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会师:人民币距离“避险货币”还有点距离

2020年03月13日08:34    作者:韩会师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韩会师     

  最近关于人民币是不是避险货币的讨论很多,有些评论比较谨慎,用了“人民币避险属性提升”或类似的表述,而有些则比较大胆,直接将人民币与美元、日元并列为避险货币。

  无论是比较谨慎的表述,还是比较大胆的判断,都基于在全球市场动荡加大的时候,人民币汇率比较稳定,A股市场也比较坚挺这些证据。逻辑也很清晰:在全球市场风险很大的时候,人民币资产显得风景这边独好,得出人民币是避险货币的结论似乎顺理成章。

  但合乎直觉的逻辑背后却是对避险货币很大的误解。

  避险货币的概念可能最早来自海边的避风港。在外部世界风险很大的时候,持有避险货币可以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就像在风高浪急的日子,渔船躲在避风港里一样。

  但进入避风港的代价是什么?是无鱼可捕,是没有任何收益,有时可能还要交点管理费,有时船只太密集了彼此之间还会出现一些小剐蹭,但好处是大概率可以避免船毁人亡。风雨结束后,避风港中的渔船可以无条件离开,继续去大海中冒险。

  这背后是什么道理?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这是受过经济专业本科教育的朋友都能马上回忆起来的东西。

  这里要强调一下,媒体上经常说美元是避险货币,但在真实世界当中,并不是所有以美元标价的资产都会在动荡的环境中受到追捧,被追捧的主要是国债和美元现金。

  为什么不是股票?为什么不是美国企业的债券?因为上市公司照样可能因经济危机和政治军事冲突遭受巨额损失,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在安全性上和美国国债没有可比性。

  既然美国国债是主要的避险资产,那么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一定不会高。不仅仅是出了大事,大家用它避险的时候其收益率低,而是平时没事儿的时候它的收益率也低。为什么低,因为市场觉得它安全性好,流动性高,所以愿意接受其极低的收益率。

  大家都知道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后,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当时美国股市也是大跌的,但美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从8月底9月初的3%左右一路被压低至1.3%左右。其实在雷曼倒闭之前的6个月里,美国5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平均值也就是3%左右。

  我们现在看人民币。

  人民币资产目前总体表现的确不错,但这只能说人民币目前是比较受投资者追捧的资产,但受追捧的资产和“避险资产”不是一回事

  因为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人民币资产,特别是债券资产收益率在大国当中都是较高的。2019年全年,中国银行间市场5年期国债的平均收益率是3.06%,比美国5年期国债平均收益率高了大约1.1个百分点,折算成百分比的话,收益率水平超出美国国债60%。这绝对是个非常大的幅度。2020年以来,中国5年期国债的平均收益率大约是2.65%,比美国5年期国债高了大约1.58个百分点,折算成百分比的话,收益率水平超出美国国债大约150%。

  马克思不是说过嘛,“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与美国国债相比,中国国债的利率水平真的是很有吸引力。

  现在看来,外资之所以青睐人民币资产,首要原因可能是看中了高收益。今年人民币资产更受青睐可能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资产更有利差优势了,未必是别人觉得我们更安全。

  再想一想我们在文章开头就提到的,来避风港避风的渔船是放弃了大海里捕鱼的收益的,可不是来避风港捕鱼的。而现在外资投资人民币资产首先是来捕鱼的,这算哪门子避险。

  可能有朋友会说,难道我们的国债不安全吗?难道外国人买人民币资产仅仅是看重了我们的高收益吗?如果他们觉得不安全还敢来买吗?

  我们自己看自己,当然觉得我们的资产很安全,别说是国债,就是国有银行的债券我们都觉得万无一失。但不能以我们的感觉去评价国际投资者。标准普尔给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是A+,给美国的是AA+,中美之间还隔着AA-和AA两个级别。我们肯定觉得这个评级有问题,但这就是外国人目前对中美国债信用风险的基本判断。在这种风险判断的基础上,国际投资者会认为中国国债的收益率必须更高才值得投资,而这不是追逐“避险资产”时的逻辑。追逐“避险资产”时的心态是:现在不管收益,把资产抢到手就行。

  如果您还不理解,就再想一想近期某个美国主流大媒体上居然出现了“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这种让中国人恶心到极点的新闻标题,可能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我们的自我评价和别人对我们的评价经常有天壤之别。

  我们再把问题想深一点。人民币资产为什么最近比较受追捧?

  除了利差因素以外,可能还有一点很重要。我国正处于新冠疫情风险下降期,而全球范围内的风险则处于上升期,大家本能地就会认为中国的经济恢复会比较早,投资前景自然也会好一些。同时,由于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受到疫情冲击之后,全球投资者普遍预期我们会采取较为有力的逆周期调控措施拉动经济,而这几乎一定是利好股市、利好债市的。在这种预期下,国际投资者增加一些人民币资产配置也很正常。

  但这种资产配置是为了避险吗?明显不是,而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政策红利,是典型的投机行为,而投机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对超额收益的追求,和避险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此外,国际投资者增加人民币资产也和人民币资产不断被纳入各种市场指数有关。目前,MSCI、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已将A股纳入跟踪指数,人民币计价的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也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这明显会刺激指数型基金提高人民币资产配置规模。但这明显和避险需求无关,是市场结构调整带来的自发调整。

  说到这里是不是比较清楚了。人民币资产目前是全球市场表现较好的资产,也可以说是比较受追捧的资产,但受追捧和“避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受追捧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高收益,这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简单道理。但“避险资产”的基本要求则是高安全性,同时这也决定了其一定是低收益的。今年年初以来,5年期中国国债平均收益率比5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高出150%就很说明问题。

  如果我们再想多一点。今年年初到3月10日,美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70%附近跌到0.63%附近,下跌了大约1.07个百分点。同期,中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94%附近跌到2.40%附近,仅仅下跌了0.54个百分点。从这个角度看,到底谁更受追捧?谁是避险资产?不言自明了吧。

  如果我们再想多一点,就看看下列数据:

  去年底,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日盘收盘是6.9662,3月12日的日盘收盘价是6.9840,人民币贬值了178个基点;

  去年底,上证综指收盘报3050,3月12日收盘报2923,上证综指下跌了4%。

  您能从上述数据看出外资在热烈追逐人民币资产吗?

  如果不能,又怎么能看出人民币的“避险功能”呢?

  其实,只要我们的经济继续平稳发展,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币完全有可能在将来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避风港,但目前我们还不能给自己这样贴标签。虽然这样说显得有些泄气,但看不清自己风险更大。在这个多事之秋,我们还是谨慎些好。

  (本文作者介绍: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研究主管。)

责任编辑:郭建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汇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