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美联储宣布10月启动缩表 今年料再加息一次明年三次
美联储宣布10月启动缩表 今年料再加息一次明年三次

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09月22日  05:46
美联储:年底还将加息一次,通胀水平将逐步回升
美联储:年底还将加息一次,通胀水平将逐步回升

美联储9月政策声明显示,维持基准利率维持在1%至1.25%不变,将于10月开始削减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并预测今年年底将再度加息,且声称风暴造成的损害只会对经济产生暂时的影响。[详情]

汇通网|2017年09月21日  03:13
美联储9月货币政策声明全文
美联储9月货币政策声明全文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自7月会议以来获得的信息显示,就业市场继续增强,今年迄今经济活动一直在适度增长。近几个月就业增长稳健,失业率保持低 位。家庭支出温和扩张,企业固定投资在近几季已经增加。今年整体通胀和不计入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通胀指标较上年同期下降,一直在2%以下。总的来说,基于市 场的通胀补偿指标仍偏低,基于调查的较长期通胀预期指标变动不大。[详情]

汇通网|2017年09月21日  03:20
美联储主席耶伦:经济增长支持加息 自己将做满任期
美联储主席耶伦:经济增长支持加息 自己将做满任期

对于是否连任美联储主席以及美联储的人事安排的问题,耶伦表示,想做完美联储主席任期,除了早期与特朗普的会见,之后再无进一步会见。希望政府提名更多人加入美联储理事会,但相信美联储只有3名理事也能运作正常。[详情]

汇通网|2017年09月21日  04:20
逐字逐句找不同 全文揭示9月政策声明之细微变化
逐字逐句找不同 全文揭示9月政策声明之细微变化

美联储周三(9月20日)迈出了试探性的第一步,解除了其历史性的经济刺激计划。正如市场预期的那样,美联储宣布将于10月开始实施其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其中大部分是由美国财政部在量化宽松计划下获得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组成的。[详情]

FX168|2017年09月21日  03:52
新华社:美联储宣布“缩表”对全球影响有限
新华社:美联储宣布“缩表”对全球影响有限

美联储当天的决定和市场预期一致。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缩表”不会给美国和全球市场带来重大影响。[详情]

新华网|2017年09月21日  12:24

市场影响

收盘:联储决定启动缩表 道指标普创收盘新高
收盘:联储决定启动缩表 道指标普创收盘新高

美股周三收盘涨跌不一,道指与标普500指数创收盘新高。美联储宣布将从10月份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并预计今年12月份将加息一次、明年再加息三次。[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9月21日  04:12
21日人民币中间价报6.5867贬值197点 为9月以来最低
21日人民币中间价报6.5867贬值197点 为9月以来最低

9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5867,较上日中间价贬值197点,为2017年9月1日以来最低。调降197点的降幅,创2017年9月12日以来最大。[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9月21日  09:16
离岸人民币坐上过山车 加息预期拉高美元
离岸人民币坐上过山车 加息预期拉高美元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周三在纽约交易时段经历了大起大落,美联储公布决策后美元翻盘,CNH回吐早盘所有涨幅并一度跌破6.59元。点阵图显示美国央行决策官员预测年内还有一次加息。[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9月21日  07:16
金价周三收高 联储宣布缩表计划后回落
金价周三收高 联储宣布缩表计划后回落

黄金期货价格周三收高,但在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从10月开始缩表并预计今年12月还将加息一次之后,金价涨幅回落。[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9月21日  03:18
美国原油期货突破50美元 创4个月来新高
美国原油期货突破50美元 创4个月来新高

原油期货价格周三收高,其中美国WTI原油突破50美元/桶,创4个月以来最高收盘价。[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9月21日  03:45
美股牛市还能跑多久?取决于美联储的心情
美股牛市还能跑多久?取决于美联储的心情

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对于股票市场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带来的担忧表示出了不屑,但是这周,美联储将会在FOMC会议后带来的行动可能会让投资者对于美国经济的健康程度,以及美国的央行对于顽固的低通胀率如何解释,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9月19日  00:05

对中国有何影响

美联储缩表 我国有底气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
美联储缩表 我国有底气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

每日经济新闻|2017年09月22日  00:48
党报海外版:美联储缩表不会对人民币有明显外部压力
党报海外版:美联储缩表不会对人民币有明显外部压力

新浪综合|2017年09月22日  05:05
任泽平:中国没有必要也没有压力跟随美联储缩表
任泽平:中国没有必要也没有压力跟随美联储缩表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2008年以来扩张近3.9倍,且MBS这种有毒资产占比从0上升至39%,短期债券占比下降至0,迫切需要调整;而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仅扩张了1.05倍、无有毒资产,并且中国经济增速明显远高于美国。并且,中美利差今年以来持续扩大,目前为约140个基点,足够宽厚。[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9月21日  09:34
邓海清:“跛脚鸭”的耶伦和缩表 中国大概率不跟
邓海清:“跛脚鸭”的耶伦和缩表 中国大概率不跟

一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比如,2015年12月美联储加息之后,2016年上半年中国央行还保持了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目前美联储自身的缩表政策都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央行跟随加息更是不可能。[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9月21日  11:36
证券日报:央行不会跟风美联储缩表 去杠杆会更温和
证券日报:央行不会跟风美联储缩表 去杠杆会更温和

由央行上面的两次缩表可以看出,我们的缩表是被动的,与美联储主动缩表存在根本上的差异。除了外汇占款、季节性等因素外,我们的缩表受到财政存款的影响更大。央行是不会跟风美联储的,我们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详情]

证券日报|2017年09月22日  08:38
美联储缩表将于10月启动 人民币被动贬值压力将加剧
美联储缩表将于10月启动 人民币被动贬值压力将加剧

此次会议对市场的影响,洪灏预计,美元目前处于超跌状态,缩表效应相当于货币紧缩,助力美元反弹,人民币被动贬值压力将再度加剧,跌幅扩大,美股还有新高。[详情]

澎湃新闻|2017年09月21日  06:52
外媒:美联储缩表在即 中国央行并无压力
外媒:美联储缩表在即 中国央行并无压力

彭博社称,美联储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将令中国央行迎来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时期。但即使如此,重新得到控制的资本账户和仍然充裕的外汇储备意味着中国央行仍有缓和冲击的工具。[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9月18日  12:36

权威解读

新华社:无须过度担忧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
新华社:无须过度担忧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

对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来说,无须过度担忧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而应注重修炼“内功”,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创新资本流动管理方法,以尽力化解美联储政策调整的外溢效应。[详情]

新华网|2017年09月21日  12:26
机构解读:美联储迎来缩表里程碑
机构解读:美联储迎来缩表里程碑

“市场反应不大,国债收益率小涨。全球固定收益市场下一步走势,将从全球成长,尤其是通胀数据中寻找方向,同时还会从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发出的,有关未来几个月欧元区和英国货币政策可能进行的调整的指引中寻找线索。”[详情]

FX168|2017年09月21日  04:43
巴克莱:美联储鹰派超预期 12月可能再次升息
巴克莱:美联储鹰派超预期 12月可能再次升息

事实上,美联储对2017年的前瞻比我们此前预期的略偏鹰派。我们继续认为未来的数据,包括即将公布的通胀数据将会导致美联储在今年12月会议上进行第三次升息。[详情]

FX168|2017年09月21日  09:26
工银国际程实:美联储5年将缩表一半 相当于3次加息
工银国际程实:美联储5年将缩表一半 相当于3次加息

五年缩表一半,等价三次加息。虽然美联储“缩表”的靴子将于今年10月如期落地,但是作为核心信息,缩表的总体规模和具体路径依然语焉不详,亟待进一步探究。[详情]

澎湃新闻|2017年09月21日  07:20
乐观的联储,待涨的美元 ——9月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
乐观的联储,待涨的美元 ——9月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

按照当前的经济走势,12月大概率会再加息一次,2018年美联储加息三次的计划可能也会得以实现。在美联储会议后,我们需要再次提醒投资者关注特朗普的税改, 9月25日税改详细方案将会公布,如果进展顺利,美元指数或将再度攀升。[详情]

|年月日  :
金融危机10周年美联储做出决定 一个时代就此结束
金融危机10周年美联储做出决定 一个时代就此结束

北京时间今日凌晨,美联储作出重大决定:从10月13日开始,将开启缩表(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缩表意味着美联储将从市场抽出流动性,其中2017年计划抽走300亿美元,而2018年全年为4200亿美元![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2017年09月21日  08:15

下一次加息时机

CNBC调查:不管市场信不信 美联储将在12月加息
CNBC调查:不管市场信不信 美联储将在12月加息

76%的受访者认为美联储将在12月加息,美联储12月加息的概率设为43%到55%之间。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受访者预计明年将加息两到三次,而美联储预计将在2019年第二季度完成加息周期,利率为2.9%。[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9月20日  15:33
美联储杜德利:飓风可能对再次加息时机有暂时的影响
美联储杜德利:飓风可能对再次加息时机有暂时的影响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William Dudley表示,第三季度接踵而至的飓风可能会暂时影响下一次加息的时机,不过高于趋势的经济增速的确支持继续渐进加息。[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9月09日  00:17
美联储决策日指南:整理危机工具 讨论下次加息时机
美联储决策日指南:整理危机工具 讨论下次加息时机

美联储今年会否再次加息?这是投资者希望决策者在周三结束为期两天的会议时澄清的最大问题。[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9月20日  15:48
联储会议前夕 市场对年内加息的概率预期超过50%
联储会议前夕 市场对年内加息的概率预期超过50%

当地时间周三(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点)美联储会议(FOMC)就要举行,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重回50%上方。[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9月20日  15:35

缩表原因及影响

近十年量化宽松后 美联储展开缩表之旅
近十年量化宽松后 美联储展开缩表之旅

在金融危机期间及之后,美联储买入规模达4.2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美国国债资产,而“缩表”可谓是QE的反向操作。[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09月20日  07:00
机构解读:美联储迎来缩表里程碑
机构解读:美联储迎来缩表里程碑

全球固定收益市场下一步走势,将从全球成长,尤其是通胀数据中寻找方向,同时还会从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发出的,有关未来几个月欧元区和英国货币政策可能进行的调整的指引中寻找线索。[详情]

FX168|2017年09月21日  04:43
前美联储高官:缩表是为经济衰退做准备
前美联储高官:缩表是为经济衰退做准备

新浪财经|2017年09月15日  22:18
美联储拟启动缩表计划 希望危机应对举措平静收尾
美联储拟启动缩表计划 希望危机应对举措平静收尾

鉴于美国经济增速足以让失业率维持在远低于衰退高峰时期一半的水平,美联储很可能成为第一家开始从2008年危机后紧急措施最后阶段撤离的主要央行。[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9月18日  14:56
美联储“缩表”初期难起大波澜
美联储“缩表”初期难起大波澜

作为美联储紧缩“弹药库”里的重量级武器,“缩表”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不过,从已披露的操作方式和预期推进速度来看,美联储即便如期启动“缩表”,初期影响仍较为有限。[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7年09月20日  11:14
美联储缩表太可怕?或许只是耸人听闻
美联储缩表太可怕?或许只是耸人听闻

通常情况下,美联储政策的变动往往会影响市场的走向,这也是投资者格外关注美联储政策会议的原因。不过,嘉信理财的首席全球投资策略师Jeffrey Kleintop指出,投资者这次可以不用太担心。[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7年09月20日  16:45
美联储缩表终于要来了?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美联储缩表终于要来了?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美联储“缩表”关键在于避免长期利率水平失控,如果长期利率大幅跳升,就会伤害美国经济复苏,其外溢影响也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并诱发风险和危机。[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09月19日  01:40
经济日报:提防美联储货币政策“温水煮青蛙”
经济日报:提防美联储货币政策“温水煮青蛙”

   连 俊 尽管今年6月份的货币政策例会后,美联储公布了“缩表”计划细节,让市场提前有了心理准备,相关政策公布后并未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但仍需对美联储传递出的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信号加以重视。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全球市场产生的影响很有可能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实现,由此带来的风险不能不高度警惕。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需要认真审视可能面临的资本外流风险,以及由此给本国及周边区域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地时间9月20日,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同时宣布将从今年10月份开始缩减总额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宣布“缩表”,也标志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由于“缩表”决定符合预期,政策公布后并未在全球市场造成较大波动。但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全球流动性产生的“温水煮青蛙”效应不能不防。 通过“缩表”这种方式,美联储可以卖出国内资产,收回过去9年投放在市场上流通的美元,实现对基础货币的直接回收从而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相对于提高利率,“缩表”更为严厉。这展现出美联储推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坚决立场。这种立场从本次会议公报内容和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回应都能看出端倪。 一方面,在近期经济数据偏弱和飓风灾害席卷美国的情况下,美联储仍坚定地为“美国经济温和增长”这一结论背书。耶伦“认可经济表现良好”,但美联储在声明中虽然承认“最近几周袭击德州和佛罗里达州的飓风造成了重大影响”,却仍强调“风暴不可能实质性改变全国经济中期的走向”;另一方面,虽然美联储承认通胀数据仍处低位,但是加息的节奏仍未受到较大影响。一边开启“缩表”,一边继续加息,正如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表述的那样,美联储“坚决捍卫退出宽松立场”。 美联储在收紧货币政策的政策预期指引上应当算是比较成功的。“缩表”的风声早早放出。今年6月份的货币政策例会后美联储还公布了“缩表”计划细节,这都让市场提前有了心理准备,因此政策公布后并未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截至9月20日收盘,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上涨了0.19%,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了0.06%,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了0.08%,整体反应较为平静。 不过,对美联储此次传递出的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信号仍需要加以重视,美联储继续保持加息节奏的概率仍然很高。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全球市场产生的影响很有可能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实现,由此带来的风险不能不高度警惕。 一方面,货币政策正常化将使全球流动性持续收缩,并对全球资产价格产生抑制作用。过去9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采取了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这虽然对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债务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如今,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有可能对美国乃至全球高企的资产价格产生抑制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到,欧元区货币宽松政策也在转向,对欧元区退出量宽的预期正在增加。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一旦同步收紧,产生的叠加效应对全球资产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会产生极强的外溢效应,冲击全球金融市场。由于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处于主导地位,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缩往往会在全球范围引发危机。随着美联储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会使全球流动性降低,资本回流美国且利率上升,那些外债余额大、国际收支存在逆差、外汇储备不足的国家发生债务危机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也不能忽视。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将冲击有关国家汇率稳定,带动跨境资本向发达经济体回流。比如,在美联储缩表的“靴子”正式落地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9月21日早盘在岸和离岸市场一度双双跌破6.6,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需要认真审视可能面临的资本外流风险,以及由此给本国及周边区域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详情]

经济日报 | 2017年09月25日 08:21
美联储缩表落地:对中国短期影响有限 货币难宽松
美联储缩表落地:对中国短期影响有限 货币难宽松

  美联储“缩表”落地 中国货币短期难宽松 谭志娟 市场终于迎来了美联储9月利率决议。 9月21日凌晨,美联储发布的声明显示:美联储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1%~1.25%区间不变。 同时,在声明中,美联储措辞基调意外偏鹰派,表示缩表进程将于今年10月开启,并预计年底还将再加息一次。该消息公布后,美元指数飙升,黄金跳水,美股也大幅下跌。 受访业界专家称,本轮美联储缩表或将历时5年,表内资产规模和所持证券规模均将大致缩减至当前水平的60%。这一缩减幅度的累积效应可能等于三次加息。 不过,缩表对中国的短期影响或有限,预计中国不会跟随美联储缩表,但中国的货币政策短期仍难以大幅宽松。 缩表进程将于10月开启 所谓缩表是指中央银行减少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行为。而美联储通过直接抛售所持债券或停止到期债券再投资的方式,可实现对基础货币的直接回收,相对于提高利率,这是更为严厉的紧缩政策。据统计,目前美联储的资产规模维持在约4.5万亿美元的水平,这些资产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过后通过其资产购买计划而积累起来的。 虽然美联储缩表的靴子将于10月如期落地,但是作为核心信息,缩表的总体规模和具体路径依然未知。 在6月发布缩表的详细方案后,美联储于7月随即更新了SOMA账户的预测报告,依据既定的缩表方案,以10月为起点提出了三种可能的缩表路径。在“高负债”“中负债”和“低负债”的不同情境下,美联储的证券持有规模需分别降至3.5万亿、2.9万亿和 2.4万亿美元。 对此,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主管程实发给《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认为,美联储缩减资产端的证券持有规模,是为了将负债端的准备金调整至合意水平,从而修复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能。而在上述三条路径中,“低负债”路径更符合当前实际,可以视为缩表路径的预测基准。 由此他判断,本轮缩表将延续至2023年,共历时5年,总体缩表幅度约为1.8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缩表后的证券持有规模约为2.41万亿美元,表内资产规模约为2.62万亿美元,均约等于当前规模的60%。 为何美联储缩表备受市场的关注?这是因为缩减幅度的累积效应可能等同于加息。有受访专家就表示,五年缩表四成,也相对于等价三次加息。 “预计至2018年10月,即缩表一年后,累积影响将约等于半次加息。至2019年7月和2021年6月,累积影响先后上升至1次和2次加息。整个缩表进程完成后,累积影响近似于3次加息。” 程实说。 不仅缩表,在政策声明中,美联储预计年底还将再加息一次。 记者注意到,美联储在发布9月政策声明时,也发布了最新的经济预测。美联储委员预计,2017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2.4%,此前预期为2.2%;2018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2.1%,此前预期为2.1%;2019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2.0%,此前预期为1.9%。同时,美联储还下调了2017年和2018年核心通胀预期。 由于美联储上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通胀预期,多数受访专家预计,美联储在12月加息的概率大。 国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向记者表示,“如果今年美国还有一次加息,时间很可能在12月。” 他的判断理由是:第一,从数据上看,临时因素对数据影响的消退需要2~3个月的观察期。美国当前的通胀上升仍受到飓风等临时性因素的影响,而薪资对通胀的影响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另外,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和外部环境也需要进一步观察。 第二,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从当前的进展来看,税改有望在年底推出,届时通过具体税改内容的分析,可能需要相应货币政策的配合来应对通胀的上行风险。 第三,12月有新闻发布会,美联储可以更好地与市场进行沟通。 而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12月加息25个基点至1.25%~1.5%区间的概率由会前的53.3%升至73.4%。 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投资策略总监王昕杰则对记者表示,“根据美联储的点阵图,预计未来十二个月会再加息两次。” 不过,他同时指出,随着美国年内继续加息一次的概率上升以及其他主要央行退出量化宽松的时刻表仍不确定,美元可能迎来短期反弹。 缩表对中国短期影响或有限 美联储10月开启缩表进程,这对中国影响几何? “美联储缩表主要从汇率渠道和金融市场方面对中国产生影响。”边泉水告诉记者:首先从汇率上看,美联储开启缩表,有望推升美元指数重新展开一波上行,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可能终结,或转为双向波动。 在他看来,一方面,从本次FOMC会议的声明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仍将进一步收紧,同时缩表将事实性推升美债收益率;另一方面,市场对欧元区的货币收紧定价预期也相对比较充分,但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以及通胀上升的可持续性,对全球贸易复苏的依赖性较高。“全球贸易的改善,随着中美名义GDP增速的下行,可能趋于走弱,这将令欧元区经济复苏转弱,从而影响欧央行决策,并压低德债收益率,美德国债利差可能转向走扩,美元指数或在四季度迎来一波‘衰退型上涨’。”边泉水进一步说。 其次,从金融市场上看,美联储缩表将对美债收益率形成提振,但由于中美利差仍处于相对高位,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短期来说相对有限。 王昕杰也认为,“考虑到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处于‘适度增长,通胀水平温和’的环境,以及其他经济体偿债能力提升,预计美国收紧货币政策未必会造成其他市场显著的资本外流,对新兴市场和中国的外溢性效应或许有限。” 中国需要跟随美联储缩表吗?多数受访专家预计,中国不会,也没有必要跟随美联储缩表。 边泉水对记者指出,“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相对独立,不会跟随美联储缩表,但中国的货币政策短期仍难以大幅宽松。” 他表示,为了配合金融去杠杆,加强金融监管,整体央行货币政策基调仍然是以稳为主。而且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与美联储差异较大,中国在货币政策选择上,主要参考中国经济自身的状况,可以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缩表、OMO、MLF、存款准备金),也可以使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等)。 “从目前的选择来看,央行会综合运用两种工具。即使出现短期的缩表,也跟美联储缩表关系不大。”边泉水说。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也持类似看法,在他看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2008年以来扩张近3.9倍,且MBS(抵押贷款证券化)这种有毒资产占比从0上升至39%,短期债券占比下降至0,迫切需要调整;而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仅扩张了1.05倍、无有毒资产,且中国经济增速明显远高于美国。并且,中美利差今年以来持续扩大,目前为约140个基点,足够宽厚。 不过,这对全球市场的中长期冲击值得警惕。 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美联储缩表的推进,其长期冲击仍需警惕。因为中长期来看,缩表将直接影响美债供需关系,推动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债收益率正是全球资产定价的重要基准之一。此外,缩表将收紧美元流动性,给美元带来升值压力,考虑到资金回流美元资产等因素,新兴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本币贬值和资金外流挑战。 也就是说,对于全球市场流动性,美联储缩表对市场的心理影响可能会大于实际影响,短期影响或大于中长期影响。[详情]

中国经营报 | 2017年09月23日 00:12
证券日报:央行不会跟风美联储缩表 去杠杆会更温和
证券日报:央行不会跟风美联储缩表 去杠杆会更温和

   央行不会跟风美联储缩表 去杠杆会更温和 ■阎 岳  就如同美联储加息吊足了市场胃口一样,其缩表计划也是如此。终于,美联储在刚刚结束的议息会议上宣布自今年10月份起启动渐进式缩表,同时维持基准利率1%-1.25%不变。对于美联储即将启动的缩表计划,中国人民银行又该采取何种对策进行应对呢? 缩表,是指央行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行为。央行调节资产负债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基础货币的数额。基础货币主要由货币发行(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及少量银行库存现金)和存款准备金构成。后者又细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美联储将于10月13日开始,减少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的行动,从10月31日开始减少购买美国国债的行动。从美联储的缩表计划可以看出,其目的也是为了改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这与央行的做法是一致的。我国采取的去杠杆措施,就包含了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性调整和优化。尽管从结果来看是被动的,但也是政策工具组合(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缩表问题上,央行无疑走在了美联储的前面。今年1月末到3月末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1.1万亿元,降幅3%。5月12日,央行在2017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4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 央行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规模为347144亿元,较7月底减少3466亿元,政府存款减少了5323亿元,是今年3月份以后的再次缩表。这次缩表主要是财政存款减少后央行的一个被动行为,不会对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 由央行上面的两次缩表可以看出,我们的缩表是被动的,与美联储主动缩表存在根本上的差异。除了外汇占款、季节性等因素外,我们的缩表受到财政存款的影响更大,这是影响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动的重要因素。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缩表问题上,央行是不会跟风美联储的,我们要做的是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巩固前期去杠杆效果的同时继续采用较为温和的手段将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上来,进而完成资金层面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于后续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业界存在一定分歧,主要体现在是否有必要降准这个问题上。双方都认为降准的空间是有的。但一方认为降准的信号意义过大,在近期流动性无忧的情况下没必要使用这个工具。另一方则认为有必要及时采取降准的措施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充足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笔者认为,在去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当下,在通过削峰填谷即可保持流动性无忧的情况下,在当前严查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去向的背景下,谈论降准是不合时宜的。尽管美联储提出了主动缩表的计划,但我们仍应该按照既定的节奏,做好去杠杆的工作,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详情]

证券日报 | 2017年09月22日 08:38
专家:美联储缩表对中国影响可控 适度控制货币增速
专家:美联储缩表对中国影响可控 适度控制货币增速

   □徐明棋 ■就美联储目前4.5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而言,2017年收缩的规模对整个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微乎其微,只有象征性意义。在2018年以后,如果美联储按照其公布的计划缩表,届时缩表对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收缩的影响才会逐步显现。 ■从2015年开始,由于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到了2016年底,多数国际机构对这些国家经济前景的预测开始调高,目前美联储缩表不会在新兴市场国家引发新一轮资金大幅外流的冲击。 ■中国实体经济基本面开始企稳,美联储缓慢缩表对中国经济直接冲击的影响基本可控。剔除通胀因素,人民币资产的实际回报率仍然高于美元,这就不会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资金使用成本造成直接的冲击,美联储缩表的影响基本会被限制在金融领域内。 美联储于北京时间9月21日凌晨宣布,将在10月份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并且指出将按照6月份计划的原则和规模进行。由于这一缩表计划早就被人们所预期,全球金融市场对此反应相对平静。尽管美元先抑后扬,美国股市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但是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震荡,其货币没有出现大幅度贬值的现象。 现在的疑问是美联储持续的货币收缩会不会重现历史上资金大规模流出新兴市场国家的一幕,从而引发新的金融危机?很多人从历史数据中得出新兴市场经济体此次将会面临类似的压力,金融危机似乎难以避免。我认为这次将不会再次出现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 缩表进程非常缓慢 美联储收缩货币的进程非常缓慢,货币供应收缩过程相对谨慎。 美联储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采取了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总共购入了3.9万亿美元的各类政府债券和其他抵押资产支持的证券。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由9000亿美元扩充至4.5万亿美元。 在通货膨胀预期向上走的背景下,美联储启动缩表向正常区间回归的过程会比较长。美联储表示,缩表将按照6月份的计划进行。按照这个计划,美联储将从10月份开始每月缩减100亿美元,即将所持债券到期本金收回不再进行投资。其中,国债收回的上限设定为60亿美元,机构债务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上限为40亿美元。未来每个季度增加一次缩表规模,直到每月缩减的规模达到500亿美元。其中,国债为300亿美元,资产抵押贷款支持类债券为200亿美元。 按照这一进程,美国2017年资产负债表收缩的规模只有300亿美元,对市场流行性造成的影响将会很小。就美联储目前4.5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而言,2017年收缩的规模对整个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微乎其微,只有象征性意义。在2018年以后,美联储如果按照其公布的计划缩表,届时缩表对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收缩的影响才会逐步显现。同时,美国经济明年会出现什么样的新情况,以及新一届美联储主席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都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市场的反应就必然不会很强烈。 缩表预期已经消化 美联储在2014年11月份终止量化宽松政策后,市场曾经预测美联储将随后作出快速收缩货币供应的决策。于是在2014年底出现了一轮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出的冲击。不少国家,如巴西、南非、阿根廷,甚至印度,都出现了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下跌。 但是从2015年开始,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到了2016年底,多数国际机构对这些国家经济前景的预测开始调高,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前景的预期也比较乐观。因此,目前美联储缩表不会在新兴市场国家引发新一轮资金大幅外流的冲击。 另外,当前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都有着比较好的国际收支状况: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平均水平比2013年下降了0.2%至05%左右;国际储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用投机手段冲击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的基础条件并不完备。比如,南非的经济状况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经常账户逆差不断缩小,从2013年的216亿美元逐年下降,到2016年只有97.4亿美元,在短短三年间规模缩掉一半多。而南非的外汇储备始终维持在470亿美元以上,是经常账户逆差的4.8倍,使南非应对外部金融冲击的财务能力大大增强。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基本都有类似的状况,因此投机资金冲击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的动机也会受这些因素的制约。 美资产吸力引不强 自美联储于2015年底加息以来,至今将近两年。在此期间,美联储总共进行了4次加息,目前的利率只有1.25%,低于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率水平。目前,新兴市场经济体在经历了2014年至2015年的调整后,经济形势比较乐观,国际组织对它们的增长前景都有所调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资金流出新兴经济体的动机并不强。 同时,自特朗普执政至今,经济形势虽然平稳,就业达到了16年来的最好水平,但是增长率也只维持在2%左右。市场对美国经济未来的前景并不乐观,这导致资金流向美国的动机并不强烈。美联储缩表作为炒作题材的作用比提升相对资产回报率的作用更大。 另外,美国金融资产实际上已经在长期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出现了泡沫。美国股市在危机后不久就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而且不断创出新高。美国标普500指数在2007年时在1500点左右,危机后大幅度下跌,2009年3月份跌至700点以下。但是,在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后,美国股市在2013年4月份就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目前标普500指数已经高达2500点。房价指数也在去年回到危机前的高位。目前由于担心泡沫过大,货币政策收紧后泡沫可能破灭,无论是股市还是房价都开始盘整。因此,美联储目前缓慢的缩表并不会使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大规模流向美国,并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出现大幅度震荡,甚至危机。 欧洲复苏抵消美联储缩表 欧洲的经济复苏势头目前比较看好,前一波的美元汇率下跌与资金从美国流向欧洲有关。目前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将到年底结束。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逐渐回归正常将对全球金融市场形成分化和吸引。如果接下来欧洲央行加快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就可能使得欧元的汇率持续升值。这将导致美联储的缩表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出现更加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最可能出现的影响是,在欧元汇率上升的过程中,美联储的缩表对美元汇率提升的效果会打折扣,因此资金可能会更多地流向欧洲金融市场。由于欧债危机拖延的时间比较长,自2009年以来欧洲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相对于美国,欧洲的金融资产,包括股市均相对低估。目前,随着欧洲经济复苏,国际短期资金可能会更多地流入欧洲。这种影响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是值得重视的,并且对美联储缩表带来的冲击或许有缓冲的作用。 对中国的影响可控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美联储缩表带来的影响不会很大。 首先,美联储缩表的市场预期早已存在。在近期美元汇率下跌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下,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资金外流动机已经减弱,人民币汇率未来将趋于稳定的预期已成为市场共识,美联储缩表不会引起这一预期出现逆转,对于人民币汇率实际影响会很小。另外,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并没有完全开放,大规模的羊群效应基本不会形成。去年以来金融监管当局加强了监管,采取了金融风险防范措施,都可以有效地应对美联储缩表产生的溢出性影响。 其次,中国实体经济基本面开始企稳,美联储缓慢缩表对中国经济直接冲击的影响基本可控。剔除通胀因素,人民币资产的实际回报率仍然高于美元,这就不会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资金使用成本造成直接的冲击,美联储缩表的影响基本会被限制在金融领域内。 继续加强监管 稳定货币供应 尽管从目前来看,美联储缩表对我国影响有限,但是我们仍应采取措施,做好充分准备,控制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第一,继续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对于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的跨境资本流动,特别是非实质性对外直接投资的资本流出仍然要采取相对严格的限制措施。 第二,适度控制国内信贷和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避免与美国货币政策背道而驰,从而增加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和我国资本流出的压力,为宏观金融稳定打好基础。 第三,加大鼓励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激励力度。虽然仅从资金角度看,吸引外资所起到的作用在弱化,但是伴随着外资进入的是国际市场、先进的技术、企业家精神及比较好的企业管理和治理,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需要不断引进和增强的。另外,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外资往往占据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国内众多的配套企业与其息息相关,吸引外资必须予以重视。 最后,对于特朗普未来选择什么样的人选接替耶伦需要予以关注。就目前看,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将可能会使美国的财政赤字增加,美国债务水平会上升,这对于通胀有刺激作用。特朗普未来选择的美联储主席如果变得更加紧密地配合特朗普的财政政策,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都可能会大幅度下降。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详情]

上海证券报 | 2017年09月22日 07:03
美联储10月缩表引美元暴涨1% 人民币料重回区间波动
第一财经日报 | 2017年09月22日 06:11
美联储宣布10月启动缩表 今年料再加息一次明年三次
美联储宣布10月启动缩表 今年料再加息一次明年三次

   美联储宣布10月启动缩表 今年料将再加息一次明年加三次 特派记者 张涵 纽约报道 导读 “本次市场的波动并不是因为宣布缩表,这早就成了共识。而更多的是本次会议展现出美联储官员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的决心。”一位纽约大型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美联储会后公布的利率预期点阵图显示,联储高官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2018年将加息三次,2019年加息两次,2020年将加息一次。他们将长期中性利率预期由3%降至2.75%。 当地时间9月20日,美联储宣布了一项历史性的转变政策,从今年10月开始启动金融危机爆发后首次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行动,并保持进一步加息的步调。 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议息会议后决定,保持1%-1.25%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从今年10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下称缩表),和市场预期一致。这次决议得到FOMC委员全票通过。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作为应急措施的量化宽松不仅被美联储运用了3次并向市场注入了几万亿美元的流动性;其做法也引发了包括欧洲央行在内的全球央行的效仿。 然而,此次的缩表决议因此前已经有过充分的沟通,金融市场在短暂的波动后仅出现了部分资产价格的变动。以美元和美国国债为主的资产明显上扬,而与利率相关的银行股则出现了全球范围的普涨:北京时间9月21日晚间,欧洲Stoxx股指上涨0.2%,金融股大涨高达1.2%。 “本次市场的波动并不是因为宣布缩表,这早就成了共识。而更多的是本次会议展现出美联储官员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的决心。”一位纽约大型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美联储会后公布的利率预期点阵图显示,联储高官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2018年将加息三次,2019年加息两次,2020年将加息一次。他们将长期中性利率预期由3%降至2.75%。 12月加息概率大幅度提升 飓风的影响、通胀低迷的压力使得美联储的加息前景仍然成为会议最大的看点。 美联储在声明中称,美国哈维、艾尔玛和玛丽亚三个飓风重创了很多社区,带来了很大困难,与之相关的干扰和重建将会影响近期的经济活动。但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这不太可能对中期经济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因此,美联储仍预计,随着货币政策的逐步调整,经济活动将温和扩张,同时劳动力市场将进一步改善。 根据美联储公布的点阵图截图显示,16名高官之中,有11人预计今年还有一次加息,只有四人预计不会加息,剩余一人预计今年还将加息两次。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意外递交辞呈的鹰派高官、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也参与了最新利率预测,但他下月就将卸任,不会参加今年最后两次联储会议投票。 联储主席耶伦在会后记者会上 称,今年通胀下跌的原因仍是个谜,美联储随时准备在必要时调整利率前景。 对于经济前景的风险,美联储高官认为“大致均衡”。这意味着,联储决策者认为未来美国经济走强和走弱的风险大致相当。 路透社在美联储会后访查华尔街大行的结果显示,美联储料将在12月再次升息,2018年再升息三次。随着美联储寻求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预计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未来数年内将减少约1.4万亿美元。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会后,目前美国联邦基金期货交易市场预计,今年12月美联储加息的几率超过70%,而此前一天该预计几率还不到58%。 美联储决议声明和预示加息路线的利率预期公布后,美元指数抹平日内跌幅,转而高涨,美债价格下挫、收益率走高,2年期美债收益率创将近九年来新高。 缓慢缩表 缩表的决定并未超出市场预期。 根据议息会议决定,从10月份开始,美联储将持有的到期美国国债本金、机构债务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每个月不再进行再投资的上限分别设定为60亿美元、40亿美元,此后每三个月再将上限提高60亿美元和40亿美元,直到最后升至30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 耶伦强调,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缩减将是渐进的、可预期的。 美联储持有的资产规模从2008年之前不足9,000亿美元猛增到4.5万亿美元。尽管这一规模将下降,但是由于美联储的负债已经大幅增长,因此美联储最后持有的资产还是会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AIG首席经济学家莫恒勇认为,缩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预计,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将由今年年底的4.1万亿美元下降到2020年的2.9万亿美元,下降幅度大概是1.2万亿美元。 耶伦在对美国经济近期表现的描述中说,今年以来美国经济活动温和增长,劳动力市场改善使家庭支出以温和速度扩张,企业投资和进口都在增长,这部分反映了海外经济环境得到改善。 耶伦称,美联储预计未来几年美国经济仍会以温和速度增长,但是今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将会因飓风影响受到拖累。 (编辑:辛灵,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xinlingfly2007@163.com)[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7年09月22日 05:46
评论:美联储有限缩表不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7年09月22日 05:36
党报海外版:美联储缩表不会对人民币有明显外部压力
党报海外版:美联储缩表不会对人民币有明显外部压力

  美联储“缩表”对中国有何影响(新闻分析)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正如市场预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日宣布将从今年10月份开始缩减总额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以逐步收紧货币政策。美联储为何要“缩表”?“缩表”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缩表同加息一样,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的必经之路,而选择当前这个时机,主要是因为近期美国通胀持续低迷,加息进程可能放缓,需要缩表来保持货币政策正常化方向,另一方面美联储异常庞大的资产负债表正在推升资产泡沫,危及金融系统稳定。”评级机构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表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的超低水平,又先后通过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大量美国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大幅压低长期利率,以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从危机前的不到1万亿美元膨胀至4.5万亿美元。随着美国经济逐步复苏,货币政策正常化提上日程,自2015年12月以来美联储已经四次加息。 与通过加息直接提高资金成本相比,“缩表”等于直接从市场抽离基础货币,对流动性的影响较大。由于市场对美联储缩表已有充分预期,总体反应较为温和。决定公布之后,美股道琼斯指数小幅下滑,但此后很快收复失地;美元指数走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纷纷下跌,黄金价格下跌,多数大宗商品价格攀升。 有分析认为,“缩表”将收紧美元流动性,给美元带来升值压力,新兴市场将面临本币贬值和资金外流等挑战。美联储发布消息后,美元指数从91.66附近跃升至92.6附近。美元走强,非美货币相对走弱,人民币也不例外。2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早盘在岸和离岸市场一度跌破6.6,随后又收复了这一关口。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5867,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97个基点。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美元瞬间拉升和前期持续下跌有关,美联储的“缩表”消息只是给了美元一个反弹动力,也似乎对人民币有所压力。但放到全球市场看,人民币的反应是适度的。 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6%左右。“伴随国内宏观经济持续回稳向好,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回报预期趋于改善,人民币汇率在年内或仍将稳健运行。而现阶段美元指数表现仍主要受制于特朗普政治风险,或将继续走弱。美联储缩表不会对人民币形成明显的外部压力。”王青说。 中长期来看,“缩表”将直接影响美债供需关系,推动美债收益率上升。一旦美国长端利率上升,或许会影响中美利差。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有望保持在120至150BP左右,利差保护较为充分,资金大规模外流压力可控。 赵庆明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只是影响美元走势、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之一。我国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和有效的资本账户管理可较好抵御外部冲击,也是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底气”。 (据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李延霞  吴雨)[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9月22日 05:05
美联储缩表对市场冲击有限 人民币将延续双向波动
美联储缩表对市场冲击有限 人民币将延续双向波动

  “缩表”对市场冲击有限 人民币将延续双向波动走势 ■本报见习记者 孟 珂 日前,美联储在议息会议后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同时于10月正式启动资产负债表缩减计划(以下简称“缩表”):起步为每月最多缩减100亿美元,在12个月内,每3个月多缩减100亿美元,直到最终达到每月最多缩减500亿美元。 对此,民生加银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邓黎阳9月21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缩表”总体会令人民币贬值压力増加。美联储表达了年内加息的预期,并且明确10月份“缩表”。由此看来,加息“缩表”预期增强,政府债务上限危机解除,风险下行,所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于前期超跌,目前有反弹的需求。 而在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看来,美联储渐进式“缩表”降低对市场冲击,对美元的提振效果有限,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价格或将保持强势。 王青进一步指出,从美联储负债端结构来看,当前超额准备金处于2.3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按照“缩表”进度,未来一年将最多缩减3000亿美元。这一缩减规模不会造成超额准备金短缺,引起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与加息直接提高短期利率不同,“缩表”启动后美国短期利率仍会维持在1.0%至1.25%的美联储政策目标区间之内,难以直接推高美元。总体来看,人民币贬值压力取决于中国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与国际金融市场紧缩节奏的博弈。伴随国内宏观经济持续回稳向好,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回报预期趋于改善,人民币汇率价格在年内或仍将强势运行。由此,美联储“缩表”在难以提振美元的同时,亦不会对人民币形成明显的外部压力。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自从美联储决议公布以后,美元指数的确出现小幅反弹。但总体来说,对于整个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相对有限。[详情]

证券日报 | 2017年09月22日 03:06
证券日报:央行不会跟风美联储缩表 去杠杆会更温和
证券日报 | 2017年09月22日 03:06
经济日报:提防美联储货币政策“温水煮青蛙”
经济日报:提防美联储货币政策“温水煮青蛙”

   连 俊 尽管今年6月份的货币政策例会后,美联储公布了“缩表”计划细节,让市场提前有了心理准备,相关政策公布后并未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但仍需对美联储传递出的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信号加以重视。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全球市场产生的影响很有可能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实现,由此带来的风险不能不高度警惕。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需要认真审视可能面临的资本外流风险,以及由此给本国及周边区域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地时间9月20日,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同时宣布将从今年10月份开始缩减总额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宣布“缩表”,也标志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由于“缩表”决定符合预期,政策公布后并未在全球市场造成较大波动。但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全球流动性产生的“温水煮青蛙”效应不能不防。 通过“缩表”这种方式,美联储可以卖出国内资产,收回过去9年投放在市场上流通的美元,实现对基础货币的直接回收从而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相对于提高利率,“缩表”更为严厉。这展现出美联储推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坚决立场。这种立场从本次会议公报内容和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回应都能看出端倪。 一方面,在近期经济数据偏弱和飓风灾害席卷美国的情况下,美联储仍坚定地为“美国经济温和增长”这一结论背书。耶伦“认可经济表现良好”,但美联储在声明中虽然承认“最近几周袭击德州和佛罗里达州的飓风造成了重大影响”,却仍强调“风暴不可能实质性改变全国经济中期的走向”;另一方面,虽然美联储承认通胀数据仍处低位,但是加息的节奏仍未受到较大影响。一边开启“缩表”,一边继续加息,正如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表述的那样,美联储“坚决捍卫退出宽松立场”。 美联储在收紧货币政策的政策预期指引上应当算是比较成功的。“缩表”的风声早早放出。今年6月份的货币政策例会后美联储还公布了“缩表”计划细节,这都让市场提前有了心理准备,因此政策公布后并未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截至9月20日收盘,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上涨了0.19%,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了0.06%,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了0.08%,整体反应较为平静。 不过,对美联储此次传递出的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信号仍需要加以重视,美联储继续保持加息节奏的概率仍然很高。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全球市场产生的影响很有可能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实现,由此带来的风险不能不高度警惕。 一方面,货币政策正常化将使全球流动性持续收缩,并对全球资产价格产生抑制作用。过去9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采取了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这虽然对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债务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如今,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有可能对美国乃至全球高企的资产价格产生抑制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到,欧元区货币宽松政策也在转向,对欧元区退出量宽的预期正在增加。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一旦同步收紧,产生的叠加效应对全球资产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会产生极强的外溢效应,冲击全球金融市场。由于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处于主导地位,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缩往往会在全球范围引发危机。随着美联储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会使全球流动性降低,资本回流美国且利率上升,那些外债余额大、国际收支存在逆差、外汇储备不足的国家发生债务危机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也不能忽视。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将冲击有关国家汇率稳定,带动跨境资本向发达经济体回流。比如,在美联储缩表的“靴子”正式落地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9月21日早盘在岸和离岸市场一度双双跌破6.6,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需要认真审视可能面临的资本外流风险,以及由此给本国及周边区域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详情]

美联储缩表落地:对中国短期影响有限 货币难宽松
美联储缩表落地:对中国短期影响有限 货币难宽松

  美联储“缩表”落地 中国货币短期难宽松 谭志娟 市场终于迎来了美联储9月利率决议。 9月21日凌晨,美联储发布的声明显示:美联储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1%~1.25%区间不变。 同时,在声明中,美联储措辞基调意外偏鹰派,表示缩表进程将于今年10月开启,并预计年底还将再加息一次。该消息公布后,美元指数飙升,黄金跳水,美股也大幅下跌。 受访业界专家称,本轮美联储缩表或将历时5年,表内资产规模和所持证券规模均将大致缩减至当前水平的60%。这一缩减幅度的累积效应可能等于三次加息。 不过,缩表对中国的短期影响或有限,预计中国不会跟随美联储缩表,但中国的货币政策短期仍难以大幅宽松。 缩表进程将于10月开启 所谓缩表是指中央银行减少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行为。而美联储通过直接抛售所持债券或停止到期债券再投资的方式,可实现对基础货币的直接回收,相对于提高利率,这是更为严厉的紧缩政策。据统计,目前美联储的资产规模维持在约4.5万亿美元的水平,这些资产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过后通过其资产购买计划而积累起来的。 虽然美联储缩表的靴子将于10月如期落地,但是作为核心信息,缩表的总体规模和具体路径依然未知。 在6月发布缩表的详细方案后,美联储于7月随即更新了SOMA账户的预测报告,依据既定的缩表方案,以10月为起点提出了三种可能的缩表路径。在“高负债”“中负债”和“低负债”的不同情境下,美联储的证券持有规模需分别降至3.5万亿、2.9万亿和 2.4万亿美元。 对此,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主管程实发给《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认为,美联储缩减资产端的证券持有规模,是为了将负债端的准备金调整至合意水平,从而修复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能。而在上述三条路径中,“低负债”路径更符合当前实际,可以视为缩表路径的预测基准。 由此他判断,本轮缩表将延续至2023年,共历时5年,总体缩表幅度约为1.8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缩表后的证券持有规模约为2.41万亿美元,表内资产规模约为2.62万亿美元,均约等于当前规模的60%。 为何美联储缩表备受市场的关注?这是因为缩减幅度的累积效应可能等同于加息。有受访专家就表示,五年缩表四成,也相对于等价三次加息。 “预计至2018年10月,即缩表一年后,累积影响将约等于半次加息。至2019年7月和2021年6月,累积影响先后上升至1次和2次加息。整个缩表进程完成后,累积影响近似于3次加息。” 程实说。 不仅缩表,在政策声明中,美联储预计年底还将再加息一次。 记者注意到,美联储在发布9月政策声明时,也发布了最新的经济预测。美联储委员预计,2017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2.4%,此前预期为2.2%;2018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2.1%,此前预期为2.1%;2019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2.0%,此前预期为1.9%。同时,美联储还下调了2017年和2018年核心通胀预期。 由于美联储上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通胀预期,多数受访专家预计,美联储在12月加息的概率大。 国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向记者表示,“如果今年美国还有一次加息,时间很可能在12月。” 他的判断理由是:第一,从数据上看,临时因素对数据影响的消退需要2~3个月的观察期。美国当前的通胀上升仍受到飓风等临时性因素的影响,而薪资对通胀的影响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另外,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和外部环境也需要进一步观察。 第二,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从当前的进展来看,税改有望在年底推出,届时通过具体税改内容的分析,可能需要相应货币政策的配合来应对通胀的上行风险。 第三,12月有新闻发布会,美联储可以更好地与市场进行沟通。 而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12月加息25个基点至1.25%~1.5%区间的概率由会前的53.3%升至73.4%。 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投资策略总监王昕杰则对记者表示,“根据美联储的点阵图,预计未来十二个月会再加息两次。” 不过,他同时指出,随着美国年内继续加息一次的概率上升以及其他主要央行退出量化宽松的时刻表仍不确定,美元可能迎来短期反弹。 缩表对中国短期影响或有限 美联储10月开启缩表进程,这对中国影响几何? “美联储缩表主要从汇率渠道和金融市场方面对中国产生影响。”边泉水告诉记者:首先从汇率上看,美联储开启缩表,有望推升美元指数重新展开一波上行,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可能终结,或转为双向波动。 在他看来,一方面,从本次FOMC会议的声明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仍将进一步收紧,同时缩表将事实性推升美债收益率;另一方面,市场对欧元区的货币收紧定价预期也相对比较充分,但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以及通胀上升的可持续性,对全球贸易复苏的依赖性较高。“全球贸易的改善,随着中美名义GDP增速的下行,可能趋于走弱,这将令欧元区经济复苏转弱,从而影响欧央行决策,并压低德债收益率,美德国债利差可能转向走扩,美元指数或在四季度迎来一波‘衰退型上涨’。”边泉水进一步说。 其次,从金融市场上看,美联储缩表将对美债收益率形成提振,但由于中美利差仍处于相对高位,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短期来说相对有限。 王昕杰也认为,“考虑到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处于‘适度增长,通胀水平温和’的环境,以及其他经济体偿债能力提升,预计美国收紧货币政策未必会造成其他市场显著的资本外流,对新兴市场和中国的外溢性效应或许有限。” 中国需要跟随美联储缩表吗?多数受访专家预计,中国不会,也没有必要跟随美联储缩表。 边泉水对记者指出,“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相对独立,不会跟随美联储缩表,但中国的货币政策短期仍难以大幅宽松。” 他表示,为了配合金融去杠杆,加强金融监管,整体央行货币政策基调仍然是以稳为主。而且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与美联储差异较大,中国在货币政策选择上,主要参考中国经济自身的状况,可以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缩表、OMO、MLF、存款准备金),也可以使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等)。 “从目前的选择来看,央行会综合运用两种工具。即使出现短期的缩表,也跟美联储缩表关系不大。”边泉水说。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也持类似看法,在他看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2008年以来扩张近3.9倍,且MBS(抵押贷款证券化)这种有毒资产占比从0上升至39%,短期债券占比下降至0,迫切需要调整;而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仅扩张了1.05倍、无有毒资产,且中国经济增速明显远高于美国。并且,中美利差今年以来持续扩大,目前为约140个基点,足够宽厚。 不过,这对全球市场的中长期冲击值得警惕。 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美联储缩表的推进,其长期冲击仍需警惕。因为中长期来看,缩表将直接影响美债供需关系,推动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债收益率正是全球资产定价的重要基准之一。此外,缩表将收紧美元流动性,给美元带来升值压力,考虑到资金回流美元资产等因素,新兴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本币贬值和资金外流挑战。 也就是说,对于全球市场流动性,美联储缩表对市场的心理影响可能会大于实际影响,短期影响或大于中长期影响。[详情]

证券日报:央行不会跟风美联储缩表 去杠杆会更温和
证券日报:央行不会跟风美联储缩表 去杠杆会更温和

   央行不会跟风美联储缩表 去杠杆会更温和 ■阎 岳  就如同美联储加息吊足了市场胃口一样,其缩表计划也是如此。终于,美联储在刚刚结束的议息会议上宣布自今年10月份起启动渐进式缩表,同时维持基准利率1%-1.25%不变。对于美联储即将启动的缩表计划,中国人民银行又该采取何种对策进行应对呢? 缩表,是指央行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行为。央行调节资产负债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基础货币的数额。基础货币主要由货币发行(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及少量银行库存现金)和存款准备金构成。后者又细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美联储将于10月13日开始,减少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的行动,从10月31日开始减少购买美国国债的行动。从美联储的缩表计划可以看出,其目的也是为了改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这与央行的做法是一致的。我国采取的去杠杆措施,就包含了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性调整和优化。尽管从结果来看是被动的,但也是政策工具组合(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缩表问题上,央行无疑走在了美联储的前面。今年1月末到3月末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1.1万亿元,降幅3%。5月12日,央行在2017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4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 央行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规模为347144亿元,较7月底减少3466亿元,政府存款减少了5323亿元,是今年3月份以后的再次缩表。这次缩表主要是财政存款减少后央行的一个被动行为,不会对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 由央行上面的两次缩表可以看出,我们的缩表是被动的,与美联储主动缩表存在根本上的差异。除了外汇占款、季节性等因素外,我们的缩表受到财政存款的影响更大,这是影响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动的重要因素。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缩表问题上,央行是不会跟风美联储的,我们要做的是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巩固前期去杠杆效果的同时继续采用较为温和的手段将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上来,进而完成资金层面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于后续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业界存在一定分歧,主要体现在是否有必要降准这个问题上。双方都认为降准的空间是有的。但一方认为降准的信号意义过大,在近期流动性无忧的情况下没必要使用这个工具。另一方则认为有必要及时采取降准的措施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充足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笔者认为,在去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当下,在通过削峰填谷即可保持流动性无忧的情况下,在当前严查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去向的背景下,谈论降准是不合时宜的。尽管美联储提出了主动缩表的计划,但我们仍应该按照既定的节奏,做好去杠杆的工作,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详情]

专家:美联储缩表对中国影响可控 适度控制货币增速
专家:美联储缩表对中国影响可控 适度控制货币增速

   □徐明棋 ■就美联储目前4.5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而言,2017年收缩的规模对整个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微乎其微,只有象征性意义。在2018年以后,如果美联储按照其公布的计划缩表,届时缩表对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收缩的影响才会逐步显现。 ■从2015年开始,由于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到了2016年底,多数国际机构对这些国家经济前景的预测开始调高,目前美联储缩表不会在新兴市场国家引发新一轮资金大幅外流的冲击。 ■中国实体经济基本面开始企稳,美联储缓慢缩表对中国经济直接冲击的影响基本可控。剔除通胀因素,人民币资产的实际回报率仍然高于美元,这就不会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资金使用成本造成直接的冲击,美联储缩表的影响基本会被限制在金融领域内。 美联储于北京时间9月21日凌晨宣布,将在10月份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并且指出将按照6月份计划的原则和规模进行。由于这一缩表计划早就被人们所预期,全球金融市场对此反应相对平静。尽管美元先抑后扬,美国股市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但是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震荡,其货币没有出现大幅度贬值的现象。 现在的疑问是美联储持续的货币收缩会不会重现历史上资金大规模流出新兴市场国家的一幕,从而引发新的金融危机?很多人从历史数据中得出新兴市场经济体此次将会面临类似的压力,金融危机似乎难以避免。我认为这次将不会再次出现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 缩表进程非常缓慢 美联储收缩货币的进程非常缓慢,货币供应收缩过程相对谨慎。 美联储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采取了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总共购入了3.9万亿美元的各类政府债券和其他抵押资产支持的证券。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由9000亿美元扩充至4.5万亿美元。 在通货膨胀预期向上走的背景下,美联储启动缩表向正常区间回归的过程会比较长。美联储表示,缩表将按照6月份的计划进行。按照这个计划,美联储将从10月份开始每月缩减100亿美元,即将所持债券到期本金收回不再进行投资。其中,国债收回的上限设定为60亿美元,机构债务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上限为40亿美元。未来每个季度增加一次缩表规模,直到每月缩减的规模达到500亿美元。其中,国债为300亿美元,资产抵押贷款支持类债券为200亿美元。 按照这一进程,美国2017年资产负债表收缩的规模只有300亿美元,对市场流行性造成的影响将会很小。就美联储目前4.5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而言,2017年收缩的规模对整个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微乎其微,只有象征性意义。在2018年以后,美联储如果按照其公布的计划缩表,届时缩表对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收缩的影响才会逐步显现。同时,美国经济明年会出现什么样的新情况,以及新一届美联储主席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都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市场的反应就必然不会很强烈。 缩表预期已经消化 美联储在2014年11月份终止量化宽松政策后,市场曾经预测美联储将随后作出快速收缩货币供应的决策。于是在2014年底出现了一轮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出的冲击。不少国家,如巴西、南非、阿根廷,甚至印度,都出现了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下跌。 但是从2015年开始,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到了2016年底,多数国际机构对这些国家经济前景的预测开始调高,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前景的预期也比较乐观。因此,目前美联储缩表不会在新兴市场国家引发新一轮资金大幅外流的冲击。 另外,当前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都有着比较好的国际收支状况: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平均水平比2013年下降了0.2%至05%左右;国际储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用投机手段冲击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的基础条件并不完备。比如,南非的经济状况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经常账户逆差不断缩小,从2013年的216亿美元逐年下降,到2016年只有97.4亿美元,在短短三年间规模缩掉一半多。而南非的外汇储备始终维持在470亿美元以上,是经常账户逆差的4.8倍,使南非应对外部金融冲击的财务能力大大增强。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基本都有类似的状况,因此投机资金冲击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的动机也会受这些因素的制约。 美资产吸力引不强 自美联储于2015年底加息以来,至今将近两年。在此期间,美联储总共进行了4次加息,目前的利率只有1.25%,低于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率水平。目前,新兴市场经济体在经历了2014年至2015年的调整后,经济形势比较乐观,国际组织对它们的增长前景都有所调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资金流出新兴经济体的动机并不强。 同时,自特朗普执政至今,经济形势虽然平稳,就业达到了16年来的最好水平,但是增长率也只维持在2%左右。市场对美国经济未来的前景并不乐观,这导致资金流向美国的动机并不强烈。美联储缩表作为炒作题材的作用比提升相对资产回报率的作用更大。 另外,美国金融资产实际上已经在长期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出现了泡沫。美国股市在危机后不久就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而且不断创出新高。美国标普500指数在2007年时在1500点左右,危机后大幅度下跌,2009年3月份跌至700点以下。但是,在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后,美国股市在2013年4月份就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目前标普500指数已经高达2500点。房价指数也在去年回到危机前的高位。目前由于担心泡沫过大,货币政策收紧后泡沫可能破灭,无论是股市还是房价都开始盘整。因此,美联储目前缓慢的缩表并不会使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大规模流向美国,并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出现大幅度震荡,甚至危机。 欧洲复苏抵消美联储缩表 欧洲的经济复苏势头目前比较看好,前一波的美元汇率下跌与资金从美国流向欧洲有关。目前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将到年底结束。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逐渐回归正常将对全球金融市场形成分化和吸引。如果接下来欧洲央行加快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就可能使得欧元的汇率持续升值。这将导致美联储的缩表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出现更加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最可能出现的影响是,在欧元汇率上升的过程中,美联储的缩表对美元汇率提升的效果会打折扣,因此资金可能会更多地流向欧洲金融市场。由于欧债危机拖延的时间比较长,自2009年以来欧洲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相对于美国,欧洲的金融资产,包括股市均相对低估。目前,随着欧洲经济复苏,国际短期资金可能会更多地流入欧洲。这种影响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是值得重视的,并且对美联储缩表带来的冲击或许有缓冲的作用。 对中国的影响可控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美联储缩表带来的影响不会很大。 首先,美联储缩表的市场预期早已存在。在近期美元汇率下跌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下,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资金外流动机已经减弱,人民币汇率未来将趋于稳定的预期已成为市场共识,美联储缩表不会引起这一预期出现逆转,对于人民币汇率实际影响会很小。另外,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并没有完全开放,大规模的羊群效应基本不会形成。去年以来金融监管当局加强了监管,采取了金融风险防范措施,都可以有效地应对美联储缩表产生的溢出性影响。 其次,中国实体经济基本面开始企稳,美联储缓慢缩表对中国经济直接冲击的影响基本可控。剔除通胀因素,人民币资产的实际回报率仍然高于美元,这就不会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资金使用成本造成直接的冲击,美联储缩表的影响基本会被限制在金融领域内。 继续加强监管 稳定货币供应 尽管从目前来看,美联储缩表对我国影响有限,但是我们仍应采取措施,做好充分准备,控制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第一,继续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对于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的跨境资本流动,特别是非实质性对外直接投资的资本流出仍然要采取相对严格的限制措施。 第二,适度控制国内信贷和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避免与美国货币政策背道而驰,从而增加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和我国资本流出的压力,为宏观金融稳定打好基础。 第三,加大鼓励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激励力度。虽然仅从资金角度看,吸引外资所起到的作用在弱化,但是伴随着外资进入的是国际市场、先进的技术、企业家精神及比较好的企业管理和治理,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需要不断引进和增强的。另外,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外资往往占据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国内众多的配套企业与其息息相关,吸引外资必须予以重视。 最后,对于特朗普未来选择什么样的人选接替耶伦需要予以关注。就目前看,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将可能会使美国的财政赤字增加,美国债务水平会上升,这对于通胀有刺激作用。特朗普未来选择的美联储主席如果变得更加紧密地配合特朗普的财政政策,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都可能会大幅度下降。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详情]

美联储10月缩表引美元暴涨1% 人民币料重回区间波动
美联储10月缩表引美元暴涨1% 人民币料重回区间波动

  10月缩表引美元暴涨1% 人民币料重回区间波动 周艾琳 [本次议息会议后,美元应声而涨1%。这主要源于偏鹰派的前瞻指引所带来的一次性冲击,而并非缩表进程引致的趋势性影响。]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美联储公布9月利率决议,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区间1%~1.25%不变,宣布10月起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并暗示年内还将加息一次、2018年加息3次,符合市场预期。 由于美联储对于经济前景的预测较为乐观,美元指数暴涨近1%,从会议前91.41的低点一度暴涨至92.36。根据Fedwatch联邦利率期货工具,市场对于年内再加息一次的概率预期从此前的不足50%暴涨到会议后的78.4%。 受此影响,21日,人民币中间价下调197点,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5867,上日中间价6.5670。截至21日收盘,美元对人民币报6.5934。市场观点预计,未来人民币将实现双向波动,结束单边升值。9月上旬,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连续突破6.5和6.45,创造12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但事实上,单边升值、单边贬值都非央行的汇改目标,而是让汇率更有弹性。 百亿缩表引爆美元行情 本次议息会议后,美元应声而涨,美股则小幅下挫。这主要源于偏鹰派的前瞻指引所带来的一次性冲击,而并非缩表进程引致的趋势性影响,但缩表的确提振了美元多头的情绪。 会议后,12月再加息一次的概率暴涨至78.4%。一般而言,当市场加息预期超过70%时,美联储大概率会落实加息计划。 美国第二季度GDP已经增长到3.0%,相比于第一季度有了很大提升,可以说美国的总体经济依旧保持健康。耶伦称:“我们预计核心通胀将在明年接近2%的目标,因此,此前的间歇性因素会逐步消退。”这一乐观预期进一步助燃美元行情。 就美元而言,此前,福汇分析师朱超对记者表示:“从K线上看,美元处于明显震荡下行状态,非常疲软,而且下行态势完好。空头排列的均线系统对美元形成非常厚重的压力,令美元多头难有作为。不过,如果美联储强势推出资产负债表缩减计划,则美元有机会迎来底部反转。” 尽管强美元周期大概率临近尾声,但嘉盛外汇分析师黄俊对记者表示,四季度美元仍然可能迎来反弹。“美元的坏消息已经差不多了,比如白宫人事变动、美联储加息不及预期、特朗普新政推行受阻,但这在市场行情中已经有所展现,未来美元是否有好消息则更加值得关注。” 在他看来,下半年美国市场有几个潜在利好因素。2018年是美国中期选举时间,“现在共和党存在优势,其既是议会的多数党派,又掌握了白宫,之前两方似乎剑拔弩张,但也可能为了中期选举作出一些妥协。” 人民币重回区间波动 今年8月至9月上旬,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连续突破6.5和6.45,创造12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升值势头强劲。但各大机构都预计,这一趋势难以持续,未来人民币兑美元仍将回归到双向波动态势。 分析来看,此轮人民币升值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持续贬值。从2015年8月初6.2097,至2016年12月初6.9512,人民币汇率贬值11.9%。 第二阶段:人民币汇率进入平稳期。从2017年1月3日至5月9日,美元指数从103.2815下跌至99.1510,虽然贬值4%,但人民币汇率只升值0.7%。 第三阶段: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从2017年5月9日至9月8日,仅4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6.4%。 “单边升值、单边贬值都非央行的汇改目标,而是能升能贬,让汇率更有弹性。”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记者表示,央行此前取消外汇风险准备金能一定程度上控制人民币过快升值的势头,远期净结汇规模可能会下降。 四季度或中期而言,各界仍然认为人民币有走稳的基础。眼下,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情况已经改善。8月外汇储备余额连续第7个月出现回升。回升的规模基本可以用汇率折算因素、资产价格变动因素和外汇储备自身增值因素来解释,央行未干预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来自市场自身的力量。 外汇供求状况改善可从两方面窥探:一是涉外收付款和银行结售汇的结构;二是外汇市场购汇率大幅回落至2014年初以来的低点。 从银行结售汇结构来看,8月银行结售汇逆差收窄的793亿元中,一部分来自银行自身结售汇由逆差转为顺差;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收窄,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和结汇增加较多。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流入环比增幅超过30%,资本金结汇环比增长20%以上。虽然8月贸易顺差有所下降,但是出口收汇率显著上升,从89%升至96%。 此外,企业和居民的购汇意愿降至61%,购汇率在今年初是74%。企业和居民的结汇意愿升至62%。[详情]

美联储宣布10月启动缩表 今年料再加息一次明年三次
美联储宣布10月启动缩表 今年料再加息一次明年三次

   美联储宣布10月启动缩表 今年料将再加息一次明年加三次 特派记者 张涵 纽约报道 导读 “本次市场的波动并不是因为宣布缩表,这早就成了共识。而更多的是本次会议展现出美联储官员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的决心。”一位纽约大型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美联储会后公布的利率预期点阵图显示,联储高官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2018年将加息三次,2019年加息两次,2020年将加息一次。他们将长期中性利率预期由3%降至2.75%。 当地时间9月20日,美联储宣布了一项历史性的转变政策,从今年10月开始启动金融危机爆发后首次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行动,并保持进一步加息的步调。 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议息会议后决定,保持1%-1.25%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从今年10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下称缩表),和市场预期一致。这次决议得到FOMC委员全票通过。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作为应急措施的量化宽松不仅被美联储运用了3次并向市场注入了几万亿美元的流动性;其做法也引发了包括欧洲央行在内的全球央行的效仿。 然而,此次的缩表决议因此前已经有过充分的沟通,金融市场在短暂的波动后仅出现了部分资产价格的变动。以美元和美国国债为主的资产明显上扬,而与利率相关的银行股则出现了全球范围的普涨:北京时间9月21日晚间,欧洲Stoxx股指上涨0.2%,金融股大涨高达1.2%。 “本次市场的波动并不是因为宣布缩表,这早就成了共识。而更多的是本次会议展现出美联储官员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的决心。”一位纽约大型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美联储会后公布的利率预期点阵图显示,联储高官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2018年将加息三次,2019年加息两次,2020年将加息一次。他们将长期中性利率预期由3%降至2.75%。 12月加息概率大幅度提升 飓风的影响、通胀低迷的压力使得美联储的加息前景仍然成为会议最大的看点。 美联储在声明中称,美国哈维、艾尔玛和玛丽亚三个飓风重创了很多社区,带来了很大困难,与之相关的干扰和重建将会影响近期的经济活动。但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这不太可能对中期经济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因此,美联储仍预计,随着货币政策的逐步调整,经济活动将温和扩张,同时劳动力市场将进一步改善。 根据美联储公布的点阵图截图显示,16名高官之中,有11人预计今年还有一次加息,只有四人预计不会加息,剩余一人预计今年还将加息两次。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意外递交辞呈的鹰派高官、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也参与了最新利率预测,但他下月就将卸任,不会参加今年最后两次联储会议投票。 联储主席耶伦在会后记者会上 称,今年通胀下跌的原因仍是个谜,美联储随时准备在必要时调整利率前景。 对于经济前景的风险,美联储高官认为“大致均衡”。这意味着,联储决策者认为未来美国经济走强和走弱的风险大致相当。 路透社在美联储会后访查华尔街大行的结果显示,美联储料将在12月再次升息,2018年再升息三次。随着美联储寻求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预计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未来数年内将减少约1.4万亿美元。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会后,目前美国联邦基金期货交易市场预计,今年12月美联储加息的几率超过70%,而此前一天该预计几率还不到58%。 美联储决议声明和预示加息路线的利率预期公布后,美元指数抹平日内跌幅,转而高涨,美债价格下挫、收益率走高,2年期美债收益率创将近九年来新高。 缓慢缩表 缩表的决定并未超出市场预期。 根据议息会议决定,从10月份开始,美联储将持有的到期美国国债本金、机构债务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每个月不再进行再投资的上限分别设定为60亿美元、40亿美元,此后每三个月再将上限提高60亿美元和40亿美元,直到最后升至30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 耶伦强调,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缩减将是渐进的、可预期的。 美联储持有的资产规模从2008年之前不足9,000亿美元猛增到4.5万亿美元。尽管这一规模将下降,但是由于美联储的负债已经大幅增长,因此美联储最后持有的资产还是会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AIG首席经济学家莫恒勇认为,缩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预计,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将由今年年底的4.1万亿美元下降到2020年的2.9万亿美元,下降幅度大概是1.2万亿美元。 耶伦在对美国经济近期表现的描述中说,今年以来美国经济活动温和增长,劳动力市场改善使家庭支出以温和速度扩张,企业投资和进口都在增长,这部分反映了海外经济环境得到改善。 耶伦称,美联储预计未来几年美国经济仍会以温和速度增长,但是今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将会因飓风影响受到拖累。 (编辑:辛灵,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xinlingfly2007@163.com)[详情]

评论:美联储有限缩表不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
评论:美联储有限缩表不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

  美联储有限缩表不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 在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决策会议后,美联储宣布从今年10月开始,按照6月议息会议上给出的原则,开始缩减总规模约为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但维持目前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1%-1.25%不变。这次决议得到FOMC九名成员的一致通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实行了三轮量化宽松(QE)政策,包括购买国债和机构债,这些行动到2014年10月正式结束,最终使得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2008年前的不足9000亿美元扩大到4.5万亿美元。在经济趋于稳定之后,美联储自2015年12月开始首次加息,每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0.25个百分点,目前总共实施了四次加息。此次会议显示,预计年内还将加息一次。 “退出”政策还包括“缩表”。今年6月14日美联储公布的《政策正常化原则和计划》表明,“缩表”将从小规模起步,逐渐加大缩减力度,即从最初的每月减少100亿美元,一年内扩大至每月降低500亿美元,等等。下个月,缩表将正式开始。由于美联储早就公布了设计,因此,市场目前基本消化了各种预期,尤其是渐进式缩表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反应做出调整。 如果说,加息只是美联储小试牛刀的话,缩表带来的紧缩效应或许将逐渐放大。在历史上,美联储每次进行拐点性的收缩货币政策之后,都曾引起新兴市场国家发生危机。比如1982年的拉美债务危机,还有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因此,在2013年美联储宣布可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时,新兴市场国家曾遭受一定冲击,股市和汇市都出现了波动。目前更像是适应了“狼来了”的恐吓,再加上美元持续疲软,因此,在美联储宣布10月开始缩表后,国际市场并未表现出恐慌,美国市场也几乎不为所动。 首先,新兴市场国家早就做好了应对美联储收紧货币的准备。事实上,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都降低了外债规模,防止资本流动带来冲击。与此同时,各国在改善经济结构、巩固金融体系等方面表现不错。再加上当前新兴国家经济增长预期持续向好,有能力抵御美联储渐进式的缩表行动。事实上,据国际金融协会统计,今年前8个月全球流入新兴市场股市和债市的资金超过2000亿美元,是去年和前年同期的约两倍,表明资本市场看好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预期以及较强韧性。 其次,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正在加快。9月20日,OECD在最新《临时性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到3.5%,或创2011年以来最快增速,明年将进一步加快达到3.7%。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在加速增长,这种向好的环境下,美联储极为有限的缩表行动应该不会冲击全球经济。 其三,对于中国而言,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增速都保持在了6.9%的水平,内需成为了拉动上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服务业继续主导经济增长,再加上出口的回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化,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与韧性在不断加大。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人民币对美元甚至出现了大幅升值的现象。考虑到全球实体经济的持续复苏,中国的改革正在释放红利,再加上人民币避险功能被美国扑朔迷离的改革前景所强化,相信美联储缩表对中国的影响极为有限。 对于中国而言,与其重视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的效应,不如关心持续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风险。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此次会议上承认美联储对通胀理解不足,她表示美联储正将资产价格纳入考量,必须防止经济过热,“如果美联储对通胀的看法发生改变,将要求调整货币政策,美联储需要弄清,那些压低通胀的因素是暂时的,还是持续的。”在高盛和德银看来,过去近十年间,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通胀带来的提振不及预期,却在全球市场的资产价格中造就了类同于恶性通胀的现象。 中国应该引以为戒,因为过去几年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中国带来了资产泡沫的风险,例如房价快速上涨。与此同时,中国的CPI一直较为平稳,即使PPI持续居于高位也是如此。我们应该从美联储通胀目标的挫败中审视自己的货币政策,既要警惕美联储紧缩政策带来的冲击,更要重视本国金融市场的高杠杆与资产泡沫,认真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和任务,提高监管水平,推动金融降杠杆的工作有效完成。[详情]

党报海外版:美联储缩表不会对人民币有明显外部压力
党报海外版:美联储缩表不会对人民币有明显外部压力

  美联储“缩表”对中国有何影响(新闻分析)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正如市场预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日宣布将从今年10月份开始缩减总额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以逐步收紧货币政策。美联储为何要“缩表”?“缩表”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缩表同加息一样,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的必经之路,而选择当前这个时机,主要是因为近期美国通胀持续低迷,加息进程可能放缓,需要缩表来保持货币政策正常化方向,另一方面美联储异常庞大的资产负债表正在推升资产泡沫,危及金融系统稳定。”评级机构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表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的超低水平,又先后通过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大量美国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大幅压低长期利率,以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从危机前的不到1万亿美元膨胀至4.5万亿美元。随着美国经济逐步复苏,货币政策正常化提上日程,自2015年12月以来美联储已经四次加息。 与通过加息直接提高资金成本相比,“缩表”等于直接从市场抽离基础货币,对流动性的影响较大。由于市场对美联储缩表已有充分预期,总体反应较为温和。决定公布之后,美股道琼斯指数小幅下滑,但此后很快收复失地;美元指数走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纷纷下跌,黄金价格下跌,多数大宗商品价格攀升。 有分析认为,“缩表”将收紧美元流动性,给美元带来升值压力,新兴市场将面临本币贬值和资金外流等挑战。美联储发布消息后,美元指数从91.66附近跃升至92.6附近。美元走强,非美货币相对走弱,人民币也不例外。2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早盘在岸和离岸市场一度跌破6.6,随后又收复了这一关口。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5867,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97个基点。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美元瞬间拉升和前期持续下跌有关,美联储的“缩表”消息只是给了美元一个反弹动力,也似乎对人民币有所压力。但放到全球市场看,人民币的反应是适度的。 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6%左右。“伴随国内宏观经济持续回稳向好,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回报预期趋于改善,人民币汇率在年内或仍将稳健运行。而现阶段美元指数表现仍主要受制于特朗普政治风险,或将继续走弱。美联储缩表不会对人民币形成明显的外部压力。”王青说。 中长期来看,“缩表”将直接影响美债供需关系,推动美债收益率上升。一旦美国长端利率上升,或许会影响中美利差。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有望保持在120至150BP左右,利差保护较为充分,资金大规模外流压力可控。 赵庆明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只是影响美元走势、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之一。我国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和有效的资本账户管理可较好抵御外部冲击,也是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底气”。 (据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李延霞  吴雨)[详情]

美联储缩表对市场冲击有限 人民币将延续双向波动
美联储缩表对市场冲击有限 人民币将延续双向波动

  “缩表”对市场冲击有限 人民币将延续双向波动走势 ■本报见习记者 孟 珂 日前,美联储在议息会议后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同时于10月正式启动资产负债表缩减计划(以下简称“缩表”):起步为每月最多缩减100亿美元,在12个月内,每3个月多缩减100亿美元,直到最终达到每月最多缩减500亿美元。 对此,民生加银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邓黎阳9月21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缩表”总体会令人民币贬值压力増加。美联储表达了年内加息的预期,并且明确10月份“缩表”。由此看来,加息“缩表”预期增强,政府债务上限危机解除,风险下行,所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于前期超跌,目前有反弹的需求。 而在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看来,美联储渐进式“缩表”降低对市场冲击,对美元的提振效果有限,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价格或将保持强势。 王青进一步指出,从美联储负债端结构来看,当前超额准备金处于2.3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按照“缩表”进度,未来一年将最多缩减3000亿美元。这一缩减规模不会造成超额准备金短缺,引起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与加息直接提高短期利率不同,“缩表”启动后美国短期利率仍会维持在1.0%至1.25%的美联储政策目标区间之内,难以直接推高美元。总体来看,人民币贬值压力取决于中国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与国际金融市场紧缩节奏的博弈。伴随国内宏观经济持续回稳向好,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回报预期趋于改善,人民币汇率价格在年内或仍将强势运行。由此,美联储“缩表”在难以提振美元的同时,亦不会对人民币形成明显的外部压力。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自从美联储决议公布以后,美元指数的确出现小幅反弹。但总体来说,对于整个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相对有限。[详情]

证券日报:央行不会跟风美联储缩表 去杠杆会更温和
证券日报:央行不会跟风美联储缩表 去杠杆会更温和

  央行不会跟风美联储缩表 去杠杆会更温和 ■阎 岳 就如同美联储加息吊足了市场胃口一样,其缩表计划也是如此。终于,美联储在刚刚结束的议息会议上宣布自今年10月份起启动渐进式缩表,同时维持基准利率1%-1.25%不变。对于美联储即将启动的缩表计划,中国人民银行又该采取何种对策进行应对呢? 缩表,是指央行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行为。央行调节资产负债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基础货币的数额。基础货币主要由货币发行(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及少量银行库存现金)和存款准备金构成。后者又细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美联储将于10月13日开始,减少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的行动,从10月31日开始减少购买美国国债的行动。从美联储的缩表计划可以看出,其目的也是为了改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这与央行的做法是一致的。我国采取的去杠杆措施,就包含了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性调整和优化。尽管从结果来看是被动的,但也是政策工具组合(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缩表问题上,央行无疑走在了美联储的前面。今年1月末到3月末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1.1万亿元,降幅3%。5月12日,央行在2017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4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 央行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规模为347144亿元,较7月底减少3466亿元,政府存款减少了5323亿元,是今年3月份以后的再次缩表。这次缩表主要是财政存款减少后央行的一个被动行为,不会对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 由央行上面的两次缩表可以看出,我们的缩表是被动的,与美联储主动缩表存在根本上的差异。除了外汇占款、季节性等因素外,我们的缩表受到财政存款的影响更大,这是影响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动的重要因素。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缩表问题上,央行是不会跟风美联储的,我们要做的是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巩固前期去杠杆效果的同时继续采用较为温和的手段将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上来,进而完成资金层面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于后续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业界存在一定分歧,主要体现在是否有必要降准这个问题上。双方都认为降准的空间是有的。但一方认为降准的信号意义过大,在近期流动性无忧的情况下没必要使用这个工具。另一方则认为有必要及时采取降准的措施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充足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笔者认为,在去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当下,在通过削峰填谷即可保持流动性无忧的情况下,在当前严查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去向的背景下,谈论降准是不合时宜的。尽管美联储提出了主动缩表的计划,但我们仍应该按照既定的节奏,做好去杠杆的工作,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详情]

美联储缩表不过是另一只靴子落地 不会出现缩减恐慌
美联储缩表不过是另一只靴子落地 不会出现缩减恐慌

  美联储缩表不过是“另一只靴子落地” 专家称不会出现“缩减恐慌” 专家认为,美联储已与市场充分沟通,无论是政策面还是资金面,不会有直接影响 ■本报见习记者 孟 珂 9月21日凌晨,美联储决议如期而至,其将从今年10月份开始缩减总额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缩表”),以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 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缩表”只是“另一只靴子落地”,不会给全球市场包括A股市场带来重大影响。其中,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本次启动“缩表”之前,美联储已与市场充分沟通:3月份美联储官员已经开始讨论,缩减其金融危机以来持续扩张的资产负债表;6月份美联储公布了未来“缩表”的具体路径。由此,全球市场对美联储“缩表”已有充分准备和提前调整,“政策宣示效应”不会对相对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强烈冲击,再度引发“金融事故”的概率很低。 谈及“缩表”对A股市场的影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昨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短期来看不会有过于直接的影响,无论是政策面还是资金面,只是会在情绪面产生一些扰动。但从中长期来看,“缩表”及其加息代表着美国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和正常化,对全球意味着最大的一个放水的水龙头被逐步拧紧。对全球跨境资本流动会产生重要影响,对我国货币政策取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释放大量货币已无可能。 “好在我们已经未雨绸缪,主动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例如:去杠杆、减债务、推改革,这些都是要对冲这种来自国外的风险。”王军强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美国的货币政策比较紧,可能会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也比较紧,由于汇率的压力,我国被动收紧货币的话,可能对经济的需求会造成压制,上市公司的EPS就会下降,从而导致A股下跌。但是目前,外储、汇率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并且汇率也没有风险,所以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继而对A股市场也造成不了太大影响。 该人士还指出,“在美联储加息时,如果中国基准利率往上跟随,进行被动加息,或者把银行市场的利率推高,再或者国债包括风险利率也上行的话,对A股市场来说,是一个估值体系的重塑,因为,A股的定价模型就是无风险利率,如果无风险利率升高,股价就会下跌。”[详情]

美联储缩表全球流动性迎拐点 银行和低债务公司受益
美联储缩表全球流动性迎拐点 银行和低债务公司受益

   高盛表示,美联储实施缩表,两种类型公司可从中受益:银行和低债务公司。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10年前次贷危机在美国发生,初起之时人们以为那只是房地产的局部危机,但想不到引发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际,美联储启动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随后其资产负债表持续膨胀。 当地时间9月20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中,缩表计划正式落地。有美股交易员这么形容:“这大概可以理解成吃了多年的糖,终于开始减量了。” 宽松很猛烈 “缩表”很温柔 在这轮金融危机当中,诞生了许多新名词。其中,作为全球最核心的央行,美联储的“发明”最为大家所熟知——量化宽松(QE)、扭转操作。 不管是量化宽松还是扭转操作,美联储通过非传统的量化宽松政策,给市场注入流动性,也让资产负债表涨至如今4.5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在美联储的支撑下,美国股市迎来近8年的牛市,但也被许多交易员戏称为“高糖效应”。 当地时间20日,美联储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美联储宣布将从今年10月开始缩减总额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以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在逐步缩表之后,美联储未来将更主要依赖利率工具,除非美国经济严重恶化,美联储不会逆转“缩表”进程。 所谓缩表,是指美联储缩减自身资产负债表规模,这将推升长期利率,提高企业融资成本,从而令美国金融环境收紧。可以说,“缩表”和加息一样,都是收紧货币政策的一种政策工具。经济学家警告,长期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美国经济过热、金融风险升高,还可能加大资产泡沫和通胀飙升风险。 在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所持资产约为8000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是美国公债,并没有抵押贷款相关的债券。目前,美联储的投资组合主要是美债和抵押支持证券(MBS),这些是为了抑制长期利率并支持经济自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而买进。虽然美联储并没有公布缩表的具体目标,但华尔街交易商预计,美联储完成资产负债表正常化后的资产负债规模预估值介于2.5万亿至3.4万亿美元区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达德利曾表示,在下个十年之初的某个时间,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可能会稳定在2.4万亿至3.5万亿美元区间。 由此可见,宽松浪潮来的很猛烈,缩表步伐则相对缓慢和可预期。同时,由于美联储最终仍将维持高于危机前水平的较大资产负债表规模,市场人士普遍预计缩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将较为温和可控。耶伦也多次强调,缩表将以渐进方式进行。 全球流动性迎来拐点? 除了缩表,美联储还宣布维持目前1%至1.25%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并预计今年内很可能还将加息一次,明年还将再加息3次。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目前美国联邦基金期货交易市场预计今年12月美联储加息的几率超过70%。 只是,这些似乎早已在市场预期之内,全球金融市场表现稳定。在21日亚欧股市交易阶段,亚太股市涨跌互现,英法德股市盘中上涨超过0.3%,美元指数先涨后跌,截至21日18时,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盘中低位回升,收复日内跌幅至基本平盘,报6.5866。 不过,“缩表”是美联储从未实践过的非常规性政策。美联储在9月议息声明中下调2017年和2018年的通胀预期的做法,让华尔街开始质疑缩表能否如愿进行。华尔街著名的债券之王格罗斯就曾公开表示,美联储无法按计划实施加息或缩表,否则将让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尽管初期影响有限,但随着“缩表”的推进,其长期冲击仍需警惕。中长期来看,缩表将直接影响美债供需关系,美债收益率正是全球资产定价的重要基准之一。此外,缩表仍将给美元带来升值压力,新兴市场仍将面临更大的本币贬值和资金外流挑战。贝莱德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Rick Rieder表示,鉴于美联储已宣布缩表,预计欧洲央行可能在明年初期逐渐退出其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缩表的成败,也将为其他效仿美联储、进行非传统量化宽松的央行提供借鉴,全球流动性或将迎来拐点。 或许,宽松道路上的主要央行很快就只剩下日本央行“孤军奋战”。即便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扩张,已经日益接近日本全国的经济体量,市场仍预计,日本央行目前政策起码仍将持续。日本央行在21日发布9月货币政策利率决议,继续维持以每年80万亿日元左右的速度购债的承诺不变。 那么,对于后“缩表”时代,哪些投资标的值得关注?高盛表示,美联储实施缩表,两种类型公司可从中受益:银行和低债务公司。[详情]

时报评论:美联储缩表影响不能忽视也不应夸大
时报评论:美联储缩表影响不能忽视也不应夸大

  美联储缩表影响不能忽视也不应夸大 证券时报记者 黄小鹏 9月21日,美联储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并从10月份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 影响加息的最大因素是通胀,而目前美国经济虽然复苏不错,劳动力市场也强劲,但自年初以来通胀却相当低迷,暂缓加息在各方预料之中。虽然“缩表”也是货币收紧,但背后的逻辑稍有不同:一是3个月前美联储就释放出了启动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的信号,如果因短期因素而放弃,只会给市场造成困扰;二是因为“缩表”之初的冲击非常小。 美国经济已经走稳,资产负债表恢复“正常”势在必行。金融市场关心的是,“缩表”将持续多久,最终将从4.5万亿缩到多少,以及对全球经济和中国市场会产生多大的冲击。 美联储在几个月前发布了一项预测,在高、中、低三种情境下,美联储负债规模将分别降至3.5万亿、2.9万亿和2.4万亿美元。有人测算后认为,2.4万亿才算是“正常”水平,并且要5年时间才能实现这个目标。不论是美联储指引还是市场分析,都能够提供参考,但必须认识到,精确的“缩表”节奏和路径也许并不存在。 如何理解量化宽松(QE)的本质?QE是在短期利率政策工具用尽之后,通过数量方式直接干预中长期利率,并影响市场预期的手段。2004年6月到2006年7月,格林斯潘执掌下的美联储开启了一轮加息周期,隔夜利率从1%上升到5.25%,幅度为4.25个百分点,并不算小。但这段时间里,美国房价却持续上涨,因为房贷利率取决于长期利率,而此时期货币政策特点就是不管长期利率,任由市场决定。不断加短息但长息不升,实质是“伪加息”,这刺激居民和机构不断加杠杆,金融体系绷得太紧,到最后长息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左右,泡沫就破裂了。QE的出现意味着联储首次关注长期利率和长期资产市场状况对经济的影响,进入缩表(反QE)周期之后,这种做法大概率会保留下来。因此我认为,反QE和QE一样,也不会按某份计划机械地去执行,而是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相机进行。 正因为反QE最终也是影响长期利率和利率曲线形状,所以,简单地认为反QE相当于几次基准利率的上调不太恰当。观察美国利率动向,仅看基准利率并不够,同时要多关注下长期利率的变化,而这两者间关系又比较复杂。 美国货币进入收紧周期对全球资本流动无疑会产生影响,但再次出现1997年东南亚危机规模的风险事件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大多数国家的金融“防波堤”相对20年前都有所加固。自2015年底美联储启动本轮加息以来,部分国家资产价格风险已经出现过一轮温和的释放,从伦敦、新加坡到温哥华的房价泡沫都有所萎缩。当然,还会有很多领域的泡沫会萎缩甚至破裂,未来两到三年不排除会有一些中小规模的风险事件爆发,香港楼市可能是其中之一。美国股市大概只算是中等风险。 对中国来说,美国货币政策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变量,但也必须看到,中国是一个大型经济体,货币政策有很大的独立空间。2008年以来,中国的广义货币(M2)则从不到40万亿上升到近160万亿元人民币,不论从绝对量还是增量看,中国都是全球流动性的最大提供者。中国的资产泡沫和风险累积并非“美联储制造”,市场未来何去何从自然也不会由美联储决定。中国金融风险的产生过程遵循着自己的逻辑,管控并防止其爆发,自然也要从自身出发,外部因素不能忽视,但也不能夸大。[详情]

美联储缩表人民币降温 分析称未来将双向波动
美联储缩表人民币降温 分析称未来将双向波动

   美联储缩表 人民币“降温” 美联储宣布10月缩减资产负债表;人民币下跌197个基点,分析称未来人民币将双向波动 北京时间9月21日凌晨,美联储公布了最新利率决议及政策声明。宣布将从今年10月份开始缩减总额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以逐步收紧货币政策。 昨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也调贬197个点报6.5867,在延续了一段时间的升值后连续第三天“降温”。 预计明年将加息三次 根据美联储的决定,联邦此次不加息,基金利率将维持在1%-1.25%区间不变,缩表进程将于今年10月开启。 此外,美联储还预估,2018年加息三次,2019年加息两次,2020年加息一次。美联储在政策声明中下调2019年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由原来的2.9%调整为2.7%。 昨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也调贬197个点报6.5867,在延续了一段时间的升值后连续第三天“降温”。 “表”,指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美联储向社会投放资金的方式,一般是通过购买国债或“抵押支持债券”(MBS)的方式进行。增加购买的量,就是“扩张资产负债表”,其结果是不断向市场释放资金;反过来,减少购买国债和MBS的量,相当于从市场里收回资金。 目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规模维持在约4.5万亿美元的水平,这些资产是美国央行在金融危机过后通过其资产购买计划而积累起来的。 首创证券研究发展部总经理王剑辉表示,“缩表”意味着美联储不会再进行新增的投资,比如原来的利息收入继续买入新的国债、证券等,现在没有这些操作,等于减少市场购买力,债券的价格会下跌,相应的收益率会上升,也会带动整个社会利率的上行。 报告称可能将带来新兴市场资本回流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此前美联储早已公布的计划。工银国际报告称,美联储将在5年内缩表四成,相当于3次加息——这两项都被当作是美国经济政策的关键节点政策,可能带来新兴市场国家资本的回流,从而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金融市场带来压力。 对此,亦有市场人士指出,随着前期对美联储政策预期的消化,对中国市场影响已较首次加息影响明显减弱。 此前,外汇局新闻发言人就跨境资金流动情况答记者问时指出,未来在国内经济基本面更加稳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预期进一步趋稳的环境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将保持稳定有序、基本平衡的格局。 人民币连跌三日 分析:贬值预期已减弱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9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5867,前一个交易日为6.5670,连续第三天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首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持续调升后,最近两周中间价整体在回落的阶段。在9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为6.4997,次日便回调至6.5277。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认为,中间价贬值,主因是央行降低外汇风险准备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监管部门不希望人民币升值过快,因为双向波动才是打破单边走势的最佳选择。 此次美联储缩表计划公布,将对外汇市场产生何种影响?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耶伦急于缩表或与明年2月任职到期有关。此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公布之后,美国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近40BP,美元指数回升至9月5日以来高位92.70,这反映出市场对美联储会议还算“买账”。“但我们需要提醒的是,目前的美债和美元存在较大的政治不确定性,因为特朗普行为与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风格无法明确把握。”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并非一帆风顺,特朗普提名的新任美联储主席能否一如既往的执行缩表存在不确定性。与此同时,连平认为,强监管趋缓后市场利率可能冲高回落,中美利差可能收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期可能继续回调。但中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目前人民币汇率已与经济基本面大体相符,监管部门针对外汇和资本流动的宏微观审慎监管持续加强,贬值预期已明显减弱,未来将呈双向波动态势。 受外汇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如何应对?刘健表示,“企业财务部门应与银行紧密合作,逐步加大避险工具使用,而非对赌汇率单边走势。不急于用汇的个人,可待人民币回升时再购汇,降低成本。” 沪指微跌0.24% 分析:与A股没有直接联系 9月21日晚间,美联储确定将于10月开启渐进式被动缩表。21日A股表现平淡,截至收盘,沪指收3357.81点,下跌0.24%;深指收11098.34点,下跌0.83%;创指收1872.77点,下跌1.05%。北京一家私募人士认为,A股今日下跌与美联储缩表没有直接联系。 上述私募人士认为,美联储缩表可能在两个方面对A股造成影响,一方面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强化,可能对美股造成打压,如果美股出现大幅下跌,A股可能出现跟跌的情况;此外,在美联储收紧银根的情况下,如果国内央行也采取相应收紧措施,将对A股形成利空。 目前多数机构看好A股走势,从资金面来看,在A股市场行情持续升温之际,各路资金也在加速进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达到9930亿元,创下年内新高。其中融资买入额578.2亿元。 数据显示,自8月25日以来,两融余额曾连续13个交易日上涨,虽然9月15日有所下滑,但9月18日两融余额再度刷新年内新高增至9890亿元,距离1万亿元关口仅有一步之遥。 安信证券分析师陈果看来,目前宏观经济、金融监管、市场情绪三方面继续保持在比较有利的情形:虽然7月相比6月经济数据涨势趋缓,但随着9月进入开工季,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强韧性;金融监管目前逐步进入常规化的阶段;在各方面保持稳定的基调下,风险偏好也会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9月A股主题投资仍然会保持活跃。 从历史数据来看,美联储缩表或加息,对于A股走势没有直接影响。市场人士认为,A股涨跌更多仍取决于国内经济以及政策情况,并未受到加息的太大干扰。 金价下跌0.4% 分析:长期需求支撑金价 昨日美元走强,随之而来的是金价下跌。wind数据显示,截至昨日6时,国际现货黄金价格达到1296美元/盎司,跌幅接近0.4%。 “目前美联储的缩表计划,是预期之内的推进,前期市场会推升美元,黄金有下行风险。”金融分析师肖磊认为,美联储计划也可能引起欧洲央行缩表,如果全球范围内跟进,欧元等也存在走强的预期,对美元并不是利好,黄金价格也是有支撑的。 肖磊表示,黄金目前的价格支撑主要是实体需求和长期投资需求,金价短期内受市场情绪的影响,可能会调整一下,但很难持续。缩表对风险资产的影响会远大于对黄金的影响,投资者依然可以选择适当的持有黄金,来应对地缘政治及股市、外汇等市场波动风险。 首创证券研究发展部总经理王剑辉持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缩表和调整利率会推升美元的回升,同时推动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率的上升,这种情况下,像是黄金这种不付息的资产就会受到向下的压力。 “金价在美联储货币政策方向确认、缩表正式推出之后,会承受一个趋势性的、持续向下的压力,这种压力也是从2011年、12年国际金价达到历史高点后回落趋势的一个部分,金价长期下行的趋势还没有走完”,王剑辉告诉记者,相比上轮周期,黄金作为安全资产的需求在下降,投资者将其作为安全避风港配置的价值也在下降。 “但黄金作为抵御通胀的作用依然存在,但是需要作为长期资产进行配置,在资产比中处于次要配置”,王剑辉认为,黄金存在中短期操作的机会,比如今年因美元而起的回升,投资者可以抓住这种中级别反弹,也可以选择成本更低的纸黄金进行投资。 采写/新京报记者 宓迪 陈鹏 王全浩[详情]

美联储缩表 我国有底气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
美联储缩表 我国有底气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

  美联储缩表 我国有底气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 专家认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和有效的资本账户管理,让我国能抵御外部冲击 每经记者 张喜威 每经编辑 贾运可 量化宽松近十年之后,缩表靴子终于落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迎来历史性一刻。 北京时间9月21日凌晨,美联储公布9月利率决议,维持基准利率在1%~1.25%不变,并宣布将在今年10月起启动渐进式缩表。此外,美联储最新的点阵图显示,今年还将有一次加息,这就意味着美国今年12月可能再度加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美联储利率决议发布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FedWatch工具显示,美联储12月加息25个基点至1.25%~1.5%区间的概率已升至70.5%,决议发布前为50.9%。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此前市场已经对美联储缩表有了较为充分的预期,且缩表计划未来仍面临不确定性,所以这一点并未给市场带来明显冲击。但从市场表现可以看出,大家对美联储年内可能再度加息的预期和准备显然不够充分。 Wind数据显示,美联储政策声明发布后,美元指数迅速从低位拉升近130点至92.70,刷新9月6日以来新高;非美元货币、黄金、白银等则一度迅速跳水。 缩表执行面临不确定性 自2008年11月开始,美联储先后实施了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使得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9日,美联储总资产规模达到4.5万亿美元,相比QE之前的9000亿美元,膨胀了4倍。此外,美联储资产规模占美国GDP的比重也由QE前的6%一路上涨至2015年的25%,之后小幅下降。截至今年二季度,美联储的资产规模占美国GDP的比重仍保持在23%。 2017年9月21日,美联储正式宣布将于10月启动缩表。美联储表示,缩表将以减少到期本金再投资的方式进行,起初每月缩减60亿美元国债、40亿美元抵押支持债券(MBS)。该规模上限每三个月上调一次,直到每月缩减300亿美元国债、200亿美元抵押支持债券。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表示,由于全球市场对美联储缩表已有充分准备和提前调整,此次“政策宣示”不会对相对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强烈冲击,再度引发“金融事故”的概率很低。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只是影响美元走势、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之一。我国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和有效的资本账户管理可较好抵御外部冲击,也是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底气”。 “根据美联储的预测,缩表将持续到2021年,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规模将缩减至3万亿美元左右。缩表的主要对象将是约1.8万亿美元,占比39%的MBS。但当前不会主动出售MBS,而是通过停止到期再投资的方式被动收缩。”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这对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但缩表所传递出的美元流动性减少信号意义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美联储缩表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最大悬念就在于,2018年2月特朗普提名的新任美联储主席能否执行耶伦的缩表计划。 美国12月加息概率升至七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联储将美国2017年的GDP增速预期,由2.2%上调至了2.4%,显示出对美国经济超预期的乐观。耶伦表示,美国就业持续表现强劲,商业投资在近几个季度有所提振,经济活动温和增长。第三季度GDP将受到诸如飓风等的拖累,但飓风因素对全美经济的改变不会超过两个季度。当前商业投资已经回暖,随着全球经济走强,美国出口也已回暖。 此前,部分市场人士猜测此次美联储会下调加息节奏,但美联储最新点阵图则暗示,其内部基本已就年内第三次加息达成一致。而CME的FedWatch工具也显示,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已上升至70.5%。分析认为,这是导致美联储政策声明发布后,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的直接原因。而在美元跳涨的影响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21日下调197个基点。在离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日间一度贬过6.6关口。 “预计人民币汇率短期将继续回调,中期会双向波动。9月11日以来,受逆周期因子调节等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态势暂缓。美联储缩表和加息交互推进,所带来的‘量缩价升’及信号作用有助于提振美元。”连平认为,强监管趋缓后,市场利率可能冲高回落,中美利差可能收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期可能继续回调。但中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目前人民币汇率已与经济基本面大体相符,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外汇供求基本稳定,监管部门针对外汇和资本流动的宏微观审慎监管持续加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特征明显,贬值预期已明显减弱,未来将呈双向波动态势。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分析师刘东亮、黄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前我们认为美元汇率持续贬值已处在错杀阶段,并未进入弱势周期。随着美联储缩表和加息的推进,预计美元汇率定价将逐步回归利率驱动,美元指数有望由弱转强。”[详情]

任泽平:中国没有必要也没有压力跟随美联储缩表
任泽平:中国没有必要也没有压力跟随美联储缩表

   美联储确定10月缩表,12月加息概率升至70%——点评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 文:方正宏观任泽平,联系人:熊柴 事件:北京时间9月21日凌晨2:00,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1%~1.25%不变,确定将于10月开启渐进式被动缩表,并上调增长预期、下调通胀预期、更新点阵图。会后,美联储主席耶伦发表讲话。 点评: 1、核心观点:9月美联储会议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并确定于10月开启渐进被动式缩表,符合市场预期。同时,美联储上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通胀预期。美联储认识到,飓风在短期内将影响经济活动并抬升短期通胀,但认为不大可能在中期内实质性地改变国民经济的进程。根据更新的点阵图,美联储暗示年内仍有加息一次,CME“美联储观察”计算的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从会议前的53.3%上升至73.4%。美联储会议后,美元指数上行,美债和黄金下跌。 中国没有必要也没有压力跟随美联储缩表。美联储资产负债表2008年以来扩张近3.9倍,且MBS这种有毒资产占比从0上升至39%,短期债券占比下降至0,迫切需要调整;而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仅扩张了1.05倍、无有毒资产,并且中国经济增速明显远高于美国。并且,中美利差今年以来持续扩大,目前为约140个基点,足够宽厚。 未来美元可能阶段性见底、人民币短期企稳双向波动,我们维持战略看多中国经济新周期和股市判断2017年四季度-2018年初经济L型,需求侧偏平略有下降,供改和环保抑制生产以及新产能释放,导致供求缺口持续扩大,这有助于工业品价格保持高位、企业盈利持续改善。 2、美联储宣布将于10月启动渐进被动式缩表,符合预期。本次议息会议指出,“10月,委员会将启动2017年6月委员会政策正常化原则和计划增编中所述的资产负债表正常化方案”,实现了7 月表述“若经济发展总体符合预期,委员会预计将相对较早地开始执行资产负债表正常化计划”引起的市场预期。具体的缩表方式与之前公布的计划一致:“对9月到期的国债进行滚动投资,并继续将9月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再投资于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从2017年10月起,对每月到期国债中本金超过60亿美元的部分进行滚动投资,并对每月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超过40亿美元的部分再投资于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出于操作原因的微小偏差是可以接受的”。 之前的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公布:美联储计划将持有的到期美国国债本金每个月不再进行再投资的上限最初设定为60亿美元,然后每三个月将此上限提高60亿美元,直到最后升至300亿美元。将持有的机构债务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每个月不再进行再投资的上限最初设定为40亿美元,然后每三个月将此上限提高40亿美元,直到最后升至200亿美元,只有超过上限部分的到期证券本金才可进行再投资。 与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末相比,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大了3.9倍,即从约9300亿美元扩张至当前的4.5万亿,远超其经济增速。美联储资产从持有国债为主(81.3%)转而向持有国债(54.6%)和抵押支持债券(39.4%)为主,另持有的联邦机构债务从0增至2010年4月的近1700亿美元再缩减至当前的68亿美元。并且,在持有的国债中,短期债券占比从之前的32%下降为0,中长期名义债券占比从62.4%上升至94.8%。 3、美联储上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通胀预期,12月加息概率上升至70%。美联储预期2017-2020年GDP增长分别为2.4%、2.1%、2.0%、1.8%,而之前预期的2017-2019年GDP增长分别为2.2%、2.1%、1.9%,即上调2017-2019年增长预期。在通胀方面,美联储预期2017-2020年核心PCE通胀分别为1.5%、1.9%、2.0%、2.0%,而之前预期的2017-2019年分别为1.7%、2.0%、2.0%,即对2017-2018年通胀预期有所下调。对于未来联邦基金基准利率,美联储预期到2017-2020年分别为1.4%、2.1%、2.7%、2.9%,而之前预期的2017-2019年分别为1.4%、2.1%、2.9%,即下调了2019年的利率预期。 12月加息概率上升至70%,耶伦表示不承诺始终渐进式加息。从点阵图来看,相比于一个季度之前,美联储官员对加息的预期进行了调整, 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后,16名美联储官员中,有4人预计今年利率维持1%-1.25%不变,8人预计将加息至1.25%-1.5%,另有4人预计将加息至1.5%-1.75%。而在此次议息会议之后,仍有4人预计今年不会加息,预计今年加息至1.25%-1.5%的人数增至11人,只有1人预计今年将加息至1.5%-1.75%。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12月加息25个基点至1.25%-1.5%区间的概率由会前的53.3%升至73.4%。 美联储认识到飓风在短期内将影响经济活动,并抬升短期通胀,但认为不大可能在中期内实质性地改变国民经济的进程。剔除飓风影响,未来12个月仍可能略低于2%。耶伦表示,需要弄清楚压低通胀移速是暂时性的还是持续性的,如果不是短期因素,则需要调整货币政策,让通胀回升到2%。耶伦表示,“我们没有承诺,无论怎样加息路径都将是循序渐进的”。 新周期——2017年四季度宏观展望 文:方正宏观任泽平、宋双杰  联系人:卢亮亮、熊柴、甘源、易斌 摘要: 世界经济:欧洲加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率先推出四轮QE,2012年以来经济逐步复苏。欧元区决策迟缓,2010年和2012年欧洲先后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2015年1月欧元区的QE计划正式拉开序幕,经过内部调整和资产负债表修复,前期欧元贬值,以及民粹主义退潮法国巩固政治稳定,2016年底以来欧洲经济开始走出低谷,加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欧元区人口高达5.1亿人,超过美国的3.2亿人、日本的1.3亿人,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欧洲加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国出口显著改善,由于欧元超预期走强导致美元大幅走弱,助推黄金、商品上涨以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 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底部和起点。经过六年多经济调整和产能出清,叠加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查,中国经济正步入L型的一横,站在新周期的底部和起点上。新周期的内涵是:产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强者恒强、企业盈利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资产负债表修复、为新一轮产能扩张蓄积能量。人性的思维是线性的,而周期是轮回的,告别对过去六年经济下行的悲观记忆。 2017年四季度-2018年初经济L型,需求侧偏平略有下降,向上的力量来自出口复苏、房地产补库存和土地供应增加带动房地产投资较强、企业盈利改善资本开支恢复、融资需求回升等,向下的因素来自财政整顿基建投资放缓、再度去库存、房地产相关消费下滑等。同时,供给侧去产能和环保督查抑制短期生产以及新产能释放,导致供求缺口持续扩大,这有助于工业品价格保持高位、企业盈利持续改善。 股市:结构性牛市。2016年初-2018年上半年企业盈利改善,通胀保持低位,新产能尚未释放,是做多股票的黄金窗口,维持年初以来战略看多经济新周期和A股的判断。股市震荡向上,呈消费、周期、金融、真成长轮动的结构性牛市。随着部分行业步入寡头垄断、盈利持续时间超预期,周期属性下降,公用事业属性上升,有助于提升估值水平。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房地产调控,资本流出被管制,股市经过2015年的去杠杆去估值以及2016年以来的盈利改善,具有战略性配置价值。 债市:利率区间震荡。在2018年下半年以前可择机交易,但空间可能有限。 放眼长远:预计2019年前后受出口复苏、库存周期、产能周期、房地产周期等叠加推动,经济增速有望从L型的一横转为向上突破,通胀压力或将开始显现。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黑天鹅;美联储加息缩表进程加快;国内金融去杠杆超预期;房地产调控过紧;改革低于预期。[详情]

经参头版: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入新阶段
经参头版: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入新阶段

  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入新阶段 □周武英 9月20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从10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这意味着争议不断的美国QE(量化宽松)试验进入逆向操作期,以“缩表”和加息组合并行为特征,美国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次美联储发表的声明有几大看点。 一是美联储将以温和的方式,将庞大的资产负债表“瘦身”,有条不紊地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这次公布的“缩表”计划和6月首度披露的“缩表”细节基本一致,美联储将从每月缩减6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4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开始,每三个月上调一次规模上限,直至每月削减500亿美元。如此推算,2017年美联储“缩表”规模仅300亿美元,明年也不过4200亿美元,到明年年底,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仅能缩减一成左右。 二是美联储对内外经济表现仍有信心。美国经济始终维持在美联储期望的轨道之上。和之前测试性“缩表”时期相比,目前美国的经济表现更为理想,给美联储更多操作空间。 美国经济在温和增长,劳动力市场改善使家庭支出以温和速度扩张,企业投资和进口都在增长。尽管今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将会受到飓风因素拖累,但美联储仍预计未来几年经济会以温和速度增长,美联储上调经济增速预期也体现了对经济的信心。 从全球经济表现来看,经合组织9月20日在季报中称,全球主要经济体以更协同的步伐实现了增长,投资、就业和贸易都在扩展,该组织上调了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并表示欧元区经济增长速度正在赶上美国。美国企业投资增长同样反映出对经济的信心在增强。 三是美联储新的货币政策组合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影响仍需观察。短期而言,渐进、可预期、温和的美联储“缩表”计划,暂时不会对金融市场形成巨大冲击。目前宣布的计划显示美联储在按部就班实施此前拟定的政策框架。未来在推进过程中,只要不出现意外,市场有充足的反应时间避免发生剧烈震荡。目前美国的利率水平仍然很低,货币政策总体仍在支持经济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长期影响。2015年美联储启动加息,开启了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只要经济条件能够继续满足要求,美联储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步伐就不会停止。在通胀较为温和的情况下推进“缩表”,或在经济表现许可的情况下再度加息,都是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不同方式。这次会议公布的利率预期点阵图显示,今年美联储有可能再度加息。 如果美联储今年12月加息,流动性逐渐回收,货币政策正常化预期将进一步强化。此外,欧洲央行也可能在未来数月内调整货币政策,叠加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效应,有望缓慢改变资金盛宴下金融市场狂欢的局面。 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如果经济能维持稳定增长,顺利推进结构调整,同时债务情况不出现恶化,将能逐步消化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负面影响。[详情]

渣打银行:美联储启动缩表对新兴市场和中国影响有限
渣打银行:美联储启动缩表对新兴市场和中国影响有限

   中国网财经9月21日讯(记者 张晔华) 9月21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从今年10月起削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并且保持1%-1.25%的联邦基金利率,与市场预期一致。 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投资策略总监王昕杰解读后指出,此次美联储如期缩表意味着美国经济大致处于均衡水平,根据美联储的点阵图,渣打预计未来十二个月会再加息两次。随着美国年内继续加息一次的概率上升以及其他主要央行退出量化宽松的时刻表仍不确定,美元可能迎来短期反弹。 王昕杰表示,同时考虑到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处于“适度增长,通胀水平温和”的环境,以及其他经济体偿债能力提升,我们预计,美国收紧货币政策未必会造成其他市场显著的资本外流,对新兴市场和中国的外溢性效应或许有限。 王昕杰认为,由于当前基本面仍然强劲,经济将逐步转向再通胀模式,由于短期风险事件以及技术性调整在时间和程度上都有限,应该利用回调的机会进行布局。我们建议利用多元资产策略构建投资组合,在股票领域,偏好欧元区和亚洲(日本除外)市场;在债券领域,偏好新兴市场政府债券(美元及本币债券)。[详情]

美联储2020年后可能降息?点阵图泄露了这一秘密
美联储2020年后可能降息?点阵图泄露了这一秘密

  尽管格罗斯对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路径发出警告,但从较长期来看,美联储这次发布的点阵图似乎给市场释放出某种“鸽派”信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周三,美联储如期宣布从今年10月起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同时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不过,美联储同时预期,今年年底前会再加息一次。面对美联储的“鹰派”信号,债王格罗斯(Bill Gross)警告称,如果美联储坚持目前的货币政策路径,它可能会将美国经济带入衰退。 “如果他们遵循计划……也就是预期未来两年联邦基金利率将达到2.8%,甚至3%,(比目前)提高170个基点,那么,是的,(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格罗斯周三接受CNBC采访时称。 美联储周三议息会议后公布的点阵图(dot plays)显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官员对2020年的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为2.875%,最高预期甚至达3.875%。 格罗斯表示,他在今年7月给客户的信中就曾警告过美联储可能加息带来的风险,即加息会提高企业和个人持有的短期债务成本。他还警告称,因为目前美国及全球经济杠杆高企,如果美联储过度收紧,外汇和黄金等其他相关资产将出现大幅波动,投资者因此需要非常谨慎。 尽管格罗斯对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路径发出警告,但从较长期来看,美联储这次发布的点阵图似乎给市场释放出某种“鸽派”信号。美联储点阵图显示的是FOMC官员对联邦基金利率在未来几年,以及更长时间内的预期。 美联储6月与9月点阵图对比。来源:BI 根据会后公布的点阵图,FOMC官员对2017年底的利率预测中值为1.25%-1.5%,即预期今年年底前还要加息一次,这与6月一致。同时预期2018年会有三次加息,2019年会有两次加息。不过,官员们对2019年的利率预测中值也从6月的3%下降到2.75%。 此外,较长期内(2021年及以后),FOMC官员比6月点阵图显示的更加“鸽派”——他们对较长期内的利率预期中值从6月的3%,下降至2.75%。但与此同时,官员们目前对2020年的利率预期中值却是2.875%。 也就是说,较长期内与更近期的利率预期中值出现了倒挂,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需要在2020年后降息12.5个基点。 虽然点阵图不是官方政策工具,但却能为市场提供美联储官员对未来经济和货币环境的观点。 从10月开始,美联储将每月减少100亿美元债券购买,其中包括60亿美元国债、4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且在以后每个季度将月减持量增加100亿美元,直到明年8月,逐步把缩表的步伐加快到每个月减少500亿美元,之后将稳定在这一水平。利率方面,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1% - 1.25%的区间。 面对外界关注的通胀低迷问题,耶伦表示,美联储依然认为持续低迷的通胀率是暂时的。不过她同时表示,一旦美联储认为低通胀率成为常态,他们将会对政策进行调整。 因美联储决定在投资者意料之中,市场反应平静。美股在美联储发表声明后一度下跌,但之后止跌回升,道琼斯指数收盘涨42点,至22413点,再创历史新高;标普500指数收涨0.1%,至2508.24点。 基准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至2.276%,高于美联储发表声明前的2.276%;美元走高,WSJ美元指数涨0.4%。[详情]

美联储缩表的两本“经济账”
美联储缩表的两本“经济账”

  从“尽快”到“启动”缩表,耶伦给全球市场留了半年缓冲时间。作为美联储紧缩“弹药库”里的重量级武器,“缩表”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眼下美国经济已走上稳健复苏轨道,美联储步入相对稳定的加息周期。在此背景下,启动“缩表”变得越来越合理。缩表之于本国经济是防范未来触发金融风险,而对于全球市场则意味着汇率和资产价格产生冲击。 缩表:防范风险 美联储持有的证券构成 美联储9月21日凌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1%-1.25%不变,一如市场预期。在政策声明中,美联储措辞基调意外偏鹰派,表示缩表进程将于今年10月开启,并仍预计今年再加息一次。 美联储表示,资产负债表的缩减将遵循今年6月声明附录所公布的框架,即开始每月将减持6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4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总计每月100亿美元的缩表额度每三个月上调一次,增加100亿美元,直至国债和MBS的减持幅度依次达到每月30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即总额至每月最多500亿美元。 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11月进行量化宽松政策以来第一次缩减债券购买规模。缩表将持续到美联储的整体资债表在未来几年减少1万亿美元或更多。目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美联储预计将在某一时刻结束缩表进程,不过目前还没有具体日期。 缩表源自美联储的扩表,而美联储扩表的原因在于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为应对金融危机期间出现的流动性断裂,美联储果断出手解决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次贷危机,以此斩断了资本市场螺旋下跌的根源,稳定了市场预期。 美联储的目标是使资本市场重新恢复为实体经济融资的功能,从而维持社会正常的生产和消费;当这一目标达到后,自然的结果就是美联储退出对资本市场的过度干预,回到以通胀为主要目标的正常货币政策执行中来。 人民币汇率与投资领域专家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称:“美联储缩表不是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防范未来的金融风险,目前美国金融市场表现出了部分‘亢奋’情绪,很多美国经济学家预测未来美国经济仍有可能出现危机,缩表实际也是在为加息促进货币政策回归正常轨道做准备。” 美元:步入强周期? 美联储货币决议公布以后,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上涨至1.45%,创下2008年11月份以来新高。彼时,美联储展开量化宽松政策。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上涨5个基点,刷新8月8日以来盘中高位至2.289%。 美元指数盘中一度反弹接近100个点至于92.7,收报92.42,上升59个点。美元指数在过去10个月里一直处于下跌状态,自2016年年底高位103一路下跌至91。在美联储公布决议之前,外汇市场也表现的十分平静。 不过,“美元今年跌幅已超过10%,除非美联储年内加息预期大幅升温,否则美元颓势难以逆转。而美联储在9月宣布缩表计划后可能会看淡加息工具,也就是说美联储可能会放缓加息速度,这将抑制美元的上涨空间。”FXTM外汇分析师钟越表示。 上述人民币汇率与投资领域专家做了相似的预测,“目前美元仍呈现周期性变化,受经济邹周期及政策走向影响较大,但预计未来一年半到两年时间里,美元仍处在弱周期之中,这也符合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 高盛在美联储货币决议前一天在分析中表示,若美联储“缩表”,两种类型公司可以从中受益:银行和低债务公司。申银万国海外策略分析师梁金鑫认为,这种说法基于美联储决议会拉高长端债利率的预期,但是“缩表”不一定会把长期利率拉升。不过银行股份受益于加息周期,加息会给银行带来利率的提升。 全球:货币大考 此前美联储已就“缩表”问题与市场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沟通,市场对此存在预期。在今年3月的货币政策例会上,美联储明确表示“开始讨论缩减资产负债表”,这是美联储自2015年12月加息以来首次公开宣布讨论“缩表”话题。 在5月的会议上,美联储进一步表示“几乎所有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都赞同在2017年晚些时候启动缩表”。由此来看,只要不出现缩表规模或速度显著超出预期的极端情况,金融市场应该不会对正式宣布启动“缩表”有过度反应。 不过,没有过度反应并不代表全球市场会风平浪静。美联储QE之时各国央行纷纷跟进,造成了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充裕的流动性推高了资本的风险偏好,因此较多资本流入了新兴国家和地区,推高了当地资产价格。 美联储启动加息之后,强势的美元已经导致部分地区资本回流美国本土,从而导致本币贬值。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资本外流抬高了本国资金价格,拖累了经济复苏步伐。 对新兴国家和地区来说,在美国退出QE的过程中,新兴市场国家所面临的外部条件更加动荡,风险溢价也会更高。由于外国投资者对美国政策退出的预期改变,强势的美元引起资本外流,可能加大本币贬值的程度,同时引起国内资产价格大幅下滑。 人民币:稳中有升 美联储缩表成为全球外汇市场的“重头戏”,而近期汇率市场显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越来越平稳,一改此前人民币上涨趋势。缩表启动后,人民币走势如何变化成为国内焦点。 “人民币汇率更多受预期影响,趋势也会关注美元,但不同于美元仍受信用金融支撑,人民币更多依靠实体经济支撑,实体经济强势有利于提升货币价值,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复苏,人民币短期内不会受到美联储缩表的巨大冲击,未来走势稳中有升。”北京商报记者采访的人民币汇率与投资领域专家分析称。 我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外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该专家称:“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包括金融领域在内的全面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到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重要议程。” “本轮人民币升值主要来自于中国经济增长相对其他经济体超预期,同时美国经济相对走弱。”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超预期,带动近两个月的人民币升值。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人民币汇率走势要分期限来看。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将双向波动,大幅升贬值的空间均不大,双向波动符合中美两国经济基本面。从中期看,人民币有升值的基础。中国经济新周期将持续提升企业盈利、促使股市呈现结构性牛市、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传统行业通过去产能提升规模经济,新兴行业通过创新发展孕育新增长点,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 9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表示:“我们认为整个货币市场、金融市场、金融行业,还是有经济学的脉络,这种脉络不论外在表现形式多么复杂,总是存在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今天讨论的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发展,也是客观上遵循这样一种规律和路径。” 多名专家表示,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将双向波动,大幅升贬值空间均不大。经济形势好转为我国完成“8·11汇改”的目标提供了有利时间窗口。 北京商报记者陶凤[详情]

澳大利亚央行暗示并不急于加入紧缩行列
澳大利亚央行暗示并不急于加入紧缩行列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21日彭博报道,澳大利亚央行行长Philip Lowe表示,尽管澳大利亚的经济“看上去确实在改善”,但他也不急于加入全球同行缩减刺激措施的阵营。 在美联储暗示今年还会再次加息的几个小时后,Lowe在珀斯发表的讲话中重申,全球利率的上升“不会自动对澳大利亚产生影响”。澳元兑美元大跌。 不过Lowe警告,随着就业市场的改善和通胀率的上升,紧缩最终会来到澳大利亚,人们应做好准备。他说,在这种情况何时会发生的问题上,灵活的货币给了央行“很大的独立性”。 “有人猜测,Lowe可能是利用此次讲话为未来加息埋下伏笔,”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经济学家Kristina Clifton说。“事实上,此次讲话更关注的是中期。” Lowe旨在关闭矿业繁荣时代的大门,翻开经济的“下一篇章”,他谈到科技和亚洲增长的影响;国际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家庭债务水平升高的影响;澳大利亚劳动人口和企业灵活、创新与适应的能力。[详情]

分析师警告:美联储缩表有风险 或催生下次金融危机
分析师警告:美联储缩表有风险 或催生下次金融危机

  美联储在周三(9月20日)发布的政策决议中明确告诉投资者:将从10月开始削减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对此,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9月21日警告称,这可能是引发下一轮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美联储缩表或成引发下次金融危机因素 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们写了一篇名为“下一次金融危机”的88页研究报告。他们在报告中表示:“在查看下一次金融危机时,很难摆脱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看似处于全球货币刺激措施“大退潮”的早期阶段。与此同时,全球债务在过去十年不断上升后,仍处于历史高位,至少从政府层面看是这样的。这是和平时期前所未见的情景。” 这份广泛的报告审视了引发下一场金融危机的其他潜在导火索,包括意大利的政治动荡、民粹主义的兴起及英国正式脱欧产生的冲击。 此前许多天以来,投资者就在猜测,美联储将在本周的政策会议后正式宣布开始逐渐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计划。在经济危机期间,美联储所推行的资产购买行动旨在降低长期利率,推动投资者转向风险更高的资产,刺激投资并支撑起遭受金融危机打击的经济,而在经济恢复元气之后,抛售此前所购入的资产缩减资产负债表,就成为了其下一步的必要政策行动。 美联储在2014年结束了债券购买计划。但在其所持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到期时,美联储仍通过再投资继续维持着资产负债表规模。现在,美联储准备慢慢地让这些资产脱离资产负债表 但是,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们想知道的是,投资者是否只是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以及所谓QE计划带来的有效印钞效果感到困惑。目前,欧洲央行仍才继续向资产负债表增加资产,但预计明年将有所放缓。日本央行也在采取特别的刺激措施,而英国央行则维持一项庞大的资产组合,做为早期QE的结果。 这些分析师们在报告中写道:“你慢慢会相信,现在的情况是正常的,因为其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然而,这绝不可能是正常的现象。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发达经济体四家最大央行,即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增加了10万亿美元,而现在这些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就已经超过14万亿美元。  下图显示的是,历史上看四大发达市场央行实际调整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情况 左边显示的是美联储、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资产情况,以及总体情况。右边显示的只是美联储、英国央行以及总体情况。 分析人士争辩称,这不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英国、日本和欧元区的政府预算赤字不断累积,这种现象导致了 QE计划和34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的出现。 他们写道:“最终,34万亿美元的刺激和QE只带来了非常低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率也依旧低迷,但全球范围内的资产价格却极度高企。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当我们再次正常化时,谁能预测到后果?” 的确,美联储的怀疑论者质疑,央行们如何在不给金融市场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撤销刺激计划的行动。如果QE的目标是推高债券价格并压低长期收益率,那么为何放松政策不会对收益率产生上行压力。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低收益率导致投资者迫切需要回报。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冒险投资于股票和其他资产。这些观察人士猜想,市场是否会因此出现因果报应。 分析师:全球性牛市是推行QE的部分后果 他们还争辩称,全球性牛市是推行QE的部分后果。在2009年开始的牛市中,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涨幅达到了惊人的270%。 其他人则质疑,QE是否会对收益率和资产价格产生持久影响。他们争辩称,近年来股市上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低利率、缓慢但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强劲的企业利润。 与此同时,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们辩称,主要的央行们大举印钞,这“显然”是对自金融危机以来债务负担大幅上升的回应。政府债务继续攀升,但收益率因QE有所下滑。 其结果是,G7的债务与GDP之比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的峰值,而过去一年的利率则触及了多个世纪的历史最低水平。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基准利率和长期收益率都已跌至负值。 分析师们争辩称,当考虑下次金融危机的可能引发因素时,需要考虑到,在债务、利率和央行资产负债表方面,我们正处于一个独特的时刻。这意味着,减少QE是一场未知之旅。历史将表明,此举将带来重大后果,全球资产价格高企时尤为如此。” 他们还指出:“即使缩减资产负债表陷入停滞状态,或者经济出人意料出现走软,我们仍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全球形势。这会导致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即使现在的波动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详情]

新华社:无须过度担忧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
新华社:无须过度担忧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

   新华社华盛顿9月20日电财经快评:新兴市场韧性增强有助化解美联储政策外溢效应 新华社记者金旼旼江宇娟 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加息、美元升值、全球资本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国际汇市股市剧烈波动……类似的惯性思维近年来颇为流行,但这种简单化的逻辑却并不符合当前的事实。 今年美联储已两次加息,在20日决策会议上,美联储还决定从10月开始缩减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不过,今年美联储不断收紧货币政策,美元非但没有升值,反而出现大幅贬值。从年初至今,衡量美元对一揽子主要货币汇率的美元指数累计跌幅超过10%。 同时,国际资本流动未出现异常。据国际金融协会统计,今年前8个月全球流入新兴市场股市和债市的资金超过2000亿美元,是去年和前年同期的约两倍。这意味着在美联储加息、“缩表”的大前提下,新兴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并未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 新兴市场股市也未受影响,反映全球新兴市场股市表现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今年涨幅已超23%。汇市方面,全球主要新兴市场本币汇率今年颇为坚挺,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本币对美元汇率今年涨幅均超过5%。其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涨幅约为5.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增速今年有望提升至3.5%,全球贸易增速和投资增速也将较去年大幅提升。可见,在美联储不断收紧货币政策之际,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并未受到影响。 究其原因,美联储货币政策只是影响美元走势、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还包括经济走势、国内政治影响、地缘政治风险等等。并且,由于美联储持续加大货币政策决策透明度、增加和市场的沟通,美联储决策的影响通常为市场提前消化,市场发生剧烈波动的概率大幅降低。 不可否认,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曾数次引发国际资本流动逆转,给新兴经济体带来了巨大挑战。但经历危机考验之后,新兴经济体在资本流动管理方面积累了更多经验,应对短期资本流动冲击的能力大幅提升。 据彭博社统计,目前亚洲新兴经济体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印度、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的外汇储备额均为历史最高。新兴经济体拥有充足外汇储备,可以有效避免国际资本流动给本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归根结底,美联储货币决策主要确保美国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其调整主要服务美国经济。美联储政策之所以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外溢效应,主要是因为美元的国际交易和储备功能,以及美国经济的影响力。 对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来说,无须过度担忧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而应注重修炼“内功”,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创新资本流动管理方法,以尽力化解美联储政策调整的外溢效应。[详情]

新华社:美联储宣布“缩表”对全球影响有限
新华社:美联储宣布“缩表”对全球影响有限

   财经观察:美联储宣布“缩表” 对全球影响有限 新华社华盛顿9月20日电财经观察:美联储宣布“缩表”对全球影响有限 记者金旼旼江宇娟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20日宣布,将从今年10月开始缩减总额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缩表”),以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 此外,美联储当天还宣布维持目前1%-1.25%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并预计今年内很可能还将加息一次,明年还将再加息3次。 美联储当天的决定和市场预期一致。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缩表”不会给美国和全球市场带来重大影响。 “缩表”旨在令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所谓“缩表”是指美联储缩减自身资产负债表规模。此举将直接推高长期利率,推升企业融资成本,从而令美国金融环境收紧。可以说,“缩表”和加息一样,都是收紧货币政策的一种政策工具。 分析人士表示,“缩表”是美联储逐步回归到常态化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美联储目前规模庞大的资产负债表主要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形成的,其初衷是在危机时期稳定金融市场。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将有助于避免经济过热,防止新的金融泡沫产生。 不过,分析人士同时指出,“缩表”将是一个可能延续数年的缓慢进程,目前还无法预计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最终将缩减到何等规模,但普遍预期是不会回到金融危机前不足1万亿美元水平。同时,美联储“缩表”进度和程度都将视美国经济的后续发展而定。 另外,根据美联储当天发布的预测报告,今年内美联储很可能还将加息一次,此前市场也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12月再度加息。同时,由于美国经济趋势向好,美联储预计明年还可能再加息3次。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逐步“缩表”之后,美联储未来将更主要依赖利率工具,除非美国经济严重恶化,美联储不会逆转“缩表”进程。 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对全球影响有限 今年以来,美联储就加息前景始终和市场保持沟通,并于6月宣布了“缩表”意向。由于市场对“缩表”已有充分准备,无论是美国金融市场,还是全球资本流动,都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修正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第二季度增长率高达3%,上半年增速为2.1%。自2009年6月走出衰退以来,本轮经济扩张已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第三长的经济扩张期,并很有可能成为最长的经济扩张期。 在20日美联储宣布“缩表”决定前后,纽约股市波动幅度不大,显示市场已基本提前消化了这一消息。今年以来,标普指数涨幅已近12%,而道指涨幅更是超过13%,这意味着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并未影响到股市投资信心。 同时,今年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也并未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明显影响。“我认为这次美国收紧货币政策的影响,将比以往小得多,”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对新华社记者说,“和过去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时相比,如今世界经济状态明显更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3.5%和3.6%。此外,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增幅将达2.4%,远高于去年的1.3%。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幅将达5%,而去年则为下滑2%。在美国不断收紧货币政策之际,全球经济展现出了巨大韧性。 美联储后续政策面临分歧 不过,美联储未来政策方向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原因在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两大调控目标——实现充分就业和实现2%左右的通胀水平——出现了背离的发展趋势,这一后危机时期出现的新情况令美联储也左右为难。 首先,失业率持续走低预示美国经济存在过热风险,这意味着美联储应当尽快收紧货币政策。最新统计显示,美国8月份失业率仅为4.4%,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区间。同时,今年前8个月美国非农部门月均新增就业人口17.6万,而美国每月仅需新增7.5万至10万个工作岗位就能保证充分就业。 其次,美国通胀率持续低于美联储目标,这意味着美联储应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以免通货紧缩风险加大。扣除能源、食品等价格波动较大商品后的核心个人消费开支价格指数7月同比增幅仅为1.4%。作为美联储决策时的重要通胀参考指标,这一指数自2012年年中以来持续低于其2%的目标值。 美联储此前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面对这种从未遇到过的矛盾经济信号,美联储内部分歧加大。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本月初曾表示:“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应当对进一步收紧政策更加谨慎,直到我们确信通胀率在达到我们目标的轨道上。” 此外,政治因素也可能对未来美联储决策产生影响。尤其是美联储主席耶伦的任期即将于明年2月到期,而美国总统特朗普目前尚未决定是否提名耶伦连任。[详情]

国泰基金FOMC点评:12月加息略超预期 美元重获支撑
国泰基金FOMC点评:12月加息略超预期 美元重获支撑

  新浪财经讯 9月21日凌晨,美联储公布9月FOMC会议决议,保持1%-1.25%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并从今年10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缩表),而利率点阵图依然维持全年加息3次的预测。对此,国泰基金表示,短期内,由于缩表循序渐进且被市场充分预期,对资产价格边际影响有限;而12月加息预期虽略超预期,但市场已做出了迅速消化,因此边际影响亦有限。中长期来看,随着美联储持续货币紧缩,欧央行逐步步入紧缩周期,全球流动性和利率拐点已至;宽松流动性带来的市场估值扩张可能暂告一段落,未来或将越来越依赖于增长和盈利的支撑。 以下为具体内容: 9月FOMC会议点评:10月缩表符合预期,12月加息略超预期,美元重获支撑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美联储9月FOMC会议并未加息,但宣布从10月起开启缩表进程,符合预期。同时会后经济预测中调低了年内通胀预期,但利率点阵图暗示年内还有一次加息,整体偏鹰,略超预期。资本市场对此做出了积极反应,美元指数从91.6直线拉升并突破92.5,非美货币集体下挫;美股先低后高,收盘基本持平;美国2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平稳上行了4-5 bps。 本次FOMC会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Ÿ   美联储9月按兵不动,但宣布从10月起缩减其4.5万亿美元规模的资产负债表(简称“缩表”),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继2015年底开始首次加息、累积四次加息之后,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新阶段。 Ÿ   会后的利率点阵图依然维持全年加息3次的预测,即暗示今年12月仍有加息可能,鹰派程度略超市场预期。闻讯,期货市场暗示的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从不足50%迅速提升到70%,美元指数直线跳涨了不到1%。 Ÿ   会后的经济预测中,美联储上调了2017年GDP预测(2.2%到2.4%),但下调了核心PCE通胀预测(从1.7%到1.5%),以反映近期通胀的低迷。 Ÿ   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耶伦的发言整体中性,并拒绝评论是否会连任。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本次FOMC决议未来对资本市场或将有以下影响: Ÿ   短期内,缩表循序渐进且被市场充分预期,对资产价格边际影响有限;12月加息预期虽略超预期,但市场已做出了迅速消化(美股先跌后涨),边际影响亦有限。 Ÿ   中长期,随着美联储持续货币紧缩,欧央行逐步步入紧缩周期,全球流动性和利率拐点已至。宽松流动性带来的市场估值扩张可能暂告一段落,未来将越来越依赖于增长和盈利的支撑。[详情]

邓海清:“跛脚鸭”的耶伦和缩表 中国大概率不跟
邓海清:“跛脚鸭”的耶伦和缩表 中国大概率不跟

   作者:邓海清,“海清FICC频道”首席经济学家;陈曦,“海清FICC频道”研究员 2017年9月21日周四凌晨,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维持保持1%-1.25%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从今年10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缩表),这次决议得到FOMC全票通过。对此,海清FICC频道做出如下点评: 1、尽管美联储下调了长期利率预测10BP至2.9%,但由于美联储缩表时间定为10月超市场预期,导致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元走强,黄金走弱。2017年以来,市场关于美联储缩表一直热议不断,主要在于2015年12月美联储首次加息以来,至今已经加息三次,再叠加美国经济复苏向好、通胀水平回升已经较为明显,这使得美联储具有缩表的动机。 本次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表态将在10月开始启动缩表,缩表比想象中更快,使得美债收益率走高、美元走强。我们认为,尽管之前美联储对于缩表已经进行了良好的市场预期引导,9月美联储会公布缩表细节已经充分被市场预期,甚至此次美联储还下调了长期利率10BP,但由于时间上10月启动缩表,缩表来的比想象中更早、超出了市场预期,从而导致了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元走强、黄金走弱。 2、耶伦急于缩表,或与耶伦明年2月任职到期有关,有意抢夺政治功绩。本次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直接表态10月便开始启动缩表,时间上表现地急冲冲,可能主要与耶伦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启动缩表,再加上特朗普属于偏鸽派、希望放松金融监管,与耶伦的政策理念明显不匹配,因此,耶伦在自己连任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选择10月开始启动缩表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耶伦希望自己任期内启动缩表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缩表具有较强的政治标签,在经济环境恰当的情况下,缩表一方面能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的问题,另一方面缩表将成为耶伦自己的政治功绩,这对于有可能不会连任的耶伦来说,借用“缩表”来有所作为可能意义重大。 3、美联储和“缩表”的最大悬念在于,明年2月特朗普提名的新一任美联储主席能否执行耶伦的“缩表”计划。我们认为,关于缩表有一个重大悬念在于,缩表是一个偏鹰派的做法,而特朗普则是偏鸽派、强调金融放松的,这意味着特朗普提名的下任美联储主席可能会偏鸽派。在目前美国经济、通胀水平并非超预期强复苏的情况下,美联储主席个人风格可能对政策的走向有重要的决策作用。在特朗普提名的下一任美联储主席可能偏鸽派的情况下,下任主席是否会执行耶伦的“缩表”计划可能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4、美债和美元的最大矛盾在于政治不确定性,一个典型例证是奥巴马任期结束前极力推进TPP,但特朗普一上台就废除TPP。此次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公布之后,美国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近40BP,美元指数回升至9月5日以来高位92.70,美债收益率大幅上涨以及美元指数走强反映出市场对美联储会议还算“买账”。 但我们需要提醒的是,目前的美债和美元存在较大的政治不确定性,由于特朗普行为与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风格无法明确把握,这意味着未来的政策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比如,2016年前总统奥巴马任期结束前极力推进TPP,但是特朗普上台后直接废除TPP。因此,美联储未来的主席与特朗普的不确定性,将是目前美债和美元走势的最大矛盾。 5、美联储“缩表”不会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重演。市场上存在一种担忧认为,美联储启动缩表,会不会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再次回流美国,再次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对此,我们并不认同,原因在于:第一,近些年并没有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新兴市场国家,而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祸根;第二,美国没有类似于90年代末“新经济”的故事可讲,新兴市场国家仍有吸引力,这意味着难以吸引资金大量回流美国;第三,目前美联储的12月加息与缩表的持续性都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对市场的冲击力度难免要大打折扣,引发金融危机有些杞人忧天。 6、中国货币政策大概率“不跟”,2017年债市“先苦后甜”。我们认为,中国央行不会跟随美联储加息,其一,一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比如,2015年12月美联储加息之后,2016年上半年中国央行还保持了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二,目前美联储自身的缩表政策都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央行跟随加息更是不可能。 关于债券市场,我们维持观点,2017年下半年中国债市先苦后甜。由于下一任美联储主席是否执行缩表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缩表的节奏仍较为温和,对市场的冲击可能不会太大,再加上目前中美债券收益率存在较大的安全垫,对中国债市的影响最多只有短期情绪冲击,并不影响下半年的牛市。一方面,目前“维稳”诉求远超过其他因素,以及央行定调“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存在通过“降准+公开市场回落”解决资金结构性问题、稳定市场预期的可能;另一方面,“稳”字基调以及总需求回落下,大宗商品价格见顶回落,8月商品价格、经济数据大幅走弱,经济过热、通胀上行的预期将被证伪,预期的修正将利好债市,坚定看多2017年下半年债券市场牛市。[详情]

美联储缩表 而日本央行与欧洲央行仍在扩表
美联储缩表 而日本央行与欧洲央行仍在扩表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21日彭博报道,美联储将从下个月开始缩减规模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它与日本和欧洲央行的政策势必要继续分道扬镳。 欧洲央行有收缩购债计划的打算,但还没宣布时间或规模。 而日本央行可能仍会坚持数年来的购债计划,称将持续到实现2%的通胀目标。日本央行对达成目标的时间预测是2019年,不过大多数经济学家抱有不同的预期。[详情]

基金业内人士:美联储加息启动缩表 短期或有一定冲击
基金业内人士:美联储加息启动缩表 短期或有一定冲击

  新浪财经讯 美联储9月21日凌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1%-1.25%不变,在政策声明中表示缩表进程将于今年10月开启,并仍预计今年再加息一次。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美联储整体行动符合市场预期,短期内可能有一定冲击,但中长期来看,影响或较为有限。 以下为具体内容: 9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年内开启缩表,维持年内三次加息的预测,整体行动符合市场预期。对于市场的影响方面,我们判断认为,短期内可能有一定冲击,本次会议美联储对经济和通胀的表态略偏鹰派;从市场预期层面来看,12月份加息预期概率也从50%左右回升至70%左右,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短期内或在市场预期推动下有所反弹。但中长期来看,影响或较为有限,目前通胀疲弱仍为美联储加息的最大掣肘,议息会议上耶伦也表示通胀疲软已是今年以来的长期现象;近期数据显示,7月份美国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为1.4%,创了2015年12月以来新低,远不及美联储2%的目标值;同时,美国经济前景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短期内飓风的影响也可能会对美国经济产生一定的拖累作用。[详情]

上投摩根:与加息同等重要的事 美联储即将启动缩表
上投摩根:与加息同等重要的事 美联储即将启动缩表

  新浪财经讯 美联储9月21日凌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1%-1.25%不变,在政策声明中,表示缩表进程将于今年10月开启,并仍预计今年再加息一次。对此,上投摩根基金表示,美联储宣布将开始逐步缩减资产负债表,我们预期在未来全球经济仍将持续复苏,而货币政策也将以缓慢及可预测的速度逐步正常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依然看好全球风险资产的投资机会,以及具有息差保护的亚洲债券的配置价值。 以下为具体内容: 美联储宣布将开始逐步缩减资产负债表 2008金融海啸之后美联储通过多轮的QE计划,将美国经济重新带回到稳健增长的道路上,在将近九年之后,美联储在联邦市场公开操作委员会(FOMC)会议中决定将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此外美联储官员对于未来利率的预测显示,今年可能将再加息一次,同时明年可能再加息三次。先前市场上部分投资人认为近期较低的通胀可能影响美联储加息的决定,美联储更倾向于将近期较低的通胀视为短期因素,并不改变中长期发展趋势,这对部分投资人来说是略偏鹰派的方向。但美联储在维持2017及2018年利率预测中值不变的状况下,调低了对2019年以及长期的利率预期至2.7%及2.8%,皆较六月份时的预测下调0.2%。 FOMC官员利率预测点阵图 数理来源:美联储,数据截至:2017年9月20日 除了关于近期飓风对经济的影响之外,本次会后声明中大致与上次变化不大。美联储表示飓风确实将对经济带来短期的冲击,但从历史经验来看,飓风不太可能对于中期经济发展的趋势产生实质的影响,同时表示受到飓风影响油价,通胀可能将有所提升。 对于外来经济的预测,美联储略微上调了2017年的经济增长至2.2%,反映出了二季度经济较好的增长。同时上调了2019年的经济增长0.1%至2.0%,或与对利率的预期下调所反映出较宽松的金融环境有关 在对未来利率的预期方面,六月份有四位官员认为美联储今年将不再加息,在这一次的会议记录中维持不变,显示多数官员并未因为近期通胀数据不如预期而改变观点。关于2017及2018预期的中位数较先前没有改变,仍是维持在今年一次及明年三次,但对于2019年的看法就较为分歧,中位数从先前的加息三次下降到加息两次,而首次出现的对于2020年的利率预期则是来到了2.9%,高于长期中性利率的2.8%,显示美联储对于未来两到三年经济复苏的趋势仍保持乐观。 关于即将开始的缩表计划,美联储并未做太多的说明,仅简单表示将在10月份开始执行今年六月时提出的缩表计划。此外耶伦在记者会中表示,如果经济增长的疑虑再起,导致利率再度下行的话,缩表计划也有可能会改变。由于美联储先前以明确提出缩表即将开始进行,对于缩表计划也已提出较明确的内容,因此本次会议关于缩表的决定普遍符合市场预期。 近一两年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更加明确,2015-2016年受到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影响部分新兴国家经济,使得美国经济增长在全球范围内显得相对突出,但最近的一年来,包括日本、欧元区及新兴国家在内的世界其他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已超过美国,这也使得美联储在考虑利率政策时可以较少的担心政策对于其他国家的冲击,以及其可能对美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预期在未来全球经济仍将持续复苏,而货币政策也将以缓慢及可预测的速度逐步正常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依然看好全球风险资产的投资机会,以及具有息差保护的亚洲债券的配置价值。[详情]

任泽平:中国没有必要也没有压力跟随美联储缩表
任泽平:中国没有必要也没有压力跟随美联储缩表

  方正宏观任泽平、熊柴点评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美联储确定10月缩表,12月加息概率升至70%】 事件:北京时间9月21日凌晨2:00,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1%~1.25%不变,确定将于10月开启渐进式被动缩表,并上调增长预期、下调通胀预期、更新点阵图。会后,美联储主席耶伦发表讲话。 点评: 1、核心观点:9月美联储会议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并确定于10月开启渐进被动式缩表,符合市场预期。同时,美联储上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通胀预期。美联储认识到,飓风在短期内将影响经济活动并抬升短期通胀,但认为不大可能在中期内实质性地改变国民经济的进程。根据更新的点阵图,美联储暗示年内仍有加息一次,CME“美联储观察”计算的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从会议前的53.3%上升至73.4%。美联储会议后,美元指数上行,美债和黄金下跌。 中国没有必要也没有压力跟随美联储缩表。美联储资产负债表2008年以来扩张近3.9倍,且MBS这种有毒资产占比从0上升至39%,短期债券占比下降至0,迫切需要调整;而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仅扩张了1.05倍、无有毒资产,并且中国经济增速明显远高于美国。并且,中美利差今年以来持续扩大,目前为约140个基点,足够宽厚。 未来美元可能阶段性见底、人民币短期企稳双向波动,我们维持战略看多中国经济新周期和股市判断2017年四季度-2018年初经济L型,需求侧偏平略有下降,供改和环保抑制生产以及新产能释放,导致供求缺口持续扩大,这有助于工业品价格保持高位、企业盈利持续改善。 2、美联储宣布将于10月启动渐进被动式缩表,符合预期。本次议息会议指出,“10月,委员会将启动2017年6月委员会政策正常化原则和计划增编中所述的资产负债表正常化方案”,实现了7 月表述“若经济发展总体符合预期,委员会预计将相对较早地开始执行资产负债表正常化计划”引起的市场预期。具体的缩表方式与之前公布的计划一致:“对9月到期的国债进行滚动投资,并继续将9月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再投资于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从2017年10月起,对每月到期国债中本金超过60亿美元的部分进行滚动投资,并对每月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超过40亿美元的部分再投资于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出于操作原因的微小偏差是可以接受的”。 之前的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公布:美联储计划将持有的到期美国国债本金每个月不再进行再投资的上限最初设定为60亿美元,然后每三个月将此上限提高60亿美元,直到最后升至300亿美元。将持有的机构债务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每个月不再进行再投资的上限最初设定为40亿美元,然后每三个月将此上限提高40亿美元,直到最后升至200亿美元,只有超过上限部分的到期证券本金才可进行再投资。 与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末相比,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大了3.9倍,即从约9300亿美元扩张至当前的4.5万亿,远超其经济增速。美联储资产从持有国债为主(81.3%)转而向持有国债(54.6%)和抵押支持债券(39.4%)为主,另持有的联邦机构债务从0增至2010年4月的近1700亿美元再缩减至当前的68亿美元。并且,在持有的国债中,短期债券占比从之前的32%下降为0,中长期名义债券占比从62.4%上升至94.8%。 3、美联储上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通胀预期,12月加息概率上升至70%。美联储预期2017-2020年GDP增长分别为2.4%、2.1%、2.0%、1.8%,而之前预期的2017-2019年GDP增长分别为2.2%、2.1%、1.9%,即上调2017-2019年增长预期。在通胀方面,美联储预期2017-2020年核心PCE通胀分别为1.5%、1.9%、2.0%、2.0%,而之前预期的2017-2019年分别为1.7%、2.0%、2.0%,即对2017-2018年通胀预期有所下调。对于未来联邦基金基准利率,美联储预期到2017-2020年分别为1.4%、2.1%、2.7%、2.9%,而之前预期的2017-2019年分别为1.4%、2.1%、2.9%,即下调了2019年的利率预期。 12月加息概率上升至70%,耶伦表示不承诺始终渐进式加息。从点阵图来看,相比于一个季度之前,美联储官员对加息的预期进行了调整, 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后,16名美联储官员中,有4人预计今年利率维持1%-1.25%不变,8人预计将加息至1.25%-1.5%,另有4人预计将加息至1.5%-1.75%。而在此次议息会议之后,仍有4人预计今年不会加息,预计今年加息至1.25%-1.5%的人数增至11人,只有1人预计今年将加息至1.5%-1.75%。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12月加息25个基点至1.25%-1.5%区间的概率由会前的53.3%升至73.4%。 美联储认识到飓风在短期内将影响经济活动,并抬升短期通胀,但认为不大可能在中期内实质性地改变国民经济的进程。剔除飓风影响,未来12个月仍可能略低于2%。耶伦表示,需要弄清楚压低通胀移速是暂时性的还是持续性的,如果不是短期因素,则需要调整货币政策,让通胀回升到2%。耶伦表示,“我们没有承诺,无论怎样加息路径都将是循序渐进的”。[详情]

韩财政部:美联储缩表影响有限 必要时出手稳定市场
韩财政部:美联储缩表影响有限 必要时出手稳定市场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周四(9月21日)据外媒报道,韩国企划财政部副部长高炯权日内表示,韩国政府认为,美联储(FED)决定削减资产负债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有限,并誓言如果震荡加剧会采取行动来稳定金融市场。 高炯权在与韩国央行(BOK)和金融监管机构召开政策会议前表示,“美联储的决定似乎符合市场预期,这件事料不会对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影响。” 本次政策会议旨在讨论美联储会议带来的影响。 本周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并表示将于10月开始缩减约4.2万亿美元的公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组合,最初将每月到期证券再投资规模减少至多100亿美元。 高炯权并表示,鉴于债券收益率有可能短暂上升,如果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波动,韩国政府将采取行动稳定金融市场。 校对:巴飞特[详情]

巴克莱:美联储鹰派超预期 12月可能再次升息
巴克莱:美联储鹰派超预期 12月可能再次升息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周三(9月20日)美联储召开9月货币政策会议,暗示10月开始进行资产负债表正常化。针对此次FOMC政策决定,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进行置评,内容如下: 我们认为此次美联储会议结果整体与我们的预期一致。 此前我们预计将会宣布资产负债表正常化,但没有预期美联储在缺乏更多关于通胀信息的情况下,是否会放弃12月加息。在我们看来,委员会要得出以下——认为近期通胀放缓足以改变美联储的计划——这还为时过早。 也就是说,我们预期超过4名委员会预计今年不再升息。事实上,美联储对2017年的前瞻比我们此前预期的略偏鹰派,因美联储上调经济增速,17名委员中有13名认为今年再升息一次及以上依旧是合适的。 我们继续认为未来的数据,包括即将公布的通胀数据将会导致美联储在今年12月会议上进行第三次升息。 校对:TIER[详情]

重磅!美联储宣布缩表和加息计划 各类市场掀起巨浪
重磅!美联储宣布缩表和加息计划 各类市场掀起巨浪

  重磅!美联储:今年还有一次加息!下个月启动“缩表”,对市场有何影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公众号 美联储:10月启动缩表! 预计今年还有一次加息 今天(9月21日)凌晨2点,美联储举行了议息会议。此次美联储议息会议简单来说有以下几个重点: 1、维持基准利率1%~1.25%不变。 2、宣布今年10月起启动渐进式被动缩表。 3、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 预计2018年将加息三次; 预计2019年加息两次; 预计2020年将加息一次。 4、下调长期中性利率预期至2.75%(之前料为3.00%)。 美联储此次议息会议没有加息,但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也就是说,今年12月美联储极有可能加息! 不过,这次美联储议息会议还释放了一个重磅的信号:那就是,要缩表了! 敲黑板:不要小看美联储缩表,缩表对市场的影响不亚于加息,不容小觑哦! 本文综合自丨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张涵、林虹)、华尔街见闻、财经连环话(cjlhh888;文案:吴磊,设计:刁慧琳)、新华社、外汇网、中国证券报(杨博)等 市场反应如何? 美联储公布FOMC货币政策决议声明后,黄金跳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扬,美股应声下跌。 美股下跌 标普500指数走低,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下跌: 标普500指数走低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扬 黄金持续下跌 一、美联储:预计今年还有一次加息 市场普遍关注的,首先是美联储是否加息。 这次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维持基准利率1%~1.25%不变。 然而,不代表今年就不加息了!美联储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也就是说,12月美联储极有可能会加息! 美联储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预计2018年将加息三次,2019年加息两次,2020年将加息一次。 我们来看一下,此前美联储的加息路径: 看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会问了,这次都不加息了,还有啥好看的? 当然有了,美联储宣布今年10月起启动渐进式被动缩表。 比起加息等传统货币政策,美联储“缩表”这一非传统货币政策似乎相对陌生。 据悉,美联储缩表对市场的影响不亚于加息,不容小觑。 二、10月起,美联储启动缩表! 美联储宣布今年10月起启动渐进式被动缩表。 缩表是什么?美联储为何要缩表?缩表与加息有什么区别?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了解一下,美联储缩表到底是咋回事。 1. 美联储缩表是什么意思? 所谓“缩表”是指美联储缩减自身资产负债表规模。打个比喻,就是美联储想给自身“减肥”,挤一挤金融危机后给自己加注的水分。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不仅将短期利率(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的超低水平,又先后通过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大量美国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大幅压低长期利率,以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也从危机前的不到1万亿美元膨胀至目前的约4.5万亿美元,其数额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约6%升至24%。 对比前些年备受热议的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QE”),如今的“缩表”可谓“QE”的反向操作,其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外溢影响不容小视。 2. 美联储为什么要缩表? 关于美联储为何要缩表,高盛认为: 首先,部分美联储官员呼吁调整收紧政策中的措施组合,即依靠加息,也依靠缩表,从而能够以更加平衡的方式收紧金融市场状况。波斯顿联储主席Eric Rosengren指出,完全依靠加息会给美元增加新的压力,从而给出口行业带来不对称的压力,也让通胀面临下行压力。 其次,如果特朗普明年委任一名新的美联储主席,此时设置好一个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的框架,就能将金融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减小到最低,也能让整个过度的过程更加平滑。 3. 加息和缩表有什么区别? 加息和“缩表”都是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二者相互补充。 加息会直接推升短期利率水平并传导到长期利率,进而影响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从而对美国经济形势产生影响。正如购买债券、扩张资产负债表会压低长期利率一样。 “缩表”则会直接推高长期利率,推升企业融资成本,从而令美国金融环境收紧。 自2015年12月启动金融危机后首次加息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四次共100个基点,但并未对金融市场产生明显影响。 一些美联储官员呼吁启动“缩表”,辅助加息来进一步收紧融资环境。 4. 美联储缩表计划如何?规模如何? 宽松如山倒,缩表如抽丝。 美联储已表示,将“以缓慢、渐进的方式终止到期债券再投资,而不是一次性结束所有再投资或抛售资产”。 在削减规模上,美联储计划最初削减规模为每月100亿美元,包括60亿美元国债和40亿美元抵押贷款证券(MBS),这一水平相对于4.5万亿美元的整体资产负债表规模而言十分有限。 该规模上限每三个月上调一次,直到达到每月削减500亿美元为止,这将使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在五年内降至2万亿-2.5万亿美元水平。考虑到“缩表”规模有限且缓冲时间较为充裕,预计市场流动性不会受到剧烈冲击。 说了那么多,那么,美联储缩表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三、美联储缩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缩表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外溢影响不容小视。 如果缩表成功,美联储将悄然为一次超常规货币政策试验画上句号,并为其他效仿美联储、祭出超级宽松政策大旗的央行提供借鉴。 一旦出现问题, 导致长期利率大幅跳升,就会伤害美国经济复苏,其外溢影响也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并诱发风险和危机。 从市场来看: 从影响力来看:美联储启动“缩表”的初期影响有限,长期冲击仍需警惕。 作为美联储紧缩“弹药库”里的重量级武器,“缩表”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不过,从已披露的操作方式和预期推进速度来看,美联储如期启动“缩表”,初期影响仍较为有限。 考虑到对美国自身经济增长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美联储不会太过激进。而一旦“缩表”导致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或经济增长陷入停滞,也不排除美联储延缓甚至放弃行动的可能。 尽管初期影响有限,但随着“缩表”的推进,其长期冲击仍需警惕。中长期来看,“缩表”将直接影响美债供需关系,推动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债收益率正是全球资产定价的重要基准之一。此外,“缩表”将收紧美元流动性,给美元带来升值压力,考虑到资金回流美元资产等因素,新兴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本币贬值和资金外流挑战。 注明:本文部分图文来源财经连环话(cjlhh888;文案:吴磊,设计:刁慧琳) (本文不代表21世纪经济报道观点,投资有风险,入市风险自担)[详情]

美联储9月政策声明解读:货币政策正常化已全面展开
美联储9月政策声明解读:货币政策正常化已全面展开

  汇通网讯——美联储周四凌晨维持利率不变,但暗示仍预计年底前再升息一次,尽管近期通胀数据疲弱。美联储还表示,将于10月开始缩表。多位华尔街专家对此决议作出如下评论。  美联储周四凌晨维持利率不变,但暗示仍预计年底前再升息一次,尽管近期通胀数据疲弱。  正如预期的那样,美联储还表示,将于10月开始缩减约4.2万亿美元的美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投资组合,最初将每月到期证券再投资规模减少至多100亿美元。  GAM投资管理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Larry Hatheway :  “市场反应不大,美债收益率小涨。全球固定收益市场下一步走势,将从全球成长,尤其是通胀数据中寻找方向,同时还会从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发出的,有关未来几个月欧元区和英国货币政策可能进行的调整的指引中寻找线索。”  “尽管美联储今日发出的声明措辞深思熟虑,但如果通胀加速,且各国央行看似会在2018年采取一致行动收紧货币政策,美债收益率攀升的可能性仍较大。”  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埃里安 :  “美联储在其完美货币政策正常化路径上又迈出了一步,宣布将从下月开始逐渐缩表,在预估和政策指引方面的调整不大。”  安联投资策略师Charlie Ripley :  “今天宣布开始缩表对美联储而言绝对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更重要的是,投资者把注意力放在点阵图上。看一下2017年的中值点,没有变化,这让我们更加确信,12月可能会进行第三次升息。看一下2018年,也没有变化,所以预计明年仍会升息三次,这向市场传递了些许鹰派的讯息,即货币政策正常化已经全面展开。”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美联储内部有很多空缺,委员会构成可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考虑到叶伦主席的任期明年2月到期,所以,我认为,在看待今日的声明时应该有所保留,但我们最初的解读是今日的声明略偏鹰派。”  [详情]

美联储政策声明意外偏鹰 美元急升黄金暴跌
美联储政策声明意外偏鹰 美元急升黄金暴跌

  汇通网讯——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00美联储发布9月利率决议声明,之后美联储主席耶伦召开新闻发布会。美联储9月利率声明称年底还将加息一次,下个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此后美元指数飙升,黄金暴跌;美股也大幅下跌;美债收益率飙升,年末加息概率陡升至66.2%。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00美联储发布9月利率决议声明,之后美联储主席耶伦召开新闻发布会。美联储9月利率声明称年底还将加息一次,下个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此后美元指数飙升,黄金暴跌;美股也大幅下跌;美债收益率飙升,年末加息概率陡升至66.2%。  声明发布后美元拉升,黄金暴跌;耶伦讲话后美元扩大涨幅,黄金继续下跌刷新日低。  欧元兑美元跌幅近1%,日低探至1.1862。  CIBC的外汇和宏观策略师Bipan Rai称,“美联储对于今年还将再加息一次的预测给美元提供了支撑。之前假设美联储今年不会再加息,市场因此陷入了错误的境地”  关注欧元/美元在1.1850/75区域的走势,“若跌破意味着可能会出现更深的修正。”  美元兑日元突破112关口,最大涨幅0.83%,触及日高112.53。  美股自日高跌至日低,标普500跌幅一度跌至2496.67点,跌幅近0.5%。  美联储2017年12月加息概率陡升至66.2%。   [详情]

美联储主席耶伦:经济增长支持加息 自己将做满任期
美联储主席耶伦:经济增长支持加息 自己将做满任期

  汇通网讯——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参加新闻发布会是,谈到了对经济的展望,低通胀的看,就业市场的现状,利率水平的预期以及是否连任美联储主席的热门话题。  周三(9月20日),美联储9月货币政策声明显示,将维持基准利率水平不变,并于10月开启缩表计划。该声明发布后,美联储主席耶伦参加了记者发布会,她对此次政策的评论如下。  对于将在10月开启的缩表计划,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缩表将是渐进和可预测的。没有调整资产负债表方案的计划,改变资产负债表政策的门槛在某种程度上很高。负面冲击可能支持修改资产负债表政策。  在通胀疲软的问题上,耶伦则认为,通货膨胀率已经低于2%的目标一段时间,但压制通胀的因素应该是暂时性的。低通胀不体现整体经济状况,预计通胀率将升高并稳定在2%附近,如果通胀长期不达标,将要调整政策。2017年低通胀并不意味着将会持续下去,无法轻易找出2017年低通胀背后的因素。预期对于判断未来通胀形势很重要。  而在对于经济增长的展望上,耶伦表示,未来几年经济将继续温和扩张,第三季度GDP增速将受累于飓风的影响。经济将支持继续渐进加息,重大经济冲击可能将美国推回零区间。对实体经济前景有信心,若经济出现实质性恶化,也会恢复前瞻性指引。  此外,耶伦还评价了劳动市场,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会进一步支撑就业市场,就业增长远高于吸收新进劳动力所需的速度,稳定的就业参与率体现了健康的劳动力市场。就业是美联储使命非常重要的部分,乐见劳动力市场取得的进展,失业率实际上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劳动力市场松弛已经基本消失,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广泛而持续的好转。就业市场收紧对推高薪资和物价的作用会滞后。  在被问到对于利率的预期时,耶伦则表示,联邦基金利率依然是首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性利率按照历史标准衡量似乎相当低,经济将支持继续渐进加息。清楚理解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并非易事,美联储考虑过资产价格的走势。在利率路径上没有任何承诺,FOMC利率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最后,对于是否连任美联储主席以及美联储的人事安排的问题,耶伦表示,想做完美联储主席任期,除了早期与特朗普的会见,之后再无进一步会见。希望政府提名更多人加入美联储理事会,但相信美联储只有3名理事也能运作正常。 [详情]

工银国际程实:美联储5年将缩表一半 相当于3次加息
工银国际程实:美联储5年将缩表一半 相当于3次加息

  工银国际程实:美联储将在5年内缩表一半,相当于3次加息 程实 钱智俊 来源:澎湃新闻 “魔鬼总是隐藏在细节之中。”本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正式宣布,被动式的缩表进程将于今年10月如期开启。根据美联储既定的缩表方案,我们判断,本轮缩表将延续至2023年,表内资产规模和所持证券规模均将大致缩减至当前的一半。而这一缩减幅度的累积效应约等于进行三次加息。值得重视的是,缩表进程的细节表明,2019年潜藏着重大的政策拐点。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美联储可能启动“Smart Sell”(巧卖,系有选择的卖,美联储可以相机抉择想卖什么品种卖什么)操作。即利用被动缩表进程中空置的缩表配额,相机主动卖出长债和MB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针对性地修复收益率曲线。总体而言,本轮缩表进程的短期影响较弱,但长期影响显著。如果 “Smart Sell”如期启动,则将进一步加速长期强效应的释放,因此风险偏好有可能受到持续而剧烈的冲击,引发美股等风险资产估值的大幅调整,并对美元走势形成有力支持。同时,“Smart Sell”可能渐次导致自然利率低于实际利率,货币政策转入实质性紧缩,从而对美国经济复苏产生真实挑战。 五年缩表一半,等价三次加息。虽然美联储“缩表”的靴子将于今年10月如期落地,但是作为核心信息,缩表的总体规模和具体路径依然语焉不详,亟待进一步探究。在今年6月发布缩表的详细方案后,美联储于7月随即更新了SOMA账户的预测报告,依据既定的缩表方案,以今年10月为起点提出了三种可能的缩表路径。在“高负债”、“中负债”和“低负债”的不同情境下,美联储的证券持有规模需分别降至3.5万亿美元、2.9万亿美元和 2.4万亿美元。我们认为,美联储缩减资产端的证券持有规模,是为了将负债端的准备金调整至合意水平,从而修复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能。因此,长期的最优证券持有规模应该盯住最优准备金水平。美联储相关研究表明,资产负债表正常化后,准备金规模的合意范围为0.1-1万亿美元。若将现有准备金规模(截至9月13日)调整至合意范围的中枢,则表内的证券资产规模至少需要缩减1.81万亿美元,降至2.44万亿美元左右。因此,在三条路径中,“低负债”路径更符合当前实际,可以视为缩表路径的预测基准。以此为基础,我们判断,本轮缩表将延续至2023年,共历时5年,总体缩表幅度约为1.85万亿美元,“瘦身”后的证券持有规模约为2.41万亿美元,表内资产规模约为2.62万亿美元,均约等于当前规模的一半。 将上述的基准路径拆解为月频步骤,可以勾勒出更为清晰的缩表进程,并推断出缩表的阶段性影响。据我们测算,若遵循美联储既定的缩表方案,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表内证券资产较快下降,累积缩减幅度迅速达到6760亿美元;此后,下降速度大幅放缓,直至2023年4月累积降幅达到1.85万亿美元,完成缩表目标。根据相关研究,如果美联储表内资产缩减6750亿美元,相当于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有鉴于此,我们预测,至2018年10月,即缩表一年后,累积影响将约等于半次加息。至2019年7月和2021年6月,累积影响先后上升至1次和2次加息。整个缩表进程完成后,累积影响近似于3次加息。 细节隐藏拐点,“Smart Sell”静待启动。上述的缩表进程以美联储不改变既定缩表方案为前提。但是,未来美联储的计划是否可能相机发生重大变化?答案正隐藏在细节之中。月频预测数据显示,当2018年末每月到期偿付的上限提升到最高级后(国债,300亿美元;MBS,200亿美元),无论是国债还是MBS,每个月的到期额度常常不能触及上限,导致缩表配额被大量空置,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其中,MBS实际到期偿付量与上限的差值更是出现趋势性扩大。受此影响,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虽然美联储纸面上的缩表配额已经全力释放,但是缩表的实际力度不仅“明升暗降”,而且出现了月度间的大幅波动,相邻两月间的差值可以高达290亿美元,将对准备金规模产生剧烈的不规则冲击。这既不符合美联储渐次增大缩表力度的方案设定,也严重违背了稳定投资者预期的政策要求。因此,如果美国经济复苏符合预期,2019年下半年,美联储将大概率开启主动缩表,以弥补被动缩表的不足,从而形成一个出乎市场预期的政策拐点。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的主动缩表将是一种相机抉择的“Smart Sell”。在此前的扩张过程中,美联储表内资产的久期大幅延长,对长端利率形成了显著的抑制。因此,缩表不仅在于“缩规模”,还在于“缩久期”,以抬升长端利率、修复收益率曲线。但是,在美联储的既定方案下,被动等待债券偿付的缩表方法对此作用甚微。例如,在缩表前的2017年9月,以长期为主的MBS在证券组合中的占比为41.9%,而在缩表后的2023年4月,这一比重不降反升,预计将达到43.2%。因此,缩表配额和实际到期偿付量的差额,可以视为美联储提前预留、以供相机抉择的政策工具。通过利用这部分闲置的额度,美联储可以根据收益率曲线的扭曲情况,适度地主动卖出长债和MBS,甚至买短卖长。这不仅将平滑地加快缩表进程,更能够针对性地加速缩短证券组合久期,推动收益率曲线的正常化。在“Smart Sell”开启前,缩表操作只有位移作用,整体推高收益率曲线的位置。而在“Smart Sell”开启后,缩表操作将兼具形变作用,有力地相对抬升长端利率,从而修复金融市场的定价效率。此外,“Smart Sell”的这一重要作用,难以用其他政策工具进行替代,因此也大幅提高了其在2019年下半年被启动的可能性。 影响由弱渐强,风险逐步显现。基于上述分析,虽然美联储本轮缩表的总体规模和累积效应基本确定,但是“Smart Sell”却使具体路径和效应释放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进而深刻重塑了缩表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具体而言,本轮缩表的影响将呈现两大特征。 第一,短期不强,长期不弱。本次议息会议后,美元应声而涨,美股则小幅下挫。这主要源于偏鹰派的前瞻指引所带来的一次性冲击,而非缩表进程引致的趋势性影响。至今年年末,累积的缩表幅度仅为300亿美元,难以改变超额准备金过剩的局面,因此不会引发市场的剧烈反应,更不会改变美联储的加速加息立场。第三次加息有望于12月如期落地,推动基准利率向温和通胀率移动,为明年的大规模缩表做准备。但是,长期来看,缩表的累积效应将近似于三次加息,其较强的作用将渐次显露。因此,当明年基准利率区间上升至1.75%-2.0%后,美联储将对加息持有审慎态度,逐步放缓加息步伐,以避免与缩表的强效应产生共振。 第二,意料之外,风险暗藏。如果“Smart Sell”自2019年下半年开启,那么将形成一个重大的政策拐点,缩表进程将显著提速,大概率提前于2021年完成,这将导致缩表的长期强效应进一步集中释放。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如果市场未能提前price in 这一政策拐点,低估了缩表的强效应,那么风险偏好将受到持续而剧烈的冲击,引发美股等风险资产估值的大幅调整,并对美元走势形成有力支持。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结合美联储相关研究及我们的测算,至2019年年中,累积的缩表幅度和加息进程足以消除自然利率对实际利率的差值。因此,2019年下半年开始,如果“Smart Sell”启动并加速缩表进程,将可能渐次导致自然利率低于实际利率,货币政策转入实质性紧缩,从而对美国经济复苏产生真实挑战。 (作者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钱智俊系工银国际高级经济学家。本文系工银国际研究部报告,经授权刊发。)[详情]

离岸人民币直挫300点一度跌破6.59 加息预期拉高美元
离岸人民币直挫300点一度跌破6.59 加息预期拉高美元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21日彭博报道,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周三在纽约交易时段经历了大起大落,美联储公布决策后美元翻盘,CNH回吐早盘所有涨幅并一度跌破6.59元。点阵图显示美国央行决策官员预测年内还有一次加息。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5点,美元兑CNH较上日纽约尾盘微跌0.04%,报6.5863元。亚洲交易时段时曾一度涨至6.5638,在岸人民币(CNY)兑美元周三上涨0.19%,夜盘收于6.5735,北京时间周三16:30人民币官方收盘价报6.5742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18%。周三在岸人民币交易量较前一交易日减少7%,报226亿美元。 驻伦敦交易员表示,人民币交易缺少方向美元/CNH期权波动率曲线短端上涨,3个月期涨至1周新高。风险逆转继续下跌,人民币贬值的预期继续消散。 瑞穗银行策略师张建泰称,波动率和风险逆转的反向表现表明,人民币已经开始双向波动。 Swissquote Bank在周三的报告中写道,中国的经济增长、资本流入和外汇储备都已“回归”,中国央行更可能容许利率上行,还有助于遏制资产泡沫的风险。 注:中国央行曾在3月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紧随美联储加息举动。[详情]

美联储缩表会导致新兴国家爆发危机吗?
美联储缩表会导致新兴国家爆发危机吗?

  重磅深度|美联储缩表,会导致新兴国家爆发危机吗? 来源:长江宏观固收 报告要点 ◆回溯历史,新兴经济体曾多次在美联储连续收紧货币后爆发债务、经济危机 历史数据显示,新兴国家多次在美联储连续收紧货币后爆发债务、经济危机。比如,美联储自1980年8月起连续加息,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拉美国家随后于1982年爆发债务危机;美联储自1994年2月起连续加息,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等亚洲国家随后于1997年爆发经济危机;美联储自1999年6月起连续加息,巴西和阿根廷分别于1999年和2001年再次爆发债务危机。 ◆新兴国家为何爆发危机?主因外债水平较高、经济预期较差以及资本大幅外流 新兴国家爆发危机的内因,在于本国外债水平较高和经济预期不断恶化。数据显示,历次危机爆发前,新兴国家均拥有较高的外债规模。比如,1982年,拉美主要国家外债占GDP比重达到50%~65%,相较于1970年增幅超过4倍;1997年,东南亚主要国家外债水平攀至历史高点65%~170%。同时,新兴国家在历次危机前均遭遇全球经济放缓,出口增速随之下滑,经济预期不断恶化。 新兴国家爆发危机的外因,在于美元指数大幅上涨下,资本外流压力显著抬升。美联储在1980年、1994年和1999年连续加息后,美元指数均随之大幅上涨。同期,新兴国家经济预期不断恶化。上述因素叠加影响下,资本不断从新兴国家逃离。随着新兴国家外汇资产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危机正式爆发。数据显示,主要新兴国家的“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比例在危机爆发前,平均超过100%。  ◆新兴国家外债、经济预期和资本外流等改善下,美联储缩表或难导致新一轮危机 今年年内,美联储大概率开启缩表,进一步收紧货币。然而,综合考虑新兴国家外债、经济预期和资本外流压力等因素,本次缩表或难导致新一轮新兴危机。 1)当前,新兴国家外债规模相对较低。与危机时期相比,主要新兴国家的外债规模均显著下降。比如,巴西、阿根廷、泰国和印尼当前的外债占GDP比重分别为18%、27%、33%、34%,远低于危机前的37%、102%、92%、159%。 2)全球经济景气不断改善下,新兴国家经济预期持续向好。2016年以来,美国和欧元区等消费型经济体景气持续向好,带动全球经济景气逐步改善。受益于全球需求复苏,主要新兴国家出口增速大幅上涨,国内经济预期持续向好。 3)受欧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影响,美元或总体保持弱势,新兴国家资本外流压力或相对可控。经济改善支撑下,欧央行大概率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结果是,美欧利差或趋收窄,美元或总体保持弱势,新兴国家资本外流或相对可控。 报告正文 在完成4次加息后,美联储大概率在今年4季度开启缩表进程,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回溯历史,新兴国家曾多次在美联储连续收紧货币后发生危机,比如,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本轮美联储缩表,是否将导致新一轮的新兴危机爆发?追根溯源,哪些因素又是决定新兴市场会否爆发危机的关键? 回溯历史,新兴国家多次在美国加息后爆发危机 1980年后,美联储连续加息,拉美债务危机随后爆发 1980年8月起,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元随后持续升值。在1980年8月至1981年5月间,美联储高频加息,将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9.5%大幅提升至20%。受美联储加息带动,美元指数开始进入升值通道。虽然美联储此后经历了降息和再次加息阶段,但一直相对高企的利率水平持续支撑美元指数升值。比如,在1980年8月至1985年5月间,美元指数由85大幅上涨至160左右,涨幅接近100%。 伴随美联储加息和美元持续升值,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拉美国家本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经济逐步陷入困境,并于1982年起爆发债务危机。在1982年前,以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经济体表现优异,年均GDP增速保持在6%左右。然而,伴随美联储加息和美元持续升值,主要拉美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开始恶化。比如,本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GDP增速显著下挫,国内通胀水平趋于失控,以及股票市场剧烈“缩水”。自1982年8月开始,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国先后宣布无力偿还到期外债,拉美债务危机正式爆发。 1994年后,美联储连续加息,亚洲金融危机随后爆发 1994年后,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元随之大幅升值。在1994年2月至1995年2月间,美联储连续加息7次,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3%提升至6%。此后,美联储虽然小幅下调过基准利率,但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水平一直保持在5%以上的高位。高利率支撑下,美元指数进入持续升值通道。在1995年-1998年间,美元指数由81攀升至102,涨幅高达25.9%。 伴随美联储加息和美元升值,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国家本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压力不断积聚,经济逐步陷入困境,并于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前,亚洲国家普遍实施固定汇率制,将本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在一定区间内。然而,伴随美元持续升值,亚洲新兴货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压力不断积聚。1997年7月,因无法继续维持固定汇率制,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宣布就此放弃这一制度,主要货币兑美元汇率随之大幅贬值。随着货币贬值趋于失控,亚洲金融危机拉开序幕,主要新兴国家GDP增速大幅下挫,通胀和失业率飙升,股票市场“一蹶不振”。 1999年后,美联储连续加息,巴西和阿根廷再爆危机 1999年起,伴随美联储连续加息带动美元大幅升值,巴西和阿根廷本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在1999年6月至2001年1月间,美联储连续加息6次,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4.75%提升至6.5%,美元指数随之从97大幅上涨至120左右。美元大幅升值背景下,因本币贬值压力过大、维持汇率稳定的成本过高,巴西和阿根廷分别于1999年和2001年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受上述因素影响,巴西雷亚尔和阿根廷比索随后均进入持续贬值通道。 伴随着本币持续贬值,巴西和阿根廷分别于1999年和2001年再次爆发债务危机。在上世纪80年代,巴西和阿根廷均因无力偿还到期外债而陷入拉美债务危机。历史再次重演,1999年和2001年,巴西和阿根廷又一次陷入债务危机。比如,巴西GDP增速在1999年仅达到0.34%,较1997年的3.4%大幅下挫,而阿根廷的GDP增速更是在2002年跌至-10.9%。伴随着经济下滑,巴西和阿根廷的股票市场也出现暴跌。其中,巴西BVSP指数在1997年-1998年间跌幅达56%,阿根廷MERVAL指数在2000年-2002年间跌幅达85%。 新兴危机爆发,主因高外债+经济恶化+资本外流 历次危机爆发前,新兴国家为发展经济均“大举外债” 历次危机爆发前,为了维持经济高速增长,新兴国家均大幅借入外债。以“外债总额/GDP”来衡量一国外债水平。从1970年到拉美危机爆发前,拉美主要国家的外债水平从10%左右不断攀升,最终在危机前达到50%-65%;与拉美国家类似,在1992年至1998年(金融危机)间,东南亚主要国家的外债水平从30%~70%左右,大幅跃升至65%~170%。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庞大的外债规模对新兴国家来说并非“负担”;然而,一旦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持续积累的外债将使新兴国家面临巨大偿债压力,为最终发生债务危机埋下隐患。 除了背负庞大的外债规模,新兴国家失衡的外债期限结构,也导致它们更易遭遇债务危机。当债务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佳时,相比于长期限债务,短期债务对它的“负面冲击”更大。比如,庞大的短期外债将导致新兴国家偿债压力短期内大幅抬升,进而增加债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回溯上文中的3次新兴危机,新兴国家在债务危机爆发前,均曾出现短期债务占比大幅抬升局面。比如,拉美危机爆发前,主要拉美国家短期外债占总外债的比例均达到30%以上,委内瑞拉更是超过50%;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主要东南亚国家短期外债占总外债比重均超过20%,马来西亚和泰国更是分别达到32%和45%。 历次危机前,新兴国家遭遇全球经济放缓,预期大幅恶化 回溯历史,新兴危机的爆发均处于全球经济不景气时期。比如,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爆发的背景,是全球GDP增速由1981年的2.33%跌至0.8%;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9年巴西债务危机爆发前,全球GDP增速由4.18%跌至2.5%以下;2001年阿根廷债务危机前,全球GDP增速由2000年的4.79%大幅下挫至2.46%。 由于大部分新兴国家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在遭遇全球经济不景气后,这些国家出口增速均大幅下挫,经济预期显著恶化。从主要新兴国家的特点来看,多数拉美国家是资源品出口国,多数东南亚国家是制造业产品出口国。伴随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以资源出口为主的拉美国家的出口增速持续下跌;同时,全球需求下降也导致,以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的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受出口增速持续下滑影响,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预期显著恶化。 预期恶化下,强美元引发资本外流,引爆新兴债务危机 美元走强、叠加国内经济预期变差背景下,新兴国家资本大幅外流。伴随美联储加息、美元持续走强,新兴国家本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不断积聚。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后,新兴国家出口增速大幅下滑,经济预期不断恶化。在本币贬值和国内经济预期变差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大量的资本选择从新兴国家“逃离”。 资本大幅外流背景下,短期内持续上升的偿债压力,最终引爆了新兴国家债务危机。以“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来衡量短期偿债压力。在发生债务危机前,主要新兴国家均拥有较大的短期外债规模。随着资本从国内大幅流出,新兴国家短期偿债压力显著抬升。数据显示,债务危机前,拉美和东南亚主要国家的“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比例均处于较高水平,平均超过100%。最终,无法“承受”的短期偿债压力,引爆了1982年拉美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债务危机和2001年阿根廷债务危机。 本轮美联储缩表,是否会导致新一轮新兴危机 本轮周期,新兴国家外债规模显著下降、偿债压力较小 本轮周期中,与危机时期相比,新兴国家整体外债规模显著下降,短期外债占比也相对较低。比如,从外债占GDP比重来看,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当前的水平分别为18%、39%、27%、33%、34%和25%,远低于危机前的37%、50%、102%、92%、159%和74%。同时,外债结构——短期外债占总外债比例方面,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当前的水平分别为9%、16%、18%、34%、12%、19%,均较危机前有着明显改善。 新兴国家外债规模下降的同时,短期偿债压力也相对较小。以“短期外债/外汇储备”衡量短期偿债压力。其中,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当前的“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水平分别为15%、40%、172%、33%、37%和19%,远低于危机前的259%、502%、254%、141%、188%和135%。 2016年来,全球经济回暖,新兴国家出口增速大幅改善 作为全球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增长状况良好。回溯历次全球经济周期,美国经济往扮演全球经济“火车头”的定位,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并带动全球经济的企稳复苏。本轮经济周期亦是如此,美国的新订单环比增速于2014年底跨过拐点、进入趋势复苏通道,显著领先中国(生产国代表)和澳大利亚(资源国代表)经济复苏。当前,美国制造业企业新订单和利润增速继续修复,带动企业主动补库和增加投资。考虑到制造业新订单和利润增速一般领先库存和投资增速2~3个季度,美国制造业企业的补库和增加投资行为或将延续,美国经济继续向好态势未变。 与美国经济类似,欧元区经济也处于持续改善通道中。自2016年年中开始,欧元区私人部门景气开始修复。比如,私人部门信贷同比增速由0.5%大幅增长至2.6%,欧元区工业生产同比增速由1.3%大幅提升至3.9%,制造业企业新订单同比增速由-2.6%显著改善至7.2%。在企业生产和订单修复的带动下,欧元区企业开始大幅补库,薪资及劳动力成本增速加速改善。 美欧景气向好下,主要新兴经济体景气持续改善。受益于美欧经济景气改善,全球资源品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新兴国家出口增速持续改善。比如,资源品价格方面,与2015年底相比,CRB综合指数、WTI原油分别大幅上涨26%、50%至509.9、49.9美元/桶;出口方面,巴西、泰国7月出口增速分别达到7%、15%,均较2016年显著改善。 美联储缩表难改美元趋弱态势,新兴国家资本外流或可控 经过4次加息后,美联储将于年内开启“缩表”进程。2014年以来,受美国经济景气改善支撑,美联储开启了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经历了退出QE(2014年)和4轮加息(2015/12、2016/12、2017/3和2017/6)后,美联储决定于今年开始缩表。根据美联储今年6月公布的初步缩表计划,如果美联储在9月开始缩表,那么美联储的资产规模将在2020年、2021年分别达到2.5万亿、1.9万亿美元左右;如果美联储于12月开始缩表,那么它的资产规模在2020年、2021年将分别达到2.7万亿、2.1万亿美元左右。综合来看,未来4~5年内,美联储或将资产规模缩减近半至1.9~2.7万亿美元左右。 虽然美联储即将开启缩表进程,但受欧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影响,美元或总体保持弱势。2016年年中以来,经济持续向好支撑下,欧央行货币政策趋于转向,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已成接下来工作重点。比如,今年6月,欧央行首次上调未来3年的经济预期,并将对经济增长前景的风险评估由“倾向下行”上修为“大致平衡”;同时,欧央行删除了“利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处于更低水平”的表述。9月会议上,欧央行行长德拉吉表示“欧洲央行讨论了QE的各种场景,很有可能会在10月份作出有关调整QE的大部分决定”。一旦欧央行缩减、甚至退出QE,美欧利差或趋大幅收窄,欧元兑美元汇率将保持强势,而美元指数或总体呈现弱势格局。(关于美元和欧元的详细分析,请参考我们已发布的专题报告《欧央行转向在即,大类资产影响几何?》) 受全球需求稳步回暖和美元总体保持弱势格局等因素影响,新兴国家经济预期向好,本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压力较小,资本外流压力或相对可控。数据显示,2017年年初以来,随着美元不断回落,叠加全球需求不断改善,墨西哥、巴西、泰国和马来西亚等新兴国家的本币兑美元持续升值。 回溯历史,新兴国家曾多次在美联储连续加息后发生危机。究其原因,在发生危机前,新兴国家往往拥有庞大外债(尤其是短期外债),且国内经济预期持续恶化。同期,因遭遇美联储连续加息和美元持续升值,新兴国家资本外流压力加剧。随着外汇资产不再能完全偿还到期外债,新兴国家债务危机正式爆发,经济增速大幅恶化,股票等金融市场剧烈缩水。 本轮美联储缩表或难导致新一轮的新兴危机爆发。首先,经历多次债务危机的“创伤”后,主要新兴国家已大幅缩减外债规模,偿债压力相对较小;其次,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稳步复苏,新兴国家出口增速大幅改善,经济预期向好。最后,虽然美联储即将开始缩表,但受欧央行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影响,美元或总体保持弱势格局,新兴国家资本外流压力因此相对可控。[详情]

美联储缩表将于10月启动 人民币被动贬值压力将加剧
美联储缩表将于10月启动 人民币被动贬值压力将加剧

  美联储:缩表将于10月启动,加息或在12月(附声明全文) 澎湃新闻记者 蒋梦莹 来源:澎湃新闻 北京时间9月21日凌晨,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后决定,保持1%-1.25%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从今年10月开始缩减规模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 反映美联储官员利率预测的点阵图显示,年内或有一次加息,明年或将加息3次。市场预计,美联储下一次加息时间或在今年12月。据CME Fedwatch,联邦基金期货利率表明交易员预计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从美联储声明发布前的52%上升至72%。 美联储在议息声明中表示,今年10月13日开始减少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减少购买美国国债的行动将从10月31日开始,这将是美联储自2015年12月启动危机后首次加息以来,货币政策走向正常化的又一重大举动。 至于缩表的速度与路径,交银国际研究部负责人洪灏向澎湃新闻预测,美联储将按6月FOMC公布的缩表计划,并于10月开始实施,短期节奏不会有太大改变。最初每月缩减60亿美元国债和40亿美元MBS,并在随后12个月内,每三个月将国债与MBS缩减规模分别增加60亿美元/月与40亿美元/月,直至最后达到每月300亿美元与200亿美元的缩减速度,但也会根据经济情况调整缩表进程。缩表相关细节自6月初次公布后,已被市场充分预期,且缩表前期规模较小,对经济与市场的冲击有限。 所谓缩表,实际上是通过减少到期债券的再投资来完成。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短期利率)降至0-0.25%,利率已降无可降,故而启动了三轮量化宽松政策,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压低长期利率,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在这个过程中,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从危机前的不到1万亿美元膨胀至目前的4.5万亿美元。从10月开始,美联储将减少利用到期债券本金购买新债的操作,起初的规模为100亿美元,规模每一个季度将上调100亿美元直到每月达到50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决议得到FOMC全票通过,也完全符合市场预期。关于年内是否继续加息,16名高官之中,有11人预计今年还有一次加息,只有4人预计不会加息,还有一人预计今年还将加息2次。美联储会后公布的利率预期点阵图显示,联储高官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2018年将加息3次,2019年加息2次,2020年将加息1次;他们将长期中性利率预期由3%降至2.75%。 洪灏向澎湃新闻分析道,点阵图大概率维持2017年加息3次,2018年加息3次,每次加息25BP的预测不变,但2019年的中位数有可能下调。根据6月的点阵图,如果需改变今、明两年的加息预测需至少五个票委下调加息预测,但仅需一名票委下调预测即可改变2019年中位数,三名票委下调预测即将改变2019年的加息次数。 在经济预测方面,与6月的预测相比,美联储官员将今年美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值从2.2%上调至2.4%;将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底的核心通货膨胀率预测值分别从1.7%、2%下调至1.5%、1.9%;失业率的预测值保持不变为4.3%。 本月意外递交辞呈的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耶伦的坚定盟友也参与了最新利率预测,但他将于10月卸任,不会参加今年最后两次联储会议投票。而在会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偏鹰派的Randal Quarles获得提名,耶伦表示,如果他能通过国会山的听证,她将很期待与他共事。 而此次会议对市场的影响,洪灏预计,美元目前处于超跌状态,缩表效应相当于货币紧缩,助力美元反弹,人民币被动贬值压力将再度加剧,跌幅扩大,美股还有新高。 美联储声明原文: 7月(6月)会议以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得到的信息显示,劳动力市场持续表现强劲,经济活动今年以来都温和增长。近几个月(今年以来平均来讲),就业增长保持温和但保持稳健,失业率保持在低位(正在下降)。家庭支出以温和的速度扩张,企业的固定投资增长也在近几个季度提升。(7月原文:家庭支出和企业固定投资继续扩张)。衡量未来12个月整体通胀指标和剔除食品与能源价格的通胀指标今年已经下降,目前低于2%(7月原文:用于衡量未来12个月的广义通胀率的指标与除去能源和食品价格的通胀都下降了,且低于2%)。基于市场的通胀补偿指标仍处低位,基于调查的较长期通胀预期总体而言几乎未变。 与美联储法定职责相一致,FOMC委员会旨在促进就业水平最大化和价格稳定。飓风Harvey、Irma和Maria重创了许多社区,遭受很大的困难。风暴相关的干扰和重建将会影响近期的经济活动,但是过去的经验表明,风暴不太可能在中期实质性的改变国家经济的进程。因此,委员会持续预计,随着货币政策的逐步调整,经济活动将温和扩张;同时劳动力市场环境将进一步加强。风暴后更高的汽油价格和其他物品价格可能暂时提升通胀水平;除了这个影响, 衡量未来12个月通胀率的指标料将近期一定程度上仍低于2%,但在中期内稳定在委员会目标2%左右。经济前景面临的近期风险表现得大致均衡,但委员会正密切关注通胀发展。 委员会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在1%到1.25%。货币政策的立场仍然宽松,从而支持劳动力市场环境进一步有所加强,以及通胀持续回归2%。 关于判断未来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进一步调整的时间和规模,委员会将评估相对于就业最大化和2%的通胀目标而言,实际与预期的经济条件如何。在评估过程中,委员会将考虑各种信息,包括劳动力市场环境的指标、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指标、金融和国际形势发展的数据等。委员会将悉心监控,相对于对称通胀目标的实际通胀水平与预期的进展。委员会预计,经济状况的好转将保证联邦基金利率循序渐进上升,在一段时间内,联邦基金利率可能保持在低于预期的长期利率水平。可是,联邦基金利率的实际路径将取决于数据显示的经济前景。 眼下,委员会将保持既有的将持有机构债券、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到期国债拍卖后再投资本金的现有滚动投资政策。若经济发展总体符合预期,委员会预计,相对较早开始执行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的项目。2017年6月附录的委员会政策正常化原则及计划描述了这一项目。 FOMC货币政策会议中投票赞成者包括:FOMC委员会主席(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 L. Yellen, Chairman);委员会副主席(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 William C. Dudley, Vice Chairman);(美联储理事)Lael Brainard;(芝加哥联储主席)Charles L. Evans;(美联储副主席)Stanley Fischer;(费城联储主席)Patrick Harker;(达拉斯联储主席)Robert S. Kaplan;(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Neel Kashkari和(美联储理事)Jerome H. Powell。[详情]

美联储缩表符合预期 中国货币政策料将保持温和
美联储缩表符合预期 中国货币政策料将保持温和

  【抓住美联储“历史性议息会议”的四大要点!】缩表开始,年内加息预期超预期,18-19年加息放缓,美国通胀持续低迷    来源:明晰笔谈 债市日评 今日聚焦 投资要点 9月21日2:00,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1%—1.25%目标区间不变,并宣布10月起启动缩表。会议声明方面,对比7月会议,9月FOMC声明重申通胀疲软已是今年以来的长期现象,并明确表示将于10月缩表,其中减少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的行动将从10月13日开始,减少购买美国国债的行动将从10月31日开始。会议声明还表示,近期风暴可能导致油价上涨,暂时提升通胀,但衡量未来12个月通胀率的指标料将近期一定程度上仍低于2%。加息预期方面,美联储维持今年加息三次的预测。点阵图显示,联储高官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2018年将加息三次,2019年加息两次,2020年将加息一次,但长期中性利率预期由3%降至2.75%。虽然加息点阵图显示今年还将有一次加息,但耶伦不承诺始终渐进式加息。耶伦称美联储尚未在利率路径上作出任何承诺,将采取一切行动来实现美联储双重目标。美联储不会将自己禁锢在循序渐进加息的路径上,而是会根据环境变化适当调整政策。经济数据预测方面,总体看好未来经济,小幅调高GDP预测、下调失业率预测,但同时下调通胀预期,9月会议中,2017、2018年核心PCE通胀预期分别为1.5%和1.9%,较6月预期分别下降0.2%和0.1%。会后新闻发布会中,耶伦表示缩表是渐进、可预测的,但也具有一定“弹性”。耶伦称暂时没有计划对缩表计划进行调整。但若经济遭遇重大负面冲击、经济前景实质性恶化,使得降息不足以提供刺激,美联储可能会停止被动缩表(Roll-Off)。耶伦看好美国经济,但对通胀存忧。耶伦预计美国经济未来数年将温和扩张,但通胀低迷会带来货币政策的调整。美联储需要弄清,压低通胀的因素是暂时性的,还是持续性的,若通胀持续低于目标,将调整货币政策,保证通胀回升至2%。耶伦称资产价格可能影响加息决策。耶伦称,在加息问题上,美联储正将资产价格纳入考量,以防经济过热。耶伦捍卫金融监管,希望财政可持续。耶伦重申了捍卫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核心改革举措”的观点,希望国会山将“保持债务可持续性”谨记在心。耶伦对是否连任美联储主席不予置评。耶伦称有意完成美联储主席任期,但不想进一步置评是否希望进一步担任美联储主席。虽然美联储理事席位空缺较多,但完全相信美联储有三名理事就能发挥其功能。 对债市而言,缩表于10月开启,但根据美联储公布的缩表计划以及“预期引导”的调控手段,引起市场巨震的可能性不大。虽然加息点阵图显示年内还有第三次加息,但通胀疲软、基本面复苏不稳、资产泡沫程度降低或将减缓后续加息步伐。在央行调控之下,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小,货币政策约束得到缓解。国内方面,在去杠杆效果渐显、基本面存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或将依旧保持温和。我们坚持十年期国债收益率3.6%顶部中枢的判断不变。 正文 北京时间9月21日2:00,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1%—1.25%目标区间不变,并宣布10月起启动缩表。议息会议有何亮点?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讲了什么?美国后续加息、缩表节奏如何?会否增加人民币汇率压力?国内货币政策会否跟随收紧?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1、会议结果:9月不加息、10月开启缩表符合市场预期 美联储宣布今年10月起启动渐进式被动缩表,同时维持基准利率1%~1.2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声明,就业仍然增长,商业开支已经在最近几个季度回暖,重申美国经济近期所面临的风险“大致均衡”,将于10月开启缩表。缩表起步上限为每月缩减60亿美元国债、40亿美元MBS,共100亿美元;缩表规模将每季度扩大,直到达到每月缩减300亿美元国债、200亿美元MBS为止;减少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的行动将从10月13日开始,减少购买美国国债的行动将从10月31日开始,未来的债券组合再投资将根据发行的规模“按比例”分配给各类债券。此次决议得到FOMC全票通过。 2、会议内容:10月开启缩表,看好未来经济增长,但预计通胀近期仍低迷,维持年内3次加息预测 与7月会议声明对比,9月FOMC声明重申通胀疲软已是今年以来的长期现象,明确表示将于10月缩表。具体来看,关于经济增长,总体仍然乐观,维持“劳动力市场持续表现强劲,经济活动今年以来温和增长”的表述,并将此前“家庭支出和企业固定投资继续扩张”替换为“家庭支出以温和的速度扩张,企业的固定投资增长也在近几个季度提升”。关于通胀,此前“衡量未来12个月整体通胀指标和核心通胀已经下降,目前低于2%”替换为“衡量未来12个月整体通胀指标和剔除食品与能源价格的通胀指标今年已经下降,目前低于2%”,新增了“今年”两字,重申今年以来通胀疲软已成为较为持久的现象。关于缩表,此前“相对较早开始执行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的项目”替换为“10月,委员会将开启在2017年6月委员会的政策正常化原则和计划附录中提到的正常化资产负债表项目”。关于货币政策,维持“货币政策立场仍然宽松,从而支持劳动力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强,以及通胀持续回归2%”的表述。 耶伦不承诺始终渐进式加息,仍相机抉择。虽然加息点阵图显示,今年还将有一次加息,但耶伦坚称,美联储尚未在利率路径上作出任何承诺,将采取一切行动来实现美联储双重目标,美联储不会将自己禁锢在循序渐进加息的路径上,而是会根据环境变化适当调整政策。 经济数据预测方面,总体看好未来经济,小幅调高GDP预测、下调失业率预测,但同时下调通胀预期。本次会议对经济的预期如下:经济增速方面,预测2017年实际GDP增速为2.4%,较6月预期上升0.2%;调高2018年实际GDP增速预期至2.1%,6月预期为1.9%;长期GDP实际增速预期为1.8%,持平于6月预期。通胀方面,2017年PCE通胀预期为1.6%,2018年为1,9%,2019年为2.0%,除2018年调低0.1%外均持平6月预期;2017年核心PCE通胀预期为1.5%,较6月预期下降0.2%,2018年为1,9%,较6月预期下降0.1%,2019年为2.0%,持平6月预期。就业方面,2017年失业率、长期失业率预期分别为4.3%、4.7%,持平6月预期,调低2018、2019年失业率预期至4.1%,较6月预期均下降0.1% 缩表渐进、可预测,但也具有一定“弹性”。耶伦称暂时没有计划对缩表计划进行调整,改变资产负债表政策方面的障碍偏高,因此小小的变化并不保证美联储在资产负债表政策方面的改变。但若经济遭遇重大负面冲击、经济前景实质性恶化,使得降息不足以提供刺激,美联储可能会停止被动缩表(Roll-Off),重新启动到期资产再投资计划。耶伦表示过去美联储的资产购买已经加速美国经济复苏,希望在政策工具篮里仍维持QE和前瞻指引,以备不时之需。 耶伦看好美国经济,但对通胀存忧。在新闻发布会中,一方面,耶伦表示三季度美国GDP将受到诸多飓风的拖累,但飓风因素对全美经济的改变不会超过两个季度,对美国实际经济的前景仍有信心,预计美国经济未来数年将温和扩张。另一方面,耶伦称美国2017年通胀低于2%是一个令人关切的问题。她认为通胀短缺与周期性因素并不存在很大关系,那些拖累通胀的因素应当是暂时性的,低通胀并未体现出美国大范围经济形势;虽然劳动力市场正保持广泛而持续的提升,但就业市场紧俏在推动薪资上涨方面存在滞后性,预计通胀将提升并稳定在2%水平附近;美联储尚未在利率路径上作出任何承诺,将采取一切行动来实现美联储双重目标(实现充分就业和保持物价稳定);美联储需要弄清,那些压低通胀的因素是暂时性的,还是持续性的,若通胀持续低于目标,将调整货币政策,保证通胀回升至2%。 耶伦称资产价格可能影响加息决策。FOMC声明指出,会在加息决策中考虑到金融因素,但并未评估在联储加息后金融环境是否太过宽松。在FOMC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耶伦称清晰地理解资产价格对整体经济前景的影响并非易事;在加息问题上,美联储正将资产价格纳入考量,必须谨慎,以防经济过热。 耶伦捍卫金融监管,希望财政可持续。在新闻发布会上,耶伦重申了捍卫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核心改革举措”的观点,但认为监管机构应谨防造成过多负担。同时称财政政策乃国会山和白宫的职责,财政计划支持生产力,这令人满意,但希望国会山将“保持债务可持续性”谨记在心。 耶伦对是否连任美联储主席不予置评。耶伦任期将在2018年2月到期。在新闻发布会上,耶伦称有意完成美联储主席任期;很早前会见过特朗普,之后就没再碰面;希望政府可以尽快提名适合的美联储理事人选,不想进一步置评是否希望进一步担任美联储主席。在原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提交辞职信后,特朗普曾提名夸尔斯担任美联储副主席,主管监管事务,耶伦称如果夸尔斯的提名得到确认,期待与其一道工作;虽然美联储理事席位空缺较多,但完全相信美联储有三名理事就能发挥其功能。 3、美国基本面参差不齐,通胀回暖动力不足,或制约美国加息步伐 近期公布的数据参差不齐,美国复苏成色尚待检验。GDP增速方面,美国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修正值3%,创下2015年一季度来最高增速,高于2.7%的预期,以及2.6%的初值,有一定季节性反弹因素,但三季度可能受飓风影响大幅下挫。就业方面,8月非农数据大失所望,新增非农就业人数15.6万,不及预期18万,前值20.9万下修为18.9万,6月23.1万下修为21万;8月失业率4.4%,从4.3%的十六年来低位回升;8月劳动力参与率62.9%,持平前值;8月时薪环比0.1%,逊于预期0.2%和前值0.3%,同比2.5%,不及预期2.6%;9月2日当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大增6.2万人至29.8万人,增幅达26%,主要是受飓风影响。通胀方面,8月CPI环比0.4%,高于预期0.3%,同比1.9%,高于预期1.8%;8月PPI环比0.2%,不及预期0.3%,同比2.4%,不及预期2.5%;作为美联储的锚定通胀指标,7月核心PCE物价指数环比0.1%,持平预期和前值,但同比仅1.4%,创2015年12月以来新低,远不及美联储2%的目标值。消费方面,8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2%,低于预期0.1%,为2016年7月以来最低,主因是汽车销量萎缩,前值 0.6%大幅下调为0.3%;8月消费者信心终值96.8,略低于预期97.5和初值97.6,消费者情绪尚未明显回暖。另外,美国8月ISM制造业指数58.8,创2011年4月以来新高;8月美国ISM非制造业PMI指数为55.3,走出7月低谷53.9,但略低于预期55.6,为今年以来第三低值。总体来说,美国维持弱复苏态势,但今年以来美国时薪增速、PCE物价指数持续低迷,表明低通胀已成为长期现象,或将成为加息最大掣肘。 4、市场反应:美元指数短线上升,黄金、美股下跌,美债收益率上扬 美联储公布FOMC货币政策决议声明后,美元指数短线上升,突破92关口,美元兑日元短线拉升,突破112关口,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下挫136点,最低触及1.5783元;黄金跳水,现货黄金触及1302.93美元/盎司,创近三周新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扬;标普500指数跌破2500点,道指跌幅0.17%,纳指跌幅0.66%。 5、债市策略:三大因素或制约后续加息步伐,人民币汇率无大幅贬值基础,海外紧缩因素对国内债市影响有限 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缩表不加息符合市场预期。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9月加息概率近0,且7月议息会议早已明确释放缩表信号,因此本次会议结果符合预期,不易引起市场巨震。会后12月加息概率由50.9%上升至72%,较会议之前有所上升,但加息与否仍待观察。目前来看,有三大因素制约后续加息步伐:首先,通胀疲软已是今年以来的长期现象,成为美联储加息的最大掣肘;其次,未来经济前景仍存隐忧,飓风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超出预期。最后,近期资产价格波幅增加,通过加息来抑制资产泡沫的必要性略有下降。总的来说,虽然加息点阵图显示年内还有第三次加息,但美联储不会将自己禁锢在循序渐进加息的路径上,而是会根据环境变化适当调整政策。 对人民币汇率而言,5月以来,在美元走弱、积压结汇需求释放的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但自9月8日央行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调整为0起,人民币兑美元重新走贬。虽然人民币过快升值的势头已经逆转,但大幅贬值也不现实,一方面,今年5月26日逆周期调节因子的引入,在弱化前一日收盘价对中间价的影响的同时,加强了央行的调控能力,有助于预防美元走强造成的市场非理性波动,另一方面,中美利差高于历史均值,提供了较厚的“安全垫”,跨境资本不致过快流出。综上,预计下半年人民币将会在双向波动中小幅贬值,货币政策独立性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保证。 从国内经济来看,8月经济数据显示,拉动GDP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均已步入下行通道,基本面下行压力凸显。8月M2同比增速再创新低,去杠杆成效显著,社融+地方债同比、环比大幅下行,社会整体融资需求呈回落态势。为避免误伤实体经济,央行大概率呵护流动性中性偏松。 对债市而言,缩表于10月开启,但根据美联储公布的缩表计划以及“预期引导”的调控手段,引起市场巨震的可能性不大。在央行调控之下,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小,货币政策约束得到缓解。国内方面,在去杠杆效果渐显、基本面存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或将依旧保持温和。我们坚持十年期国债收益率3.6%顶部中枢的判断不变。 可转债点评 周三沪深两市同向变动,尾盘上证综指上涨0.27%,深证成指上涨0.97%。上周可转债发行新规出台,最终落地版本与征求意见版本的差别有限。对于申购新规除去市场一致预期的中签率大幅降低,投资者通过一级市场获益将变得更加困难,因此股债联动的“抢权”行为必须受到重视。对于市场而言随着新规的正式发布,前期短暂停滞的转债发行势必重启。我们判断在未来数月转债市场高概率将迎来发行高峰期,平均每周可能会有一只以上的转债发行。短期来看发行重启将为转债市场带来一定的供给冲击,存量转债溢价率可能有压缩的风险。从昨天市场的表现来看已经开始呈现溢价压缩的走势,我们认为可能还将延续。但长期来看发行市场的完善有利于我国转债市场存量规模的上升逐渐摆脱小众市场的现状,特别是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个券池吸引更多玩家的参与。因此短期市场可能面临一定冲击,但基于对于正股结构性行情的判断,我们认为冲击背后依旧蕴藏着机会。短期可以适当调整仓位,获利了结一部分高价格高溢价个券。具体策略方面具体可以关注三一、电气、久其、国贸、以及三个重点板块金融(非银金融为主)、化工、能源相关标的。 债市动态 利率债 2017年9月20日,银行间质押回购加权利率大体上行,隔夜、7天、1个月、3个月期分别变动了-8.53BP、0.60BP、10.51BP、0.70BP至2.81%、2.94%、4.50%、4.66%。当日国债收益率大体上行,1年期、3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分别变动-0.98BP、3.01BP、0.89BP、0.51BP至3.47%、3.58%、3.62%、3.62%。上证综指下上涨0.27%至3366.00,深证成指上涨0.97%至11191.13,创业板指上涨0.66%至1892.67。 9月20日,央行开展200亿7天逆回购、100亿28天逆回购公开市场操作,当日有300亿7天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完全对冲。 【流动性动态监测】我们对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跟踪,观测2017年开年来至今流动性的“投与收”。增量方面,我们根据逆回购、SLF、MLF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定存等规模计算总投放量;减量方面,我们根据2017年7月对比去年12月M0累计下降1174.8亿元,外汇占款累计下降4318.7亿元、财政存款累计增加15931.5亿元,粗略估计通过居民取现、外占下降和税收流失的流动性,并考虑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计算每日流动性减少总量。同时,我们对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进行监控。 (说明:2017年1月20日,央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临时流动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大约释放流动性6300亿元。2017年1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876.75亿元,其中隔夜82.65亿元,利率为2.75%;7天455.60亿元,利率为3.25%;1个月338.50亿元,利率为3.6%。2017年2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203.53亿元,其中隔夜0.2亿元,利率为3.1%;7天159.27亿元,利率为3.35%;1个月44.06亿元,利率为3.7%。2017年3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1219.86亿元,其中隔夜45.30亿元、7天754.62亿元、1个月419.94亿元;自3月16日起,人民银行上调隔夜、7天、1个月利率至3.30%、3.45%和3.8%。2017年4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108.87亿元,其中隔夜0.1亿元,利率为3.30%;7天58.94亿元,利率为3.45%;1个月49.83亿元,利率为3.8%。2017年5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192.19亿元,其中隔夜6.57亿元,利率为3.30%;7天97.62亿元,,利率为3.45%;1个月88亿元,利率为3.8%。截至5月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118.22亿元。) 可转债 9月20日转债市场。转债指数收于114.49点,下跌0.05%;平价指数收于87.82点,下跌0.09%。31支上市可交易转债,20支上涨,11支下跌。其中永东(0.68%)、骆驼转债(0.69%)、九州(0.45%)领涨,光大转债(-0.09%)、天集EB(-0.05%)、洪涛(-0.02%)领跌。31支可转债正股,25支上涨,6支下跌。其中,永东股份(1.47%)、国泰君安(1.23%)、九州通(1.16%)领涨,中国太保(-1.83%)、新华保险(-0.72%)、中国石油(-0.38%)领跌。 A股市场动态 债券市场 衍生品市场 外汇市场 海外市场 [详情]

美联储今年还有一次加息 下月启动缩表!有何影响?
美联储今年还有一次加息 下月启动缩表!有何影响?

  今天(9月21日)凌晨2点,美联储举行了议息会议。此次美联储议息会议简单来说有以下几个重点: 1、维持基准利率1%~1.25%不变。 2、宣布今年10月起启动渐进式被动缩表。 3、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预计2018年将加息三次;预计2019年加息两次;预计2020年将加息一次。 4、下调长期中性利率预期至2.75%(之前料为3.00%)。 美联储此次议息会议没有加息,但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也就是说,今年12月美联储极有可能加息! 不过,这次美联储议息会议还释放了一个重磅的信号:那就是,要缩表了! 敲黑板:不要小看美联储缩表,缩表对市场的影响不亚于加息,不容小觑。 一、市场反应如何? 美联储公布FOMC货币政策决议声明后,黄金跳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扬,美股应声下跌。 美股下跌: 标普500指数走低,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下跌: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扬: 黄金持续下跌: 二、美联储:预计今年还有一次加息 市场普遍关注的,首先是美联储是否加息。 这次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维持基准利率1%~1.25%不变。 然而,不代表今年就不加息了!美联储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也就是说,12月美联储极有可能会加息! 美联储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预计2018年将加息三次,2019年加息两次,2020年将加息一次。 我们来看一下,此前美联储的加息路径: 看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会问了,这次都不加息了,还有啥好看的? 当然有了,美联储宣布今年10月起启动渐进式被动缩表。 比起加息等传统货币政策,美联储“缩表”这一非传统货币政策似乎相对陌生。 据悉,美联储缩表对市场的影响不亚于加息,不容小觑。 三、10月起,美联储启动缩表! 美联储宣布今年10月起启动渐进式被动缩表。 缩表是什么?美联储为何要缩表?缩表与加息有什么区别?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了解一下,美联储缩表到底是咋回事。 1. 美联储缩表是什么意思? 所谓“缩表”是指美联储缩减自身资产负债表规模。打个比喻,就是美联储想给自身“减肥”,挤一挤金融危机后给自己加注的水分。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不仅将短期利率(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的超低水平,又先后通过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大量美国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大幅压低长期利率,以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也从危机前的不到1万亿美元膨胀至目前的约4.5万亿美元,其数额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约6%升至24%。 对比前些年备受热议的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QE”),如今的“缩表”可谓“QE”的反向操作,其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外溢影响不容小视。 2. 美联储为什么要缩表? 关于美联储为何要缩表,高盛认为: 首先,部分美联储官员呼吁调整收紧政策中的措施组合,即依靠加息,也依靠缩表,从而能够以更加平衡的方式收紧金融市场状况。波斯顿联储主席Eric Rosengren指出,完全依靠加息会给美元增加新的压力,从而给出口行业带来不对称的压力,也让通胀面临下行压力。 其次,如果特朗普明年委任一名新的美联储主席,此时设置好一个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的框架,就能将金融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减小到最低,也能让整个过度的过程更加平滑。 3. 加息和缩表有什么区别? 加息和“缩表”都是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二者相互补充。 加息会直接推升短期利率水平并传导到长期利率,进而影响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从而对美国经济形势产生影响。正如购买债券、扩张资产负债表会压低长期利率一样。 “缩表”则会直接推高长期利率,推升企业融资成本,从而令美国金融环境收紧。 自2015年12月启动金融危机后首次加息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四次共100个基点,但并未对金融市场产生明显影响。 一些美联储官员呼吁启动“缩表”,辅助加息来进一步收紧融资环境。 4. 美联储缩表计划如何?规模如何? 宽松如山倒,缩表如抽丝。 美联储已表示,将“以缓慢、渐进的方式终止到期债券再投资,而不是一次性结束所有再投资或抛售资产”。 在削减规模上,美联储计划最初削减规模为每月100亿美元,包括60亿美元国债和40亿美元抵押贷款证券(MBS),这一水平相对于4.5万亿美元的整体资产负债表规模而言十分有限。 该规模上限每三个月上调一次,直到达到每月削减500亿美元为止,这将使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在五年内降至2万亿-2.5万亿美元水平。考虑到“缩表”规模有限且缓冲时间较为充裕,预计市场流动性不会受到剧烈冲击。 说了那么多,那么,美联储缩表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四、美联储缩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缩表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外溢影响不容小视。 如果缩表成功,美联储将悄然为一次超常规货币政策试验画上句号,并为其他效仿美联储、祭出超级宽松政策大旗的央行提供借鉴。 一旦出现问题, 导致长期利率大幅跳升,就会伤害美国经济复苏,其外溢影响也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并诱发风险和危机。 从市场来看: 从影响力来看: 美联储启动“缩表”的初期影响有限,长期冲击仍需警惕。 作为美联储紧缩“弹药库”里的重量级武器,“缩表”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不过,从已披露的操作方式和预期推进速度来看,美联储如期启动“缩表”,初期影响仍较为有限。 考虑到对美国自身经济增长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美联储不会太过激进。而一旦“缩表”导致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或经济增长陷入停滞,也不排除美联储延缓甚至放弃行动的可能。 尽管初期影响有限,但随着“缩表”的推进,其长期冲击仍需警惕。中长期来看,“缩表”将直接影响美债供需关系,推动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债收益率正是全球资产定价的重要基准之一。此外,“缩表”将收紧美元流动性,给美元带来升值压力,考虑到资金回流美元资产等因素,新兴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本币贬值和资金外流挑战。 本文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张涵、林虹)、华尔街见闻、财经连环话(cjlhh888;文案:吴磊,设计:刁慧琳)、新华社、外汇网、中国证券报(杨博)等[详情]

收盘:联储决定启动缩表 道指标普创收盘新高
收盘:联储决定启动缩表 道指标普创收盘新高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21日凌晨,美股周三收盘涨跌不一,道指与标普500指数创收盘新高。美联储宣布将从10月份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并预计今年12月份将加息一次、明年再加息三次。 美东时间9月20日16:00(北京时间9月21日04:00),道指涨41.79点,或0.19%,报22,412.59点;标普500指数涨1.59点,或0.06%,报2,508.24点;纳指跌5.28点,或0.08%,报6,456.04点。 在结束了为期两天的会议后,美联储在美东时间周三下午2点宣布:将在9年以来首次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美联储成员一致同意缩表,符合市场预期。 美联储表示,将从10月份开始缩减总规模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幅度为每月缩减100亿美元。 此外,美联储还宣布维持目标联邦基金基准利率在1%至1.25%范围不变,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还称,几次飓风造成的破坏不大可能影响美国中期内的经济发展进程。 美联储的利率预测——即所谓的“加息点阵图”显示该机构今年12月还将加息一次,2018年将加息三次。 CIBC的外汇和宏观策略师Bipan Rai称,“美联储对于今年还将再加息一次的预测给美元提供了支撑。之前假设美联储今年不会再加息,市场因此陷入了错误的境地。” 美联储还将2019年的利率中值预期从2.9%下调为2.7%,并表示长期利率将达到2.8%,此前预期为3%。 今年7月份,一些央行官员就已经表示希望美联储开始缩减高达4.5万亿美元的国债规模,但大多数央行成员都希望将这一日期推后。在美联储今日宣布缩表之前,交易商们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周三宣布从10月份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的相关细节。 Rabobank分析师在研报中表示:“即使美联储宣布很快就要开始进行资产负债表回归正常化的计划,市场反应都会相对平淡,因为它符合市场广泛预期。因此,我们认为美联储会议声明公布后,即使美元汇率走强,也将是有限的。” 周三盘中,道指最高攀升至22,390.96点,标普500指数上涨至2,508.85点,均刷新了各自的盘中最高纪录。 周二美股收高,三大股指均创历史最高收盘纪录。道指今年第41次创收盘新高,已连续8个交易日上涨、连续6个交易日刷新最高收盘纪录。标普500指数今年第36次创收盘新高。纳指今年第49次创最高收盘纪录。 个股消息面,通用磨坊(GIS)股价走低,此前这家食品公司宣布销售收入与盈利均低于预期。 Alnylam Pharmaceuticals(ALNY)股价大涨,此前该公司宣布,在一项后期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American Outdoor Brands(AOBC)股价攀升,成交清单。周二晚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放松枪支出口限制,推动该股攀升。 Bed Bath & Beyond(BBBY)股价走低,该公司在周二晚间公布的财报远逊预期。 联邦快递(FDX)股价下跌,该公司在周二晚间宣布盈利不及预期,并表示网络攻击及飓风哈维使其本季度面临着“严峻的运营挑战”。 微软(MSFT)周二宣布每股派息42美分。 其他市场面,周三亚洲市场收盘涨跌不一。交易商在美联储会议结果公布前保持谨慎。 泛欧绩优300指数周三收跌0.14%,报1499.09点;英国FTSE 100指数周三收跌0.11%;法国CAC 40指数周三收涨0.06%;德国DAX 30指数周三收涨0.06%。 黄金期货价格周三收高,但在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并预计今年12月还将加息一次之后,金价涨幅回落。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上涨5.80美元,或0.4%,收于1316.40美元/盎司。这是过去4个交易日内金价首次收高。 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份交割的西德州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上涨93美分,或1.9%,收于50.41美元/桶,为5月24日以来主力合约的最高收盘价。 10月WTI合约在周三收盘后到期。11月WTI期货周三上涨79美分,或1.6%,收于50.69美元/桶。(张俊)[详情]

美联储展鹰喉 美元一飞冲天 金银飞流直下
美联储展鹰喉 美元一飞冲天 金银飞流直下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历史性一刻终于到来,本年度最重磅美联储决议如期揭开帷幕。北京时间周四(9月21日)凌晨2时,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但宣布将于10月开始缩表,并且预计今年还将加息一次。决议出炉之后,金融市场波动剧烈:美元先抑后扬,短线上涨逾100点,非美货币与现货黄金则短线急跌。 美联储周三迈出了试探性的第一步,解除了其历史性的经济刺激计划。 美联储并未将基准利率从目前的1%上调至1.25%,但暗示今年可能再次加息。官员们还预计,从现在到2019年,加息幅度将低于最初的预期。 会后发布的最新经济预估显示,16名委员中有11名预计,到2017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即美联储的指标利率在1.25-1.50%区间是“合适的”水平。这比当前的利率水平高四分之一个百分点。 “劳动力市场继续增强...今年迄今经济活动适度增长,”美联储在其政策声明中称。声明还指出,近期经济前景风险仍“大致平衡”,但正“密切”关注通胀水平。 明年的利率前景仍大体不变,预计将升息三次,但美联储将之后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放缓。 美联储预计2019年仅升息两次,2020年升息一次。美联储还再次调低了长期“中性”利率预估,从3%下调至2.75%,反映出对整体经济活力的担心。 正如预期的那样,美联储还表示,将于10月开始缩减约4.2万亿美元的公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投资组合,最初将每月到期证券再投资规模减少至多100亿美元。 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为刺激经济,美联储在2008年至2014年之间实施了三轮量化宽松举措。缩表行动将开始逐渐逆转由此产生的宽松政策环境。 按计划,再投资限额每三个月增加100亿美元,至每月最多500亿美元,直到美联储整体负债表在未来几年减少1万亿美元或更多。 美联储主席耶伦于北京时间2:30开始举行记者发布会。 政策声明和随之发出的经济预估显示,美联储仍在经济复苏和近期美国通胀令人担忧的下降中进行平衡。经济复苏令美国失业率处于低位,且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也在不断增强。 三位鹰派决策者看似下调了他们的利率预期,预计年底前仅再升息一次,共计有11位委员预计可能在12月升息。美联储今年已升息两次。 美联储指出,美国近期遭遇的飓风灾害,可能影响到经济活动,但“不太可能大幅改变美国全国中期经济发展轨迹”。 对2018年和之后的经济增长和失业率预估基本未变,现在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4%,明年增长2.1%,2019年增长2.0%。 预计今年失业率维持在4.3%,明年降至4.1%,后年与明年保持一致。 预计2018年之前通胀仍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2019年达到目标。 美联储的政策决定获得全体委员一致投票通过。 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12月加息25个基点至1.25%-1.5%区间的概率为70.5%,决议公布之前为50.9%。 华尔街日报评论称,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近日表示,金融环境可能会是其决定是否加息的重要因素,但此次FOMC声明却并无多少关于这一点的内容,委员们只简单地表示金融状况将是加息时会考虑的因素。 决议公布之后,美元先抑后扬。决议公布之初,美联储短线扩大跌势至91.58,随后很快逆转跌势,攀升至四个交易日的最高水准92.70,短线上扬逾110点。 (美元指数5分钟走势图,来源:FX168财经网) 华 尔街日报点评称,FOMC声明公布之后美元抹平此前近0.5%的跌幅转为上涨,日内涨幅一度扩大至近1%;此次美联储点阵图显示委员们预期美联储今年将再 加息一次,此外明年还将加息三次,这超出部分人的预期,其原本预计通胀低迷会令美联储下调利率预期;此外,上周美元空头头寸高达125亿美元,接近 2013年高位,大量的空头头寸回补也助长了美元升势。 主要非美货币随着美元走势跌宕起伏。欧元/美元跌破1.19关口,刷新9月15日以来新低至1.1860,较决议公布之初触及的高位1.2031大跌171点。美元/日元攀升至7月26日来最高水准112.52。 (欧元/美元5分钟走势图,来源:FX168财经网) 现货金银短线跳水,现货黄金短线大跌20美元,跌破1300美元/盎司大关,最低触及1295.81美元/盎司。现货白银跌破17美元关口,日内大跌约2%至16.92美元/盎司。 (现货黄金5分钟走势图,来源:FX168财经网) 数据显示,COMEX最活跃12月黄金期货合约在北京时间02:00-02:03四分钟内成交量为16083手,交易合约总价值逾20亿美元。 “美联储出来说,开始逆转量化宽松政策,每月减少约100亿美元债 券,仍预计12月升息,明年升息三次,这给黄金带来压力,”GraniteSha res投资组合经理Jeff Klearman称。 美股标普500指数下跌0.13%,纳斯达克指数跌0.4%。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2.27%,为8月16日来最高。 美联储决议重磅来袭,北京时间周四01:30-03:30,FX168财经学院分析师们将对美联储决议进行前瞻和独家解读。[详情]

逐字逐句找不同 全文揭示9月政策声明之细微变化
逐字逐句找不同 全文揭示9月政策声明之细微变化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美联储周三(9月20日)迈出了试探性的第一步,解除了其历史性的经济刺激计划。正如市场预期的那样,美联储宣布将于10月开始实施其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其中大部分是由美国财政部在量化宽松计划下获得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组成的。 与此同时,美联储并未将基准利率从目前的1%上调至1.25%,但暗示今年可能再次加息。官员们还预计,从现在到2019年,加息幅度将低于最初的预期。 正如本周的预测所预测的那样,2018年和2019年将有三次上调。 以下为美联储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9月19-20日货币政策会议后发布的声明全文,粗体字部分为其与7月货币政策声明的不同之处: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自7月(6月)会议以来获得的信息显示,就业市场继续增强,今年迄今经济活动一直在适度增长。近几个月(自年初以来,总的来说,)就业增长稳健,失业率保持低位(失业率已经下滑)。家庭支出温和扩张,企业固定投资在近几季已经增加(近几个月家庭支出和企业固定投资继续扩张)。今年整体通胀和不计入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通胀指标较上年同期下降(近期不计入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通胀等通胀指标较上年同期的增幅下降),一直在2%以下。总的来说,基于市场的通胀补偿指标仍偏低,基于调查的较长期通胀预期指标变动不大。 委员会将依照法定的目标,寻求促进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飓风哈维、伊尔玛和Maria毁坏了许多社区,使当地人民遭受了严峻的困难。风暴相关的影响和重建将在短期内影响经济活动,但过往的经验显示风暴不太可能在中期内实质改变全国经济的路径(新增内容)。因此,委员会仍预计,随着货币政策立场的逐步调整,经济活动将适度扩张,就业市场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强。飓风过后导致的汽油等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可能暂时推高通胀,不计入这方面影响(新增内容),预计年通胀率将在短期内保持在低于2%的水准,但中期在委员会2%的目标附近稳定下来。经济前景的短期风险看来大致均衡,但委员会正密切关注通胀发展。 鉴于已实现的和预期的就业市场状况和通胀情况,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1-1.25%不变。货币政策立场保持宽松,因此会支持就业市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改善,并带动通胀持续向2%回升。 在 决定未来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时机和规模时,委员会将评估与就业最大化以及2%通胀目标相关的已实现和预期的经济活动状况。评估将考量广泛的信息, 包括就业市场数据、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指标,以及反应金融市场和国际情势发展的指标。委员会将密切监控向对称的通胀目标取得的实际和预期的通胀发展。委员 会预计,经济未来的发展将为逐步上调联邦基金利率提供理据;联邦基金利率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维持在预计在较长期内保持的水准之下。不过,联邦基金利率实际 路径将取决于未来数据展现的经济前景。 委员会将在10月开始资产负债表正常化( 委员会暂时会维持把所持机构债和机构MBS回笼本金再投资到机构MBS的现有政策,以及通过标购继续延长所持公债年期。委员会预计,如果经济发展基本符合预期,将在不久后进行资产负债表正常化),此项计划在2017年6月委员会的政策政常化原则和计划附录中提及。 投票赞成美联储货币政策决议的FOMC委员包括:美联储主席耶伦、副主席杜德利、理事布雷纳德、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理事费希尔、费城联储主席哈克、达拉斯联储主席柯普朗、明尼亚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和理事鲍威尔。[详情]

美联储政策声明意外偏鹰,美元急升黄金暴跌
美联储政策声明意外偏鹰,美元急升黄金暴跌

  汇通网讯——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00美联储发布9月利率决议声明,之后美联储主席耶伦召开新闻发布会。美联储9月利率声明称年底还将加息一次,下个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此后美元指数飙升,黄金暴跌;美股也大幅下跌;美债收益率飙升,年末加息概率陡升至66.2%。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00美联储发布9月利率决议声明,之后美联储主席耶伦召开新闻发布会。美联储9月利率声明称年底还将加息一次,下个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此后美元指数飙升,黄金暴跌;美股也大幅下跌;美债收益率飙升,年末加息概率陡升至66.2%。 声明发布后美元拉升,黄金暴跌;耶伦讲话后美元扩大涨幅,黄金继续下跌刷新日低。 欧元兑美元跌幅近1%,日低探至1.1862。 CIBC的外汇和宏观策略师Bipan Rai称,“美联储对于今年还将再加息一次的预测给美元提供了支撑。之前假设美联储今年不会再加息,市场因此陷入了错误的境地” 关注欧元/美元在1.1850/75区域的走势,“若跌破意味着可能会出现更深的修正。” 美元兑日元突破112关口,最大涨幅0.83%,触及日高112.53。 美股自日高跌至日低,标普500跌幅一度跌至2496.67点,跌幅近0.5%。 美联储2017年12月加息概率陡升至66.2%。 [详情]

金价跳水跌穿1300 因美联储政策声明意外偏鹰
金价跳水跌穿1300 因美联储政策声明意外偏鹰

  汇通网讯——9月20日,现货黄金于本月首次跌破1300美元/盎司大关,因美联储决策层宣布自10月开始收缩其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并意外预期年底还将加息一次。 美联储9月货币政策声明显示,将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并计划10月启动缩表。 美联储政策声明公布后,现货黄金一度下跌至8月28日以来最低水平1,296.22美元/盎司。截至目前,现货黄金报1298.94美元/盎司,跌0.93%。 在美联储政策声明公布之前,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割的黄金期货合约上涨0.4%,结算于1,316.40美元/盎司,过去3个交易日均下滑,周一跌至8月31日以来最低1,308.10美元。黄金期货的90天波动性徘徊在200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附近。 截至周二(9月19日),金价今年来大涨14%,因美国和朝鲜之间的紧张局势升温,且投资者怀疑美国总统特朗普能否在国会推动他的经济议程。此外交易员押注薪资增长疲软会导致美联储推迟收紧货币政策的计划,也推动了金价的上行。 RJO Futures的高级市场策略师Bob Haberkor表示,美联储的政策声明显示,年底或再次加息以及明年将加息三次均属于鹰派论调。这给金价造成了压力,除非地缘政治上出现超预期的因素。[详情]

FED上调今年经济预期至2.4% 下调今明两年通胀预期
FED上调今年经济预期至2.4% 下调今明两年通胀预期

  美联储在发布9月政策声明时,也发布了最新的经济预测。美联储上调2017年和2019年经济预期,下调2017年和2018年核心通胀预期,并下调了2019年和更长期联邦基金利率预期。 上调2017年和2019年经济预期 美联储委员预计,2017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2.4%,此前预期为2.2%;2018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2.1%,此前预期为2.1%;2019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2.0%,此前预期为1.9%。 下调2017年和2018年核心通胀预期 美联储委员预计,2017年核心PCE预期中值为1.5%,此前预期为1.7%;2018年核心PCE预期中值为1.9%,此前预期为2.0%;2019年核心PCE预期中值为2.0%,此前预期为2.0%。 此外,美联储委员还预计,2017年PCE预期中值为1.6%,此前预期为1.6%;2018年PCE预期中值为1.9%,此前预期为2.0%;2019年PCE预期中值为2.0%,此前预期为2.0%。 下调2018年和2019年失业率预期 美联储委员预计,2017年失业率预期中值为4.3%,此前预期为4.3%;2018年失业率预期中值为4.1%,此前预期为4.2%;2019年失业率预期中值为4.1%,此前预期为4.2%。 2019年和更长期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下降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对2019年和更长期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期下降,将较长期中性利率预估由3.00%下调至2.75%。  维持2017年底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中值为1.375%,2018年底为2.125%。2019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中值为2.688%,6月份的预期为2.938%;此外,美联储首次发布2020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中值为2.875%。 在最新的预期中,美联储将2018年、2019年的预测区间收窄,更长期预测区间扩大。 美联储维持2017年联邦基金利率区间1.125%-1.625%不变;预计2018年区间为1.125%-2.625%,6月发布的预期区间为1.125%-3.125%;预计2019年区间为1.125%-3.375%,6月发布的预期区间为1.125%-4.125%。 此外,美联储还预计2020年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在1.125%-3.875%;并认为长期利率区间在2.25%-3.5%,6月发布的预期区间为2.5%-3.5%。[详情]

美联储9月货币政策声明全文
美联储9月货币政策声明全文

  汇通网讯——以下为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9月19-20日货币政策会议后发布的声明全文: 美 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自7月会议以来获得的信息显示,就业市场继续增强,今年迄今经济活动一直在适度增长。近几个月就业增长稳健,失业率保持低 位。家庭支出温和扩张,企业固定投资在近几季已经增加。今年整体通胀和不计入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通胀指标较上年同期下降,一直在2%以下。总的来说,基于市 场的通胀补偿指标仍偏低,基于调查的较长期通胀预期指标变动不大。 委 员会将依照法定的目标,寻求促进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飓风哈维、伊尔玛和玛丽亚毁坏了许多社区,使当地人民遭受了严峻的困难。风暴相关的影响和重建将在 短期内影响经济活动,但过往的经验显示风暴不太可能在中期内实质改变全国经济的路径。因此,委员会仍预计,随着货币政策立场的逐步调整,经济活动将适度扩 张,就业市场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强。飓风过后导致的汽油等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可能暂时推高通胀,不计入这方面影响,预计年通胀率将在短期内保持在低 于2%的水准,但中期在委员会2%的目标附近稳定下来。经济前景的短期风险看来大致均衡,但委员会正密切关注通胀发展。 鉴于已实现的和预期的就业市场状况和通胀情况,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1-1.25%不变。货币政策立场保持宽松,因此会支持就业市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改善,并带动通胀持续向2%回升。 在 决定未来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时机和规模时,委员会将评估与就业最大化以及2%通胀目标相关的已实现和预期的经济活动状况。评估将考量广泛的信息, 包括就业市场数据、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指标,以及反应金融市场和国际情势发展的指标。委员会将密切监控向对称的通胀目标取得的实际和预期的通胀发展。委员 会预计,经济未来的发展将为逐步上调联邦基金利率提供理据;联邦基金利率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维持在预计在较长期内保持的水准之下。不过,联邦基金利率实际 路径将取决于未来数据展现的经济前景。 委员会将在10月开始资产负债表正常化,此项计划在2017年6月委员会的政策政常化原则和计划附录中提及。 投票赞成美联储货币政策决议的FOMC委员包括:美联储主席耶伦、副主席杜德利、理事布雷纳德、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理事费舍尔、费城联储主席哈克、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明尼亚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里和理事鲍威尔。[详情]

高盛石赫伟:美联储将有序退出宽松
高盛石赫伟:美联储将有序退出宽松

  美联储将有序退出宽松 中国证券报 高盛集团总裁兼联席首席运营官石赫伟(Harvey Schwartz)20日在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过程将是非常有序的,会首先和市场进行充分沟通,且起初只会以小规模的幅度推进,因此不会对资本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 石赫伟表示,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的贡献有目共睹,在缺少财政刺激政策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几乎成为帮助美国经济恢复和增长的唯一的刺激工具。除了美联储外,其他很多央行也都加入了量化宽松的队伍。随着经济保持稳健增长,一些央行开始讨论退出宽松政策。 对于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石赫伟表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良好,通胀处在可控水平。未来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将来自地缘政治事件。美国市场上,尽管股市和债市纷纷上涨引发一些担忧,但从客户反馈来看,投资者对美国市场仍充满信心。 他指出,今年初投资者对特朗普政府财政刺激政策以及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热情颇高,尽管特朗普政府在政策实施方面遇到一些挑战,但美国经济仍实现了3%左右的增长。令市场感到意外的是,欧洲经济也实现了不错的增长,同时,中国也继续保持着引领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地位。 “未来6-9个月有一系列全球事件值得关注。”石赫伟表示,这些事件包括美国财政政策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在税改方面的政策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2018年英国将正式启动脱欧以及中国新的改革措施等。(杨博)[详情]

美元指数走势图

美元/人民币走势图

黄金走势图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