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刷VISA万事达卡仍可在港购买大额保单 不保证支付成功
刷VISA万事达卡仍可在港购买大额保单 不保证支付成功

银联卡不能用于在香港购买大额保单以实现境内资金“出海”,但香港部分保险公司仍可通过刷VISA和万事达信用卡达到上述目的。[详情]

中国证券网|2016年11月02日  07:59
深圳客彻夜排队尖沙咀投保 专家建议重新思考个人投资
深圳客彻夜排队尖沙咀投保 专家建议重新思考个人投资

10月31日,繁忙的星期一,香港英国保诚尖沙咀营业厅里已经大排长龙,大部分投保客人说着普通话,有人已经从早上九点半等到了中午还未完成投保,场面比三天前更壮观。[详情]

时代周报|2016年11月01日  07:32
香港保单刷卡喊停疑云追踪:规避约束渠道仍存
香港保单刷卡喊停疑云追踪:规避约束渠道仍存

内地银行发出的VISA Master信用卡可以继续缴纳香港保单保费。此外,内地居民可以选择在香港本地银行开设账户。尔后,已有香港银行账户的境内客户可以将银行本票或支票直接交由保险公司办理,或通过网银方式进行保费缴纳,甚至可以直接前往香港银行柜台办理,将现金存到保险公司的账户中。[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11月01日  05:46
银联国际限购内地客大额保单 香港保险代理建议绕道
银联国际限购内地客大额保单 香港保险代理建议绕道

在银联新规之外,香港保险代理纷纷开始计划绕过“银联”支付,为内地客户寻找新的资金出路。有代理告诉记者,现金和支票两种渠道可以用来购买小额保险,除银联外的其他支付方式,如VISA、MasterCard、AmericanExpress、现金等。[详情]

界面|2016年10月31日  23:08
多方整肃违规投保境外保险 北京摸底外资寿险公司
多方整肃违规投保境外保险 北京摸底外资寿险公司

银联国际在上周末两度发声,重申境内银联卡在境外保险类商户合规使用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保险监管部门也在进行相关摸底与调研工作。多方针对违规投保境外保险的整肃行动正在持续进行。[详情]

中国证券网|2016年10月31日  07:52
银联渠道投香港保险将受限 规定直指大额寿险保单
银联渠道投香港保险将受限 规定直指大额寿险保单

某保险中介人士指出,大额保单涌现与内地资金外流趋势正相关,一张保单缴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港币很常见,“甚至有保险公司有专门的这类趸交类保险产品,在保单生效当日开始,其现金价值就高达保费的八成,使用保单抵押再贷款的方式就可以到手资金近70多万美元。”[详情]

大洋网-广州日报|2016年10月31日  04:21
银联“设卡”香港投保 内地客户蜂拥搭“末班车”
银联“设卡”香港投保 内地客户蜂拥搭“末班车”

刚刚过去的周六和周日,仍然有大批内地投保人“打飞的”前往香港排队投保。[详情]

第一财经日报|2016年10月31日  08:03
5问5答银联暂停刷卡投保香港保险:老乡别抛人民币了
5问5答银联暂停刷卡投保香港保险:老乡别抛人民币了

在大部分人熟睡的时候,香港保险圈的28日晚惊心动魄,大批客户从深圳连夜赶过来刷卡投保,过了午夜十二点,验证中心手持等候号码的仍然超过两百位客户。[详情]

中国基金报|2016年10月29日  23:20
港藉险企接受内地大客户遭锁喉 香港保单寒冬将至
港藉险企接受内地大客户遭锁喉 香港保单寒冬将至

业内人士直言,近一年来从外管局、保监会多次监管和银联的动作频频来看,香港保险无疑迎来了政策的寒冬期。[详情]

北京商报|2016年10月31日  07:28
银联叫停香港储蓄险背后:或在抑制资产外流
银联叫停香港储蓄险背后:或在抑制资产外流

银联的这项规定,真正影响的还是要做大额保单的富人。[详情]

新浪综合|2016年10月30日  12:00
深圳客缘何连夜排队刷卡买香港保险
深圳客缘何连夜排队刷卡买香港保险

银联渠道已无法购买香港储蓄险,资金是否还有其他渠道?[详情]

新浪综合|2016年10月30日  07:44
内地客户深夜赴港投保背后:资产配置还是从众心理
内地客户深夜赴港投保背后:资产配置还是从众心理

新浪财经|2016年10月29日  10:30
香港保险“限购”释放重要信号 还能买吗?
香港保险“限购”释放重要信号 还能买吗?

新浪综合|2016年10月30日  12:20
银联重申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业务 5000美元上限未变
银联重申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业务 5000美元上限未变

银联指出目前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业务。[详情]

信息时报|2016年10月30日  03:00
深圳人连夜排队赴港买保险 排到夜里11点还那么精神
深圳人连夜排队赴港买保险 排到夜里11点还那么精神

内地客户担心银联刷不了,深夜来香港保诚排队,大部分深圳人,排到十一点还那么精神,紧张又着急,既心疼也无奈,醉了。[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0月29日  00:50
银联叫停香港储蓄险 意外医疗险仍可刷卡
银联叫停香港储蓄险 意外医疗险仍可刷卡

10月28日晚间消息,香港多家保险公司确认,中国银联将于10月29日凌晨0点起 ,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储蓄分红型香港保险的保费。[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0月28日  22:59
谁在误读“银联暂停刷卡投保香港保险”
谁在误读“银联暂停刷卡投保香港保险”

实际上其中很多人都是在跟风,甚至根本不懂国际金融、保险等行业,在其它行业中,尤其是房地产业中也存在着类似跟风现象,似乎买了再说,而为什么买,买了以后会如何,根本不会去考虑。似乎这样就可以将财产转移到国外高枕无忧了。[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0月29日  14:32
香港保单套现利息低 抵押融资额可达现金价值90%
香港保单套现利息低 抵押融资额可达现金价值90%

香港保单抵押融资“套现”资金利息相当低,仅在2-3%左右[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0月29日  11:54
银联叫停香港储蓄险 离岸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
银联叫停香港储蓄险 离岸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

新浪财经|2016年10月29日  08:58
银联深夜回应传言:未停止境外保险类银联卡支付服务
银联深夜回应传言:未停止境外保险类银联卡支付服务

银联强调,银联卡不能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详情]

界面|2016年10月29日  00:23
银联国际声明:非经常项目保险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银联国际声明:非经常项目保险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新浪综合|2016年10月29日  08:50

影响·评论

5问5答银联暂停刷卡投保香港保险:老乡别抛人民币了
5问5答银联暂停刷卡投保香港保险:老乡别抛人民币了

中国基金报|2016年10月29日  23:20
谁在误读“银联暂停刷卡投保香港保险”
谁在误读“银联暂停刷卡投保香港保险”

实际上其中很多人都是在跟风,甚至根本不懂国际金融、保险等行业,在其它行业中,尤其是房地产业中也存在着类似跟风现象,似乎买了再说,而为什么买,买了以后会如何,根本不会去考虑。似乎这样就可以将财产转移到国外高枕无忧了。[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0月29日  14:32
9月结售汇逆差扩大 人民币短期仍存贬值压力
9月结售汇逆差扩大 人民币短期仍存贬值压力

创下自3月以来新高,逆差规模较上月增加189亿美元。 [详情]

中国经济网|2016年10月24日  09:39
银联暂停在香港付保费发酵 保诚美股跌近3%
银联暂停在香港付保费发酵 保诚美股跌近3%

新浪港股|2016年10月29日  06:32
银联为何限制你到香港买保险
银联为何限制你到香港买保险

过去数年中内地人赴港买保险5年增长7倍,其中利用银联境外刷卡交保费,购买美元保单的做法近期引起关注。中国银联突然出手设下每次刷卡5000美元上限,或对香港保险业尤其大额保单业务带来较大冲击。[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02月03日  07:36
评论:资产价格与汇率背离或引起新一轮人民币快贬值
评论:资产价格与汇率背离或引起新一轮人民币快贬值

中国经营报|2016年10月29日  02:57

深圳人连夜排队赴港投保!

1/24

银联“设卡”赴港投保 缴费续保短期或受影响
银联“设卡”赴港投保 缴费续保短期或受影响

  内地居民赴香港地区购买保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爆发性增长的“外流”保费态势,也引发了资本外流的相关讨论,这让相关监管机构十分重视。在监管部门年内屡屡重申要查处非法在境内销售境外保单行为的同时,近期银联国际付诸实践,对赴港投保的银联刷卡渠道进行了限制。 分析人士认为,去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直接刺激了内地消费者的境外投保热情,此次银联刷卡限制的新政实施,对于赴港投保、续保的缴费都将产生不小影响。 内地消费者赴港投保的热情自去年以来就不断高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地区保险市场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造保单保费为301亿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36.9%。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只有139亿港元,增长了1.17倍。 银联国际近日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这意味着,香港地区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包括储蓄寿险和重疾险等险种,保费不能再刷银联卡缴纳了。对于香港地区保险,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 对于银联的收紧政策,各家香港地区保险公司对于“哪些产品可以刷银联卡买?续保如何缴费?除了刷卡还有哪些途径?”等问题开始出台具体操作办法。 如大都会人寿方面表示,目前内地客户购买意外险和医疗险仍可以刷银联卡,除此之外,其他险种不管是新单缴费还是续保都不可以刷银联卡;中国人寿(海外)则表示,目前内地客户购买投资、储蓄类的保险产品,都不能刷银联卡。 友邦保险表示,从续保来看,客户可以通过电汇或者支票的方式完成,或者是开办香港地区银行账户完成绑定进行缴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若是使用VISA或者Mastercard进行缴费,该卡必须独立于银联账户,否则也无法完成缴费。 一位保险经纪人告诉记者,现在已经开始在研究绕过“银联”支付的方式,为内地客户寻找新的资金出路。如现金和支票两种渠道就可以用来购买小额保险,除银联外的其他支付方式,如VISA、MasterCard、AmericanExpress等也可以。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目前内地客户还可寻找其他渠道购买,银联卡能否用来支付并非决定内地客户是否购买香港地区保险的关键因素。 实际上,香港地区保险之所以火爆的背后有多方面因素,内地资产配置荒、人民币贬值、香港地区保单相对性价比较高等都是原因。“现在赴港购买保险产品的内地客户主要为年薪在30万以上的人群,有较高的保险意识,通过购买香港地区保险扩大保障,并以持有离岸美元资产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和资产保值。”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说。 不过,香港地区保单也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在投保之前消费者需要了解清楚其中的风险,不宜盲目跟风投保。 例如,香港地区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与内地保单的高、中、低档利益演示不同,香港地区保险保单红利演示并没有受限,大多数采用6%以上的高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然而这并非保证收益,实际受益随市场环境波动。 罗毅认为,尽管香港地区保单具备价格上的优势,但减去换汇以及赶赴香港地区交款的成本,年交保费5万人民币以内的保单并不适合在香港地区投保。与此同时,香港地区保险的保障范围与内地保险有所不同,若就投保范围产生纠纷,投保人将承担高额的法律成本。 记者:王淑娟 来源:经济参考报  [详情]

经济参考报 | 2016年11月04日 08:27
香港保险成投资追逐热门 存汇率和政策等风险
北京晨报 | 2016年11月03日 08:02
香港保险业联会:银联设限短期会有实际影响
证券时报网 | 2016年11月02日 19:53
刷VISA万事达卡仍可在港购买大额保单 不保证支付成功
刷VISA万事达卡仍可在港购买大额保单 不保证支付成功

  中国证券网讯 银联国际近日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后,银联卡不能用于在香港购买大额保单以实现境内资金“出海”,但香港部分保险公司仍可通过刷VISA和万事达信用卡达到上述目的。 据中国证券报11月2日报道,部分香港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公司有关人士表示,经过周末的“实操总结”,已确认大都会、保诚、富卫和友邦等香港保险公司可接受没有银联标识的VISA/万事达卡,即“单标卡”。友邦甚至可以接受有银联标志的VISA/万事达卡,即“双标卡”,但不保证支付一定成功。 业内人士解释,作为银行卡组织,银联、VISA和万事达相互独立,平等竞争,各自的卡走各自的结算通道。受政策限制,VISA和万事达与境内银行合作发行的“单标卡”基本是信用卡。虽然信用卡对持卡人设有额度限制,但香港保险业人士表示,这完全不构成障碍,任何信用卡都可以由持卡人先存入自有资金再刷卡消费,不受信用额度的限制。香港一家保险经纪公司人士表示,早就有内地客户这样做,只不过银联的《指引》发布后,VISA和万事达卡在这方面的“优势”立刻凸显。 银联国际表示,《指引》只针对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使用,至于其他支付渠道的管理和要求,以相关部门的政策解释为准。 VISA和万事达的2015年年报没有披露在中国的发卡数量。双方均表示,正在努力开拓中国市场,扩大在中国的发卡数量和签约商户数量。 业内人士表示,《指引》体现了国家对外汇管理的要求,虽然目前内地居民可以刷VISA和万事达卡在香港购买大额保单,但这一通道随时可能被掐断。 香港一家保险经纪公司有关人士介绍,已通知内地有意向的客户,希望他们尽快开立香港账户用于缴纳保费。他们担心,未来不仅刷卡会进一步受限,内地居民在香港开立银行账户也可能受限。 多家香港保险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对银联《指引》的出台觉得突然,上周末都在讨论应对措施,并与银联商量,争取让更多产品定义为非投资类,但进展不大。截至11月1日,各大香港保险公司均不接受客户刷银联“单标卡”购买带有投资性质的险种。 接近银联国际的人士表示,《指引》的出台大大压缩了境内资金流入香港的通道。银联国际有关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表示,目前正在持续监测商户交易,并根据交易情况要求商户提供相关材料以证明交易的合规性。银联国际如果发现涉及违规交易,将通过收单机构采取约束措施。对于《指引》颁布3天来的具体效果,银联国际表示不便透露。[详情]

中国证券网 | 2016年11月02日 07:59
监管层频频警示境外投保风险 意在防止资金外流
证券日报 | 2016年11月02日 01:32
深圳客彻夜排队尖沙咀投保 专家建议重新思考个人投资
深圳客彻夜排队尖沙咀投保 专家建议重新思考个人投资

  时代周报记者 刘巍 发自深圳 10月31日,繁忙的星期一,香港英国保诚尖沙咀营业厅里已经大排长龙,大部分投保客人说着普通话,有人已经从早上九点半等到了中午还未完成投保,场面比三天前更壮观。 10月28日夜间,这里彻夜灯火通明,原本傍晚六点结束的营业时间被延长到午夜零点前的一分钟—太多人突然前来,当中大多数来自深圳。 当天下午,一条“香港保险公司全面暂停内地客户银联刷卡付保费”的消息开始刷屏,在保险公司内部员工尚不清楚消息是否属实的情况下,已有大批待购客户冲向现场。 银联国际在凌晨回应,称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 银联回应的重点在于,香港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并未被停止,银联卡仍然且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一名香港保险从业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经常项目保险”应为与旅游相关,以意外险为主。 消息传出的第二天,10月29日,于北大汇丰商学院举行的“2016北京大学全球金融论坛”上,香港保险和汇率成为最热门的话题。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余永定表示,由于中国加强了资本管制及美联储推迟加息步伐,让人民币贬值压力实际下降了,加上新的汇率形成机制,这些因素都将令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 “从短期来讲,我们是会有贬值的压力。但是(人民币汇率)迟早会上来的。至于时间就不好说了。”余永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火爆一夜,火热一年 10月28日火爆一夜之后,保诚发布公告,称未收到有关银联的停止缴费通知,尖沙咀和铜锣湾收费处营业时间至晚上12点,原因仅是太多客户来港投保。 一名香港保险从业者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在保费支付上,银联卡在10月29日“仍可刷一笔”,至10月30日,银联卡确实已经不可使用。“内地客户买的多数还是有储蓄和理财功能的产品”,该保险公司员工表示,内地客户购买香港保险的支付方式仍然存在,比如带有Visa和Master的银行卡仍然可以使用,也有客户用汇款或者现金方式。 “交保费只是麻烦一点,怕的是后续在香港银行开户会非常困难。政策一直在变,我们也在摸索。”该保险公司员工表示。 10月29日,香港两大保险公司均因银联新政策股价急跌。 英国保诚美股收跌2.9%。保诚在英国股价一度较高位跌3%,收报1369便士,跌1.9%。友邦ADR折算报51.06港元,较收市价跌0.34港元。 香港保监处数字显示,2016年上半年,内地旅客到香港买保险金额已达301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36.9%。2015年,在香港每新卖出5张寿险保单,就有1张卖给了内地客户。 而保诚今年上半年业绩已相当于去年全年业绩。 汇率浮动下思考资源配置 “中国的企业和个人也要尝试在汇率更加浮动的情况下,思考自己的投资、生意和资源配置。”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樊纲在10月29日的论坛中说道。 截至10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到6.7859,创下6年来新低。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再次出现快速贬值态势。同时,根据瑞穗监测的资本流动数据估算,三季度流出资金月均超过400亿美元,显示贬值压力显著。 由于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及其后英国脱欧,人民币从4月中旬一路震荡走弱至7月中旬,贬值幅度达4%;第四轮则大致始于8月17日的最高点6.6。 而从外汇收支的角度看,人民币的确没有长期贬值的迹象。 公开数据显示,9月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2010亿美元,支出1803亿美元,顺差207亿美元。—其中9月货物贸易顺差440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33亿美元。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认为,市场对美联储12月加息的心理准备已调整到位,因此美元指数达到100可能在11月提前实现,这将使人民币压力增大。 余永定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会进一步增加。央行目前已逐步减少对人民币的干预,“趋势是要下跌的。但有个问题,汇率在短期内无法预测。不过,总体来说,考虑到国家经济增长状况等因素,人民币还是应该贬值”。 樊纲则表示,中国不要再实行固定汇率了,也不要再盯住美元了,甚至也不要再盯住“一篮子”货币了。中国既然已经走出这一步,就要继续往前走,不要再幻想着固定汇率制度再回来。 樊纲不认为“人民币贬值”这一判断一定成立,他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只是对于美元贬值,对于一篮子货币实际上是略有升值”。 资本账户开放从“加快”到“有序” 余永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按照一定的时序来进行,外汇储备、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项目适度开放(也即适度管制),这几个目标不可能完全兼顾。在他看来,需要同时保住外汇储备和汇率稳定,资本管制是“最后的屏障”—他写了一整本书来阐释次观点(《最后的屏障》,2016年1月)。 外汇管制收紧趋势已持续近一年。 “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一领域,在过去一年多中经历了从“加快”到“有序”的政策变化。 据公开报道,2015年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时表示,中国希望通过加入SDR,将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提高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 此前一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今年将加快推进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具体来看,一要使境内外的个人投资更加便利,二要使资本市场更加开放,三是修改《外汇管理条例》。 至2015年底,据外管局2015年12月22日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主持召开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此次会议上形成的落实措施之一为“坚持稳中求进,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外汇市场发展”。 今年2月3日,银联方面要求多家香港保险公司对POS机MCC(商户类别码)进行规范。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银行外币卡管理的通知》(汇发(2010)53号)及其附件《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户类别码》,共有4个商户类别码涉及境外保险类商户。外汇局将保险类商户设为“金额限制类”,持有境内银联卡消费者在此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 2月3日的规定并未限制刷卡笔数,但相关保险公司的股价已受到一定影响,友邦保险、保诚、和宏利金融当日跌幅都接近5%,但市场迅速恢复。今年内,内地客人在香港创下了多笔天价保单,最近一次发生在“暂停内地客人银联付保费”消息传出前的几天,并通过香港保险从业者的社交网络流传。[详情]

时代周报 | 2016年11月01日 07:32
香港保单刷卡喊停疑云追踪:规避约束渠道仍存
香港保单刷卡喊停疑云追踪:规避约束渠道仍存

  原标题:香港保单刷卡“喊停”疑云追踪: 银联正向引导、客户需“量体裁衣” 导读 一位保险机构人士解释称,“虽然政策暂未发生变化,但是监管风向无疑将愈发严格。使用银联卡缴交大额、短期、高现金价值保单的操作空间急剧缩小,此次为求躲避近期的监管风头、不得不暂停这一支付方式,观察政策的进一步动向。”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香港保单再次赚足了公众的眼球。 10月28日,关于“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使用银联卡缴交保费”的消息在微信群内迅速传开并持续发酵,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深圳民众连夜赴港排队购买保险;保诚、友邦股价应声回落…… 当晚,银联国际紧急表态,声明其“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潜台词则是“这个锅,我们不背”。 不过,这并未全然打消公众的疑虑,因为确有保险机构以内部邮件形式、向员工下发了“10月31日开始,所有具有现金价值的保单不能使用银联卡缴交保费,单笔5000美元限额仅限于缴交没有现金价值的保单保费”的通知。 对此,一位保险机构人士解释称,“虽然政策暂未发生变化,但是监管风向无疑将愈发严格。使用银联卡缴交大额、短期、高现金价值保单的操作空间急剧缩小,此次为求躲避近期的监管风头、不得不暂停这一支付方式,观察政策的进一步动向。” 而银联国际次日的声明似乎间接证明了这一说法。银联国际表示,“近来,通过对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至此,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然清晰。不过,虽然风波暂且平息,但仍有数个疑问仍亟待明确:银联究竟为境外保险划定了哪些界限;除银联卡外,还有哪些缴交保费的途径;相较于内地保单,香港保险产品的魅力何在? 额度、种类均有限制 此次,部分保险机构业务的主动收缩,其本质是逐渐回归到监管方向的轨道上。 2010年10月,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银行外币卡管理的通知》,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户类别码分为完全禁止、金额限制和完全放开三类。其中,涉及境外保险类商户的4个商户类别码均属金额限制类,持卡人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 正因如此,银联国际才会提醒,“一直以来,保险属于境外限制类商户类别,持境内银行卡购买相关保险产品,均有单笔5000美元的限额。” 除单笔额度外,具体的保险种类也有限制。2016年3月,外汇管理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境内居民个人到境外买保险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旅行、商务活动、留学等,需要购买个人的人身意外险、疾病保险,属于服务贸易类的交易,在外汇管理的政策框架下是允许和支持的。而人寿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则尚未开放,因为这项交易,在外汇管理上属于金融和资本项目下,尚未获得政策支持。” 在这一逻辑下,银联国际表示,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与此同时,银联国际强调,将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不过,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认为,“未来还需要从法律法规层面,对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范畴予以更明确的规定。” 多渠道规避约束 一如前述,即若使用银联卡缴交保费的渠道受阻,是否意味着内地居民无法购买香港保单呢?答案是否定的。 需要明确的是,“单笔5000美元限额,可以满足境内持卡人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小额保险需求,并且可以实现对其购买大额、短期、高现金价值保单的限制。”一位监管人士如是说道。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位保险中介人士举例说道,“首先,内地银行发出的VISA Master信用卡可以继续缴纳香港保单保费。但由于内地VISA Master信用卡的清算通道受银联控制,而赴港购买保险的支付业务涉及清算、结算,未来会否迎来变数,仍有待观察。” “此外,内地居民可以选择在香港本地银行开设账户。既可选择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亦可在境内的中行、工行、建行、招行远程开设香港账户。” “尔后,已有香港银行账户的境内客户可以将银行本票或支票直接交由保险公司办理,或通过网银方式进行保费缴纳,甚至可以直接前往香港银行柜台办理,将现金存到保险公司的账户中。” 而上述“绕避管束”的途径,是否已经引起监管机构注意,尚不可知。 理性看待香港保单 香港保单被“扼喉”风波后,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境内民众对香港保单如此“前赴后继”? 究其原因,一是香港保单可以提供以美元计价的保单,绕过换汇额度的监管,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资产减值,对高净值人群具有较大吸引力; 二是部分香港保单与内地保单相比,具有更广的承保范围和更优的承保费用,对境内普通民众形成一定吸引力。 据一位保险代理人士介绍,“目前,三类香港保单最受欢迎。第一类是储蓄分红险,特色是‘演示收益’高,可以实现多币种配置;第二类是重疾险,特色是定价比内地低,保障疾病种类、范围较内地保单更广;第三类是医疗险,主要是高端医疗险,其特色是保障金额高、全球合作医疗机构多、理赔便捷(可以直付)。赴港购买保险人群以高净值客户为主,并有逐渐向中端客户蔓延的趋势。”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香港保单尽善尽美,关键在于投保人需“量体裁衣”。 一位保险精算师坦言,“一些境内客户可能忽略了香港保险产品和适用法律、与内地原则性之间的差异。对于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障型产品,他们片面注重费率低、保障范围广,却忽略了吸烟体费率更高、投保人严格如实告知的义务、保险人没有不可抗辩义务等细则,与内地保险公司存在较大差异。” 她进一步解释道,“对于终身寿险等储蓄投资类产品,部分香港保险机构和代理人可能采用较高的演示利率和夸张性话术,而对产品保证性收益低、中途退保损失率高的风险则较少提及;还可能通过恶意贬低内地保险产品,利用人民币贬值预期,夸大保值、避税功能等方式以推销香港保单。 ” “无论是境内还是香港保险,‘保险姓保’的核心保障功能都不能丢,都应该讲求量体裁衣,结合客户风险状况给予保险产品购买建议;同时亦必须看到香港保单在产品设计上的优势,境内监管和保险公司都应该有所学习与借鉴。”一位保险公司业务部门人士说道。 (编辑:朱志超)[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6年11月01日 05:46
深圳客彻夜排队尖沙咀 专家建议重新思考个人投资
深圳客彻夜排队尖沙咀 专家建议重新思考个人投资

  深圳客彻夜排队尖沙咀 专家建议人民币汇率波动下需重新思考个人投资 时代周报记者 刘巍 发自深圳 10月31日,繁忙的星期一,香港英国保诚尖沙咀营业厅里已经大排长龙,大部分投保客人说着普通话,有人已经从早上九点半等到了中午还未完成投保,场面比三天前更壮观。 10月28日夜间,这里彻夜灯火通明,原本傍晚六点结束的营业时间被延长到午夜零点前的一分钟—太多人突然前来,当中大多数来自深圳。 当天下午,一条“香港保险公司全面暂停内地客户银联刷卡付保费”的消息开始刷屏,在保险公司内部员工尚不清楚消息是否属实的情况下,已有大批待购客户冲向现场。 银联国际在凌晨回应,称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 银联回应的重点在于,香港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并未被停止,银联卡仍然且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一名香港保险从业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经常项目保险”应为与旅游相关,以意外险为主。 消息传出的第二天,10月29日,于北大汇丰商学院举行的“2016北京大学全球金融论坛”上,香港保险和汇率成为最热门的话题。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余永定表示,由于中国加强了资本管制及美联储推迟加息步伐,让人民币贬值压力实际下降了,加上新的汇率形成机制,这些因素都将令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 “从短期来讲,我们是会有贬值的压力。但是(人民币汇率)迟早会上来的。至于时间就不好说了。”余永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火爆一夜,火热一年 10月28日火爆一夜之后,保诚发布公告,称未收到有关银联的停止缴费通知,尖沙咀和铜锣湾收费处营业时间至晚上12点,原因仅是太多客户来港投保。 一名香港保险从业者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在保费支付上,银联卡在10月29日“仍可刷一笔”,至10月30日,银联卡确实已经不可使用。“内地客户买的多数还是有储蓄和理财功能的产品”,该保险公司员工表示,内地客户购买香港保险的支付方式仍然存在,比如带有Visa和Master的银行卡仍然可以使用,也有客户用汇款或者现金方式。 “交保费只是麻烦一点,怕的是后续在香港银行开户会非常困难。政策一直在变,我们也在摸索。”该保险公司员工表示。 10月29日,香港两大保险公司均因银联新政策股价急跌。 英国保诚美股收跌2.9%。保诚在英国股价一度较高位跌3%,收报1369便士,跌1.9%。友邦ADR折算报51.06港元,较收市价跌0.34港元。 香港保监处数字显示,2016年上半年,内地旅客到香港买保险金额已达301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36.9%。2015年,在香港每新卖出5张寿险保单,就有1张卖给了内地客户。 而保诚今年上半年业绩已相当于去年全年业绩。 汇率浮动下思考资源配置 “中国的企业和个人也要尝试在汇率更加浮动的情况下,思考自己的投资、生意和资源配置。”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樊纲在10月29日的论坛中说道。 截至10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到6.7859,创下6年来新低。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再次出现快速贬值态势。同时,根据瑞穗监测的资本流动数据估算,三季度流出资金月均超过400亿美元,显示贬值压力显著。 由于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及其后英国脱欧,人民币从4月中旬一路震荡走弱至7月中旬,贬值幅度达4%;第四轮则大致始于8月17日的最高点6.6。 而从外汇收支的角度看,人民币的确没有长期贬值的迹象。 公开数据显示,9月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2010亿美元,支出1803亿美元,顺差207亿美元。—其中9月货物贸易顺差440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33亿美元。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认为,市场对美联储12月加息的心理准备已调整到位,因此美元指数达到100可能在11月提前实现,这将使人民币压力增大。 余永定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会进一步增加。央行目前已逐步减少对人民币的干预,“趋势是要下跌的。但有个问题,汇率在短期内无法预测。不过,总体来说,考虑到国家经济增长状况等因素,人民币还是应该贬值”。 樊纲则表示,中国不要再实行固定汇率了,也不要再盯住美元了,甚至也不要再盯住“一篮子”货币了。中国既然已经走出这一步,就要继续往前走,不要再幻想着固定汇率制度再回来。 樊纲不认为“人民币贬值”这一判断一定成立,他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只是对于美元贬值,对于一篮子货币实际上是略有升值”。 资本账户开放从“加快”到“有序” 余永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按照一定的时序来进行,外汇储备、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项目适度开放(也即适度管制),这几个目标不可能完全兼顾。在他看来,需要同时保住外汇储备和汇率稳定,资本管制是“最后的屏障”—他写了一整本书来阐释次观点(《最后的屏障》,2016年1月)。 外汇管制收紧趋势已持续近一年。 “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一领域,在过去一年多中经历了从“加快”到“有序”的政策变化。 据公开报道,2015年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时表示,中国希望通过加入SDR,将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提高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 此前一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今年将加快推进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具体来看,一要使境内外的个人投资更加便利,二要使资本市场更加开放,三是修改《外汇管理条例》。 至2015年底,据外管局2015年12月22日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主持召开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此次会议上形成的落实措施之一为“坚持稳中求进,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外汇市场发展”。 今年2月3日,银联方面要求多家香港保险公司对POS机MCC(商户类别码)进行规范。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银行外币卡管理的通知》(汇发(2010)53号)及其附件《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户类别码》,共有4个商户类别码涉及境外保险类商户。外汇局将保险类商户设为“金额限制类”,持有境内银联卡消费者在此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 2月3日的规定并未限制刷卡笔数,但相关保险公司的股价已受到一定影响,友邦保险、保诚、和宏利金融当日跌幅都接近5%,但市场迅速恢复。今年内,内地客人在香港创下了多笔天价保单,最近一次发生在“暂停内地客人银联付保费”消息传出前的几天,并通过香港保险从业者的社交网络流传。[详情]

时代周报 | 2016年11月01日 04:00
银联国际限购内地客大额保单 香港保险代理建议绕道
银联国际限购内地客大额保单 香港保险代理建议绕道

  银联国际限购内地客大额保单 香港保险代理建议“绕道” 10月31日(本周一),受周末银联收紧内地客户购买香港保险的政策影响,在香港上市的多家保险公司股价以大跌回应:友邦保险(1299.HK)跌4.77%,保诚(0278.HK)跌2.8%。 从上周五(28日)下午,一条传闻在香港保险圈中炸开了锅:“银联即将全面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这条消息直接导致大批内地顾客连夜从深圳赶过来刷卡投保;29日,仍有大批内地客户打飞的前来投保。 虽然经过28日深夜银联国际紧急向媒体回应,“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但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 上周六(29日),银联国际再次在官方网站上发表《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强调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以及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多位中介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银联新规仅对那些有大额资金转移需求的客户影响较大,但对年保费在3万元人民币以内的小额保险影响并不大。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10月31日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目前,内地客户还可寻找其他渠道购买,银联卡能否用来支付并非决定中国客户是否购买香港保险的关键因素。 另外,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这已经是年内银联或中国外汇管理机构第三次对香港保险购买渠道进行限制。早在今年2月,银联采取对每笔保险支付5000美元的上限的措施;今年3月,又有消息称央行对部分第三方跨境支付保险产品的平台进行了额度限制。 但今年年初的多项限制措施并未对内地客户购买香港保险构成实质性限制,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金额屡创新高。但此次银联关闭大额保险出海的相关调整,为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保险形成了“实际”的障碍,也令持续火热的香港保险市场前途扑朔迷离。 在银联新规之外,香港保险代理纷纷开始计划绕过“银联”支付,为内地客户寻找新的资金出路。有代理告诉记者,现金和支票两种渠道可以用来购买小额保险,除银联外的其他支付方式,如VISA、MasterCard、AmericanExpress、现金等。 该代理表示,如果通过VISA与MasterCard卡缴费,按照每张卡片本身的信用额度,每年最多可以缴付5万美元。至于续期保费,依旧可以采用电汇、VISA、MasterCard网上缴费的方式进行,并且强调“各大公司正在积极拓宽新的支付方式来方便内地客人缴纳续期保费”。 还有中介表示,开立香港账户是可行的支付方式。例如,招商银行香港一卡通、中国建设银行的陆港通龙卡等,这样的一张银行卡相当同时拥有内地与香港两个账户的储蓄卡,在国内与香港均可办理。其方便之处在于,可以将内地账户中的人民币方便地兑换成港币或美元,转至同一账户的香港户口中,但仍受外汇管制。 [详情]

界面 | 2016年10月31日 23:08
港媒:银联禁顾客赴港买投资性保险 力阻资金外流
港媒:银联禁顾客赴港买投资性保险 力阻资金外流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0月31日报道 港媒称,中国银联日前表示,已禁止顾客使用银联卡购买香港的投资性保险产品,这是有关部门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背景下阻止资金外流的最新举措。 据香港《南华早报》10月30日报道,银联表示,境内发行的银联卡将不能再被用于在香港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不过其发布的公告称,用户仍可以使用银联卡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 报道称,内地投资者涌入香港购买保险产品,以避免因人民币贬值而遭受损失,同时避开对于向境外转移资金的严格限制,每位内地居民每年被允许向境外转移资金的上限是5万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 香港保险业监管机构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内地访客今年上半年在香港购买的保险产品总额高达301亿港元(1港元约合0.88元人民币——本网注),同比增长116%,几乎相当于去年全年316亿港元的总额。 总部位于香港的亚洲金融集团的总裁陈智思说:“数字的增长一直很快,这不完全是因为内地人一心想购买香港的保险产品,更多的原因在于分散汇率风险以及向境外转移资金。”他说:“内地有关部门觉得这已经成了一个问题,因此想要遏制资本外流。” 招商银行的经济学家刘东亮对此表示赞同。他说:“这是资本控制方面的一项措施,因为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本月的资本外流压力正不断加大。” 报道称,在银联发布该禁令之前,内地有关部门已经出台限制措施,规定使用银联卡购买境外保险产品时单笔交易额不得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但如果人们真的想要向境外转移资金,很多时候还是能够找到别的途径。分析人士称,该禁令在短期内可能会对香港保险业产生不利影响,但在抑制内地资金外流方面作用有限。 资料图片:人民币。(图:英国《金融时报》网站)[详情]

新浪综合 | 2016年10月31日 10:36
银联“设卡”赴港投保 缴费续保短期或受影响
银联“设卡”赴港投保 缴费续保短期或受影响

  内地居民赴香港地区购买保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爆发性增长的“外流”保费态势,也引发了资本外流的相关讨论,这让相关监管机构十分重视。在监管部门年内屡屡重申要查处非法在境内销售境外保单行为的同时,近期银联国际付诸实践,对赴港投保的银联刷卡渠道进行了限制。 分析人士认为,去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直接刺激了内地消费者的境外投保热情,此次银联刷卡限制的新政实施,对于赴港投保、续保的缴费都将产生不小影响。 内地消费者赴港投保的热情自去年以来就不断高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地区保险市场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造保单保费为301亿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36.9%。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只有139亿港元,增长了1.17倍。 银联国际近日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这意味着,香港地区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包括储蓄寿险和重疾险等险种,保费不能再刷银联卡缴纳了。对于香港地区保险,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 对于银联的收紧政策,各家香港地区保险公司对于“哪些产品可以刷银联卡买?续保如何缴费?除了刷卡还有哪些途径?”等问题开始出台具体操作办法。 如大都会人寿方面表示,目前内地客户购买意外险和医疗险仍可以刷银联卡,除此之外,其他险种不管是新单缴费还是续保都不可以刷银联卡;中国人寿(海外)则表示,目前内地客户购买投资、储蓄类的保险产品,都不能刷银联卡。 友邦保险表示,从续保来看,客户可以通过电汇或者支票的方式完成,或者是开办香港地区银行账户完成绑定进行缴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若是使用VISA或者Mastercard进行缴费,该卡必须独立于银联账户,否则也无法完成缴费。 一位保险经纪人告诉记者,现在已经开始在研究绕过“银联”支付的方式,为内地客户寻找新的资金出路。如现金和支票两种渠道就可以用来购买小额保险,除银联外的其他支付方式,如VISA、MasterCard、AmericanExpress等也可以。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目前内地客户还可寻找其他渠道购买,银联卡能否用来支付并非决定内地客户是否购买香港地区保险的关键因素。 实际上,香港地区保险之所以火爆的背后有多方面因素,内地资产配置荒、人民币贬值、香港地区保单相对性价比较高等都是原因。“现在赴港购买保险产品的内地客户主要为年薪在30万以上的人群,有较高的保险意识,通过购买香港地区保险扩大保障,并以持有离岸美元资产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和资产保值。”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说。 不过,香港地区保单也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在投保之前消费者需要了解清楚其中的风险,不宜盲目跟风投保。 例如,香港地区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与内地保单的高、中、低档利益演示不同,香港地区保险保单红利演示并没有受限,大多数采用6%以上的高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然而这并非保证收益,实际受益随市场环境波动。 罗毅认为,尽管香港地区保单具备价格上的优势,但减去换汇以及赶赴香港地区交款的成本,年交保费5万人民币以内的保单并不适合在香港地区投保。与此同时,香港地区保险的保障范围与内地保险有所不同,若就投保范围产生纠纷,投保人将承担高额的法律成本。 记者:王淑娟 来源:经济参考报  [详情]

香港保险成投资追逐热门 存汇率和政策等风险
香港保险成投资追逐热门 存汇率和政策等风险

  上个周末,香港保险圈过得颇不宁静,一条“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搅动了香港保险市场,虽然银联国际很快表示“并未停止”,但事实上赴港刷卡购买大额投资型的保险已被收紧。 今年以来,香港保险成为投资追逐的热门。不过,机会与风险并存,虽然香港保险有较高的收益,但同时也伴随着汇率变化和退保的风险。 其实内地客户到香港买保险的原因很多,除了获得一定的收益,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逃避遗产税等都成为购买保险的出发点。对于有钱人来说,还有两大诱惑,一是在内地的法律框架下,购买保险后,如若发生企业破产、债务清算等问题,手中保单能依然有效。二是购买的大额保单还能用来抵押贷款,可以再进行资产配置。 诸多的好处,让内地的有钱人排队疯抢。不过,机会也必然伴随着风险。 购买香港保险,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以期交保费方式购买长期寿险保单,可能存在因外汇支付政策变化导致无法交纳续期保费的风险;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此外,香港没有刚性兑付的概念,市场波动时分红率下降也不可避免。 收益与风险是金融投资的两个重要指标,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投资前,都会计算一定时期内的收益率,并估计其投资的风险。去争相抢购香港保险之前,何不慢下脚步评估一下风险,通过理性思考后再去购买,可能排队就不需要等这么久了。[详情]

香港保险业联会:银联设限短期会有实际影响
香港保险业联会:银联设限短期会有实际影响

  原标题:香港保险业联会:银联设限短期会有实际影响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11月02日讯 证券时报记者 张国锋 银联国际近日公布中国境内居民除了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保险外,其他保险禁止使用银联卡支付。香港保险业联会主席伍荣发11月2日在出席一项活动后表示,有关措施短期内无论心理及实际上均对行业有影响。但由于设限并非短期突然发生的事情,因此相信业界已经有预期,并有措施应对。 其表示,香港保险业监理处仍在讨论及了解银联设限的实际运作。对于有意见认为银联本次设限会让香港保险业进入寒冬,伍荣发认为这个说法夸张了。 至于客户转用Visa及Master卡签账可能会引起回佣问题,他指出,如果问题不在香港发生便不能处理。 他还表示,今年上半年,境外购买占香港新造保单约四成,预期如果人民币仍有贬值空间,投资相连的保单仍然会有一定需求。至于银联设限对新造保单的影响,他认为,要等统计数字公布后才可以看见实质影响,但相关数字可能会有所回落,并且回落幅度会比较大。他建议业界可重回基本步,加强发展本地市场,因为香港人口结构转变,相信对人寿保险等的需求会有所增加。 而被问及银联设限会否让保险相关从业员流失时,伍荣发表示,有多种因素影响从业员数目。而未来即将成立独立于政府的新保监局相信对提升业界经营素质等方面有正面作用,届时也会对合规人才的需求有所上升。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详情]

刷VISA万事达卡仍可在港购买大额保单 不保证支付成功
刷VISA万事达卡仍可在港购买大额保单 不保证支付成功

  中国证券网讯 银联国际近日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后,银联卡不能用于在香港购买大额保单以实现境内资金“出海”,但香港部分保险公司仍可通过刷VISA和万事达信用卡达到上述目的。 据中国证券报11月2日报道,部分香港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公司有关人士表示,经过周末的“实操总结”,已确认大都会、保诚、富卫和友邦等香港保险公司可接受没有银联标识的VISA/万事达卡,即“单标卡”。友邦甚至可以接受有银联标志的VISA/万事达卡,即“双标卡”,但不保证支付一定成功。 业内人士解释,作为银行卡组织,银联、VISA和万事达相互独立,平等竞争,各自的卡走各自的结算通道。受政策限制,VISA和万事达与境内银行合作发行的“单标卡”基本是信用卡。虽然信用卡对持卡人设有额度限制,但香港保险业人士表示,这完全不构成障碍,任何信用卡都可以由持卡人先存入自有资金再刷卡消费,不受信用额度的限制。香港一家保险经纪公司人士表示,早就有内地客户这样做,只不过银联的《指引》发布后,VISA和万事达卡在这方面的“优势”立刻凸显。 银联国际表示,《指引》只针对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使用,至于其他支付渠道的管理和要求,以相关部门的政策解释为准。 VISA和万事达的2015年年报没有披露在中国的发卡数量。双方均表示,正在努力开拓中国市场,扩大在中国的发卡数量和签约商户数量。 业内人士表示,《指引》体现了国家对外汇管理的要求,虽然目前内地居民可以刷VISA和万事达卡在香港购买大额保单,但这一通道随时可能被掐断。 香港一家保险经纪公司有关人士介绍,已通知内地有意向的客户,希望他们尽快开立香港账户用于缴纳保费。他们担心,未来不仅刷卡会进一步受限,内地居民在香港开立银行账户也可能受限。 多家香港保险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对银联《指引》的出台觉得突然,上周末都在讨论应对措施,并与银联商量,争取让更多产品定义为非投资类,但进展不大。截至11月1日,各大香港保险公司均不接受客户刷银联“单标卡”购买带有投资性质的险种。 接近银联国际的人士表示,《指引》的出台大大压缩了境内资金流入香港的通道。银联国际有关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表示,目前正在持续监测商户交易,并根据交易情况要求商户提供相关材料以证明交易的合规性。银联国际如果发现涉及违规交易,将通过收单机构采取约束措施。对于《指引》颁布3天来的具体效果,银联国际表示不便透露。[详情]

监管层频频警示境外投保风险 意在防止资金外流
监管层频频警示境外投保风险 意在防止资金外流

  监管层频频警示境外投保风险意在防止资金外流 分析人士认为,要谨防境外掮客以保险产品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 ■本报记者 傅苏颖 境外保险是一种转移资产的方式。因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保险作为一种金融资产是可以流动转让的。这种境外投保潮实际上是一种资金外流的方式。境外投保突然热起来,跟人民币近期贬值有一定关系。中产阶层没有能力大量购买境外资产保值,于是境外投保就成了一个避险的渠道。监管层要正视这个现实,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增加普惠金融投资产品,来帮助中产阶层资产避险增值,一味限制是无法堵住这种蚂蚁搬家式的资产外流的。”厚生智库研究员赵亚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中国香港保监处在9月初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前两个季度内地客户贡献新保单保费收入301亿港元,接近2015年全年的316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新单保费815亿港元的比例也达到了37%。 事实上,境外保险的异常火热已经受到监管层的关注。4月22日,就赴港购买保险相关风险,保监会提示,一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5月份,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以境内签单、境内承保方式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的同时,应高度关注通过“境内介绍、境外签单、境外承保”方式变相到境内非法销售保险产品的情况。 分析人士认为,要谨防境外掮客以保险产品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保监会多措举措,有助于防止资本外流。[详情]

深圳客彻夜排队尖沙咀投保 专家建议重新思考个人投资
深圳客彻夜排队尖沙咀投保 专家建议重新思考个人投资

  时代周报记者 刘巍 发自深圳 10月31日,繁忙的星期一,香港英国保诚尖沙咀营业厅里已经大排长龙,大部分投保客人说着普通话,有人已经从早上九点半等到了中午还未完成投保,场面比三天前更壮观。 10月28日夜间,这里彻夜灯火通明,原本傍晚六点结束的营业时间被延长到午夜零点前的一分钟—太多人突然前来,当中大多数来自深圳。 当天下午,一条“香港保险公司全面暂停内地客户银联刷卡付保费”的消息开始刷屏,在保险公司内部员工尚不清楚消息是否属实的情况下,已有大批待购客户冲向现场。 银联国际在凌晨回应,称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 银联回应的重点在于,香港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并未被停止,银联卡仍然且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一名香港保险从业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经常项目保险”应为与旅游相关,以意外险为主。 消息传出的第二天,10月29日,于北大汇丰商学院举行的“2016北京大学全球金融论坛”上,香港保险和汇率成为最热门的话题。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余永定表示,由于中国加强了资本管制及美联储推迟加息步伐,让人民币贬值压力实际下降了,加上新的汇率形成机制,这些因素都将令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 “从短期来讲,我们是会有贬值的压力。但是(人民币汇率)迟早会上来的。至于时间就不好说了。”余永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火爆一夜,火热一年 10月28日火爆一夜之后,保诚发布公告,称未收到有关银联的停止缴费通知,尖沙咀和铜锣湾收费处营业时间至晚上12点,原因仅是太多客户来港投保。 一名香港保险从业者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在保费支付上,银联卡在10月29日“仍可刷一笔”,至10月30日,银联卡确实已经不可使用。“内地客户买的多数还是有储蓄和理财功能的产品”,该保险公司员工表示,内地客户购买香港保险的支付方式仍然存在,比如带有Visa和Master的银行卡仍然可以使用,也有客户用汇款或者现金方式。 “交保费只是麻烦一点,怕的是后续在香港银行开户会非常困难。政策一直在变,我们也在摸索。”该保险公司员工表示。 10月29日,香港两大保险公司均因银联新政策股价急跌。 英国保诚美股收跌2.9%。保诚在英国股价一度较高位跌3%,收报1369便士,跌1.9%。友邦ADR折算报51.06港元,较收市价跌0.34港元。 香港保监处数字显示,2016年上半年,内地旅客到香港买保险金额已达301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36.9%。2015年,在香港每新卖出5张寿险保单,就有1张卖给了内地客户。 而保诚今年上半年业绩已相当于去年全年业绩。 汇率浮动下思考资源配置 “中国的企业和个人也要尝试在汇率更加浮动的情况下,思考自己的投资、生意和资源配置。”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樊纲在10月29日的论坛中说道。 截至10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到6.7859,创下6年来新低。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再次出现快速贬值态势。同时,根据瑞穗监测的资本流动数据估算,三季度流出资金月均超过400亿美元,显示贬值压力显著。 由于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及其后英国脱欧,人民币从4月中旬一路震荡走弱至7月中旬,贬值幅度达4%;第四轮则大致始于8月17日的最高点6.6。 而从外汇收支的角度看,人民币的确没有长期贬值的迹象。 公开数据显示,9月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2010亿美元,支出1803亿美元,顺差207亿美元。—其中9月货物贸易顺差440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33亿美元。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认为,市场对美联储12月加息的心理准备已调整到位,因此美元指数达到100可能在11月提前实现,这将使人民币压力增大。 余永定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会进一步增加。央行目前已逐步减少对人民币的干预,“趋势是要下跌的。但有个问题,汇率在短期内无法预测。不过,总体来说,考虑到国家经济增长状况等因素,人民币还是应该贬值”。 樊纲则表示,中国不要再实行固定汇率了,也不要再盯住美元了,甚至也不要再盯住“一篮子”货币了。中国既然已经走出这一步,就要继续往前走,不要再幻想着固定汇率制度再回来。 樊纲不认为“人民币贬值”这一判断一定成立,他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只是对于美元贬值,对于一篮子货币实际上是略有升值”。 资本账户开放从“加快”到“有序” 余永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按照一定的时序来进行,外汇储备、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项目适度开放(也即适度管制),这几个目标不可能完全兼顾。在他看来,需要同时保住外汇储备和汇率稳定,资本管制是“最后的屏障”—他写了一整本书来阐释次观点(《最后的屏障》,2016年1月)。 外汇管制收紧趋势已持续近一年。 “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一领域,在过去一年多中经历了从“加快”到“有序”的政策变化。 据公开报道,2015年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时表示,中国希望通过加入SDR,将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提高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 此前一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今年将加快推进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具体来看,一要使境内外的个人投资更加便利,二要使资本市场更加开放,三是修改《外汇管理条例》。 至2015年底,据外管局2015年12月22日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主持召开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此次会议上形成的落实措施之一为“坚持稳中求进,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外汇市场发展”。 今年2月3日,银联方面要求多家香港保险公司对POS机MCC(商户类别码)进行规范。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银行外币卡管理的通知》(汇发(2010)53号)及其附件《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户类别码》,共有4个商户类别码涉及境外保险类商户。外汇局将保险类商户设为“金额限制类”,持有境内银联卡消费者在此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 2月3日的规定并未限制刷卡笔数,但相关保险公司的股价已受到一定影响,友邦保险、保诚、和宏利金融当日跌幅都接近5%,但市场迅速恢复。今年内,内地客人在香港创下了多笔天价保单,最近一次发生在“暂停内地客人银联付保费”消息传出前的几天,并通过香港保险从业者的社交网络流传。[详情]

香港保单刷卡喊停疑云追踪:规避约束渠道仍存
香港保单刷卡喊停疑云追踪:规避约束渠道仍存

  原标题:香港保单刷卡“喊停”疑云追踪: 银联正向引导、客户需“量体裁衣” 导读 一位保险机构人士解释称,“虽然政策暂未发生变化,但是监管风向无疑将愈发严格。使用银联卡缴交大额、短期、高现金价值保单的操作空间急剧缩小,此次为求躲避近期的监管风头、不得不暂停这一支付方式,观察政策的进一步动向。”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香港保单再次赚足了公众的眼球。 10月28日,关于“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使用银联卡缴交保费”的消息在微信群内迅速传开并持续发酵,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深圳民众连夜赴港排队购买保险;保诚、友邦股价应声回落…… 当晚,银联国际紧急表态,声明其“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潜台词则是“这个锅,我们不背”。 不过,这并未全然打消公众的疑虑,因为确有保险机构以内部邮件形式、向员工下发了“10月31日开始,所有具有现金价值的保单不能使用银联卡缴交保费,单笔5000美元限额仅限于缴交没有现金价值的保单保费”的通知。 对此,一位保险机构人士解释称,“虽然政策暂未发生变化,但是监管风向无疑将愈发严格。使用银联卡缴交大额、短期、高现金价值保单的操作空间急剧缩小,此次为求躲避近期的监管风头、不得不暂停这一支付方式,观察政策的进一步动向。” 而银联国际次日的声明似乎间接证明了这一说法。银联国际表示,“近来,通过对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至此,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然清晰。不过,虽然风波暂且平息,但仍有数个疑问仍亟待明确:银联究竟为境外保险划定了哪些界限;除银联卡外,还有哪些缴交保费的途径;相较于内地保单,香港保险产品的魅力何在? 额度、种类均有限制 此次,部分保险机构业务的主动收缩,其本质是逐渐回归到监管方向的轨道上。 2010年10月,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银行外币卡管理的通知》,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户类别码分为完全禁止、金额限制和完全放开三类。其中,涉及境外保险类商户的4个商户类别码均属金额限制类,持卡人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 正因如此,银联国际才会提醒,“一直以来,保险属于境外限制类商户类别,持境内银行卡购买相关保险产品,均有单笔5000美元的限额。” 除单笔额度外,具体的保险种类也有限制。2016年3月,外汇管理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境内居民个人到境外买保险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旅行、商务活动、留学等,需要购买个人的人身意外险、疾病保险,属于服务贸易类的交易,在外汇管理的政策框架下是允许和支持的。而人寿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则尚未开放,因为这项交易,在外汇管理上属于金融和资本项目下,尚未获得政策支持。” 在这一逻辑下,银联国际表示,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与此同时,银联国际强调,将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不过,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认为,“未来还需要从法律法规层面,对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范畴予以更明确的规定。” 多渠道规避约束 一如前述,即若使用银联卡缴交保费的渠道受阻,是否意味着内地居民无法购买香港保单呢?答案是否定的。 需要明确的是,“单笔5000美元限额,可以满足境内持卡人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小额保险需求,并且可以实现对其购买大额、短期、高现金价值保单的限制。”一位监管人士如是说道。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位保险中介人士举例说道,“首先,内地银行发出的VISA Master信用卡可以继续缴纳香港保单保费。但由于内地VISA Master信用卡的清算通道受银联控制,而赴港购买保险的支付业务涉及清算、结算,未来会否迎来变数,仍有待观察。” “此外,内地居民可以选择在香港本地银行开设账户。既可选择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亦可在境内的中行、工行、建行、招行远程开设香港账户。” “尔后,已有香港银行账户的境内客户可以将银行本票或支票直接交由保险公司办理,或通过网银方式进行保费缴纳,甚至可以直接前往香港银行柜台办理,将现金存到保险公司的账户中。” 而上述“绕避管束”的途径,是否已经引起监管机构注意,尚不可知。 理性看待香港保单 香港保单被“扼喉”风波后,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境内民众对香港保单如此“前赴后继”? 究其原因,一是香港保单可以提供以美元计价的保单,绕过换汇额度的监管,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资产减值,对高净值人群具有较大吸引力; 二是部分香港保单与内地保单相比,具有更广的承保范围和更优的承保费用,对境内普通民众形成一定吸引力。 据一位保险代理人士介绍,“目前,三类香港保单最受欢迎。第一类是储蓄分红险,特色是‘演示收益’高,可以实现多币种配置;第二类是重疾险,特色是定价比内地低,保障疾病种类、范围较内地保单更广;第三类是医疗险,主要是高端医疗险,其特色是保障金额高、全球合作医疗机构多、理赔便捷(可以直付)。赴港购买保险人群以高净值客户为主,并有逐渐向中端客户蔓延的趋势。”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香港保单尽善尽美,关键在于投保人需“量体裁衣”。 一位保险精算师坦言,“一些境内客户可能忽略了香港保险产品和适用法律、与内地原则性之间的差异。对于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障型产品,他们片面注重费率低、保障范围广,却忽略了吸烟体费率更高、投保人严格如实告知的义务、保险人没有不可抗辩义务等细则,与内地保险公司存在较大差异。” 她进一步解释道,“对于终身寿险等储蓄投资类产品,部分香港保险机构和代理人可能采用较高的演示利率和夸张性话术,而对产品保证性收益低、中途退保损失率高的风险则较少提及;还可能通过恶意贬低内地保险产品,利用人民币贬值预期,夸大保值、避税功能等方式以推销香港保单。 ” “无论是境内还是香港保险,‘保险姓保’的核心保障功能都不能丢,都应该讲求量体裁衣,结合客户风险状况给予保险产品购买建议;同时亦必须看到香港保单在产品设计上的优势,境内监管和保险公司都应该有所学习与借鉴。”一位保险公司业务部门人士说道。 (编辑:朱志超)[详情]

深圳客彻夜排队尖沙咀 专家建议重新思考个人投资
深圳客彻夜排队尖沙咀 专家建议重新思考个人投资

  深圳客彻夜排队尖沙咀 专家建议人民币汇率波动下需重新思考个人投资 时代周报记者 刘巍 发自深圳 10月31日,繁忙的星期一,香港英国保诚尖沙咀营业厅里已经大排长龙,大部分投保客人说着普通话,有人已经从早上九点半等到了中午还未完成投保,场面比三天前更壮观。 10月28日夜间,这里彻夜灯火通明,原本傍晚六点结束的营业时间被延长到午夜零点前的一分钟—太多人突然前来,当中大多数来自深圳。 当天下午,一条“香港保险公司全面暂停内地客户银联刷卡付保费”的消息开始刷屏,在保险公司内部员工尚不清楚消息是否属实的情况下,已有大批待购客户冲向现场。 银联国际在凌晨回应,称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 银联回应的重点在于,香港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并未被停止,银联卡仍然且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一名香港保险从业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经常项目保险”应为与旅游相关,以意外险为主。 消息传出的第二天,10月29日,于北大汇丰商学院举行的“2016北京大学全球金融论坛”上,香港保险和汇率成为最热门的话题。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余永定表示,由于中国加强了资本管制及美联储推迟加息步伐,让人民币贬值压力实际下降了,加上新的汇率形成机制,这些因素都将令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 “从短期来讲,我们是会有贬值的压力。但是(人民币汇率)迟早会上来的。至于时间就不好说了。”余永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火爆一夜,火热一年 10月28日火爆一夜之后,保诚发布公告,称未收到有关银联的停止缴费通知,尖沙咀和铜锣湾收费处营业时间至晚上12点,原因仅是太多客户来港投保。 一名香港保险从业者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在保费支付上,银联卡在10月29日“仍可刷一笔”,至10月30日,银联卡确实已经不可使用。“内地客户买的多数还是有储蓄和理财功能的产品”,该保险公司员工表示,内地客户购买香港保险的支付方式仍然存在,比如带有Visa和Master的银行卡仍然可以使用,也有客户用汇款或者现金方式。 “交保费只是麻烦一点,怕的是后续在香港银行开户会非常困难。政策一直在变,我们也在摸索。”该保险公司员工表示。 10月29日,香港两大保险公司均因银联新政策股价急跌。 英国保诚美股收跌2.9%。保诚在英国股价一度较高位跌3%,收报1369便士,跌1.9%。友邦ADR折算报51.06港元,较收市价跌0.34港元。 香港保监处数字显示,2016年上半年,内地旅客到香港买保险金额已达301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36.9%。2015年,在香港每新卖出5张寿险保单,就有1张卖给了内地客户。 而保诚今年上半年业绩已相当于去年全年业绩。 汇率浮动下思考资源配置 “中国的企业和个人也要尝试在汇率更加浮动的情况下,思考自己的投资、生意和资源配置。”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樊纲在10月29日的论坛中说道。 截至10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到6.7859,创下6年来新低。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再次出现快速贬值态势。同时,根据瑞穗监测的资本流动数据估算,三季度流出资金月均超过400亿美元,显示贬值压力显著。 由于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及其后英国脱欧,人民币从4月中旬一路震荡走弱至7月中旬,贬值幅度达4%;第四轮则大致始于8月17日的最高点6.6。 而从外汇收支的角度看,人民币的确没有长期贬值的迹象。 公开数据显示,9月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2010亿美元,支出1803亿美元,顺差207亿美元。—其中9月货物贸易顺差440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33亿美元。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认为,市场对美联储12月加息的心理准备已调整到位,因此美元指数达到100可能在11月提前实现,这将使人民币压力增大。 余永定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会进一步增加。央行目前已逐步减少对人民币的干预,“趋势是要下跌的。但有个问题,汇率在短期内无法预测。不过,总体来说,考虑到国家经济增长状况等因素,人民币还是应该贬值”。 樊纲则表示,中国不要再实行固定汇率了,也不要再盯住美元了,甚至也不要再盯住“一篮子”货币了。中国既然已经走出这一步,就要继续往前走,不要再幻想着固定汇率制度再回来。 樊纲不认为“人民币贬值”这一判断一定成立,他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只是对于美元贬值,对于一篮子货币实际上是略有升值”。 资本账户开放从“加快”到“有序” 余永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按照一定的时序来进行,外汇储备、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项目适度开放(也即适度管制),这几个目标不可能完全兼顾。在他看来,需要同时保住外汇储备和汇率稳定,资本管制是“最后的屏障”—他写了一整本书来阐释次观点(《最后的屏障》,2016年1月)。 外汇管制收紧趋势已持续近一年。 “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一领域,在过去一年多中经历了从“加快”到“有序”的政策变化。 据公开报道,2015年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时表示,中国希望通过加入SDR,将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提高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 此前一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今年将加快推进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具体来看,一要使境内外的个人投资更加便利,二要使资本市场更加开放,三是修改《外汇管理条例》。 至2015年底,据外管局2015年12月22日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主持召开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此次会议上形成的落实措施之一为“坚持稳中求进,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外汇市场发展”。 今年2月3日,银联方面要求多家香港保险公司对POS机MCC(商户类别码)进行规范。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银行外币卡管理的通知》(汇发(2010)53号)及其附件《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户类别码》,共有4个商户类别码涉及境外保险类商户。外汇局将保险类商户设为“金额限制类”,持有境内银联卡消费者在此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 2月3日的规定并未限制刷卡笔数,但相关保险公司的股价已受到一定影响,友邦保险、保诚、和宏利金融当日跌幅都接近5%,但市场迅速恢复。今年内,内地客人在香港创下了多笔天价保单,最近一次发生在“暂停内地客人银联付保费”消息传出前的几天,并通过香港保险从业者的社交网络流传。[详情]

银联国际限购内地客大额保单 香港保险代理建议绕道
银联国际限购内地客大额保单 香港保险代理建议绕道

  银联国际限购内地客大额保单 香港保险代理建议“绕道” 10月31日(本周一),受周末银联收紧内地客户购买香港保险的政策影响,在香港上市的多家保险公司股价以大跌回应:友邦保险(1299.HK)跌4.77%,保诚(0278.HK)跌2.8%。 从上周五(28日)下午,一条传闻在香港保险圈中炸开了锅:“银联即将全面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这条消息直接导致大批内地顾客连夜从深圳赶过来刷卡投保;29日,仍有大批内地客户打飞的前来投保。 虽然经过28日深夜银联国际紧急向媒体回应,“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但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 上周六(29日),银联国际再次在官方网站上发表《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强调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以及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多位中介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银联新规仅对那些有大额资金转移需求的客户影响较大,但对年保费在3万元人民币以内的小额保险影响并不大。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10月31日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目前,内地客户还可寻找其他渠道购买,银联卡能否用来支付并非决定中国客户是否购买香港保险的关键因素。 另外,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这已经是年内银联或中国外汇管理机构第三次对香港保险购买渠道进行限制。早在今年2月,银联采取对每笔保险支付5000美元的上限的措施;今年3月,又有消息称央行对部分第三方跨境支付保险产品的平台进行了额度限制。 但今年年初的多项限制措施并未对内地客户购买香港保险构成实质性限制,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金额屡创新高。但此次银联关闭大额保险出海的相关调整,为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保险形成了“实际”的障碍,也令持续火热的香港保险市场前途扑朔迷离。 在银联新规之外,香港保险代理纷纷开始计划绕过“银联”支付,为内地客户寻找新的资金出路。有代理告诉记者,现金和支票两种渠道可以用来购买小额保险,除银联外的其他支付方式,如VISA、MasterCard、AmericanExpress、现金等。 该代理表示,如果通过VISA与MasterCard卡缴费,按照每张卡片本身的信用额度,每年最多可以缴付5万美元。至于续期保费,依旧可以采用电汇、VISA、MasterCard网上缴费的方式进行,并且强调“各大公司正在积极拓宽新的支付方式来方便内地客人缴纳续期保费”。 还有中介表示,开立香港账户是可行的支付方式。例如,招商银行香港一卡通、中国建设银行的陆港通龙卡等,这样的一张银行卡相当同时拥有内地与香港两个账户的储蓄卡,在国内与香港均可办理。其方便之处在于,可以将内地账户中的人民币方便地兑换成港币或美元,转至同一账户的香港户口中,但仍受外汇管制。 [详情]

港媒:银联禁顾客赴港买投资性保险 力阻资金外流
港媒:银联禁顾客赴港买投资性保险 力阻资金外流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0月31日报道 港媒称,中国银联日前表示,已禁止顾客使用银联卡购买香港的投资性保险产品,这是有关部门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背景下阻止资金外流的最新举措。 据香港《南华早报》10月30日报道,银联表示,境内发行的银联卡将不能再被用于在香港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不过其发布的公告称,用户仍可以使用银联卡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 报道称,内地投资者涌入香港购买保险产品,以避免因人民币贬值而遭受损失,同时避开对于向境外转移资金的严格限制,每位内地居民每年被允许向境外转移资金的上限是5万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 香港保险业监管机构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内地访客今年上半年在香港购买的保险产品总额高达301亿港元(1港元约合0.88元人民币——本网注),同比增长116%,几乎相当于去年全年316亿港元的总额。 总部位于香港的亚洲金融集团的总裁陈智思说:“数字的增长一直很快,这不完全是因为内地人一心想购买香港的保险产品,更多的原因在于分散汇率风险以及向境外转移资金。”他说:“内地有关部门觉得这已经成了一个问题,因此想要遏制资本外流。” 招商银行的经济学家刘东亮对此表示赞同。他说:“这是资本控制方面的一项措施,因为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本月的资本外流压力正不断加大。” 报道称,在银联发布该禁令之前,内地有关部门已经出台限制措施,规定使用银联卡购买境外保险产品时单笔交易额不得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但如果人们真的想要向境外转移资金,很多时候还是能够找到别的途径。分析人士称,该禁令在短期内可能会对香港保险业产生不利影响,但在抑制内地资金外流方面作用有限。 资料图片:人民币。(图:英国《金融时报》网站)[详情]

在香港无法刷银联卡缴保费?外汇局银联相继否认
在香港无法刷银联卡缴保费?外汇局银联相继否认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香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银联国际表示“并未停止”,并在今 天凌晨发布公告称,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服务。国家外汇管理局昨晚也针对“外汇局要求部分商业银行采取适当措施,收窄结售汇逆差”报道回应称,外汇 管理部门未对汇兑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管制措施,但要求银行遵守现行外汇管理规定。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香港保险业的市场表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造保单保费为301亿元,占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815 亿元)的 36.9%。 近日,中国银联银联国际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当中重申,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 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消费金额限制。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对此类措施要理性看待,“对现在内地市场的稳定性应该是有意义的。对香港市场的安全性应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毕竟香港市场和国际关联的程度是很高的,会又产生一些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或者风险因素。” 针对中国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香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银联国际发布公告称,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服务。 此外,近期有媒体报道,外汇局窗口指导银行收窄结售汇逆差。对此,外汇管理局方面表示,未对汇兑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管制措施,与之前相比,外汇管理政策没有任何变化,下一步,外汇管理将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我们努力不断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同时,便利化和防风险并重。我们仍然是会继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 要求银行严格履行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审核责任,要加强对银行自律机制建设。我们还会对外汇违法违规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维护我国经济金融安全。”[详情]

银联卡禁在港刷卡购投资性保险 做大额保单的富人最受影响
银联卡禁在港刷卡购投资性保险 做大额保单的富人最受影响

  10月28日,一则名为“香港保险公司全面暂停内地客户银联刷卡缴纳保费”的消息广为传播。该消息称,中国银联将于10月29日起,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有多家香港保险公司暂停银联刷卡缴纳保费。 该消息随后遭到银联国际否认。银联国际指出,目前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业务,但是境外刷银联卡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保 险如人寿保险。这意味着目前内地居民赴港购买的最主要两大险种——重大疾病险和储蓄型终身寿险,今后可能不能再刷银联卡缴纳保费了。 相关政策法规年初已明确 银联国际表示,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保险。 事实上,今年2月,中国银联对持卡人在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进行限制,规定通过银联卡购买香港保险,每笔交易最高限额为5000美元。今年3月,外管局表示境内居民到境外购买人寿险或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存在风险,因外汇管理政策未对其开放。 业内人士认为,内地外汇管理政策和法规在今年年初已明确,境内居民到境外购买人寿险或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并不“合规”。 银联国际发布“合规指引” 有香港业界人士表示,目前,在境外以银联刷卡方式进行缴费受到一定限制,但客户可通过现金、本票、支票等方式购买香港保险,此前已在香港购买保险的内地客户的理赔服务也不会受到影响。 10月29日早上,银联国际又在官网发布公告称,近期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 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已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 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 据悉,《指引》的要点包括: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 付;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 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银联限购储蓄险有何影响? 2004年,中国银联在香港地区开通中国内地“银联”人民币卡业务,因为首期保费款可以采用消费形式走银联渠道,香港保险逐渐为内地人所知。 近年来,香港的离岸保险产品成为流行的个人财富“避风港”,内地消费者赴港购买保险的数量不断攀升。数据显示,2010年内地客户到香港投保金 额为44亿元,2014年达244亿元,2015年上半年新造保单费总额约合160亿港元,占香港个人业务总保费的20.2%。5年时间,内地人购买香港 保险增长了6倍。 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一方面是因为香港保险具备更广的承保范围和更优的承保费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香港保险可以提供以美元计价的保单,绕过换汇额度的监管,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资产减值风险,对高净值人群有很大吸引力。 目前,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没有办法走银联的渠道,只能用银联卡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 这当然会影响到众多对于香港保险有需求的内地居民,但据外汇局规定,个人购汇每年均有5万美元的额度,算上家庭成员,这笔额度是够普通居民用来购买香港储蓄保险的。如果还不够,也可以通过Visa/ MasterCard、在港开设个人账户等方法购买。 因此,银联的这项规定,真正影响的还是要做大额保单的富人。“大额保单”在香港业界一般指保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保单,主要是寿险,目前大部分年化红利在4%左右。 虽然银联限制购买储蓄险对普通人影响不大,但还是相应提高了服务成本,这会对目前国内保险市场产生直接利好。或许,香港保险热真会从此降温。 来源:福州晚报[详情]

银联为香港保险设卡 难阻内地客打飞的买单
银联为香港保险设卡 难阻内地客打飞的买单

  原标题:银联为香港保险“设卡”,难阻内地客“打飞的”买单 记者 杨倩雯 发自上海 “这两天忙死了。”一名香港大型保险公司代理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10月28日,上周五的晚间,原本应该下班的香港保险公司内仍然人头攒动。这些人来自内地,都是听到一则“消息”之后,蜂拥前往香港保险公司赶“末班车”。 这则消息就是从10月29日零时起,境内银联卡无法再用来支付香港人寿险的保费了。银联国际在当天深夜23时20分发表声明“辟谣”,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但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一句话,就是对投资险和寿险等“设卡”。银联国际还表示,这只是重申之前的监管规定。 尽管如此,即便错过了28日晚间的“末班车”,本着对今后监管可能继续趋严的担忧,刚刚过去的周六和周日,仍然有大批内地投保人“打飞的”前往香港,聚在几家著名保险公司内排队投保。“这当中还有从上海、北京等地特地飞来购买香港保险的内地客户。” “他们普遍担心未来监管政策会进一步收紧——现在虽不能用银联卡,还能用其他方式来付款,以后就难说了。” 另一名香港保险公司代理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大批广东客户赶“末班车” 28日下午,一则消息在香港保险圈流传开来:中国银联将于10月29日凌晨0点起,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 经本报与香港多家保险公司确认,证实10月29日开始银联卡支付保费确实被暂停。“首次投保和续期保费都不能用银联卡来刷卡了。”上述香港保险代理人称。 事实上,消息传出当天,香港保险公司已经被闻风而至的内地投保者挤得满满当当。 “我们公司28日营业至晚上12点。客户们说29日就刷不了银联卡了,得赶在之前买掉。这些第一时间来公司排队买保险的一些是广东地区的客户,还有一些是已经抵港但本来准备29日或30日再来签单的客户。”上述香港保险代理人表示。 10月29日,银联国际发出正式声明,表示这是重申之前的规定。“近期,我们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我们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下称《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我们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 据了解,《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其中规定,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时,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且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很少有内地投保人会在香港购买意外、短期疾病等险种,而被内地投保者所青睐的分红型重疾险、教育金等理财型保险,则将跟银联卡“说再见”。 也有内地投保人对记者表示:“本来考虑买香港保险的,但现在政策风险尚不明朗,可能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步步收紧:还有什么“漏洞”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针对内地赴港投保的支付渠道已多次收紧,多个原来畅通的渠道受限或关闭。 2月初,中国银联及外管局重申了对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刷卡限额5000美元的政策。随后,记者了解到,部分保险公司通过银联刷卡甚至有5万美元这一“天花板限制”;3月,被一些香港保险公司使用的用来绕开银联对于大额保单限制的第三方支付通道也被暂停。而这些限制也被市场解读为监管层对购买香港大额保单造成资本外流的收紧措施。 不过,在之前的5000美元限制条件下,部分保险公司仍然允许投保人采用多卡、分单刷卡的方式,以规避监管。而现在,这一“漏洞”也被严加管制。 “这对我们保险中介及香港保险公司的内地业务确实会有影响,尤其是限制了那些使用银联来‘粗暴’转移资产的。”一名香港保险中介对记者表示。 在层层的支付限制下,未投保的还能“用脚投票”,那么已经购买香港保险的内地投保人就面临续保问题。毕竟,在购买保单之后的前几年如果要退保,损失巨大。 “得知消息我就担心我的续保问题,第一时间咨询了自己的代理人。”一名已购买了香港保险的内地投保人李想(化名)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根据记者多方采访,发现这些限制对于大额保单影响较大,但一般中产阶层购买的重疾险等,除了银联通道外,还有多种方法可以缴纳保费。 例如,携带现金赴港缴费,或者在香港开设个人银行户口之后进行汇款,携带支票,使用维萨(Visa)或万事达卡(Mastercard)进行支付,以及转账至代理人处进行代缴费,都能解决缴费问题,不过在金额上都需遵守相关外汇限额规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转账至代理人处进行缴费,道德风险较高。 而关于现在是否可以用Visa或Mastercard支付,也还没有统一的口径。有香港保险中介告诉记者,目前还可以用上述两个发卡机构的卡付款,但需要支付1.5%左右的手续费;也有香港保险公司代理人表示,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可用。 而对于大额保单的续费,上述香港保险中介表示,可以将保费分批转账至香港,如突破换汇限制,则可尝试借用他人换汇额度。但据记者了解,内地银行在借用他人换汇额度等方面早已加强监管。 切勿盲目跟风 从2月初至今,内地赴香港购买保险的限制逐步加码,不过似乎并未减弱内地投保人赴港投保的热情。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内地客户在香港贡献的新单保费收入为301亿港元,占全港815亿港元的个人业务新单保费比例为37%,额度和比例双双再创新高。 一名香港保险精算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人民币贬值的态势下,内地客户配置美元资产的热情高涨无可厚非。但同时,每次一有限制消息出来,一些香港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就会进行一番“炒作”,推涨内地投保客赴港投保热情,造成“人满为患”的现象。 香港保单在近期颇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人民币贬值预期。一方面,一些投保人开始主动选择配置外币资产;另一方面,大额保单层出不穷,也和部分人利用香港保单这一途径进行资产转移有关。同时,香港保单还有避债避税的功能,因此受到不少高净值人群欢迎。 不可否认的是,热潮之下一些投保人“盲目跟风”,并没有清楚了解风险。对此,保监会在4月末发出《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提示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以及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等多项风险。 针对赴港投保热潮,保监会前副主席周延礼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汇率波动是短期因素,而寿险产品则是几十年的,在投保期间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详情]

银联卡封堵香港保险 资金搬家太疯狂
银联卡封堵香港保险 资金搬家太疯狂

  10月28日晚,对于香港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中国银联于29日凌晨0点起,全面暂停银联卡对于香港储蓄型保险的保费支付。 香港保险行业、内地赴港买保险的消费者以及各方市场人士,均被突如其来的规定“惊呆了”。本报记者了解到,香港有保险公司当晚延长了营业时间,以赶在“暂停”前为赶来的客户办完银联交费业务。 为什么银联再次严规香港保险支付呢?10月29日,银联国际公告称,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 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我们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 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上述《指引》中相关具体规定为:一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二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那么,银联卡支付香港保费到底是被禁了,还是没禁?上述规定十分清楚明了,即内地人去香港购买意外、疾病这类消费型、相对低费用的保险,依然可 以刷银联卡支付。但是内地人去香港购买大额的、储蓄型的保险被禁。也就是说,内地人想通过购买香港储蓄型保险、将大笔人民币资金转成美元资产,这条路已经 行不通了。 那么,银联国际所称的“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又是怎么回事呢?由于银联卡在港支付保险费用单次限刷5000美元,如果客户购买一张数十万美元的保单,那么银联卡至少需要刷上数十次;如果购买上百万美元的保单,银联卡则需要刷上数百次甚至上千次。所以,内地人到香港购买大额保险疯狂刷银卡的行为,再次让银联坐不住了。 实际上,今年3月12日起,央行就禁止内地居民刷银联卡在香港购买人寿保险及投资型产品,但仍允许每次购买3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个人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产品。不过,这依然无法阻挡内地人到香港买保险的热情,香港保险转向了终身型的重大疾病保险、交费时间较长的储蓄型分红产品为主打,并且通过多次刷卡、购买储蓄型的大额保单有激增之势。 一位香港保险销售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近年内地人到香港买保险特别火爆,大额保单越来越多。 2010年至2015年,内地人到香港购买保险呈现不断上升态势,保费从2010年的43.81亿港元,一路攀升至2015年的316.44亿港元,增加了七倍多。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临时统计数据,2016年上半年,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保险的规模再创新高,保费高达301亿港元,同比增长116%。 今年10月份,内地人赴香港买保险更为踊跃。一些香港保险销售员打趣说,内地人这次不是来抢购名牌包包,而是来抢购香港保险的。如今,内地人打飞的去香港买保险已是平常事。 本报记者了解到,香港保险公司经常能看到排长队买保险的情况,保险公司员工加班加点也是常事。 10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连续贬值,不到一个月时间贬值1.4%,最近更多内地人借道香港保险产品,将人民币换成美元出境、以规避人民币贬值。 不过,这只是富裕人士对大额资产进行境外配置,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汇兑损失以及国内银行投资理财年收益4%,与人民币对美元一年的贬值空间相当,如果急用这些钱,来来回回白折腾了。 如今,内地人想借道购买香港储蓄型保险、将资产转换成美元出海,这一招也行不通了。不过到香港购买意外、疾病等消费型保险依然畅通无阻。这对香港保险业来说打击不小,储蓄型的大额保单才是销售增长的王道。[详情]

境外购险激增引监管关注 赴港买保险应注意风险
境外购险激增引监管关注 赴港买保险应注意风险

  (原标题:境外购险激增引监管关注 赴港买保险应当注意风险) 上周五晚间,有消息称,10月29日起香港保险公司全面暂停内地客户银联刷卡缴纳保费。银联国际当天夜间发布声明否认了上述信息。不过,境外保险商户交易近日激增的情况的确引发了监管的关注,消费者在选择保险产品时也应当注意风险。 事件 境外购险激增引监管关注 近日,媒体报道称,中国银联确认将于10月29日凌晨0点起,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香港全部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包括储蓄寿险和重疾险等险种),保费不能再以银联刷卡方式缴纳。 银联国际对此回应:“我们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 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需要提醒的是,一直以来,保险属于境 外限制类商户类别,持境内银行卡购买相关保险产品,均有单笔5000美元限额,既可满足境内持卡人购买小额保险的合理需求,又实现对涉及资本项目的投资性 保险的限制。” 此后,银联国际在周末又发出了一则详细的声明,声明中指出,“近期,我们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 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我们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 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据了解,《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 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 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三 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银联国际强调:“我们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 解读 在境外购买寿险存在限制 从银联的回应中可以读出几个重点:一是在香港购买保险并未停止;二是境外的确不是什么保险都可以买,寿险特别是大额的寿险因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一直以来都是被限制的。 根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下发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禁止类和限制类商户类别码的通知》(汇函〔2004〕19号)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银行外币卡管 理的通知》(汇发〔2010〕53号,该文更新并废止了汇函〔2004〕19号文),共有4个商户类别码(MCC)涉及境外保险类商户。 外 管局表示,保险类商户既有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也有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考虑到境内持卡人在境外旅游或商务交往时,有购 买小额保险的需求,为了落实银行卡项下经常项目可兑换政策,外管局将保险类商户设为金额限制类,持卡人在此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 既满足小额保险的合理需求,又实现对涉及资本项目的投资性保险的限制。 事实上,近日,由于人民币持续贬值,引发了国内人民币兑换美元进行保 值的需求,由于国内外汇市场尚未完全开放,通过换汇进行保值的渠道狭窄。近年来,一直就有内地人士蜂拥前往香港购买保险产品,以达到资金换汇和转移出境的 目的。有外资保险公司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内地客的保额飙升了近三成。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数据显示,去年截至9月份,内地人士在香港购买的保单保费达 211亿港元,而2010年内地客户到香港投保金额仅44亿港元。 不过,尽管没有新的规定,但是在境外购买保险产品热情高涨的背景下,监管的确加强了。今年3月,曾有媒体报道指出,香港部分保险公司发布内部通告,暂停内地居民在香港用银联网络直接支付保费。报道称,部分保险中介机构收到数家香港保险公司下发的通知,自3月14日起,暂停内地居民以银联卡以及通联支付缴纳保费来购买香港保险。 反应 大批内地客户集中续保 “银联将暂停客户在香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传出之后,立即在香港保险市场上引起震动。一位英国保诚保险的代理人告诉记者:“停刷银联卡的消息出来后,公 司28号当晚营业时间延长到12点,有一位客户夜晚10点抵达公司,刷了100万美元购买教育储蓄产品。”上述代理人表示,现在手上大部分是重疾险的客 户,因此即使银联暂停寿险缴费,其影响也比较有限。另外,该人士表示,现在还可以直接带现金到香港办理保险缴费业务。 不仅仅是英国保诚保险,包括友邦等在内的外资保险同样在近两天迎来了大批投保者与续保者。虽然银联明确表示并未暂停刷卡业务,但仍有消费者担心以后政策有变,希望赶在变化前早做准备。 一位保险代理人表示:“现在还能刷带有VISA和万事达标志的银联卡购买保险,但不能完全保证,具体情况要看刷卡时能否交易成功。” 该代理人还透露,随着监管趋严,对于一些小额保单影响并不大,但大额保单受刷卡限制影响较大。 据悉,对于想去香港购买保险的普通消费者,现在可以通过内地开立香港的资金账户,所缴保费只要是在外汇额度以内,就可以直接汇款到香港账户,从而完成交易。 背景 避税避债诱惑大 京 华时报记者了解到,虽然此前保监会发文提示在香港购买保险所面临的隐忧,但仍有不少消费者对于香港保险情有独钟。一位姓张的女士对记者表示:“我的很多同 事都是在香港买的保险,我自己也对比了一下,香港保险,尤其是重疾险,不仅保费便宜,保障范围也广,虽然投保必须本人到港比较不方便,但是就当全家去香港 玩了一次,顺便就把保险买了。” 值得关注的是,与张女士有一样想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上半年香港保险最新统计数据显 示,香港保险行业上半年总保费收入2075亿港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内地客户贡献新单保费收入301亿港元,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316亿港 元),占个人业务新单保费(815亿港元)的比例也达到了37%。2015年底,这一比例还仅为24%,而2011年同期的占比为8.2%。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香港保险本身产品设计与内地产品不同外,不少香港保险保单是以美元结算,因此,还有一部分购买香港保险的消费者是为了丰富资产配置,同时起到避税避债的作用。 一位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就此对记者解释道,例如,有负债较高的私营企业主,如果购买了大笔保险保单,即使某一天企业清盘,仍不影响其保险保障,而且,保险赔付还不用承担债务。 此外,按照规定,内地居民每人每年的换汇上限为5万美元,但在境外刷银联卡消费并没有在这一限制内。因此,购买香港保险也成为一些人绕过外汇管制来实现资金合法出境的重要渠道。 分析 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保 险专家认为,尽管香港保单有价格、保障范围等方面优势,但风险也不容忽视。因此,如果消费者有保险需求,首先要选择专业的保险人士、到正规的保险公司遵照 投保流程亲自签署保险合约,避免非法保单。其次要提防汇率的变动,因港元与美元挂钩,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港币的贬值风险就较大。内地投保人赴港购买的长期储蓄型保单,且保单以港币、美元标价的话,要承担汇率变化的风险。 慧泽网副总经理蒋力此前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现在一些内地居民到香港买保险有点过于盲目了,虽然香港保险在理赔环节比较痛快,但是这么大量的内地保单,等到了集中理赔期的时候难免会发生纠纷,到时候香港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对于内地居民并不合适,监管部门及时预警,也是担心 以后出现理赔纠纷。” 据悉,人寿保险产品定价与生命表有关,香港保险采用的是香港居民生命表,由于选取的是全球优质地区人群进行精算,癌症等疾病发生率普遍较低,因此平摊到保险产品的价格低。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一些内地保险公司后期服务和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随着内地居民人口普查的 完成,新一版的生命表也正在修订中,未来内地保险产品价格仍有下降空间。[详情]

多方整肃违规投保境外保险 保监会摸底非法销售香港保险
多方整肃违规投保境外保险 保监会摸底非法销售香港保险

  银联国际在上周末两度发声,重申境内银联卡在境外保险类商户合规使用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保险监管部门也在进行相关摸底与调研工作。多方针对违规投保境外保险的整肃行动正在持续进行。 近年来,内地消费者购买境外保险尤其是香港保险的金额大幅攀升,引起多方关注。来自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香港保险业的毛保费总额为2075亿港元,同比上升了12.2%。其中,2016年上半年香港个人新单保费为815亿港元。在这815亿港元的个人新单保费中,来自内地访客的新单保费达301亿港元,贡献比高达36.9%,而2015年末、2014年末、2013年末的贡献比分别为24.2%、21.4%、16.1%。 按照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内地居民购买境外投资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尚未开放的项目。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在境外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在境外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但近期银联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后却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银联国际发布了《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银联国际相关负责人解读称,《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在此之前,保监会于今年5月发布《关于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无论是境内咨询、理财、保险中介等机构还是个人,收受境外机构利益,在境内以产品说明会、理财高峰会、理财知识讲座等名义宣传、推介境外保险机构保险产品的行为,或者安排有意投保境外保险产品者赴境外投保的行为,构成促成交易而开展宣传、招徕的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的行为,各保监局应依法予以查实、取缔和处罚。 为掌握非法推介、销售境外保险产品情况,保监会稽查局联合北京保监局近期实地走访了北京地区多家外资寿险公司和中介机构,摸底调研非法销售香港保险产品的相关情况。 从上海证券报独家获悉的摸底结果来看,保监部门在此次调研中发现,非法销售香港保险产品的参与主体鱼龙混杂,营销手法花样翻新;而且由于参与机构和人员构成复杂,大部分不具备保险中介经营资格,在一定程度上已扰乱了内地保险市场。[详情]

银联“设卡”香港投保 内地客蜂拥搭“末班车”
银联“设卡”香港投保 内地客蜂拥搭“末班车”

  银联“设卡”香港投保 内地客蜂拥搭“末班车” 本着对今后监管可能继续趋严的担忧,刚刚过去的周六和周日,仍然有大批内地投保人“打飞的”前往香港排队投保 杨倩雯 “这两天忙死了。”一名香港大型保险公司代理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10月28日,上周五的晚间,原本应该下班的香港保险公司内仍然人头攒动。这些人来自内地,都是听到一则“消息”之后,蜂拥前往香港保险公司赶“末班车”。 这则消息就是从10月29日零时起,境内银联卡无法再用来支付香港保险的保费了。银联国际在28日深夜23时20分发表声明“辟谣”,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但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银联国际还表示,这只是重申之前的监管规定。 尽管如此,即便错过了28日晚间的“末班车”,本着对今后监管可能继续趋严的担忧,刚刚过去的周六和周日,仍然有大批内地投保人“打飞的”前往香港,聚在几家著名保险公司内排队投保。“这当中还有从上海、北京等地特地飞来购买香港保险的内地客户。” “他们普遍担心未来监管政策会进一步收紧——现在虽不能用银联卡,还能用其他方式来付款,以后就难说了。”另一名香港保险公司代理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大批广东客户赶“末班车” 28日下午,一则消息在香港保险圈流传开来:中国银联将于10月29日凌晨0点起,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 经本报与香港多家保险公司确认,证实10月29日开始银联卡支付保费确实被暂停。“首次投保和续期保费都不能用银联卡来刷卡了。”上述大型保险公司代理人称。 事实上,消息传出当天,香港保险公司已经被闻风而至的内地投保者挤得满满当当。 “我们公司28日营业至晚上12点。客户们说29日就刷不了银联卡了,得赶在之前买掉。这些第一时间来公司排队买保险的一些是广东地区的客户,还有一些是已经抵港但本来准备29日或30日再来签单的客户。”上述香港保险代理人表示。 10月29日,银联国际发出正式声明,表示这是重申之前的规定。“近期,我们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我们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下称《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我们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 据了解,《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其中规定,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时,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且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很少有内地投保人会在香港购买意外、短期疾病等险种,而被内地投保者所青睐的分红型重疾险、教育金等理财型保险,则将跟银联卡“说再见”。 也有内地投保人对记者表示:“本来考虑买香港保险的,但现在政策风险尚不明朗,可能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步步收紧:还有什么“漏洞”?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针对内地赴港投保的支付渠道已多次收紧,多个原来畅通的渠道受限或关闭。 2月初,中国银联及外管局重申了对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刷卡限额5000美元的政策。随后,记者了解到,部分保险公司通过银联刷卡甚至有5万美元这一“天花板限制”;3月,被一些香港保险公司使用的用来绕开银联对于大额保单限制的第三方支付通道也被暂停。而这些限制也被市场解读为监管层对购买香港大额保单造成资本外流的收紧措施。 不过,在之前的5000美元限制条件下,部分保险公司仍然允许投保人采用多卡、分单刷卡的方式,以规避监管。而现在,这一“漏洞”也被严加管制。 “这对我们保险中介及香港保险公司的内地业务确实会有影响,尤其是限制了那些使用银联来‘粗暴’转移资产的。”一名香港保险中介对记者表示。 在层层的支付限制下,未投保的还能“用脚投票”,那么已经购买香港保险的内地投保人就面临续保问题。毕竟,在购买保单之后的前几年如果要退保,损失巨大。 “得知消息我就担心我的续保问题,第一时间咨询了自己的代理人。”一名已购买了香港保险的内地投保人李想(化名)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根据记者多方采访,发现这些限制对于大额保单影响较大,但一般中产阶层购买的重疾险等,除了银联通道外,还有多种方法可以缴纳保费。 例如,携带现金赴港缴费,或者在香港开设个人银行户口之后进行汇款,携带支票,使用维萨(Visa)或万事达卡(Mastercard)进行支付,以及转账至代理人处进行代缴费,都能解决缴费问题,不过在金额上都需遵守相关外汇限额规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转账至代理人处进行缴费,道德风险较高。 而关于现在是否可以用Visa或Mastercard支付,也还没有统一的口径。有香港保险中介告诉记者,目前还可以用上述两个发卡机构的卡付款,但需要支付1.5%左右的手续费;也有香港保险公司代理人表示,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可用。 而对于大额保单的续费,上述香港保险中介表示,可以将保费分批转账至香港,如突破换汇限制,则可尝试借用他人换汇额度。但据记者了解,内地银行在借用他人换汇额度等方面早已加强监管。 切勿盲目跟风 从2月初至今,内地赴香港购买保险的限制逐步加码,不过似乎并未减弱内地投保人赴港投保的热情。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内地客户在香港贡献的新单保费收入为301亿港元,占全港815亿港元的个人业务新单保费比例为37%,额度和比例双双再创新高。 一名香港保险精算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人民币贬值的态势下,内地客户配置美元资产的热情高涨无可厚非。但同时,每次一有限制消息出来,一些香港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就会进行一番“炒作”,推涨内地投保客赴港投保热情,造成“人满为患”的现象。 香港保单在近期颇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人民币贬值预期。一方面,一些投保人开始主动选择配置外币资产;另一方面,大额保单层出不穷,也和部分人利用香港保单这一途径进行资产转移有关。同时,香港保单还有避债避税的功能,因此受到不少高净值人群欢迎。 不可否认的是,热潮之下一些投保人“盲目跟风”,并没有清楚了解风险。对此,保监会在4月末发出《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提示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以及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等多项风险。 针对赴港投保热潮,保监会前副主席周延礼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汇率波动是短期因素,而寿险产品则是几十年的,在投保期间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详情]

香港保单热催生港漂 保险经纪人“躺着赚钱”
香港保单热催生港漂 保险经纪人“躺着赚钱”

  原标题:香港保单热催生“港漂”保险经纪人“躺着赚钱” 短短几年,卖保险已经从避之唯恐不及的推销员成为了“高大上”的职业金领。香港知名演员、医生、律师、全职太太、金融专业毕业生以及不断涌入的“港漂”构成了香港保险从业人员的新版图。随着内地富豪赴港买保险的人数增加,保险经纪人也成为“躺着赚钱”的好职业。 朋友圈卖保险正流行 “目前我的客户几乎都是内地人。”Dora是香港富卫人寿保险的见习财富策划经理,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赴港工作,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试后成为一名保险经纪。回顾自己的保险从业经历,Dora表示最大的感受就是要一直学习、考试。首先要通过“保险中介人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后每年还要有超过30多个小时的培训才可以续牌。Dora表示,香港的保险经纪普遍素质比较高、沟通能力好,服务意识强。近年来随着内地客的增加,能讲普通话的保险经纪越来越受欢迎。 自从有了微信,卖保险变得容易了许多。Dora表示,自己并不会主动推销,客户大多是朋友介绍的。Dora的朋友圈经常会推送一些比较香港、内地保险优劣,以及在人民币下行时代如何进行投资理财的文章。 “还好这几天有事回老家,远离了这个战场。”香港友邦保险的顾问Winson的朋友圈记录了香港保险公司门口壮观的排队场面,拖着行李箱排队的内地客成了香港一景儿。在给北京晨报记者简单介绍了香港保险的大致情况和类型之后,Winson快速地为记者做出了一份专属保单,并且奉劝记者在11月底前购买保险,以防政策有变。 随着内地人对香港保险的热情越来越高,像Winson和Dora这样的“港漂”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内地一些高学历和名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据媒体报道,香港前四大保险公司的持牌代理首年介绍费是首年保费的15%至50%,第二年及以后的介绍提成则缩减到了首年保费的0%至5%。人寿保险分期缴费的佣金是首期保费的70%到80%,有的甚至高达100%;一次性缴保费的;佣金为整张保单保费的7%左右。 保险热催生创业项目 越来越多的香港保险中介也催生了新的创业项目。牛顿金融创始人及CEO薛正晔就是一位从保险经纪转型的创业者。薛正晔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此前自己是香港中银人寿的销售总监,主管保险销售队伍。牛顿金融是一家专业服务于内地客户,从事海外资产投资和管理的一站式平台,给用户推荐最合适的保险产品,并且能在各大保险公司拿到比较好的折扣优惠。“不夸张地说,我是香港保险界职位最高的内地背景人士。” 在好几个微信理财群中,薛正晔都是公认的理财专家。投资者杨女士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自己购买保险或多或少有些跟风,但薛正晔对人民币走势的判断和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分析打动了她。“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简单道理大家都懂,理财投资也是这样。从产品角度来说,只投货币基金或者投一些低风险的产品肯定是不对的。而海外资产市场,就有很多内地找不到的好产品值得投资。”薛正晔表示。 内地金融从业者对港险“不感冒” 内地金融人士对香港保险的态度则要谨慎得多。“香港去年的保险理赔纠纷有728宗,已审结的333宗,仅有2宗索偿得赔偿,仅占0.6%。大部分是内地人赴港买保险所起的纠纷。比如,按照香港的条款,重大疾病癌症还有个备注解释:甲状腺癌、直肠癌……都不算癌症。一旦发生纠纷,产生的人力、物力、金钱、时间也不是一般人耗得起的。请慎重!”中国平安理财规划师张女士将这条消息转发给了多位用户。在她看来,香港保险的理赔流程,缴费方式,实地落地都存在一些风险。 “其实内地和香港的销售人员都一样,夸大收益弱化风险也是正常。如果盲目跟风,很有可能吃亏。此外,去香港买保险还会过早地暴露个人资产情况。张女士表示。 保险精算师、专栏作家聂方义在《香港保险真相》文章中表示,如果 “只谈预期收益、不谈潜在风险”,砸的可是整个“香港保险”的牌子。那些件均400万乃至2亿左右的趸缴业务投保人需要注意,一次性支付如此高的保费购买香港保险,几乎不用调查就可以断定这是在转移资产,相信香港保监处下半年将从这些保单入手,巡查各香港保险公司的“反洗钱”工作情况。而对于大多数年缴几万的内地富裕客户,则大可不必担心。 北京晨报记者 韩元佳 亲历者 我为什么去香港买保险? “现在去香港买保险的场景,堪比新政前热点城市的楼市。”有业内人士感叹。也有香港媒体曾这样形容:以往我们看到的奢侈品店门前排着内地顾客的“长龙”队伍已经少见,取而代之的,是英国保诚、友邦保险等大型保险公司柜台上常听见内地顾客的普通话或方言。从去年开始,香港保险的热度不断升温,日前更有媒体曝出保险代理人“刷卡刷到手软”。内地人蜂拥去香港买保险究竟为什么? 保障型客户 境内外都有定点理赔医院,保额也更高 刘女士第一次接触购买香港保险是在三年前,当时内地客户去香港买保险的人数还不是很多。“我可以说是看着香港保险火起来的。”刘女士称,在朋友的介绍下,她为孩子投了一份重疾险,每年需要交2300多美元,一共交20年。 谈到为孩子买香港保险的初衷,刘女士称,香港保险公司不仅在国内有3000多家指定理赔医院,在发达国家也基本都有定点医院,“孩子虽然目前在国内上学,但未来肯定会出国,这是我当时买保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在买保险之前,刘女士也把内地保险公司的重疾险和香港的做了对比,她认为,香港的重疾险保障范围更广,保额也更高,更符合她的要求。 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第一次投保时必须要亲自前往,续保只需要通过转账等方式即可。不过,刘女士还是选择每年去香港缴纳。“从去年开始,感受特别明显,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的人开始多起来。”今年4月,刘女士去续交保费,保险大楼的场景让她震惊,“队伍排了好长,至少得排三个小时。保险公司一般是8点开始营业,有的人6点半就开始去排队。” 排长队和投保的程序较长也有一定关系。刘女士称,投保时每人需要拍一段视频,申明自己对保险条款无异议、出于自愿投保等。“香港保险公司的服务、代理人的素质比较高,他们会一直关注着孩子的成长,并且会尽可能地为客户提供方便,体验更好。” 储蓄型客户 6%左右的收益,比在内地买美元理财合算 人民币汇率最近“跌跌不休”,自10月10日跌破了6.7心理关口并创下6年新低后,仍在持续下跌。人民币持续贬值趋势下,部分中产家庭也把目光投向了香港保险。 “折合人民币每年大约交8万元,一共交5年。孩子60岁的时候可以领200万美元左右。”日前,作为奶奶的马女士为孙子买了一份储蓄型保险,马女士称,孩子可以选择提前领取费用,比如18岁以后向保险公司申请每年领取1万至2万美元,“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 据马女士介绍,保险经纪的服务态度很好,包下了他们来回香港的路费,还提供了接机等服务,投保当天也专门到酒店接,“现场签单之后,如果以后要领取资金或者出险,可以直接通过银行账户转账。” 内地客到香港买保险的原因很多。李女士称,购买保险的原因是为了应对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等,“孩子现在上国际班,过几年会出去上学。香港保险以美元结算,我把为他准备的出国留学的钱买成保险,每年能有6%左右的收益,比在内地买美元理财合算多了。” 在内地的法律框架下,购买保险后,如若发生企业破产、债务清算等问题,手中保单都依然有效。而香港自2006年后不需要征收遗产税,这使得其成为一个避税港。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王先生为儿子买了一份大额保单。王先生经营了好几家公司,但在他眼里儿子并没有他的拼劲,且早已明确表示对公司业务不感兴趣,“做生意有风险,买保险算是给孩子留个生活保障。”王先生称,大额保单还可以用于抵押贷款,抵押率能达到70%至80%,投保后可以将保单变现并进行资产配置。 北京晨报记者 杨奕[详情]

多方整肃违规投保境外保险 北京摸底外资寿险公司
多方整肃违规投保境外保险 北京摸底外资寿险公司

  多方整肃违规投保境外保险 北京摸底外资寿险公司 银联国际在上周末两度发声,重申境内银联卡在境外保险类商户合规使用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保险监管部门也在进行相关摸底与调研工作。多方针对违规投保境外保险的整肃行动正在持续进行。 近年来,内地消费者购买境外保险尤其是香港保险的金额大幅攀升,引起多方关注。来自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香港保险业的毛保费总额为2075亿港元,同比上升了12.2%。其中,2016年上半年香港个人新单保费为815亿港元。在这815亿港元的个人新单保费中,来自内地访客的新单保费达301亿港元,贡献比高达36.9%,而2015年末、2014年末、2013年末的贡献比分别为24.2%、21.4%、16.1%。 按照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内地居民购买境外投资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尚未开放的项目。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在境外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在境外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但近期银联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后却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银联国际发布了《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银联国际相关负责人解读称,《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在此之前,保监会于今年5月发布《关于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无论是境内咨询、理财、保险中介等机构还是个人,收受境外机构利益,在境内以产品说明会、理财高峰会、理财知识讲座等名义宣传、推介境外保险机构保险产品的行为,或者安排有意投保境外保险产品者赴境外投保的行为,构成促成交易而开展宣传、招徕的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的行为,各保监局应依法予以查实、取缔和处罚。 为掌握非法推介、销售境外保险产品情况,保监会稽查局联合北京保监局近期实地走访了北京地区多家外资寿险公司和中介机构,摸底调研非法销售香港保险产品的相关情况。 从上海证券报独家获悉的摸底结果来看,保监部门在此次调研中发现,非法销售香港保险产品的参与主体鱼龙混杂,营销手法花样翻新;而且由于参与机构和人员构成复杂,大部分不具备保险中介经营资格,在一定程度上已扰乱了内地保险市场。[详情]

港藉险企接受内地大客户遭锁喉 香港保单寒冬将至
港藉险企接受内地大客户遭锁喉 香港保单寒冬将至

  原标题:内地买投资性港险戴紧箍咒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香港保险公司全面暂停内地客户银联刷卡缴纳保费”的消息持续发酵。当晚至次日凌晨,银联国际两次发声澄清,并非全面叫停,而是重申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虽然好像是“虚惊一场”,但业内人士直言,近一年来从外管局、保监会多次监管和银联的动作频频来看,香港保险无疑迎来了政策的寒冬期。 银联连发两文紧急声明 这条消息指出,银联国际将于10月29日凌晨0时起,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有多家香港保险公司暂停银联刷卡缴纳保费。 近几年来,香港保险一直活跃于内地市场,并吸引了不少内地客户赴港签单,随之而来的风险也逐渐暴露。针对这一说法,银联国际连夜两发声明,紧急否认。首次澄清之时明确,一直以来,保险属于境外限制类商户类别,持境内银行卡购买相关保险产品,均有单笔5000美元限额,既可满足境内持卡人购买小额保险的合理需求,又实现对涉及资本项目的投资性保险的限制。 10月29日凌晨,银联国际再发声明称,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并于近日下发《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重申,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并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随后,又有消息传出,国内VISA、Mastercard信用卡不能用于香港保险保费的缴纳一事,10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致电这两家卡组织机构,万事达和VISA对此未予以置评。 人民币贬值成推手 有一种观点认为,香港保险吸引中国内地居民浩浩荡荡赴港“扫货”的主要原因是,香港保险可以提供以美元计价的保单,绕过换汇额度的监管实现全球化资源配置,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资产减值,对高净值人群有很大吸引力。 而自去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经经历了四轮明显的疲软,且目前正处于第四轮当中。国庆假期之后,人民币兑美元走出一条明显的贬值曲线,汇率创六年来新低,在岸汇率和离岸汇率单月跌幅都超过1000基点。10月28日,在岸汇率收报6.7795,延续跌势,而此前一日,离岸汇率更是一度逼近6.8的关口。 短期内,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还难以消散。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肖磊表示,美联储上周公布的GDP数据比较好,超出了市场预期,因此12月加息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这会使人民币更为承压。在他看来,此前的确存在假借买保险名义把资金转出去的情况,监管层也曾出台过限额等方式来缓冲,就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个窗口渠道的因素。 “现在可能又到了非常时期,监管层要对资金外流现象加强管制,以后是否会放开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到很夸张的程度,大多数国家在面对本国货币处于阶段性贬值时,都会做出管制。”肖磊说道。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也表示,如果真的像传言中所说的一样,那么一定不排除监管层有限制资金外流方面的考虑。吕随启指出,受影响比较大的可能是中产及更富裕一点的人群,因为他们没有“手眼通天”地进行大规模资本外逃的能力,没有其他特殊渠道,所以借助香港买保险的通道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内地客户赴港投保的速度在惊人地增长,但这一体量的保单保费在外汇占款的下降规模中比例尚不算高。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人民币外汇占款下降3375亿元,环比降幅创今年1月以来新高;9月外汇储备也下降188亿美元,环比降幅扩大至5月以来新高。 为何监管层要拿赴港投保“开刀”?肖磊认为,尽管目前这一比例不大,但一旦未来形成趋势,影响就会凸显。如果政策真的实施,当前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之前已经认购但还没付完资金的客户,后期付款会遇到问题。 保费或面临急刹车 事实上,从去年至今,央行、外管局、保监会等部门便加大了对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政策调控,但多次风险提醒均未对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形成实质性影响,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金额屡创新高。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今年8月31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新造保单保费额为301亿港元,占上半年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的36.9%,并接近去年全年总和(316亿港元),而2010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为44亿港元,仅占香港总保费规模的7.5%。五年多的时间里,内地保单占比已激增五倍。 缘何香港保险如此火爆?华泰证券研究员罗毅表示,现在赴港购买保险产品的内地客户主要为年薪在30万元以上的中产阶级,有较高的保险意识,通过购买香港年金保险扩大保障,并以持有离岸美元资产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和资产保值。 “与内地保险产品相比,香港保险以其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分红吸引着内地投保人。”罗毅分析道,从产品价格上来看,内地人身险预定利率普遍在3.5%-4%之间,而香港人身险的预定利率普遍在4%-5%之间,略高于内地人身险0.5%-1%,投资型保险回报率在4%-8%;从投资回报上来看,由于监管环境和资本管制差异,香港保险市场配置更加灵活有效,能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率。 但银联的“禁令”让持续火热的香港保险市场“前路未卜”。目前,内地访客赴港刷单业务缩紧、大额保单业务面临缩水。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包括英国保诚和多家香港保险中介决定于10月29日0时起暂停接受银联卡缴纳续期保费。某香港保险代理人表示,目前政策变化很快,未来会否同样收紧新单业务尚不清楚。 为了应对银联国际的突发事件,某香港保险公司推出在10月29日-12月31日,刷VISA卡免手续费,同时推出三款重疾产品,年缴保费在2000美元或1.6万港元以上,有两个月的保费回赠。 另据一位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的某香港保险机构最新政策单显示,银联卡可以每天每卡刷1次,限额5000美元,最多10张卡(最高39万港元);VISA或Mastercard规定1张单最多刷1张卡的最高信用额;此外,香港或海外银行的支票、本票、转账均可以使用,没有规定额度;如果内地客户通过电汇投保的话,上限要看客户内地银行电汇额。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程维妙[详情]

银联设卡香港投保 内地客打飞的搭末班车
银联设卡香港投保 内地客打飞的搭末班车

  银联“设卡”香港投保 内地客蜂拥搭“末班车” 本着对今后监管可能继续趋严的担忧,刚刚过去的周六和周日,仍然有大批内地投保人“打飞的”前往香港排队投保 杨倩雯 “这两天忙死了。”一名香港大型保险公司代理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10月28日,上周五的晚间,原本应该下班的香港保险公司内仍然人头攒动。这些人来自内地,都是听到一则“消息”之后,蜂拥前往香港保险公司赶“末班车”。 这则消息就是从10月29日零时起,境内银联卡无法再用来支付香港保险的保费了。银联国际在28日深夜23时20分发表声明“辟谣”,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但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银联国际还表示,这只是重申之前的监管规定。 尽管如此,即便错过了28日晚间的“末班车”,本着对今后监管可能继续趋严的担忧,刚刚过去的周六和周日,仍然有大批内地投保人“打飞的”前往香港,聚在几家著名保险公司内排队投保。“这当中还有从上海、北京等地特地飞来购买香港保险的内地客户。” “他们普遍担心未来监管政策会进一步收紧——现在虽不能用银联卡,还能用其他方式来付款,以后就难说了。”另一名香港保险公司代理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大批广东客户赶“末班车” 28日下午,一则消息在香港保险圈流传开来:中国银联将于10月29日凌晨0点起,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 经本报与香港多家保险公司确认,证实10月29日开始银联卡支付保费确实被暂停。“首次投保和续期保费都不能用银联卡来刷卡了。”上述大型保险公司代理人称。 事实上,消息传出当天,香港保险公司已经被闻风而至的内地投保者挤得满满当当。 “我们公司28日营业至晚上12点。客户们说29日就刷不了银联卡了,得赶在之前买掉。这些第一时间来公司排队买保险的一些是广东地区的客户,还有一些是已经抵港但本来准备29日或30日再来签单的客户。”上述香港保险代理人表示。 10月29日,银联国际发出正式声明,表示这是重申之前的规定。“近期,我们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我们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下称《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我们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 据了解,《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其中规定,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时,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且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很少有内地投保人会在香港购买意外、短期疾病等险种,而被内地投保者所青睐的分红型重疾险、教育金等理财型保险,则将跟银联卡“说再见”。 也有内地投保人对记者表示:“本来考虑买香港保险的,但现在政策风险尚不明朗,可能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步步收紧:还有什么“漏洞”?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针对内地赴港投保的支付渠道已多次收紧,多个原来畅通的渠道受限或关闭。 2月初,中国银联及外管局重申了对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刷卡限额5000美元的政策。随后,记者了解到,部分保险公司通过银联刷卡甚至有5万美元这一“天花板限制”;3月,被一些香港保险公司使用的用来绕开银联对于大额保单限制的第三方支付通道也被暂停。而这些限制也被市场解读为监管层对购买香港大额保单造成资本外流的收紧措施。 不过,在之前的5000美元限制条件下,部分保险公司仍然允许投保人采用多卡、分单刷卡的方式,以规避监管。而现在,这一“漏洞”也被严加管制。 “这对我们保险中介及香港保险公司的内地业务确实会有影响,尤其是限制了那些使用银联来‘粗暴’转移资产的。”一名香港保险中介对记者表示。 在层层的支付限制下,未投保的还能“用脚投票”,那么已经购买香港保险的内地投保人就面临续保问题。毕竟,在购买保单之后的前几年如果要退保,损失巨大。 “得知消息我就担心我的续保问题,第一时间咨询了自己的代理人。”一名已购买了香港保险的内地投保人李想(化名)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根据记者多方采访,发现这些限制对于大额保单影响较大,但一般中产阶层购买的重疾险等,除了银联通道外,还有多种方法可以缴纳保费。 例如,携带现金赴港缴费,或者在香港开设个人银行户口之后进行汇款,携带支票,使用维萨(Visa)或万事达卡(Mastercard)进行支付,以及转账至代理人处进行代缴费,都能解决缴费问题,不过在金额上都需遵守相关外汇限额规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转账至代理人处进行缴费,道德风险较高。 而关于现在是否可以用Visa或Mastercard支付,也还没有统一的口径。有香港保险中介告诉记者,目前还可以用上述两个发卡机构的卡付款,但需要支付1.5%左右的手续费;也有香港保险公司代理人表示,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可用。 而对于大额保单的续费,上述香港保险中介表示,可以将保费分批转账至香港,如突破换汇限制,则可尝试借用他人换汇额度。但据记者了解,内地银行在借用他人换汇额度等方面早已加强监管。 切勿盲目跟风 从2月初至今,内地赴香港购买保险的限制逐步加码,不过似乎并未减弱内地投保人赴港投保的热情。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内地客户在香港贡献的新单保费收入为301亿港元,占全港815亿港元的个人业务新单保费比例为37%,额度和比例双双再创新高。 一名香港保险精算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人民币贬值的态势下,内地客户配置美元资产的热情高涨无可厚非。但同时,每次一有限制消息出来,一些香港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就会进行一番“炒作”,推涨内地投保客赴港投保热情,造成“人满为患”的现象。 香港保单在近期颇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人民币贬值预期。一方面,一些投保人开始主动选择配置外币资产;另一方面,大额保单层出不穷,也和部分人利用香港保单这一途径进行资产转移有关。同时,香港保单还有避债避税的功能,因此受到不少高净值人群欢迎。 不可否认的是,热潮之下一些投保人“盲目跟风”,并没有清楚了解风险。对此,保监会在4月末发出《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提示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以及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等多项风险。 针对赴港投保热潮,保监会前副主席周延礼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汇率波动是短期因素,而寿险产品则是几十年的,在投保期间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详情]

大批广东客户赴香港投保 转账至代理人道德风险较高
大批广东客户赴香港投保 转账至代理人道德风险较高

  银联“设卡”香港投保 内地客蜂拥搭“末班车” 记者 杨倩雯 本着对今后监管可能继续趋严的担忧,刚刚过去的周六和周日,仍然有大批内地投保人“打飞的”前往香港排队投保。 “这两天忙死了。”一名香港大型保险公司代理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10月28日,上周五的晚间,原本应该下班的香港保险公司内仍然人头攒动。这些人来自内地,都是听到一则“消息”之后,蜂拥前往香港保险公司赶“末班车”。 这则消息就是从10月29日零时起,境内银联卡无法再用来支付香港保险的保费了。银联国际在28日深夜23时20分发表声明“辟谣”,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但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银联国际还表示,这只是重申之前的监管规定。 尽管如此,即便错过了28日晚间的“末班车”,本着对今后监管可能继续趋严的担忧,刚刚过去的周六和周日,仍然有大批内地投保人“打飞的”前往香港,聚在几家著名保险公司内排队投保。“这当中还有从上海、北京等地特地飞来购买香港保险的内地客户。” “他们普遍担心未来监管政策会进一步收紧——现在虽不能用银联卡,还能用其他方式来付款,以后就难说了。” 另一名香港保险公司代理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大批广东客户赶“末班车” 28日下午,一则消息在香港保险圈流传开来:中国银联将于10月29日凌晨0点起,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 经本报与香港多家保险公司确认,证实10月29日开始银联卡支付保费确实被暂停。“首次投保和续期保费都不能用银联卡来刷卡了。”上述大型保险公司代理人称。 事实上,消息传出当天,香港保险公司已经被闻风而至的内地投保者挤得满满当当。 “我们公司28日营业至晚上12点。客户们说29日就刷不了银联卡了,得赶在之前买掉。这些第一时间来公司排队买保险的一些是广东地区的客户,还有一些是已经抵港但本来准备29日或30日再来签单的客户。”上述香港保险代理人表示。 10月29日,银联国际发出正式声明,表示这是重申之前的规定。“近期,我们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我们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下称《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我们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 据了解,《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其中规定,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时,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且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很少有内地投保人会在香港购买意外、短期疾病等险种,而被内地投保者所青睐的分红型重疾险、教育金等理财型保险,则将跟银联卡“说再见”。 也有内地投保人对记者表示:“本来考虑买香港保险的,但现在政策风险尚不明朗,可能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步步收紧:还有什么“漏洞”?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针对内地赴港投保的支付渠道已多次收紧,多个原来畅通的渠道受限或关闭。 2月初,中国银联及外管局重申了对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刷卡限额5000美元的政策。随后,记者了解到,部分保险公司通过银联刷卡甚至有5万美元这一“天花板限制”;3月,被一些香港保险公司使用的用来绕开银联对于大额保单限制的第三方支付通道也被暂停。而这些限制也被市场解读为监管层对购买香港大额保单造成资本外流的收紧措施。 不过,在之前的5000美元限制条件下,部分保险公司仍然允许投保人采用多卡、分单刷卡的方式,以规避监管。而现在,这一“漏洞”也被严加管制。 “这对我们保险中介及香港保险公司的内地业务确实会有影响,尤其是限制了那些使用银联来‘粗暴’转移资产的。”一名香港保险中介对记者表示。 在层层的支付限制下,未投保的还能“用脚投票”,那么已经购买香港保险的内地投保人就面临续保问题。毕竟,在购买保单之后的前几年如果要退保,损失巨大。 “得知消息我就担心我的续保问题,第一时间咨询了自己的代理人。”一名已购买了香港保险的内地投保人李想(化名)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根据记者多方采访,发现这些限制对于大额保单影响较大,但一般中产阶层购买的重疾险等,除了银联通道外,还有多种方法可以缴纳保费。 例如,携带现金赴港缴费,或者在香港开设个人银行户口之后进行汇款,携带支票,使用维萨(Visa)或万事达卡(Mastercard)进行支付,以及转账至代理人处进行代缴费,都能解决缴费问题,不过在金额上都需遵守相关外汇限额规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转账至代理人处进行缴费,道德风险较高。 而关于现在是否可以用Visa或Mastercard支付,也还没有统一的口径。有香港保险中介告诉记者,目前还可以用上述两个发卡机构的卡付款,但需要支付1.5%左右的手续费;也有香港保险公司代理人表示,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可用。 而对于大额保单的续费,上述香港保险中介表示,可以将保费分批转账至香港,如突破换汇限制,则可尝试借用他人换汇额度。但据记者了解,内地银行在借用他人换汇额度等方面早已加强监管。 切勿盲目跟风 从2月初至今,内地赴香港购买保险的限制逐步加码,不过似乎并未减弱内地投保人赴港投保的热情。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内地客户在香港贡献的新单保费收入为301亿港元,占全港815亿港元的个人业务新单保费比例为37%,额度和比例双双再创新高。 一名香港保险精算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人民币贬值的态势下,内地客户配置美元资产的热情高涨无可厚非。但同时,每次一有限制消息出来,一些香港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就会进行一番“炒作”,推涨内地投保客赴港投保热情,造成“人满为患”的现象。 香港保单在近期颇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人民币贬值预期。一方面,一些投保人开始主动选择配置外币资产;另一方面,大额保单层出不穷,也和部分人利用香港保单这一途径进行资产转移有关。同时,香港保单还有避债避税的功能,因此受到不少高净值人群欢迎。 不可否认的是,热潮之下一些投保人“盲目跟风”,并没有清楚了解风险。对此,保监会在4月末发出《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提示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以及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等多项风险。 针对赴港投保热潮,保监会前副主席周延礼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汇率波动是短期因素,而寿险产品则是几十年的,在投保期间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详情]

银联渠道投香港保险将受限 规定直指大额寿险保单
银联渠道投香港保险将受限 规定直指大额寿险保单

  原标题:银联渠道投香港保险将受限 上周末,一则“在香港无法再刷银联卡缴保费”的传闻迅速被传播,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银联在周末连夜发了两则声明,“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并重申监管政策。但资深业内人士表示,按照监管政策,银联卡只可以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但不能购买人寿险等具有投资性质的保险产品的。 广州日报记者 周慧 上周末,有传闻称“在香港无法再刷银联卡缴保费”,中国银联在周末发了两则声明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并重申监管政策。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银联的刷卡服务政策其实一直都没变,但是近期发布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下称《指引》)中明确了对于保险方面规则。 储蓄型等保险按规定不能刷银联卡 事实上,按照监管政策,银联卡从来都是只可以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方面都是受限制的,因此也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上述人士指出,“这也就意味着,内地消费者在香港购买储蓄型和分红型等储蓄投资类保险产品不能再刷银联卡购买。” 内地消费者赴香港投保热情不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保险市场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造保单保费为301亿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815 亿元)的 36.9%。分析人士坦言,人民币汇率的下跌直接刺激了内地消费者的境外投保热情,尤其是大额保单频频涌现与之对应的资本外流的现象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据媒体报道,中国银联确认将于10月29日凌晨起,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业务。这意味着,香港全部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包括储蓄寿险和重疾险等险种),保费不能再刷银联卡缴纳了。中国人寿(海外)已暂停银联刷卡缴纳保费及保单贷款业务;香港大都会人寿和友邦香港也从29日起全面暂停内地客户银联刷卡缴费;英国保诚昨日也明确全面禁止银联卡通道缴费方式。有知情者表示,28日当晚,大批客户连夜从深圳赴港刷卡买保险,多家保险公司纷纷延长营业时间,工作至深夜。 香港全面暂停银联刷卡买大额保险 内地消费者热衷于赴港投保似乎不再是新闻,香港保险本身和内地保险产品的差异性,吸引了内地消费者来投保。根据外管局的规定,每年个人结汇上限为5万美元,而在境外刷卡买保险,尤其具有投资、储蓄功能的大额寿险一直没有限制,而银联近日发布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主要是为了规范刷卡买保险业务。 银联国际当晚就用一则辟谣公告表示: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但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内地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大额的寿险和分红险被禁止了,仅仅只能购买消费型的意外险、旅行险,但是真正会跑去香港买意外险或者消费型产品的少之又少,更何况很多高端医疗险产品都需要购买了主险,即寿险或者分红险之后才能附加,所以封住了买寿险和分红险就相当于直接把内地消费者赴港投保堵死了。”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根据上述《指引》规定,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内地银联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内地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上述规定直指大额寿险保单。”某保险中介人士指出,大额保单涌现与内地资金外流趋势正相关,一张保单缴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港币很常见,“甚至有保险公司有专门的这类趸交类保险产品,在保单生效当日开始,其现金价值就高达保费的八成,相当于投保人购买了一单100万美元的寿险后,使用保单抵押再贷款的方式就可以到手资金近70多万美元。” 与上述情况对应的是,10月28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7858,比上一个交易日下调122个基点,再次刷新6年以来新低,今年以来人民币中间价累计下跌4.5%,近20日累计下跌1.78%。 提醒 到香港投保要理性判断 今年2月2日,银联国际发出最新指引,要求从2月4日起,银联卡实施交易额度限制为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将于全港所有保险机构和其他商户实施。但不少保险商户并不限制于5000美元,有销售人员表示一张卡多刷几次即可解决。事实上,银联在声明当中也表示,“近期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发布的《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内地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国家外汇管理局曾表示,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去买保险,如果是旅行、商务活动或者留学等,需要购买个人的人身意外险、疾病保险等,这是属于服务贸易类的交易,在外汇管理的政策框架之下是允许和支持的;而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是不被允许的。在这也提醒广大投资者,一定要谨慎选择、理性判断。 此外,外汇管理局也在28日表示,外汇管理部门没有对汇兑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管制措施。下一步,外汇管理局将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保持对外汇违法违规高压打击态势。 续保影响有待观察 那此前购买的大额寿险在续保时是否会受到影响,业内人士指出需要等到周一各家险企给出明确的指引才能确定,不过有保险公司提供的其余付款方式有:1.在港开设个人银行户口,个人内地汇款到香港账户再交保费;2.带现金到港交费;3.内地visa 或master支付依然可行;4.在内地开设一卡通两地账户缴费;5.其他收费服务。[详情]

多方整肃违规投保境外保险 摸底非法销售香港保险产品
多方整肃违规投保境外保险 摸底非法销售香港保险产品

  原标题:多方整肃违规投保境外保险 ⊙记者 黄蕾 王媛 ○编辑 浦泓毅 银联国际在上周末两度发声,重申境内银联卡在境外保险类商户合规使用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保险监管部门也在进行相关摸底与调研工作。多方针对违规投保境外保险的整肃行动正在持续进行。 近年来,内地消费者购买境外保险尤其是香港保险的金额大幅攀升,引起多方关注。来自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香港保险业的毛保费总额为2075亿港元,同比上升了12.2%。其中,2016年上半年香港个人新单保费为815亿港元。在这815亿港元的个人新单保费中,来自内地访客的新单保费达301亿港元,贡献比高达36.9%,而2015年末、2014年末、2013年末的贡献比分别为24.2%、21.4%、16.1%。 按照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内地居民购买境外投资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尚未开放的项目。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在境外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在境外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但近期银联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后却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银联国际发布了《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银联国际相关负责人解读称,《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在此之前,保监会于今年5月发布《关于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无论是境内咨询、理财、保险中介等机构还是个人,收受境外机构利益,在境内以产品说明会、理财高峰会、理财知识讲座等名义宣传、推介境外保险机构保险产品的行为,或者安排有意投保境外保险产品者赴境外投保的行为,构成促成交易而开展宣传、招徕的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的行为,各保监局应依法予以查实、取缔和处罚。 为掌握非法推介、销售境外保险产品情况,保监会稽查局联合北京保监局近期实地走访了北京地区多家外资寿险公司和中介机构,摸底调研非法销售香港保险产品的相关情况。 从上海证券报独家获悉的摸底结果来看,保监部门在此次调研中发现,非法销售香港保险产品的参与主体鱼龙混杂,营销手法花样翻新;而且由于参与机构和人员构成复杂,大部分不具备保险中介经营资格,在一定程度上已扰乱了内地保险市场。THE_END[详情]

内地买投资性港险戴紧箍咒 香港保单寒冬将至
内地买投资性港险戴紧箍咒 香港保单寒冬将至

  原标题:内地买投资性港险戴紧箍咒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香港保险公司全面暂停内地客户银联刷卡缴纳保费”的消息持续发酵。当晚至次日凌晨,银联国际两次发声澄清,并非全面叫停,而是重申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虽然好像是“虚惊一场”,但业内人士直言,近一年来从外管局、保监会多次监管和银联的动作频频来看,香港保险无疑迎来了政策的寒冬期。 银联连发两文紧急声明 这条消息指出,银联国际将于10月29日凌晨0时起,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有多家香港保险公司暂停银联刷卡缴纳保费。 近几年来,香港保险一直活跃于内地市场,并吸引了不少内地客户赴港签单,随之而来的风险也逐渐暴露。针对这一说法,银联国际连夜两发声明,紧急否认。首次澄清之时明确,一直以来,保险属于境外限制类商户类别,持境内银行卡购买相关保险产品,均有单笔5000美元限额,既可满足境内持卡人购买小额保险的合理需求,又实现对涉及资本项目的投资性保险的限制。 10月29日凌晨,银联国际再发声明称,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并于近日下发《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重申,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并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随后,又有消息传出,国内VISA、Mastercard信用卡不能用于香港保险保费的缴纳一事,10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致电这两家卡组织机构,万事达和VISA对此未予以置评。 人民币贬值成推手 有一种观点认为,香港保险吸引中国内地居民浩浩荡荡赴港“扫货”的主要原因是,香港保险可以提供以美元计价的保单,绕过换汇额度的监管实现全球化资源配置,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资产减值,对高净值人群有很大吸引力。 而自去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经经历了四轮明显的疲软,且目前正处于第四轮当中。国庆假期之后,人民币兑美元走出一条明显的贬值曲线,汇率创六年来新低,在岸汇率和离岸汇率单月跌幅都超过1000基点。10月28日,在岸汇率收报6.7795,延续跌势,而此前一日,离岸汇率更是一度逼近6.8的关口。 短期内,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还难以消散。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肖磊表示,美联储上周公布的GDP数据比较好,超出了市场预期,因此12月加息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这会使人民币更为承压。在他看来,此前的确存在假借买保险名义把资金转出去的情况,监管层也曾出台过限额等方式来缓冲,就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个窗口渠道的因素。 “现在可能又到了非常时期,监管层要对资金外流现象加强管制,以后是否会放开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到很夸张的程度,大多数国家在面对本国货币处于阶段性贬值时,都会做出管制。”肖磊说道。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也表示,如果真的像传言中所说的一样,那么一定不排除监管层有限制资金外流方面的考虑。吕随启指出,受影响比较大的可能是中产及更富裕一点的人群,因为他们没有“手眼通天”地进行大规模资本外逃的能力,没有其他特殊渠道,所以借助香港买保险的通道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内地客户赴港投保的速度在惊人地增长,但这一体量的保单保费在外汇占款的下降规模中比例尚不算高。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人民币外汇占款下降3375亿元,环比降幅创今年1月以来新高;9月外汇储备也下降188亿美元,环比降幅扩大至5月以来新高。 为何监管层要拿赴港投保“开刀”?肖磊认为,尽管目前这一比例不大,但一旦未来形成趋势,影响就会凸显。如果政策真的实施,当前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之前已经认购但还没付完资金的客户,后期付款会遇到问题。 保费或面临急刹车 事实上,从去年至今,央行、外管局、保监会等部门便加大了对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政策调控,但多次风险提醒均未对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形成实质性影响,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金额屡创新高。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今年8月31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新造保单保费额为301亿港元,占上半年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的36.9%,并接近去年全年总和(316亿港元),而2010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为44亿港元,仅占香港总保费规模的7.5%。五年多的时间里,内地保单占比已激增五倍。 缘何香港保险如此火爆?华泰证券研究员罗毅表示,现在赴港购买保险产品的内地客户主要为年薪在30万元以上的中产阶级,有较高的保险意识,通过购买香港年金保险扩大保障,并以持有离岸美元资产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和资产保值。 “与内地保险产品相比,香港保险以其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分红吸引着内地投保人。”罗毅分析道,从产品价格上来看,内地人身险预定利率普遍在3.5%-4%之间,而香港人身险的预定利率普遍在4%-5%之间,略高于内地人身险0.5%-1%,投资型保险回报率在4%-8%;从投资回报上来看,由于监管环境和资本管制差异,香港保险市场配置更加灵活有效,能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率。 但银联的“禁令”让持续火热的香港保险市场“前路未卜”。目前,内地访客赴港刷单业务缩紧、大额保单业务面临缩水。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包括英国保诚和多家香港保险中介决定于10月29日0时起暂停接受银联卡缴纳续期保费。某香港保险代理人表示,目前政策变化很快,未来会否同样收紧新单业务尚不清楚。 为了应对银联国际的突发事件,某香港保险公司推出在10月29日-12月31日,刷VISA卡免手续费,同时推出三款重疾产品,年缴保费在2000美元或1.6万港元以上,有两个月的保费回赠。 另据一位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的某香港保险机构最新政策单显示,银联卡可以每天每卡刷1次,限额5000美元,最多10张卡(最高39万港元);VISA或Mastercard规定1张单最多刷1张卡的最高信用额;此外,香港或海外银行的支票、本票、转账均可以使用,没有规定额度;如果内地客户通过电汇投保的话,上限要看客户内地银行电汇额。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程维妙[详情]

发生了什么大事?昨天香港保险公司的门快被内地人挤爆了!
发生了什么大事?昨天香港保险公司的门快被内地人挤爆了!

  对保险经纪人这个行业稍微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想要真正卖出一份保险产品非常不容易,其中最主要的难题并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居民的观念和习惯——他们宁愿花更多的钱买房、存款,而不是保险。 就在内地保险经纪人还在为寻找客户四处奔波、绞尽脑汁的时候,香港的保险从业者却在笑呵呵地坐地收钱。尤其是在昨天,内地连夜赶赴香港购买保险的人,都快把香港保险公司的门挤爆了!场面比抢房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场依然火爆 刷卡次数受限 10月28日晚间,一则关于中国银联将暂停客户在香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搅动了香港和内地的保险圈子。 据悉,香港多家保险公司下发通知,29日起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保费。而有香港保险业务员也承认确实收到过相关通知。 银联国际随后在深夜回应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 29日凌晨,银联国际再度发布公告详细说明,称是银联国际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银联发布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据悉,银联上文所说的《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虽然银联只是重申之前的要求,但这对香港地区购买保险的影响显而易见。 10月29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于下午四点左右来到了位于尖沙咀的英国保诚保险所在的大楼。记者在12楼看到,等待验证的人坐满了整个大厅,已经到下班时间,但是人流依旧很多。 一名保险业务员告诉记者,该层原本不是提供给客户验证所用,因为人太多,所以是临时加开的,客户需要在此等待叫号,进行验证。记者现场看到,能容纳上百人的大厅基本坐满。 记者又来到保诚位于8层的验证中心,被告知不准进入,而有号的人则能够进入提交资料,不过透过门外看里面发现里面也是仍然有一大批人在排队。 英国保诚保险大楼电梯口(由于是周末,大部分人员是去验证中心) 记者随后来到同样位于尖沙咀港威大厦的香港友邦保险验证中心,现场同样座无虚席。友邦保险业务员表示,必须事先拨打有业务员预约好才能来验证。 友邦保险公司门口 来自杭州的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她刚刚购买了一款保额为十万美元的重疾险产品,她表示,“保费低,更有保障”是其选择来香港购买保险的原因,而且也是受了身边同事朋友的影响。“我有好多同事都买了香港保险,而且理赔起来也挺方便,因为要来香港,所以顺便就过来一趟了。” 友邦保险现场的一位保险经纪也表示,今天还有人从北京乘坐飞机过来签单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听说不能刷卡了,怕未来还有政策变动,所以就先过来签单了。该经纪人员表示,目前还可以刷带有VISA和万事达标志的银联卡购买保险,但是也不能完全保证,“要看情况。” 从现场了解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内地客户排队购买的仍然是寿险类产品。 以前述所说的杭州来购买保险的女士为例,她购买的就是带有分红性质的寿险。而大多数的人的付款方式仍然会选择刷卡,如果使用银联卡的话,一般会选择带有VISA和万事达标志的双币卡;也有业务员说可以使用银联卡,不过也要看具体能不能刷出来。不过,不管使用哪种卡,刷卡额度都会控制在5000美元以内,而且严格控制了刷卡次数,不像以往可以多次刷卡。 “其实政策对于一些金额较小的保单来说,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一位保险业务员表示,但是大额的保单可能以后就真的不太好做了。 事实上,对于普通去香港购买保险的人士来说,可以通过内地开立香港的账户,然后将资金汇过去,就可以购买保险了。“当然,这肯定是在外汇额度以内的操作了。” 香港买保险,买的不只是保险 内地客户去香港购买保险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且这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香港监管机构的数据最能说明情况。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上半年香港保险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香港保险行业上半年总保费收入2075亿港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内地客户贡献新单保费收入301亿港元,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316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新单保费(815亿港元)的比例也达到了37%。而2015年底,这一比例还仅为24%,而2011年同期的占比为8.2%。 除了在新增保险中占比越来越大以外,内地客户在香港买保险的大手笔也是不断让业界惊叹。 据香港媒体此前报道,香港一位保险代理人在今年3月份为一名内地客户操作刷信用卡800多次,购买价值2800万港元(约合2342.2万元人民币)的保单。 “多次刷卡购买保险的人士非常多的。”此前,有香港保险业务代理人元表示,在香港买保险虽然有单次刷卡限额的限制,但是并没有限制刷卡次数。但从记者昨日的调查来看,刷卡次数已经受到了限制,这意味着刷卡总额可能也要受到影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香港保险相对来说会更加便宜,同样的价格可以买到保障更多的产品。此外,和内地产品对比,危疾终身保与内地某款保额分红产品在病种和责任方面比较接近,最大的优势是费率低、重疾也参与分红。 除了价格因素以外,丰富资产配置和避税避债也是很多人愿意去香港购买保险的原因之一。香港的很多保单都是美元保单,所以很多客户去购买香港保险也是丰富个人资产配置的一个方式。 此外,香港保险受欢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富裕人群可以用它来进行资产转移,或者进行避税避债。 比如,有金融圈人士就透露,有负债较高的私营业主,通过到香港买保险来转移资产,购买香港保险,即使内地企业清盘,可以获得保险赔付,并且保险赔付还不用承担债务。 按照规定,内地居民每人每年的换汇上限为5万美元,但在境外刷银联卡消费并没有在这一限制内。因此,购买香港保险也成为一些人绕过外汇管制来实现资金合法出境的重要渠道。 不过,银联在此前就已经关注了这方面的问题,并出台了相关规定。 比如,今年年初,银联国际就曾经加强过对商户的违规行为的规范,主要是规范,主要是强调单笔5000美元的额度限制。此后的3月份,有消息称,央行明确禁止国内居民使用银联卡等电子支付手段购买人寿保险及投资产品,但仍允许购买3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个人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产品。 银联国际在近期发布的《指引》,内容始终是和此前强调的内容相似。不过,作用也是有的。 “还想通过刷卡的方式购买大额的保单,肯定是不可能了。”一位保险业务员表示。[详情]

赴港买重疾险和储蓄型终身寿险 将不能刷银联卡
赴港买重疾险和储蓄型终身寿险 将不能刷银联卡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赴港买重疾险和储蓄型终身寿险 将不能刷银联卡 昨天,关于“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被广泛转发。银联国际的公告表示,没有禁止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但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这意味着目前内地居民赴港购买的最主要两大险种——重大疾病险和储蓄型终身寿险,今后可能不能再刷银联卡缴纳保费了。 重疾险 也不能刷卡买了 昨天,银联国际在官网刊登公告表示,近期,银联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银联已于近日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银联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 一位保险从业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最受内地客户喜欢的香港保险产品主要有两个类型——重大疾病保险和储蓄型终身分红寿险。国内客户的购买方式主要是刷卡,也有用港币或美元现金购买的。此次银联禁止了“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之外的全部险种的刷卡交易,包括重疾险和储蓄型分红寿险。“旅游保险中也包含对旅途中发生疾病的保障,但肯定不是指那种保20多年的重疾险。”她表示,银联此次收紧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的缴费渠道,对客户、保险代理人和保险公司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现金缴费客户可能增加 38岁的北京市民方然(化名)已经听老婆唠叨过无数遍买香港保险的种种好处。他原本计划近期购买一款保障期在20年内的重疾险,银行理财的钱都转成活期放在卡里了。谁料昨天保险公司经纪人突然通知他,他原来准备的那张银联卡不能用了,不过可以从境内用人民币购汇,再携带美元或港币现金到香港支付保费;或者从国内银行开一个香港账户,向该账户汇款后取出港币,用港币现金支付保费。 “昨天的事儿对我没什么影响。我的保费是每年5000美元,正好符合海关对中国公民个人出境携带现金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的规定。既然不能刷卡,就用现金买呗,不就是银行换汇排队麻烦点么。”方先生介绍,他连续缴费满5年以后,20年内如遇重大疾病,可以一次性获得15万美元的赔偿,如果20年内什么毛病没有,5年2.5万美元的保费还会返还给他。 内地中产为什么爱去香港买保险? 据了解,购买香港保险的内地居民主要是年龄在30岁到45岁之间、有稳定收入的白领和生意人。从购买的保险类型看,作为基础配置产品,重大疾病险颇受工薪族欢迎,而对于更加富裕的阶层来说,储蓄型产品则更受欢迎。那么为什么内地的中产阶级爱去香港买保险呢? 上述保险从业人员告诉记者,香港保险有三大卖点:保费低、保障广、收益高,对内地高收入者很有吸引力。一般来说,保险的费率是按照当地的人口寿命、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等各种因素精算出来的。香港人口平均寿命为85岁,内地人口则大约为75岁,由于内地人口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数值偏高,因此在相同保障内容下,香港保险的保费要比内地的保费低30%至50%。且香港保险的疾病保障范围比内地多得多,以重大疾病险为例,香港最多保障95种疾病,内地则一般只保30至40种。再加上香港的分红险回报率更加诱人,去香港买保险就成了内地居民的新选择。 五大风险需警惕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保监会今年4月22日发出“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从汇率、法律、收益、退保、理赔等5方面提醒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存在风险。 赴港买保险,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因为购买香港保险必须用港币或美元,虽然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但几十年后汇率将如何变化谁也说不准,存在相当大的风险。第二是法律风险。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地相比,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第三,收益方面的风险。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第四,退保风险。香港保险是完全市场化的,如果金融风暴再次来袭,保险公司可能破产。保险公司一旦破产,投保人很可能血本无归。第五,理赔方面,香港和内地对重大疾病等概念的认定不同,签署条款时一定要仔细看清理赔条款。[详情]

深圳客连夜排队赴港投保 保险公司借噱头搞营销?
深圳客连夜排队赴港投保 保险公司借噱头搞营销?

  深圳客连夜排队赴港投保 保险公司借噱头搞营销? 新浪财经讯 10月30日消息 28日晚间,一则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缴纳保费的消息迅速扩散,甚至于在听到消息后的深圳民众,连夜排队到香港去买保险,保险公司灯火通明纷纷延长工作时间。有知情人士向新浪财经表示,其中不乏保险公司在借噱头搞营销。 银联国际对此两度回应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但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只允许内地客户在经常项目保险上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但是为何多家香港保险公司在10月28日的时间点传出消息,并称中国银联将于10月29日凌晨0点起 ,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储蓄分红型香港保险的保费。 有知情人士对新浪财经表示,有关于以上银联对香港保险刷卡支付的要求,在其发布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中已经体现,只不过最近银联又向各家香港保险公司重申了指引的相关内容。 "其实对大部分的内地普通客户影响是不大的,保险公司夸大这个规定的力度给人带来恐慌,想趁此借机营销,这里面不乏香港的保险公司借噱头营销",知情人士对新浪财经说道。[详情]

香港保险“限购”释放重要信号 还能买吗?
香港保险“限购”释放重要信号 还能买吗?

  文章来源:Wind资讯 在楼市各种限购之后,保险居然也玩起了“限购”。 这样的传闻让离香港最近的深圳市民坐不住了,担心银联刷不了,深夜来香港保诚排队。有金融业界人士就在朋友圈感慨:大部分深圳人,排到十一点还那么精神,紧张又着急,既心疼也无奈,醉了。 针对“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消息的持续发酵。银联国际10月28日晚回复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但“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等到29日,银联国际再度回应称: 1.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 2.要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3.只允许内地客户在经常项目保险上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其实,本次事件指向已非常明确,那就是资本外流。外汇局也曾表示,境内居民个人到境外买保险分两种情况,如果是旅行、商务活动、留学等,需要购买个人的人身意外险、疾病保险,是属于服务贸易类的交易,在外汇管理的政策框架下是允许和支持的,而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是不被允许的。 为何像抢房一样抢保险 香港保险的魅力有多大?曾经业界有个真实例子:今年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境外保险类商户实施单笔限额5000美元的限制以后,一位内地客匆匆赶到香港,购买了1000万港元的保险,并不惜花费4天时间,重复刷卡上百次完成支付,“刷卡凭单有砖头那么厚”。 确实,香港保单与内地保单相比,具备更广的承保范围和更优的承保费用,对内地普通居民的吸引力更强。 从具体产品来看,最受到内地客追捧的香港保险产品有两大类型,分别是终身型的重大疾病保险和保障成分极低、近乎完全就是储蓄投资的终身分红保险。香港多数保险的重疾险明确把原位癌列入了保障范围,同时相同年龄的被保人若买相同保额的同类产品,香港的保费要比内地大约便宜两三成。 新浪财经援引业内人士观点称,大额保单可以在私人银行进行抵押融资。在保单生效当天开始,其“现金价值”就达到保费的80%左右,而抵押融资额一般可以达到保单现金价值的90%。以投保一单500万美元人寿保单为例,根据投保人的不同情况,购买保单后首次交纳保费一般为保单1/3到1/5,也就是100-166万美元。假设投保人刷卡支付100万美元首次保费后抵押保单融资,现金价值即时可高达80万美元,立即可借到手资金为其90%,超过72万美元。 如此处理之后,投保人依旧可以享受300万美元的大额保单,而七十余万美元的资金则顺利“跨境”。 不过,香港保险真的十全十美吗?近年来,国人终于开始重视保险,但大多数人对保险的了解并不多。香港保险热的背后一部分也是从众心理在作祟,甚至很多人连香港保险的条文都未读懂,对其中蕴藏的风险也全然不知。 比如,购买香港保险之后,过高的演示收益率能否兑现?分红并不能保证收益,而且赴港投保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和汇率风险,尤其是香港保单赔付不畅引发纠纷诉讼更为艰难。 购买香港保险,绕过换汇额度监管 内地居民为什么蜂拥到香港买保险?根本原因是:人民币贬值的预期。 在流动性充裕、资产荒的时代,买投资性质的保险,是资金的重要出路。但保险分人民币计价、港币计价、美元计价等多种。在香港买保险,要么是港币计价,要么是美元计价。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到香港买保险,事实上相当于把钱汇到境外,换成了美元资产(港币汇率绑定美元)。 而且,买香港的保险还可以避免离婚时的财产分割,还有规避遗产税的功能。可以说,中产阶级通过购买香港保险,绕过换汇额度的监管,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资产减值。所以,内地居民趋之若鹜。对于国家来说,这实质上是资本外流,冲击人民币汇率。 由于购买香港保险能绕开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个人购汇的监管,大量资金涌入香港保险市场,这一通道被监管发现后,在今年年初出台单笔限额5000美元的措施,希望“既可满足境内持卡人购买小额保险的合理需求,又实现对涉及资本项目的投资性保险的限制”。 但结果显然没奏效,由于没设刷卡次数限制,媒体多次爆出“多台POS机同时工作刷卡百次”、“百万保费刷卡刷到手软”的行业盛况。限额后来自内地的新增保费规模不降反升,占香港新增保费的比例不仅没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至四成。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8月31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向内地访客发出的保单,新造保单保费达301亿港元,同比激增1.17倍,已经接近去年全年316亿港元的投保总金额。 政策早已多头出击 其实自今天以来,在资金流出方面,监管层已经连续“出手”。 中国经营报10月29日披露,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要求中国境内金融机构从2017年1月1日起识别非居民账户,收集账户信息,尤其是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对存量个人高净值账户的尽职调查。 此次收集信息包括存款账户,还包括证券经纪账户、理财产品、基金、信托计划、集合理财产品等在内的托管账户。值得注意的是,收集信息还包括,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合同及私募投资基金的合伙权益等其他账户。 此前,21世纪经济经济报道披露,以“通联支付”缴纳香港保单高额保费的方式已经被有关部门叫停,且银联卡支付亦被严格限制在单笔5000美元以内,一旦超过这一上限,银联卡将面临被锁定的风险。 知名财经评论人士刘晓博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外汇管制将加强。事实上,银联国际的这个公告,就带有这种性质。如果说,这个公告是“禁止打擦边球”的,那么未来央行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措施。 3月份,央行发布跨境保险业务的新规定,银联卡单笔支付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3万元,而且只允许受理人身意外险、医疗保险、交通运输险种,不包括人寿险、投资分红等险种。 2月,银联已出台限制内地客户赴港买保险的相关措施。根据规定,从2月4日起,银联卡实施交易额度限制为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将于全港所有保险机构和其他商户实施。 另外就在1月份,外汇管理局新规实施,要求每卡每年境外累计取现不得超过等值10万元人民币。银行卡此前规定仅为每卡每日境外取现不超1万元,也就是年累计总额可超过300万,与目前的10万上限相比,缩减幅度惊人。 所以可以认为,此次银联国际针对香港保险的购买规定并非是“突然为之”,只是针对早前规定做了进一步明确强化而已,实属意料之中。 其实,不止是保险,甚至房地产也成为了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 据媒体消息,在全国房地产政策收紧和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大笔资金正在加快南下赴港。香港政府数据显示,9月香港楼市非本地买家交易共有250宗,达到14个月以来的最高值,其中内地买家占比为31%。同时,买家印花税收入为5.06亿港元,比过去4个月平均值高出26%。 人民币贬值成“导火索” 自10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9次刷出6年来新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下跌约1.617%。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9月,银行结售汇逆差1897亿元,而8月份逆差634亿元,逆差近3倍。 另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9月人民币外汇占款大幅减少3375亿元,至22.9万亿元人民币,为连续第11个月下滑,并创下2016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月降幅。与此对应的是,9月外汇储备也下降约188亿美元。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郭松称,汇率波动不影响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进程,未来将审时度势,在建立和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继续深化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研究探索跨境资产转让、完善国内外汇贷款管理等,有序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 证券时报消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10月29日表示,建议进一步改进中国的外汇体制,第一步就是不要再回到盯住美元的制度,而是与各国货币相关联,从而推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因为储备功能而使用人民币,让人民币的国际化真正上升到新水平。 他同时认为,国际收支平衡更有利于中国的平衡发展,而解决国际收支顺差的一个途径就在于让居民有更多的对外投资选择。不仅国内的投资要开放,对外的投资也需要逐步开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前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则强调,同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相比,中国汇率市场化的步伐过于缓慢,已经错过完成汇改的最佳时机。他认为,资本项目的开放和人民币的国际化已使汇率改革的难度增加。在此过程中,某种剧烈震动难以避免。 香港保险以后怎么买? 既然监管层开始收紧香港保险购买政策,那么,对于广大的消费者而言,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香港保险到底还能不能买了?对于想要买的、已经买了的投资者们而言,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以上银联国际所说的是指持有银联卡购买香港保险的情况,并非说香港保险不能买了!如果你是用VISA、支票、现金、电汇等方式。那就不受银联以上规定的限制了!不过按外管局的规定,外汇一年之内不要超过5万美元就没有问题啦。 第二,早一点咨询了保险业的相关人士,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受昨天的消息影响。而人寿险和储蓄险今天(29日)还是可以购买的,不过保费(注意,不是保额!)要求在5000美元以下,而且一天一张银联卡只能限额刷5000美元。由于之前外汇管理局对刷卡笔数并无限制,所以刷卡刷到手软式的大额保单换汇仍在香港屡见不鲜。 第三,之前已经购买了大额的人寿保险怎么办?续费什么会不会受影响?就像第一点所说的,你可以用除银联之外的手段支付,包括VISA、支票、现金、电汇,同样年不能超5万美元。或者你可以用多张银联卡或者分多天支付。 没了银联支付肿么办? 保险公司提供的其余付款方式为: 1、在港开设个人银行户口,个人国内汇款到香港账户再交保费。 2.带现金来港。 3.国内visa 或master支付依然可行。 4.在国内开设一卡通两地账户缴费。 5.其他收费服务。 不过,有网友表示,“这作用不大的,非银联渠道很多的。如果在香港有亲戚朋友的,那就更好办了,叫亲戚朋友先垫支付款,再还钱给亲戚朋友则可。”也有网友称,“打到香港帐户上再转账不就行了”。[详情]

银联叫停香港储蓄险背后:或在抑制资产外流
银联叫停香港储蓄险背后:或在抑制资产外流

  蓝鲸传媒10月29日文:一夜之间,整个金融圈和媒体圈都被一则有关“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刷屏。 事情源于28日下午一条传闻。 10月28日下午,香港保险圈流传一则消息称“银联将关闭香港保险业务消费通道”,即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 随即,据蓝鲸银行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银联卡在港刷卡不适用于缴付人寿保险及万用险保费,只适用于缴付意外保险。新安排将由10月29日开始执行。适用范围为全港现为银联卡商户的保险公司。 当日晚间,银联国际发布一则辟谣公告间接证实了此消息,公告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但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今日凌晨,银联国际今日凌晨再度回应,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下简称“《指引》”)。只允许内地客户在经常项目保险上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回应中详细说明:原因是银联国际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而发布的《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据悉,《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银联&港险:从开口到无限额换汇再到关闭 2004年,中国银联在香港地区开通中国内地“银联”人民币卡业务。因为首期保费款可以采用消费形式走银联渠道,香港保险逐渐为内地人所知。 通过银联渠道,内地客户无需兑换港币或美金,只须确保相应的银联户头内人民币资金充足,便可按照银联当日开出的汇率购买香港保险。在当时,香港保险公司规定,单笔刷卡消费不能超过39800港币(5000美金)。 随着“自由行”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来到香港购物、消费。 2011年开始,通过银联渠道,单日刷卡控制100万元人民币内便可,而且当时规定,若消费超过100万的,可以向银行申请取消限额(一般都允于放行)——这样就可以合法避开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限制,极大刺激了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的热情。 2013年以后,国家外汇管理局、银联更是放开管制,刷卡再不用申请额度了,一概无上限,只要你有钱,想刷就刷,于是亿元级别保单频现。紧俏的香港保险,更是如加了催化剂一般火热起来。 2015年“8.11汇改”后,内地高净值人群寻求“多元化资产配置”,作为为数不多的几种合法资本外流的途径之一,香港保险这一美元计价产品在市场上更显得炙手可热,让内地人趋之若鹜。 2016年2月,银联国际发出最新指引,要求从2月4日起,银联卡实施交易额度限制为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将于全港所有保险机构和其他商户实施,但刷卡笔数并无限制。 2016年10月,银联国际公告称只允许内地客户在经常项目保险上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至此,12年来,银联与港险度过了从开口到无限额换汇再到关闭的一系列过程。 银联限制香港投保的背后:香港保险成为个人财富避风港 近年来,香港的离岸保险产品成为流行的持有个人财富的“避风港”,内地消费者赴港购买保险的数量不断攀升。 据数据显示,2010年内地客户到香港投保金额为44亿元,2014年则达到244亿元, 2015年上半年新造保单费总额约合160亿港元,占到香港个人业务总保费的20.2%。5年时间,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增长了6倍。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友邦保险称,2016年上半年香港新业务价值增长60%,至5.37亿美元,“来自中国内地客户的新业务大幅提升,而外汇监管机构很难阻止个人财富借道香港保险业流出”。 浩浩荡荡的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一方面是因为香港保险具备更广的承保范围和更优的承保费用;另一方面则是香港保险可以提供以美元计价的保单,绕过换汇额度的监管,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资产减值,对高净值人群有很大吸引力。 近来,随着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和国家房地产调控,这加速了人民币通过香港保险渠道外流速度。 而国家这次再次通过银联收紧购买香港保险,则很有可能是一连串杜绝资金外流的组合拳之一(包括前围剿钱庄、限制境外银联卡刷卡限额、提示购买香港保险不受法律保护等等)。 银联限制购买储蓄险对普通人有何影响 目前,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没有办法走银联的渠道,只能用银联卡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 诚然,这当然会影响到众多对于香港保险有需求的内地居民,但据外汇局规定,个人购汇每年均有5万美元的额度,算上家庭成员,这笔额度是够普通居民用来购买香港储蓄保险的。 如果还不够,也可以通过visa/master、在港开设个人账户等方法购买。 因此,银联的这项规定,真正影响的还是要做大额保单的富人。 “大额保单”在香港业界一般指保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保单,主要是寿险,目前大部分年化红利在4%左右。 一方面,这类大额寿险保单独立于个人财产以外,即便投保人破产清算,这类保单也不受到债权人、政府征税和收费等影响,离婚也不可分割。因此除了配置美元资产以外,也是不少富裕人士进行 “资产隔离”或是财富传承的选择。 另一方面,大额保单可以在私人银行进行抵押融资。通过抵押融资这种方法“套现”资金利息相当低,仅在2-3%左右,形式与香港普遍的住房抵押融资等相似。如此处理之后,投保人依旧可以享受大额保单,而剩余的资金则顺利“跨境”。 如今新规已出,虽然银联限制购买储蓄险对普通人影响不大,但其还是相应提高了服务成本,这会对目前国内保险市场将产生直接利好。或许,香港保险热真会从此降温。 (文章部分内容来自:新浪财经、港股挖掘机等)[详情]

银联回应赴香港买保险不能刷银联卡:政策近期未变
银联回应赴香港买保险不能刷银联卡:政策近期未变

  赴香港买保险不能刷银联卡? 银联回应: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但银联卡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 广州日报讯 (记者林晓丽)10月28日晚间,关于银联将于10月29日起全面暂停香港保险业务消费通道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对此,银联国际回复广州日报记者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同时强调其按照监管政策要求,银联卡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 银联政策近期未变 朋友圈热传的消息为:银联将关闭香港保险业务消费通道,即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银联卡在港刷卡不适用于缴付人寿保险及万用险保费,只适用于缴付意外保险。新安排将由10月29日开始执行。适用范围为全港现为银联卡商户的保险公司。 记者随即向银联国际求证。银联国际表示,上述消息的传出,缘于银联国际近日发布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但前述消息并不准确,近期监管和银联的政策并不变,《指引》的发布只是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买保险限5000美元/笔 据介绍,《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 银联国际表示,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银联国际还特别提醒,一直以来,保险属于境外限制类商户类别,持境内银行卡购买相关保险产品,均有单笔5000美元限额,既可满足境内持卡人购买小额保险的合理需求,又实现对涉及资本项目的投资性保险的限制。[详情]

在香港无法刷银联卡缴保费?外汇局银联相继否认
在香港无法刷银联卡缴保费?外汇局银联相继否认

  原标题:在香港无法刷银联卡缴保费?外汇局、中国银联相继否认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香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银联国际表示“并未停止”,并在今天凌晨发布公告称,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服务。国家外汇管理局昨晚也针对“外汇局要求部分商业银行采取适当措施,收窄结售汇逆差”报道回应称,外汇管理部门未对汇兑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管制措施,但要求银行遵守现行外汇管理规定。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香港保险业的市场表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造保单保费为301亿元,占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815 亿元)的 36.9%。 近日,中国银联银联国际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当中重申,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消费金额限制。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对此类措施要理性看待,“对现在内地市场的稳定性应该是有意义的。对香港市场的安全性应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毕竟香港市场和国际关联的程度是很高的,会又产生一些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或者风险因素。” 针对中国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香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银联国际发布公告称,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服务。 此外,近期有媒体报道,外汇局窗口指导银行收窄结售汇逆差。对此,外汇管理局方面表示,未对汇兑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管制措施,与之前相比,外汇管理政策没有任何变化,下一步,外汇管理将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我们努力不断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同时,便利化和防风险并重。我们仍然是会继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要求银行严格履行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审核责任,要加强对银行自律机制建设。我们还会对外汇违法违规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维护我国经济金融安全。”[详情]

深圳客缘何连夜排队刷卡买香港保险
深圳客缘何连夜排队刷卡买香港保险

   今年上半年内地客户赴港投保保费接近去年全年 供图/东方IC “10月29日凌晨银联将关闭香港保险业务消费通道,内地客户无法在香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了?”针对上述传言,银联国际回应称,并非所有支付服务都停止,仅是不适用于缴付分红型人寿保险、万用险等资产类产品的保费。 昨日,香港多家保险公司确认,中国银联已经自当日零时起,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储蓄分红型香港保险的保费,但购买意外、重疾等医疗险不受影响。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银联渠道信用卡到境外购买保险产品设定消费者每笔5000美元上限,堵住“资本外流”的漏洞。多位香港保险代理人则透露,银联只是设定了每卡每日5000美元的限额,但并未限制连续多日刷卡,还是有“空子”可钻。另外,还有一些代理人则建议内地人士开设境外账户,通过其他渠道支付首笔保费。 现场 大批深圳客户连夜排队“刷卡” 10月28日下午,关于“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在微信群内传开。之后,在大部分人熟睡的时候,大批客户从深圳连夜赶到香港保险公司刷卡投保,过了午夜十二点,验证中心手持等候号码的仍然超过两百位客户。微博网友称:“刷不刷得了银联事小,能投美元保单就很幸运了,交费有的是办法。” 各家香港知名保险公司内排长龙的照片在微信圈刷屏。实际上,早有相关传闻,上个月开始不少内地居民去香港买保险,那情形和抢房差不多。尽管银联国际接受媒体采访时澄清,并非所有支付服务都停止,仅是不适用于缴付分红型人寿保险、万用险等资产类产品的保费。但受上述消息影响,保险股外围股价受挫,当日英国保诚集团美股收跌2.9%。 回应 银联:严禁除经常项目保险外使用银联卡 针对传言,银联国际还连夜发布公告进行澄清。银联表示,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但同时强调了之前发布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 银联称,近期,我们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我们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根据银联公告,《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分析 内地客为何爱去香港买保险 保险业是香港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0年内地客户到香港投保金额仅44亿港元,2014年已达到244亿港元,2015年超过300亿港元,5年内增长近7倍。2016年,由于内地银行存款利率较低,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下调,内地客赴港购买分红型理财保险更攀高峰,香港保险市场更是鲜花似锦,烈火烹油。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最新公布数据,2016年上半年内地客户赴香港投保保费高速增长,达到创纪录的301亿港元,占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 815亿元的36.9%,接近2015年全年的316亿港元。 数据显示,10月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继续增加,人民币兑美元跌势明显较此前更为猛烈,屡创6年来新低。10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为6.776,跌破6.75关口,继续刷新6年低点,人民币持续贬值无疑加速了人民币通过香港保险渠道外流速度。同时,银行存款利息、理财产品收益跌破4%,买美元保险反而可能会升值。此外,香港保险还可以避债和避税,这也是很多人急于购买香港美元保单的原因。 据了解,最受内地客户喜欢的香港保险产品主要有两个类型:终身型的重大疾病保险和储蓄型的终身分红险。香港保险很看好内地的高净值人群的购买潜力,雇佣的很多代理人都是内地人士,还有些说一口标准普通话,全程沟通无障碍。 追访 银联卡境外买保险政策还会进一步收紧? 年近40岁的闵女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原计划明年元旦带父母和孩子去香港旅游,顺便购买香港的重疾保险和终身分红寿险。闵女士的闺蜜在香港做保险代理人,她们通过微信已经沟通多次,准备选择保费10万美元的产品,绕过换汇额度的监管,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对她有很大吸引力。 银联限制支付渠道后赴港买保险可能受阻。这位代理人闺蜜支招说,每卡每次5000美元,但刷卡笔数并无限制,还有些“空子”可钻。每个成人办理两张银联卡,3个成人就是6张卡,每天每卡刷5000美元,基本上3天可刷9万美元,这样算在港停留4天就可以。“还是很担心银联进一步收紧政策,可能会尽早成行。”闵女士对北青报记者表示。 当前银联渠道已无法购买香港储蓄保险,资金是否还有其他渠道?一家香港保险公司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除了银联支付渠道,香港保险付款方式还有这几种:1.在港开设个人银行户口,个人国内汇款到香港账户再交保费。2.带现金来港。3.国内visa 或master支付。4.在国内开设一卡通两地账户缴费。5.其他收费服务。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多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都告诉内地客户,买寿险可以通过先开设境外账户,再转美元的方式支付。但由于外汇管制每人每年可兑换额度有5万美元的上限,高净值人群大额保单会受到影响。 提示 保监会:赴香港买保险存五大风险 今年以来,保监会曾多次发出“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分别从法律、外汇、收益、退保、具体条款等五方面作出提示。 第一,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第二,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地相比,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除了法律诉讼之外,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元,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 第三,汇率风险需自担,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元、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第四,对于分红保险,其保证收益之上的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目前内地保险产品遵照监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档演示红利水平,演示利率上限分别为3%、4.5%和6%。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未对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大多数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第五,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中途退保时,投保人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香港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无具体要求,大多数长期期交保单在保单前期现金价值很低,前两年甚至为零,客户如果退保将承受较大的损失。此外,香港保险产品条款使用繁体字,表述方式与内地不尽相同。投保人需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充分理解保险责任、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蔺丽爽) 来源:北京青年报[详情]

银联重申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业务 5000美元上限未变
银联重申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业务 5000美元上限未变

  银联重申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业务,但是—— 境外刷银联卡不能购买投资性人寿险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李晶晶) 10月28日,一则名为“香港保险公司全面暂停内地客户银联刷卡缴纳保费”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广为传播。该消息指,中国银联将于10月29日凌晨0点起,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有多家香港保险公司暂停银联刷卡缴纳保费。 但是,该消息随后就遭到银联国际否认。银联国际指出,目前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业务,但是境外刷银联卡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保险。 相关政策法规年初已明确 银联国际表示:我们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业务。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保险。 事实上,今年2月,中国银联对持卡人在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进行限制,规定通过银联卡购买香港保险,每笔交易最高限额为5000美元。今年3月,外管局表示境内居民到境外购买人寿险或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存在风险,因外汇管理政策未对其开放。 业内人士认为,内地外汇管理政策和法规在今年年初已明确,境内居民到境外购买人寿险或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并不“合规”。 银联国际发布“合规指引” 有香港业界人士表示,目前,在境外以银联刷卡方式进行缴费受到一定限制,但客户可通过现金、本票、支票等方式购买香港保险,此前已在香港购买保险的内地客户的理赔服务也不会受到影响。 10月29日早上,银联国际再次作出回应,银联国际官网发布公告表示,“近期,我们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已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 《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要点 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详情]

香港保险限购释放重要信号 还能买吗
香港保险限购释放重要信号 还能买吗

  中产阶级通过购买香港保险,绕过换汇额度监管,应对汇率波动造成的资产缩水。而银联国际的公告是个信号,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外汇管制将加强。 来源:香港万得通讯社综合21财闻汇、新浪财经、经济参考报、中国经营报、证券日报等 作者:李敏政 在楼市各种限购之后,保险居然也玩起了“限购”。 这样的传闻让离香港最近的深圳市民坐不住了,担心银联刷不了,深夜来香港保诚排队。有金融业界人士就在朋友圈感慨:大部分深圳人,排到十一点还那么精神,紧张又着急,既心疼也无奈,醉了。 针对“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消息的持续发酵。银联国际10月28日晚回复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但“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等到29日,银联国际再度回应称: 1.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 2.要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3.只允许内地客户在经常项目保险上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其实,本次事件指向已非常明确,那就是资本外流。外汇局也曾表示,境内居民个人到境外买保险分两种情况,如果是旅行、商务活动、留学等,需要购买个人的人身意外险、疾病保险,是属于服务贸易类的交易,在外汇管理的政策框架下是允许和支持的,而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是不被允许的。 为何像抢房一样抢保险 香港保险的魅力有多大?曾经业界有个真实例子:今年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境外保险类商户实施单笔限额5000美元的限制以后,一位内地客匆匆赶到香港,购买了1000万港元的保险,并不惜花费4天时间,重复刷卡上百次完成支付,“刷卡凭单有砖头那么厚”。 确实,香港保单与内地保单相比,具备更广的承保范围和更优的承保费用,对内地普通居民的吸引力更强。 从具体产品来看,最受到内地客追捧的香港保险产品有两大类型,分别是终身型的重大疾病保险和保障成分极低、近乎完全就是储蓄投资的终身分红保险。香港多数保险的重疾险明确把原位癌列入了保障范围,同时相同年龄的被保人若买相同保额的同类产品,香港的保费要比内地大约便宜两三成。 新浪财经援引业内人士观点称,大额保单可以在私人银行进行抵押融资。在保单生效当天开始,其“现金价值”就达到保费的80%左右,而抵押融资额一般可以达到保单现金价值的90%。以投保一单500万美元人寿保单为例,根据投保人的不同情况,购买保单后首次交纳保费一般为保单1/3到1/5,也就是100-166万美元。假设投保人刷卡支付100万美元首次保费后抵押保单融资,现金价值即时可高达80万美元,立即可借到手资金为其90%,超过72万美元。 如此处理之后,投保人依旧可以享受300万美元的大额保单,而七十余万美元的资金则顺利“跨境”。 不过,香港保险真的十全十美吗?近年来,国人终于开始重视保险,但大多数人对保险的了解并不多。香港保险热的背后一部分也是从众心理在作祟,甚至很多人连香港保险的条文都未读懂,对其中蕴藏的风险也全然不知。 比如,购买香港保险之后,过高的演示收益率能否兑现?分红并不能保证收益,而且赴港投保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和汇率风险,尤其是香港保单赔付不畅引发纠纷诉讼更为艰难。 购买香港保险,绕过换汇额度监管 内地居民为什么蜂拥到香港买保险?根本原因是:人民币贬值的预期。 在流动性充裕、资产荒的时代,买投资性质的保险,是资金的重要出路。但保险分人民币计价、港币计价、美元计价等多种。在香港买保险,要么是港币计价,要么是美元计价。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到香港买保险,事实上相当于把钱汇到境外,换成了美元资产(港币汇率绑定美元)。 而且,买香港的保险还可以避免离婚时的财产分割,还有规避遗产税的功能。可以说,中产阶级通过购买香港保险,绕过换汇额度的监管,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资产减值。所以,内地居民趋之若鹜。对于国家来说,这实质上是资本外流,冲击人民币汇率。 由于购买香港保险能绕开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个人购汇的监管,大量资金涌入香港保险市场,这一通道被监管发现后,在今年年初出台单笔限额5000美元的措施,希望“既可满足境内持卡人购买小额保险的合理需求,又实现对涉及资本项目的投资性保险的限制”。 但结果显然没奏效,由于没设刷卡次数限制,媒体多次爆出“多台POS机同时工作刷卡百次”、“百万保费刷卡刷到手软”的行业盛况。限额后来自内地的新增保费规模不降反升,占香港新增保费的比例不仅没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至四成。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8月31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向内地访客发出的保单,新造保单保费达301亿港元,同比激增1.17倍,已经接近去年全年316亿港元的投保总金额。 政策早已多头出击 其实自今天以来,在资金流出方面,监管层已经连续“出手”。 中国经营报10月29日披露,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要求中国境内金融机构从2017年1月1日起识别非居民账户,收集账户信息,尤其是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对存量个人高净值账户的尽职调查。 此次收集信息包括存款账户,还包括证券经纪账户、理财产品、基金、信托计划、集合理财产品等在内的托管账户。值得注意的是,收集信息还包括,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合同及私募投资基金的合伙权益等其他账户。 此前,21世纪经济经济报道披露,以“通联支付”缴纳香港保单高额保费的方式已经被有关部门叫停,且银联卡支付亦被严格限制在单笔5000美元以内,一旦超过这一上限,银联卡将面临被锁定的风险。 知名财经评论人士刘晓博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外汇管制将加强。事实上,银联国际的这个公告,就带有这种性质。如果说,这个公告是“禁止打擦边球”的,那么未来央行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措施。 3月份,央行发布跨境保险业务的新规定,银联卡单笔支付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3万元,而且只允许受理人身意外险、医疗保险、交通运输险种,不包括人寿险、投资分红等险种。 2月,银联已出台限制内地客户赴港买保险的相关措施。根据规定,从2月4日起,银联卡实施交易额度限制为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将于全港所有保险机构和其他商户实施。 另外就在1月份,外汇管理局新规实施,要求每卡每年境外累计取现不得超过等值10万元人民币。银行卡此前规定仅为每卡每日境外取现不超1万元,也就是年累计总额可超过300万,与目前的10万上限相比,缩减幅度惊人。 所以可以认为,此次银联国际针对香港保险的购买规定并非是“突然为之”,只是针对早前规定做了进一步明确强化而已,实属意料之中。 其实,不止是保险,甚至房地产也成为了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 经济参考报消息,在全国房地产政策收紧和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大笔资金正在加快南下赴港。香港政府数据显示,9月香港楼市非本地买家交易共有250宗,达到14个月以来的最高值,其中内地买家占比为31%。同时,买家印花税收入为5.06亿港元,比过去4个月平均值高出26%。 人民币贬值成“导火索” 自10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9次刷出6年来新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下跌约1.617%。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9月,银行结售汇逆差1897亿元,而8月份逆差634亿元,逆差近3倍。 另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9月人民币外汇占款大幅减少3375亿元,至22.9万亿元人民币,为连续第11个月下滑,并创下2016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月降幅。与此对应的是,9月外汇储备也下降约188亿美元。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郭松称,汇率波动不影响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进程,未来将审时度势,在建立和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继续深化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研究探索跨境资产转让、完善国内外汇贷款管理等,有序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 证券时报消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10月29日表示,建议进一步改进中国的外汇体制,第一步就是不要再回到盯住美元的制度,而是与各国货币相关联,从而推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因为储备功能而使用人民币,让人民币的国际化真正上升到新水平。 他同时认为,国际收支平衡更有利于中国的平衡发展,而解决国际收支顺差的一个途径就在于让居民有更多的对外投资选择。不仅国内的投资要开放,对外的投资也需要逐步开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前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则强调,同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相比,中国汇率市场化的步伐过于缓慢,已经错过完成汇改的最佳时机。他认为,资本项目的开放和人民币的国际化已使汇率改革的难度增加。在此过程中,某种剧烈震动难以避免。 香港保险以后怎么买? 既然监管层开始收紧香港保险购买政策,那么,对于广大的消费者而言,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香港保险到底还能不能买了?对于想要买的、已经买了的投资者们而言,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以上银联国际所说的是指持有银联卡购买香港保险的情况,并非说香港保险不能买了!如果你是用VISA、支票、现金、电汇等方式。那就不受银联以上规定的限制了!不过按外管局的规定,外汇一年之内不要超过5万美元就没有问题啦。 第二,早一点咨询了保险业的相关人士,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受昨天的消息影响。而人寿险和储蓄险今天(29日)还是可以购买的,不过保费(注意,不是保额!)要求在5000美元以下,而且一天一张银联卡只能限额刷5000美元。由于之前外汇管理局对刷卡笔数并无限制,所以刷卡刷到手软式的大额保单换汇仍在香港屡见不鲜。 第三,之前已经购买了大额的人寿保险怎么办?续费什么会不会受影响?就像第一点所说的,你可以用除银联之外的手段支付,包括VISA、支票、现金、电汇,同样年不能超5万美元。或者你可以用多张银联卡或者分多天支付。 没了银联支付肿么办? 保险公司提供的其余付款方式为: 1、在港开设个人银行户口,个人国内汇款到香港账户再交保费。 2.带现金来港。 3.国内visa 或master支付依然可行。 4.在国内开设一卡通两地账户缴费。 5.其他收费服务。 不过,有网友表示,“这作用不大的,非银联渠道很多的。如果在香港有亲戚朋友的,那就更好办了,叫亲戚朋友先垫支付款,再还钱给亲戚朋友则可。”也有网友称,“打到香港帐户上再转账不就行了”。[详情]

5问5答银联暂停刷卡投保香港保险:老乡别抛人民币了
5问5答银联暂停刷卡投保香港保险:老乡别抛人民币了

  【导读】究竟该如何看待香港保险公司暂停银联刷卡付保费 中国基金报泰勒、木子 中产们估计更焦虑了。 在大部分人熟睡的时候,香港保险圈的28日晚惊心动魄,大批客户从深圳连夜赶过来刷卡投保,过了午夜十二点,验证中心手持等候号码的仍然超过两百位客户。如此惊心动魄,就为了这一条传闻: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基金君看了很多媒体报道,感觉没说到点子上,跟大家缕一缕。 1、事件的最根本源头是什么? 事情的最源头就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贬值。 你看看,这么好的单边品种上哪儿找去? 10月以来,美元指数上涨约3.2%,美元走强成为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的直接推手。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波动,相继跌破6.7、6.75、6.76、6.77关口。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跌破6.78一线,报6.7858,再创六年来新低。 尽管监管层一直放话说不要慌↓↓↓ 但群众的反应却是:该配合你演出的我视而不见。 前阵子外管局发布会的数据显示资本流出也在加速!基金君重新贴一下内容: 中国外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银行结售汇逆差1897亿元(约合284亿美元),较8月份逆差634亿元(约合95亿美元)规模扩大近三倍,为连续第15个月出现逆差。 其中,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1793亿元,创今年3月来最高水平,较8月份的逆差217亿元规模扩大逾七倍。 资本流出有多恐怖:9月一系列跨境资本流动数据普遍恶化,除结售汇逆差规模扩大外,外汇储备连降三个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连降十一个月并创今年1月以来最大降幅。 2、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去香港买保险? 因为之前可以不占用外汇额度,规避个人外汇兑换限额,在境外用银联卡刷人民币购买美元计价的保险,形成美元资产。 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相信这是近来境内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一大驱动力。 “每逢星期六,保险公司核保的办公室就大排长龙,甚至排到楼下,从早排到晚”,一名成为香港持牌保险代理人不久的朋友表示,重疾、储蓄、万用寿险、储蓄基金,都是特别受欢迎的保险种类。康宏理财副总监傅惠贤直言,公司全年保险生意内地客贡献达1/3,保费多的可达数千万元人民币,大多都非常方便地直接以内地银联卡刷卡交保费。 香港保险很适合富人去买,不只因为服务好、保障全面。最重要的是,之前个人买香港保险,不占用外汇额度,今年9月1日前刷银联卡也不收1%的手续费,只有单笔刷卡限额,不限笔数不限总额,随便买,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拿着银行卡一刷,人民币就换成境外美元了,不要太方便。 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富人可以通过它,合法的把大笔资产转移到国外去,不像地下钱庄,灰色渠道、提心吊胆。 而且,买到手的保单还可以抵押贷款,简单又方便,最高可以贷到80%,利率也不高,这样套出现金,潇洒又自在;有些保险公司甚至还可以借钱给客户买保险。 所以有人说,因为有这些特点,香港保险一张保单几千万,甚至上亿都不少见。“简直就是在吸国家的血”。 近年来,内地居民赴港购买香港保险总额每年都在大幅攀升。香港保险业监理处8月31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向内地访客发出的保单,新造保单保费达301亿港元,同比激增1.17倍,已经接近去年全年316亿港元的投保总金额。 3、昨晚究竟发生什么事情?银联又说了什么话? 昨晚因为一条传闻: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所以很多大批客户从深圳连夜赶过去刷卡投保,现场惊心动魄! 银联连续两度回应这个事情。 首先是:银联指出,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然后今天29日上午,中国银联发出公告,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一、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二、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三、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截至目前,包括英国保诚、友邦保险以及中国人寿(海外)在内的多家香港保险中介决定于10月29日0时起暂停接受银联卡缴纳保费。 4、如何看待银联的动作? 其实就是为了控制资金外流的速度。 由于外汇局规定个人每年结汇上限为5万美元,“避开外汇管制”成了不少香港大型保险公司热门的宣传营销文案。因为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在境外刷卡买保险一直没有限额。该规定的重申将堵上以买保险方式转移资产的口子。 之前保险业一直用‘避开外汇管制’作为宣传,大额客户一次刷卡就超过百万美元,很明显官方不可能坐视不理。 也就是说以前没有把境外保险从境外消费里剔除掉,境外保险实际是走的境外消费的通道。 银联指出的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这一类都不是有钱人们的菜,这类是境外消费。很多土豪去香港购买万能险,尤其是1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保单将资产转移出境。 早在今年3月,香港部分保险公司就发布内部通告,暂停内地居民在香港用银联卡等电子支付手段购买香港地区保险商提供的人寿保险及投资产品。但仍允许每次购买3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个人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产品。 不过据了解,今年以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一些保险公司可以直接刷银联卡购买大额保险。前不久记者从社交媒体看到,有内地居民在香港通过刷卡购买了1900万的保险。不过该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今后购买非经常项目保险应该不能再刷银联卡了,也不知道这次是暂停还是永久停止。 所以银联的动作算是堵住了这条路了。主要针对的是具有储蓄分红或资产转移性质的“大单”保险。 保险经纪表示,由于人民币贬值预期,香港保险销售过好,相信是为了控制资本流出,银联才采取这一措施,估计还会有后续措施。 5、你还能怎么买香港保险? 如果你是普通人。普通重疾、意外保险保额较低,内地居民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兑换额度基本够用,若要购买难度不大。 如果你是土豪级别的,内地银行发出的Visa及Mastercard仍可继续缴纳香港保险保费,但由于内地VISA、Mastercard的清算通道受银联控制,而赴港购买保险的支付业务涉及到清、结算业务,因此,未来会否同样收紧尚不清楚。用现金及香港银行账户购买保险则继续不受限制。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去境外开户,不过这条路也在收紧了。 工银亚洲工作人员称,现在内地个人开户审核标准更严格,等待时间也更长。而在之前,在工行深圳分行可以见证开户中银亚洲的卡,从内地工行汇款到工银亚洲手续费很低,缴纳保险费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工银亚洲的银行卡或者支票。 近两年,为了顺应内地资金出海、更方便开立个人境外账户的需求,多家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都提供“见证开户”的服务,在国内个别一线和二线城市都可以“见证开户”,在收紧之前,境内个人实际上很方面就可以开立境外账户。 6、最后。 银联的规定主要是针对高净值人群,如果你连一年五万美金的额度都用不完的话,其实不用怎么担心这个事情。专心炒股买基金吧。 “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详情]

在香港无法刷银联卡缴保费? 外汇局、中国银联相继否认
在香港无法刷银联卡缴保费? 外汇局、中国银联相继否认

  原标题:在香港无法刷银联卡缴保费?外汇局、中国银联相继否认 央广网北京10月29日消息(记者刘飞)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香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银联国际表示“并未停止”,并在今天凌晨发布公告称,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服务。国家外汇管理局昨晚也针对“外汇局要求部分商业银行采取适当措施,收窄结售汇逆差”报道回应称,外汇管理部门未对汇兑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管制措施,但要求银行遵守现行外汇管理规定。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香港保险业的市场表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造保单保费为301亿元,占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815 亿元)的 36.9%。 近日,中国银联银联国际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当中重申,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消费金额限制。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对此类措施要理性看待,“对现在内地市场的稳定性应该是有意义的。对香港市场的安全性应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毕竟香港市场和国际关联的程度是很高的,会又产生一些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或者风险因素。” 针对中国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香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银联国际发布公告称,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服务。 此外,近期有媒体报道,外汇局窗口指导银行收窄结售汇逆差。对此,外汇管理局方面表示,未对汇兑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管制措施,与之前相比,外汇管理政策没有任何变化,下一步,外汇管理将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我们努力不断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同时,便利化和防风险并重。我们仍然是会继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要求银行严格履行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审核责任,要加强对银行自律机制建设。我们还会对外汇违法违规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维护我国经济金融安全。”[详情]

人民币大跌 香港保险公司频现“刷卡刷到手软”
人民币大跌 香港保险公司频现“刷卡刷到手软”

  人民币大跌 香港保险公司频现“刷卡刷到手软” 来源:理享家财富  香港九龙一幢写字楼里,三台POS机一张一张地吐着签购单据,每张都是5000美元。旁边的一位内地客户一单又一单地忙着签名。保险代理人Jack花了一个小时,终于把100万保费刷完。顾不得休息,Jack又拿出一摞某银行私人银行的投资品种介绍,很快,这名客户刷卡购买的大额保单将被抵押到这家银行,进入全球资产配置。 今年,在香港保险公司,这种“刷卡刷到手软”的情景频频上演。不止一位香港保险代理人表示,做了这么多年保险代理,生意从没这么兴隆。 香港保代生意兴隆的背后原因,自然是人民币“跌跌不休”。 今早(10月25日),离岸人民币在公布中间价后跌幅缩窄,兑美元现报6.7838,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开盘报6.7787元,再创历史新低。各大境外银行近期也纷纷对人民币做出长期贬值的预期。 越来越多的人疑虑:把钱放在哪里,才能阻止他们的财富继续蒸发? 香港的保险代理们表示,上半年来咨询大额保单的内地客户明显多起来。大额保单,在香港通常以万用险形式存在,实际上属于寿险,定期派息,但条款更灵活,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可以调整保额和保费,也可以调整保单的储蓄和投资比重。 根据香港保监会的数据,上半年香港共新增保额301亿港元,而去年全年仅为316亿港元,2014年为244亿港元,2013年为149亿港元。某保险经纪公司高管表示,其公司今年的新增签单中,内地客户占20%,且平均保额随大额保单增多水涨船高。 在人民币贬值的大环境下,为什么香港大额保单成为内地转移资产的首选? 1、快速回本,保本换汇 以一款香港某知名保险公司的大额保单为例,该保单100万美元起投,可用人民币认购,每年保底派息率1%,近几年派息率能到3%-4%。按照这样的派息率,只要持有3年,投保人的利息收益就能弥补提前退保的损失。也就是说,购买3年后投保人即可退保,拿到等值100万美元的港元资金。通过这样的操作,投保人实现保本换汇。由于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还能享受美元升值的好处。 2、可抵押贷款,连续投资 大额保单还可以用于抵押贷款,抵押率高达70%-80%,投保人在投保后可以立刻将保单变现并进行资产配置。上文所述保险产品就可以在银行按70%的抵押率融资。投保人拿到贷款后,通常贷款银行会要求投保人认购其提供的投资品种。贷款的年利率在2%左右,但如果投资得当,这点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香港大额保单是目前所剩无几的大额资金“出海”通道 首先,与个人购入外汇相比: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个人每年凭身份证件即可购汇的额度为5万美元,超过该额度需提供购汇用途的证明文件。而虽然银联卡单笔刷卡限额5000美元,但刷卡笔数并无限制,所以通过大额保单转移资产到海外,付出的只是“刷卡刷到手软”的麻烦。 其次,与“内保外贷”和“内存外贷”相比:此前,少数有境外分支的境内银行对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提供“内保外贷”和“内存外贷”的服务——投资人可将其个人金融资产作为抵押,以固定年限存入贷款银行的境内银行账户中,由境外分支机构向投资人的境外账户发放贷款。这一操作的成本较高,主要体现在汇费、利息及银行存款额和期限等方面。并且由于此前通过这一通道“出海”资金的较多,近期受到监管部门的限制。 最后,通过地下钱庄汇出资金系违法行为,近年来受到公安机关重点打击,风险很高。而境外购买奢侈品再典当套现等其他方法会产生折价损失。 4、有助于个人税务优化 10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设立了对账户开展尽职调查的时间表,中国税收居民在海外账户的信息也会通报给国家税务总局。有保险代理人称,这意味着大额保单会更受欢迎,因为大额保单的赔偿金在多国税法中均属于免税范畴,有助于个人的税务优化。 5、香港保险公司的一站式服务 为了方便客户,保险公司通常会提供“一站式”服务。保险代理会提前给客户在私人银行开好银行账户,客户抵达香港签单购买大额保单的当天就可以拿到贷款并进行投资。私人银行的投资品种繁多,除常见的基金产品外,国际性债券、股票都可以视客户的需求和偏好进行投资。鉴于内地客户对全球资产品种不了解,保险公司还会为客户推荐一些比内地投资收益率和安全性更高的国际债券。 事实上,不仅是汇率原因,一直以来人民币在内地投资渠道有限,内地的无风险收益率也在下降,都直接间接地导致人民币流向香港,毕竟在香港就能进行全球配置。[详情]

谁在误读“银联暂停刷卡投保香港保险”
谁在误读“银联暂停刷卡投保香港保险”

  实际上其中很多人都是在跟风,甚至根本不懂国际金融、保险等行业,在其它行业中,尤其是房地产业中也存在着类似跟风现象,似乎买了再说,而为什么买,买了以后会如何,根本不会去考虑。似乎这样就可以将财产转移到国外高枕无忧了。[详情]

香港保单套现利息低 抵押融资额可达现金价值90%
香港保单套现利息低 抵押融资额可达现金价值90%

  中国人的保险意识从未如此强烈过。 在大部分人熟睡的时候,香港保险圈昨天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一晚,大批客户从深圳连夜赶过来刷卡投保,过了午夜十二点,验证中心手持等候号码的仍然超过两百位客户! 这一切都源于昨天下午一条传闻。 昨天下午,一条消息在香港保险圈内部开始流传: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 当日晚间,银联国际用一则辟谣公告间接证实了此消息,公告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但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香港保诚等保险公司昨晚纷纷延长营业时间。新浪财经获得的保诚最新下发的通知是:从29日开始,香港所有保险公司储蓄分红保单首期交费暂时不能刷内地银联卡。公司强调暂停银联卡支付“只是暂时,不是永久性停止,新消息等待通知,请勿恐慌”。 这样的传闻让离香港最近的深圳市民坐不住了,担心银联刷不了,深夜来香港保诚排队。有金融业界人士就在朋友圈感慨:大部分深圳人,排到十一点还那么精神,紧张又着急,既心疼也无奈,醉了。 而为了怕没说清,银联国际今日凌晨再度回应,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下简称“《指引》”)。只允许内地客户在经常项目保险上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回应中详细说明:原因是银联国际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而发布的《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没了银联支付肿么办?保险公司提供的其余付款方式为:1、在港开设个人银行户口,个人国内汇款到香港账户再交保费。2.带现金来港。3.国内visa 或master支付依然可行。4. 在国内开设一卡通两地账户缴费。5.其他收费服务。 不过,有网友表示,“这作用不大的,非银联渠道很多的。如果在香港有亲戚朋友的,那就更好办了,叫亲戚朋友先垫支付款,再还钱给亲戚朋友则可。”也有网友称,“打到香港帐户上再转账不就行了”。 背景:银联为何限制你到香港买保险? 早在今年2月,银联就出台过限制内地客户赴港买保险的相关措施。2月2日晚间,银联国际发出最新指引,要求从2月4日起,银联卡实施交易额度限制为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将于全港所有保险机构和其他商户实施。 外汇管理局也在去年9月推出新规定,要求自今年1月1日起,每卡每年境外累计取现不得超过等值10万元人民币。银行卡此前规定仅为每卡每日境外取现不超1万元,也就是年累计总额可达到300多万,与目前的10万上限相比,缩减幅度相当惊人。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香港站站长彭琳在今年2月的专栏中表示,去年以来,让“到香港买保险”突然变得敏感的,是大额保单纷纷涌现与内地资金外流趋势的强烈相性。”高端客户的保单,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大多用银联卡直接刷卡”,上述保险代理人对新浪财经表示,“当然公司肯定有反洗钱方面的措施,但是套现的方法还是很多的”。 “大额保单”在香港业界一般指保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保单,主要是寿险,目前大部分年化红利在4%左右。这类大额寿险保单独立于个人财产以外,即便投保人破产清算,这类保单也不受到债权人、政府征税和收费等影响,离婚也不可分割。因此除了配置美元资产以外,也是不少富裕人士进行 “资产隔离”或是财富传承的选择。 而且,大额保单可以在私人银行进行抵押融资。业界人士介绍,在保单生效当天开始,其“现金价值”就达到保费的80%左右,而抵押融资额一般可以达到保单现金价值的90%。以投保一单500万美元人寿保单为例,根据投保人的不同情况,购买保单后首次交纳保费一般为保单1/3到1/5,也就是100-166万美元。假设投保人刷卡支付100万美元首次保费后抵押保单融资,现金价值即时可高达80万美元,立即可借到手资金为其90%,超过72万美元。 通过如此方法“套现”资金利息相当低,仅在2-3%左右,形式与香港普遍的住房抵押融资等相似。如此处理之后,投保人依旧可以享受300万美元的大额保单,而七十余万美元的资金则顺利“跨境”。 “经常项目开放已久,监管机构并不突然出手管制”,长期关注人民币趋势的彭博亚洲经济学家陈世渊对新浪财经表示,“但是口子越来越大,当然也会引起注意,最可行的还是在银行卡的使用上限制,而不是从经常项目方面来限制”。[详情]

境外买非旅游消费经常项目保险将禁用银联卡支付
境外买非旅游消费经常项目保险将禁用银联卡支付

  原标题:境外买非旅游消费经常项目保险将禁用银联卡支付 微博截图 中新网10月29日电 据银联国际有限公司微博“银联国际”消息,银联国际有限公司今日发布了关于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的公告。公告称,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公告称,近期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银联国际有限公司表示,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详情]

银联国际:非经常项目保险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银联国际:非经常项目保险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原标题:银联国际:非经常项目保险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据银联国际10月29日公告,近期,我们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我们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我们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详情]

内地客户深夜赴港投保背后:资产配置还是从众心理
内地客户深夜赴港投保背后:资产配置还是从众心理

  新浪财经讯 10月29日消息,昨夜,一则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缴纳保费的消息迅速扩散,甚至于在听到消息后的深圳民众,半夜排队到港去买保险。 银联新规一出,内地客户将不能购买香港保险吗?香港多家保险公司确认,中国银联将于10月29日凌晨0点起 ,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储蓄分红型香港保险的保费。但据了解意外、消费型医疗险目前不受影响。 当日晚间,银联国际公告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但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之后,银联国际的公告回应暂停作为支付渠道的原因,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于近日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只允许内地客户在经常项目保险上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暂停背后的原因或是在人民币汇率走低的情况下,内地客户扎堆买香港保险想以此作为保值和投资,这就涉及到了银联所称的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据了解,香港保险热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曾公布,2015年深圳等内地游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单保费累计316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4.2%,相当于内地客户买走香港1/4的保险。 此次银联再度出手,香港保险热能否降温?内地客户还能通过什么渠道去香港买保险? 香港保险还能刷卡买买买吗? 在此之前,香港部分保险公司已暂停接受内地人来港以银联卡通过内地第三方支付渠道缴交保费,第三方支付购买香港保险的通道已经不顺。再加上银联暂停作为香港保险的支付渠道,这使内地客户明显感觉到香港保险以后购买困难,以至于深圳民众半夜排队买保险。 在银联暂停作为香港保险支付渠道之后,香港多家保险公司也已确认,中国银联将于10月29日凌晨0点起 ,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储蓄分红型香港保险的保费。但据了解意外、消费型医疗险目前不受影响。 所以可以说,内地客户前往香港仍然可以购买意外险和消费医疗险,但储蓄险和分红险则受到限制不能购买。银联的公告也指出,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 因此,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但此前,内地客户通过银联购买香港储蓄型保险和分红险的也大有人在。导致此次银联暂停刷卡买香港保险的原因从其公告可窥一二。 银联国际称,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只允许内地客户在经常项目保险上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因此,暂停背后的原因或是在人民币汇率走低的情况下,内地客户扎堆买香港保险或想以此作为保值和投资,这就涉及到了银联所称的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等内地游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单保费累计316亿港元,相当于内地人买走香港的1/4的保险。若内地客户在香港每年买保险300亿左右,人寿险期限又较长,那么从内地流入香港的资金也将不可估量。 内地居民深夜排队买保险的背后 银联暂停作为香港保险支付渠道的消息出来之后,反应最激烈的不是保险公司而是内地客户。内地客户担心银联刷不了,深夜来香港保险公司排队购买保险,大部分为深圳人,香港多家保险公司昨晚也纷纷延长营业时间。 内地客户为何如此担心买不了香港保险?香港保险的魅力有多大?曾经业界有个真实例子:今年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境外保险类商户实施单笔限额5000美元的限制以后,一位内地客匆匆赶到香港,购买了1000万港元的保险,并不惜花费4天时间,重复刷卡上百次完成支付,“刷卡凭单有砖头那么厚”。 确实,香港保单与内地保单相比,具备更广的承保范围和更优的承保费用,对内地普通居民的吸引力更强。 从具体产品来看,最受到内地客追捧的香港保险产品有两大类型,分别是终身型的重大疾病保险和保障成分极低、近乎完全就是储蓄投资的终身分红保险。香港多数保险的重疾险明确把原位癌列入了保障范围,同时相同年龄的被保人若买相同保额的同类产品,香港的保费要比内地大约便宜两三成。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产阶级通过购买香港保险,绕过换汇额度的监管,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资产减值。 不过,香港保险真的十全十美吗?近年来,国人终于开始重视保险,但大多数人对保险的了解并不多。香港保险热的背后一部分也是从众心理在作祟,甚至很多人连香港保险的条文都未读懂,对其中蕴藏的风险也全然不知。 比如,购买香港保险之后,过高的演示收益率能否兑现?分红并不能保证收益,而且赴港投保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和汇率风险,尤其是香港保单赔付不畅引发纠纷诉讼更为艰难。 买香港保险还有路可走吗? 现在购买香港保险没有银联支付渠道,没有第三方支付渠道,内地居民已无路可走了吗?首先,意外险和消费型医疗险还是可以通过银联渠道购买,但根据外汇局相关政策,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而对于储蓄型和分红型保险,内地居民不能再通过银联渠道购买。但保险公司仍然提供了几种付款方式: 1、在港开设个人银行账户,个人国内汇款到香港账户再交保费。 2.带现金来港。 3.国内visa 或master支付依然可行。 4.在国内开设一卡通两地账户缴费。 5.其他收费服务。 不过,有网友表示,“这作用不大的,非银联渠道很多的。如果在香港有亲戚朋友的,那就更好办了,叫亲戚朋友先垫支付款,再还钱给亲戚朋友则可。”也有网友称,“打到香港帐户上再转账不就行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最可行的渠道是内地居民到香港后,在香港开立银行账户,通过自己名下香港银行账户缴付首期或者续期保费。 (新浪财经综合) [详情]

香港保险公司暂停银联刷卡传闻不实 离岸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
香港保险公司暂停银联刷卡传闻不实 离岸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

  新浪财经讯 10月28日关于“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在网站不断传出,28日晚间银联回应媒体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银联卡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即:只允许内地客户在经常项目保险上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受此消息影响,英国保诚保险公司股票重挫,但离岸人民币汇率则小幅度走高。 实际上业内人士表示,2016年3月份之前,在香港购买美元保单确实比较容易,额度也不受个人美元外汇额度限制。但随后国家发现很多人利用该规则漏洞实现资本项目外逃。 因此2016年3月份开始,央行出了跨境保险业务的新规定,银联卡单笔支付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3万元,而且只允许受理人身意外险、医疗保险、交通运输险种,不包括人寿险、投资分红等险种。 天天说没有贬值基础,但是天天贬值,你们谁在骗我? 近期人民币汇率连续走低,10月份人民币离岸汇率累计贬值以超过1.53%,创2015年8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人民币汇率走软使得美元资产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人民币汇率是否会持续贬值,到底能贬值到哪里,成为了老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可新闻报道中,央行反复强调,人民币汇率没有大幅度贬值的基础,仍然保持稳定,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要分成两部分来看,首先国际主流货币包括美元、日元、英镑、欧元、澳元、加拿大元,相对其他货币一年内升值贬值10-15%都数以正常范围,人民币汇率如果走向国际化,那么迟早也要接受这个现实,就是人民币有涨就有跌,官方意味的“稳定”和老百姓思想中的“稳定”可能差别较大。实际上过去一年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大约6.5%,考虑到美元兑全球货币走强的因素,并不算离谱。 另一方面,从官方的角度来看,早就放弃了盯住美元汇率的政策,央行的货币目标转而朝向CFETS人民币指数,也就是常说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而不是美元。近期来央行反复强调,人民币汇率没有贬值的基础实际上也是针对一篮子货币而言。 可实际上跟老百姓关系最大的就是美元汇率,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天天刷新六年新低,这样的信息反差就会令人非常迷茫。 随着中国的国际化,人民币汇率融入国际货币体系的大家庭也是迟早的事儿,人民币汇率“随行就市”有涨有跌也是正常的,已经习惯了此前长达10余年的人民币升值周期,面对人民币突如其来的贬值有些无所适从。 业内激变:是否一次性贬值到位更好? 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国内资产价格的泡沫繁荣,人民币汇率确实存在一定得贬值预期。如何管理这一汇率问题就成了业内最关注的问题。 一种声音认为,与其水煮青蛙的缓慢贬值不断流失外汇储备,到还不如一次性贬值到位 华尔街投行Raymond James经济学家Scott Brown认为,中国应该通过人民币一次性贬值来刺激经济,而不是持续的、渐进式人民币贬值。如果他们让人民币一次性贬到位,就可以让贬值压力消失。否则将会不断地引发投资者的担忧。 国内也有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如果不迅速贬值到位的话,由于无法预测人民币“底部”究竟在哪里,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选择外逃。这种外逃很多是恐慌性的,盲从性的外逃,可能投资人根本不了解外汇市场,只是觉得人民币在贬值,就因此选择先把钱“搞出去”。这其实也就是香港资本性保险热销的根本性原因。 星展银行表示,如果贬值幅度足够大,贬值预期可能就会消除,资本管制也无需加强了。但如果是适度贬值的话,可能需要加强资本管制以应对市场或有的投机。不过,后者将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开倒车”,也不符合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SDR)的条件。 于此同时,反对一次性贬值的声音也很强烈,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则认为,一次性贬值的方案将是调控人民币汇率的下策。首先,谁也不知道人民币应该贬值多少才算合适: 学术界对汇率运动有大量研究,其基本结论是在浮动汇率制下,各种宏观变量对汇率走向都没什么解释力,汇率变动表现出极强的随机性。这意味着任何对所谓“均衡汇率”的估算都不准确,存在极大误差。当前市场上各种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幅度的建议都不过是一些人拍脑袋的臆测,不能作为政策调控的严肃依据。 其次,自由浮动的汇率倾向于“超调”(overshooting),即汇率向某个方向运动总是会先走过,然后再回调:简单来说,就是要贬就先贬过头,要升也先升过头。亚洲金融危机时许多亚洲货币的走势就是如此。 在 1997 年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失守后,泰铢在几个月时间里先贬值超过 50%,然后又升值超过 20%。类似走势在韩元、马来西亚林吉特等货币身上也能看到。 因此,就算我们能知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市场均衡水平,一次性贬值到均衡位置,汇率难以立即稳定下来而会继续贬值。 同时另外两种现象也引起了业内的广泛注意: 其一就是中美可能已经实质上达成了某种汇率共识,业内多次看到中美两国默默地协调了双方的货币政策,从而对世界经济的稳定起到了作用,这其中包括美联储的加息选择,也包括人民币的汇率安排。 其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事实上的“经济超级大国”,人民币汇率仍然要维持相对稳定,否则可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理论上讲,人民币名义汇率快速贬值可以释放掉高估的压力,能为本币资产价格找到支撑,但现实操作中短期也可能会出现失控。即人民币贬值印证了贬值预期,贬值预期又带来了新的贬值,两者相互证明式的正反馈螺旋式下跌。 事实上央行也两次做出了“一次性贬值”尝试,即2015年8月11和2016年1月4日两次汇率市场化闯关,但随之而来的是世界性恐慌和动荡的苗头,整个东亚,乃至全球新兴市场国家都出现了货币竞争性贬值。 这其实不难理解,中国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国家最大的进出口伙伴国,尤其是出口产品竞争国。人民币汇率贬值,这些国家不得不做出跟随性贬值。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作为超级经济体的货币价格不太可能像小国货币那样,完全实现浮动汇率。全世界,包括美国都不希望人民币汇率出现大的波动。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率仍然领先主要经济体,长期来看经济转型也初见成效,人民币有很大的可能性保持稳定。 央行认为人民币汇率走势仍然稳定,未来仍将以维稳为主。 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昨日刊文称,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弱主要是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推动美元汇率走强。市场普遍认为,美元走强是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的直接推手,而无关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抑或人民币汇改进程。再加上美元可能已经接近本轮周期的顶部,人民币对美元进一步贬值的空间不大。 兴业证券王涵此前称,中期人民币没有长期贬值的基础,但短期人民币仍有一定的贬值压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央行的态度似乎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10月13日之前,人民币相对美元的贬值是伴随着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的升值,这意味着央行更多是跟随贬值。而10月13日之后,人民币相对美元与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是同时贬值的,这意味着央行可能开始考虑主动释放贬值压力,以提前应对季末年初海外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的季节性换汇带来的贬值压力。 人民币汇率要稳定 打铁还需自身硬 著名经济学家刘教授在朋友圈中表示,一种货币最终被接受的程度,还是取决于你内部,是不是一法治的经济,政府是不是能有效保护私有产权,健全的国家治理(财政平衡能力),现在海外人民币的持有人基本上还是一内部人结构。一堆数字没多大意思。能否国际化主要不是对外发力,其实是一对内发力的过程。 [详情]

还原真相:银联近日重申指引要求 但未停止支付服务
还原真相:银联近日重申指引要求 但未停止支付服务

  香港保单再次赚足了公众的眼球。 10月28日,关于“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在微信群内传开,随即引发一片热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的确存在保险机构以内部邮件形式下发通知,称“10月31日开始,所有银联卡缴交保费将过渡性暂停直至另行通知”。 不过,这一消息最终证伪。 银联国际当日晚间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与此同时,“需要提醒的是,一直以来,保险属于境外限制类商户类别,持境内银行卡购买相关保险产品,均有单笔5000美元限额,既可满足境内持卡人购买小额保险的合理需求,又实现对涉及资本项目的投资性保险的限制。” 至此,风波暂且平息。然而,文前所述之消息来源于何处?银联是否存在类似举动?对此,银联国际10月29日再次给21世纪经济报道的回复或可作出解释。 银联国际表示:近期,我们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我们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我们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 据银联国际介绍,“《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一位保险中介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这并无实质性影响,只是重申相关要求。” 近年来,内地居民赴港购买香港保险金额大幅攀升,引起多方关注。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8月31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向内地访客发出的保单,新造保单保费达301亿港元,同比激增1.17倍,已经接近去年全年316亿港元的投保总金额。 究其原因,从客户因素来看,一是内地居民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对外币资产配置需求增加,高收入居民通过购买香港保单可实现财富传承、资产转移等目的;二是香港保险产品较内地具有收益较高、简单比较优势,也对中高收入群体形成一定吸引力。 一位保险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举例说:“在产品方面,主推三类险种:第一类是储蓄分红险,特色是演示收益高,可以多币种配置;第二类是重疾险,特色是定价比内地低,保障疾病种类比内地多;第三类是医疗险,主要是高端医疗险,特色是保障金额高、全球合作医疗机构多、理赔便捷(可以直付)。赴港购险人群以高净值客户为主,并有逐渐向中端客户蔓延的趋势。 ” 从市场参与者因素来看,高佣金吸引机构和人员加入,形成内地—香港无缝对接的服务销售体系。 上述保险机构人士表示:“香港保险公司支付佣金比例远高于大陆保险公司,期交保单佣金约占首期保费的 70-80%,有的甚至高达100%,趸交保单佣金约占总保费的 5-7%。” 然而,目前,一些保险公司或与之合作的保险代理机构、保险代理人存在“境内签单、境外承保”、“境内介绍、境外签单、境外承保”等现象,构成了境内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的行为,违反《保险法》相关规定。 一位保险公司精算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巨大的利益之下,这些机构和人员可能存在隐瞒香港保险产品和法律与内地原则性差异。对于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障型产品,片面宣传费率低、保障范围广,回避吸烟体费率高、投保人严格的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没有不可抗辩义务等与大陆保险差异较大的方面,可能导致客户因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而遭到拒赔。 同时,“不排除利用高演示利率夸大香港保险收益。对于终身寿险等储蓄投资类产品,采用很高的演示利率(一般 6-10%)和夸张性话术,对消费者形成巨大的诱惑力,而对产品保证性收益低、中途退保损失率高的风险则很少提及,可能导致客户资金受到较大损失。此外,销售人员还会通过恶意贬低内地保险产品、贬低中国经济,利用人民币贬值预期,夸大香港保单保值、避税功能等方式推销香港保险。 ” 此外,外汇局也曾表示,境内居民个人到境外买保险分两种情况,如果是旅行、商务活动、留学等,需要购买个人的人身意外险、疾病保险,是属于服务贸易类的交易,在外汇管理的政策框架下是允许和支持的,而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是不被允许的。 (编辑:赵萍)[详情]

银联国际发指引:银联卡不能支付除旅游类香港保险
银联国际发指引:银联卡不能支付除旅游类香港保险

  原标题:银联国际发指引:银联卡不能支付除旅游类香港保险 针对“中国银联将于10月29日凌晨0点起,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传闻,10月29日上午,银联国际在给《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复中重申,“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银联国际称,近期,我们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银联国际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该《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这是银联国际第二次就该事件回复《国际金融报》。 昨日下午, “中国银联将于10月29日凌晨0点起,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在市场迅速传播。 国际金融报记者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国际金融报》记者致电英国保诚香港的一位负责人,对方回复,“还在等待进一步通知,目前很多人在传在问,但是具体通知还不清楚。” 晚间,银联国际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对合规政策的执行方面,没有变化。” 随后,银联国际回复记者指引简版内容。 (国际金融报记者卫容之 王丽颖)[详情]

银联叫停香港储蓄险支付 离岸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
银联叫停香港储蓄险支付 离岸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

  新浪财经讯 10月28日关于“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在网站不断传出,28日晚间银联回应媒体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银联卡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即:只允许内地客户在经常项目保险上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受此消息影响,英国保诚保险公司股票重挫,但离岸人民币汇率则小幅度走高。 实际上业内人士表示,2016年3月份之前,在香港购买美元保单确实比较容易此外额度也不受个人美元外汇额度限制。但随后国家发现很多人利用该规则漏洞实现资本项目外逃。 因此2016年3月份开始,央行出了跨境保险业务的新规定,银联卡单笔支付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3万元,而且只允许受理人身意外险、医疗保险、交通运输险种,不包括人寿险、投资分红等险种。 天天说没有贬值基础,但是天天贬值,你们谁在骗我? 近期人民币汇率连续走低,10月份人民币离岸汇率累计贬值以超过1.53%,创2015年8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人民币汇率走软使得美元资产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人民币汇率是否会持续贬值,到底能贬值到哪里,成为了老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可新闻报道中,央行反复强调,人民币汇率没有大幅度贬值的基础,仍然保持稳定,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要分成两部分来看,首先国际主流货币包括美元、日元、英镑、欧元、澳元、加拿大元,相对其他货币一年内升值贬值10-15%都数以正常范围,人民币汇率如果走向国际化,那么迟早也要接受这个现实,就是人民币有涨就有跌,官方意味的“稳定”和老百姓思想中的“稳定”可能差别较大。实际上过去一年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大约6.5%,考虑到美元兑全球货币走强的因素,并不算离谱。 另一方面,从官方的角度来看,早就放弃了盯住美元汇率的政策,央行的货币目标转而朝向CFETS人民币指数,也就是常说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而不是美元。近期来央行反复强调,人民币汇率没有贬值的基础实际上也是针对一篮子货币而言。 可实际上跟老百姓关系最大的就是美元汇率,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天天刷新六年新低,这样的信息反差就会令人非常迷茫。 随着中国的国际化,人民币汇率融入国际货币体系的大家庭也是迟早的事儿,人民币汇率“随行就市”有涨有跌也是正常的,已经习惯了此前长达10余年的人民币升值周期,面对人民币突如其来的贬值有些无所适从。 业内激变:是否一次性贬值到位更好? 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国内资产价格的泡沫繁荣,人民币汇率确实存在一定得贬值预期。如何管理这一汇率问题就成了业内最关注的问题。 一种声音认为,与其水煮青蛙的缓慢贬值不断流失外汇储备,到还不如一次性贬值到位 华尔街投行Raymond James经济学家Scott Brown认为,中国应该通过人民币一次性贬值来刺激经济,而不是持续的、渐进式人民币贬值。如果他们让人民币一次性贬到位,就可以让贬值压力消失。否则将会不断地引发投资者的担忧。 国内也有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如果不迅速贬值到位的话,由于无法预测人民币“底部”究竟在哪里,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选择外逃。这种外逃很多是恐慌性的,盲从性的外逃,可能投资人根本不了解外汇市场,只是觉得人民币在贬值,就因此选择先把钱“搞出去”。这其实也就是香港资本性保险热销的根本性原因。 星展银行表示,如果贬值幅度足够大,贬值预期可能就会消除,资本管制也无需加强了。但如果是适度贬值的话,可能需要加强资本管制以应对市场或有的投机。不过,后者将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开倒车”,也不符合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SDR)的条件。 于此同时,反对一次性贬值的声音也很强烈,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则认为,一次性贬值的方案将是调控人民币汇率的下策。首先,谁也不知道人民币应该贬值多少才算合适: 学术界对汇率运动有大量研究,其基本结论是在浮动汇率制下,各种宏观变量对汇率走向都没什么解释力,汇率变动表现出极强的随机性。这意味着任何对所谓“均衡汇率”的估算都不准确,存在极大误差。当前市场上各种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幅度的建议都不过是一些人拍脑袋的臆测,不能作为政策调控的严肃依据。 其次,自由浮动的汇率倾向于“超调”(overshooting),即汇率向某个方向运动总是会先走过,然后再回调:简单来说,就是要贬就先贬过头,要升也先升过头。亚洲金融危机时许多亚洲货币的走势就是如此。 在 1997 年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失守后,泰铢在几个月时间里先贬值超过 50%,然后又升值超过 20%。类似走势在韩元、马来西亚林吉特等货币身上也能看到。 因此,就算我们能知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市场均衡水平,一次性贬值到均衡位置,汇率难以立即稳定下来而会继续贬值。 同时另外两种现象也引起了业内的广泛注意: 其一就是中美可能已经实质上达成了某种汇率共识,业内多次看到中美两国默默地协调了双方的货币政策,从而对世界经济的稳定起到了作用,这其中包括美联储的加息选择,也包括人民币的汇率安排。 其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事实上的“经济超级大国”,人民币汇率仍然要维持相对稳定,否则可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理论上讲,人民币名义汇率快速贬值可以释放掉高估的压力,能为本币资产价格找到支撑,但现实操作中短期也可能会出现失控。即人民币贬值印证了贬值预期,贬值预期又带来了新的贬值,两者相互证明式的正反馈螺旋式下跌。 事实上央行也两次做出了“一次性贬值”尝试,即2015年8月11和2016年1月4日两次汇率市场化闯关,但随之而来的是世界性恐慌和动荡的苗头,整个东亚,乃至全球新兴市场国家都出现了货币竞争性贬值。 这其实不难理解,中国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国家最大的进出口伙伴国,尤其是出口产品竞争国。人民币汇率贬值,这些国家不得不做出跟随性贬值。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作为超级经济体的货币价格不太可能像小国货币那样,完全实现浮动汇率。全世界,包括美国都不希望人民币汇率出现大的波动。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率仍然领先主要经济体,长期来看经济转型也初见成效,人民币有很大的可能性保持稳定。 央行认为人民币汇率走势仍然稳定,未来仍将以维稳为主。 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昨日刊文称,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弱主要是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推动美元汇率走强。市场普遍认为,美元走强是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的直接推手,而无关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抑或人民币汇改进程。再加上美元可能已经接近本轮周期的顶部,人民币对美元进一步贬值的空间不大。 兴业证券王涵此前称,中期人民币没有长期贬值的基础,但短期人民币仍有一定的贬值压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央行的态度似乎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10月13日之前,人民币相对美元的贬值是伴随着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的升值,这意味着央行更多是跟随贬值。而10月13日之后,人民币相对美元与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是同时贬值的,这意味着央行可能开始考虑主动释放贬值压力,以提前应对季末年初海外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的季节性换汇带来的贬值压力。 人民币汇率要稳定 打铁还需自身硬 著名经济学家刘教授在朋友圈中表示,一种货币最终被接受的程度,还是取决于你内部,是不是一法治的经济,政府是不是能有效保护私有产权,健全的国家治理(财政平衡能力),现在海外人民币的持有人基本上还是一内部人结构。一堆数字没多大意思。能否国际化主要不是对外发力,其实是一对内发力的过程。[详情]

银联国际声明:非经常项目保险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银联国际声明:非经常项目保险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对于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银联国际再度回应称,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于近日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只允许内地客户在经常项目保险上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银联公告全文 《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银联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 [详情]

银联暂停在香港付保费发酵 保诚美股跌近3%
银联暂停在香港付保费发酵 保诚美股跌近3%

  英国保诚集团(NYSE:PUK)美股收跌2.9% 新浪港股讯 10月29日消息,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消息称中国银联或停止以银联刷卡在香港缴付保费。此消息拖累保险股外围股价受挫。英国保诚集团(NYSE:PUK)美股收跌2.9%。保诚在英国股价一度较高位倒跌3%,收报1,369便士,跌1.9%。友邦ADR折算报51.06港元,较港收市价51.4港元跌0.34港元。 银联回复内地媒体:只可买意外医疗保 有传银联已回复《上海证券报》指,未停止境外保险商户的支付服务,还补充指银联卡只可在境外买意外及疾病(医疗)等保险,但不可买具投资性质的寿险,估计即不可买投资相连保险。 多个内地媒体报道指,政府为防资金流出情况恶化,银联今日将宣布停止接受内地客以银联卡刷卡交香港保费,由于VISA及Mastercard在内地的清算同由银联所管控,有可能同样被叫停,报道更指有保险公司立即延长缴费中心营业时间,尽量在设限前处理所有刷卡缴保费。 银联、保诚(02378)及宏利(00945)至截稿前未有回应传闻,友邦(01299)则指不评论传闻。 保诚英跌2% 友邦ADR受压 除银联卡问题外,还有传外管局将限制内地银行买卖美元及人民币,以防太多资金沽人民币买美元离开内地。外管局昨发新闻稿称,部门未对汇兑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管制措施。 据香港保监处数字显示,单计上半年,内地旅客来港买保险金额已达301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36.9%,为业界增长一大动力。 事实上,年初银联已有措施限制内地人到港刷卡缴保费,当时银联限制每人每次只可刷卡5,000美元用作缴付保费,香港业界亦曲线避过规限,为买大额保单内地客多次刷卡。 有保险业界人士指,有听到内地传闻,业界更传可能限制内地旅客在港买投资相连保险,人寿及储蓄保险则不受限。他又表示,内地人少有在港买投资相连保险,即使完全停止刷银联卡买相关险种影响也不大,最大影响为中央逐步限制内地人到港买保险渠道,会令市场认为到港买保险相当不便。 大市方面,保险股忧受累,友邦为恒指第3大重磅股,占8.3%。截至香港今晨零时,整体ADR相当于大市跌4点。恒指一周累跌419点或1.8%,昨收22954点,跌177点;国指一周跌171点或1.8%,昨收9515点,跌93点。 [详情]

外汇局:未对汇兑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管制措施
外汇局:未对汇兑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管制措施

    外汇局:未对汇兑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管制措施  本报北京10月28日讯记者李国辉报道近期,有媒体报道外汇局针对银行结售汇逆差扩大情况,对部分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部分商业银行采取适当措施,收窄结售汇逆差。对此,外汇局新闻发言人28日表示,此报道不准确。外汇管理部门未对汇兑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管制措施,但要求银行遵守现行外汇管理规定,切实履行展业自律要求,加强真实性合规性审核。与之前相比,外汇管理政策连续一贯,没有任何变化。目前,各类购付汇和收结汇交易均正常进行。  外汇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下一步,外汇管理将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支持银行完善展业自律机制,严格履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等展业要求和责任,保持对外汇违法违规高压打击态势,维护我国经济金融安全。[详情]

调查

美元/人民币走势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