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金融强监管是保险发展的新机遇

2018年01月31日22:50    作者:盛松成  (0)+1

  文/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  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发展企划部高级经理李鹏

  金融去杠杆、强化监管趋势在2018年将会持续。对于保险业而言,金融强监管环境不仅使行业风险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并且蕴含了大量的发展机遇有待行业承接。

  金融去杠杆、强化监管趋势在2018年将会持续。对于保险业而言,金融强监管环境不仅使行业风险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并且蕴含了大量的发展机遇有待行业承接。以资产管理业务新规为代表,保险业应主动适应强监管为行业生态和竞争格局带来的有利环境,加强对监管政策的解读和市场应对。

  一、金融强监管利于保险发展的基本逻辑

  坚持“保险姓保”,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是保险业最重要的两组职能:一方面“众人拾柴火焰高”,集合众人的力量实现契约化的“雪中送炭”;一方面将客户近期、短期的零散化资金整合为可长期稳定运用的规模化资金,基于长寿视角形成全生命长周期的系统资金安排运用。金融强监管将从本质上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资金运用优势,助力保险企业积极开发“长尾市场”。

  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逻辑在于:金融强监管的实质是使金融回归传统的资金融通中介功能,促使资金在经济系统中长期运用,而非短期炒作,资本在这一监管理念下长期将被驱使流向实体经济而非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强监管导致资金从“短期投机”到“长期投资”的趋势改变,对于偏好长端资金稳健运用的保险机构非常有利,也高度契合保险资金“做长期资金提供者,而不做短期资金炒作者”的保障本质和行业定位。作为承载金融强监管理念的重要工具,资管新规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专注主业优势的供给侧改革意图为保险业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资管新规对保险发展的具体影响

  在行业规范和监管统一的趋势下,资管新规出台可视为对保险、证券等行业的重大利好,新规中统一资管标准、打破刚性兑付、禁止资金池、定期公布净值、规范期限错配五大要点均能够对保险行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统一资管标准,赋予保险资管公平的市场待遇。公平至少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市场地位。以往保险资管机构在开展业务时仍面临一些政策性制约,如交易所、登记公司、银行间市场等相关业务资格等对保险资管机构仍有部分限制或尚未开放,保险资金活期存款利率仍未视为金融同业存款。资管新规第一次把保险资管列入资管行业,使得保险资管机构在资管产品发行和销售上与其他金融机构获得了同等待遇,在面向社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开展资管业务时遵循相同的操作标准。第二是风险覆盖。保险投资属于表内业务,受到“偿二代”对资本金的严格风险覆盖规定。而银行理财产品很多是表外业务,避开了表内的资本金要求,实质上构成了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资管新规未来将对各类资管机构实行同等的业务风险控制要求,这有助于保险资管在资本金充足率上与其它资管机构重新站到同一起跑线。

  第二,打破刚性兑付,凸显保险产品的特有刚性优势。此前刚性兑付一直是理财产品吸引资金的重要手段,理财产品较高的无风险收益率水平促使保险公司开发低保障、高收益的万能险加入产品竞争,而难以将更多资源配置到长期保障和风险管理中,“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随着刚性兑付的破除,银行理财产品的不确定性增大,吸引力会有所减弱。与此同时,保险产品能提供较高预定利率或最低保证利率的实质刚性回报将更加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各保险公司开门红产品中,传统险预定利率为3.5%,分红险为2.5%;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为2%。既能提供保障、又有契约保证收益的保险产品会更受稳健投资者青睐,在居民低风险资产配置中的竞争力逐步提升。并且相对于银行破产储户只能获得50万元的存款利益赔偿,《保险法》规定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权益不受保险公司撤销或破产影响而会得到全部保障,因此当银行理财产品不再有刚兑承诺后,保险产品作为抵御风险型资产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第三,禁止资金池业务,符合保险资金运用风格。以往部分金融机构通过借短贷长、滚动发行、借新还旧的资金池业务,模糊了具体产品的预期收益和资产的对应关联,同时资管产品的短期化倾向加大了流动性风险。本次资管新规提出禁止资金池和加强产品久期管理的规定对于银行、信托和非标业务冲击较大,但是考虑保监会很多已有政策和这次指导意见一脉相承,甚至更为严格(如对资金投向、投资比例、管理模式和报备要求等均有明确且严格的要求 ),保险资管机构对新规适应更为水到渠成。保险主要投资资金来源仍为保险业务获取的资金,期缴保费现金流长期而稳定,不存在滚动发行隐患;资金多层嵌套风险较小;同时保险系自身的债券计划、股权计划等更契合保险资金追求稳健收益的配置策略,安全性高、期限较长、规模较大、收益较好的特色优势将使保险业在开拓资管业务时得到更多监管护航和政策认同。

  第四,定期公布净值,有利于改善保险机构竞争格局。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按照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从负债端来看,净值化管理有助于保险销售对金融消费者的获客竞争。由于净值化管理与客户简单直接的固定期限收益的产品偏好相悖,实际收益率无法预知和净值波动带来投资损失的风险导致消费者可能从理财产品转向更稳健安全的年金险、万能险等保险产品;从资产端来看,净值公布会使得资产管理机构倾向投资净值稳定的资产,减少波动性产品投资,以主动管理见长的保险等资管机构的资产配置结构相较于银行和信托更为稳健有效。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配置于银行存款24844.21亿元,占比18.55%;债券43050.33亿元,占比32.16%;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7788.05亿元,占比13.28%;其他投资48228.08亿元,占比36.01%。投资领域、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的主动控制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竞争力有望在新规指引下继续提升。

  第五,纠偏期限错配,有助于发挥保险支持实体经济潜力。资管新规对非标投资的资产和负债两端期限匹配做出严格限制,由于非标资产一般具有较长的久期,偏重于短期资金募集的银行理财产品难以找到长期资金支持非标资产。但保险资金与长期投资具有天然匹配性,保险公司负债久期普遍长于资产久期,并且随着“偿二代”的推进,长期保障型产品将进一步拉长负债久期。在这种条件下,保险业需要并且能够为具有长期成长价值的优质产品提供资金支持。类似于“一带一路”建设、对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投资,凭借规模体量大、长期回报稳定的特征能够有效提升保险资产端投资期限和强化资产负债匹配,满足保险业对长期资产配置和投资收益安全性的需求,同时有助于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价值、呈现更大潜力。

  三、保险业强化金融中介功能的美国比较

  资管新规为保险业参与资产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这就更需要保险公司重塑和强化自身的保险属性,找准保险在跨期配置资金中的独特金融中介功能,借政策东风最大程度为行业赋能。通过对保险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定位与职能认识,以及对比保险发展的美国百年实践可以看到:强化长期资金吸纳者和长期投资者角色,用“长借长贷”的资金运作形成保险的核心特征,既符合成熟金融市场的演进方向,又彰显保险行业的独特市场价值。

  第一,从负债端来看,长期限资金是保险主要的资金来源。作为“契约型储蓄机构”,保险特别是寿险保费收入的时间跨度与人的全生命周期匹配,其沉淀、集聚长期资金的功能很强。以覆盖从职业发展至退休养老长周期的年金保险为例,从1986年开始,年金保费成为美国寿险业保费收入的最大业务来源,占比43.13%,并逐步攀升到2016年的53.56%。同时年金险的期缴比例高达67.8%,基于长期期缴基础的保险业务,要比直接吸纳存款通常不过5年期的商业银行更能将短期零散资金集聚成长期规模资金。以年金业务为主的产品结构和缴费模式体现出了美国保险业吸纳长期资金的行业特点。

  第二,从资产端来看,保险资金为资本市场注入了长期资金。与快进快出、获取短期收益的投机资金截然不同,保险资金更看重收益安全和风险防范,通过配置高稳健性的资产和更长的持有期限,来降低资产组合的短期波动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美国的寿险资金主要投向政府和企业债券、股票、抵押借款、房地产和保单贷款以及其他资产。百年的资产配置历程中债券一直是其最大的投向,1917-2016年的均值达51.51%,2016年的比例为49.43%。寿险配置中包括国内外的公司债、政府债等各类主体发行的债券都具有较长的久期。以2016年为例,一般账户下存量政府债券的平均久期约为12.20年,公司债券的平均久期约为10.19年,合计口径中债券平均久期为10.68年(平均久期由各类债券的到期期限加权而成,20 年以上债券取值 25 年,其余债券久期取中间值)。从2012-2016年的情况可看到,存量债券的久期始终保持在10年左右的较高水平。维持较长久期是美国寿险业债券资产配置的持久性策略,在凸显保险行业特色的同时也为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美国保险业从实践层面给出的参考经验,更加印证了金融强监管的资金运用趋势同保险业的客观行业发展规律一脉相承。遵循长期投资原则正是保险资金的重要特征,而且越能够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运用,保险业在金融体系中塑造出的独特行业地位就愈加突出。

  四、保险如何把握好金融强监管的发展机遇?

  以资管新规为代表的监管理念落实将驱使资金逐渐远离短期炒作,转向长期运用,这样资本才会充分地流向实体经济领域。金融强监管为促进保险业发挥长端资金优势提供了有利监管环境和珍贵时间窗口。但是政策利好能否转化成保险行业的切实机遇,根本上仍取决于行业和企业能否充分做好承接准备。在我们看来,保险业要围绕进一步强化长期资金运用特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理念——克服短平快冲动,形成长期运营思维。不同的保险企业由于自身起点、发展阶段和突围方向的差异,会形成各自路径依赖的实践探索,通过中短期存续业务迅速做大的“规模冲动”被不少中小企业作为弯道超车的法宝,即使大型保险公司中也不乏存在与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竞争消费者的过往经历。现在看来,这种“以己之短,博人之长”的行为可能是从业者对保险的功能属性和差异化优势缺乏足够的认知所致。无论是金融强监管为保险业营造的广阔驰骋空间,还是成熟保险市场在历史实践中探索出的运营规律,这些都告诉我们,“长借长贷”的资金特征决定了长期资产配置领域才是保险资金施展作为的最佳领域,保险公司应形成长期经营保险价值的思维共识,以负责任的长期机构投资者角色呈现在资本市场和公众视野中。

  第二,产品——平滑生命周期波动,推动长期保障业务发展。人身险产品是保险负债端将公众资金由零化整、由短变长的主要载体。站在客户的视角,健康年金、教育年金等保险产品应作为一种长期储蓄的规划安排,但是近年来部分产品出现返还越来越早、期限越来越短的趋势,与保险覆盖全生命周期、减少跨期收入支出波动的保障本质背道而驰。尽管保监会2017[134号]文已对快速返还型产品进行了强力纠偏,但是更关键的还在于保险企业主动转型,认同并积极服务于消费者长期生存金、长期养老金的积累,开发设计更多匹配预期寿命提升趋势的养老产品和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尤其是在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下,能满足长期保障的护理险、年金险产品不仅会受到消费者青睐,而且资金也可更长时间留存在保险公司,有利于公司更长久期的投资规划,理应在产品开发设计中给予更多侧重。

  第三,投资——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注重补齐投研短板。资管新规在打开保险资管机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参与国家战略重大项目建设的配置策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一监管标准后,保险资管将与券商、基金、信托、银行在资管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同台比拼。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无论是在形成符合行业定位和企业自身特色的投资方法论方面,还是在管理水平、资管规模、项目经验、团队建设等方面,保险资管的基础能力建设还任重道远。尤其是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项目的投资体量大、回收周期长、受宏观变量影响大、收益安全性要求高,保险资管需要进一步提升投研能力,既要借鉴学习其他金融同业跨市场、跨品种资产配置的方法论和经验,又要体现保险资金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大类资产配置优势。

  第四,科技——实现资产负债联动,提升风险动态管理水平。资管新规更加强调风险管理和防范,对于超越短期视角、拉长周期实现资源配置的保险业而言,准确把握资产负债的变动趋势是风险识别和管理的前提,如果能实现资产与负债波动的动态监控和即时响应,就能有效降低公司的风险敞口。这一目标对资产端和负债端的监测和联动传导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诉求。然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仍多处于保费收支与资产管理“两张皮”分离的阶段,限于对数据技术和模式创新的把握不够到位,在资产端与负债端信息流的互动上进展有限,更难以在更高层面实现数据联动下的资产负债管理流程体系再造。保险公司应当紧跟快速的科技迭代趋势,密切关注金融科技与基础资产负债数据组合产生的颠覆性变革可能性,通过现金流匹配、缺口管理、动态财务分析等数据分析工具,构建对负债端和资产端的合理匹配和优化调整,打通投资账户与保险产品的信息流互动桎梏。

  (本文仅反映作者观点,不代表所供职机构的意见)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兼职教授。)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保险业 监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美国中产羞于承认“吃不饱” 一个中国女人捐了15亿美元!国外炸了国内却无人知 刘士余领衔金融街19号:保护1.3亿投资者 获更多掌声 收评:沪指下探回升跌0.21% 银行股发力护盘 吴英又到减刑窗口期 26岁入狱的她最晚或62岁前出狱 大学教授:海航怎么了?警惕围攻优秀企业做空中国 新华社为证监会点赞:斩妖除魔 任何人不能兴风作浪 上海迪士尼被指收取天价插队费 VIP团缴2.4万免排队 张近东股东会怼京东:狼性就是狠狠的跟京东干一架 证监会:2018年要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根本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