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最后一场业绩发布会,新浪财经视频+图文回顾。[详情]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李嘉诚将于5月长和(00001)及长实(01113)股东周年大会后,卸任主席职务,由长子李泽巨接任。券商相信,李泽巨已在长和系历练约33年,接棒后集团决策料不会有任何重大影响。 市场仍在消化李嘉诚退休的消息,长和系四大蓝筹长和、长实、长建(01038)及电能(00006)昨日股价偏软,跌0.6%至2%不等。 野村证券指,李嘉诚虽然退任主席一职,但他仍是资深顾问,在集团有一定影响力,而李泽巨过去已积极参与长和系各项决策,相信长和未来发展策略将与往昔相若。不过,野村估计,长和未来发展重心或侧重于能提供稳定现金流业务,于投资及派息之间取得平衡。 与父工作33年积极参与决策 高盛同意,过去33年李嘉诚及李泽巨一同工作,加上核心管理层维持原状,故该行不会对李嘉诚退休的消息感到惊讶,相信李泽巨接掌后,未来长和系的策略及经营都不会有重大影响。 大和资本认为,无论李嘉诚何时退休,长实都会延续其现时的发展策略,而长实去年卖楼收益理想,目前仍有约730亿元合约销售额未入帐,出售中环中心等资产又有近170亿元,加上经常性收入持续增加,可保障长实未来数年的盈利及股息额,维持“买入”评级。 长实自2016年以来,合共动用87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德银称,长实现金流强劲,让集团有更大的灵活性去进行更多收购,同时可重启回购股份的举措。 电能料难作大收购股价跌2% 电能上周五宣派特别中期股息6元,过去两年集团共派发18.5元的特别息,几乎尽派分拆港灯(02638)所得的逾600亿元现金,意味未来再派特别息的可能性不大,股价昨跌2%。 野村指,电能将手头现金派发予股东,反映集团预期在可见将来都不会参与大型收购,目前电能大部分投资项目都是受规管的业务,能贡献稳定的现金流,但其母公司长建的风险回报率相对吸引,且2016至19年的年复合性增长率较电能为高,达7%,加上长建可并购的业务较电能广泛,故偏好长建多于电能。[详情]
推荐阅读: 退休后的李嘉诚激情再燃 他有“第三个儿子”和她 李嘉诚谢幕留下三大问号:交班后长和的战略会变吗? 李嘉诚生涯三大商战:温文尔雅背后的狠辣财技 如果从1950年,22岁的李嘉诚创业算起,直到他90岁退休,李嘉诚的商业生涯持续了整整68年。 这68年可以一分为二。前四十年可谓波澜壮阔,其时,李白手起家,进军房地产,对抗英资洋行,上演过多场教科书般的激烈商战,其眼光之独到、财技之高超,留下 “超人”之名。 之后,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李嘉诚成为香港最具实力、人脉和资源的商人,这使得李在后面近三十年的生意一路顺风顺水。财富一直伴随他左右,在超过一甲子的时间里,李嘉诚的最终缔造了一个市值万亿的商业帝国,并长年位居华人首富。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了李嘉诚商业生涯前期的三大商战,从中可以一窥这位以儒商自称的商业巨子高超的运筹技术和独特的处事哲学。 商战一:击败置地中标 李嘉诚一鸣惊人 1977年1月14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宣布:公开接受邮政总局原址发展权招标竞投。这项地铁工程,是当时香港开埠以来最浩大的公共工程,地产商莫不“垂涎欲滴”。 参加竞投的公司共30家,不乏香港置地、长江实业、太古地产、日澳财团、霍英东集团等大财团。其中香港置地实力最为雄厚,中标呼声最高。 但在1977年4月5日,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击败置地中标。对此,地铁公司透露,主要是因为长江所提交的建议书内列举之条件异常优厚终能脱颖而出。然而,公开招标为各公司提供一个平等机会,投标书内容则属机密。 那么,李嘉诚到底是如何猜到了地铁公司的心? 原来,李嘉诚通过各种渠道获悉,港府将以估价的原价批予地铁公司,由地铁公司发展地产,弥补地铁兴建经费的不足。地铁公司为购旧中区邮政总局原址地皮,曾与港府多次商谈。地铁公司的意向是:用部分现金,部分地铁股票支付购地款。而港府坚持要全部用现金支付。 地铁公司与港府在购地支付问题上产生分歧,李嘉诚敏锐发现地铁公司现金严重匮乏。这使得他首先明确一点,竞投车站口盖发展权,必须以现金支付为条件。地铁公司以高息贷款支付地皮,现在急需现金回流以偿还贷款,并指望获得更大的盈利。 之后,李嘉诚使出“克敌”之法:首先,满足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需求,由长江实业公司一方提供现金做建筑费;其次,商厦建成后全部出售,利益由地铁公司与长江实业分享,并打破对半开的惯例,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 这对长江来说,是一笔沉重的现金负担。李嘉诚决定破釜沉舟。1976年冬,长实通过发行新股,集资1.1亿港元,大通银行应允长实随时取得2亿港元的贷款,再加上年盈利储备,李嘉诚可资调动的现金约4亿港元。 长实击败置地的中标,被誉为“长江实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此,地产新秀李嘉诚“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商战二:以退为进暗助船王收购九龙仓 1978 年是长实集团取得多项重要进展的一年。“长实”越来越拥有雄厚资金,显示了巨大的竞争实力,这引起在港英资金融巨头汇丰银行的重视。正是这一年,李嘉诚把主攻目标移到英资者牌怡和系的台柱企业九龙仓身上。 九龙仓这家财团,当时主要是拥有并控制九龙尖沙咀繁华商业区的物业,葵涌及荃湾的货柜码头运输业和天星小轮、电车公司等。确定目标之后,李嘉诚首先采取“暗渡陈仓”的方式,悄悄地用分散形式购入九龙仓股票。在1978 年9月间他手头已掌握了九龙仓18%的股票,几与怡和系财团对等(怡和财团控制有九龙仓20%股票)。 这时,另一华资集团香港船王包玉刚也在筹划争夺九龙仓的控股权。面对这个激烈竞争的局势,李嘉诚考虑到,一方面,既要照顾好汇丰银行与怡和财团之间的关系,又必须妥善地处理好“长实”与“船王”的关系;既要做到努力避免剑拔弩张的局面,又能为“长实”的股东牟利,还要为未来的长远关系及发展留下回旋余地。 几经思考,李嘉诚终下决心,在中环文华阁约见了船王包玉刚。双方经过20 分钟的商议,李嘉诚将已掌握的9000 万股九龙仓股票转卖给了包玉刚,满足了包玉刚的愿望。但从转让中李嘉诚也赢得了纯利5000 万港元。而让包玉刚动用30 亿港元即赢得价值98 亿港元的九龙仓控股权。 这一事件,在当年香港商界中曾被看成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谜”团。但从事实的客观情势及后果来看,李嘉诚当时的这一高“招”,也即是“以和为贵”“以退为进”“以让为盈”的经营策略。他这样做,既使到香港船王包王刚满意,得到英资金融巨头汇丰银行大财主的首肯,也使到“长实”股东下得了“楼梯”。李嘉诚暂时的局部有利的“退让”,有效地调整了“长实”与“船王”与“汇丰”之间的关系,并为不久之后“长实”赢得事业上“质”的飞跃埋下了一个很大的“伏笔”。可谓 “一箭三雕”。 商战三:华英大战 联合华商对撼置地 怡和洋行是19世纪香港四大洋行之一,是实力最为雄厚的英资财团,一直由凯瑟克家族控制,怡和旗下的香港置地是当时香港最大的地产商。早在包玉刚收购怡和系的九龙仓,怡和高层对华资的觊觎已有防备。怡和专门打造了“连环船结构”,核心是怡和与置地互控,即怡和控股和怡和证券控制置地四成股权,置地反过来控制怡和控股的四成股权。以此,强化抵御外敌的能力。 不过,连环船结构也有颇大破绽。敌手若控得一船,就可与另一只连锁的船展开贴身肉搏战了。一损俱损,后果更可怕。 此后接任怡和大班的西门·凯瑟克上台后不久,请英国拯救破产公司而闻名的戴伟思主理置地的业务。到1986年,他又从美国请来投资银行家包伟士,重组怡置系结构。 包伟士登场后,设计了怡置脱钩的计划。1986年10月,重组计划出台,置地宣布将全资附属公司牛奶国际分拆上市,尔后又宣布将另一间全资附属公司文华东方分拆上市。1987年2月,怡和控股宣布成立怡和策略(怡策)。改组后的怡和系控股结构为:怡和控股与怡和策略互控,怡控占有怡策19%股权,怡策控26%怡控。怡和控股、怡和策略分别控置地11%和15%股权;分别控牛奶国际9%和27%股权。怡和策略控35%文华东方。凯瑟克家族控有怡和控股的股权,据传在10%-15%之间。 这样,凯瑟克家族的大本营怡和如铜墙铁壁;同时又击碎了觊觎者欲借收购怡和而达到控制置地的企图。但同时,怡和也放松了对置地的控股权。 1988年4月初,李嘉诚首次向舆论披露长实持有置地股份,华南虎吞并老狮子的现代寓言充斥市场,愈发甚嚣尘上。 4月底,以李嘉诚为首的华资新财团?草拟函件致置地,要求在6月6日的置地股东年会上,增加一项委任新世界主席郑裕彤、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为董事的议案。华资新财团已捏有王牌—合持股权已直逼置地的控股公司怡和。 凯瑟克与包伟士急谋对策,布置反收购。4月28日,怡和策略与所控的文华东方发布联合声明,由文华东方按每股4.15元的价格,发行10%新股予怡策,使怡策所持文华东方股权,由略低于35%增至41%。 精明的李嘉诚亦意识到事态的严峻,怡策与文华东方股权的变化,虽与置地无直接关系,却是怡和抛出的反扑信号。其后,怡和将会随机抛出一系列的反收购措施。 素有耐心的李嘉诚不得不先出一招。5月4日傍晚,股市收市后。李嘉诚、郑裕彤、李兆基等,赴怡和大厦与西门·凯瑟克、包伟士谈判。虽是短兵相接,双方仍彬彬有礼。李嘉诚开门见山,说明本财团?收购置地的诚意,提出以12元/股的价格,收购怡和所持的25.3%置地股权。 凯瑟克亦单刀直入,坦率且坚决地表明否定意见:“不成,必须每股17元,这是去年大股灾前你郑重其事开的价格。李先生素以信用为重,不可出尔反尔。” 李嘉诚平静地说道:“凯瑟克先生,如果你未得健忘症的话,一定还记得,这17元并非双方敲定的成交价,都表示继续谈判重新议价。现在置地的市价才八元多一点,我们以高出市价近四成的价格收购,怎么能说收购价下跌了呢?” 双方绵里藏针,气氛有着浓烈的火药味,素有“沙胆彤”之称的郑裕彤,以咄咄逼人的口气挑起新一轮较量:“既然和谈不拢,那只好市场上见。我们四大集团?将宣布以每股12元的价格全面收购。按证券交易惯例,收购方的出价高出市价两成以上,便可在市场生效,置地的公众股东会站在我们一边!” 包伟士以牙还牙,说:“我们将奉陪到底,只要你们不怕摊薄手中的股权的话。置地不是九龙仓,更不是港灯,置地就是置地!是怡和的手中置地!” 包伟士半含半露,无疑又把杀手锏抛出来。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以下结局: 1988年5月6日,怡和控股、怡和策略及置地三间公司宣布停牌。同日,怡策宣布以每股8.95元,购入长江实业、新世界发展、恒基兆业及香港中信所持的置地股份,合占置地发行总股份的8.2%,所涉资金18.34亿港元。这样,怡和所持的置地股权,由略过25%增至33%多,控股权已相当牢固。 喧闹数年之久的置地收购战,就以这种结果降下大幕。这也是李嘉诚为数不多的收购受挫。[详情]
推荐阅读: 李嘉诚生涯三大商战:温文尔雅背后的狠辣财技 李嘉诚谢幕留下三大问号:交班后长和的战略会变吗? 退休后的李嘉诚激情再燃,因为他有“第三个儿子”和她 在香港中环的大街上,平日的CBD办公区因为周末到来显得有些冷清。而在人流中,刚卸下“长和系”重担的“超人”李嘉诚和他的红颜知己周凯旋十指相扣,神情显得异常放松,除了身边的几位保镖,李嘉诚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家。 上一次媒体拍到李嘉诚和周凯旋公开牵手,还是在2006年的意大利罗马街头。 也许是因为刚刚宣布退休的缘故,让李嘉诚和周凯旋都心情放松,才会让大众看到这一对恋人的甜蜜瞬间。 李嘉诚2013年造访接受基金会帮助的陕西乡村 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16日,即将年满90岁的李嘉诚宣布,将在5月10日股东大会后,正式退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00001.HK)和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01113.HK)主席之职,结束自己长达78年的工作生涯。 对于退休安排,李嘉诚表示将担任长和集团的资深顾问,同时也会披上新的战袍,全力投入在李嘉诚基金会的工作,特别是医疗和教育方面。 对“第三个儿子”全心全意 李嘉诚基金会创立于1980年,被李嘉诚视为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曾表示,这主要是赋予了更多人性化的东西,就像家族财富的传承,要把财富传给孩子一样。而这个具有内在力量的孩子,可以让人更加专注地去为社会做一些好事。 实际上,李嘉诚在1980年基金会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做慈善。但是他认为,如果没有系统性和独立的实体,慈善工作就无法发展壮大,经营一项慈善事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他当时创立基金会,并且认为基金会是自己“第三个儿子”,基金会将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实体,也会追求自己的使命,坚持自己的方向并拥有资源。 香港科技大学陈江和亚洲家族企业与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倩称,华人家族企业第一代创业初期大都十分艰辛,得到乡亲邻里各种照顾,事业兴旺之后,不忘回馈社会,而慈善事业也是家族精神传承的重要部分,而这种慈善不仅仅是出钱,更需要全程系统性科学性的跟进,才能起到更大的社会效用。 早在2012年,李嘉诚宣布“分身家”方案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这“第三个儿子”,也谈及了基金的财产分配,他说基金会占了他家产很大的一部分,之前投资的Facebook(脸书)股权也已经全部注入基金,而近两年频频增持的公司股份,也会注入基金。李嘉诚称,基金的规模早已超越他个人定下的目标,对公益事务服务投入的金额更是高到“猜不到”。 根据2015年的一份声明,李嘉诚在2006年已经把三分之一的资产,即超过90亿美元(约合570亿元人民币)投放到李嘉诚基金会。 而李嘉诚曾在今年年初的周年晚宴上称,如果他连基金会也退休,那么李泽钜将会担任基金会主席,李泽楷则会担任副主席。李嘉诚强调,基金会拥有收入制度,将来无论是李泽钜还是李泽楷,都有明确分工制度,不能花超过多少,也不能花少于多少。 李嘉诚称,李嘉诚基金会早已拥有自己不少的资产,他将全心全意地爱护它,他相信基金会的同仁及他的家人,一定会把李嘉诚的理念,通过知识教育改变命运或是以正确及高效率的方法,帮助正在深渊痛苦无助的人,把这心愿延续下去。 坐船苦追穷亲戚一小时 自从1980年以来,李嘉诚基金会一直支持教育改革和推动医学研究,目前,项目捐款已超过200亿港元,其中超过80%用于支持大中华地区项目。 1981年,李嘉诚更创办广东省及中国唯一一所私人资助的公立大学——汕头大学,并成为基金会的核心项目,至今支持款额超过100亿港元,而且,热衷教育事业的李嘉诚仍然坚持每年参加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 李嘉诚和其基金会对汕头大学的建设倾尽全力。图为李嘉诚和姚明出席汕大毕业典礼。(来源:基金会官方推特) 李嘉诚深信,亚洲的慈善捐献文化需要扩大更新,发展为能深远影响社会、兼备惠泽苦困、推动广大社群的同济能量。李嘉诚基金会的三个主要核心策略是,在亚洲培育崭新的奉献文化、推动教育改革和支持医疗发展。 早在2011年,李嘉诚接受加拿大媒体《环球邮报》专访时,曾经提及对创立基金会有强烈使命感的原因。他称,在他15岁的时候,他父亲已经去世一年了,有一个亲戚来找他,因为家境贫困,这个亲戚要带孩子回潮州生活,李嘉诚当时要养家,日子也过得非常拮据,但他知道,他的亲戚没有人可以依靠只能靠他,于是他拿出足够的钱帮她全家回潮州。 在登船的那一天,李嘉诚的那位亲戚哭了,因为她本来辛苦准备了六天的食物被人偷了,李嘉诚当时觉得一定要帮她,于是他急忙回家把他父亲的衣服拿去典当,换了些钱,买了食物就去码头,准备把食物给她。但是当他到码头的时候,他亲戚的船刚刚挂帆起锚,李嘉诚只好雇一艘小舢板去追。 就在李嘉诚奋力追着亲戚的大船过程中,突然有很多船上的乘客对他挥手,在对他喊一些他听不清的话。 小舢板怎么追得上大船呢?他追了一个小时,都没法追上这位亲戚,他觉得很对不起这位亲戚,心里很难受。直到不久后,他收到了亲戚的来信,这位亲戚说,因为李嘉诚追着船送食物的行为,感动了船长和所有乘客,乘客们都愿意把食物拿出来给她分享,而且都站出来喊李嘉诚回去。 李嘉诚说,这个故事他会永远记得,而这也显示了关爱是如何互相传递的。 爱情是否会修成正果? 除了把精力花费在李嘉诚基金会上,外界对于李嘉诚的感情生活也非常关注。 在宣布退休的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到,李嘉诚是否会与周凯旋结婚,李嘉诚笑而不语,而就在上周末,李嘉诚与周凯旋牵手现身中环的视频,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让很多人又有了种种猜疑。 周凯旋与李嘉诚相识在1993年,当时两人因北京东方广场项目结缘,据说当时年仅31岁的周凯旋毫无地产经验,第一次在北京王府饭店与李嘉诚见面,只花了5分钟就说服了李嘉诚投资。 之后,两人关系开始越来越近。1999年,李嘉诚在周凯旋的建议下,成立了TOM集团有限公司(TOM.COM,02383.HK),周凯旋成了执掌TOM的舵手。2006年李嘉诚以私人基金成立风投公司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也是由周凯旋做主要管理人。 在周凯旋的掌控下,维港投资跟紧了高科技和网络时代潮流,投资眼光精准。成功案例囊括了大众耳熟能详的公司:即时通信软件Skype、社交网站脸书、全球最大的正版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声田)、导航应用Waze、大名鼎鼎的Siri、后来被谷歌收购的DeepMind,以及移动阅读应用Summly。 早在2007年,周凯旋就说服了李嘉诚投资当时仍几乎没有盈利的脸书,结果至少获得了近15亿美元的收益。 周凯旋出席基金会活动合影。(来源:基金会官方推特) 而维港投资近年来投资项目涉猎范围非常广,而且都做得非常不错。 曾打败柯洁的阿尔法狗(AlphaGo)背后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就是其中一个案例。维港投资是后者很早期的投资者之一,不过在2014年被谷歌收购时,维港投资已经出售了所有的股权,并获得了好几倍的回报。 在彼此陪伴的过程中,周凯旋已然成为了李嘉诚亲密无间的“战友”。在媒体上周末曝光的多张照片中,最触动人的是周凯旋对着贴着卡通纸的电脑在上网,而李嘉诚则摘下眼镜静静地坐着陪伴。 2006年,有记者问李嘉诚是否会再婚,他当时的答案是“现在不会,或许有一天我会change my mind(改变主意)”。或许,对李嘉诚和周凯旋来说,一纸婚书并非是最重要的,更难得的是彼此间亲密的陪伴,相信退休之后的李嘉诚,可以更好地陪伴同为李嘉诚基金会执行董事的周凯旋。[详情]
【揭秘】每天赚1500万港元,他如何打造万亿商业帝国?投资秘籍流出… 3月16日下午,长和主席李嘉诚宣布将于5月股东会后正式退休,转任公司资深顾问,其长子李泽钜接任长和主席。这意味着他经过近五十载打造的“长江王国”正式告别李嘉诚时代。 2018年福布斯杂志显示,李嘉诚的身价349亿美元,世界排名23位,连续20年蝉联香港首富。经过五十多年的打拼,李嘉诚旗下的长江集团,已经打造出了遍布全球的港口、零售、基建、电信、能源这五大商业版图。 此外,李嘉诚一生股权投资也非常经典,近二三十年以来,李嘉诚在内地有巨量的房地产投资,而且回报巨大,这些项目更像是一种投资。 马上就要年满90岁的超人李嘉诚退休了,他所掌控的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万亿。李嘉诚除了商业成功之外,在投资方面也是非常的传奇。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话说:从这一生来说,我买进的股份多过我卖出的股份。 2400万美元定金换和记黄埔10亿美元资产 李嘉诚第一个收购经典,是1979年收购英资老牌商行“和记黄埔”。 李嘉诚看中了汇丰持有的和记黄埔股份,但是没有直接谈收购,而是去收购当时香港最大的货运码头九龙仓。九龙仓见李嘉诚大肆收购旗下股份,连忙找汇丰银行支援。李嘉诚给了汇丰银行面子,停止收购,并且把已经收购的股份转让给香港船王。 汇丰为了报答李嘉诚,把持有的和记黄埔股份卖给了李嘉诚。李嘉诚用仅仅7.1港元每股的价格收购了9000万股“和记黄埔”,是当时市价的一半,而且只需要支付20%的定金,这意味着李嘉诚用2400万美元定金就换来了“和记黄埔”约10亿美金的资产,他也成为了第一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收购赫斯基 李嘉诚一生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1986年的时候,国际油价跌到每桶11美元的历史冰点,原油市场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李嘉诚却在这时入手石油业,以32亿港元的价格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52%股份。 之后又通过一连串动作,最终获得赫斯基95%的股权,并且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当年赫斯基公司每天亏500万港元,如今这家企业已经成为“和记黄埔”最大的盈利和中流砥柱,每天赚1500万港元,李嘉诚更是称这次交易是他“一生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 看好前沿科技企业 英国《金融时报》统计说,英国约25%电力分销市场、近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近7%的供水市场由李嘉诚及其旗下公司掌控。 李嘉诚对新兴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也兴趣浓厚。近十年来,他通过旗下的维港投资,累计投资超过70家最前沿的科技企业。 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在2007年获得了两笔投资,一笔来自微软,另外一笔就来自李嘉诚,李嘉诚以1.2亿美元买下Facebook的0.8%股份。2009年,李嘉诚以1550万美元投资了语音识别系统Siri,这个公司在2010年以2亿美元的价格被苹果收购。 总的来说,李嘉诚一是在行业低迷的时候出手,二是沿着产业的思路,拓宽自己的经营领域,而对新兴行业的投资则更带有风险投资的特点。 “ 你从中悟出了哪些投资秘籍? [详情]
李嘉诚退休现场图集。[详情]
李嘉诚从穷小子变身世界级富豪,经典图集见证他发迹的经过。[详情]
来源微信公众号:宜信财富微助手 李嘉诚退休了。 这位霸占亚洲首付位置长达15年、香港首富20年的世纪商贾大亨,已经活成了一个神话:战乱成仓皇次离故土,幼年丧父,白手起家,积累起富可敌国的财富,成为香港的象征之一。 纵观中国历史,能达到李嘉诚这样影响力、一举一动都牵动两岸三地神经的商贾巨鳄并不多。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纵横香江70载的李超人,终于到了退休的一天。 长子承业 次子得钱 关于李嘉诚退休,人们最关心的是,他的财富如何传承?长子李泽钜和次子李泽楷,如何分家产? 《福布斯》杂志1月18日公布的香港富豪排行榜数据,李嘉诚以3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0亿元)总净资产,连续20年蝉联香港首富之位。 在“分家产”时,他将的40%长江及和黄股份和22家上市公司,市值逾8500亿港元,名下上市资产逾2900亿港元,全归予长子李泽钜,长和系日后由他负责打理。次子李泽楷则将获得李嘉诚对其生意上的资金支持。 长子继承了他的商业帝国,次子获得了资金。一个分到了产业,一个分到了钱。两个儿子都很满意。不得不说,李嘉诚的明智。这样安排,最好地避免了兄弟相争的可能性,也因地制宜,最好地发挥了两个儿子的性格优势。 就性格论,长子李泽钜性格平和,是外界公认的“听话仔”。李泽钜在很小的时候就列席董事会,被李嘉诚按照接班人的标准来培养。三十多年来,李泽钜一直寸步不离跟在父亲身边,帮助执掌长和系,得到李嘉诚的言传身教。用中国古代的话来说,这位太子爷是一位标准的“守成之君”。 如今,李泽钜正式接掌长和系上市王国,包括长和(00001-HK)、长实地产(01113-HK)、长江基建(01038-HK)以及电能实业(0006-HK)及系内的产业信托等,市值逾万亿港元。 次子李泽楷性格鲜明,叛逆不羁。他和香港娱乐圈包括梁洛施之内的一众女星来往密切,是有名的”花花公子“。但同时,他也具有前卫的商业头脑,在影视娱乐、互联网、通信等新兴产业斩获颇丰,被人们称为“小小超”。目前,李泽楷已持有电盈、盈大地产、香港电讯信托等公司股权。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是腾讯最早的投资人之一,在当时看来可谓眼光一流。 这样的性格,更适合自立门户,在家族产业之外开疆拓土。所以李嘉诚给了他钱。他说,我给李泽楷的钱比他投资的生意还多。不愧是爱子心切。 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财富传承安排,避免身后的骨肉相争,是一种明智之举。 揭秘家族信托 李嘉诚很早就设立了两个基金,一个是家族的信托基金,一个是慈善基金会。其中最著名就是家族信托基金。 李嘉诚的家族信托基金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以下简称:LKS Unity),是目前香港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家族信托基金之一,控制了包括和记黄埔、长江基建、长江实业、电能实业、赫斯基能源等22家上市公司的股份。 李嘉诚将大部分的财富都放在这家公司下面,这家公司就是李嘉诚家族财富的终极所在。这家公司持有李嘉诚家族旗下22家公司的股份,目前有三分之一的权益在李嘉诚自己手里,有三分之二的权益在李泽钜手里。 这22家公司的总市值达到了8500万港币,按照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持有的股份计算,总价值接近5000亿港币,换算成美元是600多亿美元。 李嘉诚已经明确表示这些财富在未来将交给大儿子李泽钜。也就是说李泽钜未来将继承这600多亿美元的财富,目前华人首富马化腾的身家是500亿美元,也就是说李泽钜已经预定了未来华人首富的位置。 除了资产体量巨大之外,还因为家族信托基金具有风险隔离的作用,堪称家族财富的“保险箱”。 家族信托将资产的所有人与受益人进行分离,一旦资金注入,这笔钱将独立存在,不属于任何人的私人财产,无论是离婚还是分遗产,这笔钱都不会进行划分,只可以根据委托人的意愿设置资产的受益人。即使家族生意破产、查封,已经注入家族信托中的财产都会安然无恙,确保子孙后代衣食无忧。 目前,李嘉诚家族信托基金总资产高达600多亿美元以上,李家并不能随意处置基金中的资产,只享有收益权。未来,整个家族信托基金的收益全都将交给李泽钜。即使李嘉诚百年之后,李氏子孙也会继续受到家族信托条约的约束,而不能随意挥霍财富,只是定期享受收益。 李嘉诚是潮汕人,重视子嗣是潮汕人的传统。有个笑话说,对于潮汕人来说,若有两个儿子一起出行,绝不会让他们同时乘坐一架飞机——万一遇难,不至于满门俱灭。这个虽然是笑谈,但也体现了潮汕商人重视风险分散的性格。设立家族信托基金,是保证财产代代传承的最佳方式。 家族信托起源于西方。香港长期受西方文化浸润,家族信托文化较早深入人心。在香港的200多家上市家族公司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通过家族信托的方式控股,除了李嘉诚,还有邵逸夫、李兆基、郭德胜、刘銮雄、杨受成等。 可以预见的是,李嘉诚即使淡出了江湖,但江湖依然有他的传说。他的商业伦理、齐家理念,是大陆企业家学习不尽的生动教材。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Mike Bastin所说的那样,“李嘉诚的退休,让我们看到他对企业家精神的建立与普及所做的贡献。除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李嘉诚的商业天分,以及向中国内地普及公司文化的积极作用超出我们的想象。”[详情]
作者:苗雪艳 来源:90度地产 2018年3月16日, 90岁的李嘉诚正式宣布告别商海舞台。 和此前外界预期的一样,长子李泽钜接班,扛起“长和系”大旗。此时,李泽钜已54岁,人们纷纷调侃,最老的“地产富二代”终于在有生之年接班了,不容易! 随着一代传奇谢幕,关于“地产二代”李泽钜接班的一些疑问也浮出水面: 1、 李超人此前曾说过,自己早就想退了,可为什么直到90岁高龄才退休呢?他给接班的李泽钜留下了什么“财富”? 2、 父亲李嘉诚曾数次占据的富豪榜“首富”宝座,接任者李泽钜能够再夺回来吗? 3、 李泽钜接班后,“长和系”的未来战略会有一些大改变吗? 01 李嘉诚为什么90岁才退休? 李嘉诚其实早就功成名就了,两个儿子也在身边培养了多年,完全可以去颐养天年了,但是他一直没有退休,恐怕与最近这几年,李超人一直在忙的一件大事有关。 这件大事是什么呢?那就是曾传遍网络的“撤资中国”,开启卖卖卖模式;在大笔套现的同时,“西扩欧洲”、“南扩澳洲”,开启买买买模式;最终完成“长和系”的全新战略布局。 有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李嘉诚通过出售中国内地及香港的相关资产累计套现金额超千亿港币。经过千亿资产大腾挪,长和系旗下投资行业覆盖了能源、通信、铁路、电网、煤气、水务等基础设施行业。这些都是较为稳定的资产,不像投资楼市,变数太多。 不过,即便投资海外,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投资英国多个项目后,李嘉诚就经历了英国脱欧,英镑贬值一系列黑天鹅事件,而后李嘉诚才开始辗转投资澳洲。而这也正是其财富缩水的一大主要原因。在2016年出席长和系周年晚会时,一向乐观的他都开始感慨“生意难做了”。 他说,世界政经局势多变难料,各种资源价格大幅下跌,显示全球经济的隐忧,需要做好应变的准备。 在宣布退休当日,李嘉诚预判香港房地产市场仍面临全球风险的同时,也再次对“撤资中国”问题给予回应称,一般经济知识都没有的人,才会说走资,并举例提到了在中国内地的两个项目——赫斯基在中国南海的400亿元天然气出产计划和北京的东方广场。 别忘了,李嘉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原本我打算提早退休,不过,现在的经济环境有很多变化无法预料。” 因此,对于为何李嘉诚选择在90岁退休的问题,实则也不是年龄到了的问题,而是风险中求稳战略和爱岗爱家爱子的问题。那就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向求稳的他,在把抛售、转移资产这条路铺平以后,在确保了资产稳定的策略后,剩下的就交由儿子去做,再怎么折腾,至少还有稳稳的“保底”! 02 李泽钜能否夺回“首富”宝座? 站在父亲肩膀上起来的李泽钜,能够再次夺回父亲曾数次蝉联的首富位置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李嘉诚这两年在富豪榜上的位置变化,看看基数,进而得出李泽钜需要使出多大力气才能夺回位置。 根据胡润全球富豪榜排名,2018年,李嘉诚财富积累共计1900亿元,全球富豪榜32名,大中华区排名第6,排名较上一年下降;2017年,财富1750亿元,全球富豪榜32名,大中华区排名第4,排名较上一年下降,这一年,香港首富不再是李嘉诚,被顺丰王卫夺走。 由于今年的富豪排行榜统计的基本是上一年的财富(计算截止日期为2018年1月31日),也就是说,从2016年开始,李嘉诚在大中华区的排名就一直处于下降的位置。这就是李嘉诚目前留给儿子在排行榜单上的“基础”。 所以,答案是:难度系数很大!这与时代背景和战略有关。 关于时代背景,我们再次回到2018年胡润富豪榜单上,从中你会看到创造财富的主力军是谁、新的创富途径是什么。 在这份富豪排行榜单中,有一点值得关注,大中华区TOP10中,首富不再是一直蝉联的房地产行业,而变成了互联网行业。 47岁的马化腾以2950亿元财富正式成为全球华人首富,而他也是胡润百富榜创立以来第13位中国首富;位列全球第15位,比去年上升23位。这得益于,去年腾讯频繁参与零售行业,永辉超市、超级物种、家乐福和万达商业都是其战略投资对象。 地产界富豪王健林家族、李嘉诚排名较去年都在下降。曾一度蝉联的首富王健林都退到了第八的位置。 在上榜的科技富豪中,美国和中国占了66%。在新的创富途径方面,在线零售发展线下实体店、无现金时代、共享经济、机器人、探索宇宙、无人驾驶、超级高铁、推特盈利、区块链/加密货币成为崛起的新兴行业。 这些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号:时代不同了,房地产行业的暴利时代已是过去,新的技术革命已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力量席卷改变我们的生活,颠覆我们既有的思维,在未来的几年,技术创新者将是财富集大成者。 而香港的整体环境实则在技术氛围方面并不浓郁,此前,笔者在与港资企业香港置地执行董事周明祖聊到香港商业环境和内地的区别时,他就表示,香港在技术方面没有那么强,香港历史比较长,一个小的地方,零售非常便利,离你非常近。而在内地的北京,大家都善用技术,都是聪明的消费者。 03 交班后长和的战略会变吗? 长和近几年盈利增长在下跌,接任新主席之后,长和是否有一个增长比较快的盈利增长动力和蓝图的问题? 李泽钜对此回应称,无论是与父亲还是管理团队一直都有在沟通,公司的发展方向预期没有任何改变,“物业永远是我们的主业,但主业有时候可以做多一点,有时候可以做少一点。我们有其它行业的选择,未必是基建,有选择就灵活一点,这是好事。” 李嘉诚对此的回答是,“当然也是希望有一些特别令自己也惊奇的生意,但我们负债比较小心的,发展中一定要求稳健,所以这么多年来,从1972年这么多风波,长江、长和集团都安然度过。” 从言语中可以看出,李泽钜接手后的战略方向目前并不会有太大改变,如果执行层面也是如此,那么,在父亲身退心不退的影响下,李泽钜时代也许还是不会跳出父亲布下的这个圈圈。 从年龄上来看,李泽钜今年都54岁了,属60后,这个年纪差一岁就进入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平均年龄行列,在行事风格上和对外界信息的接收程度上,其实李泽钜更靠近第一代中国企业家。 而根据外界对李泽钜的印象来看,谨慎、刻板、精打细算、项目投资回报率一定要达标反之不做等求稳的特质,其实和父亲李嘉诚很像,未来,公司的战略方向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还是维持现状的“求稳”。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同于创业者身上自带的更多的“英雄主义色彩”,李泽钜和李嘉诚自称的“商人”目标一样,那就是商人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资本的安全,其次才是增值更快![详情]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李嘉诚落实卸任长和系主席,由长子李泽巨接棒。分析认为,由于长和系班底未见改变,相信集团未来会继续采取多元化策略,不仅涵盖业务更多,王国版图涉及地区也会更广。 研究地产行业逾30年的星级地产分析员Portwood Capital董事总经理卓百德认为,长和系于过去逾20年已积极在全球各地投资,涉猎不同业务,相信李泽巨接任主席后,集团一贯奉行的多元化策略不会有任何变化,他会继续在市场上的电力、天然气等公用事业领域寻觅新并购目标,令长和系更国际化及多元化。 卓百德料主攻稳定现金流业务 现时长和系市值逾万亿元,业务包括电讯、地产、零售、基建、港口及相关服务等,遍布全球逾50个国家,员工达32.3万人。 卓百德指,李泽巨执掌后,他或会更注重某些行业的发展,也可能参与更多科技等创新投资,但原有业务一定不会全部推倒重来,相信长和系未来会更集中于发展可提供持续及稳定现金流的固定投资业务。李嘉诚便预计,长实(01113)今年固定投资收益将较2016年水平增加逾50%。 泽巨并购经验丰做事认真获赞 “李泽巨是大家都熟悉的人,在并购市场上经验丰富,虽然我们尚未完全清楚他能力会否如其父亲般超卓,但市场均评他为做事认真的人,熟悉集团运作。” 他称,只要长和系未来继续如往昔业务不断扩大、盈利继续增长,李泽巨掌舵的长和系不会有管理层折让(management discount),情况就像新地(00016)般,即使已由第二代主持,市场仍给予高度评价。 光银:继任明朗化影响正面 光银国际研究部主管林樵基同意,李嘉诚选择在身体仍健壮、业务发展成熟时退下来,可消除继任人何时接任的不明朗因素,更重要是李嘉诚表明没有任何一个高级管理层有意离任,此刻交棒予李泽巨对长和系股价反而有正面影响。他续指,长实去年业绩虽稍逊,但大部分卖楼收益应今年入帐,而去年出售中环中心后,集团今年应在并购方面会更进取,以补偿失去的租金收入,故看好长实在李泽巨出掌的首年应有理想表现。[详情]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李嘉诚将于5月长和(00001)及长实(01113)股东周年大会后,卸任主席职务,由长子李泽巨接任。券商相信,李泽巨已在长和系历练约33年,接棒后集团决策料不会有任何重大影响。 市场仍在消化李嘉诚退休的消息,长和系四大蓝筹长和、长实、长建(01038)及电能(00006)昨日股价偏软,跌0.6%至2%不等。 野村证券指,李嘉诚虽然退任主席一职,但他仍是资深顾问,在集团有一定影响力,而李泽巨过去已积极参与长和系各项决策,相信长和未来发展策略将与往昔相若。不过,野村估计,长和未来发展重心或侧重于能提供稳定现金流业务,于投资及派息之间取得平衡。 与父工作33年积极参与决策 高盛同意,过去33年李嘉诚及李泽巨一同工作,加上核心管理层维持原状,故该行不会对李嘉诚退休的消息感到惊讶,相信李泽巨接掌后,未来长和系的策略及经营都不会有重大影响。 大和资本认为,无论李嘉诚何时退休,长实都会延续其现时的发展策略,而长实去年卖楼收益理想,目前仍有约730亿元合约销售额未入帐,出售中环中心等资产又有近170亿元,加上经常性收入持续增加,可保障长实未来数年的盈利及股息额,维持“买入”评级。 长实自2016年以来,合共动用87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德银称,长实现金流强劲,让集团有更大的灵活性去进行更多收购,同时可重启回购股份的举措。 电能料难作大收购股价跌2% 电能上周五宣派特别中期股息6元,过去两年集团共派发18.5元的特别息,几乎尽派分拆港灯(02638)所得的逾600亿元现金,意味未来再派特别息的可能性不大,股价昨跌2%。 野村指,电能将手头现金派发予股东,反映集团预期在可见将来都不会参与大型收购,目前电能大部分投资项目都是受规管的业务,能贡献稳定的现金流,但其母公司长建的风险回报率相对吸引,且2016至19年的年复合性增长率较电能为高,达7%,加上长建可并购的业务较电能广泛,故偏好长建多于电能。[详情]
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 李泽钜继任长和系舵手“超人”终谢幕 时代周报记者 蔡颖 发自广州 2018年3月16日下午16时36分,90岁的李嘉诚退休了,在他勤奋工作了75年之后。 在这一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业绩发布会,曾经的华人首富李嘉诚满面笑容地走向职业生涯中告别的舞台,步子稳健有力,没有任何搀扶。 在聚光灯下,李嘉诚宣布退休以及长子李泽钜将接任长和董事会主席的消息。随后长和及长实集团港股正式发布主席及执行董事退任的公告。至此,历时多年的退休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这位商业巨子的职业生涯一目了然:15岁独立谋生,做过茶楼伙计、公司学徒、五金店推销员。1950年,也就是李嘉诚22岁时创业,30岁进入地产行业,其后生意越做越大,直至成为华人首富。从白手起家到退休,李嘉诚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市值万亿的商业帝国。 “回望过去,非常感谢这一生有这样子的福份,创立了长江集团,为股东创造价值,这是我最大的光荣。日后我会做集团的资深顾问,同时还会披上我新的战衣,投入到基金会的工作,特别是医疗和教育。衷心感谢大家多年的支持。”李嘉诚如此感慨自己的商业生涯。 此次宣布退休,李嘉诚已经准备多年,现场呈现出水到渠成的平静交接画面。早在2012年,李嘉诚将三分之二家族信托分配给李泽钜,其名下资产超过2900亿港元,李泽钜一跃成为香港新首富。 交银国际研究部联席董事刘雅瀚亦表示,李嘉诚退休对长和系未来业务经营影响不大,更重要是李泽钜加入公司多年,主动参与各项业务,过去他主持分析员会议时都讲得头头是道,相信他出任主席后,长和系公司估值不会出现管理层折让。 李嘉诚的退休恰逢香港经济需要转型时,在新经济时代下,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迎来新的掌舵人,一直低调潜伏在父亲光环下的李泽钜能否延续荣光创造新的商界传奇?长和系这艘巨舰未来又将驶向何方? 新掌舵者李泽钜 同弟弟李泽楷频频登上娱乐头条相比,李泽钜要低调得多,在网上相关的新闻更是少得可怜。同李泽楷我行我素、桀骜不驯的性格截然不同,李泽钜更多地继承了父亲沉稳、低调、务实的秉性。显然,对于一个已经成熟的商业帝国而言,“稳定”更为重要。 似乎从一开始就被当成家族产业的接班人来培养,身为长子李泽钜有着与生俱来的家族使命感和责任感。还未到十岁的时候,李泽钜便同弟弟一起出席董事会议,接受商业启蒙教育。 17岁时,李泽钜前往美国斯坦福求学,遵照父亲安排选了土木工程专业,之后又攻读了结构工程硕士学位。众所周知,长江实业是房地产业起家的,从专业选择来看,李泽钜已将自己的未来同家族事业紧密联系起来。 21岁,李泽钜正式加入长和集团,从基层岗位做起,学习经商之道。经李泽钜亲手运作的资本项目不胜枚举,而长江基建则是其经典作品。1996年,李泽钜负责分拆长江基建上市,获得超额认购25倍的功绩。 李泽钜多年来稳扎稳打,商业上的表现日臻成熟,用了10年的时间,将家族的资产放大了10倍,并在2003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谈到如何做生意,李泽钜的经验是不断学习。在获得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时候,李泽钜分享了其经商之道:“我喜欢《论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其他人身上学习,这是一个永不停止的学习过程。” 长实集团前董事局副主席麦理思曾这样评价李泽钜:谦虚好学,一点都不像世界级富豪的公子。 李泽钜的接班人潜力还体现在1996年被绑架事件上。事发第二天,李泽钜便泰然自若地出现在公司中,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过,从此行事更加低调稳重。如此强大的内心世界足以支撑其成为集团的掌舵者。 在婚姻家庭上,李泽钜也跟父亲一脉相承,从未有任何负面消息见诸报端。2013年4月在接受香港总商会下属的《工商月刊》专访时李泽钜说:“我有四名子女,我们一家与我父亲同住,这个传统中国大家庭的模式,让我们可以彼此分享黄金时间。” 李泽钜太太王富信也曾对媒体公开表示,“太太顺从老公,老公尊重妻子,这就是我同李泽钜的关系。” 航行中的商业帝国 目前,长江和记实业集团主要有五大业务领域,分别是电讯业务、零售业务、基建业务、港口业务和能源业务,业务范围遍及世界多个地区。根据3月6日公布的财报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这五大板块的息税前利润(EBIT)占比分别为12%、18%、35%、4%、26%。 近几年李家不断抛售内地和香港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家族卖掉的内地、香港资产约1761.53亿港元。 针对撤资内地的说法,李嘉诚在发布会现场再次“伸冤”,并表示地产卖出去是非常正常的,会有更好的投资。过去两三年在香港扩建了两三家酒店,还购买了商场。同时在南海也有了400亿元的项目,项目规模还会加大。 另一方面,李氏帝国海外资产稳定增长,开启多元化经营之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嘉诚便斥资32亿港元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股权。 自2000年进入长和系核心管理层之后,李泽钜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10年在美国入股第三大天然气公司。2013年08月,李泽钜斥资77.53亿港元收购了英国天然气供应商WWU,控制英国天然气近三成市场。2017年以400多亿港元收购澳洲能源公用事业公司DUET GROUP。 从2000年至今斥资超过2000亿港元海外收购了11项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基建项目,涉及电力、水务、天然气供应、物业管理等业务资产。 我们可以清楚地勾勒出李家资产的投资路径,可以简单概括为:重心加速向西,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或许与李泽钜自身经历相关,其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对西方社会了解较多,所以更加偏爱投资海外的资产。 当然,随着实体经济日渐式微以及互联网科技的蓬勃发展,李嘉诚家族也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开展了诸多科技投资。早在2000年,李嘉诚就开始关注科技领域。直到现在,李嘉诚已经投资了近60多个科技项目。 除了全世界第一大社交网络Facebook之外,李嘉诚还投资了很多科技股,包括当年未成名的科技公司、设计技术、网站和手机应用,例如语音软件Siri、音乐软件Spotify等等。 2017年7月,“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改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直接去掉了其中的“地产”二字,这一做法引发媒体对于集团未来将要去地产化业务的猜想。 李泽钜强调并不会离开地产本业,日后长实在业务发展上,会视乎回报率以决定投资在地产项目或是其他业务,若是非地产项目回报率较地产项目为高,自然会多参与非地产项目。 李泽钜的接棒,究竟会给李氏家族的产业和投资布局带来哪些新变化? 李泽钜曾在去年打趣地说到:“一个人吃饭只吃一种食物,不吃其他的,这样就会偏食,自然就营养不良。” 16日的发布会上,他也表示,物业永远是系内其中一个主业,但这个主业有时可以多做,有时可以少做,资源在手上,有选择就可以灵活一点。这似乎可以映射出未来长实集团的发展趋势。 据港媒透露,李泽钜其后出席分析员会议时重申,希望公司未来发展更像新经济公司。 而担任长和系顾问达15年的高盛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Raghav Maliah表示,集团未来在李泽钜的领导下,会继续发展非凡及创新的业务。 长实集团发文称,预料在未来一年,将进一步巩固集团固定收入基础,如无特别意外,其所带来的新增固定收益将可以抵销因土地发展收益减少之影响,提供进退自如之弹性,充分体现集团发展中不忘稳健的基本政策,同时建立关键性策略平台,为集团迈向另一台阶奠定有利展基础。 新舵手李泽钜,将带来长和系的新故事。[详情]
推荐阅读: 退休后的李嘉诚激情再燃 他有“第三个儿子”和她 李嘉诚谢幕留下三大问号:交班后长和的战略会变吗? 李嘉诚生涯三大商战:温文尔雅背后的狠辣财技 如果从1950年,22岁的李嘉诚创业算起,直到他90岁退休,李嘉诚的商业生涯持续了整整68年。 这68年可以一分为二。前四十年可谓波澜壮阔,其时,李白手起家,进军房地产,对抗英资洋行,上演过多场教科书般的激烈商战,其眼光之独到、财技之高超,留下 “超人”之名。 之后,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李嘉诚成为香港最具实力、人脉和资源的商人,这使得李在后面近三十年的生意一路顺风顺水。财富一直伴随他左右,在超过一甲子的时间里,李嘉诚的最终缔造了一个市值万亿的商业帝国,并长年位居华人首富。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了李嘉诚商业生涯前期的三大商战,从中可以一窥这位以儒商自称的商业巨子高超的运筹技术和独特的处事哲学。 商战一:击败置地中标 李嘉诚一鸣惊人 1977年1月14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宣布:公开接受邮政总局原址发展权招标竞投。这项地铁工程,是当时香港开埠以来最浩大的公共工程,地产商莫不“垂涎欲滴”。 参加竞投的公司共30家,不乏香港置地、长江实业、太古地产、日澳财团、霍英东集团等大财团。其中香港置地实力最为雄厚,中标呼声最高。 但在1977年4月5日,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击败置地中标。对此,地铁公司透露,主要是因为长江所提交的建议书内列举之条件异常优厚终能脱颖而出。然而,公开招标为各公司提供一个平等机会,投标书内容则属机密。 那么,李嘉诚到底是如何猜到了地铁公司的心? 原来,李嘉诚通过各种渠道获悉,港府将以估价的原价批予地铁公司,由地铁公司发展地产,弥补地铁兴建经费的不足。地铁公司为购旧中区邮政总局原址地皮,曾与港府多次商谈。地铁公司的意向是:用部分现金,部分地铁股票支付购地款。而港府坚持要全部用现金支付。 地铁公司与港府在购地支付问题上产生分歧,李嘉诚敏锐发现地铁公司现金严重匮乏。这使得他首先明确一点,竞投车站口盖发展权,必须以现金支付为条件。地铁公司以高息贷款支付地皮,现在急需现金回流以偿还贷款,并指望获得更大的盈利。 之后,李嘉诚使出“克敌”之法:首先,满足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需求,由长江实业公司一方提供现金做建筑费;其次,商厦建成后全部出售,利益由地铁公司与长江实业分享,并打破对半开的惯例,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 这对长江来说,是一笔沉重的现金负担。李嘉诚决定破釜沉舟。1976年冬,长实通过发行新股,集资1.1亿港元,大通银行应允长实随时取得2亿港元的贷款,再加上年盈利储备,李嘉诚可资调动的现金约4亿港元。 长实击败置地的中标,被誉为“长江实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此,地产新秀李嘉诚“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商战二:以退为进暗助船王收购九龙仓 1978 年是长实集团取得多项重要进展的一年。“长实”越来越拥有雄厚资金,显示了巨大的竞争实力,这引起在港英资金融巨头汇丰银行的重视。正是这一年,李嘉诚把主攻目标移到英资者牌怡和系的台柱企业九龙仓身上。 九龙仓这家财团,当时主要是拥有并控制九龙尖沙咀繁华商业区的物业,葵涌及荃湾的货柜码头运输业和天星小轮、电车公司等。确定目标之后,李嘉诚首先采取“暗渡陈仓”的方式,悄悄地用分散形式购入九龙仓股票。在1978 年9月间他手头已掌握了九龙仓18%的股票,几与怡和系财团对等(怡和财团控制有九龙仓20%股票)。 这时,另一华资集团香港船王包玉刚也在筹划争夺九龙仓的控股权。面对这个激烈竞争的局势,李嘉诚考虑到,一方面,既要照顾好汇丰银行与怡和财团之间的关系,又必须妥善地处理好“长实”与“船王”的关系;既要做到努力避免剑拔弩张的局面,又能为“长实”的股东牟利,还要为未来的长远关系及发展留下回旋余地。 几经思考,李嘉诚终下决心,在中环文华阁约见了船王包玉刚。双方经过20 分钟的商议,李嘉诚将已掌握的9000 万股九龙仓股票转卖给了包玉刚,满足了包玉刚的愿望。但从转让中李嘉诚也赢得了纯利5000 万港元。而让包玉刚动用30 亿港元即赢得价值98 亿港元的九龙仓控股权。 这一事件,在当年香港商界中曾被看成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谜”团。但从事实的客观情势及后果来看,李嘉诚当时的这一高“招”,也即是“以和为贵”“以退为进”“以让为盈”的经营策略。他这样做,既使到香港船王包王刚满意,得到英资金融巨头汇丰银行大财主的首肯,也使到“长实”股东下得了“楼梯”。李嘉诚暂时的局部有利的“退让”,有效地调整了“长实”与“船王”与“汇丰”之间的关系,并为不久之后“长实”赢得事业上“质”的飞跃埋下了一个很大的“伏笔”。可谓 “一箭三雕”。 商战三:华英大战 联合华商对撼置地 怡和洋行是19世纪香港四大洋行之一,是实力最为雄厚的英资财团,一直由凯瑟克家族控制,怡和旗下的香港置地是当时香港最大的地产商。早在包玉刚收购怡和系的九龙仓,怡和高层对华资的觊觎已有防备。怡和专门打造了“连环船结构”,核心是怡和与置地互控,即怡和控股和怡和证券控制置地四成股权,置地反过来控制怡和控股的四成股权。以此,强化抵御外敌的能力。 不过,连环船结构也有颇大破绽。敌手若控得一船,就可与另一只连锁的船展开贴身肉搏战了。一损俱损,后果更可怕。 此后接任怡和大班的西门·凯瑟克上台后不久,请英国拯救破产公司而闻名的戴伟思主理置地的业务。到1986年,他又从美国请来投资银行家包伟士,重组怡置系结构。 包伟士登场后,设计了怡置脱钩的计划。1986年10月,重组计划出台,置地宣布将全资附属公司牛奶国际分拆上市,尔后又宣布将另一间全资附属公司文华东方分拆上市。1987年2月,怡和控股宣布成立怡和策略(怡策)。改组后的怡和系控股结构为:怡和控股与怡和策略互控,怡控占有怡策19%股权,怡策控26%怡控。怡和控股、怡和策略分别控置地11%和15%股权;分别控牛奶国际9%和27%股权。怡和策略控35%文华东方。凯瑟克家族控有怡和控股的股权,据传在10%-15%之间。 这样,凯瑟克家族的大本营怡和如铜墙铁壁;同时又击碎了觊觎者欲借收购怡和而达到控制置地的企图。但同时,怡和也放松了对置地的控股权。 1988年4月初,李嘉诚首次向舆论披露长实持有置地股份,华南虎吞并老狮子的现代寓言充斥市场,愈发甚嚣尘上。 4月底,以李嘉诚为首的华资新财团?草拟函件致置地,要求在6月6日的置地股东年会上,增加一项委任新世界主席郑裕彤、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为董事的议案。华资新财团已捏有王牌—合持股权已直逼置地的控股公司怡和。 凯瑟克与包伟士急谋对策,布置反收购。4月28日,怡和策略与所控的文华东方发布联合声明,由文华东方按每股4.15元的价格,发行10%新股予怡策,使怡策所持文华东方股权,由略低于35%增至41%。 精明的李嘉诚亦意识到事态的严峻,怡策与文华东方股权的变化,虽与置地无直接关系,却是怡和抛出的反扑信号。其后,怡和将会随机抛出一系列的反收购措施。 素有耐心的李嘉诚不得不先出一招。5月4日傍晚,股市收市后。李嘉诚、郑裕彤、李兆基等,赴怡和大厦与西门·凯瑟克、包伟士谈判。虽是短兵相接,双方仍彬彬有礼。李嘉诚开门见山,说明本财团?收购置地的诚意,提出以12元/股的价格,收购怡和所持的25.3%置地股权。 凯瑟克亦单刀直入,坦率且坚决地表明否定意见:“不成,必须每股17元,这是去年大股灾前你郑重其事开的价格。李先生素以信用为重,不可出尔反尔。” 李嘉诚平静地说道:“凯瑟克先生,如果你未得健忘症的话,一定还记得,这17元并非双方敲定的成交价,都表示继续谈判重新议价。现在置地的市价才八元多一点,我们以高出市价近四成的价格收购,怎么能说收购价下跌了呢?” 双方绵里藏针,气氛有着浓烈的火药味,素有“沙胆彤”之称的郑裕彤,以咄咄逼人的口气挑起新一轮较量:“既然和谈不拢,那只好市场上见。我们四大集团?将宣布以每股12元的价格全面收购。按证券交易惯例,收购方的出价高出市价两成以上,便可在市场生效,置地的公众股东会站在我们一边!” 包伟士以牙还牙,说:“我们将奉陪到底,只要你们不怕摊薄手中的股权的话。置地不是九龙仓,更不是港灯,置地就是置地!是怡和的手中置地!” 包伟士半含半露,无疑又把杀手锏抛出来。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以下结局: 1988年5月6日,怡和控股、怡和策略及置地三间公司宣布停牌。同日,怡策宣布以每股8.95元,购入长江实业、新世界发展、恒基兆业及香港中信所持的置地股份,合占置地发行总股份的8.2%,所涉资金18.34亿港元。这样,怡和所持的置地股权,由略过25%增至33%多,控股权已相当牢固。 喧闹数年之久的置地收购战,就以这种结果降下大幕。这也是李嘉诚为数不多的收购受挫。[详情]
推荐阅读: 李嘉诚生涯三大商战:温文尔雅背后的狠辣财技 李嘉诚谢幕留下三大问号:交班后长和的战略会变吗? 退休后的李嘉诚激情再燃,因为他有“第三个儿子”和她 在香港中环的大街上,平日的CBD办公区因为周末到来显得有些冷清。而在人流中,刚卸下“长和系”重担的“超人”李嘉诚和他的红颜知己周凯旋十指相扣,神情显得异常放松,除了身边的几位保镖,李嘉诚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家。 上一次媒体拍到李嘉诚和周凯旋公开牵手,还是在2006年的意大利罗马街头。 也许是因为刚刚宣布退休的缘故,让李嘉诚和周凯旋都心情放松,才会让大众看到这一对恋人的甜蜜瞬间。 李嘉诚2013年造访接受基金会帮助的陕西乡村 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16日,即将年满90岁的李嘉诚宣布,将在5月10日股东大会后,正式退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00001.HK)和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01113.HK)主席之职,结束自己长达78年的工作生涯。 对于退休安排,李嘉诚表示将担任长和集团的资深顾问,同时也会披上新的战袍,全力投入在李嘉诚基金会的工作,特别是医疗和教育方面。 对“第三个儿子”全心全意 李嘉诚基金会创立于1980年,被李嘉诚视为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曾表示,这主要是赋予了更多人性化的东西,就像家族财富的传承,要把财富传给孩子一样。而这个具有内在力量的孩子,可以让人更加专注地去为社会做一些好事。 实际上,李嘉诚在1980年基金会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做慈善。但是他认为,如果没有系统性和独立的实体,慈善工作就无法发展壮大,经营一项慈善事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他当时创立基金会,并且认为基金会是自己“第三个儿子”,基金会将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实体,也会追求自己的使命,坚持自己的方向并拥有资源。 香港科技大学陈江和亚洲家族企业与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倩称,华人家族企业第一代创业初期大都十分艰辛,得到乡亲邻里各种照顾,事业兴旺之后,不忘回馈社会,而慈善事业也是家族精神传承的重要部分,而这种慈善不仅仅是出钱,更需要全程系统性科学性的跟进,才能起到更大的社会效用。 早在2012年,李嘉诚宣布“分身家”方案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这“第三个儿子”,也谈及了基金的财产分配,他说基金会占了他家产很大的一部分,之前投资的Facebook(脸书)股权也已经全部注入基金,而近两年频频增持的公司股份,也会注入基金。李嘉诚称,基金的规模早已超越他个人定下的目标,对公益事务服务投入的金额更是高到“猜不到”。 根据2015年的一份声明,李嘉诚在2006年已经把三分之一的资产,即超过90亿美元(约合570亿元人民币)投放到李嘉诚基金会。 而李嘉诚曾在今年年初的周年晚宴上称,如果他连基金会也退休,那么李泽钜将会担任基金会主席,李泽楷则会担任副主席。李嘉诚强调,基金会拥有收入制度,将来无论是李泽钜还是李泽楷,都有明确分工制度,不能花超过多少,也不能花少于多少。 李嘉诚称,李嘉诚基金会早已拥有自己不少的资产,他将全心全意地爱护它,他相信基金会的同仁及他的家人,一定会把李嘉诚的理念,通过知识教育改变命运或是以正确及高效率的方法,帮助正在深渊痛苦无助的人,把这心愿延续下去。 坐船苦追穷亲戚一小时 自从1980年以来,李嘉诚基金会一直支持教育改革和推动医学研究,目前,项目捐款已超过200亿港元,其中超过80%用于支持大中华地区项目。 1981年,李嘉诚更创办广东省及中国唯一一所私人资助的公立大学——汕头大学,并成为基金会的核心项目,至今支持款额超过100亿港元,而且,热衷教育事业的李嘉诚仍然坚持每年参加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 李嘉诚和其基金会对汕头大学的建设倾尽全力。图为李嘉诚和姚明出席汕大毕业典礼。(来源:基金会官方推特) 李嘉诚深信,亚洲的慈善捐献文化需要扩大更新,发展为能深远影响社会、兼备惠泽苦困、推动广大社群的同济能量。李嘉诚基金会的三个主要核心策略是,在亚洲培育崭新的奉献文化、推动教育改革和支持医疗发展。 早在2011年,李嘉诚接受加拿大媒体《环球邮报》专访时,曾经提及对创立基金会有强烈使命感的原因。他称,在他15岁的时候,他父亲已经去世一年了,有一个亲戚来找他,因为家境贫困,这个亲戚要带孩子回潮州生活,李嘉诚当时要养家,日子也过得非常拮据,但他知道,他的亲戚没有人可以依靠只能靠他,于是他拿出足够的钱帮她全家回潮州。 在登船的那一天,李嘉诚的那位亲戚哭了,因为她本来辛苦准备了六天的食物被人偷了,李嘉诚当时觉得一定要帮她,于是他急忙回家把他父亲的衣服拿去典当,换了些钱,买了食物就去码头,准备把食物给她。但是当他到码头的时候,他亲戚的船刚刚挂帆起锚,李嘉诚只好雇一艘小舢板去追。 就在李嘉诚奋力追着亲戚的大船过程中,突然有很多船上的乘客对他挥手,在对他喊一些他听不清的话。 小舢板怎么追得上大船呢?他追了一个小时,都没法追上这位亲戚,他觉得很对不起这位亲戚,心里很难受。直到不久后,他收到了亲戚的来信,这位亲戚说,因为李嘉诚追着船送食物的行为,感动了船长和所有乘客,乘客们都愿意把食物拿出来给她分享,而且都站出来喊李嘉诚回去。 李嘉诚说,这个故事他会永远记得,而这也显示了关爱是如何互相传递的。 爱情是否会修成正果? 除了把精力花费在李嘉诚基金会上,外界对于李嘉诚的感情生活也非常关注。 在宣布退休的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到,李嘉诚是否会与周凯旋结婚,李嘉诚笑而不语,而就在上周末,李嘉诚与周凯旋牵手现身中环的视频,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让很多人又有了种种猜疑。 周凯旋与李嘉诚相识在1993年,当时两人因北京东方广场项目结缘,据说当时年仅31岁的周凯旋毫无地产经验,第一次在北京王府饭店与李嘉诚见面,只花了5分钟就说服了李嘉诚投资。 之后,两人关系开始越来越近。1999年,李嘉诚在周凯旋的建议下,成立了TOM集团有限公司(TOM.COM,02383.HK),周凯旋成了执掌TOM的舵手。2006年李嘉诚以私人基金成立风投公司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也是由周凯旋做主要管理人。 在周凯旋的掌控下,维港投资跟紧了高科技和网络时代潮流,投资眼光精准。成功案例囊括了大众耳熟能详的公司:即时通信软件Skype、社交网站脸书、全球最大的正版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声田)、导航应用Waze、大名鼎鼎的Siri、后来被谷歌收购的DeepMind,以及移动阅读应用Summly。 早在2007年,周凯旋就说服了李嘉诚投资当时仍几乎没有盈利的脸书,结果至少获得了近15亿美元的收益。 周凯旋出席基金会活动合影。(来源:基金会官方推特) 而维港投资近年来投资项目涉猎范围非常广,而且都做得非常不错。 曾打败柯洁的阿尔法狗(AlphaGo)背后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就是其中一个案例。维港投资是后者很早期的投资者之一,不过在2014年被谷歌收购时,维港投资已经出售了所有的股权,并获得了好几倍的回报。 在彼此陪伴的过程中,周凯旋已然成为了李嘉诚亲密无间的“战友”。在媒体上周末曝光的多张照片中,最触动人的是周凯旋对着贴着卡通纸的电脑在上网,而李嘉诚则摘下眼镜静静地坐着陪伴。 2006年,有记者问李嘉诚是否会再婚,他当时的答案是“现在不会,或许有一天我会change my mind(改变主意)”。或许,对李嘉诚和周凯旋来说,一纸婚书并非是最重要的,更难得的是彼此间亲密的陪伴,相信退休之后的李嘉诚,可以更好地陪伴同为李嘉诚基金会执行董事的周凯旋。[详情]
【揭秘】每天赚1500万港元,他如何打造万亿商业帝国?投资秘籍流出… 3月16日下午,长和主席李嘉诚宣布将于5月股东会后正式退休,转任公司资深顾问,其长子李泽钜接任长和主席。这意味着他经过近五十载打造的“长江王国”正式告别李嘉诚时代。 2018年福布斯杂志显示,李嘉诚的身价349亿美元,世界排名23位,连续20年蝉联香港首富。经过五十多年的打拼,李嘉诚旗下的长江集团,已经打造出了遍布全球的港口、零售、基建、电信、能源这五大商业版图。 此外,李嘉诚一生股权投资也非常经典,近二三十年以来,李嘉诚在内地有巨量的房地产投资,而且回报巨大,这些项目更像是一种投资。 马上就要年满90岁的超人李嘉诚退休了,他所掌控的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万亿。李嘉诚除了商业成功之外,在投资方面也是非常的传奇。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话说:从这一生来说,我买进的股份多过我卖出的股份。 2400万美元定金换和记黄埔10亿美元资产 李嘉诚第一个收购经典,是1979年收购英资老牌商行“和记黄埔”。 李嘉诚看中了汇丰持有的和记黄埔股份,但是没有直接谈收购,而是去收购当时香港最大的货运码头九龙仓。九龙仓见李嘉诚大肆收购旗下股份,连忙找汇丰银行支援。李嘉诚给了汇丰银行面子,停止收购,并且把已经收购的股份转让给香港船王。 汇丰为了报答李嘉诚,把持有的和记黄埔股份卖给了李嘉诚。李嘉诚用仅仅7.1港元每股的价格收购了9000万股“和记黄埔”,是当时市价的一半,而且只需要支付20%的定金,这意味着李嘉诚用2400万美元定金就换来了“和记黄埔”约10亿美金的资产,他也成为了第一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收购赫斯基 李嘉诚一生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1986年的时候,国际油价跌到每桶11美元的历史冰点,原油市场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李嘉诚却在这时入手石油业,以32亿港元的价格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52%股份。 之后又通过一连串动作,最终获得赫斯基95%的股权,并且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当年赫斯基公司每天亏500万港元,如今这家企业已经成为“和记黄埔”最大的盈利和中流砥柱,每天赚1500万港元,李嘉诚更是称这次交易是他“一生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 看好前沿科技企业 英国《金融时报》统计说,英国约25%电力分销市场、近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近7%的供水市场由李嘉诚及其旗下公司掌控。 李嘉诚对新兴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也兴趣浓厚。近十年来,他通过旗下的维港投资,累计投资超过70家最前沿的科技企业。 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在2007年获得了两笔投资,一笔来自微软,另外一笔就来自李嘉诚,李嘉诚以1.2亿美元买下Facebook的0.8%股份。2009年,李嘉诚以1550万美元投资了语音识别系统Siri,这个公司在2010年以2亿美元的价格被苹果收购。 总的来说,李嘉诚一是在行业低迷的时候出手,二是沿着产业的思路,拓宽自己的经营领域,而对新兴行业的投资则更带有风险投资的特点。 “ 你从中悟出了哪些投资秘籍? [详情]
李嘉诚退休现场图集。[详情]
李嘉诚从穷小子变身世界级富豪,经典图集见证他发迹的经过。[详情]
来源微信公众号:宜信财富微助手 李嘉诚退休了。 这位霸占亚洲首付位置长达15年、香港首富20年的世纪商贾大亨,已经活成了一个神话:战乱成仓皇次离故土,幼年丧父,白手起家,积累起富可敌国的财富,成为香港的象征之一。 纵观中国历史,能达到李嘉诚这样影响力、一举一动都牵动两岸三地神经的商贾巨鳄并不多。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纵横香江70载的李超人,终于到了退休的一天。 长子承业 次子得钱 关于李嘉诚退休,人们最关心的是,他的财富如何传承?长子李泽钜和次子李泽楷,如何分家产? 《福布斯》杂志1月18日公布的香港富豪排行榜数据,李嘉诚以3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0亿元)总净资产,连续20年蝉联香港首富之位。 在“分家产”时,他将的40%长江及和黄股份和22家上市公司,市值逾8500亿港元,名下上市资产逾2900亿港元,全归予长子李泽钜,长和系日后由他负责打理。次子李泽楷则将获得李嘉诚对其生意上的资金支持。 长子继承了他的商业帝国,次子获得了资金。一个分到了产业,一个分到了钱。两个儿子都很满意。不得不说,李嘉诚的明智。这样安排,最好地避免了兄弟相争的可能性,也因地制宜,最好地发挥了两个儿子的性格优势。 就性格论,长子李泽钜性格平和,是外界公认的“听话仔”。李泽钜在很小的时候就列席董事会,被李嘉诚按照接班人的标准来培养。三十多年来,李泽钜一直寸步不离跟在父亲身边,帮助执掌长和系,得到李嘉诚的言传身教。用中国古代的话来说,这位太子爷是一位标准的“守成之君”。 如今,李泽钜正式接掌长和系上市王国,包括长和(00001-HK)、长实地产(01113-HK)、长江基建(01038-HK)以及电能实业(0006-HK)及系内的产业信托等,市值逾万亿港元。 次子李泽楷性格鲜明,叛逆不羁。他和香港娱乐圈包括梁洛施之内的一众女星来往密切,是有名的”花花公子“。但同时,他也具有前卫的商业头脑,在影视娱乐、互联网、通信等新兴产业斩获颇丰,被人们称为“小小超”。目前,李泽楷已持有电盈、盈大地产、香港电讯信托等公司股权。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是腾讯最早的投资人之一,在当时看来可谓眼光一流。 这样的性格,更适合自立门户,在家族产业之外开疆拓土。所以李嘉诚给了他钱。他说,我给李泽楷的钱比他投资的生意还多。不愧是爱子心切。 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财富传承安排,避免身后的骨肉相争,是一种明智之举。 揭秘家族信托 李嘉诚很早就设立了两个基金,一个是家族的信托基金,一个是慈善基金会。其中最著名就是家族信托基金。 李嘉诚的家族信托基金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以下简称:LKS Unity),是目前香港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家族信托基金之一,控制了包括和记黄埔、长江基建、长江实业、电能实业、赫斯基能源等22家上市公司的股份。 李嘉诚将大部分的财富都放在这家公司下面,这家公司就是李嘉诚家族财富的终极所在。这家公司持有李嘉诚家族旗下22家公司的股份,目前有三分之一的权益在李嘉诚自己手里,有三分之二的权益在李泽钜手里。 这22家公司的总市值达到了8500万港币,按照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持有的股份计算,总价值接近5000亿港币,换算成美元是600多亿美元。 李嘉诚已经明确表示这些财富在未来将交给大儿子李泽钜。也就是说李泽钜未来将继承这600多亿美元的财富,目前华人首富马化腾的身家是500亿美元,也就是说李泽钜已经预定了未来华人首富的位置。 除了资产体量巨大之外,还因为家族信托基金具有风险隔离的作用,堪称家族财富的“保险箱”。 家族信托将资产的所有人与受益人进行分离,一旦资金注入,这笔钱将独立存在,不属于任何人的私人财产,无论是离婚还是分遗产,这笔钱都不会进行划分,只可以根据委托人的意愿设置资产的受益人。即使家族生意破产、查封,已经注入家族信托中的财产都会安然无恙,确保子孙后代衣食无忧。 目前,李嘉诚家族信托基金总资产高达600多亿美元以上,李家并不能随意处置基金中的资产,只享有收益权。未来,整个家族信托基金的收益全都将交给李泽钜。即使李嘉诚百年之后,李氏子孙也会继续受到家族信托条约的约束,而不能随意挥霍财富,只是定期享受收益。 李嘉诚是潮汕人,重视子嗣是潮汕人的传统。有个笑话说,对于潮汕人来说,若有两个儿子一起出行,绝不会让他们同时乘坐一架飞机——万一遇难,不至于满门俱灭。这个虽然是笑谈,但也体现了潮汕商人重视风险分散的性格。设立家族信托基金,是保证财产代代传承的最佳方式。 家族信托起源于西方。香港长期受西方文化浸润,家族信托文化较早深入人心。在香港的200多家上市家族公司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通过家族信托的方式控股,除了李嘉诚,还有邵逸夫、李兆基、郭德胜、刘銮雄、杨受成等。 可以预见的是,李嘉诚即使淡出了江湖,但江湖依然有他的传说。他的商业伦理、齐家理念,是大陆企业家学习不尽的生动教材。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Mike Bastin所说的那样,“李嘉诚的退休,让我们看到他对企业家精神的建立与普及所做的贡献。除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李嘉诚的商业天分,以及向中国内地普及公司文化的积极作用超出我们的想象。”[详情]
作者:苗雪艳 来源:90度地产 2018年3月16日, 90岁的李嘉诚正式宣布告别商海舞台。 和此前外界预期的一样,长子李泽钜接班,扛起“长和系”大旗。此时,李泽钜已54岁,人们纷纷调侃,最老的“地产富二代”终于在有生之年接班了,不容易! 随着一代传奇谢幕,关于“地产二代”李泽钜接班的一些疑问也浮出水面: 1、 李超人此前曾说过,自己早就想退了,可为什么直到90岁高龄才退休呢?他给接班的李泽钜留下了什么“财富”? 2、 父亲李嘉诚曾数次占据的富豪榜“首富”宝座,接任者李泽钜能够再夺回来吗? 3、 李泽钜接班后,“长和系”的未来战略会有一些大改变吗? 01 李嘉诚为什么90岁才退休? 李嘉诚其实早就功成名就了,两个儿子也在身边培养了多年,完全可以去颐养天年了,但是他一直没有退休,恐怕与最近这几年,李超人一直在忙的一件大事有关。 这件大事是什么呢?那就是曾传遍网络的“撤资中国”,开启卖卖卖模式;在大笔套现的同时,“西扩欧洲”、“南扩澳洲”,开启买买买模式;最终完成“长和系”的全新战略布局。 有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李嘉诚通过出售中国内地及香港的相关资产累计套现金额超千亿港币。经过千亿资产大腾挪,长和系旗下投资行业覆盖了能源、通信、铁路、电网、煤气、水务等基础设施行业。这些都是较为稳定的资产,不像投资楼市,变数太多。 不过,即便投资海外,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投资英国多个项目后,李嘉诚就经历了英国脱欧,英镑贬值一系列黑天鹅事件,而后李嘉诚才开始辗转投资澳洲。而这也正是其财富缩水的一大主要原因。在2016年出席长和系周年晚会时,一向乐观的他都开始感慨“生意难做了”。 他说,世界政经局势多变难料,各种资源价格大幅下跌,显示全球经济的隐忧,需要做好应变的准备。 在宣布退休当日,李嘉诚预判香港房地产市场仍面临全球风险的同时,也再次对“撤资中国”问题给予回应称,一般经济知识都没有的人,才会说走资,并举例提到了在中国内地的两个项目——赫斯基在中国南海的400亿元天然气出产计划和北京的东方广场。 别忘了,李嘉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原本我打算提早退休,不过,现在的经济环境有很多变化无法预料。” 因此,对于为何李嘉诚选择在90岁退休的问题,实则也不是年龄到了的问题,而是风险中求稳战略和爱岗爱家爱子的问题。那就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向求稳的他,在把抛售、转移资产这条路铺平以后,在确保了资产稳定的策略后,剩下的就交由儿子去做,再怎么折腾,至少还有稳稳的“保底”! 02 李泽钜能否夺回“首富”宝座? 站在父亲肩膀上起来的李泽钜,能够再次夺回父亲曾数次蝉联的首富位置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李嘉诚这两年在富豪榜上的位置变化,看看基数,进而得出李泽钜需要使出多大力气才能夺回位置。 根据胡润全球富豪榜排名,2018年,李嘉诚财富积累共计1900亿元,全球富豪榜32名,大中华区排名第6,排名较上一年下降;2017年,财富1750亿元,全球富豪榜32名,大中华区排名第4,排名较上一年下降,这一年,香港首富不再是李嘉诚,被顺丰王卫夺走。 由于今年的富豪排行榜统计的基本是上一年的财富(计算截止日期为2018年1月31日),也就是说,从2016年开始,李嘉诚在大中华区的排名就一直处于下降的位置。这就是李嘉诚目前留给儿子在排行榜单上的“基础”。 所以,答案是:难度系数很大!这与时代背景和战略有关。 关于时代背景,我们再次回到2018年胡润富豪榜单上,从中你会看到创造财富的主力军是谁、新的创富途径是什么。 在这份富豪排行榜单中,有一点值得关注,大中华区TOP10中,首富不再是一直蝉联的房地产行业,而变成了互联网行业。 47岁的马化腾以2950亿元财富正式成为全球华人首富,而他也是胡润百富榜创立以来第13位中国首富;位列全球第15位,比去年上升23位。这得益于,去年腾讯频繁参与零售行业,永辉超市、超级物种、家乐福和万达商业都是其战略投资对象。 地产界富豪王健林家族、李嘉诚排名较去年都在下降。曾一度蝉联的首富王健林都退到了第八的位置。 在上榜的科技富豪中,美国和中国占了66%。在新的创富途径方面,在线零售发展线下实体店、无现金时代、共享经济、机器人、探索宇宙、无人驾驶、超级高铁、推特盈利、区块链/加密货币成为崛起的新兴行业。 这些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号:时代不同了,房地产行业的暴利时代已是过去,新的技术革命已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力量席卷改变我们的生活,颠覆我们既有的思维,在未来的几年,技术创新者将是财富集大成者。 而香港的整体环境实则在技术氛围方面并不浓郁,此前,笔者在与港资企业香港置地执行董事周明祖聊到香港商业环境和内地的区别时,他就表示,香港在技术方面没有那么强,香港历史比较长,一个小的地方,零售非常便利,离你非常近。而在内地的北京,大家都善用技术,都是聪明的消费者。 03 交班后长和的战略会变吗? 长和近几年盈利增长在下跌,接任新主席之后,长和是否有一个增长比较快的盈利增长动力和蓝图的问题? 李泽钜对此回应称,无论是与父亲还是管理团队一直都有在沟通,公司的发展方向预期没有任何改变,“物业永远是我们的主业,但主业有时候可以做多一点,有时候可以做少一点。我们有其它行业的选择,未必是基建,有选择就灵活一点,这是好事。” 李嘉诚对此的回答是,“当然也是希望有一些特别令自己也惊奇的生意,但我们负债比较小心的,发展中一定要求稳健,所以这么多年来,从1972年这么多风波,长江、长和集团都安然度过。” 从言语中可以看出,李泽钜接手后的战略方向目前并不会有太大改变,如果执行层面也是如此,那么,在父亲身退心不退的影响下,李泽钜时代也许还是不会跳出父亲布下的这个圈圈。 从年龄上来看,李泽钜今年都54岁了,属60后,这个年纪差一岁就进入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平均年龄行列,在行事风格上和对外界信息的接收程度上,其实李泽钜更靠近第一代中国企业家。 而根据外界对李泽钜的印象来看,谨慎、刻板、精打细算、项目投资回报率一定要达标反之不做等求稳的特质,其实和父亲李嘉诚很像,未来,公司的战略方向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还是维持现状的“求稳”。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同于创业者身上自带的更多的“英雄主义色彩”,李泽钜和李嘉诚自称的“商人”目标一样,那就是商人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资本的安全,其次才是增值更快![详情]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李嘉诚落实卸任长和系主席,由长子李泽巨接棒。分析认为,由于长和系班底未见改变,相信集团未来会继续采取多元化策略,不仅涵盖业务更多,王国版图涉及地区也会更广。 研究地产行业逾30年的星级地产分析员Portwood Capital董事总经理卓百德认为,长和系于过去逾20年已积极在全球各地投资,涉猎不同业务,相信李泽巨接任主席后,集团一贯奉行的多元化策略不会有任何变化,他会继续在市场上的电力、天然气等公用事业领域寻觅新并购目标,令长和系更国际化及多元化。 卓百德料主攻稳定现金流业务 现时长和系市值逾万亿元,业务包括电讯、地产、零售、基建、港口及相关服务等,遍布全球逾50个国家,员工达32.3万人。 卓百德指,李泽巨执掌后,他或会更注重某些行业的发展,也可能参与更多科技等创新投资,但原有业务一定不会全部推倒重来,相信长和系未来会更集中于发展可提供持续及稳定现金流的固定投资业务。李嘉诚便预计,长实(01113)今年固定投资收益将较2016年水平增加逾50%。 泽巨并购经验丰做事认真获赞 “李泽巨是大家都熟悉的人,在并购市场上经验丰富,虽然我们尚未完全清楚他能力会否如其父亲般超卓,但市场均评他为做事认真的人,熟悉集团运作。” 他称,只要长和系未来继续如往昔业务不断扩大、盈利继续增长,李泽巨掌舵的长和系不会有管理层折让(management discount),情况就像新地(00016)般,即使已由第二代主持,市场仍给予高度评价。 光银:继任明朗化影响正面 光银国际研究部主管林樵基同意,李嘉诚选择在身体仍健壮、业务发展成熟时退下来,可消除继任人何时接任的不明朗因素,更重要是李嘉诚表明没有任何一个高级管理层有意离任,此刻交棒予李泽巨对长和系股价反而有正面影响。他续指,长实去年业绩虽稍逊,但大部分卖楼收益应今年入帐,而去年出售中环中心后,集团今年应在并购方面会更进取,以补偿失去的租金收入,故看好长实在李泽巨出掌的首年应有理想表现。[详情]
推荐阅读: 超人李嘉诚谢幕:商业王国已有78载 交棒长子李泽钜 李超人的福州往事 官媒:李嘉诚在向什么告别?李家人已听到新经济涛声 专题: 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 54岁站上前台:长于李嘉诚光环之下的长和系“太子”李泽钜 澎湃新闻记者 陶宁宁 来源:澎湃新闻 李泽钜,现任长和系的副主席,不久之后将继任长和系新一任的“掌门人”。 不过,比起在长和系下多家公司拥有的这些头衔,李泽钜更出名的称呼还是“超人李嘉诚的长子”。 “超人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本文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尽管,早在1994年,李泽钜便已成为了长实副主席的位置,被公开宣布将成为长和系接班人也是早在2012年的事情;尽管业界早有传言,近年来长和系不断投资欧洲、尤其大举投资英国的策略很多都是出自李泽钜的手笔。然而,在父亲李嘉诚巨大的光环之下,李泽钜给公众的印象却是模糊的,这位长和系的新主席竟显得格外低调而神秘。 2018年3月16日,步入90岁高龄的超人李嘉诚正式宣布即将在今年5月退休,这也意味着已经54岁的李泽钜终于可以走上长和系舞台的最中央。 54岁,早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但对于李泽钜来说,属于他的时代似乎才刚刚开始。 不满十岁便要接受商业熏陶 早些年时,李嘉诚曾多次声称自己并不主张古老的家族性统治,他认为公司首脑应当由股东选举产生,而不一定是父业子承,他甚至说过:如果我儿子不行,我不会考虑让他们接班。 但事实上,超人对于儿子们的培养却也可谓煞费苦心,从外界流传出的李嘉诚对于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的教育方式来看,超人显然不甘于让自己的儿子“不行”,也正是因此,李泽钜最终接棒父亲的商业帝国,父业子承的结局丝毫不令人意外。 不同于李嘉诚父亲早亡、童年贫苦的经历,当李泽钜在1964年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成为了香港“塑胶花大王”,并开始布局房地产业。李泽钜一出生就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 不过,优越的生活条件并没有让李泽钜沾染上“富二代”们好逸恶劳的通病。多年之后,在长实培养李泽钜的“太傅”,长实集团曾经的二把手、董事局副主席麦理思曾评价李泽钜为:谦虚好学的好孩子,一点都不像世界级富豪的公子。 李泽钜在香港名校圣保罗英文书院读完小学,中三时,李嘉诚便安排他前往加拿大读中学。根据多年之后媒体披露的信息,李嘉诚并不愿意给儿子过多的金钱,他给李泽钜的钱只能满足其日常消费,而绝不可能挥霍享受。 除了从小培养儿子独立之外,李嘉诚还刻意安排年幼的李泽钜、李泽楷兄弟接受“商业熏陶”。李嘉诚特意在长实的会议室安排了“专席”,让他的两个儿子出席董事会议,当时李泽钜和李泽楷都还不满10岁,但却已开始接受这种实战式的商业训练。 按照父亲的规划成长 在李嘉诚的严苛要求和精心栽培之下,李泽钜很快成长为一个青年才俊,而他的成长也似乎完全在超人的规划范围内。 有趣的是,李泽钜似也欣然接受着父亲的安排和规划,他全然没有弟弟李泽楷所表现出的张扬和叛逆,而是扎扎实实、不偏不倚地沿着一个家族继承人的方向成长着。 李泽钜中学毕业后,考入了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专业,不知这是否是他本人的兴趣爱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父亲李嘉诚的意愿。此时的长实已经是香港著名的地产企业,房地产业也已成为了李嘉诚财富构成的核心,显然,要求李泽钜攻读土木工程专业便是为他今后介入房地产行业而铺路。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李泽钜获得了结构工程博士学位回到香港之后,曾有长实的董事提议让大公子直接进入董事局,但却被李嘉诚断然否决,或许在李嘉诚看来,如果真的要培养儿子接班,必然需要他从底层开始历练,并扎实地在商业的战场上取得“战功”。 2010年8月5日,李嘉诚出席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举行的2010年度中期业绩发布会。 跟随父亲参与对加拿大赫斯基的收购 于是,1985年,21岁的李泽钜正式加入长江集团,成为了一名普通员工。也几乎在同时,年轻的李泽钜开始协助父亲将家族事业向海外扩张,在加拿大的“战役”成为了他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早在1977年,李嘉诚就开始在加拿大投资,购置物业。到了1986年,李嘉诚投资32亿港元,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股权。不过,这次收购并不是没有争议,按照加拿大的商务法例,外国人不能收购“经营健全”的能源企业。而赫斯基石油公司在加拿大西部拥有着大量油田和天然气的开发权,彼时也并未出现债务危机,正是属于“经营健全”的能源企业。 而由于华裔的大举扩张,也一度引起了加拿大本地居民的强烈不满,当地出现的排华情绪给政府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正是因此,李嘉诚要收购赫斯基难免受到加拿大舆论的非议。 不过,名不虚传的超人早有布局,他在1983年便让李泽钜兄弟加入了加拿大国籍,这一决策很大程度便是为以后海外扩张扫除障碍。 在这场交易中,李嘉诚对于李泽钜的栽培提携之意也表露无疑,当他与加拿大官员们频频会见之际,都带着自己的长子李泽钜,此举不仅给李泽钜提供了实战历练的机会,还为他此后在加拿大继续建立“战功”积累了人脉。 主导万博豪园,在海外获得“战功” 此后的数年,李泽钜有大半时间都在加拿大坐镇。而在收购赫斯基之后,李氏家族在加拿大的另一个项目便是参与世博会旧址发展项目,这个项目也是真正由李泽钜看好并主导的。 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举办了世博会,在世博会闭幕之后,作为当地省政府公产的世博会旧址地皮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世博会带来的良好开发基础而成为了颇受看好的优质地皮。 李泽钜一眼看出了世博旧址所存在的商机,但以当时长实的实力,要拿下这一优质物业项目并非易事。 首先,这块地皮大小相当于香港整个湾仔区和铜锣湾叠加,投资金额也高达170亿港元,以当时长实的规模和能力很难独立承担。 对于李泽钜的投资眼光,李嘉诚给予了充分的信赖,他拉来了同为香港地产业大亨的李兆基、郑裕彤加盟,并与加拿大商业银行旗下的太平协和公司共同开发,李嘉诚拥有太平协和公司10%的股权。李嘉诚还把合作开发事宜交由年轻的李泽钜负责具体操作。1988年,以李氏家族牵头的财团终于获得了世博会旧址项目的开发权。 2016年3月17日,香港,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01113.HK)发布2015年全年业绩。 虽然,资金的问题通过共同开发的方式得到了解决,但世博会旧址项目还面临着另一大难题,那就是当地居民对于华资在加拿大大幅收购的不满情绪。当世博会旧址以太平协和的名义签约之后,当地传媒大肆批评,质疑当地政府将世博会物业交由港商开发,而最终这些物业又都会卖给香港人。 迫于舆论压力,时任卑诗省省督林思齐要求太平协和保证:在该地块优惠的区域兴建的物业,必须先向加拿大当地人发售,而不可以先在海外发售。 作为太平协和的董事和项目主要负责人,不过二十多岁的李泽钜不得不亲自与当地政府展开谈判,并与加拿大媒体主动沟通,强调他早已加入加拿大国籍的事实试图争取民心。 在李泽钜的努力之下,林思齐最终同意出面说服省议会,许可世博会旧址物业在香港和温哥华两地同时发售。这一项目后来被命名为“万博豪园”,不但成为了加拿大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建设计划,更是成为了李嘉诚商业帝国海外扩张战略中重要的战役。 两年之后,香港信报如是报道了李泽钜在万博豪园项目中所发挥的作用: “对李泽钜来说,加拿大温哥华的房屋计划——万博豪园,就是他事业上的试金石。因为这个被誉为加拿大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建设计划,是由他一手策划的。由看中地盘,以至买地、发展、宣传,他都参与其中,全身投入……但初挑大梁,无论如何,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的。 “由投地到施工,这一段期间,他遇到的争议、面对的意外和困难不计其数。如果换了一个性格懦弱、信心不足的人,早已知难而退了。但他并未如此,仍然一丝不苟地去做,笑骂由人,愈战愈勇,终于卒底于成…… “为了这个庞大计划地早日完成,李泽钜过去两年在港加两地穿梭往来,不辞舟车劳顿之苦。1989年全年,他来往港加两地26次之多,坐飞机如普通人坐巴士一样。” 在加拿大项目中取得成绩之后,李泽钜稳健的处事能力和勤奋的办事态度,显然得到了父亲的赏识和长实一班老臣子们的认可,1989年,经董事的一致要求,年仅25岁的李泽钜顺利成为了长实的执行董事。从此进入了李嘉诚商业帝国的核心圈。 李泽钜与父亲李嘉诚窃窃私语。 弟弟李泽楷“单飞”,长和系“太子”之位无悬念 不同于其他一些豪门家族在财产继承问题上往往会闹出些狗血的宫斗剧情,关于“谁是李嘉诚接班人”的问题早已没有悬念。 仅从李嘉诚对于两个儿子的培养来看,虽然他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注重培养李泽钜、李泽楷二兄弟在上商业方面的敏锐性,但即便如此,李嘉诚对待二人的教育方式依然有着细微的不同。 李泽楷的成长经历看起来比哥哥“自由”得多,在上大学时,他无需遵循父亲的安排,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了电脑工程专业。当李泽楷大学毕业时,他也并没有像李泽钜那样直接进入父亲的公司打理家族生意,而是进了一家投资银行。 到了1990年,毕业后自由自在了4年的李泽楷在父亲的要求下回到香港,进入和记黄埔,但1993年,他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盈科拓展”,并很快走上了“单飞”的道路。 即便在生活方面,李泽钜与李泽楷也有着极大的区别。早在1990年李嘉诚的妻子庄月明去世之后,李家大宅便随即转至李家长子李泽钜名下,时至今日,李泽钜都与父亲李嘉诚生活在统一屋檐下。而作为李家次子的李泽楷则在母亲去世后不久便搬出了大宅,独自闯天下。 随着李泽楷的“单飞”,由李泽钜接下李嘉诚产业的格局显得更为明朗。 1992年4月,李嘉诚忽然辞去了汇丰银行非执行副主席职务,并顺水推舟,让长子李泽钜进入了汇丰董事局;1993年2月,长实集团董事局宣布李泽钜升任长实副董事经理,媒体据此评论称:“超人安排大公子接班,昭然若揭”。 不过,李嘉诚正式宣布李泽楷做接班人则是2012年的事了。当年李嘉诚向媒体披露了他的财产分配问题,透露称:长和系旗下多家公司的股份将全部由大儿子李泽钜继承,这无疑意味着李泽钜已经被认定为李嘉诚的继承人。 同年7月,伴随着长和系旗下公司的股权交接,李泽钜也开始在正式从父亲手中掌舵整个财富“王国”。 而此后的数年间,李嘉诚屡屡在公开场合强调李泽钜接班人的地位,并多次表示自己对李泽钜的“信心”和对其能力的肯定,他似乎一直在为李泽钜接班做着铺垫,希望能够给市场明确的信号和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2018年3月16日,李嘉诚在长和系业绩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即将在5月退休并由李泽钜接班,而与此同时,李嘉诚也明确回应:次子李泽楷未来不会加入长和。 这意味着李嘉诚创立的商业王国最终将完全属于长子李泽钜。 低调内敛的李泽钜充满神秘感 然而,即便业内外早已知悉李泽钜在长和系“太子”的地位,但李泽钜长期以来低调内敛的风格,却让这位即将继承李嘉诚财富王国的“太子爷”充满了神秘感。 这种低调一定程度来自于李泽钜的性格。相比弟弟的张扬高调,李泽钜显得更为循规蹈矩,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家庭方面,李泽钜都几乎没有任何出格的事迹足以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的谈资。 2018年3月16日,香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图为李嘉诚长子李泽钜。 人们也试图从这位超级富豪的大公子身上挖出那么一点儿花边新闻,于是当媒体发现李泽钜在劳斯莱斯房车里装了最新版镭射影碟机时,这一话题立即引发了热议。可是很快,李嘉诚本人亲自出面把事情解释了一番,李嘉诚说是自己要求李泽钜装镭射影碟机的,原因是劳斯莱斯是用于接客的,装最新镭射影碟机可以方便客人消遣。这让原本渲染着“富二代”奢靡生活的花边新闻瞬间变得索然无味起来。 坊间盛传的另一件有关李泽钜的大事件便是1996年他被张子强绑架一案,最后,李嘉诚花了10.38亿港元才把李泽钜从绑匪手中赎了回来。 有一种传言称,李泽钜内敛、低调的性格一定程度是受到绑架案的影响,这种说法虽然很难得到印证,但不可否认的是,李泽钜在对自己家人尤其是子女的保护上显得格外谨慎,李泽钜生了三女一男,但除了大女儿公布名字为燕宁外,其余孩子名字一直保密。 除了性格原因和绑架阴影之外,李泽钜似乎也总是有意保持着这种低调、谨慎的处事风格。他曾明确表示,自己最忌讳“接班”一词,称“父亲正年富力强,精力智力旺盛,他不会这么快退休。现在谈接班问题,为时过早。” 而每一年,李泽钜与李嘉诚一起出席长和系的业绩发布会时,他也无一例外地展现出事事以父亲为主的态度,往往只在李嘉诚示意后,才会简短地陈述一些自己的观点。 李泽钜低调的处事风格削弱了他在公众面前的存在感,但父亲李嘉诚却仿佛对此很满意。随着超人步入高龄,他愈加乐意在开场和力挺和称赞自己的长子。 与自己独闯天下干出一番事业被誉为“小超人”的弟弟李泽楷不同,作为哥哥的李泽钜始终处于父亲的光环之下。尽管业内也有说法称长和系内不少投资的策划者其实都是行事低调的李泽钜,但或许因为父亲的光芒太过耀眼,即便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外界对于由李公子执掌整个长和系依然会存在质疑。 但无论如何,今年5月,超人李嘉诚真的要退休了,李泽钜也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站到长和系商业舞台的最中央,让公众看到他在“李嘉诚儿子”这一身份之外,更为真实和独立的一面。[详情]
54岁站上前台:长于李嘉诚光环之下的长和系“太子”李泽钜 澎湃新闻记者 陶宁宁 来源:澎湃新闻 李泽钜,现任长和系的副主席,不久之后将继任长和系新一任的“掌门人”。 不过,比起在长和系下多家公司拥有的这些头衔,李泽钜更出名的称呼还是“超人李嘉诚的长子”。 “超人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本文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尽管,早在1994年,李泽钜便已成为了长实副主席的位置,被公开宣布将成为长和系接班人也是早在2012年的事情;尽管业界早有传言,近年来长和系不断投资欧洲、尤其大举投资英国的策略很多都是出自李泽钜的手笔。然而,在父亲李嘉诚巨大的光环之下,李泽钜给公众的印象却是模糊的,这位长和系的新主席竟显得格外低调而神秘。 2018年3月16日,步入90岁高龄的超人李嘉诚正式宣布即将在今年5月退休,这也意味着已经54岁的李泽钜终于可以走上长和系舞台的最中央。 54岁,早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但对于李泽钜来说,属于他的时代似乎才刚刚开始。 不满十岁便要接受商业熏陶 早些年时,李嘉诚曾多次声称自己并不主张古老的家族性统治,他认为公司首脑应当由股东选举产生,而不一定是父业子承,他甚至说过:如果我儿子不行,我不会考虑让他们接班。 但事实上,超人对于儿子们的培养却也可谓煞费苦心,从外界流传出的李嘉诚对于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的教育方式来看,超人显然不甘于让自己的儿子“不行”,也正是因此,李泽钜最终接棒父亲的商业帝国,父业子承的结局丝毫不令人意外。 不同于李嘉诚父亲早亡、童年贫苦的经历,当李泽钜在1964年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成为了香港“塑胶花大王”,并开始布局房地产业。李泽钜一出生就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 不过,优越的生活条件并没有让李泽钜沾染上“富二代”们好逸恶劳的通病。多年之后,在长实培养李泽钜的“太傅”,长实集团曾经的二把手、董事局副主席麦理思曾评价李泽钜为:谦虚好学的好孩子,一点都不像世界级富豪的公子。 李泽钜在香港名校圣保罗英文书院读完小学,中三时,李嘉诚便安排他前往加拿大读中学。根据多年之后媒体披露的信息,李嘉诚并不愿意给儿子过多的金钱,他给李泽钜的钱只能满足其日常消费,而绝不可能挥霍享受。 除了从小培养儿子独立之外,李嘉诚还刻意安排年幼的李泽钜、李泽楷兄弟接受“商业熏陶”。李嘉诚特意在长实的会议室安排了“专席”,让他的两个儿子出席董事会议,当时李泽钜和李泽楷都还不满10岁,但却已开始接受这种实战式的商业训练。 按照父亲的规划成长 在李嘉诚的严苛要求和精心栽培之下,李泽钜很快成长为一个青年才俊,而他的成长也似乎完全在超人的规划范围内。 有趣的是,李泽钜似也欣然接受着父亲的安排和规划,他全然没有弟弟李泽楷所表现出的张扬和叛逆,而是扎扎实实、不偏不倚地沿着一个家族继承人的方向成长着。 李泽钜中学毕业后,考入了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专业,不知这是否是他本人的兴趣爱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父亲李嘉诚的意愿。此时的长实已经是香港著名的地产企业,房地产业也已成为了李嘉诚财富构成的核心,显然,要求李泽钜攻读土木工程专业便是为他今后介入房地产行业而铺路。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李泽钜获得了结构工程博士学位回到香港之后,曾有长实的董事提议让大公子直接进入董事局,但却被李嘉诚断然否决,或许在李嘉诚看来,如果真的要培养儿子接班,必然需要他从底层开始历练,并扎实地在商业的战场上取得“战功”。 2010年8月5日,李嘉诚出席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举行的2010年度中期业绩发布会。 跟随父亲参与对加拿大赫斯基的收购 于是,1985年,21岁的李泽钜正式加入长江集团,成为了一名普通员工。也几乎在同时,年轻的李泽钜开始协助父亲将家族事业向海外扩张,在加拿大的“战役”成为了他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早在1977年,李嘉诚就开始在加拿大投资,购置物业。到了1986年,李嘉诚投资32亿港元,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股权。不过,这次收购并不是没有争议,按照加拿大的商务法例,外国人不能收购“经营健全”的能源企业。而赫斯基石油公司在加拿大西部拥有着大量油田和天然气的开发权,彼时也并未出现债务危机,正是属于“经营健全”的能源企业。 而由于华裔的大举扩张,也一度引起了加拿大本地居民的强烈不满,当地出现的排华情绪给政府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正是因此,李嘉诚要收购赫斯基难免受到加拿大舆论的非议。 不过,名不虚传的超人早有布局,他在1983年便让李泽钜兄弟加入了加拿大国籍,这一决策很大程度便是为以后海外扩张扫除障碍。 在这场交易中,李嘉诚对于李泽钜的栽培提携之意也表露无疑,当他与加拿大官员们频频会见之际,都带着自己的长子李泽钜,此举不仅给李泽钜提供了实战历练的机会,还为他此后在加拿大继续建立“战功”积累了人脉。 主导万博豪园,在海外获得“战功” 此后的数年,李泽钜有大半时间都在加拿大坐镇。而在收购赫斯基之后,李氏家族在加拿大的另一个项目便是参与世博会旧址发展项目,这个项目也是真正由李泽钜看好并主导的。 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举办了世博会,在世博会闭幕之后,作为当地省政府公产的世博会旧址地皮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世博会带来的良好开发基础而成为了颇受看好的优质地皮。 李泽钜一眼看出了世博旧址所存在的商机,但以当时长实的实力,要拿下这一优质物业项目并非易事。 首先,这块地皮大小相当于香港整个湾仔区和铜锣湾叠加,投资金额也高达170亿港元,以当时长实的规模和能力很难独立承担。 对于李泽钜的投资眼光,李嘉诚给予了充分的信赖,他拉来了同为香港地产业大亨的李兆基、郑裕彤加盟,并与加拿大商业银行旗下的太平协和公司共同开发,李嘉诚拥有太平协和公司10%的股权。李嘉诚还把合作开发事宜交由年轻的李泽钜负责具体操作。1988年,以李氏家族牵头的财团终于获得了世博会旧址项目的开发权。 2016年3月17日,香港,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01113.HK)发布2015年全年业绩。 虽然,资金的问题通过共同开发的方式得到了解决,但世博会旧址项目还面临着另一大难题,那就是当地居民对于华资在加拿大大幅收购的不满情绪。当世博会旧址以太平协和的名义签约之后,当地传媒大肆批评,质疑当地政府将世博会物业交由港商开发,而最终这些物业又都会卖给香港人。 迫于舆论压力,时任卑诗省省督林思齐要求太平协和保证:在该地块优惠的区域兴建的物业,必须先向加拿大当地人发售,而不可以先在海外发售。 作为太平协和的董事和项目主要负责人,不过二十多岁的李泽钜不得不亲自与当地政府展开谈判,并与加拿大媒体主动沟通,强调他早已加入加拿大国籍的事实试图争取民心。 在李泽钜的努力之下,林思齐最终同意出面说服省议会,许可世博会旧址物业在香港和温哥华两地同时发售。这一项目后来被命名为“万博豪园”,不但成为了加拿大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建设计划,更是成为了李嘉诚商业帝国海外扩张战略中重要的战役。 两年之后,香港信报如是报道了李泽钜在万博豪园项目中所发挥的作用: “对李泽钜来说,加拿大温哥华的房屋计划——万博豪园,就是他事业上的试金石。因为这个被誉为加拿大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建设计划,是由他一手策划的。由看中地盘,以至买地、发展、宣传,他都参与其中,全身投入……但初挑大梁,无论如何,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的。 “由投地到施工,这一段期间,他遇到的争议、面对的意外和困难不计其数。如果换了一个性格懦弱、信心不足的人,早已知难而退了。但他并未如此,仍然一丝不苟地去做,笑骂由人,愈战愈勇,终于卒底于成…… “为了这个庞大计划地早日完成,李泽钜过去两年在港加两地穿梭往来,不辞舟车劳顿之苦。1989年全年,他来往港加两地26次之多,坐飞机如普通人坐巴士一样。” 在加拿大项目中取得成绩之后,李泽钜稳健的处事能力和勤奋的办事态度,显然得到了父亲的赏识和长实一班老臣子们的认可,1989年,经董事的一致要求,年仅25岁的李泽钜顺利成为了长实的执行董事。从此进入了李嘉诚商业帝国的核心圈。 李泽钜与父亲李嘉诚窃窃私语。 弟弟李泽楷“单飞”,长和系“太子”之位无悬念 不同于其他一些豪门家族在财产继承问题上往往会闹出些狗血的宫斗剧情,关于“谁是李嘉诚接班人”的问题早已没有悬念。 仅从李嘉诚对于两个儿子的培养来看,虽然他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注重培养李泽钜、李泽楷二兄弟在上商业方面的敏锐性,但即便如此,李嘉诚对待二人的教育方式依然有着细微的不同。 李泽楷的成长经历看起来比哥哥“自由”得多,在上大学时,他无需遵循父亲的安排,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了电脑工程专业。当李泽楷大学毕业时,他也并没有像李泽钜那样直接进入父亲的公司打理家族生意,而是进了一家投资银行。 到了1990年,毕业后自由自在了4年的李泽楷在父亲的要求下回到香港,进入和记黄埔,但1993年,他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盈科拓展”,并很快走上了“单飞”的道路。 即便在生活方面,李泽钜与李泽楷也有着极大的区别。早在1990年李嘉诚的妻子庄月明去世之后,李家大宅便随即转至李家长子李泽钜名下,时至今日,李泽钜都与父亲李嘉诚生活在统一屋檐下。而作为李家次子的李泽楷则在母亲去世后不久便搬出了大宅,独自闯天下。 随着李泽楷的“单飞”,由李泽钜接下李嘉诚产业的格局显得更为明朗。 1992年4月,李嘉诚忽然辞去了汇丰银行非执行副主席职务,并顺水推舟,让长子李泽钜进入了汇丰董事局;1993年2月,长实集团董事局宣布李泽钜升任长实副董事经理,媒体据此评论称:“超人安排大公子接班,昭然若揭”。 不过,李嘉诚正式宣布李泽楷做接班人则是2012年的事了。当年李嘉诚向媒体披露了他的财产分配问题,透露称:长和系旗下多家公司的股份将全部由大儿子李泽钜继承,这无疑意味着李泽钜已经被认定为李嘉诚的继承人。 同年7月,伴随着长和系旗下公司的股权交接,李泽钜也开始在正式从父亲手中掌舵整个财富“王国”。 而此后的数年间,李嘉诚屡屡在公开场合强调李泽钜接班人的地位,并多次表示自己对李泽钜的“信心”和对其能力的肯定,他似乎一直在为李泽钜接班做着铺垫,希望能够给市场明确的信号和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2018年3月16日,李嘉诚在长和系业绩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即将在5月退休并由李泽钜接班,而与此同时,李嘉诚也明确回应:次子李泽楷未来不会加入长和。 这意味着李嘉诚创立的商业王国最终将完全属于长子李泽钜。 低调内敛的李泽钜充满神秘感 然而,即便业内外早已知悉李泽钜在长和系“太子”的地位,但李泽钜长期以来低调内敛的风格,却让这位即将继承李嘉诚财富王国的“太子爷”充满了神秘感。 这种低调一定程度来自于李泽钜的性格。相比弟弟的张扬高调,李泽钜显得更为循规蹈矩,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家庭方面,李泽钜都几乎没有任何出格的事迹足以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的谈资。 2018年3月16日,香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图为李嘉诚长子李泽钜。 人们也试图从这位超级富豪的大公子身上挖出那么一点儿花边新闻,于是当媒体发现李泽钜在劳斯莱斯房车里装了最新版镭射影碟机时,这一话题立即引发了热议。可是很快,李嘉诚本人亲自出面把事情解释了一番,李嘉诚说是自己要求李泽钜装镭射影碟机的,原因是劳斯莱斯是用于接客的,装最新镭射影碟机可以方便客人消遣。这让原本渲染着“富二代”奢靡生活的花边新闻瞬间变得索然无味起来。 坊间盛传的另一件有关李泽钜的大事件便是1996年他被张子强绑架一案,最后,李嘉诚花了10.38亿港元才把李泽钜从绑匪手中赎了回来。 有一种传言称,李泽钜内敛、低调的性格一定程度是受到绑架案的影响,这种说法虽然很难得到印证,但不可否认的是,李泽钜在对自己家人尤其是子女的保护上显得格外谨慎,李泽钜生了三女一男,但除了大女儿公布名字为燕宁外,其余孩子名字一直保密。 除了性格原因和绑架阴影之外,李泽钜似乎也总是有意保持着这种低调、谨慎的处事风格。他曾明确表示,自己最忌讳“接班”一词,称“父亲正年富力强,精力智力旺盛,他不会这么快退休。现在谈接班问题,为时过早。” 而每一年,李泽钜与李嘉诚一起出席长和系的业绩发布会时,他也无一例外地展现出事事以父亲为主的态度,往往只在李嘉诚示意后,才会简短地陈述一些自己的观点。 李泽钜低调的处事风格削弱了他在公众面前的存在感,但父亲李嘉诚却仿佛对此很满意。随着超人步入高龄,他愈加乐意在开场和力挺和称赞自己的长子。 与自己独闯天下干出一番事业被誉为“小超人”的弟弟李泽楷不同,作为哥哥的李泽钜始终处于父亲的光环之下。尽管业内也有说法称长和系内不少投资的策划者其实都是行事低调的李泽钜,但或许因为父亲的光芒太过耀眼,即便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外界对于由李公子执掌整个长和系依然会存在质疑。 但无论如何,今年5月,超人李嘉诚真的要退休了,李泽钜也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站到长和系商业舞台的最中央,让公众看到他在“李嘉诚儿子”这一身份之外,更为真实和独立的一面。[详情]
李嘉诚退休:李泽钜接棒长和系 过万亿港元资产欧洲业务占比6成 特约撰稿 朱丽娜 香港报道 导读 仔细剖析李氏帝国近年来的资产腾挪路径,不难发现一条十分清晰的主轴:围绕以欧洲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为核心,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化配置以电信、港口、水利、能源等公用事业为主的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 3月16日下午,长和主席李嘉诚宣布将于5月股东会后正式退休,转任公司资深顾问,其长子李泽钜接任长和主席。这意味着他经过近五十载打造的“长江王国”正式告别李嘉诚时代,这位白手起家的商业奇才即将落幕。 “我非常感恩,一生可以有这个福分,创立长江集团,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够服务社会,这是我一个最大的光荣。我衷心感谢大家对我的厚爱和支持,一点一滴在我心头。以后,我会披上新的战衣,专注于基金会的工作,尤其是医疗、教育等方面。”他用其带潮汕口音的广东话动容地说。 长江和记实业目前是香港交易所主板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集团经营五项核心业务,包括港口、零售、基建、能源及电讯。截至去年 12月底,长和的资产总额逾1.1万亿港元。 五大商业版图 这个规模庞大的商业帝国,即将迎来新的掌舵人。事实上,自从6年前宣布分家计划后,李嘉诚已经逐渐淡出集团的日常管理。对于长和的未来,李嘉诚十分笃定,“原则上整个集团的结构已经有很好的计划和安排,未来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同时,他指出,长和集团高层已经为未来数年甚至十年的发展作好规划,“过去数年我可以随时去旅行不影响公司运作继续,中高层管理人员未有一人辞职,并无任何波动,公司已有一条好的政策,就是为股东服务。” 他续称:“我从12岁开始工作,做到今年78年,旗下每家公司都健全,看不出哪间会亏损。” 在当天的业绩会上,李嘉诚坦言,自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商业王国,能够安然度过多次的金融危机秘诀在于保持“一个极低的负债率”。他在业绩报告中指出,尽管去年作出连串收购,长和集团的负债比率仍维持低于6%的健康水平,营运及财务状况均十分强健。 根据3月16日发布的财报显示,长和已经打造出了遍布全球的港口、零售、基建、电信、能源这五大商业版图。截至去年12月底,这五大板块的息税前利润(EBIT)占比分别为12%、18%、35%、4%、26%,结构均衡。 相比之下,长子李泽钜在同日的业绩会则表现一如既往地平静内敛。他表示,电能实业在宣布最新的派息政策后,暂时不会有任何重组计划。 事实上,李嘉诚一早已经开始将李泽钜当作接班人来培养,并曾透露,“我从他小时候起便以身作则,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领袖。”这对“父子档”已经在商场并肩作战长达33年。行事低调的李泽钜于1985年加入长江实业,1999年开始出任长实董事总经理。一直以来,他主要负责长和系的地产业务,以及旗下两间上市公司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 “步步为营”铺路交棒 被称为“超人”的李嘉诚,一早已经开始部署他的退休大计。 2012年5月25日,李嘉诚首次披露财产分配方案,公开明确长子李泽钜的接班地位。2012年7月16日,李嘉诚已将本来由其次子李泽楷持有的1/3家族信托权益全部转让给长子李泽钜。此举让李泽钜正式掌控市值逾8500亿港元、涉及22间上市公司的上市王国,其名下资产达2900亿港元。 根据当时港交所披露权益显示,李氏家族信托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共22间上市公司,除“四大”旗舰:长实(00001)、和黄(00013)、长江基建(01038)、电能实业(00006)外,还包括TOM集团(02383)、汇贤产业(87001)等。上述22家公司当时的市值合共8521亿港元。 LKS Unity所持的长和系及其它上市公司资产市值达4353亿元,以其2/3的权益计算,李泽钜名下上市资产逾2900亿港元。李嘉诚表示,此次李泽楷将获得生意资金上的支持。 时隔三年后,长和系进行了世纪大重组,这是李嘉诚布局退休的重要一环。 2015年1月9日,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世纪重组三部曲正式拉开序幕。长实(00001.HK)及和黄(00013.HK)宣布重组长实集团及和黄集团的业务,并创立两间新的上市公司,分别为长和及长地,前者会接手两个集团所有非房地产业务,而后者则合并两个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如此规模庞大的架构重组,主要通过“长实重组”、“并购方案”、“分拆上市”三个步骤完成。 重组完成以后,长和系资产的股权架构将由原来的三层缩减为两层。资料显示,李氏家族信托将成为长地的直接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26.66%,而李嘉诚及长子李泽钜则持有约3.49%股份,这意味着李氏家族信托及家族成员将共持有长地约30.15%的实际权益。 根据长地当时在港交所提交的公告显示,李嘉诚将担任长地的主席,长子李泽钜则担任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这亦被外界解读为李嘉诚为长和系交棒给李泽钜进行铺垫。 资产腾挪线路图 李嘉诚商业帝国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近年来重组动作频繁,且均将注册地迁往离岸岛国,因此“李嘉诚撤资”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作为一代“香港梦”的代表,李氏家族流露出越来越浓厚的“欧洲情结”,到目前为止,接近半数的公司资产已转移至欧洲。 对此,李嘉诚在当日的记者会直斥“这是连基本经济知识都没有才会这么说”。他表示:“我们在国内一边卖一边投资,在国内有一个400亿元的天然气项目,未来仍将继续加大投资。我们也是北京东方广场最大的股东。”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仔细剖析李氏帝国近年来的资产腾挪路径,不难发现一条十分清晰的主轴:围绕以欧洲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为核心,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化配置以电信、港口、水利、能源等公用事业为主的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 李嘉诚的海外投资第一次被市场熟知源于2000年的“卖橙”神话,低买高卖,大赚1130亿港元。从2000年至今,长和系已经斥资逾2000亿港元在海外进行大手笔收购,而李泽钜正是这些交易的重要推手,以稳健谨慎作风著称的他对英国市场特别钟情。 2010年,在李泽钜的带领下,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和李嘉诚基金会斥资58亿英镑从法国电力公司(EDF)手中买下了英国电网业务。不到1年,长江基建再次出手,花费24.1亿英镑收购了英国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 Group)。又等了10个月,长江基建高调出击,6.45亿英镑收购英国配气网络Wales & West Utilities(WWU)。 2010年长和系的欧洲业务息税前利润(EBIT)占集团EBIT总额仅17%,中国香港占比30%,中国内地以28%位居次席。而截至2017年12月底,欧洲EBIT占比已骤升至60%,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分别降至2%和10%。 以资本开支为例,长和去年在欧洲地区投放的资本达到147.45亿港元,占比接近62%。期内,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合共的资本开支仅为28.17亿港元,占比不到12%。若从资产总额的口径来看,欧洲总资产为5103.36亿港元,占比46.38%。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资产总额分别为783.1亿港元、766.13亿港元,合计占比约14%。 [详情]
“超人”谢幕 来源:北京晨报 90岁李嘉诚交棒李泽钜 90岁的“超人”李嘉诚,正式把他的规模达千亿美元的商业帝国交给长子李泽钜。3月16日下午,在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的业绩会上,李嘉诚宣布将在主持5月10日股东大会后正式退休,包括退任公司主席、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职务。54岁的李泽钜在经历了30年的“学徒生涯”后,扛起了大旗。 “超人”鞠躬谢幕 “46年我并没有拿过薪水,每年只拿5000港元” 李嘉诚仍将继续担任李嘉诚基金会主席,并担任长江集团高级顾问。但是,对于长和系而言,“退休”宣言无疑宣告了“超人”时代的谢幕。 在16日的业绩会上,李嘉诚谈到退休感想时说,“很荣幸、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让我做这个主席。我从1960年创立长江,上市时,我已经决定这一生创业一个上市公司,一定要对得起支持我的股东。46年我并没有拿过薪水,每年只拿5000港元。”他起身鞠躬,感谢各界的支持。 李嘉诚在现场算了一笔账,投资者如果在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以3港元/股买入长江实业的股票,收到股息,再买长江,那么今天的价值就将超过5000倍。“如果你的股息没有动用,一般收到钱会投资,最简单就是投资长江,这是有眼光的,5000倍,就是今天的价值。世界不是太多公司有5000倍。” 从李嘉诚四家港股上市公司发布的年报来看,去年长和系业绩增长仍然稳健。其中,长和去年业绩收益总额为4148亿港元,同比增9%。每股盈利9.1港元。长江实业集团,去年全年净利为301.25亿港元,同比增长55%。长江基建集团去年实现净利102.56亿港元,同比增长6%。电能实业去年股东应占年内溢利为83.19亿港元,同比增长29.6%。 对于未来,李嘉诚表示将完全放权。“如果一家公司,什么都要我顾问来做,那我为什么要辞职。”而无论怎样,发展之中一定不会忘记稳健,“这是一个固定的政策。” 被再次问及撤资问题时,李嘉诚表示,从内地撤资的说法有些连基本的经济知识都没有。“我们在南海还有一个高达400亿的项目,出产天然气,这个项目还会继续加大。”他表示,如果真的撤资,应该是卖股票。“在过去二十年,我只有买,从来没有卖过股票。我买进的股份多过我卖出的股份。” 商业王国已有78载 “每天晚上都要看书,了解新的科技知识及与事业有关的资讯” 根据《福布斯》杂志今年1月18日公布的香港富豪排行榜,李嘉诚以3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0亿元)总净资产,连续20年蝉联香港首富之位。其净资产较2017年的303亿美元增18.81%。 如今李嘉诚旗下长和系业务已遍及全球,包括房产、港口、电讯、酒店、零售、能源、基建等等。长江集团业务遍及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员工人数超过32万人。 12岁从潮汕逃难到香港,白手起家的李嘉诚在78年间创造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 为了支持全家的生计,李嘉诚做过跑堂、技工、推销员,李嘉诚表示,自己“每一样都是走正路,没有一个偏道。” 1950年,22岁的李嘉诚用自己多年积蓄和向亲友筹借的5万港元,成立长江塑料厂,开始创业之路。1958年,意识到香港地少人多、土地求过于供的李嘉诚开始涉足地产业,投得香港北角及柴湾用作建厂的地皮。 70年代初,李嘉诚认为塑料花甚至整个塑料工业会被新兴工业所取代,决定在未被淘汰前将工厂结束。与此同时,李嘉诚的地产业务发展迅速,所得利润已远超于工厂业务,因此正式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1972年,长江地产有限公司易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以3港元的定价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获得65.4倍的超额认购。 1979年,长实从汇丰成功收购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和黄),李嘉诚成为香港华人入主外资集团的第一人。 和黄于1983年在香港展开移动电话业务。1985年,长实收购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2月易名为“电能实业有限公司”)。1987年,和黄集团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43%权益,开始向海外拓展业务。 李嘉诚将自己的商业成功归因于勤奋与求知。即使刚到香港,最穷苦的时候,李嘉诚仍然坚持在工作之余自学,他从旧书店买回旧课本,学习完毕后再卖出买入另一本。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嘉诚曾表示,“直到如今,每天晚上都要看书,了解新的科技知识及与事业有关的资讯。” 这让李嘉诚有很多超前于人的思维。他旗下的维港投资主要投资于早期的科技初创企业。比如在人们还习惯于电话短信的时代,维港投资已经率先投资了最早的网络视讯软件之一Skype,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熟知的脸书(Facebook)、苹果手机上的Siri,甚至是人工智能AlphaGo,李嘉诚都曾投资过。 2018年新年伊始,已经90岁的李嘉诚在一次晚宴中还透露自己也投资了比特币终端市场。他表示,“(比特币)绝对有风险”,2014年只投资了1个多亿港元到比特币终端市场。 李泽钜接棒无悬念 “已经跟随我工作超过33年,我对他充满信心” 长期以来,香港“大亨”的商业传奇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如今,香港最富有的家族们都面临着二代交棒的难题。相较之下,李泽钜成为长和系接班人却并没有太多悬念。 李嘉诚有两个儿子,长子李泽钜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及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幼子李泽楷,电讯盈科有限公司主席,该公司为亚洲具领导地位的资讯科技及电讯公司之一。 李氏兄弟在香港被称为“龙兄虎弟”。李嘉诚对儿子的“商教”开始得很早。曾有媒体报道,当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每当董事局开会,他们兄弟俩就会坐在专门为他们设置的小椅子上“旁听”。 成人后,李泽钜和李泽楷却走向了不同的商业道路。 李泽钜一直在父亲身边管理家族生意。1985年,21岁的李泽钜便加入长江集团,从基层做起,被安排在当时长江实业中环华人行的办公室上班。25岁,李泽钜成为长实的执行董事,这一年他参与了被外界誉为李嘉诚最伟大的投资——赫斯基石油的收购。李嘉诚一直对外宣称,这是李泽钜主导的收购。28岁,他代替父亲进入汇丰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29岁成为长实副董事总经理,30岁成为长实副主席,35岁成为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 2012年,84岁的李嘉诚将次子李泽楷持有的三分之一家族信托权益转让给长子李泽钜,李泽钜持股量增至三分之二,余下三分之一继续由李嘉诚持有。48岁的李泽钜正式掌控以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为代表的李嘉诚家族信托22家上市公司,这2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逾8500亿港元,李泽钜个人名下资产达2900亿港元,身家已超越其父李嘉诚。此间,李嘉诚就常常公开对外界表示,“李泽钜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顶替我的位置。” 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则显得更加“叛逆”。多年来,李泽楷似乎无心于家族生意,而是选择自主创业。1991年,25岁的李泽楷通过收购香港电讯一战成名,被称为“小超人”。2000年,电讯盈科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个人财富曾逼近其父亲李嘉诚。同时,他还曾是腾讯早期投资人,拥有过腾讯20%的股权。 在宣布退休的同时,李嘉诚表示,不必担心长和系的未来,高层也不会有变动,“李泽钜已经跟随我工作超过33年,我对他充满信心,同事们也将继续协助他。”而对于李泽楷,李嘉诚表示,李泽楷不会加入长和,“将给其很多钱,经营他自己的生意。” ■财经观察 顶级富豪们的集体告别 香港常被称为“福地”,因为弹丸之地拥有着天文数字的财富。不过这几年,香港的顶级富豪群体已集体进入耄耋之年。李嘉诚的“退休”,正式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其实,李嘉诚的继承人早在2012年就已没有了悬念。 2012年,李嘉诚对外披露自己巨额资产的分配方案;确定由李泽钜接班,次子则给予资金让其在家族企业外开拓。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最近几年,李嘉诚明显放权。 李嘉诚并不是唯一一个为家族财富传承殚精竭虑的人。 2017年《福布斯》华人富豪榜显示,在前十名华人富豪中,内地占了六席,平均年龄为49.8岁,当内地的富豪群体已经呈现年轻化趋势,占四席的香港富豪们,平均年龄已是74.4岁。 在李超人分家产的同年,新世界集团已由郑裕彤长子郑家纯掌控。2016年,91岁的郑裕彤病逝。 2015年,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也作出了“交班”动作,时年87岁的李兆基离任公司主席以及董事总经理等职务,但保留公司执行董事一职,公司主席由小儿子、时年43岁的李家诚接任。 同一年,九龙仓及会德丰集团主席吴光正正式宣布退休,交班儿子吴宗权。旗下零售业务与上市地产业务分别交由长女吴宗恩与次子吴宗权,两人负责领域其余家族成员不得干涉。 香港的顶级富豪们“退休”都已是高龄,一生兢兢业业,在家族有绝对的权威,酒席上,李嘉诚主动和儿子碰杯,李泽钜都受宠若惊。但是要在众多的子孙后辈中挑选满意的接班人,对于富豪们而言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赌王”何鸿 家族爆发“分 家”之战,几房妻儿公开争夺何鸿 的赌业身家,生前一度被称为“红色资本家”,有“爱国商人”美誉的霍英东,身后财产也引发家族大战。 当二代接班,香港的豪门们还能否成为经济的主导?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刘映花[详情]
李嘉诚在向什么告别? 来源:经济参考报 3月16日下午,今年将迈入90岁高龄的香港首富李嘉诚宣布退休,辞任长和及长实集团主席,未来将以旗下基金会为平台,专注公益事务。至此,历时多年的李嘉诚退休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李嘉诚退休备受关注,原因在于他具备了财富偶像所需的几乎全部要素。他的致富经历香港人耳熟能详,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白手起家,走过港英殖民时代,内地改革开放大展拳脚,直到成为香港首富。李嘉诚是香港普通人的成功偶像,为生活打拼的几代香港人都梦想自己能遇雨成龙,而李嘉诚的发迹史则成了他们的“香港梦”;他的商业王国在香港无远弗届,甚至有人说,生活在香港,要是不让李家挣你的钱那是不可能的,其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更为重要的是,他抓住了香港经济不同阶段的成功机会,与香港经济同步发展。他78年的打拼历史几乎就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写照。 正是这样一种历史的同步,使有识之士看到,李嘉诚退休之际,恰逢香港经济需要转型之时。当李嘉诚淡出香港经济第一线时,香港人也正在反思以往的房地产业推动的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准备迎接新经济时代。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嘉诚的退休不光是仪式上的告别。 在此之前,香港的几大富豪家族都已经完成了两代人的交接。李嘉诚在持续多年的退休与交班传言中,何尝不在为一个时代的结束做准备呢。2013年,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上海东方汇经中心;2014年,出售约25%屈臣氏股权、葵涌“八号码头”亚洲货柜码头六成股份、黄竹坑香叶道41号地盘、和记港陆七成权益及两幢上海商厦;2015年,长江实业旗下公司出售新界商业地产物业盈晖荟;2016年,出售上海陆家嘴世纪汇广场;2017年出售旗下固网业务和记环球电讯、出售中环75%权益、出售北角和富荟,等等。对李嘉诚这一串长长的卖卖卖清单,有各种分析和推测,自不必深究。直观的看法是,显然在收缩房地产等传统行业的地盘。 事实上,近年来,长和系在买地方面已经没有像其他港资发展商那么进取。作为李嘉诚的接班人,李泽钜去年曾说:“一个人吃饭只吃一种食物,不吃其他的,这样就会偏食,自然就营养不良。”16日的发布会上,他也说,物业永远是系内其中一个主业,但这个主业有时可以多做,有时可以少做。据港媒透露,李泽钜其后出席分析员会议时重申,接任主席后在长和发展上会有更多着墨,对新经济的投资规模不少,主要投放在和记电讯旗下的3香港,但希望公司未来发展更像新经济公司。 显然,李家人已经听到了新经济的涛声。但正如港媒所议论的那样,不是说李嘉诚没有投资科网创新领域,但对于其财富王国,只能说是聊胜于无。正像香港不是没有科网企业,但相对于美国有苹果、亚马逊和谷歌,内地有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香港明显远远落后。 在香港经济多元发展这个问题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她的施政报告里讲得很充分很到位,她说,“要香港经济持续向好,多元发展是必然出路。本届政府有决心大力发展传统产业以外的新兴产业,并认定创新及科技和创意产业是具优势、有潜力的产业。”“为了让香港在创科路上急起直追,政府会循包括研发资源、汇聚人才、提供资金、科研基建、检视法例、开放数据、政府采购和科普教育这八大方面加强创科发展,并投入所需资源。”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7日说,创新科技是发展多元化经济的核心,今年《财政预算案》为此预留了500亿港元。其中,约200亿港元会用于发展第一期港深创新科技园,预计不久将会成为香港的创科中心,将本港的金融及专业服务、深圳的创科生态及广东的高端制造业相结合,配合大湾区发展。 显然,香港经济开始试图驶入一条新的河流。而退休老人李嘉诚16日在记者会上的一句话富有深意:我过去多年经常讲,知识改变命运。 (王迎晖)[详情]
李嘉诚退休:李泽钜接棒长和系过万亿港元资产欧洲业务占比6成 特约撰稿 朱丽娜 香港报道 导读 仔细剖析李氏帝国近年来的资产腾挪路径,不难发现一条十分清晰的主轴:围绕以欧洲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为核心,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化配置以电信、港口、水利、能源等公用事业为主的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 3月16日下午,长和主席李嘉诚宣布将于5月股东会后正式退休,转任公司资深顾问,其长子李泽钜接任长和主席。这意味着他经过近五十载打造的“长江王国”正式告别李嘉诚时代,这位白手起家的商业奇才即将落幕。 “我非常感恩,一生可以有这个福分,创立长江集团,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够服务社会,这是我一个最大的光荣。我衷心感谢大家对我的厚爱和支持,一点一滴在我心头。以后,我会披上新的战衣,专注于基金会的工作,尤其是医疗、教育等方面。”他用其带潮汕口音的广东话动容地说。 长江和记实业目前是香港交易所主板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集团经营五项核心业务,包括港口、零售、基建、能源及电讯。截至去年 12月底,长和的资产总额逾1.1万亿港元。 五大商业版图 这个规模庞大的商业帝国,即将迎来新的掌舵人。事实上,自从6年前宣布分家计划后,李嘉诚已经逐渐淡出集团的日常管理。对于长和的未来,李嘉诚十分笃定,“原则上整个集团的结构已经有很好的计划和安排,未来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同时,他指出,长和集团高层已经为未来数年甚至十年的发展作好规划,“过去数年我可以随时去旅行不影响公司运作继续,中高层管理人员未有一人辞职,并无任何波动,公司已有一条好的政策,就是为股东服务。” 他续称:“我从12岁开始工作,做到今年78年,旗下每家公司都健全,看不出哪间会亏损。” 在当天的业绩会上,李嘉诚坦言,自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商业王国,能够安然度过多次的金融危机秘诀在于保持“一个极低的负债率”。他在业绩报告中指出,尽管去年作出连串收购,长和集团的负债比率仍维持低于6%的健康水平,营运及财务状况均十分强健。 根据3月16日发布的财报显示,长和已经打造出了遍布全球的港口、零售、基建、电信、能源这五大商业版图。截至去年12月底,这五大板块的息税前利润(EBIT)占比分别为12%、18%、35%、4%、26%,结构均衡。 相比之下,长子李泽钜在同日的业绩会则表现一如既往地平静内敛。他表示,电能实业在宣布最新的派息政策后,暂时不会有任何重组计划。 事实上,李嘉诚一早已经开始将李泽钜当作接班人来培养,并曾透露,“我从他小时候起便以身作则,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领袖。”这对“父子档”已经在商场并肩作战长达33年。行事低调的李泽钜于1985年加入长江实业,1999年开始出任长实董事总经理。一直以来,他主要负责长和系的地产业务,以及旗下两间上市公司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 “步步为营”铺路交棒 被称为“超人”的李嘉诚,一早已经开始部署他的退休大计。 2012年5月25日,李嘉诚首次披露财产分配方案,公开明确长子李泽钜的接班地位。2012年7月16日,李嘉诚已将本来由其次子李泽楷持有的1/3家族信托权益全部转让给长子李泽钜。此举让李泽钜正式掌控市值逾8500亿港元、涉及22间上市公司的上市王国,其名下资产达2900亿港元。 根据当时港交所披露权益显示,李氏家族信托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共22间上市公司,除“四大”旗舰:长实(00001)、和黄(00013)、长江基建(01038)、电能实业(00006)外,还包括TOM集团(02383)、汇贤产业(87001)等。上述22家公司当时的市值合共8521亿港元。 LKS Unity所持的长和系及其它上市公司资产市值达4353亿元,以其2/3的权益计算,李泽钜名下上市资产逾2900亿港元。李嘉诚表示,此次李泽楷将获得生意资金上的支持。 时隔三年后,长和系进行了世纪大重组,这是李嘉诚布局退休的重要一环。 2015年1月9日,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世纪重组三部曲正式拉开序幕。长实(00001.HK)及和黄(00013.HK)宣布重组长实集团及和黄集团的业务,并创立两间新的上市公司,分别为长和及长地,前者会接手两个集团所有非房地产业务,而后者则合并两个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如此规模庞大的架构重组,主要通过“长实重组”、“并购方案”、“分拆上市”三个步骤完成。 重组完成以后,长和系资产的股权架构将由原来的三层缩减为两层。资料显示,李氏家族信托将成为长地的直接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26.66%,而李嘉诚及长子李泽钜则持有约3.49%股份,这意味着李氏家族信托及家族成员将共持有长地约30.15%的实际权益。 根据长地当时在港交所提交的公告显示,李嘉诚将担任长地的主席,长子李泽钜则担任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这亦被外界解读为李嘉诚为长和系交棒给李泽钜进行铺垫。 资产腾挪线路图 李嘉诚商业帝国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近年来重组动作频繁,且均将注册地迁往离岸岛国,因此“李嘉诚撤资”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作为一代“香港梦”的代表,李氏家族流露出越来越浓厚的“欧洲情结”,到目前为止,接近半数的公司资产已转移至欧洲。 对此,李嘉诚在当日的记者会直斥“这是连基本经济知识都没有才会这么说”。他表示:“我们在国内一边卖一边投资,在国内有一个400亿元的天然气项目,未来仍将继续加大投资。我们也是北京东方广场最大的股东。”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仔细剖析李氏帝国近年来的资产腾挪路径,不难发现一条十分清晰的主轴:围绕以欧洲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为核心,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化配置以电信、港口、水利、能源等公用事业为主的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 李嘉诚的海外投资第一次被市场熟知源于2000年的“卖橙”神话,低买高卖,大赚1130亿港元。从2000年至今,长和系已经斥资逾2000亿港元在海外进行大手笔收购,而李泽钜正是这些交易的重要推手,以稳健谨慎作风著称的他对英国市场特别钟情。 2010年,在李泽钜的带领下,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和李嘉诚基金会斥资58亿英镑从法国电力公司(EDF)手中买下了英国电网业务。不到1年,长江基建再次出手,花费24.1亿英镑收购了英国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 Group)。又等了10个月,长江基建高调出击,6.45亿英镑收购英国配气网络Wales & West Utilities(WWU)。 2010年长和系的欧洲业务息税前利润(EBIT)占集团EBIT总额仅17%,中国香港占比30%,中国内地以28%位居次席。而截至2017年12月底,欧洲EBIT占比已骤升至60%,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分别降至2%和10%。 以资本开支为例,长和去年在欧洲地区投放的资本达到147.45亿港元,占比接近62%。期内,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合共的资本开支仅为28.17亿港元,占比不到12%。若从资产总额的口径来看,欧洲总资产为5103.36亿港元,占比46.38%。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资产总额分别为783.1亿港元、766.13亿港元,合计占比约14%。 (编辑:林虹)[详情]
文/谭洪安 在自己90岁这一年,有“超人”之称的李嘉诚宣布正式如期退休。 没有人可以否认,李嘉诚在华人世界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关于他的那些传奇。但如此的存在,只能让李嘉诚以超人之形象示人,并为他人引用、解读。光芒之下,李嘉诚的另一面,往往为人所忽略。 想要理解李嘉诚传奇的一生,又不得忽视他的另一面。 1 超人”李嘉诚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呢? 早上6点前起床,从香港岛南部深水湾道的家出发,下山去附近的9洞高尔夫球场,并确保能在7点以前打出第一杆。他可能和住在香港高尔夫俱乐部附近的亿万富翁一起打球,也可能和他公司里的某个高管打球,亦可能和一个他想作出判断的新生意伙伴打球。 10点,李嘉诚到达办公室。自从位于港岛中环中心商务区的70层高的长江中心落成之后,他的办公室就一直在那座高耸的塔楼的顶部,那儿几乎被一个游泳池占满了。 李嘉诚做的第一件事是查阅报刊,看看有没有和他或他的公司相关的报道。他用英语和别人交谈,但喜欢阅读中文,因此,英文报刊中的有关部分在他到达之前就已翻成了中文。 李嘉诚也很关注经纪业对他公司的评价,那些激起他怒火的撰稿人将接到他助手的电话,或是收到他的律师函。哪家报纸使他难看,他就会撤销那儿的广告。 李嘉诚会拿着文件、信件,打电话给一至数个高管,或者直接召他们前来商谈。公司里的电话系统让这些人知道,这是大老板的电话。 上午11点30分,李嘉诚开始做按摩。此后,还要去处理更多的管理事务,13点吃午餐,当然是工作餐。午饭后,他在办公室里工作两个小时,16点回家。17点,他很可能会再做一次按摩,之后,也许会在18点30分与生意伙伴玩纸牌。 最终,商务晚宴后,他于22点就寝。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循环下去。 不过,今年5月10日之后,他这份极为缜密而几乎一成不变的日程,很可能要做出改变。因为从那一天起,还差两个月就年满90周岁的李嘉诚,将会正式退休了。 为我们解密当代最受瞩目的华人富豪日常工作点点滴滴的,是资深中国事务观察家乔·史塔威尔,他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亚洲(主要是香港和北京)从事新闻工作,1997年创办《中国经济》季刊。2007年,他出版《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一书(中文版2011年在中国内地印行),上述所引场景,即来自该书。据作者说,这段描述“依据的是大量非正式采访”。 2 李嘉诚纵横商海70余年的财富传奇,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在此无须赘言。鲐背之年,含笑引退,更让他在华人世界商业圈神一般的存在,再添若干光环。 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我们回头看看李嘉诚“封神”的漫长生涯中一些未必为人所知的细节,也许不无意义。 李嘉诚就总是说,自己是教师的儿子,父亲于1940年身无分文来到了香港。长江集团官方网站上写道:“为了扛起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李先生不到15岁就辍学,在一家塑料贸易公司找了份工作,每天工作16小时。1950年,他的勤奋、谨慎以及追求完美的精神,让他有了自己的公司——香港长江实业。” 事实上,李嘉诚读过几年书,后来在一个富有的舅舅那里工作,舅舅的家族拥有香港中南钟表有限公司。他能跻身香港重要的二流大亨之列,事业得以继续发展,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因为娶了老板——也就是那位有钱舅舅——的女儿。李嘉诚一开始所经营的企业,其实是属于他岳父的,他只是进一步做大了生意而已。 当然,在香港及东南亚的华人大亨们的起步阶段,跟老板的女儿结婚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对于那些不能依靠父业来为自己的事业铺垫的未来富豪来说,一个重要的资源就是妻子的家庭产业。李嘉诚不过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无可厚非。 3 李嘉诚就很乐意向人们展示他节约的嗜好,常常提起他戴了好几年的廉价精工手表与西铁城手表。他的一位高级职员回忆说,他常听李嘉诚抱怨自己戴的手表是“该死的手表”。而这廉价手表已经成了他的象征。在《财富》杂志一次难得的采访中,李嘉诚也没忘记搬出手表的主题。“你的表太奢侈了!”他对采访者说,“我的比你的便宜多了,不到50美元。” 让李嘉诚引以为豪的另一件事是,他从上市公司中获取的工资很少——2005年,从他的长江集团旗舰公司中,他只得到了1万港元的工资。但有一点却未被提及,即在香港工资要征税,而股息却不用交税,所以大亨们常常利用后者来避税。 比李嘉诚年长半岁,又是生意上长期好伙伴的恒基集团老板李兆基(他已于2015年交棒退休),据说在20年内,仅仅从恒基地产旗舰公司的分红就有1.5亿~3亿美元。他用这些钱在美国买了3万套公寓及别的资产。归根到底,“二李”并不是靠微薄的工资收入生活的人。 这两人的故事或许可以说明,尽管有保护金钱的本能,以及向员工展示节俭的深思熟虑的商业手段,但人们所听说的大多数富豪们生活节俭,却并非事实,他们只是“选择性节约”而已。 亚洲大亨们与媒体的关系,不只是大亨要逃避媒体那么简单,这大概是对大亨们生来就谦虚这种说法的最有力驳斥。有机会接近他们的人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大老板们有多么自恋——他们公司的接待处到处都是关于他们的作品。对那些市场上极有影响力的杂志,如《财富》、《福布斯》和《远东经济评论》等,只要其记者不追根究底,大亨们还是愿意给予稀少的公开采访机会的。 前面引述过李嘉诚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李嘉诚的公众形象是沉默寡言,他每天早上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读报,办公室里保存了各种关于他的文章,当读到批评他的人的名字,他习惯用荧光笔在空白处作记录。据香港报纸的管理者们说,任何李先生坚决反对的事,都会转化成他公司广告开支的削减。比如《南华早报》在2003年11月(几乎20年后)提到了1986年李嘉诚被指内线交易一事,李嘉诚的公司立刻撤销了与该报签订的广告合同。 香港以“国际贸易自由港”的傲人形象蜚声世界,但在香港,却有另一种看法颇具市场:本地的经济却少数顶级大亨所操控,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尤其是对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是香港每个亿万富翁财富的基本。香港和新加坡一样,都因面积狭小,存在结构性的土地稀缺,自19世纪起,无论从区域标准还是国际标准来看,这里的房地产价格一直非常昂贵,而且波动相当大,投机的回报率也很高。 4 香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但香港集装箱的终端运输费用又堪称是世界上最高的,尽管其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其他人均GDP相近的国家和地区。主宰香港集装箱终端运输的股东,都是房地产大亨,而李嘉诚辉煌事业的两大支柱,恰恰就是地产和港务。早在2007年时,李嘉诚的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就拥有香港24个停泊港中的14个泊位,于是,他成了这个群体的领袖。 李嘉诚的百佳连锁超市和英资怡和集团的惠康超市,一度占了本地百货贸易的七成;李嘉诚旗下的屈臣氏集团和怡和控股的万宁公司,也几乎占了全港药品销售的七成。有新来的实力不俗的零售商竞争者抱怨说,他们的送货车根本进不了由李嘉诚控制的居民区和办公大楼。李嘉诚还是香港电力生产的双寡头之一。 尽管李嘉诚在香港的新闻报道里经常被称为“超人”,但他的投资事业中,既有不合时宜的买卖,也有经过长期痛苦的努力才能盈利的收购来的公司企业。 20世纪90年代早期,他在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许多亚洲国家的移动电话与传呼机市场上的投资,遭受了严重损失。但是90年代末期,他的橙子电话公司使他大发横财。后来,李嘉诚又投资3G,很长时间内亏损严重。1987年,他转向了从事石油业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随后又投入更多的资金增加了股份,但这次投资带来的却是连续几年的亏损和账面价值的降低。 这些投资过程中,来自港口、零售、电力以及其他香港大型业务的核心现金流量保证了李嘉诚各种成功或不成功的扩张。这一点,也许才是“超人”之所以能作为少数幸运的竞争者生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在香港与东南亚的华人商界,“关系”很重要,因为它是产出成果的重要保证。大亨们一方面忙于磨合与当地政府官员的关系,一方面彼此之间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往往会出于共同利益合作投资。但大亨们之间的真实关系又相当的复杂、微妙。 李嘉诚通过并购取得原属英资的香港和记黄埔后,聘请西蒙·莫瑞来管理这家企业。据莫瑞忆述,他上任不久,收到了新世界集团董事长、亿万富翁郑裕彤的邀请函,请他见面随便聊聊。因为郑裕彤跟比他小三岁的李嘉诚,是有名的高尔夫球和桥牌上的伙伴,这一切看似非常正常。但当莫瑞向李嘉诚提及这次邀请时,后者的反应却令他感到惊讶。李嘉诚严肃警告他:“要提防这些人,他们几乎与我们一样聪明。”莫瑞私下觉得不解:”从理论上说,他们是朋友。” 在《亚洲教父》一书所附“人物表”的李嘉诚一栏里,史塔威尔写道:将来,李嘉诚帝国会被分成三等份,分别由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他的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继承。 2018年3月16日下午长和集团发布的李嘉诚正式退休公告中,这位神奇的老人说:“日后我会做集团的资深顾问,同时我还会披上我新的战衣,我会投入到基金会的工作。”可以肯定,他兑现了多年来制定的退休计划和承诺。人们的目光,开始要更多地投射到一直活在老“超人”耀眼光环之下的二代接班人身上了。 (编辑:郝成校对:颜京宁) [详情]
有房子,你才能叫她“岳母”;没房子,只能叫她“阿姨”。这是对楼市里“丈母娘刚需”的最好诠释。在香港,也存在同样的压力。 3月16日,即将年满90岁的李嘉诚宣布退休,一代超人由此圆满谢幕。 在长和系3月1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李嘉诚不赞同年轻人马上就要买房的观点。他以自己的经历举例,“当时我爸爸逝世,我一个人负担家里,我的弟弟、妹妹都在读大学,除了顾自己之外,我也把家放在心上的,怎么样可以令到我妈妈不会对家庭太头疼。” 李嘉诚说,如果大学还没有毕业,女朋友就想要一间房屋,这是不对的。他甚至表示,如果女孩子说没房子就不结婚,那就不如劝她趁年轻再找一个。 在3月16日的发布会上,李嘉诚回答了很多问题,除了不赞同年轻人马上就要买房外,关于楼市还有以下主要观点,值得我们关注: 1、香港楼市是否见顶?不敢讲! 近年来,虽然香港出台了空前严厉的调控政策(内地人去香港买房,要缴纳两种印花税相当于房价的30%),但房价仍然迅速翻倍。对于香港楼价是否已经见顶的疑问,李嘉诚表示“不敢讲”,他同时指出,过去一两年香港楼价高了一倍,香港的楼价与一般居民收入脱了节,需要多点公屋、居屋。 点评:李嘉诚的“不敢讲”,其实是怕刺激房价进一步上涨,因为他的影响力太大了。而香港政府,正在为房价上涨压力巨大而头痛。 正常情况下,一个有竞争力、人口吸引力的城市,房价一定会在通胀推动下不断上涨,这是大趋势。近年来,内地热钱急于配置境外资产,香港的楼市就成为便利的选择。但香港是一个自由港,资金来去自由,所以资产价格波动比较大,风险也比较大。 2、鼓励有条件的人买房 至于香港楼市何时应该“上下车”,李嘉诚说,地产的市道和香港人是不是要一直不停地买贵的房子,问题是不一样的(他大概是想说“投资”和“刚需”的不同)。“假如一个人已经有足够的钱去买了楼盘,买了自住决定没有问题,即使将来楼价跌下来,自己住有什么关系。所以问题是刚才所说的,买了自住没有问题,你只要选择分期付款能够负担得了。当然,可能未来会加息,但不会加得太离谱,加2%-3%已经不得了,这已经不得了。” 点评:这段话隐藏着李嘉诚对香港楼市最真实的判断——房价上涨是大趋势,所以刚需尽量要早点买。你可能买贵,但长远看这不算什么,关键是你买了没有。港币跟美元是挂钩的,所以未来会加息,但他认为这没有什么。 此外,李嘉诚还教育年轻人要提升自身实力。 说明会上,有人问李嘉诚“对香港年轻人的发展有什么提示和锦囊? 李嘉诚答道: 1950年我年轻时有很多机会,当然今天也有很多的机会。年轻人最重要的是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我过去多年说的都一样,知识改变命运,你一定要求知,现在很多新的技术,带来很多机遇,这些机遇一定有的。 对于“为什么我的爸爸不是李嘉诚”的提问,李嘉诚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以前我爸爸是小学校长,当时校长的收入是不错的,但日本人一轰炸,我什么都没有了,来香港12岁就要做工。后来我一个人工作要负担六个人,分担妈妈的烦恼。靠自己难道就不行? 综合澎湃新闻、中国基金报、刘晓博(ID:liuxb929)、北京时间[详情]
来源:经理人杂志 3月16日下午,今年将满90岁(1928年7月29日出生)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 在4点半举行的长和系业绩发布会现场问答环节部分摘录: 问题:对于香港年轻人的发展有什么提示和锦囊?怎么看两地楼市回报和未来布局? 李嘉诚:1950年我年轻时有很多机会,当然今天也有很多的机会。年轻人最重要的是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我过去多年说的都一样,知识改变命运,你一定要求知,现在很多新的技术,带来很多机遇,这些机遇一定有的。 香港地产做到现在,很多年经验,内地地产公司一般负债率远远高过香港公司,用同样的方法来香港做,是有风险的。香港地产市场,在环球经济波动的时候,是有风险的。对于未来计划,就是跟其他地产公司公平竞争,我不担心。 问题:你退休后主要是搞基金会吗?公司有没有哪一块任务不放心的?对于现在想上车(首次买房)的人又有什么建议?另外你是否有资金撤出? 李嘉诚:在座都是我们公司的高层,对公司早已有了计划,不是现在,而是五年后十年后都有计划。未来香港人是不是一直要买贵楼呢?我觉得还是拿来自住,楼价升跌都没有问题,我一向都是这么说,当然可能未来利息会加上去,但不会加到离谱,是不可能的。 问题:关于撤走内地资产? 至于说我从内地撤资,有些连基本的经济知识都没有用。我们在中国南海还有一个高达400亿的项目,出产天然气,这个项目还会继续加大,这个规模是很大的。 撤资是一个不能够自圆其说的讲法,我卖了什么,钱是回到香港,再去投资,这些钱永远永远是属于公司的。难道卖点什么就是撤资?有同行把很多资产全都卖了,却没有人说他们撤资。有些资产我们卖掉,也有些我们买回来,比如我们这两年在香港有新建超过1000房间的酒店,还有荃湾的商场,都是买来收租的。有些人就是专门打击知名度高的人,说我撤资,其实除非我卖出股票,那才是撤资。 这里这么多懂经济的人。我买什么卖什么也好,都属于公司,小股东或者是我自己并不会拿到这个钱。如果对公司没兴趣,就会卖出股票。过去二十年来,我只有买股票,我买的远远多过我卖出的。 你去北京看看东方广场,我们是最大的股东。 问题:香港楼价见顶了吗? 李泽钜主动回答:香港不应该分中短期供应和中长期。有一次我没吃饭去吃东西,饭店问我是冷盘先上还是热菜先上?我说当然是什么能吃的都一起上,香港楼市供应现在就是这样。 李嘉诚:我们的楼价和一般市民收入脱节了。我们尤其需要更多的公屋和居屋来解决普罗大众的住房问题。公道来说,香港政府已经很尽力去争取更多土地了,但我当然希望能够更多些,更快些。 问题:恭喜李先生荣休,想问一下这个决定是什么时候作出的?现在全球经济不稳定,是不是好的退休时机? 李嘉诚:我几年前就说要退休,要去旅行了,今天我就要去旅行。过去这几年,我们高层和中层没有一个人离职,说明公司运作很好,公司一个原则是忠诚为股东,绝对不会占股东便宜,这是我做人的原则。 公司如果什么决定都要我这个顾问来做,那我为什么还要辞职?这也不公平,我12岁开始工作,到今天整整78年,换做普通人工作时间我已经超过100年,还好要感谢我这个身体。当然今天世界上有很多事,但无论如何,整班管理层在工作上都有互相的了解,做什么决定都不会发生很大的冲突。 问题:高铁通车你会去坐车到内地吗? 李嘉诚:我一定会去坐高铁。多年前我在美国坐车去加拿大,就是一地两检,这有什么问题?一地两检,绝对是对的事。 提问李泽钜:长和新的增长动力是什么? 李嘉诚:现在还没到他做(主席)呢,我可以回答,公司所做的,可以说都是为股东设想。我们的增长和利润今年也是算很好的,当然我们也希望有些特别多收入的生意,但我们第一我们负债不能超过一个比例,发展中要不忘风险,所以几十年来多少风波我们才能安全度过。 身为香港商界风向标式的人物,李嘉诚的一举一动总能掀起不小的震动,除了地产大亨的身份以外,其在科技圈投资的多次成功案例也一直被各界人士津津乐道,堪称“投资大师”。 事实上,李嘉诚从2000年开始便关注了科技产业,而李嘉诚在科技圈的投资也主要是由他的长期合伙人周凯旋的维港投资集团在运作。 全世界第一大社交网络,活跃用户超过20亿人的Facebook,在2007年所获得的两笔投资,一笔来自微软,另外一笔就来自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 除了Facebook,李嘉诚已经先后以个人和基金会的名义,投资了很多科技股,其中也有不少当年还没有成名的科技公司、设计技术、网站和手机应用,包括语音软件Siri、音乐软件Spotify等等。 在维港投资成立之初,维港对以色列的初创公司情有独钟,所投资的40余项目中,以色列项目占据了近一半,接近维港投资的人士称“维港不看大陆的项目,硅谷的项目甚少参与,他们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以色列。” 据IVC研究中心的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15年的时候,维港投资已经是以色列最大的外资投资商。 后来维港才开始慢慢关注硅谷,根据创业公司数据库Crunchbase的数据,维港在2014年共投资了15家创业企业,大部分是位于硅谷的科技公司。 社交媒体也是维港的主要投资方向之一,2015年左右投了87万美元种子基金给一个名为Meekan的日程撮合APP;还和其他投资者共同给故事媒体网站Seen的第四轮融资投了460万美元;以及参投200万美元多屏幕广告公司Crosswise。 从李嘉诚的这些投资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李嘉诚独特的投资之道。 2005年 社交网络——Skype 2005年,维港投资向Skype注资,一年后eBay出价25亿美元收购了这家IP语音服务供应商。 2007年 网络服务——Joost 2007年,由Skype的两位创始人佛里斯(Janus Friis)及森斯特伦(Niklas Zennstrom)创立的网络服务电话公司Joost获得五家机构注资4500万美元,其中包括李嘉诚基金会,而此次投资是由李嘉诚私人入股Joost,继而注入基金会。 社交网络——Facebook 2007年12月,李嘉诚以1.2亿美元买下Facebook的0.8%股份,根据其融资计划测算当时成立3年的Facebook的估值达150亿美元,但在营收方面还看不到什么希望,而做出这一决定,李嘉诚只用了5分钟时间。 此后,李嘉诚追加了投资,据李嘉诚透露,投入Facebook的成本已达4.5亿美元,而目前Facebook的市值早已突破5000亿美元。 这也是李嘉诚在科技产业中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之一。 2009年 人工智能——Siri 2009年,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以1550万美元投资了专门制作语音识别系统的Siri,该公司于2010年以2亿美元的价格被苹果收购,成为语音助手的代表。 2014年,Siri最初的两位开发者打造了一款名为Viv的全新语音助手,会克服Siri在功能上的一些短板,不仅有强大的自我学习功能,更能处理复杂的提问和语音命令。 而当年看好Siri的李嘉诚又再次投资了1000万美元,成为该公司当时的唯一投资者。 音乐流媒体——Spotify 2009年,维港投资以5000万美元注资云端音乐播放软件Spotify,当时估值仅2.5亿美元,不久后飙升到近40亿美元,回报超过15倍。 而就在昨天,Spotify举办了一次投资人大会,Spotify公司的首席执行官Daniel Ek宣布,公司股票将会在4月3日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 2011年 地图导航——Waze 李嘉诚在维港创立之初,偏爱以色列的初创企业。 2011年10月,地图导航应用Waze获得来自于凯鹏华盈(KPCB)和维港的第三轮3000万美元投资。Waze应用是通过跟踪每位司机的手机GPS,它能够实时的绘制出一副交通地图,让用户知道各个地段的路况。 2013年6月11日,Waze被谷歌以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2013年的时候,李嘉诚为以色列顶级工科大学Technion捐助了1.3亿美元,而捐款大部分来自于出售了Waze。 2012年 新闻阅读——Summly 当17岁的英国高中生推出的新闻类应用Summly还没在苹果应用商店待满1年,雅虎就将其收购。这款应用每天向用户推送9条简明新闻,每条不超过400字,这些新闻摘要的内容都依靠自然语言处理算法推荐生成,没有任何人工参与。 但在雅虎将其并购前,维港早就已向Summly30万美元投资,最后雅虎花了3000万美元进行收购。 互联网金融、健康以及互联网科技等都是近几年李嘉诚比较热衷的。290万美元投了移动互联网分析公司Quettra;2000万美元参投专门识别图片内嵌广告公司Cortica;1亿美元参与了SentientTechnologies公司的C轮融资等。 2013年 卡通人物形象制作——Bitstrips 2013年,卡通人物形象制作App Bitstrips一度占据美国App Strore和Google Play应用店榜首,Bitstrips能让用户创建属于自己的漫画角色,通过调整人物的发型、五官、穿着等外形特征做出自己的卡通头像。 此外,用户能利用应用内置的一格漫画情景表达和分享不同心情,甚至可以将同样使用Bitstrips的朋友拉到自己设置的漫画剧情中。 而这款迅速走红的应用也得到了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的青睐。 后来流行的漫画头像类应用“脸萌”、“魔漫相机”等,多是在Bitstrips的基础上创新的。 李嘉诚旗下的维港热衷于投资基础工具类项目,如图像、视频、文字的处理类技术,而这些项目都有被大公司收购的潜质。接近维港投资的人士称“维港不看大陆的项目,硅谷的项目甚少参与,他们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以色列。” 李嘉诚还很热衷可穿戴设备的投资。 可穿戴设备 美国可穿戴设备创业公司Misfit Wearables致力于可穿戴计算设备研制,2013年12月,维港领投了其B轮的1520 万美元融资。 此外,维港还投资了儿童智能手表FilipTechnologies。 2014年 人造蛋 2014年6月3日,李嘉诚投资的人造蛋黄酱在香港发售,8盎司装售19.5港元。 据了解,该产品使用豌豆、高粱、葵花籽等混合调配,口感近似豆腐。人造蛋产品成本更低,且不含胆固醇。植物蛋创始人Josh Tetrick在广州对大公报透露,植物蛋营养价值较市面鸡蛋多四分之一,但价格仅为其一半。 Josh表示,饲养鸡占据了鸡蛋70%的成本,而“植物蛋”省去了这一环节,降低了饲养动物能源消耗及禽流感等疾病传染的风险。 它被比尔·盖茨视为解决饥饿问题的良方,也获得了李嘉诚1.8亿港元的投资,引起市场注目。 人造牛肉 2014年6月,李嘉诚又投入1000万美元到一家3D生物打印的创业公司Modern Meadow,这家公司位于美国纽约,所谓的3D生物打印是指能在实验室的容器里通过生物制造工程和3D打印技术来培育牛肉和牛皮。 ModernMeadow认为,生物打印肉类不仅能够满足人类对于动物蛋白质的需求,对环境也更加友好。 其实,人造肉的制作成本并不低廉,旧金山的一家人造肉公司曾制造450克牛肉,造价1800英镑。2013年,世界上第一个用该技术生产出的人造牛肉汉堡,造价达24万英镑。 另外维港投了用大数据来研究传染病传播的医疗分析公司Bluedot;投资了300万美元给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消费品的MarkOne公司。 李嘉诚对未来科技对人类食品生产的改变颇有信心,一位产业投资经理人说:“如果人造蛋和打印肉类真的走进大众消费市场,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将重构自己的食物链。” 2015年 英国移动运营商 2015年3月份,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花了102.5亿英镑从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手里买下了英国移动运营商O2,加上已有的Three,英国四大移动运营商,已攻占两席,成为英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 英国约1/4电力分销市场、近三成的天然供应市场、近7%的供水市场,背后都有李嘉诚的存在。 2017年 电竞——雷蛇 2017年11月13日,“电竞第一股”雷蛇(Razer)在香港挂牌。根据游戏市场研究公司Newzoo的报告,雷蛇已成为全球三大游戏周边设备品牌之一。而雷蛇的D轮融资背后,也有李嘉诚的参与,雷蛇在香港上市也正是李嘉诚的建议。 氢燃料电池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氢燃料电池汽车也迎来了“新风口”,作为未来汽车技术主要方向之一,国内多家车企将强化氢燃料电池的发展。 2017年9月份,佛山市南海区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招商推介会在南海举行,长江氢动力(佛山)研发中心及整车生产项目落户南海。 长江氢动力(佛山)研发中心及整车生产项目是由五龙集团旗下的杭州长江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而五龙集团背后的大股东则是李嘉诚。 人工智能——有光科技 2017年11月21日,香港自然语言处理初创公司有光科技(Fano Labs)宣布获得Pre-A轮投资,领投方为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有光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主要方向为方言的处理及分析,其客户主要为企业的呼叫中心。 2018年 比特币终端市场 2018年新年伊始,李嘉诚在一次晚宴中透露自己也投资了比特币终端市场。他表示,“我就保守的,(比特币)绝对有风险”,2014年只投资了1个多亿港币到比特币终端市场。 “科技让我心境年轻化。”在一次公开采访中,李嘉诚道出了对高科技投资保持冲动的源泉。 [详情]
李泽钜 【专题】90岁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周翔宇 北京报道 90岁的李嘉诚宣布“退休”,将资产价值1400亿美元的企业交给了54岁的“二代”李泽钜。 《财富》杂志在5年前发布了《2013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入围的50位商界领袖,年龄最大的近70岁,年龄最小的38岁,平均年龄为54岁。54岁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也许仍意味着黄金期。 最长的“试用期” 李嘉诚有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按李嘉诚所说,泽是家族辈分。钜:钜是古代的钢,通“巨”。楷,法式,模范。李嘉诚的用意明显,就是希望儿子把家族企业做到“巨大”、做成“楷模”。 李泽钜(左)和李嘉诚(右) 不过这个理想只用了一代人就已经实现,指点江山、纵横捭阖,工作了78年的“李超人”已经成为华人商界的一种精神象征。 李泽钜21岁加入长江实业,被安排在当时长江实业在中环华人行的办公室上班;25岁时,他被提拔为长实的执行董事;28岁时,他代替父亲李嘉诚进入汇丰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29岁时,他成为长实副董事总经理;30岁时,他成为长实副主席;35岁时,成为长实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 尽管早在2012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李嘉诚就做出了让其管理李家旗下数千亿资产的决定。6年时间,李泽钜像个勤勤恳恳的职业经理人一样,执行着王者李嘉诚的重要决策。 在外界及其内部员工看来,相比李嘉诚,李泽钜行事刻板、谨慎,甚至有些“计到尽”(算计至极)的感觉。关于他的谨慎总绕不开20多年前的绑架事件,在此之后李泽钜的行事风格更加低调和稳重。但在李嘉诚心中,对这个儿子的评价几乎是完美的。 一直以来,李嘉诚对于李泽钜都不吝赞美。1996年长江基建分拆上市时,李泽钜负责整体工作。当时上市获得了25倍超额认购的成绩,李嘉诚表示,李泽钜这次的表现有90多分,如果李泽钜不是他的孩子,更会给他100分。 2003年,李泽钜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在他的带领下,长江基建也多次与香港电灯,即电能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电能”,00006.HK)的前身,携手收购海外资产,包括英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这也为长江基建与电能去年的合并埋下伏笔。 李泽钜在企业经营上展现出过人的天赋有目共睹。但是和李泽钜共事多年的管理层曾透露,虽然有时候李泽钜有不少自己的想法,但是在办公室里,他仍旧更在意父亲李嘉诚的意见。 也许在自己尚未从父辈处获得企业完全的话语权前,低调是最佳的态度。但是长和系多少正在展现更多的钜系印象。 有评价认为,没有任何内地生活经验。李泽钜的教育背景影响到了李家产业和投资的布局,是近些年李家钟情海外投资,减持甚至抛售内地和香港物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嘉诚教子:走正路,有理想 抛售内地和香港物业为李家带来众多非议。 2012年开始,李嘉诚就着手在内地和香港出售资产,大举进军欧洲市场,给外界舆论带来了许多惊讶和猜测。一时间,李嘉诚又回到了从“超人”到“万恶资本家”的舆论大审判中。 对于一些港资企业的“离开”,彼时政府高层决定将横跨多个重要领域的中信集团,以境外子公司中信泰富增发和配售新股合共约3000亿港元收购母公司所有资产,同时将总部迁址香港,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香港公司。 当极端评论将李家的一次商业行为与政治选择强加猜测时。李嘉诚罕见公开回应:“我是一个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给我戴上什么帽子,无论高的,还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么阴谋家、政治家,我仅仅就是一个商人而已。了解这一点,你就很容易读懂我的自我辩护。很多时候,我的选择,是因为我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不是因为我想进行这样的艰难选择。” 曾强调“多做事、不问政治”的李嘉诚,虽然多次谢绝担任政协以及人大代表的职务,但曾被李嘉诚公开表示为“接班人”的长子李泽钜,却曾担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可见,李嘉诚并未真正不问政治。 当李嘉诚在3月16日宣布“退休时”,在北京开两会的李泽钜刚刚回港。48小时前,李泽钜刚刚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这是李泽钜第二次当选全国政协常委,属于连任。 在3月16日的记者会上,李嘉诚介绍李泽钜时最后加了一句,“他是爱国的。”李泽钜也曾公开表示,“循序渐进、爱国爱港、要切合香港实际情况,这些大原则是一定没错的。我们看基本法,除了看文字,也要看原则问题。基本法是小宪法,我们要看其背后的原则。现在,我们讨论的就是第一道最基本的原则:爱国爱港,这是任何人都没法推翻的。” 在企业大到一定程度,完全将企业的经营与国家命运分开并不现实。到了孙儿辈起名,李嘉诚不再强调家族资产的“大和强”,而是强调“长久”、“安宁”,如今,李嘉诚财富与精神传承的思想都体现在给子孙的取名上。 我们相信,李嘉诚的智慧会传染给他的儿子,尤其是李泽钜。在被指责撤资最激烈的时刻,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嘉诚说了一句不被人记下的话。他说,我在外国赚到钱,拿回中国,有什么不好? 反观2017年以来,在国外大肆购买足球俱乐部和娱乐项目、被称中国四大财团企业相继被金融清查,他们的做法,恰恰不是李嘉诚所说“在外国赚钱拿回中国”,而是大量借着国内银行业的钱,到国外竞相抬价收购以及谋自己的利益。 李嘉诚这句话的完整版是——虽然我在全球不少国家经营业务,大部分收入都从外国赚取而来,每一分毫都是税后才注入基金会。但我规定基金会80%以上的捐款用于大中华地区,不超过20%的用在海外。 退休之前,李嘉诚教给儿子们的人生观是:走正路,有理想,作为中国人,对自己民族作出贡献。“有理想地做生意,有理想地做自己。”[详情]
90岁的李嘉诚退休了。 徐秋雨初彦墨 [详情]
来源:羊城晚报 2017年6月27日,汕头,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举行。李嘉诚出席。 视觉中国 资料图 3月16日下午,李嘉诚先生在业绩发布会上称,今年他会辞去汕大名誉主席。 在潮汕地区提到李嘉诚,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这两所知名高等院校自然是无法绕开的。其中,汕头大学作为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公立大学,长期以来得到了李嘉诚的鼎力资助。李嘉诚基金会此前还曾表态,对汕大的支持款项预计至2018年将超过80亿港元。 作为汕头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李嘉诚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出现在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并且发表致辞,语重心长地用一些“金句”寄语即将离校的毕业生们,让汕大师生倍感鼓舞。 “我觉得李先生只是换了一个岗位而已,而且无论李先生退休还是不退休,他胸怀祖国、情系桑梓的心都在那里。”听闻李嘉诚先生宣布退休的消息后,汕头一名高校老师如是告诉记者。 汕头大学学生林英涵当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得知李先生正式退休,“有点惊讶,但诚哥已经90高龄了,希望他能好好休息,安享天伦之乐。”林英涵告诉记者,与很多汕大学生一样,她也很关心“诚哥”今年是否还会出席汕大的毕业典礼,他们都很期待这一年一度和“诚哥”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希望他在退休后能够常回家看看。 (原标题为《 汕大学子:请李先生退休后常回家看看》)[详情]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17日消息,据彭博报道,美元去年持续下滑让很多人大感意外,包括香港亿万富豪李嘉诚。 据李嘉诚的旗舰企业长和周五公布的2017年年报,该公司去年因为对冲英镑、欧元和人民币汇率风险而订立的远期合约,造成了约12亿港元(1.5亿美元)损失。 该公司可能是为了对冲美元走强的可能性,因为美元升值会拖累盈利。但是最终结果是,美元指数去年创下2003年以来最大跌幅。 这些损失抵消了将外汇收入转换为贬值的港元所带来的收益。该公司表示,2018年尚未订立任何外汇对冲安排。[详情]
二公子李泽楷 相较于李泽钜,李泽楷是一个叛逆的“挑战者”存在,始终想摆脱李嘉诚的荣光,在商场上起起落落,但每到关键时刻,李嘉诚总会接盘,让其有惊无险,平安着落。 柯晓斌彭新 和其父亲李嘉诚一样,驰骋商界的李泽楷也早已扬名在外。1998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五十位数码精英之一,1999年以后一跃成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 1991年,25岁的李泽楷便自主创业,并通过收购香港电讯一战成名,被称为“小超人”。2000年,电讯盈科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个人财富曾逼近其父亲李嘉诚。同时,他还曾是腾讯早期投资人,拥有过腾讯20%的股权。 作为李嘉诚的第二子,李泽凯有着和其身份不符的“叛逆”个性,无论其纷繁复杂的感情关系,还是长袖善舞的资本运作手段,在香港富豪第二代中并不多见。 而今,李嘉诚退休,并宣布长子李泽钜接棒长和董事会主席,二公子李泽楷则不会加入长和,“将给其很多钱,经营他自己的生意。” 实际上,如此安排,早在六年前就已写好脚本。 相较于李泽钜,李泽楷是一个叛逆的“挑战者”存在,始终想摆脱李嘉诚的荣光,在商场上起起落落,但每到关键时刻,李嘉诚总会接盘,让其有惊无险,平安着落。 叛逆公子 除却李嘉诚二公子这个标签外,“叛逆”是李泽楷为大众所知的另一面。 1984年,和其大哥李泽钜一样,18岁的李泽楷也考入了美国斯坦福大学。不同的是,李泽钜接受了其父亲的安排,攻读土木工程系。而李泽楷则受到创造了新经济财富神话的吉姆·克拉克和杨致远的影响,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机工程,而不是父亲李嘉诚所希望他就读的商科、法律等适宜管理综合企业的专业。 “很小的时候,李泽楷就敢和父亲争辩。”其好友杨敏德曾公开指出,他热衷于开快艇、驾飞机、潜水打鱼等这些被李嘉诚认为是高危险的运动。另外,坊间传闻,为了证明自我,李泽楷还会在课外之余,跑去学校附近的麦当劳餐厅当收款员,还在高尔夫球场做过球童。 1990年1月,其母亲庄月明病逝,据传,在李嘉诚坚持不懈地规劝下,回港奔丧的李泽楷才勉强答应留在香港打理李氏家族产业,在和记黄埔集团(下称和黄)从基层员工做起,并向李嘉诚抱怨薪水太低。李嘉诚却说:“你不是,我才是全集团薪水最低的!”那时,李嘉诚从和黄每年支取的薪金仅5000港元。 最后,哪怕李嘉诚以和记黄埔行政总裁的职位挽留,其也未曾心动。并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要在事业上超过李嘉诚和李泽钜。 1991年,香港政府开始发放卫星电视牌照,在和记黄埔“怀才不遇”的李泽楷就向李嘉诚借了1.25亿美元(约合5亿港元),成功获得香港首个卫星电视牌照。同年3月,李泽楷正式成立卫星广播有限公司(Stany),此时李泽楷才25岁。 同时,李泽楷还有更大的“野心”,不仅想在事业上大展拳脚,摆脱李嘉诚束缚,同样希望能在生活上独立。1994年,其以1.2亿港元购入石澳大浪湾道12号的一块地,兴建了一所木屋,搬离李嘉诚位于深水湾道79号的花园别墅。 相较于李泽钜神秘的感情,2011年,李泽楷与梁洛施分手,这段感情经媒体报道后,也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时年,李嘉诚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只能无奈地说:“他从7岁就不听我的了,何况他现在47岁了。” “假如我是一盏灯,能够照亮一条路就好了。”李嘉诚曾谦卑地说。 在《李嘉诚传》里曾这样总结:完全避免感情外露、感情用事,在市场上拼搏沉着冷静,对投资决策的算计能以十年二十年为期,其坚忍、其沉稳、其胆识、其谋略、其韬晦,也许正由于这少年的不幸之不幸,也许正因为这少年的不幸所铸成的万幸。 而李泽楷则不一样,在《李泽楷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他认为只要事业是自己真正热爱的,自己选择的,纵使失败,也可从失败中找到自尊和自豪。 父子结 和李嘉诚相比,在事业上,李泽楷也是大胆行事,甚至略带投机色彩。 李嘉诚讲的是子承父业,而李泽楷却喜欢自立门户;李嘉诚经商是稳打稳扎,谋定而动,而李泽楷却是标新立异,喜新厌旧;李嘉诚在私生活上是慎守本分,而李泽楷却是绯闻不断;李嘉诚奉行的是低调,而李泽楷却是不拘小节,一掷千金。 这种性格差异,造就了李泽楷完全不同于父亲的经营思路,而“李嘉诚之子”的身份,让这种冲突更显鲜明。 迫切想要摆脱李嘉诚阴影的李泽楷的确有过高光时刻。 1991年3月,李泽楷成立Stany,自立门户,通过与BBCJ及MTV的合作,两年后卫视覆盖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观众数目达到了2.2亿人,覆盖了包括中东、印度、中国等广阔市场。两年后,又与位于九龙仓的有线电视结盟,李泽楷大获成功。 但让他才华得以展现的还是和默多克的交易。1993年7月,在仅有一位私人顾问的陪同下,李泽楷与默多克在加拿大的一艘游艇上谈判了两个小时,并成功地以5.25亿美元的价格将卫视63.6%的股权售予有意开拓中国市场的默多克。 1993年8月初,李泽楷成立盈科控股,正式与家族企业分道扬镳。随后,通过资本运作,李泽楷的生意迅速做大,1994年5月,盈科控股斥资5亿多港元,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海裕亚洲45.7%的股份,从而实现在新加坡借壳上市。公司名称也随之改为盈科拓展,主营地产、保险等业务。 但是李泽楷的野心远非如此,除了擅长资本运作外,其还表现出独特的眼光。 1999年3月初,电脑大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访问香港。在盖茨下榻的君悦酒店,李泽楷与盖茨会面并共进晚餐,预计到科技产业的巨大前景后,李泽楷向香港特区政府提出“数码港”计划,尝试将地产项目和高科技合到一块来运作。“香港已错过了硬件浪潮,数码港可推动香港赶上软件浪潮。”李泽楷说。 凭借着过人的口才,经多方磋商后,耗资130亿打造香港数码港的项目终于花落盈科拓展。借此东风,1999年4月30日,盈科拓展宣布收购了后来更名为“盈科数码动力”的香港上市公司得信佳,在香港上市。同年5月,李泽楷身家达到379.6亿港元,成为香港第四大富豪,后来又成为香港第二大富豪,与其父老超人李嘉诚比肩。 “老超人李嘉诚辛苦一辈子,比不过小超人李泽楷搞一天。”香港证券分析家们戏称。 虽然李泽楷一直努力摆脱父亲的影响,但每当陷入困境时,李嘉诚总会及时出手,或是凭借影响力暗中帮助。 1994年,李泽楷成立盈科数码,正式与家族事业分道扬镳。但短短数天内从4家银行得到上百亿美元贷款,与其说是李泽楷创造了神话,不如说贷款各方是出于对李嘉诚背书的信任。 更为直接的是,1997年,李泽楷以80亿港元投资东京地铁站,成为日本当年单一外资投资者最大交易。不料遭遇金融风暴,在其危难之际,李嘉诚的和黄集团决定以29亿港元买下地皮45%的权益,并给盈科1.7亿港元管理费,令李泽楷幸免于难。 2000年,年仅34岁的李泽楷通过“收购香港电讯”,在资本市场上一战成名。2001年2月22日,电讯盈科发布消息称,以8.03亿港元收购和黄旗下的一家卫星数据服务公司。而后者是李嘉诚旗下产业之一。 2000年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泡沫随即被冲破,原本一帆风顺的李泽楷也没能幸免。2006年,李泽楷有意出售盈科资产,引来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和美国TPG-新桥两大财团。实际上,由于该交易涉及国有股东网通以及其背后的政府部门,因此,李嘉诚一直在暗中密切关注此交易,李泽楷的举动亦让他感到不安。随后,李嘉诚提出方案。据称,该方案是在不动用其名下上市公司和李嘉诚基金会的资金的前提下,另行拿出个人资金,收购李泽楷手中的电讯盈科股份。但据说,叛逆的李泽楷以“不说话,不来往,不见面”的“三不政策”,回避了其父亲李嘉诚的提议。《财经》向李泽楷求证此事时,李泽楷仅以“没有收过任何书面文件”回避了该问题。 最终,李泽楷决定将股份出售给梁伯韬。然而,梁伯韬将12%的股份出售给李泽楷之父李嘉诚旗下的私人慈善基金,接近电讯盈科主席李泽楷的人表示,李嘉诚基金的介入,令希望脱离父亲影响的李泽楷感到震惊。 到了11月底,正当新加坡盈拓公司的小股东在准备是否投票赞成入股方案时,李泽楷突然向外界表示:“如果盈拓小股东投反对票,我会很开心。”间接拒绝父亲在事件中帮忙,令李嘉诚无法收购电讯盈科的股份。这件事令父子俩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就像李泽楷所言,在电子商务世界,竞争者在快速扩张的宇宙里只是些小不点儿,所以要互相合作,不要互相倾轧。 不过,尽管父子之间的摩擦一直不断,但李嘉诚在退休之际,依然给他留下了足够折腾的资本。[详情]
刚毅集团主席王敏刚谈李嘉诚退休:他为国家发展做了不少工作 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来源:澎湃新闻 王敏刚 3月17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刚毅(集团)有限公司主席王敏刚在人民大会堂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对李嘉诚宣布退休一事发表看法。 王敏刚说,“李先生是我们国家很著名的企业家,我们在香港见证了他事业和企业的发展。他为国家发展做了不少工作,不仅亲身参与香港的发展建设,也对特区政府给予很大支持。他的两个儿子,泽楷和泽钜都继承了他的商道,具有国际视野。” “虽然他老人家说要退休了,我相信他一定退而不休的。”王敏刚反复谈道。 生于1928年7月的李嘉诚被誉为香港“超人”。3月16日,长和系旗下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李嘉诚将于今年5月10日股东大会后正式退休,并由长子李泽钜接棒长和系,自己则会担任集团顾问的职位。 李嘉诚在退休声明中称:“本人决定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后退下公司主席之位,并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回望过去,本人由 1950 年创业开始,1972 年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市,于过去 68 年间,一直带领长江集团稳步发展,经内部增长及收购合并,积极拓展业务及收益多元化与全球化,并适时作策略性检视以及重组,尽心尽力为股东争取最佳利益及回报增值,本人衷心感谢各股东多年来对本人的支持及信任。”[详情]
“超人”李嘉诚退休 福布斯排行榜显示其身家达2200亿元人民币,长子李泽钜接棒 3月16日,香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后向媒体告别。 3月16日,长和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年届90的主席李嘉诚即日起卸任董事会主席一职,长子李泽钜接棒。至此,身家超两千亿人民币的李嘉诚正式卸任。 根据《福布斯》杂志1月18日公布的香港富豪排行榜数据,李嘉诚以3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0亿元)总净资产,连续20年蝉联香港首富之位。其净资产较2017年的303亿美元增18.81%。 李嘉诚表示,他将继续担任李嘉诚基金会主席,并担任长江集团高级顾问。 5月10日正式离任,李嘉诚鞠躬表感谢 3月16日下午四点三十分,长和业绩发布会在香港长江集团中心开始。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长和、 长实集团、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同时发布业绩,这四家公司同时出现,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 香港首富、长和系创始人李嘉诚现身发布会。四点四十五分,李嘉诚宣布退休,其长子李泽钜出任集团主席,并续任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 李嘉诚表示,会在5月10号股东大会之后,正式离任集团主席位置。他说:“非常感恩一生有福分成立长江集团,能够为股东创造佳绩,能够服务社会,这是我一个最大的光荣。”李嘉诚表示,46年来自己没有拿过薪水,每年只拿5000元(港币)。 李嘉诚称将继续担任李嘉诚基金会主席,并担任长江集团高级顾问,“我会全力投入基金会的工作,特别是医疗和教育。” “我再次衷心感谢大家多年来的支持。”李嘉诚说完这句话,站起身来深深鞠躬,现场响起掌声。 李嘉诚有两个儿子,长子李泽钜,现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及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幼子李泽楷,现任电讯盈科有限公司主席,该公司为亚洲具领导地位的资讯科技及电讯公司之一。 据媒体报道,2012年,李嘉诚曾披露会将自己持有的逾四成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权益,以及三成半的赫斯基能源权益,分配给大儿子李泽钜(市值约2041亿港元);而次子李泽楷,李嘉诚称会全力帮助李泽楷收购心仪的公司,金额会是李泽楷当时身家的倍数计。 为何传位长子李泽钜? 早在2012年,李嘉诚就将长子李泽钜定为其商业帝国的接班人。李嘉诚2016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交接班感到担心的人应该注意到,他与长子李泽钜已经共事了30年。 公开资料显示,李泽钜1985年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结构工程硕士学位。21岁时,李泽钜就加入长江实业,在当时长江实业在中环的办公室上班;25岁时,成为长江实业的执行董事;28岁时,李泽钜代替李嘉诚进入汇丰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29岁时,成为长江实业副董事总经理;30岁时,成为长江实业副主席;35岁时,成为长实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 奠定李泽钜地位的是他的几次成功的资本运作。1996年,李泽钜负责分拆长江基建上市,获得超额认购25倍的功绩。这个成绩获得了李嘉诚的赞扬。李泽钜还成功并购英国“兔子”电讯公司;花2000万港元购买“TOM网”域名,并在两个半月后成功上市。 李泽钜一直担任长江基建的主席,并在他的掌管下,一直拓展海外市场。目前李泽钜控制着英国天然气近三成市场。这意味着,英国四分之一人口将使用李家的天然气。因之前还收购了英国电网和供水网络两大业务,英国媒体称李泽钜“几乎买下了英国”。时代杂志将他评选为“2003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长江基建目前是长和系旗下第三大上市公司。李嘉诚曾公开表示,“Victor Li(李泽钜)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顶替我的位置”。 近年来累计套现千亿 频传从内地“撤退” 近年来,李嘉诚频频被传出从内地“撤退”的消息。 2017年11月,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发布公告,以402亿港元的价格将所拥有的香港中环中心转让给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亚洲地产有限公司,创下单座写字楼全球最大交易纪录。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起,李嘉诚通过出售中国内地及香港的相关资产累计套现金额超千亿港币。 据媒体报道,2013年,李嘉诚将东方汇经中心出售给交通银行。之后,李嘉诚又卖了北京三里屯的地标建筑盈科中心,将旗下的长和投资全部出售已持股多年的长园集团股权;15.4亿卖掉了上海黄浦江西岸虹口区的盛邦国际,获益近三千万;以5.2亿卖掉了位于香港新界的商业地产物业盈晖荟。 2016年,李嘉诚以200亿元卖掉了上海陆家嘴的“世纪汇”综合体。这次交易创中国史上最大宗单一物业交易纪录。2017年7月底,李嘉诚以145亿港币出售和记电讯国际有限公司。 相反,在海外投资方面,2010年李嘉诚长江基建以9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电网公司,后来又以近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资产。2017年的两笔海外能源投资合计约837亿港元。 昨日在发布会现场,李嘉诚再次回应了“撤退”说法。据媒体报道,他表示从内地撤资的说法,有些连基本的经济知识都没有。“我们在中国南海还有一个高达400亿的项目,出产天然气,这个项目还会继续加大,这个规模是很大的。”李嘉诚表示。 “撤资是一个不能够自圆其说的讲法,我卖了什么,钱是回到香港,再去投资,这些钱永远永远是属于公司的。难道卖点什么就是撤资?有同行把很多资产全都卖了,却没有人说他们撤资。”李嘉诚表示,“有些资产我们卖掉,也有些我们买回来,比如我们这两年在香港有新建超过1000房间的酒店,还有荃湾的商场,都是买来收租的。有些人就是专门打击知名度高的人,说我撤资,其实除非我卖出股票,那才是撤资。” ■ 人物 李嘉诚:我对赚钱的重视程度不及捐钱 成为“超人”之前 二十二岁创业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商业版图遍布各地,外界不吝为李嘉诚冠上“超人”的头衔。而李嘉诚的一位下属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外人都将他看成超人,而他自己,则始终将自己看成是变成超人之前的那个人。” “我的人生历程与一般人不同。我没有童年,十岁逢战乱要四处奔走。年轻时为口奔驰,之后又为了事业不停工作,一直到今天。”李嘉诚曾如此描述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成为“超人”之前,他的人生曾经历了时代动荡裹挟下苦难与贫寒的长期铺垫。 李嘉诚于1928年出生在潮州的一户书香门第,父亲李云经是小学校长。后因二战爆发,潮州遭袭,李家避难香港,靠李云经做职员的微薄收入支撑。不久后李云经患上肺结核,状况急转而下。据李嘉诚的回忆,在父亲去世前一天,当年15岁的自己安慰父亲“你一点也不用担忧,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我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据媒体报道,李嘉诚后来收购的和记黄埔公司杂志在2007年刊登过一段人物简介,提到了早年经历给李嘉诚造成的影响,“(这)让李嘉诚相信,金钱多少可以塑造人的尊严”,“金钱开始与生活本身直接联系起来……成为一种衡量个人价值的尺度,一把通向自由和独立的钥匙。在李嘉诚的早年时代,金钱几乎成了宗教的替代品”。 无论如何,李云经去世后,还是少年的李嘉诚被推入兵荒马乱的社会洪流中。担负家人生活的现实压力尖锐地提醒着金钱的极端重要性。李嘉诚艰难地找到了一份在茶楼做跑堂的工作,每天工作十五小时以上。他在后来的媒体采访中透露当时自己需要用两个闹钟保证醒过来,此外还会把闹钟时间调快二十分钟。这样的作息习惯就此延续了下来。 在茶楼工作一年多后,李嘉诚先后辗转于他的舅舅、未来岳父庄静庵开设的中南钟表公司,从学徒做到熟练技工;在五金制造厂和塑胶裤带制造厂当推销员。据李忠海所著《李嘉诚传》,当年的李嘉诚坚持在工作之余自学,他从旧书店买回旧课本,学习完毕后再卖出买入另一本。 李嘉诚在1950年22岁这年等到了成为“超人”的转变契机:他用自己的积蓄七千港币,加上亲戚的借款,凑足五万余港币资本创立了长江塑胶厂,投入生产塑胶花。 “以身作则”的育儿经 2012年,李嘉诚分家,长子李泽钜成为长和系接班人。李嘉诚在当年年初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对李泽钜的教导是“我从他小时候起便以身作则”。 《南方周末》在2013年对李嘉诚的专访中提到一个细节:李嘉诚给在场的每人都发了一张名片,但轮到摄影师时名片发完了。李嘉诚于是在采访中很自然地向助手要了一张名片补给摄影师。 与此相似的,是李嘉诚坚持在每一个场合做自我介绍,即使鲜少有人不认识他。1984年至1994年期间担任和黄董事总经理的马世民(Simon Murray)曾向FT中文网回忆道:“他会走进一间满是人的屋子,说‘大家好,我是李嘉诚’——好像别人还不知道!” 多方报道提到,早在多年前,李嘉诚已经不管具体业务,他的时间和精力,基本花在“定坐标”上。为此他延续着自己实践多年的作息时间表: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晚饭后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睡觉之前则要看书。 李嘉诚的下属曾向媒体评价,“如果李先生是个停滞的人,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成就”。无论是投资房地产,还是出海,李嘉诚似乎总在运筹帷幄之中,也总在舆论的中心。 “第三个儿子”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据媒体报道,这是李嘉诚办公室内挂的一幅左宗棠题的诗句。 虽然坐拥财富,但李嘉诚乐于向人们展示他的节俭。比如出现在镜头面前时总是蓝黑色西装套装搭配白衬衫,而领带永远是蓝白色系;他架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据说自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记者会之后就没有换过。 李嘉诚曾向媒体表示“我对赚钱的重视程度不及捐钱”。1980年,他决定设立自己的基金会。因自己年少失学的遗憾和父亲因病去世的痛苦,基金会的捐献方向集中于教育和医疗两方面。 抱着“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后做的事,一定要比我在世时做的只多不少”的希望,李嘉诚决定将基金会当做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只要将基金会视为第三个儿子,财产分三分之一给基金会,就理所当然。(朱玥怡) 我的人生历程与一般人不同。我没有童年,十岁逢战乱要四处奔走。年轻时为口奔驰,之后又为了事业不停工作,一直到今天。 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后做的事,一定要比我在世时做的只多不少。——李嘉诚 新京报记者 赵毅波 朱玥怡 林子[详情]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长和系掌舵人李嘉诚终于卸下主席职务,由长子李泽钜接任。投资界认为,李泽钜接班完全无问题,加上长和系各业务均有专业团队负责,相信未来发展方向应与目前相若。 高盛:交棒顺利 担任长和系顾问达15年的高盛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Raghav Maliah表示,长和系今次交捧非常顺利,相信集团未来在李泽钜的领导下,会继续发展非凡及创新的业务。 交银国际研究部联席董事刘雅瀚指,李嘉诚退休对长和系未来业务经营影响不大,而且高级管理层没有转动,意味未来公司运作会一样,更重要是李泽钜加入公司多年,主动参与各项业务,过去他主持分析员会议时都讲得头头是道,反映他对集团运作非常熟悉,相信他出任主席后,长和系公司估值不会出现管理层折让(management discount)。 有外资分析员称,过去两周市场已疯传李嘉诚退休的消息,所以昨正式宣布时绝不意外,相信李泽钜已执掌实际业务一段时间,只是职衔未变而已,故他“完全接到班”,股价亦不会有大变化。“李泽钜是华资地产商中,做得最好的第二代之一,过去大家亦见到其参与并购的能力,加上长和系的班底不变,所以系内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不会有重大变动。” 联昌国际证券分析员郑怀武称,市场谈论李嘉诚退休的议题都有5至6年,李泽钜已在长和系达33年,接棒不会对系内发展有何重大改变,而且担任资深顾问的李嘉诚与李泽钜亦强调会继续沟通,系内各业务所负责的团队亦经验丰富,所以李嘉诚现在趁身体健康地光荣退下来,让李泽钜接手,反而更好。[详情]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李嘉诚长子李泽钜正式接掌市值逾万亿元的长和王国,投资界普遍认为,李泽钜加入长和系已达33年,熟悉各项业务,执掌王国的能力毋庸置疑。 过去一直陪伴父亲左右的李泽钜,正式在5月接棒。李泽钜昨日表示,“我想明早返工与过去无乜分别,因已(在系内)30多年”,过去是一个团队地洽谈业务,未来都是,“没有人预期会有任何变动”。 重申地产属本业 惟不能“偏食” 长和系近年在买地方面未有如其他港资发展商进取,反而将重点放在固定投资方面,去年长实(01113)改名,更令市场揣测集团是否要退出地产业务,令李泽钜要多番澄清,重申地产永远是长和系核心业务之一。 他去年8月出席长实更名的股东特别大会时曾称,“一个人食饭剩系食一样食物,唔食其他,这样就会偏食,自然就营养不良。”藉以具体表达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泽钜昨日亦强调,未来长和系的发展方向没有大分别,物业永远是系内其中一个主业,但这个主业有些时候可以做多些,有些时候做少些,因为我们有其他行业的选择,这个选择不一定是基建。 李泽钜续指:“我们在recurrent income(经常性收入)上有选择,有选择就灵活些,灵活是好事。” 本身是土木工程师的李泽钜,对房地产业务相当熟悉,昨日他便在记者会上,主动抢答有关于货柜码头上盖建屋的问题。 李泽钜指出,数十年前和黄地产曾在货柜码头上盖兴建货仓,下面的码头如常营运,相信那是香港其中一个规模最庞大的货仓之一,每一层楼的货柜亦可运至顶层,更重要是这个货柜码头上的货仓20多年前已完工,没有可能以前做得到,现在做不到。 他续称,长和只是货柜码头其中一个营运商,当香港土地供应有需要时,只要不影响码头运作,集团将顾全大局,配合政府方向,并确保不影响码头运作。 “住楼上楼下 点会唔倾” 过去李嘉诚出席公开场合时,不时都会与李泽钜耳语。李泽钜昨称,虽然父亲未来会转任资深顾问,但双方仍然会继续沟通,“屋企我们住楼上楼下,点会唔倾”。 李嘉诚曾评李泽钜为不喜欢应酬,但做事认真、心思缜密,投资界亦欣赏其做事方式,认为他作风稳健,做任何事都会先评估风险回报,绝对不会打没有把握的仗。 从李泽钜的“亲生仔“=”长建(01038)过去21年的发展进程来看,其实亦可反映出其做生意的作风,李泽钜去年亦表示“我是注重数字的人(number focus guy)”,做任何投资只会看内部回报率及稳定现金流,不会将个人的感情投放在内,而基建及公用事业都需要很多创意,并不如外界所想一般沉闷。[详情]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长和(00001)主席李嘉诚多年投资香港和内地,但近年出售两地资产时不时被指是撤资,甚至惹内地官媒刊文批评。李嘉诚宣布荣休之日,仍对走资一说严词反驳,称抱相关想法的人“连起码一般知识都没有”。 李嘉诚是较早进军内地发展的本地顶级富豪,89年民运结束不久仍逆流投资,包括90年代初参与北京东方广场项目。但近年长和系出售内地资产消息惹关注,有内地传媒统计,2013至2017年,长和系在中港合售资产逾1,700亿元,新增投资更多集中欧美市场项目。 2015年内地对其走资批评达顶峰,被指具官方背景的瞭望智库一篇《别让李嘉诚跑了》文章,更惹起李高调发文驳斥‘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 李嘉诚昨仍称:“走资这个问题,我只能说,一般经济知识都没有的人,才会说走资。”他举例,旗下赫斯基在中国南海有400亿元天然气出产计划,且还继续加码,长远投资很大,“你不时去北京的东方广场,我们是最大股东。” 他再称若真的走资,就会出售资产和公司股票,取回现金,否则公司的钱“我不但拿不到,小股东也拿不到”。他过去20年只有买股,从来没卖股。“走资是个“说了不能自算”的说话。人们讲走资,我只能说置之一笑,连起码一般知识都没有,谁能反驳我?” 若有资格 会投票予习近平 内地已表决修宪,包括取消国家主席任期上限。一直关心国家发展的李嘉诚大方响应,称他喜欢看历史,也留意现今发展,指近年内地打击贪污有成效,若有资格投票也会投给习近平。[详情]
股东46年赚5000倍!李嘉诚退休真言:谈房价是否见顶、2018机会在哪…… 来源:Wind资讯 这一天终于到来。 全球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周五(3月16日)宣布退休。 长和当日盘后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年届90的主席李嘉诚即日起卸任董事会主席一职,长子李泽钜接棒。同时李嘉诚将继续担任李嘉诚基金会主席,并担任长江集团高级顾问。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今年7月份将满90岁。 (图片来自证券时报) 展望2018机遇 当天,发布会上,李嘉诚在报告中展望: 2017年主要经济体稳健而同步之增长步伐加快。倘若此趋势持续及通胀保持温和,2018年之经济环境应仍然对全球贸易及集团业务有利。货币及金融市场波动仍然为此观点之主要变数。环球贸易竞争在所不免,最终仍然维持乐观。 中 央重申,深化经济及金融改革为首要任务,并推出“一带一路”及“大湾区”蓝图。此等政策应可为香港及集团众多地区业务创造大量机遇。 回应内地撤资质疑 李嘉诚回应从内地撤资称,至于从内地撤资,有些连基本的经济知识都没有用,我们在中国南海还有一个高达400亿的项目,出产天然气,这个项目还会继续加大,这个规模是很大的,去北京看看东方广场,我们是最大的股东。 李嘉诚表示: 这里这么多懂经济的人。我买什么卖什么也好,都属于公司,小股东或者是我自己并不会拿到这个钱,如果对公司没兴趣,就会卖出股票,过去二十年来,我只有买股票,我买的远远多过我卖出的。 因此,撤资是一个不能够自圆其说的讲法,我卖了什么,钱是回到香港,再去投资,这些钱永远是属于公司的。难道卖点什么就是撤资?有同行把很多资产全都卖了,却没有人说他们撤资。有些资产我们卖掉,也有些我们买回来,比如我们这两年在香港有新建超过1000房间的酒店,还有荃湾的商场,都是买来收租的。 有些人就是专门打击知名度高的人,说我撤资,其实除非我卖出股票,那才是撤资。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家族卖掉的大陆、香港资产将近2000亿港元。 2013年11月,他在接受媒体时表示:我一生的原则是不会去赚最后一个铜板,最后那分钱,要很小心。 回应楼市见顶:自住绝对没问题 此外,李嘉诚在发布会上表示,香港房地产市场仍面临全球风险,不过不担心内地开发商对香港发展商构成竞争;未来利率可能上升,但不会疯涨。目前看不会加到离谱,加2%至3%已经不得了。 而对于香港楼价是否已经见顶的疑问,李嘉诚表示“不敢讲”,他同时指出,过去一两年香港楼价高了一倍,香港的楼价与一般居民收入脱了节,需要多点公屋、居屋。 他还强调,假如一个人有足够的钱,买房自住绝对没有问题,即便楼价跌,自己住仍然没有问题,你只要选择分期付款能够负担得了。 股东46年最多赚5000倍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现场有嘉宾表示,投资者如果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以3元/股买入,有拆股、新派、派息,有18.7股的长和和18.7股的长实,以今天的收市价和收到的股息总值是今年3元投资1500倍,如果投资者将每一次收到的现金股息买入股票,当初1股就会变成90股的长和和90股长实,到今天收市已经超过5000倍。 。 李嘉诚最后补充说,“当时买3元的股票,收到股息,再买长江,今天的价值超过5000倍,如果你的股息没有动用,一般收到钱会投资,最简单就是投资长江,这是有眼光的,5000倍,就是今天的价值。” 财产如何分配 李嘉诚对于两个儿子的财产分配,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已跟随他在长和系工作逾30年的长子李泽巨将担任主席,接掌长和系上市王国,旗下上市公司包括长和、长实地产、长江基建以及电能实业及系内的产业信托等,市值逾万亿港元。 而一直独立创业的电信盈科主席李泽楷则将获得李嘉诚现金支持,收购其他产业以发展自己的业务。这笔现金显然也将相当庞大,李嘉诚表示现金支持的金额,“比你们知道的生意资产会数以倍计!”而在电信盈科加上旗下商业信托,市值也近千亿港币。 李泽钜:地产仍是主要业务 对于“李泽楷先生会不会加入长和? ”的提问,李嘉诚表示不会,他有大把生意做。李嘉诚表示给李泽楷的钱,足够他生意很多倍的资本,所以他一直不在公司做事。 值得注意的是,李泽钜当日表示,即将接替集团主席,明天回来工作不会有差别,在这里工作已经30多年了,接班后方向不会有大的变动,地产仍然会是主要业务,如果有其他机会也会试下。 四大公司同一天发布业绩 而与往年不同的是,李嘉诚旗下的四大公司长和、长实集团、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公布业绩也首次在同一天发布业绩。 长和系帝国 (图片来自证券时报) 其中: 长江实业集团2017年基础盈利203亿港元,市场预估203亿港元。全年营收638亿港元,市场预估692.7亿港元。全年净利为301.25亿港元,每股末期股息1.28港元。 长和2017年营收4,148亿港元,市场预估2,548.8亿港元。全年净利润351亿港元,市场预估341.7亿港元。每股末期股息2.070港元。 周五收盘,电能实业涨3.26%,长和涨0.3%,长实集团涨0.14%,长江基建涨0.53%。 李嘉诚的商业帝国 [详情]
来源:Wind资讯 李嘉诚宣布退休,并回应内地撤资质疑称“除非卖股票才是撤资”。他展望2018:一带一路、大湾区将创造大量机遇;回应楼市是否见顶:自住绝对没问题,未来利率可能上升,但不会疯涨。 这一天终于到来。 全球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周五(3月16日)宣布退休。 长和当日盘后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年届90的主席李嘉诚即日起卸任董事会主席一职,长子李泽钜接棒。同时李嘉诚将继续担任李嘉诚基金会主席,并担任长江集团高级顾问。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今年7月份将满90岁。 (图片来自证券时报) 展望2018机遇 当天,发布会上,李嘉诚在报告中展望: 2017年主要经济体稳健而同步之增长步伐加快。倘若此趋势持续及通胀保持温和,2018年之经济环境应仍然对全球贸易及集团业务有利。货币及金融市场波动仍然为此观点之主要变数。环球贸易竞争在所不免,最终仍然维持乐观。 中央重申,深化经济及金融改革为首要任务,并推出“一带一路”及“大湾区”蓝图。此等政策应可为香港及集团众多地区业务创造大量机遇。 回应内地撤资质疑 李嘉诚回应从内地撤资称,至于从内地撤资,有些连基本的经济知识都没有用,我们在中国南海还有一个高达400亿的项目,出产天然气,这个项目还会继续加大,这个规模是很大的,去北京看看东方广场,我们是最大的股东。 李嘉诚表示: 这里这么多懂经济的人。我买什么卖什么也好,都属于公司,小股东或者是我自己并不会拿到这个钱,如果对公司没兴趣,就会卖出股票,过去二十年来,我只有买股票,我买的远远多过我卖出的。 因此,撤资是一个不能够自圆其说的讲法,我卖了什么,钱是回到香港,再去投资,这些钱永远是属于公司的。难道卖点什么就是撤资?有同行把很多资产全都卖了,却没有人说他们撤资。有些资产我们卖掉,也有些我们买回来,比如我们这两年在香港有新建超过1000房间的酒店,还有荃湾的商场,都是买来收租的。 有些人就是专门打击知名度高的人,说我撤资,其实除非我卖出股票,那才是撤资。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家族卖掉的大陆、香港资产将近2000亿港元。 2013年11月,他在接受媒体时表示:我一生的原则是不会去赚最后一个铜板,最后那分钱,要很小心。 回应楼市见顶:自住绝对没问题 此外,李嘉诚在发布会上表示,香港房地产市场仍面临全球风险,不过不担心内地开发商对香港发展商构成竞争;未来利率可能上升,但不会疯涨。目前看不会加到离谱,加2%至3%已经不得了。 而对于香港楼价是否已经见顶的疑问,李嘉诚表示“不敢讲”,他同时指出,过去一两年香港楼价高了一倍,香港的楼价与一般居民收入脱了节,需要多点公屋、居屋。 他还强调,假如一个人有足够的钱,买房自住绝对没有问题,即便楼价跌,自己住仍然没有问题,你只要选择分期付款能够负担得了。 股东46年最多赚5000倍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现场有嘉宾表示,投资者如果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以3元/股买入,有拆股、新派、派息,有18.7股的长和和18.7股的长实,以今天的收市价和收到的股息总值是今年3元投资1500倍,如果投资者将每一次收到的现金股息买入股票,当初1股就会变成90股的长和和90股长实,到今天收市已经超过5000倍。 。 李嘉诚最后补充说,“当时买3元的股票,收到股息,再买长江,今天的价值超过5000倍,如果你的股息没有动用,一般收到钱会投资,最简单就是投资长江,这是有眼光的,5000倍,就是今天的价值。” 财产如何分配 李嘉诚对于两个儿子的财产分配,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已跟随他在长和系工作逾30年的长子李泽巨将担任主席,接掌长和系上市王国,旗下上市公司包括长和、长实地产、长江基建以及电能实业及系内的产业信托等,市值逾万亿港元。 而一直独立创业的电信盈科主席李泽楷则将获得李嘉诚现金支持,收购其他产业以发展自己的业务。这笔现金显然也将相当庞大,李嘉诚表示现金支持的金额,“比你们知道的生意资产会数以倍计!”而在电信盈科加上旗下商业信托,市值也近千亿港币。 李泽钜:地产仍是主要业务 对于“李泽楷先生会不会加入长和? ”的提问,李嘉诚表示不会,他有大把生意做。李嘉诚表示给李泽楷的钱,足够他生意很多倍的资本,所以他一直不在公司做事。 值得注意的是,李泽钜当日表示,即将接替集团主席,明天回来工作不会有差别,在这里工作已经30多年了,接班后方向不会有大的变动,地产仍然会是主要业务,如果有其他机会也会试下。 四大公司同一天发布业绩 而与往年不同的是,李嘉诚旗下的四大公司长和、长实集团、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公布业绩也首次在同一天发布业绩。 长和系帝国 (图片来自证券时报) 其中: 长江实业集团2017年基础盈利203亿港元,市场预估203亿港元。全年营收638亿港元,市场预估692.7亿港元。全年净利为301.25亿港元,每股末期股息1.28港元。 长和2017年营收4,148亿港元,市场预估2,548.8亿港元。全年净利润351亿港元,市场预估341.7亿港元。每股末期股息2.070港元。 周五收盘,电能实业涨3.26%,长和涨0.3%,长实集团涨0.14%,长江基建涨0.53%。 李嘉诚的商业帝国 以下为李嘉诚的商业帝国: (图片来自新浪财经) (Wind综合证券时报、新浪财经、腾讯财经等)[详情]
李嘉诚退休:李泽钜接棒长和系 过万亿港元资产欧洲业务占比6成 仔细剖析李氏帝国近年来的资产腾挪路径,不难发现一条十分清晰的主轴:围绕以欧洲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为核心,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化配置以电信、港口、水利、能源等公用事业为主的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 特约撰稿 朱丽娜 香港报道 3月16日下午,长和主席李嘉诚宣布将于5月股东会后正式退休,转任公司资深顾问,其长子李泽钜接任长和主席。这意味着他经过近五十载打造的“长江王国”正式告别李嘉诚时代,这位白手起家的商业奇才即将落幕。 “我非常感恩,一生可以有这个福分,创立长江集团,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够服务社会,这是我一个最大的光荣。我衷心感谢大家对我的厚爱和支持,一点一滴在我心头。以后,我会披上新的战衣,专注于基金会的工作,尤其是医疗、教育等方面。”他用其带潮汕口音的广东话动容地说。 长江和记实业目前是香港交易所主板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集团经营五项核心业务,包括港口、零售、基建、能源及电讯。截至去年 12月底,长和的资产总额逾1.1万亿港元。 五大商业版图 这个规模庞大的商业帝国,即将迎来新的掌舵人。事实上,自从6年前宣布分家计划后,李嘉诚已经逐渐淡出集团的日常管理。对于长和的未来,李嘉诚十分笃定,“原则上整个集团的结构已经有很好的计划和安排,未来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同时,他指出,长和集团高层已经为未来数年甚至十年的发展作好规划,“过去数年我可以随时去旅行不影响公司运作继续,中高层管理人员未有一人辞职,并无任何波动,公司已有一条好的政策,就是为股东服务。” 他续称:“我从12岁开始工作,做到今年78年,旗下每家公司都健全,看不出哪间会亏损。” 在当天的业绩会上,李嘉诚坦言,自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商业王国,能够安然度过多次的金融危机秘诀在于保持“一个极低的负债率”。他在业绩报告中指出,尽管去年作出连串收购,长和集团的负债比率仍维持低于6%的健康水平,营运及财务状况均十分强健。 根据3月16日发布的财报显示,长和已经打造出了遍布全球的港口、零售、基建、电信、能源这五大商业版图。截至去年12月底,这五大板块的息税前利润(EBIT)占比分别为12%、18%、35%、4%、26%,结构均衡。 相比之下,长子李泽钜在同日的业绩会则表现一如既往地平静内敛。他表示,电能实业在宣布最新的派息政策后,暂时不会有任何重组计划。 事实上,李嘉诚一早已经开始将李泽钜当作接班人来培养,并曾透露,“我从他小时候起便以身作则,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领袖。”这对“父子档”已经在商场并肩作战长达33年。行事低调的李泽钜于1985年加入长江实业,1999年开始出任长实董事总经理。一直以来,他主要负责长和系的地产业务,以及旗下两间上市公司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 “步步为营”铺路交棒 被称为“超人”的李嘉诚,一早已经开始部署他的退休大计。 2012年5月25日,李嘉诚首次披露财产分配方案,公开明确长子李泽钜的接班地位。2012年7月16日,李嘉诚已将本来由其次子李泽楷持有的1/3家族信托权益全部转让给长子李泽钜。此举让李泽钜正式掌控市值逾8500亿港元、涉及22间上市公司的上市王国,其名下资产达2900亿港元。 根据当时港交所披露权益显示,李氏家族信托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共22间上市公司,除“四大”旗舰:长实(00001)、和黄(00013)、长江基建(01038)、电能实业(00006)外,还包括TOM集团(02383)、汇贤产业(87001)等。上述22家公司当时的市值合共8521亿港元。 LKS Unity所持的长和系及其它上市公司资产市值达4353亿元,以其2/3的权益计算,李泽钜名下上市资产逾2900亿港元。李嘉诚表示,此次李泽楷将获得生意资金上的支持。 时隔三年后,长和系进行了世纪大重组,这是李嘉诚布局退休的重要一环。 2015年1月9日,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世纪重组三部曲正式拉开序幕。长实(00001.HK)及和黄(00013.HK)宣布重组长实集团及和黄集团的业务,并创立两间新的上市公司,分别为长和及长地,前者会接手两个集团所有非房地产业务,而后者则合并两个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如此规模庞大的架构重组,主要通过“长实重组”、“并购方案”、“分拆上市”三个步骤完成。 重组完成以后,长和系资产的股权架构将由原来的三层缩减为两层。资料显示,李氏家族信托将成为长地的直接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26.66%,而李嘉诚及长子李泽钜则持有约3.49%股份,这意味着李氏家族信托及家族成员将共持有长地约30.15%的实际权益。 根据长地当时在港交所提交的公告显示,李嘉诚将担任长地的主席,长子李泽钜则担任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这亦被外界解读为李嘉诚为长和系交棒给李泽钜进行铺垫。 资产腾挪线路图 李嘉诚商业帝国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近年来重组动作频繁,且均将注册地迁往离岸岛国,因此“李嘉诚撤资”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作为一代“香港梦”的代表,李氏家族流露出越来越浓厚的“欧洲情结”,到目前为止,接近半数的公司资产已转移至欧洲。 对此,李嘉诚在当日的记者会直斥“这是连基本经济知识都没有才会这么说”。他表示:“我们在国内一边卖一边投资,在国内有一个400亿元的天然气项目,未来仍将继续加大投资。我们也是北京东方广场最大的股东。”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仔细剖析李氏帝国近年来的资产腾挪路径,不难发现一条十分清晰的主轴:围绕以欧洲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为核心,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化配置以电信、港口、水利、能源等公用事业为主的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 李嘉诚的海外投资第一次被市场熟知源于2000年的“卖橙”神话,低买高卖,大赚1130亿港元。从2000年至今,长和系已经斥资逾2000亿港元在海外进行大手笔收购,而李泽钜正是这些交易的重要推手,以稳健谨慎作风著称的他对英国市场特别钟情。 2010年,在李泽钜的带领下,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和李嘉诚基金会斥资58亿英镑从法国电力公司(EDF)手中买下了英国电网业务。不到1年,长江基建再次出手,花费24.1亿英镑收购了英国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 Group)。又等了10个月,长江基建高调出击,6.45亿英镑收购英国配气网络Wales & West Utilities(WWU)。 2010年长和系的欧洲业务息税前利润(EBIT)占集团EBIT总额仅17%,中国香港占比30%,中国内地以28%位居次席。而截至2017年12月底,欧洲EBIT占比已骤升至60%,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分别降至2%和10%。 以资本开支为例,长和去年在欧洲地区投放的资本达到147.45亿港元,占比接近62%。期内,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合共的资本开支仅为28.17亿港元,占比不到12%。若从资产总额的口径来看,欧洲总资产为5103.36亿港元,占比46.38%。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资产总额分别为783.1亿港元、766.13亿港元,合计占比约14%。[详情]
距离90岁生日还有135天,“超人”李嘉诚宣布退休。 3月16日,旗下两家龙头公司长和、长实集团在盘后发布公告称,公司主席李嘉诚将于5月10日举行股东大会后,辞任公司主席、执行董事等相关职务,由其长子李泽钜接任。 “公司在1971年上市时,我已经决定用一生的精力去创造一家上市公司,去报答支持我的股东。46年来我没有拿过任何花红……我很高兴,很荣幸做这样的事情。”在当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李嘉诚简单回顾创业、上市等过往时刻,在表达感谢的同时,就内地投资、香港楼市、公司发展等事项予以回应。据透露,其在南海附近已经有400亿项目,且该项目规模还会扩大。 回应“撤资”: 在南海有大投入 连续30年登上全球富豪榜,十数年领衔华人财富榜,李嘉诚的一举一动都被市场所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其大规模出售香港和内地资产,加码在英国的投资,令外界颇为不解。 对此,李嘉诚当日回应称:“如果真的撤资,应该是卖掉公司的股票。过去20年来,我只有买,从来没有卖过股票。从这一生来说,我买进的股份多过我卖出的股份。现在卖什么也好,赚钱也好,钱是流回香港,回来的钱再去投资,这些钱永远属于公司。” 对于将内地的地产出售,李嘉诚坦言会有更好的投资。据介绍,李嘉诚过去两三年在香港扩建了两三家酒店,还购买了商场。在南海已经有了400亿元的项目,而且项目规模还会加大。 在现场,李嘉诚还分享了人生经验,为年轻人打气。“现在年轻人也有很多机会,年轻人最重要的是应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就是知识改变命运,一定要增强自己。” 当有人问到“为什么我的爸爸不是李嘉诚”时,李嘉诚回答称:“如果你自己肯做的话,每一个青年都可以。”他说,自己12岁就开始工作,不到14岁父亲就去世了,“我一个人负担家庭,弟弟妹妹们都在读大学,我在想怎么让我的家庭、我的妈妈不用受这么多苦。” 财富观念: 感恩、乐观、勤奋 退休声明及发布会上的回应,恰是李嘉诚商业信条的“缩影”。 在此前分享作为华人首富的感受时,李嘉诚曾说:“过去数十年,别人给我的昵称是‘华人首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滋味。我的一生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历程是好不容易的。常常要有智慧、要有远见、要有创新,怎不令人身心劳累?四方风风雨雨中,我还是不断在学习笑对人生。作为一个人、一个爱自己民族的中国人、一个企业家,我不断在各种责任矛盾中,尽了一切所能服务社会。” 在发布会上,李嘉诚多次流露出感恩和乐观。一开场,他就说:“大家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厚爱和支持,一点点都在心里,日后我会做集团的资深顾问。同时还会披上我新的战衣,投入到基金会的工作,特别是医疗和教育。” 勤奋和谨慎更是融入“李超人”血液之中。退休前,李嘉诚依然坚持一周工作5天,尽管安排了财富分割,但他没有退出工作。现在有200多名“长和系”的高管可以直接向他汇报工作。 2018年的长江集团周年晚宴中,李嘉诚致辞时感慨往昔。“在年轻的岁月里,当年的我常常在一个不足1000英尺的塑胶生产厂连夜赶工赶货。那时候,‘地缘政治’对我来说就是战争,每一天深深体会‘穷日子不易过,穷生意更难过’的意思。但我爱我的事业,每天高高兴兴地工作,白天要使出浑身解数超越困难,每个晚上,在阁楼上听着隆隆机器运行声方能入睡。” 李嘉诚曾经亲自打电话,花了不菲代价买到AIG公司的纸质股票。用相框装裱后,他在下面写了一段话:“这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AIG的股价在2007年5月11日,每股72.97美元,总市值1895.76亿美元。2008年9月16日,每股1.25美元,总市值167.28亿美元。市值跌幅逾91%,如非美国政府注资1500亿美元急救,早已破产。” 在给4岁孙子的这个教具上,他用加粗字体点评道:“以此为鉴,可惕未来。” 长子接班: 踏实脚步前行 早在多年以前,李嘉诚就根据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的特点作出安排,继承父业的重任被交托给老成持重、有责任感的李泽钜。此次公告则将交棒落到实处,相关公司董事会已建议并推选李泽钜担任公司主席等职务。 李嘉诚曾在很多场合多次表示自己早已就退休作出准备,可以随时将业务交由李泽钜负责。2015年,李嘉诚精简旗下两家公司架构后,李泽钜便参与重组后所有重要投资计划和会议。 当天发布会上,当被问及公司在李泽钜领导下是否会有重组计划时,李嘉诚表示:“李泽钜会回答关于重组计划的问题。”同时提示,不会有太大变化。 数十年苦心积累的庞大商业帝国,为李泽钜施展拳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也有可能成为其此生无法逾越的“高峰”。仅从为股东贡献价值来看,李嘉诚在发布会上表示,投资者如果在1972年买入公司股票,今天的回报是1500倍;如果再加上收到的股息,回报已经超过5000倍。世界上不是很多公司有5000倍的回报。 当日,长和、长实集团公布2017年业绩:长和当年实现收入4148.37亿港元,同比增长9%,实现净利润351亿港元,同比增长6%;长实集团当年实现收入637.8亿港元,同比下降9%,实现净利润301.25亿港元,同比增长55%。 [详情]
“超人”李嘉诚退休 3月16日,香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后向媒体告别。 图/视觉中国 3月16日,长和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年届90的主席李嘉诚即日起卸任董事会主席一职,长子李泽钜接棒。至此,身家超两千亿人民币的李嘉诚正式卸任。 根据《福布斯》杂志1月18日公布的香港富豪排行榜数据,李嘉诚以3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0亿元)总净资产,连续20年蝉联香港首富之位。其净资产较2017年的303亿美元增18.81%。 李嘉诚表示,他将继续担任李嘉诚基金会主席,并担任长江集团高级顾问。 5月10日正式离任,李嘉诚鞠躬表感谢 3月16日下午四点三十分,长和业绩发布会在香港长江集团中心开始。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长和、 长实集团、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同时发布业绩,这四家公司同时出现,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 香港首富、长和系创始人李嘉诚现身发布会。四点四十五分,李嘉诚宣布退休,其长子李泽钜出任集团主席,并续任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 李嘉诚表示,会在5月10号股东大会之后,正式离任集团主席位置。他说:“非常感恩一生有福分成立长江集团,能够为股东创造佳绩,能够服务社会,这是我一个最大的光荣。”李嘉诚表示,46年来自己没有拿过薪水,每年只拿5000元(港币)。 李嘉诚称将继续担任李嘉诚基金会主席,并担任长江集团高级顾问,“我会全力投入基金会的工作,特别是医疗和教育。” “我再次衷心感谢大家多年来的支持。”李嘉诚说完这句话,站起身来深深鞠躬,现场响起掌声。 李嘉诚有两个儿子,长子李泽钜,现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及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幼子李泽楷,现任电讯盈科有限公司主席,该公司为亚洲具领导地位的资讯科技及电讯公司之一。 据媒体报道,2012年,李嘉诚曾披露会将自己持有的逾四成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权益,以及三成半的赫斯基能源权益,分配给大儿子李泽钜(市值约2041亿港元);而次子李泽楷,李嘉诚称会全力帮助李泽楷收购心仪的公司,金额会是李泽楷当时身家的倍数计。 为何传位长子李泽钜? 早在2012年,李嘉诚就将长子李泽钜定为其商业帝国的接班人。李嘉诚2016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交接班感到担心的人应该注意到,他与长子李泽钜已经共事了30年。 公开资料显示,李泽钜1985年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结构工程硕士学位。21岁时,李泽钜就加入长江实业,在当时长江实业在中环的办公室上班;25岁时,成为长江实业的执行董事;28岁时,李泽钜代替李嘉诚进入汇丰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29岁时,成为长江实业副董事总经理;30岁时,成为长江实业副主席;35岁时,成为长实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 奠定李泽钜地位的是他的几次成功的资本运作。1996年,李泽钜负责分拆长江基建上市,获得超额认购25倍的功绩。这个成绩获得了李嘉诚的赞扬。李泽钜还成功并购英国“兔子”电讯公司;花2000万港元购买“TOM网”域名,并在两个半月后成功上市。 李泽钜一直担任长江基建的主席,并在他的掌管下,一直拓展海外市场。目前李泽钜控制着英国天然气近三成市场。这意味着,英国四分之一人口将使用李家的天然气。因之前还收购了英国电网和供水网络两大业务,英国媒体称李泽钜“几乎买下了英国”。时代杂志将他评选为“2003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长江基建目前是长和系旗下第三大上市公司。李嘉诚曾公开表示,“Victor Li(李泽钜)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顶替我的位置”。 近年来累计套现千亿 频传从内地“撤退” 近年来,李嘉诚频频被传出从内地“撤退”的消息。 2017年11月,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发布公告,以402亿港元的价格将所拥有的香港中环中心转让给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亚洲地产有限公司,创下单座写字楼全球最大交易纪录。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起,李嘉诚通过出售中国内地及香港的相关资产累计套现金额超千亿港币。 据媒体报道,2013年,李嘉诚将东方汇经中心出售给交通银行。之后,李嘉诚又卖了北京三里屯的地标建筑盈科中心,将旗下的长和投资全部出售已持股多年的长园集团股权;15.4亿卖掉了上海黄浦江西岸虹口区的盛邦国际,获益近三千万;以5.2亿卖掉了位于香港新界的商业地产物业盈晖荟。 2016年,李嘉诚以200亿元卖掉了上海陆家嘴的“世纪汇”综合体。这次交易创中国史上最大宗单一物业交易纪录。2017年7月底,李嘉诚以145亿港币出售和记电讯国际有限公司。 相反,在海外投资方面,2010年李嘉诚长江基建以9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电网公司,后来又以近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资产。2017年的两笔海外能源投资合计约837亿港元。 昨日在发布会现场,李嘉诚再次回应了“撤退”说法。据媒体报道,他表示从内地撤资的说法,有些连基本的经济知识都没有。“我们在中国南海还有一个高达400亿的项目,出产天然气,这个项目还会继续加大,这个规模是很大的。”李嘉诚表示。 “撤资是一个不能够自圆其说的讲法,我卖了什么,钱是回到香港,再去投资,这些钱永远永远是属于公司的。难道卖点什么就是撤资?有同行把很多资产全都卖了,却没有人说他们撤资。”李嘉诚表示,“有些资产我们卖掉,也有些我们买回来,比如我们这两年在香港有新建超过1000房间的酒店,还有荃湾的商场,都是买来收租的。有些人就是专门打击知名度高的人,说我撤资,其实除非我卖出股票,那才是撤资。” ■ 人物 李嘉诚:我对赚钱的重视程度不及捐钱 成为“超人”之前 二十二岁创业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商业版图遍布各地,外界不吝为李嘉诚冠上“超人”的头衔。而李嘉诚的一位下属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外人都将他看成超人,而他自己,则始终将自己看成是变成超人之前的那个人。” “我的人生历程与一般人不同。我没有童年,十岁逢战乱要四处奔走。年轻时为口奔驰,之后又为了事业不停工作,一直到今天。”李嘉诚曾如此描述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成为“超人”之前,他的人生曾经历了时代动荡裹挟下苦难与贫寒的长期铺垫。 李嘉诚于1928年出生在潮州的一户书香门第,父亲李云经是小学校长。后因二战爆发,潮州遭袭,李家避难香港,靠李云经做职员的微薄收入支撑。不久后李云经患上肺结核,状况急转而下。据李嘉诚的回忆,在父亲去世前一天,当年15岁的自己安慰父亲“你一点也不用担忧,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我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据媒体报道,李嘉诚后来收购的和记黄埔公司杂志在2007年刊登过一段人物简介,提到了早年经历给李嘉诚造成的影响,“(这)让李嘉诚相信,金钱多少可以塑造人的尊严”,“金钱开始与生活本身直接联系起来……成为一种衡量个人价值的尺度,一把通向自由和独立的钥匙。在李嘉诚的早年时代,金钱几乎成了宗教的替代品”。 无论如何,李云经去世后,还是少年的李嘉诚被推入兵荒马乱的社会洪流中。担负家人生活的现实压力尖锐地提醒着金钱的极端重要性。李嘉诚艰难地找到了一份在茶楼做跑堂的工作,每天工作十五小时以上。他在后来的媒体采访中透露当时自己需要用两个闹钟保证醒过来,此外还会把闹钟时间调快二十分钟。这样的作息习惯就此延续了下来。 在茶楼工作一年多后,李嘉诚先后辗转于他的舅舅、未来岳父庄静庵开设的中南钟表公司,从学徒做到熟练技工;在五金制造厂和塑胶裤带制造厂当推销员。据李忠海所著《李嘉诚传》,当年的李嘉诚坚持在工作之余自学,他从旧书店买回旧课本,学习完毕后再卖出买入另一本。 李嘉诚在1950年22岁这年等到了成为“超人”的转变契机:他用自己的积蓄七千港币,加上亲戚的借款,凑足五万余港币资本创立了长江塑胶厂,投入生产塑胶花。 “以身作则”的育儿经 2012年,李嘉诚分家,长子李泽钜成为长和系接班人。李嘉诚在当年年初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对李泽钜的教导是“我从他小时候起便以身作则”。 《南方周末》在2013年对李嘉诚的专访中提到一个细节:李嘉诚给在场的每人都发了一张名片,但轮到摄影师时名片发完了。李嘉诚于是在采访中很自然地向助手要了一张名片补给摄影师。 与此相似的,是李嘉诚坚持在每一个场合做自我介绍,即使鲜少有人不认识他。1984年至1994年期间担任和黄董事总经理的马世民(Simon Murray)曾向FT中文网回忆道:“他会走进一间满是人的屋子,说‘大家好,我是李嘉诚’——好像别人还不知道!” 多方报道提到,早在多年前,李嘉诚已经不管具体业务,他的时间和精力,基本花在“定坐标”上。为此他延续着自己实践多年的作息时间表: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晚饭后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睡觉之前则要看书。 李嘉诚的下属曾向媒体评价,“如果李先生是个停滞的人,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成就”。无论是投资房地产,还是出海,李嘉诚似乎总在运筹帷幄之中,也总在舆论的中心。 “第三个儿子”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据媒体报道,这是李嘉诚办公室内挂的一幅左宗棠题的诗句。 虽然坐拥财富,但李嘉诚乐于向人们展示他的节俭。比如出现在镜头面前时总是蓝黑色西装套装搭配白衬衫,而领带永远是蓝白色系;他架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据说自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记者会之后就没有换过。 李嘉诚曾向媒体表示“我对赚钱的重视程度不及捐钱”。1980年,他决定设立自己的基金会。因自己年少失学的遗憾和父亲因病去世的痛苦,基金会的捐献方向集中于教育和医疗两方面。 抱着“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后做的事,一定要比我在世时做的只多不少”的希望,李嘉诚决定将基金会当做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只要将基金会视为第三个儿子,财产分三分之一给基金会,就理所当然。(朱玥怡) 我的人生历程与一般人不同。我没有童年,十岁逢战乱要四处奔走。年轻时为口奔驰,之后又为了事业不停工作,一直到今天。 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后做的事,一定要比我在世时做的只多不少。——李嘉诚 新京报记者 赵毅波 朱玥怡 林子[详情]
图片来源:东方IC 一个时代结束了,李嘉诚这次真的退休了! 今日,90岁高龄的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从全世界来看,90岁的上市公司主席,实为罕见。更重要的是,从12岁开始工作计起,李嘉诚已经工作了78年…要知道,如今一个人要是本科毕业22岁开始工作,要工作到100岁才行。 有网友调侃,要是李嘉诚继续干下去,他儿子都要先退休了,毕竟长子李泽钜今年已经54岁了。 今日的发布会上,李嘉诚说道,如果在1972年买入长江,今天的回报是1500倍,如果再加上收到的股息,回报已经超过5000倍,世界不是很多公司有5000倍的回报。 “长江”取意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李嘉诚宣布退休安排决定后,向在场人士深鞠一躬,表达致谢: 我非常感恩,一生可以有这个福分,创立长江集团,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够服务社会,这是我一个最大的光荣。以后,我会披上新的战衣,专注于基金会的工作,尤其是医疗、教育。 一波三折,李超人这次是真的退了 特别要强调一点的是,李嘉诚宣布退休,是从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的位置上退休的。从全世界来看,90岁的上市公司主席,非常罕见。 要是李嘉诚继续干下去,他的长子李泽钜都快要到退休年龄了,1964年8月1日出生的李泽钜今年已经54岁了。事实上,早在2012年李嘉诚宣布长子李泽钜和幼子李泽楷分家之后,李嘉诚已逐渐淡出长和的日常管理。在每年一度的长和业绩会上,李嘉诚也多次强调,大儿子李泽钜已经可以胜任。 既便如此,李嘉诚的退休,仍然一波三折。 在2014年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李嘉诚表示,目前世界投资环境复杂,,加上感觉“大家都喜欢自己”,故暂未有退休打算,但若退休也可以立即走。其身体状况很“幸运”,目前有工作能力,也会尽量提拔继承人。 时隔一年后,到2015年,李嘉诚在业绩发布会上表态称,退休是件比较复杂的事,退休日期亦未确定。他希望在整个长和集团转一个台阶之后,再考虑退休问题。而“转这个台阶”对集团的未来是好的。 每年只拿5000港元 李嘉诚今日在发布会上表示: 对于股东来讲,我已经履行了我的旅程,1972年公司上市时,我已经决定这一生创业一个上市公司,一定要对得起支持我的股东。46年,我并没有拿过薪水,我每一年只拿5000港元。我的感想就是为了服务股东,我很荣幸,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让我做这个主席。 长和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主席李嘉诚于5月10日股东大会后退任主席、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的职务,李嘉诚已同意出任公司资深顾问,其顾问金为每年5000港元,与其现时收取的董事袍金相同。 李嘉诚在发布会上还表示: 如果什么都要我顾问来做,那我为什么要辞职。我从12岁就开始工作,做到今天78年,我真的感恩我的身体,脑筋还是清清楚楚。世界变迁很大,我猜不到未来。但无论怎么样,发展之中一定不会忘记稳健,这是一个固定的政策。 李嘉诚究竟赚了多少钱? 根据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名榜,2018年李嘉诚排名23位,净资产为349亿美元,而2017年则排名19位,净资产为312亿美元。而在2007年,李嘉诚排名第9位,净资产为230亿美元。 明眼人一看,这一数据并能很准确的反应出李嘉诚的资产。李嘉诚也曾公开表示过,如今并不在乎首富的地位。 比如说,2017年10月份,李嘉诚卖掉香港中环中心,就有402亿港元。这不过是这栋大楼75%的权益而已。同一年,曾经的内地首富王健林打包了几十个酒店,几十个万达城,才卖给孙宏斌600多亿的价格。 李嘉诚到底赚了多少钱?最能清楚了解李嘉诚家底的是在2012分家,第一次比较详细被人们挖掘出来。李嘉诚目前控制了22家上市公司,包括了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电能实业,仅仅这四大旗舰公司市值已经接近了8000亿。 另外李嘉诚还拥有和记香港电讯、汇贤产业、和记港陆、置富产业、TOM集团等18家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加起来的总市值超过了港股市场所有公司的总市值的5%。 在现金部分,李嘉诚手上的现金具体有多少,无人可知。但是从2012年的分家中,当时的方案是李泽钜拥有李家信托基金的全部权益,这个信托基金拥有22家上市的所有股份,价值超过了1千亿美金。李泽楷继承现金部分,假设这部分财产即使不对等,那也不是差距太大,现金部分至少也是数百亿级别的。 此外,近年来,李嘉诚将内地土地和房产转让,主要投入欧洲市场,有统计数据的就达到3900亿元,控制了英国的能源、移动通信等等基础行业,包括3个港口、3家连锁店、1家移动运营商、1家铁路集 团、1家区域电网公司、2家区域煤气公司、1家水务公司。目前李嘉诚集团有39%的收入,都是来自欧洲。 仅仅从上述估算数据来看,李嘉诚资产已经超过1万亿港元,而对比一下,2017年香港GDP才2.6万亿港元,“李家城”之名不虚。 持有长江集团回报超过5000倍 今日发布会上,李嘉诚表示,如果在1972年买入长江,今天的回报是1500倍,如果再加上收到的股息,回报已经超过5000倍,世界不是很多公司有5000倍的回报。 李嘉诚说的长江,就是长江和记实业,该公司目前是香港交易所主板其中一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上市时间是1972年11月,集团经营五项核心业务,计有港口及相关服务、零售、基建、能源及电讯。截至 2016年12月底,营业额约3730亿港元。 目前,长和系旗下有四大公司——长和(HK:00001 )、 长实集团(HK:01113) 、 长江基建(HK:01038)和电能实业(HK:00006)。根据最新公司披露财报显示,长和全年净利351亿港元,长实集团全年净利为301.25亿港元,长江基建净利102.56亿港元,电能实业净利为83.19亿港元。 李嘉诚这几年的买与卖 从2011年开始,李嘉诚在香港及内地开启了“卖卖卖”模式。据公开资料统计数据显示,李超人至少卖了2500亿港元的香港和内地资产。 但另一面,李嘉诚却在海外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据统计,李嘉诚这几年用于海外投资的资金已经超过了2600亿港元。 李嘉诚近几年的一系列操作,不断引发“撤资”风波,甚至喊出“别让李嘉诚跑了”,李嘉诚也被媒体多次问到这一问题。今日的发布会上,李嘉诚再次被问到是否从内地撤资? 李嘉诚表态如下: 撤资是一个不能够自圆其说的讲法,我卖了什么,钱是回到香港,再去投资,这些钱永远永远是属于公司的。难道卖点什么就是撤资?有同行把很多资产全都卖了,却没有人说他们撤资。有些资产我们卖掉,也有些我们买回来,比如我们这两年在香港有新建超过1000房间的酒店,还有荃湾的商场,都是买来收租的。有些人就是专门打击知名度高的人,说我撤资,其实除非我卖出股票,那才是撤资。 李嘉诚投资经历及发家史 1928年 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12岁时为逃避战乱,与家人逃难到香港。 1950年 22岁的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最初经营塑胶制品。 1957年 长江塑胶厂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李嘉诚因此被称为“塑胶花大王”。 1958年 开始正式介入地产市场。 1967年 香港地价暴跌,李嘉诚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于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1973年 “长实”收购百佳超级市场。 1977年 “长实”收购香港希尔顿酒店及购物中心,其后重新发展为长江集团中心。 1979年 李嘉诚旗下“长实”收购英资商行和记黄埔。 1980年 黄埔船坞与和记地产合并旗下的管理资源及业务,成立和记黄埔地产集团。 1983年 “和黄”在香港展开移动电话业务。 1985年 “和黄”收购香港电能实业有限公司。 1987年 “和黄”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43%权益,开始向海外拓展业务。 1996年 “和黄”整合香港的移动电话、传呼与固网服务的市务与营运资源,宣布成立和记电讯有限公司。 1997年 “长实”进行大规模重组,重组之后“长实”所持的“和黄”权益增至48.95%;“和黄”所持的长江基建权益增至84.58%;“和黄”把“港灯”35.01%权益转让予长江基建。 1998年 “长实”投资的香港地标建筑“中环中心”落成。 1999年 集团总部大厦“长江集团中心”在香港中环心脏地段落成,大楼顶楼70层成为李嘉诚的专属办公楼层。 2004年 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的北京东方广场落成,包括购物中心、办公大楼、服务式住宅大楼、酒店。自此,李嘉诚投资方向开始多元化,并将触角伸至大陆已经欧美市场。 2010年 李嘉诚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两度登上世界十大富豪榜。 2015年 2015年被称之为长和系的“世纪大重组”。长实集团与和记黄埔集团完成重组,合并了两个集团的业务。和记黄埔摘牌,并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由长和分拆上市的长实地产正式挂牌,接手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全部房地产业务。这意味着李嘉诚旗下地产巨无霸正式起航。 2018年 长和发布公告称,90岁的李嘉诚即日起卸任董事会主席一职,长子李泽钜接棒。 李嘉诚金句 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今天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你付出多一点,便可赢得多一点。好像奥运会一样,如果跑短赛,虽然是跑第一的那个赢了,但比第二、第三的只胜出少许,只要快一点,便是赢。 当你作出决定后,便要一心一意地朝着目标走,常常记着名誉是你的最大资产,今天便要建立起来。 那些私下忠告我们,指出我们错误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许多。 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 力争上游,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机会。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有一番雄心壮志,立下远大和目标,用热忱激发自己干事业的动力。 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学习,把握时机。 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我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 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 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以往我是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的道理,现在有时会与他们谈生意……但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 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 世界上并非每一件事情,都是金钱可以解决的,但是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金钱才能解决。 [详情]
新浪港股讯 3月16日,今年7月将满90岁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掌门人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长子李泽钜接班!他说:“惠蒙过去,非常感恩,一生有福分能够成立长江集团,为股东创造佳绩,服务社会,是我一个最大的光荣。”【专题】[详情]
来源:证券时报网 叱咤香港商界数十年的“超人”李嘉诚即将退居二线。 3月16日下午,7月就将年满90岁的长和(00001.HK)及长实(01113.HK)主席李嘉诚,在“长和系”多家公司“集中亮相”发布业绩之际正式对外宣布,决定在5月10日的股东周年大会之后辞任公司主席及执行董事等职务。 李嘉诚宣布退休安排决定后,向在场人士深鞠一躬,表达致谢!李嘉诚坦言,“我非常感恩,一生可以有这个福分,创立长江集团,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够服务社会,这是我一个最大的光荣。” 李嘉诚在公司业绩报告中表示,他将应董事会要求同意今后出任公司资深顾问,就重大事项提供意见;另外,董事会还建议及推选由副主席李泽钜出任公司主席及续任董事总经理。李嘉诚同时对董事会及集团各部门员工的勤奋工作、忠诚服务及贡献深表谢意。 创办长江塑胶厂 连续20年蝉联香港首富 经过数十年的打拼,李嘉诚创造了许多商界奇迹。如今,他一手营造的“长和系”商业帝国,涉及香港的电信、供电、地产、零售等诸多领域,香港市民住的房子、用的电、喝的水、上的网络、进的超市都与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息息相关。因此,有人戏说“香港有超过一半人在给李嘉诚打工。” 抗战期间,李嘉诚与家人为避战祸,于1939年辗转来到香港,之后创办长江塑胶厂,赚得“第一桶金”。1958年,李嘉诚开始转型投资房地产,并于1971年成立长江实业;1979年9月25日,李嘉诚宣布通过长江实业向汇丰银行购入英资第二大洋行、当时市值约60亿港元的和记黄埔22.4%股权,成为首位收购老牌英资商行的华人,并在其后逐步增持公司股权。 上个世纪80年代,李嘉诚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发现不少老牌英资企业陷入困境,于是趁势出击。1985年,他以29.05亿港元收购置地名下港岛区及南丫岛的电力供应商香港电灯公司34.9%股权。 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李嘉诚打造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业帝国,并于1987年首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今年1月,《福布斯》杂志公布2018年香港50大富豪排行榜,李嘉诚以360亿美元连续20年蝉联香港首富之位,个人财富较上年的303亿美元增加18.81%。 李嘉诚“顾问金”每年5000港元 因为年事已高,李嘉诚近年来在许多场合都会被问到退休问题。对此,他曾笑言“自己今年(2016年)88岁,由12岁全职工作至今,因为工作时间长,实际工作时间或已超过100年”、“如果说没考虑过退休,就是骗人”,并强调“自己随时退休亦无问题”。 3月16日下午,长和(00001.HK)及长实(01113.HK)同时在业绩发布会上公布,主席李嘉诚决定在5月10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后退任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但会出任公司资深顾问,就重大事项提供意见。公司披露,李嘉诚的顾问金为每年5000港元,与退任前每年发放的董事“袍金”数额一样。 公司董事会则表示,感谢李嘉诚在过去46年间作为主席一直带领长江集团稳步发展,通过内部增长及收购合并,积极拓展业务及收益多元化及全球化,并适时作策略性检视及重组,为股东争取最佳利益及回报增值。 回应“李嘉诚跑了”:我只买不卖公司股份 近年来,李嘉诚不断出售在内地的资产,同时加大在欧洲市场上的投资力度,引发不少对其“撤资”、“走资”的质疑。 对此,李嘉诚曾予以“回击”。他在2016年9月通过集团对外发表长达三页的声明,强调有关质疑毫无根据,有关文章似是而非、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对于说他不爱国,他引用苏轼及白居易的话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在16日的长和系业绩发布会上,再次被提及有关外界对他“走资”的质疑说法时,李嘉诚一笑置之。他强调说,公司在外地的投资最终都是属于公司,不是属于他。他还透露,自己在过去20多年里对公司的股份采取的“投资策略”是只买不卖,以此来有力回应对于他的“走资”质疑——李嘉诚认为,如果想要走资,就会抛售公司股票,这才能套现真金白银“走资”。 “超人”也不知香港楼价顶在何处 在16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李嘉诚被问到对目前香港楼价是否已见顶的判断时表示,自己绝对不敢讲香港楼价何时见顶。但他指出,香港楼价在过去两年大升了一倍,现在的楼价已经与普罗市民的收入出现脱节,因此香港楼市需要多一些公屋及居屋入市,让市民大众不会因为住屋问题令生活出现困难。他认为,特区政府已尽力争取更多土地用于建房以应对市场的需要,但他希望在这方面的进度能够加快、数量能够增加。 李嘉诚还不忘勉励年轻人要增强竞争力,他在业绩记者会被问及是否有“锦囊”赠与香港年轻人,复制他的成功故事时说,自己在1950年创业,当时是战后不久所以有很多机会,他认为今日的年轻人也一样有好多机会,并勉励年轻人要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指出“知识改变命运”,“他们要求知,增强自己,学习新科技及技术。” 外界预期“长和系”可实现平稳交接班 作为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将接父亲的班,扛起“长和系”的大旗。 回顾李泽钜的职场历程,可谓一路坦途:李泽钜21岁加入长江实业,被安排在当时长江实业在中环华人行的办公室上班;25岁时,他被提拔为长实的执行董事;28岁时,他代替父亲李嘉诚进入汇丰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29岁时,他成为长实副董事总经理;30岁时,他成为长实副主席;35岁时,成为长实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 对于李嘉诚退居二线、李泽钜将扛起“长和系”的大旗,香港讯汇证券行政总裁沈振盈表示,市场对李嘉诚退休已有充分预期,消息正式发布后消除了影响公司前景的不明朗因素,预期公司股价有望进一步上升。 高盛的研究员认为,李嘉诚明确点名李泽钜为接班人可令公司平稳“交接班”,预期外界对长和系内股份的评估将更多受到管理层对未来派息的看法所影响。 附:李嘉诚的退休声明全文 本人决定于应届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后退下集团主席之位,并辞任执行董事。 回望过去,本人自1950年创业开始,1972年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市,于过去68年间,一直带领长江集团稳步发展,经内部增长及收购合并,积极拓展业务及收益多元化与全球化,并适时作策略性检视以及重组,尽心尽力为股东争取最佳利益及回报增值,本人衷心感谢各股东多年来对本人的支持及信任。 往后,应董事会要求,本人同意出任公司资深顾问,冀为集团继续作出贡献,就重大事项提供意见。 董事会亦建议并推选于长江集团与本人并肩服务33年的李泽鉅先生出任集团主席,并续任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而一众高层行政人员全体将继续与李泽鉅先生共同推动集团迈向崭新业务里程。本人希望各股东能对李泽鉅先生的领导继续给予全力支持。集团对前景充满信心。 最后,本人谨向各董事及集团全球所有员工之忠诚努力、专业精神与宝贵贡献致以衷心谢意。 附:李嘉诚现场问答汇总退休感受 问:创立商业王国多年,如今退下有什么感言? 答:很荣幸、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让我做这个主席。我从1960年创立长江;上市时,我已经决定这一生创业一个上市公司,一定要对得起支持我的股东。46年我并没有拿过薪水,每年只拿5000元。 资深顾问的角色 问:接下来集团的最后的决定权是否还掌管? 答:如果什么都要我顾问来做,那我为什么要辞职。我从12岁就开始工作,做到今天78年,我真的感恩我的身体,脑筋还是清清楚楚。 世界变迁很大,我猜不到未来。但无论怎么样,发展之中一定不会忘记稳健,这是一个固定的政策。 长和投资回报 问:如果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时买一手,中间没有卖出,总回报是多少? 答:当时买3元的股票,收到股息,再买长江,今天的价值超过5000倍。世界不是太多公司有5000倍。 集团后续蓝图 问:近几年长和盈利增速乏力,请问新的投资动力在哪里?高层是否会有变动? 答:每天做的事很多一部分是为未来的增长,面对的困难以及纯利到哪里,公司已经是尽量做好。一直为股东着想的。我们负债比较小心的,发展中一定要求稳健,所以这么多年来,从1972年这么多风波,长江、长和集团都安然度过。 高层不会有变动。他们都是独挡一面,没有一个人对我说想走。 问:接棒后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李泽钜:我明天回去工作也没有分别,在这里30多年,而且昨天团队这么谈,我和主席也是这么谈。物业永远是我们的主业,但规模可以灵活调整,也有其它行业的选择,未必是基建。 对年轻人忠告 问:现在的香港年轻人怎么可以延续你的故事? 答:年轻人怎么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这么多年讲的“知识改变命运”,一定要求知,一定要增强自己。另外对一些新的科技、技术怎么改进,有很多机会,今天依然有的。 问:很多香港人,包括年轻一代住在“劏房”怎么看? 答:现在教育、医疗固然重要,但居屋的问题,现在“水浸到眼眉”这么紧张,所以居屋、公屋都要建多一点。 地产看法 问:内地和香港楼市看法?香港楼价见顶了吗? 答:香港地产有自己的竞争力,内地地产负债率远远高过香港的地产公司。在全球经济波动的时候,香港是有风险的。未来不担心内地开发商对香港发展商构成竞争。 普通市民需要的楼宇供应挺严重的。香港的楼宇什么可以快一点做,就先做。 过去这两年,楼市价格差不多高了一倍的价钱,楼价是和一般的市民收入是脱节的。尤其是我们现在需要多一点公屋、居屋。 楼市投资建议 问:香港楼市投资建议? 答:假如一个人已经有足够的钱去买了楼盘,买了自住决定没有问题,即使将来楼价跌下来,自己住有什么关系。买了自住没有问题,你只要选择分期付款能够负担得了。当然,可能未来会加息,但不会加得太离谱,加2%-30%已经不得了。 回应撤资 问:最近几年一直有声音说从内地撤资,长和现在最大的投资在欧洲,这点怎么看? 答:撤资是一个不能够自圆其说的讲法,我卖了什么,钱是回到香港,再去投资,这些钱永远永远是属于公司的。难道卖点什么就是撤资?有同行把很多资产全都卖了,却没有人说他们撤资。有些资产我们卖掉,也有些我们买回来,比如我们这两年在香港有新建超过1000房间的酒店,还有荃湾的商场,都是买来收租的。有些人就是专门打击知名度高的人,说我撤资,其实除非我卖出股票,那才是撤资。 到现在为止,香港人有时要求得太多,多数都要大家融合。在外国的投资我就要权衡哪里的投资回报会高。 对港府特首态度 问:对现任特首林郑月娥是否有信心? 答:林太做得很好,已经全心全力为香港做事,她所做的事,很多批评是容易,但做才知道困难。 是否会出自传 答:有试过《自传》,很早录音,但我觉悟自己不应该出。第一,说真话时,会得罪很多朋友的;说假话的话为什么要出。所以我现在选择一条路,我开心,我有机会,让我今天也有健康,我可以继续做基金会,基金会的收入有制度的,无论今天也好,将来李泽钜和李泽楷先生都有,他们都分了工,也会有制度,不能花超过多少,也不能花少于多少。[详情]
李嘉诚:大学没毕业就想要房子,这是不对的 罗琦 3月16日,香港“长和系”下四间公司一同公布全年业绩,市场除了关心系内公司业绩表现之外,李嘉诚就香港高房价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李嘉诚说:“如果女朋友说没有房就不结婚,那如果是我我就会说,不如趁年轻你再找一个吧。大学的时候没有收入就想买房的话,那根本不可能。” 他描述自己的经历说:“我爸爸是小学校长,当时小学校长待遇不差,但是因为战争,来了香港,我12岁就要工作,我不到14岁他就过世了,自己肯做,每样东西都是正路。我爸爸去世了,我一个人养家,我弟弟都读大学,你顾自己之外,如何令家庭更好,正如我所讲,大学没毕业就想要房子,这是不对的。” 对于香港房价,李嘉诚表示,“现在我们的楼价是跟一般市民收入脱节,尤其我们现在需要多一些公屋和居屋,让普罗大众有生活居住的困难,所以在我看来,一个人经济没问题,应该买房的,这个是自由经济。香港政府也已经尽力争取多一些土地来应付普罗大众的需要,这是事实,但是我希望可以多一些、快一些。”[详情]
▲李嘉诚。图/视觉中国 超人退休 李嘉诚将出任公司资深顾问,就重大事项提供意见。根据声明,长和系未来将由其长子李泽钜接棒。 新京报记者 赵毅波 朱玥怡 林子 今天(3月16日)下午,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会宣布,公司主席李嘉诚将于2018年5月10日举行的2018股东周年大会结束后,退任本公司主席、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之职务。应董事会要求,李嘉诚将出任公司资深顾问,就重大事项提供意见。根据声明,长和系未来将由其长子李泽钜接棒。 至此,身价两千亿的李嘉诚将正式卸任。 当日早上,李嘉诚曾在住所通过保安员电话表示,暂时不会透露情况,如果有回应,会在下午的发布会上表示。此次退休谢幕,印证了此前外界的猜测。 就在半个月前,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榜富豪的财富计算截止日期为2018年1月31日,榜单共计2694位十亿美金富豪上榜,达历史最高,其中,90岁的李嘉诚财富1900亿元位列大中华区第六,全球第32位,与去年一样。 近年来累计套现千亿,频频被传“撤退” 3月16日,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长和(HK:00001)、 长实集团(HK:01113)、长江基建(HK:01038)和电能实业(HK:00006)同时发布业绩,这四家公司同时抱团出镜,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 据媒体报道,2012年,李嘉诚曾披露会将自己持有的逾四成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权益,以及三成半的赫斯基能源权益,分配给大儿子李泽钜(市值约2041亿港元);而对于次子李泽楷,李嘉诚称会全力帮助李泽楷收购心仪的公司,金额会是李泽楷当时身家的倍数计。 去年11月,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发布公告,以402亿港元的价格将所拥有的香港中环中心转让给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亚洲地产有限公司。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起,李嘉诚通过出售中国内地及香港的相关资产累计套现金额超千亿港币。 李嘉诚有两个儿子,长子李泽钜,现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及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幼子李泽楷,现任电讯盈科有限公司主席,该公司为亚洲具领导地位的资讯科技及电讯公司之一。 早在2012年,李嘉诚就将长子李泽钜定为其商业帝国的接班人。李嘉诚2016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交接班感到担心的人应该注意到,他与长子李泽钜已经共事了30年,过去几年,李泽钜也在全职打理公司业务。 ▲李嘉诚与李泽钜。图/视觉中国 近年来,李嘉诚频频被传出“撤退”消息。 2017年11月,李嘉诚的长实集团(CK Asset)已同意以402亿港元(合52亿美元)出售其在香港一栋写字楼的持股,创下单座写字楼全球最大交易记录。 2017年11月一则消息称,“因与汕头大学校方就资助流程问题产生分歧,李嘉诚基金会位于汕头大学校内的办公室已经摘牌”。随后,“李嘉诚撤退”一说引发关注。 其后,汕头大学党委常委、校办公室主任何文标向新京报辟谣称,校方与李嘉诚基金会无任何分歧和纠纷,网传消息不实,汕大校方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李嘉诚基金会亦回应,对网传消息“感到莫名其妙”。 在海外投资方面,2010年李嘉诚长江基建以9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电网公司,后来又以近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资产。 2017年的两笔海外能源投资合计约837亿港元。 其中,1月,长实地产、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还宣布合组财团,以约424.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澳洲能源公司DUET集团。该交易已通过公司股东,以及澳大利亚政府的外国投资审批。 7月27日,长实地产、长江基建集团发布联合公告,拟成立合资公司以收购德国能源管理公司ista Luxemburg GmbH及其附属公司,收购价格合计约45亿欧元(约合412亿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ISTA业务包括供热和用水辅助计量和管理,业务范围已经拓展至大多数欧洲市场。公告称,收购该公司有助于拓展长实地产在欧洲辅助计量市场上的投资机遇。若该项目最终通过,长实地产及长江基建将分别持有依斯塔65%及35%股权,该公司将由李嘉诚完全控股。 ▲李嘉诚。图/视觉中国 成为“超人”之前 二十二岁创业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商业版图遍布各地,外界不吝为李嘉诚冠上“超人”的头衔。而李嘉诚的一位下属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外人都将他看成超人,而他自己,始终将自己看成是变成超人之前的那个人。” “我的人生历程与一般人不同。我没有童年,十岁便逢战乱要四处奔走。年轻时为口奔波,之后又为了事业不停工作,一直到今天。”李嘉诚曾如此描述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成为“超人”之前,他的人生曾经历了时代动荡裹挟下苦难与贫寒的长期铺垫。 李嘉诚于1928年出生在潮州的一户书香门第,父亲李云经是小学校长。后因二战爆发,潮州遭袭,李家避难香港,靠李云经做职员的微薄收入支撑。不久后李云经患上肺结核,状况急转而下。据李嘉诚的回忆,在父亲去世前一天,当年15岁的自己安慰父亲“你一点也不用担忧,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我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据FT中文网,李嘉诚后来收购的和记黄埔公司杂志在2007年刊登过一段人物简介,提到了早年经历给李嘉诚造成的影响,“(这)让李嘉诚相信,金钱多少可以塑造人的尊严”,“金钱开始与生活本身直接联系起来……成为一种衡量个人价值的尺度,一把通向自由和独立的钥匙。在李嘉诚的早年时代,金钱几乎成了宗教的替代品。” 无论如何,李云经去世后,还是少年的李嘉诚被推入兵荒马乱的社会洪流中。担负家人生活的现实压力尖锐地提醒着金钱的极端重要性。李嘉诚艰难地找到了一份在茶楼做跑堂的工作,每天工作十五小时以上。他在后来的媒体采访中透露当时自己需要用两个闹钟保证醒过来,此外还会把闹钟时间调快二十分钟。这样的作息习惯就此延续了下去。 在茶楼工作一年多后,李嘉诚先后辗转于他的舅舅、未来岳父庄静庵开设的中南钟表公司,从学徒做到熟练技工;在五金制造厂和塑胶裤带制造厂当推销员。据李忠海所著《李嘉诚传》,当年的李嘉诚坚持在工作之余自学,他从旧书店买回旧课本,学习完毕后再卖出买入另一本。 这段给人打工的岁月里,李嘉诚在18岁当上了经理,19岁当上总经理,管理两百名工人和二十名写字楼职员,家人不需再为生计发愁。他回忆这一时期经常工作到很晚,所住公寓晚上11点后没有电梯了,只能自己爬楼梯到十楼住所。为了减缓爬楼梯的疲倦,李嘉诚想出的办法是“一边爬,一边数楼梯,数够了楼梯级数,就睁开眼睛”。 就像在人生的路程中闭眼耕耘前行,终于睁眼迎来结果,李嘉诚在1950年22岁这年等到了成为“超人”的转变契机:他用自己的积蓄七千港币,加上亲戚的借款,凑足五万余港币资本创立了长江塑胶厂,投入生产塑胶花。 当领袖,而不是老板 李嘉诚曾经公开表示,自己经常用以自省的一个问题是:想当一个团队的老板还是领袖。 “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的地位,这可能是上天的缘分或凭着你的努力和专业的知识。做领袖就比较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李嘉诚在一次访问中如是解答:“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这亦是他对后代的培养标准。2012年,李嘉诚分家,长子李泽钜成为长和系接班人。李嘉诚在当年年初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对李泽钜的教导是“我从他小时候起便以身作则,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领袖”。 所谓“领袖”风范的体现之一,是尊重。《南方周末》在2013年对李嘉诚的专访中提到一个细节:李嘉诚给在场的每人都发了一张名片,但轮到摄影师时名片发完了。李嘉诚于是在采访中很自然地向助手要了一张名片补给摄影师。 与此相似的,是李嘉诚坚持在每一个场合做自我介绍,即使鲜少有人不认识他。1984年至1994年期间担任和黄董事总经理的马世民(Simon Murray)曾向FT中文网回忆道:“他会走进一间满是人的屋子,说‘大家好,我是李嘉诚‘——好像别人还不知道!” 多方报道提到,早在多年前,李嘉诚已经不管具体业务,他的时间和精力,基本花在“定坐标”上。为此他延续着自己实践多年的作息时间表: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晚饭后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睡觉之前则要看书。 李嘉诚的下属曾向媒体评价,“如果李先生是个停滞的人,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成就”。无论是投资房地产,还是出海,李嘉诚似乎总在运筹帷幄之中,也总在舆论的中心。 包括近来引发关注的比特币,他在此之前就已有布局。据《大公报》的报道,2018年年初李嘉诚曾在一次晚宴中谈到了比特币,表示“我是保守的,(比特币)绝对有风险”,并提到2014年只投资了1个多亿港币到比特币终端市场。李嘉诚所指的这笔投入对象似乎是美国比特币支付业务的初创企业BitPay,这家公司在2014年1月证实收到来自李嘉诚旗下创投基金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的投资。此外,2016年,维港投资牵头为另一家比特币支付系统公司Blockstream融资5500万美元。 ▲李嘉诚参加汕头大学毕业典礼。图/视觉中国 “第三个儿子” 去过李嘉诚位于香港中环办公室的媒体曾报道,李嘉诚办公室内挂着一幅左宗棠题的诗句:“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虽然坐拥财富,但李嘉诚乐于向人们展示他的节俭。比如出现在镜头面前时总是蓝黑色西装套装搭配白衬衫,而领带永远是蓝白色系;他架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据说自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记者会之后就没有换过。 李嘉诚曾向媒体表示“我对赚钱的重视程度不及捐钱。”1980年,他决定设立自己的基金会。因自己年少失学的遗憾和父亲因病去世的痛苦,基金会的捐献方向集中于教育和医疗两方面。 抱着“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后做的事,一定要比我在世时做的只多不少”的希望,李嘉诚决定将基金会当做自己的“第三个儿子” ——”只要将基金会视为第三个儿子,财产分三分之一给基金会,就理所当然。 此次宣布退休后,他将继续担任李嘉诚基金会主席。[详情]
来源:证券时报 3月16日,长和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年届90的主席李嘉诚即日起卸任董事会主席一职,长子李泽钜接棒。同日,长和系四家公司罕见同时举办业绩发布会上,李嘉诚坦言感谢股东支持,目前高管稳定,交棒后公司还会延续稳健作风,协商合作;楼市方面,李嘉诚认为香港楼价和一般的市民收入脱节,建议政府多建居屋、公屋,但看好自住型投资,另外对从内地撤资等问题也进行了回应。 如下为李嘉诚现场问答汇总: 退休感受 问:创立商业王国多年,如今退下有什么感言? 答:很荣幸、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让我做这个主席。我从1960年创立长江;上市时,我已经决定这一生创业一个上市公司,一定要对得起支持我的股东。46年我并没有拿过薪水,每年只拿5000元。 资深顾问的角色 问:接下来集团的最后的决定权是否还掌管? 答:如果什么都要我顾问来做,那我为什么要辞职。我从12岁就开始工作,做到今天78年,我真的感恩我的身体,脑筋还是清清楚楚。 世界变迁很大,我猜不到未来。但无论怎么样,发展之中一定不会忘记稳健,这是一个固定的政策。 长和投资回报 问:如果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时买一手,中间没有卖出,总回报是多少? 答:当时买3元的股票,收到股息,再买长江,今天的价值超过5000倍。世界不是太多公司有5000倍。 集团后续蓝图 问:近几年长和盈利增速乏力,请问新的投资动力在哪里?高层是否会有变动? 答:每天做的事很多一部分是为未来的增长,面对的困难以及纯利到哪里,公司已经是尽量做好。一直为股东着想的。我们负债比较小心的,发展中一定要求稳健,所以这么多年来,从1972年这么多风波,长江、长和集团都安然度过。 高层不会有变动。他们都是独挡一面,没有一个人对我说想走。 问:接棒后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李泽钜:我明天回去工作也没有分别,在这里30多年,而且昨天团队这么谈,我和主席也是这么谈。物业永远是我们的主业,但规模可以灵活调整,也有其它行业的选择,未必是基建。 对年轻人忠告 问:现在的香港年轻人怎么可以延续你的故事? 答:年轻人怎么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这么多年讲的“知识改变命运”,一定要求知,一定要增强自己。另外对一些新的科技、技术怎么改进,有很多机会,今天依然有的。 问:很多香港人,包括年轻一代住在“劏房”怎么看? 答:现在教育、医疗固然重要,但居屋的问题,现在“水浸到眼眉”这么紧张,所以居屋、公屋都要建多一点。 地产看法 问:内地和香港楼市看法?香港楼价见顶了吗? 答:香港地产有自己的竞争力,内地地产负债率远远高过香港的地产公司。在全球经济波动的时候,香港是有风险的。未来不担心内地开发商对香港发展商构成竞争。 普通市民需要的楼宇供应挺严重的。香港的楼宇什么可以快一点做,就先做。 过去这两年,楼市价格差不多高了一倍的价钱,楼价是和一般的市民收入是脱节的。尤其是我们现在需要多一点公屋、居屋。 楼市投资建议 问:香港楼市投资建议? 答:假如一个人已经有足够的钱去买了楼盘,买了自住决定没有问题,即使将来楼价跌下来,自己住有什么关系。买了自住没有问题,你只要选择分期付款能够负担得了。当然,可能未来会加息,但不会加得太离谱,加2%-30%已经不得了。 回应撤资 问:最近几年一直有声音说从内地撤资,长和现在最大的投资在欧洲,这点怎么看? 答:撤资是一个不能够自圆其说的讲法,我卖了什么,钱是回到香港,再去投资,这些钱永远永远是属于公司的。难道卖点什么就是撤资?有同行把很多资产全都卖了,却没有人说他们撤资。有些资产我们卖掉,也有些我们买回来,比如我们这两年在香港有新建超过1000房间的酒店,还有荃湾的商场,都是买来收租的。有些人就是专门打击知名度高的人,说我撤资,其实除非我卖出股票,那才是撤资。 到现在为止,香港人有时要求得太多,多数都要大家融合。在外国的投资我就要权衡哪里的投资回报会高。 对港府特首态度 问:对现任特首林郑月娥是否有信心? 答:林太做得很好,已经全心全力为香港做事,她所做的事,很多批评是容易,但做才知道困难。 是否会出自传 答:有试过《自传》,很早录音,但我觉悟自己不应该出。第一,说真话时,会得罪很多朋友的;说假话的话为什么要出。所以我现在选择一条路,我开心,我有机会,让我今天也有健康,我可以继续做基金会,基金会的收入有制度的,无论今天也好,将来李泽钜和李泽楷先生都有,他们都分了工,也会有制度,不能花超过多少,也不能花少于多少。[详情]
新浪港股讯 3月16日消息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李嘉诚今天宣布退休。他今天向公司所有同事发出退休信,以下是退休信全文: 各位亲爱的同事: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重要的决定。我将会在五月十日股东大会后,正式退任集团主席之职,在集团已工作三十三载的李泽钜将出任主席,和各董事们继续服务。 一九四零年逃避战乱来到香港,十二岁开始了七十八年的工作生涯。一九五零年创业,一九七二年上市,发展至今天的长江集团。 回望过去,置身全球性的改变中不断发展,历程毫不容易,充满了挑战与竞争。真心感恩这四十六年漫长岁月能有这福份与你们并肩驰骋,为公司创造价值、服务社会,这是我莫大的光荣。一点一滴,尽在心头。 “稳健中求进步”是我们的主轴,敏锐的直觉是我们的动力,加上三十二万三千多位同事勤奋敬业的精神,我对集团未来充满信心。 往后,我再担任集团资深顾问的同时,将全力投入基金会的工作,特别是在教育和医疗方面,襄助社群推动重要的改革。 天地之间,至诚无息!再次感谢大家多年同行,爱护与支持。 李嘉诚 敬启 二〇一八年三月十六日 [详情]
来源:环球外汇 香港亿万富翁李嘉诚周五(3月16日)称,他将在5月份退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CK Hutchison Holdings Ltd. ,0001.HK,简称:长和)的主席职务,由此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李嘉诚麾下的集团企业最初只是一家塑料花生产商,期间受到中国内地经济蓬勃发展的助推,并最终发展成一家全球商业帝国,长和则是其中的旗舰企业。 李嘉诚表示,他的长子亦即公司副主席李泽钜(Victor Li)将接替公司主席职位。李嘉诚将在今年7月年满90岁。 蝉联20年的香港首富、全球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将继续担任李嘉诚基金会主席,并担任长江集团高级顾问。 李嘉诚表示,对其长子李泽钜接任长和系主席,充满信心。李泽钜表示,接任后,公司不会有任何变动。 李嘉诚退休计划最初由《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在去年6月份时报道。 该公司在公告中称,自从1950年业务成立以来,李嘉诚在过去68年里带领该集团稳步发展,尽心尽力为股东争取最佳利益及回报增值。李嘉诚之后将担任公司的资深顾问。 几十年来,李嘉诚一直是全球最富有的商业大亨之一。他将麾下公司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并进入了英国移动网络市场和澳大利亚公共事业,建立起了一个全球性的商业帝国。 知情人士称,李嘉诚被外界视为一位富有魅力及充满政治智慧的交易撮合家,现年53岁的李泽钜则被认为是一位更重视细节的企业家,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低调地追随其父亲的脚步。 在这一退休声明发布之前,长和还公布了2017年业绩,净利润实现了6.3%的增长。 长和周五公布,全年净利润从2016年的330.1亿港元增至351亿港元(合44.8亿美元),但稍低于FactSet所调查的11位分析师给出的平均预期353.1亿港元。 长和全年总收入4,148.4亿港元,高于2016年的3,823.2亿港元。 编辑:履霜[详情]
李嘉诚多次强调自己身体仍健康,并透露自己每周会打两至三次高尔夫球,依然认为自己“强壮”。对于退休后的生活,他表示,“我不会去钓鱼,会花更多时间在李嘉诚基金会上”。[详情]
澎湃新闻记者 陶宁宁 来源:澎湃新闻 李嘉诚 东方IC 资料图 在长和系3月1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长和系主席李嘉诚也就香港高房价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不能把买房看得太重要,如果女孩子说没有房就不结婚,那如果是我我就会说,不如趁年轻你再找一个吧。不可能很年轻就要买房。” 在发布会上,李嘉诚被问及,香港发展这么多年,很多人住在“劏房(编者注:又名房中房,是香港出租房的一种,业主或二房东将一个普通住宅单位分间成不少于两个较细小的独立单位,然后作出售或出租之用,每个小房间的面积由几平方米到十平方米不等。)”,甚至还有年轻一代也是这样。 李嘉诚说,居屋的问题,现在“水浸到眼眉”这么紧张,因此他认为,居屋、公屋都要建多一点。 关于楼价,李嘉诚说“我不敢说,现在过去这两年,差不多高了一倍的价钱,现在我们的楼价是和一般的市民收入是脱节的。尤其是我们现在需要多一点公屋、居屋,令到普罗大众不会因为住的问题,令到他生活有最大困难。” 至于香港楼市何时应该“上下车”,李嘉诚说,地产的市道和香港人是不是要一直不停地买贵的房子,问题是不一样的。“假如一个人已经有足够的钱去买了楼盘,买了自住决定没有问题,即使将来楼价跌下来,自己住有什么关系。所以问题是刚才所说的,买了自住没有问题,你只要选择分期付款能够负担得了。当然,可能未来会加息,但不会加得太离谱,加2%-30%已经不得了,这已经不得了。” 李嘉诚依然鼓励有经济能力的人买房。“对于我来说,只要这个人经济没有问题,应该买房子,买自己喜欢的房子,这是自有经济的。但政府方面,不过从公道来说,政府也尽了力去争取多一些土地,来应付普罗大众的需要,这也是事实。但能够多一点、快一点,就是我所希望的。” 不过,李嘉诚并不赞同年轻人马上就要买房的观点。他甚至已自己的经历举例,“当时我爸爸逝世,我一个人负担家里,我的弟弟、妹妹都在读大学,你除了顾自己之外,我也把家放在心上的,怎么样可以令到我妈妈不会对家庭太头疼。”李嘉诚说,如果大学还没有毕业,女朋友就想要一间房屋,这是不对的。他甚至表示,如果女孩子说没房子就不结婚,那就不如趁年轻再找一个。 李嘉诚批评一些年轻人关于“为什么爸爸不是李嘉诚”之类的抱怨,“这是不对的,我爸爸本来在很好的环境,他是做小学的校长,当时小学校长待遇不差的,我可以受到很好的教育。结果因为战争,来到香港,我12岁就要工作,我还没有14岁,他就逝世。你自己肯做,我每一样都是走正路,没有一个偏道,没有赚了不应该赚的。” 李嘉诚鼓励年轻人,一定要求知,一定要增强自己。“另外对一些新的科技、技术怎么改进,有很多机会,今天依然有的。”[详情]
来源微信公众号:金融街侦探 作者:尊敬大佬的侦探君 5.10日后将辞任集团主席位置,担任公司资深顾问。 一个时代正在远去! 3月16日下午16:30分举行的长江集团2017业绩会上,已经90岁的“超人”李嘉诚宣布将在主持5月10日股东大会后正式退休。 之后“超人”会担任长江集团的资深顾问,同时披上新的战衣,投入基金会的工作,特别是医疗和教育两个方面。 李嘉诚退休,一个时代谢幕,二代走向台前。 因为李嘉诚的年纪,其实相关退休事宜早在安排中,大儿子李泽钜近几年也全职打理长江集团的业务。 之前李嘉诚曾向媒体表示,自己已经与儿子共事30年,对儿子非常放心。 李泽钜1989年任长江实业集团副主席,1991年任长江实业集团副董事总经理,1994年任长江实业集团副主席,同时身兼长江集团系内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职位。 2012 年,李嘉诚分家的时候,李泽钜早已成为总市值达8521.02亿港元的家族信托掌门人,他本人的身家,也一跃跃升至2900亿港元,成为华人新首富,而他妻子王俪桥的身家也超过千亿。 比起绯闻不断的弟弟李泽楷,年长两岁的李泽钜不仅工作稳健,感情也一样稳健,今年两人已经结婚25年,迈入银婚。 李泽钜与妻子相遇是在加拿大。 1990年,当时26岁李泽钜正在加拿大处理公司的地产业务,一次烧烤聚会上,他遇到了同样来自香港的王富信。 王富信比李泽钜小5岁,当时在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年轻貌美,而且还是商科学霸的王富信一下子吸引了李泽钜。 回到香港后,李泽钜马上对王富信展开了追求。 面对首富之子,王富信的感觉却是这样的:“我对李泽钜的第一个印象是他平易近人,人品不错,但我完全不知道他就是李嘉诚的儿子。后来知道了,我说,哦,原来他是一个出名的人,但我一直没有担心过什么。” 后来两人的恋爱过程也没有特别的浪漫,双方的工作都很忙,大多数时候都是电话拍拖。 如果说这段姻缘也有一点阻力的话,那倒不是来自李嘉诚,反而是来自王富信的家里。 王富信的父亲王华瑞是从前是一名做纺织贸易的商人,和李嘉诚家族的财富量级没法比,所以王华瑞起初还担心女儿嫁给李泽钜会受委屈。 李泽钜第一次拜见岳父大人,是在李家旗下的希尔顿酒店。李泽钜第一句话便恭敬地问:“老伯,我能与您的女儿交个朋友吗?”谦卑的态度赢得了王老伯的好感。 而对大儿子的婚事,看得出李嘉诚非常支持:“我娶媳妇没什么规矩要守,不讲什么门当户对,最重要的是儿子喜欢,出身正当家庭,最好是中国人啦!” 1991年,王富信回港加入万国宝通银行工作。1993年5月,当时刚刚坐上长实集团副董事总经理的李泽钜与王富信完婚。 当时李家举办了一场奢华至极的婚宴,而且因为新娘一家信奉天主教,李氏家族特地捐了300万港元给教堂作慈善。 婚后的王俪桥为人低调,并于1996年、2000年、2004年连生三女,2006年为李家生下长房长孙。夫妻二人十分恩爱,王富信曾这样总结自己婚姻成功的秘诀:“太太要顺从老公,老公要尊重太太。” 后来王富信改名王俪桥,据说是找大师算过的,改名之后能够更旺夫。 2012年李嘉诚分家时,李泽楷分得的资产不到哥哥的1/20,不过李泽楷这些年风流快活,应该也没有什么不开心。 路是自己选的,自己开心就好。 [详情]
文|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 记者 贾璇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 李嘉诚 3月16日,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长和(HK:00001 )、 长实集团(HK:01113) 、 长江基建(HK:01038)和电能实业(HK:00006)同时发布业绩。这一举动实属多年来首次,而更令人关注的原因是:今年年满90岁的现任掌门人、香港首富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长子李泽钜接棒。 生于1928年7月的李嘉诚被誉为“香港”超人,他在茶楼当过跑堂,甚至曾经因为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客人身上,险些被炒鱿鱼,他在舅父的公司当过端茶递水的小学徒,寄人篱下;他还在五金厂做过推销员,做过“行街仔”的推销生涯。但并胸怀宏志的他,却没有安于现状,以70多年的从商经历书写了一段商业史上的传奇。 李嘉诚商业生涯大事记: ·1958年,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 ·1967年,香港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 ·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有限公司”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2009年,长江实业总市值约为10000亿港元。 ·2010年7月30日,长江基建、港灯、李嘉诚基金会有限公司及李嘉诚(海外)基金会,以57.75亿英镑竞购法国电力集团旗下部分英国电网业务。 ·2014年3月,李嘉诚将屈臣氏股份近25%作价440亿港元卖给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8个月当中套现超过710亿港元。 ·2016年1月,2015福布斯香港富豪榜出炉,李嘉诚以313亿美元身家连续第17年登上香港首富榜单。 ·2017年7月17日,福布斯富豪榜发布,李嘉诚以净资产332亿美元排名全球第21位。 2017年6月26日,《中国经济周刊》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特别策划封面文章《 香港新征程 》,从CEPA、股市、投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粤港澳大湾区新定位等多维度,全方位透视香港回归20年来经济发展的脉络及未来新趋势。其中《“四大家族”内地商业版图》中,详细介绍了李嘉诚等香港“四大家族”近年来和内地的商业互动,今天特节选此文中关于李嘉诚家族的内容,共同回顾一下李超人的风采。 李嘉诚的内地商业版图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燕 | 北京报道 责编:徐豪 在香港,以房地产发家的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郑裕彤四家华资地产商被称作“四大家族”。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四大家族的资产触角已经延伸到基建、零售、电信、民生等多个领域。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四大家族为首的港资开始逐渐进入内地,成为践行“引进来”“走出去”的先行者,为促进内地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401920个,实际使用港资9383亿美元,港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52.1%。 内地市场20年来的高速增长同样成就了四大家族的兴盛。统计数据显示,1996—2014年期间,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集团的净资产从709亿港元增长到了4060亿港元,增长多达4.72倍。郭氏家族的新鸿基地产、郑氏家族的新世界发展和李兆基家族的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的净资产同样是爆发式增长,同一时期内增长速度分别为4.95倍、5.72倍和5.82倍。 目前身家329亿美元的李嘉诚已经多年顶着“亚洲首富”“香港首富”的光环。2015年,李嘉诚旗下的两家主要公司——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重组合并。重组落定后公布的第一份投资者简报显示,长江和记名下共有4210亿港元的物业估值,1580万平方米的开发土储,160万平方米投资物业总建筑面积及超1.46万间酒店客房。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长江和记的收益总额47.78亿美元。 “超人”的低买高卖生涯 以生产塑胶起家的李嘉诚在完成原始积累后,在香港楼市低迷期大举扫入地皮物业,从而开启了近60年的“低买高卖”的“超人”生涯。1989年,当外资企业纷纷从内地撤资的时候,李嘉诚再次逆流而上,大举进军中国内地市场,成为香港在内地的最大投资者。 1993年,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获准入股深圳盐田港,持有70%的股份,和盐田港一起共同投入60亿元建设集装箱码头。这是当年内地最大的外资引进项目。同期,李嘉诚签下了北京一大型城建工程项目,就是今天位于北京东长安街1号、占地10万平方米商业建筑群“东方广场”。东方广场由此成为李嘉诚在内地投资地产物业的标志。这一年,李嘉诚名下的内地项目已经占到了集团资产的四分之一。 在过去数十年间,地产业务成为李嘉诚在内地获取财富积累的主要来源。至2015年,李嘉诚旗下“长和系”的总市值高达1.222万亿港元,成为香港第一大家族性财团。而在上世纪70年代上市之初,长江实业市值仅1.57亿港元。 在2015年公布的估值达到4201亿港元的总物业中,香港物业组合估值约2690亿港元,占比高达64%;内地达1380亿港元,占比32.9%;海外约130亿港元,占比3.1%。当年物业销售利润为155.22亿港元,其中内地贡献100.93亿港元。 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过去10年里,在长江实业的营业总额中,内地的地产、酒店业务营业额占比从2005年的10%起逐年稳步增长,至2013年度超越香港市场到达最高占比50.9%,但这一营业额占比到了2014年骤降至19.3%。同在2014年度,和记黄埔房地产业务在内地的相关占比则由过去的65%降至42.1%。 除地产外,李嘉诚旗下的零售连锁店屈臣氏在内地正不断扩张,利润增长强劲。据此前公布的数据,目前屈臣氏于全球拥有逾13000家零售店铺,其中内地由两年前的1300家增加至今天的2300家,增幅为77%,扩展步伐迅速。2016年公布的财报显示,屈臣氏集团全年收入达到151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66.8亿元),占长江和记实业集团总收入的38%,贡献了集团20%的税前利润,达到123.2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2.8亿元)。其中,来自内地地区营收为20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5亿元),增长2%。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此前报道,李嘉诚在内地的主要业务是地产、酒店和零售业。2015年上半年,主营地产和酒店业务的长地近30%的营业额来自内地,而长和在内地72%的营业额来自零售业。 此外,李嘉诚在内地涉及的投资项目还包括运输道路、发电厂和生物制药领域。2005年,李嘉诚联手广药白云山成立合资公司白云山和记黄埔,双方各占50%的股权,主营业务为中药研发和制造。 哪里有回报就去哪里投资 2016年10月26日,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宣布以200亿元人民币抛售上海世纪汇广场。这是李嘉诚至今在内地单笔出售金额最大的一个商业项目。根据媒体统计,随着这个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项目的出售,如今,李嘉诚在内地持有的投资性物业面积只剩下了15万平方米。 这场资产抛售始于2013年。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李嘉诚陆续抛售其在内地和香港所持有的资产。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李嘉诚近两年抛售内地及香港资产套现金额超千亿元人民币,其中抛售的资产涉及地产物业、港口、能源等。 2013年8月,李嘉诚以26亿元出售1997年入手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项目,该项目位于荔湾区黄沙大道8号,总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位于地铁1号线及6号线黄沙站上。根据媒体计算,仅住宅部分为整个项目创收至少达20亿元。 2013年10月,李嘉诚家族以71.6亿元出售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东方汇经中心建筑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售价是当初拿地时价格的8倍还多。根据当时和记黄埔的公告,出售东方汇经中心50%股权将净赚18.4亿港元。 2014年4月,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旗下的盈科大衍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宣布,以72.01亿元出售北京盈科中心。根据盈科地产当时估计,出售该项目税前盈利26.46亿元。 面对“从内地撤资”的质疑,李嘉诚表示,这不过是又一场“低买高卖”而已。 2016年,李嘉诚再次杀回内地,在出席长江和记周年晚宴时,李嘉诚表示,2016年已在内地投资超过100亿元,哪里有回报就会去哪里投资,不存在撤资的情况。[详情]
【专题】90岁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 新浪港股讯 3月16日,长实集团2017年度业绩发布会在香港举行,集团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面对创下长和系商业王国的李超人,很多人关注他是否会出《自传》,回顾自己传奇人生,李嘉诚先生回应,自己有试过《自传》,很早录音,但随即觉悟不应该出。“我说真话时,会得罪很多朋友。说假话,我为什么要出?” 李嘉诚先生表示,自己现在选择这条路很开心,也有健康,可以继续做基金会。[详情]
来源微信公众号:香港传真 作者:橙子君 就在刚刚!香港富豪李嘉诚宣布退休了! 今年7月,香港富豪李嘉诚就要90岁了。虽然港人都称其“李超人”,但对于一个90岁高龄的老人而言,退休确实也是合情合理。 如果李嘉诚退休则代表一个时代的终结,市场关注的焦点是对长和系业务会有影响吗? 事实上,早在2012年,李嘉诚就将长子李泽钜定为其商业帝国的接班人。在2012年长和股东会时,他曾主动向传媒披露分身家细节,“分身家”大计是由长子李泽钜接手长和系上市王国,至于小儿子李泽楷则获现金支持收购业务。 而对于有声音对李嘉诚的接班计划感到担心,李嘉诚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他与长子李泽钜已经共事了30年,过去几年,李泽钜实际上在全职打理公司业务。 而今天(3月16日),作为“长和系”公布业绩的日子,“超人”的去留自然也成了香港全程关注的焦点。 李嘉诚在深水湾的寓所,早上就遭到大批传媒记者包围,各路人马都希望能够提早点得到消息。 李嘉诚深水湾大宅 图:网络 不过你懂的,这等重要消息怎会提前透露?所以这班记者除了拍到李嘉诚做体操之外,也没什么特别的了。 不过李嘉诚今早还是很“贴心”地透过电话,向门外的传媒记者表示,一切留待下午才会讲。 他在电话中表示:“... 我什么都不会说,我下午有记者招待会。... 那时有什么我应该说,我全部都会说,今早我绝对不会说话。今早是我最忙的时间,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今早我会晚一点出来,你们无谓等我... ” 讲真,突然说李嘉诚要退出舞台,相信不少港人都会大为感慨。毕竟这个名字,对于香港而言实在太熟悉。 举个例子,在香港,当你遇到和人共处一室却没话说的情况时,聊聊“李嘉诚”绝对是尬聊救星。 香港不少人都对关于“诚哥”的话题津津乐道,台风、楼市、八卦、教育、赚钱... 在今天这个特殊日子,也给你补充下谈资,带你回顾李嘉诚的发家史,重温他打过的“五大战役”! “诚哥”的发家史 回顾李嘉诚传奇的一生,他12岁随父母从潮州老家逃难到香港,1950年,他以7000美元成立了长江塑胶厂,参与到当时香港的工业大潮当中,做香港早期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塑胶花。 塑胶花的事业令李嘉诚赚到第一桶金,据悉,至1958年,长江塑胶厂营业额达到1000万港币,李嘉诚因此成为了香港的“塑胶花大王”。 图:网络 在赚到第一桶金之后,李嘉诚在接下来的数十年当中,一次次把握了机会,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王国。 在潮州出生的李嘉诚,12岁时为逃避战乱,被迫辍学,与家人逃难到香港,他的父亲后来因肺病在香港去世。由于要负起供养家人的重担,李嘉诚不足15岁时到一家塑胶贸易公司任职,每天工作16小时。 凭着努力,李嘉诚以7000美元在1950年自行创立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最初经营塑胶制品,至1958年,长江塑胶厂营业额达到1000万港币,李嘉诚因此成为了香港的“塑胶花大王”。 在赚到第一桶金之后,李嘉诚在接下来的数十年当中,一次次把握了机会,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王国。 随后李嘉诚将公司发展成一家俱主导地位的香港物业发展公司,并于1972年在联合交易所上市。长江分别于1979年及1985年透过收购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及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已易名为电能实业有限公司),持续进行业务拓展。 “五大战役”驰骋商海 李嘉诚驰骋商海的五大战役。 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本月公布的全球富豪榜,李嘉诚作为连续20年的香港首富,以349亿美元(约2,736.75亿港元)财富,位居全球第23位,亚洲第4位。(编辑:艾宥辰) [详情]
记者 老盈盈 3月16日,长和系旗下长和、长实地产、长江基建集团、电能实业宣布全年业绩。长和(HK:0001)在港交所公告称,该公司主席李嘉诚将于 2018 年 5 月 10 日(2018年股东周年大会)结束后,退任本公司主席、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之职务。应董事会要求,李先生已同意出任本公司资深顾问,继续为集团作出贡献,就重大事项提供意见,其顾问金为每年港币 5,000 元,与其现时收取之董事袍金相同。 “我将在主持5月10日股东大会后,正式离任集团主席的位置。回望过去,非常感恩,一生能够有这福份创立长江集团,能够为股东创造价值,同时,能够服务社会,这是我最大的光荣。我衷心感谢多年来大家对我的厚爱和支持,一点一滴,尽在心头。往后,我会做集团的资深顾问,同时会披上新的战衣,全力投入基金会的工作,特别是医疗和教育方面,襄助社群推动改革。”李嘉诚表示。 此外,董事会建议并推选于长江集团服务33年之李泽巨,于2018年股东周年大会结束后出任本公司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成员,并续任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 公告里称,董事会谨向李先生表示衷心谢意,感谢其于过去46年间,作为主席一直带领长江集团稳步发展,经内部增长及收购合并,积极拓展业务及收益多元化及全球化,并适时作策略性检视以及重组,尽心尽力为股东争取最佳利益及回报增值。 今天,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长和、长实集团(HK:0113)、长江基建(HK:01038)和电能实业(HK:0006)同时发布业绩。长和全年营收4148亿港元,净利351亿港元 同比增6%;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351亿港元,同比增6%,市场预估341.7亿港元;每股末期股息2.070港元。 长江实业集团全年基础盈利203亿港元,市场预估203亿港元;全年营收638亿港元,市场预估692.7亿港元;全年净利为301.25亿港元,同比增长55%;每股末期股息1.28港元。 长江基建2017年实现营业额316.42亿港元,同比增长15.7%;归属公司股东净利102.56亿港元,同比增长6%;基本每股收益4.07元;拟每股派现1.71元。 电能实业2017年收入为14.2亿港元,同比增长10.25%;公司股东应占年内溢利为83.19亿港元,同比增长29.6%;每股基本盈利为3.9港元,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2.03港元。[详情]
新浪港股讯 3月16日消息,在业绩发布会现场,被问及“年轻人经常想为什么爸爸不是李嘉诚”时,李嘉诚回答称这是不对的。 他表示,自己父亲是做小学的校长,当时待遇不差,自己可以受到很好的教育。“结果因为战争,来到香港,我12岁就要工作,我还没有14岁,他就逝世。” 李嘉诚表示,当时父亲逝世,一个人负担家里,弟弟、妹妹都在读大学,除了顾自己之外,也把家放在心上的,“怎么样可以令到我妈妈不会对家庭太头疼,如果大学还没有毕业,女朋友就想要一间房屋,这是不对的。” 李嘉诚表示,“我每一样都是走正路,没有一个偏道,没有赚了不应该赚的,基金会到现在已经花200多亿的,这是网上可以查到的。”[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