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与欧洲中央银行的掐架

2020年05月27日16:36    作者:马塞尔·弗雷茨彻  

  意见领袖丨Project Syndicate

  本文作者:马塞尔·弗雷茨彻,曾任欧洲中央银行高级经理,现为智库机构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洪堡大学宏观经济学及金融学教授。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反对欧洲中央银行疫情前制定的资产购买计划的裁决震惊了德国以外的政策制定者和其他观察家们。许多人要么倾向于完全忽略该裁决,要么试图升级与宪法法院的法律斗争,但这两种做法都只会适得其反。这种情况所需要的其实是一场围绕欧洲央行授权职责和现行欧盟条约的严肃认真讨论。

  特别是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指责欧洲央行未能对其公共部门购买计划实施合理“比例评估”,从而违反了《欧洲联盟运作条约》。法院认为该购买计划不仅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更是一项对小额储户,纳税人和各个部门施加了过度成本的更大范围经济政策,因此认定欧洲央行正接近或已经逾越了禁止将货币融资扩大到成员国政府的界限。

  尽管这已经不是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第一次和欧洲央行对着干,但最新这份裁决无疑加剧了两者之间的冲突。如果缺少了欧洲央行的比例评估,德国联邦银行将被禁止参加公共部门购买计划,并可能因此对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产生多项深远影响。

  关于该裁决存在很多批评意见,尤其是批评其未能理解货币政策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事实上每次发布季度预测时欧洲央行都会对其政策的各类影响进行定期而广泛的评估。此外一个储户惨遭盘剥,僵尸企业不断滋生,银行体系崩溃的经济也是无法实现价格稳定的。通过要求欧洲央行提供它所需的评估,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正在挑起欧洲和德国法律之间的一场危险冲突。因此不出所料,许多经济学家和法律学者都将法院的观点斥之为一派胡言。

  但即便如此,各大欧洲机构依然必须认真迎接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挑战,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鉴于该法院长期以来一直在挑战欧洲央行的政策,因此没理由认定它将在做出最新这一裁决后鸣金收兵。更重要的是,人们不能忽视法院的论点激起了诸多德国经济学家,政治家和选民共鸣的事实。德国的主流民意深信欧洲央行的行为并不符合德国的最大利益。特别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不仅齐声批评欧洲央行的债券购买计划,还批评其利率和抵押政策,就连央行采用的第二代泛欧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TARGET2)也无法逃避责难。

  日益加剧的公众情绪逐渐削弱了欧洲央行在德国的信誉,这可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问题。信任和信誉是一家央行最重要的资产,没有这些它就无法履行其授权职责。因此欧盟和其他成员国政府不能再无视宪法法院及其所代表的选民群体。

  第一步,欧洲央行需要了解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以及德国公众)的期望。该法院抱怨现行货币政策让特定群体背负了额外成本,意味着它认为稳定价格不应是欧洲央行的主要目标。因此法院本质上是在要求欧洲央行获取一个不同的授权职责。

  可以肯定的是,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无权要求这种改变。但是为了避免更深层次的危机,欧洲央行需要说服德国公众将它价格稳定设为主要目标是有原因的,而且它也不能简单地决定惩处某国政府或者偏帮那些有利于德国储户和银行的政策。欧洲央行的标准策略审核流程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还反对所有欧洲央行政策决策中天然包含的风险分担因素。货币政策总会在社会内部以及在欧元区各国间产生分配影响。但德国的主流观点是欧洲央行自2008年以来的政策都是在牺牲德国来让较弱的南欧国家获利。各方可能再次想要把这个论点视作无稽之谈(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并指出德国在过去十年中也跟其他国家一样从欧洲央行政策中受益匪浅,但这样做无益于冲突的解决。

  毕竟,欧洲央行在维持经济和金融稳定方面承担了异乎寻常的责任——首先是在2008年危机期间,随后又在欧洲债务危机期间,如今则是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应对。一个强化风险共享的适当财政和资本市场联盟可以减少欧元区内部分歧,从而令欧洲央行可以从主权债券购买和其他干预措施中退出。但退出行动可能不会很快发生,这意味着欧洲央行应当尽可能调整其策略。

  欧洲央行还应该修订其对价格稳定的定义以及分析货币政策影响的方法,这可不是为了讨好德国宪法法院,而是为了提高透明度。至少在目前来说这有助于保护其运行,体制和法律方面的独立性。但是从长远来看欧盟和成员国政府不能无视德国的立场,因为尽管该法院在推理上存在多个严重缺陷和矛盾之处,但它提出了关于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授权职责及其在欧洲货币联盟中作用的多个合法性和重要问题。

  在最佳的情境下,欧盟将把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裁决作为一记警钟,并以此向着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财政和资本市场联盟迈进,同时阐明欧洲央行在其中的作用。虽然这将要求对欧盟条约实施令人抓狂的艰难修订,但是其他替代方案只会更加糟糕。

  (本文作者介绍: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被称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专栏”,作者来自全球顶级经济学者、诺奖得主、政界领袖,主题包括全球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塑造者的观点,为全球读者提供来自全球最高端的原创文章、最具深度的评论,为解读“变动中的世界”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全球经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