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财险公司入局助贷险 真的犯错了么?

2020年06月17日10:27    作者:陈文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陈文

事件概览:玖富(NASDAQ:JFU)6月12日公告,因人保财险未履行经修订的合作协议支付玖富直投项目下应支付的技术服务费,玖富数科集团已向北京某地方法院提起诉讼。结合今年3月份人保财险发布的2019年报,其信用保证保险承保亏损高达28.84亿元,居诸险种亏损额之首。人保财险未支付服务费无疑与助贷险业务的巨亏有一定关系。当前财险行业正在从和助贷机构的蜜月期向分手期转变,入局助贷险的各家财险公司在战略上犯错了么?

  01

  助贷险为何会兴起?

  从供给端来看,财险公司进入助贷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逐利。相比较这些年活得相对滋润的寿险公司而言,财险公司的业务并不好做,大量中小财险主营方面是赔本赚吆喝,综合成本率高于100%,赚不赚钱主要靠投资,投资收益率高的能够赚点小钱,投资收益率低的还不够覆盖做保险主业赔掉的钱。对于财险公司而言,看到了年化保费收益10%以上的助贷险时,无疑是看到了创造营收和利润的新大陆。蠢蠢欲动之下,长安责任险、阳光信保、中国联合财险等公司纷纷加入助贷险市场。

  人保财险作为中国财产保险的大哥大,长期占据我国车险市场份额的1/3,也是国内少数能够将财险综合费用率控制在100%以内的财险公司之一。2019年,人保财产险业务整体综合成本率为98.9%,可以参考的是平安产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6.4%。对于人保财险而言,车险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但营收和利润增长空间也相对有限,甚至不排除车险改革下营收和利润萎缩的可能。布局助贷险对于人保财险而言更多是一种布局长远的战略考虑;不得不说,作为共和国保险长子的人保财险在布局助贷险方面是非常具有市场敏锐度和战略执行力的,2019年人保财险的信用保证保险同比增长96.66%,2018年信用保证保险同比增长134.2%,信用保证保险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由2017年的1.41%提升至2019年的5.26%。

  从需求端来看,对于助贷机构而言,由于撮合资金来源的变化,引入高成本的保险增信正成为主动包装到被动满足机构资方要求的选择。早些年助贷机构多以P2P的形式进行民间借贷撮合,引入保险合作多是为了提升P2P出借人的信任度。当时很多所谓的P2P保险并非都是信用险,实质上就是P2P资金账户的安全险,跟我们在支付宝每年花上几毛钱的账户安全险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由于一些P2P虚假宣传成了信用保证保险,带来P2P兑付出现问题后的一系列扯皮事件。但是助贷机构撮合资金的来源变成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时,考虑到银行信贷风控的严格要求,引入真正的信用保证保险作为增信手段就成为必要选择之一。对于助贷机构而言,没有诸如保险公司这样的实力增信机构的引入,事实上很难获得银行资金。这也构成了助贷机构为什么要在助贷链条上引入保险公司分润的原因。

  正是在多方利益的驱动下,当前围绕次级客群的消费信贷服务在国内已经成为庞大的产业链,产业链里面包括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保险机构以及担保公司等多元化主体。由于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增信手段愈发来源于持牌金融机构,整个链条上都可能出现持牌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点,这点本身就是定位于经营风险的持牌金融机构介入的时候本就应当心中有数。部分保险机构因为承保消费贷而面临亏损乃至陷入保险兑付的泥淖,也是完全应当事先理性预期到的。

  02

  开展助贷险是错误的选择么?

  当前涉足助贷险的除了平安产险,其他几家似乎都不好受,整个财险行业都在反思开展助贷险业务的合理性。

  那么开展助贷险是财险公司战略上的失误么?

  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本来就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只是在经营业务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对于风险的管控。对于现在遭遇挫折的诸多财险公司而言,应该反思的并非是当初为何推出这样一个产品,而应当是为何没有做好对于助贷险产品的风险把控。

  作为助贷险鼻祖的平安普惠,坚持做的是平安体系内部项目的增信,目前看风险相对可控,或者说至少内部可以消化。但是这个对于大多数不具备独立项目开发能力的财险公司而言,显然不具备可操作性。与外部助贷机构合作就应当强化对于信贷项目的二次风控能力,要清醒认识到今天赚的是保费,明天赔的可能是本息。在银保监会规范商业银行与助贷机构的合作上,就明确商业银行不得将核心风控外包,线上风控不能唯大数据论,强调强化商业银行自主风控能力建设。而现在也应当是强化开展助贷险业务的财险公司的独立风控能力的时候了。出现风险,应当明确和助贷机构之间的责任界定,在合乎法律和监管规定的前提下按照事先约定的合同来,减少扯皮行为的出现。而金融科技的应用是可以有助于解决一些问题的,诸如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使得保险对应的底层资产更为透明,在更加明晰责任界定的同时也减少了不可预测风险爆发的可能。

  对于中小财险公司而言,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陷入大数法则的迷幻。2013年以前的民生银行大力发展小微业务时就是迷信了大数法则,以为可以通过控制额度、做大整体规模平滑掉个体违约风险,但民生银行的小微业务没有扛得住行业系统性风险以及宏观的系统性风险。在P2P暴雷和清退的行业性风险打击下,在疫情这样的系统性风险冲击下,对于财险公司而言,在开展助贷险业务时,应当有丰年赚钱、旱年赔钱的心理准备。因此,对于财险公司而言,在开展业务之前,就应当想好自己的损失承担能力有多大。考虑到家大业大,人保财险在开展具有周期性特征的消费贷信用保证保险时,无疑更具备通过长时间耕耘平滑利润风险的能力。从战略选择看,大的财险公司布局小额消费贷的信用保证保险并没有犯错。

  03

  如何看待我国助贷险市场的未来?

  对于开展助贷险的保险公司而言,如果没有自主的风险把控能力,无疑会酿成一系列的风险。诸如美国次贷危机,遭受重仓的机构就是一些卖保险给房抵贷持有人的CDS(信用违约互换)多头。次贷危机的爆发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形成的系统性风险导致的,但中国还不存在消费贷市场的泡沫,可以说我国消费贷市场的竞争还不够充分,大量真实需求仍未得到有效满足。因此,对于消费贷市场的增信市场并不存在系统性崩塌的可能。

  持牌金融机构在开展次级消费贷服务中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不应当被放大化。金融创新本身就是在提高对于风险的容忍度,以更加创新的手段防范和化解风险。疫情期间,我国老百姓的消费实力受到削弱,更需要通过各种金融创新手段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消费基本盘。未来的助贷市场发展的突破口不仅仅是对于长尾客群的更下沉的服务,还在于对于帮助原来的优质客群获得更高额度的授信上。助贷市场的发展并不一定意味着风险的加剧,风险完全是可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予以管控住的。而对于保险机构而言,应当在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市场的基础上把握市场机会。基于上述判断,我相信,人保财险这次的事件不会成为助贷险市场的滑铁卢,这个市场的未来成长仍值得期待。

  (本文作者介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微信公共号:大文点金(ID: mybigwen))

责任编辑:张缘成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