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鹿长余
面对上周市场的强劲走势,现在如何看市场?怎么应对?
证券市场仍然处于调整中,谈行情反转还为时过早。过去两年中的市场,呈现的是结构化行情,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这次反弹也不例外。接下来的市场将继续结构化行情,如果股票市场出现反弹,也将是结构化的反弹,是否选对品种,将决定投资者的博反弹的投资收益。
只有那些投资价值或投机价值突显的股票才有不错的反弹走势,部分股票将不会有反弹,继续调整。机构或者普通个人投资者是否能踩对市场节奏?能否赚钱?一切看投资者的选股能力。上证指数2930点,上证50指数2720点一带阻力较大。时间方面来看,反弹3-4周后,市场将重新寻底。
股票市场自今年2月以来一直调整,整个证券行业亏损累累,投资者财富和精神遭受双重伤害,几乎达到了极致。上证指数自1月29日的3587点调整到9月18日的最低开盘点2644.30点,调整的最大幅度超过了25%.投资者各个灰头土脸,亏损累累,情绪达到了最低点。
投资者的情绪转折出现在上周五。上周二,9月18日,上证指数以最低点2644.30点开盘,随后低开高走,接下来的三天市场大幅度上涨,指数表现强劲。至周五(9月21日),微博上全部财经大V转向多头,可区分的是,有的人认为牛市来了,有的人认为只是短线反弹。
整个微博界的财经大V,同样是看多,但观点基本可以区分为三类,一类是一直看多的,死多头,他们的观点基本没有参考价值,因为这些人从来不提示风险,总是看多,比如年初3587点时就认为应该继续持有蓝筹,看好地产、金融、甚至证券等,而这一类股年初以来平均最大跌幅达到40%。第二类属于相反的极端,2017年就开始看空,一直到2018年1月底终于看对。不过,这些人前几周2653点开始看多,这次他们判断可能是对的;第三类是趋势投资者,既不是死多头,也不是死空头,他们能跟随市场,提前判断市场的强弱,发布的应对推演也是适合市场的,年初时正确的判断了顶部,认为市场将走弱,他们虽然最近一直看空,但是,实际操作中,结构化的买股做多。
面对上周市场的强劲走势,现在如何看市场?怎么应对?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有利及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1.市场经过长达34周的调整,股票泡沫挤出很多,以蓝筹为例,很多绩优股票跌幅超过40%。而更多的绩差股跌幅更多,非常多的股票跌去来了70%-80%。
2.年初以来的下跌,期间没有像样的反弹,机构几乎全部亏损,行业生存面临挑战,整个行业需要一个吃饭行情恢复元气。
3.上周五,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政策,提出加大消费升级。
不利因素。
1.资金性质还是属于场内博弈,没有看到场外增量资金流入股市。
2.很多股票从最低点反弹了20%。虽然指数表现的是刚刚从上周二低点才反弹5%不到。
3.上一周,反弹强势品种反弹很多,股价已经到了关键位置,此时最难决定买什么品种股票。
过去两年中的市场,呈现的是结构化行情,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这次反弹也不例外。接下来的市场将继续结构化行情,如果股票市场出现反弹,也将是结构化的反弹,是否选对品种,将决定投资者的博反弹的投资收益。
只有那些投资价值或投机价值突显的股票才有不错的反弹走势,大部分股票将没有反弹,继续调整,机构或者普通个人投资者是否能踩对市场节奏?能否赚钱?一切看投资者的选股能力,绝大部分股票将继续调整。
上证指数2930点,上证50指数2720点一带阻力较大,反弹的第一目标我们暂按这里对待。
所以,面对后市,我们如何应对才能最大利益化这次反弹行情?这是非常关键的
后市,我们假设这样几种走势
1. 强势反弹,这样的走势一定要买量能持续放大的龙头品种,尤其是反弹时各个板块的龙头品种。投资板块中成交金额最大的前1-2个股票。这种走势往往反弹是急促的,短暂的,一般往往3-4周左右,之后继续下跌,如果是这种走势,大盘在11月份中下旬将重回跌势。这次反弹是否属于这种,我认为可能性有40%,还需要再观察2天才能进一步判断。
2. 周二(9月25日)回调蓄势,积蓄力量再反弹,如果明后天调整,那我们可以从容的低吸上周强势反弹的龙头品种。我认为这种情况概率为40%。
3.反弹已经到位。上周的反弹已经结束,市场将重回寂静,市场继续寻底,2018年吃饭行情延迟到国庆节后甚至没有。这种情况我认为可能性为20%。
面对上述几种假设,我认为好的应对策略似乎这样:
1.买强势龙头品种应是好的策略,因为我们判断是反弹不是反转,一般散户不要追高,可以用仓位控制风险。记住,反弹,只做龙头品种是最赚钱的策略,当然风险也有,是追涨龙头还是等待龙头回头介入,这需要具体股票具体战术,不是一俩句话能说清的。盘中,我在群里会及时分析看法。
2. 前段时间超跌反弹策略仍然有效,三类反弹选股模式依然有效,并且这种超跌反弹股票是相对安全的。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作者介绍:理学博士、教授,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风险研究中心主任,长余量化证券投资系统开发者。)
责任编辑:张文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