袭艳春:最后一个提问。 中新社记者:我的问题可能又要回到民企债券融资工具上,刚才潘行长提到民企的违约率确实是在上升的,我们债券融资工具的盘子资金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盘子下,虽然采取市场化运作,支持哪些民企、不支持哪些民企,是不是有一定标准一定的红线规定呢?谢谢。 潘功胜:首先债务融资工具在企业选择上是有一定的目标取向的,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支持那些流动性暂时遇到困难,但是企业是有市场的、有发展前景的,而且它的技术能力也比较强。至于说是哪些企业?具体是由参与的专业机构,比如说中债增信、商业银行或者地方的信用增信公司等,来评估给哪些企业发类似的产品。当然一些国家产业政策限制行业的企业,一般来说是不能纳入这样的清单中的 而且这里面也有一个价格和风险的关系问题。比如说我们已经发了三单产品,媒体也有报道。大家可能很清楚,每个企业的费率不太一样,也就是说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价格不太一样,稍微比较好一点的企业的费率是0.4%,也有的企业是1.6%。在企业的选择上完全由实施机构自己去评估、自主去选择,同时在选择中也会匹配它的价格和风险。 袭艳春:再次感谢几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今天的吹风会到此结束。[详情]
新浪财经讯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同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将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务融资。 根据央行的定义,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目前来看,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央行均没有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支持工具的实施机构、具体如何实施以及符合条件的民企作详细规定。但是到底哪些企业算有技术竞争力的民企呢?民企道德风险如何规避?对此,新浪财经专访联合资信,得到如下答案。 哪些民企能得到支持 联合资信认为,此次发布的政策在细节上虽然不是特别清晰,但是对政策支持民企的范围有基本的认定。国务院常务会议提的是“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央行是“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加上从中债增信新创设的民企债券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可以推测,行业龙头、地区龙头、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具有先进技术、成长性较好、符合国家产业支持和鼓励范围的。 但是因宏观经济、市场流动性不利影响而出现短期流动性困难的民营企业,符合此次政策重点支持的企业,长期盈利状况较差、自身经营管理不善以及过剩产能等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民营企业不符合此次政策的支持对象。 权利交给地方政府 容易导致权利寻租 联合资信表示,如果将界定政策支持民企的权力交给地方政府,容易导致权力寻租的问题,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应当根据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由具体运作的“专业机构”进行认定。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对地方企业更加了解的优势向“专业机构”推荐符合条件的民企,承担辅助的角色。但若由地方政府设立“专业机构”,地方政府应承担界定符合条件的民企的责任。具体运作的机构自负盈亏,会在市场化条件下综合考虑提供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风险和收益,能够更好规避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信用黑名单或能避免民企的道德风险 要避免民营企业的道德风险,实施机构要加强信息披露,充分发挥专业的优势,认真研究并签署可操作、有约束力、符合商业规则的合同约定,人行和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 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存续期间,具体实施机构应按照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创设文件的相关约定,在指定公共平台持续披露相关民营企业评级报告、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等;对于政策扶持的企业,人民银行和地方政府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和帮助相关民营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要求其定期披露自身经营状况、负债变化情况等,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持续跟踪,如果发现企业存在虚假信息披露、不规范经营等情况,可以采取将其纳入信用黑名单或者其它必要的行政措施,防止受扶持企业的不道德行为。[详情]
多政策指向民企债券融资 “宽信用”实质改善企业端 本报记者 姜诗蔷 北京报道 民营企业融资要回暖了? 10月22日,央行指出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此外,央行还将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随着政策落地,“宽信用”预期进一步引爆市场。 “从上周起个税专项抵扣征求意见稿发布、金稳会召开化解金融风险专题会议等政策的密集出台表明高层态度,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利于缓解股权质押及民营企业再融资问题。目前来看政策宽信用或将强于市场预期,相关政策的落地可能会对宽信用的传导形成实质性改善,需关注信用债融资状况改观程度。”10月23日,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固收总监表示。 事实上,此前监管层早有“宽信用”信号流出,但实质落地情况被市场人士指仍动力不足。本次监管层再度出手支持,“宽信用”政策预期持续发酵。 民企融资困局待解 与监管层多方政策力挺民营企业融资相对应的是,由于今年以来市场激增的信用债违约事件,机构对民营企业产生信任危机,风险偏好下降。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今年以来共发生109起违约事件,涉及的债券余额达到1009.96亿元。其中发行人为民营企业的违约事件就有80起,占比达到73.39%,涉及的债券余额共约738.6亿元。 相应的,从今年的发行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债券亦表现出疲软。企业债和公司债方面,今年共有1289只债券发行成功,发行规模为1.26万亿,其中民营企业的发行规模仅为1573.5亿元。 “今年以来债券违约增多,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态度十分谨慎。其实企业都缺钱,我们也在多方面筹划争取。包括最近有地方政府驰援上市公司的举措相继出台,以及昨天央行提出的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我们都有关注到,也正在跟监管机构沟通中。”23日,华南某上市公司董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过,前述董秘也表示,“虽然监管层有了这么大的支持力度,但是落实还需要时间,执行过程也最为困难,金融机构还要观望。” “此次政策直接支持的仍然是具备发债条件的较大型企业,此类企业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实力,评级大多会处于AA级、AA+区间。预计接下来会有一波民企发债的小高潮,特别是已经完成发债备案或者走完发债流程的企业,此类民营企业的流动性会更好地解决,毕竟政策已经在途。”前述机构人士认为。 “如果政策能够顺利落实,对民营企业无疑是很大利好。不过经历这轮去杠杆的痛苦历程,银行也纷纷涉及到多家民营企业的违约事件中,导致在配置上更倾向于国企,这个趋势很难一下子就转变,何况目前信用债违约早已常态化。”23日,北京某私募机构信用债研究人士受访指出。 机构态度现缓和 实际上,今年7月央行亦进行窗口指导银行增配中低等级信用债,由此引发了市场对“宽信用”信号的讨论。当时,不少机构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馈,仍指出“宽信用”尚未实质传导至企业端。 “今年8月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市场看好‘宽信用’下最先受益的城投债,但是城投债‘宽信用’仍未落地。当时银行对城投平台的信用支持尚未出现可落地的操作性变化,虽然积极讨论城投的信贷支持政策,但尚未审批及对接资金。”前述公募固收总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央行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政策发布之后,不少机构对“宽信用”带来的实质性改善已经较为乐观。 “当前宽信用和宽财政政策预期继续发酵,政策聚焦减税降费及民营企业融资。需要关注宽信用政策的出台以及市场风险偏好的修复,年内关注基建反弹和制造业投资、出口、地产回落的节奏,此消彼长的叠加下或导致实际经济数据短期好于市场悲观经济预期。”申万宏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孟祥娟认为。 “公司近期多次召开会议提出接下来业务重点是接触一批民营企业,已经针对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危机做了具体的方案准备。”10月23日,沪上某商业保理公司副总经理李林(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们近期正在接触一家上市公司,这家公司今年也是因为整体市场情况导致融资吃紧,但评估后认为资质不错,所以帮助他们解决存量资产问题,利用保理工具盘活存量资产,解决债务问题。”李林表示。 在其看来,这次政策较之前会很快得到落实并传导至民营企业,因为企业面临的问题已经很突出,等不起、拖不起。 “这次政策力度很大,我们也认为这是一个合适的机会,所以在业务上加紧筹备。”李林说。(编辑:罗诺)[详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 上海财经大学量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曹啸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资本市场并不仅仅局限于股票市场,而是包含了企业债券、融资票据等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在我国国有经济相对发达、国有企业具有国家信用背书的现实条件下,民营企业天然受到更高的融资约束,那么,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议决定,对有市场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提高对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针对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由人民银行依法向专业机构提供初始资金支持,委托其按照市场化运作、防范风险原则,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条件成熟时可引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金自愿参与,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曹啸表示,要实现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目的,最关键的是要允许和鼓励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尤其是允许和鼓励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创新实现资本市场和金融中介的融合,在金融市场中凸显民营企业的价值。其次,除了融资以外,资本市场还能够通过改善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改善民营企业的信息条件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中邮证券董事总经理尚震宇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资本市场作为实体经济转型的纽带,发挥着为企业发展转型提供融资便利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功能,在民企不同发展阶段,可以通过企业债、可转债、可交换债、绿色专项债、ABS、IPO、定增并购等不同融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能为民企通过并购重组的形式实现借壳上市。 尚震宇表示,通过一级市场,民企可以用发行有价证券来筹措资金,直接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便利,此外,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二级市场交易,便于吸引投资者通过有价证券流通差价的形式,为资本市场提供资金流动性和资源优化配置,更好的服务具有价值成长性的民营企业成长。在资本市场支持民企发展的过程中,监管层应该严查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详情]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23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强调“三角形支撑框架”概念,是希望通过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疏通传导机制,让银行给予适当资金支持,促进企业良好的融资和发展,同时也对稳定资本市场提供支撑。从长远角度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通过适当放开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上市条件、推动海外优质中概股回归、构建新三板转板通道等方式增加市场供应,构建灵活的转板机制和严格的退市制度。 □本报记者 李刚 “驰援”民营企业是双赢 中国证券报:当前A股市场波动加剧,部分上市公司出现经营困难、流动性危机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邵宇:部分上市公司流动性危机和经营困难主要是两方面问题,经营困难意味着效益不好、利润率下降,所以会面临偿付危机,这是比流动性危机更深的一个层面。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流动性危机与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密切相关,在内源融资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外部资金缓解流动性危机。中国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银行信贷是融资的主要来源,社会融资占比在60%左右。但2015年以来的“去杠杆”,银行信贷开始收紧。 对于当前上市公司经营困难的问题,需要去观察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些新的宏观经济状况。一是中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时期,传统动能正在向新的动能转换,这个过渡期的特征是“三期叠加”,必然会出现一些“脱节”的状况,传统业务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新的创新型业务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孵化,整体盈利能力就会出现下降。 二是外部环境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全球化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我国外贸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中国证券报: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国资股权受让案例明显增多,能够获得国资“驰援”的上市公司,主要具有哪些特征?这种股权受让向市场传递了哪些信号? 邵宇:在资本市场上,兼并重组和股权转让本是“家常便饭”。地方国资“驰援”民营上市公司,不能因为所有权性质的差异而区别对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在平衡稳增长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各项任务中,再加上2018年以来的外贸不确定因素增加的风险,实体经济确实面临诸多挑战,民营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民营企业感受颇深。因为在出口产品结构中,民营企业几乎占到半壁江山。 由于上游产品价格上升,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年的利润增长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债务杠杆也有所下降。因此,在民营企业出现流动性和偿付危机时,国有企业“驰援”民营企业,是符合民营企业本身的需要的。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上有不同的分工,所以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驰援”民营企业,也符合国有企业自身的需要。 从具体案例和公司发布的公告来看,受国资青睐的民营企业,要么是处于同一产业链之中,从而属于纵向一体化的投资,要么是代表未来新经济的代表性行业,从而属于战略投资范畴,是传统企业战略转型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些案例是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未来发展前景有信心,认为其可以带来较高的股权回报率。 近期高层多次提到基本经济制度和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认为国资“驰援”民企并不构成“国进民退”的证据。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华尔街的几大投行也都被国有化,这被认为是非常时期的纾困行为,等到一切恢复常态,国资仍会寻找时机退出。 股权质押应避免陷入恶性循环 中国证券报:地方国资在接手部分民企上市公司股权后,对公司中长期发展主要有哪些影响? 邵宇:众所周知,中国的金融结构以银行为主,信贷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而银行业里面,又是一个准寡头型的结构,虽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在增加,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各方面的占比都有显著优势,城商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力量薄弱,民营银行尚且处在起步阶段。银行业为主的金融结构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银行结构,决定了国企和大型企业在融资方面有天然优势,银行给国企和制造型企业提供贷款,虽然有政府信用背书的考虑,但本身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中小金融机构和民营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他们也倾向于选择大客户。因此,对于民企而言,国资入股能够提高其自身的信用水平,增强其融资能力,是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解决发债难的问题的可行渠道。一旦国资退出的条件也成熟了,但是退出与否的考虑,仍然要从企业自身长远发展角度出发。 中国证券报: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而言,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股权质押?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从哪些方面完善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 邵宇:从数据来看,截至10月下旬,质押股票市值达到4.5万亿元。沪深两市共质押6372.51亿股,占总股本的10%左右,两市仅69股未涉及股票质押,148股质押比例超50%,这两个数据均位于历史高位。 相比定向增发、股权转让、融资融券等方式,股权质押最大的优势在于,不会稀释或者降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不会影响企业的股权架构,所有权仍属股东,所以对企业稳定发展较为有利。而且相比银行的间接融资来说,质押的资金成本也比较低。 但是,企业还需要思考的是,股权质押所获资金是否能够带来超额收益;在做股权质押时,资本市场的行情如何等等情况。因此,在进行股权质押时,企业自身要设置比金融机构更加保守的“止损线”或“平仓线”,避免陷入恶性循环。 对于银行业而言,在做好股权质押风险管理方面,首先,在筛选质押标的方面应严格控制,而非在盈利动机的驱动下来者不拒;其次,在质押标的出现问题时,应及时跟上市公司沟通。一旦跌破平仓线,首选方式是协议转让,引进战略投资者,而非在二级市场出货。 疏通传导机制 促进企业融资发展 中国证券报:在推出短期应对措施的同时,当前资本市场在构建服务上市公司的完备体系方面,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完善? 邵宇:我认为,当前应完善股权质押工作,以稳定短期金融市场波动;继续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基本制度改革;鼓励长期资金入市;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继续推动资本市场开放,引入海外机构投资者等。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手段,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改善资本结构,化解企业经营风险,都是在服务企业。 同时,从长远角度看,可以通过适当放开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上市条件、推动海外优质中概股回归、构建新三板转板通道等方式增加市场供应,构建灵活的转板机制和严格的退市制度,进而稳步推进IPO注册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层次”将体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以品种为轴,股票、债券、衍生品、结构化产品并重;纵向以交易方式为径,交易所、银行间市场、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和柜台市场鼎立,这一横一纵支撑起资本市场大舞台。 对于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而言,同时具备融资和投资功能才能有效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因此,投资者也是监管层重点关注的对象。除此之外,应加快证券法的修订进程,推动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惩内幕交易和价格操纵,提高违法犯罪成本。 中国证券报: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有关方面首次提出“三角形支撑框架”概念,这对市场会产生哪些影响? 邵宇:“三角形支撑框架”是指货币政策流动性充裕支持企业,企业发展了业绩向好,股价上升给到投资者回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过,上述良性循环面临一些因素制约。因为部分民企难以得到资金支持,那么资金释放就很难发挥作用,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另外,市场表现除受流动性影响,还与市场风险偏好有关,如果实体企业没有活力,经济没有起色,那么释放的流动性也不会到资本市场。现在社会融资基本回到银行信贷为主,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有待完善。现在强调三者的关系,也是希望通过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疏通传导机制,让银行给予企业适当资金支持,促进企业良好的融资和发展,同时也对稳定资本市场提供支撑。再进一步,完善的资本市场也能丰富企业融资途径,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我认为,在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上,要给予企业充分支持和信任,尤其是民企。大多数金融机构行为都是顺周期的,因此监管要逆周期调节,对银行的风险权重进行优化,促使商业银行更敢于向企业投放流动性。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支持民企的氛围。 对于货币政策如何平衡好稳增长与去杠杆、强监管的关系,核心在于流动性要补充到特定领域,比如民企、创新型企业,这就涉及到监管如何引导的问题。 发展直接融资,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主要抓手,资本市场枢纽正是这个含义,只有直接融资给企业,企业治理规范,业绩增长,再通过业绩增长和红利回报长期价值投资者,才能促进企业、产业、创新、投资良性可持续发展。[详情]
11月份以来,已有多家民企上市公司通过增资、出让债权、接受战略入股等方式逐步走出困局,银行也积极与上市公司签订《银企合作意向协议》解决融资难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伴随部分公司股价逐渐跌至估值底部,市场化资本积极抢筹被此前股市下跌“误伤”的企业。11月8日,A股出现两起举牌上市公司案例,而10月份并无举牌事件。分析人士指出,多路资金驰援,有助于上市公司走出低谷,改善企业治理,有利于价值的中长期提升。 各方积极纾困 10月份以来,针对民营企业股权质押、债务风险、融资难等问题的政策政策密集发布,中央和地方政府、国有资本及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纷纷参与其中。 在北京、深圳、成都、杭州、珠海、中山等地出台的纾困救助方案中,计划总金额超过1000亿元。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通知,计划出资设立千亿元资管计划,纾困股权质押。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的纾困资金总规模已超2000亿元。 伴随纾困资金逐步到位,民企“脱困”步入加速通道。11月以来,多家民企上市公司通过增资、出让债权、接受战略入股等方式逐步走出困局。例如,康得新11月7日公告称,控股股东康得集团与张家港城投、东吴证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张家港城投及东吴证券作为战略投资者,拟出资27亿人民币通过承接债权的方式或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帮助大股东康得集团。 银行也积极与上市企业展开合作,解决民企融资难问题。近一个月来以来,已有5家上市公司与银行签订《银企合作意向协议》。例如,大北农与华夏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加强投融资合作,后者拟为前者提供合作额度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的融资服务。 举牌再现 伴随部分企业逐渐跌至估值底部,市场化资本积极抢筹被此前股市下跌“误伤”的企业。今年8月以来,二级市场举牌案例寥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8月、9月均只发生了两起举牌事件,10月没有一起举牌事件。11月8日发生两起举牌事件,分别为新丝路进取一号投资合伙企业举牌珠海中富和上海垚阔举牌*ST尤夫。 珠海中富11月8日公告称,新丝路进取一号在10月17日至11月7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增持公司6428.52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增持目的系看好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及其潜在价值。珠海控股股东捷安德实业正陷入破产、拍卖资产困境。今年8月,捷安德实业由于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资不抵债,被法院裁定破产。根据最新披露,捷安德实业名下持有珠海中富股份通过公开竞价被国青公司竞得。 另一被举牌上市企业*ST尤夫也陷入股权质押的泥淖。*ST尤夫11月8日公告,截至11月7日收盘,上海垚阔以自有资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份达到199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上海垚阔的发起人包括泰州市金太阳能源有限公司、中融信托、上海翼客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其成立目的是帮助上市公司恢复经营,并通过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获取未来收益。 新富资本研究中心分析人士指出,两次举牌集中出现在11月份,从侧面反映了市场对当前监管导向的理解,即鼓励并购重组,未来类似举牌行为还可能持续出现。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不高的中小盘股、出现短期流动性问题的公司更容易受资本青睐。 公司“换血”提质 联讯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朱俊春指出,资本驰援上市公司的原则是支持有前景、有技术、有市场但受资本市场波动和股权质押影响,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优质上市公司。随着参与纾困队伍的不断壮大,预计受救助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两个群体:一是拥有核心技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战略新兴产业;二是在细分行业中具有一定地位,具有较强盈利能力但短期现金流紧张的民营优质企业。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上市公司估值出现明显分化,虽有些公司价格仍被高估,但不少公司股价经过连续下跌,已经处于低位。此外,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的数量和规模都有明显增长,未来回购的力度还将持续。“股份回购有利于维护股价稳定和中长期上涨,相信外部资本会选择一些处于价格底部的企业。” 新富资本研究中心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比例远超去年,说明从产业资本的角度来看,很多上市公司价值到了低谷,具备投资价值,未来还会出现更多举牌案例。 朱俊春指出,不断有资本“组团”驰援上市公司,有助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降低经济去杠杆过程中的阵痛。微观层面,这一方面帮助上市公司缓解流动性压力,保障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地方政府、国企、金融机构等多元资本,有效改善公司治理问题,“换血”提质,利于公司价值的中长期提升。对各路资本而言,入主受困短期流动性问题的上市公司,同样意味着投资渠道的拓宽和投资标的的增加。 “债权方面的援助如债权承接、借款支持等方式,能够缓解今年民营资本融资困境;股权方面的援助如国资战略入股,不仅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可能也有不小的助力。”朱俊春表示。[详情]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一行两会、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等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细则,力求“几家抬”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口,11月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为各项政策的落定增加了砝码。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大金融支持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决定开展专项行动,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部署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这些政策条条对症下药,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目前融资困局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融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金融机构缺乏放贷的动力,账期长,被上游政府部门、国有大企业拖欠账款,因缺乏有效的担保而被各种融资渠道拒之门外等问题。并且,通过量化指标来确保政策的落地,对一些具体工作也给出了时间表。 具体部署围绕三方面展开: 一、加大金融支持环节力度,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1、拓宽融资渠道。将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担保品范围,从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扩至1000万元。从大型企业授信规模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增加小微企业贷款。创新融资工具,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支持更多小微企业开展股权、债券融资。 2、要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解决不愿贷、不敢贷问题。明确授信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引导金融机构适当下放授信审批权限,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与内部考核、薪酬等挂钩。对小微企业贷款基数大、占比高的金融机构,给予监管正向激励。 3、要力争主要商业银行四季度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比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整治不合理抽贷断贷,清理融资不必要环节和附加费用,严肃查处存贷挂钩等行为。同时采取措施做好信贷风险防范。 二、开展专项行动,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 根据会议,此次专项行动的主要目标是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具体将由国办牵头督办,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审计部门要介入。 1、凡有此类问题的都要建立台账,对欠款“限时清零”。 2、严重拖欠的要列入失信“黑名单”,严厉惩戒问责。 3、对地方、部门拖欠不还的,中央财政要采取扣转其在国库存款或相应减少转移支付等措施清欠。 4、大力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大幅提升商业债务违约成本,严禁发生新的欠款。清欠情况明年春节前向国务院报告。 三、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 1、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要以支农支小融资担保为主业,重点支持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 2、降低融资成本。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担保费率不高于省级机构费率水平。中央财政对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担保费率等成效明显的地方给予奖补。 3、实行风险分担,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责任比例原则上均不低于20%,银行不得因此减少实际放款数额。 4、鼓励各地对支农支小担保业务占比高、增长快的机构给予风险补偿,探索建立以财政出资为主的多元化资金补充机制,确保政府性融资担保可持续经营。 第一财经记者 徐燕燕[详情]
新浪财经讯 11月9日消息,中国央行营管部(下称“央行营管部”)联合北京银保监会筹备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下称“北京证监局”)和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称“北京金融局”)召开“北京地区民营企业融资座谈会”,介绍金融部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听取民营企业融资服务需求。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中信建投证券公司等北京地区10家银行和证券公司代表参会,并共同发出倡议,支持民营企业多渠道融资。10余家民营企业代表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央行营管部、北京银保监局筹备组、北京证监局、北京金融局负责同志先后讲话,从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债券和股权融资支持、政策性融资担保等多个方面,介绍了近期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东兴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代表围绕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和产品创新情况发言。博晖创新、石基信息、海兰信等民营上市公司代表反映了融资现状、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关建议。 今年以来,受多种内外部因素影响,民营企业经营出现了一些困难,风险暴露增多,导致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偏好下降,民企融资难度上升。针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北京地区民营企业融资情况总体好于全国,但融资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关风险依然需要高度关注、及时解决。 针对相关问题,央行营管部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增强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无论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小型银行,对于符合条件的再贷款、再贴现申请,均即时受理,加快办理,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积极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相关政策,力推首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尽快发行,同步梳理第二批符合条件的民企名单。积极参与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相关工作。 座谈会上,10家银行和证券公司代表向北京金融同业发出倡议: 一是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对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不抽贷、不断贷。 二是将政策优惠传导至民营企业,切实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积极参与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相关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 四是加强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积极参与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相关工作,妥善应对部分控股股东股票质押比例较高的民营上市公司面临的平仓风险。 五是优化民营企业金融生态环境,培育有效融资需求。 此次座谈会是“北京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前期央行营管部联合相关部门通过印发专项实施意见、组织专题会展、召开工作推进会、编辑专题会刊等多种方式,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形成了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金融生态和社会环境。[详情]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大北农公告,与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民生银行、中关村融资担保公司签署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意向合作协议》。协议将进一步改善融资现状,促进公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详情]
央行详解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规模多大?哪些民企可以用? 在央行明确提出创设新型工具——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为民企融资保驾护航后,这一新工具将如何运作、大概能形成多大资金,哪些民企可以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在10月26日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一一给出了答案。 在具体运作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是由央行通过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担保增信等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但是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其中投资人在购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时候,相当于在购买债券的同时,购买了一份违约保险。 10月22日央行披露,经国务院批准,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人民银行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经济运行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就是一些民营企业出现了违约事件,金融市场和部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风险的偏好有所下降,而且这种风险偏好的下降,在金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定的“羊群效应”,一些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遇到了融资困难。这样的一种情况单纯依靠市场力量进行自我校正,短期内可能很难产生效果,所以有必要对金融市场的非理性预期和行为进行引导。”潘功胜表示,之所以选择债券市场为突破口,是因为其具有公开、透明、传导效力高的特征,定价非常市场化,它对其他金融市场预期的引导能力也比较强。 在实施机构的选择上,潘功胜表示,初期选择的专业机构是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研究选择其他的专业机构参与这个计划,同时鼓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信用增进公司等商业机构,基于商业原则开展类似的业务。 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专业债券信用增进机构,2009年在央行指导下成立,旨在为中小企业及低信用级别企业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信用增进服务,进行债券市场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市场信用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建设的信用增进服务产品。 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大概能够形成多大的规模? “如果初期提供的初始资金大概是100亿,它有一个杠杆比例,假如说按照1:8的比例测算的话,它可能会形成800亿规模。此外,不光是中债增信自己在做,中债增信会和其他市场机构,包括债券主承销商、地方商业银行、地方增信公司、保险公司等等会组成产品发行的联合体。我们假定其他主体也按照这个比例,提供800亿规模的话,可能就会形成1600亿的规模,这是一个初步的估算。我们也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也就是说,我们会观察和评估这个规模对于目前民营企业融资氛围的改善效果,以决定会不会再进一步扩大规模。”潘功胜表示。 央行同时明确,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工具将完全按照市场化的运作,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 “设立这个工具主要是带动整个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融资氛围的一种改善,所以这个工作支持的目标和重点,就是要支持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但是有市场、有发展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这样民营企业,但是在主体的运作上,是完全市场化的。” 潘功胜表示,债务融资工具在企业选择上是有一定的目标取向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支持那些流动性暂时遇到困难,但是企业是有市场的、有发展前景的,而且它的技术能力也比较强。具体企业是由参与的专业机构,比如说中债增信、商业银行或者地方的信用增信公司等,来评估给哪些企业发类似的产品。 “当然一些国家产业政策限制行业的企业,一般来说是不能纳入这样的清单中的。”潘功胜表示。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在发布会上不忘提醒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自身也要提高自身素质、专业化水平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有的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确实非常弱、经营的稳定性也比较差。过去有的民营企业融资可能也太容易,扩张也有过快的一面,所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政府、金融系统和企业本身共同努力。”纪志宏表示。[详情]
据中国网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介绍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字实录如下: 袭艳春: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本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金融稳定局局长周学东先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先生;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先生。下面就先请潘功胜先生作介绍。 潘功胜:各位记者朋友大家早上好!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发展。10月22日,国务院研究部署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今天这个吹风会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国务院决定的最新政策进行解读和宣传。 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出现了经营和融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国务院多次进行了专题研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10月22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有市场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再贷款、再贴现的支持力度,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的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促进民营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是推动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这也是我们今天解读的一项政策的重点。通过信用风险缓释,为部分债券发行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增信支持,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发展。 二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经四次实施定向降准,最近的一次是10月15日,释放了7500亿的增量资金,主要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两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的额度一共是3000亿元,其中最近的一次是10月22号;再一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的额度1500亿,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 三是注重银行的内部传导,督促银行完善内部制度安排,激发各级行和各级员工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积极性。除人民银行之外,有关部门也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出台了减税降费、融资担保、监测考核、简政放权、支持创新、优化信用体系建设等多项政策措施,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发展。 总体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取得了积极进展。到9月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8.1%,比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速高约5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普惠口径的小微贷款增加约9600亿元,增量相当于去年全年的1.6倍。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发挥债券、信贷、股权等多渠道的融资功能,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一是发挥债券市场的引领作用。运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做好信用增进服务,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带动民营企业整体融资氛围的改善。 二是稳定银行的信贷支持。督促银行落实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加大对银行贷款投放的监测考核和督察检查力度。对于经营良好、暂遇流动性困难的企业,要求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断贷。 三是继续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鼓励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工作。鼓励地方积极创新扶持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鼓励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审慎经营、规范经营、依法经营,建立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制度,提高专业化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高对经营资源的吸附能力。 在此借今天机会代表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媒体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于我们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袭艳春:谢谢潘功胜先生的介绍,下面我们开始答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的问题是今天要以债券市场为突破口,通过设立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缓解企业融资难,请潘行长具体介绍一下这个政策。另外,对政策创新的主要考虑是什么?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潘功胜:大家对于我刚才在开场白中所讲到的,当前我国经济总体的运行状况应该是平稳的,总体上保持一个平稳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经济运行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就是一些民营企业出现了违约事件,金融市场和部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风险的偏好有所下降,而且这种风险偏好的下降,在金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定的“羊群效应”,一些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遇到了融资困难。这样的一种情况单纯依靠市场力量进行自我校正,短期内可能很难产生效果,所以有必要对金融市场的非理性预期和行为进行引导,这是我们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第一个考虑。 第二个考虑,矫正市场的“羊群效应”和一些非理性行为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大家很清楚,债券市场具有公开、透明、传导效力高的特征,定价非常市场化,它对其他金融市场预期的引导能力也比较强。所以选择债券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对于改善市场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积极意义。选择这样一个突破口,有助于改善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偏好和融资氛围,阻断或者是弱化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出现的“羊群效应”和非理性行为,所以它也是带动修复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信贷融资等等其他的融资渠道的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以上就是10月22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的背景和为什么从债券市场入手的一种考虑,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周局长您好,资管新规出台已有近半年时间,近期银保监会、证监会又分别发布了银行理财、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的配套细则。目前看这些政策效果如何,下一步将推动哪些工作?谢谢。 周学东:谢谢记者的提问。资管新规是4月底时推出的,大家都知道,治理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资管新规是一个关键措施,近期相关部门又陆续制定了配套细则。9月底,银保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管理办法,最近又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0月22日,证监会也发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和运作规定。央行在7月20日出台了资管新规的执行通知,就过渡期内资管业务的相关政策安排作出了规定,引导金融机构有序转型。 政策出台以来,治理影子银行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大家看到,过去比较显著的资金空转、以钱炒钱、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增长过快等乱象得到了遏制,这是我们的政策初衷,站在今天看,初衷依然没有改变,治理影子银行的决心和大方向没有改变。但是在过渡期内,我们也适时做出一些微调,使得节奏和力度有所调整,使得金融机构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从8月底的数据看,资管规模出现了一个稳中有降的特点,但总体平稳,未出现断崖式的下降。银行表外非保本理财余额22.3万亿元,比资管新规出台前下降了2.1%;资金信托余额约20万亿元,比新规出台前下降7.7%;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余额24.8万亿元,较新规出台前下降10.9%,而一直运作相对规范的公募基金,余额较新规出台前增长8.9%。总体来看,政策出台后,过去资管业务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控制,同时也没有出现断崖式下降。 下一步,将继续把握稳妥推进的思路,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鼓励金融机构按照资管新规和配套细则的要求,加快发行符合资管新规的新产品,同时坚持打破刚性兑付、净值化管理、限制期限错配、不搞层层嵌套等原则,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资管市场会实现更加健康的发展,谢谢。 潘功胜:刚才周局长对这个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我认为,压缩影子银行规模和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方向是正确的,同时会在实施过程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经济日报记者:我想问一下潘行长,在人民银行推出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后,市场比较关注这个工具具体怎么运作,能否请潘行长仔细为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潘功胜:谢谢,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这个概念对很多同志来说比较陌生一点,但是相关产品在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存续了很多年了。 这个工具就像前几天人民银行对外发布的简短的新闻中所报道的,在具体运作上是由央行通过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担保增信等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但是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其中投资人在购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时候,相当于在购买债券的同时,购买了一份违约保险,这是第一点关于这个工具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含义,我想给大家介绍的。 在运作上,支持工具是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和运作,我们初期选择的专业机构是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什么在这个项目的起始之初选择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这家公司是目前在中国是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份额最大的一家机构,而且这个公司已经成立了十年了,它在债券市场信用增进和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具有较强的信用风险识别管理和控制能力,这是我们为什么在项目起始之初选用这家公司的考虑。 除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之外,我们也在研究选择其他的专业机构参与这个计划,同时我们也会鼓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信用增进公司等商业机构,基于商业原则开展类似的业务,这是想给大家报告的第二点。 第三点,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工具完全按照市场化的运作,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完全实施市场化运作,实施风险管理。刚才我给大家报告的,设立这个工具主要是带动整个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融资氛围的一种改善,所以这个工作支持的目标和重点,就是要支持我刚才讲的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但是有市场、有发展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这样民营企业,这是对这个政策目标的一个要求,但是在主体的运作上,是完全市场化的,所以我们也实施了严格的管理。 在这点上我们有这么几个要点:第一,对于参与工具的各方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安排和风险共担机制。 第二,要发挥债券市场的主承销商作用。一般是商业银行比较多,还包括地方信用增进机构,这些机构会按照商业原则组成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联合发行体,也不是中债增进一家来做。 在少数情况下,有可能需要发债主体提供必要的抵押和担保,同时我们也会和地方政府合作,发挥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监督作用,这是第二个在风险控制方面的要点。 第三,就是这些实施机构,比如中债增信,在选择企业方面是完全市场化的。在企业有意愿的基础上,由专业机构评估是否给企业发行这样的产品,这是完全由实施机构,比如中债增信或其他的商业机构自主决定的。支持工具不确定企业名单,这是第三个要点。 第四,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价格形成是完全市场化的,产品的发行要通过公开路演、簿记建档等市场化过程确定它的发行价格,所以价格的形成是完全市场化的。 第五,实施机构,比如说中债增信这样的机构,会基于大数定率,就像保险公司一样,对债券发行人的违约概率进行严格精算,再结合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可能的定价区间,通过风险收益模型来测算损益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对企业发债提供支持。 以上,我给大家介绍了具体的操作,我们是完全基于市场化方式去操作,并管理它的风险,所以我们认为这个风险是可控的。 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我想请问央行有没有估计过目前现有的规模的工具可以覆盖多大范围、多少规模的一个民营企业的债券。因为人民币有一些贬值的压力,今天早上下行也是比较明显,所以想问一下我们怎么看近期人民币的走势,有一些市场人士觉得可能对美元7是一个关键的点位,您怎么回应这种看法?谢谢。 潘功胜:谢谢你的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就是支持工具大概能够形成多大的规模?如果初期提供的初始资金大概是一百亿,它有一个杠杆比例,假如说按照1:8的比例测算的话,它可能会形成八百亿规模。此外,我刚才说的也不光是中债增信自己在做,中债增信会和其他市场机构,包括债券主承销商、地方商业银行、地方增信公司、保险公司等等会组成产品发行的联合体。我们假定其他主体也按照这个比例,提供八百亿规模的话,可能就会形成1600亿的规模,这是一个初步的估算。我们也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也就是说,我们会观察和评估这个规模对于目前民营企业融资氛围的改善效果,以决定会不会再进一步扩大规模。这是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 关于第二个问题,实际上第二个问题不是我们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我是外汇局局长,问到这个问题我想也有必要在这里讲几句,这个问题我想讲这么几个观点: 第一,近期的人民币汇率变化主要是对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的一个反映,大家知道,今年以来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元走强,新兴经济体出现金融动荡,加上贸易摩擦对市场情绪造成了一定的扰动,所以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美联储今年已经连续加息了三次,美元指数今年以来差不多上涨了5%,新兴市场的货币指数下降了11%,人民币有所贬值主要是国际金融市场美元加息、美元指数增强、国际金融市场扰动以及贸易摩擦等形成这样一个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人民币在新兴市场货币中表现还是总体稳健的,我们可以做一些比较。今年以来受外部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很多新兴经济体货币是大幅贬值的。我刚才报告的美元指数升了5%,新兴经济体货币指数下降了11%,欧元下降了4.9%,英镑下降了4.6%,还有很多新兴经济体货币贬的很厉害,新兴经济体平均的货币指数都下降了11%。人民币从年初到现在下降了5.9%,这样横向比较一下,人民币无论是和新兴经济体货币进行比较,还是和其他发达经济体货币进行比较,应该说它有贬值,但还是比较稳定的货币。从10月份来看,美元指数10月份以来到昨天上升了1.6%,欧元跌了1.7%,英镑跌了1%,人民币中间价到昨天是跌了1%。大家可以横向比,无论和发达经济体货币比较,还是和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进行比较,人民币有所贬值,但仍然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货币。 第三点我想说的是,人民银行也积极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稳定预期,比如说我们在不断地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机制,保持汇率的弹性;同时我们也针对外汇市场顺周期的行为,已经并将继续积极采取宏观审慎政策等措施来稳定外汇市场预期。 第四,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不会搞竞争性贬值,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的扰动,这个观点人民银行已经重申了很多次了,我今天在这儿再重申一次。 第五个观点,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稳健,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财政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今年国际收支也是大体平衡,昨天外汇局已经发布了相应的数据,外汇储备充足。这些因素为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提供一个基本面的支撑。 同时,近些年来,在应对汇率和外汇市场波动的过程中,人民银行、外汇局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政策工具,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那些试图做空人民币的势力,几年之前我们都交过手,彼此也非常熟悉,我想我们应该都记忆犹新。 我刚才讲了五个方面的观点,总结一下,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想问潘行长近一段时间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深化小微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想问潘行长,评价或者介绍一下从目前来看之前出台的政策的效果怎么样,对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的效果怎么样。下一步政策的发力点会在哪里?谢谢。 潘功胜: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和相关部门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几家抬”思路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 比如说我们实施定向降准,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中长期的资金,我们今年以来已经四次降准,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的额度,今年已经做了两次,第一次是1500亿,10月22号又增加了1500亿,同时我们将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债券、贷款纳入到央行合格担保品的范围,并在人民银行宏观审慎评估的框架中增加了对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的评估的参数。 银保监会也强化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贷款投放的监督监测和考核,财税部门今年也出台了向金融机构发放小微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的政策,这是非常大的一项政策,同时财政部也成立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主要服务的对象是民营和小微企业。 同时强调督促商业银行疏通内部传导的机制,在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呈现出一定的边际改善,反映在数据上,贷款投放稳步提升,9月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8%,各项贷款增长13%,它比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长速度高出约5个百分点。贷款支持面也持续地扩大,授信的小微户数比上年末增长了23%,总体贷款利率有所下行。 中央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下一步关键是怎么样将这些政策真正地落实到位,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疏通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机制,来用好、落实好这样一揽子政策,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比如我们要发挥这些政策的合力,金融、财税这些政策“几家抬”,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层层压实责任,建立长效的融资机制安排。 第二,夯实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督促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内部资源,优化内部安排,包括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与员工收入分配的关系,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内部经济资本的安排、尽职免责、内部的信贷授权等等,打通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因为商业银行是中央的相关政策和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接触的一个界面,所以它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们推动政府部门优化地方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小微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南华早报记者: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今年以来其实央行也有很多的支持银行对民企还有中小微的融资的一些措施,但是还没有完全解决民企、中小微他们融资的一些困难,尽管有央行的支持和引导也是有很多商业银行不愿意对民企贷款,我想问一下央行对于这个说法有什么意见?就是民企没有办法从商业银行得到融资,尽管央行也有支持这方面的发展。 第二个问题是有很多分析说中美贸易摩擦对于中国的金融系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请问央行在现在有没有看到这方面的风险有增加?谢谢。 潘功胜: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对于小微企业融资来说,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我们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今年在这个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怎么样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很关键。比如我们刚才讲的,如何改善民营企业违约风险有所上升、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风险偏好下降的氛围,我们从债券市场入手设置了新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这只是其中的一项而已。 同时这里面一个很关键的就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我们国家出台的一些对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的一些支持政策,需要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去传导。这就是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政策安排对于传导的效力和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我刚才所说的,因为商业银行的基层行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接触的界面,怎样使这些基层行有更多动力和积极性去做这些事情,所以它内部的一些制度安排是很重要的,比如说绩效考核,每一个金融机构都有绩效考核,这个考核和员工的收入、基层行收入是什么关系,它的内部资金的转移定价是怎么安排的,内部经济资本分配是怎么安排的,还有是不是只要做到尽职就可以免责,这些制度安排会影响基层银行和员工愿不愿意去做这个事情。 第二个就是内部的信贷资源配置,内部授权、信贷授权和审批是怎么安排的,能不能使基层行和基层的客户经理有权利做这样的事情。再比如说在技术安排上,银行在民营、小微企业方面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上与一些国企、房地产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传统客户是有很大差别的。因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数量大、面很广,所以怎样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商业银行怎样提高客户获取能力、风险评估能力和信贷投放效率是个技术性的问题,还需要在这些方面做些改善、探索,使基层行和基层的员工会“贷”。 应该说,中国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探索,也有很多经验,怎样使这些方法的运用更加规模化和专业化,同时能够很好地控制住风险,保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能够可持续,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仅把目光聚焦在当前的问题上,还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模式。这是回答你问题的内容。 纪志宏:关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稍微补充一句,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自身也要提高自身素质、专业化水平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有的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确实非常弱、经营的稳定性也比较差。刚才潘行长也讲到,过去有的民营企业融资可能也太容易,扩张也有过快的一面,所以我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政府、金融系统和企业本身共同努力。 潘功胜:刚才纪司长补充的这一点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开场白里讲到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要审慎经营、规范经营、依法经营,要建立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报告制度,提高专业化能力和水平,提高对金融资源的吸引能力。 我昨天在民生银行的一个会议上,也讲到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同时也需要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双向发力。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讲到中美贸易摩擦。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宽泛,我还是聚焦在我自己的领域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对外汇市场来说,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对外汇市场和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是总体可控的。我们可以用“六个稳定”来概括。一是我国外贸增长依然稳定,海关已经发布了数据,前三季度按人民币计价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9%。第二是利用外资依然稳定,联合国贸发会议最近发了一份报告,2018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同比下降41%,但我国吸引外资规模同比增长6%,这是第二个稳。第三个稳就是企业跨境融资依然稳定,9月末的数据还没有发布,6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较3月末增长1.5%,而且,外债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今年通过债券市场投资中国国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的资金流入是非常多的。第四个稳定就是企业对外投资依然稳定,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了一个理性和有序的发展局面,今年前9个月,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是同比增长5.1%。第五个稳定是个人购汇依然稳定,这个大家可能与2015年、2016年那个时候有一个明显的比较,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个人购汇规模同比下降7%。第六个稳定就是人民币汇率在新兴市场货币中的表现依然稳定。关于中美贸易摩擦在外汇市场和跨境资本流动方面的影响,我用以上“六个稳定”来概括。昨天外汇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也给大家就这些内容做了解读。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明显上升,包括贸易摩擦、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走强、新兴市场风险上升等等,这些都给全球经济、国际贸易以及金融市场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也是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比如说IMF,都普遍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国际收支依然保持自主平衡,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对于外部金融市场变化、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所产生的一些影响,我们会继续加强监测、深入评估、积极应对,谢谢。 袭艳春:最后一个提问。 中新社记者:我的问题可能又要回到民企债券融资工具上,刚才潘行长提到民企的违约率确实是在上升的,我们债券融资工具的盘子资金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盘子下,虽然采取市场化运作,支持哪些民企、不支持哪些民企,是不是有一定标准一定的红线规定呢?谢谢。 潘功胜:首先债务融资工具在企业选择上是有一定的目标取向的,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支持那些流动性暂时遇到困难,但是企业是有市场的、有发展前景的,而且它的技术能力也比较强。至于说是哪些企业?具体是由参与的专业机构,比如说中债增信、商业银行或者地方的信用增信公司等,来评估给哪些企业发类似的产品。当然一些国家产业政策限制行业的企业,一般来说是不能纳入这样的清单中的 而且这里面也有一个价格和风险的关系问题。比如说我们已经发了三单产品,媒体也有报道。大家可能很清楚,每个企业的费率不太一样,也就是说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价格不太一样,稍微比较好一点的企业的费率是0.4%,也有的企业是1.6%。在企业的选择上完全由实施机构自己去评估、自主去选择,同时在选择中也会匹配它的价格和风险。 袭艳春:再次感谢几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今天的吹风会到此结束。[详情]
新浪财经讯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同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将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务融资。 根据央行的定义,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目前来看,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央行均没有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支持工具的实施机构、具体如何实施以及符合条件的民企作详细规定。但是到底哪些企业算有技术竞争力的民企呢?民企道德风险如何规避?对此,新浪财经专访联合资信,得到如下答案。 哪些民企能得到支持 联合资信认为,此次发布的政策在细节上虽然不是特别清晰,但是对政策支持民企的范围有基本的认定。国务院常务会议提的是“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央行是“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加上从中债增信新创设的民企债券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可以推测,行业龙头、地区龙头、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具有先进技术、成长性较好、符合国家产业支持和鼓励范围的。 但是因宏观经济、市场流动性不利影响而出现短期流动性困难的民营企业,符合此次政策重点支持的企业,长期盈利状况较差、自身经营管理不善以及过剩产能等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民营企业不符合此次政策的支持对象。 权利交给地方政府 容易导致权利寻租 联合资信表示,如果将界定政策支持民企的权力交给地方政府,容易导致权力寻租的问题,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应当根据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由具体运作的“专业机构”进行认定。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对地方企业更加了解的优势向“专业机构”推荐符合条件的民企,承担辅助的角色。但若由地方政府设立“专业机构”,地方政府应承担界定符合条件的民企的责任。具体运作的机构自负盈亏,会在市场化条件下综合考虑提供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风险和收益,能够更好规避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信用黑名单或能避免民企的道德风险 要避免民营企业的道德风险,实施机构要加强信息披露,充分发挥专业的优势,认真研究并签署可操作、有约束力、符合商业规则的合同约定,人行和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 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存续期间,具体实施机构应按照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创设文件的相关约定,在指定公共平台持续披露相关民营企业评级报告、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等;对于政策扶持的企业,人民银行和地方政府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和帮助相关民营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要求其定期披露自身经营状况、负债变化情况等,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持续跟踪,如果发现企业存在虚假信息披露、不规范经营等情况,可以采取将其纳入信用黑名单或者其它必要的行政措施,防止受扶持企业的不道德行为。[详情]
多政策指向民企债券融资 “宽信用”实质改善企业端 本报记者 姜诗蔷 北京报道 民营企业融资要回暖了? 10月22日,央行指出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此外,央行还将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随着政策落地,“宽信用”预期进一步引爆市场。 “从上周起个税专项抵扣征求意见稿发布、金稳会召开化解金融风险专题会议等政策的密集出台表明高层态度,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利于缓解股权质押及民营企业再融资问题。目前来看政策宽信用或将强于市场预期,相关政策的落地可能会对宽信用的传导形成实质性改善,需关注信用债融资状况改观程度。”10月23日,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固收总监表示。 事实上,此前监管层早有“宽信用”信号流出,但实质落地情况被市场人士指仍动力不足。本次监管层再度出手支持,“宽信用”政策预期持续发酵。 民企融资困局待解 与监管层多方政策力挺民营企业融资相对应的是,由于今年以来市场激增的信用债违约事件,机构对民营企业产生信任危机,风险偏好下降。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今年以来共发生109起违约事件,涉及的债券余额达到1009.96亿元。其中发行人为民营企业的违约事件就有80起,占比达到73.39%,涉及的债券余额共约738.6亿元。 相应的,从今年的发行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债券亦表现出疲软。企业债和公司债方面,今年共有1289只债券发行成功,发行规模为1.26万亿,其中民营企业的发行规模仅为1573.5亿元。 “今年以来债券违约增多,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态度十分谨慎。其实企业都缺钱,我们也在多方面筹划争取。包括最近有地方政府驰援上市公司的举措相继出台,以及昨天央行提出的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我们都有关注到,也正在跟监管机构沟通中。”23日,华南某上市公司董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过,前述董秘也表示,“虽然监管层有了这么大的支持力度,但是落实还需要时间,执行过程也最为困难,金融机构还要观望。” “此次政策直接支持的仍然是具备发债条件的较大型企业,此类企业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实力,评级大多会处于AA级、AA+区间。预计接下来会有一波民企发债的小高潮,特别是已经完成发债备案或者走完发债流程的企业,此类民营企业的流动性会更好地解决,毕竟政策已经在途。”前述机构人士认为。 “如果政策能够顺利落实,对民营企业无疑是很大利好。不过经历这轮去杠杆的痛苦历程,银行也纷纷涉及到多家民营企业的违约事件中,导致在配置上更倾向于国企,这个趋势很难一下子就转变,何况目前信用债违约早已常态化。”23日,北京某私募机构信用债研究人士受访指出。 机构态度现缓和 实际上,今年7月央行亦进行窗口指导银行增配中低等级信用债,由此引发了市场对“宽信用”信号的讨论。当时,不少机构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馈,仍指出“宽信用”尚未实质传导至企业端。 “今年8月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市场看好‘宽信用’下最先受益的城投债,但是城投债‘宽信用’仍未落地。当时银行对城投平台的信用支持尚未出现可落地的操作性变化,虽然积极讨论城投的信贷支持政策,但尚未审批及对接资金。”前述公募固收总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央行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政策发布之后,不少机构对“宽信用”带来的实质性改善已经较为乐观。 “当前宽信用和宽财政政策预期继续发酵,政策聚焦减税降费及民营企业融资。需要关注宽信用政策的出台以及市场风险偏好的修复,年内关注基建反弹和制造业投资、出口、地产回落的节奏,此消彼长的叠加下或导致实际经济数据短期好于市场悲观经济预期。”申万宏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孟祥娟认为。 “公司近期多次召开会议提出接下来业务重点是接触一批民营企业,已经针对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危机做了具体的方案准备。”10月23日,沪上某商业保理公司副总经理李林(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们近期正在接触一家上市公司,这家公司今年也是因为整体市场情况导致融资吃紧,但评估后认为资质不错,所以帮助他们解决存量资产问题,利用保理工具盘活存量资产,解决债务问题。”李林表示。 在其看来,这次政策较之前会很快得到落实并传导至民营企业,因为企业面临的问题已经很突出,等不起、拖不起。 “这次政策力度很大,我们也认为这是一个合适的机会,所以在业务上加紧筹备。”李林说。(编辑:罗诺)[详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 上海财经大学量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曹啸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资本市场并不仅仅局限于股票市场,而是包含了企业债券、融资票据等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在我国国有经济相对发达、国有企业具有国家信用背书的现实条件下,民营企业天然受到更高的融资约束,那么,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议决定,对有市场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提高对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针对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由人民银行依法向专业机构提供初始资金支持,委托其按照市场化运作、防范风险原则,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条件成熟时可引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金自愿参与,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曹啸表示,要实现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目的,最关键的是要允许和鼓励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尤其是允许和鼓励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创新实现资本市场和金融中介的融合,在金融市场中凸显民营企业的价值。其次,除了融资以外,资本市场还能够通过改善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改善民营企业的信息条件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中邮证券董事总经理尚震宇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资本市场作为实体经济转型的纽带,发挥着为企业发展转型提供融资便利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功能,在民企不同发展阶段,可以通过企业债、可转债、可交换债、绿色专项债、ABS、IPO、定增并购等不同融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能为民企通过并购重组的形式实现借壳上市。 尚震宇表示,通过一级市场,民企可以用发行有价证券来筹措资金,直接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便利,此外,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二级市场交易,便于吸引投资者通过有价证券流通差价的形式,为资本市场提供资金流动性和资源优化配置,更好的服务具有价值成长性的民营企业成长。在资本市场支持民企发展的过程中,监管层应该严查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详情]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23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强调“三角形支撑框架”概念,是希望通过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疏通传导机制,让银行给予适当资金支持,促进企业良好的融资和发展,同时也对稳定资本市场提供支撑。从长远角度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通过适当放开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上市条件、推动海外优质中概股回归、构建新三板转板通道等方式增加市场供应,构建灵活的转板机制和严格的退市制度。 □本报记者 李刚 “驰援”民营企业是双赢 中国证券报:当前A股市场波动加剧,部分上市公司出现经营困难、流动性危机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邵宇:部分上市公司流动性危机和经营困难主要是两方面问题,经营困难意味着效益不好、利润率下降,所以会面临偿付危机,这是比流动性危机更深的一个层面。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流动性危机与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密切相关,在内源融资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外部资金缓解流动性危机。中国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银行信贷是融资的主要来源,社会融资占比在60%左右。但2015年以来的“去杠杆”,银行信贷开始收紧。 对于当前上市公司经营困难的问题,需要去观察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些新的宏观经济状况。一是中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时期,传统动能正在向新的动能转换,这个过渡期的特征是“三期叠加”,必然会出现一些“脱节”的状况,传统业务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新的创新型业务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孵化,整体盈利能力就会出现下降。 二是外部环境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全球化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我国外贸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中国证券报: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国资股权受让案例明显增多,能够获得国资“驰援”的上市公司,主要具有哪些特征?这种股权受让向市场传递了哪些信号? 邵宇:在资本市场上,兼并重组和股权转让本是“家常便饭”。地方国资“驰援”民营上市公司,不能因为所有权性质的差异而区别对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在平衡稳增长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各项任务中,再加上2018年以来的外贸不确定因素增加的风险,实体经济确实面临诸多挑战,民营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民营企业感受颇深。因为在出口产品结构中,民营企业几乎占到半壁江山。 由于上游产品价格上升,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年的利润增长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债务杠杆也有所下降。因此,在民营企业出现流动性和偿付危机时,国有企业“驰援”民营企业,是符合民营企业本身的需要的。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上有不同的分工,所以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驰援”民营企业,也符合国有企业自身的需要。 从具体案例和公司发布的公告来看,受国资青睐的民营企业,要么是处于同一产业链之中,从而属于纵向一体化的投资,要么是代表未来新经济的代表性行业,从而属于战略投资范畴,是传统企业战略转型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些案例是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未来发展前景有信心,认为其可以带来较高的股权回报率。 近期高层多次提到基本经济制度和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认为国资“驰援”民企并不构成“国进民退”的证据。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华尔街的几大投行也都被国有化,这被认为是非常时期的纾困行为,等到一切恢复常态,国资仍会寻找时机退出。 股权质押应避免陷入恶性循环 中国证券报:地方国资在接手部分民企上市公司股权后,对公司中长期发展主要有哪些影响? 邵宇:众所周知,中国的金融结构以银行为主,信贷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而银行业里面,又是一个准寡头型的结构,虽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在增加,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各方面的占比都有显著优势,城商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力量薄弱,民营银行尚且处在起步阶段。银行业为主的金融结构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银行结构,决定了国企和大型企业在融资方面有天然优势,银行给国企和制造型企业提供贷款,虽然有政府信用背书的考虑,但本身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中小金融机构和民营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他们也倾向于选择大客户。因此,对于民企而言,国资入股能够提高其自身的信用水平,增强其融资能力,是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解决发债难的问题的可行渠道。一旦国资退出的条件也成熟了,但是退出与否的考虑,仍然要从企业自身长远发展角度出发。 中国证券报: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而言,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股权质押?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从哪些方面完善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 邵宇:从数据来看,截至10月下旬,质押股票市值达到4.5万亿元。沪深两市共质押6372.51亿股,占总股本的10%左右,两市仅69股未涉及股票质押,148股质押比例超50%,这两个数据均位于历史高位。 相比定向增发、股权转让、融资融券等方式,股权质押最大的优势在于,不会稀释或者降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不会影响企业的股权架构,所有权仍属股东,所以对企业稳定发展较为有利。而且相比银行的间接融资来说,质押的资金成本也比较低。 但是,企业还需要思考的是,股权质押所获资金是否能够带来超额收益;在做股权质押时,资本市场的行情如何等等情况。因此,在进行股权质押时,企业自身要设置比金融机构更加保守的“止损线”或“平仓线”,避免陷入恶性循环。 对于银行业而言,在做好股权质押风险管理方面,首先,在筛选质押标的方面应严格控制,而非在盈利动机的驱动下来者不拒;其次,在质押标的出现问题时,应及时跟上市公司沟通。一旦跌破平仓线,首选方式是协议转让,引进战略投资者,而非在二级市场出货。 疏通传导机制 促进企业融资发展 中国证券报:在推出短期应对措施的同时,当前资本市场在构建服务上市公司的完备体系方面,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完善? 邵宇:我认为,当前应完善股权质押工作,以稳定短期金融市场波动;继续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基本制度改革;鼓励长期资金入市;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继续推动资本市场开放,引入海外机构投资者等。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手段,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改善资本结构,化解企业经营风险,都是在服务企业。 同时,从长远角度看,可以通过适当放开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上市条件、推动海外优质中概股回归、构建新三板转板通道等方式增加市场供应,构建灵活的转板机制和严格的退市制度,进而稳步推进IPO注册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层次”将体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以品种为轴,股票、债券、衍生品、结构化产品并重;纵向以交易方式为径,交易所、银行间市场、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和柜台市场鼎立,这一横一纵支撑起资本市场大舞台。 对于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而言,同时具备融资和投资功能才能有效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因此,投资者也是监管层重点关注的对象。除此之外,应加快证券法的修订进程,推动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惩内幕交易和价格操纵,提高违法犯罪成本。 中国证券报: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有关方面首次提出“三角形支撑框架”概念,这对市场会产生哪些影响? 邵宇:“三角形支撑框架”是指货币政策流动性充裕支持企业,企业发展了业绩向好,股价上升给到投资者回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过,上述良性循环面临一些因素制约。因为部分民企难以得到资金支持,那么资金释放就很难发挥作用,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另外,市场表现除受流动性影响,还与市场风险偏好有关,如果实体企业没有活力,经济没有起色,那么释放的流动性也不会到资本市场。现在社会融资基本回到银行信贷为主,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有待完善。现在强调三者的关系,也是希望通过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疏通传导机制,让银行给予企业适当资金支持,促进企业良好的融资和发展,同时也对稳定资本市场提供支撑。再进一步,完善的资本市场也能丰富企业融资途径,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我认为,在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上,要给予企业充分支持和信任,尤其是民企。大多数金融机构行为都是顺周期的,因此监管要逆周期调节,对银行的风险权重进行优化,促使商业银行更敢于向企业投放流动性。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支持民企的氛围。 对于货币政策如何平衡好稳增长与去杠杆、强监管的关系,核心在于流动性要补充到特定领域,比如民企、创新型企业,这就涉及到监管如何引导的问题。 发展直接融资,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主要抓手,资本市场枢纽正是这个含义,只有直接融资给企业,企业治理规范,业绩增长,再通过业绩增长和红利回报长期价值投资者,才能促进企业、产业、创新、投资良性可持续发展。[详情]
民企信用扩张迎利好 促进融资待合力 当前部分民营企业融资困局客观存在,央行日前表示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家表示,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顺利实施,可缓解民营企业信用约束,利好信用扩张。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是货币政策微调的一种延续,并非“大水漫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基调未变。 进一步疏通信用传导 “三季度以来宽信用政策有所加码,但市场风险偏好一致偏低,信用市场两级分化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从债券市场看,低等级和民营企业融资仍然非常低迷,而且违约频率有所加快。”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陈健恒称。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即便在宽信用政策下,近几个月债券融资总量有所好转,但融资结构并未明显改善,高评级与中低评级企业信用债月度净融资规模依然分化。 “民营企业实际风险高于其他主体是客观事实,要让银行或者债券投资者愿意把钱借给民营小微企业,必须要有风险分担机制。”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多位专家认为,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直接指向今年以来融资的实际结构困难,具有进一步疏通信用的实质作用。 “性质上,使用央行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渠道提供的资金来发行标的为第三方民企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或者担保增信,要比直接购买中低等级民企债券的杠杆更高,威力更强。”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举例称,假设100元的资金通过直接购买债券护盘,只能提振100元的流通市值;如果以这100元作为基础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则可以保护至少1000元债券。 从具体运作来看,曾刚解释,央行将资金交给专业机构,为民企发债进行担保,如果出现信用违约,专业机构承担超额部分损失,债券投资人承担合理损失。其中专业机构承担的部分是政策性的,损失相当于国家买单,但专业机构通过市场化机制支持比财政直接“拿钱”进行支持更好,因为它能筛选出哪些机构可以支持,哪些不能支持。 对于哪些主体可能受益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陈健恒表示,虽然目前如何判定条件尚不清楚,但支持的方向应该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大方向一致,明显涉及监管红线的企业和行业板块应该不包含在内,符合支持导向的板块中竞争优势强、经营稳健、融资合理的企业更容易享受到支持。 多方合力发挥作用 “信用风险的缓释,除了依靠货币当局出台政策来引导以外,还需要多方合力一起作用,未来需要关注配套政策如何落地。”陈健恒表示。 比如,地方政府需要对地方担保公司进行资本补充,引导被救助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保险公司未来可以探索对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务;CRM等信用衍生品监管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来完善和活跃市场;私募等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可以在获得适当的政策支持后加强对民营企业债券的投资;财政政策可以给予额外的政策扶持资金。 潘向东认为,民企债务融资支持工具可能需要以下配套措施。一是为缓解企业融资困难的同时防范风险,未来可设置新的专业机构来操作债务融资支持工具。二是加强金融监管。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是一信用衍生产品,民企债务融资支持工具是为了缓解信用风险。但为了防止出现部分民企借助新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方式加杠杆,需要加强相应的金融监管。三是发展信用评级机构,企业债券融资过程中严重依赖信用评级,但当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比较少,也不够市场化和专业化,信用评价不能很好地反映标的风险。 另外,从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而言,明明认为,扩展的基础货币投放和定向信贷投放额度仍然属于前期宽货币政策框架中,在银行避险情绪高涨、惜贷情绪较浓的环境下,对小微企业、“三农”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仍然有限。同时,本次增加的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的目的在于增加信贷投放,需要相关资产的对接,在银行风险偏好未扭转前政策效果难以显现。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未来围绕维持市场稳定、改善市场预期和提升市场融资功能,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将得到持续改善。 货币政策并未放松 多位专家表示,此次央行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非对所有民营企业都提供融资便利。 “对于那些有发展前景,只不过由当下流动性问题造成了其风险上升的企业,需通过风险分担,让其能融资。但不能浪费资源让过剩产能继续维持,同时给金融机构造成坏账。目前我国仍处于结构调整过程中,因此要采用市场化机制,筛选出那些可以支持的企业。”曾刚表示,从该角度讲,货币政策没有放松。所谓货币政策放松应是对所有主体一视同仁放松,但现在是利用市场机制,以扭转之前金融紧缩或者去杠杆过程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 潘向东表示,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相当于央行向机构提供基础货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由市场进行信用创造,是货币政策微调的一种延续,但只针对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融资困局,而且总量有限,并非“大水漫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未变。 值得注意的是,明明认为,随着货币政策逐步从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型,再贷款和再贴现使用较少,其基础货币投放功能弱化,定向性、支小支农功能凸显。[详情]
重磅政策支持民企融资 部分机构加仓民企债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吴娟娟 10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下称“国常会”)发布支持民企发展的相关决定,随后央行发布落实政策。部分机构表示可开始加仓民企债,但也有私募基金人士表示继续观察民企和国企债利差变化。 创新工具支持民营企业 国常会决定进一步实施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举措后,央行发布落实政策通知表示,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同时,央行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该工具央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遇困难的优质民企债券融资。 谈及央行政策中提及的“通过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遇困难的优质民企债券融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这是央行政策中的创新。他说,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面临的实际经营风险高于国企。金融机构在为它们提供融资支持时,必须考虑这层风险。这也就客观上造成了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如果能够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使得公共资金分担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债或贷款融资时蕴含的风险,这会减轻提供融资的机构的负担,提升其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融资的性价比。 曾刚指出,民营企业通过发债和贷款融资。对于发债融资,央行对担保机构提供资金支持,担保机构选择民营企业对他们发债进行增信。对于使用贷款融资的企业来说,它可通过融资担保获得增信支持。前不久,我国已经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由财政部联同商业银行共同发起。融资担保基金主要通过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分担,来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这样一来,就初步形成了针对民营企业不同融资渠道的风险分担机制,预计可有效撬动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投入。 部分机构加仓民企债 某股份制银行规划与发展部研究中心总经理说,国常会和央行的最新政策,对于银行来说有实质利好。首先,定向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可以提升银行向小微和民企的信贷投放能力;其次,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能有效帮助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获取融资,降低了这些企业因资金问题出现风险的概率,进而对银行存量资产质量有提升作用;再次,新政策和工具的推出能改善整个市场的风险情绪,提高经济活力,缓解信用约束,商业银行在市场上会更为活跃,在民企债券发行、公开市场交易方面也会有新的业务机会。最后,近期央行等监管部门的一系列政策有效稳定市场预期,A股市场明显上涨,间接缓解了商业银行资本市场相关业务的风险。 不过,该总经理表示,中短期内小微贷也不会出现大幅波动,银行风险偏好改变不会那么快。业内人士表示,作为资产管理源头的银行,一旦风险偏好改变,资产管理行业的风险偏好改变指日可待。事实上,有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可适当加仓民企债了。 一家国内资产管理机构海外子公司固定收益投资负责任人告诉记者,目前可适当加仓民企债了。该投资负责人表示,尤其是部分民企在海外发行的中资美元债,目前已经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部分价格在70以下的产业债,以及收益在8-20%之间的短债,如果主体信用资质不错,目前可考虑买入”他说。他介绍其从9月开始已经加仓部分错杀的个券,三季度的收益已经较前两个季度明显回升。 不过,一家主打固定收益投资的私募基金债券交易员告诉记者,目前还在观察民企和国企信用债利差的走向。“目前利差是比较大的,这说明市场的信心还较低。这个时候进入,被套的风险比较大。”他说,若看到利差收窄的信号,则可开始行动。“由于理财子公司的设立还在计划阶段,银行与私募的合作尚未完全铺开。目前不少私募的资金端也不够稳定,能不能加仓,什么时候加仓也受比较多的限制。”他说。另一家固定收益私募基金固定收益投资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正在观望,信号进一步明确之后再加仓。[详情]
民企信用扩张迎利好 促进融资待合力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彭扬 欧阳剑环 当前部分民营企业融资困局客观存在,央行日前表示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家表示,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顺利实施,可缓解民营企业信用约束,利好信用扩张。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是货币政策微调的一种延续,并非“大水漫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基调未变。 进一步疏通信用传导 “三季度以来宽信用政策有所加码,但市场风险偏好一致偏低,信用市场两级分化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从债券市场看,低等级和民营企业融资仍然非常低迷,而且违约频率有所加快。”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陈健恒称。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即便在宽信用政策下,近几个月债券融资总量有所好转,但融资结构并未明显改善,高评级与中低评级企业信用债月度净融资规模依然分化。 “民营企业实际风险高于其他主体是客观事实,要让银行或者债券投资者愿意把钱借给民营小微企业,必须要有风险分担机制。”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多位专家认为,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直接指向今年以来融资的实际结构困难,具有进一步疏通信用的实质作用。 “性质上,使用央行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渠道提供的资金来发行标的为第三方民企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或者担保增信,要比直接购买中低等级民企债券的杠杆更高,威力更强。”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举例称,假设100元的资金通过直接购买债券护盘,只能提振100元的流通市值;如果以这100元作为基础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则可以保护至少1000元债券。 从具体运作来看,曾刚解释,央行将资金交给专业机构,为民企发债进行担保,如果出现信用违约,专业机构承担超额部分损失,债券投资人承担合理损失。其中专业机构承担的部分是政策性的,损失相当于国家买单,但专业机构通过市场化机制支持比财政直接“拿钱”进行支持更好,因为它能筛选出哪些机构可以支持,哪些不能支持。 对于哪些主体可能受益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陈健恒表示,虽然目前如何判定条件尚不清楚,但支持的方向应该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大方向一致,明显涉及监管红线的企业和行业板块应该不包含在内,符合支持导向的板块中竞争优势强、经营稳健、融资合理的企业更容易享受到支持。 多方合力发挥作用 “信用风险的缓释,除了依靠货币当局出台政策来引导以外,还需要多方合力一起作用,未来需要关注配套政策如何落地。”陈健恒表示。 比如,地方政府需要对地方担保公司进行资本补充,引导被救助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保险公司未来可以探索对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务;CRM等信用衍生品监管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来完善和活跃市场;私募等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可以在获得适当的政策支持后加强对民营企业债券的投资;财政政策可以给予额外的政策扶持资金。 潘向东认为,民企债务融资支持工具可能需要以下配套措施。一是为缓解企业融资困难的同时防范风险,未来可设置新的专业机构来操作债务融资支持工具。二是加强金融监管。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是一信用衍生产品,民企债务融资支持工具是为了缓解信用风险。但为了防止出现部分民企借助新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方式加杠杆,需要加强相应的金融监管。三是发展信用评级机构,企业债券融资过程中严重依赖信用评级,但当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比较少,也不够市场化和专业化,信用评价不能很好地反映标的风险。 另外,从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而言,明明认为,扩展的基础货币投放和定向信贷投放额度仍然属于前期宽货币政策框架中,在银行避险情绪高涨、惜贷情绪较浓的环境下,对小微企业、“三农”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仍然有限。同时,本次增加的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的目的在于增加信贷投放,需要相关资产的对接,在银行风险偏好未扭转前政策效果难以显现。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未来围绕维持市场稳定、改善市场预期和提升市场融资功能,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将得到持续改善。 货币政策并未放松 多位专家表示,此次央行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非对所有民营企业都提供融资便利。 “对于那些有发展前景,只不过由当下流动性问题造成了其风险上升的企业,需通过风险分担,让其能融资。但不能浪费资源让过剩产能继续维持,同时给金融机构造成坏账。目前我国仍处于结构调整过程中,因此要采用市场化机制,筛选出那些可以支持的企业。”曾刚表示,从该角度讲,货币政策没有放松。所谓货币政策放松应是对所有主体一视同仁放松,但现在是利用市场机制,以扭转之前金融紧缩或者去杠杆过程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 潘向东表示,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相当于央行向机构提供基础货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由市场进行信用创造,是货币政策微调的一种延续,但只针对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融资困局,而且总量有限,并非“大水漫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未变。 值得注意的是,明明认为,随着货币政策逐步从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型,再贷款和再贴现使用较少,其基础货币投放功能弱化,定向性、支小支农功能凸显。[详情]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央连出重拳,债券市场也在行动。22日,央行宣布引导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简称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企债券融资。 证券时报记者独家获悉,为缓解民企融资困境、防范债券市场系统性风险,中国银行(港股03988)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将组织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民企债券发行,为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的民企缓解融资压力。 CRMW护航民企融资 上周,中债增进创设“18荣盛SCP005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并联合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分别创设“18红狮SCP006”、“18富邦PPN003”缓释凭证。这也是交易商协会2016年发布修订后的《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则》以来,首批挂钩民企债券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 中债增进投资业务部总经理丁家烜介绍,中债增进在一级市场上出售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释放了明确的政府支持信号,修复民企的正常融资渠道。为保证实施效果,中债增进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开展工作,遵循“阶段性帮扶”的理念,有的放矢,限期有序退出,对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精准支持,不搞大水漫灌,并严防道德风险,促进民企经营实质性改善。 多位参与缓释凭证发行的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在民企债券发行的同时,由专业的债券信用增进机构——中债增进,或由其联合主承销商向债券投资人卖出缓释凭证,可以鼓励更多机构投资民企债券。如债券发生违约,缓释凭证卖方将以原价买入违约债券,提供信用保护。 以近期浙江民企红狮集团发行的超短期融资券“18红狮SCP006”为例,该企业主体评级为AA+,债项发行规模5亿元。发行过程中,中债增进联合主承销商杭州银行分别创设了相关的缓释凭证。其中,中债增进缓释凭证票面费率为0.4%,预配售金额为1.25亿元,实际创设0.4亿元;杭州银行缓释凭证票面费率为0.41%,预配售金额为1.25亿元,实际创设1亿元。 杭州银行副行长丁锋介绍称,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对该期债券发行的支持作用明显。“缓释凭证引入了更多资金充裕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参与认购,降低了债券发行失败的风险,帮助风险相对较高、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从而扩大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及融资规模”。 红狮集团副总经理章旭喜认为,在融资实践中,支持工具发挥了“实打实的效果”,创设缓释凭证帮助红狮控股节约了近97.5万元的融资成本。本次发行效率高,筹集资金速度快,通过“信用加持”提振了投资人的信心,提升了企业融资便利程度。 支持工具具有两大亮点 多位参与缓释凭证创设的市场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民企融资、提振市场信心,具有两大亮点。其中之一,是采取在债券发行阶段同步发售缓释凭证的方式,让缓释凭证的发售与债券的发行相互配合与支持,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支持债券发行的业务模式。 以中债增进创设的“18荣盛SCP005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为例,投资人通过簿记建档先获得缓释凭证的预获配量和价格,同步以不少于预获配凭证的量申购债券,最后以债券获配量来确定缓释凭证的正式获配量,就能通过“债券+缓释凭证”的组合实现其较低风险偏好的投资收益。 “这种创新机制改变了传统担保与债项绑定的固定模式,投资人可以将信用保护和债项分离进行投资交易,提高了债券发行和信用保护的灵活性。” 浙商银行(港股02016)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沈滨说。 另一大亮点是本次缓释凭证采取簿记建档方式定价。据一位参与认购的银行人士介绍,原来的缓释凭证均由创设方在一对一询价后直接定价,投资人参与程度有限。如定价产生偏差,会影响投资人申购的积极性。在本次发行中,创设方先通过前期询价和成本考量确定价格区间,提高定价过程信息透明度,定价更贴近市场需求,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债券发行主体信用利差的形成机制。 “通过引入可与债券分离投资与交易的缓释凭证,可吸引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参与认购。对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人,可以增加更多投资产品,提高资产配置的灵活性。风险偏好较高的可以通过缓释凭证卖方的信号引导,增强对民企债券的信心,获得较高投资收益。”上述银行人士称。 作为本土化的信用衍生品,此次发挥重要作用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再度受到市场关注。宁波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陈辰告诉记者,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是一种简单、基础的信用衍生产品,受保护范围具体明确,仅为单一债项,非常适合配合债券的发行销售,并可在上市后在二级市场交易转让。这与国际市场复杂信用衍生产品以交易为主的应用有本质区别。 此外,缓释凭证在2010年推出后首次采用簿记建档定价,对于推动价格发现和信息透明具有重要意义。据陈辰介绍,缓释凭证发售遵循公开原则,包含询价、确定费率区间、申购、确定费率等流程。在确定保护费率区间后,采用从高到低累积申购金额,触及拟创设额度后的价格为凭证的定价。 多位受访人士指出,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为民企融资困境提供了一种市场化的解决思路,利用债券市场投资人风险偏好的差异,疏通民企债券融资渠道,进而影响金融机构对民企的预期,逐步改善民企融资环境。[详情]
实弹政策 打向民营经济 祝嫣然 徐燕燕 民营经济来到了千载难逢的时代路口。 10月22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称,将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作为部分资本金,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就在同一天,证券业协会也发布公告称,将组织联合11家证券公司,设立约1000亿元总规模的资产管理计划,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并提出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可以看到,一套涉及金融、财税、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政策“组合拳”正打向民营经济。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近日发文称,要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除了给民营企业不断增强信心外,还需要有“实弹”支持。比如调整银行对民企的信贷比例、建立新的激励兼容机制等。 高层密集发声支持民企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华社于21日刊发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给民营企业家的回信。 习近平在信中说,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10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接受媒体采访,充分肯定民营企业的作用与贡献。其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 刘鹤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是一个新提法。民企主要分布在服务业、制造业等一般竞争性领域,为国企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竞争环境、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全面的分工协作,二者彼此促进、相得益彰。”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10月20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指出,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特别是解决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等对我国发展带来的诸多挑战,要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抓好各项政策落实,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增强企业信心和竞争力。会议部署了加大优化营商环境的五项措施。包括进一步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压减行政许可等事项,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审批,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此外,会议决定,对有市场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提高对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并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以缓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民企债券融资支持计划落地 在这一轮的市场波动中,企业由于融资难、融资贵而引发的风险及问题引起了监管层的密切关注。 从各地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援民企缓解股权质押风险,到证券公司联合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再到央行落地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监管层为解决民企股权质押风险,马不停蹄。 第一财经了解到,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债券市场具有公开、透明、预期引导性强的特点,以债券市场作为关键突破口,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可以释放积极信号,增强民营企业债券投资信心,阻断民营企业股、债、贷信用收缩相互传染,并带动民营企业整体融资恢复。”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日前发表署名文章表示。 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类承耀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就相当于是为民企发债买一份保险,一旦发生违约,由提供保险的机构来赔付,增加投资人购买民营企业债券的积极性。 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认为,这种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比直接购买中低等级民企债券的杠杆更高、威力更强。 “假设一百元的资金通过直接购买债券护盘,则只能提振一百元的流通市值,如果以这一百元作为基础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则可以保护至少一千元左右债券,这样央行可以通过更少的钱和更大的杠杆撬动存量。”明明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将由央行以再贷款的形式提供部分资本金。央行称,今年以来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3000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6月增加了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现决定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 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围绕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困难、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等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正在形成,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 一组数据可以证明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对民营经济提振的巨大成效。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8.7%,比上半年加快1.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 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伟21日在第26期城市中国沙龙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营商环境对民企投融资至关重要。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监管信息的透明度、建立行业的数据基准、提高管理和外部监管的可操作性。 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压减行政许可等事项、简化企业投资审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提高政务服务效能——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清晰地描绘了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方向。 其中,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减轻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除了能够享受普惠性的税收优惠以外,国家还专门出台了针对民营经济的系列措施,不断加大优惠力度。 例如,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范围,从年纳税所得额上限的20万元提升到目前的100万元;统一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的标准,同时允许小规模纳税额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季度不超过9万元)免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该项政策延期至2020年。 同时,针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税收优惠获得感不足的问题,国务院及相关部委还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扩大优惠政策应用范围、提高税收政策优惠力度以及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等。为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相关部门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严格执行全国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完善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税收收入分别增长17.8%、13.1%和8%,每个季度回落约5个百分点。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副司长郑小英19日在税务总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税收收入增速逐步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各项减税降负措施的成效逐步显现。[详情]
多政策指向民企债券融资 “宽信用”实质改善企业端 本报记者 姜诗蔷 北京报道 民营企业融资要回暖了? 10月22日,央行指出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此外,央行还将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随着政策落地,“宽信用”预期进一步引爆市场。 “从上周起个税专项抵扣征求意见稿发布、金稳会召开化解金融风险专题会议等政策的密集出台表明高层态度,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利于缓解股权质押及民营企业再融资问题。目前来看政策宽信用或将强于市场预期,相关政策的落地可能会对宽信用的传导形成实质性改善,需关注信用债融资状况改观程度。”10月23日,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固收总监表示。 事实上,此前监管层早有“宽信用”信号流出,但实质落地情况被市场人士指仍动力不足。本次监管层再度出手支持,“宽信用”政策预期持续发酵。 民企融资困局待解 与监管层多方政策力挺民营企业融资相对应的是,由于今年以来市场激增的信用债违约事件,机构对民营企业产生信任危机,风险偏好下降。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今年以来共发生109起违约事件,涉及的债券余额达到1009.96亿元。其中发行人为民营企业的违约事件就有80起,占比达到73.39%,涉及的债券余额共约738.6亿元。 相应的,从今年的发行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债券亦表现出疲软。企业债和公司债方面,今年共有1289只债券发行成功,发行规模为1.26万亿,其中民营企业的发行规模仅为1573.5亿元。 “今年以来债券违约增多,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态度十分谨慎。其实企业都缺钱,我们也在多方面筹划争取。包括最近有地方政府驰援上市公司的举措相继出台,以及昨天央行提出的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我们都有关注到,也正在跟监管机构沟通中。”23日,华南某上市公司董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过,前述董秘也表示,“虽然监管层有了这么大的支持力度,但是落实还需要时间,执行过程也最为困难,金融机构还要观望。” “此次政策直接支持的仍然是具备发债条件的较大型企业,此类企业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实力,评级大多会处于AA级、AA+区间。预计接下来会有一波民企发债的小高潮,特别是已经完成发债备案或者走完发债流程的企业,此类民营企业的流动性会更好地解决,毕竟政策已经在途。”前述机构人士认为。 “如果政策能够顺利落实,对民营企业无疑是很大利好。不过经历这轮去杠杆的痛苦历程,银行也纷纷涉及到多家民营企业的违约事件中,导致在配置上更倾向于国企,这个趋势很难一下子就转变,何况目前信用债违约早已常态化。”23日,北京某私募机构信用债研究人士受访指出。 机构态度现缓和 实际上,今年7月央行亦进行窗口指导银行增配中低等级信用债,由此引发了市场对“宽信用”信号的讨论。当时,不少机构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馈,仍指出“宽信用”尚未实质传导至企业端。 “今年8月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市场看好‘宽信用’下最先受益的城投债,但是城投债‘宽信用’仍未落地。当时银行对城投平台的信用支持尚未出现可落地的操作性变化,虽然积极讨论城投的信贷支持政策,但尚未审批及对接资金。”前述公募固收总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央行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政策发布之后,不少机构对“宽信用”带来的实质性改善已经较为乐观。 “当前宽信用和宽财政政策预期继续发酵,政策聚焦减税降费及民营企业融资。需要关注宽信用政策的出台以及市场风险偏好的修复,年内关注基建反弹和制造业投资、出口、地产回落的节奏,此消彼长的叠加下或导致实际经济数据短期好于市场悲观经济预期。”申万宏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孟祥娟认为。 “公司近期多次召开会议提出接下来业务重点是接触一批民营企业,已经针对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危机做了具体的方案准备。”10月23日,沪上某商业保理公司副总经理李林(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们近期正在接触一家上市公司,这家公司今年也是因为整体市场情况导致融资吃紧,但评估后认为资质不错,所以帮助他们解决存量资产问题,利用保理工具盘活存量资产,解决债务问题。”李林表示。 在其看来,这次政策较之前会很快得到落实并传导至民营企业,因为企业面临的问题已经很突出,等不起、拖不起。 “这次政策力度很大,我们也认为这是一个合适的机会,所以在业务上加紧筹备。”李林说。(编辑:罗诺)[详情]
多政策指向民企债券融资 “宽信用”实质改善企业端 本报记者 姜诗蔷 北京报道 民营企业融资要回暖了? 10月22日,央行指出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此外,央行还将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随着政策落地,“宽信用”预期进一步引爆市场。 “从上周起个税专项抵扣征求意见稿发布、金稳会召开化解金融风险专题会议等政策的密集出台表明高层态度,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利于缓解股权质押及民营企业再融资问题。目前来看政策宽信用或将强于市场预期,相关政策的落地可能会对宽信用的传导形成实质性改善,需关注信用债融资状况改观程度。”10月23日,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固收总监表示。 事实上,此前监管层早有“宽信用”信号流出,但实质落地情况被市场人士指仍动力不足。本次监管层再度出手支持,“宽信用”政策预期持续发酵。 民企融资困局待解 与监管层多方政策力挺民营企业融资相对应的是,由于今年以来市场激增的信用债违约事件,机构对民营企业产生信任危机,风险偏好下降。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今年以来共发生109起违约事件,涉及的债券余额达到1009.96亿元。其中发行人为民营企业的违约事件就有80起,占比达到73.39%,涉及的债券余额共约738.6亿元。 相应的,从今年的发行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债券亦表现出疲软。企业债和公司债方面,今年共有1289只债券发行成功,发行规模为1.26万亿,其中民营企业的发行规模仅为1573.5亿元。 “今年以来债券违约增多,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态度十分谨慎。其实企业都缺钱,我们也在多方面筹划争取。包括最近有地方政府驰援上市公司的举措相继出台,以及昨天央行提出的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我们都有关注到,也正在跟监管机构沟通中。”23日,华南某上市公司董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过,前述董秘也表示,“虽然监管层有了这么大的支持力度,但是落实还需要时间,执行过程也最为困难,金融机构还要观望。” “此次政策直接支持的仍然是具备发债条件的较大型企业,此类企业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实力,评级大多会处于AA级、AA+区间。预计接下来会有一波民企发债的小高潮,特别是已经完成发债备案或者走完发债流程的企业,此类民营企业的流动性会更好地解决,毕竟政策已经在途。”前述机构人士认为。 “如果政策能够顺利落实,对民营企业无疑是很大利好。不过经历这轮去杠杆的痛苦历程,银行也纷纷涉及到多家民营企业的违约事件中,导致在配置上更倾向于国企,这个趋势很难一下子就转变,何况目前信用债违约早已常态化。”23日,北京某私募机构信用债研究人士受访指出。 机构态度现缓和 实际上,今年7月央行亦进行窗口指导银行增配中低等级信用债,由此引发了市场对“宽信用”信号的讨论。当时,不少机构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馈,仍指出“宽信用”尚未实质传导至企业端。 “今年8月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市场看好‘宽信用’下最先受益的城投债,但是城投债‘宽信用’仍未落地。当时银行对城投平台的信用支持尚未出现可落地的操作性变化,虽然积极讨论城投的信贷支持政策,但尚未审批及对接资金。”前述公募固收总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央行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政策发布之后,不少机构对“宽信用”带来的实质性改善已经较为乐观。 “当前宽信用和宽财政政策预期继续发酵,政策聚焦减税降费及民营企业融资。需要关注宽信用政策的出台以及市场风险偏好的修复,年内关注基建反弹和制造业投资、出口、地产回落的节奏,此消彼长的叠加下或导致实际经济数据短期好于市场悲观经济预期。”申万宏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孟祥娟认为。 “公司近期多次召开会议提出接下来业务重点是接触一批民营企业,已经针对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危机做了具体的方案准备。”10月23日,沪上某商业保理公司副总经理李林(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们近期正在接触一家上市公司,这家公司今年也是因为整体市场情况导致融资吃紧,但评估后认为资质不错,所以帮助他们解决存量资产问题,利用保理工具盘活存量资产,解决债务问题。”李林表示。 在其看来,这次政策较之前会很快得到落实并传导至民营企业,因为企业面临的问题已经很突出,等不起、拖不起。 “这次政策力度很大,我们也认为这是一个合适的机会,所以在业务上加紧筹备。”李林说。(编辑:罗诺)[详情]
详解央行新工具: 四两拨千斤缓解民企信用风险偏差 本报记者 张奇 王芳艳 黄斌 北京、上海报道 解构民企债融支持工具 央行公告称,将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促进民企债券融资。根据央行的定义,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那么,这一工具将如何具体运作?据了解,这一工具主要为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在美国,类似的工具CDS曾经引发次贷危机,从而被严格监管。在发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过程中,美国CDS的发展历程又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杨志锦) 导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初期央行投入的再贷款资金投入规模不会很多,因为主要是引导作用。 10月22日,央行消息称,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这是一个市场化引导工具,主要是帮助市场探索一个市场化化解民企信用风险偏好过低的方式。”一位接近监管人士称。 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进行债券融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初期专业机构为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债增进”),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扩围,同时当前采用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主要为CRMW(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另外,央行在该工具的资金投入上可能不会太多,主要起引导作用。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一政策将有助于压缩信用利差。他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货币政策总量上已基本适度,未来政策可能更多在结构调整上,比如进一步拉长流动性期限结构,压缩信用利差和期限利差。 值得强调的是,上述政策均属于定向滴灌,而并非大水漫灌。“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撰文称。 新工具如何操作? 目前市场对新工具的关注焦点在于:这是一种什么工具,这种工具如何操作,其中提及的专业机构是谁? “运作方面,央行提供部分再贷款资金找托管机构托管,市场上专业机构通过创设衍生工具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属于央行支持的部分提供再贷款。如果出现问题专业机构承担部分风险,支持工具承担部分风险,大概是这样一个机制。”前述接近监管人士称。 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由于中债增进是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份额最大的专业机构,所以初期选择了中债增进,后续如有其它机构愿意做这件事,支持工具也不仅限中债增进,可能扩大到其他专业机构,关键是要有能力。 资料显示,中债增进是我国首家专业债券信用增进机构,2009年9月在央行指导下,由交易商协会联合中国石油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注册资本金60亿元,信用评级为AAA级。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企业信用增进服务、信用产品的创设和交易等。截至 2018 年3月末,资产总额为137.48 亿元,增信责任余额为1015.95亿元,核心资本放大倍数为10.08倍;一季度无新增代偿,累计代偿率为0.46%。 据了解,目前央行上述工具主要采用支持CRMW的方式。原因在于,当前这种方式市场上操作较多,较为成熟。CRMW属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之一。CRM初期是以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和CRMW为核心产品,后又增加了信用违约互换(CDS)和信用联结票据(CLN)两项新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初期央行投入的再贷款资金投入规模不会很多,因为主要是引导作用。 “现在很少有人为民营企业卖这类衍生品,央行设立的支持工具是拿出部分资金去帮助建立市场化机制,当机构真正开始做了以后,可能会发现有很多企业被错杀,自己会从中找到机会。”前述接近监管人士称,“借此建立一个更完善的工具,市场化缓解民企信用风险偏好较差的局面。” 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认为,对机构来说,通过合理评估和理性判断,为有财务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的民企提供资金支持,也可能是比较好的投资机会。有机构测算,目前信用债违约规模与违约率低于银行贷款。2018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81%,是信用债市场违约率的十倍。 CRM发展正当时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CRM是CDS在中国国情下的具体适用,该产品并不是新事物,2010年就已问世,2016年相关政策又进行了改进。 不过此前发展一直不温不火。据中金公司统计,CRM自2010年问世之后,截至2011年底总计只有6家机构创设了9只CRMW产品,后来直到2016年8月才又发行了1只产品,之后直到今年8月并没有新增CRMW发行。 今年以来,一方面是救助杠杆过高的企业“大而不能倒”,会使得市场难以体现惩戒作用;而另一方面如果不救一些因流动性而瞬间休克的企业将对整个金融市场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如何化解当下的困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的市场是一个单边市场,在出现比较多违约的时候,金融机构就会都扑向高等级债券避险,导致高等级债券利率极低;但低等级债券却无人问津。这是市场理性的选择,但也说明市场是一个单边市场,出现集体看空。市场的自我修复机制不完善,比如这时候应该有垃圾债市场,风险对冲的衍生工具。”一位金融专家表示。 多位分析人士称,此前CRM市场也有拓展,但因为违约并不多,所以并未有发展起来,而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引导市场发展衍生品风险对冲市场。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CRM推出在对冲信用风险、提升信用债的市场流动性及完善信用债的风险定价机制方面意义重大,尤其在今年债市违约风险明显加大的背景下,再度推出正当其时。 目前来看,央行已经关注到了市场主体的声音,并正采取相关措施。“衍生品一直有,只是用得不多。这(CRM)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化工具,可以用来解决民企信用风险偏好较差的状况。”前述接近监管人士称。 三季度以来随着违约增多,久违的CRM产品再现市场。9月中旬以来发行了4只CRMW产品,合计金额7.85亿元(部分为预计创设金额)。4只产品分别为18中债增CRMW001/002/003和18杭州银行CRMW001。 市场化支持 适时退出 “资金运用上会市场化操作,本来就是做发债增信担保,和传统意义上的对商业银行再贷款不同。”有市场人士称。 前述接近监管人士称,选择专业机构进行操作,也是因为专业机构有比较好的信用评价体系,同时能够市场化运作,判断企业该不该支持。“原则是支持经营没有多大问题,只是陷入流动性稍微紧张的企业,而不是盲目扩张的企业,具体选择由市场专业机构来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央行此次采取政策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非常有针对性,要帮助缓解一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不同于以往,此次基本上是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因为并不是完全不加选择地给钱,而是特别强调支持短期遇到流动性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央行出手支持这些企业,一方面能让这些民营企业很好地活下去,因为它本身有竞争力、有市场前景;另一方面也能帮助稳定市场、稳定经济。” 黄益平称。 徐忠称,为了保障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实施效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二是有的放矢、适时退出,支持工具以企业自救为前提,重点支持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遵循阶段性帮扶理念,限期有序退出;三是防范道德风险。 并非“大水漫灌” “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非为民企信用风险兜底,更不是‘量化宽松’。” 盛松成称。 他说,央行提供的初始资金主要起到引导、撬动作用,从而推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过程中,只要市场能对民企信用风险的评估回归理性,央行引导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信号意义其实更大,并不需要动用大规模资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尽管目前央行在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方面,不会投入太多资金,但通过引导、撬动,会改善市场预期,起到增强民企信用的作用。 “这一工具可以让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风险担忧程度有所下降,增强金融机构给民企融资的意愿,不然在金融机构信贷资源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因风险偏好原因是不太愿意投向民企的。”交通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称。 市场影响方面,天风固收孙彬彬认为,该政策直接指向今年以来融资的实际结构困难,具有进一步疏通信用的实质作用,所以对于信用资产特别是民企龙头是确定利好。 另外,从整体宏观基本面角度看待,政策目前依然着力于稳定,利率稳是前提,基本面的压力暂时还没有完全释放,所以利率风险可控,利率上限明确,短期可能做多意愿走弱,但是从跨年角度依然可以做平曲线。[详情]
信用债发行规模收缩 上交所将推风险缓释工具 本报记者 李维 北京报道 多部门表态支持民企发展,债市迎来新机会。 10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证券交易所债市也纷纷表态要积极推进债市创新以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 日前,上交所组织学习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的重要讲话后表示:“将支持中小型民营企业发行高收益债券、私募债券和其他债务融资工具。积极研究推出债券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深交所也表示,将通过多种债务工具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 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层及交易所的表态意味着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债或在交易所市场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而信用缓释工具的出现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成风险的分散与转移,提高投资机构认购信用债的风险管理能力。 信用债重燃在望 沪深交易所日前均已就通过债券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进行表态。 “积极推进交易所债券市场创新。积极推出新型债券品种,完善债券发行机制,更好满足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发债的需要,支持中小型民营企业发行高收益债券、私募债券和其他债务融资工具。积极研究推出债券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充分发挥交易所优势,联合各方力量积极化解信用债券违约风险。”上交所表示。 “充分发挥深交所服务民营企业、创新企业、中小企业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多层次股权市场和多种债务工具,努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深交所亦表示。 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获得政策鼓励的预期,意味着交易所信用债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Wind数据发现,以企业债、公司债为代表的交易所信用债自2012年底以来年度发行规模逐渐扩大,从2013年的5992.84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3138.88亿元,3年时间年发行规模增长超4.59倍。 “那段时间主要受益于公司债的扩容,即非上市公司也被允许发债,很快信用债的规模就做大了。”10月23日,一家中小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回忆称。 然而从2017年开始,交易所信用债的年发行规模则出现了收缩的趋势——2017年当年,全年信用债规模仅为1.44万亿元。截至10月23日,2018年交易所信用债发行规模达1.29万亿。 “当时一方面是信用债增长较快,更关键的是信用债的占比有些大,后来交易所开始进一步发展国债、地方政府债和金融债,并且鼓励券商参与这些品种的承销。”一位接近交易所人士解释称。 就交易所对民营企业发债的上述支持性表态,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为信用债的再次做大创造机会。 “不排除有些民企以原始权益人来发ABS,但民企的债券主要以信用债为主,而且交易所说的高收益债券、私募债也都属于信用债。”10月23日,前述券商固收负责人表示,“民企发债被鼓励后,相信交易所信用债的整体盘子有望进一步做大。” 事实上,推动更多民营企业前往交易所发债,也被视为对监管层发展直接融资政策的落实。 “过去主渠道是贷款和非标,银行的抽贷对企业的影响是很严重的,但是在交易所市场,更多投资者能够发现投资机会,让发行人有更大的空间获得流动性支持。”前述固收部门负责人指出。 券商新机会 在交易所的表态中,有关“积极研究推出债券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陈述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其实早在2010年,交易商协会就下发《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勾勒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相关框架,但交易所市场的缓释工具却发展较为缓慢。 “虽然近年来银行间市场的交易规模更大,但2015年交易所公司债扩容以来,交易所的信用债占比越来越高,因此对信用缓释工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10月23日,一位接近交易所的券商固收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在民企信用风险不断暴露的当下,是交易所债市研究推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好时机。 “这是交易所自信用债扩容以来发展缓释工具的重要机会,而且一个强大的债券市场的定价和运行也离不开缓释工具的出现。” 10月23日,北京一家AMC系券商资管投资经理表示,“同样缓释工具的创新也能为交易所市场吸引更多资金进入。” 对于交易所债市品种的扩容,不少券商固收人士也在“摩拳擦掌”静待制度红利。 “民企发债如果出现松动并吸引到更多企业发债,意味着券商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承销机会,而这也将对券商在债券承销领域的业绩带来一定程度的改观。”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坦言,“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出炉,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券商投资民企债券的风险偏好,利于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详情]
从野蛮成长到严监管:CDS罪与罚 本报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这两天我们内部一直在研究投资或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edit Risk Mitigation Warrant,CRMW)等工具的可行性。”10月23日,一家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但鉴于美国信用违约互换(CDS)一度引发了次贷危机,当前该银行内部高层依然对投资这类信用衍生品持谨慎态度。毕竟,CDS仍令金融市场心有余悸,担心自己稍不留神“惹祸上身”。 “CDS本质是转移信用风险的一种金融工具,只不过在此前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被美国投行与对冲基金玩坏了。” 10月23日,一家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对此坦言。 在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看来,这也给中国CDS等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带来启示,比如提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透明度。但他承认,目前中国CDS等品种发展依然面临定价机制不清晰、履约保障机制与清算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无形间限制了CDS的发展。 “目前令市场振奋的是,随着央行着手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后续大量配套措施将陆续出台助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体系完善,令这个市场迎来新的发展空间,从而为金融机构投资民企债券融资提供全面的风险对冲工具。”他指出。 美国CDS的罪与罚 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CDS之所以得以野蛮成长,并在2007年底达到58.2万亿美元的峰值,恰恰是得益于CDS的风险转移机制。 具体而言,2008年前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带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令美国银行加大房贷力度,甚至他们还将房产信贷资产打包成“资产证券化产品”出售融资,再将募集资金投向房产信贷,赚取高杠杆的信贷利差收益。 不过,这些银行也意识到一旦房价下跌导致房贷违约,他们势必遭遇巨额信贷坏账损失。因此他们与投行协商开发出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产品,即先将房产抵押信贷资产按照信用程度划分成安全的、及格的、有风险的三类,将不同信用评级房产信贷资产“打包”设计成CDO产品出售。 由于信用级别较低的CDO不容易销售,同时为了防止贷款违约带来的投资亏损,投行又为贷款违约行为购买了一份“保险”,信用违约掉期(CDS)正式诞生。 “CDS是一把双刃剑。若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愿意承担CDS违约风险,那么他将得到投资银行定期支付的违约保证金作为收益;反之一旦房产抵押贷款违约,这些机构投资者将面临巨额兜底兑付压力。”上述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由于当时美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不少对冲基金认为高房价足以抵御贷款违约赔付风险,因此都将CDS视为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进行配置。但随着美国房价大幅回调,大量持有CDS的金融机构因无力兑付巨额房贷违约兜底款项而破产,触发次贷危机。 “这也触发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开始对CDS等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从严监管。”这位对冲基金经理指出。 一是限制投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自营业务规模与高杠杆投资业务,压缩CDS市场规模。二是加大CDS透明度。三是引导CDS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将CDS标的调整为中高信用评级的企业贷款,降低整个金融市场波动性。 在上述对冲基金经理看来,经过多年从严监管,如今CDS已改头换面成为风险提示的风向标,比如2016年9月德意志银行次级债CDS价格一度翻倍上涨,让金融机构提前关注欧洲银行业巨额坏账风波。与此同时,通过买入CDS,也让不少看好德意志银行未来发展的金融机构敢于逆势抄底这家欧洲最大银行的债券股票,某种程度也稳定了市场情绪。 “不过,中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要达到风险发现与稳定市场情绪的效果,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他直言。 CDS启示录 在这位对冲基金经理看来,尽管中国CDS等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刚刚起步,但整个监管交易流程借鉴了欧美CDS发展历程的教训与经验。比如相关部门推进CDS场内交易,此外市场参与者主要以银行、保险、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主,避免CDS被滥用以掩盖金融市场风险的可能。 “不过,由于美国CDS触发了次贷危机,因此相关部门仍对CDS能否起到信用风险缓释作用持谨慎态度。”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透露,“比如证监会尚未决定允许证券期货机构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参与信用衍生品市场交易。” 与此同时,相比欧美信用衍生品市场配套措施齐全,当前中国依然缺乏CDS发展的土壤。比如欧美国家债券市场形成了从高信用评级债券到垃圾债的多层次债券体系,而垃圾债的高违约性,恰恰是CDS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 但在中国,由于城投债存在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因此很多金融机构在买入这类债券时不大需要持有CDS进行风险对冲,导致国内CDS市场发展缓慢。“若不是近期民企债券违约事件增加导致不同类型债券信用评级分化,我们也不会开始重视CRMW投资。”一家私募基金债券交易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当前制约国内CDS发展的,还有定价机制不清晰,以及履约保障机制与清算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在欧美市场,交易双方都能掌握基础资产借款人违约率、信用衍生工具交易对手违约率,以及两者之前的违约相关性等各类投资风险信息,对CDS进行合理科学定价。但在中国,尽管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委员会曾出台“违约模型为基础,构建强度违约曲线”的CRM定价方法,但多数金融机构认为其理论性较高而没有接受,加之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缺乏前瞻性风险预警(往往都是在企业债券违约后调降信用评级),导致CRMW定价机制往往失真。 “在清算机制设计层面,相比欧美国家普遍采用拍卖结算方式,中国依然延续现金结算、逐笔交割的模式,导致清算流程漫长繁琐影响金融机构的资金回流效率。”这位私募基金债券交易员指出。 但在他看来,随着央行着手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牵头推进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整个CDS与CRMW交易配套措施将加快与欧美市场操作惯例接轨。[详情]
目前,深圳市、北京市、江门市等多地出台政策,为上市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专家预计资金有望达数千亿元。 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各地对上市公司的支持主要是以扶持龙头企业、“权重”企业为优先,这意味着,各行业的龙头民营企业也将最先得到国资体系和金融系统的支持。 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万国江与江门市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支持扶助意向书》,江门金控将以双方约定的方式向万国江提供流动性支持,以化解其短期资金风险。 公告表示,双方合作是为积极响应国家有关部门及江门市政府的号召,支持本地上市公司发展,协助本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化解股权质押风险、防范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等因素。而江门金控的具体支持方式包括:委托贷款、受让股票质押债权与受让股权等符合市场化规律的方式。 “通过直接投资来支持民企是更为立竿见影的一种方式。目前,多地已通过国企入股民企的方式来解决民企流动性问题。”唐川表示,借由投资来提升民营资本的生存能力,不应局限于用国有资金来直接支持民企,也可通过在国企体系中为民企创造更为市场化、更为开放的投资机会,来满足民资优化自身的需求。 据悉,深圳市政府近日已安排数百亿元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构建风险共济机制,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相关人员日前表示,区政府依照“市场化原则为主、坚持一企一策”的要求,对遇到困难的重点企业提供支持帮扶,包括帮助海淀区股票质押风险较高的上市公司化解风险;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民营上市公司困难时期给予更多的实质性资金融通支持;区属国资和东兴证券发起设立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100亿元,首期20亿元已完成募资,通过受让不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10%的股权,帮助民营科技上市公司化解股票质押风险等。 “要从根本上提升民营企业的自身造血能力,还是要从金融支持、业务支持等方面入手,让民营企业借得到钱、有优质的项目去创造利润,这样民企的发展才是长远之计。”唐川建议,可借由“双向投资”的方式,国企、民企可以充分做到优势互补,各类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和风控模式也可得到实质性的优化。此外,从中央政策层面来看,一方面鼓励国企要做强做优做大,另一方面对民营企业的扶持也不断家加码,但当前市场资源有限,金融机构和项目发起方势必会将资源侧重于实力更强的企业,而双向投资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其也是充分盘活我国当前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详情]
“作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民营企业创造了中国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以及80%以上的就业,可以说,其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贡献。然而近年来,受市场营商环境不完善、发展模式粗放和流动性困境等因素影响,如何重新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显得至关重要。”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基于这样的背景,近期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正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创造更优的发展环境,其中包括减税降费政策以及一系列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措施。 如10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 再比如财政部部长刘昆此前在回应经济热点问题时表示,要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同时抓紧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 近期,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时亦强调,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此外,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央行行长易纲表示,央行正研究继续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包括推动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计划等;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宣布,证监会将从制度和工具等多方面加强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京东金融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决策层集体表态稳信心是个积极的信号,未来做好政策协调,对于民营经济遇到的难处给予过渡期考虑,同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货币政策边际效果递减的背景下,加大财政发力,特别是推动大规模的减税措施早日落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提升民营企业的信心迎来转机。 为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吴琦认为,一方面,稳健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注重货币政策的传导和疏通,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另一方面,还要继续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质效,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需要两手抓。 “具体来看,从直接融资角度来说,要立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导向,稳妥推进主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等建设,协同发展场内和场外、公募和私募、股票、债券和期货等分层有序、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拓宽企业的多元化融资渠道。从间接融资来说,商业银行应加快创新民营企业服务模式。”吴琦称。[详情]
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是服务两端的创新之举 □周俊生(财经评论人) 对于投资者来说,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的推出,有利于改变我国民间个人投资者过于集中股市的单一投资结构。 10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由人民银行依法向专业机构提供初始资金支持,委托其按照市场化运作、防范风险原则,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条件成熟时可引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金自愿参与,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近年来,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一个顽症。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准备推出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在当前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此前,由于受到债券发行评级机制的限制,民营中小微企业发行债券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再者,民营中小微企业虽然普遍资金饥渴,但是资金需求量并不大,有的几百万就能满足。如果都是由企业自我发行,会产生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 因此,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由央行向专业机构提供初始资金支持,由其向发债企业提供增信支持,这实际上是在用央行的强大信誉为发债企业提供保障,能够使这一新的融资品种受到市场的欢迎。 当然,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并非可以放弃经济上的考量。该项债券主要是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企提供金融支持。该项目能否取得成功,能否实质性地起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作用,其中的一个关键就在于央行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机构来承担这项工作。这个机构必须是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它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博取市场利益,而是服务支持民营企业的多种业务创新。基于这样的定位,央行向其提供初始资金支持才有合理理由。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条件成熟时可引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金自愿参与,建立风险共担机制。这也表明在初始运作阶段,并不提倡商业金融机构进入。虽然商业性金融机构可以壮大这个政策性机构的能量,但如果以利益追求为首要目标,将会影响到目前还在拟议中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目标效果。 对于投资者来说,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的推出,有利于改变我国民间个人投资者过于集中股市的单一投资结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资本市场从债券起步,诞生了一些成功的债券投资者。债券作为一种收益基本稳定、风险小于股票的投资工具,更适合民间的个人投资者投资。 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由于采用了新型的组织形式,特别是有央行的增信支持,将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因此,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还能够重新唤起个人投资者对债券的热情,虽然会对股票市场造成一些资金分流,但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股票市场风险出现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压力。 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对于运作机构来说,应该更注重发挥债券融资的多种模式,特别是考虑到债券发行企业大都是流动性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因此应该更注重发行短期债券,这样也可以减轻发债企业的融资成本。 同时,这种短期融资券也很受一些短时间内资金富余企业的欢迎,它们可以凭此赚取短期利息,而这又反过来减轻发债企业的发债难度。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应该更注重利用这种简便易行的融资模式,同时,还可以不断地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创新更多的债券融资模式。[详情]
钱和融资工具,减负和营商环境:实弹政策打向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来到了千载难逢的时代路口。 10月22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称,将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作为部分资本金,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就在同一天,证券业协会也发布公告称,将组织联合11家证券公司,设立约1000亿元总规模的资产管理计划,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并提出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可以看到,一套涉及金融、财税、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政策“组合拳”正打向民营经济。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近日发文称,要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除了给民营企业不断增强信心外,还需要有“实弹”支持。比如调整银行对民企的信贷比例、建立新的激励兼容机制等。 高层密集发声支持民企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华社于21日刊发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给民营企业家的回信。 习近平在信中说,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10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接受媒体采访,充分肯定民营企业的作用与贡献。其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 刘鹤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是一个新提法。民企主要分布在服务业、制造业等一般竞争性领域,为国企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竞争环境、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全面的分工协作,二者彼此促进、相得益彰。”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10月20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指出,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特别是解决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等对我国发展带来的诸多挑战,要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抓好各项政策落实,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增强企业信心和竞争力。会议部署了加大优化营商环境的五项措施。包括进一步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压减行政许可等事项,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审批,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此外,会议决定,对有市场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提高对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并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以缓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民企债券融资支持计划落地 在这一轮的市场波动中,企业由于融资难、融资贵而引发的风险及问题引起了监管层的密切关注。 从各地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援民企缓解股权质押风险,到证券公司联合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再到央行落地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监管层为解决民企股权质押风险,马不停蹄。 第一财经了解到,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债券市场具有公开、透明、预期引导性强的特点,以债券市场作为关键突破口,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可以释放积极信号,增强民营企业债券投资信心,阻断民营企业股、债、贷信用收缩相互传染,并带动民营企业整体融资恢复。”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日前发表署名文章表示。 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类承耀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就相当于是为民企发债买一份保险,一旦发生违约,由提供保险的机构来赔付,增加投资人购买民营企业债券的积极性。 比如,一家民营企业发债的收益率有8%,如果担心违约风险,按照3%的利率去购买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那么相当于将过去一个不确定性的8%收益率,换来一个确定性的5%的收益率。 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认为,这种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比直接购买中低等级民企债券的杠杆更高、威力更强。 “假设一百元的资金通过直接购买债券护盘,则只能提振一百元的流通市值,如果以这一百元作为基础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则可以保护至少一千元左右债券,这样央行可以通过更少的钱和更大的杠杆撬动存量。”明明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将由央行以再贷款的形式提供部分资本金。央行称,今年以来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3000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6月增加了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现决定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 徐忠指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改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一是引导金融机构改进民企债券投资尽职免责办法,增加违约容忍度,适当提高风险偏好;二是支持债券信用增进公司和加大民企发债的担保力度;三是积极发展不良债券处置市场,引导专业机构参与已违约的民企债券交易;四是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推动畅通债券违约的司法救济渠道,完善持有人会议制度和受托管理人机制,切实提高民企债券违约处置效率;五是稳步发展基础的信用衍生品交易,并为金融机构参与信用衍生品交易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围绕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困难、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等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正在形成,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 一组数据可以证明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对民营经济提振的巨大成效。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8.7%,比上半年加快1.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 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伟21日在第26期城市中国沙龙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营商环境对民企投融资至关重要。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监管信息的透明度、建立行业的数据基准、提高管理和外部监管的可操作性。此外,地方政府应以资金为抓手,设计好发展路径,落实科学有效的投融资规划,为社会资本的进入及发展提供更好的信用环境。 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压减行政许可等事项、简化企业投资审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提高政务服务效能——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清晰地描绘了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方向。 其中,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减轻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除了能够享受普惠性的税收优惠以外,国家还专门出台了针对民营经济的系列措施,不断加大优惠力度。 例如,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范围,从年纳税所得额上限的20万元提升到目前的100万元;统一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的标准,同时允许小规模纳税额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季度不超过9万元)免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该项政策延期至2020年。 同时,针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税收优惠获得感不足的问题,国务院及相关部委还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扩大优惠政策应用范围、提高税收政策优惠力度以及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等。为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相关部门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严格执行全国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完善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税收收入分别增长17.8%、13.1%和8%,每个季度回落约5个百分点。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副司长郑小英19日在税务总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税收收入增速逐步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负措施,特别是5月1日起实施的深化增值税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减轻了企业负担,相应拉低了税收收入增速。[详情]
10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由人民银行依法向专业机构提供初始资金支持,委托其按照市场化运作、防范风险原则,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条件成熟时可引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金自愿参与,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近年来,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一个顽症。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准备推出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在当前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此前,由于受到债券发行评级机制的限制,民营中小微企业发行债权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再者,民营中小微企业虽然普遍资金饥渴,但是资金需求量并不大,有的几百万就能满足。如果都是由企业自我发行,会产生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 因此,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由央行向专业机构提供初始资金支持,由其向发债企业提供增信支持,这实际上是在用央行的强大信誉为发债企业提供保障,能够使这一新的融资品种受到市场的欢迎。 当然,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并非可以放弃经济上的考量。该项债券主要是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企提供金融支持。该项目能否取得成功,能否实质性地起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作用,其中的一个关键就在于央行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机构来承担这项工作。这个机构必须是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它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博取市场利益,而是服务支持民营企业的多种业务创新。基于这样的定位,央行向其提供初始资金支持才有合理理由。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条件成熟时可引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金自愿参与,建立风险共担机制。这也表明在初始运作阶段,并不提倡商业金融机构进入。虽然商业性金融机构可以壮大这个政策性机构的能量,但如果以利益追求为首要目标,将会影响到目前还在拟议中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目标效果。 对于投资者来说,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的推出,有利于改变我国民间个人投资者过于集中股市的单一投资结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资本市场从债券起步,诞生了一些成功的债券投资者。债券作为一种收益基本稳定、风险小于股票的投资工具,更适合民间的个人投资者投资。 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由于采用了新型的组织形式,特别是有央行的增信支持,将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因此,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还能够重新唤起个人投资者对债券的热情,虽然会对股票市场造成一些资金分流,但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股票市场风险出现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压力。 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对于运作机构来说,应该更注重发挥债券融资的多种模式,特别是考虑到债券发行企业大都是流动性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因此应该更注重发行短期债券,这样也可以减轻发债企业的融资成本。 同时,这种短期融资券也很受一些短时间内资金富余企业的欢迎,它们可以凭此赚取短期利息,而这又反过来减轻发债企业的发债难度。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应该更注重利用这种简便易行的融资模式,同时,还可以不断地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创新更多的债券融资模式。 周俊生(财经评论人)[详情]
来源:CITICS债券研究 原标题:【政策托底其疾如风】央行支持民企与鼓励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点评 事项 10月22日央行宣布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发挥其定向调控、精准滴灌功能,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同时央行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鼓励其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对中小民企债券做信用支持;同时证券业协会组织部分证券公司共商市场化方式化解股权质押风险,初步形成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意向性方案。 评论 怎么类比央行推出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根据央行论述,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对民营企业进行债券融资支持。从再贷款工具角度上,主要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通过这部分初始资金,对第三方民营企业的债券进行担保和增信是等价的工具。 性质上,使用央行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渠道提供的资金来发行标的为第三方民企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或者担保增信,要比直接购买中低等级民企债券的杠杆更高,威力更强。假设一百元的资金通过直接购买债券护盘,则只能提振一百元的流通市值,如果以这一百元作为基础发型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则可以保护至少一千元左右债券。最近发行的几家优质民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保费在0.4%,不排除一些瑕疵民企的潜在保费在2%到5%,这样央行可以通过更少的钱和更大的杠杆撬动存量。 能作为CRM发行主体的并非只有中债增信,商业银行和券商也可以作为主体发行CRM。假设这1500亿都给中债增信,可以参考目前中债增信目前核心资本放大倍数,截止2018年Q1,中债增信资产总额137亿,公司增信责任余额1015亿,核心资本放大倍数也就是10%左右,考虑到这1500亿是给中低等级民企做担保,放大倍数可能会会小一些,可能在0.9~1.1万亿之间的债券额度做担保。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看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皆在亦步亦趋的宽松通道,后续可能还会出现央行采用直接或者间接的工具甚至新设金融机构来进行更加直接的操作来贯彻货币政策传导意图。上一轮鼓励中低等级信用债来做MLF质押品,最终积极的仍然是非银机构而非银行。宏观层面的政策底部已经完全确认,但具体公司信用资质的回暖还要一事一议,产业债公司不比城投,个体性差异非常大,从宏观政策传导到具体个券是否有风险,路径较为复杂。 宽松货币政策延续 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是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增加相应额度扩展宽货币政策空间。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是央行调节基础货币投放的工具,央行提高再贷款和再贴现总量将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增加相应额度提高了基础货币投放和信贷投放的空间。与此同时,再贷款和再贴现具有较强的定向:央行通过调整再贷款总量和利率调控基础货币总量、引导资金流向和信贷投向,通过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引导资金流向。 定向宽松支持小微民营企业,促进宽信用。随着货币政策逐步从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型,再贷款和再贴现使用较少,其基础货币投放功能弱化,定向性、支小支农功能凸显。2015年央行试点以信贷资产质押方式发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 单一政策效果有限 降准后央行再次宣布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宽信用通畅前宽货币难退出。在6月24日宣布定向降准后,央行于6月25日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15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10月15日降准落地实施后央行再次宣布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定向宽松货币政策延续。 单一政策效果难快速显现。首先,单从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而言,扩展的基础货币投放和定向信贷投放额度仍然属于前期宽货币政策框架中,在银行避险情绪高涨、惜贷情绪较浓的环境下,对小微企业、三农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仍然有限。其次,6月提高额度效果并不明显。虽然6月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有所提高,但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延续下滑趋势至9.8%,为2013年以来最低。此外,三季度民营企业信用风险事件频频爆发,民企融资环境并未出现根本性改善。最后,本次增加的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的目的在于增加信贷投放,需要相关资产的对接,在银行风险偏好未扭转前政策效果难以显现。 需关注近期政策积极出台后银行风险偏好转变带来的信贷投放加速。近日高层发言坚持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加上减税等积极财政政策配合定向宽货币政策,后续积极宽松政策仍可期,需关注市场和银行风险偏好逐步好转后宽信用进程的推进。[详情]
据彭博,自上周来中国政令迭出驰援困境中的民营企业,目前正快速朝着真金白银的落地阶段推进。据不愿具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央行计划向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提供100亿元人民币,为民企发债提供增信支持。 国务院周一称,决定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并由人行依法为增信公司等专业机构提供初始资金支持,委托其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企发债提供增信支持。 人行并将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人民币,并运用再贷款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目前尚不清楚中债增信具体将采取何种方式提供增信。根据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对主要为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融资担保公司,前款规定的倍数上限可以提高至15倍。 因未被授权对外发表评论,知情人士不愿具名;中国央行无法立即予以置评;中债信用增进公司表示不予置评。 公司网站信息显示,中债增信是中国首家专业债券信用增进机构,由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联合中国石油等多方共同发起,注册资本金60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企业信用增进服务、信用产品的创设和交易等。 本地媒体周二并援引中国央行参事盛松成称,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非为民企信用风险兜底,更不是“量化宽松”。 他指出,央行应把握好提供资金的适度规模。只要市场能对民企信用风险的评估回归理性,央行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信号意义其实更大,甚至并不一定需要动用大规模资金。[详情]
来源: i资管俱乐部 辛继召 为民营企业融资,最新的方法是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10月22日晚,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由人民银行依法向专业机构提供初始资金支持,委托其按照市场化运作、防范风险原则,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条件成熟时可引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金自愿参与,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此前。9月26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在北京揭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负责人表示,基金主要以再担保业务为主,适当开展股权投资业务,支持各省(区、市)开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业务。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三农”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贷款。 民企债券融资工具 10月22日当晚,央行公告,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同时,人民银行积极支持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债券信用增进公司等机构,在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多种手段,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改善营商环境、督导民营企业规范经营中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 (1)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部分资金来源是再贷款 随着外汇占款占比下降,再贷款逐渐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工具,再贷款规模也逐渐上升。 再贷款工具中,截至2018年9月末,中期借贷便利(MLF)规模为5.38万亿元、14天逆回购余额1600亿元、常备借贷便利(SLF)余额为474.5亿元、抵押补充贷款余额32371亿元,另有国库现金定存4900亿元,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余额达9.32万亿元,其中超6000亿元于10月到期。 (2)运作方是“专业机构” 据记者目前了解,主要就是中债信用增进公司。 (3)“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2010年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Credit Risk Mitigation)试点业务,推出的原因在于:信用债市场上,信用衍生产品的缺失使市场参与者始终缺少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无法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转移和对冲信用风险,不仅难以满足投资者日益增强的信用风险管理需要,更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造成制约。也即,通过CRM等创新,将有利于缓解信用紧缩的格局,对冲信用风险、提升信用债的市场流动性。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可以划分为合约类产品和凭证类产品,总共有4类。其中,合约类产品包括:信用违约互换(CDS)、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凭证类产品包括: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信用联结票据(CLN)。 2016年9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则》、《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业务指引》、《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业务指引》、《信用违约互换业务指引》、《信用联结票据业务指引》等业务规则。2018年5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布了39家CRM核心交易商名单,包括国开行、五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部分外资银行、部分券商、中债信用增进等;此外还有29家一般交易商名单、30家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创设机构名单、31家信用联结票据创设机构名单。 特别是,2018年9月末,中证CRM重出江湖。自9月20日以来,随着中债信用增进的2018年度第一期信用风险缓释凭证——18中债增CRMW001(标的债券为18太钢MTN001)的发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已有四期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备案发行并准备上市。10月份,中债信用增进参与发行两家浙江民企发行的“18荣盛SCP005”和“18红狮SCP006”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 (3)担保增信 目前,国内的增信机构暂无银行、保险机构。因此国务院提出,条件成熟时可引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金自愿参与,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根据银行间交易商协会2016年发布的《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则》,核心交易商可与所有参与者进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一般交易商只能与核心交易商进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核心交易商包括金融机构、合格信用增进机构等。一般交易商包括非法人产品和其他非金融机构等。 实际上,目前39家CRM核心交易商名单中,信用增近公司只有一家,即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该公司官网,中债信用增进为首家专业债券信用增进机构,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与中石油、国网英大等央企发起设立,注册资本金60亿元,设立目的是为中小企业及低信用级别企业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信用增进。 (4)支持范围 央行公告称,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 目前,这些民企并无一个名单,也没有具体的标准出台。从监管表态看,“暂时遇到困难”是近期支持债转股、支持小微等企业融资常用的术语。 如,银保监会今年6月要求,对经营暂时遇到困难但前景良好的企业,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合理采用多种手段帮助企业渡过难关。2017年发布的《商业银行新设债转股实施机构管理办法(试行)》也提出,债转股对象的企业的条件之一是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具有可行的企业改革计划和脱困安排。 661亿融资担保基金 另一种在今年设立的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支持的方式是,2018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由中央财政发起、联合有意愿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首期募资不低于600亿元,采取股权投资、再担保等形式支持各省(区、市)开展融资担保业务。 2018年7月,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在北京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高达661亿元,一共有21家股东,第一大股东财政部出资300亿元,出资比例45.39%;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均出资30亿元,出资比例4.54%;其余为各大银行、保险等公司股东。 9月26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在京举行揭牌暨首批合作业务签约仪式,正式启动运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负责人表示,基金主要以再担保业务为主,适当开展股权投资业务,支持各省(区、市)开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业务。 再担保业务主要是对符合条件的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风险分担,推动形成“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辖内融资担保机构”三级机构与银行共同参与的业务联动和风险分担机制,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和担保费率,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三农”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贷款。股权投资主要对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注入资本金,增强其资本实力和业务拓展能力,支持其向下逐级参股融资担保机构或为体系内的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再担保服务。 为尽快发挥基金效应,近期拟以再担保业务为切入点,分批次与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开展合作,为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提供再担保。在此基础上,下一步,再选择优质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开展股权投资试点。 对纳入合作范围的融资担保业务,原则上按原担保金额的20%分担风险责任,执行优惠再担保费率。在此基础上,对风险控制好、代偿少、业务规模大的合作机构,适当给予风险补偿奖励;对风险控制差、代偿多、业务规模小的合作机构,适当调减风险补偿。(记者邮箱:xinjizhao@hotmail.com)[详情]
近期,政策迭出。10月22日,央行连续发布两条消息,均与再贷款政策相关。一是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二是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当前两项政策备受市场关注,政策出台初衷是什么,是否是宽松,是否会形成风险?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 他认为,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非为民企信用风险兜底,更不是“量化宽松”。 事实上,究竟为哪些企业的债券提供增信、如何定价,主要还是依靠机构的专业判断,依靠市场的力量。人民银行提供的初始资金主要起到引导、撬动作用,从而推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应把握好提供资金的适度规模。只要市场能对民企信用风险的评估回归理性,央行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信号意义其实更大,甚至并不一定需要动用大规模资金。 盛松成认为,对于机构来说,通过合理评估和理性判断,为有财务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的民企提供资金支持也可能是比较好的投资机会。有机构测算,目前信用债的违约规模与违约率实际是低于银行贷款的。2018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81%,是信用债市场违约率的十倍。 21世纪:人民银行最新公告显示,在今年6月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以改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基础上,再增加1500亿元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同时,人民银行还决定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在您看来,这些政策的出台的初衷是什么?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是合理和必要的吗? 盛松成:数据反映出我们确实需要加强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上周人民银行刚刚公布了9月份M2同比增速,仅有8.3%,仍处于历史较低区间。前三季度我国GDP累计同比增速是6.7%,而最新的物价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增速达到了2.5%。按我们过去多年的经验,在这样的经济增速和物价水平下,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速在10%或以上,都是比较适度的。可见目前资金确实是比较紧的,实体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比较难。 表外融资大幅萎缩也反映出近半年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仍有待加强。从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看,虽然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但难以抵补表外融资的萎缩。今年1-9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对社融的贡献率均为负,三项合起来将社融增速拉低了1.7个百分点,而去前同期这三项拉动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8%。 总的来说,表外融资下降控制了金融风险,长期看有利于经济稳定和发展,同时也需要处理好实体经济现实的融资需求。尽管人民币贷款不少,但直接融资和表外业务下降较多,M2增速也不高,在资金的整体运用上需要合适的调整和转换。此外,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家和投资者面对当前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避险情绪较重,这本身也会使市场的自我调节变得困难。因而,目前推出这两项措施,增加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 21世纪: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向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提供部分初始资金,是不是“量化宽松”(QE)? 盛松成: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增信措施,有利于提高投资者对民营企业信用债的投资意愿,尤其是那些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的民营企业,仍然具有投资价值。然而,目前市场对民企融资的态度似乎是“一刀切”的,这其实是非理性的。 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非为民企信用风险兜底,更不是“量化宽松”。事实上,究竟为哪些企业的债券提供增信、如何定价,主要还是依靠机构的专业判断,依靠市场的力量。人民银行提供的初始资金主要起到引导、撬动作用,从而推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应把握好提供资金的适度规模。只要市场能对民企信用风险的评估回归理性,央行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信号意义其实更大,甚至并不一定需要动用大规模资金。 21世纪:人民银行向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提供再贷款是否会形成风险? 盛松成: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要求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将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人民银行新闻稿中也指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总体来看,国常会和人民银行发布的信息都强调在具体落实中尊重市场规律。此外,在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方面,相关各方也会研究更具体的措施,规避道德风险。由此可见,财务可持续性是得到充分重视的。 而随着民营企业经营状况逐步好转,市场偏好回归正常,情况还可能更好。对于机构来说,通过合理评估和理性判断,为有财务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的民企提供资金支持也可能是比较好的投资机会。有机构测算过,目前信用债的违约规模与违约率实际是低于银行贷款的。2018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81%,是信用债市场违约率的十倍。 21世纪:人民银行今年以来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3000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是否会造成“大水漫灌”? 盛松成: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 这部分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是有针对性的定向调控,通过支持有市场信贷需求的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从而实现对实体经济真实需求的“精准滴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此外,从总量上看,央行增加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也是适度的,不是“大水漫灌”。[详情]
央行徐忠: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是重大政策创新 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是当前形势下人民银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具体政策举措。 徐忠(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 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在政策层面,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是当前形势下人民银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具体政策举措。 近期,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部分民营企业出现经营和融资困难,民营企业债务违约也有所增加,部分市场主体对民营企业风险规避情绪较重,对民企融资存在非理性行为。而且,在经济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过去部分依赖影子银行融资的民营企业,必然面临表外融资转表内融资的阵痛。面对信息不对称程度加深、激励机制有所扭曲的状况,人民银行有必要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债券市场具有公开、透明、预期引导性强的特点,以债券市场作为关键突破口,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可以释放积极信号,增强民营企业债券投资信心,阻断民营企业股、债、贷信用收缩相互传染,并带动民营企业整体融资恢复。 为了保障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实施效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首先是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人民银行不直接实施支持计划,而是委托给市场上的专业机构运作,在运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遵从契约精神,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私有产权。二是有的放矢、适时退出。支持工具以企业自救为前提,重点支持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民营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遵循阶段性帮扶理念,限期有序退出。三是防范道德风险。对于扶持的企业,人民银行将与各省政府合作,协调企业积极制定自救计划,改善经营管理,增强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并对企业规范经营进行跟踪和约束,引导民企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积极瘦身自救,促进民企经营实质性改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改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一是引导金融机构改进民企债券投资尽职免责办法,增加违约容忍度,适当提高风险偏好。二是支持债券信用增进公司和加大民企发债的担保力度。三是积极发展不良债券处置市场,引导专业机构参与已违约的民企债券交易。四是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推动畅通债券违约的司法救济渠道,完善持有人会议制度和受托管理人机制,切实提高民企债券违约处置效率。五是稳步发展基础的信用衍生品交易,并为金融机构参与信用衍生品交易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必须强调的是,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其政策着眼点在于弥补民营经济的融资短板,以市场化手段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