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世界上不存在国营经济,只存在官营经济。而政府的资源只有两个,一个是土地,另一个是政策。只要政府可以通过不透明的行政手续操纵着两个资源,那么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将会无望,因为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文/日本软脑集团创始人 宋文洲 【微博分享】【评论】

  年末年首,各个论坛上都在讲“相信市场的力量”,这个议题本身就暗示目前改革的困局。改革开放已三十年,中国改的就是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体制,开放的就是市场经济。中国明明靠市场的力量取得了如今的进步,反而在这个时候重复这个口号,这只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对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遇到了难关,向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受到了阻挠。


  1985年我刚到日本留学时,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竞选演说的中心题目就是国营铁路的私有化。而在此之前,日本国有电信公司已经完成私有化。日本邮政的私有化,直到今天还没有成功。对近代日本经济史稍有了解就会发现,实际上日本经济的进步过程,就是从国家资本主义向自由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


  与上个世纪的日本相比,目前中国经济里的国有经济成份所占比例更大,对中国政治和政策的影响也更大,这意味着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更为艰难,而一旦改革成功,得到的回报也更大。


网上流传某国企大楼内部

  那么真正阻挠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力量是谁呢,当然不是老百姓,也不要笼统地既得利益阶层,明确地讲,就是政府本身。中央政府推行,地方政府背地里不执行,商务部推行,和商务部同级的国企官员反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靠政府的力量推进了经济改革,这个过程尽管效率很高,却是双刃剑,它把政府功能和经济功能捆绑的太紧,到今天,这种政经不分的暧昧关系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参加过一些中国民企和地方官员的会议,地方官员们对经济发展的热情都很高涨,而感到不安的是地方官员们的对民企的过度期待以及民企对地方政府的过度要求。他们之间的政经不分,造成了对消费者甚至是对居民的漠视。这种对消费者和居民的轻视,早晚会导致地方资源的浪费,导致民企投资的低效甚至误入歧途。


  说来说去,政府的资源只有两个,一个是土地,另一个是政策。只要政府可以通过不透明的行政手续操纵着两个资源,那么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将会无望,因为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而且还有很多人甚至相信这是中国独创,是由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型,并美其名曰“中国模式”。别的我不敢断言,但有一点可以说绝了,那就是这种政经不分的经济体系,绝对不是中国独创,而是所落后经济走向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落后经济向向高度经济过渡时必须突破的模型。


  我不知道官民整体一起议论“相信市场的力量”有何意义,或者只是表姿态,或寻求认同。民间本来就是市场经济,如果没有政府对国家资源和政策的过度控制,每一个经济体都会是市场经济。


  实际上世界上不存在国营经济,只存在官营经济。如果让对土地和政策等公共资源有管控权限的官员去经营,这个企业即使是私人资本,其行为也必然会不遵守市场规则,造成社会性的不公和资源浪费。


  切断行政和经济的直接关系,缩小政府,并将其功能限定在公共服务领域,我国的经济自然就是高度的市场经济,这个世纪也就是中国的了。【发表评论】

我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国有企业的问题只能在改革进程中渐进化解,甚至可以少说多做;二是国有企业的命运,最终还得由市场来敲定,有些矛盾终究是回避不过去的,但目前看不见的这只市场化的手的能量还十分脆弱。


    文/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 江濡山 【微博分享】【评论】

这些年来的摸索已经告诉了我们:中小银行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就要按市场规则办,哪些市场还没有很好地开发,哪些客户的需求还没有被满足,哪里就是我们的明天。


                               文/杭州银行行长 宋剑斌 【微博分享】【评论】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正确的。但1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降至49.6、中国金融市场最近出现的尖锐问题和股市下跌证实,采纳市场现实主义、拒绝被神话但实则极具危害性的市场浪漫主义对中国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文/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 罗思义 【微博分享】【评论】

以近十年间房地产调控的48道金牌为例,政府自信“有形手”很强大,违背经济规律,过度干预市场,“无形的手”首鼠两端,进退两难。无所不能的“有形之手”随意“插手”,成了“咸猪手”,反向干预的结果是南辕北辙,房价越调越高成空调。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志龙 【微博分享】【评论】

“钱荒”很可能会在2014年甚至今后几年持续下去,直到市场能够充分决定利率,能够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能够左右企业的投资决定。只有政府和“央妈”的兜底和隐性担保在“钱荒”中退出,才能给市场更大的空间,也才能给所有的市场参与者以更有力的激励和约束。


                    文/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 朱宁 【微博分享】【评论】

中国市场与西方市场最大不同是,我们的市场是由政府主导的,所以中国企业家的行为是面向政府的,而不是面向市场的。但我建议企业家,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在与政府的关系上。我要特别警告那些已经在相当高的位置上的企业家,最终赢得消费者的是你的产品,是你的产品的信誉,你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效率。


                                     文/经济学家 张维迎 【微博分享】【评论】

那么多中国富裕潮人,以到巴黎、米兰蹭时装周为荣,弃本土品牌如敝屣,中国本土的产权保护不力,未能建立产权保护意识,难辞其咎。中国的市场化到了断奶期,脱离野蛮生长,建立制度优势。2014年,是建立市场基础制度的元年。


         文/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 叶檀 【微博分享】【评论】

市场的苦难经历告诉我们,无知和自负是市场的第一天敌。特权是市场的另一个天敌。现代经济学误将市场和政府两分。政府可不是市场的对立面,特权才是政府和市场的共敌。没有法治,特权必然横行。因此,法治是市场的制度保障。


   文/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国际主任 王宁 【微博分享】【评论】

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就是政府只负责制定规则,你想往哪一个方向引导,就制定一个有利于哪方面的规则,然后大家赛马中识别好马,在规则公开、透明、公正的前提下努力往前走。竞争之中谁有能力谁就走在前面,谁就会有突破。


  文/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 【微博分享】【评论】

企业界这种不自信、不敢迎接挑战的心态,我将其称之为“国家队综合症”。症状表现在几个方面:作为国有企业,有的企业和企业家“躺在政策和资源上睡觉”,市场意识落后,对于外界的变化和危机没有应有的触觉和敏感;而作为非国有企业和企业家,有的人总是觉得自己矮人一等,没有好的资源好的政策,企业就做不起来,做不成品牌和名牌。


  文/亚布力论坛轮值主席、TCL董事长李东生 【微博分享】【评论】

35年后中国经济再次面临产业升级巨大压力,究竟是靠政府还是市场力量?如果靠政府,做法必然要走“科斯道路”,整合资源、内部化,把产业链不断“一体化”到大企业中去。但市场变小了,没有了竞争,效率又源自何处?


     文/复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     【转发到微博】【发表评论】

正是鲜花市场千千万万的参与者,是鲜花市场无形的手,他们在追逐自己利益的同时,将鲜花送到最需要这些鲜花的地方,尽管远隔千山万水,各处不同时区,它一定会准确无误,绝不会搞错。


     文/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     【转发到微博】

“余额宝”的成功,与其说是天弘和阿里创造了一个贴心的产品设计,倒不如说是市场和用户自己做了一次满意的产品选择,而这种选择,就如哈耶克所笔下的那种“自生自发的秩序”,是最有效率,最有活力的一种天然机制。


     文/国泰君安董事长万建华     【转发到微博】

微博热议