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成为全球最大造船集团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成为全球最大造船集团

  原标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成为全球最大造船集团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刘志强)2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京举行。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联合重组为中国船舶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重组之后,中国船舶集团拥有147家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 中国船舶集团是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他们承担了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海军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主力军。近年来,他们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培育了超大型智能原油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集研发、制造、配套为一体的世界级海洋装备先进产业集群,引领我国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 中国船舶集团表示,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国防建设、引领行业发展为己任,聚焦主业实业,强化创新驱动,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详情]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8日 04:30
"南北船"合并成全球最大 优势互补将建世界一流企业

  原标题:“南北船”合并成全球最大 优势互补将建世界一流企业 重组前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1999年由原船舶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成,分别有着“南船”“北船”之称。时隔20年后南北船再次合并。 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凡培雷凡培介绍,在过去20年里“南北船”密切协同,共同完成了航母、核潜艇、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等先进舰船装备的研制任务,为海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雷凡培:应该说两个集团是不可分割的,尽管这20年分了家,但是我们在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中是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比如说中船工业研制生产的护卫舰、驱逐舰都是中船重工集团设计的,所以说我们是密切合作。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南北船”与欧美和日韩等造船强国同台竞技,将中国民用船舶推向世界。20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南北船”的民船出口占比保持在80%以上,有力支撑我国成长为造船大国,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事业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雷凡培:我们的用户覆盖150个国家和地区,订单有80%以上来自国外。以今年为例,大概780亿的民船中有接近600亿是要卖到国外的。这些都是国家重大装备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一个标志。 雷凡培介绍,过去20年中“南北船”在通力配合的同时,也形成了各自差异化的科研生产体制和方向。中船工业以民船和民船的制造为主,兼顾部分军品。中船重工则以军工科研为主。因此,两船合并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 董事长 雷凡培:从造船的吨位数、年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这三个指标来看,2018年中船工业保持在世界第二的水平。中船重工原本是世界第四造船集团,现在“南北船”两家合并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就成了世界第一大造船集团。两个集团的重组整合,为我们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奠定了基础。(央视记者 王世玉 谭振华)[详情]

央视 | 2019年11月27日 10:22
开盘:三大股指低开沪指跌0.06% 农业板块表现活跃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27日 09:26
“南北船”正式实施重组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横空出世
“南北船”正式实施重组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横空出世

  原标题:“南北船”正式实施重组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横空出世  □ 有着“南船”之称的中船集团,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364位;有着“北船”之称的中船重工,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45位。 □ 联合重组后,中国船舶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 11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会议宣读了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重组的通知》。 船舶工业是战略性产业,行业巨头的动向备受关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整体划入中国船舶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受此消息影响,26日早盘,南北船板块开盘走高,中国船舶涨近7%,中船防务、中船科技、中国应急、中国重工纷纷拉升。 据悉,中船集团、中船重工原本是一家。199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基础上组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有着“南船”之称的中船集团,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364位,拥有3家上市公司、3家船舶研究设计机构,旗下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有着“北船”之称的中船重工,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45位,拥有上市公司5家,旗下有28个科研院所、完整的海洋装备科研创新体系和6万名科技研发人员。 今年初,国资委就强调,今年要积极稳妥推进船舶等领域企业战略性重组。今年7月1日晚间,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中国动力、中船科技、中国应急等上市公司齐发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通知,中船集团正与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但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资本市场对两船推进合并的“官宣”反响热烈,两大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价直封涨停板。10月25日,国资委正式发布了有关公告,两船重组尘埃落定。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和中国船舶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杨金成等企业高层正式亮相。雷凡培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船舶集团将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国防建设、引领行业发展为己任,聚焦主业实业,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强军首责,强化创新驱动,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据悉,两个集团造船产能加起来不到全国总产能50%,还有更多的产能存在于其他一些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以及中外合资企业当中。从产品细分市场来看,其各大主流船型的在手订单占比均不到全球的15%,也不会触发垄断。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两船合并后的内部重组整合,资本市场有很多期待。这是因为,两个集团拥有的9家上市公司中确有一些业务上的重复。比方说,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重工和中国动力,按照中国海防与中船科技增发计划,也有交叉,这些需要进行重组。 “我们将加快一体化融合,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雷凡培表示,要稳妥高效完成联合重组任务,促进文化融合,切实发挥重组效应,实现“1+1>2”的重组效果。苦练内功,加快“处僵治困”,进一步促进瘦身健体和降本增效。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激发发展内生活力。统筹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详情]

中国经济网 | 2019年11月27日 07:27
7900亿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成立 行业洗牌倒逼船企整合
7900亿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成立 行业洗牌倒逼船企整合

  原标题:7900亿元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成立 造船业洗牌加剧倒逼船企整合 来源:证券日报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上月底正式实施联合重组。11月26日上午,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 此次重组后挂牌成立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集团)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据《证券日报》记者从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相关人士处获知:“在中国船舶集团成立初期,集团将会先整合总部相关事宜,然后再向下属子公司逐步推进整合,目前,集团下属子公司尚无变化。”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揭牌 业内称国际竞争力有望大增 据报道,中国船舶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共计147家,资产总额为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中国船舶集团方面介绍,中国船舶集团将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国防建设、引领行业发展为己任,聚焦主业实业,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强军首责,强化创新驱动,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未来,中国船舶集团将成为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承担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海军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作为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中国船舶集团将在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世界级海洋装备领域不断发展,引领我国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中国船舶集团网站得知,目前,雷凡培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杨金成任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此外,吴永杰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冯永强、钱建平、孙伟、姜仁锋、杜刚、吴晓光任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李佳颖任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贾海英任总会计师、党组成员。 一位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两船合并的最大意义在于两船能够进行资源整合,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两家公司有许多业务雷同,每个板块资源、业务都很类似,导致一些子公司都不强,资源无法有效利用。” 上述分析师表示:“此次合并,从短期看,受益最大的应该是总装平台类企业,因为资源整合首先要进行专业化分工,且两家合并后在研发、高端船舶制造方面会有较大提高,在国际上竞争力有望大增。” 对于中国船舶集团成立后的资源整合问题,雷凡培向媒体表示,将加快一体化融合,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稳妥高效完成联合重组任务,促进文化和管理融合,切实发挥重组效应,实现1+1 > 2的重组效果。苦练内功,加快“处僵治困”,进一步促进瘦身健体和降本增效。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回顾中国船舶集团的前身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俗称“南北船”,1999年由原船舶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成。其中,两船旗下有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海防、中国应急、中船防务、中船科技、久之洋等上市平台。 有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两船旗下上市公司业务多有重合之处,但目前,要想实现重组仍需逐步实施。” 国际造船业竞争加剧 船企合并大势所趋 事实上,在造船业低迷时期,船企整合已经成为趋势。 有船舶行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自从2008年以来,船舶业一直处于下行区间,国内船厂近年来已经倒闭了很多家,强强联合是趋势也是必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情形下,公司要拼的是资源利用率以及研发能力。 “现在活下来的,以后能够活得更好。”上述行业人士如是说。 据报道,现代重工联合首席执行官贾三铉(Ka Sam-hyun)曾表示,如今全球造船业趋势已经明朗——造船业正在“为了生存而进行整合”。贾三铉表示,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的合并将会在研发方面产生显著的协同效益、并能降低成本,这家新的中国造船集团将会是一个更具竞争力的对手。他因此强调了韩国造船业整合的必要性,其认为“韩国依然存在着大型、中型、小型造船厂泛滥的情况,这不符合规模经济”。 对此,上述船舶行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有人说两船合并为最大造船集团会给竞争方带来一定压力,但目前中日韩各国船厂都在整合合并,这是必然趋势,韩国那边船厂也在抱团整合,所以给予的压力有限。” 据悉,今年3月份,现代重工宣布将收购大宇造船。4个月后,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于7月份公布了整合计划。 VesselsValue统计数据显示,如果以中船集团和中国重工订单数量计算,合并后的订单总数为全球第一。VesselsValue认为,中船集团和中国重工的合并总的来说对整个行业可能是件好事。合并将创建一个更大、更强大的单一金融实体,使其对船东更具吸引力。同时,南北船合并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和降低新造船价格;同时新的实体具有更强地竞争力,可以应对韩国现代重工和大宇造船的合并。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来看韩国依然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优势。根据克拉克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全球新船订单量共计150万CGT。其中,韩国船企揽获了绝大多数的新船订单,共计17艘、129万CGT,占全球市场份额高达86%,接单量排名世界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船企10月份接获的17艘新船订单总价值约为26亿美元,全部为高附加值船舶,包括4艘LNG船、1艘VLCC、11艘超大型集装箱船和1艘LPG船。另有数据显示,在今年前10个月,全球总计35艘LNG船新船订单中32艘由韩国船企揽获。 对此,上述船舶行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韩国在高端船型方面占据了一定优势(比如LNG船),中国需要在这方面持续追赶。” 据报道,对于重点项目的后续推动工作,雷凡培表示,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科技研发的创新体制机制,瞄准“卡脖子”问题,集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系统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提高研发和制造技术水平,推出技术性能先进的产品。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步伐,发挥技术创新的核心引领作用,推动船舶建造生产组织方式的网络化、智能化,推动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1月27日 02:00
“南北合体”铸就全球之最 中国船舶集团揭牌
中国证券报 | 2019年11月27日 01:33
“南北船”合并重组落定 国企改革抓落实进入关键期
中国证券报 | 2019年11月27日 01:33
南北船合体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起航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1月27日 00:02
两巨头合并: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两巨头合并: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上月底正式实施联合重组。 今天上午,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 两巨头合并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此次重组后挂牌成立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  未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承担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海军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作为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在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世界级海洋装备领域不断发展,引领我国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新闻背景:两巨头时隔20年重组 重组前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1999年由原船舶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成,分别有着“南船”“北船”之称,是我国船舶工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石。此次合并也是时隔20年之后,南北船再次合并。资源整合后,更加有利于我国船舶事业的发展。 自1999年诞生以来的20年中,“南北船”密切协同,完成了航母、核潜艇、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等先进舰船装备的研制任务,为海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民船出口占比保持在80%以上,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事业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实施联合重组,成立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攻克瓶颈短板,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提供更加坚强的保障。  同时,将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不断提高实体制造业的比重。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持续提高产业竞争力。发挥科研开发与装备集成等优势,壮大海洋科技创新应用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详情]

央视 | 2019年11月26日 18:15
“南北船”合体: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成立
“南北船”合体: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成立

  原标题:“南北船”合体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成立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26日上午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了揭牌仪式。重组后的新公司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详情]

央视 | 2019年11月26日 15:20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成为全球最大造船集团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成为全球最大造船集团

  原标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成为全球最大造船集团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刘志强)2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京举行。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联合重组为中国船舶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重组之后,中国船舶集团拥有147家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 中国船舶集团是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他们承担了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海军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主力军。近年来,他们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培育了超大型智能原油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集研发、制造、配套为一体的世界级海洋装备先进产业集群,引领我国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 中国船舶集团表示,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国防建设、引领行业发展为己任,聚焦主业实业,强化创新驱动,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详情]

"南北船"合并成全球最大 优势互补将建世界一流企业

  原标题:“南北船”合并成全球最大 优势互补将建世界一流企业 重组前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1999年由原船舶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成,分别有着“南船”“北船”之称。时隔20年后南北船再次合并。 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凡培雷凡培介绍,在过去20年里“南北船”密切协同,共同完成了航母、核潜艇、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等先进舰船装备的研制任务,为海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雷凡培:应该说两个集团是不可分割的,尽管这20年分了家,但是我们在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中是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比如说中船工业研制生产的护卫舰、驱逐舰都是中船重工集团设计的,所以说我们是密切合作。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南北船”与欧美和日韩等造船强国同台竞技,将中国民用船舶推向世界。20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南北船”的民船出口占比保持在80%以上,有力支撑我国成长为造船大国,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事业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雷凡培:我们的用户覆盖150个国家和地区,订单有80%以上来自国外。以今年为例,大概780亿的民船中有接近600亿是要卖到国外的。这些都是国家重大装备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一个标志。 雷凡培介绍,过去20年中“南北船”在通力配合的同时,也形成了各自差异化的科研生产体制和方向。中船工业以民船和民船的制造为主,兼顾部分军品。中船重工则以军工科研为主。因此,两船合并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 董事长 雷凡培:从造船的吨位数、年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这三个指标来看,2018年中船工业保持在世界第二的水平。中船重工原本是世界第四造船集团,现在“南北船”两家合并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就成了世界第一大造船集团。两个集团的重组整合,为我们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奠定了基础。(央视记者 王世玉 谭振华)[详情]

开盘:三大股指低开沪指跌0.06% 农业板块表现活跃
开盘:三大股指低开沪指跌0.06% 农业板块表现活跃

  新浪财经讯 11月27日消息,截止今日开盘,沪指报2905.40点,跌0.06%;深成指报9643.11点,跌0.35%;创指报1671.15点,跌0.47%。 消息面: 1、中央深改委: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建立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2、MSCI发布新闻稿表示,MSCI已经顺利完成了A股纳入的第一阶段安排。 3、昨日北上资金的净流入总额创出了历史纪录,一举达到了214亿元人民币。  4、今年年底前,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建筑许可指标将推出3.0版。 5、国务院督导组将用一年时间在江苏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工作。 6、国务院: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7、商务部数据:猪肉上周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3.66元,下降8.6%。 8、财政部日前已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部分2020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发行时间尚不确定。  9、中国重汽登上昨日新闻联播,其第二代智能卡车实现量产。 10、美芝股份:董事长倡议员工增持股票并承诺兜底。 11、美国三大股指续创历史新高,布油涨近1%,黄金期货收涨0.23%,报1460.30美元/盎司。 市场观点: 广州万隆认为,整体上来看,资金年底锁定收益意愿明确,资金短线回流量级少。而增量资金方面,在被动配置得到兑现之后,也面临增量减弱的影响。而部分机构重仓板块仍面临业绩考核前后调仓减仓压力。因此在资金面仍有边际减量压力的情况下,展望短期行情将会延续弱势震荡表现为主。建议关注短平快博弈机会。 东吴证券举行年度策略会,其首席经济学家陈李认为,2020年2月至3月或将迎来政策宽松窗口,带动A股市场出现新一轮上涨行情。配置方向上,5G应用、新能源车电池等将是2020年的热门投资主题。[详情]

“南北船”正式实施重组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横空出世
“南北船”正式实施重组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横空出世

  原标题:“南北船”正式实施重组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横空出世  □ 有着“南船”之称的中船集团,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364位;有着“北船”之称的中船重工,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45位。 □ 联合重组后,中国船舶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 11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会议宣读了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重组的通知》。 船舶工业是战略性产业,行业巨头的动向备受关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整体划入中国船舶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受此消息影响,26日早盘,南北船板块开盘走高,中国船舶涨近7%,中船防务、中船科技、中国应急、中国重工纷纷拉升。 据悉,中船集团、中船重工原本是一家。199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基础上组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有着“南船”之称的中船集团,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364位,拥有3家上市公司、3家船舶研究设计机构,旗下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有着“北船”之称的中船重工,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45位,拥有上市公司5家,旗下有28个科研院所、完整的海洋装备科研创新体系和6万名科技研发人员。 今年初,国资委就强调,今年要积极稳妥推进船舶等领域企业战略性重组。今年7月1日晚间,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中国动力、中船科技、中国应急等上市公司齐发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通知,中船集团正与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但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资本市场对两船推进合并的“官宣”反响热烈,两大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价直封涨停板。10月25日,国资委正式发布了有关公告,两船重组尘埃落定。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和中国船舶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杨金成等企业高层正式亮相。雷凡培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船舶集团将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国防建设、引领行业发展为己任,聚焦主业实业,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强军首责,强化创新驱动,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据悉,两个集团造船产能加起来不到全国总产能50%,还有更多的产能存在于其他一些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以及中外合资企业当中。从产品细分市场来看,其各大主流船型的在手订单占比均不到全球的15%,也不会触发垄断。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两船合并后的内部重组整合,资本市场有很多期待。这是因为,两个集团拥有的9家上市公司中确有一些业务上的重复。比方说,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重工和中国动力,按照中国海防与中船科技增发计划,也有交叉,这些需要进行重组。 “我们将加快一体化融合,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雷凡培表示,要稳妥高效完成联合重组任务,促进文化融合,切实发挥重组效应,实现“1+1>2”的重组效果。苦练内功,加快“处僵治困”,进一步促进瘦身健体和降本增效。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激发发展内生活力。统筹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详情]

7900亿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成立 行业洗牌倒逼船企整合
7900亿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成立 行业洗牌倒逼船企整合

  原标题:7900亿元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成立 造船业洗牌加剧倒逼船企整合 来源:证券日报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上月底正式实施联合重组。11月26日上午,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 此次重组后挂牌成立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集团)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据《证券日报》记者从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相关人士处获知:“在中国船舶集团成立初期,集团将会先整合总部相关事宜,然后再向下属子公司逐步推进整合,目前,集团下属子公司尚无变化。”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揭牌 业内称国际竞争力有望大增 据报道,中国船舶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共计147家,资产总额为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中国船舶集团方面介绍,中国船舶集团将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国防建设、引领行业发展为己任,聚焦主业实业,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强军首责,强化创新驱动,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未来,中国船舶集团将成为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承担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海军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作为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中国船舶集团将在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世界级海洋装备领域不断发展,引领我国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中国船舶集团网站得知,目前,雷凡培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杨金成任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此外,吴永杰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冯永强、钱建平、孙伟、姜仁锋、杜刚、吴晓光任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李佳颖任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贾海英任总会计师、党组成员。 一位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两船合并的最大意义在于两船能够进行资源整合,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两家公司有许多业务雷同,每个板块资源、业务都很类似,导致一些子公司都不强,资源无法有效利用。” 上述分析师表示:“此次合并,从短期看,受益最大的应该是总装平台类企业,因为资源整合首先要进行专业化分工,且两家合并后在研发、高端船舶制造方面会有较大提高,在国际上竞争力有望大增。” 对于中国船舶集团成立后的资源整合问题,雷凡培向媒体表示,将加快一体化融合,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稳妥高效完成联合重组任务,促进文化和管理融合,切实发挥重组效应,实现1+1 > 2的重组效果。苦练内功,加快“处僵治困”,进一步促进瘦身健体和降本增效。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回顾中国船舶集团的前身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俗称“南北船”,1999年由原船舶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成。其中,两船旗下有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海防、中国应急、中船防务、中船科技、久之洋等上市平台。 有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两船旗下上市公司业务多有重合之处,但目前,要想实现重组仍需逐步实施。” 国际造船业竞争加剧 船企合并大势所趋 事实上,在造船业低迷时期,船企整合已经成为趋势。 有船舶行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自从2008年以来,船舶业一直处于下行区间,国内船厂近年来已经倒闭了很多家,强强联合是趋势也是必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情形下,公司要拼的是资源利用率以及研发能力。 “现在活下来的,以后能够活得更好。”上述行业人士如是说。 据报道,现代重工联合首席执行官贾三铉(Ka Sam-hyun)曾表示,如今全球造船业趋势已经明朗——造船业正在“为了生存而进行整合”。贾三铉表示,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的合并将会在研发方面产生显著的协同效益、并能降低成本,这家新的中国造船集团将会是一个更具竞争力的对手。他因此强调了韩国造船业整合的必要性,其认为“韩国依然存在着大型、中型、小型造船厂泛滥的情况,这不符合规模经济”。 对此,上述船舶行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有人说两船合并为最大造船集团会给竞争方带来一定压力,但目前中日韩各国船厂都在整合合并,这是必然趋势,韩国那边船厂也在抱团整合,所以给予的压力有限。” 据悉,今年3月份,现代重工宣布将收购大宇造船。4个月后,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于7月份公布了整合计划。 VesselsValue统计数据显示,如果以中船集团和中国重工订单数量计算,合并后的订单总数为全球第一。VesselsValue认为,中船集团和中国重工的合并总的来说对整个行业可能是件好事。合并将创建一个更大、更强大的单一金融实体,使其对船东更具吸引力。同时,南北船合并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和降低新造船价格;同时新的实体具有更强地竞争力,可以应对韩国现代重工和大宇造船的合并。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来看韩国依然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优势。根据克拉克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全球新船订单量共计150万CGT。其中,韩国船企揽获了绝大多数的新船订单,共计17艘、129万CGT,占全球市场份额高达86%,接单量排名世界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船企10月份接获的17艘新船订单总价值约为26亿美元,全部为高附加值船舶,包括4艘LNG船、1艘VLCC、11艘超大型集装箱船和1艘LPG船。另有数据显示,在今年前10个月,全球总计35艘LNG船新船订单中32艘由韩国船企揽获。 对此,上述船舶行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韩国在高端船型方面占据了一定优势(比如LNG船),中国需要在这方面持续追赶。” 据报道,对于重点项目的后续推动工作,雷凡培表示,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科技研发的创新体制机制,瞄准“卡脖子”问题,集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系统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提高研发和制造技术水平,推出技术性能先进的产品。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步伐,发挥技术创新的核心引领作用,推动船舶建造生产组织方式的网络化、智能化,推动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详情]

“南北合体”铸就全球之最 中国船舶集团揭牌
“南北合体”铸就全球之最 中国船舶集团揭牌

  “南北合体”铸就全球之最 中国船舶集团揭牌 □本报记者 崔小粟   2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船舶集团”)揭牌成立。中国船舶集团由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集团”)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联合重组成立,资产总额7900亿元。中国船舶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国有企业的专业化整合迈出重要一步。 南北船合并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上指出,组建中国船舶集团是推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增强我国船舶工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中国船舶集团应在发展壮大主业实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表示,成立中国船舶集团,是全面加速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建设,全面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提升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中国船舶集团将坚持创新驱动、加速高端转型,聚焦发展壮大主业实业,为世界一流海军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船舶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船舶工业国家队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在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世界级海洋装备领域不断发展,引领我国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俗称“南北船”,1999年由原船舶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成。10月25日,“南北船”两大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新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整体划入中国船舶集团。 中船集团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旗下上市公司有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船科技,拥有修造船、海洋工程、动力装备、机电设备、信息与控制、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等6大板块。中船重工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旗下上市公司有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海防、中国应急、久之洋等。 针对南北船重组的主要影响,中信建投证券研报认为,一是利于优化产能资源,有效去除过剩产能;二是一定程度上减少无效竞争,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三是完善全产业链,发挥互补和协同效应。 迎资产重估机会 “南北船”重组采取的是集团层面重组和上市公司层面重组两线并行策略。目前,上市公司层面的重组稳步推进。 11月8日,中国船舶公告《中国船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根据公告,方案实施完成后,中国船舶将持有江南造船100%股权、外高桥造船100%股权、中船澄西100%股权、黄埔文冲85.5207%股权及广船国际79.4586%股权。 中国船舶称,在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正在筹划战略性重组的背景下,本次交易方案的优化调整有利于中国船舶优化资本结构、积极稳妥加快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及船舶行业战略性重组。 在南北船战略性重组背景下,中国船舶的方案也被视作为两大集团重组后上市公司层面的进一步运作铺路。 安信证券分析师余平认为,“南北船”合并后,需要解决上市公司平台定位调整以及同业竞争等问题。随着集团人事和职能部门调整到位,旗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等资本运作或将展开。船舶板块旗下上市公司有望迎来资产重估机会。[详情]

“南北船”合并重组落定 国企改革抓落实进入关键期
“南北船”合并重组落定 国企改革抓落实进入关键期

  原标题:国企改革“抓落实”进入关键期 □本报记者 刘丽靓   “南北船”合并重组26日落定,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揭开面纱”。这不仅意味着央企战略性重组迈出重要一步,也标志着创建世界一流示范央企取得新进展。 事实上,近期国企改革可谓跑出“加速度”。政策层面,国资委十日三会研究部署抓紧制定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五日连出两份混改操作方案;企业层面,“南北船”重组、国家电网混改纷纷落地,令资本市场相关个股亮点纷呈。 在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纲领的加快出台,无疑将为国企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指明路径和方向。在新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引领下,未来三年,国企改革将聚焦“抓落实”,以市场化为核心,以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的混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重组等多项改革将落地见效。 首先,改革“抓落实”是第一要务。近日,国资委接连召开“国有企业改革专家座谈会”“中央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和宏观经济及重点行业专家座谈会”以及“国资委党委会议”,全面部署研究制订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最快有望明年一季度出台。未来三年,将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资国企监管、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化财务硬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明确的任务举措,制定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从而引领带动相关领域改革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其次,以混改为首的市场化改革将加速推进。近期,《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相继下发,无疑为相关改革落地扫清道路。未来,电力、军工、铁路等重要领域混改将加快破题,在“混产权”的同时更加强调“改机制”,通过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管控方式,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从而真正激发国企活力。 再次,突出主业,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一方面,稳步推进央企集团战略性重组,积极研究做好装备制造、船舶、化工等领域的企业战略性重组,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特别是要加快整合中央企业同质化业务,重点研究推动电力、有色、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 此外,更加强调增强国有经济的“创新力”。国有经济要在重要领域、长期创新的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国有企业应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一轮国企改革举措加快落地实施,这将利于有效提高国企运营效率和整体质量,提高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标的,为资本市场开启制度红利新空间。[详情]

南北船合体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起航
南北船合体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起航

  原标题:南北船合体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起航 来源:经济参考报 11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船舶集团”)成立大会在京举行。分拆20年之后,由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再次联合重组而来的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正式“起航”。 据了解,中国船舶集团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讲话时指出,组建中国船舶集团是推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增强我国船舶工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中国船舶集团要扎实做好重组整合各项工作,实现“1+1>2”的重组效果。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二要精心制订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三要积极稳妥推进,确保工作实效。要切实加强统筹协调,确保重组整合与军工生产两不误、两促进,按期高质量完成军工任务,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指出,成立中国船舶集团,是全面加速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建设,全面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提升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详情]

两巨头合并: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两巨头合并: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上月底正式实施联合重组。 今天上午,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 两巨头合并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此次重组后挂牌成立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  未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承担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海军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作为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在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世界级海洋装备领域不断发展,引领我国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新闻背景:两巨头时隔20年重组 重组前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1999年由原船舶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成,分别有着“南船”“北船”之称,是我国船舶工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石。此次合并也是时隔20年之后,南北船再次合并。资源整合后,更加有利于我国船舶事业的发展。 自1999年诞生以来的20年中,“南北船”密切协同,完成了航母、核潜艇、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等先进舰船装备的研制任务,为海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民船出口占比保持在80%以上,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事业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实施联合重组,成立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攻克瓶颈短板,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提供更加坚强的保障。  同时,将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不断提高实体制造业的比重。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持续提高产业竞争力。发挥科研开发与装备集成等优势,壮大海洋科技创新应用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详情]

“南北船”合体: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成立
“南北船”合体: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成立

  原标题:“南北船”合体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成立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26日上午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了揭牌仪式。重组后的新公司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详情]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揭牌 “南北船”合并重组落定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揭牌 “南北船”合并重组落定

  原标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京揭牌,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来了 新京报讯(记者 许诺 陈维城)11月26日上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南北船”)合并重组后形成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宣告“南北船”合并重组最终落定,并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10月25日下午,国资委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工业)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传闻已久的“南北船”合并得到“官宣”,意味着国有企业的专业化整合迈出重要一步。 据悉,此次重组后挂牌成立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旗下共拥有9家上市公司,37家科研院所,掌握了中国主要的造船资源和相关军工资产。截至2019年一季度,“南北船”合计资产总额8000亿元左右,有员工总数达31万人。 国企改革研究专家李锦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北船”的合并,将不会是简单的机构合并,重点在于布局调整与战略性重组。通过梳理产业链,重组后的产能规模不会扩大,但调配的可控性增大了,更加有利于做优做强,实现优势互补。 李锦指出,“南北船”的合并是今年国企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事件,2019年我国还将积极推进装备制造、船舶、化工等领域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推动电力、有色金属、钢铁、海工装备、环保、免税品等领域专业化整合。本次“南北船”合并也将为其他行业提供有益借鉴。[详情]

“中国神船”揭开面纱,领导班子亮相
“中国神船”揭开面纱,领导班子亮相

  原标题:“中国神船”揭开面纱,领导班子亮相 来源: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南北船”合并重组,正式揭开面纱!今天上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除了研制海军全部主战装备,它还会发展大型邮轮等领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目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为雷凡培,总经理为杨金成,两人均为1963年生人。 首艘国产航母穿越台湾海峡 7月1日晚间,即成立20年“生日”当天,中船重工、中船工业旗下8家上市公司集体发布公告称,双方正筹划战略性重组。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11月8日,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未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承担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同时还将在大型邮轮、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世界级海洋装备领域不断发展。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目前,雷凡培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杨金成任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此外,吴永杰任中国船舶集团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冯永强、钱建平、孙伟、姜仁锋、杜刚任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李佳颖任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吴晓光任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贾海英任总会计师、党组成员。 公开资料显示,雷凡培出生于1963年5月,陕西合阳人,曾长期在航天系统工作,2014年5月任航天科技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去年3月改任中船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 杨金成出生于1963年11月,湖北武汉人,曾任中船重工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去年6月改任中船工业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在业内,中船重工被称为“北船”,中船工业被称为“南船”。南船、北船原为“兄弟”,都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82年5月组建)基础上成立的,1999年7月1日才“分家”。 经过20年的发展壮大,南船、北船已分别成长为国际造船业巨头。其中,中船重工是我国唯一能够自主设计与建造国产航母的企业集团,中船工业则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包括江南造船集团等。 近几年来,两大集团的人事交流非常密切,为重组打下了一定基础。比如早在2015年3月,双方进行过一次人员对调——时任中船工业董事长胡问鸣平调中船重工董事长,中船重工副总经理董强则升任中船工业董事长。 业内认为,重组对双方未来都有利,将整合庞大的造船产业链、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打造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船”。[详情]

军工板块开盘冲高 中国船舶大涨6%
军工板块开盘冲高 中国船舶大涨6%

  军工板块开盘冲高,中国船舶大涨6%,中船防务、中船科技、中国应急、中国重工纷纷拉升。[详情]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中国船舶成立 中船系个股大涨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中国船舶成立 中船系个股大涨

  新浪财经讯 11月26日消息,中船系早盘表现活跃,截至发稿,中国船舶涨逾6%,中船防务、中船科技、中国应急等多股走强。 消息面: 据央视报道,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上月底正式实施联合重组。今天上午,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 此次重组后挂牌成立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 未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承担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海军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作为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在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世界级海洋装备领域不断发展,引领我国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详情]

开盘:三大股指高开沪指涨0.22% 中船系概念表现活跃
开盘:三大股指高开沪指涨0.22% 中船系概念表现活跃

  新浪财经讯 11月26日消息,截止今日开盘,沪指报2912.52点,涨0.22%;深成指报9662.41点,涨0.37%;创指报1667.78点,涨0.26%。 消息面: 1、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429.9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4.36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4121.0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7.71亿元。 2、央行报告: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各项工作,加强对股市、债市、汇市的实时监测。 3、MSCI年内第三次扩容今日盘后生效,预计外资尾盘集中涌入。 4、据财新报道,个别地区的个别银行暂停发放涉房类贷款。 5、中药材近期集中涨价,十一月来涨幅在10%-50%不等。 6、法国官员表示不会将华为排除在5G网络之外。 7、全国废纸价格普遍上调,幅度在20-50元/吨。 8、对于区块链技术发展,金融管理部门坚持“开正门、堵邪路”的思路。 9、华为昨日发布MatePad Pro,起售价3299元人民币。 10、诚迈科技:股东上海国和拟减持不超1.18%股份;七连板麦克奥迪:股东拟减持不超过4.05万股;万科称未向王石提供有关经营业绩的未披露或预测数据。 11、美国三大股指再创收盘历史新高,芯片股领涨;美布原油均小幅收涨0.4%;黄金期价收跌0.46%报1456.9美元/盎司。 市场观点: 巨丰投顾认为三季报后率先调整的国产芯片、国产软件等科技股开启的反弹已经告一段落。上周三创业板创出半年新高后回落。上周五沪指跌破2900点,创3个月新低。煤炭、钢铁、水泥等强周期板块反弹,高价股杀跌。周一市场延续上周五的风格,强周期板块涨幅扩大,沪指重返2900点,科技股全线杀跌,创业板跌逾1%。今日MSCI第三轮扩容,外资将大规模进场。强周期蓝筹股大涨2天,套利空间基本封闭。操作上,建议逢低关注有业绩支撑的底部蓝筹股,切莫追涨杀跌。 江海证券认为,基建投资预期升温同样值得关注。虽然四季度以来市场对明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的提前发行充满期待,但截止目前为止地方专项债的提前发行却迟迟没有兑现,使得市场对基建投资的预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然而我们认为,如果明年的地方专项债额度提前至今年发行,固然能够提振四季度经济,起到基建投资提前发力稳增长的政策效果,但如果四季度专项债发行并不启动,而是延后至明年年初正式开始,那么稳增长的政策效果反而会进一步增强。因为一方面,年初银行本着“早投放早收益”的原则,会有集中投放信贷的诉求,对稳增长原本就会带来较强支撑;另一方面,年初是传统的投资和新开工旺季,地方专项债发行能够为新开工季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来源,与信贷高峰叠加,推动新开工季的投资进一步加码。因此即使地方专项债年内不再提前发行,我们也不可对投资过度悲观,反而应该警惕明年一季度投资大幅超预期对债市的潜在压力。[详情]

“南北船”合体!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南北船”合体!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上月底正式实施联合重组。今天上午,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 此次重组后挂牌成立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 未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承担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海军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作为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在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世界级海洋装备领域不断发展,引领我国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责编:罗懿[详情]

“南北船”合体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中国船舶成立
“南北船”合体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中国船舶成立

  原标题:“南北船”合体!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上月底正式实施联合重组。今天上午,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 此次重组后挂牌成立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 未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承担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海军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作为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在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世界级海洋装备领域不断发展,引领我国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详情]

“南北船”合体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今日成立
“南北船”合体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今日成立

  “南北船”合体!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今日在京揭牌成立。(央视)[详情]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京揭牌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京揭牌

  原标题: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来了!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京揭牌 11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京举行。“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按照党中央决策、经国务院批准,于2019年10月14日由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方面对自身有3个定位: 一是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坚持把军工科研生产任务作为政治责任和首要任务,承担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海军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主力军,坚持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培育了超大型智能原油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集研发、制造、配套为一体的世界级海洋装备先进产业集群,不断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领我国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创新的引领者、参与者,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大型邮轮、船用低速机、智能船舶、智慧海洋等重大创新工程为牵引,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海军武器装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打造形成强力国际竞争优势。 据介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国防建设、引领行业发展为己任,聚焦主业实业,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强军首责,强化创新驱动,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详情]

“南北船”合体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成立
“南北船”合体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成立

  原标题:“南北船”合体!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上月底正式实施联合重组。今天上午,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 此次重组后挂牌成立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 未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承担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海军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作为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在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世界级海洋装备领域不断发展,引领我国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详情]

南北船合体:中国船舶集团成立 为全球最大造船集团
南北船合体:中国船舶集团成立 为全球最大造船集团

  原标题:“南北船”合体!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上月底正式实施联合重组。今天上午,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 此次重组后挂牌成立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 未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承担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海军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作为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在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世界级海洋装备领域不断发展,引领我国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央视记者 王世玉 汪伟)[详情]

中船工业与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
中船工业与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

  原标题:中船工业与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 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俗称“南北船”,1999年由原船舶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成。中船集团旗下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中船重工则具有军工、民船的科研和制造优势。“两船”牵手,央企强强联合向前迈出一大步。[详情]

从中国船舶集团“起航” 看央企重组整合进行时
从中国船舶集团“起航” 看央企重组整合进行时

  从中国船舶集团“起航”,看央企重组整合进行时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题:从中国船舶集团“起航”,看央企重组整合进行时 新华社记者王希 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随着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发布这条简短的消息,广受业界关注的“南北船”重组尘埃落定。 两家重组央企旗下的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等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公告,披露了这起“联姻”的更多细节: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新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整体划入中国船舶集团。 1999年7月1日,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拆分”重组而成的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同日成立,此后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中船集团旗下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能够设计、建造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适航于任一海区的现代船舶;中船重工具有军工、民船的科研和制造优势,致力于建设“船舶行业以军为本、军民融合、技术领先、产融一体的创新型全球领军企业”。 业内分析认为,在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国际航运业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国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二十年后“两船”再次牵手,中国船舶集团“起航”,对行业竞争力提升具有标志性意义。期待双方后期能在业务、管理、技术、市场资源等方面全面推进整合,切实放大重组效能。 “企业的并购重组是经营发展当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中央企业来说,推动重组整合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日前曾对媒体这样说。 事实上,作为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中央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处在“进行时”,特别是在电力、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一系列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措施有望陆续出台。 彭华岗表示,下一步持续推进央企重组整合工作将主要从三方面发力:更加注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步推进央企集团战略性重组;更加注重做强做优主业实业,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更加注重发挥协同作用,扎实做好整合融合工作。 国资委主任郝鹏在此前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上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坚定不移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重组整合等工作,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详情]

“南北船”正式合并 央企重组多路并进
“南北船”正式合并 央企重组多路并进

  原标题:“南北船”正式合并 央企重组多路并进 时隔二十年,央企“南北船”再次合体。记者从国资委获悉,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 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俗称“南北船”,1999年由原船舶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成。中船集团旗下有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船科技3家上市公司;中船重工有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海防、中国应急等上市公司。 此次重组,推进了专业化整合与聚焦产业竞争力提升。通过重组整合,深化两家企业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业务、管理、技术、人才、市场资源等方面的全面整合,放大重组效能。 两船的联合重组,标志着央企强强联合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从改革总体部署看,央企的战略性整合与资源优化调整远未结束。在电力、电信、化工、汽车等诸多领域,还将会陆续有整合措施推出。(央视记者 古峻岭)[详情]

大型国企战略性重组消息频传:“南北船合并”终落锤
大型国企战略性重组消息频传:“南北船合并”终落锤

  “南北船合并”终落锤[详情]

中国船舶与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
中国船舶与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

  原标题:中国船舶与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 本报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 10月25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自国务院国资委网站了解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 随后,中国船舶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告显示,2019年10月24日,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收到控股股东中国船舶转来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及配套融资有关问题的批复》(国资产权[2019]631号,以下简称“《批复》”)。 《批复》显示,原则上同意股份公司本次资产重组及配套融资的总体方案。 记者了解到,本次重组完成后,中国船舶将整合中国船舶的造船平台、中船防务的动力平台,以及中船科技的高科技平台,与中船重工旗下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海防。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积极稳妥加快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及船舶行业战略性重组。 记者了解到,在后续的重组工作中,中国船舶还将完成向中船集团、中船防务、中船投资等多方发行股份,购买它们持有的江南造船100%股权、外高桥造船约36.27%股权、广船国际51%股权等资产的一系列举措。  [详情]

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 年内多家央企重组
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 年内多家央企重组

  原标题: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年内多家央企已重组 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25日电 据国资委官网25日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 来源:国资委官网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集团,俗称南船),旗下企业包括中国船舶(600150.SH)、中船防务(600685.SH)、中船科技(600072.SH)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俗称北船),旗下企业包括中国重工(601989.SH)、中国海防(600764.SH)、久之洋(300516.SZ)、中国动力(600482.SH)和中国应急(300527.SZ)等。 7月1日晚间,“南北船”旗下8家A股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公告称,接控股股东通知,中船重工正与中船集团筹划战略性重组,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10月25日晚间,国资委官网发文,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 官网显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364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2017年已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33位,位居全球船舶企业首位。拥有上市平台公司5家,二级成员单位84家,其中二级企业54家,科研院所28家,境外机构18家,总资产4400亿元,员工17万人。  下半年来已有多家央企进行重组。 今年6月2日,马钢股份发布公告称,中国宝武计划对马钢集团实施重组,安徽省国资委将其持有的马钢集团51%的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宝武。通过本次收购,中国宝武将通过马钢集团间接控制马钢股份45.54%的股份,并成为马钢股份的间接控股股东,马钢股份的实控人也将由安徽省国资委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 今年7月8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无偿划转进入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据证券日报此前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先后有21组39家央企陆续开展重组整合工作,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数量也由2012年初的117户调整至96户,改革覆盖了装备制造、电力、航运、能源、建材、钢铁等诸多领域。(中新经纬APP)[详情]

“神船”来了: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重组
“神船”来了: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重组

  原标题:“神船”来了!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重组 央企再减一家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5日讯 今日,两船整合迈出重要一步。据国资委网站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重组后,央企再减一家。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集团”)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364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2017年已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33位,位居全球船舶企业首位。[详情]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

  原标题: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 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 [详情]

国企重组整合潮起:国家油气管网中国神船等或将落地
国企重组整合潮起:国家油气管网中国神船等或将落地

  国务院国资委7月8日发布消息,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无偿划转进入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详情]

南北船重组临考:各自旗下资产梳理动作还没有完成
南北船重组临考:各自旗下资产梳理动作还没有完成

  原标题:万亿中国神船来了 南北船重组临考 [摘要]这意味着,这一个拥有近万亿元资产、超5000亿元年营业收入的庞然大物,不仅将是全世界最大的造船企业,还将成为负责打造中国海军航母舰队的国之重器。 时代周报记者 吴平 发自广州 就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以下简称“中船重工”,北船)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船集团”,南船)正式成立20周年之际,被市场猜测已久的南北船合并事项终于得到了官方确认,“中国神船”或将隆重登上历史舞台。 7月1日晚间,中国重工(601989.SH)、中国海防(600764.SH)、久之洋(300516.SZ)、中国动力(600482.SH)、中国应急(300527.SZ)、中船防务(600685.SH)、中船科技(600072.SH)、中国船舶(600150.SH)等8家上市公司均发布公告,于7月1日接到控股股东通知,中船重工与中船集团正在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这意味着,这一个拥有近万亿元资产、超5000亿元年营业收入的庞然大物,不仅将是全世界最大的造船企业,还将成为负责打造中国海军航母舰队的国之重器。 “近些年全球造船业不景气,企业利润水平都不高,大型央企的重组更应该思考,怎样合并才更有利于企业发展,比合并之前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更高的生产效率,研发和技术水平如何能得到更快的提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淑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中国神船来了 南北船的重组,此前就已显露出端倪。2018年下半年,南北船的二把手完成了职位互换,原中船重工副总经理杨金成出任中船集团总经理,原中船集团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吴永杰出任中船重工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在马淑萍看来,“领导的互换,有利于合并之后的融合,也有利于业务板块的重组”。 中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凡培于2018年3月才履新,此前他一直在航天系统工作,曾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而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则拥有在南北船两边任职的经历,其此前一直在航空系统工作,曾担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党组书记,2010年7月调任中船集团党组书记,2015年开始执掌中船重工。 根据公开报道,上一次雷、胡两人的官方会面,是在2019年3月14日,胡问鸣访问中船集团时与雷凡培进行了座谈。而今,合并事项被提上日程,双方的关系会迎来怎样的变化? “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中船重工稍微弱一些,重组或许以中船集团为主。”马淑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中船重工更侧重军工业务,负责舰船的设计和配套,而中船集团在民用船只方面的能力更强,侧重于批量生产。”广州某私募基金军工行业分析师郑欣(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截至2018年年初,中国船企手持订单占比,中船集团最高,为28%,中船重工则以22%排名第二。 重组之后的中国神船,将是全球首屈一指。根据公开信息及中船重工官方网站,截至2018年,中船集团总资产为3000亿元左右,营业收入规模约为2000亿元,利润规模为25亿元左右,中船重工总资产约为4900亿元,营业收入规模则为3185亿元,利润为88.6亿元。在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中船重工和中船集团分别位列218位和393位。 也就是说,如果合并成功,将诞生一个资产规模近万亿元,年收入规模超5000亿元的庞然大物。 “虽然我国造船行业的规模很大,但是制造高端船型的能力、核心技术、国产化率依然有待提高。”郑欣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资产梳理进行时 1999年7月1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正式拆分成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彼时,中国的造船业并不发达,新接订单在全球占比只有13%左右,远落后于造船强国的韩国和日本。时至今日,格局已经完全逆转,截至2018年,中国造船业的新接订单在全球占比已经提升到39%。 目前,中国造船业主要由四家造船集团支撑,分别为中船重工、中船集团、中远海运重工、扬子江船业,它们占据了全国90%以上的市场。其中,中船重工和中船集团还是我国海军装备的主要生产商。 从分工来看,中船重工负责生产航空母舰、核动力潜艇等舰船;中船集团则负责生产驱逐舰、常规潜艇等舰船。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及第二艘航母001A,都是由中船重工负责改装和建造。 以长江为界,中船重工旗下造船工业集中在北方,包括大连造船厂、渤海船舶重工、武昌船舶重工、山海关船舶重工、青岛北海船舶重工、天津新港船舶重工;中船集团旗下造船工业则分布在长江以南,包括江南造船厂、外高桥造船、沪东造船、黄埔文冲船厂、广船国际、桂江造船等。 从科研院所的数量来看,中船重工总计拥有近30个科研院所,而中船集团则拥有10余个。 在此次官宣战略重组之前,南北船都紧锣密鼓地进行了一系列资本运作,梳理了各自的资产和上市平台。 目前,中船集团囊括了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船科技、中国船舶租赁四家上市平台。4月,中船集团进行资产整合,把造船厂相关的资产划归到中国船舶,把动力业务相关资产划归到中船防务,两个上市公司双双停牌,并宣布进行部分资产置换。 中船重工旗下则拥有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应急、中国海防、久之洋五家上市平台。同样是4月前后,中国重工旗下两家公司进入破产清算,同时,中船重工将青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注入到中国重工。 “目前,南北船各自旗下的这些资产梳理的动作还没有完成,要先完成这些才能看到南北船合并的正式进展,估计还需要个过程。”郑欣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详情]

“南北船”筹划战略重组 优势互补将重塑产业新格局
“南北船”筹划战略重组  优势互补将重塑产业新格局

  “南北船”筹划战略重组 优势互补将重塑产业新格局 来源:金融时报 在中国船舶业,中船重工与中船集团分别有着“北船”“南船”之称。市场对“两船”重组一直有着较高的预期。分析人士认为,对两大集团和船舶行业来讲,战略性重组有利于优化产能资源,有效去除过剩产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无效竞争,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还能完善全产业链,发挥互补和协同效应。 继“南北车”“神华国电”合并之后,船舶行业的战略重组大幕也将拉开。 7月1日晚间,中国重工(601989)、中国动力(600482)、中国海防(600764)、中国应急(300527)、久之洋(300516)以及中国船舶(600150)、中船防务(600685)、中船科技(600072)等8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于7月1日接控股股东通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正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受此消息影响,这8家公司近几日在A股的走势颇为强劲。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7月1日至4日,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海防、中国船舶分别累计上涨16.01%、9.95%、7.96%、13.81%,中国应急、久之洋的涨幅更是超过30%。不过,部分股票5日开盘后出现回落。 在中国船舶业,中船重工与中船集团分别有着“北船”“南船”之称。市场对“两船”重组一直有着较高的预期。分析人士认为,对两大集团和船舶行业来讲,战略性重组有利于优化产能资源,有效去除过剩产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无效竞争,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还能完善全产业链,发挥互补和协同效应。 分拆20年后“两船”开启战略重组 上述8家公司披露筹划战略性重组公告这一天,距离两集团成立整整20周年。经过20年的发展壮大,“两船”已分别成长为国际造船业巨头。 中船重工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目前,拥有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海防、中国应急、久之洋等5家上市公司;境外机构18家,二级成员单位95家,其中二级企业66家,科研院所29家,总资产5002亿元,员工17万人。 数据显示,1999年至2018年,中船重工资产总额由330亿元增长到超过49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5%;营业收入由152亿元增长到3185亿元,年均增幅超过17%;利润总额由亏损2.7亿元增长到88.6亿元,2015年以来连年递增20%以上。 中船集团也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截至2017年年底,中船集团拥有40余家二级单位,拥有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船科技3家上市公司。 中船集团旗下聚集了一批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包括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等,还拥有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等3家船舶研究设计机构以及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等知名工程咨询、设计、总包单位。 事实上,中船重工与中船集团渊源颇深。公开资料显示,1963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船舶工业从三机部分出来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198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六机部135个企事业单位和交通部15个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基础上组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李良认为,中船重工集团偏重于船舶研发、设计及主导相关配套,中船工业集团侧重于船舶加工制造及配套部分电子设备。两大集团的分工基本符合当时计划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 预示国企改革迈出坚实一步 市场对“两船”合并有着较高的预期。分析人士认为,中船重工与中船集团虽然各有侧重,但目前业务领域也有很大的重叠。从民用造船市场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国际造船业低迷,产能过剩严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且掣肘问题显现,为化解过剩产能,协同资源并抢占国际市场份额,“两船”战略性重组成大势所趋。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4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曾表示,对于央企重组将按照市场化原则,成熟一户、推动一户,积极稳妥地做好央企重组整合的工作,推动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对于“两船”的合并、化工的整合等,由于涉及到上市公司,因此“按照有关规则,能够公布的时候,企业一定会按照有关规则和要求公布”。 2019年以来,“南北船”体系资本运作的节奏明显加快。一方面,综合中船集团体系内上市公司公告看,中船集团通过资产置换和重组的方式重整了旗下两个上市公司的资产,完成后中国船舶有望成为集团总装类资产上市平台,中船防务有望成为集团船舶动力类资产的上市平台。另一方面,中船重工体系内,中国重工以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控股股东中船重工持有的中船重工(青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吸纳新的优质资产,进一步增强竞争力。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两船”战略重组的开启预示着国企改革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同类国有企业资源整合进程有望提速,并有望成为本轮国企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 减少无效竞争 增强协同效应 受筹划战略性重组消息提振,上述8家上市公司的A股股票曾在7月2日开盘后大幅度上涨。前几日大幅上涨的久之洋在7月5日继续强势,开盘不久便封涨停,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海防以及中船集团系的3家上市公司股票5日开盘后出现回落。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8家上市公司公告中并未透露是否会“合并”。华创证券分析师卫喆认为,从目前信息看,“两船”集团层面的整合尚处于筹划阶段,上市公司层面的合并重组理论上要等集团层面整合完成以后进行,另外,军工领域的同业竞争较为特殊,是否最终整合存在不确定性。 卫喆表示,资本市场主要关心两个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之后,整个集团内部的资产重组是否加速推进,包括上市公司层面因为同业竞争等原因的合并重组。 上一次引发资本市场重大关注的央企重组事件是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合并。分析人士认为,“两船”在国际市场上会面临与当年“南北车”相同的竞争格局——“两船”集团内部竞争;在船舶产品、造船产能上,也都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在国外竞争压力加大和国内造船产能依然过剩的大背景下,“两船”集团的战略性重组顺应国企改革方向和产业发展需求,可有效提升我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 有军工行业的证券分析师认为,从产品角度来看,中船重工在军船研发方面有较强优势,而中船集团在民船上有较强研发实力。若战略重组顺利实施后,预计将有效发挥双方的互补和协同效应,提高企业价值。总的来说,对于我国船舶行业来讲,“两船”合并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过剩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详情]

南北船整合历时4年将落地 8家相关公司市值超2700亿
南北船整合历时4年将落地 8家相关公司市值超2700亿

  原标题:“南北船”整合历时4年将落地 8家相关上市公司总市值超2700亿元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矫月 此前,在“南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后,“南北船”的合并预期也随之升温。但是,随着市场传言的不断升温,两船合并的消息却一直未被证实。 时隔4年后,2019年7月1日晚间,“南北船”合并一事才因8家公司发布的公告而被证实。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南北船’合并是央企改革、优化结构并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举措,造船行业目前的主要竞争集中在国家间,因此‘南北船’合并后对于中国整体造船产业的优势会更加突出。” 两船旗下8家公司股价大涨 7月1日晚间,中国重工、中国海防、久之洋、中国动力、中国应急、中船防务、中船科技、中国船舶等8家上市公司均发布公告称:“公司7月1日接实际控制人通知,中船重工正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公告还表示,本次实际控制人战略性重组事项正处于筹划阶段,有关事项具有不确定性,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两船合并是个利好,参照南北车合并的意义来看,合并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两家公司合并为一家公司后将会增加竞争力,提高如项目研发、对外业务谈判等各方面实力。” 记者还发现,在“南北船”合并消息被证实后,两船旗下的上市公司股价出现普涨,截至昨日收盘,这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达2721亿元。 截至7月2日,久之洋和中国应急一字涨停,其中,久之洋收盘价为27.35元/股;中国应急收盘价为12.4元/股。 此外,中国船舶股价涨幅为7.88%;中国重工股价涨幅为7.49%;中船科技股价涨幅为7.35%;中船防务股价涨幅为6.27%;中国海防股价涨幅为4.65%;中国动力收盘价为25.26元/股,涨幅为5.69%。 事实上,“南北船”合并传闻早在2015年就已经传出风声。自2015年3月25日传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董事长调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以下简称:中船重工)的消息后,便有市场人士猜测,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中高层领导职务调换是为了今后南北两船合并做铺垫。 造船业两大佬的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现如今被市场称为“南北船”,伴随着“南北船”合并传言的散播,“南北船”旗下的股票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 不过,虽然“南北船”合并的传言被市场所广泛传播,但却并未得到来自“南北船”官方的肯定答复。《证券日报》记者曾致电“南北船”旗下多家公司询问此事,皆缄口不言,表示无法回答记者该问题。而据公告显示,“南北船”旗下上市公司曾于2015年3月份澄清称“没有合并意向”。 此后,“南北船”虽在市场中曾多次传出合并的传闻,但一直因未被证实而销声匿迹。但市场对两船合并的预期一直未减。 事实上,对于市场关注的“南北船”合并,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曾向媒体表示:“我们一切听从中央的安排。”胡问鸣认为,现在我们的竞争对手变了,面临的是国际化的竞争,所以更应该把眼光瞄准国际。 国金证券指出,“南北船”合并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我国的军船制造需要“南北船”合并来加深合作、提高产能,而民船则亟待整合来去除过剩产能、提高国际竞争力;其二,“南北船”的内部整合已接近尾声,两船之间的大合并可谓万事俱备。 两船旗下公司业务或整合 有两船旗下公司内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南北船’旗下公司业务有多处相似之处,其中,包括上市公司的业务也有重合。” 对此,沈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两船都有上市公司平台,因此不排除南北两船会将重复的业务板块通过上市公司进行整合。此外,相关业务板块人员肯定会集中。” 事实上,在此次“南北船”合并消息传出之前,“南北船”内部就已经在此前进行了整合。 如北船的中国重工被打造为海洋装备总装平台、中国动力被打造为综合动力平台、中国海防被打造为海洋信息及船舶电子平台,此外,北船旗下的中国应急以应急交通装备业务为主、久之洋以光电装备业务为主。 而南船四大造船厂中,黄埔文冲和外高桥造船厂已分别通过中船防务和中国船舶登陆资本市场。 据记者采访上述公司得知,重组整合后的上市平台效率提高较快。 以中国动力为例,公司于2016年7月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及配套融资后,由业务型企业转为平台控股型企业,成为涵盖七大动力板块的国内外技术门类最全面的动力公司。 中国动力内部人士曾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重组后,七大动力业务板块整合后,因为资源共享,成本节约等原因,业务增速显著。” 对于“南北船”的合并,国金证券发布研报指出,聚焦海军70周年活动,看好“南北船”整合及外溢效应。军工板块经历3年深度调整,行业估值中枢处于历史较低位;叠加基本面边际改善、改革预期增强、军工资产注入案例增加、70周年活动等事件催化,看好今年军工行业机会。[详情]

"南北船"整合将落地 8家相关上市公司总市值超2700亿

  原标题:“南北船”整合历时4年将落地 8家相关上市公司总市值超2700亿元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矫月 此前,在“南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后,“南北船”的合并预期也随之升温。但是,随着市场传言的不断升温,两船合并的消息却一直未被证实。 时隔4年后,2019年7月1日晚间,“南北船”合并一事才因8家公司发布的公告而被证实。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南北船’合并是央企改革、优化结构并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举措,造船行业目前的主要竞争集中在国家间,因此‘南北船’合并后对于中国整体造船产业的优势会更加突出。” 两船旗下8家公司股价大涨 7月1日晚间,中国重工、中国海防、久之洋、中国动力、中国应急、中船防务、中船科技、中国船舶等8家上市公司均发布公告称:“公司7月1日接实际控制人通知,中船重工正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公告还表示,本次实际控制人战略性重组事项正处于筹划阶段,有关事项具有不确定性,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两船合并是个利好,参照南北车合并的意义来看,合并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两家公司合并为一家公司后将会增加竞争力,提高如项目研发、对外业务谈判等各方面实力。” 记者还发现,在“南北船”合并消息被证实后,两船旗下的上市公司股价出现普涨,截至昨日收盘,这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达2721亿元。 截至7月2日,久之洋和中国应急一字涨停,其中,久之洋收盘价为27.35元\/股;中国应急收盘价为12.4元\/股。 此外,中国船舶股价涨幅为7.88%;中国重工股价涨幅为7.49%;中船科技股价涨幅为7.35%;中船防务股价涨幅为6.27%;中国海防股价涨幅为4.65%;中国动力收盘价为25.26元\/股,涨幅为5.69%。 事实上,“南北船”合并传闻早在2015年就已经传出风声。自2015年3月25日传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董事长调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以下简称:中船重工)的消息后,便有市场人士猜测,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中高层领导职务调换是为了今后南北两船合并做铺垫。 造船业两大佬的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现如今被市场称为“南北船”,伴随着“南北船”合并传言的散播,“南北船”旗下的股票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 不过,虽然“南北船”合并的传言被市场所广泛传播,但却并未得到来自“南北船”官方的肯定答复。《证券日报》记者曾致电“南北船”旗下多家公司询问此事,皆缄口不言,表示无法回答记者该问题。而据公告显示,“南北船”旗下上市公司曾于2015年3月份澄清称“没有合并意向”。 此后,“南北船”虽在市场中曾多次传出合并的传闻,但一直因未被证实而销声匿迹。但市场对两船合并的预期一直未减。 事实上,对于市场关注的“南北船”合并,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曾向媒体表示:“我们一切听从中央的安排。”胡问鸣认为,现在我们的竞争对手变了,面临的是国际化的竞争,所以更应该把眼光瞄准国际。 国金证券指出,“南北船”合并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我国的军船制造需要“南北船”合并来加深合作、提高产能,而民船则亟待整合来去除过剩产能、提高国际竞争力;其二,“南北船”的内部整合已接近尾声,两船之间的大合并可谓万事俱备。 两船旗下公司业务或整合 有两船旗下公司内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南北船’旗下公司业务有多处相似之处,其中,包括上市公司的业务也有重合。” 对此,沈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两船都有上市公司平台,因此不排除南北两船会将重复的业务板块通过上市公司进行整合。此外,相关业务板块人员肯定会集中。” 事实上,在此次“南北船”合并消息传出之前,“南北船”内部就已经在此前进行了整合。 如北船的中国重工被打造为海洋装备总装平台、中国动力被打造为综合动力平台、中国海防被打造为海洋信息及船舶电子平台,此外,北船旗下的中国应急以应急交通装备业务为主、久之洋以光电装备业务为主。 而南船四大造船厂中,黄埔文冲和外高桥造船厂已分别通过中船防务和中国船舶登陆资本市场。 据记者采访上述公司得知,重组整合后的上市平台效率提高较快。 以中国动力为例,公司于2016年7月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及配套融资后,由业务型企业转为平台控股型企业,成为涵盖七大动力板块的国内外技术门类最全面的动力公司。 中国动力内部人士曾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重组后,七大动力业务板块整合后,因为资源共享,成本节约等原因,业务增速显著。” 对于“南北船”的合并,国金证券发布研报指出,聚焦海军70周年活动,看好“南北船”整合及外溢效应。军工板块经历3年深度调整,行业估值中枢处于历史较低位;叠加基本面边际改善、改革预期增强、军工资产注入案例增加、70周年活动等事件催化,看好今年军工行业机会。[详情]

"南北船"将合并 专家:提升中国船舶行业国际竞争力

  原标题:“南北船”将合并 专家:提升中国船舶行业国际竞争力 来源:北京青年报 “南北船”将合并 旗下8公司市值飙升 专家表示合并可集中资源优势 提升我国船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7月1日晚间传出南北船即将“合并”的消息,南北船旗下的8家上市公司也全都发布了公告,称接控股股东通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俗称“北船”)正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俗称“南船”)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与此前重组需要停牌不同的是,7月2日早盘,南北船旗下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停牌,而是集体高开。据北京青年报记者计算,到7月2日下午收盘,上述8家公司的总市值为2778.0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超过275亿元。 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南北船合并意义重大,可以集中资源优势,提升我国船舶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资深国企改革专家李锦表示,从宏观角度考虑,南北船合并,就是要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把中国从船舶大国变成船舶强国。 重组 将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中船重工即“北船”,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 2018年,公司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45位,位居全球船舶企业首位。目前,中船重工拥有上市平台公司5家,二级成员单位95家,科研院所29家,员工17万人。 而中船集团就是所谓的“南船”,其官网显示,公司成立的时间同样也是1999年7月1日,公司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364位。截至2017年底,中船集团拥有40余家二级单位。 官网介绍称,中船集团旗下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包括江南造船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上海江南长兴造船等。同时,中船集团还拥有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广州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3家船舶研究设计机构,以及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等知名工程咨询、设计、总包单位。 对于南北船的合并,产城会高级研究员任礼军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南北船合并是央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船舶运输行业、国防军工行业重大里程碑事件。 任礼军认为,南北船合体成巨无霸标志着船舶领域市场格局完全确定,船舶制造和航运运输都由寡头企业把控,小、散、乱等现象将逐渐得到整顿,行业兼并重组的步伐会再度加快,央企之间的无序竞争将不复存在,“这对于中国船舶制造业而言是巨大的利好消息”。 宋清辉则认为,南北船合并意味着整个军工行业的改革步伐加快,有力地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影响 旗下公司市值飙升超275亿 实际上,早在2014年就有南北船合并的消息传出。彼时,正值新一轮的中央企业重组拉开帷幕。但尽管传言纷纷,却始终没有确定的消息。 7月1日,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501.66亿元,一个月前(6月1日)8家合计市值为2290.22亿元,仅仅一个月时间,8公司的市值就上涨了211.45亿元。 合并消息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上述公司的市值继续上涨,截至7月2日下午收盘,8家上市公司的市值达到了2778.0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再次上涨超过275亿元。 任礼军认为,目前我国改革开放的节奏日益加快,国企改革、央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民生领域的央企重组基本完成,涉及军工、重装备制造领域的调整尚未落实完毕,南北船合并是按部就班地推进改革政策。 李锦指出,在此时间推出南北船合并,将会为下半年包括央企在内的一些企业重组起到引领和标杆的作用,“两船重组酝酿已久,这意味着央企重组将拉开新的帷幕”。 未来 将提升国际竞争力 实际上,今年4月,就有不少研究机构关注到了有关“南北船可能合并”的消息,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船舶制造大国。近年来,全球约90%的船舶由中日韩三国的造船厂制造。 根据克拉克森数据,从新接订单情况来看,2018年中国船企新接订单为915万CGT,市场份额为32%,居全球第二;今年一季度,中国船企接获35艘新船订单,共计258万CGT,接单量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约为45%。 但尽管如此,我国的船舶制造业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结构性缺失,即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体现在高附加值的高端船型、船舶配套产业相对落后,使得国际竞争力不足,盈利能力较弱。 任礼军也指出,我国船舶业长期呈现“两极分化”状态,央企实力雄厚,资金、技术、人才、装备、政策各方面均有明显优势,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民营船舶业产业链各环节竞争力不足,但民企作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必不可少,这是我国船舶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任礼军认为,行业深度调整势必会使部分细分行业、部分高端技术、部分尖端产品军转民,巨大的民用市场会给行业带来新一波的增长机遇。 宋清辉认同我国船舶业面临问题很多的说法,比如,“融资难”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行业内骨干大型企业均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去产能工作任重道远,我国大部分船企只能维持一年左右的工活量,在保证连续生产能力方面面临挑战;最后是行业盈利空间大幅萎缩,特别是新船价格与成本倒挂矛盾突出,企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但他同时也指出,总体而言,我国船舶业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中国船舶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不过虽然我国船舶业存在诸多问题,但在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中,其认为两船资产、业务部分重叠且各有侧重,南船侧重船舶制造,北船侧重船舶设计与配套,若重组成功,军船业务将更好协同、民船业务有望形成合力,突破高技术船型,共拓海外市场。 文/本报记者 张蕊 统筹/余美英 新闻内存 “南北船”合并之路 今年3月9日,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装备制造、造船等领域的战略性重组,持续推动海工设备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不断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这番表态被研究机构解读为“船舶制造是战略性重组领域之一,未来整合空间较大”。 3月中旬,中船重工党组书记、董事长胡问鸣一行访问中船集团,与中船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举行座谈。当时,双方围绕共同服务国家战略,就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扩大合作范围、促进优势互补,携手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 4月,国资委正面回应“两船合并”——4月16日,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这些大的企业整合重组都会涉及到上市公司,按照有关规则,能够公布的时候,企业一定会按照有关规则和要求公布。 5月,中船重工召开整合重组工作推进会,称将从近期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整体推动整合重组工作。而今年二季度以来,南北船体系资本运作的节奏明显加快。 6月以来,南北船旗下的上市公司几乎全部呈上涨态势,仅中国应急出现小幅下跌。[详情]

20年分与合:中国神船宣布合体 重组路径三大猜想
20年分与合:中国神船宣布合体 重组路径三大猜想

  原标题:20年“分”与“合”: “中国神船”宣布合体 重组路径三大猜想 7月1日晚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两大集团旗下8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公告称,于7月1日接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通知,中船集团正与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 这相当于证实了已盛传六七年的南北船合并传闻,中国造船业巨无霸终于要来了。尽管目前两船集团重组方案尚未披露,市场已对重组路径做了诸多猜测。江南造船集团科技委主任胡可一则认为合并后或会进一步强化主营业务的顶层协调、加强船型开发和过程创新、分板块推进两集团内部业务整合。 二十年的“分”与“合” 7月1日22时15分许,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称,中船集团正与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多年传闻尘埃落定。 而当天正是这两大造船集团二十年前拆分独立的日子。 1999年国企改革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成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即俗称的南船)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即俗称的北船)。 南船和北船主要以地域区分,长江以北包括武汉在内的造船工业(船舶总装、科研院所及一些非船业务)归属北船,长江以南的船舶总装资产(包括中船防务、钢构工程、中国船舶三家上市公司)划归南船。 经营方面,南北船各自涵盖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和海洋科考装备四大类业务。不同的是,北船拥有28家科研院所,集中了我国船舶系统设计(尤其是军用船舶)的绝大部分。南船仅有9家科研院所,且偏向民用,其建造能力更为突出。 在军船的上游设计、中游制造总装、下游核心配套产业链中,上游和下游80%-90%在北船,而中游南北船各占一半。近年来,我国的海军舰艇多由北船设计配套、南船建造总装。 2015年南北车合并重组中国中车之后,中车在海外市场表现不俗,盈利能力也获提升,成为央企重组整合的典范,也引发了主管部门和市场内外对南北船合并的高度预期。“其实早在2014年前,业内就已经开始讨论南北船合并问题”,胡可一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另一个显著的信号是,2015年3月25日,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同日召开大会并宣布领导层“对调”,“南北船”完成了分拆后历史上第一次一把手互换,为两家合并埋下伏笔。耐人寻味的是,当时派去执掌中船重工集团的胡问鸣来自中航工业,和雷凡培一样均是两大集团外的“空降兵”,因此当时业内普遍认为这起不同寻常的人事变动,已为两大集团的合并扫除了“人为”障碍。 但是,合并从此再没有下文,资本市场的异动,都被两家船企直接否认了。直至7月1日这一天,口径有了变化。 上下游产业链震荡 传闻了那么多年,怎么如今突然承认了? “很可能是受了韩国造船厂合并的刺激”,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知名造船厂高管向记者表示,韩国现代船厂并购韩国大宇船厂,将会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企业,这起并购深深地刺激了中国造船企业,中日韩三国造船市场竞争惨烈,韩国超级巨无霸船厂的诞生将会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为了追赶对手,国内船厂也需要强强联合。 今年3月8日,现代重工收购大宇造船协议正式签署,若收购成功,这有望成为韩国造船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收购,兼并后现代重工全球市场份额预计达五分之一。根据克拉克森统计,合并以后,两家造船厂合计手持订单量将达365艘、1700万修正吨,占全球总手持订单量约20.2%,远远高于排名全球第二的今治造船(166艘、525万CGT)。 这一大事件刺激到中国产业,加速我国船舶行业战略性重组步伐。其实早在2016年,中船重工集团董事长胡问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承认,造船业合并是大势所趋,日本韩国也一直在加强造船业的兼并重组。因此胡问鸣认为,真正的竞争应该是不同所有者之间在市场规则下的竞争,而不是同一所有者之间的国内竞争。“兼并重组恰可以解决资源分散、无序竞争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包张静指出,南北船合并使资源更加有效集中,抗衡外部竞争,也有利于我国船舶工业快速做大做强。 上述知名船厂高管也向记者表示,南北船合并会在中日韩三国造船竞争中占领先机,因为我国船舶制造业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结构性缺失,高附加值的高端船型、船舶配套产业相对落后,使得国际竞争力不足,盈利能力较弱。南北船合并后有望梳理内部资源,集中力量提升短板,加大配套领域研发投入。 他坦承南北船合并后,或会对国内其他船厂,如招商局和中远海运集团两家央企旗下的多家造船厂,以及民营船厂形成一定的冲击。 尤其是民营船厂,原本很多民营船厂的船舶设计都是南北船两家集团旗下的科研院所提供的,不少船舶零配件也由南北船旗下子公司供应,在南北船合并之后,一家独大的后果,无疑令民营船厂缺乏议价能力,有些在个别船型有竞争力的民营船厂,与合并后的南北船形成竞争关系时,有可能会遭遇南北船供应链方面的威胁。 至于向南北船下单的航运企业,也或会因议价能力做出不同选择。上述高管认为,作为大客户的招商局集团和中远海运集团有可能通过参股合并后的南北船,获得内部利益的平衡。不过这个猜测并不被胡可一认可。胡可一认为入股需要投入真金白银,南北船合并后的资产体量庞大,招商局集团和中远海运集团需要出很大的资本才能占据相当股比,未必会被两大集团所认可。 而另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则提供了一条思路,认为国资委一直强调专业化重组,招商局与中远海运的造船板块业务,或可以剥离出来,置入合并后的南北船,并以此资产入股,既达成专业化重组的目的,又强化了与上游央企的关系。 重组路径猜想 招商局与中远海运集团的入股毕竟还不是重点,当下更重要的是南北船合并的方案究竟会如何书写,两大集团的重组路径会如何? 国金证券分析师王华君认为,两船的军舰业务仍然延续拆分之前的分工,属于深度合作关系;民品领域,仍有较大的整合空间,需减少无效竞争以形成合力、提升海外竞争力。 实际上过去几年南北船已经进行内部资产整合,造船厂整合与资产运作思路日渐明晰。中船重工将原有6大造船厂整合为大船、武船、渤船3家,中船集团也通过股权的重新划归,理清旗下4家造船厂江南、沪东、黄埔文冲、外高桥的业务分工。 资产运作方面,两大集团已分别形成船舶总装、动力系统等资本运作平台,资产证券率有所提升,以资产总额口径计算,北船资产证券化率近年来约为50%,南船资产证券化率从2012年的约29%提升至约38%,核心军品上市不断加快。 今年以来,南船资产整合正在提速,重新定位旗下上市平台业务,以承接集团核心优质资产。方案调整后,南船旗下上市平台中国船舶拟置入江南造船、广船国际、黄埔文冲,置出沪东重机;中船防务拟置入沪东重机、中船动力、中船动力研究院、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置出广船国际、黄埔文冲。这次资产重组涉及4大造船厂、1个船舶造修以及4个动力装置与制造公司及研究院。 王华君认为,对照北船此前的资产重组思路,南船已迈出明确平台运作定位、划分船舶产业链业务的重要步伐,以产业化思路打造三大专业资产整合平台。中国船舶将定位船舶总装平台,拟注入整船制造与船舶修建资产,业务涵盖军、民品,类似于北船旗下的中国重工;中船防务将定位为船舶动力平台,拟注入动力装置设计与制造资产,类似于北船旗下的中国动力。还有一个中船科技偏向高技术、多元化发展。 北船资产证券化早于南船,运作思路为“围绕四大专业领域,打造十大产业板块的上市公司平台”。目前,旗下的三个专业化平台——中国重工(海洋装备总装平台)、中国动力(综合动力平台)、中国海防(海洋信息及船舶电子平台)整合已初显成效。 胡可一认为,南北船合并后,除了强化主营业务的协调和统筹之外,还会分板块整合相关业务,另外集团还会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和运作平台,致力提高传统制造业务的抗风险能力,扩大总量,相应的装备主业占比会越来越小。 [详情]

评论:两船合体是发展的选择 中小船企可错位发展
评论:两船合体是发展的选择 中小船企可错位发展

  原标题:两船合体是发展的选择 中小船企可错位发展 创新之路 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重组,势必会在船舶业掀起巨大浪花,对国际造船业和航运业带来一定影响。 7月1日晚间,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重工、中国海防、中国动力、中船科技、久之洋、中国应急等8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集团”)正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 虽然相关方案尚未确定,但两家集团下属8家上市公司同步发布公告,意味着重组条件已渐趋成熟。一旦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成功合并,将诞生一个足以与陆上霸主中国中车相媲美的海上巨无霸“中国中船”。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重组,势必会在船舶业掀起巨大浪花。 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包括各种海工装备、海上动力装备与设计等,近年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中船重工,已位居全球船舶企业的首位。造船大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的船企,也开始感受到中国船企带来的压力。 虽然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很快,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已是世界500强企业,但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与日本、韩国等老牌造船大国的船企相比,并不存在明显的优势,在很多方面甚至仍处于劣势。也就是说,在量的方面,中国船舶工业已经具有一定优势;但在质的方面,优势并不明显;在综合实力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两船”重组的意义重大。一方面,是适应国企改革的需要。通过重组,对“两船”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对“两船”资产进一步优化,对“两船”的技术与优势融合调整,有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是适应全球造船航运业的变化趋势。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航运业整体竞争力出现一定下滑,目前仍没有明显改善迹象,市场对船舶的需求也出现相应下滑现象,如果不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很可能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引发的恶性竞争,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不是好事。 “两船”重组,给市场带来很大的期待与希望,也会对国际造船业和航运业带来一定影响。虽然中国的造船能力和水平还没有达到高铁的成就,但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中船”诞生后,有望通过技术的整合、研究团队和研究机构的融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市场开拓能力的增强,提升中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 “两船”重组,还可以有效整合两大船企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并推动优势资源向“神船”转移,让提升中国中船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更有效率和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船舶领域目前还存在大量民营中小企业,有些还是特种船舶生产企业。在“两船”重组后,如何在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的同时,减少对中小船舶企业的资源挤压,为中小船舶企业提供良性竞争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给中小船舶企业合理的发展空间,使之与“神船”错位发展,对于提升中国船舶制造业水平、增强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与影响,同样非常重要。 □谭浩俊(财经评论人)[详情]

8家上市公司联手官宣 分家20年南北船有望合体
8家上市公司联手官宣 分家20年南北船有望合体

  原标题:8家上市公司“联手”官宣 分家20年南北船有望合体 “南船北船合并”的说法已在业界流传了多年,在分家20年之后,如今两船有望合体。 7月1日晚,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重工、中国海防、中国动力、中船科技、久之洋、中国应急等8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正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8家上市公司齐传南北船重组消息 7月2日,“南船”中船集团和“北船”中船重工旗下的8家上市公司有7家股价以涨停开盘。截至当日收盘,中国应急、久之洋报收涨停,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科技涨幅超7%,中船防务涨6.27%,中国动力涨5.69%,中国海防涨4.65%。 在20年前,“南船”“北船”其实是一家。1999年7月1日,两家公司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分拆出来,以长江为界划为南北,“南船”为中船集团,“北船”为中船重工。 经过20年发展,“南船”“北船”均已成为业内“巨无霸”。 1月23日,中船重工召开2019年度工作会议时公布,2018年实现营收3150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利润88.6亿元,同比增长33.5%;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14.6%,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5%。中船集团则在1月2日宣布,2018年利润同比增长30%。 7月1日发布公告的8家上市公司资产总计超过3300亿元。其中,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船科技等3家是“南船”旗下子公司,中国重工、中国海防、中国动力、久之洋、中国应急等5家则是“北船”旗下子公司。 近年来,关于“南船北船合并”的消息一直未断。 2015年,“南船”“北船”在分拆16年后完成“一把手”互换。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为合并埋下伏笔。 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点名中船集团等6家央企,将其列入首批混改试点。当年年底,中船集团初步提出混改实施原则,优先选择在纯民品、竞争性强的业务领域进行混改。 2017年9月26日,中国船舶、中船防务双双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中船集团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可能涉及本公司资产重组。不少业内人士预测,如果“南船”中船集团要进行重组,最有可能与“北船”中船重工合并。 同年9月28日,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南北船是否会兼并”的提问,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上市子公司今年重组动作不断 2019年以来,南北船旗下上市公司已有不少资本重组动作。 3月19日,中船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向中船集团及中船电科发行股份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海鹰集团100%股权。 4月4日,中船防务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拟以其持有的沪东重机100%股权作为置出资产,与中船集团持有的江南造船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本次交易完成后,主营业务将变更为高端船用动力装备研发、制造、系统集成、销售及服务。 6月26日,中国动力拟分别向中国华融、大连防务投资、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中银投资、中国信达、太平国发、中船重工集团、中国重工发行普通股和可转换公司债券,购买其持有的广瀚动力7.79%股权、长海电推8.42%股权、中国船柴47.82%股权、武汉船机44.94%股权、河柴重工26.47%股权、陕柴重工35.29%股权、重齿公司48.44%股权。 同日,中国重工拟参与关联方中国动力重大资产重组,以所持中国船柴17.35%股权、武汉船机15.99%股权认购中国动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中非公开发行的股份。 民生证券表示,南北船上市平台资产重组频发,船舶领域资产证券化显著提速,军工央企资本运作持续提速,预计军工央企资产注入将会成为2019年全年的投资主线。 ■ 分析 两船合并有助于理顺产业链条 在“南北船合并”的消息传出后,安信军工发布评论称,南北船集团旗下个股股价或有短期冲高表现,将来的走势还是要看净资产和利润带来的公司价值情况,短期可能对军工并购重组有所刺激。 “尽管南船侧重于民船和制造,北船侧重于军船和配套,但南船和北船此前有部分业务重叠,出现同质化竞争的状况,重组后有助于优势互补、协同发力。”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南北船合并后,二者会共同在军船、民船业务上合作发力,在高技术方面也会有所突破。同质化竞争减少后,优势集中,也有助于未来开辟海外市场,从公司层面上来看是有利的。 此外,由于船舶运输行业处于易亏损状态,产业链条重组有助于盈利,也有助于提升产能、让部分亏损产业走出困境、剥离不良资产、提升整体研发能力等。 “南船北船合并”也具有样板意义。李锦认为,“央企的兼并重组有助于理顺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协调消化内部矛盾,突出优势产业,优化劣势产业。但南车北车、南钢北钢等央企合并后,已有较长时间没有大型央企合并,南船北船合并将再为央企合并带来示范作用”。 国盛证券也表示,两大集团产品类别重叠度较高,但各有优势和短板,合并后将有利于内部优势互补、减少无效重复竞争、提升效率,统筹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当前全球造船业仍处于产能过剩的低迷期,日韩大型造船厂都已相继联盟或整合,“南北船合并”将成为提升中国船舶业全球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但李锦提醒称,央企合并重组并不是简单的“1+1”工程,需要让两家企业从内部进行真正的融合,这就需要两家央企各自调整好内部结构之后,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治理公司。 为了避免重组整合中“组而不合”及“大而不强”的问题,央企合并重组还应该和组建投资运营公司、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结合起来,在重组整合过程中,用改革的方法化解矛盾,让合并后的央企不仅能加大体量,也能增强竞争力。 新京报记者 林子 李云琦[详情]

南北船重组成真、概念股狂欢 巨无霸合并释放这信号
南北船重组成真、概念股狂欢 巨无霸合并释放这信号

  原标题:南北船重组成真、概念股狂欢,巨无霸合并释放这个信号 每一次的巨头合并都能带来无限想象空间。未来重组有望扩散到其他行业的国企改革领域,包括电信、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等。 继南北车、“神电”合并之后,南北船的合并也终成事实。 7月1日晚间,中国船舶(600150.SH)、中船防务(600685.SH)、中国重工(601989.SH)、中国海防(600764.SH)、中国动力(600482.SH)、中船科技(600072.SH)、久之洋(300516.SZ)、中国应急(300527.SZ)等8家上市公司均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船集团”)正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上述8家上市公司均称,本次控股股东战略性重组事项正处于筹划阶段,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受此消息刺激,2日,这8家公司均以涨停价开盘;除久之洋外,其余7家公司开盘后不久便相继打开涨停。截至当日收盘,久之洋报收于27.5元,全天维持一字涨停状态。中国应急封住涨停,报收于12.4元。中国海防收涨4.65%,涨幅最小。其余五家公司的涨幅均超过5%,大幅跑赢大盘。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上述8家公司的市值较上一个交易日合计增加190.2亿元。 在中国船舶业,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分别有着“南船、北船”之称。关于南北船合并的讨论由来已久,上述消息代表着合并有了实质性突破。此前南车、北车成功合并和神华、国电连体,每一次的巨头合并都能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业内分析,此番南北船重组将有助于减少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去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推动中国造船业高质量发展。央企专业化重组是今年国企改革重点之一,南北船的成功合并将会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未来有望扩散到其他行业的国企改革领域,行业包括电信、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等。同时还将通过研发资源的整合,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内部资产整合为重组铺路 在央企重组的浪潮下,近年来市场对南北船的合并一直存有较高预期。 2016年9月,时任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谈起南北船是否会合并时表示,“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肖亚庆表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装备制造、造船领域的战略性重组。 4月16日,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在国新办发布会表示,关于南北船的合并,由于涉及上市公司,因此“按照有关规则,能公布的时候,企业一定会按照有关规则和要求公布”。 此外,今年3月14日,“南船”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在集团总部会见了来访的“北船”党组书记、董事长胡问鸣一行,并就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扩大合作范围、促进优势互补,携手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此举又助推了这波整合预期。 在资本运作上,今年以来,南北船内部资产整合动作频频。 今年1月,中国动力推进发行普通股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或支付现金购买广瀚动力等8家标的公司少数股权,推进中船重工集团内动力资产整合并优化资产结构;3月,中船科技发布公告拟收购海鹰集团100%股权,注入中船集团水声设备及海洋电子资产,变身中船集团海洋科技资产上市平台。 4月4日,中船防务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拟以其持有的沪东重机100%股权作为置出资产,与中船集团持有的江南造船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这被视为“南船”内部的资产全面整合,意味着“南船”的资产整合思路转向按功能和专业分类。这与此前“北船”中船重工按照“分板块上市”思路打造三大专业资产整合平台如出一辙。 专业化重组减少无效竞争 1999年7月,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成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南船)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北船)。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南北船均已成为行业“巨无霸”,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成为行业龙头。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南北船合并的主要目的,是落实国家战略,推进专业化重组,促进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 周丽莎表示,南北船重组之后,一是实现了行业性重组;二是推进了专业化整合;三是聚焦产业竞争力提升。通过重组整合,深化两家企业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业务、管理、技术、人才、市场资源等方面的全面整合,放大重组效能。 中金公司发布的一份研报表示,南北船面临着多重同业竞争。北船的中国重工与南船的中国船舶,在各条产品线均存在竞争;北船的中国动力与南船的中船防务,同为船舶主机上市平台,产品线各有侧重但在船用柴油机领域存在竞争;北船的中国海防与南船的中船科技,同为船舶配套设备上市平台,特别是在水声探测领域存在竞争。 两船相较,中船集团在制度建设和市场能力上更加成熟,而中船重工的研发和配套能力更强,因此合并对双方未来的发展都有利。如果两船合并成功,不仅对船舶行业去产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也将起到央企专业化战略性重组的示范作用。 国盛证券分析师张高艳表示,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如果合并成功,将有助于船舶业提升整体竞争力,有望利好两大集团相关上市公司,减少两集团无效竞争,集中资源优势,减负增效,摒除原有无效竞争,提升船舶产业央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 国金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南北船战略性重组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重要步伐,2019年南北船战略性重组实现破局的概率较大,不仅有利于整个船舶板块,更可能带来外溢效应。 海工装备领域布局资源整合 推进央企专业化重组,依然是今年国企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央企重组主要是围绕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来定点、定位的重组,并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性重组两大路径来推进。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规划,2019年将深入推进整合融合,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积极稳妥推进装备制造、船舶、化工等领域企业战略性重组。组建国家石油天然气官网公司,实现灌输和销售分开。持续推动电力、有色金属、钢铁、海工装备、环保、免税品等领域专业化整合。 同时,与船舶行业密切相关的海工装备领域,近期也在紧密推动资源整合。中国诚通官方消息显示,国海海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于4月24日正式揭牌,国海海工的股东单位包括中国诚通、中国海油、中船重工、中船集团、中远海运、招商局、中交集团。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中国诚通、中国海油各持有国海海工25%股份,其余五家股东持股比例均为10%。成立国海海工是为发挥整体优势和专业优势,推动各方优质资源互补,提升我国在海工装备市场的话语权,确保海工资产的质量和价值,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当前海工市场低迷,国内海工企业普遍承受着严峻的市场压力。大船集团董事长刘征在媒体上表示,国家在海工行业遇到困难时果断“出手”,推动海工设备领域的专业化整合,有助于企业稳定技术研发队伍和成熟的建造力量,对企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早在2017年底,工信部等部门就印发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产品结构迈向中高端,力争步入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周丽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本轮央企合并重组采取了以下三类方式:一是横向式的同业间合并,这既包括央企间的“强强联合”型的合并重组,也包括“强并弱”型合并重组;二是纵向式的沿产业链上下游合并,或利用资本运营公司进行跨行业合并;三是共建共享的新组建方式。中央企业通过重组实现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盘活了存量,减少了同业竞争和重复建设,优化了国有资本的布局与资源配置。 周丽莎认为,根据这样的重组思路,下一步,重组将继续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动煤炭、电力、造船、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加大去产能力度,提升行业集中度,实现产业有序发展。此外,还要通过研发资源的整合,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引领作用。 责编:黄宾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详情]

中国船舶正与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
中国船舶正与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

  两大重量级副部央企合并启动 7月1日晚间,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中国动力、中船科技、中国应急等8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7月1日接控股股东通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正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据公开信息,这是官方首次正式确认中船集团、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标志“南北船”合并正式提上日程。 “南北船”合并今年4月已有消息。当月国资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曾介绍,“如‘两船’合并、化工整合等大企业的整合重组都会涉及上市公司,在能够公布的时候,企业一定会按照有关规则和要求公布。” 据公开资料,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均为中管央企,分别排在国资委央企名录中的第5、第6位。 其中,有“南船”之称的中船集团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364位。其旗下包括多家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包括江南造船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等。 中船集团注册资金320亿元,拥有40余家二级单位,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江西、安徽、广西、香港等地,拥有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上市公司。集团在中国香港及美国、俄罗斯、泰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驻外机构。  2017年下水的中国首艘“万吨大驱”055型驱逐舰,便是由江南造船集团制造。 有“北船”之称的中船重工同样成立于1999年7月,注册地址位于北京,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2018年已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45位,位居全球船舶企业首位。 中船重工拥有上市平台公司5家,境外机构18家,二级成员单位95家,其中二级企业66家,科研院所29家,总资产5002亿元,员工17万人。目前拥有1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9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多个专业实验室,拥有院士12名,“万人计划”人才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29名,连续四个任期荣获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拥有专利13139项、其中发明专利5981项。 中船重工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于2012年6月成功下潜7062米,刷新了世界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 去年,中船集团营业收入1144亿元,净利润24亿元;中船重工营业收入3050亿元,净利润69亿元。 中船集团现任党组书记、董事长为雷凡培,总经理为杨金成;中船重工现任董事长、党组书记为胡问鸣,总经理为吴永杰。 据公开履历,雷凡培长期在航天领域任职,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2018年3月调任中船集团;胡问鸣则在中船集团工作过6年,他同样出身航天工业领域,2010年至2015年,他担任中船集团的党组书记近6年,期间先后任副总经理、董事长,2015年3月调任中船重工董事长、党组书记。 胡问鸣到任5个月后,原任中船集团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的吴永杰也调任中船重工,任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政事儿”注意到,近年来,已有多家“巨无霸”央企整合。 如2014年底,原中国南车、原中国北车发布公告重组合并为中国中车;2015年5月,原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与原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2017年,原国电集团和原神华集团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 在今年4月的国资委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中央企业这几年进行了战略性的重组、专业化的整合,我们来看重组整合以后的企业,效益增长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详情]

不再错过“中国神船”?这些基金重仓"神船"概念股
不再错过“中国神船”?这些基金重仓

  错过了南北车合并、神华与国电合并,如何不再错过“中国神船”? 养基司令 引言:“南北车”正式合并前,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股价涨幅将近6倍,那么这次“南北船”合并正式启动,该如何把握投资机会呢? 资深老股民或许还记得当初还叫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两只股票,2015年因“南北车”合并成“中国中车”(也被戏称为“中国神车”),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股价涨幅将近达到6倍,而同期(2015年上半年)上证指数涨幅仅为32%左右。但当时即使手里拿着“两车”股票的股民,能坚定持有到收益翻倍的是寥寥无几,更不用说能持有至收益翻六倍的了。昨晚,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船科技、中国海防、久之洋、中国应急、中国船舶8家上市公司联合发布公告,南北船战略性重组正式启动!那么,这次如何不再错过“中国神车”潜在的巨大投资性机会呢? 如果要你现在买入以上8只股票,估计大多数投资者还是无法“立即行动”并坚定持有滴,不说几个月时间股价能不能一定有巨大收益,即使赚到了一些“蝇头小利”,但人性还是会告诉你立刻止盈落袋为安。那能不能通过持有基金来达到“防手贱”的目的呢?或者通过“定投”南北船合并概念的基金来分散潜在的风险但又能不错过大幅收益的可能呢?这种思路应该是比较靠谱的。那么重仓“中国神车”概念的基金有哪些呢? 司令还是喜欢用数据来说话。经过2019年一季度末最新基金持仓数据整理发现,中船科技前海开源大海洋混合持有占净值比为8.01%,中国海防、久之洋、中国应急、中国船舶均无重仓持股占比超过5%以上的基金,只有中国重工和中国动力基金持仓占比较多。下表是基金持有这两只个股占净值比情况,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共有4只场外基金持有占净值比超过15%以上,分别是富国中证军工分级、易方达军工分级、申万菱信中证军工指数分级、前海开源中证军工指数A(也有C类);共有3只场内ETF基金持有占净值比超过15%以上,分别是国泰中证军工ETF、广发中证军工ETF、华宝中证军工ETF。 以上7只持有“中国神船”概念较多的基金清一色都是跟踪中证军工指数的基金,从2019Q1规模数据看,4只场外基金中,富国中证军工指数分级基金规模最大,为52.36亿元,其次申万菱信中证军工指数分级基金的规模也在10亿元以上;而3只场内基金中,规模最大的是国泰中证军工ETF,为9.79亿元。 正好前几天有小伙伴问司令:“今年是建国70周年,军工题材值得入手吗?”如下图所示,中证军工指数上市五年来,目前市盈率分位点为27.94%,市净率分位点为16.92%,都处于比较低估的状态。从事件看,结合本次南北船战略性重组筹划的落实,本身也是军工行业重组、资产证券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不排除新一轮军工资产整合即将开启,军工行业将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再结合这位小伙伴说到的今年是建国70周年,无论是基本面还是事件驱动,军工题材都存在潜在的投资机会。 好了,如果对于军工题材的买卖时机觉得无法把握的话,司令依然建议“底仓 定投”策略,可以先少量建点底仓,然后采用双周定投的方式,算算离国庆还有3个月,也就是说剩余的资金可以分成6份来定投。至于具体定投品种,司令上面应该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吧?[详情]

中国神船要来了 旗下8公司近一月市值飙升超200亿
中国神船要来了 旗下8公司近一月市值飙升超200亿

  “中国神船”要来了!旗下8公司近一月市值飙升超200亿元 南北船合并终于要成事实! 从南车北车,到神华与国电…每一次巨头合并,都带来巨大想像空间,市场反应也极为热烈。 “中国神船”真的要来了。7月1日晚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两大集团旗下8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公告称,于7月1日接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通知,中船集团正与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 这是历史性时刻!南北船合并终于要成事实!7月1日晚间,中国重工(601989)、中国海防(600764)、久之洋(300516)、中国动力(600482)、中国应急(300527)、中船防务(600685)、中船科技(600072)、中国船舶(600150)等8家上市公司均陆续发布公告,公司7月1日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通知,中船集团正与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传闻多时的两大造船集团战略性重组一事终于得到官方证实。但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今年5月份,中船重工召开整合重组工作推进会,称将从近期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整体推动整合重组工作。今年二季度以来,南北船体系资本运作的节奏明显加快。而资本市场对此也有所反映。 自6月份以来,上述8家上市公司几乎全部上涨,仅中国应急出现小幅下跌。截至7月1日,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501.66亿元,而在一个月前(6月1日)8家合计市值为2290.22亿元,即一个月时间,8公司市值飙升211.45亿元。同时,机构也在积极推测两船重组前景。 作为国企混改的重要进展,南北船合并必将影响资本市场,南北船概念股今日走势如何?南北船合并又会为中国船舶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庞大的造船产业链整合 市场上近年来反复提到的“南北船合并”,指中船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合并。其中,“南船”指中船集团,“北船”指中船重工。 说“两船”为兄弟单位一点不为过。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均成立于1999年7月1日,由原第六机械工业部转制而来的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分拆成立,是目前我国造船行业两大国企。 中船集团官网显示,公司正式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364位。截至2017年底,中船集团拥有40余家二级单位。 中船集团旗下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包括江南造船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上海江南长兴造船等。同时,公司还拥有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广州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3家船舶研究设计机构,以及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等知名工程咨询、设计、总包单位。 中船重工同样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2018年,公司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45位,位居全球船舶企业首位。 中船重工拥有上市平台公司5家,二级成员单位95家,科研院所29家,员工17万人。 “南北船”合并的说法在市场内早已不新鲜,今年更是被频繁提及。 据研究人士指出,南北两船的合并可使双方在研发、制造和配套方面实现资源互补,同时化解造船业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避免内耗的产生。 两船相较,中船集团在制度建设和市场能力上更加成熟,而中船重工的研发和配套能力更强,因此合并对双方未来的发展都有利。同时,两船合并有助于发挥规模效应,提高中国全球竞争力。 研究机构怎么看待南北船合并? 太平洋证券表示,南北船合并利好国内民船、军船两领域发展。民船是国际市场,目前,全球民用船舶需求不足,我国在高端船舶方面竞争力仍处于劣势,南北船互相抢单压价竞争不利于整体利益,也不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太平洋证券看来,南北船重组将减少民船领域国内不必要的竞争以及重复建设问题,促进低端产能去化和技术进步。而在军船方面,由于南北船在军船研制上一直存在密切合作,合并后将更加利于我国海军装备实力的提升。 国金证券研报则认为,南北船资产、业务部分重叠且各有侧重,南船侧重船舶制造,北船侧重船舶设计与配套,若重组成功,军船业务将更好协同、民船业务有望形成合力,突破高技术船型与共拓海外市场。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南北船合并主要影响有三个方面: 一是利于优化产能资源,有效去除过剩产能。两船合并后,或将重新定位各船厂的行业定位和主建船型,有效消除重复低端产能,将资源更多集中到高端产能的建设中。有利于全行业的去产能过剩,行业将达到供需基本面平衡。 二是一定程度上减少无效竞争,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两船合并将有效减少内部竞争,成为和现代重工(含大宇造船)体量比肩的全球前两大造船集团,有效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是完善全产业链,发挥互补和协同效应。若合并后预计将推动各类资产的专业化整合,有效发挥双方的互补和协同效应,提高企业价值。 对于上市公司来讲,中信建投认为,若两船合并后,将重新定位上市公司,作为专业化平台承接两船相关资产。 南北船概念股或将受益 在资本市场上,资金也随之交相呼应。 受南北船合并消息影响,今年年初以来,南北船合并概念股纷纷上涨,不少个股走出翻倍行情。从年初至4月18日,南北船合并指数上涨85%,随后股价回调。从6月10日至今,南北船概念开始回温,南北船合并指数上涨16.4%。 A股的上一轮反弹中,船舶制造板块表现优异,不少个股走出了翻倍行情。在这种行情背后,既有行业基本面触底反弹的因素,显然也与造船、海工领域强烈的整合预期相关。 在南北船合并消息之下,相关概念股自然更值得关注。Wind数据显示,共有以下8只个股被认定为是“南北船合并”概念股。 图片来源 / 券商中国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券商中国、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证券报、公开资料[详情]

中国神船来了 南船北船拟重组将成市值最高造船公司
中国神船来了 南船北船拟重组将成市值最高造船公司

  原标题:中国“神船”来了!南船北船拟重组将成市值最高造船公司 来源:新京报 此前有分析师称,“南船北船”合并后,新集团营业收入有望超过5000亿元,将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造船公司。 新京报讯(记者 林子)“南船北船合并”已在业界流传多年,分拆20年以来,如今或终于成真。 7月1日晚间,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重工、中国海防、中国动力、中船科技、久之洋、中国应急等8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正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记者梳理发现,上述8家上市公司中,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船科技等3家上市公司是“南船”中船集团的子公司,中国重工、中国海防、中国动力、久之洋、中国应急等5家上市公司是“北船”中船重工的子公司。 上述8家上市公司资产总计超过3300亿元。此前有分析师称,“南船北船”合并后,新集团营业收入有望超过5000亿元,将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造船公司。 7月1日凌晨,安信军工发布评论称,“南船北船”集团战略性重组方案尚未确定,近期船舶板块股价表现可能在体现部分预期,战略性重组信息公布后,南北船集团旗下个股股价或有短期冲高表现,将来的走势还是要看净资产和利润带来的公司价值情况。 安信军工称,短期可能对军工并购重组有所刺激,但军工领域的并购重组预计仍将遵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每次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还要看是否带来估值水平的大幅下降。 而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此前曾对媒体表示,央企合并重组不是简单的“1+1”工程,而是需要让两家企业从内部进行真正的融合,这就需要两家央企各自调整好内部结构之后,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治理公司。 为了避免重组整合中“组而不合”及“大而不强”的问题,央企合并重组还应该和组建投资运营公司、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结合起来,在重组整合过程中,用改革的方法化解矛盾,让合并后的央企不仅能加大体量,也能增强竞争力。 实际上,“南船北船”原本是一家,1950年10月1日,我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历经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第三机械工业部第九工业管理局、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在1999年7月1日,两家公司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分拆,以长江为界划为南北,“南船”为中船集团,“北船”为中船重工。 近年来,“南船北船合并”消息不断。 中船集团官网文章显示,早在2015年1月19日,就有船舶工业老领导直接建议将船舶工业两大集团进行合并,“他们认为,船舶工业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将两大集团分割开来,导致两大集团多年来均存在发展的短板,会致使中国船舶工业的产品建造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同年,“南船北船”在分拆多年后实现了一把手互换,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为合并埋下伏笔。 到了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点名中船集团等6家央企列入首批混改试点。当年年底,中船集团也初步提出混改实施原则,即优先选择在纯民品、竞争性强的业务领域进行混改。 而在2017年9月26日,中国船舶、中船防务双双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中船集团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可能涉及本公司资产重组。虽然这则公告并未透露更多信息,但不少业内人士预测,如果“南船”中船集团要进行重组,最有可能与“北船”中船重工合并。 而在同年9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南北船”是否会兼并的提问,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明确表示,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国资委未对“南船北船合并”消息予以否认,更是让合并事宜扑朔迷离。 新京报记者 林子 编辑 刘晓阳 校对 李项玲[详情]

中金:“南北船”重组开启且进度超预期 附受益股
中金:“南北船”重组开启且进度超预期 附受益股

  中金报告称,中船重工与中船集团筹划战略性重组标志“南北船”战略重组正式开启,进度略超预期。建议配置相对低估值个股,个股推荐排序为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中船防务H/A。也建议关注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电科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军工央企的潜在国企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详情]

东兴军工评南北船合并:短期存机会 军工重组加速推进
东兴军工评南北船合并:短期存机会 军工重组加速推进

  原标题:东兴军工点评南北船合并:短期存事件驱动机会 军工重组加速推进 事件: 7月1日晚间,中国船舶(600150.SH)、中国重工(601989.SH)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船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船重工)正在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投资要点: 1.先集团重组再上市公司层面合并,两船合并大势所趋 目前南北船集团的战略性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我们认为,两船合并的路径或为先集团层面重组,之后再进行上市公司层面的吸收合并。 两船合并或能促进船企做大做强,减少恶性竞争。船舶工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船合并不但可以从产品制造的角度帮助两大集团互补短板,并且能够形成合力做大做强,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化解国内军民船领域的恶性竞争。与此同时,船舶行业作为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也是未来供给侧改革重点突破的领域,两船合并可以作为落实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有力手段。2019年3月8日,现代重工与韩国产业银行签署了收购大宇造船的正式协议。合并后,两家船厂总体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总手持订单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市场份额高达21.2%。自2000年以来,没有任何一家造船集团能够掌控全球市场20%以上的份额。特别在LNG市场,截止今年年初,这两家船厂拥有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合并后将加剧国际市场的竞争程度。 2.各上市公司定位或不同 此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北船)董事张英岱曾经表示,“举集团之力将十大产业板块分批次,一个板块一个板块的上市。”目前北船已经打造出了若干资产整合平台,如中国动力被定位为船舶动力平台,中国重工被定位为军品船总装平台,中国海防被定位为电子信息产业整合平台。目前每家上市公司定位尚未披露,我们推断,考虑到中国船舶在江南造船重组完成后资产体量将会非常庞大,船舶造修总装的上市主体或为中国重工;而两船船舶动力资产的吸收合并后存续主体或为中国动力。 3.今年军工行业的核心资产重组可期 近一年来,国睿科技、洪都航空相继发布资产重组方案,我们认为,“十三五”已剩下最后两年,各大军工集团的资产证券化接近目标考核的重要时间窗口期,推进速度有望加快,2019年可能会有新突破。 资产置换或为称未来军工重组的利器。继洪都航空明确披露要开展大股东资产置换后,中船防务也公告了资产置换方案。我们预计,资产置换将成为未来军工重组的新型利器。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相比,资产置换是在当前市场规则下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最适合军工企业使用。我们认为,新一轮军工重组将加速推进。 4.推荐标的 我们认为,南北船重组落地,短期对于军工行业构成一定事件驱动,市场存在交易性机会,同时会强化其他军工集团(中电科集团、兵器集团、兵装集团和航天两大集团)资产证券化的预期。 南北船标的: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中国海防,中国动力,中国应急,中船科技,久之洋,中船防务 军工重组板块标的:洪都航空、国睿科技、航天机电、成飞集成等[详情]

“南北船”筹划战略重组 业内称可促进低端产能退出
“南北船”筹划战略重组 业内称可促进低端产能退出

  原标题:中船重工中船集团筹划战略性重组 业内人士称可促进低端产能退出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7月2日电7月1日晚间,中国重工、中国海防、中国动力、中国应急、久之洋等5家公司发布公告称,接实际控制人中船重工通知,中船重工正与中船集团筹划战略性重组。 与上述说法类似,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船科技等3家公司也发布公告称,接控股股东中船集团通知,中船集团正与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上述公司均表示,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自6月份以来,上述8家上市公司多数上涨,仅中国应急出现小幅下跌。截至7月1日,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501.66亿元,而在一个月前8家合计市值为2290.22亿元。一个月时间内市值飙升211.44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南北船确定重组之前,海工领域的重组整合已经启动。 今年4月,国海海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股东单位就包括中船重工、中船集团等7家央企。国海海工的成立原因是,发挥整体优势和专业优势,推动各方优质资源互补,提升我国在海工装备市场的话语权,确保海工资产的质量和价值,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业内普遍认为,南北船重组将减少民船领域不必要的竞争以及重复建设问题,促进低端产能退出和技术进步;此外,在军船方面,由于南北船在军船研制上一直存在密切合作,合并后将更加利于我国海军装备实力的提升。 虽然南北船集团层面的重组刚刚露出眉目,但两船内部的资产重组已悄然启动,两船多家下属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均发布了资产重组方案或计划。 率先启动内部资产重组的是中船集团下属的中船科技,今年3月初,中船科技公告称,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等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4月初,中国船舶和中船防务公布了资产重组方案。根据方案,中国船舶将收购江南造船、广船国际和黄埔文冲等资产,中船防务则将收购沪东重机、中船动力、中船三井、中船动力院等资产。如果上述重组顺利完成,中国船舶、中船防务将分别成为中船集团的船舶总装资产平台、船舶动力资产平台。 上周,中国动力披露重组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可转债债券的方式收购广瀚动力7.79%股权、长海电推8.42%股权、中国船柴47.82%股权等资产,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船舶动力领域的地位。 从南北船下属上市公司的一系列内部重组来看,两船均围绕船舶总装、船舶动力及高科技产业形成了各自体系内的上市平台;参照南北车等央企合并案例,集团重组后,往往会实施上市公司层面的“合并同类项”,相关上市公司在未来两船合并后将如何运作值得期待。[详情]

太平洋证券:南北船互相抢单压价竞争不利于整体利益
太平洋证券:南北船互相抢单压价竞争不利于整体利益

  原标题:官宣了!两大造船集团拟重组 “中国神船”即将出世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高江虹 北京 “中国神船”真的要来了。7月1日晚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两大集团旗下8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公告称,于7月1日接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通知,中船集团正与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 7月1日22时15分许,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发布公告,随后,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洋防务与信息对抗股份有限公司也相继发布公告,传闻多时的两大造船集团战略性重组一事终于得到官方证实。 今年5月份,中船重工召开整合重组工作推进会,称将从近期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整体推动整合重组工作。今年二季度以来,南北船体系资本运作的节奏明显加快。而资本市场对此也有所反映。自6月份以来,上述8家上市公司几乎全部上涨。机构也在积极推测两船重组前景。 太平洋证券表示,南北船合并利好国内民船、军船两领域发展。民船是国际市场,目前,全球民用船舶需求不足,我国在高端船舶方面竞争力仍处于劣势,南北船互相抢单压价竞争不利于整体利益,也不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太平洋证券看来,南北船重组将减少民船领域国内不必要的竞争以及重复建设问题,促进低端产能去化和技术进步。而在军船方面,由于南北船在军船研制上一直存在密切合作,合并后将更加利于我国海军装备实力的提升。 国金证券研报则认为,南北船资产、业务部分重叠且各有侧重,南船侧重船舶制造,北船侧重船舶设计与配套,若重组成功,军船业务将更好协同、民船业务有望形成合力,突破高技术船型与共拓海外市场。[详情]

南北船合并获确认:曾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分拆而成
南北船合并获确认:曾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分拆而成

  原标题:南北船合并获确认 来源:微信公号“券商中国” 南北船合并获确认,旗下8公司同晚公告 从南车北车,到神华与国电…每一次巨头合并,都带来无限想像空间,这一次,南北船的机会终于来了! 历史性时刻!8家上市公司集体公告,坐实南北船启动战略性重组! 南北船合并终于要成事实! 据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7月2日消息,1日晚间,中国重工(601989)、中国海防(600764)、久之洋(300516)、中国动力(600482)、中国应急(300527)、中船防务(600685)、中船科技(600072)、中国船舶(600150)等8家上市公司均发布公告,公司7月1日接实际控制人通知,中船重工正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今年5月份,中船重工就召开整合重组工作推进会,称将从近期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整体推动整合重组工作。今年二季度以来,南北船体系资本运作的节奏明显加快。 自6月份以来,上述8家上市公司几乎全部上涨,仅中国应急出现小幅下跌。截至7月1日,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501.66亿元,而在一个月前(6月1日)8家合计市值为2290.22亿元,即一个月时间,8公司市值飙升211.45亿元。 作为国企混改的重要进展,南北船合并必将影响资本市场,南北船概念股今日走势如何?南北船合并又会为中国船舶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南北船合并将成真 关于南北船合并的讨论,从南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之后,就不断出现。2016年9月,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谈起南北船是否会合并时说,“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 今年两会期间,肖亚庆在谈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时提到,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装备制造、造船领域的战略性重组,持续推动海工设备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不断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坊间对此解读为:沉寂一段时间的南北船合并猜测或许成真! 据媒体报道, 5月13日,中船重工在集团总部召开整合重组工作推进会,中船重工组副书记、总经理吴永杰出席会议并讲话。 吴永杰指出,此次会议是落实中央巡视工作要求及集团公司强建、促提升、立知立改促发展部署会议的具体举措,是集团公司组抓改革落实、加快推进整合重组工作取得更多实效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突出以军为本的核心理念,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从近期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整体推动整合重组工作。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在4月16日也表示,关于南北船的合并,由于涉及上市公司,因此“按照有关规则,能公布的时候,企业一定会按照有关规则和要求公布”。 二季度来,资本运作节奏明显加快 2019年二季度以来,南北船体系资本运作的节奏明显加快。一方面,南船通过资产置换和重组的方式重整了旗下两个上市公司的资产,将船用动力业务归集到中船防务,同时把造船资产归集到中国船舶;另一方面,北船体系内,中国重工将青岛轨道注入上市公司,吸纳新的优质资产,同时通过破产清算,出清旗下不良资产。 其实,早在2016年开始,中国重工就不断推进资本运作。比如,当年2月份,中国重工把陕柴重工、重庆齿轮箱转让给中船重工;2017年10月,中国重工计划定增募资220亿左右,购买大船重工42.99%的股权和武船重工36.15%的股权;去年12月,中国重工又将旗下的青岛武船等股权卖给中船重工,卸下海工业务资产。 国资委研究中心有研究员此前对媒体表示,之所以要推动船舶、化工等领域战略性重组,以及海工装备、电力等领域专业化整合,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重复建设严重、产业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偏弱等问题较为突出。推进区域资源整合,有利于减少同质化竞争。仅从海工装备角度来说,推进其整合主要是针对多个央企海工装备产业面临的经营困难问题,达到帮助其脱困的目的。 “两船”再次谋求合体 说“两船”为兄弟单位一点不为过。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均成立于1999年7月1日,由原第六机械工业部转制而来的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分拆成立,是目前我国造船行业两大国企。 早在1963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船舶工业从三机部分出来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198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六机部135个企事业单位和交通部15个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 而在国企改革背景下,1999年7月,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成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俗称南船)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俗称北船)。时逢新一轮国企改革和央企整合的大潮,南北船再次迎来“合体”消息。 在分家之后,二十年的发展中,两家公司均已成为行业“巨无霸”,资产规模超过千亿,成为行业龙头。 中船集团: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364位。 中船集团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旗下聚集了一批中国最具实力的骨干造修船企业、船舶研究设计院所、船舶配套企业及船舶外贸公司,共有约60家独资和持股企事业单位,产品涵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主要船型和液化天然气船(LNG船)、海洋工程装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 截至2017年底,中船集团拥有40余家二级单位,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江西、安徽、广西、香港等地,拥有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上市公司。中船集团在中国香港及美国、俄罗斯、泰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驻外机构。  中船重工: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 截至2018年,中船重工已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45位,位居全球船舶企业首位。拥有上市平台公司5家,境外机构18家,二级成员单位95家,其中二级企业66家,科研院所29家,总资产5002亿元,员工17万人。 中船重工拥有较强的大型成套设备和高科技产业的开发制造能力,自主开发生产了上百种非船舶产品,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7062米,刷新了世界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承接了三峡升船机、港珠澳大桥等国家一批重点工程,赢得同行业好评。 中船重工目前拥有1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9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多个专业实验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海军武器装备与军民融合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拥有院士12名,“万人计划”人才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29名,连续四个任期荣获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拥有专利13139项、其中发明专利5981项。 据研究人士指出,南北两船的合并可使双方在研发、制造和配套方面实现资源互补,同时化解造船业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避免内耗的产生。 两船相较,中船集团在制度建设和市场能力上更加成熟,而中船重工的研发和配套能力更强,因此合并对双方未来的发展都有利。同时,两船合并有助于发挥规模效应,提高中国全球竞争力。 基于目前我国推动装备走出去,打造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央企的合并能避免本国企业间的恶性竞标,加大海外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的海外占有率。 合并利好国内民船、军船两领域发展 研究机构怎么看待南北船合并? 太平洋证券指出,南北船合并利好国内民船、军船两领域发展。一方面,民船是国际市场,目前,全球民用船舶需求不足,我国在高端船舶方面竞争力仍处于劣势,南北船互相抢单压价竞争不利于整体利益,也不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太平洋证券认为,南北船重组将减少民船领域国内不必要的竞争以及重复建设问题,促进低端产能去化和技术进步。而在军船方面,由于南北船在军船研制上一直存在密切合作,合并后将更加利于我国海军装备实力的提升。 国金证券研报认为,南北船资产、业务部分重叠且各有侧重,南船侧重船舶制造,北船侧重船舶设计与配套,若重组成功,军船业务将更好协同、民船业务有望形成合力,突破高技术船型与共拓海外市场。 南北船概念股或将受益 在南北船合并消息之下,相关概念股自然更值得关注。Wind数据显示,共有以下8只个股被认定为是“南北船合并”概念股。 1.中国应急 公司简介:中国应急自设立以来主要从事应急交通工程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军用应急交通工程装备领域中规模领先、产品线齐全和研发实力突出的专业制造商之一,也是军方应急交通工程装备的重要供应商和总装单位。 主营业务:其他应急交通工程装备、应急钢制桁架桥、应急机械化桥、应急交通工程装备。 2.中船科技 公司简介:中船科技是我国大型纲结构、成套机械工程制造基地,具有建设部颁发的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于钢结构业务。公司以大型钢结构工程、重型港口机械、特种压力容器等产品为主导。拥有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座导弹发射架、第一台过江和地铁用隧道盾构掘进机等众多国内“第一”。 主营业务: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勘察、工程项目总承包,能承担多类大型项目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公司业务由产业链的制造端延伸至高附加值的设计、勘察、工程总承包等领域。 3.中国船舶 公司简介:中国船舶是中船集团核心民品主业上市公司,整合了中船集团旗下大型造船、修船、动力及机电设备、海洋工程等业务,具有完整的船舶行业产业链。目前,公司下属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沪东重机三家子公司 主营业务:业务涵盖船舶建造、修船、海洋工程、动力业务、机电设备等,在规模、品牌、技术结构、转型发展等方面具有优势。 4.中国动力 公司简介:中国动力原是军用起动铅酸蓄电池的定点生产单位,多年来公司引进了多条蓄电池专用生产线和检测设备。公司是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的常年合作方,是奥迪A6、帕萨特领驭、别克荣御等中高端车型的独家配套商,国内汽车起动电池市场占有率较高并连续多年跻身于“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 主营业务:业务范围涵盖燃气动力、蒸汽动力、化学动力、全电动力、民用核动力、柴油机动力、热气机动力等七大动力,成为多维度的高端动力装备研发、制造、系统集成、销售及服务的上市公司。 5.中船防务 公司简介:中船防务是集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和海洋科考装备四大海洋装备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与防务装备企业集团。公司拥有广船国际、黄埔文冲两家主要子公司,先后荣获“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品牌500强”等荣誉称号。 主营业务:业务涵盖防务装备、船舶修造、海洋工程、非船业务四大板块,主要产品包括军用舰船、特种辅船、公务船、油船、支线集装箱船、客滚船、半潜船、极地模块运输船、海洋平台等船舶海工产品以及钢结构、成套机电设备等非船产品。 6.中国海防 公司简介:中国海防原是一家电子行业类高科技公司,以集成电路(IC)卡及模块封装、计算机系统集成与分销业务为主.2017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公司置出原有资产和负债,并置入长城电子100%股权。 主营业务:水声信息传输装备、水下武器系统专项设备、压载水特种电源。 7.久之洋 公司简介: 公司主要从事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红外热像仪和激光测距仪自主研制生产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组建有非制冷红外、制冷红外、激光产品三条生产线,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定制产品或批量产品的要求。 主营业务: 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 8.中国重工   公司简介:中国重工是国内研发生产体系最完整、产品门类最齐全的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业务贯穿整个船舶配套业的价值链,可生产从铸钢件、锻钢件等基础船舶配套材料到船用柴油机、甲板机械等复杂船舶配套设备等。 主营业务:中国重工船用齿轮箱、中国重工船用阀门、中国重工船用控制系统等。  [详情]

"两船"合并终于来了!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战略性重组

  原标题:“两船”合并终于来了! 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 传闻了数年的“两船”合并终于来了! 7月1日晚间,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中国动力、中船科技、中国应急等齐刷刷披露公告称,于7月1日接控股股东通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船集团”)正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上述相关上市公司皆强调,本次控股股东战略性重组事项正处于筹划阶段,有关事项具有不确定性。不过,这是官方首次正式确认中船集团、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标志“两船”合并正式提上日程。 如同早已合并为中车集团的“南车北车”一样,“南船北船”也曾经是一家。 市场对“两船”合并也一直有着较高的预期。在国资委今年4月16日举办的发布会上,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曾表示,“如‘两船’合并、化工整合等大企业的整合重组都会涉及上市公司,在能够公布的时候,企业一定会按照有关规则和要求公布。” 公开资料显示,有着“南船”之称的中船集团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金320亿元,注册地址位于上海,由国务院国资委100%控制。 其官网显示,中船集团拥有中国船舶、中船科技、中船防务等上市公司,其旗下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包括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公司、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等,还拥有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广州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3家船舶研究设计机构,以及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等知名工程咨询、设计、总包单位。 中船集团表示,其产品种类涵盖普通油船、散货船、超大型油船、液化天然气船、化学品船、客滚船及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大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多缆物探船、深水工程勘察船、大型半潜船等。 而中船重工俗称“北船”,同样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金630亿元,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同样由国务院国资委100%控制。 中船重工官网简介显示,其2018年已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45位,拥有上市公司5家,境外机构18家,二级成员单位95家,总资产5002亿元,员工17万人。 据公开资料,中船重工作为我国海军装备科研生产的主体力量,承担着航母、核潜艇、常规潜艇、水面舰艇、水中兵器等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任务;作为我国船舶行业的主导力量,产品同时涵盖各种油船、化学品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LPG船、LNG船、工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 据介绍,中船重工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7062米,刷新了世界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并承接了三峡升船机、港珠澳大桥等国家一批重点工程。[详情]

重磅消息确认:“南北船”正筹划战略性重组
重磅消息确认:“南北船”正筹划战略性重组

  7月1日晚间,南北船旗下多家上市公司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久之洋等公告,7月1日接实际控制人通知,中船重工集团正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公告称,本次实际控制人战略性重组事项正处于筹划阶段,有关事项具有不确定性,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此前,对于“两船合并何时完成、化工海工合并何时开始”的问题,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4月16日表示,这些大的企业整合重组都会涉及到上市公司,按照有关规则,能够公布的时候,企业一定会按照有关规则和要求公布。 4月4日,中船防务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拟以其持有的沪东重机100%股权作为置出资产,与中船集团持有的江南造船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 公告显示,本次重组拟将中船集团持有的中船动力100%股权、中船动力研究院51%股权、中船三井15%股权及中国船舶资产置换完成后中船集团持有的沪东重机100%股权置入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持有的黄埔文冲股权及广船国际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资产置换,保留部分为上市公司持有的黄埔文冲少数股权及广船国际少数股权。其中,黄埔文冲100%股权预估值为78.25亿元,广船国际100%股权预估值为104.37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本次重组可视为“南船”内部的资产全面整合,意味着“南船”的资产整合思路转向按功能和专业分类。这与此前“北船”中船重工按照“分板块上市”思路打造三大专业资产整合平台如出一辙。这也被外界解读为铺路“南北船”合并。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聚焦海军70周年活动,看好南北船整合及外溢效应。军工板块经历3年深度调整,行业估值中枢处于历史较低位;叠加基本面边际改善、改革预期增强、军工资产注入案例增加、70周年活动等事件催化,看好今年军工行业机会。核心组合: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四创电子、内蒙一机、中直股份。[详情]

中船集团

中船集团: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364位。

中船集团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旗下聚集了一批中国最具实力的骨干造修船企业、船舶研究设计院所、船舶配套企业及船舶外贸公司,共有约60家独资和持股企事业单位,产品涵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主要船型和液化天然气船(LNG船)、海洋工程装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

截至2017年底,中船集团拥有40余家二级单位,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江西、安徽、广西、香港等地,拥有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上市公司。中船集团在中国香港及美国、俄罗斯、泰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驻外机构。

中船重工

中船重工: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

截至2018年,中船重工已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45位,位居全球船舶企业首位。拥有上市平台公司5家,境外机构18家,二级成员单位95家,其中二级企业66家,科研院所29家,总资产5002亿元,员工17万人。

中船重工拥有较强的大型成套设备和高科技产业的开发制造能力,自主开发生产了上百种非船舶产品,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7062米,刷新了世界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承接了三峡升船机、港珠澳大桥等国家一批重点工程,赢得同行业好评。

中船重工目前拥有1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9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多个专业实验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海军武器装备与军民融合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拥有院士12名,“万人计划”人才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29名,连续四个任期荣获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拥有专利13139项、其中发明专利5981项。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