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建行换帅深化改革 未来人事变更潮仍将持续
建行换帅深化改革 未来人事变更潮仍将持续

7月31日,有消息称,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将担任建设银行党委书记,中行行长陈四清接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如何接棒银行改革成为新掌舵者面临的一大挑战。[详情]

北京商报|2017年08月01日  07:19
田国立履新建行 国有大行迎人事密集调整期
田国立履新建行 国有大行迎人事密集调整期

国有大行迎来人事密集调整期,突如其来,建行和中行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候选人已然完成更迭,中行的行长人选亦颇受关注,而接下来国有大行的后续人事变动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新人新气象,国有大行在新“掌门”的领导下将出现何种变革,将往何处去,更是整个金融业关注的焦点。[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08月01日  07:07
建行党委书记王洪章退休 中行董事长田国立接任
建行党委书记王洪章退休 中行董事长田国立接任

7月31日,中央组织部宣布,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任建设银行党委书记一职,并为建行董事长拟任人选。建行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到龄退休。不过,董事长的正式任命还需要走相关法律程序。[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2017年08月01日  01:22
陈四清正式接棒田国立 中行体系内历练27年
陈四清正式接棒田国立 中行体系内历练27年

一位总行人士表示,陈四清业务功底扎实,且精力充沛,“花在工作上时间很多,感觉每天休息的时间很少”;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在告别演讲中,则曾盛赞陈四清“年富力强,怀才抱德”。[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08月01日  05:37
建行中行今日集中换帅 3大金融巨头背后各有故事可讲
建行中行今日集中换帅 3大金融巨头背后各有故事可讲

中行董事长田国立将接任即将退休的建行董事长王洪章一职。中组部今日正式宣布任命,田国立出任建行党委书记,并提名为董事长人选。与此同时,现任中行行长陈四清有望出任中行董事长。按照惯例,上市银行董事长、行长等高管人士变动,还需经过董事会的相关流程,预计两家国有银行近期将正式对外公告上述人士变动。[详情]

券商中国|2017年07月31日  22:30

最新新闻

王洪章的建行时间:寸寸光阴未曾轻
王洪章的建行时间:寸寸光阴未曾轻

  资料图 文 |  新浪财经 张彦如 北京时间2017年7月31日15点,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中组部有关领导、建行中层以上管理干部都已坐在建行总行会议室内,这是王洪章最后一次以建行董事长的身份发言,此后他将离开工作岗位,步入人生另一个阶段。 面对这些一起在建行奋斗多年的战友,王洪章致辞时有些动情,“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我即将离开工作岗位,步入人生另一个境域。5年来,我和大家一样没有懈怠、没有彷徨,我们勠力同心,砥砺前行。” 5年零8个月,这是王洪章的建行时间。作为全球第二大银行的掌门人,他掌舵建行,力促转型、扬帆海外,造就了建行第一个20万亿,勾画了建行清晰的海外蓝图。 如果要评价王洪章在建行掌舵的这5年,业内恐多会说起他的稳健风格,但一位曾在建行与其共事的高管在回复新浪财经时,仅用了两个字评价他:行动。 王洪章对自己的5年建行时间也有很多感悟,“建设银行干部员工的专业素质、敬业精神、执行能力、文化传承和竞争实力足以和国内外任何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相媲美,这些优势、能力和传承弥足珍贵,这些宝贵的收获我会珍藏在心。” 王洪章的20万亿 北京时间2017年4月,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年报发布会。 这是王洪章来到建行之后交出的第5份完整成绩单, 5年内他带领36万多名员工,强力推进战略转型,留给了继任者一个总资产超过20万亿、不良率远低于行业平均、净利润远超中行农行的全球第二大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建行总资产首次超过20万亿元,至今20万亿俱乐部也仅有工行、建行两家。 “没想到王洪章把建行带到了新的高度,这几年业务发展最好的是建行,建行的干部也最受行业欢迎”, 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如此对新浪财经说道。 回顾2011年底,王洪章接替郭树清成为建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作为一个“老银行人”,他来建行的的第一天就在思考转型。2014年12月底,一份历经106稿修改的转型方案被放在了建设银行董事会会议桌上,这份报告在12个课题组调查研究,召开多次座谈会和党委研究会、改稿106次之后,终于被通过。 这是王洪章掌舵建行近3年后,带给中国建设银行的一次重大改变,也被称为“CCB2020”战略转型计划。 在王洪章的构想中,建行的战略转型方向、目标非常清晰——加快向综合性银行方面转型、向多功能性方面转型、向集约化方面转型、向创新银行转型、向智慧银行转型。 也正如他所期待的,建行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本乳白色、封页印有鲜红色“转型发展规划”字样,差不多50页左右文字的32开小册子,迅速在建行中层管理人员层面下发,一系列与转型相关的业务结构调整、组织架构调整启动。 围绕五大转型方向,建行在7大重点领域发力推进,即由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向大资产大负债的资产负债领域转型,由存贷汇业务向综合化服务的批发业务领域转型,由个人业务向综合性大零售的零售业务领域转型,由传统服务向全面电子银行的电子银行领域转型,由存贷业务向存贷+资产管理的资产管理领域转型,由单一单调向多种深化的子公司产品服务领域转型,由传统服务向量质并重、效益提升的国际业务转型。 改革、转型都并非一蹴而就,其中艰难唯有亲历者感受最深。 在7月31日建行总行的干部会议上,王洪章说道,“5年来,建行主动迎接经济全国化、金融国际化、利率市场化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对银行业经营的重大挑战;在经济形势多变、市场竞争激烈、金融乱象丛生,金融风险骤发的复杂情况下,建行保持定力,始终认真履行国有商业银行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这位拥有近40年银行经营和监管经验的银行家,也将建行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总资产、总营收、净利润等多指标上,直追工行,并且远超中行、农行。 有熟悉王洪章的业内人士称,王洪章是个实干家,办事低调、严谨、认真。也可以说,作为一位金融业实干家,王洪章做事认真严谨,却不失行动魄力。 伦敦城内的金融梦 英国时间2015年10月20日,伦敦。 在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大街上,有一座大楼写上了中国建设银行的名字,这座大楼还于10月19日下午5点挂上“中国建设银行伦敦分行”的牌子,此时,王洪章正在这栋大楼的一家会议室接受媒体的专访。 说起建行的海外战略,王洪章充满自信,对于如何在百强林立的世界金融中心里拥有自己的位置,他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但王洪章这次伦敦行的重要目的,是作为金融业企业家代表随同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他关注的是,中英两国政府这次高访能够为建行在伦敦、在欧洲市场更快的发展搭建一个更好的桥梁,使建行一方面服务中国的国家战略、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另外一方面服务于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 单就建行在伦敦的布局来看,建行全资子行——建行伦敦、建行伦敦分行接连成立;2014年成为英国人民币清算行之后近半年内,建行伦敦的人民币清算金额达到6千多亿元,2015年3月25日,建行伦敦推出了欧洲市场里的首只人民币计价货币市场基金。而就在王洪章接受采访的前两天,建行旗下的建信金融租赁爱尔兰子公司开业。 在王洪章的海外战略的全面布局下,建行海外业务提速。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建行集团在2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拥有境外各级机构251家,截至2016年末,建行集团海外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38万亿元,年净利润42.47亿元。 可以看到的是,在“CCB2020”规划中,海外业务并非转型重点之一。但王洪章曾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表示,在 “多功能”转型目标中,其中一项就是国际化,没有将国际化列入一级话题,并不代表国际化不重要,而是因为建设银行国际化的路很长,五年时间远远做不到。 王洪章对建行海外的布局是有深入思考的。曾有报道称,王洪章赴任建行后听取的第二个重要汇报便是国际业务,“汇报后我很不满意”。因此,他到任的第一个完整年(2012年),建行就制定了2017年海外发展规划,从全球机构布局、海外人才培养、业务开展和指标方面做了全面安排,提出了1000多人的人才培养计划。 在这位“目光覆盖全球”的掌门人主导下,建行海外机构布局越洋跨洲突飞猛进。2016年年报显示,建行全球机构布局基本完成,覆盖29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和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16.19%和3.24%。 王洪章不仅是个实干家,还是个学者,他著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问题》等著作和论文多篇(部),还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因而,他对银行业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在“一带一路”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规划时,建行也悄然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国际化战略。据介绍,近年来,建行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大项目有25个,投资金额约合454亿美元。目前,融资需求约900亿美元,涉及40个国家和地区,半数以上项目集中在铁路、公路、航运、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老银行人的风格 北京时间1975年的夏天,大连市。 在机电厂做了近2年工人,又经历2年上山下乡时光的王洪章,在这年夏天迈入了大学校园,当时他21岁。进入东北财经学院(后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金融专业学习,是王洪章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在这里他为此后长达近39年的银行业工作打下了深厚的专业基础。 这所大学还曾培养出不少金融监管、高管人才,包括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杜金富、前保监会主席马永伟以及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国开行行长郑之杰等等。 1978年,王洪章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当时的他可能并未料想到,这是他长达39年金融生涯的第一步,在这段长久的经历中,他历经3个单位,13个岗位。有业内人士对他的工作风格评价称,王洪章认真严谨低调,是金融业的实干家。 他最长的一段从业经历是在工行,12年基层工作,使他对银行业有透彻的了解。1984年,国家剥离央行的商业银行职能后,成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王洪章在此时进入工商银行基层工作,历任信贷处、办公室、资金计划部、总行营业部。 1996年,王洪章再次回到熟悉的央行系统,转战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局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司司长、中国人民银行纪委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党委书记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局长。2003年11,王洪章正式担任中国人民银行纪委书记、党委委员,主管稽核和纪检工作,时间长达8年。也许是因其在央行的多年经历,业内提及“老银行人”王洪章,还多会说起他的稳健风格。 2012年1月,在中国金融系统拥有30多年丰富履历的王洪章接替了郭树清,正式成为建行董事长。这5年,他远筹帷幄,使建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业界称为战略银行家。 他亦称得上是一位学者,作为一位拥有多年金融监管经验的实践者,他对银行业风险控制有较多思考。今年6月,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提到,银行业首先要把自身的风险控制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防止形成新的不良资产。重点排查委外、同业、资管、债券 等业务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防止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区域、跨市场传导。 如果说,别人的评价都不算透彻的话,王洪章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则更显其性格。 “在我从事的岗位和走过的路上,不需要多么灿烂的光环,大家认为我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便足矣。”今年5月,在金融博物馆的一期沙龙交流中,他被问及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他的成就时如是表示。 卸任以后,王洪章的人生旅途和职业生涯有了重要转变,但其低调、严谨的风格未变。在昨日的讲话中,王洪章多次提到了“我们”,“这个我们是由每一位敬业、专业、积极进取、勤奋务实的建行人组成的集体,建设银行的发展凝聚了全行干部员工的心血和付出。” 他还提到,当前建行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正努力实践五个转型目标。面临市场的复杂、竞争的激烈、监管的趋严以及外部环境潜存着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建行转型发展的过程注定是不平坦的,虽然道不远,但任很重,“但我仍然坚信并乐见建行这个目标能够实现,期待并乐见建行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辉煌”。 “一生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我会为建行的每一个成功点赞并鼓与呼,祝福建行!”[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08月01日 22:44
陈四清接棒田国立:扎根中行27年
陈四清接棒田国立:扎根中行27年

  陈四清(资料图) 王洪章的建行时间:寸寸光阴未曾轻 文 |  新浪财经 徐巧 8月1日,陈四清作为新任的中国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在上任的第一天就马不停蹄地奔赴河北张家口,召开了中国银行2017年年中工作会议。 在年中工作会议上,陈四清进一步动员中国银行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抓执行,抓落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就在昨天,7月31日下午的北京西城区,中国银行举行了一场庄重的交接仪式。“从田国立同志手中接过接力棒,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陈四清在接任田国立中国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后,在台上发言表示。 会后,陈四清亲自带着几个部门总经理送田国立去建设银行接任建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两任中行董事长交接圆满。 谁都没想到当年那个说话带着一点儿湖南口音的小伙子,在中行一扎根就是27年。中国金融三十载激荡风雨,陈四清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一路摸爬滚打,从分行直到总行。 业务扎实,国际视野,政治成熟,雷厉风行——短短16字不足以概括陈四清的全部性格,但或许能让外界对这位向来低调的新任中行董事长窥探一二。 扎根中行27年 专业能力突出 时间倒回到1990年,A股刚刚作为试点在国内运行,也就是在这一年,陈四清正式加入中国银行,从此落地生根27年,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中行人”。 陈四清于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99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科班出身的他,还有注册会计师和高级经济师两项职称。 “他过去分管过风险业务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很强,谈判的专业能力也很强,和陈一起出去谈业务,对这块的体会非常深刻。” 一位中行中层管理人员这样评价道。 陈四清兼具风险管理和公司业务背景,且对人民币国际化有较多的关注和钻研,属于业务技能比较全面的银行高管。2014年,陈还将多年的对贸易金融在商业银行的思考汇集成书,带领研究团队推出《贸易金融》一书。 响应国家战略 拥有国际化视野 海外业务一直是中国银行的核心优势,在2014年陈四清接棒行长之时,也是中国银行响应国家一系列顶层战略,大步迈向国际化之际。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速、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行更进一步积极地向海内外市场推介跨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推进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离岸人民币存贷款、资金产品、衍生产品与大宗商品服务,积极参与人民币定价机制培育。 “一带一路”则是另一个重大历史机遇。在2015年3月发改委联合外交部、商务部推出此项国家级顶层战略之后,陈四清立马带领中国银行周密布局。 2015年,中国银行加大海外机构布局力度,海外机构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并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机构覆盖“一带一 路”18个沿线国家,累计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投放授信约286亿美元,跟进重大项目约330个,意向性支持金额约870亿美元,并在国际市场成功发 行首支“一带一路”债券。 严控金融风险 服务实体经济 在接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的第一天,陈四清就在河北张家口召开了中国银行2017年年中工作会议。 8月1日,陈四清在年中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动员中国银行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抓执行,抓落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中行要不忘初心、回归本源,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体经济提供源头活水。”陈四清对于严控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作了强调:“要紧紧围绕防控金融风险永恒主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必须着眼于国家安全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事实上,对于银行业的整体发展,陈四清一直保持着密切关注与思考。2014年,陈四清在参加由新浪财经举办的“2014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就曾表示“要在众声喧哗中找到银行业发展的归依和目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2015年,陈四清又在杂志上撰文,深度分析银行面对的潜在风险: 一是信用风险面临巨大压力。相关研究表明,未来三年,银行不良贷款率可能逐渐增至2%左右。二是流动性风险上升。随着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将更频繁地在银行间、银行体系和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证券市场间流动,这将加大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风险,也使得这些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性增强。三是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的管理难度加大。理财产品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大量涌现,对商业银行合规经营、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加大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难度。 数据表明,在严控风险方面中行确实可圈可点。截至2016年末,中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460.0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1.06亿元;不良率为1.46%,较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中行的不良化解再创历史新高,境内机构共化解不良资产 1,289亿元,同比多化解245亿元。 1960年出生的陈四清今年57岁,依然雷厉风行。用一位中行总行人士的话来形容,“精力充沛,感觉每天睡觉的时间都很少。”接棒中国银行董事长之后,陈四清肩上的担子或许更重了。中国银行下一个十年会是何种光景?我们等待陈四清用时间给出答案。[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08月01日 22:41
57岁田国立回归建行: 执掌中行时期力推“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
57岁田国立回归建行: 执掌中行时期力推“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

   大行换帅国有大行迎来人事密集调整期,突如其来,建行和中行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候选人已然完成更迭,中行的行长人选亦颇受关注,而接下来国有大行的后续人事变动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新人新气象,国有大行在新“掌门”的领导下将出现何种变革,将往何处去,更是整个金融业关注的焦点。(闫沁波)7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获悉,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去职,并赴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提名董事长候选人。这距离他离开曾供职16年的建行,已过去了18年。1960年出生在河北的田国立,1983年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从建行北京地区一家支行起步,在16年里,一路升至建行行长助理。此后,他在金融系统中一路获得拔擢:1999年,田国立转战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信达,其间完成了信达的商业化转型;到中信集团“中转”了约四年后,2013年5月,年仅53岁的他出任中行董事长,执掌这家拥有十几万亿资产、以国际化为特色的国有大行。在中行期间,田国立的主要成绩之一,是领导并推动中行“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战略落地。根据这一战略,中行将在2015-2018年期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相关授信1000亿美元;为投入更多资源至“一带一路”沿线,中行旗下中银香港还陆续出售了南洋商业银行、香港集友银行等功能重叠的资产。截至2016年末,中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共跟进境外重大项目约420个,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授信支持近600亿美元;在5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600家海外机构,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建行起步,完成信达商业化转型在建行的工作经历,为田国立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重要基础。公开信息显示,1983年7月,大学刚毕业的田国立从建设银行北京某支行起步,先后担任支行副行长、支行行长。积累了大约10年后,他的职业生涯开始进入快车道:1992年,年仅32岁的他出任建行北京分行副行长;1994年,他负责筹备了建行总行营业部并且担任总经理;到1997年出任建行行长助理时,田国立年仅37岁。在担任行长助理期间,他领导和组织了当时国内最大金融机构——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农信”)的托管清算。中农信于1997年1月被中国央行下令关闭,其债权债务和分支机构则由建行托管。“勤奋好学,年轻有为,胆识过人,颇得领导赏识。”曾接触过田国立的建行某退休人士曾如是评价田。建行的经历,为田国立打下基础;行长助理的身份,更多是一个“执行者”角色。但很快,田国立便获得了独当一面的机会,其过人的胆识与才能,亦有了进一步发挥的空间。1999年,告别服务了16年的建行,田国立以主要负责人之一的身份筹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2000年起,执掌信达的田国立领导了对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辽宁证券、汉唐证券、华夏证券和北京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的托管、重组和清算等工作。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信达的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大:从政策性资产处置扩大到商业化收购业务;从资产处置扩大到问题机构处置;从不良资产管理扩大到证券、基金、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在业务范围扩大的过程中,信达也逐步拿下多种业务牌照;相应地,田国立也为信达提出转型目标,即成为以不良资产管理为特色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公司。按照转型方案,信达政策性业务的剩余债转股资产和剩余债权资产约638亿元,由信达按照评估值买断;建行持有的延期十年的2470亿元的信达金融债,则剥离至财政部与信达建立的共管基金,以后通过利税返还、减持股份等多元化方式偿还。田国立主政时期的信达,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里唯一一家能够付息率100%的公司。2009年末,田国立参与创立信达的第十个年头,信达累计向相关银行支付债券利息、向央行支付再贷款本息1966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43.67亿元,比2008年的利润(约12亿元)涨了近3倍,利润总额和增长速度均远超其他三家。“这并不是我的利润高涨期,今后五年到十年才是。”田国立2010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豪言。2010年7月,信达改制,更名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完成股改挂牌的AMC,此举亦标志着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试点正式启动。新公司注册资本251亿元,是成立时的2.51倍,同年年度收入和净利润则为218亿元和74亿元,继续遥遥领先于其他资产管理公司。2010年12月至2013年4月,田国立出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其间曾兼任中信银行董事长;2013年5月,他再上台阶,出任中行董事长至今,其间还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15年6月)。业内观察人士普遍认为,正是处置不良资产以帮助四大行完成上市大任、稳定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出色表现,让田国立日后获得掌舵中国银行的资格。大刀阔斧精简中行总部田国立接棒之时,媒体用“内外交困”来形容当时的中国银行:从资产规模的角度看,中行已居四大行末位;海外业务发展不顺,国内业务遭遇“后发劣势”瓶颈时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行海外业务遭受重创,恰逢国内“四万亿”刺激计划出台,时任中行董事长肖钢将业务发展重点向国内倾斜;但由于错过中国银行业的高速扩张期,中行境内分支机构的数量,与工农建三家银行差距较大。新的接班人,需要为这个新的平台思考差异化竞争策略。“银行不是泡泡糖,不比谁吹得大,而是要让客户感到满意贴心,提供最好的服务。”2013年6月,上任不久的田国立召开以“内生动力谋大局”的内部会议并声称,“中行的奋斗目标不是超过工行。”有中行中层干部向记者表示,这从根本上纠正了“规模发展”的考核指标,转而以利润考核为重心。田国立还在该会议上要求,各分行一把手“守土有责”和“讲政治”,需要“急总行之所急”,在之后的两年里,田国立对中行的顶层和基层,进行了大幅调整。2013年7月中国银行年中工作会议上,田国立首次公布他为中行打造的战略目标——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并提出“最好的银行”的七大标准。针对七大标准中“合理高效的组织架构”的问题,中行于2014年3月正式公布其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的方案并逐步落地:原公司金融总部、个人金融总部、金融市场总部、风险管理总部、运营服务总部五大总部被拆解;总行机构精简后只有36个一级部门和6个直属机构,总行部门数减少13个。此番组织架构调整,暗合的则是田国立为中行设定的转型思路——通过调整结构而非做大规模来实现效益最大化。力推“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多位中行内部人士时发现,“格局大”、“业务精”是对田的评价中最高频的两个词。“讲政治,这是更高的要求,站的层次要高,不能太狭隘,急总行之所急,每一条建议是本位的还是谋大局的,是我使用和提拔干部的一个标准。”田国立曾在内部会议上说。“谋大局”自然意味着:紧跟国家政策。而更加开放的中国,也使得中行开始迎来属于自己的“风口”。2013年起,决策层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3月,中行提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规划,要“争做‘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的首选银行,争做‘一带一路’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渠道银行”。更为具体的目标还包括: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构覆盖率50%以上,通过远程服务和海外工作组实现业务全覆盖;2015年“一带一路”相关授信200亿美元,未来三年授信1000亿美元等。时至2016年末,中行“一带一路”战略已获得较大进展:中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共跟进境外重大项目约420个,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授信支持近600亿美元;在此期间,中行旗下中银香港还陆续出售了南洋商业银行、香港集友银行等功能重叠的资产,将更多资源投入至“一带一路”沿线。据中行管理层透露,截至2016年末,中行在5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600家海外机构,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初步实现了中行构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的目标”。田国立主政的四年时间里,中行海外业务在全集团中的贡献逐步回升,利润区“重返海外”的趋势越发明显。2016年末,中行海外资产规模登上5万亿元的新高,税前利润为122.34亿美元,同比增长39.42%;海外利润占比为36.27%,较2015年上升了近13个百分点。[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7年08月01日 07:00
陈四清接棒田国立 供职中行已有27年
陈四清接棒田国立 供职中行已有27年

   7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获悉,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一职,并提名为董事长人选;同时,中行行长陈四清将接任中行党委书记,提名董事长人选。一位总行人士表示,陈四清业务功底扎实,且精力充沛,“花在工作上时间很多,感觉每天休息的时间很少”;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在告别演讲中,则曾盛赞陈四清“年富力强,怀才抱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陈四清近年来的署名文章发现,陈四清对银行业转型、人民币国际化、金融风险等问题思考较多。“国际化是我们中国银行特色和优势,但我们不满足于现在国际化的布局、更倾向于长远。”陈四清曾在2016年半年报发布会上介绍,根据中行制定的“345”的战略,近期内要使海外总资产和海外利润在全行总资产和利润的占比达到30%,这一目标经过努力很快可以实现。下一步,这一占比要到40%,而更长远的目标,则要让海外业务真正成为“半壁江山”。截至2017年3月末,中行总资产18.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7700亿元,同比增4.24%;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0.06%;不良贷款1500亿元,不良贷款率1.45%,拨备覆盖率159.5%。中行体系内历练27年与此前的肖钢、田国立两任董事长来自其他机构不同,陈四清加入中国银行后,就一直在中行体系内历练,迄今已27年。陈四清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并在1999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0年加入中行后,陈四清在湖南省分行工作多年并外派中南银行香港分行任助理总经理,并担任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2002年起任中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随后于2005年出任广东分行行长,2008年6月起出任中行副行长,分管公司业务;2011年12月起,其兼任中银香港(控股)非执行董事、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陈四清陆续出任中国银行党委副书记、中国银行行长、中国银行副董事长至今;2017年2月,当选为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 China)银行委员会主席。一位中行某分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陈四清属于“中行自己培养的干部”,且有过海外分行、省分行的工作经历,精通业务。或源于其海外分行和风险管理部门的经历,陈四清对银行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具备颇为宽阔的视角。在2015年3月的一篇署名文章中,陈四清指出,新常态下银行业进入高风险、低回报的新阶段,银行监管将更加严格,金融风险亦更加复杂。但他同时指出,银行业的发展动力亦变得更加多样。他在文章中指出,银行业应该从“求大”向“求好”转变,追求内涵式发展;同时,追求差异化经营,“比如,资本雄厚、技术先进、具有全球性服务网络的大型银行,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向客户提供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在某些业务上具有优势的银行,应集中精力和资源发展该领域业务,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借力“一带一路”推动国际化陈四清接棒之时,正是中国银行大举拥抱国际化之际。2015年,中国银行提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规划,目标是在未来三年里提供各类授信1000亿美元。中行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跟进境外重大项目约420个,提供各类授信支持约600亿美元。陈四清在今年4月的一篇署名文章中指出,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但也有一些问题和障碍亟须破解。例如,资金供求缺口及期限匹配问题。“未来几年,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每年就可达8000亿美元。但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期限长,资金回收周期则更长,少则10年、多则30年。相对而言,项目融资的资金来源一般期限较短,传统的银行贷款、保险资金、债券以及融资租赁等期限通常为5~10年。”其表示。此外,还有区内货币支持问题、金融业务服务能力问题、风险管理与化解问题等需多加注意。他认为,总体而言,完善的“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体系应该坚持多元、立体以及市场化的要求:将多边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国内外投资者都纳入进来;充分利用各层面资金来源和各类型投融资产品及工具,构建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资金价格、运作机制和经营管理要坚持市场化原则,提升可持续性。为支持“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规划落地,2016年中国银行将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机构整合进中银香港,整合后第一年,上述地区的新增授信就较上年增长202%。[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7年08月01日 07:00
王洪章卸任建行董事长:从机电厂工人到大行董事长
王洪章卸任建行董事长:从机电厂工人到大行董事长

   【相关报道】 建行换帅深化改革 未来人事变更潮仍将持续 田国立履新建行 国有大行迎人事密集调整期 陈四清正式接棒田国立 中行体系内历练27年 田国立的18年和王洪章的20万亿 本报记者 李玉敏 北京报道 “在我从事的岗位和走过的路上,不需要多么灿烂的光环,大家认为我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便足矣”。今年5月份,建行董事长王洪章在金融博物馆的一期沙龙交流中,被问及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他的成就时,他如是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方获悉,7月31日下午3点左右,建行总行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会上中组部有关领导宣布由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一职,并提名为董事长人选,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因为年龄原因不再担任。 这也意味着执掌建行长达6年,并带领建行“大象转型”的王洪章正式卸任。带领38万员工,全球第二大银行的“掌门人”,这既是王洪章离任前的职务,也是他最为耀眼的身份。 据与会人士介绍,中组部高度评价王洪章在建行期间的贡献,特别是带领建行业绩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建行最新季报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建行资产总额21.69万亿,较2011年末的12.28万亿,增加了近10万亿,增长76.6%。2016年实现净利润2314.60亿元,逼近第一大行工行,远超中行和农行。不良率为1.52%,保持在同行业较低水平。 不愿具名的建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王洪章就任建行董事长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大型银行的上市红利已结束,银行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银行业高度同质化发展的藩篱中,王洪章稳健却不保守,以高度战略的眼光,率先提出了“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转型战略,为建行未来的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机电厂工人到大行董事长 王洪章1954年出生于辽宁省最北部的昌图县,现年63岁,到了退休年龄。他于1971年12月参加工作,曾在辽宁省锦西县(1994年更名为葫芦岛市)东风街道机电厂担任工人和车间主任。1973年10月到1975年10月,王洪章在辽宁省锦西县塔山公社插队。 1975年,王洪章到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金融专业学习,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金融科班毕业生。而且这所学校也曾被称为“金融家的摇篮”,培养了唐双宁、庄心一等一批知名的金融业大佬。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也是1977年毕业于辽宁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工业财务会计专业,后留校任教。董大胜1974年入学,是比王洪章高一届的“学长”。董大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辽宁财经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文革’期间并未中断办学的财经院校,那时候虽然受到一些干扰,但我们还是学到很多的专业知识。” 王洪章在接受东北财经大学《校友通讯》采访时表示,正是在那时,他意识到,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不管到哪里,掌握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组织、管理、协调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是会有用武之地的。 金融专业毕业后,王洪章便进入央行系统工作,这也成了改变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他先后转战信贷局、储蓄局、工商信贷部等多个部门。1984年,国家剥离央行的商业银行职能后,成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当时王洪章便以创建者的身份进入工商银行,此后便在工行工作长达12年,历任工商银行办公室秘书处处长、青岛市分行行长助理、办公室副主任、资金计划部副主任、营业部总经理等职。 1996年4月,王洪章再次回到人民银行系统,并开始担任稽核监督局副局长、内审司司长、成都分行行长等职。2003年-2011年11月,担任人民银行纪委书记一职。也许是长期担任纪委书记的原因,王洪章给外界的印象普遍是低调、稳健。 2011年末,时任建行董事长的郭树清调任证监会主席后,王洪章便接替他担任建行董事长一职。王洪章在前述金融博物馆沙龙上坦言:“曾经在人民银行担任八年纪委书记的经历,对我从事管理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受益匪浅。审慎经营、合规管理和风险防范成为我管理建设银行的首要原则。” “金融航母”转型的主导者 2012年以后,王洪章的角色从监管部门纪委书记变成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掌舵者,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强调风险的同时,他并不是“保守者”,而是大胆变革,毅然启动了建行的整体转型按钮。 彼时中国银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规模快速发展、平均净利润增速高达20%以上,不良却处于1%左右的低水平,但是王洪章敏锐地意识到,银行的好日子即将结束。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金融科技发展以及巴塞尔协议Ⅲ下严监管带来的冲击下,银行业必须进行变革。 王洪章也曾在多个场合坦言,从来到建设银行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思考转型。 并且在别人躺在“利差上睡觉”时,他却率先意识到建行的短板。在2015年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他表示“四大国有银行横向比较看,建行并无明显优势,城市业务赶不上工行,农村做不过农行,海外业务又不如中行”。 王洪章2012年到任建行伊始,便率先提出“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战略。后来,随着银行业发展宏观环境的变化,2014年10月,他又将这一战略升级为“CCB2020”,明确向“综合性银行集团、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银行、智慧银行”方向转型。依据这个总体方案,建行还针对7大领域和27条业务线分别制定了细化战略。 他在“CCB2020”转型发展推荐会上表示、“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我们从2004年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实现了长达十年的高速发展,到如今有一点蜀道之难、举步维艰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建行的转型案例引起哈佛商学院的关注,并将其作为中国银行业唯一案例进行跟踪研究。 在王洪章与哈佛商学院克里希那·帕勒普教授的对话中,他表示,建行的盈利结构将发生变化,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和利息分别是30%和70%,到2020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可能要达到35%左右。 而且他直白表示,“转型还体现了我们的另一个指导思想:有钱就赚。通过增加牌照,扩展功能,进行集约化的调整来不断的取得利润。因为现在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企业行为的变化以及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很难想象在哪一方面可能会有钱可赚,那么就牌照全一点,功能全一点,集约化更高一点,这样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可以从方方面面取得收入。” 王洪章还自嘲道,“现在的银行家感觉不像银行家,而像个杂家。在多元化的经济中,成为杂家才能做到适者生存。” 谈及建设银行转型的经验,王洪章认为,关键是形成了成体系的先进战略共识,包括“上下同欲”、“上兵伐谋”、“守正出新”、“以人为本”、“和合共生”等,并把这些思想贯穿到转型发展全过程。 王洪章介绍,建设银行转型规划的起草经过反复研讨酝酿,先后修改了一百多稿,广泛汇聚了全行的智慧。各业务条线在制订转型具体实施方案中,将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紧密结合,很多思路、做法乃至具体举措都来源于基层实践。(编辑:闫沁波)[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7年08月01日 05:37
建行党委书记王洪章退休 中行董事长田国立接任
建行党委书记王洪章退休 中行董事长田国立接任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姚祥云 7月3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建行内部人士处获悉,中央组织部宣布,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任建设银行党委书记一职,并为建行董事长拟任人选。建行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到龄退休。不过,董事长的正式任命还需要走相关法律程序。 从中国银行内部人士处,记者了解到,中行行长陈四清将接任中行党委书记。不过,对于接下来中行新任行长人选,该人士称暂不知情。 据国资委此前发布的消息,中央企业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全面推行党委(党组)书记和董事长“一肩挑”。这意味着,若无意外,董事长均为党委书记担任。 王洪章现年63岁面临退休 王洪章现年63岁。1997年获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是高级经济师、注册会计师。 1978年9月至1984年1月在人行信贷局、储蓄局、工商信贷部工作,此后在工商银行工作达12年。1989年11月至1996年4月历任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行长助理、办公室副主任、资金计划部副主任、营业部总经理。 1996年4月再次回到人行,1996年4月至2000年6月历任人行稽核监督局副局长、内审司司长;2000年6月至2003年11月任人行成都分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局长;2003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任人行纪委书记。 自2012年1月起,王洪章出任建设银行董事长、执行董事,自2012年7月起兼任中德住房储蓄银行董事长,自2013年7月起兼任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目前还担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中国代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工商理事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中东欧国家联合商会中方理事会主席、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 在银行传统业务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建行去年发布“CCB2020”转型发展战略,时任董事长王洪章在发布现场详细解读了建设银行转型发展。他称,建行不断加强总行和分支机构集约化管理,探索部分业务公司化运作,深入推进前中后台分离,到2020年实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条线集约化程度显著增强,业务流程高效快捷,中后台高度集约,经营管理效益最大化。 在“CCB2020”转型发展战略发布不到一年后,王洪章面临退休,“CCB2020”战略引领由田国立接棒。 田国立与陈四清为同龄校友 公开资料显示,田国立自2013年4月加入中国银行,同年5月任该行董事长。 田国立现年57岁,1983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他曾在建行任职多年。在建行先后担任支行行长、分行副行长。1993年1月至1999年4月先后任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建设银行总行营业部总经理及行长助理。 这表明,田国立从基层一步步干起,逐步获得提升。在从行长助理席位离开建行之前,其已在该行履职16年。 田国立曾表示,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银行业各机构不应该单打独斗,也不应该是“零和博弈式”厮杀,应该携手共同谱写中国银行业转型与突围的新乐章。 此次将升任中行党委书记的陈四清与田国立同龄,并互为校友。1999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高级经济师职称。 陈四清自1990年加入中行,一直是中行人。先后担任中行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广东省分行行长。2008年6月至2014年2月任中行副行长。自2014年2月起任中行行长,同年4月起任中行副董事长。 中行建行同为中央汇金控股 建行和中行均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同由中央汇金控股。截至2016年末,中央汇金持股分别占57.11%和64.02%。中央汇金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财富》杂志近期发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利润榜的前五名中,排名除了第一的苹果公司,依次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 建行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资产总额突破20万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2323.89亿元。中行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资产总额18.15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841亿元。  [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17年08月01日 01:22
建行中行集中换帅 王洪章田国立陈四清背后各有故事
建行中行集中换帅 王洪章田国立陈四清背后各有故事

  由左至右:田国立、陈四清 券商中国记者从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多个渠道获悉,中行董事长田国立将接任即将退休的建行董事长王洪章一职。中组部今日正式宣布任命,田国立出任建行党委书记,并提名为董事长人选。与此同时,现任中行行长陈四清有望出任中行董事长。 按照惯例,上市银行董事长、行长等高管人士变动,还需经过董事会的相关流程,预计两家国有银行近期将正式对外公告上述人士变动。 王洪章的故事 “掌舵”建行超5年,转型成果收入哈佛案例库 去年63岁的前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到期退休,今年63岁的王洪章也即将辞任。王洪章2011年末接任彼时将调任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成为建行“掌门人”。当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消散,按王洪章的原话,中国经济到了节骨眼,金融行业有着“不可承受之重”,来建行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净利润增速下滑得厉害。 王洪章 企业的融资需求正发生变化。“我刚到建行前半年,走访了20多家央企,没有一家提出需要贷款支持,更多的是提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所以在2012年我们就开始思考转型的问题。”王洪章称。 说干就干。经过近两年的深入筹划,建行在2014年10月制定出了转型发展规划,正式确定了“综合性银行集团、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银行、智慧银行”五个转型方向。 对于“综合性银行集团”的定位,王洪章表示,综合性银行集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银行业自身演进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就是除了给客户提供传统银行业务外,还可以提供包括证券、信托、期货、保险等泛金融领域的服务。目前建行已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信托、建信人寿、建信期货、建银国际等多个子公司,成为金融牌照最全的金融集团之一。 “多功能服务是国际大型银行的基本特征,强调银行具备向客户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属性。”王洪章称,银行不断丰富投资、融资、交易、支付、托管、理财、投行、信托、租赁、财富管理等各类产品和服务功能,才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集约化发展强调商业银行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方式组织内部资源,获得最大的服务和管理效益,据了解,目前建行70%-80%的业务已不在网点办理,而是通过后台中心集中处理;授信审批流程也从过去的42个环节缩减到目前的十多个环节,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创新是银行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王洪章表示。因此,建行在全国建立了8个创新实验室,集中进行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创新。不过,王洪章也坦言,建行的创新能力与其他好企业还存在差距,需要继续改进。 在王洪章看来,智慧银行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快捷、便利、优质服务的更高层次发展模式,代表了银行未来发展方向。“我刚到建行之初就了解了当时建行的两大弱势,一个是IT系统,另一个则是海外业务。” 此后,建行便在这两大领域重点发力,今年建行正式上线了曾耗时六年、投入七八千人力打造的“新一核心代系统”,并建立了全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与此同时,近年来建行也加速海外分支机构的网点布局,目前建行海外机构已覆盖29个国家和地区,并担任3家离岸人民币清算行。 经过近三年的实施,建行转型初见成效。在他任职的五年多的时间里,建设银行总资产规模不断突破,从2011年的12万亿,到2016年的20万亿元,资产总额增长近67%。今年7月,建行转型发展成果更是被正式纳入哈佛商学院院全球商界精英培训教学案例库,国内首家正式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的银行。 “当时哈佛商学院的教授邀请我去哈佛做演讲,介绍建行成功转型的案例,我还很惊讶,因为那个教授说,他跟踪建行转型已有4年的时间,而且此前哈佛商学院案例库中没有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成功转型案例,都是中小银行。”王洪章称。 误打误撞进入金融业,8年纪委书记经历受益匪浅 王洪章是老银行人,从东北财经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央行系统工作,1984年,国家剥离央行的商业银行职能后,成立四大商业银行。当时王洪章便进入工商银行,此后便在工行工作长达12年。1996年4月,王洪章再次回到央行系统,并于2003年至2011年担任央行纪委书记一职。 王洪章表示,正是这8年的央行纪委书记的任职经历对其管理大行受益匪浅。 “银行是与风险打交道的行业,作为银行家,应该恪守审慎原则,把合规放在第一位,这些理念与我做纪委书记的工作性质不谋而合。”王洪章称。 本着合规审慎的原则,建行在过去几年虽然快速扩张海外业务,但至今海外业务未受到境外所在地监管部门的处罚,这也是目前四大国有银行中唯一一家未受海外监管部门处罚的银行。“中国的银行在海外经营一定要小心谨慎,海外业务的利润一年也就几千万美元,万一一下子被罚几个亿美元,十多年都白干了。”王洪章称。 有意思的是,王洪章曾在一个小范围场合透露,自己虽然是老银行人,但当初接触金融也是误打误撞。“大学填报志愿时,我的理想专业是学绝密学,没想到后来被调剂到金融专业。入学报到那天要求填写专业,当时连金融的‘融’字都不会写,不过当时很多人都不会写这个字,就连我们的老师也是教金融之后才会写这字的。” 不过,个人际遇有时就在这阴错阳差之间变得大为不同。“当时因为母亲‘成份’问题,没有去成理想的学校,自己还觉得遗憾;但现在回头看,如果当时去成了,现在最多就是个工会主席,哪可能成为国有大行的董事长。”王洪章说。 巨蟹座的王洪章评价自己欣赏的生活方式是随遇而安,而在被问到期望别人对他有何评价时,王洪章曾表示,“是个认真做事的人,足矣”。在“掌舵”建行五年多的时间里,王洪章带领建行主动谋求转型,并初现成效,这一评价,他配得上。 田国立的故事 回归建行 田国立将出任建行董事长的传闻颇令外界惊讶,此前尚未出现过一家国有大行的董事长去担任另一家国有大行董事长的例子,一般都是“一行三会”的高层调任,如现任农行董事长周慕冰此前担任银监会副主席,或是由行长升任董事长,如现任工行董事长易会满此前为工行行长。 田国立 另外,国有大行董事长有时会升任为“三会”主席,因此,田国立此前还被市场传为保监会主席的热门人选,此番去“执掌”建行颇为意外。 不过,田国立到建行任职算是“回归”,他是老建行人。现年58岁的田国立自1983年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建行,此后的16年间他一直在建行工作,从建行北京地区一家支行起步,一路升至建行行长助理。 田国立此后也一路获得提拔,1999年,田国立进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先后担任副总裁、总裁、董事长,期间完成了信达的商业化转型;2010年-2013年4月,来到中信集团,并在2011年出任中信银行董事长。2013年5月任中行董事长。 在担任中行董事长期间,田国立提出“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战略目标,并着力推动中行“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业务发展定位落地。截至目前,中行海外机构已覆盖5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央行指定的23个离岸人民币清算行中,有11家由中行担任。 不过,虽然国际业务是中行在四大国有银行中的传统强项,但这一优势正被另外三家国有大行迎头赶追。其中,除建行外,工行海外机构已覆盖4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担任7家人民币清算行。农行海外机构已覆盖1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担任1家离岸人民币清算行。 陈四清的故事 坚守中行 陈四清则是老中行人,他和田国立是校友,都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他在1990年便加入中行,并在湖南省分行工作多年,2000年后,先后担任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广东省分行行长。2011年12月起,陈四清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中银航空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4年,陈四清陆续出任中国银行党委副书记、中国银行行长、中国银行副董事长;2017年2月,当选为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 China)银行委员会主席。 陈四清 一中行内部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陈四清能力出众,他是中行自己培养起来的干部,有过省分行、海外分行的丰富工作经历,精通业务,相信他“掌舵”中行后会带来新气象。[详情]

证券时报 | 2017年07月31日 22:47
田国立的18年和王洪章的20万亿
田国立的18年和王洪章的20万亿

  建行换帅。上一次与媒体公众见面,田国立多了一个新身份,当选亚洲金融合作协会首任理事长。仅7天之后,他就换了一个身份:从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的位置接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一职,并提名为董事。中新社记者 张浩 摄卸下建行掌门人称号的是王洪章,在建行掌舵了超过5年半时间后,到龄退休,他留给田国立的是一个资产总额比中行多出2.7万亿左右的建行。 中新社发 周长国 摄田国立18年的轮回上一次在建行担任要职是1999年,当时田国立是行长助理,他用了18年再次回到建行时,已经成了党委书记。1960年出生于河北的田国立在23岁时从湖北财经学院毕业,立马进入了建行北京地区的一家支行工作,开启自己银行人的职业生涯。在建行多个岗位的工作换来了层级的提高,在毕业10年后,田国立做到了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而在1994年至1997年的三年时间里,田国立进入建行总行任营业部总经理。田国立在建行时期还与央行行长周小川有过交集,周小川于1998至2000年任建行行长,而田国立1999年离开建行时正是行长助理。离开建行,田国立走马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信达,历任中国信达副总裁、总裁和董事长,期间完成了信达的商业化转型。随后在中信集团历练的四年依旧离不开金融系统,田国立在中信期间出任中信银行董事长。2013年5月,田国立接替肖钢成为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不遗余力地推动中行“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战略落地,至今,在银行系统已有20多年经历的他对中国银行业发展常有思考。在2016年7月的 “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田国立发表演讲称,中国银行业面对30年未有之3大机遇,即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预计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超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将超2000亿美元;“一带一路”为主轴的新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商机,有利于中资银行以人民币业务为切入,拓展广阔的国际市场。王洪章的20万亿成绩到了退休年龄的王洪章今年刚刚满63岁,出生在辽宁省最北部昌图县的王洪章到了退休年龄,今年刚刚满63岁。他在进入东北财经学院拿起货币银行学专业的教材之前,先是在工厂呆过两年,接着做了两年知青,才走进校园的。从学校一毕业,王洪章就与金融结缘,开启了其长达39年的金融生涯。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1978年9月,他先是进入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局工作,随后调配至储蓄管理局、工商信贷部干部。在人民银行历练近六年时间后,随着国家剥离央行的商业银行职能后,成立四大商业银行,王洪章便走进了中国工商银行,用了整整12年时间,他从工行工交信贷部工业一处副处长提升至工行银行营业部总经理。1996年,王洪章再次回到熟悉的人民银行,这一次在人民银行一呆就是15年,在2012年1月,他正式成为建行董事长之前,王洪章担任的是人民银行纪委书记、党委委员,主管稽核和纪检工作,时间长达8年。到如今离开,王洪章5年的建行生涯给建行带来了什么改变?建行总资产规模不断突破,从2011年的12万亿,到2016年的20万亿元,足足增加了8万亿;净利润则从1692亿元增加至2315亿元。王洪章亦算得上是学者,他长期从事商业银行和金融调控、金融监管的实践工作,著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问题》等著作和论文多篇(部)。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未来的建行在王洪章眼里会是什么样子?在2016年9月的一次公开场合,王洪章直言,目前银行业传统的发展模式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他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结构调整、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冲击、利率市场化、监管升级、客户需求多元化等诸多因素,加快转型发展、深化金融改革成为必然。未来建行将向实现综合性经营、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型银行、智慧型银行等五大方向转型。▼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一行三会”高层同一天发声,释放金融改革重大信号点击图片阅读 |朝内225号近期动作频频,释放了什么信号?编辑:冯玲玲.[详情]

财经头条 | 2017年07月31日 21:15
两大行换帅:田国立与陈四清分任建行和中行党委书记
两大行换帅:田国立与陈四清分任建行和中行党委书记

  田国立 陈四清 两大行换帅:田国立、陈四清分任建行、中行党委书记 7月31日下午,建设银行(下称“建行”)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确认,中组部下午到建行宣布了人事任命,中国银行(下称“中行”)董事长田国立,将担任建设银行党委书记,并提名为新一任董事长人选;建设银行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已到退休年龄。 与此同时,第一财经记者从中行内部人士处获悉,下午两点,中行召开内部会议宣布,中行行长陈四清将接任党委书记,并提名为新一任董事长人选。 按照惯例,上市银行高管履职还须经过董事会相关程序,预计建行和中行不久将发布正式公告。 “老建行人”田国立 2013年5月出任中行董事长至今,田国立掌舵中行已经4年多时间。不过,从田国立履历看,此次调任建行,担任党委书记并提名董事长,并非“空降”,严格意义上说,田国立也是“老建行人”。 田国立早在1983年7月至1999年4月任职建设银行,曾工作于多个岗位,先后担任支行行长、分行副行长、总行部门总经理及行长助理。2013年6月起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非执行董事。 此后,田国立先后在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及中信集团担任过重要管理岗位。2010年12 月至2013年4月担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其间兼任中信银行董事长、非执行董事。 1999年4月至2010年12月历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总裁,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田国立的掌舵下,年报显示,中行2016年实现税后利润1841亿元,同比增长2.58%。截至2016年末,中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460.0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1.06亿元;不良率为1.46%,较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 “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是田国立在2013年4月接任中国银行董事长时,为这家百年老店定下的战略目标。同很多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人一样,田国立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他在多个场合讲过,中国银行是中华民族百年的品牌、百年历史积攒下来的国家财富,理当在民族复兴中担当重任。 在田国立看来,国际化业务是中国银行的看家本领和“祖传秘方”,最有可能为民族复兴做贡献。田国立告诫中国银行各海外机构一把手,“中国银行派大家出去,一不是去做小买卖,二不是去过小日子。中国银行100多年积累起来的全球网络,一定要对国家有贡献”。 正是出于这样的家国情怀,自中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便成为田国立念兹在兹的事。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以“一带一路”为主轴,加快海外网络延伸,目前已在“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同时,中国银行还积极推动将东南亚机构的资产注入中银香港,以中银香港为龙头,更好地服务东南亚地区。在业务发展方面,中国银行累计跟进“一带一路”区域重大项目392个,意向性支持金额超过870亿美元,有力促进了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田国立认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一带一路”为主轴的新市场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新商机,给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这三个方面,也是田国立带领中国银行着力主攻的方向。 田国立很喜欢一句古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专门讲过埃隆•马斯克的例子。他认为,金融家也应该怀有同样的创新思维,要提升整合资源的能力,为解决社会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寻找方案。 在7月24日的亚洲金融合作协会(AFCA,下称“亚金协”)成立发布会上,当选为理事长的田国立对记者表示,过去10年亚洲GDP增速保持在7.7%,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达一半以上。亚洲金融机构迫切希望有互联互通的组织,对地区经济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王洪章已到退休年龄 根据建设银行2016年年报,2012年1月便开始担任建设银行董事长的王洪章今年63岁,已到退休年龄。 王洪章 自 2012年 1月出任董事长、执行董事至今,王洪章已经在建行担任了5年董事长。5年间,建设银行总资产突破20万亿元。根据年报,建行2016年实现净利润2323.89亿元,同比增长1.53%。多个数据反映出建行资产质量正在企稳:不良率1.52%,下降了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0.36%,同比上升0.6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2.87%,较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剪刀差为-5.91亿元,这是自2012年以来首次转为负值。 早期,王洪章在金融监管系统有着丰富的经验。2003年11月至2011年11月,王洪章任中国人民银行纪委书记;2000年6月至2003年11月,任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局长;1996年4月至2000年6月,历任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局副局长、内审司司长。 1989年11月至1996年4月,王洪章历任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行长助理、办公室副主任、资金计划部副主任、营业部总经理;1984年1月至1989年11月,在中国工商银行工商信贷部、办公室工作。 中行自己培养的干部陈四清 中行现任行长陈四清1990年加入中行。自2014年4月起任中行副董事长,2014年2月起任中行行长,可以算是中行内部一路提拔上来的干部。 2008年6月至2014年2月,陈四清任中行副行长。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先后担任中行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广东省分行行长。此前,曾在湖南省分行工作多年并外派中南银行香港分行任助理总经理。 2011年12月起,陈四清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中银航空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3月起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陈四清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1999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高级经济师职称。[详情]

一财网 | 2017年07月31日 17:53
田国立回建行任党委书记 陈四清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
田国立回建行任党委书记 陈四清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

  田国立回归建设银行任党委书记,陈四清升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胡初晖 来源:澎湃新闻 田国立(左)、陈四清 以资产计,中国第二大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第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在同一天迎来新的党委书记。 澎湃新闻从知情人士处证实,7月31日下午,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替已到退休年龄的王洪章,出任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而中国银行党委书记将由现任行长陈四清接任。 其中,现年57岁的田国立是18年后重新回归中国建设银行,这也是他从湖北财经学院毕业后的第一站。而现年57岁的陈四清,在担任中行行长3年多后获得升任。值得一提的是,两人共同点颇多,均出生于1960年,均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此外,田国立、陈四清和王洪章,均已经当选中共十九大代表。 一般而言,建行、中行这样的国有大行党委书记与董事长均为一人兼任。不过,两位党委书记若要成为两行董事长,还需履行董事会的相应程序。目前,两家银行尚未公告这一人事变动。 田国立建行时期先后与王岐山、周小川共事 1983年田国立从湖北财经学院毕业后的第一站是建设银行。1983年7月至1993年1月期间,田国立曾在建设银行多个岗位工作,先后担任支行副行长、支行行长等职务。1993年1月至1994年7月,田国立担任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1994年7月,田国立进入建设银行总行,担任营业部总经理。 此后从1997年7月至1999年4月期间,田国立以行长助理的身份与建设银行历史上的两位“重量级”行长共事。1996年至1997年,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任建设银行行长、党组书记。1998年至2000年,现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小川担任建设银行行长、党组书记。与此同时,田国立还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了当时中国被关闭的最大金融机构——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的托管清算工作。 1999年离开建设银行之后,当时40岁的田国立作为创始人之一,加入了中国首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达资管,并出任副总裁。期间,他领导了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辽宁证券、汉唐证券等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的托管、重组和清算工作。2004年,田国立主持信达资管完成了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共2787亿元不良资产投标工作,并在这起当时中国最大金额的资产招标活动中胜出。同年,经中组部和银监会选拔,田国立考取并完成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高级研修,并出任信达资管总裁。2010年6月,信达资管整体改制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田国立担任董事长。不过2010年12月,田国立即调任中信集团。从2010年12月至2013年4月,田国立担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其间曾兼任中信银行董事长、非执行董事。 田国立的第二段银行业经历始于2013年4月,田国立在中国银行历任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及委员。 2015年,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田国立表示,金融业要跟上“走出去”的节奏,为企业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能力的支持,同时,国家的金融业也会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展现出自己的能力。“银行不光是为企业提供结算,提供信贷服务,银行就像酿酒一样,它有的是需要年份的。日积月累之后,它吸收信息的能力就强,捕捉商机的能力就强。” 陈四清:中行内部培养任职27年 接班田国立的陈四清现年同样57岁,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田国立为校友。 陈四清的银行业履历都在中国银行。 陈四清1990年加入中国银行,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先后担任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广东省分行行长。此前曾在湖南省分行工作多年并外派中南银行香港分行任助理总经理。2008年6月至2014年2月任中国银行副行长。 2011年12月起陈四清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中银航空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3月起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14年4月,陈四清起任中国银行副董事长,2014年2月起任中国银行行长。 附:田国立简历 1960年出生。自2013年4月加入中国银行,2015年5月起担任中国银行董事长。2010年12月至2013年4月担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其间曾兼任中信银行董事长、非执行董事。1999年4月至2010年12月历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总裁,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97年7月至1999年4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助理,1994年7月至1997年7月任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营业部总经理,1993年1月至1994年7月任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1983年7月至1993年1月在中国建设银行多个岗位工作,先后担任支行副行长、支行行长。1983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获学士学位。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来源:中国银行年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陈四清简历 自 2014 年 4 月起任中国银行副董事长,2014 年 2 月起任中国银行行长。1990 年加入中国银行。2008 年6 月至 2014 年 2 月任中国银行副行长。2000 年 6 月至 2008 年 5 月,先后担任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广东省分行行长。此前曾在湖南省分行工作多年并外派中南银行香港分行任助理总经理。2011 年 12 月起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中银航空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 年 3 月起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1982 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1999 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高级经济师职称。(中国银行2016年年报)[详情]

澎湃新闻 | 2017年07月31日 17:48
王洪章的建行时间:寸寸光阴未曾轻
王洪章的建行时间:寸寸光阴未曾轻

  资料图 文 |  新浪财经 张彦如 北京时间2017年7月31日15点,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中组部有关领导、建行中层以上管理干部都已坐在建行总行会议室内,这是王洪章最后一次以建行董事长的身份发言,此后他将离开工作岗位,步入人生另一个阶段。 面对这些一起在建行奋斗多年的战友,王洪章致辞时有些动情,“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我即将离开工作岗位,步入人生另一个境域。5年来,我和大家一样没有懈怠、没有彷徨,我们勠力同心,砥砺前行。” 5年零8个月,这是王洪章的建行时间。作为全球第二大银行的掌门人,他掌舵建行,力促转型、扬帆海外,造就了建行第一个20万亿,勾画了建行清晰的海外蓝图。 如果要评价王洪章在建行掌舵的这5年,业内恐多会说起他的稳健风格,但一位曾在建行与其共事的高管在回复新浪财经时,仅用了两个字评价他:行动。 王洪章对自己的5年建行时间也有很多感悟,“建设银行干部员工的专业素质、敬业精神、执行能力、文化传承和竞争实力足以和国内外任何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相媲美,这些优势、能力和传承弥足珍贵,这些宝贵的收获我会珍藏在心。” 王洪章的20万亿 北京时间2017年4月,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年报发布会。 这是王洪章来到建行之后交出的第5份完整成绩单, 5年内他带领36万多名员工,强力推进战略转型,留给了继任者一个总资产超过20万亿、不良率远低于行业平均、净利润远超中行农行的全球第二大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建行总资产首次超过20万亿元,至今20万亿俱乐部也仅有工行、建行两家。 “没想到王洪章把建行带到了新的高度,这几年业务发展最好的是建行,建行的干部也最受行业欢迎”, 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如此对新浪财经说道。 回顾2011年底,王洪章接替郭树清成为建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作为一个“老银行人”,他来建行的的第一天就在思考转型。2014年12月底,一份历经106稿修改的转型方案被放在了建设银行董事会会议桌上,这份报告在12个课题组调查研究,召开多次座谈会和党委研究会、改稿106次之后,终于被通过。 这是王洪章掌舵建行近3年后,带给中国建设银行的一次重大改变,也被称为“CCB2020”战略转型计划。 在王洪章的构想中,建行的战略转型方向、目标非常清晰——加快向综合性银行方面转型、向多功能性方面转型、向集约化方面转型、向创新银行转型、向智慧银行转型。 也正如他所期待的,建行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本乳白色、封页印有鲜红色“转型发展规划”字样,差不多50页左右文字的32开小册子,迅速在建行中层管理人员层面下发,一系列与转型相关的业务结构调整、组织架构调整启动。 围绕五大转型方向,建行在7大重点领域发力推进,即由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向大资产大负债的资产负债领域转型,由存贷汇业务向综合化服务的批发业务领域转型,由个人业务向综合性大零售的零售业务领域转型,由传统服务向全面电子银行的电子银行领域转型,由存贷业务向存贷+资产管理的资产管理领域转型,由单一单调向多种深化的子公司产品服务领域转型,由传统服务向量质并重、效益提升的国际业务转型。 改革、转型都并非一蹴而就,其中艰难唯有亲历者感受最深。 在7月31日建行总行的干部会议上,王洪章说道,“5年来,建行主动迎接经济全国化、金融国际化、利率市场化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对银行业经营的重大挑战;在经济形势多变、市场竞争激烈、金融乱象丛生,金融风险骤发的复杂情况下,建行保持定力,始终认真履行国有商业银行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这位拥有近40年银行经营和监管经验的银行家,也将建行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总资产、总营收、净利润等多指标上,直追工行,并且远超中行、农行。 有熟悉王洪章的业内人士称,王洪章是个实干家,办事低调、严谨、认真。也可以说,作为一位金融业实干家,王洪章做事认真严谨,却不失行动魄力。 伦敦城内的金融梦 英国时间2015年10月20日,伦敦。 在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大街上,有一座大楼写上了中国建设银行的名字,这座大楼还于10月19日下午5点挂上“中国建设银行伦敦分行”的牌子,此时,王洪章正在这栋大楼的一家会议室接受媒体的专访。 说起建行的海外战略,王洪章充满自信,对于如何在百强林立的世界金融中心里拥有自己的位置,他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但王洪章这次伦敦行的重要目的,是作为金融业企业家代表随同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他关注的是,中英两国政府这次高访能够为建行在伦敦、在欧洲市场更快的发展搭建一个更好的桥梁,使建行一方面服务中国的国家战略、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另外一方面服务于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 单就建行在伦敦的布局来看,建行全资子行——建行伦敦、建行伦敦分行接连成立;2014年成为英国人民币清算行之后近半年内,建行伦敦的人民币清算金额达到6千多亿元,2015年3月25日,建行伦敦推出了欧洲市场里的首只人民币计价货币市场基金。而就在王洪章接受采访的前两天,建行旗下的建信金融租赁爱尔兰子公司开业。 在王洪章的海外战略的全面布局下,建行海外业务提速。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建行集团在2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拥有境外各级机构251家,截至2016年末,建行集团海外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38万亿元,年净利润42.47亿元。 可以看到的是,在“CCB2020”规划中,海外业务并非转型重点之一。但王洪章曾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表示,在 “多功能”转型目标中,其中一项就是国际化,没有将国际化列入一级话题,并不代表国际化不重要,而是因为建设银行国际化的路很长,五年时间远远做不到。 王洪章对建行海外的布局是有深入思考的。曾有报道称,王洪章赴任建行后听取的第二个重要汇报便是国际业务,“汇报后我很不满意”。因此,他到任的第一个完整年(2012年),建行就制定了2017年海外发展规划,从全球机构布局、海外人才培养、业务开展和指标方面做了全面安排,提出了1000多人的人才培养计划。 在这位“目光覆盖全球”的掌门人主导下,建行海外机构布局越洋跨洲突飞猛进。2016年年报显示,建行全球机构布局基本完成,覆盖29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和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16.19%和3.24%。 王洪章不仅是个实干家,还是个学者,他著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问题》等著作和论文多篇(部),还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因而,他对银行业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在“一带一路”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规划时,建行也悄然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国际化战略。据介绍,近年来,建行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大项目有25个,投资金额约合454亿美元。目前,融资需求约900亿美元,涉及40个国家和地区,半数以上项目集中在铁路、公路、航运、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老银行人的风格 北京时间1975年的夏天,大连市。 在机电厂做了近2年工人,又经历2年上山下乡时光的王洪章,在这年夏天迈入了大学校园,当时他21岁。进入东北财经学院(后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金融专业学习,是王洪章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在这里他为此后长达近39年的银行业工作打下了深厚的专业基础。 这所大学还曾培养出不少金融监管、高管人才,包括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杜金富、前保监会主席马永伟以及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国开行行长郑之杰等等。 1978年,王洪章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当时的他可能并未料想到,这是他长达39年金融生涯的第一步,在这段长久的经历中,他历经3个单位,13个岗位。有业内人士对他的工作风格评价称,王洪章认真严谨低调,是金融业的实干家。 他最长的一段从业经历是在工行,12年基层工作,使他对银行业有透彻的了解。1984年,国家剥离央行的商业银行职能后,成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王洪章在此时进入工商银行基层工作,历任信贷处、办公室、资金计划部、总行营业部。 1996年,王洪章再次回到熟悉的央行系统,转战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局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司司长、中国人民银行纪委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党委书记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局长。2003年11,王洪章正式担任中国人民银行纪委书记、党委委员,主管稽核和纪检工作,时间长达8年。也许是因其在央行的多年经历,业内提及“老银行人”王洪章,还多会说起他的稳健风格。 2012年1月,在中国金融系统拥有30多年丰富履历的王洪章接替了郭树清,正式成为建行董事长。这5年,他远筹帷幄,使建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业界称为战略银行家。 他亦称得上是一位学者,作为一位拥有多年金融监管经验的实践者,他对银行业风险控制有较多思考。今年6月,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提到,银行业首先要把自身的风险控制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防止形成新的不良资产。重点排查委外、同业、资管、债券 等业务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防止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区域、跨市场传导。 如果说,别人的评价都不算透彻的话,王洪章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则更显其性格。 “在我从事的岗位和走过的路上,不需要多么灿烂的光环,大家认为我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便足矣。”今年5月,在金融博物馆的一期沙龙交流中,他被问及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他的成就时如是表示。 卸任以后,王洪章的人生旅途和职业生涯有了重要转变,但其低调、严谨的风格未变。在昨日的讲话中,王洪章多次提到了“我们”,“这个我们是由每一位敬业、专业、积极进取、勤奋务实的建行人组成的集体,建设银行的发展凝聚了全行干部员工的心血和付出。” 他还提到,当前建行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正努力实践五个转型目标。面临市场的复杂、竞争的激烈、监管的趋严以及外部环境潜存着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建行转型发展的过程注定是不平坦的,虽然道不远,但任很重,“但我仍然坚信并乐见建行这个目标能够实现,期待并乐见建行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辉煌”。 “一生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我会为建行的每一个成功点赞并鼓与呼,祝福建行!”[详情]

陈四清接棒田国立:扎根中行27年
陈四清接棒田国立:扎根中行27年

  陈四清(资料图) 王洪章的建行时间:寸寸光阴未曾轻 文 |  新浪财经 徐巧 8月1日,陈四清作为新任的中国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在上任的第一天就马不停蹄地奔赴河北张家口,召开了中国银行2017年年中工作会议。 在年中工作会议上,陈四清进一步动员中国银行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抓执行,抓落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就在昨天,7月31日下午的北京西城区,中国银行举行了一场庄重的交接仪式。“从田国立同志手中接过接力棒,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陈四清在接任田国立中国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后,在台上发言表示。 会后,陈四清亲自带着几个部门总经理送田国立去建设银行接任建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两任中行董事长交接圆满。 谁都没想到当年那个说话带着一点儿湖南口音的小伙子,在中行一扎根就是27年。中国金融三十载激荡风雨,陈四清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一路摸爬滚打,从分行直到总行。 业务扎实,国际视野,政治成熟,雷厉风行——短短16字不足以概括陈四清的全部性格,但或许能让外界对这位向来低调的新任中行董事长窥探一二。 扎根中行27年 专业能力突出 时间倒回到1990年,A股刚刚作为试点在国内运行,也就是在这一年,陈四清正式加入中国银行,从此落地生根27年,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中行人”。 陈四清于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99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科班出身的他,还有注册会计师和高级经济师两项职称。 “他过去分管过风险业务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很强,谈判的专业能力也很强,和陈一起出去谈业务,对这块的体会非常深刻。” 一位中行中层管理人员这样评价道。 陈四清兼具风险管理和公司业务背景,且对人民币国际化有较多的关注和钻研,属于业务技能比较全面的银行高管。2014年,陈还将多年的对贸易金融在商业银行的思考汇集成书,带领研究团队推出《贸易金融》一书。 响应国家战略 拥有国际化视野 海外业务一直是中国银行的核心优势,在2014年陈四清接棒行长之时,也是中国银行响应国家一系列顶层战略,大步迈向国际化之际。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速、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行更进一步积极地向海内外市场推介跨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推进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离岸人民币存贷款、资金产品、衍生产品与大宗商品服务,积极参与人民币定价机制培育。 “一带一路”则是另一个重大历史机遇。在2015年3月发改委联合外交部、商务部推出此项国家级顶层战略之后,陈四清立马带领中国银行周密布局。 2015年,中国银行加大海外机构布局力度,海外机构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并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机构覆盖“一带一 路”18个沿线国家,累计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投放授信约286亿美元,跟进重大项目约330个,意向性支持金额约870亿美元,并在国际市场成功发 行首支“一带一路”债券。 严控金融风险 服务实体经济 在接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的第一天,陈四清就在河北张家口召开了中国银行2017年年中工作会议。 8月1日,陈四清在年中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动员中国银行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抓执行,抓落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中行要不忘初心、回归本源,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体经济提供源头活水。”陈四清对于严控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作了强调:“要紧紧围绕防控金融风险永恒主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必须着眼于国家安全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事实上,对于银行业的整体发展,陈四清一直保持着密切关注与思考。2014年,陈四清在参加由新浪财经举办的“2014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就曾表示“要在众声喧哗中找到银行业发展的归依和目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2015年,陈四清又在杂志上撰文,深度分析银行面对的潜在风险: 一是信用风险面临巨大压力。相关研究表明,未来三年,银行不良贷款率可能逐渐增至2%左右。二是流动性风险上升。随着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将更频繁地在银行间、银行体系和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证券市场间流动,这将加大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风险,也使得这些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性增强。三是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的管理难度加大。理财产品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大量涌现,对商业银行合规经营、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加大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难度。 数据表明,在严控风险方面中行确实可圈可点。截至2016年末,中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460.0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1.06亿元;不良率为1.46%,较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中行的不良化解再创历史新高,境内机构共化解不良资产 1,289亿元,同比多化解245亿元。 1960年出生的陈四清今年57岁,依然雷厉风行。用一位中行总行人士的话来形容,“精力充沛,感觉每天睡觉的时间都很少。”接棒中国银行董事长之后,陈四清肩上的担子或许更重了。中国银行下一个十年会是何种光景?我们等待陈四清用时间给出答案。[详情]

57岁田国立回归建行: 执掌中行时期力推“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
57岁田国立回归建行: 执掌中行时期力推“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

   大行换帅国有大行迎来人事密集调整期,突如其来,建行和中行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候选人已然完成更迭,中行的行长人选亦颇受关注,而接下来国有大行的后续人事变动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新人新气象,国有大行在新“掌门”的领导下将出现何种变革,将往何处去,更是整个金融业关注的焦点。(闫沁波)7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获悉,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去职,并赴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提名董事长候选人。这距离他离开曾供职16年的建行,已过去了18年。1960年出生在河北的田国立,1983年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从建行北京地区一家支行起步,在16年里,一路升至建行行长助理。此后,他在金融系统中一路获得拔擢:1999年,田国立转战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信达,其间完成了信达的商业化转型;到中信集团“中转”了约四年后,2013年5月,年仅53岁的他出任中行董事长,执掌这家拥有十几万亿资产、以国际化为特色的国有大行。在中行期间,田国立的主要成绩之一,是领导并推动中行“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战略落地。根据这一战略,中行将在2015-2018年期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相关授信1000亿美元;为投入更多资源至“一带一路”沿线,中行旗下中银香港还陆续出售了南洋商业银行、香港集友银行等功能重叠的资产。截至2016年末,中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共跟进境外重大项目约420个,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授信支持近600亿美元;在5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600家海外机构,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建行起步,完成信达商业化转型在建行的工作经历,为田国立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重要基础。公开信息显示,1983年7月,大学刚毕业的田国立从建设银行北京某支行起步,先后担任支行副行长、支行行长。积累了大约10年后,他的职业生涯开始进入快车道:1992年,年仅32岁的他出任建行北京分行副行长;1994年,他负责筹备了建行总行营业部并且担任总经理;到1997年出任建行行长助理时,田国立年仅37岁。在担任行长助理期间,他领导和组织了当时国内最大金融机构——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农信”)的托管清算。中农信于1997年1月被中国央行下令关闭,其债权债务和分支机构则由建行托管。“勤奋好学,年轻有为,胆识过人,颇得领导赏识。”曾接触过田国立的建行某退休人士曾如是评价田。建行的经历,为田国立打下基础;行长助理的身份,更多是一个“执行者”角色。但很快,田国立便获得了独当一面的机会,其过人的胆识与才能,亦有了进一步发挥的空间。1999年,告别服务了16年的建行,田国立以主要负责人之一的身份筹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2000年起,执掌信达的田国立领导了对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辽宁证券、汉唐证券、华夏证券和北京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的托管、重组和清算等工作。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信达的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大:从政策性资产处置扩大到商业化收购业务;从资产处置扩大到问题机构处置;从不良资产管理扩大到证券、基金、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在业务范围扩大的过程中,信达也逐步拿下多种业务牌照;相应地,田国立也为信达提出转型目标,即成为以不良资产管理为特色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公司。按照转型方案,信达政策性业务的剩余债转股资产和剩余债权资产约638亿元,由信达按照评估值买断;建行持有的延期十年的2470亿元的信达金融债,则剥离至财政部与信达建立的共管基金,以后通过利税返还、减持股份等多元化方式偿还。田国立主政时期的信达,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里唯一一家能够付息率100%的公司。2009年末,田国立参与创立信达的第十个年头,信达累计向相关银行支付债券利息、向央行支付再贷款本息1966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43.67亿元,比2008年的利润(约12亿元)涨了近3倍,利润总额和增长速度均远超其他三家。“这并不是我的利润高涨期,今后五年到十年才是。”田国立2010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豪言。2010年7月,信达改制,更名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完成股改挂牌的AMC,此举亦标志着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试点正式启动。新公司注册资本251亿元,是成立时的2.51倍,同年年度收入和净利润则为218亿元和74亿元,继续遥遥领先于其他资产管理公司。2010年12月至2013年4月,田国立出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其间曾兼任中信银行董事长;2013年5月,他再上台阶,出任中行董事长至今,其间还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15年6月)。业内观察人士普遍认为,正是处置不良资产以帮助四大行完成上市大任、稳定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出色表现,让田国立日后获得掌舵中国银行的资格。大刀阔斧精简中行总部田国立接棒之时,媒体用“内外交困”来形容当时的中国银行:从资产规模的角度看,中行已居四大行末位;海外业务发展不顺,国内业务遭遇“后发劣势”瓶颈时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行海外业务遭受重创,恰逢国内“四万亿”刺激计划出台,时任中行董事长肖钢将业务发展重点向国内倾斜;但由于错过中国银行业的高速扩张期,中行境内分支机构的数量,与工农建三家银行差距较大。新的接班人,需要为这个新的平台思考差异化竞争策略。“银行不是泡泡糖,不比谁吹得大,而是要让客户感到满意贴心,提供最好的服务。”2013年6月,上任不久的田国立召开以“内生动力谋大局”的内部会议并声称,“中行的奋斗目标不是超过工行。”有中行中层干部向记者表示,这从根本上纠正了“规模发展”的考核指标,转而以利润考核为重心。田国立还在该会议上要求,各分行一把手“守土有责”和“讲政治”,需要“急总行之所急”,在之后的两年里,田国立对中行的顶层和基层,进行了大幅调整。2013年7月中国银行年中工作会议上,田国立首次公布他为中行打造的战略目标——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并提出“最好的银行”的七大标准。针对七大标准中“合理高效的组织架构”的问题,中行于2014年3月正式公布其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的方案并逐步落地:原公司金融总部、个人金融总部、金融市场总部、风险管理总部、运营服务总部五大总部被拆解;总行机构精简后只有36个一级部门和6个直属机构,总行部门数减少13个。此番组织架构调整,暗合的则是田国立为中行设定的转型思路——通过调整结构而非做大规模来实现效益最大化。力推“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多位中行内部人士时发现,“格局大”、“业务精”是对田的评价中最高频的两个词。“讲政治,这是更高的要求,站的层次要高,不能太狭隘,急总行之所急,每一条建议是本位的还是谋大局的,是我使用和提拔干部的一个标准。”田国立曾在内部会议上说。“谋大局”自然意味着:紧跟国家政策。而更加开放的中国,也使得中行开始迎来属于自己的“风口”。2013年起,决策层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3月,中行提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规划,要“争做‘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的首选银行,争做‘一带一路’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渠道银行”。更为具体的目标还包括: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构覆盖率50%以上,通过远程服务和海外工作组实现业务全覆盖;2015年“一带一路”相关授信200亿美元,未来三年授信1000亿美元等。时至2016年末,中行“一带一路”战略已获得较大进展:中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共跟进境外重大项目约420个,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授信支持近600亿美元;在此期间,中行旗下中银香港还陆续出售了南洋商业银行、香港集友银行等功能重叠的资产,将更多资源投入至“一带一路”沿线。据中行管理层透露,截至2016年末,中行在5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600家海外机构,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初步实现了中行构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的目标”。田国立主政的四年时间里,中行海外业务在全集团中的贡献逐步回升,利润区“重返海外”的趋势越发明显。2016年末,中行海外资产规模登上5万亿元的新高,税前利润为122.34亿美元,同比增长39.42%;海外利润占比为36.27%,较2015年上升了近13个百分点。[详情]

陈四清接棒田国立 供职中行已有27年
陈四清接棒田国立 供职中行已有27年

   7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获悉,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一职,并提名为董事长人选;同时,中行行长陈四清将接任中行党委书记,提名董事长人选。一位总行人士表示,陈四清业务功底扎实,且精力充沛,“花在工作上时间很多,感觉每天休息的时间很少”;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在告别演讲中,则曾盛赞陈四清“年富力强,怀才抱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陈四清近年来的署名文章发现,陈四清对银行业转型、人民币国际化、金融风险等问题思考较多。“国际化是我们中国银行特色和优势,但我们不满足于现在国际化的布局、更倾向于长远。”陈四清曾在2016年半年报发布会上介绍,根据中行制定的“345”的战略,近期内要使海外总资产和海外利润在全行总资产和利润的占比达到30%,这一目标经过努力很快可以实现。下一步,这一占比要到40%,而更长远的目标,则要让海外业务真正成为“半壁江山”。截至2017年3月末,中行总资产18.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7700亿元,同比增4.24%;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0.06%;不良贷款1500亿元,不良贷款率1.45%,拨备覆盖率159.5%。中行体系内历练27年与此前的肖钢、田国立两任董事长来自其他机构不同,陈四清加入中国银行后,就一直在中行体系内历练,迄今已27年。陈四清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并在1999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0年加入中行后,陈四清在湖南省分行工作多年并外派中南银行香港分行任助理总经理,并担任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2002年起任中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随后于2005年出任广东分行行长,2008年6月起出任中行副行长,分管公司业务;2011年12月起,其兼任中银香港(控股)非执行董事、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陈四清陆续出任中国银行党委副书记、中国银行行长、中国银行副董事长至今;2017年2月,当选为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 China)银行委员会主席。一位中行某分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陈四清属于“中行自己培养的干部”,且有过海外分行、省分行的工作经历,精通业务。或源于其海外分行和风险管理部门的经历,陈四清对银行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具备颇为宽阔的视角。在2015年3月的一篇署名文章中,陈四清指出,新常态下银行业进入高风险、低回报的新阶段,银行监管将更加严格,金融风险亦更加复杂。但他同时指出,银行业的发展动力亦变得更加多样。他在文章中指出,银行业应该从“求大”向“求好”转变,追求内涵式发展;同时,追求差异化经营,“比如,资本雄厚、技术先进、具有全球性服务网络的大型银行,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向客户提供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在某些业务上具有优势的银行,应集中精力和资源发展该领域业务,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借力“一带一路”推动国际化陈四清接棒之时,正是中国银行大举拥抱国际化之际。2015年,中国银行提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规划,目标是在未来三年里提供各类授信1000亿美元。中行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跟进境外重大项目约420个,提供各类授信支持约600亿美元。陈四清在今年4月的一篇署名文章中指出,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但也有一些问题和障碍亟须破解。例如,资金供求缺口及期限匹配问题。“未来几年,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每年就可达8000亿美元。但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期限长,资金回收周期则更长,少则10年、多则30年。相对而言,项目融资的资金来源一般期限较短,传统的银行贷款、保险资金、债券以及融资租赁等期限通常为5~10年。”其表示。此外,还有区内货币支持问题、金融业务服务能力问题、风险管理与化解问题等需多加注意。他认为,总体而言,完善的“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体系应该坚持多元、立体以及市场化的要求:将多边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国内外投资者都纳入进来;充分利用各层面资金来源和各类型投融资产品及工具,构建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资金价格、运作机制和经营管理要坚持市场化原则,提升可持续性。为支持“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规划落地,2016年中国银行将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机构整合进中银香港,整合后第一年,上述地区的新增授信就较上年增长202%。[详情]

王洪章卸任建行董事长:从机电厂工人到大行董事长
王洪章卸任建行董事长:从机电厂工人到大行董事长

   【相关报道】 建行换帅深化改革 未来人事变更潮仍将持续 田国立履新建行 国有大行迎人事密集调整期 陈四清正式接棒田国立 中行体系内历练27年 田国立的18年和王洪章的20万亿 本报记者 李玉敏 北京报道 “在我从事的岗位和走过的路上,不需要多么灿烂的光环,大家认为我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便足矣”。今年5月份,建行董事长王洪章在金融博物馆的一期沙龙交流中,被问及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他的成就时,他如是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方获悉,7月31日下午3点左右,建行总行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会上中组部有关领导宣布由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一职,并提名为董事长人选,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因为年龄原因不再担任。 这也意味着执掌建行长达6年,并带领建行“大象转型”的王洪章正式卸任。带领38万员工,全球第二大银行的“掌门人”,这既是王洪章离任前的职务,也是他最为耀眼的身份。 据与会人士介绍,中组部高度评价王洪章在建行期间的贡献,特别是带领建行业绩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建行最新季报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建行资产总额21.69万亿,较2011年末的12.28万亿,增加了近10万亿,增长76.6%。2016年实现净利润2314.60亿元,逼近第一大行工行,远超中行和农行。不良率为1.52%,保持在同行业较低水平。 不愿具名的建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王洪章就任建行董事长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大型银行的上市红利已结束,银行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银行业高度同质化发展的藩篱中,王洪章稳健却不保守,以高度战略的眼光,率先提出了“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转型战略,为建行未来的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机电厂工人到大行董事长 王洪章1954年出生于辽宁省最北部的昌图县,现年63岁,到了退休年龄。他于1971年12月参加工作,曾在辽宁省锦西县(1994年更名为葫芦岛市)东风街道机电厂担任工人和车间主任。1973年10月到1975年10月,王洪章在辽宁省锦西县塔山公社插队。 1975年,王洪章到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金融专业学习,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金融科班毕业生。而且这所学校也曾被称为“金融家的摇篮”,培养了唐双宁、庄心一等一批知名的金融业大佬。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也是1977年毕业于辽宁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工业财务会计专业,后留校任教。董大胜1974年入学,是比王洪章高一届的“学长”。董大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辽宁财经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文革’期间并未中断办学的财经院校,那时候虽然受到一些干扰,但我们还是学到很多的专业知识。” 王洪章在接受东北财经大学《校友通讯》采访时表示,正是在那时,他意识到,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不管到哪里,掌握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组织、管理、协调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是会有用武之地的。 金融专业毕业后,王洪章便进入央行系统工作,这也成了改变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他先后转战信贷局、储蓄局、工商信贷部等多个部门。1984年,国家剥离央行的商业银行职能后,成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当时王洪章便以创建者的身份进入工商银行,此后便在工行工作长达12年,历任工商银行办公室秘书处处长、青岛市分行行长助理、办公室副主任、资金计划部副主任、营业部总经理等职。 1996年4月,王洪章再次回到人民银行系统,并开始担任稽核监督局副局长、内审司司长、成都分行行长等职。2003年-2011年11月,担任人民银行纪委书记一职。也许是长期担任纪委书记的原因,王洪章给外界的印象普遍是低调、稳健。 2011年末,时任建行董事长的郭树清调任证监会主席后,王洪章便接替他担任建行董事长一职。王洪章在前述金融博物馆沙龙上坦言:“曾经在人民银行担任八年纪委书记的经历,对我从事管理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受益匪浅。审慎经营、合规管理和风险防范成为我管理建设银行的首要原则。” “金融航母”转型的主导者 2012年以后,王洪章的角色从监管部门纪委书记变成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掌舵者,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强调风险的同时,他并不是“保守者”,而是大胆变革,毅然启动了建行的整体转型按钮。 彼时中国银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规模快速发展、平均净利润增速高达20%以上,不良却处于1%左右的低水平,但是王洪章敏锐地意识到,银行的好日子即将结束。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金融科技发展以及巴塞尔协议Ⅲ下严监管带来的冲击下,银行业必须进行变革。 王洪章也曾在多个场合坦言,从来到建设银行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思考转型。 并且在别人躺在“利差上睡觉”时,他却率先意识到建行的短板。在2015年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他表示“四大国有银行横向比较看,建行并无明显优势,城市业务赶不上工行,农村做不过农行,海外业务又不如中行”。 王洪章2012年到任建行伊始,便率先提出“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战略。后来,随着银行业发展宏观环境的变化,2014年10月,他又将这一战略升级为“CCB2020”,明确向“综合性银行集团、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银行、智慧银行”方向转型。依据这个总体方案,建行还针对7大领域和27条业务线分别制定了细化战略。 他在“CCB2020”转型发展推荐会上表示、“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我们从2004年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实现了长达十年的高速发展,到如今有一点蜀道之难、举步维艰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建行的转型案例引起哈佛商学院的关注,并将其作为中国银行业唯一案例进行跟踪研究。 在王洪章与哈佛商学院克里希那·帕勒普教授的对话中,他表示,建行的盈利结构将发生变化,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和利息分别是30%和70%,到2020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可能要达到35%左右。 而且他直白表示,“转型还体现了我们的另一个指导思想:有钱就赚。通过增加牌照,扩展功能,进行集约化的调整来不断的取得利润。因为现在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企业行为的变化以及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很难想象在哪一方面可能会有钱可赚,那么就牌照全一点,功能全一点,集约化更高一点,这样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可以从方方面面取得收入。” 王洪章还自嘲道,“现在的银行家感觉不像银行家,而像个杂家。在多元化的经济中,成为杂家才能做到适者生存。” 谈及建设银行转型的经验,王洪章认为,关键是形成了成体系的先进战略共识,包括“上下同欲”、“上兵伐谋”、“守正出新”、“以人为本”、“和合共生”等,并把这些思想贯穿到转型发展全过程。 王洪章介绍,建设银行转型规划的起草经过反复研讨酝酿,先后修改了一百多稿,广泛汇聚了全行的智慧。各业务条线在制订转型具体实施方案中,将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紧密结合,很多思路、做法乃至具体举措都来源于基层实践。(编辑:闫沁波)[详情]

建行党委书记王洪章退休 中行董事长田国立接任
建行党委书记王洪章退休 中行董事长田国立接任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姚祥云 7月3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建行内部人士处获悉,中央组织部宣布,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任建设银行党委书记一职,并为建行董事长拟任人选。建行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到龄退休。不过,董事长的正式任命还需要走相关法律程序。 从中国银行内部人士处,记者了解到,中行行长陈四清将接任中行党委书记。不过,对于接下来中行新任行长人选,该人士称暂不知情。 据国资委此前发布的消息,中央企业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全面推行党委(党组)书记和董事长“一肩挑”。这意味着,若无意外,董事长均为党委书记担任。 王洪章现年63岁面临退休 王洪章现年63岁。1997年获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是高级经济师、注册会计师。 1978年9月至1984年1月在人行信贷局、储蓄局、工商信贷部工作,此后在工商银行工作达12年。1989年11月至1996年4月历任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行长助理、办公室副主任、资金计划部副主任、营业部总经理。 1996年4月再次回到人行,1996年4月至2000年6月历任人行稽核监督局副局长、内审司司长;2000年6月至2003年11月任人行成都分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局长;2003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任人行纪委书记。 自2012年1月起,王洪章出任建设银行董事长、执行董事,自2012年7月起兼任中德住房储蓄银行董事长,自2013年7月起兼任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目前还担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中国代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工商理事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中东欧国家联合商会中方理事会主席、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 在银行传统业务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建行去年发布“CCB2020”转型发展战略,时任董事长王洪章在发布现场详细解读了建设银行转型发展。他称,建行不断加强总行和分支机构集约化管理,探索部分业务公司化运作,深入推进前中后台分离,到2020年实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条线集约化程度显著增强,业务流程高效快捷,中后台高度集约,经营管理效益最大化。 在“CCB2020”转型发展战略发布不到一年后,王洪章面临退休,“CCB2020”战略引领由田国立接棒。 田国立与陈四清为同龄校友 公开资料显示,田国立自2013年4月加入中国银行,同年5月任该行董事长。 田国立现年57岁,1983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他曾在建行任职多年。在建行先后担任支行行长、分行副行长。1993年1月至1999年4月先后任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建设银行总行营业部总经理及行长助理。 这表明,田国立从基层一步步干起,逐步获得提升。在从行长助理席位离开建行之前,其已在该行履职16年。 田国立曾表示,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银行业各机构不应该单打独斗,也不应该是“零和博弈式”厮杀,应该携手共同谱写中国银行业转型与突围的新乐章。 此次将升任中行党委书记的陈四清与田国立同龄,并互为校友。1999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高级经济师职称。 陈四清自1990年加入中行,一直是中行人。先后担任中行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广东省分行行长。2008年6月至2014年2月任中行副行长。自2014年2月起任中行行长,同年4月起任中行副董事长。 中行建行同为中央汇金控股 建行和中行均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同由中央汇金控股。截至2016年末,中央汇金持股分别占57.11%和64.02%。中央汇金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财富》杂志近期发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利润榜的前五名中,排名除了第一的苹果公司,依次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 建行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资产总额突破20万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2323.89亿元。中行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资产总额18.15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841亿元。  [详情]

建行中行集中换帅 王洪章田国立陈四清背后各有故事
建行中行集中换帅 王洪章田国立陈四清背后各有故事

  由左至右:田国立、陈四清 券商中国记者从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多个渠道获悉,中行董事长田国立将接任即将退休的建行董事长王洪章一职。中组部今日正式宣布任命,田国立出任建行党委书记,并提名为董事长人选。与此同时,现任中行行长陈四清有望出任中行董事长。 按照惯例,上市银行董事长、行长等高管人士变动,还需经过董事会的相关流程,预计两家国有银行近期将正式对外公告上述人士变动。 王洪章的故事 “掌舵”建行超5年,转型成果收入哈佛案例库 去年63岁的前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到期退休,今年63岁的王洪章也即将辞任。王洪章2011年末接任彼时将调任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成为建行“掌门人”。当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消散,按王洪章的原话,中国经济到了节骨眼,金融行业有着“不可承受之重”,来建行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净利润增速下滑得厉害。 王洪章 企业的融资需求正发生变化。“我刚到建行前半年,走访了20多家央企,没有一家提出需要贷款支持,更多的是提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所以在2012年我们就开始思考转型的问题。”王洪章称。 说干就干。经过近两年的深入筹划,建行在2014年10月制定出了转型发展规划,正式确定了“综合性银行集团、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银行、智慧银行”五个转型方向。 对于“综合性银行集团”的定位,王洪章表示,综合性银行集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银行业自身演进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就是除了给客户提供传统银行业务外,还可以提供包括证券、信托、期货、保险等泛金融领域的服务。目前建行已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信托、建信人寿、建信期货、建银国际等多个子公司,成为金融牌照最全的金融集团之一。 “多功能服务是国际大型银行的基本特征,强调银行具备向客户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属性。”王洪章称,银行不断丰富投资、融资、交易、支付、托管、理财、投行、信托、租赁、财富管理等各类产品和服务功能,才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集约化发展强调商业银行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方式组织内部资源,获得最大的服务和管理效益,据了解,目前建行70%-80%的业务已不在网点办理,而是通过后台中心集中处理;授信审批流程也从过去的42个环节缩减到目前的十多个环节,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创新是银行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王洪章表示。因此,建行在全国建立了8个创新实验室,集中进行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创新。不过,王洪章也坦言,建行的创新能力与其他好企业还存在差距,需要继续改进。 在王洪章看来,智慧银行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快捷、便利、优质服务的更高层次发展模式,代表了银行未来发展方向。“我刚到建行之初就了解了当时建行的两大弱势,一个是IT系统,另一个则是海外业务。” 此后,建行便在这两大领域重点发力,今年建行正式上线了曾耗时六年、投入七八千人力打造的“新一核心代系统”,并建立了全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与此同时,近年来建行也加速海外分支机构的网点布局,目前建行海外机构已覆盖29个国家和地区,并担任3家离岸人民币清算行。 经过近三年的实施,建行转型初见成效。在他任职的五年多的时间里,建设银行总资产规模不断突破,从2011年的12万亿,到2016年的20万亿元,资产总额增长近67%。今年7月,建行转型发展成果更是被正式纳入哈佛商学院院全球商界精英培训教学案例库,国内首家正式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的银行。 “当时哈佛商学院的教授邀请我去哈佛做演讲,介绍建行成功转型的案例,我还很惊讶,因为那个教授说,他跟踪建行转型已有4年的时间,而且此前哈佛商学院案例库中没有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成功转型案例,都是中小银行。”王洪章称。 误打误撞进入金融业,8年纪委书记经历受益匪浅 王洪章是老银行人,从东北财经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央行系统工作,1984年,国家剥离央行的商业银行职能后,成立四大商业银行。当时王洪章便进入工商银行,此后便在工行工作长达12年。1996年4月,王洪章再次回到央行系统,并于2003年至2011年担任央行纪委书记一职。 王洪章表示,正是这8年的央行纪委书记的任职经历对其管理大行受益匪浅。 “银行是与风险打交道的行业,作为银行家,应该恪守审慎原则,把合规放在第一位,这些理念与我做纪委书记的工作性质不谋而合。”王洪章称。 本着合规审慎的原则,建行在过去几年虽然快速扩张海外业务,但至今海外业务未受到境外所在地监管部门的处罚,这也是目前四大国有银行中唯一一家未受海外监管部门处罚的银行。“中国的银行在海外经营一定要小心谨慎,海外业务的利润一年也就几千万美元,万一一下子被罚几个亿美元,十多年都白干了。”王洪章称。 有意思的是,王洪章曾在一个小范围场合透露,自己虽然是老银行人,但当初接触金融也是误打误撞。“大学填报志愿时,我的理想专业是学绝密学,没想到后来被调剂到金融专业。入学报到那天要求填写专业,当时连金融的‘融’字都不会写,不过当时很多人都不会写这个字,就连我们的老师也是教金融之后才会写这字的。” 不过,个人际遇有时就在这阴错阳差之间变得大为不同。“当时因为母亲‘成份’问题,没有去成理想的学校,自己还觉得遗憾;但现在回头看,如果当时去成了,现在最多就是个工会主席,哪可能成为国有大行的董事长。”王洪章说。 巨蟹座的王洪章评价自己欣赏的生活方式是随遇而安,而在被问到期望别人对他有何评价时,王洪章曾表示,“是个认真做事的人,足矣”。在“掌舵”建行五年多的时间里,王洪章带领建行主动谋求转型,并初现成效,这一评价,他配得上。 田国立的故事 回归建行 田国立将出任建行董事长的传闻颇令外界惊讶,此前尚未出现过一家国有大行的董事长去担任另一家国有大行董事长的例子,一般都是“一行三会”的高层调任,如现任农行董事长周慕冰此前担任银监会副主席,或是由行长升任董事长,如现任工行董事长易会满此前为工行行长。 田国立 另外,国有大行董事长有时会升任为“三会”主席,因此,田国立此前还被市场传为保监会主席的热门人选,此番去“执掌”建行颇为意外。 不过,田国立到建行任职算是“回归”,他是老建行人。现年58岁的田国立自1983年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建行,此后的16年间他一直在建行工作,从建行北京地区一家支行起步,一路升至建行行长助理。 田国立此后也一路获得提拔,1999年,田国立进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先后担任副总裁、总裁、董事长,期间完成了信达的商业化转型;2010年-2013年4月,来到中信集团,并在2011年出任中信银行董事长。2013年5月任中行董事长。 在担任中行董事长期间,田国立提出“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战略目标,并着力推动中行“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业务发展定位落地。截至目前,中行海外机构已覆盖5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央行指定的23个离岸人民币清算行中,有11家由中行担任。 不过,虽然国际业务是中行在四大国有银行中的传统强项,但这一优势正被另外三家国有大行迎头赶追。其中,除建行外,工行海外机构已覆盖4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担任7家人民币清算行。农行海外机构已覆盖1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担任1家离岸人民币清算行。 陈四清的故事 坚守中行 陈四清则是老中行人,他和田国立是校友,都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他在1990年便加入中行,并在湖南省分行工作多年,2000年后,先后担任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广东省分行行长。2011年12月起,陈四清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中银航空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4年,陈四清陆续出任中国银行党委副书记、中国银行行长、中国银行副董事长;2017年2月,当选为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 China)银行委员会主席。 陈四清 一中行内部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陈四清能力出众,他是中行自己培养起来的干部,有过省分行、海外分行的丰富工作经历,精通业务,相信他“掌舵”中行后会带来新气象。[详情]

田国立的18年和王洪章的20万亿
田国立的18年和王洪章的20万亿

  建行换帅。上一次与媒体公众见面,田国立多了一个新身份,当选亚洲金融合作协会首任理事长。仅7天之后,他就换了一个身份:从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的位置接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一职,并提名为董事。中新社记者 张浩 摄卸下建行掌门人称号的是王洪章,在建行掌舵了超过5年半时间后,到龄退休,他留给田国立的是一个资产总额比中行多出2.7万亿左右的建行。 中新社发 周长国 摄田国立18年的轮回上一次在建行担任要职是1999年,当时田国立是行长助理,他用了18年再次回到建行时,已经成了党委书记。1960年出生于河北的田国立在23岁时从湖北财经学院毕业,立马进入了建行北京地区的一家支行工作,开启自己银行人的职业生涯。在建行多个岗位的工作换来了层级的提高,在毕业10年后,田国立做到了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而在1994年至1997年的三年时间里,田国立进入建行总行任营业部总经理。田国立在建行时期还与央行行长周小川有过交集,周小川于1998至2000年任建行行长,而田国立1999年离开建行时正是行长助理。离开建行,田国立走马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信达,历任中国信达副总裁、总裁和董事长,期间完成了信达的商业化转型。随后在中信集团历练的四年依旧离不开金融系统,田国立在中信期间出任中信银行董事长。2013年5月,田国立接替肖钢成为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不遗余力地推动中行“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战略落地,至今,在银行系统已有20多年经历的他对中国银行业发展常有思考。在2016年7月的 “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田国立发表演讲称,中国银行业面对30年未有之3大机遇,即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预计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超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将超2000亿美元;“一带一路”为主轴的新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商机,有利于中资银行以人民币业务为切入,拓展广阔的国际市场。王洪章的20万亿成绩到了退休年龄的王洪章今年刚刚满63岁,出生在辽宁省最北部昌图县的王洪章到了退休年龄,今年刚刚满63岁。他在进入东北财经学院拿起货币银行学专业的教材之前,先是在工厂呆过两年,接着做了两年知青,才走进校园的。从学校一毕业,王洪章就与金融结缘,开启了其长达39年的金融生涯。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1978年9月,他先是进入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局工作,随后调配至储蓄管理局、工商信贷部干部。在人民银行历练近六年时间后,随着国家剥离央行的商业银行职能后,成立四大商业银行,王洪章便走进了中国工商银行,用了整整12年时间,他从工行工交信贷部工业一处副处长提升至工行银行营业部总经理。1996年,王洪章再次回到熟悉的人民银行,这一次在人民银行一呆就是15年,在2012年1月,他正式成为建行董事长之前,王洪章担任的是人民银行纪委书记、党委委员,主管稽核和纪检工作,时间长达8年。到如今离开,王洪章5年的建行生涯给建行带来了什么改变?建行总资产规模不断突破,从2011年的12万亿,到2016年的20万亿元,足足增加了8万亿;净利润则从1692亿元增加至2315亿元。王洪章亦算得上是学者,他长期从事商业银行和金融调控、金融监管的实践工作,著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问题》等著作和论文多篇(部)。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未来的建行在王洪章眼里会是什么样子?在2016年9月的一次公开场合,王洪章直言,目前银行业传统的发展模式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他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结构调整、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冲击、利率市场化、监管升级、客户需求多元化等诸多因素,加快转型发展、深化金融改革成为必然。未来建行将向实现综合性经营、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型银行、智慧型银行等五大方向转型。▼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一行三会”高层同一天发声,释放金融改革重大信号点击图片阅读 |朝内225号近期动作频频,释放了什么信号?编辑:冯玲玲.[详情]

两大行换帅:田国立与陈四清分任建行和中行党委书记
两大行换帅:田国立与陈四清分任建行和中行党委书记

  田国立 陈四清 两大行换帅:田国立、陈四清分任建行、中行党委书记 7月31日下午,建设银行(下称“建行”)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确认,中组部下午到建行宣布了人事任命,中国银行(下称“中行”)董事长田国立,将担任建设银行党委书记,并提名为新一任董事长人选;建设银行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已到退休年龄。 与此同时,第一财经记者从中行内部人士处获悉,下午两点,中行召开内部会议宣布,中行行长陈四清将接任党委书记,并提名为新一任董事长人选。 按照惯例,上市银行高管履职还须经过董事会相关程序,预计建行和中行不久将发布正式公告。 “老建行人”田国立 2013年5月出任中行董事长至今,田国立掌舵中行已经4年多时间。不过,从田国立履历看,此次调任建行,担任党委书记并提名董事长,并非“空降”,严格意义上说,田国立也是“老建行人”。 田国立早在1983年7月至1999年4月任职建设银行,曾工作于多个岗位,先后担任支行行长、分行副行长、总行部门总经理及行长助理。2013年6月起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非执行董事。 此后,田国立先后在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及中信集团担任过重要管理岗位。2010年12 月至2013年4月担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其间兼任中信银行董事长、非执行董事。 1999年4月至2010年12月历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总裁,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田国立的掌舵下,年报显示,中行2016年实现税后利润1841亿元,同比增长2.58%。截至2016年末,中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460.0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1.06亿元;不良率为1.46%,较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 “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是田国立在2013年4月接任中国银行董事长时,为这家百年老店定下的战略目标。同很多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人一样,田国立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他在多个场合讲过,中国银行是中华民族百年的品牌、百年历史积攒下来的国家财富,理当在民族复兴中担当重任。 在田国立看来,国际化业务是中国银行的看家本领和“祖传秘方”,最有可能为民族复兴做贡献。田国立告诫中国银行各海外机构一把手,“中国银行派大家出去,一不是去做小买卖,二不是去过小日子。中国银行100多年积累起来的全球网络,一定要对国家有贡献”。 正是出于这样的家国情怀,自中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便成为田国立念兹在兹的事。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以“一带一路”为主轴,加快海外网络延伸,目前已在“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同时,中国银行还积极推动将东南亚机构的资产注入中银香港,以中银香港为龙头,更好地服务东南亚地区。在业务发展方面,中国银行累计跟进“一带一路”区域重大项目392个,意向性支持金额超过870亿美元,有力促进了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田国立认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一带一路”为主轴的新市场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新商机,给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这三个方面,也是田国立带领中国银行着力主攻的方向。 田国立很喜欢一句古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专门讲过埃隆•马斯克的例子。他认为,金融家也应该怀有同样的创新思维,要提升整合资源的能力,为解决社会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寻找方案。 在7月24日的亚洲金融合作协会(AFCA,下称“亚金协”)成立发布会上,当选为理事长的田国立对记者表示,过去10年亚洲GDP增速保持在7.7%,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达一半以上。亚洲金融机构迫切希望有互联互通的组织,对地区经济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王洪章已到退休年龄 根据建设银行2016年年报,2012年1月便开始担任建设银行董事长的王洪章今年63岁,已到退休年龄。 王洪章 自 2012年 1月出任董事长、执行董事至今,王洪章已经在建行担任了5年董事长。5年间,建设银行总资产突破20万亿元。根据年报,建行2016年实现净利润2323.89亿元,同比增长1.53%。多个数据反映出建行资产质量正在企稳:不良率1.52%,下降了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0.36%,同比上升0.6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2.87%,较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剪刀差为-5.91亿元,这是自2012年以来首次转为负值。 早期,王洪章在金融监管系统有着丰富的经验。2003年11月至2011年11月,王洪章任中国人民银行纪委书记;2000年6月至2003年11月,任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局长;1996年4月至2000年6月,历任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局副局长、内审司司长。 1989年11月至1996年4月,王洪章历任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行长助理、办公室副主任、资金计划部副主任、营业部总经理;1984年1月至1989年11月,在中国工商银行工商信贷部、办公室工作。 中行自己培养的干部陈四清 中行现任行长陈四清1990年加入中行。自2014年4月起任中行副董事长,2014年2月起任中行行长,可以算是中行内部一路提拔上来的干部。 2008年6月至2014年2月,陈四清任中行副行长。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先后担任中行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广东省分行行长。此前,曾在湖南省分行工作多年并外派中南银行香港分行任助理总经理。 2011年12月起,陈四清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中银航空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3月起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陈四清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1999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高级经济师职称。[详情]

田国立回建行任党委书记 陈四清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
田国立回建行任党委书记 陈四清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

  田国立回归建设银行任党委书记,陈四清升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胡初晖 来源:澎湃新闻 田国立(左)、陈四清 以资产计,中国第二大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第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在同一天迎来新的党委书记。 澎湃新闻从知情人士处证实,7月31日下午,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替已到退休年龄的王洪章,出任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而中国银行党委书记将由现任行长陈四清接任。 其中,现年57岁的田国立是18年后重新回归中国建设银行,这也是他从湖北财经学院毕业后的第一站。而现年57岁的陈四清,在担任中行行长3年多后获得升任。值得一提的是,两人共同点颇多,均出生于1960年,均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此外,田国立、陈四清和王洪章,均已经当选中共十九大代表。 一般而言,建行、中行这样的国有大行党委书记与董事长均为一人兼任。不过,两位党委书记若要成为两行董事长,还需履行董事会的相应程序。目前,两家银行尚未公告这一人事变动。 田国立建行时期先后与王岐山、周小川共事 1983年田国立从湖北财经学院毕业后的第一站是建设银行。1983年7月至1993年1月期间,田国立曾在建设银行多个岗位工作,先后担任支行副行长、支行行长等职务。1993年1月至1994年7月,田国立担任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1994年7月,田国立进入建设银行总行,担任营业部总经理。 此后从1997年7月至1999年4月期间,田国立以行长助理的身份与建设银行历史上的两位“重量级”行长共事。1996年至1997年,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任建设银行行长、党组书记。1998年至2000年,现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小川担任建设银行行长、党组书记。与此同时,田国立还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了当时中国被关闭的最大金融机构——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的托管清算工作。 1999年离开建设银行之后,当时40岁的田国立作为创始人之一,加入了中国首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达资管,并出任副总裁。期间,他领导了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辽宁证券、汉唐证券等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的托管、重组和清算工作。2004年,田国立主持信达资管完成了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共2787亿元不良资产投标工作,并在这起当时中国最大金额的资产招标活动中胜出。同年,经中组部和银监会选拔,田国立考取并完成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高级研修,并出任信达资管总裁。2010年6月,信达资管整体改制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田国立担任董事长。不过2010年12月,田国立即调任中信集团。从2010年12月至2013年4月,田国立担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其间曾兼任中信银行董事长、非执行董事。 田国立的第二段银行业经历始于2013年4月,田国立在中国银行历任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及委员。 2015年,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田国立表示,金融业要跟上“走出去”的节奏,为企业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能力的支持,同时,国家的金融业也会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展现出自己的能力。“银行不光是为企业提供结算,提供信贷服务,银行就像酿酒一样,它有的是需要年份的。日积月累之后,它吸收信息的能力就强,捕捉商机的能力就强。” 陈四清:中行内部培养任职27年 接班田国立的陈四清现年同样57岁,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田国立为校友。 陈四清的银行业履历都在中国银行。 陈四清1990年加入中国银行,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先后担任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广东省分行行长。此前曾在湖南省分行工作多年并外派中南银行香港分行任助理总经理。2008年6月至2014年2月任中国银行副行长。 2011年12月起陈四清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中银航空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3月起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14年4月,陈四清起任中国银行副董事长,2014年2月起任中国银行行长。 附:田国立简历 1960年出生。自2013年4月加入中国银行,2015年5月起担任中国银行董事长。2010年12月至2013年4月担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其间曾兼任中信银行董事长、非执行董事。1999年4月至2010年12月历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总裁,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97年7月至1999年4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助理,1994年7月至1997年7月任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营业部总经理,1993年1月至1994年7月任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1983年7月至1993年1月在中国建设银行多个岗位工作,先后担任支行副行长、支行行长。1983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获学士学位。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来源:中国银行年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陈四清简历 自 2014 年 4 月起任中国银行副董事长,2014 年 2 月起任中国银行行长。1990 年加入中国银行。2008 年6 月至 2014 年 2 月任中国银行副行长。2000 年 6 月至 2008 年 5 月,先后担任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广东省分行行长。此前曾在湖南省分行工作多年并外派中南银行香港分行任助理总经理。2011 年 12 月起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中银航空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 年 3 月起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1982 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1999 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高级经济师职称。(中国银行2016年年报)[详情]

建行换帅:田国立将接替王洪章担任董事长
建行换帅:田国立将接替王洪章担任董事长

  记者从多方获悉,7月31日下午15:00,建行总行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会上中组部有关领导宣布由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一职,并提名为董事长人选,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到龄退休。[详情]

独家!王洪章辞任建行董事长 中行董事长田国立接任
独家!王洪章辞任建行董事长 中行董事长田国立接任

   文/张彦如 新浪财经讯 7月31日消息,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将接棒王洪章任建设银行董事长,中组部今日正式宣布任命,田国立任建行党委书记,提名为董事长人选。 另外,中行行长陈四清已被任命为中行党委书记,将接替田国立出任中行董事长。 新浪财经独家获悉,今日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召开干部大会,中组部有关同志宣布新的人事任命,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棒王洪章,成为建行的新掌舵者。已年满63岁的现任建行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洪章,不再担任这一职位。 按照惯例,上市银行董事长的人事变动,还须经过董事会相关程序,预计建行和中行不久将发布正式公告。 王洪章的建行5年:总资产突破20万亿 而刚满63岁的王洪章是辽宁昌图人,早年曾就读于东北财经学院(后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这所大学曾培养出不少金融监管、高管人才,包括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的杜金富、前保监会主席马永伟以及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国开行行长郑之杰等等。 王洪章1978年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局工作,从此开启了其长达39年的金融生涯。 2012年1月,他接替郭树清,正式成为建行董事长;而在履职建行之前,他担任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纪委书记、党委委员,主管稽核和纪检工作,时间长达8年。 “王洪章是一个老银行人,作风应该比较稳健”, 在王洪章担任建行董事长之际,曾有银行业人士如此评价道。 王洪章对银行的风险控制有较多心得。今年6月,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提到,银行业首先要把自身的风险控制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防止形成新的不良资产。重点排查委外、同业、资管、债券 等业务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防止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区域、跨市场传导。 王洪章长期从事商业银行和金融调控、金融监管的实践工作,著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问题》等著作和论文多篇(部)。在建设银行期间,他提出建行五大转型方向,即向综合性方面转型、向多功能性方面转型、向集约化方面转型、向创新银行转型、向智慧银行转型。 在他任职的这5年多时间内,建设银行总资产规模不断突破,从2011年的12万亿,到2016年的20万亿元,足足增加了8万亿;净利润则从1692亿元增加至2315亿元。 老建行人田国立 田国立是老建行人,在建行多个岗位工作过。1999年离开建行时,他的身份是建行行长助理,如今担任的是建行董事长。 现年57岁的田国立,1983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他在中行的搭档——现任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也毕业于此; 这所学校还曾培养出田国立的老搭档朱小黄,2012年8月,朱小黄出任中信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当时担任中信银行董事长的正是田国立。朱、田二人都是老建行人,朱比田提前一年进入建行,在建行工作长达30年,田国立的建行经历则长达16年。 田国立在金融业的工作履历丰富,涉足国有大行、股份行和AMC三大领域。 1983年毕业后,田国立就进入了建设银行,他曾在中国建设银行多个岗位工作,先后担任支行副行长、支行行长。1993年1月至1994年7月,担任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1994年7月至1997年7月,担任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营业部总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田国立曾是央行行长周小川的助手。周小川1998年-2000年任建行行长期间,田国立曾任建行行长助理,当时田仅仅37岁。 1999年,田国立离开建行,出任刚组建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一职,之后历任中国信达总裁、董事长,再至中信集团董事长;2012年,田的校友、老搭档,曾在建行工作30年之久的朱小黄就任中信银行行长一职。 2013年5月,田国立接替肖钢成为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肖钢则从中行董事长赴任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一职。 在银行系统已经20多年的田国立,对银行业的发展有许多思考。2016年7月,田国立在新浪财经主办的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指出,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银行业不应该是单打独斗,也不应该是“零和博弈式”厮杀”。 他表示,银行业面对30年未有之三大机遇,即中国对外开放迎新格局、“一带一路”为主轴的新市场机遇、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商机。据统计,在田国立担任中行董事长的这4年多时间里,中行总资产从12.68万亿上升至18.1万亿。 以下为王洪章详细简历: 王洪章,男,汉族,1954年7月生,辽宁昌图人,197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12月参加工作,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货币银行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中国注册会计师。 1971.12——1973.10,辽宁省锦西县东风街道机电厂工人、车间主任。 1973.10——1975.10,辽宁省锦西县塔山公社插队知青。 1975.10——1978.09,在辽宁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金融专业学习。 1978.09——1984.03,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局、储蓄管理局、工商信贷部干部。 1984.03——1987.08,中国工商银行工交信贷部工业一处副处长(其间:1985.09—1986.01在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校学习)。 1987.08——1991.02,中国工商银行办公室秘书处副处长、处长(其间:1989.12—1991.02挂职任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分行行长助理)。 1991.02——1992.06,中国工商银行办公室副主任。 1992.06——1994.10,中国工商银行资金计划部副主任。 1994.10——1996.04,中国工商银行营业部总经理(副局级)。 1996.04——1998.07,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局副局长(其间:1993.03—1997.02在职攻读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货币银行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8.07——2000.06,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司司长、中国人民银行纪委委员。 2000.06——2003.11,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党委书记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局长。 2003.11——2011.11,中国人民银行纪委书记、党委委员。 2011.11.28---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以下为田国立详细简历: 田国立,1959年出生,河北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 2015年0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任命田国立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2015年,入选“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 1983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建财务信用系,获学士学位。 1983年7月至1993年1月,在中国建设银行多个岗位工作,先后担任支行副行长、支行行长。 1992年,任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在北大攻读在职经济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 1993年1月至1994年7月,任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 1994年7月至1997年7月,任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营业部总经理, 1997年7月至1999年4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助理, 1999年4月至2010年12月,历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总裁,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4年,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总裁。 2010年12月至2013年4月,担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其间曾兼任中信银行董事长、非执行董事。 2011年5月,出任中信银行董事长。 2013年4月,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 2013年5月—至今,任中行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及委员。[详情]

田国立领导并推动了中行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战略落地
田国立领导并推动了中行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战略落地

  独家丨建行换帅:田国立将接替王洪章担任党委书记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玉敏 北京报道 随着多位董事长的到龄退休,近期国有大行将迎来人事的密集调整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从多方获悉,7月31日下午15:00,建行总行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会上中组部有关领导宣布由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一职,并提名为董事长人选,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到龄退休。 在7月24日的亚金协成立发布会上,田国立当选为理事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会后询问田国立问,“理事长,最近关于您个人职务变动的传言很多,比如保监会?”他连忙说了三个“rumor(谣言)”回应。没想到靴子这么快就落地了。 (图为田国立) 本次田国立到建行任职算是“回归”,1960年出生在河北的田国立,1983年从湖北财经学院毕业后,从建行北京地区一家支行起步,在16年里,一路升至建行行长助理。 此后,他在金融系统中一路获得拔擢:1999年,田国立转战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信达,期间完成了信达的商业化转型;到中信集团“中转”了约四年后,2013年5月,年仅53岁的他出任中行董事长,执掌这家拥有十几万亿资产、以国际化为特色的国有大行。 在中行期间,田国立的主要成绩之一,是领导并推动中行“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战略落地。根据这一战略,中行将在2015-2018年期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相关授信1000亿美元;为投入更多资源至“一带一路”沿线,中行旗下中银香港还陆续出售了南洋商业银行、香港集友银行等功能重叠的资产。 (图为王洪章) 王洪章1954年出生于辽宁省最北部的昌图县,现年已经63岁,到了退休年龄。他毕业与东北财经大学,此后进入央行系统工作,先后转战信贷局、储蓄局、工商信贷部等多个部门。1984年,国家剥离央行的商业银行职能后,成立四大商业银行。当时王洪章便进入工商银行,此后便在工行工作长达12年,历任工商银行办公室秘书处处长、青岛市分行行长助理、办公室副主任、资金计划部副主任、营业部总经理等职。 1996年4月,王洪章再次回到人民银行系统,并开始担任稽核监督局副局长、内审司司长、成都分行行长等职。2003年-2011年11月,担任人民银行纪委书记一职。也许是长期担任纪委书记的原因,王洪章给外界的印象普遍是低调、稳健。 2011年末,时任建行董事长的郭树清调任证监会主席后,王洪章便接替他担任建行董事长一职。不愿具名的建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王洪章就任建行董事长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大型银行的上市红利已结束,银行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银行业高度同质化发展的藩篱中,王洪章稳健却不保守,率先提出了“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转型战略,为建行的未来长眼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详情]

中国银行H股公告:田国立为董事长 陈四清为副董事长兼行长
中国银行H股公告:田国立为董事长 陈四清为副董事长兼行长

  中国银行H股公告:田国立为董事长 陈四清为副董事长兼行长 界面新闻 中国银行发布H股公告,公告其董事长为田国立,副董事长兼行长为陈四清。[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