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

意想不到!印度央行降息竟然促成卢比七连阳
意想不到!印度央行降息竟然促成卢比七连阳

环球外汇网官网|2019年02月13日  21:26

最新新闻

姜超宏观:央行转鸽 宽松重来?
姜超宏观:央行转鸽 宽松重来?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央行转鸽,宽松重来? (海通宏观姜超、李金柳、宋潇) 摘 要 全球央行纷纷转鸽。去年末美联储态度由“鹰派”转“鸽派”。18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全年加息4次,但去年11月底美联储开始不断释放鸽派信号。1月议息会议美联储下调了经济预期,同时鲍威尔表示正评估结束缩表的时间。市场预期今年美联储不加息的概率已超过80%。18年欧央行和日本央行没有加息,近期也下调了经济预期。去年12月欧央行将19年的通胀率预期从1.7%下调至1.6%,将2019年的GDP增速预期从1.8%下调至1.7%。今年1月,日本央行将19财年核心通胀率预期从1.4%下调到0.9%,两大央行下调预期反映出货币政策可能更偏宽松。除了这三大央行,其他不少国家也纷纷调低了经济预期。其中菲律宾、韩国和瑞典央行在去年11月或12月有加息,但随后都分别下调了通胀预期或GDP预期,近期也没有进一步加息。2月英国央行下调经济增长预期;新西兰央行下调了通胀预期;而澳大利亚联储同时下调了GDP增速和通胀预期。2月印度央行下调回购利率25BP至6.25%,并大幅下调通胀预期,打响了19年央行降息第一枪,澳洲联储和菲律宾央行也在近期暗示今年考虑降息的可能。 货币政策缘何转向?本质上还是因为今年各国经济和通胀都有走弱的趋势。首先,美国经济有回落迹象。18年12月美国制造业PMI下降5个百分点至54.3%,尽管1月有所回升,但也低于去年平均水平。其次,其他主要经济体增速也继续放缓。欧元区制造业PMI从18年初59.6降至19年初的50.5。18年日本经济受出口下滑影响,四季度GDP增速降至0%。印度GDP同比去年三季度降至7.1%,较二季度下降0.9个百分点,而印度降息也是为了配合政府近期的刺激计划。此外,受油价拖累,各国通胀也明显回落。除了经济已经出现的疲态,各国央行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主要集中在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和全球贸易回落的风险。 新兴市场牵制减少。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主要是自身基本面驱动,而新兴市场则不少是跟随美联储政策调整。一方面美欧等发达经济的状况决定了新兴市场外需的好坏,最终影响经济和通胀,另一方面,新兴市场也不得不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的三元悖论中做出取舍。过去几轮美联储历次加息/降息周期,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大多呈现跟随的表现。本轮美国加息周期已近尾声,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制约也在减少。去年12月俄罗斯、墨西哥和泰国,都在美联储加息之际上调了政策利率。从通胀看,18年10月以来泰国和墨西哥的通胀其实稳中有降,而俄罗斯CPI同比虽然回升,但绝对水平不算高,因而这些国家当时加息也是在跟随美联储的货币政策。1月美联储放出加息暂缓的信号,2月墨西哥、泰国、俄罗斯三国央行均表示保持政策利率不变。 中国先行一步,货币维持宽松。18年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已先于美联储转向实际宽松:一是公开市场不再跟随美联储加息。中国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分别在17年2月和3月跟随美联储上调10BP,到17年12月和18年3月仅分别上调5BP,此后美国三次加息则未再跟随。二是数量和价格工具并用,维持流动性充裕。18年2季度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中国央行开启新一轮降准、多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并在今年1月进行成本更低的TMLF操作,维持流动性充裕。当前经济通胀趋于下行,同时外部紧缩的约束减弱,从央行稳定经济和通胀两大目标出发,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但我们认为未来更多还是运用降准和各种公开市场工具投放货币为主,甚至不排除在公开市场降息,以引导市场利率下降。而为了防止地产泡沫死灰复燃,央行短期内全面降息的概率不大。 1.全球央行纷纷转鸽 去年末美联储态度由“鹰派”转“鸽派”。面对强劲的经济表现和持续上涨的通胀,2018年美联储货币政策不断收紧,全年加息4次,收缩资产负债表规模3700多亿美元。但是,自去年11月底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基准利率已经接近中性利率之后,美联储开始不断释放鸽派信号。1月议息会议,美联储下调了经济预期,同时鲍威尔表示正在评估结束缩表的时间点。无论是经济预期判断变化还是缩表计划评估,均反映了美联储对于货币政策态度的转变。对此,市场普遍预期今年美联储不加息的概率已经超过80%。 18年欧央行和日本央行没有跟随美国加息。尽管美联储18年全年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是由于18年欧元区和日本经济都出现明显回落,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一直处于观望态度,并没有跟随美联储加息。其中欧元区主要再融资利率一直维持在0%,而日本政策目标利率也一直维持在-0.1%。但欧央行在18年逐步退出了购债计划。18年6月欧央行议息会议提出18年9月开始每月资产净购买规模从300亿欧元下降至150亿欧元,12月底结束净购买,此后欧央行于2019年1月按计划停止扩表。 近期欧日两大央行也同样下调经济预期。其中,去年12月,欧央行将19年的通胀率预期从1.7%下调至1.6%,将2019年的GDP增速预期从1.8%下调至1.7%。今年1月,日本央行将19财年核心通胀率预期从1.4%下调到0.9%。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是基于对经济和通胀的预期判断,两大央行下调预期反映出货币政策可能更偏宽松。 除了这三大央行外,其他不少国家也纷纷调低了经济预期。其中菲律宾、韩国和瑞典三国央行在去年11月或12月有加息,但随后都分别下调了通胀预期或者GDP增速预期,近期也没有进一步加息动作。而2月最新的议息会议中,英国央行下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新西兰央行维持了GDP增速预期,但下调了通胀预期;而澳大利亚联储则是同时下调了GDP增速和通胀预期。 此外,2月印度央行率先降息,澳大利亚联储和菲律宾央行也暗示降息可能。2月7日印度央行下调回购利率25BP至6.25%,并大幅下调了通胀预期,打响了2019年央行降息第一枪。而澳洲联储和菲律宾央行也都在近期暗示今年考虑降息的可能。 2.货币政策缘何转向? 2.1 经济通胀走弱 为什么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央行货币政策态度有所转向,本质上还是今年各国经济和通胀都存在走弱趋势。 首先,作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美国经济出现走弱迹象。18年美联储加息4次导致联邦基准利率累计上升100BP,偏紧的货币政策对经济产生下行压力,12月美国制造业PMI指数下降5个百分点至54.3%,尽管1月有所回升,但是也低于去年平均水平。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从前期的高点回落至2月的95.5,累计下降约5个百分点,而制造业新订单同比也从2018年8月的8.4%下降至11月的1.9%。 其次,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也存在进一步放缓的趋势。18年以来欧元区的复苏动能明显减弱,制造业PMI从18年初的59.6降至了19年初50.5,其中德国和意大利的制造业PMI指数更是下降至49.7和47.8,均位于荣枯线以下。18年日本经济就受到出口下滑的影响,四季度GDP增速下降至0%,今年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出口仍然难有起色,同时10月日本提高消费税率亦会冲击国内消费,1月日本制造业PMI已经下滑至50.3。 而2月降息的印度和暗示降息的澳大利亚也出现经济增速放缓迹象。去年三季度,澳大利亚GDP增速下滑至2.7%,其中消费、投资和出口相比于二季度分别下降0.3、2.3和0.7个百分点。高频数据显示,尽管澳大利亚出口增速仍处较高水平,但是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下滑。2月降息的印度GDP同比在去年三季度下降至7.1%,相比于二季度下降0.9个百分点,同时三季度私人消费分项同比回落至7%,远低于二季度的8.6%。当然,印度此时降息也是为了配合政府近期出台的130亿美元的消费者刺激计划,旨在刺激经济进一步增长,为现任政府选举造势。 除了经济存在放缓迹象以外,受油价拖累,各国通胀也有明显回落。去年10月以来,受到全球经济走弱的影响,原油价格出现明显回落,1月份油价同比增速仍然处于-13%,而CRB综合指数同比也下降至-6%。受此影响,去年末各国通胀率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1月美国、欧元区、日本和英国通胀率相比于去年10月分别下降0.9、0.8、1.1和0.6个百分点。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CPI同比相比于去年10月也有超过1个百分点的降幅,其中菲律宾和印度分别下降2.3和1.3个百分点。 核心通胀率剔除了食品和油价两个波动较大的分项,是央行更为关心的通胀指标,但是油价下跌也会通过工业品成本传导到其他商品领域,因此各国核心通胀率近期也有回落。其中美国核心PCE同比已经下降至1.9%,低于2%的政策目标;欧元区核心HICP同比一直稳定在1.0%左右,并未接近通胀目标,而18年12月日本核心CPI同比相比10月也下降了0.3个百分点。 2.2 潜在下行风险 除了经济已经出现的疲软态势,各国央行在展望前景时,也表达了对未来潜在风险的担忧。其中1月议息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海外经济体增长放缓和英国硬脱欧可能导致的金融动荡,是未来美联储需要关注的风险点。而欧央行行长德拉吉认为主要国家贸易摩擦和英国无协议脱欧的风险是未来欧元区经济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英国央行表达了对本国脱欧不确定性增加的担忧,而出口依赖较高的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央行则提到全球紧张的贸易情况和疲软的经济增长可能带来负面冲击。总体来说,各国央行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和全球贸易回落的风险。 英国脱欧变数仍大。继19年1月原脱欧协议被以高票否决之后,2月14日首相May的脱欧新议案投票在议会再度失利,反映目前英国国内关于如何脱欧分歧仍较大,而脱欧计划直接影响英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对经济冲击很大。 全球贸易回落趋势明显。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制造业PMI去年底均明显下行,反映两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对全球需求或形成拖累,且两国贸易摩擦持续升温的负面冲击也逐渐体现。18年9月全球出口总规模同比增速下降至4.9%,远低于上半年14%左右的平均增速,19年1月对全球贸易有着较高相关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同比降至-14%,意味着全球需求和贸易增速存在继续放缓的风险。 3.新兴市场牵制减少 本轮货币政策的变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主要是自身基本面驱动,而新兴市场其实不少是跟随美联储的政策调整。对于新兴市场,一方面美欧等发达经济的状况决定了它们外需的好坏,最终会影响其经济和通胀,另一方面从货币角度看,新兴市场也不得不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的三元悖论中做出取舍。如今很少国家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因而通常美国加息时,美元走强,新兴经济体货币面临贬值压力,被迫跟随紧缩;而美国降息时,美元走弱,为避免过多热钱涌入和汇率大幅升值伤害出口,新兴经济体也会保持货币宽松。 过去几轮美联储历次加息/降息周期,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大多呈现跟随的表现。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叠加01年“9·11”冲击,美联储降息刺激经济。00至03年间,美联储将目标利率由6.5%下调至1%,同一时期,韩国的基准利率也下调了125bp。到04年,为应对不断走高的通胀和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美联储两年间连续17次加息,将基准利率提高到5.25%,同期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多国央行也跟随上调基准利率。而08年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遭遇冲击,各新兴经济体也都跟随美联储大幅降息。 本轮美国加息周期已近尾声,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制约也在降低。去年12月,新兴经济体的不少国家,例如俄罗斯、墨西哥和泰国,都在美联储加息之际上调了政策利率。从通胀情况来看,18年10月以来泰国和墨西哥的通胀其实稳中有降,而俄罗斯的CPI同比虽然在回升,但绝对水平也仍低于17年之前,因而这些国家基本面驱动加息的必要性有限,有很大程度上或许是跟随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考虑。但随着今年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放出加息暂缓的信号,2月初墨西哥、泰国、俄罗斯三国的央行均表示保持政策利率不变。 4.中国先行一步,货币维持宽松 中国货币政策同样需要考虑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18年央行态度十分明确,货币政策以内部均衡为主,兼顾外部均衡,因而中国货币政策已经转向实际宽松,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公开市场不再跟随美联储加息。本轮加息周期,美联储分别在15和16年各加息1次,而在17和18年分别加息3次和4次,随着加息频率提高,中国央行分别在17年2月和3月跟随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10BP,但到17年12月和18年3月,仅分别加息5BP,而此后美国三次加息,公开市场利率未再跟随上调。 二是数量和价格工具并用,维持流动性充裕。随着18年2季度,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中国央行在18年4月开启了新一轮的降准、多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并在今年1月进行成本更低的TMLF操作,维持流动性的充裕,货币政策实际上已经早于美联储转向了边际宽松。 当前经济通胀趋于下行,同时外部紧缩的约束减弱,从央行稳定经济和通胀两大目标出发,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但我们认为未来更多还是运用降准和各种公开市场工具投放货币为主,甚至不排除在公开市场降息,以引导市场利率下降。而为了防止地产泡沫死灰复燃,央行短期内全面降息的概率不大。 法律声明 [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2月26日 00:00
瘦死骆驼比马大 美元当前仍王冠稳戴魅力依旧
瘦死骆驼比马大 美元当前仍王冠稳戴魅力依旧

  美元本该开始跌了。但相反,投资者在缩减这种押注,因为全球其他央行纷纷效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向鸽派立场的转变,令美元较其他货币的利率优势保持完好。 美元指数在2018年上涨4.4%,创2015年以来最佳年份,因美国经济增长强劲让美联储可以多次升息,即便其他多数发达经济体因动能下滑而步履维艰。 2018年底,交易商开始押注美元将从18个月高位下跌,因迹象显示美联储正在接近政策紧缩三年周期的尾声。很多人认为联储还将停止缩减资产负债表。而像欧洲央行和澳洲联储等其他央行,则在准备开始加息。 但是,美元在经历12月和1月的下跌之后已经回升,2月迄今涨幅达到1%。美元兑澳元等一些货币更是跳涨超过2%。 原因是什么?其他地区经济势头看起来更糟,迫使决策者取消、推迟或软化收紧政策的计划。因此,即便美联储上次会议的会议记录证实了其鸽派转变,但与其他货币相比,美元看起来仍将继续享有收益率优势。 “今年美元的韧性让一些人感到意外,”贝莱德(Blackrock)投资策略师Richard Turnill表示。“导致美联储按兵不动的相同因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金融状况收紧,也在促使其他央行走向更加温和的立场。” 美元“瘦死骆驼比马大” 以欧洲央行为例。对欧洲央行2019年升息的押注已经下降,而且很多人认为欧洲央行料通过廉价银行贷款来祭出新的刺激举措。日本央行表示,如有必要将推出更多刺激措施。澳洲和瑞典则暗示,可能重新考虑计划的升息行动。 摩根资产管理外汇部门首席投资官Roger Hallam称,外界普遍预计欧元2019年将从目前的1.13美元升值向1.20美元。但他说,贸易放缓和高于趋势水平的美国经济增长可能抑制欧元涨势。Hallam说,重要的是,市场可能需要进一步适应更偏鸽派的欧洲央行。他并称,“未来几个月相对利差目前更倾向于朝对美元有利的方向移动”。 即使美国利率不再进一步上升,也仍然高于欧元区、日本、北欧和瑞士的负利率。澳洲利率为1.5%。 今年美元兑新兴市场货币下跌,新兴市场收益率上升吸引投资者。但有迹象显示,发展中国家的升息周期也已来到暂停。印度本月降息,预计4月将再度降息。 全球流动性方面,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资产总规模2018年末收缩,为2015年以来首见。这个缩减幅度主要来自美联储,而接下来的缩减速度料将变慢——美联储证实,很快将宣布停止缩表的计划。百达资产管理资深宏观策略分析师Steve Donze预测,美联储缩表将在2019年底告一段落,资产负债表规模届时在3.75万亿美元,之后将随GDP扩张。 但美联储最近一次会议的纪录显示,美联储或许不像市场所想的那么鸽派。美联储决策官员之间的分歧看法,暗示美联储持续三年的升息周期或许尚未结束,只是处于一次较长的暂停。 “对于美联储可能的鸽派程度,市场反应过度了。市场将不得不自我修正,这应该会为美元提供一些支持,”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全球外汇部门主管Andreas Koenig指出。 但投资人目前并不预期接下来美元会大涨——美元的贸易加权实质有效汇率目前已经高于20年均值,可能使进一步上档受限。在此同时,投机客已缩减美元仓位,但仍然呈大幅净多仓。 [详情]

环球外汇网官网 | 2019年02月25日 13:22
波兰印尼澳大利亚菲律宾或降息 全球货币宽松有多远
波兰印尼澳大利亚菲律宾或降息 全球货币宽松有多远

  印度埃及等国调低利率,市场预期波兰印尼澳大利亚菲律宾也会降 加息未熄降息再起 全球货币宽松还有多远 本报记者 周智宇 深圳报道 世界上一些经济体才刚准备跨过加息那临门一脚,却被走弱的经济拉着,将脚缩回。 当地时间2月19日晚间,欧洲央行副行长金多斯称,在较长时间内,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在作出全面分析前,欧洲央行不会做出决定。 这强化了市场对欧盟货币政策走向宽松的预期。近日欧洲央行官员频频吹风,称将采用包括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在内的“货币政策过渡期工具”,在经济数据持续不佳的情况下,甚至可能改变利率指引等。欧洲央行执委普雷特(Peter Praet)2月18日就曾表示,若欧元区经济进一步放缓,央行或调整利率指引,并辅以其他措施。 同样是在2月19日,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BA)公布2月份会议纪要。纪要显示该国经济前景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而澳大利亚一度高歌猛进的房地产市场亦急转直下,若价格进一步下跌,消费弱于预期,经济数据也将低于预期。这让市场对澳大利亚央行在2019年底的降息预期上升至50%以上。 以上种种,加上此前美联储在鸽派讲话后又放风降息可能,市场对全球主要央行降息预期越发强烈,并期待更多经济体的央行加入其中。但在分析者看来,在全球经济走弱的情况下,部分央行降息以对抗通胀下降,但欧洲、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央行尚未作出降息决定,而只是使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阻碍来自美联储2019年仍将加息的预期。 新年后多国下调利率 经济的走弱使得多个国家在新年后采取了降息政策。 2月7日,印度央行“出人意料地”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25%,打响新年后央行降息第一枪。 同样令人意外的是,埃及央行2月15日也将基准利率下调100个基点,隔夜存款利率下调至15.75%,隔夜贷款利率则下调至16.75%。 为何加息还没实现,降息便已到来?FXTM富拓中国分析师刘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是导致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出现逆转的主要原因,而由美国挑起的全球范围内贸易争端以及部分区域地缘政治冲突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同经济体降息理由不一样。印度央行和埃及央行宣布降息时都提到了通胀下降,主要是国际原油价格2018年的暴涨曾让这些国家面临较高通胀压力。印度央行强调,通胀下降是其政策立场更加温和的主要原因之一;埃及央行则表示,通胀压力缓解促使央行做出这一决定。 投资银行CI Capital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埃及央行的降息决策表现出其对本国经济前景的信心,预计2019年第一季度和最后一个季度,埃及央行还会下调基准利率2个百分点,以缓解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 对其他经济体而言,影响通胀的因素略有不同。就澳大利亚来说,房价的下滑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澳大利亚公布的会议纪要中,澳联储官员表示,若房价进一步下跌,消费可能弱于预期,将导致低(经济)增长、失业率上升和低于预期的通胀。 “如果失业率飙升,澳大利亚央行将会降息,”瑞银驻悉尼分析师George Tharenou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澳大利亚1月份唯一的“正面”数据是失业率(当前为5%),同比增长2.2%,但由于消费疲软和住宅建筑价格下滑等因素拖累,失业率2019年底或飙升至5.2%,并在2020年底上升至5.4%。 澳大利亚央行行长菲利普·洛维(Philip Lowe)在2月初的演讲中便表示,若失业率持续上升,且在实现通胀目标方面不能取得进展,那么在某些时候降低利率可能是“适当”的。 此外,市场对波兰央行、菲律宾央行等多个经济体的降息预期也日益强烈。花旗银行驻华沙高级经济学家Piotr Kalisz在一份报告中称,在德国经济数据弱于预期、通胀持续处于低位的背景下,波兰可能从目前紧缩的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标普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则认为,在亚洲国家中,菲律宾或跟进降息,预计2019年将有2次降息。 降息不是唯一选项 不断增长的经济风险让多国央行打开降息大门,但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则希望采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宽松,而不只是降息。 日前公布的欧元区第四季度GDP环比修正值增速为0.2%,创近四年来新低,对于欧洲经济下行的担忧在市场弥漫,包括世界银行、欧盟委员会在内的机构都大幅调低了对2019年欧元区经济增速的预期。 这让欧洲央行不得不采取相关措施应对。近期欧洲央行官员频频吹风,被提及最多的是TLTRO工具。在1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承认,已有委员会成员在考虑长期再融资(LTRO)和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TLTRO曾于2014年至2017年间发放,旨在推动欧洲银行向公司和家庭提供更多贷款。 欧洲央行执委Benoit Coeure近日则再次强调,新一轮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是可能的。此外,欧洲央行执委、法国央行总裁维勒鲁瓦德加洛(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近日表示,具体的经济数据将影响欧洲的利率指引,若欧洲经济放缓不是暂时性的,而是更加持久,那么欧洲央行有可能改变利率指引。 美联储多名官员则不断表态,称正在讨论是否要比预期时间更早结束缩表。连美联储前主席耶伦接受CNBC采访时也表示,若美国经济进一步走弱,美联储也可能选择降息。 但机构方面认为,美联储突然转向加息的可能性很低。高盛在研报中指出,对美联储缩表的担忧已严重干扰市场,有些夸大其词。瑞士信贷投资策略分析师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美国强劲的劳动力需求和工资增长仍会让美联储在2019年下半年加息两次。 上述分析师表示对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时间持中性看法,在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周期中,央行的审慎原则使其有理由等待市场局势变得更加明朗之后,再选择方向。 投资机会在新兴市场 “由于各国相对经济和通胀前景不同,全球货币政策将继续存在巨大差异。”前述瑞信投资策略分析师认为,在货币政策继续分化的背景下,投资者应该寻找差异导致价格偏离基本面的投资机会洼地。 该分析师认为,目前新兴市场货币被低估,随着新兴市场货币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加上有吸引力的利差,市场复苏将会进一步得到支撑。他指出,温和的美联储和新兴市场增长预期最终将趋于稳定,新兴市场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出现反弹。 摩根大通资管新兴市场及亚太区首席投资官Richard Titherington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8年强劲的美元对新兴市场的收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美元下跌的预期下,只要不陷入衰退,新兴市场的收益应该是乐观的。 Titherington援引研究数据称,目前新兴市场的股票估值颇具吸引力,在截至2018年12月底的股市数据基础上,预计新兴市场自2019年起5年间年化回报率将达17%。 “我认为美联储进入稳定的政策停顿状态(指暂缓加息)是正确的”, Titherington说,从历史看,新兴市场另一关键驱动力一直是“新兴市场增长阿尔法”,“未来我们需要中国经济保持稳定,促使这一‘增长阿尔法’持续。” 刘敏则表示,目前美联储在表达鸽派立场的同时保持了灵活性,而降息的可能性尚未坐实,虽然其立场1月出现转变,但目前仍有美联储今年可能加息1次的预期。美联储更多意向需要等到3月议息会议才能揭晓。 就中国而言,刘敏表示,若贸然减息必将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无形中也增加了中国经济中的变量,年初的降准效应至少要等到3月份之后才能得到检验,届时中国央行才会决定是否降息。 此外,在美国仍然领先全球其他经济体的情况下,美元强势劲头也尚未反转。刘敏认为,只有美国真正开启降息通道,这一趋势才可能出现质的转变。而在降息预期下,黄金的保值作用将会突显。此外,在资金面宽松的情况下,作为价值洼地,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会增加。 [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年02月20日 01:47
美/日跳升 黑田东彦称如有必要将考虑更多宽松措施
美/日跳升 黑田东彦称如有必要将考虑更多宽松措施

  周二(2月19日)亚市盘中,美元兑日元短线跳升20余点,最新交投于110.65附近。时段内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发表讲话称,如有需要将考虑更多宽松措施以达到物价目标;或会降低收益率,购入更多资产。 黑田东彦表示,将会密切关注政策对市场带来的影响;美联储的言论开始更加谨慎;这样的表现反应出了美国物价方面出现的情况。 黑田东彦称,日本央行的政策没有将汇率操纵当作目标;但如果日元的走势影响了经济与物价,将考虑进一步放宽政策。 黑田东彦还指出:目前并没有想要停止购买ETF的意图。日本央行依旧拥有许多其他的政策选项;但日本央行将谨慎考虑各种政策的好处与副作用。在购买ETF时,将会考虑到此操作对于经济、物价、市场及金融机构的影响。 黑田东彦称,如果日本央行要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就必须考虑到这一举措对市场功能及金融中介带来的影响;关注经济及包括外汇在内的市场走势对于指导货币政策而言至关重要。[详情]

环球外汇网官网 | 2019年02月19日 13:15
潘功胜:央行票据互换并非中国版QE
潘功胜:央行票据互换并非中国版QE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2月19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支持商业银行通过永续债补充资本金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潘功胜表示,央行票据互换并非量化宽松(QE)。央行票据互换是央行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之间开展的一种债券互换交易,是“以券换券”,不涉及基础货币吞吐,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中性,并非中国版QE。央行票据互换主要是提升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 以下为现场实录: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期,国务院召开第39次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商业银行通过永续债补充资本金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先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先生,以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法规部主任丛林女士。现在请潘功胜先生作简要介绍。 潘功胜 :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定向调控、精准滴灌力度,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各项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回升,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货币政策传导已出现边际改善。 增强银行资本实力是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和基本条件。银行做生意也要“本钱”,资本金是银行经营的基础。银行资本补充可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渠道。内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的超额拨备;外源性渠道主要有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 当前,永续债是银行补充资本的一个较好渠道。永续债没有固定期限,或是到期日为机构存续期,具有一定损失吸收能力,可计入银行其他一级资本。永续债是国际上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比较常用的一种工具,有比较成熟的模式。 我国的银行资本补充中优先股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已经常态化,但此前没有使用永续债。这次由人民银行牵头,在我国引入银行永续债这种产品,既可以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又可以深化和丰富债券市场的产品序列。 首单永续债顺利发行,市场反响良好。今年1月25日,中国银行成功发行首单银行永续债。一次性完成400亿元上限发行,实现2倍以上认购,发行利率处于预测发行区间的下限,获得市场的充分认可。 通过永续债的形式补充银行资本在我国刚开始进入实践阶段,为了引导和培育市场,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银保监会扩大了保险机构投资范围,允许其投资永续债等资本工具。财税部门已经明确了永续债的会计处理,很快还将明确永续债的税收处理。人民银行创设了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并将合格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央行担保品范围,以促进提升永续债的流动性和市场接受度。 需要指出的是,央行票据互换并非量化宽松(QE)。央行票据互换是央行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之间开展的一种债券互换交易,是“以券换券”,不涉及基础货币吞吐,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中性,并非中国版QE。央行票据互换主要是提升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 中国银行永续债发行受到了市场投资者的普遍欢迎,其他一些银行也在积极准备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永续债的政策框架,继续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提升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非常乐意回答记者的问题,希望大家的问题聚焦在今天的主题上,因为在两会期间,人民银行还有一个非常综合性的新闻发布会,我也会去,到时候非常乐意回答大家更加宽泛一些的问题。 袭艳春:感谢潘功胜先生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发布主题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们知道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对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做了一些部署,刚才您也提到中国银行在会议之前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推动下已经顺利发行首支永续债,而且效果挺好,我想知道人民银行在推进永续债发行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工作考虑和部署? 潘功胜 :我想先谈谈永续债的背景,因为毕竟还是比较专业的一个概念,然后再介绍一下在这个时候为什么人民银行牵头来推动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可以有多种维度,比如按照它吸收损失的顺序和能力,可以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等等。按照它的资本来源渠道,可以有外源性的资本补充和内源性的资本补充两种。内源性的资本补充,主要是留存收益和满足一定条件下的超额拨备。外源性的资本补充包括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增资扩股,以及发行优先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等方式。 永续债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资本补充工具,在巴塞尔委员会的资本监管规则中,把它列在第二类-其他一级资本的类别之中,这个工具已经被国际上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2016年到2018年,全球市场发行永续债的规模大概在1000亿美元左右。在优先股和永续债这两种主要的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中,国际商业银行主要选择的是永续债,这是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先介绍一下有关背景。 目前推动银行以永续债方式补充资本时,我们主要有以下一些考虑。首先,我国银行业资本目前还是比较充裕的,而且结构上主要是核心一级资本为主体。截止去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是13.8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是10.8%。刚才丛主任告诉我,2018年年底,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比9月底的水平又稍微提高了一些。但是我国银行其他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是要低于国际上一些大型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的,目前我国银行业其他一级资本充足率只有0.6%。银行资本构成主要由核心一级资本构成,这种资本结构好处是资本质量很高,但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同时,大家也知道,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刚才讲的是中国整体银行业的状况,但是部分银行面临着资本约束,加上监管标准的趋严和提高,以及一些影子银行业务回表仍需要补充资本,原来影子银行业务在表外,并不占用资本金,这些因素对商业银行动态补充资本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这样的角度考虑,推出永续债有利于拓宽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补充渠道,同时,中国银行业的资本结构中接近80%都是核心一级资本,推出永续债也有利于优化银行资本结构,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和信贷投放能力。这是一个方面的考虑。 第二方面的考虑主要是从债券市场出发的。关于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我在很多场合和媒体朋友以及投资者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目前债券市场余额是86万亿人民币,排在全球第三位。中国债券市场的产品序列也是比较丰富的。推出商业银行永续债有利于丰富我国债券市场品种结构,满足长期投资人资产配置需求,也有利于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完善。 综合回答你的问题,永续债在国际上是一个成熟产品,它的推出有利于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改善我国银行业资本结构,也有助于丰富我国金融市场产品序列,深化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针对央行提出的支持工具想提问一下,关于CBS,央行现在有怎样的考虑,是否以后会把所有符合条件的永续债都换成央票,央票置换最后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谢谢。 潘功胜:我先回答,一会儿让孙司长补充。我刚才在开场白当中所讲的,通过永续债的形式补充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在我国刚刚开始进入实践阶段,所以它有一个市场接受和市场培育的一个过程,需要政策支持。这里面包括监管方面的政策,刚才已介绍,包括财税方面的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也包括货币政策。所以央行的票据互换是支持性政策之一。 央行的票据互换是人民银行和公开市场的一级交易商之间开展的一种债券的互换交易,债券的持有人可以将换入的央票在市场上进行抵押融资,也可以参与央行的一些货币政策操作,将其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担保品。这件事情的目的在于提高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主体认购银行永续债的意愿,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来补充资本。怎么和央行之间进行互换,这种互换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段主要向大家介绍这方面的背景。 前一段时间,刚刚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市场有一些声音,说你们是不是搞放水,是不是中国的QE,我觉得这一次的票据互换不是中国版的QE,它和QE有本质的区别。第一它是“以券换券”,不涉及流动性的投放,不涉及基础货币的吞吐。一级交易商参与互换,用持有的永续债换成了央行的央票,但不能说我拿了这个央票,就可以自动获得央行的基础货币,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不是换成央行票据就可以从央行自动获得基础货币,这对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的影响是中性的。大家回忆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其他一些国家所采取的QE,一般在购入资产的同时会投放基础货币,我们在进行互换的时候,它不自动的投放,跟投放基础货币这两者没有关系。第二是央行票据的互换没有导致永续债所有权和信用风险的转移,永续债的所有权仍然在商业银行的表内,它的利息的所得者也是债券的持有人,只是通过这样一个操作,央行按照市场化的标准收取费用,提升了永续债的流动性。永续债的所有权和相应的风险没有转移。所以和QE是有本质的区别。至于你刚才提到是不是以后有规模的想法,首先,人民银行对这件事本身没有一个数量的目标。这件事情是作为一个新型的金融市场产品出现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引导市场,要培育市场,没有一个数量的目标。另外,因为永续债也是比较好的投资产品,永续债的持有人也未必都拿着这个东西找人民银行换央票,换了央票与投放基础货币之间也有差别。 孙国峰 :我补充一下。潘行长说到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主要是在永续债发行初期起到引导和培育市场的作用,更多的还是希望市场自身的力量发挥作用。从央行央票互换工具操作本身来看,第一是进行CBS操作,央行要按照市场化的标准收取费用的,并不是说免费提供这个服务。市场化费用的具体标准,也是参考了银行间市场无担保融资和有担保融资之间的利差确定的,所以最终会实现市场的均衡,需求不会无限的扩大。第二是人民银行宣布创设CBS的同时,也宣布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的银行永续债纳入人民银行的中期借贷便利、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和再贷款的合格担保品范围,这本身就提高了永续债的流动性。我们银行拿了永续债可以通过参与央行的这些操作,就可以得到流动性的支持,不一定需要把永续债换成央票之后再去获得流动性的支持。第三是银行间市场成员之间可能也会更多的使用永续债作为合格的抵押品进行相互之间的融资,也不一定需要将永续债都换成央票。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结合市场的需求,央行操作也有一定的市场化的费用的设定,央行进行票据互换工具的操作数量也不可能是想象的那么大。很快我们将进行首次的CBS操作,大家也可以看一下操作的情况,到时候会更清楚。谢谢。 新华社记者:请问目前人民银行资本补充情况如何,下一步除了永续债之外,我们监管部门关于银行的资本补充还有哪些考虑?谢谢。 潘功胜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其个体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的指标。中国监管部门一直强调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我刚才所讲的我国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去年9月份的水平是13.81%,到年底的时候回升到14%以上。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质量比较高,资本结构中以核心资本充足率为主。 我们金融管理部门一直也在为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创造一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在平衡好股东利益和商业银行发展需要的前提下,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内源性的方式来补充资本。二是发挥好股票市场融资功能,支持商业银行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发行优先股等来补充资本。三是通过债券市场产品和工具创新,来补充商业银行资本,包括我们今天重点讲的永续债,前期我们在中国已经发了1.86万亿二级资本债,补充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四是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应该与它的资本充足性和资本补充能力相适应,这也是我们监管部门一直强调的。同时我们也支持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来降低它的分母,也就是风险加权资产,这在国际上也是比较普遍的方式,这几年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发展速度也比较快。此外,我们也在不断扩大投资者范围,引入基金、年金等长期专业投资者参与银行的增资扩股,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境内市场交易。这是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作为金融管理部门,在引导和支持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以及市场环境创造和政策环境创造方面,努力的几个方向。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业务发展和资本结构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资本补充策略、资本补充工具和资本补充的节奏。谢谢。 袭艳春:这个问题银保监会的丛林主任还有补充吗? 丛林 :潘行长已经作了权威的发布,我再补充提供一些数据和从银保监会的角度对下一步的考虑。 关于资本充足率的情况,整体上来讲,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处于较高水平,风险抵补的能力比较充足。刚才潘行长提供了截止到2018年9月末的数据,我提供一个2018年末的资本充足率水平。2018年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是11.03%,比上年末上升了0.28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是11.58%,比上年末上升了0.24个百分点;整体资本充足率是14.20%,较上年末上升0.55个百分点。从资本结构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占比达到77%-78%的水平,总体的资本质量是比较高的,而且各项指标也符合资本监管的要求。 为了确保满足实体经济持续增长的信贷需求,同时也考虑到表内信贷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接表外资产回表、留存利润增速放缓等原因,商业银行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不断地补充资本。 总结一下,整体上目前商业银行实际资本的充足水平是高于国际监管标准最低资本要求的,但相对于国际水平和未来信贷增长的要求,仍然需要多渠道、及时的补充资本。 刚才潘行长也说到,主要是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渠道来补充资本,这方面就不再重复。从银保监会监管的角度,今年的1月17号,银保监会批准了中国银行发行不超过400亿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这是我国商业银行首单获批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1月24号银保监会发布公告,允许保险机构来投资符合条件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1月25号中国银行发行了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市场认购比较踊跃,成功发行。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综合考虑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经营稳健的程度等因素,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审核商业银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发行申请,同时银保监会将在符合巴塞尔协议III的国际标准的前提下,来借鉴国际监管的经验和境外市场的实践,结合我国市场发展阶段,我们银保监会将继续优化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发行以及审批的流程,指导商业银行做好整体的资本补充规划,来增强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资本实力。谢谢。 纪志宏 :资本补充工具比较新,中国投资者市场发育程度确实需要进一步培育,特别是高风险的投资人和长期投资人相对比较缺乏,这次银保监会允许保险公司投资永续债极大拓宽了投资者范围,将来我们在金融市场建设方面,包括引入更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进一步丰富机构投资者群体,强化信息披露、通过条款设计加强投资人保护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永续债的复杂性,对于金融市场的合理定价等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当然,这个产品的推出本身也是我们金融市场深化的体现。我们债券市场产品丰富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监管部门需要创造一些政策环境和条件,下一步我们和有关部门继续努力。 潘功胜 :刚才回答你问题的时候,是从一个比较大的和全貌的角度来阐述的。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通过债券市场来补充银行资本下一步还会有一些工作需要做。比如刚才纪司长讲的扩宽资本补充债券投资者范围,我们在想是不是可以推动商业银行资本债券在商业银行柜台发行,允许合格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投资者投资资本补充债券。再比如扩大境外机构对中国资本补充债券的投资,也可以允许有条件的中国商业银行到境外债券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还有可以推动一些长期投资者,比如像基金、年金等参与投资资本补充债券,这是在投资者范围扩充方面未来需要做的一些工作。 在政策措施的完善方面,我们要继续优化资本补充债券的政策框架,比如要简化发行审核程序、尽快明确永续债税收政策。再比如,要提升永续债流动性,刚才孙司长也讲到,做CBS这一类操作主要是为了提高永续债流动性。 此外,通过债券市场补充资本,在不同资本工具条款设计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我们这次推出的主要是减记型永续债,国际上很多发行的永续债是在当中加入转股条款,叫转股型的永续债。当某一个事件触发的时候,投资者的债券可以转为对发行人的股权。而减记型永续债,当某一条款触发的时候,债券持有人的债权减记到0。如果是转股型的永续债,一旦条款触发的时候可能会自动的转为股权,这就是为什么永续债在巴塞尔监管委员会的规则中,可以算作监管资本。商业银行会计意义上的资本和监管意义上的资本是有一定差异的,从监管的意义上说,如果在一定条件下有损失吸收能力,是可以算为监管资本的。这一次首先推出的是减记型永续债,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优化条款设计,完善资本补充债券触发条件和损失吸收机制,探索发行转股条款的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谢谢。 中新社记者:我们看到央行在推动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下一步在帮助银行通过债券市场补充资本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举措?谢谢。 潘功胜 :刚才这位女记者问的问题,我开始是从比较宏观的层面来回答的。我补充回答的这几点实际上就是我们下一步怎么通过债券市场补充银行资本。目前,债券市场二级资本债已发了1.8万亿元,这一次又发行了永续债。刚才讲在扩展投资者范围、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同时在产品创新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您这个问题我刚才在补充回答里基本上也都介绍了。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记者 :除了中国银行的首单永续债落地以外,其他的几大银行目前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哪些银行已经提出了申请?谢谢。 潘功胜 :中国银行这一单发行得比较成功,按照发行计划的最高限,400亿全都发出去了,而且认购倍数比较高,超过2倍,发行利率是4.5%,基本上是最初设定发行利率区间的低限。国内外投资者有将近150家参与永续债的认购,包括各种类型的投资者,有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等等,也有境外的央行、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这样境外的机构投资者来参与认购。 中国银行发行完成以后,据我们了解,其他商业银行发行兴趣是很大的,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在走内部的公司治理程序。在投资人这一端,投资需求也是比较好的,对这个产品也是非常有兴趣的。当然,正如我刚才介绍的,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方式是是多种多样的,商业银行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本结构,自主决定资本补充方式、资本补充时间和节奏。谢谢。 袭艳春:大家还有问题的话,欢迎和央行的新闻处保持联系。再次感谢四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今天的吹风会到此结束。 潘功胜:谢谢大家,我们两会再见。[详情]

中国网 | 2019年02月19日 11:11
澳洲房价爆雷!经济前景面临重大不确定 添降息隐患
澳洲房价爆雷!经济前景面临重大不确定 添降息隐患

  周二(2月19日),澳洲联储2月会议记录显示,委员们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来讨论房市下滑对于该国经济的潜在影响。该联储认为,因房价下跌,经济前景面临“重大不确定性”,降息的一大理由可能又回来了。 澳洲联储自2016年8月来维持利率在1.50%不变,多数分析师预期该联储料维持利率稳定至少直到2021年。不过市场认为澳洲联储年底前将采取行动并且降息的机率高于50%。 委员们评估近期物价下跌对整体经济活动的影响,预计影响“相对较小”。但会议记录指出,如果物价进一步下跌,消费可能弱于预期,进而导致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失业率高于预期、通胀低于预期。 对澳洲经济的一个警示是,近几个月零售销售令人失望,最新数据显示圣诞节期间消费者待在家中,而反映消费者信心的汽车销售也有所放缓。 澳洲房地产价格自2017年末以来持续下行,受信贷条件收紧影响。此前几年的繁荣推动悉尼和墨尔本等主要市场的房价大约翻了一番。 全国房价如今较2016年中期的水准下跌约8%。由于难以预料消费者将如何应对房价可能进一步下跌,导致澳洲联储下调至2021年的经济增长预估,同时预期通胀升温速度将更慢。 委员们指称,预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在某个时候调升利率将是适切的假设情况,其他假设情景则是调降利率将是适切的。再者,这些假设情景的可能性如今比先前一年更加势均力敌,当时情况是利率似乎较有可能调升。 澳洲联储对强劲的基础建设公共投资以及企业投资复苏感到鼓舞,且就业市场坚挺也可能提振家庭支出。比较令人担心的是,该联储注意到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下行风险升高,国际贸易局势的不安定对全球增长构成“实质”威胁。[详情]

汇通网 | 2019年02月19日 10:40
最近涨过头了?央行纪要纷纷出炉 美元迎来关键一周
最近涨过头了?央行纪要纷纷出炉 美元迎来关键一周

  来源:WEEX 近期美国经济走弱的迹象逐渐浮现。市场中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2019年美国经济将走弱,美元将无法延续2018年的强势格局。 由于美国12月的零售销售数据为近十年来的最差水平,BK Asset Management、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摩根大通等多家机构对美国经济前景表示担忧。一方面这降低了机构对美联储今年的加息预期,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长相对其他地区的优势减弱。 BK Asset Management外汇策略常务董事Kathy Lien日前表示,上周美国的零售数据使不少外汇交易者担忧美国经济,对美元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美国经济走弱。 她指出,在全球紧张局势趋缓的大环境下,上周大多数主要货币相对美元都明显升值。如在新西兰联储的货币政策利好下,纽元涨幅最大。澳元涨势接近纽元。不过,日元、瑞郎和欧元的涨势相对落后。不过她认为,全球局势目前仍有许多不确定性。 另外,对美元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美国经济趋缓,如今相关证据开始逐步浮现。比如,上周的美国通胀和消费最新数据低于预期。因此,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美元不应该这么强势,尤其是自上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后,市场对美国利率的预期显著下降。 Lien认为,如果全球风险情绪改善,美元相对日元将走强。但是,澳元和纽元的上涨空间依然较大。 (美元指数近三月走势) 由于美国零售数据低于预期,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分析师Andrew Grantham和Royce Mendes也认为这将打压美元。他们表示,虽然不应该过度解读一项差劲的数据,但是由于美国零售业数据为近年来的最差水平,这不可否认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他们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将走弱,而欧元区经济增长水平趋稳。美元投资者需注意,今年美国经济数据低于预期或将越来越普遍。 此外,摩根大通经济学家Michael Feroli也不看好美国的经济。Feroli下调了美国2018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预期。基于最新的零售业销售数据,他预测美国去年四季度GDP增长年率为2.0%,此前的预期为2.6%。他对去年四季度消费者支出增长的预期从此前的3.8%下调至2.8%。 相对而言,美银美林对美元没有那么悲观。他们认为,虽然今年美国经济将走软,但是全球其他地区的经济前景也不明朗。如果全球紧张局势趋缓,他们预计美元将全线走弱。但如果全球局势持续紧张,世界其他地区经济难以改善,在此情况下,他们预计美元相对欧元及其他高beta的货币将走强,但相对日元将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FOMC将发布会议纪要,多位美联储官员将发表公开谈话。Lien预计,美联储将延续鸽派立场。麦格里银行则提醒,投资者需注意本次美联储对资产负债表政策的立场。 汇市方面,有机构预计今年加央行或将按兵不动,但也有机构认为加央行将在三季度加息。另有机构展望了本周二澳联储的政策会议纪要。还有机构预测新西兰联储将于11月降息。 加央行货币政策前瞻 瑞银经济学家Laura Desplans表示,由于加拿大通胀率跌破目标水平,而经济增长依然疲软,因此她预计今年加央行将不会加息,不过加拿大经济增长或将在今年四季度反弹,在此前提下,加央行下次加息时间或将在2020年一季度。 荷兰国际集团发达市Laura Desplans场经济学家James Smith认为,加拿大劳动力市场的基本面良好,核心通胀率维持在加央行2%的目标附近,另外制造业或将给今年加拿大的经济做出较大的贡献。因此他预计,今年加央行仍将进一步加息,下次加息时间预计将在今年三季度。 摩根大通预计,3月底前美元/加元将维持在1.33水平附近,此后汇价将涨至1.35,今年二季度及三季度将维持在该水平。今年年末汇价将下跌,2019年年底美元/加元目标价位在1.28。 (美元/加元前景预测) 澳联储会议纪要前瞻  澳新银行预测,本周二的澳联储议息会议纪要将公布一些上次会议纪要中提到的下行风险。不过由于季度货币政策声明才公布不久,此次澳联储的会议纪要对市场的影响将有限。他们对本次澳联储行长的发言更感兴趣,尤其是他对关于信贷收紧影响相关问题的回答。 新西兰联储货币政策前瞻 澳新银行表示,相对11月,上周新西兰联储对新西兰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前景都更为谨慎,新西兰联储将首次加息的预期从2020年底推迟至2021年年中。不过,可能是受到早先美联储以及澳联储鸽派立场的影响,市场预期的新西兰联储语调更为鸽派。因此,新西兰联储发布政策声明的当日纽元及新西兰债券的利率上涨。他们预计,新西兰联储或将在今年11月开始降息,前提条件是今年新西兰GDP增速无法提振,因此新西兰联储决定需要更多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不过从现在到11月仍有许多经济数据待公布,这些数据的结果将影响他们的预测。[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2月19日 07:36
央行政策利率下调空间渐大 存贷款降息概率较低
央行政策利率下调空间渐大 存贷款降息概率较低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央行政策利率下调空间渐大 短期内存贷款利率下调为主要方式的降息概率较低 伴随着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以及国内通胀压力下降,我国央行是否会降息的讨论逐渐升温。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最近表示,要更加关注实际的贷款利率的变化以及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要更多发挥央行的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和信贷利率的传导作用。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与去年相比,鉴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今年我国货币政策自主调控空间正在加大。央行将继续引导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在方式选择上,有序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搭配灵活利用TMLF进行定向降息更具可行性,也避免释放“大水漫灌”的信号,而短期内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概率较低。 货币政策自主调控空间加大 从去年底开始,全球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出现明显转向。美国方面,在2019年首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表示将视经济状况实际变化,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工具,若经济表现不佳,就可能会“暂停加息”和“放缓缩表”。欧洲方面,欧洲央行此前在议息会议后宣布,继续维持欧元区主导利率水平不变,并预期在2019年夏天前不会加息。与此同时,澳洲联储也暗示,未来降息概率在增大。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由收紧转向重新放松,给经济仍然困难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减轻了压力,增加了刺激的空间。今年2月7日,印度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降息行列。 除了外部因素,内部通胀压力的减轻也为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更大空间。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处于2018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 利率下调或体现为央行政策利率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2019年开年至今,从内部来看,由于“宽财政”的积极发力纾解了货币政策的结构性瓶颈,“宽信用”的力度和结构正在发生显著改善,对“稳增长”的支持作用增强;从外部来看,得益于发达经济体紧缩步伐放缓和全球资金转向,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长期稳态,外部风险压力持续下降。有鉴于此,2019年中国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强化“以我为主”的特征,更加灵活地维持稳健中性、边际趋松的立场。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央行已经通过多种手段来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及引导利率下行,包括全面及定向降准,有序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以及TMLF操作。未来,这类工具的使用将更具备可能性和空间。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最近在回应媒体是否会降息的问题时表示,要更加关注实际的贷款利率的变化。去年以来人民银行采取了各种货币政策的措施,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所以可以看到货币市场利率是下行的。与此同时,贷款的利率走势也是下行的,特别是在去年最后四个月,贷款利率下行态势比较明显,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今年1月数据也显示,这一趋势在延续。他还强调,利率市场化要推动存贷款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两轨合一轨,这个过程中要更多地发挥央行的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和信贷利率的传导作用。 “从央行的实际操作看,其更愿意通过注入流动性来调整市场利率,尤其是货币市场利率的方式,来达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目的。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存在,但是概率仍然较低。”赵庆明对记者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短期内存贷款利率不需要调整,首先,市场利率已经下行,调整的必要性不大;其次,该举措信号意义过于强烈,可能会给市场传递错误信号。 程实表示,从内部来看,一方面,当前“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初步得到疏通,因此降息可以优先选择在货币市场进行,然后向信贷终端传导,而非“一刀切”地直接调降终端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的“稳增长”效果已经显现,赋予了央行兼顾多重政策目标的余地,温和、精准的降息将更受青睐。相较于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序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搭配灵活利用TMLF进行定向降息,能够维护前期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因而更具可行性。有鉴于此,2019年的降息将主要依靠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以及TMLF操作加码。仅当内外部环境出现极端变化时,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才会显著上升。 引导融资成本下行 重在增加企业获得感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继续下行。2019年1月,新发放的10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16%,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 董希淼表示,比起下调利率,更重要的是增加实体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在融资利率上的获得感,即让它们真实感觉到融资利率的降低和成本的降低。“从这个角度看,除了继续引导融资利率下行之外,政策也要关注企业的综合成本,给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全面减负。”他说。 最近一段时间,多项意在给小微企业减负的政策已经出台。金融政策方面,如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切实降低小微企业和“三农”综合融资成本。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持准公共定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保持较低费率水平。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业务收费一般不高于省级担保、再担保基金(机构),引导合作机构逐步将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财税政策方面,今年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出一批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允许各省(区、市)政府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在50%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地方税种及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目前,超过20地的减税方案公布,这些地方均为50%最高幅度顶格减税降费。(记者 张莫)[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2月19日 07:27
经济前景转差 欧洲央行恐叛逃加息阵营
经济前景转差 欧洲央行恐叛逃加息阵营

  尽管欧洲央行在去年顺利退出QE购债刺激政策,但疲软的经济数据正在进一步扼杀欧洲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希望。欧元区19国的需求明显恶化,即便是经济火车头德国也陷入困境。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官员暗示将对未来数据进行进一步评估,未来可能增加银行流动性的工具,或令欧元进一步承压。  欧洲三大主要成员国均面临下行风险 目前国际贸易局势趋于缓和,但现在看起来欧洲愈发像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威胁。欧元区19国的需求明显恶化,因为受到国际和国内形势恶化的双重打压。这使得它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难维持超过1%,较之2018年大幅放缓,即便是欧洲大陆强国德国也陷入困境。 投资者正在做相应调整。欧元指数接近2017年中以来的最低点,就收益率差而言,欧洲股票相对于债券从未如此便宜。 Lombard Odier首席投资策略师Salman Ahmed称:“我现在担心的是欧洲,显而易见,其他地区经济也正在放缓,但也有大量刺激计划在酝酿中。但在欧洲,情况却截然相反。” 意外出现的疲弱势头反映出经济放缓正在冲击该地区的核心区域。虽然希腊之类的外围国家曾是欧元区低迷的根源,但这次德国前景在制造业持续下滑之后出现崩溃。在深受“黄背心”运动困扰的法国,家庭支出也陷入停滞。 而这两个国家,合计占到欧元区经济总量的一半左右。安联副首席经济学家Ludovic Subran表示,如果法国停止消费,德国停止生产,那么欧元区会出现大问题。 问题不止于此。由于外界对其财政管理存疑,意大利债券收益率开始再次走高,围绕欧元区银行的健康状况也存在疑虑,英国脱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5月的欧洲选举可能会看到反欧盟党派的崛起,这已经令一些企业感到担忧。 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David Folkerts-Landau表示:“我们对美国持乐观态度,但认为欧洲的下行风险已大幅上升。如果情况确实变得更糟,那就涉及到当局如何应对的问题,而欧洲央行的弹药并不多。 汇通网提醒本周需留意德国去年四季度GDP终值,欧元区CPI等数据,周四(2月21日)欧洲央行的会议纪要也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著名高盛已下调对欧元区的短期预期,但预计今年晚些时候会出现改善,理由是油价下跌和财政政策推动。 荷兰银行的经济学家Aline Schuiling说,德国国内经济非常有韧性,。他预测欧元区第一季度表现可能会很负面,第二季度也可能呈现弱势,但之后应该会再次回暖。预计不会出现深度或长期的衰退。” 欧洲央行官员称如果需要,可能重启极其高效的流动性工具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表示,欧洲经济放缓是“显著的”,如果可以明确这一情况不是暂时性的,欧洲央行可能会调整其利率指引。 经济在2018年底的疲软程度让决策者感到意外。意大利陷入衰退,而德国则勉强避免同样的命运。到目前为止,欧洲央行一直坚持其指引,即至少在夏季结束前将借贷成本保持在创纪录的低点,这表明此后可能会加息。 在接受西班牙报纸El Pais采访时,Villeroy被问及经济数据不佳是否降低了夏季过后加息的可能性。他回答说欧洲央行将会研究数据。 他说:“关键问题是,经济放缓是否是暂时的--今年会出现反弹,亦或是放缓将持续更久。”  上述评论是又一个鸽派信号。此前,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成员Benoit Coeure上周五表示,欧洲央行正在讨论是否向银行提供新的更长期贷款。作为对Coeure评论的回应,投资者卖出欧元并买入银行股票。 芬兰央行行长Olli Rehn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说,欧洲央行需要一个明确且令人信服的货币政策理由来部署被称为TLTRO的新长期贷款。他说顶层设计很关键,因为它决定了对经济的影响。 被认为是接替德拉吉主要人选的Rehn说,如果欧元区的增长势头进一步减弱,欧洲央行 “以利用其所有的工具。他还敦促欧元最大经济体德国向其数字和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更多投资。 Villeroy在采访中表示, 欧洲央行可以“极其高效”地使用三种工具,包括增加银行流动性的工具,以及资产购买存量和利率。他说:“我们在使用这三个工具时会很务实。”  同时担任法国央行行长的Villeroy表示,欧元区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全球政治不确定性。他说,与法国和西班牙等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这对德国的伤害更大,因为法国和西班牙的经济更多地依赖国内需求。 Villeroy认为,如果政治领导人能够在未来数月内减少这种不确定性,那将极大地改善经济状况. 汇通网分析认为,欧元与美元目前仍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尽管美联储屡次释放鸽派信号,但本身经济数据想好给美元提供支撑;而欧元区的情况则截然相反,欧洲央行行长多次表示对通胀中期内回升的信心,但迄今为止向制造业数据已经出现13连降没有任何拐点迹象,若欧元区经济难以企稳,收紧货币政策不过是一句空头支票罢了。[详情]

汇通网 | 2019年02月18日 15:49
姜超宏观:央行转鸽 宽松重来?
姜超宏观:央行转鸽 宽松重来?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央行转鸽,宽松重来? (海通宏观姜超、李金柳、宋潇) 摘 要 全球央行纷纷转鸽。去年末美联储态度由“鹰派”转“鸽派”。18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全年加息4次,但去年11月底美联储开始不断释放鸽派信号。1月议息会议美联储下调了经济预期,同时鲍威尔表示正评估结束缩表的时间。市场预期今年美联储不加息的概率已超过80%。18年欧央行和日本央行没有加息,近期也下调了经济预期。去年12月欧央行将19年的通胀率预期从1.7%下调至1.6%,将2019年的GDP增速预期从1.8%下调至1.7%。今年1月,日本央行将19财年核心通胀率预期从1.4%下调到0.9%,两大央行下调预期反映出货币政策可能更偏宽松。除了这三大央行,其他不少国家也纷纷调低了经济预期。其中菲律宾、韩国和瑞典央行在去年11月或12月有加息,但随后都分别下调了通胀预期或GDP预期,近期也没有进一步加息。2月英国央行下调经济增长预期;新西兰央行下调了通胀预期;而澳大利亚联储同时下调了GDP增速和通胀预期。2月印度央行下调回购利率25BP至6.25%,并大幅下调通胀预期,打响了19年央行降息第一枪,澳洲联储和菲律宾央行也在近期暗示今年考虑降息的可能。 货币政策缘何转向?本质上还是因为今年各国经济和通胀都有走弱的趋势。首先,美国经济有回落迹象。18年12月美国制造业PMI下降5个百分点至54.3%,尽管1月有所回升,但也低于去年平均水平。其次,其他主要经济体增速也继续放缓。欧元区制造业PMI从18年初59.6降至19年初的50.5。18年日本经济受出口下滑影响,四季度GDP增速降至0%。印度GDP同比去年三季度降至7.1%,较二季度下降0.9个百分点,而印度降息也是为了配合政府近期的刺激计划。此外,受油价拖累,各国通胀也明显回落。除了经济已经出现的疲态,各国央行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主要集中在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和全球贸易回落的风险。 新兴市场牵制减少。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主要是自身基本面驱动,而新兴市场则不少是跟随美联储政策调整。一方面美欧等发达经济的状况决定了新兴市场外需的好坏,最终影响经济和通胀,另一方面,新兴市场也不得不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的三元悖论中做出取舍。过去几轮美联储历次加息/降息周期,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大多呈现跟随的表现。本轮美国加息周期已近尾声,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制约也在减少。去年12月俄罗斯、墨西哥和泰国,都在美联储加息之际上调了政策利率。从通胀看,18年10月以来泰国和墨西哥的通胀其实稳中有降,而俄罗斯CPI同比虽然回升,但绝对水平不算高,因而这些国家当时加息也是在跟随美联储的货币政策。1月美联储放出加息暂缓的信号,2月墨西哥、泰国、俄罗斯三国央行均表示保持政策利率不变。 中国先行一步,货币维持宽松。18年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已先于美联储转向实际宽松:一是公开市场不再跟随美联储加息。中国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分别在17年2月和3月跟随美联储上调10BP,到17年12月和18年3月仅分别上调5BP,此后美国三次加息则未再跟随。二是数量和价格工具并用,维持流动性充裕。18年2季度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中国央行开启新一轮降准、多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并在今年1月进行成本更低的TMLF操作,维持流动性充裕。当前经济通胀趋于下行,同时外部紧缩的约束减弱,从央行稳定经济和通胀两大目标出发,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但我们认为未来更多还是运用降准和各种公开市场工具投放货币为主,甚至不排除在公开市场降息,以引导市场利率下降。而为了防止地产泡沫死灰复燃,央行短期内全面降息的概率不大。 1.全球央行纷纷转鸽 去年末美联储态度由“鹰派”转“鸽派”。面对强劲的经济表现和持续上涨的通胀,2018年美联储货币政策不断收紧,全年加息4次,收缩资产负债表规模3700多亿美元。但是,自去年11月底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基准利率已经接近中性利率之后,美联储开始不断释放鸽派信号。1月议息会议,美联储下调了经济预期,同时鲍威尔表示正在评估结束缩表的时间点。无论是经济预期判断变化还是缩表计划评估,均反映了美联储对于货币政策态度的转变。对此,市场普遍预期今年美联储不加息的概率已经超过80%。 18年欧央行和日本央行没有跟随美国加息。尽管美联储18年全年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是由于18年欧元区和日本经济都出现明显回落,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一直处于观望态度,并没有跟随美联储加息。其中欧元区主要再融资利率一直维持在0%,而日本政策目标利率也一直维持在-0.1%。但欧央行在18年逐步退出了购债计划。18年6月欧央行议息会议提出18年9月开始每月资产净购买规模从300亿欧元下降至150亿欧元,12月底结束净购买,此后欧央行于2019年1月按计划停止扩表。 近期欧日两大央行也同样下调经济预期。其中,去年12月,欧央行将19年的通胀率预期从1.7%下调至1.6%,将2019年的GDP增速预期从1.8%下调至1.7%。今年1月,日本央行将19财年核心通胀率预期从1.4%下调到0.9%。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是基于对经济和通胀的预期判断,两大央行下调预期反映出货币政策可能更偏宽松。 除了这三大央行外,其他不少国家也纷纷调低了经济预期。其中菲律宾、韩国和瑞典三国央行在去年11月或12月有加息,但随后都分别下调了通胀预期或者GDP增速预期,近期也没有进一步加息动作。而2月最新的议息会议中,英国央行下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新西兰央行维持了GDP增速预期,但下调了通胀预期;而澳大利亚联储则是同时下调了GDP增速和通胀预期。 此外,2月印度央行率先降息,澳大利亚联储和菲律宾央行也暗示降息可能。2月7日印度央行下调回购利率25BP至6.25%,并大幅下调了通胀预期,打响了2019年央行降息第一枪。而澳洲联储和菲律宾央行也都在近期暗示今年考虑降息的可能。 2.货币政策缘何转向? 2.1 经济通胀走弱 为什么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央行货币政策态度有所转向,本质上还是今年各国经济和通胀都存在走弱趋势。 首先,作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美国经济出现走弱迹象。18年美联储加息4次导致联邦基准利率累计上升100BP,偏紧的货币政策对经济产生下行压力,12月美国制造业PMI指数下降5个百分点至54.3%,尽管1月有所回升,但是也低于去年平均水平。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从前期的高点回落至2月的95.5,累计下降约5个百分点,而制造业新订单同比也从2018年8月的8.4%下降至11月的1.9%。 其次,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也存在进一步放缓的趋势。18年以来欧元区的复苏动能明显减弱,制造业PMI从18年初的59.6降至了19年初50.5,其中德国和意大利的制造业PMI指数更是下降至49.7和47.8,均位于荣枯线以下。18年日本经济就受到出口下滑的影响,四季度GDP增速下降至0%,今年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出口仍然难有起色,同时10月日本提高消费税率亦会冲击国内消费,1月日本制造业PMI已经下滑至50.3。 而2月降息的印度和暗示降息的澳大利亚也出现经济增速放缓迹象。去年三季度,澳大利亚GDP增速下滑至2.7%,其中消费、投资和出口相比于二季度分别下降0.3、2.3和0.7个百分点。高频数据显示,尽管澳大利亚出口增速仍处较高水平,但是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下滑。2月降息的印度GDP同比在去年三季度下降至7.1%,相比于二季度下降0.9个百分点,同时三季度私人消费分项同比回落至7%,远低于二季度的8.6%。当然,印度此时降息也是为了配合政府近期出台的130亿美元的消费者刺激计划,旨在刺激经济进一步增长,为现任政府选举造势。 除了经济存在放缓迹象以外,受油价拖累,各国通胀也有明显回落。去年10月以来,受到全球经济走弱的影响,原油价格出现明显回落,1月份油价同比增速仍然处于-13%,而CRB综合指数同比也下降至-6%。受此影响,去年末各国通胀率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1月美国、欧元区、日本和英国通胀率相比于去年10月分别下降0.9、0.8、1.1和0.6个百分点。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CPI同比相比于去年10月也有超过1个百分点的降幅,其中菲律宾和印度分别下降2.3和1.3个百分点。 核心通胀率剔除了食品和油价两个波动较大的分项,是央行更为关心的通胀指标,但是油价下跌也会通过工业品成本传导到其他商品领域,因此各国核心通胀率近期也有回落。其中美国核心PCE同比已经下降至1.9%,低于2%的政策目标;欧元区核心HICP同比一直稳定在1.0%左右,并未接近通胀目标,而18年12月日本核心CPI同比相比10月也下降了0.3个百分点。 2.2 潜在下行风险 除了经济已经出现的疲软态势,各国央行在展望前景时,也表达了对未来潜在风险的担忧。其中1月议息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海外经济体增长放缓和英国硬脱欧可能导致的金融动荡,是未来美联储需要关注的风险点。而欧央行行长德拉吉认为主要国家贸易摩擦和英国无协议脱欧的风险是未来欧元区经济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英国央行表达了对本国脱欧不确定性增加的担忧,而出口依赖较高的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央行则提到全球紧张的贸易情况和疲软的经济增长可能带来负面冲击。总体来说,各国央行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和全球贸易回落的风险。 英国脱欧变数仍大。继19年1月原脱欧协议被以高票否决之后,2月14日首相May的脱欧新议案投票在议会再度失利,反映目前英国国内关于如何脱欧分歧仍较大,而脱欧计划直接影响英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对经济冲击很大。 全球贸易回落趋势明显。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制造业PMI去年底均明显下行,反映两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对全球需求或形成拖累,且两国贸易摩擦持续升温的负面冲击也逐渐体现。18年9月全球出口总规模同比增速下降至4.9%,远低于上半年14%左右的平均增速,19年1月对全球贸易有着较高相关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同比降至-14%,意味着全球需求和贸易增速存在继续放缓的风险。 3.新兴市场牵制减少 本轮货币政策的变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主要是自身基本面驱动,而新兴市场其实不少是跟随美联储的政策调整。对于新兴市场,一方面美欧等发达经济的状况决定了它们外需的好坏,最终会影响其经济和通胀,另一方面从货币角度看,新兴市场也不得不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的三元悖论中做出取舍。如今很少国家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因而通常美国加息时,美元走强,新兴经济体货币面临贬值压力,被迫跟随紧缩;而美国降息时,美元走弱,为避免过多热钱涌入和汇率大幅升值伤害出口,新兴经济体也会保持货币宽松。 过去几轮美联储历次加息/降息周期,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大多呈现跟随的表现。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叠加01年“9·11”冲击,美联储降息刺激经济。00至03年间,美联储将目标利率由6.5%下调至1%,同一时期,韩国的基准利率也下调了125bp。到04年,为应对不断走高的通胀和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美联储两年间连续17次加息,将基准利率提高到5.25%,同期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多国央行也跟随上调基准利率。而08年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遭遇冲击,各新兴经济体也都跟随美联储大幅降息。 本轮美国加息周期已近尾声,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制约也在降低。去年12月,新兴经济体的不少国家,例如俄罗斯、墨西哥和泰国,都在美联储加息之际上调了政策利率。从通胀情况来看,18年10月以来泰国和墨西哥的通胀其实稳中有降,而俄罗斯的CPI同比虽然在回升,但绝对水平也仍低于17年之前,因而这些国家基本面驱动加息的必要性有限,有很大程度上或许是跟随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考虑。但随着今年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放出加息暂缓的信号,2月初墨西哥、泰国、俄罗斯三国的央行均表示保持政策利率不变。 4.中国先行一步,货币维持宽松 中国货币政策同样需要考虑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18年央行态度十分明确,货币政策以内部均衡为主,兼顾外部均衡,因而中国货币政策已经转向实际宽松,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公开市场不再跟随美联储加息。本轮加息周期,美联储分别在15和16年各加息1次,而在17和18年分别加息3次和4次,随着加息频率提高,中国央行分别在17年2月和3月跟随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10BP,但到17年12月和18年3月,仅分别加息5BP,而此后美国三次加息,公开市场利率未再跟随上调。 二是数量和价格工具并用,维持流动性充裕。随着18年2季度,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中国央行在18年4月开启了新一轮的降准、多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并在今年1月进行成本更低的TMLF操作,维持流动性的充裕,货币政策实际上已经早于美联储转向了边际宽松。 当前经济通胀趋于下行,同时外部紧缩的约束减弱,从央行稳定经济和通胀两大目标出发,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但我们认为未来更多还是运用降准和各种公开市场工具投放货币为主,甚至不排除在公开市场降息,以引导市场利率下降。而为了防止地产泡沫死灰复燃,央行短期内全面降息的概率不大。 法律声明 [详情]

瘦死骆驼比马大 美元当前仍王冠稳戴魅力依旧
瘦死骆驼比马大 美元当前仍王冠稳戴魅力依旧

  美元本该开始跌了。但相反,投资者在缩减这种押注,因为全球其他央行纷纷效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向鸽派立场的转变,令美元较其他货币的利率优势保持完好。 美元指数在2018年上涨4.4%,创2015年以来最佳年份,因美国经济增长强劲让美联储可以多次升息,即便其他多数发达经济体因动能下滑而步履维艰。 2018年底,交易商开始押注美元将从18个月高位下跌,因迹象显示美联储正在接近政策紧缩三年周期的尾声。很多人认为联储还将停止缩减资产负债表。而像欧洲央行和澳洲联储等其他央行,则在准备开始加息。 但是,美元在经历12月和1月的下跌之后已经回升,2月迄今涨幅达到1%。美元兑澳元等一些货币更是跳涨超过2%。 原因是什么?其他地区经济势头看起来更糟,迫使决策者取消、推迟或软化收紧政策的计划。因此,即便美联储上次会议的会议记录证实了其鸽派转变,但与其他货币相比,美元看起来仍将继续享有收益率优势。 “今年美元的韧性让一些人感到意外,”贝莱德(Blackrock)投资策略师Richard Turnill表示。“导致美联储按兵不动的相同因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金融状况收紧,也在促使其他央行走向更加温和的立场。” 美元“瘦死骆驼比马大” 以欧洲央行为例。对欧洲央行2019年升息的押注已经下降,而且很多人认为欧洲央行料通过廉价银行贷款来祭出新的刺激举措。日本央行表示,如有必要将推出更多刺激措施。澳洲和瑞典则暗示,可能重新考虑计划的升息行动。 摩根资产管理外汇部门首席投资官Roger Hallam称,外界普遍预计欧元2019年将从目前的1.13美元升值向1.20美元。但他说,贸易放缓和高于趋势水平的美国经济增长可能抑制欧元涨势。Hallam说,重要的是,市场可能需要进一步适应更偏鸽派的欧洲央行。他并称,“未来几个月相对利差目前更倾向于朝对美元有利的方向移动”。 即使美国利率不再进一步上升,也仍然高于欧元区、日本、北欧和瑞士的负利率。澳洲利率为1.5%。 今年美元兑新兴市场货币下跌,新兴市场收益率上升吸引投资者。但有迹象显示,发展中国家的升息周期也已来到暂停。印度本月降息,预计4月将再度降息。 全球流动性方面,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资产总规模2018年末收缩,为2015年以来首见。这个缩减幅度主要来自美联储,而接下来的缩减速度料将变慢——美联储证实,很快将宣布停止缩表的计划。百达资产管理资深宏观策略分析师Steve Donze预测,美联储缩表将在2019年底告一段落,资产负债表规模届时在3.75万亿美元,之后将随GDP扩张。 但美联储最近一次会议的纪录显示,美联储或许不像市场所想的那么鸽派。美联储决策官员之间的分歧看法,暗示美联储持续三年的升息周期或许尚未结束,只是处于一次较长的暂停。 “对于美联储可能的鸽派程度,市场反应过度了。市场将不得不自我修正,这应该会为美元提供一些支持,”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全球外汇部门主管Andreas Koenig指出。 但投资人目前并不预期接下来美元会大涨——美元的贸易加权实质有效汇率目前已经高于20年均值,可能使进一步上档受限。在此同时,投机客已缩减美元仓位,但仍然呈大幅净多仓。 [详情]

波兰印尼澳大利亚菲律宾或降息 全球货币宽松有多远
波兰印尼澳大利亚菲律宾或降息 全球货币宽松有多远

  印度埃及等国调低利率,市场预期波兰印尼澳大利亚菲律宾也会降 加息未熄降息再起 全球货币宽松还有多远 本报记者 周智宇 深圳报道 世界上一些经济体才刚准备跨过加息那临门一脚,却被走弱的经济拉着,将脚缩回。 当地时间2月19日晚间,欧洲央行副行长金多斯称,在较长时间内,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在作出全面分析前,欧洲央行不会做出决定。 这强化了市场对欧盟货币政策走向宽松的预期。近日欧洲央行官员频频吹风,称将采用包括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在内的“货币政策过渡期工具”,在经济数据持续不佳的情况下,甚至可能改变利率指引等。欧洲央行执委普雷特(Peter Praet)2月18日就曾表示,若欧元区经济进一步放缓,央行或调整利率指引,并辅以其他措施。 同样是在2月19日,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BA)公布2月份会议纪要。纪要显示该国经济前景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而澳大利亚一度高歌猛进的房地产市场亦急转直下,若价格进一步下跌,消费弱于预期,经济数据也将低于预期。这让市场对澳大利亚央行在2019年底的降息预期上升至50%以上。 以上种种,加上此前美联储在鸽派讲话后又放风降息可能,市场对全球主要央行降息预期越发强烈,并期待更多经济体的央行加入其中。但在分析者看来,在全球经济走弱的情况下,部分央行降息以对抗通胀下降,但欧洲、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央行尚未作出降息决定,而只是使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阻碍来自美联储2019年仍将加息的预期。 新年后多国下调利率 经济的走弱使得多个国家在新年后采取了降息政策。 2月7日,印度央行“出人意料地”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25%,打响新年后央行降息第一枪。 同样令人意外的是,埃及央行2月15日也将基准利率下调100个基点,隔夜存款利率下调至15.75%,隔夜贷款利率则下调至16.75%。 为何加息还没实现,降息便已到来?FXTM富拓中国分析师刘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是导致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出现逆转的主要原因,而由美国挑起的全球范围内贸易争端以及部分区域地缘政治冲突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同经济体降息理由不一样。印度央行和埃及央行宣布降息时都提到了通胀下降,主要是国际原油价格2018年的暴涨曾让这些国家面临较高通胀压力。印度央行强调,通胀下降是其政策立场更加温和的主要原因之一;埃及央行则表示,通胀压力缓解促使央行做出这一决定。 投资银行CI Capital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埃及央行的降息决策表现出其对本国经济前景的信心,预计2019年第一季度和最后一个季度,埃及央行还会下调基准利率2个百分点,以缓解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 对其他经济体而言,影响通胀的因素略有不同。就澳大利亚来说,房价的下滑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澳大利亚公布的会议纪要中,澳联储官员表示,若房价进一步下跌,消费可能弱于预期,将导致低(经济)增长、失业率上升和低于预期的通胀。 “如果失业率飙升,澳大利亚央行将会降息,”瑞银驻悉尼分析师George Tharenou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澳大利亚1月份唯一的“正面”数据是失业率(当前为5%),同比增长2.2%,但由于消费疲软和住宅建筑价格下滑等因素拖累,失业率2019年底或飙升至5.2%,并在2020年底上升至5.4%。 澳大利亚央行行长菲利普·洛维(Philip Lowe)在2月初的演讲中便表示,若失业率持续上升,且在实现通胀目标方面不能取得进展,那么在某些时候降低利率可能是“适当”的。 此外,市场对波兰央行、菲律宾央行等多个经济体的降息预期也日益强烈。花旗银行驻华沙高级经济学家Piotr Kalisz在一份报告中称,在德国经济数据弱于预期、通胀持续处于低位的背景下,波兰可能从目前紧缩的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标普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则认为,在亚洲国家中,菲律宾或跟进降息,预计2019年将有2次降息。 降息不是唯一选项 不断增长的经济风险让多国央行打开降息大门,但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则希望采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宽松,而不只是降息。 日前公布的欧元区第四季度GDP环比修正值增速为0.2%,创近四年来新低,对于欧洲经济下行的担忧在市场弥漫,包括世界银行、欧盟委员会在内的机构都大幅调低了对2019年欧元区经济增速的预期。 这让欧洲央行不得不采取相关措施应对。近期欧洲央行官员频频吹风,被提及最多的是TLTRO工具。在1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承认,已有委员会成员在考虑长期再融资(LTRO)和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TLTRO曾于2014年至2017年间发放,旨在推动欧洲银行向公司和家庭提供更多贷款。 欧洲央行执委Benoit Coeure近日则再次强调,新一轮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是可能的。此外,欧洲央行执委、法国央行总裁维勒鲁瓦德加洛(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近日表示,具体的经济数据将影响欧洲的利率指引,若欧洲经济放缓不是暂时性的,而是更加持久,那么欧洲央行有可能改变利率指引。 美联储多名官员则不断表态,称正在讨论是否要比预期时间更早结束缩表。连美联储前主席耶伦接受CNBC采访时也表示,若美国经济进一步走弱,美联储也可能选择降息。 但机构方面认为,美联储突然转向加息的可能性很低。高盛在研报中指出,对美联储缩表的担忧已严重干扰市场,有些夸大其词。瑞士信贷投资策略分析师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美国强劲的劳动力需求和工资增长仍会让美联储在2019年下半年加息两次。 上述分析师表示对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时间持中性看法,在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周期中,央行的审慎原则使其有理由等待市场局势变得更加明朗之后,再选择方向。 投资机会在新兴市场 “由于各国相对经济和通胀前景不同,全球货币政策将继续存在巨大差异。”前述瑞信投资策略分析师认为,在货币政策继续分化的背景下,投资者应该寻找差异导致价格偏离基本面的投资机会洼地。 该分析师认为,目前新兴市场货币被低估,随着新兴市场货币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加上有吸引力的利差,市场复苏将会进一步得到支撑。他指出,温和的美联储和新兴市场增长预期最终将趋于稳定,新兴市场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出现反弹。 摩根大通资管新兴市场及亚太区首席投资官Richard Titherington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8年强劲的美元对新兴市场的收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美元下跌的预期下,只要不陷入衰退,新兴市场的收益应该是乐观的。 Titherington援引研究数据称,目前新兴市场的股票估值颇具吸引力,在截至2018年12月底的股市数据基础上,预计新兴市场自2019年起5年间年化回报率将达17%。 “我认为美联储进入稳定的政策停顿状态(指暂缓加息)是正确的”, Titherington说,从历史看,新兴市场另一关键驱动力一直是“新兴市场增长阿尔法”,“未来我们需要中国经济保持稳定,促使这一‘增长阿尔法’持续。” 刘敏则表示,目前美联储在表达鸽派立场的同时保持了灵活性,而降息的可能性尚未坐实,虽然其立场1月出现转变,但目前仍有美联储今年可能加息1次的预期。美联储更多意向需要等到3月议息会议才能揭晓。 就中国而言,刘敏表示,若贸然减息必将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无形中也增加了中国经济中的变量,年初的降准效应至少要等到3月份之后才能得到检验,届时中国央行才会决定是否降息。 此外,在美国仍然领先全球其他经济体的情况下,美元强势劲头也尚未反转。刘敏认为,只有美国真正开启降息通道,这一趋势才可能出现质的转变。而在降息预期下,黄金的保值作用将会突显。此外,在资金面宽松的情况下,作为价值洼地,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会增加。 [详情]

美/日跳升 黑田东彦称如有必要将考虑更多宽松措施
美/日跳升 黑田东彦称如有必要将考虑更多宽松措施

  周二(2月19日)亚市盘中,美元兑日元短线跳升20余点,最新交投于110.65附近。时段内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发表讲话称,如有需要将考虑更多宽松措施以达到物价目标;或会降低收益率,购入更多资产。 黑田东彦表示,将会密切关注政策对市场带来的影响;美联储的言论开始更加谨慎;这样的表现反应出了美国物价方面出现的情况。 黑田东彦称,日本央行的政策没有将汇率操纵当作目标;但如果日元的走势影响了经济与物价,将考虑进一步放宽政策。 黑田东彦还指出:目前并没有想要停止购买ETF的意图。日本央行依旧拥有许多其他的政策选项;但日本央行将谨慎考虑各种政策的好处与副作用。在购买ETF时,将会考虑到此操作对于经济、物价、市场及金融机构的影响。 黑田东彦称,如果日本央行要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就必须考虑到这一举措对市场功能及金融中介带来的影响;关注经济及包括外汇在内的市场走势对于指导货币政策而言至关重要。[详情]

潘功胜:央行票据互换并非中国版QE
潘功胜:央行票据互换并非中国版QE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2月19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支持商业银行通过永续债补充资本金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潘功胜表示,央行票据互换并非量化宽松(QE)。央行票据互换是央行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之间开展的一种债券互换交易,是“以券换券”,不涉及基础货币吞吐,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中性,并非中国版QE。央行票据互换主要是提升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 以下为现场实录: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期,国务院召开第39次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商业银行通过永续债补充资本金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先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先生,以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法规部主任丛林女士。现在请潘功胜先生作简要介绍。 潘功胜 :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定向调控、精准滴灌力度,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各项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回升,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货币政策传导已出现边际改善。 增强银行资本实力是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和基本条件。银行做生意也要“本钱”,资本金是银行经营的基础。银行资本补充可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渠道。内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的超额拨备;外源性渠道主要有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 当前,永续债是银行补充资本的一个较好渠道。永续债没有固定期限,或是到期日为机构存续期,具有一定损失吸收能力,可计入银行其他一级资本。永续债是国际上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比较常用的一种工具,有比较成熟的模式。 我国的银行资本补充中优先股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已经常态化,但此前没有使用永续债。这次由人民银行牵头,在我国引入银行永续债这种产品,既可以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又可以深化和丰富债券市场的产品序列。 首单永续债顺利发行,市场反响良好。今年1月25日,中国银行成功发行首单银行永续债。一次性完成400亿元上限发行,实现2倍以上认购,发行利率处于预测发行区间的下限,获得市场的充分认可。 通过永续债的形式补充银行资本在我国刚开始进入实践阶段,为了引导和培育市场,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银保监会扩大了保险机构投资范围,允许其投资永续债等资本工具。财税部门已经明确了永续债的会计处理,很快还将明确永续债的税收处理。人民银行创设了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并将合格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央行担保品范围,以促进提升永续债的流动性和市场接受度。 需要指出的是,央行票据互换并非量化宽松(QE)。央行票据互换是央行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之间开展的一种债券互换交易,是“以券换券”,不涉及基础货币吞吐,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中性,并非中国版QE。央行票据互换主要是提升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 中国银行永续债发行受到了市场投资者的普遍欢迎,其他一些银行也在积极准备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永续债的政策框架,继续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提升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非常乐意回答记者的问题,希望大家的问题聚焦在今天的主题上,因为在两会期间,人民银行还有一个非常综合性的新闻发布会,我也会去,到时候非常乐意回答大家更加宽泛一些的问题。 袭艳春:感谢潘功胜先生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发布主题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们知道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对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做了一些部署,刚才您也提到中国银行在会议之前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推动下已经顺利发行首支永续债,而且效果挺好,我想知道人民银行在推进永续债发行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工作考虑和部署? 潘功胜 :我想先谈谈永续债的背景,因为毕竟还是比较专业的一个概念,然后再介绍一下在这个时候为什么人民银行牵头来推动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可以有多种维度,比如按照它吸收损失的顺序和能力,可以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等等。按照它的资本来源渠道,可以有外源性的资本补充和内源性的资本补充两种。内源性的资本补充,主要是留存收益和满足一定条件下的超额拨备。外源性的资本补充包括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增资扩股,以及发行优先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等方式。 永续债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资本补充工具,在巴塞尔委员会的资本监管规则中,把它列在第二类-其他一级资本的类别之中,这个工具已经被国际上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2016年到2018年,全球市场发行永续债的规模大概在1000亿美元左右。在优先股和永续债这两种主要的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中,国际商业银行主要选择的是永续债,这是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先介绍一下有关背景。 目前推动银行以永续债方式补充资本时,我们主要有以下一些考虑。首先,我国银行业资本目前还是比较充裕的,而且结构上主要是核心一级资本为主体。截止去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是13.8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是10.8%。刚才丛主任告诉我,2018年年底,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比9月底的水平又稍微提高了一些。但是我国银行其他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是要低于国际上一些大型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的,目前我国银行业其他一级资本充足率只有0.6%。银行资本构成主要由核心一级资本构成,这种资本结构好处是资本质量很高,但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同时,大家也知道,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刚才讲的是中国整体银行业的状况,但是部分银行面临着资本约束,加上监管标准的趋严和提高,以及一些影子银行业务回表仍需要补充资本,原来影子银行业务在表外,并不占用资本金,这些因素对商业银行动态补充资本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这样的角度考虑,推出永续债有利于拓宽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补充渠道,同时,中国银行业的资本结构中接近80%都是核心一级资本,推出永续债也有利于优化银行资本结构,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和信贷投放能力。这是一个方面的考虑。 第二方面的考虑主要是从债券市场出发的。关于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我在很多场合和媒体朋友以及投资者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目前债券市场余额是86万亿人民币,排在全球第三位。中国债券市场的产品序列也是比较丰富的。推出商业银行永续债有利于丰富我国债券市场品种结构,满足长期投资人资产配置需求,也有利于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完善。 综合回答你的问题,永续债在国际上是一个成熟产品,它的推出有利于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改善我国银行业资本结构,也有助于丰富我国金融市场产品序列,深化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针对央行提出的支持工具想提问一下,关于CBS,央行现在有怎样的考虑,是否以后会把所有符合条件的永续债都换成央票,央票置换最后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谢谢。 潘功胜:我先回答,一会儿让孙司长补充。我刚才在开场白当中所讲的,通过永续债的形式补充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在我国刚刚开始进入实践阶段,所以它有一个市场接受和市场培育的一个过程,需要政策支持。这里面包括监管方面的政策,刚才已介绍,包括财税方面的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也包括货币政策。所以央行的票据互换是支持性政策之一。 央行的票据互换是人民银行和公开市场的一级交易商之间开展的一种债券的互换交易,债券的持有人可以将换入的央票在市场上进行抵押融资,也可以参与央行的一些货币政策操作,将其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担保品。这件事情的目的在于提高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主体认购银行永续债的意愿,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来补充资本。怎么和央行之间进行互换,这种互换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段主要向大家介绍这方面的背景。 前一段时间,刚刚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市场有一些声音,说你们是不是搞放水,是不是中国的QE,我觉得这一次的票据互换不是中国版的QE,它和QE有本质的区别。第一它是“以券换券”,不涉及流动性的投放,不涉及基础货币的吞吐。一级交易商参与互换,用持有的永续债换成了央行的央票,但不能说我拿了这个央票,就可以自动获得央行的基础货币,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不是换成央行票据就可以从央行自动获得基础货币,这对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的影响是中性的。大家回忆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其他一些国家所采取的QE,一般在购入资产的同时会投放基础货币,我们在进行互换的时候,它不自动的投放,跟投放基础货币这两者没有关系。第二是央行票据的互换没有导致永续债所有权和信用风险的转移,永续债的所有权仍然在商业银行的表内,它的利息的所得者也是债券的持有人,只是通过这样一个操作,央行按照市场化的标准收取费用,提升了永续债的流动性。永续债的所有权和相应的风险没有转移。所以和QE是有本质的区别。至于你刚才提到是不是以后有规模的想法,首先,人民银行对这件事本身没有一个数量的目标。这件事情是作为一个新型的金融市场产品出现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引导市场,要培育市场,没有一个数量的目标。另外,因为永续债也是比较好的投资产品,永续债的持有人也未必都拿着这个东西找人民银行换央票,换了央票与投放基础货币之间也有差别。 孙国峰 :我补充一下。潘行长说到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主要是在永续债发行初期起到引导和培育市场的作用,更多的还是希望市场自身的力量发挥作用。从央行央票互换工具操作本身来看,第一是进行CBS操作,央行要按照市场化的标准收取费用的,并不是说免费提供这个服务。市场化费用的具体标准,也是参考了银行间市场无担保融资和有担保融资之间的利差确定的,所以最终会实现市场的均衡,需求不会无限的扩大。第二是人民银行宣布创设CBS的同时,也宣布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的银行永续债纳入人民银行的中期借贷便利、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和再贷款的合格担保品范围,这本身就提高了永续债的流动性。我们银行拿了永续债可以通过参与央行的这些操作,就可以得到流动性的支持,不一定需要把永续债换成央票之后再去获得流动性的支持。第三是银行间市场成员之间可能也会更多的使用永续债作为合格的抵押品进行相互之间的融资,也不一定需要将永续债都换成央票。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结合市场的需求,央行操作也有一定的市场化的费用的设定,央行进行票据互换工具的操作数量也不可能是想象的那么大。很快我们将进行首次的CBS操作,大家也可以看一下操作的情况,到时候会更清楚。谢谢。 新华社记者:请问目前人民银行资本补充情况如何,下一步除了永续债之外,我们监管部门关于银行的资本补充还有哪些考虑?谢谢。 潘功胜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其个体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的指标。中国监管部门一直强调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我刚才所讲的我国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去年9月份的水平是13.81%,到年底的时候回升到14%以上。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质量比较高,资本结构中以核心资本充足率为主。 我们金融管理部门一直也在为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创造一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在平衡好股东利益和商业银行发展需要的前提下,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内源性的方式来补充资本。二是发挥好股票市场融资功能,支持商业银行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发行优先股等来补充资本。三是通过债券市场产品和工具创新,来补充商业银行资本,包括我们今天重点讲的永续债,前期我们在中国已经发了1.86万亿二级资本债,补充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四是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应该与它的资本充足性和资本补充能力相适应,这也是我们监管部门一直强调的。同时我们也支持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来降低它的分母,也就是风险加权资产,这在国际上也是比较普遍的方式,这几年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发展速度也比较快。此外,我们也在不断扩大投资者范围,引入基金、年金等长期专业投资者参与银行的增资扩股,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境内市场交易。这是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作为金融管理部门,在引导和支持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以及市场环境创造和政策环境创造方面,努力的几个方向。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业务发展和资本结构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资本补充策略、资本补充工具和资本补充的节奏。谢谢。 袭艳春:这个问题银保监会的丛林主任还有补充吗? 丛林 :潘行长已经作了权威的发布,我再补充提供一些数据和从银保监会的角度对下一步的考虑。 关于资本充足率的情况,整体上来讲,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处于较高水平,风险抵补的能力比较充足。刚才潘行长提供了截止到2018年9月末的数据,我提供一个2018年末的资本充足率水平。2018年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是11.03%,比上年末上升了0.28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是11.58%,比上年末上升了0.24个百分点;整体资本充足率是14.20%,较上年末上升0.55个百分点。从资本结构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占比达到77%-78%的水平,总体的资本质量是比较高的,而且各项指标也符合资本监管的要求。 为了确保满足实体经济持续增长的信贷需求,同时也考虑到表内信贷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接表外资产回表、留存利润增速放缓等原因,商业银行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不断地补充资本。 总结一下,整体上目前商业银行实际资本的充足水平是高于国际监管标准最低资本要求的,但相对于国际水平和未来信贷增长的要求,仍然需要多渠道、及时的补充资本。 刚才潘行长也说到,主要是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渠道来补充资本,这方面就不再重复。从银保监会监管的角度,今年的1月17号,银保监会批准了中国银行发行不超过400亿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这是我国商业银行首单获批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1月24号银保监会发布公告,允许保险机构来投资符合条件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1月25号中国银行发行了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市场认购比较踊跃,成功发行。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综合考虑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经营稳健的程度等因素,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审核商业银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发行申请,同时银保监会将在符合巴塞尔协议III的国际标准的前提下,来借鉴国际监管的经验和境外市场的实践,结合我国市场发展阶段,我们银保监会将继续优化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发行以及审批的流程,指导商业银行做好整体的资本补充规划,来增强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资本实力。谢谢。 纪志宏 :资本补充工具比较新,中国投资者市场发育程度确实需要进一步培育,特别是高风险的投资人和长期投资人相对比较缺乏,这次银保监会允许保险公司投资永续债极大拓宽了投资者范围,将来我们在金融市场建设方面,包括引入更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进一步丰富机构投资者群体,强化信息披露、通过条款设计加强投资人保护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永续债的复杂性,对于金融市场的合理定价等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当然,这个产品的推出本身也是我们金融市场深化的体现。我们债券市场产品丰富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监管部门需要创造一些政策环境和条件,下一步我们和有关部门继续努力。 潘功胜 :刚才回答你问题的时候,是从一个比较大的和全貌的角度来阐述的。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通过债券市场来补充银行资本下一步还会有一些工作需要做。比如刚才纪司长讲的扩宽资本补充债券投资者范围,我们在想是不是可以推动商业银行资本债券在商业银行柜台发行,允许合格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投资者投资资本补充债券。再比如扩大境外机构对中国资本补充债券的投资,也可以允许有条件的中国商业银行到境外债券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还有可以推动一些长期投资者,比如像基金、年金等参与投资资本补充债券,这是在投资者范围扩充方面未来需要做的一些工作。 在政策措施的完善方面,我们要继续优化资本补充债券的政策框架,比如要简化发行审核程序、尽快明确永续债税收政策。再比如,要提升永续债流动性,刚才孙司长也讲到,做CBS这一类操作主要是为了提高永续债流动性。 此外,通过债券市场补充资本,在不同资本工具条款设计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我们这次推出的主要是减记型永续债,国际上很多发行的永续债是在当中加入转股条款,叫转股型的永续债。当某一个事件触发的时候,投资者的债券可以转为对发行人的股权。而减记型永续债,当某一条款触发的时候,债券持有人的债权减记到0。如果是转股型的永续债,一旦条款触发的时候可能会自动的转为股权,这就是为什么永续债在巴塞尔监管委员会的规则中,可以算作监管资本。商业银行会计意义上的资本和监管意义上的资本是有一定差异的,从监管的意义上说,如果在一定条件下有损失吸收能力,是可以算为监管资本的。这一次首先推出的是减记型永续债,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优化条款设计,完善资本补充债券触发条件和损失吸收机制,探索发行转股条款的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谢谢。 中新社记者:我们看到央行在推动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下一步在帮助银行通过债券市场补充资本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举措?谢谢。 潘功胜 :刚才这位女记者问的问题,我开始是从比较宏观的层面来回答的。我补充回答的这几点实际上就是我们下一步怎么通过债券市场补充银行资本。目前,债券市场二级资本债已发了1.8万亿元,这一次又发行了永续债。刚才讲在扩展投资者范围、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同时在产品创新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您这个问题我刚才在补充回答里基本上也都介绍了。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记者 :除了中国银行的首单永续债落地以外,其他的几大银行目前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哪些银行已经提出了申请?谢谢。 潘功胜 :中国银行这一单发行得比较成功,按照发行计划的最高限,400亿全都发出去了,而且认购倍数比较高,超过2倍,发行利率是4.5%,基本上是最初设定发行利率区间的低限。国内外投资者有将近150家参与永续债的认购,包括各种类型的投资者,有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等等,也有境外的央行、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这样境外的机构投资者来参与认购。 中国银行发行完成以后,据我们了解,其他商业银行发行兴趣是很大的,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在走内部的公司治理程序。在投资人这一端,投资需求也是比较好的,对这个产品也是非常有兴趣的。当然,正如我刚才介绍的,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方式是是多种多样的,商业银行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本结构,自主决定资本补充方式、资本补充时间和节奏。谢谢。 袭艳春:大家还有问题的话,欢迎和央行的新闻处保持联系。再次感谢四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今天的吹风会到此结束。 潘功胜:谢谢大家,我们两会再见。[详情]

澳洲房价爆雷!经济前景面临重大不确定 添降息隐患
澳洲房价爆雷!经济前景面临重大不确定 添降息隐患

  周二(2月19日),澳洲联储2月会议记录显示,委员们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来讨论房市下滑对于该国经济的潜在影响。该联储认为,因房价下跌,经济前景面临“重大不确定性”,降息的一大理由可能又回来了。 澳洲联储自2016年8月来维持利率在1.50%不变,多数分析师预期该联储料维持利率稳定至少直到2021年。不过市场认为澳洲联储年底前将采取行动并且降息的机率高于50%。 委员们评估近期物价下跌对整体经济活动的影响,预计影响“相对较小”。但会议记录指出,如果物价进一步下跌,消费可能弱于预期,进而导致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失业率高于预期、通胀低于预期。 对澳洲经济的一个警示是,近几个月零售销售令人失望,最新数据显示圣诞节期间消费者待在家中,而反映消费者信心的汽车销售也有所放缓。 澳洲房地产价格自2017年末以来持续下行,受信贷条件收紧影响。此前几年的繁荣推动悉尼和墨尔本等主要市场的房价大约翻了一番。 全国房价如今较2016年中期的水准下跌约8%。由于难以预料消费者将如何应对房价可能进一步下跌,导致澳洲联储下调至2021年的经济增长预估,同时预期通胀升温速度将更慢。 委员们指称,预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在某个时候调升利率将是适切的假设情况,其他假设情景则是调降利率将是适切的。再者,这些假设情景的可能性如今比先前一年更加势均力敌,当时情况是利率似乎较有可能调升。 澳洲联储对强劲的基础建设公共投资以及企业投资复苏感到鼓舞,且就业市场坚挺也可能提振家庭支出。比较令人担心的是,该联储注意到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下行风险升高,国际贸易局势的不安定对全球增长构成“实质”威胁。[详情]

最近涨过头了?央行纪要纷纷出炉 美元迎来关键一周
最近涨过头了?央行纪要纷纷出炉 美元迎来关键一周

  来源:WEEX 近期美国经济走弱的迹象逐渐浮现。市场中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2019年美国经济将走弱,美元将无法延续2018年的强势格局。 由于美国12月的零售销售数据为近十年来的最差水平,BK Asset Management、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摩根大通等多家机构对美国经济前景表示担忧。一方面这降低了机构对美联储今年的加息预期,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长相对其他地区的优势减弱。 BK Asset Management外汇策略常务董事Kathy Lien日前表示,上周美国的零售数据使不少外汇交易者担忧美国经济,对美元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美国经济走弱。 她指出,在全球紧张局势趋缓的大环境下,上周大多数主要货币相对美元都明显升值。如在新西兰联储的货币政策利好下,纽元涨幅最大。澳元涨势接近纽元。不过,日元、瑞郎和欧元的涨势相对落后。不过她认为,全球局势目前仍有许多不确定性。 另外,对美元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美国经济趋缓,如今相关证据开始逐步浮现。比如,上周的美国通胀和消费最新数据低于预期。因此,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美元不应该这么强势,尤其是自上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后,市场对美国利率的预期显著下降。 Lien认为,如果全球风险情绪改善,美元相对日元将走强。但是,澳元和纽元的上涨空间依然较大。 (美元指数近三月走势) 由于美国零售数据低于预期,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分析师Andrew Grantham和Royce Mendes也认为这将打压美元。他们表示,虽然不应该过度解读一项差劲的数据,但是由于美国零售业数据为近年来的最差水平,这不可否认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他们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将走弱,而欧元区经济增长水平趋稳。美元投资者需注意,今年美国经济数据低于预期或将越来越普遍。 此外,摩根大通经济学家Michael Feroli也不看好美国的经济。Feroli下调了美国2018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预期。基于最新的零售业销售数据,他预测美国去年四季度GDP增长年率为2.0%,此前的预期为2.6%。他对去年四季度消费者支出增长的预期从此前的3.8%下调至2.8%。 相对而言,美银美林对美元没有那么悲观。他们认为,虽然今年美国经济将走软,但是全球其他地区的经济前景也不明朗。如果全球紧张局势趋缓,他们预计美元将全线走弱。但如果全球局势持续紧张,世界其他地区经济难以改善,在此情况下,他们预计美元相对欧元及其他高beta的货币将走强,但相对日元将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FOMC将发布会议纪要,多位美联储官员将发表公开谈话。Lien预计,美联储将延续鸽派立场。麦格里银行则提醒,投资者需注意本次美联储对资产负债表政策的立场。 汇市方面,有机构预计今年加央行或将按兵不动,但也有机构认为加央行将在三季度加息。另有机构展望了本周二澳联储的政策会议纪要。还有机构预测新西兰联储将于11月降息。 加央行货币政策前瞻 瑞银经济学家Laura Desplans表示,由于加拿大通胀率跌破目标水平,而经济增长依然疲软,因此她预计今年加央行将不会加息,不过加拿大经济增长或将在今年四季度反弹,在此前提下,加央行下次加息时间或将在2020年一季度。 荷兰国际集团发达市Laura Desplans场经济学家James Smith认为,加拿大劳动力市场的基本面良好,核心通胀率维持在加央行2%的目标附近,另外制造业或将给今年加拿大的经济做出较大的贡献。因此他预计,今年加央行仍将进一步加息,下次加息时间预计将在今年三季度。 摩根大通预计,3月底前美元/加元将维持在1.33水平附近,此后汇价将涨至1.35,今年二季度及三季度将维持在该水平。今年年末汇价将下跌,2019年年底美元/加元目标价位在1.28。 (美元/加元前景预测) 澳联储会议纪要前瞻  澳新银行预测,本周二的澳联储议息会议纪要将公布一些上次会议纪要中提到的下行风险。不过由于季度货币政策声明才公布不久,此次澳联储的会议纪要对市场的影响将有限。他们对本次澳联储行长的发言更感兴趣,尤其是他对关于信贷收紧影响相关问题的回答。 新西兰联储货币政策前瞻 澳新银行表示,相对11月,上周新西兰联储对新西兰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前景都更为谨慎,新西兰联储将首次加息的预期从2020年底推迟至2021年年中。不过,可能是受到早先美联储以及澳联储鸽派立场的影响,市场预期的新西兰联储语调更为鸽派。因此,新西兰联储发布政策声明的当日纽元及新西兰债券的利率上涨。他们预计,新西兰联储或将在今年11月开始降息,前提条件是今年新西兰GDP增速无法提振,因此新西兰联储决定需要更多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不过从现在到11月仍有许多经济数据待公布,这些数据的结果将影响他们的预测。[详情]

央行政策利率下调空间渐大 存贷款降息概率较低
央行政策利率下调空间渐大 存贷款降息概率较低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央行政策利率下调空间渐大 短期内存贷款利率下调为主要方式的降息概率较低 伴随着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以及国内通胀压力下降,我国央行是否会降息的讨论逐渐升温。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最近表示,要更加关注实际的贷款利率的变化以及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要更多发挥央行的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和信贷利率的传导作用。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与去年相比,鉴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今年我国货币政策自主调控空间正在加大。央行将继续引导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在方式选择上,有序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搭配灵活利用TMLF进行定向降息更具可行性,也避免释放“大水漫灌”的信号,而短期内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概率较低。 货币政策自主调控空间加大 从去年底开始,全球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出现明显转向。美国方面,在2019年首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表示将视经济状况实际变化,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工具,若经济表现不佳,就可能会“暂停加息”和“放缓缩表”。欧洲方面,欧洲央行此前在议息会议后宣布,继续维持欧元区主导利率水平不变,并预期在2019年夏天前不会加息。与此同时,澳洲联储也暗示,未来降息概率在增大。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由收紧转向重新放松,给经济仍然困难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减轻了压力,增加了刺激的空间。今年2月7日,印度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降息行列。 除了外部因素,内部通胀压力的减轻也为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更大空间。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处于2018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 利率下调或体现为央行政策利率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2019年开年至今,从内部来看,由于“宽财政”的积极发力纾解了货币政策的结构性瓶颈,“宽信用”的力度和结构正在发生显著改善,对“稳增长”的支持作用增强;从外部来看,得益于发达经济体紧缩步伐放缓和全球资金转向,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长期稳态,外部风险压力持续下降。有鉴于此,2019年中国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强化“以我为主”的特征,更加灵活地维持稳健中性、边际趋松的立场。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央行已经通过多种手段来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及引导利率下行,包括全面及定向降准,有序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以及TMLF操作。未来,这类工具的使用将更具备可能性和空间。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最近在回应媒体是否会降息的问题时表示,要更加关注实际的贷款利率的变化。去年以来人民银行采取了各种货币政策的措施,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所以可以看到货币市场利率是下行的。与此同时,贷款的利率走势也是下行的,特别是在去年最后四个月,贷款利率下行态势比较明显,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今年1月数据也显示,这一趋势在延续。他还强调,利率市场化要推动存贷款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两轨合一轨,这个过程中要更多地发挥央行的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和信贷利率的传导作用。 “从央行的实际操作看,其更愿意通过注入流动性来调整市场利率,尤其是货币市场利率的方式,来达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目的。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存在,但是概率仍然较低。”赵庆明对记者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短期内存贷款利率不需要调整,首先,市场利率已经下行,调整的必要性不大;其次,该举措信号意义过于强烈,可能会给市场传递错误信号。 程实表示,从内部来看,一方面,当前“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初步得到疏通,因此降息可以优先选择在货币市场进行,然后向信贷终端传导,而非“一刀切”地直接调降终端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的“稳增长”效果已经显现,赋予了央行兼顾多重政策目标的余地,温和、精准的降息将更受青睐。相较于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序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搭配灵活利用TMLF进行定向降息,能够维护前期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因而更具可行性。有鉴于此,2019年的降息将主要依靠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以及TMLF操作加码。仅当内外部环境出现极端变化时,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才会显著上升。 引导融资成本下行 重在增加企业获得感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继续下行。2019年1月,新发放的10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16%,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 董希淼表示,比起下调利率,更重要的是增加实体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在融资利率上的获得感,即让它们真实感觉到融资利率的降低和成本的降低。“从这个角度看,除了继续引导融资利率下行之外,政策也要关注企业的综合成本,给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全面减负。”他说。 最近一段时间,多项意在给小微企业减负的政策已经出台。金融政策方面,如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切实降低小微企业和“三农”综合融资成本。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持准公共定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保持较低费率水平。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业务收费一般不高于省级担保、再担保基金(机构),引导合作机构逐步将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财税政策方面,今年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出一批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允许各省(区、市)政府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在50%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地方税种及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目前,超过20地的减税方案公布,这些地方均为50%最高幅度顶格减税降费。(记者 张莫)[详情]

经济前景转差 欧洲央行恐叛逃加息阵营
经济前景转差 欧洲央行恐叛逃加息阵营

  尽管欧洲央行在去年顺利退出QE购债刺激政策,但疲软的经济数据正在进一步扼杀欧洲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希望。欧元区19国的需求明显恶化,即便是经济火车头德国也陷入困境。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官员暗示将对未来数据进行进一步评估,未来可能增加银行流动性的工具,或令欧元进一步承压。  欧洲三大主要成员国均面临下行风险 目前国际贸易局势趋于缓和,但现在看起来欧洲愈发像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威胁。欧元区19国的需求明显恶化,因为受到国际和国内形势恶化的双重打压。这使得它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难维持超过1%,较之2018年大幅放缓,即便是欧洲大陆强国德国也陷入困境。 投资者正在做相应调整。欧元指数接近2017年中以来的最低点,就收益率差而言,欧洲股票相对于债券从未如此便宜。 Lombard Odier首席投资策略师Salman Ahmed称:“我现在担心的是欧洲,显而易见,其他地区经济也正在放缓,但也有大量刺激计划在酝酿中。但在欧洲,情况却截然相反。” 意外出现的疲弱势头反映出经济放缓正在冲击该地区的核心区域。虽然希腊之类的外围国家曾是欧元区低迷的根源,但这次德国前景在制造业持续下滑之后出现崩溃。在深受“黄背心”运动困扰的法国,家庭支出也陷入停滞。 而这两个国家,合计占到欧元区经济总量的一半左右。安联副首席经济学家Ludovic Subran表示,如果法国停止消费,德国停止生产,那么欧元区会出现大问题。 问题不止于此。由于外界对其财政管理存疑,意大利债券收益率开始再次走高,围绕欧元区银行的健康状况也存在疑虑,英国脱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5月的欧洲选举可能会看到反欧盟党派的崛起,这已经令一些企业感到担忧。 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David Folkerts-Landau表示:“我们对美国持乐观态度,但认为欧洲的下行风险已大幅上升。如果情况确实变得更糟,那就涉及到当局如何应对的问题,而欧洲央行的弹药并不多。 汇通网提醒本周需留意德国去年四季度GDP终值,欧元区CPI等数据,周四(2月21日)欧洲央行的会议纪要也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著名高盛已下调对欧元区的短期预期,但预计今年晚些时候会出现改善,理由是油价下跌和财政政策推动。 荷兰银行的经济学家Aline Schuiling说,德国国内经济非常有韧性,。他预测欧元区第一季度表现可能会很负面,第二季度也可能呈现弱势,但之后应该会再次回暖。预计不会出现深度或长期的衰退。” 欧洲央行官员称如果需要,可能重启极其高效的流动性工具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表示,欧洲经济放缓是“显著的”,如果可以明确这一情况不是暂时性的,欧洲央行可能会调整其利率指引。 经济在2018年底的疲软程度让决策者感到意外。意大利陷入衰退,而德国则勉强避免同样的命运。到目前为止,欧洲央行一直坚持其指引,即至少在夏季结束前将借贷成本保持在创纪录的低点,这表明此后可能会加息。 在接受西班牙报纸El Pais采访时,Villeroy被问及经济数据不佳是否降低了夏季过后加息的可能性。他回答说欧洲央行将会研究数据。 他说:“关键问题是,经济放缓是否是暂时的--今年会出现反弹,亦或是放缓将持续更久。”  上述评论是又一个鸽派信号。此前,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成员Benoit Coeure上周五表示,欧洲央行正在讨论是否向银行提供新的更长期贷款。作为对Coeure评论的回应,投资者卖出欧元并买入银行股票。 芬兰央行行长Olli Rehn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说,欧洲央行需要一个明确且令人信服的货币政策理由来部署被称为TLTRO的新长期贷款。他说顶层设计很关键,因为它决定了对经济的影响。 被认为是接替德拉吉主要人选的Rehn说,如果欧元区的增长势头进一步减弱,欧洲央行 “以利用其所有的工具。他还敦促欧元最大经济体德国向其数字和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更多投资。 Villeroy在采访中表示, 欧洲央行可以“极其高效”地使用三种工具,包括增加银行流动性的工具,以及资产购买存量和利率。他说:“我们在使用这三个工具时会很务实。”  同时担任法国央行行长的Villeroy表示,欧元区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全球政治不确定性。他说,与法国和西班牙等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这对德国的伤害更大,因为法国和西班牙的经济更多地依赖国内需求。 Villeroy认为,如果政治领导人能够在未来数月内减少这种不确定性,那将极大地改善经济状况. 汇通网分析认为,欧元与美元目前仍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尽管美联储屡次释放鸽派信号,但本身经济数据想好给美元提供支撑;而欧元区的情况则截然相反,欧洲央行行长多次表示对通胀中期内回升的信心,但迄今为止向制造业数据已经出现13连降没有任何拐点迹象,若欧元区经济难以企稳,收紧货币政策不过是一句空头支票罢了。[详情]

美元指数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