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

国寿去年实现净利润113.95亿元 同比下降64.7%
国寿去年实现净利润113.95亿元 同比下降64.7%

中国人寿昨日晚间发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113.95亿元,同比下降64.7%。拟派发2018年度股息每股0.16元(含税),合计约45.22亿元。[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3月28日  03:50
中国人保2018全年净利润129亿元 市场预估153.1亿元
中国人保2018全年净利润129亿元 市场预估153.1亿元

中国人保2018全年净利润129亿元,市场预估153.1亿元。中国人保全年已赚净保费4553亿元人民币。中国人保每股末期股息0.0457元人民币。[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22日  18:23
太保交出转型成绩单:营收破3000亿 利润同比增近23%
太保交出转型成绩单:营收破3000亿 利润同比增近23%

报告显示,中国太保核心业务的关键质量指标表现良好。2018年,中国太保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543.63亿元。其中,保险业务收入3218.95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4.3%;净利润为180.19亿元,同比增长22.9%。[详情]

人民网|2019年03月25日  12:45
首份上市险企年报:中国平安去年净赚1074亿同比增20%
首份上市险企年报:中国平安去年净赚1074亿同比增20%

3月12日晚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年报显示,该公司2018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25.73亿元,同比增长18.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4.04亿元,同比增长20.6%。[详情]

澎湃新闻|2019年03月12日  21:50
新华保险:2018全年净利润79.2亿 营业收入1541.67亿
新华保险:2018全年净利润79.2亿 营业收入1541.67亿

新华保险2018年全年,实现收入1519.64亿元,同比增长6.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22亿元,同比提升47.2%。[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20日  17:07
中国太平2018年报:总资产7521亿港元 同比增长12.8%
中国太平2018年报:总资产7521亿港元 同比增长12.8%

2018年,中国太平总保费及保单费收入达到1996亿港元,同比增长11.7%。股东应占溢利68.8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总资产达到7521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12.8%。[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29日  13:08
中国再保险和春雷:2018年总保费增速高于行业12.2%
中国再保险和春雷:2018年总保费增速高于行业12.2%

3月29日,中国再保险(01508)在香港举行业绩发布会。会上,副董事长兼总裁和春雷表示,2018年中再保险总保费增速16.1%,高于行业增速12.2个百分点,核心业务保费收入增速12.6%,高于行业增速8.7个百分点。[详情]

智通财经网|2019年03月29日  12:19
众安在线去年保费收入破百亿 综合成本率降至120.9%
众安在线去年保费收入破百亿 综合成本率降至120.9%

3月25日,众安在线发布2018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众安去年录得保费收入112.6亿元,同比增长89%,跃居全国财险市场第12位,成为中国首家保费过百亿的互联网财险公司。[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3月25日  21:02
友邦保险新业务价值增长22% 年化新保费增加15%
友邦保险新业务价值增长22% 年化新保费增加15%

友邦保险2018年新业务价值增长22%至39.55亿美元,税后营运溢利上升13%至52.98亿美元。在友邦保险的所有地区中,友邦中国的增长再次领跑,实现了新业务价值同比30%以及税后营运溢利同比32%的增长。[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15日  11:57
2018复星保险板块归母利润下滑14.7% 国内业务拖后腿
2018复星保险板块归母利润下滑14.7% 国内业务拖后腿

2018年,复星旗下保险板块业务收入236.69亿元,同比下滑9.4%;归属母公司股东利润23.83亿元,同比缩减14.7%;板块利润贡献占比从2017年的21.22%,下降至17.78%。[详情]

蓝鲸财经|2019年03月29日  08:16
众诚保险首年实现盈利 但车险承保利润仍为亏损态势
众诚保险首年实现盈利 但车险承保利润仍为亏损态势

近日,新三板挂牌公司众诚保险2018年度业绩正式出炉。数据显示,众诚保险2018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21亿元,同比增长9.86%;实现营业收入14.21亿元,同比增长16.06%;实现净利润625.79万元。[详情]

国际金融报|2019年04月02日  07:25
锦泰保险连续五年盈利:车险减亏 净利同比降五成多
锦泰保险连续五年盈利:车险减亏 净利同比降五成多

新三板挂牌保险公司锦泰保险日前发布了年度业绩报告。据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其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0.12亿元,同比增长 22.83%,保费规模在全国88家财险公司中排名第38位;同时,实现净利润375.82万元,较上年减少424.34万元,同比下降53.03%。从2014年起至2018年,锦泰保险已经实现连续5年保持盈利。[详情]

证券日报|2019年03月28日  05:24

年报解读

重振国寿开局 董事长王滨强调“做自己”
重振国寿开局 董事长王滨强调“做自己”

王滨表示:“中国人寿虽然是央企,但毕竟是在市场打拼的企业,肯定得向市场化改革迈进,肯定会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采取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等举措。”[详情]

时代周报|2019年04月02日  05:25
聚焦上市险企年报:回归保障之路有苦更有甜
聚焦上市险企年报:回归保障之路有苦更有甜

A股五大上市险企2018年年报近日披露完毕。从年报透露出的动向来看,上市险企纷纷加大保障型业务发展力度,优化业务结构。回归保障的方向很清晰,对各家险企而言,转型有阵痛更有喜悦。[详情]

新华网|2019年04月01日  17:00
2018五大险企日均广告宣传费8261万 中国平安降四成
2018五大险企日均广告宣传费8261万 中国平安降四成

五大险企年业务宣传费、广告费合计300亿元[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4月01日  13:16
五大上市险企2018年成绩比拼:新华净利润增速最高
五大上市险企2018年成绩比拼:新华净利润增速最高

截至4月1日,5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的年报已悉数披露,有喜有忧。[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04月02日  01:29
五大险企业绩分化 投资收益率均下滑
五大险企业绩分化 投资收益率均下滑

透过上述上市险企年报,可以发现,去年由于资本市场波动,各家上市险企的总投资收益率均已下降到5%以下,对公司经营状况产生影响。[详情]

新京报|2019年04月02日  00:36
A股五大险企宣传费等缩减百亿 新华保险明显下滑
A股五大险企宣传费等缩减百亿 新华保险明显下滑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4月01日  23:10
国寿净利同比减少逾六成 或仍未走出"靠天吃饭"困局
国寿净利同比减少逾六成 或仍未走出"靠天吃饭"困局

一如预期,欲轻装上阵的中国人寿3月27日晚披露了2018年年报。[详情]

经济观察报|2019年03月31日  05:06
人保江山难撼14家产险保费缩水 互联网新丁来势汹汹
人保江山难撼14家产险保费缩水 互联网新丁来势汹汹

相比于寿险同行“一二一”的原地踏步,中国的产险公司看上去更像一个能在高速跑中保持耐久力的选手。至少在原保险保费收入上,这一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详情]

投资时报|2019年03月29日  15:47
安邦系险企原保费收入下滑 万能险规模排名居首
安邦系险企原保费收入下滑 万能险规模排名居首

2018年,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安邦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同比下滑幅度均超过40%。[详情]

投资时报|2019年03月29日  15:51
A股五大上市险企去年日赚4.9亿 合计净利增长23.68%
A股五大上市险企去年日赚4.9亿 合计净利增长23.68%

整体来看,这5家A股上市险企合计净利润为1782.4亿元,虽然去年上市险企均受到权益市场震荡下行影响,但整体仍出现同比23.68%的增长。[详情]

证券日报|2019年03月28日  02:27
上市险企2018年成绩单:长期保障型业务成寿险新宠
上市险企2018年成绩单:长期保障型业务成寿险新宠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2018年以来,保险行业确是经历着转型阵痛,内资保险股短期估值受长短利率影响承压,中期受行业转型阵痛导致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加之,行业的业集中度逐步提升,中国保险行业转型,从长期来看将利好龙头公司发展,未来企业的生存和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详情]

财联社|2019年03月28日  09:29
年度指标pk:新华净利增长迅猛 国寿受到投资波动影响
年度指标pk:新华净利增长迅猛 国寿受到投资波动影响

整体看下来,新华保险的各项成绩大多让人满意,一些指标超过了国寿股份,净利润还有些要追赶上的势头。不得不说,国寿股份“船大”,有着大量的资金,因此,投资对公司的影响也就更大,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面临的选择也更多。[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3月28日  08:10
五大上市险企亮出2018年成绩单 净利润现分化
五大上市险企亮出2018年成绩单 净利润现分化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险企投资端存在阶段性修复的机会,可能性最大的催化剂来自权益市场的好转。2019年监管重心是引导险资加大权益类资产投资,上半年险资可能会关注科创板等制度落地带来的投资机会,下半年市场可能会关注基建相关的投资机会。[详情]

中国证券报|2019年03月28日  04:43
五家上市险企净利润:平安封神 国寿凉凉
五家上市险企净利润:平安封神 国寿凉凉

上市公司的年报季,保险是里面的一朵“奇葩”。什么冰火两重天、几家欢喜几家愁之类的词汇都被用烂了,为什么呢?因为上市险企特色各一,连数据都很难对标,当然我们自然而然就忽略了那个数字标准完全不一样的中国太平。[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3月27日  22:06
上市险企财险微澜初现:去中介、降成本成共同选择?
上市险企财险微澜初现:去中介、降成本成共同选择?

财险市场头把交椅的人保财险已经明确了“去中介”的目标,变革信号强烈;平安产险虽然增速依然保持第一,但进入2019年这一势头却开始放缓;太保产险发展速度明显回升;众安在线保费高速增长的同时,净利润持续巨亏。[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03月27日  01:56
2018互联网人身险数据:规模保费降近14% 健康险翻番
2018互联网人身险数据:规模保费降近14% 健康险翻番

继2017 年互联网人身保险规模保费首次出现负增长,2018 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规模发展势头持续放缓,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193.2 亿元,同比下降13.7%。[详情]

国际金融报|2019年03月26日  06:51

最新新闻

友邦2018业绩遭遇投资“滑铁卢”:净利降48%
友邦2018业绩遭遇投资“滑铁卢”:净利降48%

  原标题:友邦2018业绩遭遇投资“滑铁卢”,净利降48% 文 | 华夏时报 胡金华 一面是保费的正增长,一面是投资的大幅下滑,让友邦保险2018年的业绩颇显难看。 在2018年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向来自称财务稳健的香港友邦保险控股(01299.HK)近期交出了一份不太好看的年度业绩报告,而在遭遇房地产和证券两项投资“滑铁卢”之下,其更是打破了多年来净利润正增长的神话。然即使如此,友邦保险的五位管理层仍在2018年分走了2569万美元(约合1.7亿人民币)的薪酬。 3月15日和4月11日,友邦保险在港交所发布年度业绩报告,《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从2017年11月-2018年12月累计13个财务月里,受累于投资收益骤降,其2018年实现净利润仅为32亿美元,同比下降48%。而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营运溢利投资回报中,友邦保险2018年纯利为31.63亿美元,2017年同期为61.20亿美元,减少49%。对此友邦保险在财报中表示,该减少是由于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13个月的股权及房地产的负面短期波动为19.08亿美元,对比截至2017年11月30日止12个月的正面变动为17.41亿美元。 “在沪港两地上市的几大保险集团公司中,如果从净利润和投资收益两项指标看,友邦保险业绩比中国人寿好不了多少。中国人寿2018年净利润下降50%,友邦保险净利下降49%。但是从寿险业务上而言,中国人寿的市场在国内,而友邦保险在内地保险的市场份额很小,最大的市场在香港,内地是其第二大市场,另外还有韩国、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在投资方面友邦保险更是遍及亚太,投资收益同比出现巨亏,也是很不寻常的一件事。”4月20日,一位香港资本市场分析师梁子琪(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一面是保费的正增长,一面是投资的大幅下滑,让友邦保险去年的业绩颇显难看。 从财报中列出的各地区保费收入来看,香港仍是其主阵地,2018年香港地区保费收入125亿美元,占整个集团保费的37%左右,同比增幅32.51%;其次是友邦(中国),保费收入43.66亿美元,增幅位居其他地区之前,高达41.2%;泰国保费收入超42亿美元,增超20%;新加坡保费收入29亿美元,同比增长20%;马来西亚保费收入22.45亿美元增超23%;其他地区(包括澳洲与新西兰、韩国、菲律宾以及台湾地区)共录得68.59亿美元,增长17%。 而在投资项下,友邦保险2018年的投资收益仅为40.77亿美元,2017年则达到126.22亿美元,同比下降近70%,亏损额达到67.7亿美元。这也使得友邦保险去年的净利润只有32.26亿美元,相交2017年61.87亿美元同比下降47.86%。 此外,从其投资的标的看,友邦保险2018年在股市证券方面亏损超40亿美元,与2017年大赚近58亿美元相比,降幅170%。相反,友邦保险2018年的利息收入实现了超20%的增长水平,录得67.43亿美元的收入。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这样一份业绩,香港资本市场却对友邦保险的股票给予了追捧。截止到4月23日,友邦保险股价报收80.3港元/股,在4月初更是创下81.5港元/股的历史新高。 “友邦股价创下新高应该说与管理层实施的大比例分红不无关系,在年报中友邦管理层公布2018年的股票分红方案显示,其每股分红84.8港仙再加上会计年度为13个月,再额外每股分红9.5港仙,总计分红94.3港仙,约合0.9港元/股。这个分红比例约占其2018年净利润的14%。”梁子琪测算。 在保险业内资深人士看来,友邦保险在港股的分红纵然是讨好了股票投资人,但是对于更广泛的保单持有人而言,它又该如何给予那些遍及亚洲各地的分红保单持有人2018年的收益,它又该拿出多少净利润进行保单分红? “尽管保险公司每年对保单分红的时间不同,恐怕友邦保险今年对所有分红保单持有者的分红不会像对股票投资者那样慷慨。其实在国内所有的寿险公司中,友邦保险的产品价格高于同行这并不是一个秘密,但友邦自称是其保险营销员提供高质量的保险服务。然而就分红保单而言,服务好不好那是看保险公司的投资运营实力;至于重疾险意外险保单,难道不是每家保险公司都有责任和义务在被保险人出险后提供快速便捷的理赔服务吗?”对此,上海一位保险资深分析人受访时指出。 另外一面,值得关注的是,在2018年友邦保险的财报中涉及的管理层薪酬一栏显示,友邦保险执行董事Ng Keng Hooi酬金总计为966.71万美元;五大最高薪人士的酬金总计为2569.72万美元。对此业内人士称,这在沪港两地的上市金融机构管理层薪酬以及香港和内地的保险市场上,友邦保险管理层绝对是拿走薪酬最高的几位。[详情]

华夏时报 | 2019年04月28日 15:54
多家产险公司车险占比下降 险企积极布局非车险市场
多家产险公司车险占比下降 险企积极布局非车险市场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 邓雄鹰 车险继丢掉承保利润头把交椅后,在财险公司业务中的占比亦在逐步下降。 近日,安诚财险、锦泰财险、众诚车险等三家非上市产险披露了2018年年度业绩数据。年报显示,三家财险公司车险业务虽然仍是第一大险种,但占比均出现下降,这与此前上市险企披露的财险数据不谋而合。与此同时,非车险业务增长明显。 多公司车险占比下降 2018年,安诚财险、锦泰财险、众诚车险等公司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0.6亿元、10.9亿元和13.1亿元,在各公司总保费中的占比分别为74.34%、53.35%和85.98%,较2017年末的占比均出现下降。 这一趋势在此前的上市险企年报中已有所显现。例如平安产险2018年车险保费收入1817.68亿元,车险收入在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78.94%降至73.46%。太保产险2018年车险保费收入879.76亿元,在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78.2%降至74.68%。 车险占比下降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商业车险费率改革推动商业车险单均保费下降,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刚性减少;二是持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车市到了转型期,2018年全年汽车产、销总量为2780.9万辆和 2808.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和2.8%,进而带动车险行业保费增速下降;三是市场竞争白热化带来车险经营效益恶化,部分保险公司主动开展业务结构优化所致。 保险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财险行业出现9年来首次承保亏损,财险业最大利润来源——车险虽然实现10.53亿元承保利润,但同比大幅减少63.36亿元,下降幅度达85.75%,承保利润率仅0.14%。对财险业保费贡献超七成的车险,此前一直稳坐财险承保利润贡献头把交椅,2018年利润贡献不及保证保险和农业保险,退居第三位。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算上保险公司从灰色渠道支出的手续费,车险业务承保利润不排除为负。 年报数据显示,安诚财险、锦泰财险和众诚车险2018年车险业务均承保亏损,亏损额分别为3.42亿元、5402.8万元和2677.6万元。 非车险业务增长明显 在车险瓶颈难解的背景下,不少险企开始主动改变以往车险一家独大的业务结构,加大了对非车险业务的投入。与车险保费占比下降相对应的是,2018年非车险保费增长和在总保费中的占比均快速上升。 2018年,平安产险非车险收入562.11亿元,同比大增44.4%,大大高于车险6.6%的同比增长。太保产险非车险收入298.32亿元,同比大增30.8%,大大高于车险7.5%的同比增速。一些非上市险企非车险业务也是类似走势。例如,锦泰保险2018年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2.23亿元,较2017年同期的6636万元大增2.36倍。 一家农险公司人士表示,由于车险业务盈利困难,该公司对于亏损严重的大货车业务已经不怎么做,同时进一步加大了非车险业务市场开拓。 此前,大地保险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一次行业交流会上表示,近几年公司非车业务占比在逐年提升,今年会积极布局健康险、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等非车险业务。由于车险业务占比最大,这一块市场也必须要做好,目前公司也在推动从单纯卖车险到为车险客户提供更多保障转型,例如可以为客户提供“车险+意健险+财险”等综合保障服务。 太保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该公司管理层亦表示,车险竞争正在从费用竞争变成服务竞争,从过去专注增量市场转向更加专注存量市场,如何提高车险续保能力非常重要。 非车险发展迅速并且市场广阔,对于保险公司优化业务结构有重要意义。但非车险业务相对复杂,获得良好的经营收益并不容易。从2018年行业数据来看,车险、农险、保证保险等为承保盈利,健康险、信用保险、意外险、船舶保险、工程保险、企业财产保险都为承保亏损。业内人士表示,要在非车险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创新模式、精细化经营管理应是题中应有之意。[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4月19日 00:00
永诚巨亏众诚扭亏 新三板上市险企业绩分化
永诚巨亏众诚扭亏 新三板上市险企业绩分化

  原标题:永诚巨亏 众诚扭亏 新三板上市险企业绩分化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李皓洁)同为新三板挂牌险企,2018年业绩表现却截然不同。4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在新三板市场上市的3家险企锦泰保险、众诚保险、永诚保险,2018年年报均已出炉。不过,各家险企成绩单差距较大,永诚保险2018年归母净利润呈现亏损2.6亿元,出现大幅下滑,锦泰保险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半,而众诚保险实现扭亏。 首先,从净利润看,3家险企的盈利表现各有不同,其中永诚保险2018年归母净亏损2.6亿元,同比下滑1550.4%,数据显示,2014-2016年,永诚保险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41.65万元、1.85亿元、2806.53万元。2017年,该公司由盈转亏为-1578.72万元,而在2018年亏损幅度扩大。对此,永诚保险解释主要有三大原因导致盈利出现较大波动,一是投资业绩影响,2018年,国内资本市场比较低迷,永诚保险权益类资产配置较高,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二是车险竞争加剧,2018年整个车险行业承保利润率仅0.14%,且盈利主体主要集中在人保、平安等大公司,中小公司普遍亏损,永诚保险参与其中,拖累了整体经营质量;三是2018年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各地发电企业受损,永诚保险及时支付各类赔款从而影响利润。 另外,2018年,锦泰保险虽保持连续五年盈利,但2018年净利润同比下跌53.03%。 众诚保险则成功扭亏,由2017年亏损4300万元到2018年实现盈利626万元,这也是该公司成立七年来的首次盈利,此前,公司净亏损金额在2014年曾高达1.69亿元。对此,众诚保险副总裁屈海文表示,在财险行业盈利下行、赔付率上行的不利趋势下,众诚保险逆势实现盈利,主要得益于“最佳性价比”战略的持续推进,特别是2018年公司重点推动业务拓展和成本管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从险种方面看,车险均为3家财险公司的主力险种,除永诚保险车险收入下跌外,其他两家均保持增长。数据显示,永诚保险的2018年车险收入为34.0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8.97%,对此,永诚保险认为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来公司机动车辆保险亏损较高,公司调整业务结构,剔除亏损额较大的业务所致。永诚保险持续调整车险业务结构,走专业化的经营之路,在细分市场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2018年,众诚保险车险保费收入为13.08亿元,同比增长8.06%,该公司在年报中表示,车险为公司主营险种,占保险业务收入的85.98%,其增长受益于公司本年度整体保费规模增长所致。2018年众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5.21亿元,同比增长9.86%。 相对而言,锦泰财险的车险业务占比最少,仅为53.35%,2018年车险收入为10.86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3.25%。车险业务占总保费规模较少,源于2018年该公司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农险、信保、责任险和意健险“新四大支柱业务”。2018年,锦泰财险的非车险业务占比达到46.65%,较上年提高4.27个百分点,其中2018年锦泰保险的短期健康险收入达到2.23亿元,同比增长29.83%。[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4月17日 00:46
上市保险公司年报披露:投资风格稳健 业绩可圈可点
上市保险公司年报披露:投资风格稳健 业绩可圈可点

  原标题:上市保险公司年报披露——投资风格稳健 业绩可圈可点(锐财经) 上市保险公司2018年年报于近日陆续披露完毕,其中A股五大上市险企都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从年报数据可以看出,各大险企纷纷加大保障型业务发展力度,投资风格稳健。专家分析指出,企业优化业务结构势在必行,科技手段的应用为保险业高效发展创造了条件。 利润有升有降运行基本稳定 年报数据显示,主要险企利润有升有降,运行基本稳定。其中,2018年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074.04亿元、79.22亿元、180.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6%、47.2%、22.9%。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34.5亿元、113.9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9.2%、64.7%。 “总体来看,利润的有升有降体现出股份制公司对成本控制、业务结构、企业经济效益更加重视。”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陶存文说,“一些公司受到股权缩水、业务结构调整等影响,净利润虽然下降不少,但只是短暂现象。”中国人寿2018年利润下滑64.7%,对此陶存文分析,决定企业利润的除了投资收益、承保利润还有成本控制这一重要因素,对于中国人寿来说,短暂的利润下滑不足为惧。“利润下降未尝是一件坏事,这也能敦促中国人寿今年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更好。”陶存文对记者说。 受权益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5家上市险企的总投资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的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9%、3.28%、4.6%、4.6%、3.7%,分别较2017年下降1.1、1.88、0.8、0.6、2.3个百分点。对此,陶存文建议,接下来各大险企要继续加强资产配置统筹管理,做好固定收益投资类的基础配置,优化多元委托管理,强化业绩考核。 回归保障型业务趋势明显 从年报中可以看出,各大险企纷纷加大力度发展保障型业务。其中,2018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713.45亿元,同比增长35.1%;中国太保2018年寿险续期业务增速26.2%,推动全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3%,长期保障型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推动新业务价值率达到43.7%。陶存文表示,数据表明各大险企回归保障型业务的决心坚定,整体风格稳健。 此外,优化业务结构是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发展的必然措施。2018年中国人寿大力开展业务结构调整,趸交保费同比下降82%,其中银保渠道更是由2017年的598亿元压缩至2018年的86亿元;续期保费同比增长27%,占总保费的比重为68%,较2017年提升12个百分点。此次业务结构的调整对中国人寿业务拉动的效应仍需在未来慢慢显现。 新华保险2018年续期保费占总保费的比例达到78.4%,同比提升8.2个百分点,续期拉动增长的业务模式进一步夯实;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占长期险首年保费比例达到99.6%,转型优势凸显。新华保险副总裁龚兴峰介绍,公司的新业务价值率提升了8.2个百分点,达到47.9%,是非常不易的。“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这样一种提升需要在战略上保持非常大的定力,也需要销售队伍对于公司战略转型、结构调整提供大力的支持,才能够达到。” 科技为保险业高效发展护航 近年来,科技的发展为保险业提供了智能化发展的前提,是保险业高效率发展的基础。 数据显示,2018年国寿新增铺设互联网线路1.57万条,配备智能设备6.6万套,建成2万多个适应多场景、智能化、整体无线互联的数字化服务网点,物理网点数字化率超过80%。在13个重点城市“上岗”智能机器人,实现柜面自动问答与智能引导。陶存文认为,科技手段可以大大地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控制风险,从而降低成本。“科技将会带来保险业运作模式的变更和创新。”陶存文说。 陶存文建议,未来各大险企应加大科技在保险业中的应用力度,创新业态模式。“目前科技手段只是作为替代人力的工具,企业只是利用网络的便利性来开拓市场、挖掘客户。”陶存文说,“未来,如果科技足够先进,企业将有可能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设计,直接生成产品,并且能够分析潜在客户、评价风险、传递保单信息,有需求的人可以直接在网上完成投保。这是现在互联网保险在未来要达成的创新目标。”其次,在业务发展方面,陶存文表示,公司的保险资金要根据负债的弹性做好匹配,这样受短期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小,从而有利于公司更好地调整发展的节奏。 孔德晨  [详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4月08日 03:54
三大财险公司去年承保均盈利 综合成本率显著分化
三大财险公司去年承保均盈利 综合成本率显著分化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 刘敬元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上市保险公司年报发现,去年财险“三巨头”综合成本率都维持在100%以下,优于财险业整体,但变动方向不一。其中,人保财险恶化,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则有所优化。 综合成本率为费用率、赔付率之和,去年这3家险企的费用率都出现上升,赔付率都下降。其中,平安和太保的赔付率降幅大于费用率升幅,而人保的费用率提高1.6个百分点,赔付率仅下降0.3个百分点,因此总成本率上升。 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人保赔付率偏高、未见大的下滑,与其业务的广泛性且自主选择性较小有关。目前人保仍可凭借低费用获客承受高于市场水平的风险,但是面对综合成本率上升也有压力。 成本率仍低于100% 综合成本率是反映财险公司承保业务成本的指标。综合成本率低于100%,则意味着险企承保业务有利润,为承保和投资双轮驱动盈利。反之,若综合成本率高于100%,则险企承保亏损,盈利只能靠投资。 2018年,财险行业出现9年来首次承保亏损,综合成本率提升0.39个百分点,突破100%,达到100.13%,对应承保利润率-0.13%。 大型财险公司则要好于行业整体。2018年,财险“三巨头”都保持承保盈利,综合成本率都在100%以下。其中,2018年,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8.5%,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分别为96%、98.4%。 承保利润方面,人保财险53亿元,平安产险84.8亿元,太保产险主要险种都为承保盈利,车险承保利润13.93亿元。 自2015年以来,随着太保产险承保扭亏为盈,这3家大型财险公司都为承保盈利状态。 成本率变化趋势不一 虽然3家大公司2018年综合成本率都低于100%,但是成本率变化趋势却不一致,人保财险出现提升,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则有所下降。 人保财险2018年综合成本率同比升幅为1.3个百分点。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历史数据发现,这是人保财险2010年进入承保盈利周期以来,综合成本率的最高值,也使得人保财险承保利润由2017年的87.05亿元下滑39%,至2018年的53.04亿元。 平安产险、太保产险2018年综合成本率则同比分别降低0.2个、0.4个百分点。 为何在平安、太保都实现成本率优化的2018年,人保成本率反而出现较大幅度恶化? 数据显示,2018年,人保财险赔付率为62%,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费用率为36.5%,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从人保自身看,综合成本率恶化,主要是由于其费用率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而赔付率下滑较少。 横向比较,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去年也都出现了费用率大幅升高的情况,分别提升1.5个、3.3个百分点,达到41.1%、42.2%。不过,平安(54.9%)和太保(56.2%)的赔付率有1.7个、3.7个百分点的更大降幅。 成本结构是内因 对比3家财险公司的成本结构可见,人保财险相较另外2家,费用率更低、赔付率更高,且赔付率更具“刚性”特点。一位财险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分析,这与3家公司的不同特点、优势、发展策略有关。 他以人保和平安对比解释,尽管都为全国性财险公司,但人保财险在经济落后地区或低竞争地区的机构网点数量远大于平安,因此保费获取成本(手续费)低。 两家公司网点的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末人保财险有13985家分支公司、销售及服务网点,而平安产险截至2018年末有42家分公司及2660余家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销服务部及营业部。 2018年,人保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888亿元,同比增长11%,增量保费市场第一,市场份额33.0%。中国人保A股2018年报提到“(人保财险)中心城市市场份额降幅较上年收窄0.5个百分点”,显示人保财险在中心城市的市场份额仍在下降。 上述人士进一步称,但在市场份额压力下,人保财险对业务以及承担国企社会企业责任方面没得选择,赔付率就会高一些。平安更追求盈利,对业务筛选比较严格,可以退出风险高的业务,利于控制赔付率。 事实上,相较行业平均水平,人保财险也具有高赔付率、低费用率的特点。行业数据显示,2018年财产险公司综合成本率100.13%,其中,综合费用率40.74%,综合赔付率59.39%。 上述财险人士认为,尽管人保财险目前凭借低费用获客,可以“吃”高于市场水平的风险,但是面对综合成本率抬升,也依然会有压力。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人保财险2019年工作重点即包括“保持成本领先”,打好中心城市攻坚战和县域市场保卫战。 [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4月04日 03:10
转型:2018年上市险企银保业务仅占寿险规模保费11.5%
转型:2018年上市险企银保业务仅占寿险规模保费11.5%

  2018年六家上市险企银保业务仅占其寿险规模保费的11.5% 去年四家上市险企削减银保保费均超20% 本报记者 苏向杲 随着上市险企2018年年报的披露,头部险企的寿险渠道策略也浮出水面。 从《证券日报》记者梳理的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太平、中国人保这六家上市险企寿险业务银保保费合计约为1888亿元,仅占寿险业务规模保费的11.5%。而2018年全行业银保业务占比约30%。 从保费增速来看,除新华保险去年银保保费微增、中国太保未披露银保渠道具体数据(纳入“其他渠道”披露)之外,其他四家险企银保渠道保费均较2017年出现下滑,合计保费为1553亿元,同比下滑26.7%。 银保业务仍为人保寿险第一大渠道业务 曾经占据行业半壁江山的银保业务,在大型险企正面临着边缘化。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太平、中国人保六家上市险企寿险银保业务合计保费仅占寿险业务规模保费的11.5%,除新华保险外,其他四家险企去年银保保费也出现同比26.7%的下滑,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平更是出现超过30%的同比下滑。 中国太保虽将银保渠道保费数据纳入含银保、电网销的“其他渠道”披露,但其“其他渠道”保费也出现同比19.8%的下滑。《证券日报》记者从太保寿险获悉,近年来太保寿险大幅削减银保渠道保费,主打个险渠道,银保保费在总保费占比中微乎其微。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去年上市险企银保保费普遍出现下滑,但各险企银保保费业务质量、不同期限保费增速略有差异。 从中国人寿的银保策略来看,2018年,其银保渠道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压缩趸交业务规模,发展期交业务。银保渠道趸交保费由2017年的597.77亿元压缩至86.42亿元,同比下降85.5%。受此影响,去年其银保渠道总保费为768.41亿元,同比下降32.3%。 中国平安近年来银保渠道保费占比一直较低。去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规模保费中:银保业务新业务保费为55亿元,较2017年同比下滑32.2%;银保新业务中,期交保费42.52亿元,同比下滑11.5%;去年银保续期业务保费100.0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8.4%。 去年刚登录A股的中国人保,去年银行保险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由2017年的527.85亿元下降10.6%至2018年的472.03亿元,主要原因是银行保险渠道聚焦期交转型,优化业务结构,大幅压缩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银保保费出现下滑,但银保仍是中国人保寿险的主打渠道,按规模保费统计,2018年,其银行保险渠道、个人保险渠道、团体保险渠道分别实现规模保费490.45亿元、426.78亿元、79.87亿元。不难看出,人保寿险去年虽然也在削减银保保费,但占比仍较高。 除上述3家险企压缩银保业务之外,中国太平去年也大幅削减银保趸交保费。2018年年报显示,太平人寿银保保费由2017年的436.97亿港元下跌30.9%至301.75亿港元。其中,银保趸缴保费同比大幅下降99.7%。 与上述5家险企策略不同的是,在续期保费的拉动下,新华保险去年银保保费出现正增长。2018年,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合计为207.93亿元,较2017年的199.37亿元,同比增长4.3%:长期险首年保费47.18亿元,同比下滑27.3%;续期保费160.43亿元,同比增长19.3%;短期险保费0.32亿元,同比增长700%。 新华保险表示,2018年,银保渠道积极拓宽合作空间,把握发展契机,通过专项合作和产品升级,推动全年保费增长。 大型险企银保业务转向“精细化”作业 大型险企银保业务已转向“精细化”作业时代。 从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大型上市险企在大幅削减低业务价值的趸交保费的同时,开始强化银保渠道期交业务保费,尤其是增大长期期交保费占比,并加强银保渠道销售人力的培训。 以中国人寿为例,截至2018年年末,银保渠道销售人员为24.5万人,而截至去年6月底,其银保渠道销售人员为30.2万人。也就是说中国人寿银保渠道销售人力半年时间减少了5.7万人,但其保险规划师月均长险举绩人力同比增长了34.5%。 在长险举绩人力的拉动的下,中国人寿去年银保首年期交保费达232.39亿元,同比增长10.9%,占长险首年业务保费比重为72.89%,较2017年提升46.93个百分点。续期保费达437.85亿元,同比增长37.3%,占总保费比重达56.98%,同比提升28.89个百分点。银保新业务价值率较2017年提升10.74个百分点。 再从中国平安来看,平安人寿银保客户经理数量2018年为3151人,也较2017年微降0.3%。 实际上,大型险企大幅压缩低价值的趸交业务,通过强化培训等方式推动期交等高业务价值保费,与银保渠道目前的固有缺陷不无关系。 和个险相比,银保业务为险企带来的业务价值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银保渠道合作过程中,银行处于绝对强势地位,银行与保险公司以收取较高的代理手续费作为合作前提,日益攀升的手续费限制了银保创新发展的空间;二是在实务中,银行一般会先满足自身银行系保险公司的产品销售需求,而后再考虑合作商的产品;三是银保渠道的客户的理财属性比较强对长期保障型产品接受度需要时间的磨练;四是传统银保渠道的产品多为趸交,强调产品的“短平快”,一次性收到手续费,合作不够深入;五是容易产生销售误导,从而引发产品纠纷。 随着监管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持续限制,以及上述多重原因的影响,去年行业银保业务增速及占比均出现下滑。同业交流数据显示,2018年,银保渠道保费收入8032.34亿元,同比降24.11%,业务占比30.59%,同比下降10.06个百分点。而2017年此前的几年,银保业务一度与个险业务平分秋色,个别年份银保业务的占比甚至超过个险业务。[详情]

证券日报 | 2019年04月04日 02:57
科技扫清技术障碍 上市险企交叉销售成绩斐然
科技扫清技术障碍 上市险企交叉销售成绩斐然

  本报记者 冷翠华 对一家同时拥有产险、寿险及其他业务的保险集团而言,如何更好地发挥资源的协同作用,推动交叉销售的成绩,一直是个重要课题。 透过上市保险集团的2018年年度报告可以发现,这些公司去年的交叉销售在持续发力,且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扫清交叉销售的障碍,使佣金结算等相关机制更加顺畅,交叉销售成绩提升明显。 来自寿险的产险业务持续增加 从目前保险集团交叉销售的主要路径来看,寿险营销员通过交叉销售带动产险以及其他业务是主要形式。2018年,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来自于寿险营销员的交叉销售业绩都实现了较大的增长。 数据显示,中国平安(港股02318)保险业务交叉销售继续保持显著增长,2018年通过代理人渠道实现平安产险、平安养老险和平安健康险新增保费收入514.53亿元,同比增长18.8%。 “随着平安综合金融战略深化,客户在各产品线中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高。得益于个人客户数的持续提升、客均合同数的稳定增加和产品线盈利能力稳健增长,平安个人业务营运利润持续提升,已经成为平安强劲增长的内部驱动力。” 中国平安表示。 从客户数量来看,2018年,同时持有中国平安多家子公司合同的个人客户数为6364万,较年初增长34.7%,在整体客户中占比为34.6%,占比较年初提升6.1个百分点。 同时,平安集团不同子公司通过代理人渠道交叉销售获得的新增保费收入分别为:平安产险414.36亿元、养老险团体短期险79.21亿元、平安健康险20.96亿元,保费占比均比2017年有较大提升,尤其是平安健康险从代理人渠道交叉销售获得的保费占比较2017年大幅提升了21.5百分点。 从中国太保(港股02601)的情况来看,2018年,太保产险持续深化车险渠道建设,来自寿险营销员的车险交叉销售收入达86.42亿元,同比增长14.3%。“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协同发展,提高交叉销售占比。”太保产险表示。 中国太保年报指出,其健康险公司积极研发短期医疗险产品,并与寿险长险组合,丰富完善客户保障计划,在寿险长险个人客户中的渗透率达到7.0%,同比提升了4.7个百分点。在团体客户方面,组建跨业务版块的一体化营销团队,全年与多个省级政府和大型企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一系列综合解决方案范例。多版块、多部门协力推进,签出我国首张个人税延养老保险保单,全年实现试点地区市场份额领先,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 中国人保表示,2018年,该公司强化产险、寿险和健康险的交叉互动,深化网点、队伍、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一体化全能型综合拓展团队建设,一体化销售服务体系日益壮大,全集团通过业务协同拉动保险主业规模保费129.4亿元。 科技个险与车险佣金T+0日清日结 如何让主业优势更突出,板块融合更顺畅,外部拓展更有力?中国太保在年报中回答道:“协同”。这成为了中国太保在体制机制上破解短板的方法,通过协同配合、资源共享,其保险全牌照的优势正逐步显现。 为推动协同发展,中国太保2018年推出了《“百个交叉销售示范基地”创建方案》。不过,“一个客户,多个产品”说起来简单,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产品线一多,要求营销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流程就越复杂,中国太保为这个问题解决提供了方案。 具体来看,2018年,中国太保车险模块在寿险营销员的支持工具“科技个险”上线,过去车险出单需要营销员跑营业网点,现在通过手机就可以简单地操作。同时,车险续保提醒、理赔进度查询等功能可以帮助营销员在关键时间主动服务客户,过去营销员在外面跑一天只能服务一两位客户,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在同一天服务多名客户。 中国太保强调,通过科技的升级,车险佣金实现了T+0的日清日结,极大提升了寿险营销员通过销售车险获取客户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公司接触客户、服务客户、黏住客户提供了良好的路径。 在中国太保,“协同”已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完整闭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成就,共进共赢”。 中国人保也在利用科技的力量为推动交叉销售扫清障碍。中国财险(港股02328)总裁助理邵利铎在日前举行的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一体化运营是中国人保数字化转型的三个方向之一。以交叉销售为例,过去交叉销售最大的痛点就是佣金的结算问题,而一体化运营的新架构采用共享服务的模式,统一构建佣金结算系统,各子公司的业务通过该结算系统能够实现T+0的业务结算,能极大地激发基层的积极性,从而支撑业务的发展。 同时,中国人保即将推出的中国人保APP也是基于集团一体化的,产险、寿险和健康险3家公司共同的2C业务销售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很多大数据元素,同样是为了推动业务协同发展。[详情]

证券日报 | 2019年04月04日 02:15
押宝“大个险” 上市险企寿险渠道变阵
押宝“大个险” 上市险企寿险渠道变阵

  来源:北京商报 保险业回归保障,寿险公司转型聚焦保障型和期缴型产品成为必然选择,以营销员为主的个险渠道成为决胜市场的重阵之地。2018年上市险企年报近日悉数出炉,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个险渠道已成为各家险企的第一大渠道,与此同时,营销员产能持续提升。在多家险企的“大个险”战略下,个险渠道“精兵提质”任务已摆在了险企的案头上。 个险渠道独大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18年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中国太平等保险集团旗下寿险公司平安人寿、平安健康、太平洋人寿、人保寿险、人保健康、太平人寿以及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合计收入保费收入约1.67万亿元,占据当年全行业人身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63.7%。而随着保险业“回归本源”,保障型业务得到快速增长,其中多家上市险企的个险渠道保费收入明显提升。从数据上看,个险渠道保费占据绝对优势,当之无愧成为上市险企的第一大渠道。 具体来看, 2018年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太平、新华保险的人身险个险渠道保费收入分别为4082.78亿元、1826.93亿元、1165.4亿港元、991.66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5.4%、18.5%、31.25%、13.6%,对人身险总保费的占比分别是76%、90.26%、76.4%、81.09。同时从平安人寿规模保费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平安的个险渠道规模保费为5099.42亿元,占据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规模保费的89.38%。 值得注意的是,人保寿险和人保健康两家公司的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分别为391.22亿元、37.6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8.6%和14%,尽管如此,也占据公司总保费的41.74%、25.44%。对此,中国人保在年报中解释称,主要原因是人保寿险个险渠道聚焦价值期缴,大幅减少趸缴业务,同时受人身险行业普遍下行影响,分红或年金型保险产品销量下降;人保健康停售中短存续期业务,加大期缴业务发展力度所致。 相比而言,银保渠道稍逊一筹,呈现增速缓慢或下降态势。数据显示,中国人寿银保渠道保费收入768.41亿元,同比下降32.3%;平安人寿该渠道规模保费为155.01亿元,同比增长4.38%;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为207.93亿元,同比增长4.3%;人保寿险和人保健康在银保渠道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72.03亿元、6.65亿元,同比下降10.6%、87.5%。中国人保对此解释称,主要原因是人保寿险银保渠道聚焦期缴转型,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大幅压缩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 事实上,上市险企的这一趋势与整个保险业变化相吻合。2018年保险业的个险渠道整体持续壮大。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人身险公司2018年保费收入约2.6万亿元,其中银保渠道约为8032亿元,同比下降24%,占比下降10个百分点为30.59%;而个险渠道保费达到1.55万亿元,占比近六成,同比提升约8%。 营销员产能再提升 从销售人员角度来看,2018年六大上市险企旗下的销售队伍数量总体保持稳定,不过人均产能均有明显提升。 从北京商报记者统计的数据来看,2018年6家上市险企(包括集团层面)的代理人队伍约为481万人,2017年为486万人,总体来说保持平稳略有下降。 其中,在个险渠道代理人队伍方面,各家险企则呈现分化:中国平安为141.7万人,较上一年增加3.1万人;中国太平超过50万人,同比增长33.5%;新华保险为37万人,较上一年增加2.2万人;中国人寿为143.9万人,较上一年下降14.9万人;中国太保为84.2万人,较上一年减少3.2万人;中国人保为24.56万人,较上一年减少近1万人。 从单个险企来看,2018年中国人寿的销售队伍已实现“扩量提质”,其中个险渠道的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76.2%,同比提升了7.1%。续期拉动作用效果明显,续期保费达到了3169.3亿元,同比增长了25%。个险渠道月均有效销售能力同比增长2.6%。 与中国人寿相比,中国平安的统计指标略有不同,不过也表现出“提质”的潜力。中国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新业务价值722.94亿元,同比增长7.3%;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率57.1%,同比提升7.2个百分点,13个月留存代理人的识别率达95.4%。 太平人寿与太平洋人寿的个险营销也表现出强劲势头。2018年太平人寿的个险渠道首年期缴保费同比增长11.15%,代理人数量更是同比增长33.52%,其中高产能人力同比增长3.2%。 太平洋人寿代理人渠道在总保险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为90.3%,同比提升了2.5个百分点,月均健康人力和绩优人力分别为31.2万人和14.9万人,分别同比增长25.8%和14.6%。 此前,新华保险就曾率先提出“风险管理师”的理念,促使销售队伍在“质”、“量”方面同步提升,同时个险渠道聚焦健康险业务,采取“以附促主”的销售策略,2018年该渠道实现短期险保费32.8亿元,同比增长71%。 战略转型布局精兵路 除了新华保险提出“风险管理师”概念外,其他险企也在走精路路线,这已纳入险企战略转型的发展目标中。 2019年是中国人寿实施“重振”战略的首年,该公司明确提出把销售转型作为公司转型的首要任务,并提出进一步整合个险、银保、团险各渠道销售队伍的优势,建立“大个险”的销售体系。 中国人寿的“大个险”并非个例。中国人保董事长缪建民也明确指出,人保竞争优势是品牌、队伍和机构,此外对于人保寿险来说,将坚持抓好个险等销售队伍建设。中国太保在转型2.0战略中,也宣布将推动产险、寿险齐头并进,组建了跨业务板块的一体化营销团队,其中寿险营销员代理销售车险的佣金T+0结算制度将全面推广。 尽管数百万营销员带来的业绩显而易见,但这背后也蕴藏着一系列问题。有保险专家指出,保险代理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合理,导致整体队伍综合素质偏低,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违规兼职的保险代理人大量出现。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营销员没有底薪保障,多数人收入偏低,有些人为了保费不择手段,容易发生欺诈行为,严重影响行业声誉。营销员走精兵路线势在必行。 事实上,保险代理人收入已成为影响留存和增员的重要因素。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新的个税税改落地将有效减轻保险代理人的个税负担,将有利于稳定这一庞大的营销群体。经测算,少缴纳的个税使月收入为1万元的保险营销员年收入增长约9.2%。天风证券发布报告表示,2018年受年金销售下滑影响,代理人收入下降,预计带来代理人脱落加剧,同时增员吸引力下降,导致代理人规模同比增长放缓。个税税改落地,占代理人队伍比重较大的中低收入群体的税后收入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提升代理人的留存动力及增员吸引力。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李皓洁[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4月04日 01:21
众诚保险首年实现盈利 但车险承保利润仍为亏损态势
众诚保险首年实现盈利 但车险承保利润仍为亏损态势

  众诚保险首年实现盈利,但车险承保利润仍为负,八年连亏逾8亿 国际金融报 罗葛妹 连续7年亏损后,众诚保险传来首次盈利的捷报。 近日,新三板挂牌公司众诚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诚保险”)2018年度业绩正式出炉。数据显示,众诚保险2018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21亿元,同比增长9.86%;实现营业收入14.21亿元,同比增长16.06%;实现净利润625.79万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众诚保险首年实现盈利。 首年实现盈利 公开信息显示,众诚保险成立于2011年6月,是国内首家由汽车集团发起成立的专业汽车保险公司,也是首家落户广州的中资保险法人机构。公司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汽集团”)等十家公司投资设立,主要经营机动车辆保险、与机动车辆保险有关的其他财产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并于2016年6月在新三板挂牌。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8年来年报数据发现,从2011年至2017年,众诚保险连续七年亏损,七年总亏损超过5亿元。 其中,2011年亏损4013.1万元;2012年亏损5808.5万元;2013年亏损加剧至1.03亿元;2014年亏损再次扩大至1.69亿元;2015年亏损8267.5万元;2016年挂牌新三板后,亏损有所缓解,下降至3294.4万元;2017年亏损4296.7万元。 直到2018年,众诚保险才首年扭亏为盈,净利润为625.79万元。对于2018年首年实现盈利的原因,众诚保险表示,2018年公司主要在产品开发、成本管控等方面改善了经营管理。 具体来看,产品开发方面,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加强创新产品开发,驾意险、GAP (车辆置换服务合同保险)、延保等新产品受到市场青睐,保费增长迅速,有效提升了保单的边际贡献率;二是重构了产品创新开发机制,建立部长级产品经理制,推动车辆换新险、召回险、新能源汽车保险、UBI(用户驾驶行为保险)车险的开发,力争从产品创新上寻求突破,为公司创造利润。 成本管控方面,一是建立成本数据监测机制,推进重点机构和部门成本改善,梳理公司管理成本构成,切实降低管理费用;二是加强风险防范特别是重大灾害的防灾防损工作,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数据显示,2018年众诚保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 车险连亏八年 根据年报数据,众诚保险保费收入居前5位的商业保险险种分别为机动车辆保险(下称“车险”)、责任保险、健康险、意外伤害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 作为专业的车险公司,车险一直都是众诚保险第一大险种。Choice 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车险营业收入构成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在88%以上,占比分别为89.9%、91.51%、88.76%、90.27%、98.84%、92.03%。 记者梳理数据发现,众诚保险成立8年来,车险承保利润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即便在2018年公司整体实现盈利,仍未能挽回其亏损态势。 根据历年年报数据,2011年至2018年,众诚保险车险承保利润分别亏损3776.8万元、9576.82万元、1.52亿元、2.38亿元、1.36亿元、6728万元、7053万元、2677.6万元。八年亏损累计约8.24亿元,平均每年亏损超过1亿元。 其中,2017年车险综合成本率高达106.47%,众诚保险在解释当年净利润亏损增加原因时提到,“2017 年上半年受行业政策变化影响,车险市场竞争加剧,综合成本率产生较大波动,致利润亏损较同期增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理论来说,中小财险公司并没有竞争优势,但如果它们专业化强,走小而专、专而美的路线,在某个细分领域能有核心竞争力,也可以实现盈利目标。” 高管就位 发布2018年业绩的同时,众诚保险还迎来了新总裁。 众诚保险披露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命公告显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于3月28日审议并通过:拟任命闵卫东为公司总裁,任职期限自中国银保监会核准其任职资格之日起,至第三届董事会任期结束止。届时,山本隆生卸任公司临时负责人,任公司COO(常务副总裁)。 事实上,在今年1月11日,众诚保险曾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收到银保监会关于吴保军任职资格的批复,由吴保军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冯兴亚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同时,吴保军不再担任公司总裁职务,由山本隆生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任期不超过三个月。 如今三个月不到,众诚保险就找到了总裁的合适人选。不过,该人事变动尚待银保监会的批准。 资料显示,闵卫东生于1966 年 3 月,研究生学历。2001年7月至2008年11月,任原中国保监会江苏监管局机构管理处副处长、办公室主任;2008年11月至 2015年7月,就职于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董事会秘书;2015年7月至2019年1月,担任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职务。现拟任众诚保险总裁。[详情]

国际金融报 | 2019年04月02日 07:25
重振国寿开局 董事长王滨强调“做自己”
重振国寿开局 董事长王滨强调“做自己”

  [摘要] 王滨在业绩发布上会表示,“业务和效益我们双重视。业务没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国寿走不到今天;但是如果没有好的效益,国寿没有明天”。 2018年净利下滑六成,让“重振国寿”的开局之年蒙上阴影。 3月28日,在国寿股份(601628.SH/02628.HK/LFC.NYSE)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现场,时代周报记者对国寿该如何推进市场化改革提出疑虑,中国人寿(港股02628)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寿股份董事长王滨微笑着积极回应:“你们对我不都有考核吗?” 王滨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国人寿虽然是央企,但毕竟是在市场打拼的企业,肯定得向市场化改革迈进,肯定会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采取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等举措。” 重振国寿 发力大中城市 在业绩发布会上,国寿股份总裁苏恒轩强调,要实现中国人寿的高质量发展、要实现重振国寿的目标,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呼声,进行市场化体制改革。苏恒轩坦承,尽管长期以来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国寿股份迈的步子总的来说还是慢了一点。 苏恒轩介绍,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重构组织架构体系;构建市场化机构的管理体系;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实现分级分类管理,在薪酬、考核、用工等方面进行市场化改革;紧紧围绕根据资源的贡献度,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 去年9月,苏恒轩接棒国寿股份总裁。苏恒轩掌舵国寿股份,早有端倪。2018年,他的职务多次调整,先由国寿养老总裁升任国寿集团副总裁,后又获批出任国寿股份董事。 2003―2015年期间,苏恒轩先后担任个险销售部总经理、总裁助理、副总裁,主要分管个险。而这一期间,正是国寿股份与平安人寿竞争白热化阶段。 在对国寿管理人员考核的指标中,利润和新业务价值这两个指标最为重要。国寿股份副总裁、财务负责人赵鹏在回答分析师提问时表示,考核具体目标数字不便公布,但利润指标有绝对数,同时,净资产收益率(ROE)要有市场竞争力;利润的考核占比为40%,新业务价值的考核占比为30%。 国寿股份的优势在三四线城市,在大中城市却是短板,重振国寿的要点之一便是在大中城市振兴。2018年各地保监局不完全数据显示,平安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厦门、青岛、宁波等地稳居老大地位。 苏恒轩透露,国寿股份最近已迈出了一些实质性步伐,对大中城市中排名末位中的三位已经进行了淘汰。 赵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所涉大中城市,主要是个险业务和队伍发展不理想,市场对标和系统内排名都落后。国寿股份副总裁徐海峰对时代周报记者补充表示:“我们有一个综合考核办法。” 针对时代周报记者提到的对标平安重振国寿,王滨立即反驳,“没有,我们就做自己”。但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国寿股份对各省公司考核增加对标平安,而且是以寿险一家对标平安人寿、平安健康和平安养老。 国寿股份副总裁、总精算师兼董事会秘书利明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提振大中城市正在从各个方面进行,不是像原来简单地提口号。 赵鹏在回答分析师提问时坦言,国寿正在制定大中城市的三年发展规划,但大中城市落后不是一两年,要重回市场应有的位置也需要时间,但关键包括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等。 赵鹏指出,大中城市与县域有不同的特点,大中城市落后在核心城区,包括机构网点的设置等,比如整个广州点不少,但核心城区点比较少,所以下一步要加大核心城区的配备,从方方面面朝大中城市倾斜,希望未来三年会有大的变化。 资产配置把握大波段 赵鹏是国寿股份首位“70后”高管,今年3月升任副总裁,分管银保、团险和健康险部门。3月27日晚,国寿股份公告,董事会决定提名赵鹏担任公司财务负责人,赵鹏这一任职资格尚待银保监会核准。 由于国寿股份去年权益类投资浮亏严重,担任过国寿集团财务部总经理的赵鹏被寄予厚望。 2018年年报显示,国寿股份当年实现保费收入5358.26亿元,同比增长4.7%,市场份额20.4%,仍居第一,较2017年底提升0.7%。 不过,在2018年受权益市场整体震荡下行影响,国寿股份总投资收益率为3.28%,2017年收益率为5.16%;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95亿元,同比下降64.7%。 王滨在业绩发布上会表示,“业务和效益我们双重视。业务没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国寿走不到今天;但是如果没有好的效益,国寿没有明天”。 受到市场广泛关注的投资端,由于国寿股份还执行旧的会计准则,未执行IFRS9,权益类投资收益损益主要从两项会计项目体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18年年报显示,国寿股份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81.48亿元,而2017年为38.69亿元;2018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计提减值金额由股权型投资所致,为-44.17亿元,2017年为-18.45亿元。 赵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投资大部分委托给内部的资管公司,还有外部的境内外机构,下一步会加强对委托人的管理。在市场有机会的时候实现收益,在市场估值低点的时候加大结构调整,清除不符合投资策略的股票,加强高股息股票的配置,特别是适用未来新会计准则要求的股票,降低权益类资产的波动对利润的影响。” “总体还是长期价值投资,但仓位会更加灵活,现在仓位就10%,受股市影响大,未来仓位可高一点也可低一点。另外,投资架构今年会加大市场化改革。”赵鹏补充表示。 苏恒轩在业绩会上对2019年投资策略提到:加强资产配置统筹管理,把握大趋势、大波段、大环境。在固定投资方面,做好基础配置,发挥稳定起作用;强化业绩考核,完善绩效评价体系。[详情]

时代周报 | 2019年04月02日 05:25

往年财报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