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高级经济学家雷达·谢里夫:“真正的”全球产业政策

2020年04月17日18:49    作者:辛迪加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机构专栏 Project Syndicate

  本文作者:雷达·谢里夫(Reda Cheri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高级经济学家。

  福阿德·哈萨诺夫(Fuad Hasanov),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级经济学家,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经济学副教授。

  在《大西洋》(The Atlantic)1954年1月刊上,时任美国马萨诸塞州资浅参议员的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表示,从新英格兰到美国南部持续的产业迁移需保证流畅无阻。他还呼吁政府提供贷款和其他形式的支持,以帮助新英格兰的企业,再培训产业工人,并为当地产业发展机构提供资金。

  肯尼迪认识到,政府在振兴南方和促进新英格兰的新产业发展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业政策在政策辩论边缘徘徊几十年后,如今重回议程之上。

  为了应对国际竞争压力、生产率增长普遍放缓、制造业岗位流失以及不平等加剧等状况,这些政策因而出台。但产业政策总会在决策者和学者间引起激烈的争论。批评人士认为,这些策略在许多国家并没有奏效,反而导致了裙带关系和腐败现象。他们认为,更好的办法是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改善商业环境,并投资基础设施和教育。在有利条件下,企业和企业家自然会在市场中大量涌现、成长。拉丁美洲和其他地方产业政策的失败案例证实了这一观点。

  相反,产业政策的支持者认为,我们生活在市场失灵的世界中,需要某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否则,即使在良好的商业环境中,市场中也不会出现新的产业,尤其是先进技术产业。自然,这一阵营关注的是过去产业政策的成功案例,尤其是东亚经济体的成功。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一份工作报告中,我们研究了过去的成功案例,找到了我们称之为“真正的”产业政策应该遵循的三条原则。在日本、德国和美国,以及有亚洲的“奇迹”经济体之称的新加坡和韩国,政府很早就开始了市场干预,以支持国内企业在新兴以及技术先进的行业中发展。这些成功的政策特别强调出口导向,并要求企业对获得的支持负责。鉴于其对尖端行业的高度关注,这种“真正的”产业政策实质上是一种技术和创新政策(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olicy, TIP)。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以利用破坏式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受益。无论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什么位置,它的尖端科技发展不仅会为国内投资者和企业,也会为其他地方的消费者和行业创造机会。此外,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技术进步有助于全球范围的竞争开展、创新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可能使所有人受益。

  正如需要双翼才能飞翔一样,实施技术和创新政策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参与。事实上,“政府对市场”恰恰是错误的思考方式。正如我们在2016年的《打破石油魔咒》(Breaking the Oil Spell)一书中指出的,政府必须带头,将资源导向那些市场一开始可能无法自行支持运作的产业活动。与此同时,各国政府还必须基于市场信号进行决策,以确保自主、有竞争力的私营部门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正如经济学家马里亚纳•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所说的,“当公共部门带头行动并且雄心勃勃时,政府将不再只为市场提供便利或者顺从市场发展,而会推动行业新发展。”

  正如马祖卡托在《创业型政府》(The Entrepreneurial State)中解释的,当初美国在应对新英格兰旧产业的消失时,也通过公共研发投资和政府采购政策,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并激励新兴部门创建。实际上,美国联邦政府在1979年的采购量占飞机、无线电和电视设备采购总额的一半以上。

  大体上来说,很多理论和经验表明,政府通过公共研发、提供风险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技术可以支持新技术的成熟化和商业化。这些支出不仅有利于现有的创新部门,也有助于创建新的创新行业。肯尼迪在1961年提出的登月计划最能体现政府主导发展的影响: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十年后变成了现实。

  美国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推动了科学和破坏式技术的开创性进展,并催生了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产业。许多亚洲经济体追随美国的脚步,通过奉行“真正的”产业政策,创造了自己的经济奇迹。现在,所有国家都有机会找到实施技术和创新政策的利基市场。如果他们成功了,我们所有人都能从知识外溢(knowledge spillovers)中受益。

  (本文作者介绍: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被称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专栏”,作者来自全球顶级经济学者、诺奖得主、政界领袖,主题包括全球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塑造者的观点,为全球读者提供来自全球最高端的原创文章、最具深度的评论,为解读“变动中的世界”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陈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