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Project Syndicate
本文作者:乔纳森·沃泽尔,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梅卡拉·克里斯南,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合伙人。
在过去25年间,通信和运输技术的革新使得企业得以构建出许许多多货真价实的全球价值链。原材料加工企业与零部件制造商对接,后者又与组装和包装最终产品的企业联系在一起,随后再与延伸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销售渠道接轨。
在新冠疫情之前的20年中,跨境出口中间产品的年价值增加了三倍,总额达10万亿美元以上,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生产体系。但由于这些全球网络是通过最大限度提高效率以降低成本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们也可能很脆弱,有时还会在压力下崩塌。
因此每一个投身世界生产网络的国家都必须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在一些必需节点上构建更强大的抗冲击能力。而对于那些试图扩大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的新兴经济体来说,这场全球大清算的影响可能是极其深远的。
无可否认,这场疫情并未极大地重塑各个行业的分布态势。但这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全球供应链体现的是经济本身的逻辑、数千亿美元的投资以及长久的供应商关系。当主要跨国企业的供应商网络涵盖数千家独立企业且每家企业都拥有自身独到之处时,改变生产的地理分布绝非易事。
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遥远漫长的全球供应链可能会遭遇各种类型的干扰——从自然灾害到网络攻击和贸易争端。新冠疫情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它迫使制造商去应对雇员健康和安全问题、规划和物流难题、材料和零部件短缺,不可预测的需求波动以及现金流困境。
企业无法假设疫情过后一切都会再度一帆风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期在对供应链高管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如今平均每3.7年就会发生一次持续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中断事件并由此产生了高昂的财务成本。对中断的概率和频率进行综合分析后这意味着企业每10年就有可能遭遇相当于某年利润40%以上的损失(依据13个行业325家公司的财务数据建立的模型)。此外对于某些行业来说一起造成100天中断的严重冲击就可能抹去一整年的收益甚至更多。而正如我们当前的惨痛经历那样,这种规模的事件可以而且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随着企业和政府开始重新评估货物跨境流动的方式,它们中的一些会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来从它们认为风险较小的地方采购货物。为了了解这种决策可能诱发的状况,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根据行业动态研究了货物流动的可行性以及政府出手干预以使它们眼中的必需或战略性货物转为国产的可行性。总而言之,我们估计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可能会有多达1/4的全球商品出口——年总额达2.9~4.6万亿美元——被转移到不同的国家(尽管各行业各有不同)。
这种转移不一定会引发一场外包业务回流发达经济体的热潮,特别是如果它鼓励“就近转包”或从一个新兴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新兴经济体。然而这确实对那些急于通过出口增长增加就业和发展工业基础的新兴经济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中经济体中的许多制造业都是为当地消费服务的,这些业务可能会留在原地。问题在于这些国家能否保住其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甚至在企业重新审视自身采购决策时抢占更大份额。
多年来发展中国家一直被告诫说单单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进行竞争是不够的,它们必须提升生产力,培育技能基础,提高生产质量。如今这份清单也将涵盖抗冲击能力。那些想要维护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甚至是抓住即将空出的生产份额——的国家需要评估自身的风险敞口,并培养抵御干扰和快速复原的能力。
举个例子,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极易受到各种风险的影响,如台风、洪水、地震,海啸和高温天气。该区域的制造商可能需要加固其厂房和仓库以抵御随着气候风险不断提升而在未来几年加剧的风暴灾害。这可能涉及到安装隔板、抬升关键设备,增加防水措施和重新设计排水系统;原本没有空调的工厂需要安装冷却系统以应对不断上升的温度和更频繁的热浪;地震多发区的工厂则可能需要进行抗震改造。
在跨国企业方面,它们需要使其供应链更加稳定、透明和可持续,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技术。将整个生产网络实现端到端连接可以提供准确的运输位置和时间,同时实时揭示那些正在酝酿的风险。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实物资产被数字化,企业需要配备具备相关技能的劳动者,同时加大对网络安全的投资。
供应链的抗冲击能力也是公共部门的一个问题。有形基础设施系统将需要建设和调整以抵御任何自然界或各类不良行动方的攻击。依照过去一年的经验,必须确保政府能拥有强大的数字网络、预警系统和应急管理能力。
这场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各国的成本结构都在发生变化,新技术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这些发展态势可以为供应链变得更加安全和富有成效创造条件;但新兴经济体需要优先考虑自身的抗冲击能力以期在全球生产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本文作者介绍: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被称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专栏”,作者来自全球顶级经济学者、诺奖得主、政界领袖,主题包括全球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塑造者的观点,为全球读者提供来自全球最高端的原创文章、最具深度的评论,为解读“变动中的世界”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