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会在浙江德清召开
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会在浙江德清召开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20日  17:01
新莫干山会议首次颁布“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
新莫干山会议首次颁布“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25日  21:39
国内首部《数字货币词典》在新莫干山会议启动
国内首部《数字货币词典》在新莫干山会议启动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24日  16:15
莫干山大学发起成立 致力成就中国经济领军人才
莫干山大学发起成立 致力成就中国经济领军人才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26日  10:14
两代“中青年”的莫干山会议
两代“中青年”的莫干山会议

封面新闻|2019年08月28日  13:01

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

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
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24日  16:28
范华:信托有望成为管理数字资产的最佳载体
范华:信托有望成为管理数字资产的最佳载体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21日  22:52
朱嘉明:数字货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社会复杂化的核心
朱嘉明:数字货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社会复杂化的核心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20日  16:04
金岩石:央行数字货币只要发行 所有野鸡币全得跑路
金岩石:央行数字货币只要发行 所有野鸡币全得跑路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20日  16:38
邵宇:如果Libra成功 它将创造一个终极的企业帝国
邵宇:如果Libra成功 它将创造一个终极的企业帝国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20日  16:44
龙白滔:银行"大而不倒"本质原因是放贷创造了流动性
龙白滔:银行"大而不倒"本质原因是放贷创造了流动性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20日  16:48
沈建光:在数字货币领域 中国是有机会弯道超车的
沈建光:在数字货币领域 中国是有机会弯道超车的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21日  23:14

主题大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

高尚全:牢记使命 发扬莫干山精神
高尚全:牢记使命 发扬莫干山精神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21日  17:40
徐景安:世界面临新变局 中国迎来新时代
徐景安:世界面临新变局 中国迎来新时代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21日  15:16
常修泽:坚持向全世界开放 对内开放地域也要越来越大
常修泽:坚持向全世界开放 对内开放地域也要越来越大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21日  15:53
沈建光:中国需要保持定力 保持开放重要的支撑点
沈建光:中国需要保持定力 保持开放重要的支撑点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21日  16:25
梁春晓:我们已经开始步入后人类时代
梁春晓:我们已经开始步入后人类时代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21日  17:09
黄江南:合作惠民的一带一路发展路径
黄江南:合作惠民的一带一路发展路径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21日  17:30
华生:怎样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华生:怎样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21日  18:25

日程安排

  • 9月20日

  • 9月21日

  • 9月22日

  • 15:00-18:00

    分论坛一: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

    主持人:
    常修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

    承办方致辞人:
    梁春晓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主题发言
    贾康 全国政协委员
    党俊武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易鹏 盘古智库创始人、理事长
    马旗戟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原 新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
    谢 宇 社会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李 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窦瑞刚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

    圆桌讨论:老龄社会与经济转型
    主持人:
    唐 颖 老龄社会30 人论坛秘书长
    对话嘉宾:
    冯 仑 万通集团创始人、御风集团董事长
    梁春晓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郭 昕 北京“飞马旅”发起人
    陈秋霖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
    苏凌云 前阿里健康研究院院长

    圆桌讨论:老龄社会与社会创新
    主持人:
    唐 颖 老龄社会30 人论坛秘书长
    对话嘉宾:
    徐景安 原国家体改所副所长
    李 犁 安邦智库高级学者
    于建伟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曾红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治理室主任
    田兰宁 思德库养老信息化研究院院长

    主题总结
    王俊秀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

    15:00-18:00

    分论坛二: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

    主持人:
    邵 青 莫干山研究院副院长

    承办方致辞:
    范 华 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主题演讲
    朱嘉明 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
    刘伟光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邵 宇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金岩石 知名经济学家
    王 峰 火星财经创始人
    孟 岩 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

    合作项目启动仪式

    圆桌论坛
    主 持:
    刘昌用 重庆工商大学副教授
    对话人:
    袁 田 中航信托首席研究员
    袁煜明 火币中国CEO
    柏 亮 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
    龙白滔 独立货币金融研究员
    吴文杰 BHP 算力公链创始人

    论坛总结:
    沈建光 莫干山研究院副院长

  • 09:00-12:00

    闭门研讨会

    14:30-16:50

    主题大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

    主持人:
    曹文炼 莫干山研究院院长

    主办方致辞:
    孔 丹 莫干山研究院名誉院长

    嘉宾致辞:
    高尚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
    王琴英 中共德清县委书记

    主题演讲:
    主持人:
    郭 濂 莫干山研究院执行院长

    发言嘉宾:
    徐景安 原中国体改所副所长
    常修泽 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
    姚江涛 中航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
    华 生 东南大学国家发展与政策研究院院长
    梁春晓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黄江南 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冯 仑 万通集团创始人、御风集团董事长

    主题对话:
    主持人:
    管清友 莫干山研究院副院长
    对话人:
    杜 厦 天津家世界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李罗力 马洪研究基金会会长
    郝一生 慧聪书院首席经济学家
    马蔡琛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陈杰 望正资本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董事长
    陈 林 首辅智库首席经济学家
    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 应习文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 09:00-09:45

    “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颁奖
    首辑莫干山丛书发布
    莫干山中青书院揭牌仪式

    09:50-11:45

    莫干山会议35 周年纪念研讨会

    主持人:
    常修泽 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
    研讨会发言人:
    许善达 财经研究院院长、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
    贾 康 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
    黄剑辉 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沈建光 莫干山研究院副院长
    郭凡生 慧聪网董事局主席
    朱嘉明 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

    大会总结:
    孔 丹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

最新新闻

当新莫干山会议遇见青年才俊 一场改革激辩发生了
当新莫干山会议遇见青年才俊 一场改革激辩发生了

  原标题:当新莫干山会议遇见青年才俊 一场改革激辩发生了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雅洁 今年的莫干山秋季会议有些特别。 2019年9月22日,在修缮一新的1984年莫干山会议旧址,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拉开帷幕。 时间倒退回35年前,来自全国的数名中青年代表曾相聚于此,“不计任何报酬,纯粹出于对国家改革的一腔热血,迫切地建言献策。” 当年一众才俊对改革大计的一腔热血,如今再次在莫干山会议旧址上演。与众不同的是,2019年的莫干山秋季会议,举办了一场与众不同的颁奖仪式。 9月22日当天,莫干山研究院宣布首次颁布“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表彰在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中成果丰硕的杰出中青年学者代表,获奖者必须在50岁以下并至少参加过一次新莫干山会议。 究竟谁在今年的莫干山秋季会议中迎来了高光时刻?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聂辉华、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位列榜上。 据悉,新莫干山会议自2012年发起以来,参加会议者已有2000人次之多。为从历届新莫干山会议代表中评选出符合要求的“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获得者,莫干山研究院今首次探索新评选流程,对评选设置了严格的流程规定。每一位评选者均需经过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中两名委员提名推荐、秘书处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经莫干山研究院院长办公会与学术委员会联席会议共同审定后发布。 曾亲身见证中国经济改革多项开创性事件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莫干山研究院名誉院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9月22日当天亦来到现场,再次见证新一届中青才俊的成长。 从1984年到2019年,莫干山会议秉持的胸怀天下,“不忘初心,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之火,从未停熄。 新一届出现在会议上并获殊荣的青年才俊,正在延续改革热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和应对”便是这一届莫干山秋季会议代表热议的主题,旨在分析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理解和分析当前阶段的复杂世界,以期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来自学界、政界和商界逾200位会议人士围绕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发生的深刻变化,科技突飞猛进导致诸多不确定性对全球产生的深远影响等关键问题展开多轮激辩。 除了上述“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 颁奖仪式,此次会议还举办了主题大会、闭门研讨会、平行分论坛、莫干山夜话、莫干山会议35周年纪念研讨会等。[详情]

经济观察报 | 2019年09月26日 17:39
莫干山大学发起成立 致力成就中国经济领军人才
莫干山大学发起成立 致力成就中国经济领军人才

  来源:莫干山研究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大庆前夕, 北京中青年改革与创新论坛(莫干山研究院),联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和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2019年9月22日,在浙江省莫干山召开的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闭幕式上,宣告发起成立“莫干山大学”。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与参加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的200多位新老莫干山会议代表,共同见证了莫干山书院挂牌和莫干山大学启动仪式。 莫干山大学由著名企业家、中信集团原董事长孔丹先生担任理事长,依托莫干山研究院百人专家团,是全国首家由智库创办的非学历教育社会大学。由著名智库领军人物、莫干山研究院院长曹文炼教授担任教务长。         莫干山大学的办学宗旨:秉承家国情怀、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莫干山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集广大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和新一代企业家,深研人文科学精华和高新技术前沿运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破解中国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难题,培养具有深刻自觉使命担当、高度科技和文化素养以及全球视野的国家栋梁之才。  据悉,莫干山大学首期“新时代企业领军人物培养计划”即将开始招生,今后还将陆续推出青年经济学者培养计划、研究生夏令营、博士后工作站等。 “新时代企业领军人物培养计划”, 将引导代表中国实力的企业家,求仁、论道、问衡,成就“内圣外王, 胸怀天下”。该培养计划倾心打造十八个模块, 3年时间12次国内和6次海外研修,着力构造新型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拟聘各界精英包括前国家政要指导,著名企业家、金融家和两院院士授课,著名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担任导师。 莫干山大学将与全球十几所最顶级学府合作,组织学员对美国,日本, 欧洲,印度,中亚,非洲等国家地区进行研学访问和业务拓展交流,参加重要国际论坛,如达沃斯论坛、美洲论坛等。 莫干山大学致力成就代表国家未来的中国经济领军人才。报名已正式启动,请关注公众号“莫干山研究院”了解详细信息。 (招生报名咨询:   15692097192 吴女士) [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26日 10:14
新莫干山会议首次颁布“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
新莫干山会议首次颁布“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

  来源:莫干山研究院 2019年9月22日,在修缮一新的1984年莫干山会议旧址,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隆重召开。莫干山研究院宣布首次颁布“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聂辉华教授、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博士荣膺该项荣誉。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出席“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颁奖仪式,并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莫干山研究院名誉院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共同为获奖候选人颁奖。颁奖仪式中还宣布5篇应征论文荣获第十届莫干山会议中青年优秀论文奖,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荣获首届“莫干山中青优秀研究团队奖”。颁奖典礼由莫干山研究院院长曹文炼主持。 (郑建邦副主席、高尚全名誉会长和孔丹理事长见证本次颁奖典礼,曹文炼院长代表莫干山研究院公布获奖名单) 时代在变,精神永恒。1984年9月,来自全国的124名中青年代表齐聚莫干山,激烈争辩中国的改革发展之路。时隔35年后的今天,来自全国的200余名中青年代表又来到莫干山会议的旧址,重温激情岁月,传承家国情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仍然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为鼓励广大中青年学者承续发扬莫干山精神,莫干山研究院决定设立“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表彰在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中成果丰硕的杰出中青年学者代表,获奖者必须在50岁以下并至少参加过一次新莫干山会议。 (参加本次大会的代表共同见证颁奖典礼) 新莫干山会议自2012年发起以来,参加会议者已有2000人次之多,其中有许多是当今最优秀的中青年学者代表。为从历届新莫干山会议代表中准确、科学评选出“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获得者,并保证评选结果的公正和公平,莫干山研究院今年是首次探索,对评选设置了严格的流程规定。每一位评选者均需经过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中两名委员提名推荐、秘书处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经莫干山研究院院长办公会与学术委员会联席会议共同审定后发布。 (高尚全理事长为沈建光博士颁奖、孔丹院长为管清友博士颁奖,郑建邦副主席见证“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授奖仪式) 此次“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获得者,沈建光博士、聂辉华教授和管清友博士均为新莫干山会议积极参加者,具有较深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研究成果。沈建光博士以前瞻性的观点与鞭辟入里的分析见长,曾经在重要国际机构和领先投行任职,多篇文章发表在顶级期刊,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分析与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相结合方面持续研究成果丰硕。聂辉华教授在理论经济学和制度经济领域成绩斐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政企关系、企业理论和制度经济学,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7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计划。管清友博士曾经在中国海油、民生证券等机构任职,擅长针对性研究具体实践问题,曾建言中国向全世界承诺量化减排指标、2008金融危机后及时建立石油储备等;近年来致力于经济研究的本土化以及与资本市场的结合。 (来自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的优秀论文获奖者代表徐继峰发表获奖感言) 来自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的徐继峰,庞宇辰、望正资本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刘陈杰、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马蔡琛,赵笛,苗珊、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陈林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吴桐,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李铭等五组作者,分别以《省吾身之弊,借他山之石,加快推进混改进程——民营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探寻未来一个阶段的合意经济增长速度》、《共和国预算70 年年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的若⼲干理理论及政策问题》、《区块链⾦金金融监管与治理理新维度》等5篇论文荣获第十届莫干山会议中青年优秀论文奖。 (黄剑辉院长代表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接受郑建邦副主席颁发“莫干山中青优秀研究团队奖”)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是直属民生银行董事会领导的智库型研究咨询、决策参谋机构,也是一支年轻、充满活力、平均年龄34岁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在黄剑辉院长的带领下公开发布研究成果近700篇,多项成果获得国家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同业等方面的高度认可,在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中居银行业首位。在本次征文活动中,民生银行研究院提交了多篇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视野开阔、方法科学、论证有力。经莫干山研究院院长办公会讨论,特授予民生银行研究院首届“莫干山中青优秀研究团队奖”。[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25日 21:39
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
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

  来源:莫干山研究院 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 9月20日下午,中航信托承办的分论坛以“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为主题,邀请来自学界、商界等多方权威、重磅参会嘉宾汇聚于此,聚焦当前的数字金融热点问题,探讨数字金融的发展方向。中航信托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范华出席本次活动并作会议致辞。 中航信托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范华在致辞中表示,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能。如果说数字经济是躯体,数字金融就是血脉,而数字资产则是核心。以资产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金融创新,是一个全新的体系,或将重构传统金融运行方式、服务模式乃至整个生态。 范华强调指出,提升和完善数字资产的管理水平至关重要,而信托凭借其独特的制度安排可以成为管理数字资产的最佳载体,为数字资产的价值实现赋能。 聚智合作:数字资产信托应用研究 本次分论坛上,中航信托与莫干山研究院达成合作,中航信托首席研究员袁田主持以《数字资产信托应用研究》为主题的项目启动仪式,并发布首个项目内容——《数字货币词典》。中航信托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范华,莫干山研究院院长、丝路产业与金融联盟理事长曹文炼共同宣布项目的启动。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莫干山研究院名誉院长孔丹,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朱嘉明,莫干山研究院副院长邵青,莫干山研究院秘书长陈婕,中航信托资管业务总监张瑰等有关领导共同出席并见证了这一时刻。 此次中航信托与莫干山研究院探索研究合作,聚焦数字资产与数字信托的基本问题研究,希望双方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本次合作将以《数字货币词典》作为首个项目内容,以数字资产领域概念术语的定义和统一作为合作切入点,延伸至数字资产的价值发掘、定价、交易及场景应用,研究探索数字资产信托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创新,从而服务数字经济新发展。 重磅智言:数字货币路在何方 在主题演讲环节,经济学家、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朱嘉明出席并发表主题为《数字货币与复杂科学》的演讲。朱嘉明表示,数字货币因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而诞生和成长,数字经济,因为数字货币的成熟而扩张和膨胀。数字经济和数字货币正在形成日益强烈的“双向运动”。 知名经济学家、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发表主题为《数字经济的三个视角与币制改革》的演讲,金岩石表示币制改革从来都是大时代变革的节点,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币制改革,从事这个行业一定要坚守“上链不炒币,助推新实体”。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发表题为《数字货币霸权?超商品货币与超主权货币》的演讲,邵宇表示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货币等将成为新的技术革命价值量度,支付手段,财富储备和世界货币。 独立货币金融研究员龙白滔发表主题为《数字货币与普惠金融》的演讲,龙白滔表示资产数字化的核心是信息的透明、溯源和可穿透,以及信息来源的广泛和完整,而非结构化衍生品,目的在于可准确评估资产风险。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航信托资管业务总监张瑰、中航信托首席研究员袁田分别参与“数字货币对于微观经济的影响模式”及“数字货币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模式”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与来自多领域的重磅嘉宾展开智慧交流,共同探索数字经济新未来。 分论坛由莫干山研究院副院长沈建光进行论坛总结。本次论坛在新莫干山会议热烈、开放的研讨氛围下,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论坛、开放式讨论等形式激发各个参会嘉宾充分的思想碰撞,探讨出行之有效的数字金融发展新方向。 传承莫干山精神:敢于创新、勇于担当 在本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的主题大会上,中航信托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范华出席并发表主题为“信托业如何‘承信受托’谋敏捷”的演讲,从守正行稳、出新致远两方面阐释了信托业既要夯实根基,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作用。又要拥抱未来,创新数字金融的范式变革,依托数字科技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初心。中航信托将以“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莫干山会议精神为引领,守正行稳,出新致远,在大变局与新时代的背景下积极作为,不断谱写行业发展新篇章。 莫干山会议简介: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进入第五个十年,同时也是在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1984年“莫干山会议”召开35周年,在这个历史节点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越来越多有思想,有抱负,有担当的中青年学者齐聚莫干山,继承“莫干山会议”历史遗产,突破历史局限性,并注入“创新”为核心的新元素,共同为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24日 16:28
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
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

  来源:莫干山研究院 9月20日下午,“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 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 35 周年研讨会”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开幕,老龄社会 30 人论坛、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负责承办的分论坛一:“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汇集了多位专家,共话老龄社会未来趋势。 “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 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 35 周年研讨会”分论坛一:“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常修泽和老龄社会30人论坛秘书长、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唐颖女士主持。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发起人梁春晓作会议致辞。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 常修泽 老龄社会30人论坛秘书长、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唐颖 老龄社会30人论坛秘书长、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唐颖 梁春晓: 各位下午好! 请允许我代表承办方——老龄社会30人论坛和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欢迎各位莅临”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论坛! 今天,在这里,探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探讨“百年大变局”就要着眼于影响和决定社会中长期变化的关键变量,制度、技术和人就是这样的关键变量。 如果说过去四十年的前20年是的核心要素是”制度创新”,后二十年的核心要素扩展到”技术创新”,那么现在扩展到“人的突变”——人口结构(如老龄化),人的特征(如单身化/中性化/少子化),人机融合(如与人工智能) 在长寿、少子及人口迁移流动等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与许多国家一样,中国正在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步入老龄社会。 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之大变局,既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老龄社会带来的挑战是全局的、长期的、不可逆转的,不是局部的,也不是暂时的;不仅限于养老,也不仅限于社会保障和民生;不可一味悲观,但也不可盲目乐观。 老龄社会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将日益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就中国而言,老龄社会与信息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相伴而生,具有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 因此,必须将老龄社会从局部性、战术性、应对性的一般性人口和民生课题,上升为全局性、战略性、主动性的重大经济和社会转型课题,立足于更全面、更系统、更复杂、更长远的创新型研究,以新思维催生新观点、新范式,进而为老龄社会提供新理解、新想象和新动力。 谢谢!让我们期待、激活和共享一场丰盛精彩的思想聚会! 随后,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党俊武,盘古智库理事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首任轮值主席易鹏,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马旗戟,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原新,社会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谢宇,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李军,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窦瑞刚等几位嘉宾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 在圆桌讨论环节,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旭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江南,万通集团创始人、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晓,北京“飞马旅”发起人、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郭昕,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盘古智库秘书长陈秋霖,前阿里健康研究院院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苏凌云等几位嘉宾围绕“老龄社会与经济转型”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圆桌讨论一:老龄社会与经济转型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窦瑞刚,安邦智库高级学者李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治理室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曾红颖,思德库养老信息化研究院院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田兰宁等几位嘉宾就“老龄社会与社会创新”展开讨论。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王俊秀为本次分论坛作会议总结。 圆桌讨论二:老龄社会与社会创新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王俊秀 嘉宾合影[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24日 16:21
国内首部《数字货币词典》在新莫干山会议启动
国内首部《数字货币词典》在新莫干山会议启动

  来源:莫干山研究院 在9月20日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的数字金融分论坛上,举行了《数字货币词典》的启动仪式。《词典》执行主编贺宝辉就项目情况做了相关介绍。 贺宝辉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有关机构及专业部门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取得进展,数字货币概念已经逐步被大众所了解。即便如此,人们对数字货币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外延、使用等存在巨大认知差异,国际社会对相关概念术语也没有统一规范,这些都制约了行业发展之路。 因此,国研智库&清华x-lab数权经济实验室发起《数字货币词典》,联合专家学者及权威机构,对数字货币领域的概念术语进行勘校,确定规范的中文名称及对应的英文翻译,并加注定义,通过官方指导和社会影响来规范和统一数字货币领域的词汇使用。此举旨在建立全球数字货币研究的体系,并搭建起数字货币发展的国家重点智库和学术交流平台。 《词典》主编朱嘉明表示,“编写《数字货币词典》引导数字货币领域名词使用,是一份势在必行且紧迫的历史性任务。欢迎并热切希望对数字货币有深刻理解和研究的诸位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词条编写之中,为《词典》贡献一份宝贵的力量。” 本词典由数权经济实验室发起,国研智库书院、清华x-lab、数字资产研究院、巴比特智库等专业机构作为主编单位,莫干山研究院、中航信托D19数字资产研究院等作为联合编写单位。著名经济学家&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顾问朱嘉明出任主编,著名经济学家黄江南担任荣誉顾问,国研智库&清华x-lab数权经济实验室执行主任贺宝辉与主任钟宏担任执行主编,中航信托首席研究员袁田,莫干山研究院秘书长陈婕,国研智库科学园数权经济创新发展中心运营负责人黄蓉,巴比特商学院CEO、巴比特学院负责人罗崇杰等担任副主编。 《词典》将采用开源协作形式进行词条编写,经权威机构和专家审定编辑,并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直属中央级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印刷出版。通过巴比特开源协作网页可以看到,目前已收录词条数173份,分为货币、资产、交易、监管、技术、其他6个主题,希望邀请高校、研究机构、业界、媒体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词条的发起和编写。 在词条的收集、编写、整理过程中,为促进学术交流,编委会还将在深圳、北京、杭州等地举办数字货币相关研讨会,研究探讨数字货币的概念定义、使用场景、技术路线、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等课题。[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24日 16:15
易鹏:老龄化与城市化相伴而生、相促而进、相向而行
易鹏:老龄化与城市化相伴而生、相促而进、相向而行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0日下午,分论坛“数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举行。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之大变局,既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老龄社会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将日益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就中国而言,老龄社会与信息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相伴而生,具有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 盘古智库创始人、理事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轮值主席易鹏出席并发表主题为“城市化和老龄化同步共振”的演讲。他表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国家对当前形势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在这样的大变局之中,老龄化与城市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无疑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且,我们看到老龄化与城市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呈现出一种同步共振的互动关系。具体来讲,可以概括为三个词:一是相伴而生。二是相促而进;三是相向而行。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先,作为老龄社会30人论坛的轮值主席和盘古智库的理事长,非常欢迎、也非常感谢大家来到这里,参加老龄社会30人论坛、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办的这场分论坛,共同探讨“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中的“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 在莫干山会议上探讨老龄社会,特别是以一场关于老龄社会的分论坛作为整个莫干山会议的开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回顾1984年的第一次莫干山会议,有两个词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经济体制改革”,另一个就是“中青年”。这一年的年初,中组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生活待遇的通知》,首次提出了中青年这一新概念。而莫干山会议上提出的思考与看法,被称为中青年学者的“第一次集体发声”。从此开始,“中青年”正式开始被社会广泛承认,成为了标志性的新名词。35年过去了,年龄再次成为莫干山会议的焦点之一。只是,今天人们所关注的,已经是“老年”“老龄”了。这让我们今天的分论坛有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今年莫干山会议的主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国家对当前形势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不久前,我们智库也邀请政府、媒体、大学、研究院、企业、经济、金融等各界人士,一起探讨过这个问题。总体来看,这个大变局至少有四个维度:一是国家维度上的国与国之间竞争加剧之变;二是经济维度上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斗争加剧之变;三是全球秩序维度上的多极化与单极化纷争加剧之变;四是社会维度上由科技、制度、哲学等诸多领域发展进步带来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之变。 变,意味着挑战与机遇的同时到来。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在变中求生存,在变中谋发展?对中国来说,这事关两个百年计划;对世界来说,这关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人类来说,这将决定人类社会以何种姿态迎来一个与今天全然不同的明天。 在这样的大变局之中,老龄化与城市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无疑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且,我们看到老龄化与城市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呈现出一种同步共振的互动关系。具体来讲,可以概括为三个词:一是相伴而生。二是相促而进;三是相向而行。 一、发展历程上的相伴而生 我们先来说相伴而生。相伴而生,主要是指老龄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从全球来看,19世纪中叶,以法国为首,瑞典、挪威等多个欧洲国家最早出现老龄化。与此同时,以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为起点,城市化也开始了探索与实践。 在此后的100年里,世界人口的数量翻了约一番,而城市人口增长的幅度远大于此。从1850年到1950年,英国伦敦的人口从232万增长到1040万,增长了近5倍;法国巴黎的人口从131.4万增长到590万,同样增长了近5倍;最厉害的是美国纽约,人口68.2万增长到1230万,增长了18倍。 与此相伴的,是20世纪40年代,部分欧洲学者开始探讨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1956年,以联合国发布《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报告为标志,国际社会开始重视老龄化。 20世纪70年代,世界第一次人口大会召开,确认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和影响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呼吁各国高度重视老龄化。这一时期,在许多大城市出现了市区人口向外迁移的“逆城市化”现象。 20世纪80年代,第一届世界老龄大会提出,从发展和人道两方面加强应对老龄化的能力,保证老龄群体生活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并有机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此期间,美国、英国等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通过“再城市化”,吸引年青人回流城市,实现了城市人口的重新增长。 从中国来看,1949-1957年,中国的城市化处于起步发展期,全国城市数量从132个增加到176个,城市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5.1%增长到8.4%。这一时期,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出生高峰,平均预期寿命也从35岁提高到57岁。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城镇化率从1979年的18.96%一路增长至2018年的59.58%。在近40年时间里增长了3.2倍,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同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8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延长了9岁之多。此外,计划生育的全面实施,让人口生育率迅速从高转低,并一直处于低生育水平。 我们看到,从全球到中国,老龄化与城市化都呈现出相伴而生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现状上的相促而进 接下来我们说相促而进。相促而进,主要是指老龄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长寿、少子和迁移,是老龄化的三动力。而这三者,都与城市化有很大关系。 我们今天说城市化带来了许多城市病。但是,城市化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城市病。19世纪中叶,由英国发端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大量人口开始向城市聚集。而普遍建于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已难堪重负。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火灾频发、资源匮乏、疾病肆虐……每一样都带走了大量生命。正是城市化的发展,让城市成为人们可以更好生活和工作的栖息地,寿命也得以不断延长。 城市化对少子化的影响也非常大。少子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单身率提高;二是生育率下降。 正是城市生活的方便快捷,让人的个体生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个人手中可支配的资源越来越多,个体越来越能够负担起独自生活。特别是城市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安全保障,不仅满足了个体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类需求,更极大地丰富了个体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而城市中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抚养压力,还直接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生理上造成的不能生、心理上形成的不想生、物质上产生的不愿生,让越来越多的人或主观、或客观地选择了少生甚至不生。 城市化对迁移的影响同样巨大。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性也一直在增强。2000年以来,全球移民数量增长了49%;中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达到峰值2.53亿人。近两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2.4亿人以上。并且,流动人口中约75%都是劳动年龄人口。 在城市化推动老龄化的同是地,老龄化也在推动着城市化从“城”的城市化更多地转向“人”的城市化。让城市居民拥有和农村居民一样良好自然环境的“城市乡村化”;让农村居民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便利社会设施的“乡村城市化”,正在成为中国城镇化的新目标。 2013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14年,两办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将中国城市化的核心从“城的城市化”调整向“人的城市化”,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三、发展趋势上的相向而行 接下来我们来说相向而行。相向而行,指的是老龄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关于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在我们这次发布的报告《洞察2050:老龄社会大势、转型与对策》中已经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提出了①超级老龄化来势凶猛,②新生命形态涌现,③社群形态多元化,④老龄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共振,⑤政府、产业和社会协同应用等五大趋势。 最近我调研了很多城市,深刻感受到了老龄化与城市化未来相向而行的这种关系。 一方面,老龄化在影响着城市的活力。一些原本很有活力的城市,象大连,已经明显感到了老龄化的的压力。东北振兴乏力,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也是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最近山东开始出现大范围的人才外流,这也是给山东敲响了警钟。 另一方面,老龄化也在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就象这次报告中提出的,针对基础设施的严重不适应,尽快启动大规模适老化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据住建部不久前的统计,仅对现有的400亿平方米旧建筑进行适老化改造,市场规模就将达以15万亿元。我想,这个新的万亿级的投资,不仅将为城镇,对乡村都将提供一个推动发展的新动力,还会推动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转。从中受益的,不光是老年人,还有残疾人、少年儿童、受伤的人、生病的人。可以说是所有年龄段的人、所有有需求的人。 另外,随着居家和公共环境的改善,受伤的概率小了,生病的机率少了,还会缓解医疗保险的支出压力。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的到来,对这种应用场景的研究和落地也越来越多。许多地方都在提智慧城市、智慧政府,BAT、华为这些大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如阿里在杭州、上海,腾讯在深圳、广东,都在积极推动这些事情。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无论是城市化、还是老龄化、信息化、智能化,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也只能“人”。所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关键就在于围绕“人”这个要素动脑筋、想办法、做实践。而这,也是我们盘古智库以“天地人和、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初衷和努力方向。[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9月22日 01:11
窦瑞刚:使用微信的老年人往往觉得自己更幸福
窦瑞刚:使用微信的老年人往往觉得自己更幸福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0日下午,分论坛“数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举行。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之大变局,既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老龄社会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将日益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就中国而言,老龄社会与信息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相伴而生,具有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窦瑞刚出席并发表主题为“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跨越数字科技的代际鸿沟”的演讲。 如何跨越老龄化背景下的数字科技代际鸿沟?窦瑞刚提出三点建议:一、数字科技鸿沟,本质是人心的代际鸿沟,增加年轻人对老化的理解和“同理心”是关键;二、回归家庭,小教老的科技反哺作为解决方案的一种;三、推动科技向善,科技适老、科技助老。 以下为演讲实录: 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近年来网络上不断出现关于坏人表老的讨论背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数字科技带来的代际鸿沟,体现了新媒体时代老年人成为了主流话语中缺位的那一方,新媒体某种意义上剥夺了老人的话语权,成了调侃、歧视老年人的一个阵地。 美国学者普林斯基和弗莱尔曾把数字化时代的人类按年龄做了一个分类:青年人是引领浪潮的“数字原住民”,中年人是亦步亦趋的“数字移民”,而老年人则是被拒之门外的“数字难民”。 今年6月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超过8.5亿人,其中10-30岁网民占65.1%, 40-49岁占比17.3%,50岁以上占比13.6%,达到1亿1千万人,从比例来看,互联网确实是年轻人的世界。其实在2012 年以前,老年人的上网率更低,从未突破 5%,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老年人的数字化进程有了巨大突破,一度增至2017年的 16.6%。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某种意义上促进了老年群体的触网,其中微信已经成为移动时代的“入门级应用”,也成为许多老年人“触网”的起点。腾讯研究院和深圳大学一起做了一个名为《吾老之域》的老年人微信生活与家庭微信反哺的研究报告,报告有一些有趣的发现,我也借此分享给大家。 一、微信的出现推动了老年人的上网。微信上的社交、信息等功能十分实用,且操作较为简单。对于数字技能较弱势的老年人,微信成为了他们接触网络的第一个入口。微信逐渐成为一个“全民应用”,目前月活跃用户数已近11 亿 ,形成黑洞效应,这种效应亦带动着后进的老年人加入。微信数据侧面印证了这一点,2016 年 9 月,微信上55 岁以上的老年活跃用户数量为768 万,到2017年9 月已达到 5000万 。 二、家庭关系是推动老人上微信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老年人总体上的社会交往、工作活动逐渐减少,他们的核心关系更聚焦到家人,核心生活回归到家庭之中,家庭成为老年生活的一个格外重要的场景,微信家庭群也是老人上网的核心场所。 三、年龄越小,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高、好奇心越强的老年人越可能会使用微信。越是年长的老年人越习惯于传统的广播、报纸、 电视而不愿意接触新媒体,而相对年轻者则更容易也更愿意接触互联网。收入可以决定老年人接入微信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智能手机和网络的费用;而文化程度则可以影响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意愿;好奇心是老人成为微信达人的金钥匙亦有主观因素——爱学习新事物,经常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往往拥有更多的微信好友,会使用更多微信功能。老年人使用微信越来越娴熟,他们就会添加很多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为好友,重启原有的关系网络,所以好友数量也就更多。 四、老人使用微信存在着“三级跳”的现象:老年人在微信功能选择上有明显的分层,社交 > 信息 > 支付。会使用社交类功能的老年人占比 85% 左右,会使用信息类功能的老年人为 65% 上下,会使用支付类功能的老年人比例在 50% 左右。 五、使用微信的老年人往往觉得自己更幸福;而当微信列表中的好友数量越多时,老年人往往觉得自己越幸福 。使用微信不但可以满足老年人对信息的需求,而且可以缓解他们对社交的极度渴求,减轻孤独感,提升幸福感。老年人的微信好友越多,说明其社会交往就越多,和其他人的交流可以让老年人产生自我效能感,也就是感觉自己“还有用”,感觉生活变得没那么枯燥,甚至丰富多彩起来,从而提升了主观的幸福感。 如何跨越老龄化背景下的数字科技代际鸿沟? 一、数字科技鸿沟,本质是人心的代际鸿沟,增加年轻人对老化的理解和“同理心”是关键。老化的过程,尤其生理衰老的限制,对新事物的接能力,记忆力的衰退,一些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学自会的产品,老年人可能学很多遍依然出错 ;一些在年轻人看来很低质量的内容,老年人却往往乐此不疲。需要更多的将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化鸿沟至于老年人在社会处境、生命周期中去看待,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老化过程。 二、回归家庭,小教老的科技反哺作为解决方案的一种 家庭在影响老年人的科技使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教老是帮助老年人克服数字化鸿沟的一个很重要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家庭之中,有一种特殊的“反哺”行为在发生 ,父母(爷爷奶奶)时常会向儿女(孙子孙女)请教微信使用方法,儿女也会主动教父母使用某些功能。这种源于“文化反哺”范畴的“数字反哺”、“微信反哺”行为,或许可能成为改善老年人数字生活状况的一种“解决方案”。 中国社会普遍重视家庭,家人间的亲密关系或能成为微信反哺的原生动力 ;相较于其他形式,家庭内自发反哺的成本亦较低。这种“反哺”能同时提高亲子两代的使用素养 ;反哺程度越深的家庭,家庭关系越融洽 ,藉由“反哺”这一路径,我们既看到了改善老年人微信使用的可能,也满足了老年人的核心需求——亲情与家庭互动。 但反哺中,最重要的是推动老年人健康老化,活力老化,促进老人对使用科技产品的信心、好奇心,以及利用科技建立更健康的社会连接。“告诉他怎么用,不如告诉他他能行”——更新“老”观念 。老年人面临认知能力下降、文化水平不足的限制,传统社会观念也一味提示“颐养天年”而不鼓励发展,导致不少老人对新事物退缩,自我效能较低。因而, 反哺不止是能力层面,更在于心态层面。 亲密的互动更重要。“我不是非要学微信,但我想跟你学”——许多老人愿意学微信的原因之一,是想借此与儿孙有更多的互动。体察这点,科技反哺作为理解老人、与其交流的一次机会。 晚辈教老人学会发红包,但没有教他们如何选择公众号。在微信功能上,老年人获得晚辈反哺排名靠前的是发红包,发语音,视频聊天,语音聊天等工具性技能,但是在发布、点赞评论朋友圈,选择、转发公众号等偏重于内容性的反哺较少。 “鼓励他求新,但也接纳他老去”——不止是耐心 我们一面要去更新“一味保护老人、不鼓励其发展”的观念;另一面也要明白, 变老是一个必须要发生的过程,体现在他们一次次学了又忘、徒劳无功上。年青人不耐烦和暴躁其实也夹杂着对自己终将老去的恐慌。反哺中,培养的不仅仅是年青人的耐心、同理心,也是他们对衰老的真正接纳。 三、推动科技向善,科技适老、科技助老。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彻底的改变了社会的运作方式,动摇了传统的生活形态,从通信、娱乐,乃至交易、出行等等。当新科技只是增加一种选择时,我们尚能自由取舍 ;但当新科技替代了传统工具,对于不具备新技能的人而言,则是一种权利的剥夺。 因此,这就要求科技企业,必须秉持科技向善的精神,承担起其责任,一方面科技产品应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特别要照顾在一老一小的需求。传统上新科技由年轻人创造,也主要服务于年轻人。除少数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外,主流科技产品的视野中,老年一直是缺位的那一方。这种单一服务年轻人的目标,不仅对其他群体不够友好,且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也是对科技产品发展的自我局限。 因而,科技行业应融入更多老年人的诉求,产品设计之初,对人群更具包容性, 亦是一种前瞻性的体现。 同时应推动科技助老,推出更多的智慧老化产品,特别是针对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面临的两个刚性需求,一是情感需要,在智能音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陪聊机器人可以缓解老人的情感陪护需要。另一方面是护理的需要,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和照顾,是老龄化社会最根本的挑战,未来护理机器人,以及智慧照护系统能一定程度减少照护难度,提升照护质量。[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9月22日 01:11
原新:老龄社会是未来“两个十五年”发展的人口基础
原新:老龄社会是未来“两个十五年”发展的人口基础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0日下午,分论坛“数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举行。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之大变局,既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老龄社会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将日益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就中国而言,老龄社会与信息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相伴而生,具有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新出席并发表主题为“老龄社会的人口红利转型”的演讲。他表示,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但是绝对不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未来的发展基础是不断加剧和深化的老龄社会,困难会增加,但机遇和挑战并存。所以,对于“两个十五年”发展规划和目标,一方面要有充分认识和思想准备,另一方面要树立充分的自信,主动应对、积极应对、科学应对。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各位来宾!参加今天这个会我比较激动,从1984年莫干山论坛创始至今35年,这是第一次把老龄问题纳入到莫干山论坛当中,而且又用了老龄社会30人智库的名号,很好,充分说明老龄社会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刚才几位专家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放在了千年,甚至万年的长周期当中去考察,我现在把它拉回到百年之内的现实中来看。刚才党俊武主任说老龄社会看不见头,是常态的人类社会现象,那我们就来看看本世纪中叶以前能看见的老龄社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我演讲题目是“中国老龄社会的人口红利转型”。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但是绝对不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刚才大家说长寿是人类伟大的进步,实际上与长寿对应的另外一个伟大进步是少生。没有少生,没有长寿,就架不起来老龄化的高台,也就没有老龄社会,而长寿和少生是全球性趋势。另外,改革开放40年还有一个伟大的进步就是人口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它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积累了雄厚的人力资本。 作为一个基础性理论,人口转变是人口学最基本的理论,解释的就是人口发展从高生、高死,低增长,到低生、低死低增长的演进过程。比较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人口转变过程,因为我国有计划生育政策,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所以我国的人口转型和其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型都不太一样,急和快是我们最基本的表现。 人口不是决定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人口红利是建立在人口学基础上的经济学的概念,不是一个单纯的人口学概念。人口机会是复合变量,它是人口红利能够实现的人口学基础,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机会。人口机会不会自动转化为经济红利,人口机会能够变成人口红利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是否匹配。动态看,随着人口转型,人口机会和人口红利也都在转型。 这张图实际上反映了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大家能够明显的看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死亡率率先下降,经过三年困难时期反弹之后又继续下降,在70年代中期以后就达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6~7‰,这是多数发达国家人口转变历史上从未达到的死亡率低水平。 人口出生率在死亡率下降之后也很快的开始下降,但是在下降之前已经经历过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两个人口增长高峰。如果我们划代,图中展示了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我国经历过两个人口出生高峰,我们称之为“婴儿炸弹”。当然婴儿绝对不会永远停留在婴儿期,20年后一定会成长为劳动力,而这个变为劳动力的时期恰恰就落在了改革开放的40年当中,给改革开放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劳动力炸弹”。当然,劳动力也不会永远停留在劳动力期间,年龄还会继续增加,走到后面一定是“老年炸弹”,就必然带来人口老龄化,形成老龄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看人口年龄结构,你会看到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和人口比重都在不断增加,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过度到成年型,从典型的金字塔形状变为“中间大、两头小”的形状,形成劳动力供给最丰富的年龄结构。当然,最终会演变为“上面大、下面小”的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 如果看具体数据,从1978年到2018年的改革开放40年,总人口从9.7亿增长到了14亿,劳动力人口从5.4亿增长到了9.4亿,而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55%增长到70%以上,现在回落到66%。 在这样一个人口状态之下,社会再往前走,十九大提出的“两个十五年”发展战略,期间,人口总量会达到峰值然后开始减少,也就是说,人口会进入负增长的区间。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会不断地加剧,从深度老龄社会走向重度老龄社会,这是一个基本的人口国情。老龄社会是未来“两个十五年”战略发展期的人口基础。 改革开放40年我们怎么收获的人口红利?一是劳动力规模的巨大,人力资源供给丰富,这个是我们收获人口红利的前提。二是在劳动力规模巨大的基础之上,人口的抚养负担持续下降,抚养负担下降的主要来源是少年儿童的抚养负担迅速下降,而老年抚养负担缓慢上升。如果按照抚养负担低于50(15-64岁人口=100)来判断,我国的人口机会窗口开放期是1996-2032年,大约37年的周期。改革开放40年就恰恰与这个时间段重叠。三是劳动力价格极其廉价,197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72元,现在是28228元。劳动力的供给近乎无限、抚养比下降其低、劳动力价格低廉,在加上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造就了高劳动参与率,这是我国成功的收获人口红利的人口基础。 开发和利用人口机会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创新,包括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体系转型,也包括刚才易先生谈到的城市化战略,允许农村人口流动转移政策,充分就业战略,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以及其他的公共政策,比方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使得我们充分发挥了“女性半边天”的作用。 同时,这40年我们还赶上了和平的、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我们主动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成为全世界引进外资和有效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接纳了发达国家转移产能,这些产能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先进的,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提升。这些要素的综合作用,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这个经济奇迹的GDP增长表现为:从1978年3678亿元增长到2018年90.03万亿元,人均GDP达到了6.5万元,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改革开放4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约为9.5%,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持续这么长时间、这么快的经济增长。从2010年以后,中国就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我国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全世界的15%,相当于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2/3。 从今往后,跨入了“两个十五年”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时期,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用15年的时间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现代化;然后再用15年的时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就是建党100年和建国100年两个百年发展目标。毫无疑问,实现这两个伟大目标的人口基础是不断深化的老龄社会。但是不要悲观,机遇依然存在,人口机会依然存在。 一是劳动力虽然开始减少,但是规模依然庞大。我刚才说1978年15-59岁的劳动力是5.4亿人,到2011年达到最高峰值9.4亿人,2030年还在9亿人以上,2040年还在8亿人以上,2050年还有7.2亿人,比改革开放初期还要多1.8个亿。劳动力规模缩小但不会短缺,目前的招工难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 二是如果我们真觉得劳动力数量不够,把男女性的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这样就能逐渐释放出来至少1个亿劳动力人口,同时减少等量的老年人口,到2050年,15-64岁劳动力人口会增加到8亿人以上。在人们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岁的条件下,不是不可能的。 三是与此同时,我们会看到教育的巨大发展,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代际比较,现在60-69岁的老年只有11%是受过高中以上教育,40-49岁的中年人24%受过高中教育,20-29岁的年轻人57%受过高中以上教育,受教育的代际改善非常显著。此外,到今天为止,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人口累计1.7亿人,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口2.1亿人,100个人当中有大学文凭的人口为12.4%,相比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这个数字还不到1%,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现在每年招收和毕业的大学生加研究生、博士生超过800万,再加上中专生,合计超过1300万,这其中,理工科每年毕业的学生200万人以上,占全世界的1/4,是美国的8倍,这是非常伟大的进步,为未来发展奠定丰厚的人才基础。例如,根据牛津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未来世界的机器替代人力的现象会愈加普遍,现在到2030年,全球将有2000个制造业岗位被机器人替代,中国将会拥有1/5的世界机器人总量,未来新增机器人的1/3将会在中国,中国将近有1400个工作岗位会被机器人替代。展望未来,我国的人口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科教兴国战略等,对于未来教育发展、健康发展、科技进步等,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未来的教育会更好,人口的综合素质会更好,这是强大的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在老龄社会背景下,教育进步提供了非常好的人才基础,人力资本加上技术进步的状况日益向好;未来的抚养比会增加,但相对于世纪中期之后要达到高抚养比水平,还是处在一段相对较低的状态;劳动力资源虽然在缩小,但是规模依然是庞大的;还有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潜力巨大,所有这些是“两个十五年”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时期,继续收获人口红利的人口机会。这个机会与改革开放40年截然不同,当然,要想继续开发人口红利,必须创新与之相配合上继续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和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比方说经济新动力,经济质量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经济适度增长等等。当然,不要忘记,未来的发展基础是不断加剧和深化的老龄社会,困难会增加,但机遇和挑战并存。所以,对于“两个十五年”发展规划和目标,我们一方面要有充分认识和思想准备,另一方面要树立充分的自信,主动应对、积极应对、科学应对。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9月22日 01:11
马旗戟:人的突变正成为决定人类中长期发展关键要素
马旗戟:人的突变正成为决定人类中长期发展关键要素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0日下午,分论坛“数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举行。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之大变局,既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老龄社会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将日益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就中国而言,老龄社会与信息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相伴而生,具有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马旗戟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制度、技术和人是影响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在老龄化、单身化和人机化等趋势推动下,继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之后,人的突变正在成为影响和决定人类中长期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向前所未有的老龄社会的大转型正在到来。 马旗戟表示,中国老龄社会呈现极速发展趋势,伴随新生命形态涌现,社群形态多元化,老龄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共振,迫切需要政府、产业、社会协同应对,在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我们需要通力合作为中国寻找一条适合国情,为世界发现一套符合未来的老龄社会之路。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主持人,谢谢主办方让我有机会在这里表达一些近期个人的思考,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这次我们的主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都说要认识当下,就要回顾历史,要应对未来,更要辨析方法。事实上,百年大变局,换一种说法就是历史发展的周期和社会进步的跃迁,即便不提既往更久远,在距离我们最近的数百年也呈现出近似的特征。 例如,500年前的大变局,宗教革命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它带来了西方崛起和全球文明体系格局;400年前的大变局,科学体系、工业化的技术进步推动了产业革命,并开始赋能于人改变自然的能力;300年前的大变局,资产阶级大革命、全球性殖民体系等等,推动了一系列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国际关系体系的发展;200年前的大变局,则是对宇宙、世界和社会复杂性认知与运行的开始,人类开始在多元不同的视角中开始各种实践;最近的100年,则是在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基础之上的百年大变局,而在今天这一格局虽有继承却也已经天翻地覆,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东方的复兴,这正是我们今天立论讨论的前提。 回到今天“老龄社会论坛”所关心的内容,我们可以认为以往的大变局都极大地强化了人在文明中的地位,释放了人在世界中的力量,使人通过对技术的发现与利用、对制度的改变与调整获得前所未有的各种自由,如今我们迎来了最近的一个“未有之千古大变局”,即,因着技术与制度的反哺(医药医疗水平、公共卫生体系、社会福利与保障等等),人不但在物质与精神精神上得到长足进步,也在自身的生理存在上获得了极大的增长,这就是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 它导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老龄群体规模迅速扩大,进而与单身化、少子化生活趋势相结合,在人口结构上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在我国则充分表现出与城镇化、信息化的叠加效应。 老龄化现象与传统工业社会遗留下来的退休养老金与社会保障措施等结合在一起,则为如今的经济留下了沉重的负担;与社会整体少子化低生育率等趋势结合在一起,则对理想的人口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下的老龄化问题,实际产生于两大并行相背的事实,即,较之以往,人可以更早游离于大生产体系之外而实现生存与保障自由的“主动老龄化”,较之以往,人更晚地丧失自主自由行动能力的“被动老龄化”,这两者间的时间间隔,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在不断快速地拉长,构成了我们所说的老龄社会“第三人生”阶段。 但是,总体来看,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老龄化标准和相对应的社会分配、福利保障体系与制度,尽管有所调整但并没有适应这一百年乃至万年的剧烈变化,造就了当下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制度、技术和人是影响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在老龄化、单身化和人机化等趋势推动下,继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之后,人的突变正在成为影响和决定人类中长期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向前所未有的老龄社会的大转型正在到来。 所谓老龄社会,指的是人类社会在老龄化的持续推动和影响下,社会结构、关系、特征发生整体性、持久性和不可逆变化,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社会形态。 相较年轻社会,老龄社会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人口年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老龄人口与其它年龄人口一起构成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经济供需两侧发生重大改变,基本的经济模式、生产方式、增长动力、核心要素、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和市场供需发生重大调整和改变,以适应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提出的需求;三是各个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通过一系列对生命、传统、伦理和家庭的具体文化表现和社会行为进行新的构建。 现有的关于老龄化的研究和关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将老龄人口作为社会福利与财富消耗的对象,二是从狭义的人口结构或劳动力供给来协调处置老龄化问题;三是从产业和生产视角,将老龄群体视为巨大消费市场。这三者并非不重要,但是都缺乏人类社会已经从总体的年轻社会转向总体的老龄社会,从二阶段人生转向三阶段人生,从人类总体自由度与富足度变化的视角如何借助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实现文明进化与社会升级的问题。 因此上,如果说,城镇化是关系中国百年的变迁,信息化是关系世界千年的变化,老龄化则是关系到人类万年的最大变局,虽然各个国家的老龄化开始时间、速度和程度不同,但各国都将老龄化和老龄社会建立作为一个国家指定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最重要前提与任务目标。 具体到中国而言,中国的老龄化是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老龄化;中国老龄社会与经济崛起、文化复兴和全球影响力几乎同时到来;中国特定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老龄社会有其特定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中国不仅是面临着解决老龄化问题,更是面临着老龄社会转型问题,这些思考也反映在去年发布的《老龄社会十大议题》和《老龄社会香山共识(2018)》之中。 也正是在如此思考之下,2018年上半年,盘古智库与其他四家机构共同发起了“老龄社会30人论坛”,筹建了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一年多来,论坛与研究中心与老龄社会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学者专家、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公益组织等人士密切合作,共同探索中国老龄化与老龄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发布了多个研究方向,推出了多项研究成果,今天也希望得到在座的学者专家和领导的指正。 中国老龄社会呈现极速发展趋势,伴随新生命形态涌现,社群形态多元化,老龄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共振,迫切需要政府、产业、社会协同应对,在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我们需要通力合作为中国寻找一条适合国情,为世界发现一套符合未来的老龄社会之路。 再次感谢主办方,感谢各位。[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9月22日 00:47
当新莫干山会议遇见青年才俊 一场改革激辩发生了
当新莫干山会议遇见青年才俊 一场改革激辩发生了

  原标题:当新莫干山会议遇见青年才俊 一场改革激辩发生了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雅洁 今年的莫干山秋季会议有些特别。 2019年9月22日,在修缮一新的1984年莫干山会议旧址,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拉开帷幕。 时间倒退回35年前,来自全国的数名中青年代表曾相聚于此,“不计任何报酬,纯粹出于对国家改革的一腔热血,迫切地建言献策。” 当年一众才俊对改革大计的一腔热血,如今再次在莫干山会议旧址上演。与众不同的是,2019年的莫干山秋季会议,举办了一场与众不同的颁奖仪式。 9月22日当天,莫干山研究院宣布首次颁布“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表彰在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中成果丰硕的杰出中青年学者代表,获奖者必须在50岁以下并至少参加过一次新莫干山会议。 究竟谁在今年的莫干山秋季会议中迎来了高光时刻?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聂辉华、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位列榜上。 据悉,新莫干山会议自2012年发起以来,参加会议者已有2000人次之多。为从历届新莫干山会议代表中评选出符合要求的“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获得者,莫干山研究院今首次探索新评选流程,对评选设置了严格的流程规定。每一位评选者均需经过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中两名委员提名推荐、秘书处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经莫干山研究院院长办公会与学术委员会联席会议共同审定后发布。 曾亲身见证中国经济改革多项开创性事件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莫干山研究院名誉院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9月22日当天亦来到现场,再次见证新一届中青才俊的成长。 从1984年到2019年,莫干山会议秉持的胸怀天下,“不忘初心,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之火,从未停熄。 新一届出现在会议上并获殊荣的青年才俊,正在延续改革热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和应对”便是这一届莫干山秋季会议代表热议的主题,旨在分析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理解和分析当前阶段的复杂世界,以期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来自学界、政界和商界逾200位会议人士围绕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发生的深刻变化,科技突飞猛进导致诸多不确定性对全球产生的深远影响等关键问题展开多轮激辩。 除了上述“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 颁奖仪式,此次会议还举办了主题大会、闭门研讨会、平行分论坛、莫干山夜话、莫干山会议35周年纪念研讨会等。[详情]

莫干山大学发起成立 致力成就中国经济领军人才
莫干山大学发起成立 致力成就中国经济领军人才

  来源:莫干山研究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大庆前夕, 北京中青年改革与创新论坛(莫干山研究院),联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和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2019年9月22日,在浙江省莫干山召开的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闭幕式上,宣告发起成立“莫干山大学”。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与参加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的200多位新老莫干山会议代表,共同见证了莫干山书院挂牌和莫干山大学启动仪式。 莫干山大学由著名企业家、中信集团原董事长孔丹先生担任理事长,依托莫干山研究院百人专家团,是全国首家由智库创办的非学历教育社会大学。由著名智库领军人物、莫干山研究院院长曹文炼教授担任教务长。         莫干山大学的办学宗旨:秉承家国情怀、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莫干山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集广大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和新一代企业家,深研人文科学精华和高新技术前沿运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破解中国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难题,培养具有深刻自觉使命担当、高度科技和文化素养以及全球视野的国家栋梁之才。  据悉,莫干山大学首期“新时代企业领军人物培养计划”即将开始招生,今后还将陆续推出青年经济学者培养计划、研究生夏令营、博士后工作站等。 “新时代企业领军人物培养计划”, 将引导代表中国实力的企业家,求仁、论道、问衡,成就“内圣外王, 胸怀天下”。该培养计划倾心打造十八个模块, 3年时间12次国内和6次海外研修,着力构造新型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拟聘各界精英包括前国家政要指导,著名企业家、金融家和两院院士授课,著名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担任导师。 莫干山大学将与全球十几所最顶级学府合作,组织学员对美国,日本, 欧洲,印度,中亚,非洲等国家地区进行研学访问和业务拓展交流,参加重要国际论坛,如达沃斯论坛、美洲论坛等。 莫干山大学致力成就代表国家未来的中国经济领军人才。报名已正式启动,请关注公众号“莫干山研究院”了解详细信息。 (招生报名咨询:   15692097192 吴女士) [详情]

新莫干山会议首次颁布“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
新莫干山会议首次颁布“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

  来源:莫干山研究院 2019年9月22日,在修缮一新的1984年莫干山会议旧址,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隆重召开。莫干山研究院宣布首次颁布“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聂辉华教授、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博士荣膺该项荣誉。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出席“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颁奖仪式,并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莫干山研究院名誉院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共同为获奖候选人颁奖。颁奖仪式中还宣布5篇应征论文荣获第十届莫干山会议中青年优秀论文奖,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荣获首届“莫干山中青优秀研究团队奖”。颁奖典礼由莫干山研究院院长曹文炼主持。 (郑建邦副主席、高尚全名誉会长和孔丹理事长见证本次颁奖典礼,曹文炼院长代表莫干山研究院公布获奖名单) 时代在变,精神永恒。1984年9月,来自全国的124名中青年代表齐聚莫干山,激烈争辩中国的改革发展之路。时隔35年后的今天,来自全国的200余名中青年代表又来到莫干山会议的旧址,重温激情岁月,传承家国情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仍然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为鼓励广大中青年学者承续发扬莫干山精神,莫干山研究院决定设立“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表彰在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中成果丰硕的杰出中青年学者代表,获奖者必须在50岁以下并至少参加过一次新莫干山会议。 (参加本次大会的代表共同见证颁奖典礼) 新莫干山会议自2012年发起以来,参加会议者已有2000人次之多,其中有许多是当今最优秀的中青年学者代表。为从历届新莫干山会议代表中准确、科学评选出“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获得者,并保证评选结果的公正和公平,莫干山研究院今年是首次探索,对评选设置了严格的流程规定。每一位评选者均需经过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中两名委员提名推荐、秘书处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经莫干山研究院院长办公会与学术委员会联席会议共同审定后发布。 (高尚全理事长为沈建光博士颁奖、孔丹院长为管清友博士颁奖,郑建邦副主席见证“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授奖仪式) 此次“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获得者,沈建光博士、聂辉华教授和管清友博士均为新莫干山会议积极参加者,具有较深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研究成果。沈建光博士以前瞻性的观点与鞭辟入里的分析见长,曾经在重要国际机构和领先投行任职,多篇文章发表在顶级期刊,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分析与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相结合方面持续研究成果丰硕。聂辉华教授在理论经济学和制度经济领域成绩斐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政企关系、企业理论和制度经济学,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7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计划。管清友博士曾经在中国海油、民生证券等机构任职,擅长针对性研究具体实践问题,曾建言中国向全世界承诺量化减排指标、2008金融危机后及时建立石油储备等;近年来致力于经济研究的本土化以及与资本市场的结合。 (来自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的优秀论文获奖者代表徐继峰发表获奖感言) 来自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的徐继峰,庞宇辰、望正资本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刘陈杰、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马蔡琛,赵笛,苗珊、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陈林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吴桐,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李铭等五组作者,分别以《省吾身之弊,借他山之石,加快推进混改进程——民营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探寻未来一个阶段的合意经济增长速度》、《共和国预算70 年年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的若⼲干理理论及政策问题》、《区块链⾦金金融监管与治理理新维度》等5篇论文荣获第十届莫干山会议中青年优秀论文奖。 (黄剑辉院长代表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接受郑建邦副主席颁发“莫干山中青优秀研究团队奖”)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是直属民生银行董事会领导的智库型研究咨询、决策参谋机构,也是一支年轻、充满活力、平均年龄34岁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在黄剑辉院长的带领下公开发布研究成果近700篇,多项成果获得国家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同业等方面的高度认可,在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中居银行业首位。在本次征文活动中,民生银行研究院提交了多篇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视野开阔、方法科学、论证有力。经莫干山研究院院长办公会讨论,特授予民生银行研究院首届“莫干山中青优秀研究团队奖”。[详情]

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
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

  来源:莫干山研究院 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 9月20日下午,中航信托承办的分论坛以“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为主题,邀请来自学界、商界等多方权威、重磅参会嘉宾汇聚于此,聚焦当前的数字金融热点问题,探讨数字金融的发展方向。中航信托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范华出席本次活动并作会议致辞。 中航信托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范华在致辞中表示,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能。如果说数字经济是躯体,数字金融就是血脉,而数字资产则是核心。以资产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金融创新,是一个全新的体系,或将重构传统金融运行方式、服务模式乃至整个生态。 范华强调指出,提升和完善数字资产的管理水平至关重要,而信托凭借其独特的制度安排可以成为管理数字资产的最佳载体,为数字资产的价值实现赋能。 聚智合作:数字资产信托应用研究 本次分论坛上,中航信托与莫干山研究院达成合作,中航信托首席研究员袁田主持以《数字资产信托应用研究》为主题的项目启动仪式,并发布首个项目内容——《数字货币词典》。中航信托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范华,莫干山研究院院长、丝路产业与金融联盟理事长曹文炼共同宣布项目的启动。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莫干山研究院名誉院长孔丹,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朱嘉明,莫干山研究院副院长邵青,莫干山研究院秘书长陈婕,中航信托资管业务总监张瑰等有关领导共同出席并见证了这一时刻。 此次中航信托与莫干山研究院探索研究合作,聚焦数字资产与数字信托的基本问题研究,希望双方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本次合作将以《数字货币词典》作为首个项目内容,以数字资产领域概念术语的定义和统一作为合作切入点,延伸至数字资产的价值发掘、定价、交易及场景应用,研究探索数字资产信托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创新,从而服务数字经济新发展。 重磅智言:数字货币路在何方 在主题演讲环节,经济学家、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朱嘉明出席并发表主题为《数字货币与复杂科学》的演讲。朱嘉明表示,数字货币因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而诞生和成长,数字经济,因为数字货币的成熟而扩张和膨胀。数字经济和数字货币正在形成日益强烈的“双向运动”。 知名经济学家、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发表主题为《数字经济的三个视角与币制改革》的演讲,金岩石表示币制改革从来都是大时代变革的节点,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币制改革,从事这个行业一定要坚守“上链不炒币,助推新实体”。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发表题为《数字货币霸权?超商品货币与超主权货币》的演讲,邵宇表示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货币等将成为新的技术革命价值量度,支付手段,财富储备和世界货币。 独立货币金融研究员龙白滔发表主题为《数字货币与普惠金融》的演讲,龙白滔表示资产数字化的核心是信息的透明、溯源和可穿透,以及信息来源的广泛和完整,而非结构化衍生品,目的在于可准确评估资产风险。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航信托资管业务总监张瑰、中航信托首席研究员袁田分别参与“数字货币对于微观经济的影响模式”及“数字货币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模式”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与来自多领域的重磅嘉宾展开智慧交流,共同探索数字经济新未来。 分论坛由莫干山研究院副院长沈建光进行论坛总结。本次论坛在新莫干山会议热烈、开放的研讨氛围下,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论坛、开放式讨论等形式激发各个参会嘉宾充分的思想碰撞,探讨出行之有效的数字金融发展新方向。 传承莫干山精神:敢于创新、勇于担当 在本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的主题大会上,中航信托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范华出席并发表主题为“信托业如何‘承信受托’谋敏捷”的演讲,从守正行稳、出新致远两方面阐释了信托业既要夯实根基,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作用。又要拥抱未来,创新数字金融的范式变革,依托数字科技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初心。中航信托将以“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莫干山会议精神为引领,守正行稳,出新致远,在大变局与新时代的背景下积极作为,不断谱写行业发展新篇章。 莫干山会议简介: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进入第五个十年,同时也是在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1984年“莫干山会议”召开35周年,在这个历史节点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越来越多有思想,有抱负,有担当的中青年学者齐聚莫干山,继承“莫干山会议”历史遗产,突破历史局限性,并注入“创新”为核心的新元素,共同为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详情]

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
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

  来源:莫干山研究院 9月20日下午,“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 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 35 周年研讨会”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开幕,老龄社会 30 人论坛、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负责承办的分论坛一:“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汇集了多位专家,共话老龄社会未来趋势。 “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 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 35 周年研讨会”分论坛一:“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常修泽和老龄社会30人论坛秘书长、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唐颖女士主持。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发起人梁春晓作会议致辞。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 常修泽 老龄社会30人论坛秘书长、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唐颖 老龄社会30人论坛秘书长、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唐颖 梁春晓: 各位下午好! 请允许我代表承办方——老龄社会30人论坛和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欢迎各位莅临”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论坛! 今天,在这里,探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探讨“百年大变局”就要着眼于影响和决定社会中长期变化的关键变量,制度、技术和人就是这样的关键变量。 如果说过去四十年的前20年是的核心要素是”制度创新”,后二十年的核心要素扩展到”技术创新”,那么现在扩展到“人的突变”——人口结构(如老龄化),人的特征(如单身化/中性化/少子化),人机融合(如与人工智能) 在长寿、少子及人口迁移流动等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与许多国家一样,中国正在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步入老龄社会。 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之大变局,既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老龄社会带来的挑战是全局的、长期的、不可逆转的,不是局部的,也不是暂时的;不仅限于养老,也不仅限于社会保障和民生;不可一味悲观,但也不可盲目乐观。 老龄社会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将日益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就中国而言,老龄社会与信息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相伴而生,具有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 因此,必须将老龄社会从局部性、战术性、应对性的一般性人口和民生课题,上升为全局性、战略性、主动性的重大经济和社会转型课题,立足于更全面、更系统、更复杂、更长远的创新型研究,以新思维催生新观点、新范式,进而为老龄社会提供新理解、新想象和新动力。 谢谢!让我们期待、激活和共享一场丰盛精彩的思想聚会! 随后,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党俊武,盘古智库理事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首任轮值主席易鹏,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马旗戟,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原新,社会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谢宇,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李军,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窦瑞刚等几位嘉宾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 在圆桌讨论环节,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旭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江南,万通集团创始人、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晓,北京“飞马旅”发起人、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郭昕,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盘古智库秘书长陈秋霖,前阿里健康研究院院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苏凌云等几位嘉宾围绕“老龄社会与经济转型”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圆桌讨论一:老龄社会与经济转型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窦瑞刚,安邦智库高级学者李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治理室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曾红颖,思德库养老信息化研究院院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田兰宁等几位嘉宾就“老龄社会与社会创新”展开讨论。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王俊秀为本次分论坛作会议总结。 圆桌讨论二:老龄社会与社会创新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王俊秀 嘉宾合影[详情]

国内首部《数字货币词典》在新莫干山会议启动
国内首部《数字货币词典》在新莫干山会议启动

  来源:莫干山研究院 在9月20日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的数字金融分论坛上,举行了《数字货币词典》的启动仪式。《词典》执行主编贺宝辉就项目情况做了相关介绍。 贺宝辉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有关机构及专业部门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取得进展,数字货币概念已经逐步被大众所了解。即便如此,人们对数字货币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外延、使用等存在巨大认知差异,国际社会对相关概念术语也没有统一规范,这些都制约了行业发展之路。 因此,国研智库&清华x-lab数权经济实验室发起《数字货币词典》,联合专家学者及权威机构,对数字货币领域的概念术语进行勘校,确定规范的中文名称及对应的英文翻译,并加注定义,通过官方指导和社会影响来规范和统一数字货币领域的词汇使用。此举旨在建立全球数字货币研究的体系,并搭建起数字货币发展的国家重点智库和学术交流平台。 《词典》主编朱嘉明表示,“编写《数字货币词典》引导数字货币领域名词使用,是一份势在必行且紧迫的历史性任务。欢迎并热切希望对数字货币有深刻理解和研究的诸位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词条编写之中,为《词典》贡献一份宝贵的力量。” 本词典由数权经济实验室发起,国研智库书院、清华x-lab、数字资产研究院、巴比特智库等专业机构作为主编单位,莫干山研究院、中航信托D19数字资产研究院等作为联合编写单位。著名经济学家&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顾问朱嘉明出任主编,著名经济学家黄江南担任荣誉顾问,国研智库&清华x-lab数权经济实验室执行主任贺宝辉与主任钟宏担任执行主编,中航信托首席研究员袁田,莫干山研究院秘书长陈婕,国研智库科学园数权经济创新发展中心运营负责人黄蓉,巴比特商学院CEO、巴比特学院负责人罗崇杰等担任副主编。 《词典》将采用开源协作形式进行词条编写,经权威机构和专家审定编辑,并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直属中央级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印刷出版。通过巴比特开源协作网页可以看到,目前已收录词条数173份,分为货币、资产、交易、监管、技术、其他6个主题,希望邀请高校、研究机构、业界、媒体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词条的发起和编写。 在词条的收集、编写、整理过程中,为促进学术交流,编委会还将在深圳、北京、杭州等地举办数字货币相关研讨会,研究探讨数字货币的概念定义、使用场景、技术路线、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等课题。[详情]

易鹏:老龄化与城市化相伴而生、相促而进、相向而行
易鹏:老龄化与城市化相伴而生、相促而进、相向而行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0日下午,分论坛“数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举行。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之大变局,既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老龄社会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将日益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就中国而言,老龄社会与信息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相伴而生,具有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 盘古智库创始人、理事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轮值主席易鹏出席并发表主题为“城市化和老龄化同步共振”的演讲。他表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国家对当前形势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在这样的大变局之中,老龄化与城市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无疑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且,我们看到老龄化与城市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呈现出一种同步共振的互动关系。具体来讲,可以概括为三个词:一是相伴而生。二是相促而进;三是相向而行。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先,作为老龄社会30人论坛的轮值主席和盘古智库的理事长,非常欢迎、也非常感谢大家来到这里,参加老龄社会30人论坛、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办的这场分论坛,共同探讨“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中的“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 在莫干山会议上探讨老龄社会,特别是以一场关于老龄社会的分论坛作为整个莫干山会议的开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回顾1984年的第一次莫干山会议,有两个词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经济体制改革”,另一个就是“中青年”。这一年的年初,中组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生活待遇的通知》,首次提出了中青年这一新概念。而莫干山会议上提出的思考与看法,被称为中青年学者的“第一次集体发声”。从此开始,“中青年”正式开始被社会广泛承认,成为了标志性的新名词。35年过去了,年龄再次成为莫干山会议的焦点之一。只是,今天人们所关注的,已经是“老年”“老龄”了。这让我们今天的分论坛有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今年莫干山会议的主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国家对当前形势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不久前,我们智库也邀请政府、媒体、大学、研究院、企业、经济、金融等各界人士,一起探讨过这个问题。总体来看,这个大变局至少有四个维度:一是国家维度上的国与国之间竞争加剧之变;二是经济维度上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斗争加剧之变;三是全球秩序维度上的多极化与单极化纷争加剧之变;四是社会维度上由科技、制度、哲学等诸多领域发展进步带来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之变。 变,意味着挑战与机遇的同时到来。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在变中求生存,在变中谋发展?对中国来说,这事关两个百年计划;对世界来说,这关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人类来说,这将决定人类社会以何种姿态迎来一个与今天全然不同的明天。 在这样的大变局之中,老龄化与城市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无疑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且,我们看到老龄化与城市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呈现出一种同步共振的互动关系。具体来讲,可以概括为三个词:一是相伴而生。二是相促而进;三是相向而行。 一、发展历程上的相伴而生 我们先来说相伴而生。相伴而生,主要是指老龄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从全球来看,19世纪中叶,以法国为首,瑞典、挪威等多个欧洲国家最早出现老龄化。与此同时,以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为起点,城市化也开始了探索与实践。 在此后的100年里,世界人口的数量翻了约一番,而城市人口增长的幅度远大于此。从1850年到1950年,英国伦敦的人口从232万增长到1040万,增长了近5倍;法国巴黎的人口从131.4万增长到590万,同样增长了近5倍;最厉害的是美国纽约,人口68.2万增长到1230万,增长了18倍。 与此相伴的,是20世纪40年代,部分欧洲学者开始探讨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1956年,以联合国发布《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报告为标志,国际社会开始重视老龄化。 20世纪70年代,世界第一次人口大会召开,确认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和影响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呼吁各国高度重视老龄化。这一时期,在许多大城市出现了市区人口向外迁移的“逆城市化”现象。 20世纪80年代,第一届世界老龄大会提出,从发展和人道两方面加强应对老龄化的能力,保证老龄群体生活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并有机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此期间,美国、英国等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通过“再城市化”,吸引年青人回流城市,实现了城市人口的重新增长。 从中国来看,1949-1957年,中国的城市化处于起步发展期,全国城市数量从132个增加到176个,城市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5.1%增长到8.4%。这一时期,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出生高峰,平均预期寿命也从35岁提高到57岁。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城镇化率从1979年的18.96%一路增长至2018年的59.58%。在近40年时间里增长了3.2倍,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同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8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延长了9岁之多。此外,计划生育的全面实施,让人口生育率迅速从高转低,并一直处于低生育水平。 我们看到,从全球到中国,老龄化与城市化都呈现出相伴而生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现状上的相促而进 接下来我们说相促而进。相促而进,主要是指老龄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长寿、少子和迁移,是老龄化的三动力。而这三者,都与城市化有很大关系。 我们今天说城市化带来了许多城市病。但是,城市化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城市病。19世纪中叶,由英国发端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大量人口开始向城市聚集。而普遍建于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已难堪重负。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火灾频发、资源匮乏、疾病肆虐……每一样都带走了大量生命。正是城市化的发展,让城市成为人们可以更好生活和工作的栖息地,寿命也得以不断延长。 城市化对少子化的影响也非常大。少子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单身率提高;二是生育率下降。 正是城市生活的方便快捷,让人的个体生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个人手中可支配的资源越来越多,个体越来越能够负担起独自生活。特别是城市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安全保障,不仅满足了个体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类需求,更极大地丰富了个体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而城市中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抚养压力,还直接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生理上造成的不能生、心理上形成的不想生、物质上产生的不愿生,让越来越多的人或主观、或客观地选择了少生甚至不生。 城市化对迁移的影响同样巨大。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性也一直在增强。2000年以来,全球移民数量增长了49%;中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达到峰值2.53亿人。近两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2.4亿人以上。并且,流动人口中约75%都是劳动年龄人口。 在城市化推动老龄化的同是地,老龄化也在推动着城市化从“城”的城市化更多地转向“人”的城市化。让城市居民拥有和农村居民一样良好自然环境的“城市乡村化”;让农村居民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便利社会设施的“乡村城市化”,正在成为中国城镇化的新目标。 2013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14年,两办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将中国城市化的核心从“城的城市化”调整向“人的城市化”,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三、发展趋势上的相向而行 接下来我们来说相向而行。相向而行,指的是老龄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关于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在我们这次发布的报告《洞察2050:老龄社会大势、转型与对策》中已经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提出了①超级老龄化来势凶猛,②新生命形态涌现,③社群形态多元化,④老龄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共振,⑤政府、产业和社会协同应用等五大趋势。 最近我调研了很多城市,深刻感受到了老龄化与城市化未来相向而行的这种关系。 一方面,老龄化在影响着城市的活力。一些原本很有活力的城市,象大连,已经明显感到了老龄化的的压力。东北振兴乏力,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也是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最近山东开始出现大范围的人才外流,这也是给山东敲响了警钟。 另一方面,老龄化也在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就象这次报告中提出的,针对基础设施的严重不适应,尽快启动大规模适老化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据住建部不久前的统计,仅对现有的400亿平方米旧建筑进行适老化改造,市场规模就将达以15万亿元。我想,这个新的万亿级的投资,不仅将为城镇,对乡村都将提供一个推动发展的新动力,还会推动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转。从中受益的,不光是老年人,还有残疾人、少年儿童、受伤的人、生病的人。可以说是所有年龄段的人、所有有需求的人。 另外,随着居家和公共环境的改善,受伤的概率小了,生病的机率少了,还会缓解医疗保险的支出压力。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的到来,对这种应用场景的研究和落地也越来越多。许多地方都在提智慧城市、智慧政府,BAT、华为这些大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如阿里在杭州、上海,腾讯在深圳、广东,都在积极推动这些事情。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无论是城市化、还是老龄化、信息化、智能化,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也只能“人”。所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关键就在于围绕“人”这个要素动脑筋、想办法、做实践。而这,也是我们盘古智库以“天地人和、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初衷和努力方向。[详情]

窦瑞刚:使用微信的老年人往往觉得自己更幸福
窦瑞刚:使用微信的老年人往往觉得自己更幸福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0日下午,分论坛“数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举行。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之大变局,既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老龄社会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将日益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就中国而言,老龄社会与信息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相伴而生,具有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窦瑞刚出席并发表主题为“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跨越数字科技的代际鸿沟”的演讲。 如何跨越老龄化背景下的数字科技代际鸿沟?窦瑞刚提出三点建议:一、数字科技鸿沟,本质是人心的代际鸿沟,增加年轻人对老化的理解和“同理心”是关键;二、回归家庭,小教老的科技反哺作为解决方案的一种;三、推动科技向善,科技适老、科技助老。 以下为演讲实录: 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近年来网络上不断出现关于坏人表老的讨论背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数字科技带来的代际鸿沟,体现了新媒体时代老年人成为了主流话语中缺位的那一方,新媒体某种意义上剥夺了老人的话语权,成了调侃、歧视老年人的一个阵地。 美国学者普林斯基和弗莱尔曾把数字化时代的人类按年龄做了一个分类:青年人是引领浪潮的“数字原住民”,中年人是亦步亦趋的“数字移民”,而老年人则是被拒之门外的“数字难民”。 今年6月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超过8.5亿人,其中10-30岁网民占65.1%, 40-49岁占比17.3%,50岁以上占比13.6%,达到1亿1千万人,从比例来看,互联网确实是年轻人的世界。其实在2012 年以前,老年人的上网率更低,从未突破 5%,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老年人的数字化进程有了巨大突破,一度增至2017年的 16.6%。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某种意义上促进了老年群体的触网,其中微信已经成为移动时代的“入门级应用”,也成为许多老年人“触网”的起点。腾讯研究院和深圳大学一起做了一个名为《吾老之域》的老年人微信生活与家庭微信反哺的研究报告,报告有一些有趣的发现,我也借此分享给大家。 一、微信的出现推动了老年人的上网。微信上的社交、信息等功能十分实用,且操作较为简单。对于数字技能较弱势的老年人,微信成为了他们接触网络的第一个入口。微信逐渐成为一个“全民应用”,目前月活跃用户数已近11 亿 ,形成黑洞效应,这种效应亦带动着后进的老年人加入。微信数据侧面印证了这一点,2016 年 9 月,微信上55 岁以上的老年活跃用户数量为768 万,到2017年9 月已达到 5000万 。 二、家庭关系是推动老人上微信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老年人总体上的社会交往、工作活动逐渐减少,他们的核心关系更聚焦到家人,核心生活回归到家庭之中,家庭成为老年生活的一个格外重要的场景,微信家庭群也是老人上网的核心场所。 三、年龄越小,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高、好奇心越强的老年人越可能会使用微信。越是年长的老年人越习惯于传统的广播、报纸、 电视而不愿意接触新媒体,而相对年轻者则更容易也更愿意接触互联网。收入可以决定老年人接入微信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智能手机和网络的费用;而文化程度则可以影响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意愿;好奇心是老人成为微信达人的金钥匙亦有主观因素——爱学习新事物,经常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往往拥有更多的微信好友,会使用更多微信功能。老年人使用微信越来越娴熟,他们就会添加很多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为好友,重启原有的关系网络,所以好友数量也就更多。 四、老人使用微信存在着“三级跳”的现象:老年人在微信功能选择上有明显的分层,社交 > 信息 > 支付。会使用社交类功能的老年人占比 85% 左右,会使用信息类功能的老年人为 65% 上下,会使用支付类功能的老年人比例在 50% 左右。 五、使用微信的老年人往往觉得自己更幸福;而当微信列表中的好友数量越多时,老年人往往觉得自己越幸福 。使用微信不但可以满足老年人对信息的需求,而且可以缓解他们对社交的极度渴求,减轻孤独感,提升幸福感。老年人的微信好友越多,说明其社会交往就越多,和其他人的交流可以让老年人产生自我效能感,也就是感觉自己“还有用”,感觉生活变得没那么枯燥,甚至丰富多彩起来,从而提升了主观的幸福感。 如何跨越老龄化背景下的数字科技代际鸿沟? 一、数字科技鸿沟,本质是人心的代际鸿沟,增加年轻人对老化的理解和“同理心”是关键。老化的过程,尤其生理衰老的限制,对新事物的接能力,记忆力的衰退,一些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学自会的产品,老年人可能学很多遍依然出错 ;一些在年轻人看来很低质量的内容,老年人却往往乐此不疲。需要更多的将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化鸿沟至于老年人在社会处境、生命周期中去看待,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老化过程。 二、回归家庭,小教老的科技反哺作为解决方案的一种 家庭在影响老年人的科技使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教老是帮助老年人克服数字化鸿沟的一个很重要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家庭之中,有一种特殊的“反哺”行为在发生 ,父母(爷爷奶奶)时常会向儿女(孙子孙女)请教微信使用方法,儿女也会主动教父母使用某些功能。这种源于“文化反哺”范畴的“数字反哺”、“微信反哺”行为,或许可能成为改善老年人数字生活状况的一种“解决方案”。 中国社会普遍重视家庭,家人间的亲密关系或能成为微信反哺的原生动力 ;相较于其他形式,家庭内自发反哺的成本亦较低。这种“反哺”能同时提高亲子两代的使用素养 ;反哺程度越深的家庭,家庭关系越融洽 ,藉由“反哺”这一路径,我们既看到了改善老年人微信使用的可能,也满足了老年人的核心需求——亲情与家庭互动。 但反哺中,最重要的是推动老年人健康老化,活力老化,促进老人对使用科技产品的信心、好奇心,以及利用科技建立更健康的社会连接。“告诉他怎么用,不如告诉他他能行”——更新“老”观念 。老年人面临认知能力下降、文化水平不足的限制,传统社会观念也一味提示“颐养天年”而不鼓励发展,导致不少老人对新事物退缩,自我效能较低。因而, 反哺不止是能力层面,更在于心态层面。 亲密的互动更重要。“我不是非要学微信,但我想跟你学”——许多老人愿意学微信的原因之一,是想借此与儿孙有更多的互动。体察这点,科技反哺作为理解老人、与其交流的一次机会。 晚辈教老人学会发红包,但没有教他们如何选择公众号。在微信功能上,老年人获得晚辈反哺排名靠前的是发红包,发语音,视频聊天,语音聊天等工具性技能,但是在发布、点赞评论朋友圈,选择、转发公众号等偏重于内容性的反哺较少。 “鼓励他求新,但也接纳他老去”——不止是耐心 我们一面要去更新“一味保护老人、不鼓励其发展”的观念;另一面也要明白, 变老是一个必须要发生的过程,体现在他们一次次学了又忘、徒劳无功上。年青人不耐烦和暴躁其实也夹杂着对自己终将老去的恐慌。反哺中,培养的不仅仅是年青人的耐心、同理心,也是他们对衰老的真正接纳。 三、推动科技向善,科技适老、科技助老。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彻底的改变了社会的运作方式,动摇了传统的生活形态,从通信、娱乐,乃至交易、出行等等。当新科技只是增加一种选择时,我们尚能自由取舍 ;但当新科技替代了传统工具,对于不具备新技能的人而言,则是一种权利的剥夺。 因此,这就要求科技企业,必须秉持科技向善的精神,承担起其责任,一方面科技产品应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特别要照顾在一老一小的需求。传统上新科技由年轻人创造,也主要服务于年轻人。除少数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外,主流科技产品的视野中,老年一直是缺位的那一方。这种单一服务年轻人的目标,不仅对其他群体不够友好,且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也是对科技产品发展的自我局限。 因而,科技行业应融入更多老年人的诉求,产品设计之初,对人群更具包容性, 亦是一种前瞻性的体现。 同时应推动科技助老,推出更多的智慧老化产品,特别是针对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面临的两个刚性需求,一是情感需要,在智能音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陪聊机器人可以缓解老人的情感陪护需要。另一方面是护理的需要,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和照顾,是老龄化社会最根本的挑战,未来护理机器人,以及智慧照护系统能一定程度减少照护难度,提升照护质量。[详情]

原新:老龄社会是未来“两个十五年”发展的人口基础
原新:老龄社会是未来“两个十五年”发展的人口基础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0日下午,分论坛“数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举行。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之大变局,既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老龄社会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将日益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就中国而言,老龄社会与信息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相伴而生,具有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新出席并发表主题为“老龄社会的人口红利转型”的演讲。他表示,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但是绝对不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未来的发展基础是不断加剧和深化的老龄社会,困难会增加,但机遇和挑战并存。所以,对于“两个十五年”发展规划和目标,一方面要有充分认识和思想准备,另一方面要树立充分的自信,主动应对、积极应对、科学应对。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各位来宾!参加今天这个会我比较激动,从1984年莫干山论坛创始至今35年,这是第一次把老龄问题纳入到莫干山论坛当中,而且又用了老龄社会30人智库的名号,很好,充分说明老龄社会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刚才几位专家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放在了千年,甚至万年的长周期当中去考察,我现在把它拉回到百年之内的现实中来看。刚才党俊武主任说老龄社会看不见头,是常态的人类社会现象,那我们就来看看本世纪中叶以前能看见的老龄社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我演讲题目是“中国老龄社会的人口红利转型”。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但是绝对不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刚才大家说长寿是人类伟大的进步,实际上与长寿对应的另外一个伟大进步是少生。没有少生,没有长寿,就架不起来老龄化的高台,也就没有老龄社会,而长寿和少生是全球性趋势。另外,改革开放40年还有一个伟大的进步就是人口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它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积累了雄厚的人力资本。 作为一个基础性理论,人口转变是人口学最基本的理论,解释的就是人口发展从高生、高死,低增长,到低生、低死低增长的演进过程。比较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人口转变过程,因为我国有计划生育政策,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所以我国的人口转型和其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型都不太一样,急和快是我们最基本的表现。 人口不是决定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人口红利是建立在人口学基础上的经济学的概念,不是一个单纯的人口学概念。人口机会是复合变量,它是人口红利能够实现的人口学基础,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机会。人口机会不会自动转化为经济红利,人口机会能够变成人口红利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是否匹配。动态看,随着人口转型,人口机会和人口红利也都在转型。 这张图实际上反映了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大家能够明显的看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死亡率率先下降,经过三年困难时期反弹之后又继续下降,在70年代中期以后就达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6~7‰,这是多数发达国家人口转变历史上从未达到的死亡率低水平。 人口出生率在死亡率下降之后也很快的开始下降,但是在下降之前已经经历过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两个人口增长高峰。如果我们划代,图中展示了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我国经历过两个人口出生高峰,我们称之为“婴儿炸弹”。当然婴儿绝对不会永远停留在婴儿期,20年后一定会成长为劳动力,而这个变为劳动力的时期恰恰就落在了改革开放的40年当中,给改革开放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劳动力炸弹”。当然,劳动力也不会永远停留在劳动力期间,年龄还会继续增加,走到后面一定是“老年炸弹”,就必然带来人口老龄化,形成老龄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看人口年龄结构,你会看到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和人口比重都在不断增加,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过度到成年型,从典型的金字塔形状变为“中间大、两头小”的形状,形成劳动力供给最丰富的年龄结构。当然,最终会演变为“上面大、下面小”的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 如果看具体数据,从1978年到2018年的改革开放40年,总人口从9.7亿增长到了14亿,劳动力人口从5.4亿增长到了9.4亿,而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55%增长到70%以上,现在回落到66%。 在这样一个人口状态之下,社会再往前走,十九大提出的“两个十五年”发展战略,期间,人口总量会达到峰值然后开始减少,也就是说,人口会进入负增长的区间。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会不断地加剧,从深度老龄社会走向重度老龄社会,这是一个基本的人口国情。老龄社会是未来“两个十五年”战略发展期的人口基础。 改革开放40年我们怎么收获的人口红利?一是劳动力规模的巨大,人力资源供给丰富,这个是我们收获人口红利的前提。二是在劳动力规模巨大的基础之上,人口的抚养负担持续下降,抚养负担下降的主要来源是少年儿童的抚养负担迅速下降,而老年抚养负担缓慢上升。如果按照抚养负担低于50(15-64岁人口=100)来判断,我国的人口机会窗口开放期是1996-2032年,大约37年的周期。改革开放40年就恰恰与这个时间段重叠。三是劳动力价格极其廉价,197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72元,现在是28228元。劳动力的供给近乎无限、抚养比下降其低、劳动力价格低廉,在加上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造就了高劳动参与率,这是我国成功的收获人口红利的人口基础。 开发和利用人口机会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创新,包括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体系转型,也包括刚才易先生谈到的城市化战略,允许农村人口流动转移政策,充分就业战略,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以及其他的公共政策,比方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使得我们充分发挥了“女性半边天”的作用。 同时,这40年我们还赶上了和平的、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我们主动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成为全世界引进外资和有效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接纳了发达国家转移产能,这些产能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先进的,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提升。这些要素的综合作用,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这个经济奇迹的GDP增长表现为:从1978年3678亿元增长到2018年90.03万亿元,人均GDP达到了6.5万元,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改革开放4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约为9.5%,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持续这么长时间、这么快的经济增长。从2010年以后,中国就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我国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全世界的15%,相当于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2/3。 从今往后,跨入了“两个十五年”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时期,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用15年的时间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现代化;然后再用15年的时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就是建党100年和建国100年两个百年发展目标。毫无疑问,实现这两个伟大目标的人口基础是不断深化的老龄社会。但是不要悲观,机遇依然存在,人口机会依然存在。 一是劳动力虽然开始减少,但是规模依然庞大。我刚才说1978年15-59岁的劳动力是5.4亿人,到2011年达到最高峰值9.4亿人,2030年还在9亿人以上,2040年还在8亿人以上,2050年还有7.2亿人,比改革开放初期还要多1.8个亿。劳动力规模缩小但不会短缺,目前的招工难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 二是如果我们真觉得劳动力数量不够,把男女性的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这样就能逐渐释放出来至少1个亿劳动力人口,同时减少等量的老年人口,到2050年,15-64岁劳动力人口会增加到8亿人以上。在人们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岁的条件下,不是不可能的。 三是与此同时,我们会看到教育的巨大发展,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代际比较,现在60-69岁的老年只有11%是受过高中以上教育,40-49岁的中年人24%受过高中教育,20-29岁的年轻人57%受过高中以上教育,受教育的代际改善非常显著。此外,到今天为止,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人口累计1.7亿人,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口2.1亿人,100个人当中有大学文凭的人口为12.4%,相比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这个数字还不到1%,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现在每年招收和毕业的大学生加研究生、博士生超过800万,再加上中专生,合计超过1300万,这其中,理工科每年毕业的学生200万人以上,占全世界的1/4,是美国的8倍,这是非常伟大的进步,为未来发展奠定丰厚的人才基础。例如,根据牛津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未来世界的机器替代人力的现象会愈加普遍,现在到2030年,全球将有2000个制造业岗位被机器人替代,中国将会拥有1/5的世界机器人总量,未来新增机器人的1/3将会在中国,中国将近有1400个工作岗位会被机器人替代。展望未来,我国的人口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科教兴国战略等,对于未来教育发展、健康发展、科技进步等,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未来的教育会更好,人口的综合素质会更好,这是强大的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在老龄社会背景下,教育进步提供了非常好的人才基础,人力资本加上技术进步的状况日益向好;未来的抚养比会增加,但相对于世纪中期之后要达到高抚养比水平,还是处在一段相对较低的状态;劳动力资源虽然在缩小,但是规模依然是庞大的;还有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潜力巨大,所有这些是“两个十五年”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时期,继续收获人口红利的人口机会。这个机会与改革开放40年截然不同,当然,要想继续开发人口红利,必须创新与之相配合上继续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和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比方说经济新动力,经济质量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经济适度增长等等。当然,不要忘记,未来的发展基础是不断加剧和深化的老龄社会,困难会增加,但机遇和挑战并存。所以,对于“两个十五年”发展规划和目标,我们一方面要有充分认识和思想准备,另一方面要树立充分的自信,主动应对、积极应对、科学应对。谢谢大家![详情]

马旗戟:人的突变正成为决定人类中长期发展关键要素
马旗戟:人的突变正成为决定人类中长期发展关键要素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0日下午,分论坛“数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举行。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之大变局,既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老龄社会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将日益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就中国而言,老龄社会与信息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相伴而生,具有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马旗戟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制度、技术和人是影响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在老龄化、单身化和人机化等趋势推动下,继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之后,人的突变正在成为影响和决定人类中长期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向前所未有的老龄社会的大转型正在到来。 马旗戟表示,中国老龄社会呈现极速发展趋势,伴随新生命形态涌现,社群形态多元化,老龄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共振,迫切需要政府、产业、社会协同应对,在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我们需要通力合作为中国寻找一条适合国情,为世界发现一套符合未来的老龄社会之路。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主持人,谢谢主办方让我有机会在这里表达一些近期个人的思考,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这次我们的主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都说要认识当下,就要回顾历史,要应对未来,更要辨析方法。事实上,百年大变局,换一种说法就是历史发展的周期和社会进步的跃迁,即便不提既往更久远,在距离我们最近的数百年也呈现出近似的特征。 例如,500年前的大变局,宗教革命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它带来了西方崛起和全球文明体系格局;400年前的大变局,科学体系、工业化的技术进步推动了产业革命,并开始赋能于人改变自然的能力;300年前的大变局,资产阶级大革命、全球性殖民体系等等,推动了一系列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国际关系体系的发展;200年前的大变局,则是对宇宙、世界和社会复杂性认知与运行的开始,人类开始在多元不同的视角中开始各种实践;最近的100年,则是在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基础之上的百年大变局,而在今天这一格局虽有继承却也已经天翻地覆,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东方的复兴,这正是我们今天立论讨论的前提。 回到今天“老龄社会论坛”所关心的内容,我们可以认为以往的大变局都极大地强化了人在文明中的地位,释放了人在世界中的力量,使人通过对技术的发现与利用、对制度的改变与调整获得前所未有的各种自由,如今我们迎来了最近的一个“未有之千古大变局”,即,因着技术与制度的反哺(医药医疗水平、公共卫生体系、社会福利与保障等等),人不但在物质与精神精神上得到长足进步,也在自身的生理存在上获得了极大的增长,这就是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 它导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老龄群体规模迅速扩大,进而与单身化、少子化生活趋势相结合,在人口结构上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在我国则充分表现出与城镇化、信息化的叠加效应。 老龄化现象与传统工业社会遗留下来的退休养老金与社会保障措施等结合在一起,则为如今的经济留下了沉重的负担;与社会整体少子化低生育率等趋势结合在一起,则对理想的人口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下的老龄化问题,实际产生于两大并行相背的事实,即,较之以往,人可以更早游离于大生产体系之外而实现生存与保障自由的“主动老龄化”,较之以往,人更晚地丧失自主自由行动能力的“被动老龄化”,这两者间的时间间隔,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在不断快速地拉长,构成了我们所说的老龄社会“第三人生”阶段。 但是,总体来看,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老龄化标准和相对应的社会分配、福利保障体系与制度,尽管有所调整但并没有适应这一百年乃至万年的剧烈变化,造就了当下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制度、技术和人是影响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在老龄化、单身化和人机化等趋势推动下,继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之后,人的突变正在成为影响和决定人类中长期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向前所未有的老龄社会的大转型正在到来。 所谓老龄社会,指的是人类社会在老龄化的持续推动和影响下,社会结构、关系、特征发生整体性、持久性和不可逆变化,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社会形态。 相较年轻社会,老龄社会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人口年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老龄人口与其它年龄人口一起构成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经济供需两侧发生重大改变,基本的经济模式、生产方式、增长动力、核心要素、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和市场供需发生重大调整和改变,以适应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提出的需求;三是各个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通过一系列对生命、传统、伦理和家庭的具体文化表现和社会行为进行新的构建。 现有的关于老龄化的研究和关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将老龄人口作为社会福利与财富消耗的对象,二是从狭义的人口结构或劳动力供给来协调处置老龄化问题;三是从产业和生产视角,将老龄群体视为巨大消费市场。这三者并非不重要,但是都缺乏人类社会已经从总体的年轻社会转向总体的老龄社会,从二阶段人生转向三阶段人生,从人类总体自由度与富足度变化的视角如何借助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实现文明进化与社会升级的问题。 因此上,如果说,城镇化是关系中国百年的变迁,信息化是关系世界千年的变化,老龄化则是关系到人类万年的最大变局,虽然各个国家的老龄化开始时间、速度和程度不同,但各国都将老龄化和老龄社会建立作为一个国家指定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最重要前提与任务目标。 具体到中国而言,中国的老龄化是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老龄化;中国老龄社会与经济崛起、文化复兴和全球影响力几乎同时到来;中国特定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老龄社会有其特定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中国不仅是面临着解决老龄化问题,更是面临着老龄社会转型问题,这些思考也反映在去年发布的《老龄社会十大议题》和《老龄社会香山共识(2018)》之中。 也正是在如此思考之下,2018年上半年,盘古智库与其他四家机构共同发起了“老龄社会30人论坛”,筹建了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一年多来,论坛与研究中心与老龄社会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学者专家、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公益组织等人士密切合作,共同探索中国老龄化与老龄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发布了多个研究方向,推出了多项研究成果,今天也希望得到在座的学者专家和领导的指正。 中国老龄社会呈现极速发展趋势,伴随新生命形态涌现,社群形态多元化,老龄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共振,迫切需要政府、产业、社会协同应对,在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我们需要通力合作为中国寻找一条适合国情,为世界发现一套符合未来的老龄社会之路。 再次感谢主办方,感谢各位。[详情]

党俊武: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目前为止取得最辉煌的成就
党俊武: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目前为止取得最辉煌的成就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0日下午,分论坛“数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举行。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之大变局,既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老龄社会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将日益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就中国而言,老龄社会与信息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相伴而生,具有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党俊武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如果说老龄社会是悲观的、消极的问题,那这个问题就值得重新考虑了。他个人认为,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最辉煌的成就,不说年龄结构本身,就说普遍长寿这一条,它比我们所取得所有科技成果都要伟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老龄社会才有希望。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敬仰早期参与莫干山会议的常修泽先生、贾康先生、黄江南先生、冯仑先生,还有易鹏秘书长、梁春晓主任,以及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为什么一定要客气一下呢?主要是因为莫干山的会议影响非常大,老龄社会能上这个会议的议程,我觉得这是一大幸事。希望能够持续。 我简单说一下,第一个应对老龄社会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1982年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了第一届世界老龄大会,之后成立了中国老龄问题委员会。1999年成立了全国老龄委,之后做了几件非常重要的事情。2006年对中国百年人口做了预测,这是第一步。第二步2010年开始做了非常有影响的项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研究。当时为什么没有叫应对老龄社会呢?考虑到那个时候老龄社会没人能接受,所以用人口老龄化的说法。当时搞这个战略研究的时候,我们设计的就是在此之后搞中长期规划,中长期规划完了以后干什么?恐怕还有更多的动作,大概的脉络是这样,到现在为止党中央对应对老龄社会高度重视,主要是跟前面这一系列动作有关系。 今天的机会难得,时间有限,首先说一下老龄社会或者从年轻社会到老龄社会转型,的确是一个大变局,这个变局可能是大变局当中最长远,影响最大,当然也是最伟大的变局。 我的观点简单说一下,人类社会的变化无非就两个: 第一,人本身的变化,刚才梁先生也谈到这个问题; 第二,外部世界的变化,从我们打造第一个石器工具一直到现在的5G,我觉得这个都是外部世界的变化,但是人自身的变化这才是最伟大的。 人的变化主要从两个角度说: 第一个是年龄结构,也就是社会的主体结构成了老龄社会的状态,具体不说了; 第二个是人类普遍长寿的梦想实现了。现在中国平均寿命是77,我查了一下1900年的时候美国人口预期寿命是47岁,日本42岁。从时间变动角度来讲,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了,这个变化的确太大了。 另外一个数据,联合国人口预测表明本世纪末整个非洲大陆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会达到78.4岁。这个不得了,我觉得,这个变化的的确确比5G,包括信息化、全球化所有的变化意义都更加重要,因为这是人类自身的变化,同时也是最伟大的变化。 别的变化,比如说技术变化,它不停止在变,但是人本身的变化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我认为习总书记讲大变局的的确确非常高远,提醒我们还要反过来看看人自身的变化。 还有一个是老龄社会提出最深刻的问题,不是说我们现在怎么养老,不是说怎么样去应对,我个人认为老龄社会提出来的问题最深刻的,就是人类到底应对走向哪里去?这是第一个。 其次当前应对老龄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怎么样去解决老年人的问题,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观念的问题,观念应该比技术重要,怎么样应对这是技术问题,这个好办,人类也很聪明。但观念才是最重要的。从全球范围来看,应对老龄社会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对老龄社会总体判断是以为它是负面的、消极的,带来一大堆问题,整个社会焦虑不安。像西方几个大专家提到别的问题特别重,但说到老龄问题的时候往往认为,真正的问题来了,因此,我觉得这个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说老龄社会是悲观的、消极的问题,的的确确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重新考虑了。这是我说的第二个意思,我个人认为,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最辉煌的成就,不说年龄结构本身,就说普遍长寿这一条,它比我们所取得所有科技成果都要伟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老龄社会才有希望。 为什么大家会从负面去看老龄社会?因为大家脑子里面全是年轻社会的思维、观念,年轻社会条件下老年人应该是少的,年轻人应该是多的。现在老龄社会来了,有那么多的老人,年轻人还在减少,这怎么办?悲观消极的根子就在这里。这个要纠正。这个论坛的意义,其中一个意义就是引领全社会正确认识老龄社会。 第三个,应对老龄社会的关键是要树立科学的老龄社会观,刚才常修泽先生引用了习总书记的讲话,这是十九大报告里面的一句话,习总书记在2016年还讲过一句话,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这句话含义非常丰富。我觉得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我们现在老龄社会的问题还有很多没有显现出来,我们现在才进入老龄社会20年的时间。但是我们现在解决老龄社会的问题,只是就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解决老龄社会的模板或者理想的版本,也就是刚才讲的未来人类社会在老龄社会运行轨道上到底走向哪里,目前还没有一个版本,没有一个蓝图。也就是常先生讲的道的问题解决不好,求的问题也解决不了。 今天提一个概念,应对老龄社会的关键就是要树立科学的老龄社会观,也就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对未来的老龄社会要有一个科学的设计。也就是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 第四个,应对老龄社会在全球范围内目前还没有导师,我们最近这些年在各位场合发现很多人在讲,目前发达国家如何应对老龄社会,在经济上、人口上方方面面都有他们的可取之处,但是经过我们这几年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没有一个是成功的。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日本做得很好,的的确确做得很好。但是,我的观点是,在应对老龄社会未来看不到头的状态底下,全人类没有导师,他们只不过是先走一步,他们只不过是高中毕业,我们是小学毕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充满信心,我觉得中国的情况还有自己的情况,要走出自己应对老龄社会的路子。 第五个还是要回到习总书记关于应对老龄社会总体观点上,就是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这里面说三句话: 1.把握老龄社会的转变,从年轻社会到老龄社会转变,这个跟我们的意志没有关系,这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老龄社会不管怎么发展,最终除了要遵循客观规律,更要符合人类的意愿,也就是我刚才讲的理想的老龄社会需要我们设计,比如长寿生活怎样才更有意义等。 3.应对老龄社会给中国提出了很多的机遇,比如说中医是低成本应对老龄社会的全球战略。慢性病那么多,靠西医肯定不行,在这个问题上中医是个出路。 最后从正面角度来讲,老龄社会换句话说就是长寿时代,应对长寿时代今天我提一个观点,通过这个论坛呼吁个人、家庭、国家要对未来全体国民的长寿生活,从健康、知识、技能、资源,特别是在金融方面做好预算和安排,谢谢![详情]

梁春晓:老龄社会的到来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
梁春晓:老龄社会的到来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0日下午,分论坛“数老龄社会:转型与创新”举行。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之大变局,既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老龄社会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将日益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就中国而言,老龄社会与信息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相伴而生,具有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晓出席论坛并致辞。他表示,老龄社会的到来既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未来,不管探讨哪个方面的因素,如果离开对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的关注,离开人本身的突变,恐怕都要产生很大的问题。 他认为必须将局部的、战术性的以及一般的应对性态度和方式,上升为全局性的、战略性的、主动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老龄社会课题,立足于更加全面、更加复杂、更加长远的创新性的研究,以新思维催生新的观点和新的范式,进而为老龄社会提供新理解、新想象和新动力。 以下为致辞实录:  各位下午好!首先我代表这次论坛的承办方老龄社会30人论坛和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欢迎各位莅临今天非常重要的论坛。也感谢常修泽老师为我们争取到这么有意义的莫干山厅,来举办这么有意义的活动。 这次莫干山会议的主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想在此时,在这个地方来探讨这个话题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既然我们讨论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就一定要着眼于刚才常先生提到的那些能够影响社会中长期发展的关键性变量,比如说制度、技术和人。 在莫干山我们离不开谈40年前启动的中国改革开放,如果回顾过去40年,有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前一个20年(1978-1990年代中期),这20年时间制度创新是推动我们国家整个发展非常重要的核心变量。 第二,1990年代中期特别是1995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之后的20年时间,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开始成为影响整个社会发展又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变量。 现在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越来越感到人的变化,甚至有种说法是“人的突变”。一种说法,1995年出生的那一代人是突变的一代。我们甚至于看到不同年代的老年人可能也有很大的变化,人的变化,人的突变,进一步地成为我们观察和探讨未来社会发展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变量。 从人的变化来看可能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人口结构。特别是体现在年龄结构上,所展现出来的老龄化的趋势。 第二,人的特征。人在变,比如说单身化的趋势,少子化的趋势,甚至一定意义上存在的中性化的趋势,人的特征在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人机融合。现在有一个说法叫“后人类社会”,随着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的发展,原始的、自然的、传统意义上的人正在向人与机器相融合的状态演化。 从人口结构、人的特征和人机融合三个方面来看,如何关注人本身的变化,是我们理解和关注未来社会非常重要的核心变量,也是我们继关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以后第三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变量。 就中国而言,在长寿、少子和人口迁移这几个比较大的因素促进之下,中国也在跟许多国家一样步入老龄化,甚至是“超级老龄化”。 这样的老龄社会是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如果说我们曾经经历过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型,那么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的转型。在一定意义上,可能不仅仅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甚至是千年、万年之大变局。 老龄社会的到来既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未来,我们不管探讨哪个方面的因素,如果离开对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的关注,离开人本身的突变,恐怕都要产生很大的问题。 所以说老龄社会所带来的挑战是全局性的、长期的甚至不可逆转的;不是局部的,也不是暂时的;不仅限于养老。现在有一个倾向,一谈到老龄化就是养老。养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在整个老龄化和老龄社会里面只是个局部性的问题,甚至可能不是一个核心的问题。 它不仅限于社会保障,也不仅限于民生;对它不能够一味悲观,但也不能盲目地乐观。从老龄社会30论坛和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老龄社会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将日益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 而整个社会对老龄社会的到来几乎毫无准备。我们经常说黑天鹅、灰犀牛,老龄化就是这样一只灰犀牛,我们眼看着它向我们走来,但是我们却来不及准备。我记得几年前大家刚谈老龄化,现在大家所有人感觉到老龄化都在各方面都快速展现出来了。对中国而言尤其不同,中国的老龄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相伴而生,我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当然也有更多的机遇。 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将局部的、战术性的以及一般的应对性态度和方式,上升为全局性的、战略性的、主动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老龄社会课题,立足于更加全面、更加复杂、更加长远的创新性的研究,以新思维催生新的观点和新的范式,进而为老龄社会提供新理解、新想象和新动力。 谢谢各位!让我们期待一场非常精彩而丰富的思想聚会和分享![详情]

沈建光:在数字货币领域 中国是有机会弯道超车的
沈建光:在数字货币领域 中国是有机会弯道超车的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0日下午,分论坛“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举行。数字金融分论坛聚焦于当前的数字金融热点问题,围绕分布式数字金融、数字资产、开放金融等新型概念,实质性的探讨数字金融的潜力与落地方向。 莫干山研究院副院长沈建光出席并总结发言。他认为,在数字货币这个领域,中国是有机会弯道超车的,在全世界很多领域,包括移动支付中国其实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了。在央行数字货币实践领域人民银行也是走在非常前面。 以下为发言实录: 非常感谢邵院长,非常荣幸,听了一下午收获也非常多,我自己本人也是从传统经济学家,现在开始加入到互联网世界,因为我从投行到京东数字科技,其实就是到一个金融科技公司,也是想研究这块领域。 今天其实给我非常多的启发,讲的非常好。我自己对数字货币的理解,传统宏观经济学家对当时比特币的兴起是持有怀疑态度的。最有名的是J.P. Morgan的总裁,觉得这个完全是不靠谱。当然我们也知道投资人巴菲特现在还没被说服。从这个领域来看,其实还是有争议。今天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同的观点。 我们看到央行的态度对数字货币,大部分政府其实是非常反对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现在德国和法国政府已经明确表态不支持Libra,觉得这个都是主权货币。 总的来看,技术的发展其实也是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数字货币本来都是央行开始比较抵触,但是现在央行开始拥抱,它其实是一种竞争,看到你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在发展,而且也屡禁不止,它其实也是做一个中心化的数字货币。 包括现在中国人民银行走在非常前面,我自己感觉这块领域中国是有机会弯道超车的,在全世界很多领域,包括移动支付中国其实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了。在央行数字货币实践领域人民银行也是走在非常前面。 今天我们讨论的非常有益,包括央行的数字货币,包括传统意义上以代码算法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包括朱嘉明老师说的三种分类。总的来说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比如说我们企业也在研究央行数字货币怎么应用到比如说跨境支付,包括今天也谈到了人民币国际化,是不是用数字货币这种形态可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我听到有一位听众说,研究了半天说不大可能的。 我倒是蛮占赞成这种观点,因为人民币国际化靠数字货币,其实还是比较担心资本的外逃,本质问题是一致的。 我自己以前在欧洲中央银行工作过,2003年加入欧洲中央银行的时候欧元当时是如日中天,欧元在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不断上升,但是你发现这个结果,所以很难说,很多说是霸权,我觉得最终还是取决于竞争,经济体制的竞争。次贷危机之前,欧元一直在上升,但是次贷危机一发生,源头在美国,但最受伤的是欧洲。所以次贷危机之后欧元地位大幅下降,反而提升了美元的地位,这也很难说是美国政府有意,因为这个东西还是市场竞争的逻辑,欧洲的体制本身是有致命的问题造成欧元现在这样一个弱势。 所以整个货币的讨论最终原理还是传统货币理论没有失效,今后什么样的数字主权货币,谁可以在竞争中胜出?从这一点来看,我对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包括数字货币还是比较乐观的。中国这方面的尝试走得非常前面,而且在数字经济领域的重视程度也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很多尝试都在进行当中。 这个话题我们进行有益的讨论,但很多问题还在实践中去发展,包括中航信托,用数字信托新的概念,很多东西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新的概念,这个领域不断地发展为我们这个领域提供了很多新的机会,谢谢大家。[详情]

范华:信托有望成为管理数字资产的最佳载体
范华:信托有望成为管理数字资产的最佳载体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0日下午,分论坛“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举行。数字金融分论坛聚焦于当前的数字金融热点问题,围绕分布式数字金融、数字资产、开放金融等新型概念,实质性的探讨数字金融的潜力与落地方向。 中航信托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范华出席并致辞。她表示,Libra的诞生将会开启金融的新时代,数字金融迎面扑来。信托作为金融行业第二大子行业,要积极拥抱数字金融。她认为数字资产是数字金融最核心的问题,信托有望成为管理数字资产的最佳载体。 以下为致辞全文: 尊敬的孔丹老师、曹老师,尊敬的金老师、邵老师,各位专家学者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在秋高气爽的时节和各位专家相聚在莫干山共同探讨数字金融这个话题。我主要向各位老师汇报中航信托参与数字金融的原因。 在来的高铁上我一直在学习朱嘉明老师编的著作,对一些问题理解的还不深刻。2019年6月18日,注定成为金融史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日子。Facebook联合了具有全球商业影响力的几十个巨头企业共同发起了一个名为“Libra”的数字货币。在简要发布的白皮书里,开宗明义地宣布Libra是在全球范围建立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普惠大众的金融基础设施。 Libra的诞生将会开启金融的新时代,数字金融迎面扑来。信托作为金融行业第二大子行业,要积极拥抱数字金融。我认为数字资产是数字金融最核心的问题,信托有望成为管理数字资产的最佳载体。我从三个角度汇报一下我们的思考:取势、明道、优术。 取势,即数字资产是数字金融之核心要义;明道,信托可以有效赋能数字资产管理;优术,中航信托在数字金融上进行的新探索。 对于取势,习总书记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能。如果说数字经济是躯体,数字金融就是血脉,而数字资产则是核心。以资产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金融创新,是一个全新的体系,或将重构传统金融运行方式、服务模式乃至整个生态。 经常有人说小偷现在没有生意了,因为数字金融跟我们密切相关。数字经济正在对传统行业以及服务业的升级改造,数字农业、智能制造、数字交通、数字医疗等数字化转型发展,形成基于各种场景的数字资产,包括资产数字化,也包括数据资产化。 区别于传统的有形的物理资产和无形的权益资产,数据资产是第三类资产。第三类资产既包括企业的数字资产,也包括个人的数字资产。但数字资产应当区分于传统资产的数字化表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资产应当包括“原生真实、全量信息、数字表现、自由流转”等关键词。如何将现有数据转化为数字资产,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话题。对于自由流转的数字资产该怎么看?以及资产管理机构既然是管理资产的,但资产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不仅要管理现在的资产,还要管理未来的资产。数字资产就是基于数据,借助于智能算法及技术,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新型资产。如何管理这些场景差异化的数字资产不仅是商业性的市场行为,也是关乎公共服务和国家安全的规制行为。因此,数字资产的专业管理与规范治理同等重要,需要借助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协同发力,提升和完善数字资产的管理及治理水平,实现数字资产价值。 明道,我们就来斗胆的来提出一个概念:数字资产可以借助数字信托来有效赋能。数字资产确实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生态,在数字金融领域原来拥有大量的数据,形成了数字资产,这个数字资产对金融机构来说,具有哪些意义?区块链作为可信的技术可以为现有的金融机构触及底层资产。资产管理机构有把资产开拓到底层的需求,而区块链作为一种可信的技术,对于我们未能触及的底层可以加持信用,这一切开创了金融体系新的局面。 的确我们看到数字资产互联共享是动态的,不光要求适应一些基础设施,而且要有相匹配的金融和法律基础关系。传统的金融依托的法律关系是完整的资产所有权,而资产是以动态共享为特征,数字资产是一个动态共享为特征,静态所有的概念,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需要使用权、收益权的出现,这是给资产管理机构带来新的挑战。 信托作为一个舶来品,它在中国是独特的,既是一个法律权属又是一个金融机构,我们发现信托这个独特的制度安排,可以把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有效的分离,同时又能够保持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应该是比较适合作为数字资产权属安排的法律基础,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就斗胆来设想一下,信托可以成为数字资产有效的管理工具,为数字资产的价值来实现赋能。 在一个月以前,公司的董事长有一篇署名文章叫“数字法币将开启数字信托的大发展”,在这篇文章上有这么一段阐述,他说数字法币的发行运用将直接带来数字金融爆发性的发展,其中数字信托金融将被优先启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担当数字金融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到引领高精尖的数字金融产业发展,这是因为数字经济需要相适应的法律安排来支持数字法币的活动。在新的法律形态出现之前,数字法币账户体系的投资功能,通过信托来实现,是最佳的安排,通过数字信托的账户功能可以实现大量分散的数字法币的汇流聚合,实现数字法币的资金池。 的确我们看到传统的金融围绕着银行的账户,是一个静态的账户,数字金融时代对账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应该是金融史上一个比较大变化。我们觉得信托作为天然的法律工具和金融工具,它的先天优势无出其右。 我们在研究在学习的同时也在实践,第三部分优术就把中航信托在数字金融领域的探索向各位做一个汇报。简单说一下中航信托是央企控股、上市背景、中外合资,我们大股东是航空工业集团,又俗称是造飞机的信托公司,所以我们要创新,要飞得高一点。 我们过去十年的发展,从信托行业的一个新兵发展成为了行业领军企业,当选为会长单位,这几年通过创新保持了较好的可持续发展盈利水平。 在创新方面尤其是关注新科技以及积极拥抱数字资产,在2018年9月中航信托发起成立了中国数字资产信托管理研究院,也是在聚焦数字资产与信托制度的切合发展的理论研究与业务孵化,致力于通过信托制度的优势,利用多元化的金融工具提供金融整合服务,以整合数字、信息、资源,挖掘数据应用场景,盘活数字资产价值,优化数字的商业模式,促进数字经济新发展。 我们在行业里率先发行了第一单数字信托,基于数据的数字信托,同时对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作为一个融资工具以及投资工具来支持,入股了英国的数据商来引导IDC产业的发展。 另外,我们也发起了国内首个以数据的管理应用为核心的数字资产战略联盟,同时也第一个提出了信托科技。信托科技虽然是金融科技的一个部分,但是有它的特点,尤其信托本身有法律制度,有一个受托人的职责,所以信托科技和传统的金融科技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我们提出了信托科技。 以上就是简要从取势、明道、优术三个方面向各位专家汇报中航信托为什么要参与数字金融这么一件事情,我们的理解数字资产将成为数字金融的一个核心要义,管理数字资产可以借助数字信托来有效赋能,同时中航信托也做了一个积极的探索。的确,朱老师在给我的赠书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未来货币将是智慧、理念、制度、科技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以资产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金融也必将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发展理念,它不单纯是数字技术简单的应用,而是对各个参与主体的战略、技术、运营的综合考核。这些确实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的积累与沉淀,同样需要智慧、理念、制度、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这些一定会在今天论坛上找到新的思路与答案,特别期待今天这场数字金融的饕餮盛宴,感谢各位专家,谢谢大家。[详情]

华生:怎样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华生:怎样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1日下午,主题大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在德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东南大学国家发展与政策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华生出席并发表主题为”怎样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很高兴35年以后又回到莫干山来,而且见了那么多老朋友,很多人都是很多年没见到了,很高兴。今天这个题目是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和应对,我本来想讲应对的,今天时间有限,今天讲怎么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刚才江南从一个很特殊的角度,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服务社会演变的角度。我们看到现在对于百年未见之大变局的解释多种多样,包括权威的媒体,包括权威的研究机构,当然大多数还不是这个角度,大多数比如说从美国主导国际秩序的改变,我大概看了一下,好像算是比较主流的。 但这种说法是不是能叫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好像也很牵强。因为美国主导国际秩序是二战之后,二战之后到现在没有100年,只有几十年。100年前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那时候是苏联刚刚诞生,欧洲还主导着世界的中心,包括后面二战也都是由德国开始的。这个解释虽然很多,但我觉得可能还不够准确,不够全面。 怎么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尽管总书记说了,怎么来理解,他本人没有给出一个很准确的定义来。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话题,如果我们要讨论,现在这个题目,大家都在这个题目下讲很多事情。如果连什么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每个人的定义和认识都不一样,那你去讲应对,讲什么那就变成无的放矢。因为要参加这个会,我专门搜索了一下所有的解释,我发现是五花八门,莫衷一是。 我从研究者的角度讲讲,莫干山的精神刚才孔丹同志讲了是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输,只唯实。我们首先看看“未见之大变局”的说法始于哪?始于一百年前李鸿章,李鸿章在1874年给同治皇帝的奏折当中第一次提出来是“三千余年未见之大变局”。讲这个话的时候,有人说他主要是为了要军费,但是他为什么要军费呢?不是像过去那样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抵御西部几千年来侵扰我们边境的那些人。当时主要讲的是南海台湾,这个是海上来的。 我认为李鸿章的认识在那个时代是睁眼看世界比较早期先进的中国人,因为他讲到两个,一个是地理概念,他讲了世界9万多里地理概念,中国过去讲天下讲的是中原中国。第一,他首先有一个全球的概念。另外讲了西欧的诸国,而且带来的是坚船利炮,这是从西方文明的概念,当时李鸿章的认识还是很认可的。 我看了一下,李鸿章当时所说的三千余年未见之大变局,三千余年正好是中国文明社会,至少是我们能够发现的有文字记载的文明社会的三千余年。我们说上下五千年,但前面是传说和故事,有文字记载的只有三千多年。 这三千多年是什么社会?是农业社会。是什么文明?是农业社会的文明。他痛感这种大变局是西方工业文明在全球对农业文明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对中华三千多年文明造成了冲击。 那三千年未见之文明的冲击,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是农业文明在衰弱一个显著的标志。就像我们今天的GDP,更不要说发达国家的GDP当中农业占的比重只剩百分之几了,农业人口也只剩百分之几了,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我认为李鸿章这个提法还是非常准确的,至少是经过这一百多年来历史是检验了,确实是面临着大变局,而且是不可抵抗的,就像当时孙中山在他的基础上随着事态的演变所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他讲的不光是工业文明,包括带来的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对过去的制度的摧腐拉朽的这种潮流,现在看起来这个认识是完全准确的。 如果我们今天来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首先到底是多少年?刚才说了好多几十年的事情,甚至几年的事情,拿来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显然有点不对。 那是一百年还是几百年?到底是几百年?在这点上刚才江南提到的工业文明以来的几百年,我倒是比较认同的。我认为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300年未见之大变局,从工业文明以来,18世纪、19世纪、20世纪到现在21世纪初,这300多年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呢?不是美国,更不是美国主导的国际次序,也不是什么民粹主义,这都是短期的潮流,是什么?在西方工业文明起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起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当年荷兰、西班牙那样的小国就可以打到全世界去,英国就可以成为日不落的帝国。 那个时候西方文明和西方资本主义对于落后的未开化的,未进入现代工业文明的这些国家优势是绝对的,这种情况维持了将近300年。变化的是什么呢?是这个绝对优势现在开始发生变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达工业文明对于这些落后国家的绝对优势,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面变成相对优势,我认为这是300年以来最大的变局。 为什么说从绝对优势变成相对优势呢?过去人家在军事上,在实力上方方面面,你完全不可以抗衡,库克船长带着一船人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那时候完全没有可比性。现在呢?当然其中非常突出的是中国的崛起,当然也不仅仅是中国的崛起,就像现在伊朗,当年老布什的时候压打伊拉克,那就随便一个决定就可以了。今天伊朗到这个程度美国要想动手,要反复掂量,还要再放下来。现在能够挑战西方的先进国家,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东南亚、东亚,后起的这些国家都现在相对于过去的绝对优势发达国家相对地位有变化。 实际上包括美国的变化,包括特朗普的上台,包括西方民粹主义的兴起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有这个背景就会反映出来。过去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从来是习惯自己绝对优势地位的,本来就应该是这样。但是这个逐步在发生变化了,这个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后发优势。 过去曾经为这个问题争论过,当时小凯提出来“后发优势、后发劣势”,当时我就写过一篇文章就说过肯定后发有优势,后发也有劣势,没有任何东西是绝对的,但是你必须承认后发优势是最主导的方面,很简单的道理,人家搞出一个新东西来要花费多少精力,要花费多少钱,多少亿美金堆不出来一个药品来,你去模仿的话太容易了,是不是。 我们学的教科书是多少代人几千年来积累的东西,到我们教科书里面就变成半页,变成几行字。所以人类本身的进步也是因为这个,人类进步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有累积性,他能够迅速的把前面多少代人的聪明智慧给你浓缩起来,然后晋升过来,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就像牛顿说的,“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 由于后发优势的作用,这个绝对优势变成了相对优势。落后国家的绝对劣势变成了相对劣势,当然另外一个今天不可能去展开,也是因为演化本身的规律,人类社会就是一直在演化的。这个演化就是一个适者生存的演化。从这点上讲它确实是很残酷的,包括景安讲到了生存环境的问题,地球上的生态圈不要说让人类,让生物能够存在的条件是非常苛刻的,所以我们是在一个很苛刻的环境当中很幸运的物种当中的一个,这一点没有夸大其词。 这种演变的规律我们看到了,就像刚才其他人提到了很多问题,包括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快,少子化的情况越严重,单亲家庭越多,越会晚结婚。最初不是问题,现在美国的民粹主义,美国特朗普上台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人口问题。本来的移民也是靠欧洲,欧洲也是发达国家,白人出生率越来越低,人口增长越来越慢,将来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都会改变,有人说很快会变成穆斯林为主,阿拉伯人为主,这就是演化本身的规律和作用。 这个规律哪儿都适用,包括中国也适用。刚才已经有人跟我们讲了,中国的老龄化也在以非常加速度的步伐到来,这些我觉得是我们要认识这个世界,不是讲世界“未有之变局”吗,这个是我们应该认真去研究的,我们面临真正是什么样的变局,这个变局哪些是说别人的,哪些部分也是说我们自己的,下一步的演化趋势会是什么? 在这个情况下,发达国家对于落后国家的绝对优势变成向相对优势,反过来说我们从绝对的劣势变成了相对的劣势,当然给落后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机遇。所以我觉得“百年未变之大变局”三百余年以来的变局,给落后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机遇,但是也带来了大量的风险。 我们过去讲机遇比较多,所以我就不去重复,我想主要讲风险,怎么认识三百年未有之变局的风险,特别对于中国来说。这个风险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之所以过去发展那么快,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这么快,主要因素是后发优势。刚才常修泽把“开放”放在改革的前面,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主要得益于开放。我们改革的很多思想都是因为开放才带来的,我们老祖宗没告诉我们这些,包括双轨制,所有这些都是从西方开放来的。马克思主义那一轨也是从西方来的,也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开放,就是后发优势最大的体现。 从绝对优势变相对优势就意味着后发优势在急剧的减小,这是我们对今后的演变要有的一个清醒的认识。过去你可以借鉴,可以拿来很多东西,因为你跟前沿很远,因此你获益特别大。现在你想模仿,想抄袭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这个越来越少就意味着你发展动能要靠自己,那就要检查我们具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既要从我们的制度上面去找,还要从我们文化上面去找。莫干山之所以能出一个东西,是因为有挑灯夜战,有挂牌辩论,有通宵达旦互相的不服气,没有任何的官位,跟这个是相关联的。因此我们在面临创新的时候,当然要靠我们自己拿出原创性东西的时候,这对我们的挑战实际上是巨大的。 当你后发跟前沿的距离在靠近的时候,你的后发优势就会大大的见效,这会影响我们增长的步伐,再加上刚才讲的演化的因素,有些好东西我们还没有,但是有些演化后面会带来的负面因素提早到来了,比如说刚才讲的老龄化。 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但是我们的城市化率,我们真实的城市化率还如此之低。我们有城市户籍人口的人,享受城市社保医保的那些人占人口当中很少数。在这种情况下说人口增长已经放慢了,在全球的历史上是没有的,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问题?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挑战?我们只是刚刚开始感觉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前些年,特别有些人高喊“私有化”的时候我当时是明确反对的。反对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根本承受不了那么高的贫富分化的那种极端。目前已经很厉害了,我们保持那么多央企,那么多公共财产的时候还用那么大的贫富差距。我不是说现在公有资产运用的形式就是好的,它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改革。但是你要看到这里面相互作用的因素,这是我想说的第一条,就是后发优势在迅速减少。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候我们写过一篇文章就是说过这个问题。 第二,别人对你的警惕,对你的遏制,对你的封锁会空前的增加。当你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你随便拿点儿东西无所谓的,没关系,甚至还希望你发展,发展了以后我的东西好卖给你。但是当差距缩小的时候,没有特朗普,也有王朗普,所以盯在这些个别人身上没有什么意义,是一定要封锁的,一定要打击的,因为你距离靠近了嘛。 美国也都是抄来的,美国是抄谁的?美国的半导体都是从仙童公司那儿抄出来的,但是在美国的范围内人家允许抄,跨过了国境,人家不让你抄,特别是当你跟人家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不同的时候,但是它不改变我们过去主要是靠模仿。这个时候人家从各个方面就会控制你,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 所以这种差距减少了以后,他会对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包括人才,大量的人才交流,第一流的科学家,我从英国回来,在牛津和剑桥都待过,过两天回去还跟牛津的同学一起聚会,都是中科院的院士、工程院的院士。但是严格的说,他们在英国的时候,在国际领域当中你不是绝对通吃。这方面的挑战是很巨大的,别人的封堵,我们靠自己的创新能力对我们非常大的挑战。 第三个更重要的,从绝对劣势变成相对劣势了以后,能不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形势,清醒地面对这个变局,这对我们是巨大的挑战。 我们现在为华为而骄傲,中国有几个华为?当时叫做四大企业“巨大中华”,华为是当中唯一的一个民营企业,现在成为中国的顶梁柱。我们现在呢?应该说我们现在的环境对民营企业的成长并不是很有利,你得清醒地认识这个问题,所以这些就是挑战。 今天就开一个题目,怎样认识?我们先不要急于说怎么应对,如果连什么是“百年未有之变局”,到底是一百年还是三百年,还是几十年没搞清楚的时候,就开始应对,那些应对肯定是不会正确的。 我就讲到这儿,我本着莫干山的精神说这些话,谢谢大家![详情]

高尚全:发扬莫干山精神和“五千精神”
高尚全:发扬莫干山精神和“五千精神”

  高尚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1日下午,主题大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在德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出席并致辞。他表示,1984年的莫干山会议是中国改革历史进程中非常有意义的一次改革研讨会,它形成了中国改革史上的莫干山精神,一群具有家国情怀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学识建言改革、投身改革的精神。在新时代,他向新一代的改革精英提出几项建议:一、不忘改革初心,牢记改革使命;二、解放思想、务实肯干;三、投入到基层实践中去。 以下为致辞实录: 很高兴参加新莫干山会议,刚才主持人讲了,七年以前我参加了这次会议,因为我对莫干山会议的精神非常欣赏,所以我这次为会议写了一份发言稿“牢记使命,发扬莫干山会议精神”。 什么是莫干山会议精神?简而言之就是青年参加改革的精神、青年献身改革的精神。为什么要继续发扬莫干山会议精神?因为原来参加的都年纪大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以后的改革主力军还是要靠青年人,我都是90岁的人了,所以还是要寄托于青年人。青年人把改革的旗帜继续举起来,为深化改革作出新的贡献。 到了浙江,我们企业家也好,干部也好,为什么在一个比较落后的省走在了全国前列?浙江到底有什么经验?我们要探索新的所有制形式,我举两个样本:一个是华为,华为不是国家投资的,不是国有企业,也不是私有企业,这样一个企业生命力很强。浙江共享经济是老百姓经济,所以它有这个生命力。 我记得总书记在浙江当书记的时候,发现我在杭州,发现了以后,第二天在西湖国宾馆宴请我去参加,我想吃饭是小事,利用吃饭的时候我在想讲点什么,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就说了,我希望浙江的经验不光浙江人分享,而是全国分享。为什么?我认为,浙江的经验集中起来就是“五千精神”:千辛万苦来创业,千方百计在经营,千山万水找市场,千家万户搞生产。 浙江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一个镇一个零件,这样集中起来发展很快。我们国家提倡专业化协作,往往老是搞不起来,浙江一个村一个零件,这样一下子专业化协作就搞起来了。后来我加了一条叫千条万绪抓根本。市场经济面临着千头万绪你抓什么?过去有一个市的领导下去把几个企业包干了,但包干的结果不行,还是计划经济的思路。因为包干了以后,给他吃偏饭,这不是市场竞争生长起来的,这是不行的,所以要千条万绪抓根本。根本是什么?就是培育企业,企业作为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老板是创造财富的主体,这样的理念颠覆了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下政府是创造财富的主体,纳税人的钱集中到政府,政府到各行各业去投入,手表厂、自行车厂、缝纫机厂、电表厂都是国家投资的,连卖菜卖肉的都是国家投资,以为这样是搞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样搞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案例。 企业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营商环境,创造好环境以后,企业一门心思搞生产,搞企业。所以企业得到好处红利了,企业发展生产力了,给国家上交的税收也多了,政府有了大家提供的税收可以有能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形成了良性循环。 我们有的城市没有这个能力,虽然企业很多,但是好多企业亏损,没有能力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但是浙江有能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实现良性循环,所以是“五千精神”。我在浙江大学兼管理学院的院长,同时成立了民本经济研究中心,就是研究浙江的企业,然后在全国推广。 我说,“书记,你得支持啊”,他说,“没有问题,肯定支持”。他表态了,表态一定支持。虽然后来很快提拔到上海去了,但是他对我给他讲“五千精神”、浙江的经验印象很深刻。所以他当了总书记以后,他还想跟我聊聊,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本来计划他从美国回来以后聊聊,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机会。 浙江为什么有今天?要发扬“五千精神”。“五千精神”跟莫干山会议精神应当联系起来。我在上海讲了一个题目:只有一流的企业家才有一流的企业,没有一流的企业家就没有一流的企业。世界上乔布斯怎么样,马斯克怎么样,以国际上的经验也是一流的企业做出榜样,为人类造福。 我们中国有一个案例就是华为,我跟任正非交谈了十几次,从交谈当中得出了印象,同时也看到华为的一些材料,比如“下一个倒下来的会不会是华为?”,华为为什么能够走在世界前列?作为世界领先的企业,为什么?华为成功之道到底是什么?我概括了四条,今天就不讲了。 祝贺新莫干山会议召开,谢谢大家![详情]

黄江南:合作惠民的一带一路发展路径
黄江南:合作惠民的一带一路发展路径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1日下午,主题大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在德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旭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江南出席并发表主题为”合作惠民的一带一路发展路径“的演讲。[详情]

梁春晓:我们已经开始步入后人类时代
梁春晓:我们已经开始步入后人类时代

  梁春晓 在2019年第十届莫干山会议主题大会上发言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1日下午,主题大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在德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发起人梁春晓出席并发表主题为”洞察2050:老龄社会大势、转型与对策“的演讲。他表示,中国的老龄化是直接跟长寿和少子和人口迁移有极大的关系,除了人口结构之外,另外两个因素,一个是人的特征变化,比如现在的年轻人,单身化的趋势,少子化的趋势,甚至很多场合叫中性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下午好!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昨天下午有两个非常精彩的分论坛。 当下涉及这样一个中长期的变化,我们可能特别关注能够影响整个社会中长期发展的关键性变量。正如好多专家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的制度、技术和人可能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些核心变量。 在这个地方来谈过去,谈未来40年的改革开放是再合适不过了。回顾过去40多年,我们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阶段,首先是前20年。前20年推动或者影响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变量是制度或者叫制度创新,不论是改革还是开放,都体现了我们的制度创新。 大约从1990年代中期,确切地说从1995年互联网开始进入中国之后的20年,我们看到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及由此引发的技术创新成了影响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又一个新的核心变量。 现在,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我们非常突出的感到人的变化,甚至是人的突变,是我们现在理解当下和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变量。这些人的突变我们大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老龄化。 中国的老龄化是直接跟长寿和少子和人口迁移有极大的关系,除了人口结构之外,另外两个因素,一个是人的特征变化,比如现在的年轻人,单身化的趋势,少子化的趋势,甚至很多场合叫中性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 第三个就是人机融合,朱嘉明先生在各种不同场合之下谈到一个概念后人类时代,随着整个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一种原始的、自然的、传统意义上的人正在消失,人机融合会成为未来我们理解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在继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之后,观察未来社会发展特别重要的方面就是人的突变。确切来说,我们看到老龄化在中国所引发大的变局,绝不仅限于很多人一谈老龄化就是养老。养老很重要,但养老可能只是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当中一个很小的一块。如果老龄化是十,养老可能只是一。 它所带来的是什么呢?带来的是从由此以来人类的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一次大的转型。所以我们在今年3月份有份报告叫《大转折》,从年轻社会到老龄社会,整个社会结构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我在这儿补充一句,这跟我们如何定义多少岁是老年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可以定义100岁是老年人,但是我们的人口结构依然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确切的说,从我们所习惯的那种金字塔式的人口结构正在变成一种梯形的,甚至纺锤形的人口结构变化。 老龄社会大趋势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中国老龄社会的趋势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们把它称为超级老龄化。具体表示在这么几个方面: 1、超大规模。 2、超快的速度。我们与世界上其他几乎所有国家相比,我们的老龄化率从7%到14%的时间是最短的,最长的130年,除中国以外最短是日本也用了26年,而我们仅仅用了25年时间。这个机制很大程度上就在于50年代以后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人的寿命快速的延长以及70年代以后的计划生育。长寿和少子这两个因素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同时发挥作用,这就使得今天快速的进入老龄化阶段。 3、超早的阶段,就是与世界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是在人均GDP较低的阶段就开始了步入老龄化。用现在比较常见的说法,就是我们是“未富先老”,人家是已富才老,所以这是我们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4、超稳结构,这个跟很多人直观的感觉不一样,好像我们现在鼓励生育,然后中国的老龄化很快就会过去了?不是这样的。我们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之内,可能一直到本世纪末都处于重度老龄化的阶段。 如果看最近几年每年人口新生儿的出生数量屡屡低于专家的预测。这说明我们现在对未来生育率的估计可能太乐观了。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可以看见,现在所预测的关于未来的老龄化可能也是偏乐观的。也许未来老龄化的程度超出现在的估计,这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 第二,从个体生命来看,整个新的生命形态正在涌现。 新长度:更长生命。现在整个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已经从50年代的50多岁,快速增长到70多岁,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预期寿命已超过了80岁,和香港不相上下。 新结构:第三人生。农业时代没有退休一说,工业时代有退休,但退休到失能之间的时间很短,现在我们从退休到失能之间的时间很长,普遍在10年以上,甚至20年、30年的也有,所以这就出现了整个新的生命阶段,这个阶段我们把它叫第三人生。 这样的生命阶段出来之后我们如何安排它?如何用好它?这对整个老龄时代或者老龄社会中的人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在农业时代,工业时代都不曾碰见过。 新形态:人机融合。后人类时代正在到来。 现在我们在理解人的变化,除了人口结构,人的特征,如果我们离开人与机器的融合,我们是无从谈起。比如说在座诸位把你们所有的手机机器全部隔绝掉,你想想你的生活是什么方式?会出现什么变化?我们以为这是未来的东西,可能今天正在发生。 经常有些朋友说,我试一下3天不用微信,3天不用会是什么样子?也许你还能坚持,那么3个月你试试看。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已经是人机融合的人了,我们已经开始步入后人类时代。 第三,除了个体之外,人与人之间的聚合形态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我们把它叫做社群形态的多元化。 这种多元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两高两低的特点促成的。1、离婚率越来越高。2、空巢率越来越高。3、结婚率越来越低,出生率同样非常之低。 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正在经历一些大的变化,首先从我们所熟悉的大家庭向小家庭演化。 巴金的《家春秋》当中所描述的大家庭不仅一去不复返,我们所看到的一些标准小家庭也正在解构。单身化的趋势越来越重,在日本可能超过了70%,中国我想用不了很长时间也会到达50%,这是整个聚合的形态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除此之外,当传统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小,越来越散的时候,新的社群的形态又在出现,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各种新的聚合形态都在重新出现。 人与人之间的社群形态,第一个特点,从大变小。第二个特点,从单一的家庭形态向多元化形态演化。 第四,中国老龄化可能跟其他的发达国家还不太一样,我们的老龄化是与信息化、城市化同步展开的。这就意味着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老龄化会遇到与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共振的问题。 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说,信息化一方面在我们走向老龄化的时候成为支撑,比如说现在好多服务体系是通过信息化来支撑的。另一方面又带来了新的数字鸿沟。我们称它为新数字鸿沟,因为以往我们谈数字鸿沟是谈因为贫富差距带来的数字化应用水平或者应用能力的差距,而且马太效应使它越来越玄乎,越来越大。 老龄社会下的数字鸿沟是因为年龄,因为代际而形成的。举个例子,现在老年人经常打不到车,因为车都被那些能够用滴滴打车的年轻人打走了。 老年人有时候出去之后,带着现金买东西不方便,为什么?人家好多不愿意收现金,但是很多老年人又不会用网上支付工具,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把它叫做新数字鸿沟,这是我们现在必须正视的。 与此同时,老龄化与城市化也在同步共振,这个同步共振特别是一些区域上,区域发展或者城乡差距这两个方面影响非常大,比如说像东北的发展。东北的老龄化程度目前是全国最过的,除了长寿和少子这两个因素以外,东北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导致的老龄化尤其严重,因为离开东北大多数是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到哪儿去了?到广东去了,到南方去了。南方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很多东北的年轻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老地方的老龄化程度,但同时加剧了中国老龄化程度。除此之外,乡村、西部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乡村由于人口密度低,某个地区人口规模不大,难以支撑出有效率的服务体系,这就使得乡村的老龄化所面临的挑战更大,比城市还大。 我曾经在离北京仅仅几十公里的平谷做过一些那个地方的老年人生存状况调研,那里离北京才五六十公里,但差别非常之大,你根本无法想象那个差距。 最后一个趋势,最近这一年随着整个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龄社会的到来,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产业和协同,也在各种各样的方式协同应对。一方面是政策体系在逐步完善,另一方面养老产业在逐步的扩大,第三个方面社会创新也是不断地涌现。 为此,我们设想在这样的老龄社会大趋势之下,再加上整个中国的信息化趋势和整个城市化的趋势,再加上其他各种各样大的趋势影响之下,未来比如说我们畅想30年之后中国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转型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形态。 一方面我们需要一个适老化的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包括通常意义上的硬的和软的基础设施,也包括各种各样制度环境,都是基础设施。比如说中国有超过8000万的残疾人,但是到街上看不到,为什么?出不来,我们的基础设施不适合他们出来。同样,我们的很多基础设施也不适合老年人出行。家庭、小区、电梯、街道都不适合,所以这样的基础设施和整个制度环境这是未来最重要的一环。 第二个方面再往上可以看到基于平台的经济,政务和社会服务非常重要,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形成未来的创新性的平台:创新性的经济平台、政务平台和社会平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整个养老产业在各地都有尝试和发展,但是他们面临很大的挑战是什么呢?很多都难以进入正常的盈利状态,为什么?因为基础设施和平台不足,这就使得很多企业独自承担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再往上就看到,在这样的平台之上,我们就能形成一些大家可以共享的各种各样的服务,生产交易、生活信息等等各种各样的服务,然后再面对整个多元化的主体,可能有家庭、群友等等各种各样的形态,可能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要么是个人,要么是家庭,未来会面临多元化的主体形态。 当然,整个体系应该构建在两个非常重要的支撑之下,一方面是智能化。随着整个技术的发展,智能化会从基础设施、平台服务,一直到个人主体都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展现。另一方面共享化,大家可以注意到最近这些年我们在谈未来经济形态的时候平台经济、共享经济都是特别重要的方向。同样,也只有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才能够建立起低成本的,为大量主体所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体系,所以共享的基础设施,共享的平台。共享的服务,和共享的文化可能成为未来整个老龄社会基本的要求。 总的来说,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建立全龄包容、多元共享、智能创新的老龄社会,具体我就不展开了。比如说像适老这块,包括居家的,公共区域的,网络平台的等等,当然也包括制度环境、平台创新、服务、主体多元、智能化、共享化等等。 当我们展望出未来老龄社会前景的时候,希望能够通过三个大的步骤来完成。这三个大的步骤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分析中国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趋势几个重要的节点上,比如说2018年、2022年、2035年和2050年,分别对应中国老龄化程度。 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18-2022年形成工程,启动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的转型,形成共识。目前看来这个还是很挑战的,我们如何意识到老龄化真是一个“灰犀牛”,我们看到它在我们面前走,但是我们不一定引起了诸多的重视。 我的理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比我们曾经面对的,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或者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挑战更加巨大,因为这是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挑战,而我们今天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所有的安排都是建立在年轻社会的基础之上,包括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都是建立在那个基础之上的。所以说我们希望对未来整个发展形成共识,包括目标、原则、方向和领域形成共识。 到2023年之后我们就能展开基础建设期,这个基础建设期包括基础设施,也包括基础性的制度环境,适应老龄社会的环境我们把它分成几个阶段,比如说“十四五”的后半期“十五五”、“十六五”等等。 最后,我们在第三个阶段完成整个社会转型,包括构建出全面的创新服务体系,以及我们形成真正多元化有活力的社会主体。 在我们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大致归纳了八个方面,也相应提出了八项政策: 第一个基础设施严重不适应,这个不适应不是一般化的不适应,是严重不适应。为此,我们提出启动万亿级的适老化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昨天论坛上贾康先生特别提出了我们老旧设施改造问题,中国的老旧设施改造同样也是万亿级投资的,能把这样的老旧设施改造工程跟整个适老化改造工程结合起来,这个不论从民生,经济发展,还是从投资各方面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对策。 当然基础设施我要特别强调,除了硬的还有软的,举个例子,比如说老年人出去之后坐地铁或者坐车,那种信息指示牌很多都是不适老的。你在北京地铁试试看,那些字都看不清楚。它除了物理性设施之外,也存在信息系统的界面要适老。 第二大挑战就是劳动力的稀缺性提高以及可能会导致经济乏力,其实这个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了,我们不要回避,也没法回避。怎么办?从关键上来看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通过制度创新和开放来扩大劳动力的规模。比如说调整退休安排,是不是一律延迟?不一定,但至少是弹性的,而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出来。 第二个办法,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人工智能,通过机器,能够让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干三个人的活。 即使我们通过制度创新来释放一些老年的劳动力,但是整个劳动力的年龄中位数是上升的,劳动力年龄结构是有巨大变化的。不能指望释放一个70岁老年的劳动力,他能去干20岁年轻人的活,所以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着力,要释放3亿老年劳动力,同时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三个挑战就是养老金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问题。前段时间整个社科院发布了一篇报道,2035年养老金或将耗尽,如果说我们现在不做调整,不做变化的话。在座的80后,到你们该领养老金的时候就没了。怎么办?我们必须要在这方面立即着手采取对策。 全要素,昨天在论坛上社科院李军教授特别提到,目前的养老金制度基本上是基于劳动力报酬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在养老金提取当中毫无贡献。他提出一个建议,要基于全要素,而不仅仅是基于劳动力要素来提取养老金。因为劳动力报酬正在持续下降,而其他要素的报酬正在逐渐上升。 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社会保险,还要通过年金和其他商业保险这样的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甚至现在要提出第四第五支柱,多执著的方式来解决,阶梯式的养老制度,所以我们提出要实施全要素,多支柱,阶梯式的养老金制度。 第四个挑战少子化趋势日益严峻。我相信很多专家学者对此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突出表现在这两年,好多专家在预测说放开二胎以后会生多少孩子,结果后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实际出生数量低于他们预测的底线。就是他们对于现在年轻人生育的愿望是完全不了解,完全是过高的估计。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篇文章,说2019年一件最重大的事情是年轻人懒得结婚那更不用说生孩子,那更是懒得生孩子了。现在我们通过简简单单的好像稍微放开一点就能解决问题,现在看不到这一点。而且现在据我的观察,年轻女性对结婚的愿望下降程度超过男生。 我们从对策上要推行生育自由,生育平权和生育福利。因为我们必须面临现实,未来在这样的单身化趋势愈演愈烈的情况之下,非婚生子女不可避免的会多了起来。对于这些非婚生子女的权利如何平等?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所以要推行生育自由、生育平权和生育福利。 第五个挑战是老龄化冲击下的区域、乡村衰落。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很难采取简单的,比如说东北或者乡村就地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按照正在推动城市化的策略,在多极城市群视角下的区域与城乡均衡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谈一村一舍的乡村振兴和乡村解决问题,必须把它放到更大的视野来看。 第六个挑战是社会服务严重不足。一方面是老龄社会所面临的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是中国长期存在问题。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提出一个对策,就是鼓励比如说以时间银行为代表的互助型的社会创新。这个在全国各地,比如说世界银行已经有很多的尝试,下一步我们如何从一种更高的层次,更高的技术水平上来推动全国性的时间银行网络,来推动全国性的互助服务,这个可能意义就特别重大。 第七个挑战是老龄化的新数字鸿沟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提倡以全龄包容为导向的设计、评估与服务体系。因为现在好多设计都是面向年轻人的设计,或者说包括老人用的用品,年轻人以为老年人有需求设计出来的东西,整个设计观念、理念和方式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型。 甚至包括以后我们考虑的社区建设,我们恐怕以后很难再继续持续说,这个地方就是一帮老人在这里养老。我们现在在全国也看到有一些苗头,有些社区,有些小镇,不是专为老年人,但又特别适合老年人,有小孩儿,有年轻人,有老人在一起,但同时有非常好的适老化的基础设施。这样的小区可能比单纯的封闭式的养老院更适合老龄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从整个设计评估和服务理念上要有彻底的转型。 第八个挑战是生命、权利与医疗资源悖论凸显。一方面每个人都有生命的权利,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资源,一个本人和家庭所承受的完全不必要的痛苦,产生极大的矛盾。所以我们也很欣喜的看到,这些年有些机构,推动生前预遗,推动生命教育,推动缓和治疗。这样的动作和举措应该从零零散散民间的行为,把它上升成为大的全局性政府行为来推动它。这个不论对生命的个体,对家庭,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极为重要。 这就是我们梳理最重要的八大挑战,以及与思想对应的八项对策,有人也把它称为“盘古八策”,谢谢各位![详情]

沈建光:中国需要保持定力 保持开放重要的支撑点
沈建光:中国需要保持定力 保持开放重要的支撑点

  沈建光 莫干山研究院副院长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1日下午,主题大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在德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莫干山研究院副院长沈建光出席并发表主题为”70年全球经济的巨变和中国的机会“的演讲。他表示,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地位、环境和机会都是非常好的。中国短期内压力很大,但是从长视角来看,我们现在其实是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有利的时机。虽然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和全球比,我们正处在非常有利的地位。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感谢莫干山老前辈给后辈这么好的机会在这里表达观点,我诚惶诚恐。老一辈的学者有非常强的家国情怀,勇于担当,在国家最需要新的思想的时候勇于发言,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往前推进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后辈非常敬佩。 另一方面,我非常羡慕后辈,有这样的机会可以毫无顾忌的打破所有的禁忌,充分表达观点。并且,观点能被上层决策者如此重视,这样的环境非常难得。莫干山精神和莫干山论坛提供了一个平台,创造了让年轻一代可以坦率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这是非常好的,也是薪火相传的一环。我非常感动,感谢有这样的机会。 我今天主要从国际化的视野出发讨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机会。 今天上午讨论到经济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虽然存在争议,总体来看下行压力确实存在。但是,如果从70年或者更长一点的背景看——为什么是70年?因为建国是70年,二战结束和世界秩序重塑也就是70多年——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地位、环境和机会都是非常好的。中国短期内压力很大,但是从长视角来看,我们现在其实是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有利的时机。虽然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和全球比,我们正处在非常有利的地位。 如果能把握好,中国有可能变成世界强国,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可能实现或者更有可能接近百年强国梦。同时,开放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 关于全球战后70年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1948-1966年期间,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当时,欧洲、日本都打成一片废墟,美国提供资金、产品,日本、德国基本上没有贸易顺差,这就是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支持了德国的重建,但是到了石油危机之后,特别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德国崛起了。1966-1975年,德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贸易顺差国。期间日本有一段时期和德国相当,但是到了石油危机之后,经济危机对日本造成了巨大冲击,于是一落千丈。 1976年之后,特别是80年代,美国基本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并且不断扩大。在此期间,一开始,日本变成最主要的全球顺差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其后德国崛起。但是,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开始崛起,造成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70年以来最大的格局变化。中国的贸易顺差现在是世界第一,有一段时间遥遥领先于德国,后来因为内需的崛起,中国的贸易顺差事实上大幅下降。这是70年以来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与此同时,美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逆差国,因为大量进口,美国基本上把制造业外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发展中国家现在经济全球占比基本与发达国家相当,这是很重要的变化。 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现在过得不太好,但是发达国家日子更难过?因为发达国家被发展中国家赶超,内部政治矛盾愈发激烈,这是全球大的格局背景。 次贷危机前,中国还只是全球出口的第三位,短短十年,中国现在变成遥遥领先的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美国、德国相对下降,美国和中国之间差的距离就是一个日本。为什么现在中国变成全球最主要的出口国,而且是最主要的工业生产国?美国在制造业则明显相对衰弱。 十几年前美国就提出重振制造业和制造业回流,但是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仍然不断下降,目前没有反弹的迹象,仅仅占10%多一点的GDP。 特朗普减了1万多亿美元的税,基本上没有任何美国制造业宣布回流的迹象,包括 GE宣布关闭美国工厂,美国的工会也在闹事。其实说明美国存在很多结构性问题。富士康宣布在美国投资100亿美金,但是现在都没有兑现。特朗普还专门打电话给郭台铭询问,郭台铭滑头地提出,因为美国经济太好了,现在没有失业率,工人都找不到。其实问题在于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培训非常短缺,而且基础设施条件很差。 在美国旅行跟在中国旅行,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美国没有高铁,飞机场也是安检,各种各样设施非常落后,美国二十多年没有建一个新机场。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代表着一个现状。 美国五十年来五百强企业里的制造业企业基本上都在走下坡路,当然美国存在像亚马逊、谷歌这样的新技术企业,但是中国正在迅速赶超,例如BATJ和 5G方面。 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制造业虽然短期下行有压力,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有4.4%。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占GDP比重还有30%多。最近看到一个趋势,就是服务业正在增速超过制造业。制造业现在短期的压力,其实是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往高端转型的一个镇痛期。现在高端制造业已经在往前迈进,怎么样完成一跃才是最主要的。 中国的GDP还只有美国的70%左右,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是美国的1.7倍,这是惊人的数据。 中国有几样东西已经领先美国,特别是金融科技行业已经领先美国。美国现在还主要是信用卡支付,美国信用卡支付的成本是3%,中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成本不到1%,这对企业供应链,对流通领域至关重要。通过5G技术派生出的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其他的应用,中国非常有机会弯道超车。 我看了很多消费品,为什么特朗普主动推迟1600亿的商品加税,因为这些产品占美国总进口的比重的80-90%。 我很纳闷,就问墨西哥央行一个官员,雨伞墨西哥也能生产,危地马拉周边都能生产,为什么还要从中国进口?墨西哥生产的雨伞,不仅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而且运输成本也低,为什么综合生产出来还比中国更贵,为什么?一个是劳动力效率,二是基础设施。现在中国高铁和各种各样的港口设施都是全世界一流。 供应链的重构会极大的提高效率。美国指着中国说,中国就是靠偷窃美国的技术,完全不可能。因为劳动生产力对比来说,中国在劳动生产力改进方面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浙江以前的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现在基本上全部转移到了越南,留下的生产完全都是现代化的,比如说纺织、服装业,都是先进的机械设备,用智能、纺织、成套制衣设备在生产、出口。 我2000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时,去美国所有的商店买东西都是中国产的,基本上最简单的汗衫都是中国,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中国产的汗衫,都是孟加拉国等国。中国产的越来越往高端走了,都是成套服装。柔性屏幕生产等跟5G有关系的产业,中国的改进也是非常明显的。中国需要保持定力,保持开放重要的支撑点。 另外,中国制造业已经在全球牢牢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国的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崛起,如果是4.4%的工业生产增速,我们要保持6%的GDP增速,那服务业很重要,服务业现在占中国的比重达到52%。而且对GDP的贡献达到了60%。 我也看了中国目前服务业跟发达国家比,我们才52%,这些国家都比我们高。我的数据这些国家不是现在服务业占比,是跟中国在人均GDP一样情况下,这些国家在人均1万美元情况下,他们的服务业也都大大高于中国的。大家也目睹了医疗保健的发展现状,在中国有巨大的投资空间,医院都是拥挤不堪,还有教育、康养很多这个方面的设施的缺失和服务业有待提升的地方。所以这也是下一轮我们应对提高内需重要的支撑和机会。 最主要中国不是像美国人所认为的那样,我们光靠出口,重商主义。其实中国的内需市场零售业,这张图给美国人也看过。为什么说十年巨变?十年前中国的出口还排在世界第三位,十年前中国的零售是美国1/3都不到,30%多。美国对日本打贸易战的时候,当时日本的零售是美国的30%。根本没办法打,日本基本上是美国要什么就做什么,但最后日本还是陷入了巨大的经济衰退。 中国的情况呢?十年前是1/3,今年已经跟美国一模一样了,而且中国的零售明年肯定超过美国了,因为中国的增速摆在那边。《华盛顿邮报》对我做过一个采访,他说这是改变世界游戏规则的变化,中国的零售市场超过美国,这个确实美国人没想到的,特别是针对中国机械、零售、还有国内市场。 现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开放,为什么开放这么重要?大家知道之前的中国经济下行,风险这么大,最近我看中国的经济数据短期内都有下行的压力,但有一个数据是最乐观的,所有的中国经济数据当中就是外资流入,我也没想到中国在面临这么大的贸易冲突情况下,全世界外资流入都在下降,而且下降的很猛,美国下降30-40%,欧洲也下降这么多,只有中国的引入外资量还在增长,这个是很奇特的现象。 当然,也有一些报道,有些中国外资撤出,但是流入的更多,为什么会流入呢?这是中国继续扩大开放是非常有关系的,把对外限制的数量、规则大幅度的下降。最近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我主持了外资投入中国研讨会,上面有美国、欧洲的公司,你会发现最大的变化是,去年到今年中国对石化领域允许海外石化企业到中国设厂100%的股份,以前是50%,允许他们在中国开加油站,一下壳牌就增加100亿美元。美国最大的Exxon Mobile 也是宣布了100亿美元,巴斯夫也是100亿元,这都是去年宣布的,包括特斯拉去年宣布的500亿人民币。 中国只要继续保持开放的大门,外资就还会大量涌入。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整个产业链。展望中国下一步继续开放和深化改革的未来,是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的。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详情]

常修泽:坚持向全世界开放 对内开放地域也要越来越大
常修泽:坚持向全世界开放 对内开放地域也要越来越大

  常修泽在2019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秋季论坛中作主题发言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1日下午,主题大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在德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常修泽出席并发表主题为”大变局下:中国开放、改革与人的重塑“的演讲。他表示,2019年,对外,还是要坚持“向全世界开放”,这里有一个很微妙的关系,就是“一带一路”与全球的关系。他认为,既要向“一带一路”60多个沿线国家开放,同时还要考虑非沿线国家,包括美国等等。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老朋友、各位新朋友,大家下午好! 见到莫干山会议各位新老朋友,十分开心。青年改革者激情四射,讲的很好。刚才,发言的同志给大家讲世界形势,以及“幸福宣言”,有宏观视野。 我现在按照会议主题继续探讨,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情况下,我们中国怎么办?题目是《大变局下:中国开放、改革与“能动的人”》。我把“开放”放在前面是因为,从逻辑上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面有两个字,习近平同志说的时候是“世界”,世界落到中国导出一个“开放”的逻辑,是开放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更重要的是35年前,我本人在莫干山会议的“开放组”。今天我非常高兴,因为刚才看到了一批35年前的老朋友,其中开放组的人占了一半,开放组的组长是朱嘉明先生,执行组长是杜厦先生。会议组报到时最初让我到金融组,杜厦说,“修泽,你到开放组来”。“你跟罗力搞了深圳调查,有调查就有发言权”。南开的四位——杜厦、李罗力、金岩石、我,加上天津的郝一生,内蒙古的郭凡生,新疆的聂新勇,上海的陈申申,今天申申没到,但是申申的哥哥陈乐波到了,乐波跟申申弟兄俩同时参加了莫干山会议,陈乐波也经常到我们组来串组。这样我一算,对外开放组这次会议来了9位。到现在为止,1984年老莫干山会议参加者一共18位,其中开放组成员占了一半。 而且,这35年我们这个组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35年风风雨雨很不容易。我这里拿着当初124人的名单,我保存着这个史料。据我不完全统计,已经过世了13位,占10%以上。我们还活着,而且还活着很健康。杜厦65周岁生日的时候,我们几位坐着飞机到加拿大多伦多去给他过生日,这是什么精神?毛主席《纪念白求恩》说,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从加拿大到中国来,是什么精神?我们现在反过头来了,从中国到加拿大,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莫干山精神。 我今天不讲这些故事了。我们得面对现实,面对矛盾,研究深层的东西,与诸位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推动中国的开放,大门“越开越大”?怎么推? 第二,如何“倒逼”五环式的改革?现在中国改革到了倒逼的时候了,怎么改革?而且不是一个“环”,是五环式改革? 第三,新格局下,我们的“人”怎么重塑?特别是造就“能动的人”? 第一个问题:中国开放的大门怎么越开越大? 这个话是习近平同志说的,去年4月他对全世界宣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现在问题是怎么“越开越大”?我提出六个字,“地域”、“领域”、“文明”。 首先,是“地域”越开越大,门外面的地域要越开越大,我们门里面的地域也越开越大。我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35年前“对外开放组”就系统地提出了这个主张。这个材料是当初莫干山会议的1号简报,第一期简报是嘉明兄(当时当组长)给会议的,简报上写着:“对外全方位开放,面向全世界”,“国内多层次开放,梯度和跨梯度同时推进”。因为我们组的上海朋友主张“梯度”发展,而内蒙古郭凡生主张“反梯度”,到了最后总结的时候,我们组定为“梯度和跨梯度同时发展”。 莫干山会后,1985、1986、1987我用了三年时间对东、中、西做了比较系统的调查。1988年我提出一个“四沿”开放战略,即沿海、沿江、沿边、沿线,今天新华社内参部的朋友到会场了,1988年5月4日新华社内参把“四沿”开放战略报给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参考。 这是35年前的开放:“地域”开放是越开越大,对国外应怎样的开放,对国内应怎样的开放。 今天,2019年,对外,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坚持“向全世界开放”,这里有一个很微妙的关系,就是“一带一路”与全球的关系。我个人的观点,既要“一带一路”60多个沿线国家,同时还要考虑非沿线国家,包括美国等等。最近我听到一个论点叫做“替代全球化的备份论”,说“一带一路”是准备拿它做一个替代性的“备份”,我对此还是不太理解,我持保留态度,而且我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今天不谈这个。 第二个层是国内开放的“地域”也要越来越大。最近中央决定把东北要打造成开放的新前沿。开放新前沿,时间上有继起性,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东北,它是时间上的继起;空间上有并存性,不能用东北新前沿来替代几个老前沿,应该是并存的。网上有文章,不谈了。 其次,是“领域”的越开越大。领域里面简单归纳成“五个流、一个转变”。五个流:资金流、技术流,特别我关注德清县,这个地方曾召开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这是信息流很重要的集中地。但是,怎么保证信息的流畅畅通?是下一步开放中很重大的、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些外商到我们这儿,Facebook上不了,这个怎么办?大家一起来研究,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还有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 更重要的是,我看好下一步领域上的转变。什么转变?“由商品和要素的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这对我们中国大陆来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全局性的,是一个相当显著特点的转变。习近平思想学习纲要第121页指出“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请注意,中央用的是型号的“型”,不是性质的“性”,这里头“学问”大了,值得琢磨。 第三个,是中外文明包容度越来越大。中外文明之间,第一步怎么“包容”,第二步是“交融”,最后看能不能走向“融合”?当然,融合会有博弈,但是前提是要“包容”“交融”。我在2013年前出了一本书叫《包容性改革论》,书里我引用了德国大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名言,他说人类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根,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人,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命运,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多样的,文明是可以包容的。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写了这本书,请看:我把这个“容”字写得很大。 我告诉大家,我们对外部文明,虽然排斥了一些该排斥的东西,但也排斥一些不该排斥的东西。有的不该排斥呀,我感觉我们的包容性还是不够,所以要解决下一步怎么包容的问题。党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是同时十八大、十九大也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特”,一个是“共”。中国的“特”与“共”怎么把它交融起来,怎么实现“特”“共”一体?下一步怎么样寻求“特”“共”一体的新体制?中外文明如何交融?这是我提的第一个大问题,“门越开越大”的三层含义。 第二大问题,下一步应该怎么倒逼五环式改革? 首先,我认为到今天中国已经经历了三次倒逼的改革浪潮。第一次是80年代沿海开放倒逼改革。我用莫干山会议开放组的史料,有关书里头还没收进这个历史资料,因为我也是不久前才找出来当年的东西。这个简报是杜厦先生执笔的,莫干山会议第一期简报发的开放组简报,题目是《以沿海开放地带为“先导”,“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我把“先导”和“推动”加了引号,为什么?我在我写的回忆文章里,特别写到,开放组提出了“先导论”和“推动论”,用外开放来推动改革。这里面提了系列的八大体制改革,从计划体制到价格体制等。我带着原稿了,这个原稿在这儿,成了宝贵的历史文献。因为当初我跟我夫人说,“这个历史性的东西,一张纸都不能丢,将来生活困难了,可以拿这个拍卖,会有人出价买这个文献的,这些东西成了宝贝了”。(杜厦:我来高价买断)。 关于价格改革,请看第五条,“消费品价格、一般服务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国家不需限制”,这是好思想。我们不是专题价格组,我们是研究当时如何全面改革,所以也涉及到价格。这个材料现在珍存着,明天由杜厦先生捐给莫干山纪念馆,我自己留一个复印件,很重要。 这是中国第一波改革倒逼浪潮,当时在这种启发下,我拿出了一个标本:在会上提出一个“试管婴儿”,我和罗力去深圳调查,我负责调查蛇口。蛇口是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经济上搞香港的市场经济,把这两个结合在一块,第一块地方就是蛇口,我的论文《从蛇口工业区开发得到的启示》。在会上拿这个样板,会上《经济日报》把这个论文选载了。 第二次WTO倒逼改革(略)。 现在是第三次倒逼,这次请同志们注意,今年2019年习近平同志在4月22日中央财经会第四次会议说,“善用高水平的开放倒逼深化改革”。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第一次正式用“倒逼”二字,形势比人强,我查文献过去用词有“促进”、“推动”,但是这次用的是“倒逼”。 这个倒逼深化改革,到底倒逼什么样的改革?有些朋友解释称“倒逼经济体制改革”。我认为不只是,习近平同志说的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应是“五环式”的,不是“一环”,应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我认为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的改革一定要用五个环,五环式是我第一本专著《人本体制论》第1页论述过的。 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就在这个月,有朋友说没有“深水区”这三个字了,而且说现在制度要“定型”了。我个人看法,今天是内部讨论,第一个,我认为现在中国改革还在“深水区”,第二个,说制度定型“为时尚早”。例如“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问题到今天没有“破题”。 最后第三大问题,因时间紧,只说几句话,根基在于人,在人的重塑。 要造就一代“能动的人”。我在1984年莫干山会议两年后,1986年曾向教育部提了课题申请,后来出了我的第一本专著《人本体制论》。世界上有本名著叫《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著),非常有哲理。我在长白山下安图县二道白河小镇一个小区里头,每年都在那里住,我在那里静心读书,这本书我读了三遍,写了3万字的读书笔记。 马尔库塞说的“单向度的人”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丧失了否定性、丧失了批判性、丧失了超越能力的人,这叫“单向度的人”。只知肯定,不知否定;只知歌颂,不知批判;只知守成,不知超越,这样的人叫“单向度的人”。当年1968年巴黎的青年每人手里一本,很棒的世界名著,我看了。后来非常高兴地看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做省委书记的时候,他引用了这句,“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他可能看过马尔库塞先生这部书。后来我找到根据了。这是中央台新闻,据说习近平同志的书架第一排的第一本书就是《单向度的人》,他还把封面搁在前面。同志们好好看这本《单向度的人》,我们不能当“单向度的人”,我们要当“能动的人”。这个思想是比较前卫的。 让希望莫干山的精神薪火相传!朋友们,再会![详情]

徐景安:世界面临新变局 中国迎来新时代
徐景安:世界面临新变局 中国迎来新时代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1日下午,主题大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在德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原中国体改所副所长、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徐景安出席大会并发表主题为“世界面临新变局,中国迎来新时代”的演讲。[详情]

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会在浙江德清召开
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会在浙江德清召开

  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在浙江德清召开 来源:莫干山研究院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也是在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1984年“莫干山会议”召开35周年。北京中青年改革与创新论坛(莫干山研究院),联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德清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定于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会议得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经济研究》编辑部、浙江省莫干山管理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国际格局与中美博弈、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并将举行如何面对当前稳增长、“一带一路”建设和“一国两制”新挑战等闭门研讨会。研讨会分论坛将研讨应对中国老龄化社会和数字金融未来发展的挑战与创新之策。莫干山夜话讨论将聚焦莫干山精神、未来财税金融改革和养老产业发展等议题。 会议闭幕将举办首届“莫干山奖”颁奖仪式、莫干山中青书院挂牌仪式等。会议期间,还将举办系列莫干山夜话辩论会。 2019年9月20日至22日,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在浙江省德清县隆重召开。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之际,本次会议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和应对”为主题,旨在纪念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1984年莫干山会议”,同时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理解和分析当前阶段的复杂世界,以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此,会议主要包括主题大会、闭门研讨会、平行分论坛、莫干山夜话、“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 颁奖仪式、莫干山会议35周年纪念研讨会等活动,首辑莫干山从书发布会、莫干山中青书院揭牌仪式和莫干山大学启动仪式也在会议期间举行。 (部分与会代表合影) 会议由北京中青年改革与创新论坛主办,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丝路产业与金融联盟联合主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经济研究》编辑部、浙江省莫干山管理局和德清县人民政府特别支持。主题大会由莫干山研究院院长曹文炼主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和莫干山研究院名誉院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为大会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民革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刘净非、德清县人民政府县长敖煜新和德清县政协主席张林华出席闭幕大会。 (逾2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参加了本次莫干山会议)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担当,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此次会议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来自学界、政界和商界逾200位与会嘉宾围绕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发生的深刻变化,科技突飞猛进导致诸多不确定性对全球产生的深远影响等关键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会议特邀嘉宾还就新形势下如何稳增长、“一带一路”建设、“一国两制”新挑战等议题在闭门研讨会中深入交换意见。两场分论坛聚焦中老龄社会如何转型与创新,数字金融时代的趋势与挑战。 (朱嘉明、金岩石、邵宇、龙白滔、王锋、沈建光等出席数字金融分论坛并发言) (冯仑、黄江南、常修泽、梁春晓、党俊武、贾康、原新等与会代表出席老龄社会分论坛并发表演讲) (郑建邦副主席、高尚全名誉会长和孔丹理事长见证本次颁奖典礼,曹文炼院长代表莫干山研究院公布获奖名单) 此次会议首次颁发“莫干山中青杰出学者奖”,颁奖仪式中还宣布5篇应征论文荣获第十届莫干山会议中青年优秀论文奖,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荣获首届“莫干山中青优秀研究团队奖”。郑建邦副主席与高尚全会长、孔丹理事长共同为获奖候选人颁奖。值首次莫干山会议召开35周年之际,为向1984年莫干山会议先贤们致敬,本次大会特授予常修泽、蔡晓鹏、杜厦、郭凡生、韩军、郝一生、华生、黄江南、贾康、金岩石、李罗力、刘佑成、聂新勇、徐景安、朱嘉明等10余位1984年莫干山会议代表以“莫干山会议荣誉纪念章”。北京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许善达、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赵艾、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顾问曾坚、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慧聪网董事局主席郭凡生与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朱嘉明在莫干山会议35周年纪念研讨会活动中作出精彩发言。[详情]

龙白滔:银行"大而不倒"本质原因是放贷创造了流动性
龙白滔:银行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0日下午,分论坛“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举行。数字金融分论坛聚焦于当前的数字金融热点问题,围绕分布式数字金融、数字资产、开放金融等新型概念,实质性的探讨数字金融的潜力与落地方向。 独立货币金融研究员龙白滔出席并发表主题为“数字货币与普惠金融”的演讲。他表示,资产数字化的核心是信息的透明、溯源和可穿透,以及信息来源的广泛和完整,而非结构化衍生品化,目的在于可准确评估资产风险。它的价值是来自于扩大稳定币发行的可用储备物池。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我的话题主要是普惠金融。 现代货币体系的概览,邵宇博士刚才已经讲了一些,我可以快速地过。首先现代货币本质是一个基于债务的体系。央行基于储备池创造现金和准备金,商业银行本质上来讲其实是无中生有的创造货币。但是央行通过巴塞尔协定要求的通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等等,约束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在发生危机的时候,通过一系列计划,包括存款保护计划,央行最后贷款人以及政府救助等等,可以保护处于危机的商业银行。它本质上是把商业银行的私人债务变成了公共债务。 货币创造有三种用途:生产性投资、消费、投机性投资。新增货币的总量基本上80%用于第三种类型即投机性投资,资产投机对GDP是没有实质性贡献。我们现在讲问题,因为要讲普惠金融。第一个问题就是道德风险,本质上是代理人问题,银行高管和股东有强烈的动机追求高风险的投机机会,因为有这些制度性的保护,如银行有限公司责任制、存款保险计划、央行最后贷款人、政府救助等等。甚至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银行破产法允许商业银行破产政府救助,但是个人却不允许破产。英国金融监管一把手强烈的批评立法机构这种做法。 银行“大而不倒”绑架经济,本质原因其实是因为通过放贷创造了流动性。英国大银行平均创造经济体中1/6的流动性,所以银行不可能倒。 为什么融资贵,社会平均使用资金成本高,2018年美国银行平均利差水平是3.5%,为什么不是2.5%?因为银行“集体共谋”,因为它是垄断的一个制度,有保护的,而且内部也没有形成充分的竞争,中小企业融资难,大银行因为效率和成本的问题不愿意给小企业放贷,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投机,银行可以自己创造货币,自营投机挣钱最爽,这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主流的货币学说一般来讲把货币当成与土地类似的稀有物,所以生产部门需要为土地和货币等稀有物去支付租金或者利息,实际上不是,我们知道货币的主要形态M2其实是银行的私人债务,私人债务随便创造,所以货币其实并不是稀有物。 经济学家Richard Verner和Michael Hudson很明确的讲过,货币本质是金融食利阶层从实体进行支付转移的工具(以美元为例,2018年银行业铸币税收入占GDP约3%)。 我们略过高杠杆率、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的部分。我们现在换一个视角来看货币体系。第一,任何货币体系都是一个垄断制度设计,显然它不是中性的,这是我今天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观点。有史以来任何货币体系都不可能是中性的,是少数人精英设计的一个垄断制度,因此需要在里面体现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第二,一个货币体系的成功其实需要多个参与者。 1、作为储备物的贡献者,比如说黄金,比如说中国外汇储备(老百姓贡献的外汇),提供的是货币体系价值支撑。 2、央行和商业银行,它们本质上是创造货币,调节货币的供给,管理金融稳定性的风险,它们就是搞风控的(在货币体系当中)。 3.商户本质上来讲是提高一个货币体系的认知和推广它的使用。 4.最终用户也是货币体系的重要贡献者,特别是在现在。 为什么呢?因为过去国际货币的形成靠跨境贸易,过去的跨境贸易支付的用户主要是商户、政府和公司,它们的支付习惯是有很强的惯性。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跨境贸易更多是在线交易,需求主要来自于广泛的用户,他们对支付的需求是更简单、更快速、成本更低,并且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以及网络效益。特别像Libra这样的新型货币,这是现在货币体系的主导者最害怕的地方,因为他们的庞大用户基数以及网络效益可以促使一种新的货币被快速接受。 第三,可否扩大储备物的选择?过去的储备物:黄金、外汇、主权债、国债等等,理论上来讲一种资产只要可交易,有流动性,只要它的风险可以被管理,就可以被用来作为货币发行储备物,这也是最近姚前所长讲的,就是说数字化资产是数字货币发行的基础。 货币体系的治理结构有以下几个问题:1、央行独立性。每次金融危机央行都要求更大的独立性和更大的权利,但是这种独立性是否带来更好的金融稳定性呢?其实是一个问号。2、银行代理人问题现在越来越严重,因为银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不可能指望越大的银行代理人问题越小。 货币体系改革很重要,它主要是针对金融危机导致的原因,一些主要的方向包括,分离银行的货币和信贷职能,全储备银行以及对货币总量和分配进行控制。 我讲这三点,对货币的分配进行控制,80%的货币进入了资产投机领域,如果有办法能够控制货币的流向,抑制它去向资产投机领域,那货币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就会更强。 主流经济学家Richard Verner和、Adair Turner和Michael Kumhof都称赞过中国央行执行所谓的信贷窗口指导的政策。这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奇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中国的货币体系,其实是非常好的(从某些角度来讲)。 资产数字化的核心是信息的透明、溯源和可穿透,以及信息来源的广泛和完整,而非结构化衍生品化,目的在于可准确评估资产风险。它的价值是来自于扩大稳定币发行的可用储备物池。 其实我不同意资产数字化以后的货币创新可以搞Mn,我觉得那个其实是带来金融稳定性风险的。当你的储备池更大以后,其实可以有更多的储备能力去创造M0,这样就不需要搞Mn了。 关于去中心资产抵押发行数字货币(稳定币),其实我去年有一篇文章,朱老师也做了点评,非常详细解释了如何基于数字资产来发行稳定币。 有几个核心要点: 1、设定合格抵押品目录,就是设置数字资产可用于抵押发行稳定币的准入条件,主要考虑波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流通市值、持有集中度、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等。核心是在于计算资产的抵押折扣率,来评估该资产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稳定机制主要是超额抵押和强制清算。需要依赖的市场基础设施:数字资产托管、交易、清算等以及可信的市场数据(用于评估资产风险)。今天范华总讲的信托,其实是数字货币大爆发的一个大前提,我必须明确的说这一点。 根据需要可每小时重新评估抵押折扣率,视需要追加抵押物或执行强制赎回,央行现在是每天算一次。 用于稳定币发行抵押物的数字资产,希望平稳增值和避免价格剧烈波动,它对现在数字资产交易市场的投机是一种制衡力量。未达到合格抵押品准入条件的数字资产,或许可用做抵押品向稳定币银行借入稳定币,通过这个可以改进现在的ICO。 货币体系是一个通证经济体。过去铸币税都是央行和政府收了,但是我刚才已经分析了,一个货币体系的参与者,利益相关方至少有四方。在通证经济时代,这些所有方都应该参与铸币税的分配,贡献度是可测量的。分配规则可根据阶段性的运营需要进行调整,可手工也可以智能合约形式实现。分配方法:每个稳定币发行的抵押仓都是一个智能合约,对应区块链/联盟链地址,向对应的地址支付以稳定币计价的分红。 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性。要分离货币和信贷的功能,全储备的发行,在这个前提下面传统商业银行其实是被取消了发行货币的权利,但是这个时候银行破产也不会影响流动性了,所以就可以做到“大而可以倒”。 传统存贷业务将会有不同的形式,因为你不能创造M1/M2了。基于智能合约可以实现资金分配的流向控制,目的是抑制货币用于投机性的投资领域。 有人问真的有效吗?英格兰银行2016年DSGE仿真结果-基于国债发行30%GDP的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实现零通胀和持续2%的GDP年增长率。我们知道美国现在的M2发行量大概是70%GDP。 再来看一下去中心银行的治理结构。讲这个东西就必须讲德国银行体系,德国银行体系我个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德国银行体系特征是三极: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合作银行。三极比较均衡,基本上都占到银行资产的20-25%左右,今天主要讲合作银行。合作银行和储蓄银行本质上是社区银行。 合作银行特征:1、最大化资本回报率不是唯一甚至不是主要商业目标。2、由会员拥有,一般是个人或个人创业者。3、主要服务本地社区-家庭和中小型企业。4、规模小,低风险偏好(几乎不参与投机)。 据统计,200年来德国的社区银行(合作和储蓄银行)无一破产。2008年金融危机无一需要政府救助,他们的收益率、收益波动性、运营成本等财务指标都优于商业银行。 合作银行治理结构特点:1、决策机制一人一票。2、份额不能转让,退出时只能获得最初的资本投入。3、德国立法限制商业银行对社区银行的并购。4、虽然不同地区的合作银行名字一样,但他们都是独立法人。 很有意思的是,一个大区域里面多家合作银行会联合起来投资建立区域性的网络中央机构,负责技术、培训、品牌、产品开发、流动性和清偿性担保、对合作银行进行审慎监管、和其他单个合作银行不能提供给用户的金融服务(如融资、并购)等;合作银行与区域中央机构存在有特色的“循环权力”,相比其他商业银行,合作银行更好解决了代理人问题。 总结一下普惠金融的理解: 1、允许所有人无门槛地参与铸币-资产数字化扩大储备池,去中心资产抵押发行稳定币。 2、公平地对待所有人对货币体系的贡献并分享铸币税-稳定币的通证机制。 3、允许每个人以合理的价格使用货币-更广泛的数字资产作为合格抵押品,去中心银行,货币创造抑制资产投机行为。 4、货币体系的金融稳定,民主透明,可持续发展-全储备银行、去中心治理架构和金融稳定性机制。 从普惠金融角度如何看人民币国际化? 我们假设存在一个合成协作货币(对比马克·卡尼的合成霸权货币):允许其他国家的法币或国债加入储备物池,各国资产比例可按照经济体规模;可以允许一定比例的原生数字资产(如比特币)。本质上来讲是分享铸币税-可以理解为永久形式的贸易补贴。去中心银行治理模式-他国可形成人民币数字货币银行超级节点,拥有部分货币发行权。这样的设计,他国的法币或国债加入人民币资产为主的储备物池,可借用人民币的信用实现其国内金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且不损害其货币主权。 谢谢大家![详情]

邵宇:如果Libra成功 它将创造一个终极的企业帝国
邵宇:如果Libra成功 它将创造一个终极的企业帝国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0日下午,分论坛“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举行。数字金融分论坛聚焦于当前的数字金融热点问题,围绕分布式数字金融、数字资产、开放金融等新型概念,实质性的探讨数字金融的潜力与落地方向。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出席并发表主题为“数字货币霸权——超商品货币与超主权货币”的演讲。他表示,如果只是空谈货币,没有价值。区块链也好,人工智能也好,数字货币也好,它们将成为新的技术革命价值量度,支付手段,财富储备和世界货币,这是大家希望见到的未来数字货币的新世界。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下午好。确实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来准备这样一个演讲。 原来的商品我们很熟悉,要么是商品货币黄金、白银,法币(主权货币),新的数字货币如果只是比特币,基于算法的话,它的总量是有限的,没有问题。但如果像Libra这样或者央行主权货币发出来的话,这个事情就不一样了。 问题在于它是真正的全新的基于算法或者信任的共识的东西,还是基于有形的传统的积累,只不过是一个升级,这是完全不同的路径。那怎么样去区分这里头的差异呢?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因为现在这样一个状态,未来货币的主流一定是数字货币,只是不确定它究竟是央行的主权,还是Libra商业的,或者全部开源或者全部去中心的,更像原来的私人货币。 其实这个进化的速度不是很快,区块链也就十年的历史,以前的东西有很多的问题,坦率的说,如果是非主权的金银其实也是,Libra也是,但是它们基于的派生体系不一样。我一会儿会谈到,Libra是一种妥协,它必须要征得现有利益主体的同意才能往更高的层次发展,但总有一天会脱离它的母体,数字货币一定是这样发展的。 每一种不同货币的基础有不同的理论,理论才能支撑整个经济的发展。比如说金银的时候很简单,一个简单的货币数量论,再加上所谓的黄金运输点,我们既能搞定汇率,又能搞定利率。但是问题的变异就是从信用货币或者主权货币开始就完全变异了。这种变异所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控制它,或者说完全失去控制。 我们知道信用货币是双重构架,理论上高能的货币是由货币控制者央行来决定的,但是广义货币是基于动物精神,怎么样创造它?M2实际上都是内生的。一旦危机的时候,大家知道,央行肯定会挺身而出,因为那个时候整个市场的动物精神全部被吓没了,你只能走凯恩斯道路,其实现在还是这样子。 往下走,我们看到在全世界主权信用货币情况下,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什么呢?是货币的幻觉,资产的泡沫,庞氏骗局,甚至是国家破产,只不过这个旁氏可能是由主权经济体在玩的。 现在债务积蓄的状态,以及过去十年为了拯救危机的方法,很荒谬的,过去的危机是因为在2008年之前放了太多的货币,而拯救危机的方式是释放更多的货币,大家知道到了现在整个经济要进入到新一轮衰退,大家所做的唯一动作是什么?降准降息,继续放水。 这里面就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在,这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整个信用理论的基础,债务跟货币是同源的,因为是信用创造了债务,所以它产生的结果要么是通胀,这是在德国1923年遇到的情况,因为产能不足。第二是泡沫的破灭,当然这个就不断地出现,以及国家的破产,除非你是主权货币,也就是全球储备的主权货币像美国,美国现在的债务大家都知道,为什么没问题呢?因为他可以选择,你不能选宇宙币吧,美国是最大的最后的信用。 先看看我们现在的问题,坦率的说,我们基于一个非常错误的恒等式,也就是这样著名的恒等式,所有人都在说,在信用经济体里头,广义货币M2=GDP+CPI+资产CPI,这是经典的谬误。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我们觉得似乎大部分M2都应该为我们的GDP+CPI,就是名义的产出消化掉,而剩下来大部分进入到资产泡沫领域,大家看我们过去30年中国的样本,蓝色线代表我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名义GDP),红色线代表M2,也就是创造货币的能力,这里面的GDP,我们大致认为它可能会进入泡沫领域,不是的,因为这样看,每年只有额外5%的货币供应会进入泡沫领域,因为有证据显示,在M2里头10%是进入GDP的创生,10%进入到CPI,80%进入到的是资产价格,这是一个重大的谬误。 你可以想见,当名义GDP增长,上个季度还在8.5左右,我们的M2值变成8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金融乱象,包括跑路,跑路的原因并不是出了央行的数字货币,而是在于流动性快速的缩紧。你看到第一个反应是金融市场的反应和泡沫的去化,实体经济当然是连带伤害。 所以我们被困在这样一个错误的信用经济模型或者公式里头,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货币幻觉,而这些货币幻觉当然是来自于信用系统或者自身膨胀的速度,在过去40年里头,我们的经济体膨胀了240倍,很了不起,这是中国的奇迹。大家穿的用的,这些物资财富我们创造了240倍,同样我们投放出来的货币高达1500倍,这就是我们的信用货币遇到的困境。不光中国,全球都一样。 为什么货币理论所谓的中性开始错了,因为它绝对不可能是中性的,从短期来看,从长期来看都不是中性的,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在哪里?就没有了,而且没有办法去判断谁能够得到这里最大的财富,一定会引起分化,但是技术的精英或者科技会带来更好的世界吗?在回答这个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地小心。 关于数字货币的分类,提出我们的观点,也就是所谓的Libra怎么看。其实比特币大家并不是特别担心,因为它总量的问题。但是Libra不一样,如果央行是这么不靠谱的话,那么企业就会更靠谱一点吗?企业会伪装的更靠谱一点,基于的是什么呢?基于的是SDR,也就是所谓的ESDR,用不用分布式技术?它会用,它强调五年以后就会交出来使用,现在其实是基于自己的网络,自己的用户,再加上100个大玩家,现在是24个大玩家,构成了实际上是一个联盟链,但是它跟现实的妥协在于拿了现实资产作为抵押1:1发行,我的理解,它就是定义了Move的语言,把这样一些资产包不断地移动,但这个移动可能会在算法上带来优势,也就是它很难出现很多的漏洞,比如说凭空消失或者被攻击,当然这个取决于那个26岁程序员写的有多么美妙的语言,当然我不是技术专家,这是我一个简单的理解。 但是100家企业所发行的基于多种币种的ESDR就比几个大国一起发行的SDR更加靠谱吗?大家知道SDR基本上完蛋了,除了用了最顶级的国家之间的清算有点用处,后来发现没有用处,因为到了危机的时候大家索性就抛弃SDR,直接做强力币种的互换就完了,美元做了互换,中国人民币也在做互换。 如果Libra成功,这就是一个分水岭,它将创造一个终极的企业帝国,它做到的就是去掉主权的政治中心化,但是强化了商业中心,它会成为Libra最优货币区(类似欧元)。 但是它不稳定,不稳定不光是来自于架构的不稳定,也就是它采用哪几种来构成SDR的篮子,更重要的是如果他发了,我估计谷歌也会发,腾讯、百度也会发,而且估计我们会支持他们发,这样又变成了每个不同的作用货币区在网络空间中不断地竞争,就像我们看到几千种货币在这里不断地竞争,最终取决于联盟链究竟有多大?底层的应用场景究竟有多么的广泛?以及最后的贷款人究竟是谁? 现在大家知道,好像Facebook 5000亿市值大而不倒,但是我们也看到过原来市值很大的公司,最后消失变零的情况,那时候找谁去兑现呢?也就是说这样一个数字货币,它取代了实体货币黄金白银,也取代了主权货币,总之挑战的是现有货币当局和背后重大的利益分布。当然我们认为也许算法是代表一种更高层级的,大家都能共用的语言,网络也是这样,它更多是一种信任,信任恐怕也是一种算法。 我们原来基于真金白银,后来基于主权发行的信任,现在明显都已经辜负了我们,难道数字货币就能不辜负我们了?告诉大家,所有技术的都会有自己的算盘,不管它们伪装出来是多么的普世或者人文精英。其实Libra也可能会屈服于资本的诉求和精英内心黑暗的东西。 我们觉得关键的变化会出现在哪里?假设现在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监管开始慢慢的运营,开始用户的转化,我们觉得第五年才是真正的关键,因为它承诺在第五年的时候将放弃中心化,变成非许可,交出了控制权,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比特币或者算法货币,这个时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的开始。 坦率来说,如果它真正交出这样一些东西的时候,它的权力并不足以让大家担心,因为它都已经公开了,反正没有私利,但是在这样一个转换的关头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如同央行推出数字货币会引发什么样的重大的变化,我们要小心的观察。 最后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局面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怎么样应对?怎么样对它进行相应的反应?首先就像SDR一样,中国可以要求更多的份额,因为有100个节点,那你愿不愿意放中国重要的节点在这里头。不是说普世,开放,最后奔向分布式网络,那能不能够开放给中国人?这就测试它的理想纯度非常好的试金石。 第二个当然BATJ可以进入,因为1000万一个嘛,可以进入,先占个坑,是这样一个逻辑。同样为什么这次引起了全球央行比较激烈的反应呢?包括中国现在变得非常OPEN,其实中国一定会把中国互联网巨头加上央行,来发行中国全社交,全部应用场景的一个数字货币。Libra找的那100个,现在24个,基本上都是在关键非金融巨头,比如说打车场景,信用卡场景,汇款场景,我们电商场景也是,社交场景也是,汇兑场景也是,这些就是形成了它更多应用的良好的生态的结构。 另一方面,我自己在长三角,因为我们有比较充分的基础设施,而且有非常多应用的场景,可不可以跟Libra一样学习。当然前方是互联网巨头的,这可能更是来自于实业产业,因为它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说供应链里,在票据,在征信,在债券化,土地确权方面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充分的应用场景,让这样一个数字货币能够运营起来,按照联盟的方式运营起来。我们也可以假定在十年以后开放给其他关键的玩家或者变成完全去中心化的系统。 最后我们是这样判断的,央行数字货币的竞争就是主权的Libra,我同意刚才岩石讲的,它实际上是M0,但是M0取消掉有没有那么猛?我自己觉得没有那么担心。因为他说了,它就是M0,为什么只能限制M0呢?很简单,他要做得事情是这样的,M2交给动物精神,交给商业银行自己管,这取决于你经济的内生。如果你做到M0有东西可以做得很多,比如说点对点合规的问题,反洗钱的问题,甚至负利率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它不愿意插手到更高货币派生层次,因为会引发整个央行对所有经济全面点对点的控制,那个时候太难想象了,而且其实它也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我们可能要用更开放的眼光,以前就是技术干不过别人,以前可能是舰船利炮,现在是数字货币,当然本质是科技跟产业革命力量的竞争,在这方面我们人民币国际化,不光是做人民币向海外的应用,传统的霸权不断地调整它的货币国际化一样,另外还要做到它的数字化的应用。也就是说,你也可以考虑SDR或者ESDR方案,不要光走人民币这条线。 如果只是空谈货币,没有价值,在中国过去成功70年经验里面,成功通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里头究竟谁会成为它的基础设施?区块链也好,人工智能也好,数字货币也好,它们将成为新的技术革命价值量度,支付手段,财富储备和世界货币,这是希望我们见到未来数字货币的新世界,这就是我的演讲,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邵宇博士的精彩演讲。我们现在接受两个问题。 提问1:今天邵宇这个观点很好,是我见过的目前为止中国关于Libra应对,我觉得是最切实际,而且可行的一种思路。我的问题是,可能应该还会有如何应对匿名的,加密的,其实技术是更超越国家和企业的一种新型数字货币,它有可能会形成强大的黑暗经济。 邵宇:必然是这样的。 提问2:刚才你提到我们的数字货币限制在M0上面,但是我在想如果某个金融机构获得了100亿M0,我把这个钱抵押给另外一个金融机构,我拿到我的钱再去要这个M0,通过这种方法,两个金融机构就间接可以把这个钱无限的扩大起来,最后就达到了一个杠杆效应,这样的话就从你刚才讲到M0扩展到了M1甚至M2。 邵宇:现在M0在整个M2扩张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它的整个扩张还是因为高能货币的释放,而不在于M0,M0是钞票的一个形式而已,关键在于央行准备金持有量级和准备金率的调整,是膨胀的基础;和是不是用现金其实关系没有那么大。[详情]

金岩石:央行数字货币只要发行 所有野鸡币全得跑路
金岩石:央行数字货币只要发行 所有野鸡币全得跑路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0日下午,分论坛“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举行。数字金融分论坛聚焦于当前的数字金融热点问题,围绕分布式数字金融、数字资产、开放金融等新型概念,实质性的探讨数字金融的潜力与落地方向。 经济学家、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出席并发表主题为“数字经济的三个视角与币制改革”的演讲。他表示,币制改革从来都是大时代变革的节点,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币制改革。从事这个行业一定要坚守一个底线,上链不炒币,助推新实体。 以下为演讲实录: 35年前,一些年轻人,包括我们在内,在这儿聚会,当时最热闹的题目就是“双轨制的价格改革”,以调为主,还是以控为主?这样一个思路是通过孔丹先生,再通过山下的张劲夫先生变成了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路径,所以我们今天在场的人应该给孔丹先生鼓个掌。 如果说35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记住了双轨制价格改革,我希望35年后的今天人们能记住今天我跟大家描述的双轨制货币改革。币制改革从来都是大时代变革的节点,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币制改革,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重视。 当年周小川行长很有远见提出了要研究数字货币,但是五年了一直在研究,而今天我们要启动的时候,姚前所长离任了,换了穆长春先生,穆长春代表的是另一个思路。很少有人看到姚前所长的思路和穆长春的思路是不一样的。穆长春非常明确的想把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变得很简单,所以刚才嘉明给大家讲的复杂科学,我们现在化繁为简,简化为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如果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模式,我把它定义为两极双层架构,但是穆长春讲的是双层架构,他讲的是央行和发筹行的关系,这样一个解读没有直接涉及到用户,我就给它加上一点,这叫两极双层架构。这样的两极双层架构发行的原理是什么呢?中心化发行,分布式授权,点对点流通。 这个模式是最早央行数字货币提出的,但是却被脸书一个26岁的小女孩设计出来。脸书这么大一个公司真正主导这个项目的,写代码的那个团队的负责人今年26岁。为什么Libra一出来,各国央行都沸腾了?因为它打破了我们原来所有人从中本聪陷阱里面学到的一个东西“去中心化”,但是无论是脸书的Libra,还是中国央行的法定数字货币都不可能去中心化。如果从中本聪论文原文看,它讲的也不是去中心化,既然有点对点,那么这就是去中介,去中介化。这就涉及到我们央行数字货币现在发行还没有确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是用账户系统,还是用账本系统。 如果用账户系统意味着商业银行体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中介机构。也就意味着它会抵抗,在这种抵抗的情况下,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显然是做了一个妥协,他说我们限定在M0。货币M0,M1,M2,M3,分别对应是不同的情形。今天在场的人,绝大部分你们的生活跟M0的关系很小,因为你们已经习惯于用手机支付。 M1、M2、M3和M0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总量上看,一个国家M2的总量是真正流通中的货币,但是流通中的M0是多少呢?过去十年,我看了一个数字,大致就是M2的8%左右。 欧元流通这么多年了,我在普罗旺斯居住了三个月,发现当地仍然在使用法郎,所有商店都是欧元和法郎并行标价,德国的乡村小镇仍然在使用马克,所以今天我很明确,也希望孔丹以他的影响力传递到高层,就是说M0不能够被数字货币所替代,因为它是很多人的共识群体。今天我们在座的人都是中国的1亿人群体,我告诉大家,中国14亿人,我们很多问题是1亿人的问题,它和10亿人的生活毫无关系。但是货币M0恰恰是10亿人的生活要素。 时间的关系,我仅提出双轨制法定数字发行方案,即启动的时候,把M0作为双轨制自愿置换,重点能够打通银行间的市场,创设银行间的通证,让我们的数字资产通过票据数据化加持M3,这时候我们会想象出一个场景,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变化,但是以大机构为代表的信托和各类机构都可以在他们的生态圈中去创设数字化通证,创设数字化资产,然后直接进入银行间市场,这样就把分布式授权的体系直接转化为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分布式流通。 为什么要走这一步呢?是因为我们不要去想象,现在中国10亿老百姓能接受这个东西,你就是塞给他,他也不用。这时候我们先把1亿人的市场数据化了,为什么这个市场必须尽快的数据化呢?讲宏观经济,在座的人每个人站起来都能讲上两小时。 但是今天数字经济中的领军人物也都在这儿,在座的都是这个圈里赫赫有名的人,我相信他们已经认同了我的观点,我们今天做得数字货币是中本聪陷阱。中本聪绝顶聪明,消失之前留下了两个东西,一个开源,一个挖矿,其结果就是谁也不做研究,然后就看到了挖矿进交易所去炒币,最后一定是跑路。因为中本聪带头跑了,这就叫中本聪陷阱,让数字货币从诞生的第一天就只能去炒,只能去交易,只能去骗,只能去跑,现在还没跑的快点跑,央行数字货币只要一正式发行,所有这些野鸡币全都得跑路。 回到主题,我们讲三个视角。一说数字经济有三个视角,骗子看到的是韭菜,政府看见的是货币,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新大陆。新大陆就是资产数字化的大陆,在资产数字化大陆中我们必须回到本源,回到账本,人类文明三本账,当年中国牛就是因为我们发明了算盘,流水帐算盘。 那么欧洲崛起,就是因为威尼斯商人创造了复式记账,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公司、银行、政府用的都是当年的复式记账(700年了),但是当我们看到康美药业300亿失踪了,证监会给了一句判词,长期的、有组织的、系统性的财务造假。这是复式记账本身的制度缺陷,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国从企业到银行到政府,没一个账本可信。因为你用的就是复式记账,因为复式记账是允许你通过技术处理把负债变成资产,这就是一个账本本身的概念。 比特币为什么一出来就创造了2700多万倍的记录,是因为它把700多年累计财富让你们看到了,一旦你打开这个账本,另一个账本,你就会看到现在这个账本包含着一系列的骗局。所以数字货币真正的功能就是通过区块链技术,让造假只有一次机会,也就是链下你还是可以造假的,一上链你就不能再造假了,这就形成了我们要通过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直接进入这个渠道,这就是实体区块链,所以我再次重复我们这个行业一定要坚守一个底线,上链不炒币,助推新实体。 谢谢。[详情]

朱嘉明:数字货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社会复杂化的核心
朱嘉明:数字货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社会复杂化的核心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第十届新莫干山会议(2019秋季论坛)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影响、中国改革发展新时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0日下午,分论坛“数字金融:趋势与挑战”举行。数字金融分论坛聚焦于当前的数字金融热点问题,围绕分布式数字金融、数字资产、开放金融等新型概念,实质性的探讨数字金融的潜力与落地方向。 经济学家、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朱嘉明出席并发表主题为“数字货币与复杂科学”的演讲。他希望大家将数字货币理解成为当代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复杂经济现象,需要用一个适应如此复杂现象的一种新思维模式来理解数字货币,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他表示,数字货币,因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而诞生和成长;数字经济,因为数字货币的成熟而扩张和膨胀。”所以我们进入到更加复杂的经济生态环境,而数字货币在这里成了最重要的影响最持久的,自身不断演进的一个变量。数字经济和数字货币正在形成日益强烈的‘双向运动’。“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发言,按照规定,限制在12分钟,难以深入到数字货币的技术或者商业应用层面,所以主要与大家分享理解数字货币的思维,或者说是立即数字货币的思想方法。因此,我的题目是“数字货币与复杂科学”,希望从复杂科学的角度来理解数字货币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首先,我写了这样一段话:“因为数字货币的多基源、多因素、多维度、多元化特征,将极大的丰富复杂科学:一方面,推动人们逐渐认知数字货币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寻求数字货币的数学和其他科学的表述模式;另一方面,推动人们因为数字货币所提出的复杂性挑战,而深化思维模式的变革”。 我希望大家将数字货币理解成为当代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复杂经济现象,需要用一个适应如此复杂现象的一种新思维模式来理解数字货币,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我讲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数字货币是源于科技技术基因的“突变型”货币。自2008年之后,经济世界开始存在两种货币:一种货币是从人类社会诞生开始演进到今天,最终成为人们所熟知的法币。现在所关注和讨论的数字货币,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传统货币演变和派生出来的,是一种非自然演变而来的,是人类第一次主动和通过交叉科学参与设计出来的货币,是由科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金融家、实业家和政治家主导的货币。简言之,数字货币是一种新的,非常独特的货币形态。数字货币的历史非常的短,到现在为止,数字货币的历史不过11年左右。 因为数字货币是由人依据科学技术所设计出来的货币,其基因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数学、密码学,以及相关科学技术、区块链,或者说,数字货币是以算法和代码,互联网,区块链和大数据作为基础设施的货币。数字货币的历史和技术前提是计算机语言,是0-1算法,而不是简单的传统货币的电子化。还可以说,数字货币是Cyber的金融化形式,特别是一种“超级文本”。不仅如此,数字货币有着非常清楚的和极为强烈的目标导向。 再强调:数字货币绝不是传统货币的简单移植,也不是传统货币的直接繁衍产物。正因为如此,人们已经难以用过去所了解的货币历史简单推演一个全新的基于人类主动设计的、有强烈的目标导向的货币形态。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货币理论,新古典、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延伸出的弗里德曼“货币主义”, 或者新货币理论(MMT),都不足以解释现在的数字货币,产生了传统货币理论的整体性失落现象。当然,数字货币的理论还在形成之中,尚在初期阶段。 第二个问题:数字货币是一种改变传统货币“范式”的货币。相比较传统货币,数字货币形式变了,定义变了。关于传统货币的一些功能,大家都在教科书上学过,显然已经不能够完全反映数字货币所带来的影响和变革。 其实,更为重要的是传统货币的结构、模型、语言系统已经和继续在改变。数字货币导致了一套全新的概念体系与话语的产生与发展。早已突破了传统货币语境的限制。这让我们想到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代表的是一套新的话语体系,原来古典物理语言没有可能继续描述和表达相对论所提出来的新的物理世界。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同样这样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数字货币是具有“自为主体”特征的货币。数字货币在产生之后,开始迅速形成自主的生命力,以及进化和演变的机制。数字货币具备科学技术的共同特征,具有自主生命力。也就是说,数字货币已经和正在成为“主体”。人们应该意识到,已经难以像驾驭传统货币那样驾驭数字货币。 现在还在发育阶段的数字货币,已经具有对信息处理储存和分析的能力。更不可忽视的是,数字货币天生就建立在去中心化的自组织基础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节点来实现连接,完成交易。比特币最初的功能就是点对点的直接交易,比特币产生之后的十余年演变过程,证明它有强大的自组织能力。特别是,以比特币代表的数字货币显现了双重的自组织能力:一方面是通过自组织,创造社区;另一方面,这些所创造的社区和组织又会强化数字货币原本天生的自组织能力。 还有充分注意到,数字货币是相对快速发育的货币。人类从来没有创造一种货币,像数字货币具有迅速繁衍、膨胀、分裂的特点。从比特币到现在,网上交易的数字货币至少有2000多种。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数字货币自组织能力导致它有独特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越来越不依赖于政府或者社会主体,也没有依赖企业。 第四个问题,数字货币加剧了当代经济社会复杂化。在传统货币理论领域,长期存在货币到底是“中性”还是“非中性”的,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的争论? 在过去十年间,伴随数字货币逐渐深入进入人们的经济活动,其“非中性”和“内生性”的特征十分强烈,而且两者发生叠加。因为数字货币的出现,很可能彻底改变关于货币“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框架。不仅如此,数字货币还刺激和产生新的利益结构,改造了原来的金融秩序和生态,同时作用于和穿透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界限。此外,数字货币还会受制于所谓幂率的影响,正在给未来带来非常清楚的不确定性。 观察数字货币历史,数字货币具有复杂科学所描述的“涌现性”特征,应为,人们无法立即把握数字货币的“全貌”。但是,从比特币到以太币,再到Libra, 数字货币将是典型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还可以观察到,数字货币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在在第一阶段,数字货币需要与原来的经济体系发生结合,试图与传统金融,传统产业相融合;到了第二阶段,数字货币正形成气候,自成体系,正在吸引传统经济形态嵌入到数字货币体系之中,呈现了主导着整个经济社会的演变的征兆。Libra从白皮书到走向未来实施的过程,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数字货币影响世界经济的案例。 结论就是:数字货币,因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而诞生和成长;数字经济,因为数字货币的成熟而扩张和膨胀。所以我们进入到更加复杂的经济生态环境,而数字货币在这里成了最重要的影响最持久的,自身不断演进的一个变量。数字经济和数字货币正在形成日益强烈的“双向运动”。 我的结论是,如果说21世纪是人类社会和经济社会生活全方位极具复杂化的世纪,那么数字货币将是这种复杂化的核心所在。 谢谢大家。 主持人:听众可以提两个问题。 沈建光:你好,朱老师,您刚才提到关于用算法和代码,主要是指比特币,请您对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和它们的平台与比特币的异同进行分析。 朱嘉明:央行要创立的数字货币,更多是寻求将传统货币,主要是主权法币和数字货币的基本技术加以融合。严格来说,属于属传统货币和数字货币和传统货币之间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货币形态,或者说,是因为数字货币所演变的第三种货币形态。 今天所讨论的所谓原生态数字货币,其最大的特点是超主权的,是世界性的。而央行数字货币,还是一种主权货币,本质上为主权国家,以及货币当局所控制、管理的货币。 刘昌用:朱嘉明老师,您好,您说到数字货币的非中性。我们知道货币的非中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整个宏观经济学,那是传统货币的特点。我不太明白数字货币出现以后,它的非中性和以前的货币非中性有没有什么区别? 朱嘉明:所谓传统货币的“中性”或者非中性问题,本质是如何认识认识和判断货币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模式。如果认为货币对于宏观经济影响仅仅局限于价格的变化,它是中性的。反之,货币对经济的影响超过价格的范围导致通货膨胀或紧缩,其定义则是非中性的。 自上世纪70年代,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之后,货币正在从所谓中性向非中性转移,高度影响了宏观经济形态。我们今天观察数字货币,已经清楚地看到数字货币对于物价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正在改造原来宏观经济的架构,运行的模式,甚至经济周期。 如果将数字货币“人格化”,数字货币属于雄心勃勃的一种新物种。数字货币因为与生俱有的“非中性”特征,对宏观经济影响刚刚开始,对传统经济有独特的侵蚀和吞噬模式,还会创造很多原来宏观经济没有遇到的困境。[详情]

两代“中青年”的莫干山会议
两代“中青年”的莫干山会议

   【封面新闻专访】两代“中青年”的莫干山会议 贾康学术平台 “莫干山会议”已具有推动时代进步的思想符号意义。 1984年,一群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中青年学者在浙江德清莫干山聚会,谈论刚起步不久的改革,成为中国经济改革思想史上的开创性事件。 这批当时的中青年精英,其后逐步走上了中国历史舞台的核心,他们许多人的名字我们现在都耳熟能详,比如:王岐山、周小川、马凯、郭树清、楼继伟、吴晓灵、陈锡文、李剑阁、周其仁、张维迎、华生、贾康、高梁、朱嘉明、黄江南、徐景安、许善达等等。 在1984年的莫干山会议上,正式代表有124人,他们是由会议筹备组根据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300余篇应征论文挑选出来的。 在选拔过程中,遵循不讲关系、不讲学历、不讲职称、不讲职业、不讲“名气”,凭论文水平确认代表资格。 当年莫干山会议的宗旨是“为党和国家献计献策”,中心议题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会议结束,几位核心人物完成并上报了七份专题报告:《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与价格改革相关的若干问题》、《企业实行自负盈亏应从国营小企业和集体企业起步》、《沿海十四个城市对外开放的若干问题的建议》、《金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展和管理股份经济的几个问题》、《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 这些报告,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以价格双轨制为代表的一系列意图彻底告别计划经济的改革措施雏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此后30余年的发展。 这是当时全国青年经济工作者的“第一次集体发声”,成为了我国经济改革思想史的一次开创性事件。 为继续弘扬莫干山会议的精神,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从2012年10月开始,每年举办一届“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又称“新莫干山会议”。 作为“新莫干山会议”中为数不多的1984年莫干山会议与会代表,贾康的到来也意在让大会的历史和精神得以传承。 “为什么现在我们还要这么看中莫干山,显然需要提炼一种对我们社会有益的莫干山精神,”贾康说,当年上山的人,都有着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现在讲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似乎有点唱高调之嫌,但实话实说,当年上山参加这个会议的人,无一不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我们看到了农村改革欢欣鼓舞的进展和城市改革中的一系列难题。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有重大价值。”贾康说。 “当时所有参加者除了白天的会议外,晚上通宵达旦,大家并不计较每个人在这方面留下什么知名度,但通过讨论大家认为要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做一点贡献”。贾康说。 贾康说的通宵达旦,日后产生了一个名词“莫干山夜话”。 封面新闻记者曾参加在2016年的“新莫干山会议”,当时贾康也组织了一场莫干山夜话,讨论的主题是“探究国家成功发展之路”。原本会议室内只安排了50多个座位,但由于参会的人太多,即便把空位加满,还有人站着旁听,讨论从晚上七点半持续到十一点。 “作为这一代中青年当中的一员,我始终问自己,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拿什么来拥抱属于我们的时代?”当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中青年改革与创新论坛理事长刘建兴引用一句古语来表达他所理解的莫干山精神——“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贾 康 介 绍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顾问,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一带一路PPP项目开发委员会委员,中关村公共资源竞争性配置促进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市、上海市等多地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受朱镕基、温家宝、胡锦涛和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专著、《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数据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贾康学术平台 | 版权属贾康先生,转载请注明“贾康学术平台”,感谢关注与支持! 做学问的甘苦,如鱼在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但关于做学问的“指导思想”,我愿意在此一披襟怀:写出一些论文或著作并不是目的,这是探索之途上的一小步,是争取为人类的思想认识之海中加一滴水。我深信,一切人生的虚荣浮华都是过眼烟云,而真正的学术和真知灼见,才能垂诸久远。 ——  贾  康 [详情]

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
北京中青年改革与创新论坛(莫干山研究院)

联合主办: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
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
中共德清县委、德清县人民政府

特别支持: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经济研究》编辑部
浙江省莫干山管理局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