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专栏作家 熊锦秋
4月13日,柔宇科技独董刘姝威发文呼吁拯救柔宇科技,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帮助柔宇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以便开拓我国柔性技术的应用市场。
刘姝威列举了近年来柔宇科技取得的一些研发成果,指出柔宇科技的三位创始人均毕业于清华大学,掌握国际领先的柔性技术,但对于如何开拓市场,创造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流量,保障公司的持续运营,缺乏经验,最后提出“拯救柔宇,保持我国在柔性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的建议。
将拯救柔宇科技,与保持我国柔性技术领先地位挂上钩、甚至划等号,其中逻辑似显牵强。如果柔宇科技果真有过硬科技创新成果,这些成果不会因为柔性技术的萧条而烟消云散,总能找到用武之地。而且,我国科技创新人员众多,从事柔性技术研究的也绝非三两人,别人同样可能成为我国柔性技术的中流砥柱。
一些市场人士对柔宇科技是否真正掌握柔性屏核心技术表示怀疑。事实上,柔宇科技也曾冲刺科创板,2020年底披露了招股书,为证明其符合科创板属性指标,选择满足当时版本《科创属性评价指引》第一条第一款“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并没有选择满足“国家科技进步奖”等5项比较有含金量的科创属性指标来证明自己。尤其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1~6月,柔宇科技营业收入只有区区一两亿元,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为-35900万元、-78620万元、-98565万元和-74390万元。
柔宇科技如此基本面,证券市场反响不积极并不让人感到意外。2021年2月柔宇科技和保荐人提交撤回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由此上交所终止审核。也正是在撤回IPO申请之后,柔宇科技资金紧张问题开始显现。
柔宇科技毕竟是作为一家公司而存在,追求经营收入、利润是其天职。从2012年成立到2020年,柔宇科技一共完成了13轮融资,总计98.5亿元。股东投钱不是永生永世供养公司,最终需要利润回报,上百亿投资都喂不饱,将来还需投多少钱也难以预测。科创板市场对柔宇科技不买账,让各级政府帮助解决柔宇科技的资金短缺问题,万一全部亏光又该怎么办?本案给笔者一个最深的感触,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方主体应各归其位、各尽其责。
首先,政府应找准定位。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笔者看来,要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政府要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工作力度,至于资本、资金等资源配置,应由市场来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不宜过度插手。尤其是高科技创新领域,具有迭代快、突变型等特点,靠政府计划或投入很难跟上创新步伐,成功概率或许并不高。
其次,科研人员应找准定位。有些科研人员不仅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同时还具有经营企业的天赋,可以带领公司开拓经营,但毕竟这种复合型人才属凤毛麟角。既然柔宇科技的三位创始人不擅长公司经营,那么就不要搞经营、搞上市,可以让其他专业人员来经营管理、开拓市场,自己可潜心搞科创研发,多搞些科创专利,同样可以获得自己的一份收入,也可对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其三,独董应找准定位。公司法要求上市公司设立独董,对非上市公司并未做出要求,但无论那类公司的独董,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与大股东、实控人保持独立性,在于促进公司内部约束机制、治理机制的完善,其价值并非在于对外联络、甚至争取资源,这属于越位或错位,这些工作或应是执行董事、高管等份内的事情。
本文原发于《证券时报》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市场评论人士。)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