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机构 富达国际
作者:富达国际首席执行官黎诚恩(Anne Richards)
美国幽默大师威尔·罗杰斯(Will Rogers)曾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类有史以来有三项伟大的发明——火、车轮和央行。”
罗杰斯大约是在一个世纪前发表这一观点,而当前,央行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影响力。正如所有伟大的发明一样,央行也在不断发展演变、与时俱进,继续对世界发挥影响力。
当前,人类正面对亟待全球共同合作解决的气候问题。即使道阻且长,各国央行也必须再次改革,履行应对气候问题的责任。央行可以通过改变干预资产市场的方式,助力减排步伐的加速,通过改变资产成本,来应对金融系统中隐藏的气候风险。
从现有措施来看,各国央行目前普遍在使用压力测试等工具,分析银行系统能否承受化石燃料资产突发式重新定价所带来的影响,希望确保经济能够以有序且不影响金融市场稳定性的方式,向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过渡。
不过,虽然这些都是有益的实践,但都只能算是前奏和序曲。气候变化带来的重大风险要求央行必须竭尽全力来助力全球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而且兵贵神速,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已经刻不容缓。
与其等待各国政府就立法、投资计划或碳税方面达成共识,央行当下就可以立即采取行动,让资金成本更准确地反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增加排放者的资金成本,同时降低减碳投资项目资金成本的方式,推动企业改变行为。
在财务影响方面,由于碳排放仍属于无风险行为,因此排放者及其投资者无须为此付出任何成本,他们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地球环境,但财务成本却由别人承担。这最终会形成令人忧虑的套利情况:在投资者和舆论的鼓励下,上市公司设法出售“肮脏资产”。不过部分资产或会被那些可以获得低成本融资的私募基金买家抢购一空,结果社会环境毫无改善,全球达成减排目标仍遥遥无期。
回顾历史,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等动荡时期时,央行曾被迫增加应对措施,我们也可运用这些工具来推动全球早日达到净零碳排放。为此,各国央行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政策。
如果央行能够推出直接货币政策——表现形式为目标明确的资产购买计划和量化宽松措施,这将有助于降低绿色企业和创新项目的资金成本。
以欧洲央行当前的量化宽松措施为例,将其范围扩大并把日渐盛行的绿色主权债券纳入资产购买计划之内,对于当局来说并非难事。此外,央行还可以增加绿色企业债券的配置比重,这能够为补贴具有生态保护意识企业的资金成本,提供一项有效的工具。另外,央行可以通过个别独立的企业债券购买计划,例如将购买标准与公司的排放量挂钩,助力改变排放者和投资者的行为。
事实上,只要当局释放出政策方针转变的信号,便足以为市场带来重大影响。在实际推行任何量化宽松的资产购买计划之前,投资者行为早已有所转变。
另一方面,央行可以采取宏观审慎政策,对碳排放活动提出附加资本要求。在完成压力测试的基础程序并制定适用于全球的绿色投资分类方法后,各国央行的下一步合理行动是考虑就银行资本措施尽快建立“绿色”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
将于2023年推出的巴塞尔资本协议IV将包括有助于降低银行危机风险的规则体系,从而减少国际监管套利的情况。这项有力的措施将在全球范围内适用,并且可以立即实施,以应对商业活动带来的生态风险。
在解决这种碳套利问题时,央行难免会面临有关其指令、市场中立性和缺乏民主监察等难题。然而,气候问题威胁已迫在眉睫,需要各方采取有力行动,而非继续保持观望态度。
尽管央行无法仅凭一己之力解决气候问题,但正如前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在六年前所说:“当气候变化明显威胁到金融市场稳定性时,那么可能为时已晚,无法补救。”
本文首发于英国《金融时报》
(本文作者介绍:富达国际为全球240万客户提供投资解决方案及退休规划服务,协助客户构筑更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